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报告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报告
我们**信用社现所辖17个行政村,农户**户,**余人,职工总数14人。截止3月末全社各项存款余额**万元,股金余额**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万元。
今年5月份,在信用联社指导下,我们经过学习培训,对我社的所有贷款进行了五级分类。使我们从不同角度掌握了贷款的真实情况:分类前我社正常贷款**笔、**万元、占比**%;逾期贷款**笔、**万元、占比**%;呆滞贷款**笔、**万元、占比**%。其中不良贷款为**万元、占比**%。分类后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贷款余额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占比分别为**%、**%、*%、*%、*%,笔数分别为**笔、**笔、**笔、**笔、**笔。其中后三类不良贷款为**万元、占比**%。
通过“四级分类”与“五级分类”的比较,发现不良贷款在分类后增加了*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五级分类法”把对贷款风险的管理由事后变为事前,由静态变为动态,而“四级分类法”只是在贷款逾期后对贷款的风险和质量做出一种被动的事后统计,并不能使信用社在贷款风险发生前就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五级分类法”促使信贷人员
从贷款发放之日起就要对自己放出的贷款进行全方位的随时跟踪管理。所以我们认识到贷款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监控和规避,而不是期限划分,这是管理理念的更新;同时管理方法也更趋科学,过去放出贷款即坐等到期收回之日,逾期就作记录,平时对贷户的跟踪监控不够,贷款放出后随机风险、贷户具体情况掌握不够,实行“五级分类”之后,信贷员再也不能在信用社闲坐了,他们必须天天巡视贷户,掌握信息,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使信贷管理方法更加细致科学,对信贷人员的素质提高也大有裨益。
XX信用社
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我社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从
年
月中旬联社召开的信贷业务培训暨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业务培训以来,紧紧围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严格按照《XX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精心组织,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贷款风险操作流程对我社现有信贷资产进行了五级分类,现就此项工作作如下小结:
开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以来,我社信贷人员在完成二季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收集贷款户信息,整理基础资料,特别是对损失类贷款做到了心中有数,并由有关部门出据了证明材料。截止
月末,全社各项贷款共
笔,金额为
元。按四级期限管理统计:正常贷款余额
元,占比 %,不良贷款余额为
元,(其中:逾期
元,呆滞 元),占比 %。根据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统计:企业贷款1笔金额
元,占比为 %,初分结果为可疑类贷款;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881笔,金额
元,占比 %;其中:正常类贷款
笔金额
元,占比 %;关注类贷款
笔,金额
元,占比 %;次级类贷款
笔,金额
元,占比 %;可疑类贷款
笔,金额
元,占比 %;损失类贷款
笔,金额
元,占比 %;依据贷款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正常类调入可疑类1笔金额
元,正常类调入损失类贷款
笔金额
元,其原因主要是三峡库区移民未归还的贷款。
按五级分类正常贷款余额为
元,占比 %,不良贷款余额为
元,占比 %,偏离度为 %。分类后正常贷款余额比分类前减少
元,比重比原来减少
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比分类前增加
元,比重增加
个百分点。
分析增减变化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又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一是我镇属移民大镇,已动迁人口
余人,全镇
个村就有
个村移民,信贷投放难,正常贷款收回多,双呆占比较高,规模萎缩,贷款余额下降;二是三峡库区移民属国家政策因素,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扣收各种款项,受此政策因素的影响,造成信用环境恶劣,还有相当一部分贷款无法收回,形成不良,如这次五级分类属三峡库区移民贷款未收回的笔,金额
元;三是我镇主要是以传统农业为主,未形成规模种养大户,贷款零星分散;四是信用社外勤人员整天忙于社内事务,下村调查情况的少,对信贷业务拓展心有余而力不足。
建议:一是打造信用环境,整顿信用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二是对外迁移民户的贷款要组织专人清收,特别是市 内安置的移民户的贷款,应以市联社牵头组织力量清收;三是对赖帐户、钉子户要采取法律手段清收,打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主要是准确性问题。“五级分类”既要求定性分析,也要求定量分析,由于信用社信贷人员的平均文化水平、观念、视野、业务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农信社又是初次推行甚至是初次接触“五级分类法”,分析判断难免出现误差,准确性难保百分之百。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杜绝主观故意,其次要通过对每笔贷款连续的、动态的分析,逐渐提高准确度、真实性,逐步修正技术上、操作上的误差。
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按照省联社和省银监分局、平凉市监管分局关于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总体安排和要求,XX县联社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把五级分类工作作为2006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采取措施,按照“组织领导、宣传动员、培训筹备、制定细则、展开试点、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全面推广”的贷款分类工作思路,迅速推动,截止9月底,在顺利完成全县20个独立核算营业网点第二次手工清分,并经县联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审核验收的基础上,于9月底我社贷款五级分类实现了综合门柜业务系统微机化管理。
平凉市银监分局于11月9日至20日进行了偏离度检查,系统测算偏离度为0.33%,误差在1个百分点之内,结论为基本真实。省联社于11月21日至23日进行了考核验收,通过逐项检查打分,总得分95分,验收结论为合格。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联社现所辖19个信用社,10个信用分社,截止2006年9月底,各项贷款48794万元,在四级分类标准下,正常贷款44733 万元,占比 91.7%,不良贷款4061万元,占比8.3%,其中逾期贷款433万元,呆滞贷款3628万元。通过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全县认定正常类贷款34272万元(其中正常30226万元,关注4046万元),占比70.2%,不良贷款14522万元(其中次级6627万元,可疑7843万元,损失52万元),占比29.8%,通过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与“一逾两呆”贷款分类结果对照,清分后不良贷款增加10461万元,占比上升21.5个百分点。
12月31日再次清分数据:在四级分类标准下,正常贷款43517 万元,占比 91.5%,不良贷款4031万元,占比8.5%,其中逾期贷款403万元,呆滞贷款3628万元。五级分类标准下,正常贷款33768万元(其中正常29496万元,关注4272万元),占比71%,不良贷款13780万元(其中次级6298万元,可疑7334万元,损失148万元),占比29%,五级分类与四级分类相比,不良贷款增加9749万元,占比上升20.5个百分点。
二、具体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为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提供组织保证。为确保我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泾川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由理事长XXX任组长,副主任XXX、XX任副组长,信贷股股长XXX、会计股股长XX、信贷股信贷管理员XXX、营业部信贷员XX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X任办公室主任,XXX、XXX、XXX、XXX为成员。在省联社、省银监局和平凉市银监分局的监督、指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全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开展,组织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检查督促,并对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完成省联社和银监局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的其它工作。基层信用社也相应成立了以社主任为组长,副主任或座班主任副组长,全体信贷员、代办员为成员的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负责本社的贷款五级分类所有工作。
二是强化培训,提高五级分类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使全体干部职工切实提高对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认识,联社把学习培训、提高认识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一是在3月份召开的全县信用社工作会议上,首次对我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做了安排,使信用社主要负责人认识到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必要性、重要性及重要意义、掌握五级分类的基本知识,提高开展此项工作的认识;二是成立以分管信贷工作的副主任XXX为组长,信贷股股长XXX、会计股股长XXX为成员的贷款五级分类培训教学组,具体负责培训工作,按照“简明扼要、把握实质、多用案例、注重效果”的原则,编制教材和讲义,于4月17日至19日对全县信用社主任、副主任、座班主任、会计、信贷员及联社所有工作人员共计116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贷款五级分类集中培训,主要就《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讨论稿)、《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操作方法、程序及案例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进行了详细讲解,加强对信贷管理人员进行分类操作培训,理事长做了开班动员,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分管领导薛元成作了培训小结,教育全员职工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的作用和意义,克服心理障碍,消除畏惧情绪,树立规范化意识,并对全县五级分类工作做了安排部署,要求落实培训任务,下抓一级,层层开展培训,联社抓骨干培训,骨干抓基层人员培训,帮助信贷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同时把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相关知识、文件印发到各社,要求各社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学习。通过培训,操作人员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为开展五级分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三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配套等不同方式,5月20日组织全县20个信用社(营业部)主任对营业部、泾明信用社两家试点单位的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并召开了座谈会,对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避免的倾向、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使分类操作在交流中不断完善,信贷人员的业务水平在交流中不断提高,以确保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在全县的正确实施;四是联社信贷管理部门落实责任,分层包干,搞好检查辅导工作。
三是宣传发动,提高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思想水平。自全省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后,县联社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宣传发动。一是在3月份全县2006年度信用社工作会议上,理事长就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进行了专题动员,要求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实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巩固改革试点成果、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实现农村信用社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在4月份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班上理事长再次做了动员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真正解决“为什么要从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转变?”的思想问题,真正解决部分干部职工嫌麻烦、思想认识不高的问题,并且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作为2006年的首要工作来抓。
四是严格管理,强抓落实,高度重视信息交流工作。为了保证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顺利推进,及时转发了省联社下发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文件,通过《XX信合》印发贷款五级分类培训及工作简报三期,并以通知通报方式及时向基层反馈或通报了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情况,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及时进行了督促、指导和交流,并撰写分析及工作总结。
五是制定细则,确保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有章可循。为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联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本着“全面推进、分步实施、确保质量、严格考核”的原则,根据实际,制定了《XX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方案》、《XX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安排意见》明确了各级工作职责和内容,因地制宜地提出工作措施。通过对营业部和泾明信用社的调查分析,结合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和《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制定了《XX县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全县农村信用社按照实施办法,扎实细致地开展工作,力争达到银监会提出的“一个目标”、“四个效果”。
六是选择试点,逐步展开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由于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避免工作偏差和少走弯路,联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慎重决策,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选取了经营城市业务的联社营业部和城区信用社、经营农村业务的泾明信用社、经营城郊业务的城关信用社作为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试点单位。为取得试点经验,联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上级文件,吃透分类的精神,把握分类的要领,掌握好政策。4月20日,分别组织4名工作人员进驻泾明信用社、联社营业部开展试点工作,工作组首先根据当地实际,对分类标准作出统一的解释,在定量指标上,根据不同行业的标准,作出明确的界定;在定性指标上,对照非财务因素分析,把已经出现过或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根据不同分类标准进行集合,一边指导抄列清单,一边明确分类的标准。联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成员现场指导、现场操作,遇到问题和基层一线信贷员一并研究探讨,试点工作按照“完善资料――核对数据――进行初分――交叉校准――信贷讨论――逐级审核――确定类别――建立台账――完善总结――汇总上报”的程序展开,5月20日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并取得了成功经验。
七是试点引路,循序渐进,稳步推开贷款清分。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联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迅速做出部署,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在网点数量上按照2、4、6、8、10的步骤将五级分类工作在全县稳步推开。在清分工作中切实加强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联社加强检查指导,基层深入细致地做好外调,完善借款人的信贷档案,搜集完善借款人的财务报表和非财务情况,全面掌握借款人的真实财务状况和影响贷款偿还的非财务因素,并组织开展信贷讨论,通过充分阐述认定理由,综合评价,达到认定标准统一,意见一致,确保分类结果定性的准确。
八是信用社先行初分,联社审核跟进,确保清分质量。为避免由于操作人员理解各异,尺度把握不一的问题,在基层单位完成初、清分工作的基础上,联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紧紧抓住核心定义这一个关键,对已经完成清分工作的19个基层信用社和联社营业部截止9月底48794万元贷款,逐社、逐笔审核把关,确保清分质量。
九是落实培训效果,抓紧时间实现微机对接。贷款五级分类的对象为所有信贷资产,而我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分类对象分为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自然人其他贷款、企事业单位贷款,其中: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占比70%以上,贷款分类笔数多、金额小、工作量大。省银监局、省联社10月23日贷款五级分类验收培训结束之后,抓紧时间对全县20个营业网点的门柜系统进行升级和补录贷款基础信息,11月5日全县完成了录入、导出、上报工作,此后贷款五级分类依据信用程度、担保方式、逾期天数3个条件自动初分,手动个别调整。
十是根据上级检查情况,认真纠改,做好各项后续工作。对市银监局、省联社检查提出的整改意见,逐项、逐条进行了认真纠改,对市银监局检查出分类偏差的136万元、省联社检查出的2万元,按照整改意见调整到了相应类别,同时继续加强信贷信息资料的收集、完善和管理工作,对汭丰、王村、泾明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不完善的方面进行了补课。
三、取得成效
一是通过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充分揭示了了信用社贷款的真实价值,摸清了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达到了真实、全面、动态的反映贷款质量的目的。
二是通过贷款五级分类,进一步规范了信贷的档案资料,补充完善了信贷档案资料,提高了信贷人员对各种资料的调查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是通过对每笔贷款风险状况进行剖析,敲响了信贷资产风险警钟,增强了信贷人员风险意识,通过具体操作,有效提高了信贷人员信贷管理水平和识别风险能力。
四是贷款的五级分类把贷款利息的偿还视同贷款本金一样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延展性。
四、存在问题
一是信贷人员的素质跟不上五级分类的具体要求。贷款风险分类是建立在对现金流量、财务、担保和非财务因素分析等多项分析方法之上的实践性很强的操作体系,对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县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知识结构普遍偏低,习惯于传统思维,部分信贷员对分类要领把握不准,不能适应贷款五级分类的管理工作,信贷人员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贷款信息收集难度大,尤其是拖欠贷款时间较长,目前经营状况不佳或已关停倒闭企业和经营亏损的个体工商户的信息资料收集有相当难度,有的单位不配合,拒绝提供任何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另外部分自然人缺乏规范的会计核算帐表,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分类所需要的资料收集困难。
三是我县人口众多,农民居住分散,且发放小额贷款笔数多,账、表,重复劳动太多,从信贷人员的现状看,显得信贷人员严重不足,全县包括社主任在内共64名信贷人员,目前人均管户615户,人均管贷762万元,要在今后的分类的动态监测上按时跟踪进行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四是不同分类标准下,不良贷款上升幅度大。按照9月底的清分情况看,全县不良贷款增加10461万元,占比上升21.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上升的主要原因,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因借新还旧形成一部分贷款进入关注以下类别。从这部分贷款使用情况看,生产经营正常,还款能力比较强,由于要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资金继续占用,贷款本身不存在大的风险隐患,但在分类认定时,多数归入不良级别。
2、抵押不合规形成一部分贷款进入不良类别。原抵押贷款,由于未办理合规抵押登记手续而进入次级以下类别,导致不良贷款上升。
3、通过分类清理出一部分不合规展期贷款,也是造成不良贷款上升的原因之一。
4、农业属弱质产业,若遭遇自然灾害,贷款不能按期归还申请展期后利息无力清偿,因欠息原因导致不良贷款增加。
5、部分正常贷款由于借款人经营亏损,收益下降,资不抵债,贷款面临风险而进入不良贷款。
6、部分贷款虽未逾期但农户缺乏按季或按年清息意识和履约守信意识,不能实现按期清息而致使不良贷款上升。
7、按照省联社要求,9月份清分工作把各级财政贷款至少划分为了次级贷款,公检法贷款划分为可疑类别,从而导致全县不良贷款上升。
第二篇: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
信贷一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计划单列市分行,总行营业部:
现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称《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做好贷款八级归人五级分类统计上报工作的紧急通知》(农发行字[2002]120号),自本《办法》下发之日起废止。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办法》坚持以借款企业自身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和情况作为贷款分类标准,同时结合农发行贷款资金占用形态与贷款实物占用形态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利用贷款质量八级分类成果的基础上,对贷款进行五级分类。
二、各级行要严格按照《贷款五级分类归并关系一览表(报银监会)》(见附3)所列出的归并关系,统计生成《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情况监测表(报银监会)》(见附2—1和附2—2),并报送银监会。总行统一制作报送银监会口径的监测表模板,2004年1月30日放于Notes统计分析数据库中。(表格略)
三、在农发行内部统计分析或进行对外披露时,要按照《贷款五级分类归并关系一览表(对外披露)》(见附5)所列出的归并关系,由各级行自行制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情况监测表(对外披露)》(见附4—1和4—2)。(略)
四、各级行要继续按季度做好商品粮棉油正常库存和超期库存潜亏分析,将潜亏分析作为农发行贷款五级分类结果的补充材料,上报当地银监局,以利于全面动态地反映农发行的贷款质量状况。2004年1月14日
附:1.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现行信贷险分类与监控办法,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22号)以及《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面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意见》(银监发[2003]24号)的要求,依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16号)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称农发行)贷款基本制度和各项贷款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关联资料:部委规章共2部
第二条 贷款风险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及其结果。通过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揭示贷款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
(二)及时反映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贷管理;
(三)为贷款呆账准备金的足额提取和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第三条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原则。贷款风险分类把严格坚持以借款企业自身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和情况作为贷款分类标准,同时结合农发行风险贷款的实际,坚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分类。
(一)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与贷款封闭管理相结合;
(二)贷款资金占用形态与贷款实物占用形态相结合;
(三)借款人自身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和情况与贷款风险的历史成因相结合。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的贷款分类包括各项各类贷款及贴现等。
第二章 贷款风险分类的标准
第五条 评估贷款质量,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依据贷款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前两类为正常贷款,后三类为不良贷款。
第六条 使用贷款风险分类法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实际是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主要依据贷款的实际使用情况和物资保证程度;同时,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记录(即贷款逾期天数)和还款意愿,以及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和银行信贷管理等因素。
第七条 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归属此类的贷款包括:
(一)各类储备贷款(不包括储备挤占挪用贷款);
(二)粮棉油正常商品库存占用贷款(包括粮食合同收购贷款和种用大豆收购贷款);
(三)正常期限内粮棉油收购、调销费用贷款;
(四)正常期限内简易建仓贷款。
第八条 关注贷款。借款人目前有偿还贷款本息能力,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归属此类的贷款包括:
(一)商品粮油超期库存占用贷款;
(二)粮棉油正常结算资金占用贷款;
(三)商品粮销售应收补贴占用贷款。
第九条 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归属此类的贷款包括:
(一)商品粮棉油陈化(变质)库存占用贷款;
(二)粮棉油销售超期结算资金占用贷款;
(三)逾期180天(含)以内的粮棉油收购、调销费用贷款和简易建仓贷款;
(四)未审核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挂账占用贷款;
(五)经审计认定的粮油企业各类政策性财务挂账占用贷款。具体包括91粮食末政策性财务挂账占用贷款、1998年5月31日前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贴息新增挂账和不合理贷款、地方政府消化本息新增挂账和不合理占用贷款等;
(六)各类棉花政策性财务挂账占用贷款。具体包括1992末中央和地方政策性棉花财务挂账占用贷款;1993—1998中央和地方政策性棉花财务挂账占用贷款;新疆棉花计息挂账占用贷款;竞卖1998及以前商品棉未弥补亏损占用贷款;竞卖出疆棉未弥补亏损占用贷款;棉花及国家专项储备其他未弥补亏损占用贷款等;
(七)处理商品陈化粮亏损占用贷款;
(八)老商品粮销售应收补贴占用贷款。
第十条 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归属此类的贷款主要是无库存物资保证的贷款,具体包括:
(一)经审计认定由企业消化的粮食新、老财务挂账和其他不合理占用贷款;
(二)中央核复的棉花企业经营性财务挂账占用贷款;
(三)未划转的粮棉附营业务占用贷款;
(四)商品粮亏损挂账和其他不合理占用贷款;
(五)棉花未弥补亏损占用贷款;
(六)商品棉亏损挂账占用贷款;
(七)1998棉花以前发放的棉花初加工贷款;
(八)粮棉企业挤占挪用占用贷款;
(九)逾期180天以上的粮棉油收购、调销费用贷款和简易建仓贷款;
(十)未划出的除粮棉企业和其他储备企业以外的贷款。
第十一条 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归属此类的贷款包括:
商品粮棉油呆账贷款和储备呆账贷款、粮棉附营业务呆账贷款、其他呆账贷款等。
第三章 贷款风险分类的认定与监测
第十二条 贷款风险分类认定与监测要按照“适时认定、科目归类、按月监测、季度分析”的原则进行。
贷款五级分类
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贷款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中国1998年之前的贷款分类
1998年以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基本上是沿袭财政部1998年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种类型,后三种合称为不良贷款,在我国简称“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逾期未还的贷款,只要超过一天即为逾期;呆滞是指逾期两年或虽未满两年但经营停止、项目下马的贷款;呆账是指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确定已无法收回,需要冲销呆帐准备金的贷款。中国商业银行的呆帐贷款大部分已形成应该注销而未能注销的历史遗留问题。
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在当时的企业制度和财务制度下,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办法的弊端逐渐显露,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了。比如未到期的贷款,无论是否事实上有问题,都视为正常,显然标准不明,再比如,把逾期一天的贷款即归为不良贷款似乎又太严格了。另外这种方法是一种事后管理方式,只有超过贷款期限,才会在银行的帐上表现为不良贷款。因此,它对于改善银行贷款质量。提前对问题贷款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常常是无能为力的。所以随着不良贷款问题的突出,这蛾类分类方法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编辑本段中国1998年的贷款五级分类
正常贷款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
关注贷款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次级贷款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可疑贷款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
损失贷款
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留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予以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
编辑本段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正常类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
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
关注类
(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
(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
(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
(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
(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12)借新还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还本复息的;
(13)借款人偿还贷款能力较差,但担保人代为偿还能力较强;
(14)贷款的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下降,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保证的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
(15)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含)以内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0天(含)以内。
关注类参考特征:
a、宏观经济、行业、市场、技术、产品、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或财务状况发生变化,对借款人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偿还贷款的能力尚未出现明显问题。
b、借款人改制(如合并、分立、承包、租赁等)对银行债务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c、借款人还款意愿差,不与银行积极合作。
d、借款人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但贷款担保合法、有效、足值,银行完全有能力通过追偿担保足额收回贷款本息。
e、担保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
f、贷款逾期(含展期后)不超过90天(含)。
g、本笔贷款欠息不超过90天(含)。
资料之一:关注类贷款,其他银行还列举如下特征:
借款还款意愿;贷款抵押物、质押物价格下降,或银行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贷款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出现疑问;银行未能对贷款实施有效的监督或档案丢失。
次级类
(1)借款人经营亏损,支付困难并且难以获得补充资金来源,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为负数;
(2)借款人不能偿还其他债权人债务;
(3)借款人已不得不通过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来维持生产经营,或者通过拍卖抵押品、履行保证责任等途径筹集还款资金;
(4)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贷款的;
(5)借款人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对正常经营构成实质损害,妨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
(6)借款人处于半停产状态且担保为一般或者较差的;
(7)为清收贷款本息、保全资产等目的发放的“借新还旧”贷款;
(8)可还本付息的重组贷款;
(9)信贷档案不齐全,重要法律性文件遗失,并且对还款构成实质性影响;
(10)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可疑类;
(11)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发放的贷款;
(12)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至180天(含)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1天至90天(含)。
次级类参考特征:
a、借款人支付出现困难,且难以获得新的资金。
b、借款人正常营业收入和所提供的担保都无法保证银行足额收回贷款本息。
c、因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需要对该笔贷款借款合同的还款条款作出较大调整。
d、贷款逾期(含展期后)90天以上至180天(含)。
e、本笔贷款欠息90天以上至180天(含)。
资料之二:次级贷款,其它银行还举例如下特征:
借款人净现金流量为负值,支付出现困难,借款人不能偿还其他金融机构的债务,借款人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妨碍债务的清偿,预计贷款损失在30%以下,贷款本金逾期91天至180天(含)。
可疑类
(1)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处于停、缓建状态;
(2)借款人实际已资不抵债;
(3)借款人进入清算程序;
(4)借款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涉及重大案件,对借款人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
(5)借款人改制后,难以落实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债务或虽落实债务,但不能正常还本付息;
(6)经过多次谈判借款人明显没有还款意愿;
(7)已诉诸法律追收贷款;
(8)贷款重组后仍然不能正常归还本息;
(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损失类;
(10)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91天以上。
可疑类参考特征:
a、因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经银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作出调整后,贷款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无力归还贷款。
b、借款人连续半年以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收入来源不稳定,即使执行担保,贷款也肯定会造成较大损失。
c、因资金短缺、经营恶化、诉讼等原因,项目处于停建、缓建状态的贷款。d.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率超过100%,且当年继续亏损。
e、银行已诉讼,执行程序尚未终结,贷款不能足额清偿且损失较大。
f、贷款逾期(含展期后)180天以上。
g、本笔贷款欠息180天以上。
资料之三:可疑类贷款,专业银行举例尚有:
预计贷款损失率在30%—90%之间;贷款本金逾期人(含展期后)180以上。
损失类
(1)借款人因依法解散、关闭、撤销、宣告破产终止法人资格,农村信用社依法对借款人及其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2)借款人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且复工无望,或者产品无市场,严重资不抵债濒临倒闭,农村信用社依法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并对其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3)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农村信用社依法对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4)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贷款;或者保险赔偿清偿后,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贷款,农村信用社依法对其财产进行清偿或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5)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判处刑罚,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农村信用社依法追偿后无法收回的贷款;
(6)借款人及其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农村信用社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终结执行后,农村信用社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7)由于上述(1)至(6)项原因,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农村信用社对依法取得的抵债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帐后,扣除抵债资产接收费用,小于贷款本息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8)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发生垫款时,凡开证申请人和保证人由于上述(1)至(6)项原因,无法偿还垫款,农村信用社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垫款;
(9)银行卡被伪造、冒用、骗领而发生的应由农村信用社承担的净损失;
(10)助学贷款逾期后,农村信用社在确定的有效追索期内,并依法处置助学贷款抵押物(质押物)向向担保人追索连带责任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11)农村信用社发生的除贷款本金和应收利息以外的其他逾期3年无法收回的其他应收款;
(12)已经超过诉讼时效的贷款;
(13)符合《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05]50号)规定的被认定为呆账条件之一的信贷资产;
(14)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即使处置抵(质)押物或向担保人追偿也只能收回很少的部分,预计贷款损失率超过85%。
损失类参考特征:
a、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银行经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b、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已保险补偿后,确实无能力偿还部分或全部贷款,银行经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c、借款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终止法人资格,银行经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清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d、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贷款,又无其他贷款承担者,银行经追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
e、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贷款,银行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后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终结执行后,银行仍然无法收回的贷款。
f、由于上述a至e项原因,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贷款,银行对依法取得的抵贷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账后,扣除抵贷资产接受费用,小于贷款办席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g、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发生垫款时,开证申请人和保证人授予上述a至f项原因,无法偿还垫款,银行经追偿仍无法收回的垫款。
h、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贷款。
资料之四:损失类贷款,专业银行举例尚有:
经国税部门未能核销的贷款;预计贷款损失在90%以上。
说明:
1、正常、关注、次级、可疑类贷款的基本分类标准是各类贷款的风险表现基本特征形式,采用的是列举法,不可能穷尽。它们只是贷款分类的重要参考因素。
2、分类中,关键是要把握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贷款的损失程度,并结合担保分析后进行初分结果调整,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编辑本段延伸阅读
从2004年起,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类银行将奉行国际标准,取消原来并行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这种分类方法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损失四类。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以前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是“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呆账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这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借新还旧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将一笔不良贷款变为正常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这种分类法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而五级分类法正是克服了它的有关弱点,可以及时反映商业银行的盈亏状况,因此成为改良贷款质量管理方法的选择。
贷款的五级分类仅提供了一种贷款的分类方法,与风险为标准的分类方法并不一致,因此,像“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这样的提法是错误的
实施信贷五级分类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提高信贷人员素质。五级分类工作对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要有信贷管理经验,还要有丰富的财务、会计、法律、计算机等相关业务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敏锐的判断能力。因此,要着力提高信贷人员的素质。
二、注重分类过程。五级分类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覆盖了从贷款发放到帐面消失的整个周期,较为科学地判断贷款风险程度,可以及时发现贷款出现的问题,准确识别风险,因此,五级分类过程本身就是信贷管理的过程,要通过贷款五级分类的实施达到提高信贷管理水平的目的,不能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三、防止作为突击工作来抓。贷款五级分类要求不间断地对借款人的报表、现金流量、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是一项经常性的日常工作。因此,应通过制度建设对贷款五级分类程序和任务作明确的规定,不能当作突击工作来抓。
四、防止只作为事后的管理方式。贷款五级分类涉及贷款管理的全过程,贷款风险分类不仅在于对不良贷款的管理,重点在于对正常贷款的管理,贷款风险分类是一个循环的、严密的管理体系,它渗透到贷款的审查、发放、提取损失拨备、后续跟踪管理等各个环节。不能把贷款五级分类只作为事后的管理方式。
五、注重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农村信用社是立足农村,面向“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借款户多为农户和小型私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人员水平低,部分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不连续、不完整,从财务报表中无法准确进行财务分析,因此,对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就显得特别重要。
第三篇: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考试题题库(答案)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考试题题库
一、填空题
1、非财务分析是指对财务之外影响贷款偿还的相关因素进行 定性分析 和 综合评价 的过程。
2、在目前条件下,农村信用社进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仅靠企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报表得出的财务分析结论,无法准确判断其还款能力,必须有效运用非财务分析 来弥补财务分析的缺陷。
3、非财务因素主要包括行业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还款意愿风险 以及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等因素。
4、企业产品成本由固定成本和 变动成本 两部分构成。
5、每一个行业都有生命周期,一个行业一般要经历新兴、成熟和 衰退 三个发展阶段。
6、就行业的依赖性来讲,食糖加工业依赖于甘蔗种植业,水果加工业依赖于果品种植业。
7、就产品的替代性而言,如果一个行业的产品有许多 替代品,且转换成本较低,则风险较大。
8、经营风险分析是对经营特征以及 采购、生产、销售 等重要经营环节的风险程度分析。
9、生产环节主要包括 生产连续性、技术先进性、产品质量管理 三个分析要素。
10、销售环节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和促销能力。一般来说,市场占有率与借款人的贷款风险成反比。
11、借款人的管理风险主要从借款人的 组织形式、法人治理、管理者素质与经验、管理层的稳定性、员工队伍、关联交易、财务管理水平、法律纠纷、自然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
12、公司制企业都以公司资产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对企业债务承担 无限责任。
13、对于企业来讲,管理者包括整个管理层;对个体经营户或小型私营企业来讲,管理者是指主要经营者。农村信用社要重点考察管理者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道德品质、个人发展历史、个人和家庭收入和负债情况、个人社会背景、管理经验和管理技能、经营思想和作风、开拓精神、团结精神,以及与管 理者经济关系密切人员的情况等。
14、在评估借款人还款意愿时,首先要依据其信贷档案所记录的还本付息和借款合同的履约记录。
15、就非财务分析方法而言,农村信用社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非财务因素逐一分析,而应当重点分析那些影响贷款风险的关键因素。
16、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担保主要有信用、抵押 和 质押 三种方式。
17、贷款管理中,期限四级贷款形态分别是: 正常、逾期、呆滞、呆账。
18、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把贷款分为 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五个档次。
19、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中,次级、可疑、损失等三类属于不良贷款。
20、贷款的担保情况分析主要是分析担保的、抵(质)押物的 及 等因素。
二、单选题
1、下列抵押物中流动性最高的是: D A、非上市公司股票 B、房产 C、土地 D、上市公司股票
2、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 C 年 A、2年 B、1年 C、6个月 D、3个月
3、下列财产不可以抵押: D A、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B、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C、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D、学校的教育设施。
4、企业以由海关监管的保税设备为抵押,需到了 B 部门登记 A、海关 B、工商管理部门 C、房产管理局 D、国有资产管理局
5、以动产质押的比率一般不超过 D。A、90% B、85% C、80% D、70%
6、根据《公司法》规定,采取股份全部由发起人认购方式设立的公司,发起人所持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 A 年内不得转让。A、1年 B、2年 C、3年 D、4年
7、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因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比例是 B。A、1/5 B、1/3 C、1/4 D、1/2
8、下列有担保资格的是 C。
A、大学 B、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 C、外商企业 D、医院
9.风险识别包括(A)两个环节。
A.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
B.计量风险和分析风险
C.计量风险和感知风险
D.感知风险和检测风险
10.有效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必须以(A)为先导。
A.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
B.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
C.先进风险管理文化培育
D.有效的风险治理策略
11.风险管理文化的精神核心和最重要和最高层次的因素是:(C)
A.风险管理知识
B.风险管理制度
C.风险管理理念
D.风险管理技能
12、根据核心定义,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属于以下哪类贷款。(B)A .正常 B、可疑 C、关注 D、次级
13、关注类贷款的基本特征是(B)
A、一切正常 B、潜在缺陷 C、缺陷明显,可能损失 D、肯定损失
14、根据银监会规定,重组贷款分类档次在至少(C)的观察期内不得调高。A、l 个月 B、3 个月 C、6 个月 D、9 个月
15、根据自然人一般农户信用贷款五级分类矩阵表,信用等级优秀的,贷款逾期181 天一360 天的一般应被划为(D)A .正常B、可疑C、关注D、次级
16、不考虑其他情况,如果一家原来贷款为正常类的借款企业三年内更换了两任财务主管,农村信用社应将贷款调整为哪一类?(C)A .正常 B、可疑 C、关注 D、次级
17、下列能做保证人的有(D)
A 国家机关 B 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C 企事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 D 某企业法人
18、下列反映企业静态财务指标的是(D)
A、动态投资回收期 B、财务内部收益率 C、投资利润率 D、财务净现值
19、贷款风险防范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B)
A、贷款调查 B、贷款审查 C、贷款审议与审批 D、贷后管理
20、从银行的角度看,用(B)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更有效。A、速动比率 B、流动比率 C、资产负债率 D、产权比率
21、贷款的抵押率一般不超过(C)A、50 % B、60 % C、70 % D、80 %
22、保证人与借款人有关联关系,影响了保证责任的履行的贷款担保属于(B)。
A、较好档次 B、一般档次 C、较差档次 D、正常档次
23、网点库柜员每()至少查库一次,每()末应定期查库一次。网点负责人每()查库不得少于两次。县级联社分管主任应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查库情况,并每()查库不得少于一次。(B)
A、旬、周、月、季 B、周、月、月、年 C、旬、月、季、半年 D、月、季、季、年
24、如借款期总的偿债保证比大于(A),表示在约定的贷款期内借款人有能力偿还约定偿还的债务,反之则表示无能力偿还约定偿还的债务。A、0 B、0.5 C、1 D、1.5
25、甲公司向乙银行于2000年借款一百万元,双方约定还款期为2001 年2月1日。借款到期后甲公司一直未归还借款。乙银行先后于2001年3月3日、5月8日向甲公司发出催款函。如乙银行要起诉甲公司,应在(D)之前向法院提出。
A、2002年2月1日 B、2003年2月1日 C、2003年3月3日 D、2003年5月8日
26、下列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是(D)
A、流动比率、B、速动比率 C、现金比率 D、利息保障倍数
27、对挪用的贷款最高只能分为(C)类贷款。A、正常 B、关注 C、次级 D、可疑
28、某企业2005年购置固定资产200万元,该项目应计入现金流量表中(B)活动现金流出。
A、经营 B、投资 C、筹资 D、利润
29、某企业2005年借入短期贷款300万元,同时归还长期贷款450万元,不考 虑其他因素情况下,其筹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为(D)万元 A、300 B、450 C、150 D、-150
30、如果企业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还款,但未来现金流量难以预测,不确定因素太大,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可将该企业贷款划分为(B)类贷款。A、正常 B、关注 C、次级 D、可疑 E、损失
31、对行政事业单位贷款,最高只能分为(B)类贷款。A、正常 B、关注 C、次级 D、可疑 E、损失
32、利率是一定时期内(C)的比率。
A.平均利润与资本量 B.借贷资本量与利息量 C.利息与本金 D.利息额与汇款额
33、信用社向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关系人所发放的贷款应在(B)以下分类。
A、正常 B、关注 C、次级 D、可疑
34、信用等级为优秀的农户信用贷款,已逾期31天应划分为 类(A)贷款。A、正常 B、关注 C、次级 D、可疑 E、损失
35、未参加信用等级评定的农户抵押贷款,已逾期31天应划分为(B)贷款。
A、正常 B、关注 C、次级 D、可疑 E、损失
36、损失贷款的主要特征是(D)。A、基本损失 B、存在潜在缺陷
C、缺陷明显,可能损失 D、较大损失
37、非财务因素分析时间一般在贷款业务的(A)和(D)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分析内容基本相同,但侧重点有所差异。A、贷前调查 B、贷款审查 C、贷款审批 D、贷后检查
38、地市联社在五级分类复审中,对确认为金额在(A)万元(含)以上的自然人损失类贷款、D 万元(含)以上的企事业损失类贷款报省联社审查认定。A、100 B、1000 C、200 D、2000
39、借款人经营亏损,支付困难并且难以获得补充资金来源,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为负数,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一般划入(C)类。A、正常 B、关注 C、次级 D、可疑 E、损失
40、可疑类贷款具有次级类贷款的所有表现,只是程度更加严重,往往是因重翄 或诉讼等原因损失程带难以确定而划为可疑类。划刦可疑贷款把握(CĠ)迉䰀基本特征。
A、基本损夑 B、存在潜在缺陷 C、邯定损礱`D、较大揟失
三、多项选择题
1ぁ农村信用社进衄五级分类的范훴包括以下哪供:(ABCDE)A、贷款 B、贴现"C、信用垫款 D、银ࡌ承兑汇票 E、信用卡透支
2、初步分析贷款基本情熵,包括以下:(ABCD 䀠)
A、褷款目的分析 B、还款来源分掐 C、资产转换周期分析 D、还款记录分析
2、以下哪些属了低变动成本行业(AE)A、服装 B、航空 C、宾馆 D、钢 E、商业批发
4、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性保管和定期保管两类,定期保管分为(ABCD)三种
A、3年 B、5年 C、10年 D、15年 E、20年
5、以下哪些属于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分析范围(BCDE)
A、农信社高管人员职业操守 B、信贷内控制度 C、贷款档案管理水平D、贷款期限与借款人用款需求匹配程度 E、信贷管理导向
6、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原则包括:(ABC)A、审慎会计原则 B、及时性原则 C、充足性原则 D、全面性原则 E、合理性原则
7、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为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除贷款外还包括:(ABCD)A、银行卡透支 B、贴现 C、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垫款和担保垫款 D、进出口押汇 E、拆入资金
8、需要强制登记的抵押物包括:(ABCDE)A、无地上定着物(建筑物、林木等)的土地使用权 B、城市房地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 C、林木 D、航空器、船舶、车辆 E、企业的设备和其他动产
9、保证合同担保的范围包括(ABCD)
A、主债权及利息 B、违约金 C、损害赔偿金 D、实现债权的费用
10、可以作为权利质押的有(ABCD)A、汇票、支票、本票等权利凭证 B、股票 C、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使用权和专利权、著作权的财产权利 D、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
1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依据安全履行合同、及时足额偿还的可能性将信贷资产分为五个不同类别,其中属于不良贷款范围的有(BCD)A 关注 B次级、C可疑、D损失
12、贷款到期未受清偿时,抵押物所有权不能直接转移至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实现债权的方式主要有(AC)。A、协商方式 B、租用方式 C、强制方式 D、收购方式
四、判断题(本题每小题所表述内容为A、行业风险;B、经营风险;C、管理风险;D、还款意愿风险;E、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风险,请判断并标明下列内容属于何种风险信号)。
1、款人所属行业整体经济衰退,或虽属于新兴行业但产品未完全进入市场。(A)
2、借款人所经营的项目或产品被政府禁止和限制类。(B)
3、借款人售后服务或产品功能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甚至出现退货或索赔现象。(B)
4、国家产业、货币、税收、贸易等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给借款人所属行业带来不利影响。(A)
5、与行业相关的法律、行业规定或标准出现不利变化。(A)
6、借款人产品库存量非正常增加或应收帐款增多、帐龄延长、坏帐增大。(B)
7、借款人在民间大量融资且利率很高、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金额大。(B)
8、借款人主要决策者或经营人管理水平低、作风独断专行,企业形象差、员工士气低。(C)
9、遇到台风、洪水、火灾、战争等自然社会灾害。(C)
10、借款人个人品质差、存在不良嗜好或生活作风问题。(C)
11、借款人月不良信用记录,在农村俥用社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出玸逾期支付利息与归还本金现象。(D)
12、借欶人对农村信用社采取不合作态度,关糳变徇冷淡或不友善,没有按约
D)
13、对抵押、质押物及保证人眺乏控制或控制不傚的贷款。(E)
14、因贷前调查、审曥失诿,出现借名、冒名、化名等欺诈行为瘄贷款。(E)
五、別断题(对错题ࡌ正确打√,错误打Ô)1分类衡量촷款质量的标准。(√)
2、在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中,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经济组织应纳入自然人贷款范畴,采用采用矩阵法进行批量分类。()
3、为清收贷款本息、保全资产等目的发放的借新还旧贷款至少应被划为次级类。(√)
4、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该笔贷款应被划为可疑类。(×)
5、抵押人如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的,应当书面告知承租人,原来的租赁合同继续。(√)
6、流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弱。(×)
7、利息保障倍数亦称已获利息倍数,它是用来衡量企业偿还借款利息能力的指标。(√)
8、考虑到小额农贷特点,为了简化操作,在对小额农贷的分类和评价过程中可用客户信用评级代替五级分类风险的担保分析。()
9、担保方式为抵押的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逾期91天至360天应被划为关注类贷款。(×)
10、借款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涉及重大案件,对借款人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的,应被划为次级类贷款。(√)
11、以足额现金、国库券为质押的贷款等同于有充分的还款保证,应被划为正常类贷款。(√)
12、农村信用社在根据分类标准充分分析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的基础上,应结合担保分析结果进行相应调整,介于相邻档次之间的贷款原则上应归入高一级档次,例如次级和关注之间应归入关注。(×)
13、借款企业有虚假验资、抽逃资本金或资本金未按约定到位情况的,分类结果下调一级。(√)
14、承兑银行经营状况不佳或出现流动性困难,贴现手续不完全、有重大缺陷并足以造成不能顺利收款的,应至少归为关注类。(×)
15、对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并划为呆账的贷款,可简化程序,批量地将其归为损失类。(√)
16、对利用企业兼并、重组、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贷款,至少划为可疑类。(√)
17、低固定成本行业企业的贷款风险一定比高固定成本行业企业的贷款风险小。(×)
18、如果企业还款的来源只是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并且明显不足,贷款可能为可疑类,情况严重的划为损失类。(×)
19、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依据安全履行合同、及时足额偿还的可能性将信贷资产分为五个不同类别,其中属于不良贷款范围的有关注、可疑、损失。(×)20、如果国有企业建筑物附着于以出让、转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之上,将该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一并设定抵押的,即使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亦应认定抵押有效。(×)
第四篇:农信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材料
农信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材料
农信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材料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贷款五级分类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旨在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揭示农村信用社贷款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判断、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我们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了农村信用社推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必要性: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是农村信用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贷款五级分类是建立在动态监测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
况、非财务因素、担保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连续监测的基础上,判断贷款的风险程度和实际价值。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是农村信用社加强信贷管理的需要。贷款五级分类具有事前、动态、综合识别风险的特点,对加强信贷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信贷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完整的信贷档案,收集、整理并更新最基本的信贷资料,全面、动态、准确地了解与贷款有关的全部定性和定量信息,并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从而解决在目前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信贷管理有了一个完整的信息基础。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是农村信用社与国际通行做法和商业银行接轨的需要。五级分类是许多发达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总结的一种比较科学的贷款分类方法,是当前世界上贷款分类的主流方法。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是提高农村信用社队伍素质的需要。贷款五级分类包含了大量具体的定量分析和综合定性分析,覆盖的知识领域包括信贷分
析、会计原理、经济管理、法律法规、计算机技术等,知识含量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我社接实施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文件通知后,即组织了社主任、副主任、主管会计、信贷会计、外勤有关同志,到我联社的贷款五级分类试点社总管信用社参观学习贷款五级分类经验、方法、步骤。并将总管信用社的经验认真加以总结,回来后进行具体实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
1、成立组织机构
为加强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组织领导,保证我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我蒲城信用社特成立贷款风险五级分类领导小组,组长由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副主任担任,成员有主管会计、信贷会计,做好进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前期准备工作。
2、制定贷款五级分类实施方案。根据联社《长垣县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类实施方案》的精神要求.,我社把推
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分为六个阶段,一是从10月1日至10月10日为学习阶段;主要学习五级分类的目的意义、分类范围、分类原则、分类操作、分类标准、分类程序等内容。二是自10月11日至11月10日为信贷人员收集并填写贷款分类的基础信息,建立健全信贷档案。三是自11月11日至11月30日为信贷人员根据信贷档案、调查、座谈等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审查、分析,对贷款的正常与否做出初步判断;同时对财务、现金流量、非财务、担保等因素进行认真分析,评估偿还的可能性;然后提出初步分类意见,并写明理由和填写贷款分类认定表。四是自12月1日至12月15日信用社组织有关人员对信贷人员的初分意见,进行信贷讨论,共同分析,提出信用社的分类意见。最后由社贷款审批小组对贷款分类认定表中贷款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初分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审核后,由社主任签具审核意见。五是自12月16日至12月25日建立明
细帐和总帐管理,逐户、逐笔、逐类别、逐信贷员进行登记;并对贷款借据进行复印,其复印件专夹管理。六是自12月26日至12月30日对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进行总结;并做好统计上报准备工作。
方案对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和基本特征、贷款分类标准、贷款风险分类的操作程序、特别规定、担保分析、贷款风险分类的基本资料、管理考核、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等都作了详细说明和规定,对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学习培训,提高认识。
为了使全体干部职工切实提高对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认识,我蒲城信用社把学习培训、提高认识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一是组织信用社主任、副主任、主管会计、信贷会计、外勤人员,学习了联社下发的《长垣县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类实施方
案》等文件,及《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操作手册》等相关书籍,首先认识到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必要性、重要性及重要意义、掌握五级分类的基本知识,提高开展此项工作的认识;二是把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相关知识、要求社全体职工进行学习;三是加强陪训,统一思想,真正解决为什么要从“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转变的思想问题。我们把贷款风险“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转变的宣传材料组织全员尤其是信贷人员集中学习,真正解决嫌麻烦、思想认识不高的问题。
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时,我们着重强调、学习由“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转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四级分类法”主要注重贷款期限,即在还款日到来之前的贷款都被视为正常的未发生风险的贷款,贷款到期后未偿还即被视为不良贷款,这并不能真实反映贷款的风险程度,其实在“四级分类法”的正常贷款里,有的虽然未到期,但部分已出现了问题,有的甚至已形成呆账损失;特别是有的贷款因外部干预在发放时就存在收不回来的可能,已成为事实上的不良贷款;在“四级分类法”的逾期贷款中,有的却是安全的,并未发生风险,因为有的贷款期限是与贷户生产周期不同步的,造成暂时的逾期,贷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不存在问题,贷款收回有保证,但按“四级分类法”却划入不良贷款之列。所以“四级分类法”并不能真实反映贷款质量和风险程度。而“五级分类法”可以有效克服上述不足,它按照贷款风险程度进行分类,以借款人的最终偿还能力确定贷款风险,以贷款风险程度为基础划分贷款质量等级。在这种分类方法下,无论贷款是否逾期,只要存在风险,就根据其风险程度将其划分为相应形态,从而可以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贷款的实际价值,为业务经营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因此实行“五级分类法”具有提高贷款管理质量的必要性。
2、实行“五级分类法”可以促进贷款风险的及时发
现和化解。“五级分类法”要求对每笔贷款进行连续性不间断的监控,整个监控工作覆盖的是从贷款发放到贷款收回的全过程。无论贷款是否逾期,都要根据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变化随时调整其分类档次,对有问题的贷款及时采取措施催收,使信贷风险能够得到及时防范和化解,同时也增强了信用社对每笔贷款的关注程度。
3、实行“五级分类法”有利于增强信用社呆账核销能力。“五级分类法”既评价贷款的质量,又估价呆账准备金的充足性,按“五级分类”要求,无论贷款是否逾期,只要形成呆账,都要真实地反映在损失类中,对真实损失的贷款按有关税收政策可以及时得到核销。这种贷款呆账准备的计提和核销办法,有利于大大增强农村信用社呆账核销能力,便于及时处置呆账贷款风险。通过学习宣传,解决了干部职工对实行“五级分类法”认识不清的问题,增强了大家学好“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知识、搞好具体操作的积极性。
三、组织实施,全面推开 在解决了组织领导、思想认识和基本操作知识等问题之后,我们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亲自参与五级分类的具体操作,按工作流程:
一、信贷员填写贷款五级分类的情况调查表,二、根据“调查表”再由认定领导小组审核后调整贷款形态。
这两项工作的前提工作需要做大量调查、审核、座谈等等细致的工作,有时加班到晚上10点多钟。付出了艰苦劳动;我们的具体认定做法是:
1、正常贷款:如河南省亿隆高效农林开发有限公司7月31日在我蒲城信用社借贷款300万元用作流动资金;经贷前调查、贷后检查和这次分类核查;河南省亿隆高效农林开发有限公司,隶属于河南省亿隆企业公司,是一个集苗木培育、园林绿化、高效观光农业、绿化工程设计与施工、科研、培训实习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底该公司总资产为26566
万元,负债91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5093万元,流动资产21473万元。元---11月实现销售收入14000万元,获利润4300万元,负债为总资产的%,该企业的总资产远远大于负债+在我社所借贷款的总和,具有较高的变现偿债能力。结论:各方面情况正常,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偿还的消极因素,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基本特征是“一切正常”。分类认定档次为“正常贷款”。
2、关注贷款:如借款人程彩霞,12月14日在我蒲城信用社付息换约贷款50000元,12月14日到期,该贷款是我农联社接收城信社前1995年9月20日发放的以房产作抵押的抵押贷款,在原发放时所抵押的房产未办理抵押登记,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也未能规范该手续;但该贷款自发放后一直能按时付息换约,使贷款保持在正常状态。结论: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
因素,如果这些因素继续存在下去,则可能影响到贷款本息的偿还,基本特征是“潜在缺陷”。分类认定档次为“关注贷款”。
3、次级贷款:如借款人苏广玺,11月22日在我蒲城信用社付息换约贷款25000元,11月22日到期。该贷款是我农联社接收城信社前1997年7月8日发放的担保贷款,担保人祖增林。该借款人因经营不善经营收入已很微小,面临破产;担保人祖增林长期卧病在床已无担保能力。结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基本特征是“缺陷明显,可能损失”。分类认定档次为“次级贷款”
4、可疑贷款:如借款人邵洪森,1995年8月27日在我蒲城信用社借贷款20万元,1995年11月27日到期,担保人郑保平。该贷款是我农联社接收城信社前发放的担保贷款。该借款人因经营不
善已破产无偿还能力,担保人郑保平为其生意合伙人,偿保能力也已极其有限。结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基本特征是“肯定损失”。分类认定档次为“可疑贷款”。
5、损失贷款:如借款人长垣县造纸厂,1997年5月28日在我蒲城信用社借贷款11万元,1997年7月13日到期。该贷款是我农联社接收城信社前发放的贷款。该1 2 下一页
第五篇:xx信用联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总结
鄂温克旗农村信用联社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鄂温克旗信用联社现所辖1个营业部3个信用社(其中营业部1个,农村信用社3个),3个储蓄所,职工总数61人(临时工7人)。截止9月末全辖各项存款余额8406万元,股金余额75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0822万元。
今年4月份,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组织在赤峰举办了全区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班,在自治区联社和市银监分局指导下,我联社联社三个信用社进行先期试点,并首先组织这三个社的主任、副主任、联社计划信贷科、会计科有关同志,去xx省xx市信用联社参观学习贷款五级分类经验,并将xx经验认真加以总结,回来后在xx三个试点社先期进行具体实施,待取得成功经验再在全辖推广。
二、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
1、为加强贷款五级分类的组织领导,保证xx三个贷款五级分类试点社取得成功经验和全辖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xx信用联社特成立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组长由联社党委书记、主任xx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副主任xx和党委成员、副主任xx担任,成员有计划信贷科科长xx、会计科科长xx,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xx,副主任:xx,成员:xx、xx、xx、xx、xx、xx。同时要求各社也成立相应组织,抓紧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前期准备工作。
2、制定xx农信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
我们组织有关人员,经过反复推敲,制定了比较切实可行的《xx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把推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分为五个阶段,一是从2月26日至3月10日为学习文件制订方案阶段;二是从3月10日至4月10日为组织试点社具体实施阶段;三是从4月10日至4月15日为组织全辖进行培训阶段;四是从4月15日至5月30日为组织全辖信用社全面推广阶段;五是从6月1日至6月15日为总结验收阶段。
方案对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和基本特征、贷款分类标准、贷款风险分类的操作程序、特别规定、担保分析、贷款风险分类的基本资料、管理考核、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等都作了详细说明和规定,对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学习培训,提高认识。
为了使全体干部职工切实提高对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认识,xx信用联社把学习培训、提高认识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一是召开全辖信用社主任、副主任、主管会计工作会议,学习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内蒙银监局《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及何成玉同志主编的《合作金融经营与监管实务》、何广文同志主编的《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与风险管理知识读本》等相关书籍,并要各社干部要认真阅读《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中关于“五级分类“的所有文章,首先使信用社主要负责人认识到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必要性、重要性及重要意义、掌握五级分类的基本知识,提高开展此项工作的认识;二是把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相关知识、文件印发到各社,要求各社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学习;三是加强集训,统一思想,真正解决“为什么要从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转变?”的思想问题。我们把贷款风险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转变的宣传材料印发到各社,要求各社组织全员尤其是信贷人员集中学习,真正解决部分干部职工嫌麻烦、思想认识不高的问题。
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时,我们着重强调、宣传由“四级分类法”向“五级分类法”转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四级分类法”主要注重贷款期限,在还款日到来之前的贷款都被视为正常的未发生风险的贷款,贷款到期后未偿还即被视为不良贷款,这并不能真实反映贷款的风险程度,其实在“四级分类法”的正常贷款里,虽然未到期,但部分已出现了问题,有的甚至已形成呆账损失;特别是有的贷款因外部干预在发放时就存在收不回来的可能,已成为事实上的不良贷款;在“四级分类法”的逾期贷款中有的却是安全的,并未发生风险,因为有的贷款期限是与贷户生产周期不同步的,造成暂时的逾期,贷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不存在问题,贷款收回有保证,但按“四级分类法”却划入不良贷款之列。所以“四级分类法”并不能真实反映贷款质量和风险程度。而“五级分类法”可以有效克服上述不足,它按照贷款风险程度进行分类,以借款人的最终偿还能力确定贷款风险,以贷款风险程度为基础划分贷款质量等级。在这种分类方法下,无论贷款是否逾期,只要存在风险,就根据其风险程度将其划分为相应形态,从而可以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贷款的实际价值,为业务经营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因此实行“五级分类法”有其必要性。
2、实行“五级分类法”可以促进贷款风险的及时发现和化解。“五级分类法”要求对每笔贷款进行连续性不间断的监控,整个监控工作覆盖的是从贷款发放到从贷款收回的全过程。无论贷款是否逾期,都要根据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变化随时调整其分类档次,对有问题的贷款及时采取措施催收,使信贷风险能够得到及时防范和化解,同时也增强了信用社对每笔贷款的关注程度。
3、实行“五级分类法”有利于增强信用社呆账核销能力。“五级分类法”既评价贷款的质量,又估价呆账准备金的充足性,按“五级分类”要求,无论贷款是否逾期,只要形成呆账,都要真实地反映在损失类中,对真实的贷款按有关税收政策可以及时得到核销。这种贷款呆账准备的计提和核销办法,有利于大大增强农村信用社呆账核销能力,便于及时处臵呆账贷款风险。
4、实行“五级分类法”有利于维护入股社员的利益。农信社是由社员入股组成的合作金融组织,社员与信用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行“五级分类”有助于维护社员利益,它不论贷款是否到期,按风险程度都要真实反映贷款占用形态,对有问题贷款,一旦发现,就及时采取措施救治,使风险得到及时化解,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大规模风险爆发、退出市场时,给入股社员造成的损失。
通过学习宣传,解决了干部职工对实行“五级分类法”认识不清的问题,增强了大家学好“五级分类”知识、搞好具体操作的积极性。
四、组织实施,全面推开。
在解决了组织领导、思想认识和基本操作知识等问题之后,我们从联社计划信贷科、会计科等职能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三个工作组,分别深入xx、xx、xx三个试点社,指导贷款五级分类的试点工作。各工作组到试点社后吃住在社内,并亲自参与五级分类的具体操作,按工作流程一是填写贷款五级分类的认定表,二是根据“认定表”再由认定领导小组审核后调整贷款形态,三是信贷员、会计、微机信贷管理员按日进行核对,四是建立新的贷款档案,包括登记五级分类台账、填制贷款五级分类汇总表、各类认定文本(表)、审批表等,分类归档,统一集中保管。对每一笔贷款的形态归类,工作组都要在详细了解贷户具体的动态情况和与信用社具体管村、管户信贷员认真研究后,才进行登记分类,这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有时加班到晚上10点多钟。工作组的同志与试点社干部职工一道,吃了许多苦,付出了艰苦劳动;联社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也经常深入试点社现场办公。因此在一个月时间内保持保量地完成了三个社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成功经验,为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在xx农村信用社全面推开打下了坚实基础。
试点社取得成功经验后,我们随即组织其它社主任、副主任、坐班主任和主管会计、信贷人员到试点社观摩学习,现场掌握操作程序和技能,取得较好效果。随后各社各自动手进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具体工作,联社有关科室与先期试点社信贷人员组成督导队,对各社进行巡回监督检查和指导,促进和保证了全辖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快速顺利进行。到5月30日,xx家信用社全面完成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1、素质问题。实行“五级分类”是一种新事物、新业务,而且是一种手续繁琐、对个人主观素质尤其是分辨能力要求很高的新业务,需要对贷款风险等级进行逐笔全面的重新划分,这就对员工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在具体试点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这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个别员工对“五级分类”认识不清。他们认为“五级分类”与“四级分类”没什么区别,“换汤不换药”,而且“特麻烦,一笔贷款要登记更多的账、表,重复劳动太多”等等,因而在具体操作上不够认真仔细,尤其是“五级分类”要对每笔贷款进行动态监测,过去是正常的贷款,现在因贷户出了意外事故或犯了法,这笔贷款已经存在较大风险,要从正常贷款之列转入次级可疑,这就会涉及具体放款人的业务成绩,有的人怕暴露问题,影响个人利益,就不愿进行真实反映,因此推行“五级分类”会遇到员工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是否合格的问题。为了保证“五级分类”法的顺利实施,我们加强了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之充分认识到实行“五级分类”的必要性和意义,从信用社发展大局出发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认真操作,不怕麻烦;加强员工道德教育,使之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减少因道德因素而导致贷款形态划分不准而产生的危害。二是员工业务素质偏低,使“五级分类”的具体实施受到制约。农信社信贷人员普遍学历水平较低,再学习机会少,掌握新知识难度大,且长期身处农村社区,对宏观经济金融政策掌握不够,在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和欠缺;此外农信社在“五级分类”方面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探讨,信贷人员对“五级分类法”的知识基本上是空白,实施难度较大。我们今后还必须加强员工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的培养,加强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2、准确性问题。“五级分类”既要求定性分析,也要求定量分析,由于农信社信贷人员的平均文化水平、观念视野、业务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农信社又是初次推行甚至是初次接触“五级分类法”,分析判断难免出现误差,准确性难保百分之百。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杜绝主观故意,其次要通过对每笔贷款连续的、动态的分析,逐渐提高准确度、真实性,逐步修正技术上、操作上的误差。
3、企业贷款分类难。由于“五级分类法”非常倚重于财务分析,而农信社主要贷款对象之一的乡村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够健全,这给农信社实行五级分类增加了分析难度,也影响了判断的准确性。因此要克服这类困难,除督促和辅导贷款企业健全财务制度、加强对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监测以外,我们对企业负责人的个人品质、信用意识和经营水平、家庭状况进行重点考察,同时控制贷款额度,降低风险集中率。
六、严格验收,科学总结。
1、我们在全辖信用社全部完成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具体业务手续后,要求各社组织人力认真自查一遍,自我验收。随后由联社抽调“五级分类”业务骨干,组成三个验收组,对所辖xx家信用社进行了分片、逐社的认真检查验收,各组以科学的态度写出验收报告,对全辖“五级分类”工作情况进行了客观真实的总结和评价。
2、几点体会:
通过这次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试点的实践,我们学到了新知识、树立了新观念,掌握了更前沿更科学的信贷管理模式,收获很大。
第一,更新了信贷管理理念。通过“四级分类”与“五级分类”的比较,我们看到“五级分类法”把对贷款风险的管理由事后变为事前,由静态变为动态,而“四级分类法”只是在贷款逾期后对贷款的风险和质量做出一种被动的事后统计,并不能使信用社在贷款风险发生前就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五级分类法”促使信贷人员从贷款发放之日起就要对自己放出的贷款进行全方位的随时跟踪管理。所以我们认识到贷款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监控和规避,而不是期限划分,这是管理理念的更新;同时管理方法也更趋科学,过去放出贷款即坐等到期收回之日,逾期就作记录,平时对贷户的跟踪监控不够,贷款放出后随机风险、贷户具体情况掌握不够,实行“五级分类”之后,信贷员再也不能在信用社闲坐了,他们必须天天巡视贷户,掌握信息,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使信贷管理方法更加细致科学,对信贷人员的素质提高也大有裨益。
第二,掌握了贷款的真实状况。根据xx全辖信用社贷款的分类结果,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贷款余额分别为xxxxx万元、xxxx万元、xxxx万元、xxxx万元、xxxxx万元,占比分别为xx%、x%、x%、x%、xx%,户数分别为xxxxx户、xxx户、xxxx户、xxxxx户、xxxx户。
第三,加强贷前管理成为重点。虽然我们完成了从“四级分类法”向“五级分类法”的转变工作,但不能指望所有信贷管理毕其功于一役,新的分类方法只是信贷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而信贷管理是综合的、连续的工作,贷款分类本身不会提高贷款质量,我们必须利用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科学原理和指导意义,发现存量贷款中存在的问题,在最佳时点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处臵,而不会错失良机。同时还要用以指导新增贷款发放工作,在发放前应对贷户经营活动是趋好还是劣化、现金流量是否充足、是以来自哪方面收入为主、现金流量是增加还是减少、担保抵押是否有效等方面作出全面的分析判断,不至造成贷款收回时难度加大。
第四,实行“五级分类”促进内控制度建设。实行“五级分类”促使农信社必须从传统的结果管理转移到过程管理上来,要从内控机制上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一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明确各级人员、各个环节的岗位职责和审批流程控制的重点。二要建立经常性的稽核审查制度,不断评价、发现和改进信贷流程,实现标本兼治。
七、政策建议
实行“五级分类”后,使许多贷款由过去的呆滞、一般逾期甚至正常状态转为损失类,加之历史和体制原因,造成农信社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损失类贷款金额加大,包袱沉重,靠自身力量难以消化,也无力按照新的标准提取一般准备金和损失准备金。因此国家应在利率、税收、财政等政策上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扶持信用社的发展,如免征农业贷款营业税,适当减免城建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扩大税前列支范围,逐步提高呆账准备金计提比例,对农信社付出的保值储蓄利息给予补贴,人行再贷款加大力度、利率优惠等等,增强农信社“造血机能”和抗风险能力,增强其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