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计算机安全学的体会
学习计算机安全学的体会
哈尔滨学院
关立雁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人类对计算机的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计算机的安全关系到我们社会及我们每个人。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何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成为一个充满刺激并富有活力的研究领域。
2010年7月26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计算机安全学》精品课程培训,培训由北京交通大学韩臻教授和朱卫东主讲。
韩臻教授对本课程建设的概况,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课程选取的内容和学习资源的建设,计算机安全领域及其概念的扩展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和深度的剖析,并且把他多年来对课程的理解、思索和感悟一并呈现给我们,使我受益颇多,尤其是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讲解使我受到很大启发。
朱卫东教授针对“针对网络教学的特点介绍本课程的课程定位与目标;人机交互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代媒体技术在知识点呈现方面的应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等问题展开教学。有很多细节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另外朱老师还从教学实践的案例中为我们做了深刻的指导比如说从网站的建设中提取的:基于“知识点的“导学+视频讲解+教材阅读+自测练习+离线作业”个别化学习的教学过程”和基于“小组的主题式“互动实验+讨论+实验报告+点评”的协作学习”及“基于主题的“资源检索、上传+评价””形象生动的介绍了教学中实验部分,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指导性内容,对于我来说是本次培训的最大收获。
那么,掌握实现计算机安全的相关理论与技术,能运用这些理论与技术构件安全基础平台与设施是每一位从事计算机安全的教师所追求的。从学生的培养方向上看,我们应该走一条兼顾基础又要不断创新的道路。从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法中找到一条适合课程发展的道路,因学校,学生的层次不同,科学的提出一套发展的道路。
总之,本人还需在不断的学习培训和教学实践中摸索和总结。此次培训就给了我这么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也有幸和许多同行交流心得体会,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感谢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老师们为此次培训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韩教授和朱教授的精彩讲课,希望以后多参加类似的培训活动。
2010.7.27
第二篇:计算机学习经验体会
计算机知识学习经验体会
J10220205 土木2班 陈杭
毫无疑问,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大学恰逢信息时代爆炸式发展的当代大学生而言,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显得至关重要。很显然,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的必需品,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它。既然要用到计算机的地方这么多,于是这学期的公选课我就选择了《计算机系统维护》的课程。值得高兴的是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非常多的计算机方面专业知识,非常有效地弥补了我非专业领域的知识。那下面我就讲讲我自己在计算机只是学习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围绕这学期的体会感受,再加入一些平时的经验只是积累,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拿到一台计算机我们最开始会熟悉他的硬件组成,这都是最开始最基本的一些认识,是宏观的。比如老师或者朋友会告诉你这是显示器、这是鼠标键盘,等等等等。然后你会知道怎么开机,这些都是最最基本的就不多说了。那打开一台电脑之后我们会想要知道它到底能做些什么。然后我们就开始接触各类软件。我想对于大对数的中国学生来说,最开始熟知的应该都是电脑软件而不是硬件,对于硬件我们只是了解了一个大概,不知道他是怎么工作的,由什么组成。那按照熟悉的先后顺序,我就先讲讲软件知识学习的经验体会,再谈硬件的知识学习体会。
对于我个人而言,最开始接触的电脑软件便是office办公软件。还是在小学的时候老师就开始教给我们各种办公软件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从word、powerpoint再到EXEL表格,这是我对于电脑软件的最初印象。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对电脑软件和大人们的工作方式感到好奇。那至于办公软件的学习,由于这属于入门级的,一般来说多多练习时间久了就能熟练掌握了。但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一些高级的使用方法可以去书店购买一些专门的书籍阅读。至于专门为了办公软件去报名参加一些学习班个人觉得没什么必要,因为这毕竟只是入门级的软件使用,关键还是多多练习。至于软件的选择,现在世面上有许多办公软件的种类,但大多是大同小异,在选择的时候尽量多选择比较主流的软件这样既便于学习,也有比较好的质量保证。
当然计算机软件远远不止办公软件这一类,还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软件。总的来说计算几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上面介绍的办公软件就属于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就是能直接为用户处理某一特定问题的软件,应用软件必须建立在系统软件的基础之上。而计算机系统软件则是对计算机进行管理、提供应用软件运行环境的软件。如DOS、WINDOWS就是属于操作系统软件。它们的作用是实现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管理。
第三篇:计算机新课标学习的体会
计算机新课标学习的体会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很多专家和教师提出一些很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协作学习法和建构主义学习模式等。但是关于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程序,却涉及较少。课堂教学是学好每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信息技术课以前称为微机课或电脑课,大多为校本课程,课堂教学随意性较大。既然现在被正式纳入必修课,则必须按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程序,使之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总结、提炼出好模式。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型。教师应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70%”的要求,根据对学生学习技能规律的研究,在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力争将每堂信息技术课都上成理论实践结合的课型。将学生带入微机教室中上课,达到每人一机,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技法传授和技法训练相结合,手脑并用,教练合一。这种理论实践当堂结合,并当堂转化为技能,教学效果较好。理论实践结合型课型,可以说是目前较科学,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课型,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实施呢?有以下几步:
第一步: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意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动作。如,学习幻灯片制作时,好多学生小学学过,到现在虽然所会不多了,但是我们学生有个通病“眼高手低”,认为他们会了,就没有必要学了,这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用幻灯片制作了“宁夏风光”。精美的界面,熟悉的风景,这些内容在动画、链接功能的衬托下,使学生顿时感到惊讶并立即产生亲手试试的欲望,这样导课就算成功了。第二步:教学目标的给出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驱动其为完成目标而努力。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后,展示当堂教学目标,利用兴趣和目标双重驱动令学生去奋发学习。
教学目标应当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不能定得太高,使学生失去完成任务的信心,也不能定得太低,使学生“不劳而获”;不能太多而失去重点,也不能太少而无所事事。例如,许多《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学着做”、“试一试”、“动手做”等就包含了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要求。
第三步: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指导学生去探索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主动地去获得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意识,培养学生通过努力、独立探索、合作探讨,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的能力。
第四步:课堂检测评价
学生的操作情况如何,是否熟练掌握了技能,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教学中要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评价。学习过程中的检测评价,比形成性评价更为重要。
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所以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不能完全凭一次考试来判定。全凭考试评定成绩对于学生不公平,同时容易养成学生的死记硬背从而埋没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对于考核,可让学生完成一项具体工作来考核,形式如制作一幅画、一张小报、一段动画、网页设计、一个程序设计等等。教师可以定出设计提纲,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可单独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完成。让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不拘一格来完成一项设计,老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不仅达到了考核的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检测评价的目的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摸清达标率,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反馈。所采取的补救措施:从理论上再讲解,重点再示范;展开讨论,同学帮教;进行自我纠正;进行全员强化训练等。总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技能,全员达标。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应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灵活机动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自主式、协作式和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也应因“课”制宜地调整安排各教学环节,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
第四篇:计算机思维基础学习总结体会
计算机思维导论学习总结体会
随着科学的发展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有三大科学,即理论科学,实验科学和计算科学。计算科学能作为三大科学之一,可见其意义重大。在这半个学期的计算机思维导论学习中了解到了很多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不再是片面上网,玩游戏简单的操作。
计算机思维导论一共有七章,分别是:第一章 计算机思维基础知识,第二章 计算理论与计算模型,第三章 算法基础,第四章 程序设计语言,第五章 计算机硬件基础,第六章 计算机软件基础,第七章 计算文化与计算机职业道德教育。第一章 计算机思维基础知识
计算理论作为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其基本思想、概念和方法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对科学有不同的定义,达尔文爱因斯坦都有不同的定义。计算思维即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它包括了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的特征有:概念化,不是程序化,根本的,不是刻板的技能;是人的,不是计算机的思维方式;数学和工程思维的互补与融合;是思想,不是人造物;面向所有的人,所有的地方。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计算思维代表着一种普遍的认识和一类普适的技能,因此每个人都应热心于计算思维的学习和应用。
第二章 计算理论与计算模型
第二章主要讲了:计算的几种视角,计算理论,计算模型,计算科学的数学基础。计算思维应用的领域有生物学,脑科学,化学,经济学,艺术。对计算及计算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英国的阿兰.图灵和美国的冯诺依曼。图灵为了解决纯数学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发表了著名的“理想计算机”一文,该文提出了现代通用数字计算机的数学模型,后人把它称为图灵机。根据图灵提出的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思想,冯诺依曼及其研究小组起草了EDVAC方案,该方案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为了充分发挥电子元件的高速性能而采用二进制;二是把指令和数据都存储起来,让计算机能自动地执行程序。目前具有这两个特征的计算机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迄今,所使用的绝大多数计算机都沿用了这种体系结构。①
②
③
第三章 算法基础
第三章主要讲了:算法的概念,算法的描述,算法的设计,算法的评价和分析及算法中的常用数学工具。算法是解某一特定问题的一组由穷规则的集合,具有五个特征,确定性、有穷性、输入、输出、可行性。算法的特征是指算法必须有0或多个输入、但至少有一个输出,算法的每个语句都是可执行的,算法的每一步都是清晰、无歧义的,算法的执行时间必须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算法有多重描述工具,如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程序语言等。算法常用设计策略有穷举法、递归、分治、贪心、动态规划、回溯等。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求解算法,因此需要对算法进行评价。第四章 程序设计语言
第四章主要讲了:程序设计语言简介,程序设计语言发展历程,命令式程序设计语言,函数式程序设计语言,逻辑式程序设计语言,标记语言和Web开发语言,SQL言语。程序设计语言是把算法编写成可以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时必须遵守的程序设计规范的集合。按照与硬件的联系程度可以把程序设计语言分成三大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现存使用较为广泛的高级语言大概有数百种,在设计思想、使用方法、适用范围等方面各不相
④ 同。按照设计理念和组织方式(f范型)来划分,高级语言大致可以分为命令式、函数式和逻辑式。命令式程序设计语言通过向计算机发送具体的指令以最终完成相应的任务。命令式程序设计语言又大致可以分为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① 参考于课本第十页计算思维的定义。② 参考于课本第21页第一章小结。③ 参考于课本第53页第二章小结。④ 参考于课本第79页第三章小结。⑤ 参考于课本第107页第四章小结。
⑤
第五篇:计算机培训体会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李美珍
教育局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区领导走群众路线,在我们军山四个学校开展了计算机下校培训。从三月九日到四月十三日的每个星期日,派兄弟学校优秀的计算机教师跟老师们培训,我们学校教师年龄偏大,教育条件有限,出外听课时,看见其他校的教师都用课件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我深感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我积极参加了本次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于是,我在这次学习中,做好笔记,认真听讲,不懂就问,老师上午讲的内容,午餐后立即到机房练习,下午讲的内容,晚上在家练习,在学校利用空堂时间学习。通过本次的培训,我可以做简单的课件,制作网页等。五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匪浅,其感触真是一言难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把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我以后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