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线的性质与判定磨课研究总结反思

时间:2019-05-12 06:0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切线的性质与判定磨课研究总结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切线的性质与判定磨课研究总结反思》。

第一篇:切线的性质与判定磨课研究总结反思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磨课教研总结反思

肥城市仪阳中学初中数学第2小组 组长刘吉东 提供 我们组根据研修要求,积极开展扎实有效地磨课活动。共进行三次集体备课,两次评课,三次讲课。磨课对教师的成长和教研组的建设有很大的帮助。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

一、制定计划、分配任务

对于此次磨课活动,立足人人参与,积极践行的原则,采取了“五步骤教研法”即:个人备课——小组讨论——课堂观摩——教后研讨————反思总结。

制定计划,确保磨课顺利进行,本次磨课研究主题是:

1、向课堂要效率,前5分钟和后10分钟的时间应怎样进行检测;

2、归纳、整理测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分析产生的根源;

3、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现状,分析其利弊。把研究主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为磨课提供保障:由于组内 教师授课任务重因此磨课时间的安排,我们也做了调整,磨课活动大聚,小聚隔几天穿插进行,网络听课课后接着评课,网络交流进行的多一些。

二、课堂引领、不断改进

赵爱华老师经过多次实践和调整,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老师精彩的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无不感染了每个参与者,为我们进行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赵老师对教材做了适当的加工和处理,本节课借助学案导学设置了三个活动情景,通过学前准备、活动

一、活动

二、活动三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首先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几名学生上黑板画图形,以学生动手操作作图活动为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并结合教师的启发性提问对所学切线知识进行迁移,自然导出切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结合图形提出问题运用定理,强化核心知识点,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只是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设计者,帮助学生从具体作图中提炼有效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特点、并结合课件动画展示图形变化,使学生建立数学模 型,并不失时机地鼓励评价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在作图活动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 的机会,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体验。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规范学生语言,比如有的学生在归纳切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本节课通过活动

一、活动

二、活动三对核心知识点进行了三次以上的强化,本节课虽然没有大量的练习,但是以问题为主线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强化核心知识点,并渗透化归、几何变换等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通过合作交流、归纳提升、当堂测评等 环节之后,几个学生又提出了一些问题也可以说是困惑吧,我觉得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我们知道研究源于问题,本节课从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言虽尽、思不 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点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这次磨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励中坚定,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

三、感受领悟,推进磨课活动纵深发展

本次磨课活动时间虽短,但整个磨课的过程却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收获,在一起扎扎实实地进行着集体备课——试教——磨课——再试教——再磨„„真是一种碰撞、激活、提升的过程。教研组的教研氛围浓厚了,凝聚力增强了,感情加深了。课堂的变化。经过备课团队的精心打造,集体研磨,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地学,兴趣盎然地学,实现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和谐统一。

2014年12月25日

第二篇: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教案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教案

任课教师

何光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深刻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2、通过判定定理和切线判定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实践发现定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切线判定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切线判定定理中所阐述的由位置来判定直线是圆的切线的两大要素:一是经过半径外端;二是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

四、教学进程

(一)复习、发现问题 1.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在图中,图(1)、图(2)、图(3)中的直线l和⊙O是什么关系?

2、观察、提出问题、分析发现(教师引导)

图(2)中直线l是⊙O的切线,怎样判定?根据切线的定义可以判定一条直线是不是圆的切线,但有时使用定义判定很不方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去观察,那就是直线和圆的位置怎样时,直线也是圆的切线呢? 如图,直线l到圆心O的距离OA等于圆O的半径,直线l是⊙O的切线.这时我们来观察直线l与⊙O的位置.

发现:(1)直线l经过半径OC的外端点C;

(2)直线l垂直于半径0C.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从位置上来判定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方法——切线的判定定理.

(二)切线的判定定理:

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对定理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①经过半径外端;②垂直于这条半径.

请学生思考: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少一个行不行?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图(1)中直线了l经过半径外端,但不与半径垂直;图(2)(3)中直线l与半径垂直,但不经过半径外端.

从以上两个反例可以看出,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直线不是圆的切线.

(三)切线的判定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归纳.切线的判定方法有三种:

①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②直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该圆的半径;③切线的判定定理.

(四)应用定理,强化训练' 例1已知: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 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分析:欲证AB是⊙O的切线.由于AB过圆上点C,若连结OC,则AB过半径OC的外端,只需证明OC⊥OB。证明:连结0C ∵0A=0B,CA=CB,”

∴0C是等腰三角形0AB底边AB上的中线. ∴AB⊥OC.

∴直线AB经过半径0C的外端C,并且垂直于半径0C,所以AB是⊙O的切线.

已知:O为∠BAC平分线上一点,OD⊥AB于D,以O为圆心,OD为 半径作⊙O。

求证:⊙O与AC相切。

证明:过O作OE⊥AC于E。

∵ AO平分∠BAC,OD⊥AB

∴ OE=OD

∵ OD是⊙O的半径

∴ AC是⊙O的切线 归纳总结

1、如果已知直线经过圆上一点,则连结这点和圆心,得到辅助半径,再证所作半径与这直线垂直。简记为:连半径,证垂直。

2、如果已知条件中不知直线与圆是否有公共点,则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段为辅助线,再证垂线段长等于半径长。简记为:作垂直,证半径

五、课堂检测

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经过半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过直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4)和圆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5)以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为圆心,底边上的高为半径的圆与底边相切. 采取学生抢答的形式进行,并要求说明理由,2、已知OA=OB=5厘米,AB=8厘米,⊙O的直径为6厘米.ACBO求证:AB与⊙O相切

六、课堂小结

七、小结与反思

1、知识: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着重分析了判定定理成立的条件,在应用定理时,注重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方法:判定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的三种方法:

(1)根据切线定义判定.即与圆有唯一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来判定,即与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来判定.

其中(2)和(3)本质相同,只是表达形式不同.解题时,灵活选用其中之一. 3.常用辅助线

口诀: 连半径,得垂直;作垂直,证半径

第三篇:《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稿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九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二课时《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本课时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直线和圆相切的条件,并为探究切线长定理而作准备的,它在圆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初中几何学习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它是几何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工具。

2、本课主要知识点(1)切线的判定定理(2)切线的性质定理

3、教材整改

结合教学实际及中考要求,我对教材内容略作了调整。当探究出判定后,为了提高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我特增加了例1和例2,让学生总结出“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常常添加辅助线的两种方法”,总结例1主要是连半径、证垂直;例2主要是作垂直、证半径。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达到学以致用。同时我对学案也作了调整,将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具体的体现。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的知识能力

学生已经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的知识,与圆有关的性质,切线的定义等。

2、已有的数学能力

具有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等。

3、已有的学习能力

预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讲解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评价能力等。

三、目标、重难点分析

基于上述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2)通过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2)经历探究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是在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基础上设定,它的设定既符合新课标的知识、能力要求,又要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此,承上:它起着承载知识的生长点以及与旧知识的联系;还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这些目标针对你的学生一定是最能实现和达到的;启下:它起着教师对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起点在何处,这个起点是否针对了你自己将要面对的本堂课的学生,是否符合所教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还决定了你的整个教学设计如何来落实完成知识、发展过程、突破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

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灵活运用。

突破措施:主要通过将问题细化,通过学生分组学习、练习、学生板演、学生讲解等方式突破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以学案为载体,当堂达标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帮助学生课堂讲解,并赋以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同时还结合了启发、讲解、评价综合的教法。学法上:充分发挥小组作用,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讲解,再面向全班讲解,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

五、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1、温故知新。

(1)学生填表,复习圆与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

(2)观察与思考。下雨天转动的雨伞上的雨滴;砂轮上的火星方向。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探究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1)注意语言叙述及数学符号语言的描述,结合图形重点讲解。(2)归纳判定一条直线是切线的三种方法。

学生可以自己归纳,讨论三种判定方法的应用。对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要理解记忆。

此时设计了几个判断题,进一步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设计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3、例题学习。

在这里我设计了三道例题;通过例1和例2学习让学生总结出“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常常添加辅助线的两种方法”,总结例1主

要是连半径、证垂直;例2主要是作垂直、证半径。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达到学以致用。例3主要是切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教师板书例1的证明过程,让学生学会切线的判定定理证明的书写方式,给学生作示范板演。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知识掌握了,怎么应用,如何逻辑推理,通过例题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会做,而是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

4、课堂练习。

练习题共6道,在通过知识学习、例题学习的过程中,来进一步检验学习情况,学生不要讨论要独立完成。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成果。

(精讲精练,让学生教学生,在训练中提高自己知识的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教师投影,前后衔接,形成知识链。

6、当堂达标。利用学案达标题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完成能力拓展。(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当堂达标。)

7、布置作业。教材101-102页第5、12题。结束:

各位评委、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课堂中注重:“精讲精练”、“当堂达标”;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教师:息陬镇中学孔令清

第四篇:《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目标: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熟练掌握以上内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预见重点:切线的判定定理;切线的性质定理及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的题目: 学习流程

一、揭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 1.复习下列内容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分别是那些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有哪几种?

2、直线与圆相切有哪几种判断方法?

3、思考作图:已知:点A为⊙o上的一点,如和过点A作⊙o的切线呢? 交流总结:根据直线要想与圆相切必须d=r,所以连接OA过A点作OA的垂线 从作图中可以得出:

经过__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与这条半径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思考:如图所示,它的数学语言该怎样表示呢?

4、思考探索;如图,直线l与⊙O相切于点A,OA是过切点的半径,直线l与半径OA是否一定垂直?你能说明理由吗? 小结:

(1)圆的切线()过切点的半径。

(2)一条直线若满足①过圆心,②过切点,③垂直于切线这三条中的()两条,就必然满足第三条。

5、例题精析:

1、(教材103页例1)如图,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oACB

例2.如图,点D是∠AOB的平分线OC上任意一点,过D作DE⊥OB于E,以DE为半径作⊙D,判断⊙D与OA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无点作垂线证半径)

方法小结:如何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四、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圆有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B.和圆心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C.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D.过圆的半径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已知:如图,A是⊙O外一点,AO的延长线交⊙O于点C,点B在圆上,且AB=BC, ∠A=30.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C O A

OEBDAC 1

3.:如图,△ABC内接于⊙O,AB是⊙O的直径,∠CAD=∠ABC,判断直线A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五、归纳总结

六、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反思:

一、合理设计课堂结构和问题。新课程理念及新基础教育理念都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我认为“动”不应当是表面的、外在的,而应当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问题,这种内在的、深层的动,才是数学课堂需要的动。动得有序,动而不乱。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因此,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一)、在动手画图的过程中,经历动脑思考、归纳、总结的过程。得到“经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的结论。

(二)、分析结论。应用好命题的前提是理解好命题。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命题我设置了三个问题,并且画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得到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的两个思路“连半径,证垂直和做垂直,证半径”。

(三)、应用命题。根据活动二的两个结论,我设计了两个不同类型的例题。因为有活动二做铺垫,所以例题解决的很顺利。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明年就面临中考的现实,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认真分析每个已知条件,由每个条件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结合要证明的结论及信息之间的联系,分析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没用。再理清思路,然后整理出来。

三、注意多种评价手段的运用。教学中面向大多数学生,并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评价。一个会心的微笑、学生的掌声、翘起的拇指、真诚的语言…让学生及时感觉到被认可,他就更有动力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

第五篇:《切线判定》教学反思

《切线判定》教学反思

《切线的判定》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24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在全国各省市的中考命题中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高中学习《切线方程》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切线的判定定理.难点是:圆的切线证明问题中,辅助线的添加方法.本节课我的教学是按:温故知新——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学以致用——学后反思,5个教学环节展开。

温故知新环节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展开:1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吗?,2回忆每种位置关系的2种判定方法。(①定义法,即交点法。从直观图形中来判断。②数量法即圆心与直线的距离d=圆的半径r)3课前检测,从而进一步巩固两种方法的转化运用,为本节课快速探究切线的判定定理以及外端点不明确只能用数量法证明圆的切线做铺垫。

创设情景环节主要通过让学生欣赏2个图片,使学生初步感受“圆的外端点”的概念。(①下雨天,快速转动雨伞时飞出的水珠。②在砂轮上打磨工件时飞出的火星)为探究新知概括切线判定埋下伏笔。

探究新知环节主要通过动手“做一做”(画一个⊙O及半径OA,画一条直线ι经过⊙O的半径OA的外端点A,且垂直于这条半径OA.)“想一想”(这条直线与圆有几个交点?L是⊙O的切线吗?为什么?由此你会画圆的切线吗?)“说一说”(你能用文字语言概述切线的判定定理吗?)来完成。学以致用环节主要通过例题和针对练习展开;学后反思主要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以及还有哪些疑问?顺利收尾。本节课教学亮点有以下几点:

1、温故知新环节复习针对性强,为总结切线的3种判定方法作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2情景创设恰到好处。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受“圆的外端点”概念,另一方面感受外端点的圆的切线,这为接下来探究“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作了很好的直观感知作用,为顺利探究“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3探究新知环节通过“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激发了学生学习几何的积极性.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概括规律的能力。

4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得当。本节课的重点是“切线的判定定理”,而要很好的掌握定理,正确运用定理,首先必须要掌握定理使用的两个条件“经过半径的外端点”及“与这条半径垂直的直线”。只有在外端点明确的情况下,再证该半径与直线垂直。为此我首先强调定理的使用条件再告诉学生,外端点明确的语句常识“①点A在圆上(点A是外端点)②直径AB(点A、点B是外端点)③ ⊙O半径OA,OB等(点A、点B是外端点)④弦AB,CD等(点A、B、C、D是外端点)⑤直线AB交⊙O与点C(点C是外端点)”这样学生在读题的过程就会领会是否能用切线的判定定理来证明一条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本节课的难点有两点:①判断一条直线是缘的切线到底是用判定定理证还是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来证。②如何作辅助线。为了突破这两个难点,我主要设计了这两种类型的例题及针对练习,让学生在思考动脑证明的过程中感受①外端点明确,连半径,证垂直.②外端点不明确,作垂直,证半径。这样选哪种方法,如何作辅助线,做好辅助线后怎么证,学生就一清二楚了。

5“一题多证”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不足的地方:

1在让学生一题多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过程中,由于将幻灯片上的图形未画在黑板上,导致学生的证题过程无法与图形相联系,从而不能准确判断学生证题的规范性。

2、受时间影响,拓展提高环节未能得以落实。

3本节课教师讲的时间还嫌多,如果将知识的生成过程也让学生自己去引导、去发现会更好。

总之,从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是一节较为成功的常规课,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学习,继续试验“餐桌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效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下载切线的性质与判定磨课研究总结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切线的性质与判定磨课研究总结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初中数学教案[定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深刻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2、通过判定定理和切线判定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生自己实践发现......

    圆的切线性质和判定教案

    切线教案 【学习目标】: 使学生掌握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切线的判定方法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综合运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

    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教学设计

    黄麓镇中心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数学教案 24.2.2.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 备课人:杨智刚 时间:2013年11月18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切线的判定......

    切线的判定教学的反思范文大全

    本课例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出发,通过学生自我活动、教师适当引导得到数学结论作为教学重点,呈现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为教学宗旨,进行教学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知识......

    切线的判定教学反思范文合集

    切线的判定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361生本高效课堂模式”的理念出发,通过学生自我活动、教师适当引导得到数学结论作为教学重点,呈现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为教学宗旨,进行教学设计,目......

    24、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教学反思

    《24、2(2)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教学反思 《24、2(2)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二小节。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圆的切线判定和性质(教案)002大全

    圆的切线判定和性质(复习教案) 农二师八一中学罗泥新 学习目标: 1、掌握圆的切线判定和性质,并能熟练运用切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2、掌握圆的切线常用添加辅助线的方......

    磨课总结与反思

    磨课总结与反思 通过这次磨课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一节好的课,是经过反复推敲、琢磨,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现根据我数学组三次磨课王娜老师执教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