第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2011年信息工程系“水电之光”暑期社会实
践活动总结报告
实践时间:2011年8月21日—2011年8月24日 实践地点:
第一站:广西河池市天峨县水利局 第二站:广西龙滩水电站
第三站:贵州省荔波县漳江小七孔景区
第四站:广西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第五站:广西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里湖社区王尚屯新农村建设 第六站:广西河池市南丹县污水处理厂 实践人员:
党员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
广西水电学院信息工程系赴南丹、天峨县边远山区调研队 老师: 学生: 实践主题:
1、广西新型农村、绿色农产品生产、山区水土保持,三通(通水、通电、通信)建设的调研。
2、广西最大水力发电厂—600万千瓦的龙滩水电站,参观水轮发电机组,发电发点控制中心、变电站配电系统等。实践目的:
1、通过“水电之光”暑假科技夏令营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对广西新农村的建设的调研,增加对国家现行对农业、农村及农民的建设政策落实的认识。
2、通过参观广西最大水力发电厂龙滩水电站,全面了解水力发电厂的主要系统以及龙滩水电站在南方电网“西电东输”中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奋发成才的热情,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全国总理对全国青年提出希望,根据学院要求,我系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研究方向,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以暑期为契机,开展具有一定社会效应和具有自身特色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全面准备,积极实践
根据文件要求,我系紧紧围绕学习科学发展观,了解广西新型农村、绿色农产品生产、山区水土保持、三通(通水、通电、通信)建设为目的,召集学生干部讨论暑期社会实践的各项事宜。经研究讨论,计划在我系学生干部中,以自愿报名、面试录取的方式确定暑期社会实践队。同时,我系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动员大会,积极动员全系学生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经讨论后,路线定为天峨贵州小七孔—南丹里湖,最终队伍17人,其中老师4位,学生干部13名“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实践队”以“热爱乡村、实践成才”为主题,希望通过调查和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强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并进一步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来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此次实践我系以南丹里湖王尚白裤瑶寨为主要研究点,要求队员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对当地的文化、风俗、经济发展有初步的认识。并提前返校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在实践队出发前,姚馨老师召开了实践队员会议,分配工作,并要求在实践活动中做好记录,确保活动中各项工作的准确到位。
二、了解文化,认真实践 暖暖的日光,徐徐的微风,于8月21日开始了暑期实践,一路上同学们很兴奋,对龙滩水电工程、小七孔自然风光、南丹里湖王尚白裤瑶寨社会主义新农场建设都充满了期待。
龙滩水电站之行,我院信息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区倩如提出了本次座谈会的目的:此行主要目的是与天峨县水利局的领导、校友们进行交流经验,让同学们了解到水利局的具体工作职责,同时能在希望能在水利局领导们的带领下,进一步了解龙滩水电站。在水利局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水轮发电机组厂房、大坝。同学们由此了解到龙滩水电站具有较好的调节性能,发电、防洪、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显著,经济技术指标优越。电站设计蓄水位海拔高度为400米,库容273亿立方,装机容量630万千瓦,年发电量187亿千瓦时,总投资300亿元,可带动国民需求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为广西第一大工程。修建龙滩水电站有以下几个值得我们纪念的时间:2001年7月1日,龙滩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11月6日,完成大江截流;2006年9月30日电站成功下蓄水;2007年7月1日,第一台发电机组发电;2009年12月,7台机组全部建成投资发电。整个电站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一是最高的碾压混泥土大坝,二是最大的地下厂房,三是提升高度最高的升船机。龙滩水电站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龙滩成为我国建设速度最快的特大型水电工程。
8月22日实践队抵达贵州荔波小七孔,参观自然风光。小七孔以典型、丰富、集中的喀斯特原始森林为基础,以千姿百态、独具特色的地貌景观、神奇茂密的原生植被、珍惜罕见的生物群种、绮丽多姿的真山真水为特色,古朴浓郁的少数名族风情为补充,特色鲜明,神秘奇特。
8月23日抵达南丹,实践队首先参观了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对白裤瑶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白裤瑶是因男子的白裤子而得名,是瑶族的分支,自称“朵努”。白裤瑶有着它独特的文化,男子女子未婚时都是短发,结婚后开始留长发并用白布包起。全家人的衣服都是由家里的女人来做,因此白裤瑶的女孩从小就会刺绣,那些花纹不用画线就一针一线的绣出精美的图案,然而每件衣服不是随便就可以做出来的,所需的材料不一样,不同的季节得带不同的材料,一件衣服完成需要一年的时间。他们的服饰独具特色,前面是黑布,背后是图案。
白裤瑶除了衣服的特色,打陀螺也是特色,每逢节日,陀友们会自发的组织在一起,以陀会友。白裤瑶最大的特色敲铜鼓,白裤瑶的铜鼓与一般瑶族的铜鼓不一样,他们在铜鼓的后面还用另一个木桶送风。每一面铜鼓都有公母之分,每家都有一面铜鼓。
开牛送葬,在白裤瑶,2-3月是没有红白喜事的,家里有人去世时,是用牛送葬,向牛砍三刀,参加葬礼的人不只是家里的亲戚,是整个寨子的人,别的寨子的也会来,整个寨子的人都会来这家帮忙。
了解了白裤瑶独特的文化之后,开始对王尚白裤瑶寨参观。新农村的建设,通往寨子的路不再坑坑洼洼,而是洁白的水泥路,在崇山峻岭中委委迤迤,疑似小白龙与山岭共舞嬉戏。因为没有都市里那穿梭般的车辆,有的只是满目葱葱郁郁与清新无比的空气前方远山层峦叠嶂,真正置身于桂西北的大山深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一些南方常见的泥瓦房,散落在半山腰上。王尚屯位于里湖瑶族乡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屯总户数86户386人,均为白裤瑶族。王尚是南丹唯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总投资1040.3万元,政府的改造项目涉及民房重建改建、立面改造、水电路建设、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等22个,经过风貌改造,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村屯风貌焕然一新。白墙、灰瓦、铜鼓、飞檐、清水砖墙裙„„
一栋栋颇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白裤瑶居民楼,让人耳目一新。当我们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王尚屯看到这番景象时,不禁惊叹:这些民居与当地秀丽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道社会主义新农村亮丽的风景线。看着一幢幢白墙灰瓦、坡面飞檐的楼房,观赏着民俗风情表演队的表演,被白裤瑶神秘的民族文化深深吸引。通过对村民的访谈,了解到一年以前,王尚屯还是一个家家住土房、连路都不通的穷寨子。年初,河池市委组织部将王尚屯作为扶贫联系点后,决定将王尚屯作为民族文化、特色景观旅游和文化促党建示范点来打造,经过一年的风貌改造,该屯现在家家换新房,全屯路面硬化、排水系统、供电照明一应俱全,并且全部融入牛角、铜鼓、谷仓等瑶族风情。
在改造过程中,由于外来人员较多且不了解当地白裤瑶民族习惯,极易引发治安案件和不稳定因素,王尚屯党支部组织党员和青壮劳动力共12人成立了“党群义务巡逻消防队”进行夜间巡逻防范,并与里湖乡派出所协商设立了“里湖乡派出所王尚值勤室”开展矛盾调解工作,有效化解当地群众和施工方之间的矛盾30多(次),确保风貌改造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王尚屯的改造成为了白裤瑶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了白裤瑶发展的契机,瑶山鸡、黑山猪支柱产业加上充满前景的旅游业,民族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产业开发紧密结合,全力打造白裤瑶民族特色旅游景观点,通过加大产业扶持和扩大产业培训,大力开发观光农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致力将王尚屯打造成为一个民族村落示范村、特色景观旅游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小康建设示范村,使白裤瑶同胞的生活水平、精神面貌不断提升。
8月24日实践队来到了城关镇拉易村拉易洞口外河滩的南丹县污水处理厂,南丹县污水处理厂选址位于城关镇拉易村拉易洞口外河滩,厂区规划占地面积52.226亩,建设规划为近期(2012年)日处理污水2万吨,远期(2020年)日处理污水4万吨,配套污水管网建设18.1公里,项目投资为6944万元。
根据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的要求,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改良型氧化沟。污水处理厂厂区主要建(构)筑物改良型氧化沟、二沉池、进水泵房、出细格栅、涡流沉沙池、配电房、污泥泵房、污泥浓缩脱水车间、紫外线消毒池、厂区设备安装、电气安装、自控安装和管道安装等工程已经全部完工。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后,可收集城区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大幅度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有效减轻水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学们认真的参观了污水处理的每道工序,认真的记录,设备在污水处理中所起的作用。大家在电脑控制中心观测到机器的运行,结合专业知识,意识到计算机与设备的紧密结合,明确了今后学习的目标。
三、总结经验,成果丰硕
实践结束后,全体队员集中,相互交流自己在不同地方的记录,抒发在实践中的感受以及对自身的启发,最终形成各类调研报告、活动日志、心得体会等材料13件,图片300余幅。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认识了祖国发电事业的重要性,领略了祖国的美好山河,感受了祖国民族的独有文化。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队员们在相互交流中收到了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实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在实践中,队员们的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队员们也增强了时代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决心为党的教育事业,发奋学习,奋斗终身。
信息工程系 2011年9月2日
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姓名:艾梅
学号:14530203 班级:14英语1班
2016年7月份,我随从南京“豫爱虔行”支教团,前往河南省沈丘县石槽集乡第三初级中学进行义务支教活动,收获颇丰。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不仅体验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更感受了乡村学子们热切的求知欲望,满满的感动流淌在心间。在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更明白的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7月5日晚上,伴着微微细雨,支教团一行八人,前往南京站,准备乘坐火车,前去支教地点。当日正逢南方洪涝时期,火车站聚集了很多等待列车的旅客,本来还算宽敞的车站却显得异常拥挤。另外,由于天气原因,我们所乘坐的列车竟然晚点一个小时。虽然稍有焦躁,但是,依然不改初心,我们依然前行。我们相信,为了支教,这一切都将值得。
7月6日早上,我们顺顺利利地到达支教地点。一到学校,就受到校方热烈的欢迎,我感到受宠若惊,感动不已。与校方领导进行简单的工作交接之后,开始与学生接触。第一天共来到89名即将进行七年级学习的学生,于是就随机把他们分成3个班级。之后,所有领导和支教团成员以及全体学生一起拍合照。然后学生离开学校。这是支教活动的开始,十分激动、兴奋,但是一切进行顺利,感觉十分自豪。
7月7日至7月12日,共六天,属于教学时间。我负责教小朋友们英语。第一次踏上讲台,十分紧张,唯恐自己误人子弟。后来,几节课之后,在课堂上自己也能驾轻就熟,自信了许多。最令我感动的是,学生们上课时的热情,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虽然基础薄弱,但是十分上进。我也在尽我最大力量教他们。
7月13日,为了给家长们展示教学成果,进行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汇报表演。载歌载舞,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么活泼优秀,十分满意和自豪。看到孩子们这么优秀,作为老师,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7月14日,支教结束,支教团所有成员离开学校。有学生很早起床来送我们,别离给我们留下了伤感和泪水。如果还有机会,我和其他队友还愿意来这里,与学生们一起学习。
在为期一周的支教期间,我们做了很多方面的调查工作,具体如下。一:通过家访的形式对农村儿童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第一位家访对象是一位男生,名叫李浩然,母亲患有轻度精神病。据我们观察,李浩博在学习上比较吃力,但是十分用心。在家访时,他奶奶告诉我们,他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家境也相当拮据,从屋中的摆设我们也能体会到他的家庭情况。
第二位家教对象是一位女生,名叫李梦迪,从小丧母。她勤奋好学,懂事,惹人怜爱。虽然没有享受过母爱,但是她有一位十分疼爱自己奶奶。爸爸在当地集市上开了一家理发店,生意惨淡,但是可以维持生计。
在家访之后着实心疼这些孩子。经过后来的一系列走访,我们发现这样的孩子在农村并不少见。虽然他们的温饱不成问题,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的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李浩然,由于智力水平低于一般小孩的平均水平,学习上比较困难,还经常受小朋友们的欺负,这一切都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创伤。为此,在课堂上,我会经常指导监督他学习,希望他在学业上有所进步。课间时间也会时常找他聊聊天,开导他。还有一些留守问题,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孩子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对孩子疏于管教,导致孩子荒废了学业,学习成绩十分糟糕,着实令人心痛。但是,这也是农村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孩子和钱财,二者不可兼得。为了挣钱养家,父母无奈离家赚钱,但是同时又无法陪伴孩子成长。
二: 通过座谈会和实地观察的形式对农村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这所中学的校长崔炳生及其他校领导,和支教团的所有成员除夕了这次座谈会。在会议上,校长崔炳生讲到:虽然现在学校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进步,篮球场、乒乓球台和各类体育器材比较完备,书法课、音乐课和舞蹈课课程设计丰富多彩。但是教师资源却比较缺乏,尤其是英语老师和物理老师。有时,开学了,有些班级的老师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耽误正常教学。由于老师工资比较低,无法满足一些老师的生活需求,所以有些老师就会私下做一些生意,影响正常上课。另外,学生的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学习比较困难。
三:通过亲自观察和走访的形式对农村现状进行了调查。1.道路更加宽阔平整,交通更加便捷。水泥路和柏油路取代了土路,小汽车随处可见,电动车更是数不胜数。人们不再局促于一方,出行更加方便。
2.树木多,空气新鲜,噪音小,是居住的好地方。
3.可耕种土地资源丰富,但是几乎没有大规模承包土地,进行开放利用,所以土地的收益比较低。同时,由于青壮年劳动力较少,导致一部分你土地闲置。
4.此地农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几乎一家一座楼房,生活安康。彻底告别了以前食不果腹的日子。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等政策是人民的生活更加有保障。
5.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所以此地外出务工人员也相当地多。青壮年人口几乎都前往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工作,村中留下最多的就是年迈的老人和正在上学的孩子。
时光匆匆,一周时间转瞬即逝。支教结束了,我们不仅与小朋友们建立了珍贵的友谊,还切身体会了农村教育及农村的整体情况,丰富了个人阅历。我发现,农村正在越变越好,美好的未来正在等着广大农民朋友们。但是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如何改善农村本土经济,是农村减少外出人口数量?这是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我和团队离开了这块美丽的土地。希望不久的将来,这些难题迎刃而解。
第三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李华强04221017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北师大赴四川省大英中学的支教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我获益菲浅,一方面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学习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另一方面我觉得最珍贵的:在暑期实践中我认识了一群好朋友,在支教的日子里大家团结互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感谢这次实践,感谢队员们留给我的美好回忆。
此次支教活动始于我们29号离京,离京路上除了大家的行李外还有两大筐为留守儿童捐赠的书籍,一路上可谓麻烦不断,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顺利到达了支教目的地,学校老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我们团队此次除了支教以外还抽空进行了地方文化遗产的探索,奥运节水节能宣传,农村留守儿童关怀,这些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奥运宣传活动了,活动从筹划到进行都还比较顺利,活动当天大英人民对奥运相关知识表现的非常感兴趣,我们在宣传是有带横幅供大家签名留念,作为北京奥运全民参与的见证,从两三岁的小朋友到玖拾多岁的老奶奶都积极的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我在这次活动中参加了奥运宣传,关怀留守儿童,地方文化探索,辅助调研以及支教等活动,虽然活动时间只有十天,但是活动给了我很多宝贵的财富。在支教的过程中我体验了一回当老师的感觉,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解答了一些同学们的疑问,分享了一些自己的学习经验,介绍了一些大学的概况,通过交谈我发现虽然我带给大家的应试知识不多,但是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听到她们为理想为目标奋斗的决心我非常的开心,感觉到了自己辛苦的价值。而且这次支教使我了解到一个老师应该如何管理学生如何教育学生,者对我以后从事教育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这次实践增加了我的社交能力,明白了社会上不同于学校的一些规则,最后还是要感谢时间活动中认识的好朋友以及那位与同学打成一片的带队老师。
第四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暑假的来临,给了我又一次锻炼的机会。俗话说:“一个人在同一种状态下生活久了,就会渐渐的麻木的。”我常常说起这句话,对于身为学生的我更是如此。在象牙塔里呆的时间久了容易忘记了自己还生活在社会之中。因为实践不仅是大学生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的形式。所以这个暑假,我毅然决定再次投入到社会之中。
环境教育是人类社会 进步的重要标准,通过环境教育,可是公众进一步认识环境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应班级的号召,我加入了班级的暑期实践的活动中。此次活动是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大学生环境保护倡议活动”为活动名称的,主要是让我们大学生正正的投入到社会环境生活中去。
这次的实践活动使我懂得来了很多,也使我学到了很多。本次的活动是在三茅宫里进行的。虽然有人认为三茅宫的环境还算好,但是我觉得这的环境并不是很好。其中有一位被调查的人的回答令我很是赞同。他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也提高了些,但随之而来的弊端也日益显露,环境的不断的恶化,尽管不停的加以改造,但正如加1和减2的区别,这虽然不是个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但这也充分的说明问题的重要性,环境再这样污染下去,人类将无立锥之地。但他也表示。这里这几年的环境确实有所提高,空气清新了许多,但他强调这远远不够。看到我们志愿者在这边清理社区的垃圾,他表示我们这一代人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高了,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经常到这边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给社区的居民上一上环境保护的课堂小知识。
我们活动正式实地开展的第一天,志愿者们都忙于帮社区清理城市“牛皮癣”,我们将垃圾进行不同的分类回收。也在垃圾桶旁提醒前来到垃圾的居民,请他们把垃圾倒进垃圾桶里面,而不是在远处就直接把垃圾丢出一个抛物线。有的被提醒的居民表示一会一定会走到垃圾桶边把垃圾丢进桶里再走,而不是用远处抛的方式。
第二天,我们则是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环节。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只采用了宣传教育的方式。我们分成小组在不同的路口和楼道处进行活动。并在社区活动点办了一个小的环境保护的讲授点,这边吸引了不少的居民前来听讲,他们从中学到了不小的知识。
7月3日,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我们都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大家一致认为活动很具有教育意义。因为我们不仅帮助了社区的居民清理垃圾,还让他们知道从源头上预防城市“牛皮癣”的方法,提高了他们的环境保护的意识。而我们在活动中也锻炼了自己,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环境保护的知识与国家、地区的环境保护的方针,为我们以后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和实践基础。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难忘阳朔
盛媛
2014年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已经结束,作为学院第一支研究生队伍中的一份子,我很荣幸。本次的主题是阳朔漓江环保调研实践。我们团队奔赴阳朔县开展历时7天的实地调查研究,走访了当地的乡镇和村庄,并做了数百份问卷调查。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发挥环境学科专业研究生优势,从专业的角度对漓江流域河道底泥重金属检测和沿岸土壤状况实验分析,辅以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排放情况考察为主的专业调研,为漓江流域阳朔段环境保护提供实地参考数据。并以实际行动清洁漓江部分河段两岸生活垃圾、深入当地居民生活区发放环保科普材料等环保实践行动,为广大群众宣传环保理念。让建设漓江“黄金旅游航线”与当地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短短七天的调研时间,却让我记忆犹新,这是一个很美好的回忆,很开心与大家相处的日子,每个人都特别好,特别让人感动。我们在7天内开展了很多活动,比如漓江调研、兴坪居委挂牌仪式、关爱留守儿童、清洁乡村活动、环保宣传活动、参观河背村污水处理厂及污水处理厂二期、环保宣传活动、西街噪音污染及PM2.5监测、采集河堤污泥和水样、参观垃圾填埋厂、环保宣传活动、座谈会等。
我们实践,我们快乐。作为实践,这样的一项活动,也必须有其流程经营。从开始的确定主题,到队员的选拔再到实践的开始,分工,任务的布置,或许疏一看,甚易。但实则不然,在这过程中不是冷冷的追求学术上的严谨,更是寻找种人心向往的科学之美。孙中山说“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每个人在“sunshine”这样阳光的队名中贡献着自己,以追求对大学生村官的深入调查为目的,大胆的去想,去做,在这个团队中关心着对方,真正做到了团结,奋进。有激动,有感动,有触动。不论第一天大家为了提高团队工作效率方案的讨论争论不休,不论每天在外采访村民的队员被烈阳晒伤,汗珠滴落早已浸湿全身的队服,更不论每晚写报告,写日志,总结全天,为明日准备到深夜。每天的采访,吃饭,采访,总结,休息,成为了我们的主线,每天奔波于乡村城镇的各个小巷街头,我们询问着,调查着,目的只是完成实践,让自己明白更多属于我们,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真谛。只因为我们知道,孵化梦想,需要汗水与坚强的臂膀,我们付出,我们收获,我们快乐。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实践活动结束了,每个人在思考着这几天发生在我们身上全部,少了那些青春的张狂,多了些青春的踏实,少了那些青春的迷茫,多了些青春的奋斗。当远离喧嚣,来到村镇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一个团队。这样的实践,这样的我们,这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