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五观教育学习计划(总结)
2010年五观教育学习计划
为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和加强民族团结及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文件、讲话精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教师,使中央的重要文件、讲话精神和自治区、有关会议精神在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中入耳、入脑、入心,落实到行动上,有力地推动 “五观”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制定本计划。
一、加强领导
1、为确保“五观”教育活动落到实处,特成立以所长为组长的特检所“五观”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2、具体分工如下:
(所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书记)、(副所长)负责:党支部;各科室主任负责各科室
二、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把开展“五观”教育活动,做为党支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全体党员提高认识。“五观”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和意识形态反分裂斗争的需要,必须站在反对民族分裂斗争的第一线,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不信教,不参与宗教活动,全体党员在这方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群众的表率。
三、开展“五观”教育活动
1、认真开展“五观”教育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充分了解新疆的历史以及 民族宗教的发展演变史。正确认识民族分裂活动的深刻历史根源,正确认识当前反分裂斗争的严峻性、尖锐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增强政治的坚定性和敏锐性,辨明是非,分清敌我,自觉站在反分裂斗争第一线,自觉抵制和坚决反对危害社会稳定的行为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破坏活动,毫不动摇地与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和非法宗教活动进行坚决的斗争,在思想上筑起“反渗透、反分裂、反颠覆”的坚固防线。
2、邀请党校的老师来所对职工进行“五观”学习辅导讲座,更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的认识。
3、利用黑板报、政治课、思品课、月会课对职工进行“五观”知识的教育。
4、召开“五观”教育学习座谈会,并写体会。
5、在职工中开展有关“五观”知识测试。
吐鲁番地区特检所
2010年2月
乌市103中学2010年“五观”教育活动总结
我校开展的“五观”教育活动,是以党的十七大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为指导,在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由校支部直接负责,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的作用,使“五观”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了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文化阵地,使“五观”知识真正做到了入耳、入脑、入心,并有重点分阶段地完成了“五观”教育学习的各项内容。
一、领导重视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认识做好这项工作,从讲政治的高度把“五观”教育作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稳定,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努力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力求取得更大的成效。学校立即成立了党政领导第一把手任组长的“五观”教育领导机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五观”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的有序进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扎扎实实的“五观”教育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五观”教育工作,使各族师生对“五观”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增强各族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五观”观念,推动我校的“五观”教育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学校开展了以下教育活动。
(1)通过升旗仪式对全校1000多名广大师生进行“五观”教育,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的作用。
(2)发挥广播、板报的阵地作用,10月份学校共出“五观”教育专题板报25块,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向全校师生宣传“五观”知识。
(3)通过每星期一下午的政治学习,有计划地对教职工和退休教师进行“五观”教育知识等的学习,参加学习率达100%。(4)为把“五观”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落实到实处,学校把这项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对教职工和学生的教育上,做到了平时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思品课与班队会相结合,少先队思想教育与雏鹰争章活动相结合,教师的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等方式,宣传了“五观”教育的重要性,把“五观”知识和江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精神引进了教材,引进了课堂,引导师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邀请党校的教师来校对教职员工进行“五观”教育的讲座,还积极选送优秀的教师到党校参加“五观”知识的学习,并邀请该教师对全校师生做“五观”知识的讲座,使1000多名师生对“五观”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
(6)要求教师、学生熟知“五观”教育内容,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了“五观”教育知识问答。
(7)组织了全校三年级以上班级参加的“五观”知识测试,学生、教师“五观”教育知识熟知率达100%。
(8)充分发挥各学科教研组的优势,在教研组内通过自学、讨论、集中学习等方式,开展了“五观”教育研讨活动。
(9)在全校三年级以上班级组织了以“五观”知识为主题的班会课,学习参与率达100%,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五观”教育工作中,学校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五观”教育学习和研讨活动,并结合学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学校内掀起了一个旨在树立“五观”教育学习高潮,并有重点分阶段地完成了“五观”教育学习的各项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
乌市第103中学
2010年12月
第二篇:乌市103中学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学习计划(总结)
小悦悦事件自我反思
这几天,2 岁女童小悦悦的遭遇震惊了国人。10 月13 日,在佛山街头,小悦悦被两辆车先后3 次碾轧,7 分钟内十多名路人视若无睹,默然走过。
愤怒、悲痛、谴责、质问……一面倒的情绪狂澜,几乎席卷了整个坊间、网络,舆论哗然。一连串的追问与反思,也随即而来。闻知惨剧的人们,一下子懵了:是什么,让人变得如此冷漠?
谁给冷漠的旁观,找个理由? 失守的良心道德? 社会风气的堕落?
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倾斜? 法制的不健全? ……言之者凿凿,听之者诺诺。似乎人人知病,却难寻症结。
中山大学教授郭巍青认为,在都市社会的复杂条件下,人的情感与本能已被扭曲,社会救助系统被削弱甚至正遭到毁坏。
今天,摆出这个有点沉重的话题:是希望,在追问、反思、自省的努力下,能查知“病灶”,让遗憾和悲剧可以少一点。
残酷
人,为何对人如此冷漠
“每个人都有感情、有本能,看到别人被撞倒在路上,人的本能是应该去帮手,如果所有人都不去救助,那就是我们的本能、感情出了问题。我们怎么会连这个本能都没有了呢? ”在学者郭巍青看来,这是每个人都应该追寻的问题。
而令郭巍青更觉不安的是,这个显然错了的本能反应,是背后很多因素长期训练出来的,“这才是一件真正恐怖的事”。
路人的冷漠足以杀人。糟糕的是,眼睁睁看着血泊中2 岁女孩挥动的小手,十多个路人默默地飘然而过。
言及惨剧,中国好人网创建人、华南师大教授谈方觉得“可怕”、“冷漠到冰点”,这种事情发生了,国人还不认真反思自己应该如何做人的话,中国是很危险的。“我听到这件事的第一反应,是这好像一个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豺狼把小动物吃了,其他小动物同类就从旁边经过,却一点反应没有。这还是人吗? ”
在坊间、网络,我们看到了铺天盖地的愤怒、谴责、追问与反思。人们搬出了一大堆的理由,来解读小悦悦悲剧后触目惊心的冷漠:“社会风气不好”、“怕被家属讹上”、“怕莫名其妙担责任” ……也有专业人士直指,事情的根源在于公平正义没有成为社会的主导价值与力量,在于南京彭宇案的负面影响,在于没有像一些国家那样设定“见死不救”罪……但这些,似乎始终无法解开人们心中沉重的结:人怎么可以如此冷漠!“路人”们都怎么了?
“在都市社会的复杂条件下,作为人之为人的基本的本能、人的基本的感情,被严重扭曲了,而社会救助系统被削弱甚至正遭到毁坏”,学者郭巍青直言不讳,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社会怎么可以发生这种情感和本能被扭曲的事?
麻木
法,能否真正催人向善
“小悦悦”事件后,谈方团队很快做出决定,拟奖励施救小悦悦的拾荒阿姨陈贤妹,并把她的家人纳入“协助”名单,将来对陈贤妹和她家人的工作、生活提供帮助。此举,是要让所有人明白好人有好报。
悲剧后对爱心者的力撑,并非孤灯一盏,社会舆论和公众也几乎一面倒地为救人的拾荒阿姨喝彩。10 月17 日,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给陈贤妹送去5000 元奖励金,她数度婉拒,后几经劝说才勉强收下。
褒扬良善的同时,惩恶寻因之辩仍在持续。一个现实是,中国现行法律,并无规定路人要施救的义务。冷漠的旁观,是个道德问题。
面对小悦悦事件中的冷漠旁观,南京彭宇案很自然被翻出来,似乎正是这个被打翻的“潘多拉盒子”,成了一连串“集体旁观”事件的原罪。似乎,自我保护过度,成了许多人不愿见人危难而施救的“保护罩”。
在谈方看来,“小悦悦” 事件和过去老人摔倒没人扶或被冤枉并不一样,“不存在被冤枉的问题,冷血到了极点”。这暴露了社会一定人群已经不仅是冷漠,而是麻木了。学者郭巍青称,彭宇案带来的社会舆论和风气的影响,不足以解释“小悦悦遭遇”的成因。
“如果说彭宇案的影响可以这么坏的话,那是不是把那18 个人抓起来重判,以后人们遇到这样的事就会伸出援手? ”郭巍青说,凡是主张这种逻辑的人,解决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在司法上重新有一个与彭宇案抗衡的案例,重新把人影响回来。问题是,行不行呢?
网友“暨大张志迎”说:一个人不扶,是道德败坏; 一群人不扶,是社会的悲哀。然而,在谴责“见死不救”的18 个路人的同时,不少人开始自我审视:若自己在现场会救人吗? 郭巍青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这样自问,也是所有人不能回避的问题:选择冷漠还是选择救助?
期待
德,何时变教化为习惯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遇到类似“小悦悦”事件时,大多数人会选择帮手、打电话报警或叫急救。
彭宇案之后,在一连串旁观事件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处处开放的良善之花:在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面对女童坠楼危急时刻伸手一接;在沈阳,七旬夫妇面对街头井盖被汽车轧碎而竖起警示牌;在佛山,拾荒阿姨作为第19 位路人抱起女童;在匆匆街头,依然有人会给乞讨者钱物,有人会扶起摔倒的老人……他们接的、竖的、抱的、给的、扶的,首先都是自己的良心。
谈方认为,挽救道德水准已经成为现在社会面临最紧迫的问题,应借“小悦悦”这一标志性事件之机,立法惩罚见死不救的行为,奖励勇施援手的人,比如让那位阿姨老了后能安享晚年,相信比政策更有效。
“假若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人对人就像狼一样;没利益冲突的时候,人对人就像草木一样。肯定是很多方面都出了问题”,郭巍青说,在农村,一个小孩遇到类似问题,自然而然就有一些邻里帮助。可是,在佛山那个五金市场,完全不存在一个社会支持系统。这个情景太荒谬了,人来人往的地方,就像在荒山里一样,好像没人看到挣扎在死亡边缘的孩子。
郭巍青认为,在国家、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没有去认真建设一个社会关系网络,这使得人的生活变得有更多风险。孩子走出父母的视线,就可能遭受杀身之祸,这已经不正常了。
“我们缺的,就是一个有人遇到风险时,能形成救助的支持系统。不能说缺法律、政府责任等,以前没有这些的时候,乡村都有这样一个社会救助系统”,郭巍青说,要重建这个系统,每个人都应尽力并扪心自问,自己能做什么。
乌市第三小学:沈斌
2011年11月10日
第三篇:乌市103中学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学习计划(总结)
乌市103中学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学习计划
为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和加强民族团结及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文件、讲话精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教师,使中央的重要文件、讲话精神和自治区、有关会议精神在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中入耳、入脑、入心,落实到行动上,有力地推动 “五观”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制定本计划。
一、加强领导
1、为确保“五观”教育活动落到实处,特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五观”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2、具体分工如下:
(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妇女主任)负责:党支部、共青团、妇;(副校长)、(政教处主任)、(团委副书记)、(大队辅导员)负责:教务处、政教处、学生团支部、少先队。
二、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把开展“五观”教育活动,做为党支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全体党员提高认识。“五观”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和意识形态反分裂斗争的需要,必须站在反对民族分裂斗争的第一线,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不信教,不参与宗教活动,全体党员在这方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群众的表率。
三、开展“五观”教育活动
1、认真开展“五观”教育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充分了解新疆的历史以及 民族宗教的发展演变史。正确认识民族分裂活动的深刻历史根源,正确认识当前反分裂斗争的严峻性、尖锐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增强政治的坚定性和敏锐性,辨明是非,分清敌我,自觉站在反分裂斗争第一线,自觉抵制和坚决反对危害社会稳定的行为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破坏活动,毫不动摇地与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和非法宗教活动进行坚决的斗争,在思想上筑起“反渗透、反分裂、反颠覆”的坚固防线。
2、邀请米东区党校的老师来校对教职工进行“五观”学习辅导讲座,更进一步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认识。
3、利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政治课、思品课、班、队会课对学生进行“五观”知识的教育。
4、召开“五观”教育学习座谈会,并写体会。
5、在教职工和学生中(三年级以上)开展有关“五观”知识测试。
乌市第103中学
2010年2月
乌市103中学2010年“五观”教育活动总结
我校开展的“五观”教育活动,是以党的十七大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为指导,在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由校支部直接负责,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的作用,使“五观”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了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文化阵地,使“五观”知识真正做到了入耳、入脑、入心,并有重点分阶段地完成了“五观”教育学习的各项内容。
一、领导重视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认识做好这项工作,从讲政治的高度把“五观”教育作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稳定,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努力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力求取得更大的成效。学校立即成立了党政领导第一把手任组长的“五观”教育领导机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五观”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的有序进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扎扎实实的“五观”教育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五观”教育工作,使各族师生对“五观”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增强各族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五观”观念,推动我校的“五观”教育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学校开展了以下教育活动。
(1)通过升旗仪式对全校1000多名广大师生进行“五观”教育,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的作用。
(2)发挥广播、板报的阵地作用,10月份学校共出“五观”教育专题板报25块,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向全校师生宣传“五观”知识。
(3)通过每星期一下午的政治学习,有计划地对教职工和退休教师进行“五观”教育知识等的学习,参加学习率达100%。
(4)为把“五观”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落实到实处,学校把这项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对教职工和学生的教育上,做到了平时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思品课与班队会相结合,少先队思想教育与雏鹰争章活动相结合,教师的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等方式,宣传了“五观”教育的重要性,把“五观”知识和江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精神引进了教材,引进了课堂,引导师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邀请党校的教师来校对教职员工进行“五观”教育的讲座,还积极选送优秀的教师到党校参加“五观”知识的学习,并邀请该教师对全校师生做“五观”知识的讲座,使1000多名师生对“五观”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
(6)要求教师、学生熟知“五观”教育内容,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了“五观”教育知识问答。
(7)组织了全校三年级以上班级参加的“五观”知识测试,学生、教师“五观”教育知识熟知率达100%。
(8)充分发挥各学科教研组的优势,在教研组内通过自学、讨论、集中学习等方式,开展了“五观”教育研讨活动。
(9)在全校三年级以上班级组织了以“五观”知识为主题的班会课,学习参与率达100%,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五观”教育工作中,学校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五观”教育学习和研讨活动,并结合学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学校内掀起了一个旨在树立“五观”教育学习高潮,并有重点分阶段地完成了“五观”教育学习的各项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
乌市第103中学
2010年12月
第四篇:五观教育
“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使新疆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境内外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对这些铁的事实视而不见,与国外敌对势力遥相呼应,采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分裂主义的宣传和渗透,妄图与我争夺人心、破坏新疆稳定。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自治区党委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开展了“三个一”教育:一个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党——中国共产党、一条道路——社会主义道路。这次活动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后来受到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冲击,未能持续下去。
上世纪80年代初,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立足于民族团结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保证的认识,创造性地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1998年初,自治区党委作出了在全区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简称“五观”)宣传教育的指示,“五观”教育遂成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使我区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2004年,自治区党委将“五观”内容规范表述为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进入21世纪,根据国内外出现的新形势及随后在全区干部群众中广泛进行的“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自治区党委提出了在以往“五观”教育的基础上,在全区干部群众中开展“四个高度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宣传教育。在教育活动中,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把正面教育引导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主要方式,持续进行,力求在内容上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包括中国历史与新疆历史教育、国情区情教育、政治理论(民族理论、国家理论、政治学理论)教育、法制教育、前途教育等。其中,新疆历史(包括民族史、文化史、宗教史)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教育,达到了强化各族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年“四个认同”的最终目的,从而使各族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少年真正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四个认同”教育是“五观”教育的升华和具体化,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持新疆社会政治稳定的治本之策,是我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又一创举。实践证明,“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极大地增强了新疆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推动新疆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沙湾县第二中学
“五观”教育
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我党制定民族政策,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我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国际上,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和遏制我发展的战略图谋始终没有改变;境外“三股势力”加快联合化、政治化步伐,谋求建立统一组织;境内“三股势力”不断变换手法,以更加隐蔽的手段重新聚合,暗中积蓄实力,发展组织,伺机进行破坏活动。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将进一步显现出来,人民内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已成为维护地区稳定的重要课题。因此,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认真开展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五观教育,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五观教育活动中,地区及各县市区分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提出不同要求。通过面对面宣讲,举办培训班、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专题讲座、文艺演出、电影展放、图片展览、演讲会、板报比赛、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多种形式,组织各族干部和广大农牧民群众进行深入学习,使五观教育深入到工厂、街道、学校、乡村。特别是在每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地区及各县市及早制订学习计划,抓好学教活动的每个环节,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开办五观教育专栏专题,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
通过深入持久、形式多样地开展五观教育,各族干部群众强化了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提高了各族干部群众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激发了各族群众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调动了各族群众投身我区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促进了地区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当前,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将五观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与“四个认同”教育结合起来,研究部署好,组织实施好。让全区各族群众在民族团结的旗帜下,进一步凝聚起强大合力,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大好局面,为推进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而奋斗。
将成长的过程还给孩子
前不久接触到了我国著名教育家林格先生的<<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书中关于学校教育的思想,让我这个教坛上的新人有了一种醍醐桄顶,耳目一新的感觉。林格先生认为,教师和家长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护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去控制甚至摧残它。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教育回归本质的起码要求。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家长素质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了这一点,这很可贵。但在与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探讨中发现,还有相当多的教育者对教育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最基本规律的认知有待提高,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如果搞不清楚的话,教育者也就无法寻找到教育的切入点。现代教育有两个伟大的使命,一是发现孩子,二是解放孩子。可以说,林格先生的观点,首开了对传统教育观念说“不”的先河,让人耳目一新,仔细想来,却是一种理念的回归。当他把“教育是没有用的”作为一个命题来阐述的时候,内心是非常忐忑的,担心师长们批评他“没良心”。最终,回归到教育的根上来、为中国教育进步寻找突破口的顽强理念,战胜了他个人的得失,通过走访了数以千计的学校,拜访了大量的知名教育者家,林格先生以其大胆的言论、全新的观念警世。既是对老祖宗教育理念的诠释,是对当前教育方式的提升,甚至有点“叛逆”。对比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我个人认为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包办让孩子失去了成长的乐趣
现代社会在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后,一切事情都加快了发展的速度,凡事以“快”为主。教育也是同样的,教育不是空中楼阁,它除老师和学子外,还包括社会、家长、国家的教育体制、老师的待遇、学校的环境等等很多软件和硬件,又快又好,成为一个重要标准。在凡事求“快”的条件下,好多老师恨不能代替学生成长,要是能拔苗助长那就更好了。理由是怕他们犯错,怕他们走弯路,其实这样的想法是自私的想法,这样的想法看似无害实则自私,它剥夺了学生成长的体验。任何一个人的经验的获得是建立在个人的亲身体验之上,如果没有切身的体验,这一经验的获得是肤浅的,也就容易忘记,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问题老师一再重复可是学生还是一再的错的原因了。因为这一切经验的获得不是建立在孩子本身的体验之上。对世界探索和发现的路上有快乐,有痛苦,因为怕孩子们走弯路,老师们将他们探索世界的权利剥夺了,所以现在好些孩子对自己周围环境的变化一无所知,他们不觉得很痛苦,也不觉得很快乐。对世界的探索是他们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他们最大成就感,最大乐趣的来源地,结果却因老师的包办乐趣全失。所以在初一的孩子中要求列举学习之苦与学习之乐时,学习之苦举不胜举,学习之乐寥寥无几,他们的体验就是学习是件苦差事,毫无任何乐趣可言。当知识的传递只有痛苦而没有快乐的时候,那么这样的学习
是没有几个孩子愿意去尝试的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老师要允许孩子们犯错,不犯错的话,就不会对比知道什么是对的。对于孩子无关原则性的犯错,老师不要轻 易给孩子
扣帽子。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老师是孩子学习的“陪跑者”,陪着背书,陪着写作业,陪着默写单词,陪着扫地,陪着做操。在这一点上林格先生认为“教育者永远无法和孩子们一起跑到他人生的终点,因此,最好的选择是站在看台上,为孩子呐喊助威,起到拉拉队的作用,不做孩子的陪跑者。”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来做这一切,只有他自己体验过什么是真正的失败,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他才会对成功燃起追求的愿望,当他有了追求成功的愿望时,老师的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因为孩子自己自觉去追求他所需的。
(二)、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价值观
也有不少老师是爱着孩子的,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第一前提,可还是得不到孩子们的认可,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企图以自己的个人意愿为蓝本,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身上。如孩子们喜欢看“快乐男生”“快乐女生”“快乐大本营”等娱乐性较强的节目,对于新闻联播等时政性强的节目则是敬而远之,老师则认为 喜欢看这些娱乐节目是浪费时间,不提倡,或是明命禁止。师生间因为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个人体验不同,在价值观,审美观上有着巨大的差异是难免的,可是有部分老师不仅不能以平等眼光来看待孩子们的偶像,还要以打击孩子们的心目中的偶像为第一要务,期望在孩子们心中摧毁一个价值观后,建立起自己想要的价值观。这种做法常常是得不偿失,不但孩子们不接受老师的价值观,还会以和老师顶着干为乐。
在这一方面林格先生认为,现代教育有两个伟大的使命,一是发现孩子,二是解放孩子。而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其中包括两个层面的尊重:一是高度尊重孩子的发展权利。与成人一样,孩子具有生存权、发展权,等等。二是高度尊重生命的发展规律。我认为这两个层面的尊重,正是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之道。
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偶像,说明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今后我想要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而他的偶像就是他的答案。当然他们因为自身生活经历,社会阅历的局限,在偶像的选择上难免有不妥当的地方,可是这些都是可以引导的。我个人认为,在价值观方面,老师可以不赞同孩子们偶像,但是你不能打击孩子们的价值观,更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身上,只有尊重了孩子们的价值观,你的意见才可能被孩子们接受,这样教育才可能继续。
(三)、师生关系的亲密度不够
在社会功利的要求下,教育成为了批量生产的流水线,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在现实的教育中成了神话传说。当一切评估、考核都以成绩为主要依据时,学生的个性成了老师最棘手的问题。因为只有能成批量的生产出某一种学生,平均成绩才会提高,评估、考核才能通过,教师的个人价值才能得以实现,教育的成就感才能得以满足。
正如林格先生所认为的,教育应当使每个人的天性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强迫学生接受外来的知识与道德要求,和种树、种庄稼一样,疏松土壤,兴修水利,让根系得到自然发展,教育就是要让人自然自由生长、主动学习。而在我们的现实教育中以“填鸭式”的多,忽略或是无视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于同一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老师只管将现成的知识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将其塞进学生的头脑中。至于有没有用,会不会用,能不能用,是许多老师在完成了艰难的“填鸭式”教学后,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关注的问题了,更谈不上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了,于是成绩不好的孩子怕老师,成绩好的孩
子不喜欢老师。
在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第四课中有一段课文是这样描述老师的:“老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人的精神的生长和充盈,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师生关系好些时候只是冰冷的考试分数的变化,老师无暇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看不到老师的辛劳,老师抱怨学生不体谅,学生抱怨老师不理解。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呢?因为少了情感,师生间本因是最亲密的关系,却因为建立之初时以学生成绩为标准,将不少师生距离拉得更远了。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社会中,老师的知识从量到更新速度都比不上网络,而老师之所以还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能满足孩子们情感的需要。可是很多老师看不到这一点,对于学生的生活,心理,成长环境不闻不问,只要求学生成绩要好,无视学生的情感需要,自然也就不可能成为学生的朋友,不能成朋友也就自然不懂孩子们的需要,结果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对于这一点我非常同意林格先生的观点,他认为“教育之道,道在心灵。”我们教师应当更多去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以爱唤醒爱,以心灵塑造心灵,重建起真正的亲密师生关系。
总之一句话,就是将孩子成长的过程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与失败,老师不再做一个辛苦的“陪跑者”,而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拉拉队”,当孩子们失去信心时,帮他们找到希望的星星火花,当孩子们成功时,做他们的第一个粉丝,以孩子的价值观来认识他们的世界,只有走进了他们的世界,教育才
成为可能。
第五篇:五心教育学习计划
九三中学2011-2012学第二学期五心教育学习计划教师:郑萍为了更好的学好五心教育,我特拟了如下的计划:
五心教育分为公共学习篇和分类学习篇两大类。其中公共学习篇有如下的 容:
1、“五心”教育提素质、聚民心、共发展
2、构筑精神高地 引领跨越发展
3、“五心”教育内容
4、贵州日报社论《金灿灿的机遇 沉甸甸的责任》
5、构建后发赶超的精神高地
6、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
7、、用传统文化优秀资源提升领导干部修养
8、领导干部当学许世友的“忠孝勇”三全
9、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品德修养
10、刘云山:永远的雷锋永远的雷锋精神
11、构筑精神高地促发展 加快赶超步伐谱华章
12、论构筑贵州精神高地
分类学习篇有如下的内容:
一、忠心献给祖国学习篇
材料一:关于岳飞
材料二:立足岗位
材料三: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忠诚意识
二、孝心献给父母学习篇
材料一:《游子吟》赏析
材料二:李建珍事迹孝心撑起“拼盘”之家
三、爱心献给社会学习篇
材料一: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
材料二:慈善永存 大爱无疆
四、诚心献给他人学习篇
材料一: “诚心”的涵义
材料二:躬声百姓事 诚心分党忧
材料三:周国知先进事迹报告
材料四:林肯的故事
五、信心留给自己学习篇
材料一:自信人生二百年
材料二:有志气有信心实现贵州历史性跨越
材料三: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材料四: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前半部分的内容要用5个课时来完成,后面的五心,每一心用3个课时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