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赴浙江义乌学习考察体会 2012.9)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2年9月)
为期半月的全县党务干部培训班学习已经结束。可以说,这次培训学习,方式灵活,既有县内专题讲座,又有县外考察培训;内容丰富,既有创新理论讲解,又有专业知识辅导;感受深刻,寓听、访、看、问中使人深思,给人启迪。尤其是在义乌考察培训期间,面对义乌经济发展之迅速、商贸活动之活跃,令人在羡慕中夹带反思,在惊叹中反视自己,印象深刻,体会颇多。
一、义乌的基本情况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面积1105平方公里,下辖6镇7街道。义乌历史上是块苦地,人多地少且贫,有先天不足的自然条件:发展农业无条件、发展工业无基础、发展旅游无资源。然而,义乌政府、义乌人民敢于正视不足、勇于夹缝求生,紧紧抓住改革开放有利时机,坚定迈出‚兴商建市‛发展步伐,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起步,历经1978-1991年区域性专业市场、1992-2001年全国性小商品流通中心、2002年至今义乌市场国际化三个阶段的发展,逐步摆脱了‚相对落后的农业小县、资源贫乏的丘陵地区、远离都市的内陆小城、基础薄弱的落后乡村‛的发展困境,成为了一个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一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一个迈向国际性的商贸城市;一个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典范;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力强大的现代化都市。目前,1
义乌市基本形成以商贸流通、物流、金融、会展、购物旅游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2005年8月,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二、义乌的有效做法
义乌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名扬天下的规模,取得了今天世人瞩目的成就,有其独特的经验做法,本人认为有以下四个关键:
1.关键在于正确抉择。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义乌就提出了‚兴商建市‛的战略目标。习近平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说:‚义乌的发展经验充分说明,对于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一以贯之、一任接一任、一届接一届,接好‘接力棒’、打好‘接力赛’,绝不能‘城头变幻大王旗’。同时,打好‘接力赛’也必须有所创新,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可贵的是,30多年来,义乌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兴商建市‛战略始终没有动摇。历届党委政府还不断赋予‚兴商建市‛战略以新的内涵,先后提出了‚以商促工、贸工联动‛、‚以商强农‛、‚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等一系列发展策略,始终把市场作为区域‚发展极‛来培育,‚工作围着市场转,城市绕着市场建,产业跟着市场育‛,充分发挥市场效应,以市场的持续发展作为推进整个区域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国际化的基础和动力。
2.关键在于政府引导。义乌的有序、高效、快速发展,政府的积极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义乌从一
开始建市场,到贸工联动发展,再到市场国际化,每一个阶段发展战略的提出都出自于政府。从微观层面来看,一方面义乌市场中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商贸城,8次搬迁、11次扩建,都是政府领导亲自挂帅,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另一方面,管理政策的制定者也是政府,比如‚划行归市,集聚经营‛,有序招租,统一收费标准,多年不变,大产权不能变,摊位用途不能变等等。
3.关键在于不断创新。主要体现在市场创新、产业创新两大方面。在市场创新方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处理好繁荣市场与规范市场的关系,既不采取约束过多的行政干预,又不放任自流撒手不管。通过摊位的有序合法流转和交易区‚划行归市‛(将同类商品安排在同一地段经营),既充分发挥了市场的竞争力,提高商品价格的透明度,也便于厂家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同时,认真实行明码标价和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制度,促进了市场规范经营和公平竞争,从而获得了‚全国重质量、守信用市场‛荣誉称号。在产业创新方面,为了避免小商品生产企业‚低、小、散‛问题,义乌走上了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子。集群企业分享全国、全球销售网络和地区专业化生产这两种集聚效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虽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但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互相配套,物资供应、信息交流、人才流动方便高效。义乌提出‚抓领军企业就是抓中小企业‛的理念,各优势行业都培育出了一批龙头企业,其中针织行业有芬莉、浪莎、宝娜斯、梦娜等4家企业跻身全国针织销售收入50强。
4.关键在于有序发展。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它必须有相应的自然环境、人文资源、资金技术等条件作铺奠。义乌的有序发展,不仅仅表现在迁址、扩建,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上,也不仅仅表现在市场的辐射范围从‚买全国,卖全国‛逐步发展到‚买世界,卖世界‛,更主要的表现在市场的培育上。‚划行归市,集聚经营‛,先发展,后规范,即先发展专业街,待市场基本培育成熟,再建设规范的封闭市场,统一搬进去,国际商贸城分五期建设的缘故就在于此。
三、义乌的经验借鉴
义乌的参观学习,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结合当前我县招商引资、扶持企业发展等工作,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经验借鉴。
1.要抓好园区建设。工业园区是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在规划、选址、布局以及招商引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我们还必须把目光放远、工作做细,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园区进行分块区划、功能定位,建设科学有序、管理有效的工业园区,壮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竟争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2.要抓好品牌创立。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反观义乌龙头企业巨龙箱包、梦娜袜业两大企业集团,正因为他们拥有了自己的独特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激发潜力、突显实力,强劲发展、领军前沿。由此可见,企业没有自已的品牌就难以长久发展。因此,要充分意识到品牌的意义、价值和文化所在,实现品
牌效应,推动企业飞跃发展。
3.要抓好科技创新。科技是企业的灵魂。应该说,在我县众多的企业当中,科技含量还比较低,从而也造成了企业规模较小、档次较低、管理相对落后。只有科技含量提升了,管理水平上去了,企业的质量才有保证,企业发展才能梦想成真。
4.要抓好人才培育。人才是企业的动力。当前我县精尖型、复合型人才不多,加大人才引进,培育造就人才,改善人才环境,还任重道远。我们要在积极培育本地人才的同时,大力引进外籍人才,推动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
5.要抓好环境优化。只有营造放心的政务环境、服务环境,健康廉洁的执法环境,制定切合实际的优惠扶助政策,如在用地、融资、技改、重组等方面扶助企业做大做强,努力营造政府扶持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发展壮大反哺社会的良好氛围,助推尤溪‚提速发展、跨跃发展、科学发展‛。
第二篇: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
赴浙江学习考察后,感慨万千,我认为浙江改革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一是经济实力雄厚。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速快,运行质量高,发展气魄大,人民生活水平高;二是产业特色鲜明。工业所占比重大,且已形成块状经济,知名企业和大个企业较多;三是体制机制灵活。浙江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早地认识到了单一所有制的弊端,比较早地进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形成了灵活的机制优势和举全民之力、集社会之财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2003年,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70.1%,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浙江占188家,居全国首位。在“中国十大民营企业”排名中,浙江占4家。我们要以这次考察为契机,认真学习浙江经验,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调动全市上下的积极性,瞄准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的目标,奋力谱写邯郸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我认为邯郸市与浙江等沿海先进地区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主要差在民营经济这一块。要实现全市确定的宏伟战略目标,把邯郸建设成为经济强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重要的途径,也是必然的选择。认真学习借鉴浙江经验,就必须强力组织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尽快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市域经济的主体。
一、要在思想上再放胆。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也作出了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的明确规定。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们要进一步解除一切思想禁锢,切实消除一切对发展民营经济的疑虑,坚决摈弃一切对民营经济的偏见,树立“发展民营经济光荣、为社会做贡献有功”的思想观念,像浙江人那样,放心放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二、要在认识上再提高。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提倡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因其自身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在中国蓬蓬勃勃,发展极快。在沿海发达地区,民营经济早已成为当地经济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成为新生的主力军。相比之下,我们这里民营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必须奋起直追。对于民营经济来说,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能占多大比重就占多大比重。民营经济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具有机制灵活、适应市场能力强等特点,是最具爆发力的经济增长极。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市要缩小同先进地区的差距,亟须民营经济的新突破。
三、要迅速壮大民营经济群体。我市民营经济总量少,企业个头小。要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首先要扩充数量,进而提高运行质量、增加科技含量。在量的扩张上,一是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催生一批新企业。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机遇,千方百计扩大同浙江等沿海地区的合作,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品牌、引进管理、引进人才。要以民营企业为招商主体、项目主体,促其各类生产要素与沿海地区对接,尽快把企业做大做强。一要在洽谈项目上下功夫,争取比去年取得更大的成效。二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支持社会各界有胆有识之士投身发展民营经济,自主创业兴业。要在市场准入、政策扶持、信贷发放、场地提供、简化手续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大开绿灯,使民营经济脱颖而出,大展身手。
四、要在政策上再放活。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看,发展氛围还不够浓,政策运用还不够活。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坚决取消一切对它们的限制性、歧视性政策规定。国民待遇,人人平等。凡非国家禁止的领域,一律让民营经济进入,凡是国有企业享受的待遇,一律让民营企业享受。要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制定更加灵活的地方政策放水养鱼,对民营经济实行先发展,后规范,先予之,后取之。要在“鼓励”二字上做文章:鼓励民营企业参股、控股、收购、租赁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城镇经营、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开发、旅游开发等社会公益事业和新兴服务业,鼓励金融资金向效益好信誉好的民营企业倾斜、各类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机制、技术、管理、制度创新,向外向型、科技型、集团化发展。
五、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环境不够宽松是制约和妨碍我市、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要解决经济发展环境上存在的问题,一靠教育。主要是通过教育使各部门、各级公务人员牢固树立企业至上的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提高效率。二靠制度。要借鉴外地的经验,实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考核制”和“妨碍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制”,消除一切发展民营经济的羁绊。三靠政策。加大政策对民营经济发扶持力度,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让政策向民营经济倾斜,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快民营经济建设步伐。四靠人才。要加强与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换脑筋、拓思路,特别要注重引进高级人才,广辟人才渠道,重奖开放功臣,重用开放能人,服务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复兴区作为我市的重化工业区和城乡结合部,区情特点鲜明而独特,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辖区内市属以上大中型企业众多,工业经济相对发达,经济总量和社会贡献在全市19个县(市、区)中分别列第一和第二。我市确立的“工业立市”之路,更将使辖区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给复兴区的发展带来大好机遇。复兴区的经济走势,潜力在民营、活力在民营,希望在民营。我区民营企业较多,且大多已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面对民营企业的进一步投资兴业、扩张规模的有利时机,我们要在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激发民营主体的发展积极性,按照“民营当先、民营突破”的要求,继续把发展民营经济置于突出位置,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积极搞好服务,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参与国企和集体企业改革,让民营经济在邯郸复兴这块得天独厚的适生环境里,像雨后春笋般地丛生,得到充足的阳光雨露和肥力,长成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赴义乌考察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赴义乌考察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最近,参加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组织的到义乌考察学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感受很深,深受教育和启迪。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面积1105平方公里,下辖6镇7街道。2007年底全市人口180余万,其中户籍人口70万,外来建设者近110万。去年国民经济总值420亿元(实际数字要大几倍),其中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58.8亿元,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2.507万元,农村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1.025万元,高出浙江省平均水平1/3。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市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起步,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国际性的小商品采购基地,共有42个行业、1900余个大类的42万种商品在这里展贸交易,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2005年8月,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目前,义乌市基本形成以商贸流通、物流、金融、会展、购物旅游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并成为主要支柱产业。
从义乌的成功实践中,我得到以下启示:
一、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自清乾隆年间以来,义乌逐步形成了“鸡毛换糖”的经商传统。1978年底,出现“马路市场”。1982年9月,义乌县委、县政府尊重群众发展小商品贸易的强烈要求,毅然作出开放小商品市场的决策,并出资搭建了简陋的市场设施。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自此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1984年10月,义乌县委、县政府提出“兴商建县”战略,把市场摆在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地位,把商贸业作为主导产业。同年12月,第二代小商品市场建成。1986年,第三代小商品市场建成。1992年至1994年,国家工商局正式命名“中国小商品城”。第四代市场投入运行。1996年9月,一座集商贸、仓储、办公、饮食、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超大型商城——宾王市场投入运行。从此,义乌市场各行业全部搬入大厅式室内市场。2002年9月,作为第五代小商品市场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投入使用。2005年9月,国际商贸城二期全面建成。绵延2.5公里、周长6.6公里、营业面积170万平方米、拥有2.5万个商位的国际商贸城,已经成为目前全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商品批发市场,标志着义乌市场发展进入一个从量的扩张向量质并重发展的新阶段。
义乌经验启示:要善于把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本地资源状况、经济基础和产业传统,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辟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的发展之路。充分尊重和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发展环境。
二、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考察学习中,凡给我们介绍情况的同志都交口称赞1984年时任的县委书记。1984年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提出“兴商建县”战略,26年来,先后前后有八届,9任县(市委)书记,先后经过8次搬迁、11次扩建,从“马路市场”到“国际商贸城”,始终确立并保持日用商品“小、全、新、特、廉”的商品定位和市场特色,把商贸业作为主导产。对“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未动摇,始终遵循抓市场就是抓经济的理念从未改变,推进专业市场硬件完善、功能拓展、业态提升的工作从未停止,真正做到了工作围绕市场转、城市围绕市场建、产业围绕市场育,终于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优势。
义乌经验启示:正确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坚持班子只当“流水兵”、发展才是“铁营盘”,始终咬住既定方针、目标,坚持不懈,一以贯之,一年接着一年、一届接着一届地抓下去。要坚决摒弃“新官不理旧账”的封建思想,更不可“书记一动,河工重弄”。
三、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走科学发展之路
1993年以来,义乌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引导商业资本向工业扩展,大力发展与专业市场关联度紧密的小商品加工业,推进工业的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形成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构筑了“小商品、大世界,小企业、大集群,小产业、大市场”的工业发展格局。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义乌市场引领着日益兴旺的“义乌经济圈”。义乌市场的持续繁荣,推动了义乌本地产品不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也带动了周边市县乃至全省、全国许多地区小商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义乌以浙中城市群为依托,通过在周边地区设立加工基地,利用周边地区人力资源发展来料加工,有效突破了自身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制约。在义乌市场销售的商品中,30%来自义乌本地,30%来自浙江其他地区,30%来自全国各省区市,10%来自境外。
义乌经验启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思想观念,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战略,拓宽发展途径,更加注重发展的人文内涵,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协调,更加注重发展的持久永续,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走富民之路
义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到去年底,银行存款余额870亿,百户家庭拥有生活用汽车28辆。市政府每年投资数十亿元资金,建设了一大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实施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组织了大面积的城市绿化,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全国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的创建活动。目前,义乌市正在大力推进“碧水、蓝天、绿色、宁静”四大工程,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现代化、国际化气息日益浓郁。
义乌在启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和规律,坚持工商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2003年,义乌市制订和实施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编制完成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把全市800个行政村统筹规划为290个社区,实现农村向社区、农民向市民、农业向企业转变,实现城乡融合,共享现代文明。目前全市城市化水平达60%,农业从业人员下降为30.6%,8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还建有灯光球场和健身场所。城乡垃圾已实行网络化收集、无害化、一体化处理。
同时,义乌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各类保险已达200多万人次;养老保险已实现企业全覆盖,工伤保险基本覆盖;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
义乌在一定意义上是一座新兴“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地人口,外来人口中有40个少数民族的群众数万人,其中仅穆斯林就有6000多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外商常驻义乌,世界各大宗教信徒在这里人数众多。义乌积极推行“外来人口本地化”政策,把“外来打工者”改称为“外来建设者”,逐步使外来建设者在社保、医疗、住房、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享有市民待遇,组织开展“十佳外来建设者”和“优秀外来建设者”评选活动,在全国首开外来职工参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选举和担任人民陪审员的先河。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义乌保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已多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重特大安全事故和恶性群体性事件,刑事发案率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4.3%。
义乌的经验启示:要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改革发展稳定,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在关注人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关注人的价值诉求、精神追求、文化需求等各方面需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五、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大胆创新
1982年,党委、政府在顶住重重压力,毅然作出开放小商品市场的决策,提出“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同时,还提出了政治上鼓励、资金上照顾、技术上指导、税收上优惠、法律上保护等五项扶持政策。1993年当小商品市场已经具备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之时,党委及时作出决策,政府果断实行“管办分离”,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
在推进“兴商建市”的同时,充分发挥商贸资本雄厚、市场信息灵敏、经商人才众多等优势,积极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策略,引导商业资本向工业扩展,大力发展与专业市场关联度紧密的小商品加工业,推进工业的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形成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构筑了“小商品、大世界,小企业、大集群,小产业、大市场”的工业发展格局,推动小商品集散中心进一步向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研发中心的方向发展。
商贸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凸现出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为此,义乌市积极发挥工商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和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推进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鼓励工商业主投资农业领域,建立农业经济开发区,设立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实施农业“强龙”工程。2005年对“三农”的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4.6%。城乡统筹:以工哺农、以商强农,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这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有力举措。最近,义乌市委、市政府又提出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所到之处,浓烈的宣传氛围,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义乌的经验启示: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根据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及时提出适合实践要求的政策和措施,不断推进观念、体制、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创新,要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努力使我们的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善于把握大局,善于抓住每一次重要机遇,不断在全社会营造创业无止境、创新求发展的浓厚氛围,六、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以及整个义乌现象的创造过程中,义乌党委、政府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一是政府的开明决策,在市场发展的前期,义乌市委、市政府积极建设市场基础设施,协调解决市场用地和资金信贷问题,推动硬件设施升级换代。二是政府参与市场建设,提升商贸业发展目标,实行“管办分离”后,政府部门及时组建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此作为市场主办者进行市场的硬件建设、配套服务、经营开发和物业管理。同时,政府对市场商位和货运场站的产权等事关市场长远发展的战略资源实行控股,牢牢掌握市场建设和发展的主动权,积极实施市场发展总体规划,推进市场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整合各类市场资源,提高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政府引导民营企业家和经商户利用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和销售网络向工业扩展,以商促工、引商转工、工商联动,发挥“销地产”优势,拉长产业链,发展低能耗、无污染、优势明显、市场关联度大的产业和产品,推动市场与产业、城市联动发展,形成了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两者双向互动、相互依存、共同繁荣的局面。三是政府积极为市场交易活动提供稳定、规范、公正、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和体制框架,依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使市场在规范运行中更具生命力和竞争力。依法规范市场交易,促进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的形成。依法建立健全重点经营商品准入制度、经营主体信用记录和惩罚制度、市场经营主体准入机制,强化案件查处制度。依法开展市场监管,发展联手打假的协作网,实行明码标价和质量监督。如率先实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拍卖制度,率先进行跨地区水权交易,创造性地对市场实行“划行归市、分类集聚”等。
义乌的经验启示: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决不为所欲为;始终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抢抓机遇不松劲,遇到困难不退缩,做到清醒坚定有作为;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导权,适时提出重大战略举措,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注:此文2008-03-30 14:27:57发于本人原真名实姓的博客上)
第四篇:赴浙江学习考察的几点体会
敢学 敢想
敢做 敢说
——赴浙江学习考察的几点体会 吴吉林
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全会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这是中央分析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深刻总结改革、发展、稳定实践经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浙江省结合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整合综治、司法、警务、民政、工商等部门资源,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探索实践了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社会管理模式,对
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及居住其间的老百姓开展全方位、全天候的点对点、面对面服务管理,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学习浙江经验,结合学习我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加强群众工作的意见,有几点体会:
一是学习浙江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想法。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出主意,就要有思想、善思考。浙江特别是诸暨枫桥在各个时期对有效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能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创造出新时期的枫桥经验。我们要学习浙江经验首先要做到敢于思考。敢想需要有胆量,勇于打破束缚头脑的条条框框,真正从实际出发观察和分析问题。同时,增强问题意识,打破各种成见,多做理性分析,力避跟风盲从,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解、新思路、新举措。其次还要勤于思考。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体制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基本适应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只有突破体制性制约,才能从整体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勤于
思考、深入思考,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充分把握新课题、新矛盾。思想懒惰、浅尝辄止,是不可能把情况搞清楚、把问题弄明白的,也是难以提出发展新思路、打开事业新局面的。本市的一个重要会议报告就是这样,社会管理创新才刚刚开始,十八大报告还要求加强,可我们却提出要改善了。最后还应善于思考。善于思考,就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法治的思维方式,遵循正确的思考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做到“学”与“思”的统一。
二是学习浙江立足实际,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做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方法告诉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般方法的规律性问题,同时又指导人们遵循规律并灵活运用具体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其中一以贯之的是从实际出发,谋划未来的事,做好当前的事。浙江特别是诸暨枫桥经验就是运用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做法,初步实现了“每一片土地都有人精细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人贴心服务”的工作要求。我们要学习借鉴浙江的这些具体做法,创新社会治理,结合我市人多地广、居住相对集中的实际,探索出一套适合我们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模式,特别要多下基层学习调研,许多好的做法,往往都是来自于基层,来自于实践。在掌握足够多的实际情况后,3
分类指导,分步推进,把兴化的社会管理搞得有声有色,生龙活虎。
三是学习浙江善于总结,全力提升,广泛宣传的说法。
浙江特别是枫桥经验,之所以成为经验,除了他们的想法创新,做法大胆,还离不他们善于总结,全力提升和广泛的宣传。我们也要苦干实干加巧干,在亮点上下功夫,在特色上做文章。漫天散花,满箩拣瓜是出不了成就的。要人有我好,人无我有,并及时加以总结提升,放大效应,这样才能把工作推向前进。
总之,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是新形势下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强调研研究,加强工作部署和落实,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条件。
第五篇: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
赴浙江学习考察后,感慨万千,我认为浙江改革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一是经济实力雄厚。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速快,运行质量高,发展气魄大,人民生活水平高;二是产业特色鲜明。工业所占比重大,且已形成块状经济,知名企业和大个企业较多;三是体制机制灵活。浙江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早地认识到了单一所有制的弊端,比较早地进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形成了灵活的机制优势和举全民之力、集社会之财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XX年,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70.1%,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浙江占188家,居全国首位。在“中国十大民营企业”排名中,浙江占4家。我们要以这次考察为契机,认真学习浙江经验,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调动全市上下的积极性,瞄准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的目标,奋力谱写邯郸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我认为邯郸市与浙江等沿海先进地区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主要差在民营经济这一块。要实现全市确定的宏伟战略目标,把邯郸建设成为经济强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重要的途径,也是必然的选择。认真学习借鉴浙江经验,就必须强力组织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尽快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市域经济的主体。
一、要在思想上再放胆。党的xx大报告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也作出了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的明确规定。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们要进一步解除一切思想禁锢,切实消除一切对发展民营经济的疑虑,坚决摈弃一切对民营经济的偏见,树立“发展民营经济光荣、为社会做贡献有功”的思想观念,像浙江人那样,放心放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二、要在认识上再提高。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提倡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因其自身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在中国蓬蓬勃勃,发展极快。在沿海发达地区,民营经济早已成为当地经济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成为新生的主力军。相比之下,我们这里民营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必须奋起直追。对于民营经济来说,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能占多大比重就占多大比重。民营经济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具有机制灵活、适应市场能力强等特点,是最具爆发力的经济增长极。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市要缩小同先进地区的差距,亟须民营经济的新突破。
三、要迅速壮大民营经济群体。我市民营经济总量少,企业个头校要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首先要扩充数量,进而提高运行质量、增加科技含量。在量的扩张上,一是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催生一批新企业。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机遇,千方百计扩大同浙江等沿海地区的合作,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品牌、引进管理、引进人才。要以民营企业为招商主体、项目主体,促其各类生产要素与沿海地区对接,尽快把企业做大做强。一要在洽谈项目上下功夫,争取比去年取得更大的成效。二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支持社会各界有胆有识之士投身发展民营经济,自主创业兴业。要在市场准入、政策扶持、信贷发放、场地提供、简化手续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大开绿灯,使民营经济脱颖而出,大展身手。
四、要在政策上再放活。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看,发展氛围还不够浓,政策运用还不够活。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坚决取消一切对它们的限制性、歧视性政策规定。国民待遇,人人平等。凡非国家禁止的领域,一律让民营经济进入,凡是国有企业享受的待遇,一律让民营企业享受。要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制定更加灵活的地方政策放水养鱼,对民营经济实行先发展,后规范,先予之,后取之。要在“鼓励”二字上做文章:鼓励民营企业参股、控股、收购、租赁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城镇经营、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开发、旅游开发等社会公益事业和新兴服务业,鼓励金融资金向效益好信誉好的民营企业倾斜、各类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机制、技术、管理、制度创新,向外向型、科技型、集团化发展。
五、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环境不够宽松是制约和妨碍我市、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要解决经济发展环境上存在的问题,一靠教育。主要是通过教育使各部门、各级公务人员牢固树立企业至上的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提高效率。二靠制度。要借鉴外地的经验,实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考核制”和“妨碍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制”,消除一切发展民营经济的羁绊。三靠政策。加大政策对民营经济发扶持力度,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让政策向民营经济倾斜,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快民营经济建设步伐。四靠人才。要加强与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换脑筋、拓思路,特别要注重引进高级人才,广辟人才渠道,重奖开放功臣,重用开放能人,服务全区民营经济发展。
复兴区作为我市的重化工业区和城乡结合部,区情特点鲜明而独特,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辖区内市属以上大中型企业众多,工业经济相对发达,经济总量和社会贡献在全市19个县(市、区)中分别列第一和第二。我市确立的“工业立市”之路,更将使辖区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给复兴区的发展带来大好机遇。复兴区的经济走势,潜力在民营、活力在民营,希望在民营。我区民营企业较多,且大多已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面对民营企业的进一步投资兴业、扩张规模的有利时机,我们要在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激发民营主体的发展积极性,按照“民营当先、民营突破”的要求,继续把发展民营经济置于突出位置,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积极搞好服务,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参与国企和集体企业改革,让民营经济在邯郸复兴这块得天独厚的适生环境里,像雨后春笋般地丛生,得到充
足的阳光雨露和肥力,长成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