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教师读书心得体会_4
XX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XX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教师读书十问》,促使我静心思考教师的读书,认识到读书应当成为每一个教师的习惯,甚至是信仰;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智者、大师在对话。
曾有人这样形容读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读书,是教师专业底蕴得以厚实的路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进行“充电”,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我们倘能如此读书,知识何愁不渊博深广,资源何愁不源源而来,教学何愁不富有新意。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留连忘返、身心陶醉?这样的老师,学生怎么会不爱戴、尊敬?
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然待遇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一句话,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书三原则:即凡与安身立命、修身养性有关的书,要沉下心来仔细读,尽量读懂读透,求甚解,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基础,为掌握服务社会的一技之长而下大气力,花苦工夫,决不马虎,谓之研读;对于和自己的职业、工作、兴趣有关的书籍,广为搜罗,一睹为快,要用认真的态度去读,以求有所收获,是为精读;对于其他一些文艺作品、休闲读物、科普知识等,则茶余饭后,信手翻阅,目的是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加对新事物的认知,这权且称为通读。今天我们进入网络时代,读书的形式又有所变化,然而,无论你面对的是书本,还是屏幕,都会有所选择地阅读。为了汲取更多的营养,不妨也试试“好读书不求甚解”。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的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们每个人要为此而努力,不断地充实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型教师”。
XX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我相信,每个在从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坦然的,自信满满的,胸有成竹的。自己的教学能够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能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发展。而这一切,最基础的是,每个教师都需要丰富的教育理念,而读书就是获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
黄爱华老师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在业余时间里的所为和所在不为。记得石校长在大会上经常要求教师们、特别是年青教师应珍惜时间,通过多种渠道多读书,为自己的教育生涯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那时我就决定要多读些教育类的书,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说来惭愧,这几年来,书是看了一些,但大多是看教育杂志方面的书,而真正的教育理论的书看得很少。但通过阅读教育类书籍,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一些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多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有人说:读书就是在和大师们对话。确实是这样的,多读书,特别是读一些教学设计方面的书,就常常会惊叹“原来还可以这样上”。
二、多读书有利于更深入地钻研教材
多读教育书籍,有了更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对我们教学实践中分析教材是很有帮助的。刚开始教学时,拿到教材不会分析或者分析地很浅,不会自己深入研究。慢慢地,有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就知道为什么教材上这样设计,为什么又要这样处理,遵循的是什么教育规律等等,知道了这些在教学时就能更好的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质量。也就有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改变和重组。教材能研究透了,相信课堂质量肯定是高水平的。
三、多读书会促进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课堂细节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之一。而会不会反思,对青年教师来说也是一个问题。多读书,在读书过程中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那就应该及时地记录下来。对教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智慧也随之不断增长。因此,我们要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才能更好的反思自己.
第二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教师专业成长》读书笔记
语文组刘仲卿
读了刘良华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感觉到刘良华教授是一个充满智慧、幽默风趣的人,他就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这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我是一个不爱看书的人,但也觉得看他的书简直一种享受。刘良华教授所说的十类好老师如下:
第一类:“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 “做老师的人要有基本的精神气质,那就是善良,言而有度。如果言而无度,学生就会拒绝他。”
第二类:“像母亲一样慈爱”“哪怕学生不理解你,你也要一如既往地处于与学生的对话状态中,要对学生有一个期望。”
第三类:“实习教师” “做老师要有绝招,实习教师有什么好?第一,年轻;第二,平等;第三,精力充沛,有激情。”
第四类:做“宽容的教师” “如果我们老师不注意教育方式,用铁的纪律,军人作风来要求你的学生,你的学生就会阳奉阴违。如果你充满宽容和爱心,你的学生就会被改造成为一批欢乐的小艺术家。
第五类:“帅哥老师” “做老师的人,表情要丰富,要能带给学生真正的精神力量。”
第六类:“温柔的美女老师” “美女老师一旦严厉,她的教学就会有另外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七类:“风趣幽默的老师” “风趣幽默不是一种智慧,而是一种美德。”
第八类:“充满爱心的老师”“好的老师有一个基本的元素——有爱心。如果一个老师有爱心,他已成功三分之一。作为老师,首先对我们的亲人有爱心,然后对我们的朋友有爱心,然后才有可能对我们的孩子、对学生有爱心。”
第九类:“以身作则的老师” “我们做老师的人,至少有个底线,你要守住。这个底线就是:一定要说话算话。”
第十类:“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做老师要具有渊博知识和教育智慧”。从刘教授提出的十种教师形象看出,好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智慧还要具有人格魅力。好老师是人人喜欢,人人爱戴的。好老师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教法具有启发性和吸引力,并懂得灵活多变。哪怕成绩不是很好,也一定在学生的做人方面指明了方向;好老师一定既是学生们的良师又是学生们的益友,能以丰富的知识让学生诚服,又以和蔼可亲的面容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好老师应该特别有威信,且懂得一视同仁,不偏心不歧视,不偏爱也不放弃;好老师的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懂得并且努力地保护学生可贵的自尊心;好老师拥有博大的胸襟,恬淡而平和的心境,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收获,同时自己也能快乐;最终,好老师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成就感。我们也期待着能变成越来越受学生欢迎的魅力老师!
读完导言部分,知道好教师的要素有两点:“专业智慧”和“人格魅力”。在这里,专业智慧被称为“课程智慧”。“课程智慧”就是说一个老师上课的时候,他讲的知识比较丰富,这个丰富不是杂多、杂乱,而是这些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不是贫乏、简单。那就要求我们老师拿到教材后,处理好教材。
刘良华教授提供了三条处理教材的建议:“吃透教材”、“补充教材”、“更新教材”。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去大胆地改变教材,教师备课,就像导演对剧本的再创造一样,对教材也需要再创造,使之适合学生的需要;其次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再次,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创造性地更新教材,使自己所教的知识是有意义的。这三点让我感触良多,认识到要真正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必须从“教教材”的框框里走出来,变为“用教材教”,一个有课程智慧的教师,应该只是把原有的教材当成的一个载体,或者是一个引子,从而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补充教材”,最后达到“更新教材”,使自己成为一位课程编者。
2010-12-20
第三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大港欣苑小学
何菲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我。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我。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我,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我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用心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我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持续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用心,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齐活动,一齐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我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十分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好处。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忙,团结的力量大,群众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透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忙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理解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四篇:读书心得体会4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明白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第五篇:读书心得体会4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明白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