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代表团赴浙江、上海学习考察的体会(5篇)

时间:2019-05-12 07:0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政代表团赴浙江、上海学习考察的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政代表团赴浙江、上海学习考察的体会》。

第一篇:党政代表团赴浙江、上海学习考察的体会

参加党政代表团赴浙江、上海学习考察的体会

赴浙江、上海之行,无论是视觉上还是思想上,都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憾,他们用实际行动和辉煌成就,谱写了一部跨越式发展的宏篇巨著。

用“纵尺”来衡量,重庆直辖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用“横尺”来衡量,与我市先进地区相比,我区存在较大差距;与浙沪相比,差距就更大;用“314”总体部署的“国标”来衡量,更是任重道远。

面对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面对与浙沪发达地区的巨大落差,面对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严峻形势,令人油然而生“坐不住”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追赶先进的使命感。巴南要赶超先进,慢追慢赶不行,按部就班不行,唯一的选择是:跨越发展!

跨越之魂——以思想解放的火花,点燃活力迸发的引擎

浙江、上海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从解放思想起步,跨越从更新观念开始。思想解放的程度和水平,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对于浙沪干部群众而言,一切有利于发展的事,他们都敢想、都敢闯、都敢干。温州人“包天、包地、包江、包海、包市”,创造了无数奇迹;浦东人大胆推行“土地批租”破解资金瓶颈,实现了迅猛发展,铸就了发展的辉煌。

我们也一直在强调解放思想,但相比向之下,我区干部思想解放的深度很不够,缺乏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胆识,怕担风险,怕犯错误,唯书唯上不唯实,凡是书上没写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没讲的,就不敢大胆闯、大胆试。

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举措和行动,更不会有跨越式的发展。在这次“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中,我区要重点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僵化”、“怕乱”、“自满”、“浮躁”,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想他人不敢想之事,为他人怕为之事,做他人难做之事。强化用人导向,启用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大胆实践的人,使敢于尝头杯羹、勇于喝头口水成为干部群众的价值取向,在全区上下迸发出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活力。

跨越之本——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勇立扩大开放的潮头

浙江、上海经济腾飞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大开放助推大发展,坚定不移地发展外向型经济。从上海全力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到浙江大力实施“山海协作”战略;从温州建设遍布全球的市场网络,到台州市积极开发“市外台州”;从宁波北仑区打造海港产业集群,到乐清市大力实施“以民引外、民外合璧”战略,无不体现了浙江、上海各级干部大开放的胸怀,大拓展的气魄。正因为他们以开放的胸襟弄潮市场经济,因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争取了先机,赢得了优势。

与浙江、上海相比,我们对市场就是资源库、市场就是黄金屋认识不深,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不善于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自己,走不出去,引不进来,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总量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敢于开放、善于开放,才能实现巴南跨越发展。我们要紧紧抓住重庆建设内陆开放型城市的契机,大力提升全区的开放水平。一方面,要鼓励干部走出去,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提升敢于开放、善于开放的能力和水平,鼓励企业勇敢地走出去闯市场、占市场,扩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着力打造经济园区平台,用开明开放的理念、海纳百川的胸怀、互利互惠的政策、优质高效的服务,引进一批国内外500强企业,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全市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以大开放促进巴南跨越式发展。

跨越之源——以宽松优越的环境,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

踏上浙江大地,我深深感到,全民创业是强大之路、富民之本。浙江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群众围绕创业干、政府围绕创业转的历史。浙江人的创业文化和创业冲动,使每个人都成为活跃的市场经济“细胞”,每个“细胞”都释放出巨大的创业能量。浙江各级党委政府把为全民创业打造良好环境作为最大职责,不分地域,不论身份,谁创业就支持谁,众星拱月般地为创业者服务,成就了许多身价上亿的民营企业家。

相较之下,我区全民创业的氛围不浓,水平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富即满、温饱即安”、“宁愿吃低保,也不愿创业”等思想还较为普遍;支持全民创业的工商登记、贷款、税收、经营场地、人才引进、中介服务等措施不到位;发展环境不优,一些部门干部作风飘浮,办事拖拉,效率低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甚至个别人员“吃拿卡要”等问题仍较突出。

实现巴南跨越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大力鼓励全民创业。全区要广泛深入开展创业创新的宣传造势活动,努力营造敢于创业、善于创业的人文环境,让人人都想创业、个个争当老板成为巴南时尚。要健全金融、财税、信用担保、技术创新、人才支持等服务体系,帮助创业者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要优化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在机关干部中开展“敢于为创业担风险,勇于为创业尽责任,甘于为创业作奉献”的教育,建立和推行发展环境投诉制、监察制、问责制和考核评估等机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为创业者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跨越之翼——以气势恢宏的手笔,打造高品质的城市

浙沪两地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使城市成为带动开放、促进发展的火车头。上海浦东开发建设中,总体规划和重要区域的规划均进行国际方案的征集和竞标,保证了浦东开发建设水平的国际一流,特别是浦东陆家嘴地区,不但成为上海城市的新座标,而且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象征。浙江的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充分利用自然、人文优势,高起点、大手笔地进行规划和建设,特色突出,生态灵秀,成为江南水乡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与浙沪相比,我区城市规划起点不高,城市规模不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建设特色不突出,个性不鲜明,旧城改造步子不大,新区建设推进不快,与直辖市主城区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浙沪高品质建设城市的经验,是我这次学习考察的又一大收获。我们要把他们的经验内化巴南城市建设的举措,牢固树立“规划引领城市未来”的理念,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以宏大的思路和手笔,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森林城市、宜居城市。要结合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利用长江江岸线和铜锣山、樵坪山等林业资源,高起点整体规划建设南部新城和东部新城,使之成为重庆建设森林城市、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邀请国内外知名大师对我区滨江片区和渝南大道、渝南分流道沿线片区进行规划设计,对鱼洞、李家沱老城区进行风貌设计,并严格按照规划大规模、高起点地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使我区城市规划和建设真正达到直辖市主城区的水准。

“这次上海之行,我们看到了差距又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机遇。”“原来印象中苏南地区发展快,没想到上海几个郊区发展速度更快。这几年尽管我们发展了,但是我们跟他们的差距拉大了。”„„短短两天半时间的上海之行,让我市党政代表团经受了一场思想观念洗礼。昨天下午,在赴上海学习考察总结座谈会上,党政代表团成员纷纷畅所欲言,交流学习考察心得。市委书记陈德荣强调,要坚持把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放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格局中来谋划,努力开创嘉兴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市领导李卫宁、刘冬生、蒋唯民、俞志宏、钱满程、蒋仁欢、赵树梅等出席座谈会。

昨天上午,我市党政代表团在上海分别邀请上海市规划局、上海市经委和上海市外经贸委3个部门的领导上了3堂课,听取了有关上海市“十一五”期间交通设施建设情况和“1966”四级城乡体系具体规划的介绍;有关上海市产业发展、产业合作方面的情况介绍;有关上海服务外包方面的情况介绍。

陈德荣说,上海之行让大家开阔了眼界,找到了差距,增强了信心。“我们见识了上海抓机遇谋发展的大思路;见识了上海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的大手笔;见识了上海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地推进开放的大气魄;见识了上海敢于和善于创新创优的大智慧。”陈德荣的这番话,让代表团成员深有同感。

从1992年我市提出接轨上海战略到现在,已经整整15年了。陈德荣从发展观念、发展势头、发展后劲和发展干劲等4个方面对比了我市与上海的差距。他说,要进一步深化对接轨上海开放带动战略的认识。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已上升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而浙江省把接轨上海作为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非常重要的举措,整个长三角地区正呈现出一种加快融合的趋势,嘉兴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接轨上海开放带动战略。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理顺体制机制,要加强规划,加速嘉兴与周边地区空间的对接与融合。同时,加强内部整合,提升整体运行效能。要加快网络型大城市建设,提高接轨上海的承载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抢抓机遇,在接轨上海、参与世博会中,与上海共谋发展。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卫宁用“寻经取宝”来形容这趟上海之行。“来到上海,我们真正感受到上海各地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和快速发展的蓬勃活力,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产业发展,上海思路清,规划起点高,动作手笔大,精品意识强,国际化程度高。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上海思想解放进入新境界,启示我们不仅要坚持发展,更要创新发展;上海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启示我们不仅要激发内在的活力,更要提高开放的水平;上海的产业发展跃入了新层次,启示我们不仅要做大经济总量,更要注重结构优化升级;上海的发展模式发生了新转变,启示我们不仅要加快发展,更要注重发展质量;上海改革攻坚实现了新突破,启示我们不仅要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更要进一步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长三角区域统筹发展出现了新格局,启示我们不仅要应对区域的竞争,更要注重在区域的合作竞争中发展自己,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李卫宁说,上海之行,让代表团成员找到了发展差距,找到了接轨上海的机会,找到了发展思路。嘉兴要学上海之长,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振奋精神。

最后,陈德荣还要求各地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抓好当前各项工作:要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潮;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全面理解、深刻领会,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充分利用离年底的这两个多月时间,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同时精心筹备好市“两会”,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篇: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

赴浙江学习考察后,感慨万千,我认为浙江改革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一是经济实力雄厚。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速快,运行质量高,发展气魄大,人民生活水平高;二是产业特色鲜明。工业所占比重大,且已形成块状经济,知名企业和大个企业较多;三是体制机制灵活。浙江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早地认识到了单一所有制的弊端,比较早地进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形成了灵活的机制优势和举全民之力、集社会之财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2003年,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70.1%,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浙江占188家,居全国首位。在“中国十大民营企业”排名中,浙江占4家。我们要以这次考察为契机,认真学习浙江经验,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调动全市上下的积极性,瞄准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的目标,奋力谱写邯郸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我认为邯郸市与浙江等沿海先进地区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主要差在民营经济这一块。要实现全市确定的宏伟战略目标,把邯郸建设成为经济强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重要的途径,也是必然的选择。认真学习借鉴浙江经验,就必须强力组织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尽快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市域经济的主体。

一、要在思想上再放胆。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也作出了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的明确规定。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们要进一步解除一切思想禁锢,切实消除一切对发展民营经济的疑虑,坚决摈弃一切对民营经济的偏见,树立“发展民营经济光荣、为社会做贡献有功”的思想观念,像浙江人那样,放心放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二、要在认识上再提高。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提倡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因其自身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在中国蓬蓬勃勃,发展极快。在沿海发达地区,民营经济早已成为当地经济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成为新生的主力军。相比之下,我们这里民营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必须奋起直追。对于民营经济来说,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能占多大比重就占多大比重。民营经济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具有机制灵活、适应市场能力强等特点,是最具爆发力的经济增长极。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市要缩小同先进地区的差距,亟须民营经济的新突破。

三、要迅速壮大民营经济群体。我市民营经济总量少,企业个头小。要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首先要扩充数量,进而提高运行质量、增加科技含量。在量的扩张上,一是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催生一批新企业。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机遇,千方百计扩大同浙江等沿海地区的合作,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品牌、引进管理、引进人才。要以民营企业为招商主体、项目主体,促其各类生产要素与沿海地区对接,尽快把企业做大做强。一要在洽谈项目上下功夫,争取比去年取得更大的成效。二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支持社会各界有胆有识之士投身发展民营经济,自主创业兴业。要在市场准入、政策扶持、信贷发放、场地提供、简化手续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大开绿灯,使民营经济脱颖而出,大展身手。

四、要在政策上再放活。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看,发展氛围还不够浓,政策运用还不够活。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坚决取消一切对它们的限制性、歧视性政策规定。国民待遇,人人平等。凡非国家禁止的领域,一律让民营经济进入,凡是国有企业享受的待遇,一律让民营企业享受。要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制定更加灵活的地方政策放水养鱼,对民营经济实行先发展,后规范,先予之,后取之。要在“鼓励”二字上做文章:鼓励民营企业参股、控股、收购、租赁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城镇经营、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开发、旅游开发等社会公益事业和新兴服务业,鼓励金融资金向效益好信誉好的民营企业倾斜、各类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机制、技术、管理、制度创新,向外向型、科技型、集团化发展。

五、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环境不够宽松是制约和妨碍我市、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要解决经济发展环境上存在的问题,一靠教育。主要是通过教育使各部门、各级公务人员牢固树立企业至上的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提高效率。二靠制度。要借鉴外地的经验,实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考核制”和“妨碍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制”,消除一切发展民营经济的羁绊。三靠政策。加大政策对民营经济发扶持力度,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让政策向民营经济倾斜,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快民营经济建设步伐。四靠人才。要加强与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换脑筋、拓思路,特别要注重引进高级人才,广辟人才渠道,重奖开放功臣,重用开放能人,服务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复兴区作为我市的重化工业区和城乡结合部,区情特点鲜明而独特,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辖区内市属以上大中型企业众多,工业经济相对发达,经济总量和社会贡献在全市19个县(市、区)中分别列第一和第二。我市确立的“工业立市”之路,更将使辖区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给复兴区的发展带来大好机遇。复兴区的经济走势,潜力在民营、活力在民营,希望在民营。我区民营企业较多,且大多已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面对民营企业的进一步投资兴业、扩张规模的有利时机,我们要在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激发民营主体的发展积极性,按照“民营当先、民营突破”的要求,继续把发展民营经济置于突出位置,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积极搞好服务,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参与国企和集体企业改革,让民营经济在邯郸复兴这块得天独厚的适生环境里,像雨后春笋般地丛生,得到充足的阳光雨露和肥力,长成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赴上海浙江考察学习情况报告

赴上海浙江考察学习情况报告

新闻作者:严官金 王正怀

新闻来源:省政府研究室 日期:2005-2-1 17:22:58

去年11月10日至15日,我室随罗清泉省长率领的湖北省政府代表团赴上海、浙江进行了考察学习。在沪浙期间,我省政府代表团与上海、浙江两省市党政领导交流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实地考察了一批企业、开发区、港口、文体场馆、城市规划和市政设施等。这次考察活动时间虽短,但代表团成员都感到解放了思想,开阔了思路,增加了压力,看到了机遇,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紧迫感。我室将这次考察学习的一些情况和感受进行了整理,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沪浙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巨大

上海、浙江均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两省市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一)发展快,实力强。1978年至2003年,上海市生产总值由272.81亿元增加到6250.81亿元,浙江省由124亿元增加到9395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10.38%和13.1%;财政收入上海由190.67亿元增加到2828.87亿元,浙江由27亿元上升到1468.9亿元,分别列全国第2、第4位。上海在2003年全国城市综合实力评估中名列全国首位;浙江经济实力由改革开放前全国的第12位上升到第4位。

(二)结构优,后劲足。上海确立了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第三产业的比重从1978年的18.6%上升到2002年的51%,去年受非典的影响,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仍达到48.4%。2003年上海金融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六大行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近40%,其中金融业居第三产业之首,占全市生产总值10.1%。全市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1978年的4∶77.4∶18.6调整为2003年的1.5∶50.1∶48.4。浙江坚持走工业化道路,三次产业构成由1978年的38.1∶43.3∶18.6转变为2003年的7.7∶52.6∶39.7,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基本以工业为主。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29.6平方公里,现有在建和准备上马的重大项目200多个,其中投资逾百亿元的项目8个,未来几年将形成1000万吨炼油、1000万吨炼钢、120万吨乙烯、60万吨丙烯、300万吨造纸、20万辆汽车等生产能力,发展势头令人震憾。

(三)开放力度大,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突破2000亿美元,占全国1/4左右;上海港国际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居世界第3位。2003年上海市出口总额1123.5亿美元,占全国1/8以上。其中外贸出口达484.6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8.1倍。浙江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0.5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416亿美元,年均增长30.7%,跃居全国第4位。在利用外资方面,上海目前累计吸引外资企业3.4万家,合同外资800亿美元,实际使用500亿美元,外商投资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的外贸出口都占全市的60%以上。浙江去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 54.5亿美元,同比增长72.4%,居全国第5位。对外经济合作发展势头良好。上海在海外的投资项目累计达到756项,总投资逾8亿美元,分布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上海对外承包工程实际营业额11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实际营业额2亿多美元。浙江2003年境外投资8500多万美元,同比增长65.9%,外派劳务工程人员8900多人次,完成营业额6.5亿美元。

(四)城市美,人民富。上海以构建枢纽型、功能性、网络性基础设施和立体化交通网络建设为核心,加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1991年至2003年,全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累计达到4798.8亿元,年均增长27.1%,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3.7%,这是上海城市建设史上投资强度和建设规模最大的时期。一批批展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面貌的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大手笔,改造大气魄,城市风格各具特色,一片旧城改造就是一座新城,美不胜收。

1978年至2003年间,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由2498元增加到46718元(按现行汇率已突破人均5000美元);浙江由331元增至20147元(按现行汇率人均2440美元)。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978年的332元、165元增加到2003年的13180元、5431元,年均增长8.0%和8.6%。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1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1位。依据国家制定的评价标准测算的农村小康实现程度达51.2%,在京津沪之后居各省区之首。

目前,上海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目标迈进。在这个人口仅占全国1%、土地面积占全国0.06%的城市里,完成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8,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的1/4,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1/10,并在改革开放、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浙江在“改革开放政策并无特殊、地理区位条件亦非独有、经济基础更无优势”的情况下,经过短短25年,基本实现了由传统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小省向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大省转变,并继续加速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小康的城乡一体化道路前进。“浙江现象”享誉全国。

去年以来,沪浙两地在要素资源供应紧张和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发展实现了在高基数上的高增长。去年元至10月,上海市实现生产总值5981.32亿元,同比增长14.0%;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6.5%;外贸出口增长48.1%,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增长17.5%。浙江去年1-3季度,全省生产总值7870亿元,同比增长14.7%,这是自1997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增幅;外贸出口增长4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1.1%、15.4%和31.0%。

二、沪浙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

上海和浙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创造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我们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兴省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优化工业结构。上海是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地方。他们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主动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和内地转移,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精品钢材、成套设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六大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2003年这六大产业新增工业产值、实现销售收入分别占规模以工业新增产值、销售收入的77.1%和62.9%。浙江依托港口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加快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二是加快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03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2980.64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6.5%。杭州高新区去年元至10月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52亿元,同比增长37.3%。其中以UT斯达康、东信等企业为代表的通讯设备制造业、软件及相关服务增长幅度达到45%和37%。“天堂硅谷”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三是大力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和品牌战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沪浙均培育出一大批综合实力强、产品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大的知名企业和品牌,如上海大众、贝宁、海立,浙江的万向、罗蒙、正泰、雅戈尔、娃哈哈等公司(集团)。目前,浙江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6件,总量居全国第一;中国名牌产品称号37个,总数居全国第二位。UT斯达康是回国留学生于1995年创办的,从事现代通信领域前沿产品研制开发的国际化高科技通信公司,1999年销售收入1.88亿美元,2003年销售收入19.7亿美元,今年可达28亿美元,明年计划45亿美元;去年出口5亿美元,上交税金 10亿元,其中职工交个人所得税达1.7亿元。一个企业的经济规模超过我省一个县市。UT斯达康所在的杭州市滨江区,只有500个财政供养人口,今年财政收入可达28亿元,可用财力12亿元。

(二)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一是大力招商引资。上海浦东开发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300亿元,推动重大产业和重要功能性项目向浦东集聚,加快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四个重点小区建设。到2003年末,已有8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浦东投资了10150个项目,吸收外资合同金额达219.96亿美元;有63家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浦东。同时,不断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利用外资从工业扩展到商业、金融、旅游、房地产等多个产业,以及旧城区改造、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环保等各个方面;利用外资形式也从吸引直接投资为主发展到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并举,特别是采用国外金融机构贷款、发行中长期债券、实行BOT、发行B股和H股等多种融资方式。近两年来,上海又出台新政策,把跨国公司作为引进外资的重中之重,鼓励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落户上海,发展大产业、大合资、大基地。“九五”以来,上海建设资金三分之一来源于外资,大项目平均规模达3500万美元;六分之一的生产总值是外资企业创造的。浙江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宁波开发区外商投资项目强度达440美元/平方米,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累计兴办外资项目1105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的224个,实际利用外资30亿元,已有39家全球500强落户。去年元至10月,该区实际利用外资达4.9亿美元。二是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沪浙都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外贸环境,抓好“大通关”工作。上海试行“5+2天”工作制(即365日天天能通关),提高口岸贸易便利化程度;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扩大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企业及民营企业出口。2003年,上海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3.7%、60.3%,分别比上年提高10.4个、7.5个百分点。同时,沪浙坚持优化进口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推动产业升级。三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沪浙重点鼓励开发境外原材料、能源等资源类项目,开展境外工程总承包,收购兼并带有研发中心和品牌的境外制造业项目,拓展海外销售、服务网络,优先支持能带动产品、设备、工程和劳务等出口的项目,加快培育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浙江万向集团已在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8个国家拥有31家公司,其中独资或控股18家。去年元至10月出口创汇5.16亿美元,同比增长30%。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转制。改革开放以来,沪浙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培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特别是浙江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明确提出“保护民营企业就是保护生产力”等先进理念,坚持“三个凡是”(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领域,凡是国有经济退出的领域,凡是对外开放的领域,都鼓励民营经济进入),取消歧视性规定,给民营企业以“国民待遇”,降低工商登记门槛,简化进入手续,允许跨行业经营,有力地促进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新增就业的主渠道。2003年,浙江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占7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占57.4%,全省外贸出口总额中民营经济占36.5%。全省有私营企业30.2万家,个体工商户159万户,个私从业人员712.6万人。浙江个体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和出口创汇等四项指标,已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183家。与此同时,浙江公有制经济也得到长足发展,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与1978年相比,浙江国有经济总量增长近42倍。目前,浙江96.7%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完成改制任务,88.9%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已完成劳动关系改革。

(四)大力发展块状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多年来,浙江从本地实际出发,大力发展“配套经济”、“小狗经济”,一乡一品,一县一品,一市一品,企业之间通过专业化分工,最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加快各类市场建设,形成了中小企业、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互为依托,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企业集群和区域块状特色产业。浙江现有年产值超亿元的各类特色产业区块500多块,涉及175个大小行业和24万余家企业,年产值占全省工业年总产值的49%左右。如嵊州形成“领带之乡”,年产领带2.8亿条,占全球的1/3;海宁年产皮衣1600万件,占全国产量的1/4;诸暨市大唐镇生产袜子的家庭企业8000多家,年产量48亿双,成为全球最大的袜业基地;温州成为“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打火机、剃须刀生产基地”等。这些特色产业有力地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全国百强县市中,浙江占30席,总数居全国第一。省里同志在介绍情况时,自豪地称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和块状经济是浙江经济的三大特色、三大亮点。

(五)大力加强环境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上海以世博会的举办为契机,继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浙江在实施“八八战略”(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个举措)过程中,加快“五大百亿”工程建设(即从2003年到2007年,完成百亿基础设施建设、百亿信息化建设、百亿科教文化设施建设、百亿生态环境建设、百亿扶贫助困工程建设),进一步缓解要素制约。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上海以政府信息公开为突破口,推进政令的公开、透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浙江建设“平安浙江”,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着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两省市都高度重视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上海重点推进失业、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准备将这五保统一建立起来。浙江全面加快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重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全省已有115.67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保范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农民达1500万人,还准备探索将这一制度扩展到城镇非社会医疗保险人群。同时,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几点启示

(一)必须把握机遇,用好机遇。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是赢得主动、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沪浙两省市之所以发展快,就是因为他们有抢抓机遇、抢先发展的强烈意识,眼光敏锐,思路开阔,善于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不同的发展阶段抓住机遇、利用机遇,加快发展。当前,由于受土地、能源、劳动力成本等要素的钢性约束,沿海地区一部分产业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产业调整、升级和向中西部转移呈加快趋势。这是湖北承接转移、加快发展的又一难得机遇。必须加快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在继续扩大对国外开放的同时,下大力推进与沿海发达省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重点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组织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出击,到沿海地区招商引资,抢占沿海产业转移的先机。

(二)必须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沪浙两省市得改革开放之先,思想解放,与时俱进,“小河有水大河满,不论成份论发展”,“用事实说话,用效果说话”,一切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的事都敢想、都敢闯、都敢干。波导集团总裁徐立华是湖北随州人,1992年他和他的合伙人带着中文寻呼技术,跑了全国很多地方都未能找到合作者。到浙江奉化市,当地政府不仅划给他们500亩土地,投资500万元资金,使他们成了当地的一家乡镇企业,而且还让他们专利占股49%,大大突破了国家规定不得超过20%的限额。政府充当风险投资的主体,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1994年乡镇企业改制,政府又让创业者持股80%。1997年市里拿出专项指标,优先支持波导上市;积极推动波导兼并宁波电子集团,使波导迅速发展壮大。波导的销售收入几乎每年翻一番,2003年达120多亿元,交税18亿元,手机出口量全国第一。正是这种敢冒风险、敢为人先,竭尽全力支持企业家创业的行动,激活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铸就了浙江经济的辉煌。

(三)必须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强大动力。多年来,沪浙两省市始终以开拓创新的精神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不管遇到何种困难和干扰,坚持不争论、不观望、不等待,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促进经济快速发展。降低土地价格,是开发区吸引外商投资的有效办法,但也是一件难事。杭州高新区征用土地平均成本每亩30多万元,为吸引外资,对工业用地亩只收9万元,亏损部分通过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商业用地弥补。去年该区开发商业用地900亩,收入47亿元。他们用这种方式,吸引了一大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进驻。类似的事例很多。我省要加快发展,必须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结构创新和组织创新,尤其是在大环境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要善于从细节着手,从具体操作层面创新。学习沿海地区的思路,创出我们自己发展的办法。

(四)必须鼓励创业,营造创业环境。浙江人总是围绕市场转,人人想赚钱,户户想发财,不怕吃苦,敢想敢干,“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是其创业的真实写照。他们经商,一分钱不嫌少;一个办法行不通就换个思路干,一个地方没有发展空间了,就拖家带口寻找新的创业舞台。如今,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浙江人;哪里有浙江人,哪里就有红火的专业市场。在浙江特别是温州等地,用当地干部话说,“除了摇篮里的娃娃和躺在病床上的老人,人人都是活跃的市场细胞。”面对紧迫的发展形势,我们更应大力倡导兴业创业有功、勤劳致富光荣,鼓励人人当老板、个个发大财,并加强环境建设,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为各界人士创业发展创造条件。

第四篇:县委党政代表团赴外地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外出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根据区委的统一安排,10月11日至14日,我参加了赴威海(工业新区、荣成市、文登市)、烟台海阳市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考察学习。五市区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呈现出的崭新面貌,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使我深受鼓舞、震撼和教育。这次学习收获很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经验和做法,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主要考察心得如下:

一、胶东四市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做法

这次学习考察的六个地区,多年来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居全省前列,荣成、文登两市更是我区密切关注、反复学习的目标和榜样。近几年,五市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取得了新的丰硕成果。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一)经济发展速度快、势头猛。威海市GDP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8%,人均GDP居山东省第一位,所辖县级市全部进入“中国百强县”。威海现有工业企业14000多家,已成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威海的成功得益于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威海工业新区起步区已累计完成投资10亿多元,基本实现“十通一平”。按照“主攻台资、巩固日韩、开拓欧美”的原则,招大引大,大搞择商选取资,提高了项目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威海市荣成、文登两市是我省区县综合实力前两强,分居全国百强县第10、16位,近几年两市经济发展始终保持高位高速运行态势。1 荣成市从传统渔业经济向现代海洋经济转变、做活港口经济文章、发展造船业的做法很值得学习。烟台海阳市结合实际,围绕“全国百强、全省30强”目标,确立了“三步走”战略,明确了“一片两带、四张牌”,加快推进四大经济工作重点,今年1—8月分实现了财政收入6.1亿元。

(二)对外开放力度大、措施硬。五市区都把对外开放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开放,突出抓招商。在招商引资的区域上,他们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人缘优势,主攻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目前这些地区韩资比重已达70%以上,基本成为韩国的工业园。在招商引资的方向上,他们已经从“大小项目一起引”向“选商”转变,着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文登市南阳电子公司是为三星、LG等微机生产企业配套的韩国高科技上市公司,1997年以来公司进行了6次大规模增资,目前韩国总部和所有生产工厂已全部迁到文登,在招商引资的方式上,坚持小团组招商、以商招商,荣成市70%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是以商引商促成的。威海工业新区大胆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推行委托招商,设立了引进了浙江民营园、电子信息园、汽车配套园等“区中园”。

(三)园区建设层次高、发展快。五市区都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集中投入、连续投入、高强度投入。他们坚持高起点规划,聘请国内外知名规划机构设计蓝图;坚持高标准建设,特别是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高,配套能力强,构筑了园区建设的环境优势。经过多年的培育,这些城市都拥有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聚集效应突出、发展后劲充足的工业园区。文登市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7.8平方公里,目前已成为全省发展速度最快的 12个经济开发区之一。

(四)城市建设水平高、气魄大。五市区坚持以经济发展拉动城市建设,以城市建设支撑经济发展,两者齐头并进、相得益彰。这次参观的许多城市建设改造项目,确实是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使城市面貌有了极大提升。荣成撤县设市前,建成区只有4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市政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脏乱差现象突出。建市后,荣成市选准城市建设为突破口,把城市的发展方向定位于建设滨海生态花园城市,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投融资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营造绿色家园。特别是近年来,荣成市强化“城市就是品牌,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连续多年投巨资实施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城市载体功能和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建市以来,全市用于生态保护和城市绿化投资达15亿元,建设了一大批绿化精品工程。文登市坚持“求精、求净、求美、求好”的发展思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狠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房地产开发建设力度,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和综合服务水平,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推动全市城乡建设发展。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5亿元,比2007年增长1.85%。全年新建、扩建、改造道路达26.6公里,面积65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31.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2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12平方米。

二、对我区发展的再认识

近几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自己和自己比,我们确实发展很快。但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我们不仅仅看到了目前与先进地区存在的差距,更是看到了今后几年、十几年以后的差距。我们确实有许多工作值得反思,有许多方面值得警醒,对许多问题需要再认识。总的来说,加快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发展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

第一,加快发展的压力大。考察所到之处,体现了“大、高、新、优、快”,他们是大思路、大气魄、大规划、高起点,思想先进、领先发展、率先发展,看到的是解放思想的精神状态、率先优质发展的态势,无论是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还是园区建设、城市建设都体现了现代化、国际化和市场化。尽管我们跟他们显然不在相同的发展阶段和走路线上,但无论在发展速度、质量效益方面,还是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工作作风等方面,都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有许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以海阳为例,该市在几年前还处于落后的状况,如何能够实现工业、城建、旅游业快速澎涨,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一是把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贯穿到加快发展的全过程,时刻保持旺盛的斗志,高昂的热情。用高标准启动思想解放,冲破“妄自菲薄”的困扰;用高压力激发昂扬的斗志,破除“坐井观天”的束缚;用高追求加大发展动力,扫清“夜郎自大”的障碍;用高境界促进科学的发展解决“山穷水尽”的问题,克服“办法用尽了,招数使遍了”的畏难情绪。二是把能牵动发展的核心突出出来,凝心聚力干,聚精会神干,以超常的措施,加倍的热情,最大的干劲,开创发展新局面。举全市之力,突出抓好以工业园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培植经济发展新高地。让城市的形象在园区塑造,招商的成果在园区展示。兴千军万马,突出抓好以大绿化为重点的生态建设,营造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走创新之路,突出抓好以精品工程为代表的旅游城市建设,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三是围绕“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着力营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环境,开成干事创业共图发展的合力。第二,城市建设的压力大。近年来,海阳市积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加快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步伐,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整个城市充满活力。特别是带动力很强的大项目建设、城市规划改造,都为我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区处于鲁南经济带开发建设的前沿阵地,我区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功能优势等突出,但在充分发挥优势、放大优势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我区目前建筑水平档次低,缺乏地域特色,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薄弱,城区基础设施承载力较差,城市功能和承载力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许多基础设施特别是各种管网建设滞后,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二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城市、和谐社会逐步深入人心,城区污染、河道治理、交通体系等问题的解决已显得非常紧迫。

三、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一)在解放思想上加大力度。透过海阳市经济跨越的经验,可以看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起初看似不可能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得以实现。我区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实际上是不断学习先进、解放思想的过程。我们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组织向南看、向北看,对照先进找出了发展中的差距,明确了学习赶超的标杆,当前,要在全区开展新一轮思想解放活动。重点是树立三种意识:一是要围绕想干解放思想,树立强烈的赶超意识。要从思想根源上克服“年 5 年有发展、自我陶醉”的知足心态,以“别人小步走,我们大步赶;别人迈大步,我们跑步追”的精神状态,再掀经济发展新高潮。二是要围绕会干解放思想,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要树立全球视野,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捕捉和创造发展机遇。三是要围绕干好解放思想,树立强烈的政策意识。要从土地、资金双控问题上吸取教训,善于同政策赛跑。对专项政策要紧抓不放,组织专门力量集中攻关;对共享政策要勤跑勤争,把基础工作做细做透;对擦边政策要用心把握,只要能靠上边,就要全力以赴去争;对隐性政策要深入研究,积极主动地和业务上级进行频繁沟通,及时掌握动态信息,争取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我区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在狠抓投入上加大力度。在现阶段,要保持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要努力保持一定的投入力度。在这个问题上,要深化三个认识:一是有投入才有产出,大发展需要大投入,持续发展需要连续投入;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形成了分散和规避投资风险的内在机制,决不可人为限制企业的投资热情;三是宏观调控决不是单纯限制投资,而是优化投资。只要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的的项目,就要千方百计加大投入,一鼓作气形成规模优势。

(三)在中心城区建设上加大力度。把中心城区做大做强,不仅是全区人民的热切盼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增强城市竞争力的现实选择。我区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城区发展战略规划,重点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的进展,城市框架得到进一步拓展。年初,我们围绕提高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确定了14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目前多数工程具备了加快建设的条件。下步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抢工期、赶进度,全力加快推进,确保计划顺利完成。从保障工程建设的需要看,必须抓好三个关键性工作:一是要切实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规划是建设的龙头,事关城市的长远发展。切实加快各类规划的编制设计工作,既要慎重研究、广泛论证,确保科学合理、高水平;又要切实提高效率,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指导,为加快工程建设创造条件。二是要切实加快工程进度。当前,要服从和服务于城市建设大局出发,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要求和既定的建设规划、施工方案,不折不扣地加紧推进工程建设,加强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管理,通过精心施工,建设一流的精品工程。今年的城建工程大都涉及到繁重的拆迁任务,要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所涉及的拆迁工作,为各项工程的顺利施工创造良好条件。三是要切实保证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当前已进入第四季度,时不我待,各项建设工程陆续进入快速推进期,下步要对照目标任务,倒排工期,全力以赴,强化措施,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切实搞好资金保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科学安排施工;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压力感,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定期调度,确保工程顺利快速推进,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目标。

第五篇:赴浙江学习考察的几点体会

敢学 敢想

敢做 敢说

——赴浙江学习考察的几点体会 吴吉林

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全会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这是中央分析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深刻总结改革、发展、稳定实践经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浙江省结合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整合综治、司法、警务、民政、工商等部门资源,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探索实践了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社会管理模式,对

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及居住其间的老百姓开展全方位、全天候的点对点、面对面服务管理,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学习浙江经验,结合学习我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加强群众工作的意见,有几点体会:

一是学习浙江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想法。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出主意,就要有思想、善思考。浙江特别是诸暨枫桥在各个时期对有效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能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创造出新时期的枫桥经验。我们要学习浙江经验首先要做到敢于思考。敢想需要有胆量,勇于打破束缚头脑的条条框框,真正从实际出发观察和分析问题。同时,增强问题意识,打破各种成见,多做理性分析,力避跟风盲从,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解、新思路、新举措。其次还要勤于思考。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体制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基本适应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只有突破体制性制约,才能从整体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勤于

思考、深入思考,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充分把握新课题、新矛盾。思想懒惰、浅尝辄止,是不可能把情况搞清楚、把问题弄明白的,也是难以提出发展新思路、打开事业新局面的。本市的一个重要会议报告就是这样,社会管理创新才刚刚开始,十八大报告还要求加强,可我们却提出要改善了。最后还应善于思考。善于思考,就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法治的思维方式,遵循正确的思考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做到“学”与“思”的统一。

二是学习浙江立足实际,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做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方法告诉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般方法的规律性问题,同时又指导人们遵循规律并灵活运用具体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其中一以贯之的是从实际出发,谋划未来的事,做好当前的事。浙江特别是诸暨枫桥经验就是运用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做法,初步实现了“每一片土地都有人精细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人贴心服务”的工作要求。我们要学习借鉴浙江的这些具体做法,创新社会治理,结合我市人多地广、居住相对集中的实际,探索出一套适合我们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模式,特别要多下基层学习调研,许多好的做法,往往都是来自于基层,来自于实践。在掌握足够多的实际情况后,3

分类指导,分步推进,把兴化的社会管理搞得有声有色,生龙活虎。

三是学习浙江善于总结,全力提升,广泛宣传的说法。

浙江特别是枫桥经验,之所以成为经验,除了他们的想法创新,做法大胆,还离不他们善于总结,全力提升和广泛的宣传。我们也要苦干实干加巧干,在亮点上下功夫,在特色上做文章。漫天散花,满箩拣瓜是出不了成就的。要人有我好,人无我有,并及时加以总结提升,放大效应,这样才能把工作推向前进。

总之,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是新形势下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强调研研究,加强工作部署和落实,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条件。

下载党政代表团赴浙江、上海学习考察的体会(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政代表团赴浙江、上海学习考察的体会(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5篇范文

    赴浙江学习考察后,感慨万千,我认为浙江改革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一是经济实力雄厚。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速快,运行质量高,发展气魄大,人民生活水平高;二是产业特色鲜明。工业所占比......

    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五篇

    赴浙江学习考察后,感慨万千,我认为浙江改革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一是经济实力雄厚。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速快,运行质量高,发展气魄大,人民生活水平高;二是产业特色鲜明。工业所占比......

    党政代表团赴外地考察城乡规划、城市建设体会(规划局)

    考察启示及今后工作安排 大庆市城乡规划局 2012年6月13日 通过对西安、贵阳、成都、天津、苏州、大连等城市的考察,我们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同时......

    赴上海、苏州学习考察的几点体会

    靠创新求突破 以特色促发展 ——赴上海、苏州考察学习的几点体会 我有幸随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苏州等地考察学习园区建设、新特产业发展及区城融合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博乐市党政代表团赴东疆、南疆考察浅析范文大全

    博乐市党政代表团赴东疆、南疆考察浅析 2010年10月18日,博乐市党政代表团在潘书记的带领下,远赴哈密、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就其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小城镇建设等方面进行......

    关于抓紧做好赴上海、江苏、浙江学习考察

    黑 龙 江 省 招 商 局 黑招函„2006‟31号关于抓紧做好赴上海、江苏、浙江学习考察 开展经贸活动准备工作的通知哈尔滨市经济合作促进局,各市(地)招商局(办),省农垦总局商务局、省......

    袁纯清率山西省党政代表团赴内蒙古自治区学习考察

    袁纯清率山西省党政代表团 赴内蒙古自治区学习考察时强调: 加强学习开阔眼界 加大合作 共创双赢 8月2日至3日,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率山西省党政代表团赴内......

    赴浙江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合集)

    赴浙江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一、参观红色基地,感受爱国情怀考察第一站:中共一大会址—红船。96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完成了最后议程,宣告中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