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州大学 思政导读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两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
读书心得
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有感
学院:XXXXXXXXX
专业:XXXXXXXX 班级:XX 年级:XX 姓名:XXXXX 学号:XXXXXXXX 职业选择是人生的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
——罗素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风华正茂,对未来充满着憧憬,想在新千年里干一番事业,在未来的职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渴望幸福的生活。现实未来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会与“职业”发生着紧密的联系,“职业”对人们来说既遥远又迫近的话题。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跟一定的职业打交道,大量的社会资源也是通过职业积累和分配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梦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些美妙的思绪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将来所从事的职业。
读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之前我想大家在选择职业之前考虑最多的是这个职业能给自己带来的经济利益、职业前景和个人的发展空间。看了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后我如梦初醒,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少肤浅、多少幼稚,其实在选择职业时,特别是大学生考虑的重点不应该是这些,而应该去考虑那些更高层次的,能够指导整个职业生涯的因素。
职业选择时,我们要运用所掌握的职业资讯,依照自己的职业期望、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结合自己的特点挑选合适的职业,是自己的能力素质与职业的需求特征想符合,马克思在他的论文中提出他自己对职业选择时的考虑:
1: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从实际出发,问问自己内心想要什么。
2:选择职业时必须考虑自己的能力,这包括了体质的限制,和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这个职业。
3: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对于前面两个考虑我想任何人都是容易理解的,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能充分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说:“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同样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也曾经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兴趣会影响工作的满意度和稳定性。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职业很难让你感到满意,并由此导致工作的不稳定,这对于个人和组织而言都是不利的。另外兴趣还可以增强职业的适应型。
职业选择时,除了兴趣外,还要结合自己的能力特长来考虑。要避开自己不擅长的工作,从事突出自己能力和优势的职业。“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但这么一来,我们也就垮得更快”我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体质的限制,比仅仅是指人的体质,还有其他的能力。只有从事自己喜爱的并且擅长的工作,你才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不少人将兴趣误以为是能力特长,其实并非如此。选择职业时特别要考虑职业对个体的要求。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要求,我们在选在职业是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身体素质、学识水平、个性特点、能力倾向等是否符合职业的要求,不要盲目选择自己不足以胜任的职业。马克思是这样告诫青年的:“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对于不能胜任的工作,不仅会使自己力不从心、劳累压抑、产生挫折感,而且由于工作效率低下,还会使工作单位得不到该有的效益;如果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干起来通常会得心应手,心情愉悦。所以选择职业应该是自己能够胜任的。当然你,在工作胜任之余,我们应该考虑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职业,尤其是对于青年人,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
既然选择职业时应该从实际出发,那我们应该考虑到社会现实需要以目前的社会职业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求职计划,而不能一味空想,幻想某种完美的不切实际的个人发展计划。人们做任何事都不能脱离现实基础,否则就可能招致“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挫折感和失落感。但是也不能太在意自己并不完善的现状,因为尽管会受到现实的制约,但是人们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适应和改变环境。如果被现实绑住,择业时顾虑重重、束手缚脚,反而有可能错失良机,得不偿失。
可是择业时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这个指针我们又该怎样遵循呢?我们这群被称为90后的人肯定对几十年前得场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什么印象,对它的了解几乎是从教科书学到的。在那场革命中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新中国,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幸福,勇敢地拿起武器、前仆后继地同帝国主义、军阀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进行斗争,可以说他们选择的职业是神圣的,他们选择的职业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在于这么一个和平年代,我们选择怎样的职业才称得上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就此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有的人觉得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就是遵循了人类的幸福,更多的人认为要遵循了人类的幸福就是从政,在政治上做出一番有益于人民的事业。在我看来青年人只要兢兢业业、勇于创新、勤奋刻苦的工作就能够称得上是遵循了这个原则,因为整个社会需要的政治家同广大劳动人民相比毕竟是少数的,我们更应该从大的方面考虑问题。
如果说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是两个不同的指针,那么当代的青年在选择职业似乎更倾向于使自身完美。在现代社会,职业不再仅仅作为生存的手段,而是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寻求发展的道路。所以,在选择职业时还得考虑自身完美,包括职业本身的发展和个人在职业中的发展,某一职业所提供的深造和晋升机会、前途、上下级关系等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条件也应该得到重视
对职业选择的考虑目的是为了个体能够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发挥自我价值,有所作为。一方面,由于自己喜欢的职业,工作起来心情愉悦,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职业满意感;另一方面,如果职业与自己的能力个性相适应,更能使个体在工作中发挥特长、开发潜能,做出更多的贡献并提高职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第二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读后感
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后感
上帝赋予人一种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便是上帝在轻声地给予人一种启示。那种启示可能就是你未来职业的的雏形。青年是最具潜力和活力的一个群体,然而同时又兼具浮躁与盲目。因为这样,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必定面临坎坷与错误。
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我们内心的声音很容易被淹没,我们狂热地追求我们认为是神给我们指定的目标。”当今这个社会,充斥着许多歪曲的想法。他就像是一颗长在人身体中的肿瘤,扩大再扩大,甚至有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了他是这么可怕的东西,还把他当朋友。一个人内心的声音总是渺小的,犹如一株刚发芽的一棵苗,需要水分和阳光。社会中良性的思想就会成为呵护它成长的最好的营养。可是,现在前途真得很渺茫。
选择一种怎样的职业,是我们将面临的最重要的人生转折点。我想现在80%的人都不是自己的内心的真正希望的那样。往往很多人都会纠结于名利、地位、舒适等很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大部分的人都是职业的奴隶,都是被现实抓住尾巴的人。作为一个如今时代的人,我非常理解这种现象,同时也很悲痛和无助。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讲,妥协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一个人的力量微落到撑不起你的想法与独特的职业观。马克思说理智不能给我们充当顾问,经验也不能给我们任何有用的意见。因为理智往往更偏于现实,而现实是确实的太过功利。所以我喜欢感性一点。
但不是所有的感性在什么地方都被需要。比如你在高考填志愿时,你不明白四年后到底什么是最有前途的,那就不要执着于眼前。像开复叔叔说的那样,听从自己心的声音。选择你内心最容易接受的,至少那是你愿意去做的事。这应该能够延长你厌恶它的周期。说不定,在不可预知的未来,你会因为这个选择而找到你的成就感。
试着去倾听内心的想法,试着去胜任和驾驭你的内心。
第三篇: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有感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
马克思说,“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都得到提高的地位”,这样的选择是使人类优越于其他生物的地方。每个人都应该选择一个使他和人类趋于高尚的位置,这个位置也许就是职业。正如马克思所言,“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神总是轻声而坚定地作启示”,所以获取一份自己内心所向的工作是必要的。
职业,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人生选择。选择职业,不仅仅是选择一种谋生的方式,选择我们以后的生活,更是选择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不过是手段”,马克思如是说道。一个青年或者说一个学生,当他有了自己的职业梦想,而且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将它实现,这是件多么令人鼓舞的事情。然而,对职业的选择并不简单,文中写道:正确的职业选择能够让能力合适的人幸福,但也必定使那些不经考虑,凭一时冲动就仓促行事的人毁灭。
如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完全散去,就业寒冬仍未解冻。我们的使命绝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事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由此可见,我们的选择决不能被虚荣心所左右。我们应该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如果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热爱它,那我们就应该选择它。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觉得,热爱是最好的理由。快乐的秘密不在于你所爱的事,而在于而爱你所做的事。工作在我们的人生中占据了大部分最美好的时光,如果我们不热爱自己的工作,而是痛苦、郁闷,那么我们的人生将是多么的苍白。只要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并毫不吝惜地将精力与热忱融入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工作是快乐的。只有从心里热爱工作,我们才能享受到工作的乐趣,才能获得生活的快乐。当我们选择了一份工作。我们就选定了一个目标,一个方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人事制度和人才供应体系的改变,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当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现在,自我价值实现与奋斗领域相当广阔,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马克思还谈到:我们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收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的确,一种不能让人深受鼓舞的职业,算不上适合自己的职业,或者说,不知道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抑或我们对它的热爱是不是一种迷误。
我认为我们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选择符合自己梦想的,如果和现实有冲突的话,应该选择一份你自己所热爱的职业,你有兴趣的职业。我们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和高尚的人格。在校期间应尽其所能开阔眼界,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多积累社会经验。
对职业的真正热爱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对职业的全面了解,深刻分析之后得到的一种情感的升华,这种热爱对人生将是一种
莫大的鼓舞,它激励着我们牢记梦想,努力奋斗,用十二分的热情去浇灌,呵护自己的职业之梦。
第四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原稿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我不是依靠时代上的优势来从中找寻一些由于特定历史环境所造成的某些局限,因为在这样宏大的主题阐发与缜密的逻辑思维的建构面前,任何企图颠覆其中的认识论和价值观的异议都是一种不自量力的吹毛求疵。
老实说我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最初完全是因为这是老师要求写的一篇关于马克思援助宣读的论文,而我对于《巴黎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反杜林论》这些经典书籍篇目尚未形成透彻的认识,因此这里所要论述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无必然性的明显的联系。我的初衷里如果有一些自我主观的因素的话,那就是我在两年后行将毕业,在这个令人头晕目眩的夏季,我想领略一下这位人类思想的导师践行终身的职业观。
自然,动物,神,人类,论文一开始就把我们的思维带到一个极为开阔的领域,这样的领域往往引发一些富含哲理的思辨。
“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这是马克思自己关于人生目标的定位。
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金钱、荣耀或者权利,这些东西未必能够使一个人真正的高尚起来,相反,过分的世俗化的贪欲极易使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人应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群体的一份子而存在与活着。在“我”之外,还有千千万万的与“我”类似的个体存在于世,与我们一起分享这宇宙大自然的一切。我不仅仅应该意识到他们的存在状态,而且理应为使他们的存在状态同样的趋于高尚而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以上所谈及的这些并非是什么横空出世的惊世骇俗之论,它们如此之耳熟能详,几为空话套话之流弊。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中素以修身养性为终身之课业,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做品格高尚的人”,“为人类幸福而奋斗”这样的话语很可能就出自一个认知尚未成熟小学生之口。然而我们漫长的文明史中亦不乏道德败坏、世风日下的朝代,我们当下所处的正是一个物欲横流于社会的利欲熏心的时代。这样巨大差距不断警醒,类似这样的言论有多少对现实产生过或者产生着实质性的影响与效果呢?
我们且不论从理性向实践跨越所需要面临的层层障碍,单单从理论的层面来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与分析。
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马克思论文的开头。“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循的活动范围”,“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显然,在这段文字中,马克思将“神与人”和“自然与动物”作为两个组合序列进行了类比。神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自然和动物的关系,神之于人就像自然之于动物。自然给动物的活动范围作出了规定,“动物也就安分地在这个范围内运动,不试图越出这个范围,甚至,不考虑有其他什么范围的存在”;既然,“神也给人指定共同的目标”,那么这种目标理应业内化为人的本性——这正是关键所在:由于我们未能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我们总是把个人的精神追求与全人类的福利当做某种外在的规定,从而在心理上始终附带着某种潜在的抗拒,这种抗拒的反应长久的积压最终会凝结为一种负面性的力量。所以,“神的规定”最终会演变为一种在人类看了似是可有可无的装饰,甚至会被视为禁锢个人自由的锁链。
如果某种品质能够将我们自己引向正面的发展之路,能够给我们所在的群体带来良性的影响,那么我们为何不将其内化为我们先天的素质呢?
马克思能够在颠沛流离生活困苦的艰难环境下,坚持学术研究与革命实践,不正表明他将追求个人的高尚与全人类的幸福内化为先天的本性么?在这一本性中,他体验到真正的人生幸福,并且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生存与斗争的动力。
“神要人自己去找寻可以抵达这一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合适于他、最能是他和社会得到提高的地位。”
一个人选择自己职业的过程,不光是寻找实现人生目标的手段的过程,同时也是其在进行自我体验、自我认可、自我实现和得到社会认可的过程。个体的职业的选择适中闪耀着社会整体指向、发展趋势和期望的色彩。个体能动性和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始终与社会的普遍作用相联系。在这种联系中,个体形成了内部输出与外部汲取的良性循环,社会亦获得了宏大的整体的内部支撑和向上生长的生命力。个体与社会就是这样实现能量的流动的。在这种流动中,个体在尽可能大的尺度上扩展着其自由空间而不会觉得这里是无限私欲的恣意放纵,在尽可能深的力度上挖掘着个性的创造力而不会纠结于与社会的脱节。
当然我们很难给马克思的职业一个准确地定位,我们不能简单地冠之以目中类似作家、编辑亦或是社会活动家的名号,甚至在我们的头脑中搜索不到任何合适的工作岗位与马克思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相匹配。一提到马克思,我们的脑海中首先闪现的便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然而,这样的称谓与当下我们观念中的“职业”相去甚远。“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职业的定义,它是现当代的人们对“职业”的一种抽象概括。然而,这样的定义马克思这篇论文的主题与什么内在的必然联系吗?
马克思对职业的定位,从微观看,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一种手段;从宏观看,是确保个人与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与进步的某种“社会定位”。因此,在这篇名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论文中,马克思借着职业选择的名义来阐发自己对人生价值取向的看法。我说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这里马克思的真实意图是“职业选择是形式,人生价值观是实质”;而是说,职业选择与人生价值取向本身就是一回事。它们在叙述上的分化仅仅是由不同的语言系统造成的。在马克思的观念中,职业和人生是一个完美的统一体,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职业不是指具体的某项工作,而是指“是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的活动。在他那里找不到什么8小时工作制,也不会有什么薪酬与休假的存在和需要,不存在任何关于当代异化了的世俗化职业的基本元素与规定。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篇论文当做马克思后来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宏伟蓝图的一个雏形。
我们之所以很难从当下的立场对马克思的职业选择作出明确判断,就在于马克思虽处在一个我们看来社会条件尚为落后历史环境中却已具备了一种超越式的思维观念和道德素质。融注在这种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中的实践,注定不能以其原本赏心悦目的面貌呈现,而是为现实的巨斧以劲风轰雷之强力所破裂,成为遗失在人间的天堂华章;这种破裂在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中演绎成一宗深邃大气的悲剧之美。无奈在笼罩当下的酒红灯绿、车水马龙中,又有多少人流连于这种大河夕阳式的美惑中„„
“能这样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同时也可能毁了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第四段是对这句话的具体阐述。“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很快就使我们厌恶——我们的整个存在也就毁灭了”。在这里,显然我们的存在是从精神层面而言的,正因为如此,信仰上的崩溃才会导致生存的毁灭。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个唯物主义的大哲学家在青年时代也曾有过这样富有神学色彩的思想观念。
“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这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第五段是对这句话的具体阐释。
“然而,我们的目光应该投向哪里呢?在我们丧失理智的地方,谁来支持我们呢?”
“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饱尝了人世辛酸——我们的心这样提醒我们。”
这里,父母显然只是个象征,马克思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是:神的启示就隐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然而我们却无法单纯依靠内心的活动来澄明它,要想领会他,我们必须借助于外在的实践性的力量。正是这种蕴育在母胎中的天才式的实践论思想,预示着后来唯物主义哲学伟大而深刻的变革。
借助于实践的力量,我们的理智才能进行“冷静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我们能够对所要从事的职业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我们既能领悟到他所承载的巨大责任,也能认识到在从事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重重困难。如果在这样的责任与困难面前,我们的内心依然对他充满着热切的向往,那么我们确信,我们的选择是出于我们的本性的,也是符合神的启示的。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做的种种分析都还只是针对职业本身进行的。我们了解我们的选择是出于我们的良知与热情,能够使我们自己和人类趋于高尚,并且确保在认清他所涵载的重荷之后,依然能保持这种良知与热情。但是,要想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我们还需要考虑职业本事以外一些更加现实的因素,社会关系,我们自身的能力是我们所不得不面对的。
'“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他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马克思重点谈论的是体质。
“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但这么一来,我们也就垮的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是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松软的废墟上,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的不幸斗争。但是,一个不能克服自身相互斗争的人,又怎能抗拒生活的猛烈冲击,怎能
安静地从事活动呢?然而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出 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
斗争也会存在于主体内部。
安静不是指内心的恒久不动,而是指内部协调一致的运作。安静与热情不矛盾。我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理应保持一种热情,这样我们就能够加快前进的步伐,我们的事业也能够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安静能使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对象面前保持旁观者的立场,从而能够在,认清其本质之后,快速聚集内部力量并使其顺着光明的方向向外涌流。
我们自身内部存在着斗争,并且通过克服这种斗争,我们的内心最终会趋于安静——这不正体现着矛盾论的基本原理吗?
接下来,马克思把讨论的范围扩展到了一切关乎自身能力的领域。在马克思看来,力不胜任而又强行为之,“产生的 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赐予来补尝的感情吗?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 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不管是体制上还是其他能力上,由于与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对称而形成的相对缺陷,他首先破坏的是我们自身的完整性与协调性,而不是我们所从事的职业。
以上就是对职业以外的现实性因素的考虑,有来自社会的,也有来自自身的。
“如 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 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
这是马克思心目中的理想职业所应具备的三种品质,本段以下至结尾的全部内容是对这三种品质依次分别作出的具体诠释。
本段往下的2段内容有关于第一种品质——尊严。
要明白什么是有尊严的工作,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尊严”。“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首先是我们自身具备了某种高尚的品质,他人的认可与钦佩只是这一事实产生的一个结果,他不是尊严的本质内容。然而,我们之所以能“无可非议”地“高出于众人之上”主要由于我们的行为同时使得他人高尚起来了
第五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书心得
1835年秋天,马克思中学毕业前夕,写了一篇名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发表了一些重要见解,表达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让我很受感动。
马克思认为,在选择职业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是生活和工作的目标。一个人如果仅仅从利己主义的原则出发,只考虑如何满足个人的欲望,虽然也有可能成为出色的诗人、聪明的学者、显赫一时的哲学家;可是,他绝不能成为伟大的人物,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他的事业是渺小的,他的幸福是自私的。一个人只有选择为人类服务的职业,只有为人类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工作,才是高尚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才有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说,“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都得到提高的地位”,这样的选择是使人类优越于其他生物的地方。每个人都应该选择一个使他和人类趋于高尚的位置,这个位置也许就是职业。他先要确立目标,一个至少在他自己看来是伟大的目标,正如马克思所言,“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神总是轻声而坚定地作启示”,所以获取一份自己内心所向的工作是必要的,起码,对于那份职业,我们不能有厌恶之情,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我们又将如何选择属于我们自己的职业呢?
首先,就如马克思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选择职业时先考虑自己的兴趣。因为只有我们对某项职业感兴趣,我们
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用尽自己所有的力量来对待它。这样即使我们很累,但是我们很快乐,也就不会感觉到累了。就如马克思所说的“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权利。”纵然体质威胁我们,但是有了兴趣就能战胜它,战胜自己,从生活的猛烈冲级中获得安静,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这也正是马克思所倡导的。
其次,在选择职业时,我们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自己的身体条件、自身能力,特别是应当从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不按实际出发的职业都是空谈。马克思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总是需要社会价值的实现,个人和集体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只有把社会需要放在第一位,选择服从国家需要的事业才是正确的。尤其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作岗位去,到贫困的地方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许,有人会说,“好的职业”、“地位高的职业”更能实现自我价值,提高我们的地位,使我们获得尊严。但是,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一定是最高的职业,但总是最可取的职业。所以,最合适的职业才是最好的职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与自身的完美。这两种利益并不是敌对的,冲突的。人们只
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这种观点具有超越时空的的穿透力和永恒的魅力。如果我们孤立的看待两者,单纯的为个人而劳动,我们也能取得一点点成就。比如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的诗人。但永远成不了完美无瑕的大人物,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他的事业是渺小的,他的幸福是自私的。一个人只有选择为人类服务的职业,只有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工作才是高尚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才有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
那些即将踏上社会甚至是那些刚刚迈进象牙塔的青年都应该细细品味这篇文章中的一字一句。我相信你在被作者的文笔深深吸引的同时,更会被其蕴含的哲理所征服,它会成为你人生制胜的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