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方法》读书总结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06:3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筑设计方法》读书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筑设计方法》读书总结》。

第一篇:《建筑设计方法》读书总结

《建筑设计方法》黎志涛著

全书分五章,思路清晰,内容连贯。以哲学的角度,阐述了设计的普遍法则,逐步引入到建筑设计,随后进一步深入到建筑方案设计。书中开创性地引入了【设计模型】、【设计程式】两大专业术语,可谓是作者的独创。

一、设计模型

设计过程五步:输入→处理→构造→评价→输出,这跟电脑运行模式差不多,其实这本身就是人脑的处理事情的一般过程,只不过是处理的这件事(建筑设计)复杂了些,所以大家乱了常规步法。说白了也很简单:输入(读题)→处理(识别)→构造(各人不同深度地构想)→评价(取舍)→输出(画图到纸上)

二、设计程式

设计程式:也就是从大到小的步骤,从环境→群体→单体→细部

三、思维方法:

系统思维:系统分析法是把整体分解开各个较小的单体,系统综合法是把各个单体的主次关系作一个选择性的折衷处理。

综合思维: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是理性与感性的互动。创造性思维:这是有一定经验后谈的事情,初入门不要想。不会走别急着跑。图示思维:借助于徒手草图描绘思维活动。

四、读后感

读过此书,有一种感觉就是,许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理是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表达出来的,都不是永恒的真理。所以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去练习后,或许能够契合本书中的原文。

比如说,图示思维方法这一节中,讲了五大点:

第一大点是“关于思考”,分“要积极思考”“要巧于思考”“要快速思考”。

第二大点是“勤于动手”

第三大点是“提高眼力”,分“眼路要宽”“眼力要准”“眼光要远”

„„

这些方法要点,看上去确实有理,有一定指导意义,问题是“如何”能做到,这方面暂时还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谁不想“快速”,谁不想“眼路宽”或“眼力准”?怎么去实现,还有待读者去自行摸索。我想恐怕也只有靠自己练习中不断在摸索中提高。

五、精华总结

全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建筑设计中最关键的两大要点:整体思维、同步思维。总结全书,概括为以下四句话: 深刻理解任务书 整体分析各因素 同步构思方案图 完善后熟练画好。

第二篇:建筑设计读书报告

《建筑设计》读书报告

学 校:辽 宁 工 业 大 学

系(院):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

课 题 名 称:建 筑 设 计 原 理

专业(方向):环 境 艺 术 设 计

班 级:环 艺 0 9 1 姓 名:王 兴 盛

指 导 教 师:田 波

(本文仅供参考,请同学独立完成)

《建筑设计》读书报告

一、书名

《建筑设计》/刘春香 主编/东北大学出版社

二、主编简介

该老师所在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1962年10月出生,1984年于东北林学院林学系获学士学位,1995~1996年参加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详细规划设计专业证书班,系统的学习了该专业各门课程。1996年~2005年,担任建筑学教研室主任八年。获得过很多教学、学术研究的优秀表彰。

三、著作概要

本书以建筑设计原理及理论分析为主,从建筑的基本组成、功能与流线、空间组织、平面布局的分析与构想,到建筑技术问题处理、建筑设计创意与建筑造型设计、建筑设计表现与制图等多方面展开。并通过典型实例分析使学习者掌握建筑设计分析与借鉴的方法,提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内容总结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基础、独立式小住宅设计、餐饮建筑设计、幼儿园设计、中小学设计、商业建筑设计、展览建筑设计、住宅建筑设计与居住区规划设计等章节。

建筑设计基础主要讲述了建筑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建筑平面设计及表达、设计图纸内容的正确表达与施工图设计、建筑表现图的绘制等。

独立式小住宅建筑设计主要讲述了小住宅总平面图设计、小住宅的功能与布局、单个房间的设计、独立式小住宅的形体设计与细部处理、小住宅方案设计过程中的表达方法等。

住宅建筑设计主要讲述了住宅建筑分类、功能分析、住宅性质与设计、套型内各功能的空间设计、公共部分的设计等。

居住区规划设计主要讲述了居住区规划的基础知识、规划布局、住宅群体规划设计、公共建筑规划设计、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绿地规划布置、技术经济指标等。

其他诸多章节的内容一样丰富实用,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总之,非常实用。

五、学习心得

在了解学习建筑设计之前,对建筑设计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不理解建筑设计的用途。作为环艺专业的学生,刚开始对建筑设计方面关注的不是很多,从而导致这个环节不强,而在实际中,建筑设计方面的著作很多,但自己却没有认真的研习一本书。通过读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建筑设计是营造良好建筑空间环境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涉及到经济、文化、技术、艺术等诸多方面的重要的综合领域,是我们环艺学生必须具备的工作技能。篇二:节能建筑读书报告

节能建筑读书报告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做出的战略决策,为我国今后社会的发展模式提出的科学规划。能源的节约是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的能耗大约为全社会商品能耗的三分之一,是我国能源节约潜力最大的领域,是整个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建筑节能成为节能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节能建筑的概念

建筑室内热状态受建筑围护结构和室外气候状态所影响。因此建筑能耗在很大程度上与建筑围护结构形式和室内外气候状态有关,改善建筑热性能为改进建筑围护结构形式,是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时,考虑建筑围护结构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时,要从春秋过渡、夏季空调散热、冬季采暖三个不同阶段对能耗综合的要求考虑。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特性和建筑特点,对建筑能耗起主导作用的阶段不同。这三个阶段对围护结构的需要不一样,有时甚至会彼此矛盾。这样就要看哪个阶段对建筑能耗起主导作用。屋顶、外墙是围护结构中面积最大的部分,其保温性能的好坏是决定采暖能耗的重要措施。由于我们所在中国北方寒冷地区,采暖为本地区最常见及能耗最大的环节,故此处只讨论北方地区采暖所对应的节能建筑。

二、建筑节能的主要方法

目前在我国建筑中应用的保温工艺主要分为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外墙夹芯保温三种形式。过去外墙外保温处于试验阶段,外墙内保温技术盛行,外墙夹芯保温形式基本就没有。近几年,外墙内保温明显减少,外墙外保温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外墙夹芯

保温、复合墙体保温等新型保温体系在北方地区低层建筑、别墅等建筑中也尝试使用。外保温墙体其造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粘结材料和外饰面的保温性能,与所使用的保温材料的热阻成正比。因此,在北方地区,外保温墙体应用的性价比高,如应用在热阻要求不高的长江流域等夏热冬冷地区,则性价比很低。

外保温墙体可以有效避免墙体内部结露问题和热桥问题,最适合在气候寒冷的地区使用。但施工造价比较高,工程复杂,必须作为一个成套的系统技术来对待。

内保温墙体施工简便,费用相对低廉。由于热桥和结露问题难以解决,在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地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少。但是对于夏热冬冷地区,由于节能要求不高,内保温即便存在热桥部位,也不至于产生结露现象,因此还可以考虑使用。另外,内保温墙体对间歇性的采暖和空调降温反应比较快,也适用于“部分时间,部分空间”方式的采暖和空调。此外,对于既有建筑或文物建筑节能改造,由于内保温不破坏原有立面,也可以考虑采用。

三、北方采暖节能的主要任务 我国北方城镇的集中供热系统目前有约50%由热电联产热源提供,其中约35%是热电联产发电产生的热量,其余15%为调峰锅炉房产生的热量。由于热电联产在能量消耗等各方面均优于其余两种采暖方式。因此,大力支持和发展热电联产方式的集中供热热源,并尽可能让其能耗消耗降低,尽可能使这些机组在供热期间能够全负荷供热,(即减少其部分负荷运行时间),而在非供热期,严格限制小容量、低效率的热电机组运行,应作为我国热电生产的重要政策。

我国北方城镇采暖能耗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近40%,并且不同方式、不同建筑的采暖能耗相差很大。因此,无论从相对还是绝对总量,北方城镇采暖节能潜力均为最大,应是我国目前建筑节能的重点。可以实现采暖节能的技术途径如下: 1)改进建筑物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进一步降低采暖需热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北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阻可在目前基础上再提高50%,部分渗风严重的老式钢窗也需要更换。围护结构全面改造可以使采暖需热量由目前的90kwh/(m2.a)降低到平 60kwh/(m2.a)。2)推广各类专门的通风换气窗,实现可控制的通风换气,避免为了通风换气而开窗,造成过大的热损失。这可以使实际的通风换气量控制在0.5次/hr以内。3)改善采暖的末端调节性能,避免过热;同时在假期和周末无人时,有可能把室温降至值班采暖温度(10~14℃),这样可基本消除目前集中供热系统平均20%的过度供热。4)在有条件的系统全面推行地板采暖等低温采暖方式,从而降低供热热源温度,提高热源效率。5)积极挖掘利用目前的集中供热网,发展以热电联产为主的高效节能热源;大幅度提高热电联产热源在供热热源中的比例。如果把热电联产热源所占比例从目前的三分之一提高到50%以上,则可以使我国北方采暖能耗再下降7%。6)改目前的高能耗低效率小型燃煤锅炉为大型高效锅炉或并入集中供热网。全面实现如上诸条,可使我国北方城镇采暖单位面积能耗降低40%,也就是从目前的20公斤标煤/(m2.a)平均下降到12公斤标煤/(m2.a)。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配套的相应政策与机机制为: 1)严格新建筑节能审查,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使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得以全面改善。2)全面实施按热量计量收费制度,从而使围护结构改造获得收益,并促进行为节能,减少过量供热。3)相应地改革供热企业体制和运行管理机制,使对热源和热网的各种节能改造措施得以有效落实。

四、采暖末端计量与调节

对我国北方地区来说,采暖能耗仍然是地区能耗消耗的主要问题,而采暖计量方式的改变,变按照面积收费为按照热量收费,对我们的实际作用为:

1、使得保温好、耗热量少的建筑热费减少,而保温差、耗热量大的建筑热费多,这才能促进新建建筑的保温措施的落实和既有建筑的保温改造;

2、避免由于末端失调造成的部分采暖房间过热和由此导致居住者开窗换气降温造成的大量热损失;

3、对较长时间内不使用的建筑(如寒假期间的学校、春节期间的办公室等)停止供热或降低供热参数只保证防冻的需要。

要实现上述要求,必须同时实现对热量的计量和改善末端的调控能力。除了直接按照面积收费外,目前计量与调节的方案可分为两类:在每户安装热量计的分户计量与调节和在每栋安装热量计的分栋计量分户分摊。

1、分户计量与调节方式。

在每户的采暖进出口管道上安装热量计,在每个散热器处安装根据室温调节水量的恒温调节阀,从而实现对每一户的供热计量和对每一个散热器根据室温的热量调节。这种方式的困难与问题是:

①需要户内暖气管网为分户水平连接,而我国大部分北方既有建筑户内采用的是单管串联方式,由此造成户内管网改动非常大;

②我国城市居住模式与欧美不同,是大型公寓式。建筑内不同位置的房间由于外墙数量不同,需要的采暖热量也相差很大,端部顶部房间的采暖需热量可以达到中间部位房间的2~3倍。这样同样按照热量收费就很难被住户接受。

③户间传热在有些情况下也产生很大影响邻户暖气的长期关闭可以使正常运行的采暖户需热量增加30%~50%,为此需要增加室内散热器安装数量和在户间隔墙增加保温。而这些消耗大量资源的措施在各户都正常使用时不起任何作用,反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④目前的流量计、温控阀孔径小,流动阻力大,长期运行出现大量堵塞、损坏现象,影响了正常供热。此外,热量计需要定期标定,大规模的使用在实际种也有很多实际操作的困难。住宅能耗标识 从我国1986年试行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来,住宅建筑节能已走过二十年的历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各级政府对标准执行的监管力度不够,二是建筑节能与广大消费者切身利益没有直接挂钩,购房者、开发商、设计院、施工单位等各个建筑节能相关领域都缺少动力。

五、节能建筑的评估及发展方向

从上文可以看出,节能建筑并不是单独依靠保温结构的作用即可称为节能建筑,是通过地区主要能耗的对比、保温结构的合理使用、热计量推动居民的节能意识等共同作用,将建筑物主要能耗降低,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才能称为节能建筑。建筑能耗标识体系即篇三:《民用建筑场地设计》读书报告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

——读书报告

【注】 此读书报告内容包括:场地设计概述、场地总体规划布局及设计实践和文件编制三大部分。

一.场地设计概述

(一)场地的概念

场地的广义概念:场地指基地中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入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绿化及环境景观设施和工程系统等。其构成要素有:建筑物、构筑物(核心要素,起控制作用);交通设施(道路、停车场和广场);室外活动设施;绿化与环境景观设施;工程系统(即工程管线和工程构筑物,前者保证建设项目的正常使用,后者如挡土墙、边坡等,在场地有显著高差时能保证场地的稳定和安全)。

(二)场地的划分(按地形)

按地形条件可将场地划分为平坦场地和坡地场地。

平坦场地是指0%~3%的平坡地和3%~10%的缓坡地,其地势较平坦而开阔,建筑物布置比较自由,可以取得日照朝向和较好的景观视野,道路布置也可以采用理想的布置形式,土方量一般不大。但当坡度平缓时,场地排水有一定的难度。

坡地场地指的是10%~25%的中坡地、25%~50%的陡坡地和50%~100%的急坡地,其地形起伏高差较大,山势变化无常,建筑物布置受到限制,道路布置也受到限制,需要处理高差,土方量较大,支挡构筑物较多。

(三)场地设计概念(概述)

场地设计,是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是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的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7部分:场地设计条件分析(分析场地所处环境的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和城市规划的要求等,明确影响场地设计的各种关键因素及问题)、场地总体布局(合理确定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工程设施相互间的空间关系)、交通组织、竖向布置(有效组织地面排水,核定土石方工程量,确定场地各部分设计标高和建筑物室内地平设计标高等)、管线综合、绿化与环境景观布置、技术经济分析。

二.场地总体规划布局及设计实践

(一)条件甄别(即判断已有材料的对错)1.地形条件

地形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山谷、山坡、冲沟、高地、河谷、河漫滩和阶地等等(如下图所示)。地形条件的依据是地形图。2.地质条件

在场地设计时,要查阅该项目的工程地质报告,对场地的地质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在勘察地质条件是应遵循三字原则:看(看地质报告的结论和建议,确定是否适宜作为建筑场地)、鉴、圈(如若有危险条件区域,应在图上画出,以避让,如高压线等)。3.气候条件

建设场地所处环境的气候条件对创造适宜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场地设计与建设的气象要素主要有风象、日照、气温和降水等。太阳高度角是指直射阳光与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是指直射阳光水平投影和正南方位的夹角。

日照时数是指地面上实际受到阳光照射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表示,以日、月或年为测量期限。

可照时数是指一天内从日出到日落太阳应照射到地面的小时数。

日照百分率是指某一段时间(一年或一月)内,实际日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当日照时数以日为单位时,用于确定日照标准。4.规划条件

(二)地形分析

高程分析:

高程分组→图例设定→划定范围→填充图例 1.坡度分析:

总结:二类用地上的建筑长轴应顺应尽量等高线布置。3.坡向分析:

划定范围→图例设定→填充图例 总结:如图所示,将4个45°三角板水平放置,并移动,寻找与各等高线的切点,并连接,然后确定坡向。4.自然排水分析:

分水线→集水线→水流向(垂直于等高线)→找冲沟

总结:分水线即山脊线;集水线即山谷线;水流方向垂直于等高线流向低处。

(三)顺山就势

在场地规划及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尽最大的可能尊重自然环境,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造价而且能够取得良好的设计效果,同时应着重注意建筑、道路、台地间的关系。比较好的例子有中山大学珠海分校规划。

(四)路网合理 1.外部路

总结:以a(已知)为等高距,b%(已知)为坡度,求得截距x,然后以a为圆心,x为半径画圆,以此类催,可得到道路线 2.主干路

主干路是连接场地主要出入口的道路,是场地道路的基本骨架,属全局性的主要道路,通常交通量较大,且对外交通联系多。其典型特征是道路路面较宽,对景观的要求也较高。

主干路的布置规划应注意:路线位置、道路长度、道路间距、建筑朝向。3.组团路

一房一路一墙

总结:路的布置规划应定标高、量长度、算坡度。

(五)台地标高篇四:场地设计读书报告

《建筑学场地设计》读书报告

场地设计,实质上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门学科,它在景观设计学、建筑学、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景观设计学中的场地设计比较系统。作为建筑学范围内的场地设计,它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无处不在,小到细部的控制,大到对总体的把握。它能够左右到建筑项目的优化方向,甚至有时会影响到建筑的风格,尤其是在与业主进行前期接触时,业主对设计者是否有信心,常常取决于设计者对场地分析、控制的能力如何。1994年中国开始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反映出很多建筑师对场地设计的认识是肤浅和薄弱的。从学校教育中缺少针对场地设计课程的设置,到从事建筑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对场地设计的漠视,绝大多数建筑师得到的场地设计知识是不完整的、不系统的。这也是由于在以往的建筑学业界,把场地设计仅仅看作是总图设计所致。过去中国采用前苏联的建筑设计流程模式,往往设计院单独设立总图室,场地设计自然归为总图室的工作、建筑师专注于单体,长久以来,造成建筑师对场地设计基础知识缺乏系统的训练。

本书努力把场地设计在建筑学范围内系统化和实用化,也刻意避免同类书模棱两可的诟病和空洞的原理。从建筑学所应涉猎的场地设计技术下手,以大量原创性的研究,对现有的场地设计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实事求是地把原理落实到技术层面上。本书侧重于提高场地设计作图的技术解决能力,以读者在实际工作中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场地问题。同时亦比较系统地进行了大量的原创分析,建立了建筑学领

域内场地(转载于:建筑设计读书报告)设计技术的一些新的分析和方法。场地设计始终贯穿在建筑设计项目中,对场地设计的忽视,是一个建筑师专业不成熟的体现。本书对场地设计在建筑学范围内尽量加以系统化和实用化;从建筑学所应涉及的场地设计技术入手,对现有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实事求是地把原理落实带技术层面上,一大量的原创性分析,建立建筑学领域内场地设计技术的一些新的分析方法。

全书主要分为七大部分:第一部分场地表达,分析涉及等高线的场地设计和台地护坡设计等,尤其对很多场地设计中一直存在的疑问提供了解决方法。第二部分场地调整,分析了场地排水、等高线调整、土石方平衡等,建立了适合于建筑设计范围的场地调整解决方法。第三部分停车场,主要对停车场的各方面问题进行分析。清晰完整地对相关原理加以系统化,提炼出很多实用性较强的原理规则。第四部分建筑间距,从防火、日照、遮挡等方面,科学合理地分析建筑间距,透彻地阐述了关于建筑间距的概念。第五部分总平面,对大多数建筑类型的场地设计布置进行详细分析。第六部分道路,总结分析了与场地设计领域交叉的道路专业知识。第7部分管线与绿化,结合规范对管线布置和场地设计进行归纳分析。介于赵老师课程所讲内容重点是关于本书的第一部分场地表达和第二部分场地调整。所以本文也着重分享我对前两部分的学习心得以及探讨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场地设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处理实际问题的一些方法。

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密集的等高线代表着很陡的坡地,在等高距

相等的条件下,等高线间距很小,则该处的自然坡度很大;相反,疏松的等高线代表着很缓的坡地,因此它们的等高线间距也比较大,则该处的自然坡度很小。因此我们可以从图上辨别出山脊,冲沟,峭壁等地形。

②内插法是进行场地竖向研究时经常用到的方法,就是通过已知点得到在它们之间的其他点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③任何道理的纵坡坡度陡有限值,为了避免道陡,以利于交通工具或行人的使用。在尽量减少挖填土工作量和陡坡的条件下,常常需要道路在坡地上采用之字形前进,这时道路的中线方向和坡地的坡度方向是不一致的。通过道路本身的平整和填挖,形成道路自己的坡度方向。所以,要想使道路的距离和坡度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需要通过计算,作图,分析得出最合理地方案。

④往往有起伏的山地都会出现凸起的脊背状走向,称之为山脊;相应的把凹下的带状走向称之为山谷。雨水和流水在山脊出向两个不同的主要方向分开而流,那么就存在一条山脊线,即分水线。雨水和流水在山谷最低处汇合后,共同相拥流下,它们的路径就可以抽象成一条合水线。山脊线和山谷线不仅具有其自身的几何意义,而且还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从几何方面来讲,它构成了地形起伏变化的分界线,所以它在地形表示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山脊线具有分水性。山谷线具有合水性,这一物理特性使得它在场地设计应用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通常将山脊线称为分水线,山谷线称之为合水线。这对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倘若设计之初没有考虑雨

水甚至洪水的走向,而是直接把建筑布置在合水线上轻则缩短建筑使用寿命重则带来生命危险。

⑤在场地设计中,尤其地形起伏比较大时,常常需要或大或小的台地作为建筑或外场的基地。这样就会出现台地平面或者高于原自然地面或者低于原自然地面的情况。当这些高差出现时,边坡的护坡是最常见的处理台地边缘构造的方法。在场地设计图纸上护坡的设计,除了满足场地工程使用外,也是评估护坡对台地四周的影响的依据,必须时要重新调整台地范围或护坡的构造等。产生台地的方法有完全填方、部分填方部分挖方和完全挖方。完全填方而成的台地的高程比原自然地面高程高,那么护坡所保护的边坡是由填土完成。完全挖方而成的台地的高程比原自然地面高程低,那么护坡所保护的边坡是由挖土完成,称为挖土方边坡的护坡。这种台地的出现不太多,主要是因为不但动土量大,而且场地排水方面比较复杂。部分填方部分挖方而成的台地的高程部分比原自然地面高程高,部分比原自然地面低,那么就出现部分护坡所保护的边坡是由填土完成,部分护坡所保护的边坡是由填土完成。这种情况的台地比较多见,主要是填、挖土方能够接近平衡,对地面的改造幅度小。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台地,它的边坡斜面坡度是同一的数值,除非台地四周的地貌情况很特殊,以至于某些局部护坡坡度出现变化。在台地护坡设计时必须有条理、由次序,如此才可顺利解决台地护坡设计。要熟练地设计出正确的台地护坡,首先要完全理解设计台地护坡的各个环节、部分,这样在具体设计台地护坡时就不会出现疑惑和盲点,避免造成设计分析时的混乱。

第二部分场地调整,分析了场地排水、等高线调整、土石方平衡等,建立了适合于建筑设计范围的场地调整解决方法。

①如何规划设计场地排水有多种选择,应根据当地气候、地理情况、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和具体设计要求等这种因素来综合决定场地排水的方案。雨水在场地里经过设计的引流,或者排入集水井、雨水口,或者排入水渠、江河,前者可以看作向某点处排水,后者可以看作向某处边排水。无论在场地中作怎样的安排排水方式,都可以分解成单元平面式分析对象。

②场地平面往往设计成一个平面或组合的几个平面,但有时候根据场地性质要求和实际条件,场地平面设计成微曲的地面,是为了能达到合理地排水要求并且消除组合平面之间形成的接缝。在场地平面等高线调整中,一般会对平整后的场地有二种要求:一种是根据所要求的场地坡度限制,控制所调整后的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当要求调整后的场地坡度是一个固定值时,根据坡度公式,只要保持一个固定的等高线间距就可达到坡度要求;当要求调整后的场地坡度是一个范围值时,根据坡度公式,只要保持等高线间距在某个相应的范围值内就可以达到此时的坡度要求。另一种是保证场地上某一方向的坡度值为一个固定值或一个范围值。

③土石方工程是场地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尤其在需要大平坦场地的建筑中,如飞机场 需要大的候机厅 以及大的飞机起飞跑道。土土石方的计算,对准确施工造价、确定土方总量是否平衡,以及估算向场内运进土方量或向场外运出土方量等问题的解决是必须的计篇五:读书报告读书笔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读书报告(读书笔记)

学 院:

课题名称: 结构办公楼

建筑、结构设计 专业(方向): 班 级:

学 生: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3年3月28日 读书报告 毕业设计是总结我们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是对我们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我们能够了解、学习并掌握和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全过程,锻炼我们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查阅资料以及阅读中、外文文献的能力,提高我们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通过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我们对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集以及实际工程中常用的知识能有较系统的认识。由于毕业设计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在深入完成毕业设计之前我们必需熟悉毕业设计的内容,要求对毕业设计涉及到的知识点至少有一个总体上的了解,所以读书便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切入口。

首先我认真翻阅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房屋建筑工程分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大致了解了框剪结构毕业设计的整体流程及设计步骤和要求,便开始着手做开题报告。

在使用autocad及天正建筑绘图软件绘制建筑图之前,我翻阅了《房屋建筑学》,李必瑜、王雪松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2008年(第3版)(教材),注重环境主体——人;城市载体——建筑;城市心肺——自然三者的协同,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处处服务于人,给人们实惠的指导思想,在各方面充分考虑了现代生活的办公模式,使办公便利。平面分区布局合理,办事人员和办公人流不交叉,房间间隔合理,电梯厅与疏散楼梯布置合理,交通流线短,便于形成高效的办公环境。考虑防火分区及防烟分区,设置地下室,车流与人流分开设置,满足人防要求,兼顾布置配电房、空调机房、通风机房、储物仓库等附属用房,同时使建筑基础埋置于良好地基土层中。地下室为本办公大楼工作人员停车场;底层架空分隔出多功能大厅和一个较大型商店;二层作为展厅及大型商铺使用;其余层可同时作为办公及住宅用途。整个建筑是融办公、居住、餐饮、购物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之小城”,这样便可将部分交通量内部消化。——此点是本设计的亮点,也正是其创新之处。我所选择的结构选型为框剪结构,建筑面积约为8000m2,初步选择层数:8层;层高:3600;开间:3600;进深:6300。设计时先对建筑平面布置、建筑高度、建筑面积、建筑外观、层高和室内净高进行设计;然后对局部部分,如楼地面、屋面、楼面、坡面及楼梯位置,消防要求等进行设计。各部分都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最后明确框剪结构的抗震级数,采用规则结构以利于房屋抗震,确定柱网尺寸,确定材料及截面尺寸,以及基础的 选定。

本工程为高层办公建筑,注重防火要求,在设计时以《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办公建筑设计规范》来设计交通组织。水平交通采用中间走道设计,并同时满足最小净宽要求(防火疏散要求一般公用建筑不应小于1.4m,且《办公建筑设计规范》要求不应小于1.8m)。垂直交通由楼梯及电梯组成,电梯的数量应根据建筑总建筑面积来确定,《办公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五层及五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且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000m2至少设置1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1台消防电梯。协调建筑各个部分在使用功能上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按需设计的原则对建筑图纸进行设计,以便满足建筑设计布局合理,造型美观的感性要求。能较好利用周围环境及已有建筑物;平面空间较大,分隔灵活,具有良好使用性;立面注意对比与呼应、节奏与韵律,体现建筑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双重特性。在完成建筑平、立、剖面图后,我阅读了《中南地区建筑图集合订本》中的05zj001部分,该部分主要是对建筑图纸中各类构造的做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学会直接从图集当中选择建筑构造,包括对应的荷载取值。在建筑总说明当中确定屋面、楼面、卫生间的做法,对结构设计的荷载计算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真正从结构设计当中理性地按需设计。在进行结构设计之前,为了对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了然于心,我分别先后翻阅了《工民建专业毕业设计手册》(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接着着手结构计算书,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房屋建筑工程分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我对计算书的书写过程有了一个较清楚的了解,如依据建筑图纸要求,每一次完整的结构计算过程都需要确定计算简图、计算荷载、计算内力,针对不同的结构单体在不同荷载形势下还有其他计算过程,如水平风荷载或地震荷载作用下需要验算结构横向侧移,框剪内力组合,构件设计等,能把这些串成一线,在结构计算中就有了方向,并且有目标地及时详细熟识设计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1)集成了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荷载)和间接作用(如地基变形、混凝土收缩、焊接变形、温度变化或地震等引起的作用)。荷载考虑面覆盖广,计算方法明确。毕业设计中的恒载、活载、风载的计算,荷载组合的相关取值均需要依据荷载规范的相关规定来取值,切不可胡编乱造。《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地震多发区的结构提出要求,抗震设防的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此时建筑物基本上处于弹性阶段,小震);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包括结构和非结构部分)可能有一定损坏,但不至危及人民生命和生产设备的安全,经过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此时建筑物进入弹塑性阶段,中震);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此时建筑物将产生严重破坏但不至于倒塌,大震)。地震是一种不可抗力,无论是作用方向还是作用强度都是不可预见的,规范仍然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循抗震设防的目标:(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旨在使建筑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的伤亡,减少损失。结合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沈蒲生主编,高教出版社,2012年第4版;翻阅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规范对构件各种受力状态如弯、压、剪、拉、扭的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的算法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例如:对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裂缝控制、受弯构件挠度的验算,对构造如伸缩缝、保护层、钢筋连接和锚固、配筋率提出的一般规定,对构件如梁、板、柱、墙的基本规定以及对抗震混凝土构件设计的要求;将教材与规范相结合来进行设计,使我的头脑更加清晰,概念更加明确,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也更容易接受。

第三篇:建筑设计总结

建筑设计总结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形环境等等。建筑学的内容通常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

传统的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物、建筑群以及室内家具的设计,风景园林和城市村镇的规划设计。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园林学和城市规划逐步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代把建造房屋以及从事其他土木工程活动统称为“营建”、“营造”。“建筑”一词是从日语引入汉语的。汉语“建筑”是一个多义词。它既表示营造活动,又表示这种活动的成果——建筑物,也是某个时期、某种风格建筑物及其所体现的技术和艺术的总称,如隋唐五代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哥特式建筑等等。建筑学的形成和发展

原始人类最早栖身于洞穴,如北京周口店的“猿人洞”。中国古代文献中也有巢居的记载。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用土石草木等天然材料建造简易房屋。这种建筑活动把自然环境改造成为适于居住的人工环境,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在有意识地创造并美化居住环境的活动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建筑学。因此,用砖石、木材构成的建筑物本身和用文字记述流传下来的建筑学著作,都反映、蕴含着当时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成就。西方建筑学的源流

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拥有大量奴隶劳动力的奴隶社会开始的。奴隶社会时期建筑文化发达的地区是埃及、西亚、波斯、希腊和罗马。其中,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文化,两千多年来一直被继承下来,成为欧洲建筑学的渊源。

埃及产生了历史上第一批各种类型的巨型建筑,有宫殿、府邸、神庙和陵墓。这些建筑物以巨大的石块为主要建筑材料,工程宏大,施工精细,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以金字塔为代表的埃及古代建筑反映了当时的几何、测量和起重运输机械的知识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字串2

早在公元前四千年,埃及人已经会用正投影绘制建筑物的立面和平面图,并能用比例尺绘制建筑总图和剖面图。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前11世纪)的建筑图样留传至今,可资证明。埃及的建筑主持人,称“王家工程总管”,拥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力,甚至死后封神。这反映了建筑活动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希腊人高度的建筑才能和大量的建筑活动,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希腊建筑不以宏大雄伟取胜,而以端庄、典雅、匀称、秀美见长,其建筑设计的艺术原则影响深远。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帕提农神庙是西方建筑史上的瑰宝。字串5

但是直到这时,建筑类型还是不多,形制和结构也很简单。到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建筑创作的领域扩大了,公共建筑的类型增多了。随着结构和施工技术的进步,艺术手法也逐渐丰富。据记载当时已经有专门的建筑学著作,涉及建筑物的营造经验、构图法则、施工机械等等,可惜都已失传。

古罗马国力强盛,版图跨欧亚非三洲。古罗马建筑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成就,但建筑的类型、数量和规模都大大超过希腊。罗马人发展了拱券和穹窿结构的技术,求取高大宽广的室内空间,而从希腊引进的柱式往往成为建筑的装饰品。罗马建筑虽不如希腊建筑精美,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字串1

当时出现了罗马这样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其格局不像希腊雅典那样以神庙为城市中心,而是以许多世俗性的公共建筑,如集市广场、宫殿、浴场、角斗场、府邸、法院、凯旋门、桥梁等同神庙一起构成城市的壮丽面貌。罗马角斗场、罗马万神庙和古罗马浴场著名于世。三层叠起连续拱券的输水道被认为是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古罗马建筑不愧为世界建筑史上的里程碑。字串4

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建筑十书》是流传下来的最早建筑学著作。《建筑十书》分十卷,系统总结了希腊和罗马的建筑实践经验,论述了

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质和用法、各类建筑物的建造原则和建造方法、施工工具和设备、供水技术乃至选址、阳光、风向等与建筑有关的各种问题。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三原则,为欧洲建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公元228年,罗马城出现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东罗马帝国从公元334年起在各地设立建筑工程训练学校。建筑学校的出现反映建筑学知识开始可以采取系统的理性化的方式传授。字串9

欧洲中世纪经历了近千年的封建分裂和教会的统治。宗教建筑是这一时期建筑成就的最高代表。

拜占廷建筑继承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遗产,同时吸取了波斯、两河流域等地的经验,形成独特的建筑体系。拜占廷建筑的主要成就是在教堂建筑中创造了用四个或更多的柱墩通过拱券支承穹窿顶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中心对称式建筑形制。在拜占廷建筑中,中心对称式构图的纪念性艺术形象同结构技术相协调。它的代表作当推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西欧,古罗马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失传了。10~12世纪,由于当时建筑上的木构架易受火灾又难以加大木结构跨度,于是开始探索石拱券的技术,形成了罗曼建筑。石拱券技术的不断发展,终于形成了哥特式建筑。字串5

哥特式教堂建筑近似框架式的肋骨拱券石结构,与相同空间的古罗马建筑相比,重量大大减轻,材料大大节省。用来抵挡尖拱券水平推力的扶壁和飞扶壁,窗花格和彩色嵌花玻璃窗,以及林立的尖塔是它的外部特征。哥特式建筑的外表和特征给人以向上的感觉,体现了追求天国幸福的宗教意识。哥特式教堂的结构技术和艺术形象达到了高度统一。

12世纪下半叶,建筑工匠分工已经很细,有石匠、木匠、铁匠、焊接匠、抹灰匠、彩画匠、玻璃匠等,技艺日益精湛。当时称为“匠师”的工匠首脑掌握着建筑的技术和艺术,在长期实践中对石拱券的力学知识比古罗马时代有更深刻的理解。他们绘制建筑物的平面图、立面图和细部大样,制作模型,还参加施工,积累了大量经验和知识,推动了建筑学的发展。

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这个运动反对神权,要求人权,追求自由和现实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和重视科学理性的思想,形成了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旗帜反对教会文化统治的浪潮。15世纪初,这个浪潮涌进建筑学领域,被遗忘的古罗马建筑文化,又成为崇奉的对象。

勃鲁涅列斯基通过对罗马废墟的研究,了解古罗马建筑的做法以后,顺利地解决了佛罗伦萨大教堂大穹顶的建造问题。这座大穹顶于1434年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在此以后,很多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都纷纷涉足建筑领域。罗马圣彼得大教堂集当时艺术和技术之大成,穹窿顶便是米开朗琪罗等人设计的。此时期建造的大量贵族府邸,也反映文艺复兴建筑技艺和艺术的高度水平。

文艺复兴是巨匠辈出的时代,也是建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在这一时期,建筑设计从匠人手中逐渐转到专业建筑师手中。他们以丰富的知识,睿哲的眼光,探索古罗马建筑的法式和规律,总结当时的实践经验,创造出一代风格。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手段的建筑制图也逐步完善。15世纪,佛罗伦萨画家伍才娄创制透视图,扩大了制图领域。后来法国数学家蒙日于1799年出版的《画法几何》一书是文艺复兴以来建筑制图方法的总结。科学的建筑制图方法问世后,建筑技术和艺术有了更加精确的表达手段,有助于建筑学的发展。

随着建筑创作繁荣,学者和艺术家参与建筑活动,各种建筑学著作纷纷问世。其中阿尔伯蒂的《论建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学理论著作,书中第一次将建筑的艺术和技术作为两个相关的门类加以论述,为建筑学确立了完整的概念,是建筑学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教育以“艺术私塾”为主,1562年意大利艺术家和作家瓦萨利创办设计学院;1563年佛罗伦萨城巨富美第奇创办艺术设计学院以代替“艺术私塾”;1655年创立于巴黎的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1793年更名为国立

高等艺术学院。它是世界上第一所有完善的建筑系科的学院,对后来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有广泛的影响。学院总结并传播了文艺复兴以来建筑艺术的成就,对建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字串1

文艺复兴晚期,由于企图突破已有的建筑程式,追求奇特奔放的效果,崇尚豪华富丽的装饰,而出现了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风格。

十八世纪下半叶,产业革命开始以后,机器大工业生产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建筑物日益商品化,城市迅猛发展,建筑类型大量增加,对建筑的功能要求也日趋复杂,形式和内容之间不相适应的状况十分严重,因而在二百年间,建筑师不断地进行建筑形式的探求。

一种倾向是将建筑的新内容程度不同地屈从于旧的艺术形式,于是产生了古典复兴建筑、浪漫主义建筑和折衷主义建筑这些流派;另一种倾向是充分利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探求新的建筑形式。后一种倾向顺应了社会生产发展的要求,成为近代建筑发展的主流。19世纪下半叶钢铁和水泥的应用,为建筑革命准备了条件。

1851年为伦敦国际博览会建造的水晶宫,采用铁架构件和玻璃,现场装配,成为近代建筑的开端。至20世纪初终于出现了现代主义建筑和有机建筑等流派。一批思想敏锐的青年建筑师,在前人革新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比较系统而彻底的建筑改革主张。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和美国建筑师赖特是现代建筑思潮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主张和建筑作品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包豪斯校舍和流水别墅等是当时的代表作,它们不论在使用功能、建筑形式、结构造型以及材料运用上都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特征。

随着现代建筑的形成和发展,建筑学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从理论和实践上将建筑的使用功能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的—致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注意发挥现代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技术和艺术特点;反对不合理的外加的建筑装饰,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突出艺术和技术的高度统一;将建筑艺术处理重点放在空间组合和建筑环境的创造;重视建筑的社会性质,强调建筑同公众生活的密切关系,重视建筑的经济性。这些现代建筑基本理论的建立,标志着建筑学完成了又一次重大飞跃。

1919年,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建立包豪斯学校。包豪斯的教学活动将现代建筑艺术以及其他艺术同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社会需求密切结合起来,为现代建筑理论的传播作出贡献。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对于现代建筑中出现的某些忽视精神生活的需求、忽视民族和地区文化差异的倾向,特别是某些建筑师的设计手法公式化的倾向,产生了怀疑,重新探讨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等问题,在建筑风格上又出现了多元化倾向。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产生了众多的建筑流派,其中以后现代主义较为活跃。

第四篇:小学生常用读书方法总结

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

1、学会精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

2、学会选择读书。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寮如繁星。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不健康地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3、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①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②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③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已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一、主要读书方法 21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和快速传递的社会。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报刊,人们既没时间也完全没有必要全部精读细读,而应依据书目和实际需要区别对待,有所选择。1、三读法

⑴ 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⑵ 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⑶ 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⑴ 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⑵ 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⑶ 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⑷ 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⑸ 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

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3、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第五篇:个人读书方法总结(..

{读书}个人读书方法总结(看Jun Yang兄的读书文章后有感而写)

看了Jun Yang的文章,我也想写我自己的读书总结了,呵呵。

不过看这个的前提是:每个人的读书习惯都是不同的,不要随便“全盘”拿别人的习惯来培养自己的习惯,找到合适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全盘”二字重点,不要全盘接受别人的习惯。我下面所说的也不一定是读到我文章的人所需要的。

我的读书方法,一些是我爸爸培养的,一些是我以后总结的。

1、挑选合适的时间连续阅读。

我也一样不推荐计划阅读。看了Jun Yang的文章,在这一点有些共鸣。

C专家编程的作者Peter Van Der Linden曾经玩笑的解释“什么时候数组与指针相同”这个标题的时候说: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第二版(K&R)99页的底部是:

作为函数定义的形式参数,然后翻到第100页,紧接前一句,char s[]和char* s是一样的。

呜呼,真是不幸,这么重要的一句话竟然在K&R第二版种被分别印在两页上。

嗯,如果按计划看这样的书,恰巧看到99页,而不看100页,那么100页的关键部位岂不是看不到?呵呵,玩笑。

毕竟连续阅读头脑才有印象。看书不是锻炼,看书不是锻炼记忆力,获取书本知识不能“量化”。

2、快速浏览,然后多看几遍。

这个是我爸爸在我小时候就给我提的,我接受了这个建议到现在。他给我说:书你一遍看完就掌握其中重要的内容是不现实的。但是在掌握之前要有个大概的印象,掌握这个印象的方法就是快速浏览,不要知道某些条目是为什么,需要研究的重点就记下来,第二次看的时候再去仔细看,能理解多少就是多少,第一次要以看完为目的。而真正掌握,是随后的通读,有了第一遍的基础,随着看这本书的次数增加,看书速度会越来越快,因为头脑里早已经知道那些是没有掌握的,已经掌握的就会快速略过,但是会加深印象。此后可以带着实际问题从新来翻阅该书,会有更深的理解。《C++Primer第三版》潘爱民老师翻译的版本,我在2002年购买到现在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从最初的花了近3个月的浏览第一遍,到现在的可以花一天就可以通读一遍。期间给我带来了不少好处。

曾经非常非常不待见这种方法,自从亲身使用过好感到确实是好方法。特别是一些技术书籍,尽管你第一遍看的很仔细,你仍然不能记住对你来说第一次接触到的概念,读多了(可能跟艾宾浩斯曲线有关吧),记住的概念多了,也就更好理解了。

3、学会记忆也要学会忘记。

记住重点,尽量忘记细节。甚至记住哪本书可以找到这个概念就够了,然后忘记它。每个人对待书的态度不同的,或许与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我的习惯是,记住重点,想了解细节再去查。学会记住很难,其实学会忘记也很难。有时候记忆是一种负担,日积月累会很沉重,不用的知识会越来越多,而且书承载的是作者他的想法,看书在吸收知识的时候,无形中也在被作者所“干涉”思想。但模仿的过程是学习的重要过程,但脱离不了模仿就不能成为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学会查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还是《C++Primer》,前几天我还就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细节,特别对多继承的析构函数作为重点仔细看了一下,有时候一些类似常用的概念,有很多种形式,平时也就用最常用的,那些不常用换言之特殊的概念,能查就可以了。嗯,看了Jun Yang的第二点,他说“知识存储机器”,呵呵有些夸张了。不过也可以理解他这么说,上面我已经提到书本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了。

“看书”而不是“读书”,读书也是中国常用词语。英语就是read book。很多人都喜欢用嘴去“读”书,或者边看书边自言自语。这是不太好的一个习惯,读是一种干扰人思维的方式。语言虽然能加深记忆,但会影响思考。

4、不要“太”强迫自己。

不喜欢就不要看,看不进去可以极端的选择干脆不看,或者隔一段时间再看,或者静下心来的时候再看,或者换一本同类的书,按照自己需要的知识点来寻找书籍。曾经和朋友交流过,他说《编译原理》也就是那本经典的“龙书”,虽然他也知道很好,可怎么也看不进去,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看《编译原理与实践》,他很容易的就看进去了,之后,他根据掌握的编译原理写了一个汇编语言的代码着色器,可以生成UBB代码和HTML代码。

我为什么要突出不要“太”强迫自己这个“太”呢?有时候也需要强迫一下自己,不能太随性,也得掌握一个度。有时候很重要的概念书籍,看起来是很枯燥的,朋友建议看的书,可能有他受益过的地方。比如我看《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SICP)》,就是那位只能看《编译原理与实践》的朋友推荐我看的,北大裘宗燕老师已经翻译为中文版。经典的SICP是用Lisp描述的,一本古老的介绍functional编程的书。看一点就感觉很乏味,但稍微强迫一下自己,就知道这本书的优异之处。我就是看了求解费波那契数列的使用递归,以及递归优化那一章,对我以后写任何语言递归的分析,受益那是一辈子的。比如C++之父写的书,就被公认的哲学味太浓,不适合绝大多数人阅读,但我就很喜欢看,书本就是这样,因人而宜,就像配偶一样,自然有适合自己的一位。

5、有时候需要追根溯源一下,有时候需要换一种角度来看书。

下面是来自:Bejarne Stroustrup在《C++语言的设计与演化》里面有关“引用”这个概念的提出时候的细节,更多的描述见该书裘宗燕老师翻译的版本第56页和第57页:

引入引用机制主要也是为了支持运算符的重载。Doug McIlroy还记的,有一次我向他解释某个预示了目前运算符重载模式的问题。他用的术语引用挑起了我的思绪,我嘟囔了一声谢谢就离开了他的办公室。当我第二天再出现时就带着已经基本完成的目前模式。Doug使我想起了Algol 68。

现在引用机制得到了大家认可,一些崇尚C语言高效,但有些抵制C++的牛人们也称赞了它,这是C++优于C的地方。这里不是讨论语言的,关于这些我就不再多说了。自从我看了这一段话之后,我头脑中所记忆的引用的概念就是“为了支持重载运算符而添加的机制”。嗯,现在可以在很多书或者文章里找到解释这个引用字眼,引用也不仅仅只用在“重载运算符”上。不过追根溯源看了重载运算符这里,什么时候该用指针,什么时候该用引用,我自认为写的代码里用的还算合适。中国人非常喜欢对某个知识追根溯源,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这是好事,从源头找起,更有助于加深理解。

6、做笔记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总结为自己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看书的最终目的,就是吸收书本知识,成为自己的思想。我个人不喜欢做笔记,我也不喜欢批注,我就喜欢一遍遍的看书。但记住,这是我个人的喜好而已,我父亲40岁之前看书就喜欢做读书笔记,而且很喜欢用没有条格的速写本做笔记,但是现在年龄大了看书多反而不去做笔记,喜欢小批注。喜欢做笔记的人,一般是喜欢把自己想要知道的重点记录下来,可以省却再次阅读书本的时间。或者用纸张记录自己的观点,给自己做自我总结。这是好习惯,但是我自己就是不喜欢,哈哈:)。我喜欢用我头脑需要的概念在头脑中总结,哪怕挑重点的再把这本书看两遍。以前研究COM的时候做过一段时间的笔记,后来逐渐就放弃了。

7、看到好书后不能读死书,更不能信奉为“天书”。看书后不能白看,多多的反思自己,然后有批评的眼光看待这本书,看待自己甚至别人的观点或者代码。很早就感悟到“适度”的重要性,尽量不走极端,包括批评本身。但不知不觉就会慢慢走向极端,这时需要适度的修正自己,应用书本的知识。我听到过许多别人的话,比如C/C++已经过时,JAVA才是最先进的,或者C#有多么多么先进,或者UNIX哲学一派,面向对象就是些花哨的东西C语言就足够用了。这类极端的话有些是自己想的,但绝大多数是人云亦云的跟风和受书本的影响。说JAVA先进的,我会问他,你能用JAVA写操作系统嘛?说面向对象花哨的,我会拿出一些C语言很不容易编写的方面给他看,比如3D游戏。听到我的话这些人会闭嘴的,总有长处和短处存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8、书面知识是死的,实际应用才是活的,根据自己的需要,活用参考书。

有些书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比如参考书,通读真的很难。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寻找一些实际的问题看书,会更好的理解。为了工作,我曾经就快速排序做过研究,也和许多朋友交流过。我带着这个问题翻看了许多算法书籍,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C算法》《编程珠玑》之类的经典著作,也参考了许多代码。《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很厚,我只取其中一章而已,这本书我没有看完,不过里面单独的几章,我看的很仔细。当然,我没看完也没资格给盖茨发简历:)

9、给自己定位,你是否适合从书本获取知识。我有个朋友,他几乎不看技术书,但是他的思维很开阔,很容易理解新概念和方法,我只需要和他说一说他随便上网看看资料就够了。他做的系统很耐用,我也不容易挑出毛病。看书反而限制他的思维方式,这点我拍马赶不上,我只能看看书,呵呵。所以说获取知识并不一定只有看书,朋友们的交流,网络上的论文和资料都是很好的资源。只给自己一个定位,是不是真的适合看书才能增长你的知识。记得以前和tinyfool有过一些交流,此人就是不需要看太多书籍的人。

10、最好能和作者交流一下。现在互联网丰富,我们也可以通过邮件和作者交流了。我研究快速排序的时候,曾经和Julian Bucknall,《Delphi算法和数据结构》的作者用电子邮件交流过,他给我指出了我理解上的偏差,让我受益匪浅。高山仰止,外加猜测理解,还不如直接去问作者。

最后,就用《论语》里的那句话来总结一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很赞,其中的几个建议也是我的习惯:)此外,我在学习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心中始终抱着一个目标,就是最终要能写出一篇很好的survey,这样一来在阅读思考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在整理知识的结构,并且往深处想。我的实践表明这是一个很棒的技巧。

在楼主的基础上,补充几个我自己的读书习惯

1、在看新书的时候,就会拿几本一起联合着来看(而不管那其中的某一本书有多经典)。理解->总结->求交集->挑毛病->求证->结论或疑问(算是critical thinking的一种表现吧)

2、经常重复阅读。就是说,在这次开始读的时候,不是接着上次停掉的地方读,而是多向前覆盖一些,比如:一大段,几页,甚至前面的一整章。有时候还随机地翻开一本书来读,如果一旦发现找不到感觉,跟不上作者思路,就努力补充知识直到满意。

3、先在某些人面前表现得“强大”一些,然后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度膨胀,就必须要努力加倍地读书了……百试不爽的办法,呵呵,从小学时就这样干了

我的想法是,有时候换个角度从作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说作者为什么要这么组织结构,作者是怎么说明某个问题的,这样思考的话,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楼主说的很对,最近在看《算法导论》,症状基本和你说的差不多,刚开始时雄心勃勃,但过了一阵,效率降低很多,感觉楼主好像在说我,呵呵,开玩笑了。

前一段时间,为了自己的成就感,我只读书或者说只在意今天读了多少页,对于习题,做得不多或者做得不好。因为读书的时间相对于做题来说少的多,对于《算法导论》,你一个小时能看不少页,但当中的习题,有的一个小时根本做不完,因为你得思考。所以读书时的成就感大受打击,久而久之,就只看书,不思考了。当然,但我很兴奋的读完一章之后,发现自己的收获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所以现在,自己把读书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对于一章,我会不看习题,一口气把它快速读完,这可以提高自己的成就感;之后,我会一节一节的细读、思考和做题,这期间自己的成就感很高(我一看完这一章了,呵呵),不过第二阶段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自己的成就感会降的很低,所以关键还得靠努力。这样用的时间或许很多,但收获也会很多。以上两个阶段,有点像预习、读书和复习。当然,这只针对于好书。一般的书,以增长见识为主。

下载《建筑设计方法》读书总结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筑设计方法》读书总结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设计空间构思方法》读书笔记

    《建筑设计空间构思方法》 ——读书笔记广义的设计,通常是指通过分析,综合与创造满足某种特定功能系统的一种构思活动。事实上,建筑在创造人们所需要的生产,生活,娱乐和文化的空......

    读书方法

    读书方法 一、问题法: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带着问题去读,就会不盲目、有目的。 二、移位法:课外同步阅读既是学习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一个过......

    读书方法集锦

    马克思的读书方法 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马克思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能 记得异常深刻准确。他读书时总要作笔记。在他写字台上,不仅堆着高高一摞书 籍,还摆着厚......

    读书方法

    珂宝利(新加坡)北京商务中心董事长谈如何读书 我特别喜欢逛书店,前几天,趁太太和儿子在上电子琴课,因为我对音乐一窍不通,所以趁机又逛了一下广州中华广场的小书店,以前我没......

    读书方法

    读书方法 一、问题法 : 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课文的目的。如在阅读《女娲补天》这篇文章时,应该先观察插图,思考:①女娲为什么补天?②女娲......

    建筑设计业务学习总结

    建筑专业业务学习201311111. 项目负责人制:1) 建筑专业是民用建筑设计行业的龙头专业,要善于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不光要熟练掌握自己专业的知识,也要对相关专业基本知识有一......

    建筑设计实习总结

    建筑设计实习总结15篇 建筑设计实习总结1 10月13日,今日的任务是做建筑尺度分析。一天都在学校里转悠,对教五楼、图书馆以及宿舍楼的房间尺度、门宽高、廊道宽度、窗高宽、栏......

    脱硫建筑设计总结

    脱硫建筑设计总结 脱硫综合楼的建筑和结构要求 1、皮带脱水和板垮压滤机楼层应设置防水层,并设置地漏;因为皮带脱水层冬季有大量的水雾,因此建议本层涂料采用防水涂料(三联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