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新课改下的心得体会
数学课改下的心得体会
在这次国培学习中,通过学习对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慢慢转向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快乐的学习,自由地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分数不再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课堂教学的改变也在慢慢改变着学生。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学生需要掌握的东西增加,学业负担较以前重。对于教师而言,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需要从老的教学观念转变到新课堂教学。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我将我自己的经历总结为以下几点经验:
一、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
课改要求尊重学生,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就要求学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数学学科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学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二、面对新课程,教师应具备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和专业素养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我们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死记硬背的解题,而是要慢慢交给他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上升到教会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培养孩子一颗完整的心灵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既重结果更重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要告诉学生:“课堂是我们的,课本是我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我们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
第二篇: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清丰县马庄桥镇后游子庄小学 王宗敏
课改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说明了课改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说数学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学改革的舞台,开阔教师的视野,真正和学生融为一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感悟数学。
一、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注重过程
1.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1)体验数学的自然科学性,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2)体验数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工具。学生在体会应用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用已有知识来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经验生活社会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并且创造性融渗透一些生活素材。(3)体验数学是一种思想。数学是一种科学思想,这种思想反映着数学知识的共同本质。教学中采用由浅渗入渗出深、逐级递入、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入渗出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符号感、函数思想、统计意识、推理能力、空间观念等等。2.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做数学,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入行自主的学习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与同学和老师合作交流,讨论,共同发现新的知识。教师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数据》《概率》《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讨论,班内解决疑难。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欢乐,激奋和成功。教学“以人为本”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最终达到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3.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实质就是交往互动,老师教实质上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学生学实质上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在学生学习数学问题时,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在学生充分参与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入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合作学习在小范围内给不爱发言的学生留下了表现的空间--给同桌讲讲,同时为学生创设了适合交流与合作的氛围,尽可能让学生尝试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如在处理如何做出一个轴对称图案时,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做轴对称的方案,然后分别合作完成,最后全班交流各自的做法,尤其要讲明这种做法的道理,以及你是如何想到这样做的。显然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阅历出发,都能做出轴对称图形,彼此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熟悉,同时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理解,分享了成功的快乐。
二、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注意个性。
新课改非常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要教书育人!关注人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如在课堂上教师时常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讲他们的熟悉,让他们与学生讨论,使讲台成为他们表现自己的舞台,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入了乐学的大门,而且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课堂教学一直体现民主教学的思想,营造了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使学生进渗入渗出求知若渴的意境。少一些直叙,多一些设问,少一些“是什么”,多一些“为什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入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三、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注重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要衰亡。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目标,即如何在创新教育目标下有效推入课堂教学改革呢? 1.更新教育看念,转变教学思想。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与社会变革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务之急是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敢于冲破传统教学看念的束缚,大力改革教学方法,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老师“发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关系,让学生得到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2.优化导学组合,实施素质教育。优化导学组合,就是要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定地实施主体性数学,真正把学生观作是建构数学看念的生动活泼的发现者和探索者;也就是说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知识的临界点,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兴奋点,采用“跳一跳,摘果子”的方法,把“导”着眼于指向,把“学”注意于自学、自悟,打破传统的“你教我学”,“教一步,学一步,练一步,考一步”那种枯燥乏味的、压制学生思维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
总之,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学习,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师生一起携手探究数学知识,以改变课堂教学为己任,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第三篇: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明德小学张望连
课改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说明了课改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说数学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学改革的舞台,开阔教师的视野,真正和学生融为一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感悟数学。
一、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注重过程
1、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1)体验数学的自然科学性,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2)体验数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工具。学生在体会应用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用已有知识来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经验生活社会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并且创造性融渗透一些生活素材。如股票、利息、保险、话费收缴等方面数学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如以“十一”黄金周为线索,提供有关数据编应用题,还入一步拓展,通过解决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3)体验数学是一种文化。我国的《易经》中的卦象就是用数来表示的,我国古代兵书中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的筹就是用数码表示的。让学生体验这些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体验数学是一种思想。数学是一种科学思想,这种思想反映着数学知识的共同本质。教学中采用由浅渗入渗出深、逐级递入、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入渗出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符号感、函数思想、统计意识、推理能力、空间观念等等。
2、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做数学,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入行自主的学习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与同学和老师合作交流,讨论,共同发现新的知识。教师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数据》《概率》《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讨论,班内解决疑难。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欢乐,激奋和成功。教学“以人为本”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最终达到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3、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实质就是交往互动,老师教实质上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学生学实质上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在学生学习数学问题时,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在学生充分参与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入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合作学习在小范围内给不爱发言的学生留下了表现的空间--给同桌讲讲,同时为学生创设了适合交流与合作的氛围,尽可能让学生尝试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如在处理如何做出一个轴对称图案时,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做轴对称的方案,然后分别合作完成,最后全班交流各自的做法,尤其要讲明这种做法的道理,以及你是如何想到这样做的。显然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阅历出发,都能做出轴对称图形,彼此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熟悉,同时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理解,分享了成功的快乐。
二、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注意个性。
新课改非常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要教书育人!关注人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如在课堂上教师时常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讲他们的熟悉,让他们与学生讨论,使讲台成为他们表现自己的舞台,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入了乐学的大门,而且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课堂教学一直体现民主教学的思想,营造了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使学生进渗入渗出求知若渴的意境。少一些直叙,多一些设问,少一些“是什么”,多一些“为什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入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三、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注重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要衰亡。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目标,即如何在创新教育目标下有效推入课堂教学改革呢?
1、更新教育看念,转变教学思想。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与社会变革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务之急是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敢于冲破传统教学看念的束缚,大力改革教学方法,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老师“发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关系,让学生得到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优化导学组合,实施素质教育。优化导学组合,就是要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定地实施主体性数学,真正把学生观作是建构数学看念的生动活泼的发现者和探索者;也就是说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知识的临界点,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兴奋点,采用“跳一跳,摘果子”的方法,把“导”着眼于指向,把“学”注意于自学、自悟,打破传统的“你教我学”,“教一步,学一步,练一步,考一步”那种枯燥乏味的、压制学生思维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
四、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注意思想品质教育
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从数学的发展史看上领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看点。
五、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题与求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详细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熟悉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总之,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学习,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师生一起携手探究数学知识,以改变课堂教学为己任,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第四篇: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编者按】: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读书心得同学习礼记相近;实践体会同经验总结相类。
现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也不断地改革更新,数学教学目标,也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在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惟能力、关注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发展。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取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此,在新课程实验中谈点体会:
一、设置题目情境化
新课程实验教材重视了儿童心理学,一年级学生从无知好动的幼儿转变成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爱好不能具有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随便性,留意力易于分散。新教材中通过设置题目情境,让学生从中往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构成个体熟悉,在发现新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进数学学习世界。如:第一册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具有直观、想象、猜想的特点,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再现,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题目真实、有趣地展现出来,特别易于引诱学生的求知欲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方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因此,在教学进程中,我们要重视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如:教学0的初步熟悉时,我先创设全班同学吹泡泡,学生边吹边数、教室里布满了五彩缤纷的泡泡,一会儿泡泡没有啦,这时候我捉住时机,谁能讲一讲你吹了几个泡泡?现在有几个泡泡?全破了、没有了;没有用甚么数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知识。从而揭露课题,紧接着再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数一数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小猫各钓几条鱼?当学生讲第四只猫没有钓着时用甚么数表示?用0表示,充分让学生体会把题目情境故事化;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布满数学。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布满着很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进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干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起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看。一年级教材,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习的、感爱好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用分苹果,学习得数为0的减法用小猫吃鱼,学习5之内的减法用摘果子,熟悉时间用小明的一天等一些有趣的课题表示,使学生学习既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情势。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题目、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题目。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进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纵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到达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教学大家来锻炼时,带领全班同学参观校园让他们发现身边的数学,从而提出数学题目,再解决题目。教学得数是8和9的加减法时,让学生摆一摆、涂一涂,在摆和涂中往发现加法和减法算式。悟出方法,既发展思惟,又开发智力。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起学习爱好,正如孔子说:如之者,不如好之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假如学生产生浓厚的爱好,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看,积极主动地学习。实验教材特别重视游戏活动,如:猜数游戏,出手指游戏,帮小动物找家游戏,下棋游戏等,让学生从游戏中往体验,往发现方法,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第五篇: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改,践行五步三查
西夏二中数学组
为了进一步提升西华县的教育质量,打造西华县教育品牌,在县委县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在县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西华县教育局与中国教师报联手,于2014年2月始对全县教师进行了培训。我们西夏二中大部分老师进行了培训。全国知名的课改专家多人次做了多场报告, 他们以敏锐的目光、深邃的思考、独到的见解、高超的艺术直击传统教学的弊端和软肋,是对传统教育的模式的一次冲击,是对传统教育工作者思想的一次洗礼,深深震撼着每一个西华教育人的思想,深深震撼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这种“满堂灌”、“填压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着学生身心的自主发展,阻碍着学生自主探究品格的形成。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
以人本为核心的高效课堂倡导变教师的“教中心”为学生的“学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的精神,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呵护学生的天性,有规律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生命都能够自然而又茁壮的成长。
高效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与知识直接对话的发动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样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才能形成一种生动的学习局面。高效课堂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有志于课程改革的人相信——学无定法,教有定法。“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就是高效课堂得以实现的科学教学模式;是在高效课堂实践与检验的基础上提炼与升华出来的适合于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五步三查”模式中的五步就是将课堂划分为有机联系的五个基本步骤,对教师和学生有着具体的操作要求。第一步:独学,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找出问题;第二步:对学、群学,要求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要求学生暴露第一步、第二步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解决问题;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通过各种各样灵活的测评形式,达到掌握学情,关注学生能力的生成。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一查:在学生独学时;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做相关的预案准备,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概括地讲有六个支撑: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小组合作学习定成败;独学、对学、群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学情调查是教学起点;展示、反馈、评价是基本手段;达标测评是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另外,教师在运用“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深刻体会到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学,而是教育。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课堂即社会,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人一生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
也许有人会问,你们不是主张高效的学习吗?不是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吗?因此,任何模式化的方法都不是好的教学方法。诚然,“五步三查”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模式,但
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行初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不可以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为由而否定模式在这个阶段推行的必要性。我们主张高效课堂的实施应经历“临帖—入贴—出贴—破贴”的阶段。待“固模过关”后,学校可以结合校情形成学校或学科课堂教学特色。“五步三查”模式较好的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活”与“实”、“动”与“静”、“放”与“收”、“预设”与“生成”、“主体”与“主导”的统一。“五步三查”模式符号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校全体教师团结起来,围绕高效课堂的人本核心,积极构建“学本”、“生本”的新型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切实推进高效课堂的“五步三查”模式,做新课程改革忠实而又坚定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