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教育感悟
我的教育感悟
1、平淡无味,润物细无声。老师就是从上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写好每一次板书中,时时处处给学生启蒙。水至柔至弱,滴水能穿石。老师就是从一次谈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中,点点滴滴教学生做人。
2、每一位为人师者,放弃了一个学生,可能会减少你的工作压力,可能会提高你的教育质量,可能会给你赢得荣誉,但你放弃的却是一个孩子的美好前程,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不论现在或是将来,我们都有为人父母的一天,如果换做你的孩子由于某些原因受到他(她)老师不公平的对待或是被老师放弃了,你又做何感想呢???
3、宽容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气度。我们常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怀。可我们有时候,又为什么容不下一小点沙粒和微尘!一个人的胸襟能容多少物,每个人的表现是不同的。心理学者研究表明:学养+见识+气质+品质=容量。宽容,能使人与人的关系如沐春风、如饮甘露;狭隘足以让人的心灵流血、两败俱伤。心不容物会失去英才,海纳百川沃野娇秀,大肚能容天高地阔。
4、对大多数老师来说,工作就是这样琐屑而平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既不会有可歌可泣的闪光事迹,也不会有悲壮辉煌的精彩瞬间。师德,就融入在平平淡淡的工作中,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平平淡淡才是真,点点滴滴皆育人。“学无常师,惟德所在”,师德不就平淡如水吗? 如果有人想诠释师德的内涵,我会说:师德如水,而真水无香。
5、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丰富精彩的生活本身!教师的一生也许终不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像山间的小溪,以乐观的心态一路欢歌,奔向海洋;当如馨香的百合,轻展带雨的花瓣儿,聚合摇曳的身影;当如灿烂的星辰,甘于在静寂里守望天空。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付出青春韶华,付出苦汗心血的同时,收获桃李芬芳,实现人生自我。
6、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7、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依靠经验教育人,他会着力教育,发现并按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教师不应拘泥于前人,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管理班级,都应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置于科学认识的洞察之中,在教育规律限定的范围内科学地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
8、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累。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情怀,原谅是一种溶剂,一种相互理解的润滑油。原谅像一把伞,它会帮助你在雨季里行路。
9、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塑造灵魂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教师——这个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虽然我们很清贫,但是我们也是最富有的,因为,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我们也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我们有着勇往无惧的精神,是任何乌云也挡不住的;我们还是夜空中的启明星,我们有着奔向光明的执着!勇往直前吧朋友!!
10、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11、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不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12、勤业,就是勤奋地从事自己的工作,这是尽职尽责的态度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展现,也是人的生命价值在平凡的点滴的具体事务中实现的惟一途径。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事。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去认真对待;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都需要去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去全面关心。
13、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从天堂到地狱到底有多远? 天堂,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字眼!那是众望所归的美好境界。那里没有世俗没有功利,没有喧哗没有吵闹,却多了一分一淡泊一分祥和一分宁静一份和谐。
相反地狱,则意味着黑暗恐怖和残忍,那里到处生杀予夺,血肉横飞,处处肃杀逼人。那么,天堂到地狱的距离有多远呢?是遥不可及还是近在咫尺呢?
这倒让我想起了一则从朋友那儿听来的一则小故事:
一天,一位哲人向上帝提出了天堂与地狱的质疑。上帝对这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于是他们进进入了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个大锅汤。每个人看来都面黄肌瘦,流露出绝望的神色。仔细打量,才看见每个人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里食物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没法把东西送进嘴里,他们个个很是悲苦而又无奈。上帝又对这个人说:“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于是上帝领他们进入了另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和第一个房间没什么两样:一大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匙。但每个人津津有味地吃着他人送到嘴边的食物, 都很快乐,当然他也没忘记将食物一勺一勺的喂养他人。看了这样的情况,这个人不解,“为什么这里的人个个喜形开色,而另一个什么都一样的房间中人们却活得那么凄惨?”上帝微笑说:“其实很简单,在这儿他们会去喂别人。” 由张厅长所提及的“天堂·地狱“这个话题,我不仅想到了眼下正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夹缝中行走的中国教育的尴尬困境。我想,素质教育的推行是众望所归,也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的自觉行为,而不能单凭教育行政部门铺设的一道道高压线来约束来规范。当我听得一位身居要位的教育行政领导义正辞严地再三重申“眼下我们宁可不要质量也得要规范”时,我品出了他心中的苦楚与无奈。
什么是素质教育?按照国家教委朱开轩主任的话说,“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往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什么是应试教育?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
在教育官员、教育局长、各个校长的口中,在学者教授文人墨客的笔下,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素质教育的蓝图描绘的天花乱坠。然而,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对我们而言,也只能说是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全国有上万所大中小学,有哪一所学校敢理直气壮地站出来说“我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但面对神圣的中考高考,无论是初中教师还是高中教师还得崇拜得五体投地。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改革不能再这样存在两张皮了,教学环节再花哨,考试还是原来那样,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没有素质考试哪来的素质教育?!
理想的素质教育的好处是众所周知的,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坏处也众所周知的。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应试教育在学校包括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仍然大行其道,值得世人深思。
这倒让我想到了这样一个从朋友那儿听来的教学案例:
一份小学的语文试卷上有位教师出了这样一个阅读问题:“雪融化了是:___?”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水,这个标准答案赢来了老师的喝彩,老师也给了学生一个满分。但是有一个女孩却因为答案是“春天”而被老师无情地判为零分。
“雪融化了是春天”,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想象,这是一个多么富有创意的答案,可就因为与标准答案相悖,这答案就被老师视为离经背道异想天开而失分。老师就是这样无情的剪断了学生想想的翅膀,并将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残忍的熄灭。
我们必须承认,要推进素质教育,我们的教育行政领导要面临多重的压力,一是来自社会评价、家长观念等方面的压力,二是目前教师素质、教育投入等现实条件的制约,三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的浮浅也偏差。
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他们其实是教育行业里最可怜的人。领导天天在上头高呼“素质教育”,而学生及其家长天天在下面要成绩。这实在是让一线的老师们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因此,在素质教育口头上大受欢迎、应试教育必须顺从的大气侯下,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夹缝中生存的一线教师真的是处于小老鼠钻风箱两难的境地。无论我在教学中多么努力地尝试新教法,考试一到,还科凝心聚力,一切都要为考试让路。
一如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素质教育既是一种理想追求,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推进素质教育贵在务实,重在落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已经遭遇到了各种难题,而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但这不等于可以无所作为或是勉为其难。当前最重要的是找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依据客观条件的成熟程度,稳步扎实地推进。
欲想缓解和减轻“应试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必须求真务实。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采取务实措施落实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教育部门、学校、教师抓素质教育的顾虑和担心,才能使他们不至于瞻前顾后缩手缩脚,才能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二是教育部门要区域教育实际,创造性地抓好政策落实和素质教育实施的指导工作。要强化学生德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出发,强化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以学校为主阵地,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学生德育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深化教学改革,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规范办学行为,开全开足课程,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着力建设具有素质教育理念的精神文化,构建起人本管理模式,真正让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花园家园和乐园。让教师视教书育人为一件赏心悦事。
三是改革对学校、校长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制度,及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要制定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定期对学校、校长和教师落实素质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把评估结果与学校、干部和教师政治经济利益直接挂钩。
素质教育其实是每个合格老师心目中的教育理想,然而理想和现实往往是存在差距的。天堂和地狱的距离有多远?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期待;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叹息,多一些努力,我想我们会理想的目标越来越近。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段时间自己的教学态度十分严肃,每天都以一张冷酷的脸面对学生,学生稍有一点儿疏忽,便会劈头盖脸地猛批一番,对学生过于挑剔和苛刻使得班里学习气氛十分紧张,学生们在做任何事时都是十分地小心翼翼,畏首畏尾的,有意见不敢提,有问题不敢说,上课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当我发现这个问题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时,不仅反思起来:为什么以前的学生敢问敢说,学习十分地积极,课堂气氛十分轻松和谐,而现在的学生们都变成了沉默是金了?真如自己所说是学生变懒了吗?还是自己的教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正在苦恼之际我在《小学数学教师》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善待激励》,其中的案例和我们班有许多相似之处,读过之后深有感悟。
确实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教师的评议尤其数学教师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在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中,也是以批评学生为主,很少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性的评议更是少得可怜,导致学生也不敢正视自己的优点。同样也只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使得学生越来越没自信,越来越沉默是金,气氛越来越紧张,学习越来越消极。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批评多激励少。
如果我们将学生的优点放大,将他们的缺点缩小,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予以肯定,这就是对学生的激励,这就能够营造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乐于学习勇于学习。
因此,激励是教师教育艺术臻于完美的催化剂!
古人尚者有五:天地君亲师道德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学高为师”的智慧,“身正为范”的人格,“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师精神,是任何教学机器和产业所不能代替的。捷克大教育家加里宁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们常比喻教师为辛勤培育花朵的“园丁”。所有这些话都充分表明教师是塑育一代代新人的千秋伟业之使者。教育家叶圣陶说:“率先垂范是教师言传身教的无声号令,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所以,为师之使命即在于献身教育,热爱教育,热爱铸师魂。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我们日复一日谱写着辛劳但充实而美丽的人生。让我们用慈祥的眼神,嘴角的微笑,亲切的话语,热情的双手,让师德闪光,让师能勃发。积极行动起来,自我检省,积极进取,守候这方“三尺土地”,让我们的青春在爱的奉献中闪光!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宠,友爱重在礼尚往来,情爱少了几多严谨。而师爱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主动积极的爱。我坚信付出的爱不会付诸东流,平淡的生活其实并不平凡。
第二篇:我的教育感悟(范文模版)
听《符合教育规律》心得体会
三十年来,我一直在学校一线任教,在跟众多家长和学生的接触中了解到,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培养教育,在孩子智力的发展上十分重视,舍得投资,如:请家教、上补习班,购买大量的复习资料等。现在经济生活条件好了,给孩子花钱就更不用说了。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智力的发展与学习效果的提高。有些孩子由于家长的溺爱、娇惯等不良教育方式的影响,造成了他们缺乏创造性、懒惰、领带性强、意志薄弱等状况。因此建议家长从孩子进中学后就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智力水平较高的孩子,不要以为智力水平高了就可以万事大吉,还要注意培养他们非智力因素,从而促使他们的健康成长。对智力水平一般甚至较差的孩子,更要重视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因为这样往往能够弥补智力上的某些弱点,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俗话说: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勤奋出天才等,就是这个道理。,从我三十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所有智力优秀的学生在学习上都并不是最好的学生,而一个智力中等的学生,却是班里学习上的佼佼者,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个孩子有坚强的毅力。实际上,大多数孩子之间智商差异不大,为什么智力发展差异很大呢?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作为教师、家长,在开发孩子智力因素的同时,更要重视开发非智力因素。
首先,我们要培养孩子自信心。真诚地赞扬他们所取得的点滴成绩,使他们切实认识到,我能学好!从而增强自信心。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色。父母要了解孩子,激发他们的优势。曾记得我班有个学生叫李红秀,他的学习成绩一般般,但他天生有一副好嗓子,朗读起课文来声情并茂。我充分发挥他的特长,让他担任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发挥了他的特长,成绩也提高了很多,从而促进了自信心。多让孩子发言,培养自信。贫乏的语言环境妨碍学业的进步。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情,创设安全的气氛,让孩子畅所欲言,鼓励孩子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无论是学科学习还是非学科学习,要指导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常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提高。
其次,我们要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指孩子对知识的一种积极认知的倾向,它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学习兴趣,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给予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随地都在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做家长的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珍视孩子的好奇心。有些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许多问题缺乏耐心,往往采取回避或粗暴的态度,“去,去!没看见我正忙着吗?就你问题多!”这些粗暴的做法把孩子的求知欲望摧毁了。对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才能要热情鼓励,给予支持,但不能捧,尤其不能把孩子的才能当作家庭的小摆设,在大庭广众、亲戚朋友中炫耀、吹捧,那样会使孩子沾沾自喜,以致误了孩子终身。
2.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孩子对某一事物认识的目的越明确、具体,对该事物的兴趣就越大。仅仅由某事物或现象的生动性或趣味性引起的儿童兴趣是肤浅的,而由明确的学习目的支持的学习兴趣,才是深刻的、稳定的和持久的。在学生的课程范围内,有些知识是相当枯燥的,比如数学中的某些知识,它们很难以其本身的生动性引起儿童的兴趣,但是,如果家长能向孩子说明这些知识在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启发或带着孩子去亲身体验,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孩子可能会乐于学习这些知识。
3.帮助孩子积累知识。假如说一个孩子对某方面的知识发生兴趣,那就是说,他必然是已经接触了这方面知识,并且有所体验,感觉到它的有趣。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发展,例如,阅读兴趣,需要以识字为基础,识字越多,可读的书的类别越多,范围就越大;学习历史,知道的历史事件越多,对历史的兴趣可能越浓,参观历史博物馆将能帮助孩子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4.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给孩子提出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感到有必要去观察、思考,并寻求结果,则兴趣会伴随着发生。例如,让孩子收集十种树叶,做植物标本,但自己家的庭院里或宿舍楼旁边却只有五种树,孩子便只好到山上或公园里树叶,凑够十种,这个问题便能调动孩子对公园里或山上的各种植物的叶发生兴趣,树叶标本做好了,再要求孩子说明它们分属于哪些树,这些树有什么习性和生长规律,这样孩子便要进一步观察,并翻阅图书,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可能促成孩子对某些植物方面的阅读兴趣。
5.营造孩子兴趣的环境。要使孩子学得有兴趣,学习的内容必须贴近孩子的生活,方法也适当变化。同样是要孩子写一篇作文,甲家长用命令的口吻对孩子说:“今天是星期天,你必须写一篇作文。”孩子冥思苦想,无话可说,兴趣全无。而乙家长先带孩子到公园去游玩,让孩子说游玩的过程,适当地予以指点,再让孩子记下来,孩子兴趣盎然,文章便会写得有声有色。
再次,要培养孩子学习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情感既是学习的重要目标,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思想。社会在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面对这样不断变化的世界,不能以掌握静止知识的多少来徇自己的学习情况,关键在于会学习,不断地学习。家长要和老师一起配合研究孩子的学习过程,培养非智力因素,帮助他们总结学习经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告诉他们学习是终身的事,活到老,学到老,把学习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从学习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第三篇:我的教育感悟
我的教育感悟:一路走来都是爱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我的教育感悟——一路走来都是爱》。人们常说,教师的工作平凡而又伟大。平凡是因其日复一日,具体而琐碎;伟大是因其在点点滴滴中塑造着人的灵魂。回收从教二十多年光阴,青春消逝在三尺讲台上,皱纹堆积在飘飞的粉屑里。二十多年来,我倾注了满腔的热忱,挥洒了无数的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一路走来都是爱,我发现——
爱是躬行
要求学生什么时候到校,我总是提前一步,在教室门口站成一道爱的风景;要求学生字迹工整,我总是让板书条理分明,让评语笔画端正;要求学生作业认真,我总是逐字批,用心批注;要求学生讲究卫生,我总是轻轻拾起教室里的纸屑而不着痕迹;要求学生考试诚信,我总是在上公开课是,用未知的悬念体现师生的默契。
爱是耐心
耐心地纠正学生相同的错误,尽管有时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高频率重复;耐心地与学生交流,尽管有时候他们桀骜不驯、刚愎自用、自闭内敛、甚至油盐不进;耐心地等待学生的点滴进步,尽管有时需要经历痛苦而漫长的周期,甚至仍然是一无所获;耐心地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尽管有时这是一项需要用高倍放大镜才能完成的工作,但我收获的永远是满足和快乐。
爱是细心
细心的看,于是我发现了隐藏在学生背后的家庭变故,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理,温暖他们的世界;信心的听,于是我发现了学生习惯的口头禅“不是我”“不知道”,从而教会他们懂得责任,敢于担当;细心地想,于是我不断的和家长沟通,努力寻找帮助学生的最佳途径。
爱是宽容
宽容学生在走廊里的一次无意的冲撞,因为青春,演绎的是不规则的轨迹;宽容学生在课堂上的一次无理的辩驳,因为青春,徜徉的是不安分的思想;宽容学生偶尔经不起推敲的借口,因为青春,像雾像雨又像风一样的纠缠。
爱是尊重
尊重是忽略名次,转而重视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于是,我让每颗种子都有生根、发芽、开花的空间,让他们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尊重是看淡优劣,将爱心播撒给每一个饥渴的学生,于是考试后,班里的每个学生都会听到我的叨叨絮语,减少他们未能与老师交流的遗憾;尊重是处事公平,就事论事,于是,学习吃力的学生并不总是饱受批评的代名词,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会受暴风骤雨的洗礼。
桃李芬芳,内心无悔,一路留下的是爱的足迹。用爱播撒着一粒粒生命的种子,用爱点燃着一个个新的希望,用爱践行着我的教育理想。“春风化雨关爱莘莘学子,下自成蹊享受教育人生”
谢谢大家!
第四篇:我的教育感悟
我的教育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怎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我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他们的益友,应该以充满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自己的一腔激情撒向每一位学生。六年教育生涯的点点滴滴,让我感悟其中。
一、要热爱学生。
马克思有句名言:“用爱来交换爱。”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信任感,从而在拉进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爱又是学生获取积极情感体验的重要来源。学生取得进步时能得到教师的及时肯定和表扬,碰到困难时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这些都能引起学生愉快,感激等积极的情感体验。我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班级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工作水平。几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深刻意识到:要做好一个老师,爱是前提,尊重是基础,孩子的心灵是一方净土,也是最敏感、最脆弱的,有时,成人的不经意的一句话乃至一个动作,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教师手中,同时也把信任和责任放到了教师的肩上,做教师的要用一颗赤诚的爱心去呵护他们,让他们在师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热爱学生。
二、要理解学生。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尊重、理解、帮助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最大的爱。对学生的爱并不是只限于生活学习上的关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灵的了解。充分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让他们在一个和谐的状况下,轻松活泼地成长,将来才是一个真正有发展有创造的学生。
我们都是平常人,都有七情六欲,但我们应该向学生更多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宽容之心。因为宽容才能让学生有安全感,才能让学生真的是愿意去学,这话说起来真的很容易,做起来难度却非常大。对学生要饱含情感,这我们都知道,其实情感的核心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满腔热情,宽容大度,这才真正体现出我们老师的人格魅力。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自身修养,对学生付出真爱,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才能充分体现教师高尚的道德、完美的人格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理解我们的学生吧,让他们更爱我们、更爱我们的课堂吧!
第五篇:我的教育教学感悟
我的教育教学感悟
教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的重任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学生的实际教育中,本人既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又充满着无限的困惑,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的实施途径感受深刻。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最直接的教育
通过教学,我发现言传身教是对孩子们最好的教育。学生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他们对老师有特别的信任和崇拜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对他们的影响极大。因此,教师的道德修养的好坏与道德素养的高低在素质教育中显得极其重要。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例如: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自己就得遵纪守法。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这样才会以正确的思想启迪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记得有一次,学校领导来检查,我带领的班级获得了好评,尤其卫生比较突出,当我把这份荣誉与学生们分享的时候,学生们高兴地告诉我,是我自己平时以身示范,同学们才有爱劳动的意识,这也使自己深刻反思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再辛苦教师也应让自己身上充满朝气,工作上绝不疲疲沓沓。老师板书一笔一划,要求严格,学生的笔记、作业也会工工整整„„由此说明,是教师就要求具有奉献精神,要拿出一颗赤诚的心来对待自已的学生和本职工作,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学生的楷模,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不端正,不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尽管他有许多学问,其教学效果不一定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时刻牢记着自己的一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深刻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二、以人为本,用赞美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是事关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因此,对学生进行教育要以人为本。心理学研究曾经指出:如果着意注视对方,有意或无意地寄以期望,对方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同样,教师对学生表示好感,寄予希望,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习惯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进步。教师如果对学生表现厌恶或失望,学生的心理就产生负效应,表现为退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 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世上最崇高、最理智的爱,没有这种爱做基础,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真、善、美,赞美就失去了基础,如果一定要赞美,那么这种赞美也将是苍白和虚伪的恭维、讨好,必将失去赞美的效应。所以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学生前行的动力,教师应学会赞美的艺术,和一颗奉献的精神。
三、讲究诚信,用健康的心理去调节学生情绪,规范课堂行为
课堂上,教师不只是教书,还要育人,要经常教育学生不讲假话,做一个诚实、有用的人;用健康的心理去调节学生情绪,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在教学和与学生相处中教师要力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几大健康心理,首先有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的高涨的工作热情,即:健康职业心理;其次表现出活动兴趣、能主动地、直接地从事各项活动,即:健康的生活心理;第三,保持情绪的乐观稳定、情感高尚、积极进取,对他人,对社会表现出同情、亲密和爱的融洽的健康的人际关系等。当然,良好的愿望,积极的行动是健康、科学教育的必要,却不一定能转化为最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教师自己的认知水平及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加以工作任务的繁重,对学生的某些过高期望,而表现在教学上的争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实效,有背于最初的愿望,甚至个别学生的不理解,但只要教师坚持从现实生活中吸取教训,克服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诸如“师德尊严”观念,过于关注学生成绩等问题。我想,对学生多一些忍让,多一些宽容,一定会更好地从事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事业。点起学生心中的那盏“明灯”,扬起学生前行的风帆。
四、教师应以校为家,以德育人
教师若能把学校看成是自己的家一样,那么你就会做一个有心的人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和成长,谁不想需望自己的子女是一个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出类拔卒的人才;教师只要树立好良好的道德观,我想就不难教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采用多种方法教育学生讲道德、讲文明;培养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从小就学会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学会分清“是”、“非”的观念。对学生大力弘扬祖国的民族精神和传送祖国的优良传统,培养他们从小就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理想。
从登上讲台的那一刻,我就深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身上肩负的重大责任。我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感悟,不断反思,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才能成为孩子们眼中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