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一片小树林》心得体会
读《一片小树林》心得体会
今天我读了《一片小树林》这本书,文中描写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物---杨瑞清,一个优秀毕业生为了教育事业不愿在城市工作而是扎根农村30年做了一名农村教师。有调进城市升官发财的机会,但他为了孩子们能有好的教育都一一放弃了。他把一个只有15亩地、白墙黑瓦的一排平房、周围都是水稻田的小村,建设发展成为一个占地300多亩、20个班级、50多名教师、500多名学生、新校舍、体育馆、纪念馆、行知基地等现代化设施的新型农村小学,当年为了打制课桌椅而种下的小树林,今天则吸引了世界各地来参观的外国学生在这里漫步留影。杨校长为了能让农村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正因为有了杨校长这样的辛勤园丁,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有了希望,有了前途。
第二篇:读小树林后感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实验小学四(5)班徐洵
指导老师:周燕芝
我们都有一颗绿化世界的心
—读《我喜欢那片小树林》有感
又见《小学生之友》—2011年第10期!我爱不释手!急忙翻开书,正当我兴奋时,一篇文章吸引了我的眼球—《我喜欢的那片小树林》,因为它的作者就是我们金溪实验小学刚毕业的六(6)班的同学,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仔细阅读。他写的是我们教学楼后面的那一片板栗树。在我的印象中,上一年级刚进校门时,那里的确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没有人去管。可不知什么时候,那里焕然一新,一棵棵小板栗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我一直疑惑不解,不知道是谁做的好事?读了这篇文章,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就是小作者班上的同学做的一大好事。
我不禁思绪万千:在那片深绿里,虽然没有花园那样芳香四溢,也没有竹林的绿意盎然,但那是我们自己用双手创造的一片“世外桃源”,上体育课时,我们在那里嬉戏,比如跳高、跳绳、跑步„„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欢笑声在每一片绿叶之间回荡。
你们会思索,这些树苗是哪来的?小作者班上的同学独
具匠心,把平时收集到的易拉罐、矿泉水瓶等装在“绿色银行”里—一个废品回收箱,然后再由“绿色银行”行长组织环保小卫士定期把废品卖掉,所得钱款拿到县里的苗圃去购买树苗,这样,既环保,又能为校园添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读到这,我感慨万千。我们班的“绿色银行”,不,全校的“绿色银行”原来都是传承了六(6)班大哥哥、大姐姐的光荣传统。我们也应该多种树,少砍伐。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人多种一棵树,不折一根草、一枝花。地球就会变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无意间,我和妈妈也做过这样的好事。我们家门前有一口大池塘,池塘边有一块几十见方的空地。妈妈说这里的风景太单调了,不如我们来种几棵桂花树吧!于是,我和妈妈去买来三棵桂树苗,我们小心翼翼地种下我们绿色的梦想和快乐的希望„„几年过去,功夫不负有心人,三棵小苗长成了一棵棵粗壮的大树,令人兴奋的是,在今年中秋节,桂树居然结出了米粒般大小的桂花!秋风袭来,桂花飘香,附近几十户邻居和过往的行人驻足观年,称赞不己。我十分欢喜,因为,我绿化了一小片土地。
只要人人都有一颗绿化世界的心,那么,我们这个赖于生存的地球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第三篇:读《嚼一片苹果皮》有感
读《嚼一片苹果皮》有感
在这个假期中我看了许多课外书,其中有一个敬老爱老的故事令我十分感动,那就是《嚼一片苹果皮》。
故事很简单,讲的是在一个贫困的年代,在外地工作的姑夫,给太婆太来了七八个又圆又大、又香又红的苹果。在那个年代,苹果是非常珍贵的,几乎不大见得到。太婆看着“我”和哥哥咽着口水,眼巴巴的样子,赶紧拿了两个大苹果塞给“我”和哥哥的手里,说:“快去吃吧,别让你妈看见了。”我们两个孩子捧着苹果,眼睛都乐成两个弯弯的小月牙了,但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不知什么时候被妈妈看见,妈妈说:“太婆已经八十几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啥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得对不对?”我们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在妈妈手里。妈妈把苹果削了,苹果给了太婆,把苹果皮留在碗中,让“我”和哥哥品尝。“我”和哥哥慢慢嚼,细细品味,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妈妈嚼着“我”和哥哥递给她的苹果皮,高兴地说:“真甜、真香啊!”
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故事,我却认认真真地读许多遍,每当读完一遍时我都沉浸在浓浓亲情中。文中的妈妈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孩子什么是敬老爱老。想起我的妈妈,她也何尝不是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影响我呢。平日里,我们去逛街的时候如果看到哪位老人要帮忙,妈妈都会助一臂之力。在家里,外公、外婆年纪大了,瓜子都嗑不动了。可是他们很喜欢吃瓜子,妈妈就一颗颗的剥出来给他们吃。久而久之,我在妈妈的影响下也学会了事事先想着老人。
记得10岁那年的一天,妈妈买了一袋山核桃来吃。外公、外婆最喜欢吃山核桃了,可惜咬不动。妈妈也很爱吃山核桃,但她把剥出来的核桃肉都给了外公、外婆。我拿了一个核桃,学着妈妈的样子用小锤子用力的敲了一下,没想到太用力了都被我砸碎了。我细心地把核桃肉挑了出来,倒到了外公、外婆的手上说:“这是我给你们剥的,剥得不好,你们尝一尝。”“好孩子,你给我们剥的一定是最好吃的!”外婆说。我听了心理美滋滋的。
现在的我已经学会了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大家什么是敬老爱老,虽然我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传递的却是一份孝心、爱心,传递的更是一份快乐与幸福!
第四篇:读《最后一片叶子》有感
看了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我被感动了,这篇小说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患了肺炎的姑娘琼西把窗外墙上的常春藤叶子当作自己生命的守托。看着叶子一片片飘落,她绝望地想:等那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我也要去了。同样患肺炎的老画家贝尔曼知道后,在那片仅剩的叶子落下去的那晚,冒雨在墙上为琼西画上了最后一片叶子„„贝尔曼老人最终与世长辞了,只留下了他“最后的杰作”——一片常春藤叶子。它根本就不是一片叶子,也不算一幅画,可它远远超过了叶子和画的含意。在整篇小说中,作者对贝尔曼的描写并不多,大都采用侧面烘托,甚至连最感人的贝尔曼画叶子的镜头都没写,但我仍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贝尔曼火一样热情的精神。我能想象到,在那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拖着调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毫无保留地奉献了他的生命„„不过,琼西的康复仅有贝尔曼画的那片叶子是不够的,还要靠她自己的力量来战胜病魔。在琼西患肺炎的时刻,医生为什么既不判她“死刑”,又不肯定她可以治愈,而说要靠她自己呢?就是因为在这生与死的抗争中,只有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获胜。后来,琼西果然康复了。由此我想到: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看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对它,克服它。琼西也曾陷入失望的低谷,但在贝尔曼用生命换来的最后一片叶子的鼓舞下,她重新振作起来,直至康复。她是一位战胜了困难的胜利者!
《最后一片叶子》写的只是一个小故事,既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也没有更多华丽词藻,但它却以深奥的思想,教育了人们。
第五篇:读《最后一片叶子》有感
读《最后一片叶子》有感
聆听最后一片叶子飘落的声音
——重读《最后一片叶子》有感
高三(3)班周延
一个世纪前,在华盛顿广场西边的小区的一面墙上,有一片不随风摆动的长春藤叶子,“绿叶之神”——欧·亨利赋予了它永不飘零的权力。可我却分明看到它落下的瞬间,就是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但我始终没有听到它落地的声音。
在那个萧索的年代里,物质萧索、经济萧索,就连人心都是萧索的。可生命总是放出光辉的,不会让这种冷漠在人们心中蔓延。有两个年轻的画家,都怀着各自的理想,机缘的巧合、兴趣的相投两人成了挚友,于是两人顺理成章地携手为梦想而努力。悲凉的年代,造就悲凉的命运。他们中的一个却被病魔扼住了咽喉,幸运的是一个与那个年代极为相称的老画家出现了,他嗜酒且毫无成就,也许他就该只是一个埋没在那个时代中的人,可就是他用一片叶子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生命,一个传奇。
你大可将这个故事只当一个故事,当一个平凡的生活。可你不可能不注意到这人性中耀眼的光辉。苏和琼西只不过是一对才认识不久的朋友,而苏却可以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尽力保住琼西。老贝尔门则与这两个年轻人更没有关联了,而他却可以用他的画笔,他最完美的杰作以及他最高贵的生命去拯救她。“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老贝尔门是那常春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他在那个风雨之夜无声无息的落下了。没有一个人察觉,就连一早拉开窗帘都没人发现他已飘然逝去,没有一个人听到一个灵魂陨落的声音。因为他们看到的是另一个鲜活的生命。老画家的生命落在春的泥土里,它滋养了另一个生命。
一片叶子在风中起伏着,它只是飘着飘着,这一飘掠过重洋,拂过百年,你可知道这叶承载着多少生命的重量。当它飘进我的心中,聆听到它撞击我心灵的声音时,我便得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