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19赴四川浙江考察总结报告
赴四川、浙江学习考察森林康养和湿地公园建设
情况的报告
为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开展华容县森林康养基地和湿地公园建设,促进森林康养、休闲、体验和湿地旅游业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9月7日至12日,华容县林业局组织国有林场管理站、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并邀请县人大、县政协、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相关领导及专家共计11人,赴四川洪雅县、浙江千岛湖和杭州西溪湿地学习考察森林康养和湿地公园建设。学习考察期间,听取了当地管理部门对项目建设管理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四川洪雅县七里坪森林康养基地、浙江淳安县千岛湖森林氧吧、杭州西溪湿地等。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基本情况及体会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四川洪雅县和浙江千岛湖是2015年7月25日在“中国(四川)首届森林康养年会”上被国家林业局和旅游局确认的全国首批森林康养体验基地(全国仅9家);杭州西溪湿地公园2003年开始建设,2005年对外开放,是我国正式授牌的第一家国家级湿地公园。能实质性参观学习这样知名度很高的森林康养基地和湿地公园,对我们考察组的每个同志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与当地管理部们进行了很好的座谈与交流,始终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边考察、边记录。同时还结合华容县森林康养和湿地公园建设的实际,考察组内部进行了充分讨论,把人家的项目建设精华吮吸到我们规划之中,收获颇多。
9月8日,我们来到了四川洪雅县七里坪森林康养基地。七里坪地处峨眉山中段,海拔1300米左右,森林以人工柳杉林为主,植被覆盖率达90%,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气候条件宜人,具备优良的避夏暑、赏冬雪的休闲度假及养生条件。走进七里坪,眼前的建筑顺应地势、依山而建,融入森林,道路两边鲜花灿烂,树木葱笼、流水潺潺。这里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5万个/立方厘米,游客到这里,负氧里漫步洗肺、林海中康养静心,乐享健康好人生。2015年1月被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授予“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
9月8日晚,我们与洪雅县人大的董主任、林业局分管森林旅游的汤局长和森林康养办的张主任等县领导进行了座谈,董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洪雅县森林康养发展情况。洪雅县幅员面积1896平方公里,人口35万,森林经营面积达2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5%,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康养基础条件。为了搞好森林康养产业,县设立了健康产业办、生态文明建设办、县生态旅游发展中心三个正科级单位,实行突出专业又协调配合,为全县森林康养产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从2015年开始,全县依托森林资源优势,按照“森林康养+度假旅游”、“森林康养+康养食品”、“森林康养+康体运动”等模式,在七里坪、玉屏山和瓦屋山大力开展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投资105亿元,森林康养年综合收入达20亿元,成为中国最佳投资旅游典范县、四川省旅游强县。
董主任还向我们介绍了玉屏山和瓦屋山的建设情况:瓦屋山和玉 屏山都是洪雅林场的一部分。洪雅林场始建于1953年,为全国特大国有林场,经营面积98.8万亩(其中天然林80.3万亩、人工林18.5万亩),占洪雅县域面积的三分之一,森林蓄积800多万立方米,是全国有名的杉木、柳杉人工商品材生产基地。
瓦屋山是国家森林公园,有“最美桌山”之称,洪雅人充分发挥这里的“原始、古朴、神奇”生态物质,正在推出探秘、探险、观光、科普夏令营等主题旅游产品。
玉屏山在201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森林康养试验基地。“春看万顷林海,夏听金蝉鸣唱,秋赏满山红叶,冬睹白雪皑皑”,他们依托这里13平方公里的高山杜鹃花,修建了森林康养步道、林中木屋等;开展高空滑翔、森林穿越、真人CS户外活动;建立标牌标识、养生套餐、健康检测、个体养生计划、太极、SPA、中医、温泉等森林康养系统。
可惜这两个地方都在封闭建设当中,预计要到2018年才能完美呈现。这次没有机会参观瓦屋山和玉屏山,让我们有点遗憾!
洪雅人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着这片山水,在全省率先出台县级《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行为。他们这里18万亩人工柳杉林,高的有近30米,胸径达60厘米,林木郁郁葱葱,这样的森林环境,让我们感到震撼!
我们实地考察了七里坪的森林养生禅道,汽车营地、森林体育运动场等,这些项目都可以借鉴到华容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中。
9月10日,我们来到了浙江千岛湖,实地体验了这里的森林氧 吧。森林氧吧拥有千岛湖最好的森林植被(国家亚热带原始次森林保护区)、最美的自然风光(森林、瀑布、彩岩)和最佳的生态环境(负离子含量达58000-62000个/立方厘米)。景区周边群山叠翠,湖湾优美,自然生态环境一流。景区有各种植物达300余种,拥有全国最大的野生甜槠林、形态各异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和色泽鲜艳的砂质沉积岩、秀美曲折的溪涧、跌宕多姿的瀑布、色彩斑斓的水潭,共同组成了地形复杂多样、景致变化万千的森林游憩景观,被誉为千岛湖的世外桃源。景点分为亲水休闲区、茶室休闲区、森林负离子呼吸区、森林游憩区、森林野营区、森林科普区五大区块。
这里的游步道沿溪而建,对山体和植被几乎没有破坏,有天梯、有吊桥,建筑材料有石板铺砌、水泥浇筑、塑胶地板、实木铺装等,因地形和周边环境而定。标识牌有介绍景点、科普、安全提示、鼓劲加油等内容,总之这里的游步道和标识系统建设非常有特色,值得华容借鉴。
9月12日,我们来到了杭州西溪湿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总面积为10.08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带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周边景观控制区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据陪同我们考察的公园湿地管理处蒋主任介绍:西溪湿地是由原住民上千年的农耕利用形成的自然—人工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以池塘为主体(包含水产池塘、农用池塘共计400多个)以及渠道、淡水湖泊、天然河流及草本沼泽等多种湿地类型,是中国近自然河流湿地与水产池塘类型湿地复合体的典型代表。在当地政府的严格保护下,随着湿地生态系统 长期的自然演替和生态修复,现在的湿地呈现近自然状态。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等六大原则,始终注重原生态保护,将西溪湿地中生态环境较好、最精华、最具湿地特色的区域实行相对封闭保护,共设置了费家塘、虾龙滩、朝天暮漾、包家埭、合建港等5处生态保护区,面积达8.06平方公里,占西溪总面积的80%。这些区域采取相对封闭原则,除小型摇橹船和科考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禁止进入,确保了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不受人类活动的干扰。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坚持保护为了人民、保护依靠人民、保护成果让人民共享,保护成效让人民检验,积极探索建立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让群众知情、让群众参与、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努力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西溪湿地公园建设中共有4000多拆迁户,涉及近2万人,政府投入100多亿元,全部进行了就近安置。此外,公园还主动返聘一部分原居民,让他们继续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从事农耕、养鱼或从事公园管理,让他们实现再就业。
我们坐船实地考察了这里的基础设施,为保护和恢复西溪湿地典型的生态环境,无论是道路、建筑,还是旅游设施的配置,乃至建筑材料的选择,都采用绿色环保型的材料;电话电缆全部采用穿管保护埋地铺设方式;在各危险地带设置安全防护措施,树立醒目的安全警告标识,建立覆盖全园的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安全隐患; 建立园林养护队伍,负责园区园林养护,各景点和游船设置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总之,这里的水面虽然没有华容东湖大,但政府重视,投入力度大,环境保护做得好,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好,管理也很先进,值得华容借鉴。
二、启示及建议
1、开拓发展思路。
华容地属洞庭湖平原,水资源丰富,森林资源相对稀缺,山地资源更少。我们要在保护好现有环境资源的同时,开拓思路,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湖区水资源多的优势,做好做大湿地公园的建设,同时搞好胜峰和塔市两个国有林场及桃花山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但各项开发
建设一定要与相关法律法规相吻合。首先,所有项目的开发建设都要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特别是要保护好洞庭湖平原上稀缺的山地资源和森林植被以及珍贵的湿地资源,对现有破坏山体的采石场要坚决关闭,对破坏湿地水体和动植物资源的行为坚决予以制止,抓好“大湖退养”工作,要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地方经济发展,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管将来。其次是要将胜峰、塔市和桃花山森林公园作为整体打造,也可将华一水库纳入,通过旅游公路连接,分动、静两个区域开发建设,形成沿长江带有较大影响的森林康养基地群。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要明确五湖一库的优势特点,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实行一湖一品,合理打造。
2、优化设计理念。
森林康养方面。规划设计时要按照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则,紧扣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健康水平重视的相关发展政策,依托华容的山水资源优势,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建设项目布局要立足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分胜峰和塔市两个不同区域,按“一动一静”的模式,大力发展多种森林康养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康养人群。设计的建筑物、道路、标识标牌等要与周围的环境相融,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人与环境和谐,为来这里的每一位游客提供良好的综合森林康养服务。
湿地公园建设方面。华容水域多,建设湿地公园条件好,近期应重点开发离县城近的区域,为县城居民提供一个近水、亲水、亲自然的活动场所,为城市慢生活节奏提供休闲去处。城市区域发展要与周边自然生态风貌和人文景观相谐调,多融入江南水乡特色,多融入华容本土特色,把华容打造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宜业、宜游而充满活力的生态城市。中远期目标应着重打造远效湿地公园,集结林业、环保、水利、国土、规划、交通、等各部门优势资源,统筹规划、科学开发,全力打造以湿地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拉动旅游发展双赢模式的湿地公园。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以湖泊为主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是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对推动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故应将湿地公园打造纳入政府的重点长远规划。
3、搞好合理利用。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对人体特殊的功效为基础、依托丰富的森林生态景观、优质的森林环境、健康的森林食品、浓郁的森林文化等主要资源,结合中医药健康养生保健理念,辅以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服务设施,合理开展利于人体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服务活动,对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发展第三产业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湿地公园旅游开发项目在符合生态保护的的前提下,合理进行资源利用,打破单一的观光产品格局,培育观光、休闲、文化三张牌,将村落与湿地有机整合,主题化、多样化、差异化,以体验旅游为核心,打造主题景观和参与性项目,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具有水乡特色、华容特色的湿地文化精品。
总之,考察期间,考察组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当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优质的森林资源和湿地给当地带来的旅游收入,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惠。我们要取人所长,补己之短,在短板中找亮点,在亮点中找特色,集全县之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这项具有“湿”和“远方”的事业。
第二篇:赴四川考察心得体会
履行代表职责,保障党员权利 发挥代表作用,推进党内民主
2012年9月1日至6日,我参加了市委统一组织赴四川,就试点工作进行了的实地学习考察,在与当地党政领导和党员群众的面对面座谈,使我们感受到四川雅安民主改革的浓厚气息。经过短短六天紧张的学习考察,我受益颇多。
一、对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的感受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距成都120公里,东邻成都、西联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扩大区县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充分发挥党代表在闭会期间行使权利的作用,这一新要求给党内民主自身改革吹进了一股春风。党代会常任制是党内民主的突破口,常任的代表和年会的党代会对于党员和党代表的权利行使,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县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在四川雅安开展十年来,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直选党代会代表;二是实行党代会结构制;三是每年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即年会);四是构建党代表双向履职评价机制;五是取消县(区)党委候补委员;六是试行政协委员列席党代会;七是建立党的代表大会的三个常设工作机构。我认为雅安七个方面的创新,为党员、党代表行使民主权利搭建了实实在在的平台,有利于充分发挥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的作用,有利于调动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二、对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的体会
按照党章规定,党的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是最高的决策和监督机构,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党代会没有实行年会制,党代表没有实行常任,因此党代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性质没有体现出来。在非常任的党代会闭会期间,党代会权力委托给全委会;在全委会闭会期间,全委会的权力委托给常委会。这样一来,党内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常委会成为真正的权力中心,这与党章规定的党代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有了距离。党的十六大明确要求扩大区县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党代会常任制有两层含义:一是党代会年会制,即党代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而不是每5年才开一次会。不仅如此,党代表联名提名,还可以召开更多的党代会;二是党代表常任制,即党代表的身份资格在一届五年中都有效。2002年9月以来,党代会常任制正式在四川雅安荥经和雨城开始试点,逐步实行党代会年会制、党代表直选制。2003年雅安市雨城区第二届党代会第一次会议实行党代表提案制,第二次又实行党代表席位制,还建立了决策咨询、代表工作、监督等三个工作委员会,并且通过制度规定,取消了区委、区纪委候补委员,遇到缺额由党代会选举产生。这些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党代会在党内权力中的地位,使党员和党代表的权利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保障,党员和党代表的权力主体的地位彰显出来。
三、考察党代会常任制工作给我的几点启示
在实践中,我认为在遵循现行党内法规制度框架下,把以非常任制为特征的现行党代会制度改为常任制,不仅是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推行党代会常任制,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党代会常任制,就是在遵循《党章》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是推进和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制度设置。党代会常任制的核心是充分发挥代表大会和代表的作用,目的是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构建党内和谐,促进人民民主和社会和谐。雅安的改革试点表明,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在《党章》现行的制度框架下,寻求其实践平台和实现途径,通过形成合理的权力架构,强化了党的领导核心,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切实改变了党的代表大会具有的最高决策权和最高监督权难以得到落实的状况;通过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机制,理顺党内关系,加强党内监督,保证了权力运行的健康与公信,密切了党群关系,有利于维护党的形象、权威和团结统一。党代会常任制在现行制度框架下不作大的突破,稳妥而不会造成大的波动,改革成本低,具体操作实用简便,具有普适性,应是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有效选择路径。
(二)提升党代表素质,更好的保障党代会常任制取得实效。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对党代表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和结构要求。既要保证党代表广泛的代表性,又要保证党代表的素质,有参政议政的能力,这是一对矛盾问题。代表少了,保证不了代表面缺乏和代表性,多了,不利于组织开展活动,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代表素质也难以保证。只有准确把握好党代表数量与质量的动态平衡,加强对代表的教育培训,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的党代表队伍,提高代表议事能力,是确保党代会常任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同时,切实抓好代表的学习培训,提高代表素质,增强代表议党参政的能力。
(三)保障党员基本权利,是推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关键环节。发展党内民主,归根到底靠制度作保障,这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代会常任制,从本质上要求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确保党内民主平等,充分尊重和保障全体党员的民主权利,反映党员的共同愿望和意志,凝聚全体党员的智慧和力量,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民主决策和有效执行。
我认为,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工作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可能出现曲折。正如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党代会常任制,但是过了不到一年,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夭折。1988年再次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在全国搞了11个试点,但是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到十六大之前只有浙江台州椒江区的常任制试点保留下来,其他的试点全部取消。党的十六大再次提出,要扩大区市县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选择了几个试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满5年。雅安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开始于2002年,实行试点的雨城和荥经两区县一届还没有完成,许多问题暴露得并不是十分充分,试点地区的创新做法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抱着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常任制试点,不能给试点区施加太大的压力,要认真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考察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给试点区一个比较好的、宽松的制度软环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过这次雅安学习考察,使我个人的思想认识经历了一次全面洗礼,对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困绕心中许久的一些观点也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真抓实干,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好代表职责,创造出色的工作业绩。
第三篇:赴浙江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赴浙江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一、参观红色基地,感受爱国情怀
考察第一站:中共一大会址—红船。96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完成了最后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大”会议闭幕,代表们当夜分散离开了嘉兴,革命的火种被带向全国各地。从此,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启航,中国的历史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追忆红色足迹,弘扬‘红船精神’,立足岗位,奋勇前行”“不忘初心,弘扬‘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满满一墙的留言,是全国各地的游客们一笔一画留下的感悟。
张宪义曾经说过“‘红船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我们要做好‘红船精神’的研究者、传播者和践行者,挖掘出更多鲜活事例,丰富展陈的内涵,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二、优秀企业参观:震撼科技发展、感受企业文化底蕴
考察团历经四天先后参观了银江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天堂硅谷资产管理集团、云栖小镇、义乌国际商贸城、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
赴浙江学习考察后,感慨万千,我认为浙江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一是经济实力雄厚。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速快,运行质量高,发展气魄大,人民生活水平高;二是产业特色鲜明。工业所占比重大,且已形成块状经济,知名企业和大个企业较多;三是体制机制灵活。浙江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早地认识到了单一所有制的弊端,比较早地进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形成了灵活的机制优势和举全民之力、集社会之财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此,我在本次考察中有几下几点感悟:
一、要在思想上再放胆。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也作出了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的明确规定。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们要进一步解除一切思想禁锢,切实消除一切发展民营经济的疑虑,坚决摈弃一切对民营经济的偏见,树立“发展民营经济光荣、为社会做贡献有功”的思想观念,像浙江人那样,放心放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二、要在认识上再提高。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提倡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因其自身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在中国蓬蓬勃勃,发展极快。因此,必须奋起直追。对于民营经济来说,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能占多大比重就占多大比重。民营经济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具有机制灵活、适应市场能力强等特点,是最具爆发力的经济增长极。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此次考察团为期四天的学习,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浓厚的企业文化,让考察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深受震撼。我们要好好总结此次考察学习的经验及精髓,应用到未来的企业管理及规划中,为xx经济的发展增砖添瓦,再创辉煌!
第四篇: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
赴浙江学习考察后,感慨万千,我认为浙江改革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一是经济实力雄厚。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速快,运行质量高,发展气魄大,人民生活水平高;二是产业特色鲜明。工业所占比重大,且已形成块状经济,知名企业和大个企业较多;三是体制机制灵活。浙江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早地认识到了单一所有制的弊端,比较早地进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形成了灵活的机制优势和举全民之力、集社会之财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2003年,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70.1%,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浙江占188家,居全国首位。在“中国十大民营企业”排名中,浙江占4家。我们要以这次考察为契机,认真学习浙江经验,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调动全市上下的积极性,瞄准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的目标,奋力谱写邯郸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我认为邯郸市与浙江等沿海先进地区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主要差在民营经济这一块。要实现全市确定的宏伟战略目标,把邯郸建设成为经济强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重要的途径,也是必然的选择。认真学习借鉴浙江经验,就必须强力组织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尽快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市域经济的主体。
一、要在思想上再放胆。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也作出了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的明确规定。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们要进一步解除一切思想禁锢,切实消除一切对发展民营经济的疑虑,坚决摈弃一切对民营经济的偏见,树立“发展民营经济光荣、为社会做贡献有功”的思想观念,像浙江人那样,放心放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二、要在认识上再提高。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提倡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因其自身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在中国蓬蓬勃勃,发展极快。在沿海发达地区,民营经济早已成为当地经济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成为新生的主力军。相比之下,我们这里民营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必须奋起直追。对于民营经济来说,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能占多大比重就占多大比重。民营经济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具有机制灵活、适应市场能力强等特点,是最具爆发力的经济增长极。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市要缩小同先进地区的差距,亟须民营经济的新突破。
三、要迅速壮大民营经济群体。我市民营经济总量少,企业个头小。要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首先要扩充数量,进而提高运行质量、增加科技含量。在量的扩张上,一是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催生一批新企业。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机遇,千方百计扩大同浙江等沿海地区的合作,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品牌、引进管理、引进人才。要以民营企业为招商主体、项目主体,促其各类生产要素与沿海地区对接,尽快把企业做大做强。一要在洽谈项目上下功夫,争取比去年取得更大的成效。二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支持社会各界有胆有识之士投身发展民营经济,自主创业兴业。要在市场准入、政策扶持、信贷发放、场地提供、简化手续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大开绿灯,使民营经济脱颖而出,大展身手。
四、要在政策上再放活。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看,发展氛围还不够浓,政策运用还不够活。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坚决取消一切对它们的限制性、歧视性政策规定。国民待遇,人人平等。凡非国家禁止的领域,一律让民营经济进入,凡是国有企业享受的待遇,一律让民营企业享受。要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制定更加灵活的地方政策放水养鱼,对民营经济实行先发展,后规范,先予之,后取之。要在“鼓励”二字上做文章:鼓励民营企业参股、控股、收购、租赁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城镇经营、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开发、旅游开发等社会公益事业和新兴服务业,鼓励金融资金向效益好信誉好的民营企业倾斜、各类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机制、技术、管理、制度创新,向外向型、科技型、集团化发展。
五、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环境不够宽松是制约和妨碍我市、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要解决经济发展环境上存在的问题,一靠教育。主要是通过教育使各部门、各级公务人员牢固树立企业至上的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提高效率。二靠制度。要借鉴外地的经验,实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考核制”和“妨碍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制”,消除一切发展民营经济的羁绊。三靠政策。加大政策对民营经济发扶持力度,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让政策向民营经济倾斜,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快民营经济建设步伐。四靠人才。要加强与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换脑筋、拓思路,特别要注重引进高级人才,广辟人才渠道,重奖开放功臣,重用开放能人,服务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复兴区作为我市的重化工业区和城乡结合部,区情特点鲜明而独特,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辖区内市属以上大中型企业众多,工业经济相对发达,经济总量和社会贡献在全市19个县(市、区)中分别列第一和第二。我市确立的“工业立市”之路,更将使辖区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给复兴区的发展带来大好机遇。复兴区的经济走势,潜力在民营、活力在民营,希望在民营。我区民营企业较多,且大多已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面对民营企业的进一步投资兴业、扩张规模的有利时机,我们要在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激发民营主体的发展积极性,按照“民营当先、民营突破”的要求,继续把发展民营经济置于突出位置,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积极搞好服务,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参与国企和集体企业改革,让民营经济在邯郸复兴这块得天独厚的适生环境里,像雨后春笋般地丛生,得到充足的阳光雨露和肥力,长成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赴上海浙江考察学习情况报告
赴上海浙江考察学习情况报告
新闻作者:严官金 王正怀
新闻来源:省政府研究室 日期:2005-2-1 17:22:58
去年11月10日至15日,我室随罗清泉省长率领的湖北省政府代表团赴上海、浙江进行了考察学习。在沪浙期间,我省政府代表团与上海、浙江两省市党政领导交流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实地考察了一批企业、开发区、港口、文体场馆、城市规划和市政设施等。这次考察活动时间虽短,但代表团成员都感到解放了思想,开阔了思路,增加了压力,看到了机遇,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紧迫感。我室将这次考察学习的一些情况和感受进行了整理,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沪浙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巨大
上海、浙江均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两省市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一)发展快,实力强。1978年至2003年,上海市生产总值由272.81亿元增加到6250.81亿元,浙江省由124亿元增加到9395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10.38%和13.1%;财政收入上海由190.67亿元增加到2828.87亿元,浙江由27亿元上升到1468.9亿元,分别列全国第2、第4位。上海在2003年全国城市综合实力评估中名列全国首位;浙江经济实力由改革开放前全国的第12位上升到第4位。
(二)结构优,后劲足。上海确立了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第三产业的比重从1978年的18.6%上升到2002年的51%,去年受非典的影响,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仍达到48.4%。2003年上海金融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六大行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近40%,其中金融业居第三产业之首,占全市生产总值10.1%。全市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1978年的4∶77.4∶18.6调整为2003年的1.5∶50.1∶48.4。浙江坚持走工业化道路,三次产业构成由1978年的38.1∶43.3∶18.6转变为2003年的7.7∶52.6∶39.7,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基本以工业为主。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29.6平方公里,现有在建和准备上马的重大项目200多个,其中投资逾百亿元的项目8个,未来几年将形成1000万吨炼油、1000万吨炼钢、120万吨乙烯、60万吨丙烯、300万吨造纸、20万辆汽车等生产能力,发展势头令人震憾。
(三)开放力度大,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突破2000亿美元,占全国1/4左右;上海港国际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居世界第3位。2003年上海市出口总额1123.5亿美元,占全国1/8以上。其中外贸出口达484.6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8.1倍。浙江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0.5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416亿美元,年均增长30.7%,跃居全国第4位。在利用外资方面,上海目前累计吸引外资企业3.4万家,合同外资800亿美元,实际使用500亿美元,外商投资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的外贸出口都占全市的60%以上。浙江去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 54.5亿美元,同比增长72.4%,居全国第5位。对外经济合作发展势头良好。上海在海外的投资项目累计达到756项,总投资逾8亿美元,分布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上海对外承包工程实际营业额11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实际营业额2亿多美元。浙江2003年境外投资8500多万美元,同比增长65.9%,外派劳务工程人员8900多人次,完成营业额6.5亿美元。
(四)城市美,人民富。上海以构建枢纽型、功能性、网络性基础设施和立体化交通网络建设为核心,加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1991年至2003年,全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累计达到4798.8亿元,年均增长27.1%,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3.7%,这是上海城市建设史上投资强度和建设规模最大的时期。一批批展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面貌的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大手笔,改造大气魄,城市风格各具特色,一片旧城改造就是一座新城,美不胜收。
1978年至2003年间,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由2498元增加到46718元(按现行汇率已突破人均5000美元);浙江由331元增至20147元(按现行汇率人均2440美元)。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978年的332元、165元增加到2003年的13180元、5431元,年均增长8.0%和8.6%。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1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1位。依据国家制定的评价标准测算的农村小康实现程度达51.2%,在京津沪之后居各省区之首。
目前,上海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目标迈进。在这个人口仅占全国1%、土地面积占全国0.06%的城市里,完成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8,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的1/4,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1/10,并在改革开放、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浙江在“改革开放政策并无特殊、地理区位条件亦非独有、经济基础更无优势”的情况下,经过短短25年,基本实现了由传统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小省向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大省转变,并继续加速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小康的城乡一体化道路前进。“浙江现象”享誉全国。
去年以来,沪浙两地在要素资源供应紧张和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发展实现了在高基数上的高增长。去年元至10月,上海市实现生产总值5981.32亿元,同比增长14.0%;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6.5%;外贸出口增长48.1%,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增长17.5%。浙江去年1-3季度,全省生产总值7870亿元,同比增长14.7%,这是自1997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增幅;外贸出口增长4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1.1%、15.4%和31.0%。
二、沪浙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
上海和浙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创造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我们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兴省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优化工业结构。上海是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地方。他们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主动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和内地转移,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精品钢材、成套设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六大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2003年这六大产业新增工业产值、实现销售收入分别占规模以工业新增产值、销售收入的77.1%和62.9%。浙江依托港口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加快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二是加快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03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2980.64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6.5%。杭州高新区去年元至10月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52亿元,同比增长37.3%。其中以UT斯达康、东信等企业为代表的通讯设备制造业、软件及相关服务增长幅度达到45%和37%。“天堂硅谷”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三是大力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和品牌战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沪浙均培育出一大批综合实力强、产品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大的知名企业和品牌,如上海大众、贝宁、海立,浙江的万向、罗蒙、正泰、雅戈尔、娃哈哈等公司(集团)。目前,浙江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6件,总量居全国第一;中国名牌产品称号37个,总数居全国第二位。UT斯达康是回国留学生于1995年创办的,从事现代通信领域前沿产品研制开发的国际化高科技通信公司,1999年销售收入1.88亿美元,2003年销售收入19.7亿美元,今年可达28亿美元,明年计划45亿美元;去年出口5亿美元,上交税金 10亿元,其中职工交个人所得税达1.7亿元。一个企业的经济规模超过我省一个县市。UT斯达康所在的杭州市滨江区,只有500个财政供养人口,今年财政收入可达28亿元,可用财力12亿元。
(二)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一是大力招商引资。上海浦东开发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300亿元,推动重大产业和重要功能性项目向浦东集聚,加快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四个重点小区建设。到2003年末,已有8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浦东投资了10150个项目,吸收外资合同金额达219.96亿美元;有63家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浦东。同时,不断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利用外资从工业扩展到商业、金融、旅游、房地产等多个产业,以及旧城区改造、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环保等各个方面;利用外资形式也从吸引直接投资为主发展到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并举,特别是采用国外金融机构贷款、发行中长期债券、实行BOT、发行B股和H股等多种融资方式。近两年来,上海又出台新政策,把跨国公司作为引进外资的重中之重,鼓励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落户上海,发展大产业、大合资、大基地。“九五”以来,上海建设资金三分之一来源于外资,大项目平均规模达3500万美元;六分之一的生产总值是外资企业创造的。浙江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宁波开发区外商投资项目强度达440美元/平方米,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累计兴办外资项目1105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的224个,实际利用外资30亿元,已有39家全球500强落户。去年元至10月,该区实际利用外资达4.9亿美元。二是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沪浙都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外贸环境,抓好“大通关”工作。上海试行“5+2天”工作制(即365日天天能通关),提高口岸贸易便利化程度;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扩大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企业及民营企业出口。2003年,上海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3.7%、60.3%,分别比上年提高10.4个、7.5个百分点。同时,沪浙坚持优化进口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推动产业升级。三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沪浙重点鼓励开发境外原材料、能源等资源类项目,开展境外工程总承包,收购兼并带有研发中心和品牌的境外制造业项目,拓展海外销售、服务网络,优先支持能带动产品、设备、工程和劳务等出口的项目,加快培育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浙江万向集团已在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8个国家拥有31家公司,其中独资或控股18家。去年元至10月出口创汇5.16亿美元,同比增长30%。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转制。改革开放以来,沪浙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培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特别是浙江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明确提出“保护民营企业就是保护生产力”等先进理念,坚持“三个凡是”(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领域,凡是国有经济退出的领域,凡是对外开放的领域,都鼓励民营经济进入),取消歧视性规定,给民营企业以“国民待遇”,降低工商登记门槛,简化进入手续,允许跨行业经营,有力地促进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新增就业的主渠道。2003年,浙江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占7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占57.4%,全省外贸出口总额中民营经济占36.5%。全省有私营企业30.2万家,个体工商户159万户,个私从业人员712.6万人。浙江个体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和出口创汇等四项指标,已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183家。与此同时,浙江公有制经济也得到长足发展,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与1978年相比,浙江国有经济总量增长近42倍。目前,浙江96.7%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完成改制任务,88.9%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已完成劳动关系改革。
(四)大力发展块状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多年来,浙江从本地实际出发,大力发展“配套经济”、“小狗经济”,一乡一品,一县一品,一市一品,企业之间通过专业化分工,最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加快各类市场建设,形成了中小企业、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互为依托,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企业集群和区域块状特色产业。浙江现有年产值超亿元的各类特色产业区块500多块,涉及175个大小行业和24万余家企业,年产值占全省工业年总产值的49%左右。如嵊州形成“领带之乡”,年产领带2.8亿条,占全球的1/3;海宁年产皮衣1600万件,占全国产量的1/4;诸暨市大唐镇生产袜子的家庭企业8000多家,年产量48亿双,成为全球最大的袜业基地;温州成为“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打火机、剃须刀生产基地”等。这些特色产业有力地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全国百强县市中,浙江占30席,总数居全国第一。省里同志在介绍情况时,自豪地称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和块状经济是浙江经济的三大特色、三大亮点。
(五)大力加强环境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上海以世博会的举办为契机,继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浙江在实施“八八战略”(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个举措)过程中,加快“五大百亿”工程建设(即从2003年到2007年,完成百亿基础设施建设、百亿信息化建设、百亿科教文化设施建设、百亿生态环境建设、百亿扶贫助困工程建设),进一步缓解要素制约。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上海以政府信息公开为突破口,推进政令的公开、透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浙江建设“平安浙江”,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着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两省市都高度重视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上海重点推进失业、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准备将这五保统一建立起来。浙江全面加快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重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全省已有115.67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保范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农民达1500万人,还准备探索将这一制度扩展到城镇非社会医疗保险人群。同时,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几点启示
(一)必须把握机遇,用好机遇。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是赢得主动、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沪浙两省市之所以发展快,就是因为他们有抢抓机遇、抢先发展的强烈意识,眼光敏锐,思路开阔,善于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不同的发展阶段抓住机遇、利用机遇,加快发展。当前,由于受土地、能源、劳动力成本等要素的钢性约束,沿海地区一部分产业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产业调整、升级和向中西部转移呈加快趋势。这是湖北承接转移、加快发展的又一难得机遇。必须加快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在继续扩大对国外开放的同时,下大力推进与沿海发达省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重点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组织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出击,到沿海地区招商引资,抢占沿海产业转移的先机。
(二)必须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沪浙两省市得改革开放之先,思想解放,与时俱进,“小河有水大河满,不论成份论发展”,“用事实说话,用效果说话”,一切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的事都敢想、都敢闯、都敢干。波导集团总裁徐立华是湖北随州人,1992年他和他的合伙人带着中文寻呼技术,跑了全国很多地方都未能找到合作者。到浙江奉化市,当地政府不仅划给他们500亩土地,投资500万元资金,使他们成了当地的一家乡镇企业,而且还让他们专利占股49%,大大突破了国家规定不得超过20%的限额。政府充当风险投资的主体,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1994年乡镇企业改制,政府又让创业者持股80%。1997年市里拿出专项指标,优先支持波导上市;积极推动波导兼并宁波电子集团,使波导迅速发展壮大。波导的销售收入几乎每年翻一番,2003年达120多亿元,交税18亿元,手机出口量全国第一。正是这种敢冒风险、敢为人先,竭尽全力支持企业家创业的行动,激活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铸就了浙江经济的辉煌。
(三)必须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强大动力。多年来,沪浙两省市始终以开拓创新的精神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不管遇到何种困难和干扰,坚持不争论、不观望、不等待,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促进经济快速发展。降低土地价格,是开发区吸引外商投资的有效办法,但也是一件难事。杭州高新区征用土地平均成本每亩30多万元,为吸引外资,对工业用地亩只收9万元,亏损部分通过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商业用地弥补。去年该区开发商业用地900亩,收入47亿元。他们用这种方式,吸引了一大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进驻。类似的事例很多。我省要加快发展,必须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结构创新和组织创新,尤其是在大环境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要善于从细节着手,从具体操作层面创新。学习沿海地区的思路,创出我们自己发展的办法。
(四)必须鼓励创业,营造创业环境。浙江人总是围绕市场转,人人想赚钱,户户想发财,不怕吃苦,敢想敢干,“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是其创业的真实写照。他们经商,一分钱不嫌少;一个办法行不通就换个思路干,一个地方没有发展空间了,就拖家带口寻找新的创业舞台。如今,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浙江人;哪里有浙江人,哪里就有红火的专业市场。在浙江特别是温州等地,用当地干部话说,“除了摇篮里的娃娃和躺在病床上的老人,人人都是活跃的市场细胞。”面对紧迫的发展形势,我们更应大力倡导兴业创业有功、勤劳致富光荣,鼓励人人当老板、个个发大财,并加强环境建设,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为各界人士创业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