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利院实习总结(老年社会工作)
昆明市社会福利院实习总结
一、实习简介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1998年底,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达到12.48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9.7%左右。与其他已经成为老年型国家的人口老化历程相比,中国的人口老化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人口老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21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我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二是人口老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前出现。从我国7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之后人口增长幅度开始下降,到目前,这30余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人口老龄化过程,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急剧转变,使得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同时,“空巢”老人(即独居老人和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迅速增加。2009年8月24日至2009年11月13日,我作为云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在昆明市社会福利院参加毕业实习,一起实习的还有同学汪建栋和张俊,实习督导老师为李艳华老师,机构督导为赵钦和刘敏老师。
二、实习机构简介
昆明市社会福利院成立于1950年,地处五华区黄土坡海屯路42号,是昆明市民政局直属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经过60年的建设,已发展成科室齐全,设备先进,集医疗、护理、康复、娱乐、心理咨询、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综合型养老机构。多年来,社会福利院认真贯彻“上为党和国家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工作宗旨,全力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 的养老环境,赢得了长者、家属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并获“云南省二级福利院”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评为“全国模范养老机构”。
社会福利院现有床位1200张,正式职工106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6人,主管护士2人。下设:福利院、福利医院、老年人公寓三个机构。爱心护理院和福利医院主要是为智障人员、残疾人员、病重老人服务的,同时他们也接收昆明市救助管理站送来的有困难的“三无”人员,为他们提供食宿和治疗服务。老年人公寓为老人提供公寓式的住房、全面的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包括为老人洗澡、打饭、洗碗、打热水、量血压、发药、发水果等事情,另外,有专门为老人居住的室内外卫生,包括室内外的地板,室内桌椅和卫生间等的清洁。平时值班室每天都会有一人二十四小时值班,值班人员在夜间还要查房,以便在夜间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处理,部分患有严重疾病的老人还配有呼叫器,有紧急情况时可按呼叫器,值班人员就可以及时赶到,对紧急情况做出处理。另外,还有专门的清洁人员为老人清洗衣物,并把洗干净晾干的衣物送到每个老人的房间。老年人公寓还为老人提供一日三餐和活动场所,老年人公寓提供给老人的活动场所包括阅览室、多功能厅、健身房、康复理疗室等,老人可以在此跳舞、打麻将、下象棋、看电视等。
老年人公寓现在有老人86位,这些老人多半是云南人,也有部分是外地人,如山东,东北等地的人,他们大都是解放前夕来到昆明定居,在昆明生活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他们大都事业有成,是退休前的老领导、老干部,在公寓的费用大都来至他们的退休金,这些老人大部分能够生活自理,另外有少部分需要工作人员给予特别关注和特殊照顾,其中包括痴呆老人,患有多种疾病的老人和智力低下的老人等。
昆明市福利院位于昆明市普吉社区,福利院秉承“帮天下儿女尽孝,给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爱心护理宗旨,全力打造爱心护理和社工为老服务两大特色和亮点,以“您在我心里,我在您身边”的亲情式服务,给长者以温暖,用真诚的关爱让长者感受真情,感受尊严,健康快乐地安度晚年。
昆明市福利院以“助人自助,长者自决,尊重长者”为服务理念,以提高长者生活质量,维护长者残存功能,开发长者自助潜能为服务目标,为老人提供超一流的服务,工作人员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挥洒了年轻的汗水,为老人,为我国的老年人福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实习内容
在2009年8月24日至2009年11月13日实习期间,主要从事社会工作方面相关工作,包括日常卫生清理,老年人个案服务,开设老年人沟通小组,老年人缅怀小组,机构工作人员情绪管理小组,老年人机构适应小组等,社区工作包括机构志愿者队伍建设和机构社会工作者绩效考核等,期间,有幸代表昆明市福利院参加云南省昆明市卫生系统庆祝国庆60周年文艺汇演,参加云南省敬老节等活动。此外,在实习期间进一步协助机构工作人员做好老年人护理工作,参加机构组织的丰富老年人生活等活动。
在工作方法上,我们实现了个案、小组、社区三大工作方法的灵活运用与结合。在此次实习中,我们并没有像从前的实习那样,呆板、孤立的做了几个个案、几个小组,而是将这几种方法结合,以小组工作为核心,以个案工作为前提和基础,同时运用社区工作方法,积极调动机构内资源,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相当良好的效果。
在小组工作开展前,我们在院方的帮助下,运用了长达一周的时间,利用个案工作方法,与老人进行聊天与沟通,了解了一部分老人的家庭背景,心理、生理特征,性格特点及存在问题。为我们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与老人们有了先期的情感交流。
小组工作的开展,我们主要征询了院方的意见,院方希望能开展一个持续性的小组,他们表示,此前他们开展了一系列诸如剪纸、书法小组,但都未能持续进行。我们首先向院方介绍了社工的专业理念,指明我们的小组是运用专业社工方法,以发展或治疗为目的,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兴趣小组。而后,我们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对“持续”的意义进行了新的阐述,所谓持续,不只是时间上的延续,也可以是指某种模式的延续,我们可以探索一种新的专题小组工作模式,并将其不断完善并最终固定下来,为各方面提供借鉴。
小组工作中另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活动策划,即活动方案的设计与选择。针对老年人的活动还是第一次接触,算是创新吧,而且,老年人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的敏锐度下降,感知时间延长,各感觉系统如视觉、听觉、味觉、皮肤感觉退化;记忆力与智力普遍衰退;并会表现出某些消极的情感或情绪。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尽可能地设计了一些适用于老年人的活动,并在设计后亲身进行试验及征询院方工作人员的意见,我个人认为,有很多活动设计的还是相当成功的,在实际操作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为今后类似的小组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此外,我们还灵活运用社区工作方法,积极调动与利用机构内资源,这主要包括人力与物力两个方面。在物力方面,院方向我们提供了活动经费,并提供了音响、摄像等设备,增强了活动的效果,也为我们保存第一手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在人力方面,机构配发相关志愿者协助我们开展小组工作。
四、理论与实务
(一)、工作理论
当然,工作方法的运用是以理论的掌握为基础的。此次实习遇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甲流”疫情的爆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实习工作形成了阻碍,但同时也为我们积累理论提供了相对充裕的时间。在“甲流”爆发前,我们曾与院方进行了初步的沟通,谈了我们的一些想法与计划,但这些都还不够成熟;利用“甲流”这段时间,我们有查阅了许多相关书籍与网站,制定了实习计划书,积累了许多关于老年社会工作、老年个案工作、老年小组工作的理论、技巧与方法。
老年社会工作就是因老年问题产生而产生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它是指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在生活中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同时推动更多的老人晚年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主要包括:社会撤离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连续性理论和活动理论等。在老年个案工作中需要坚持的原则包括:从价值观上尊敬并接受老人、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有耐心、多鼓励、让老年案主自我选择、自我决定以及个别化的原则等。技巧主要有怀旧与生命回顾。怀旧是老人回顾他们过去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事件或时刻,从回顾中让老人重新体验快乐、成就、尊严等多种有利身心健康的情绪,帮助老人找回自尊和荣耀。而生命回顾是指通过生动缅怀过去一生成功和失败的经历,让老人重建完整的自我。鼓励老人将整个人生的经历尽可能详尽的倾诉出来,以达到内省的目的。与怀旧不同的是,它是对整个人生的回顾。因此,它更系统详细,也更能让老人面对自己的人生境遇,体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团体工作是我们此次工作的重点,因此也相对积累了更多的资料。团体工作有不少方法和技巧,一般而言,较为适用于老人的,是“直接式团体方法”。它强调工作员通过团体活动程序,先把团体气氛搞好,待成员较为熟习后,才进一步探索他们对团体程序及日后活动的兴趣。所以,在团体活动开始时,尤其在第一次聚会,工作员应该先与成员玩一至两个热身游戏,促进成员之间的认识及带给他们欢乐,这样才能把团体气氛搞好。游戏的选择以简单、易玩、好笑为主,但不可太幼稚或捉弄人。此外,老年团体工作还有下列主要的技巧:有充分的准备;组织简单易学的活动;及时赞赏有能力的成员;关心老人对活动的感受;及时调整团体活动;赏罚分明;要有圆满的结局。这些都为我们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工作技巧
沟通: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与老人的沟通,另一方面是与院方(主要是参与活动的护理人员)的沟通。与老人的沟通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小组开展前的个案阶段,与老人谈心,进行倾听,建立情感;二是活动进行中,不断征得老人们的回应,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询问他们的意见,以便及时调整与完善活动。与院方的沟通则贯穿实习的始终,不断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使活动趋于完善。除此之外,还要促进小组成员间的沟通,即老人与老人和工作人员与工作人员的沟通。
同理:在每次活动方案设计后,我们都会亲身将所设计的活动体验一下,以观察其效果,体会老人们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感受,这也是同理心的一种表现形式。除了自身体验老人的感受外,我们也力求让护理人员能有所体验。
观察:工作人员要能够灵敏、细致的观察和判断每个人所面临的环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便得以确定适合的小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案。由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观察在小组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包括观察老人的身体适应状况、对活动的参与情况、老人的情绪状态等各方面。因此,在每次活动中,除了一个工作人员进行主持外,每组都会安排一名工作人员进行观察,并与组内的志愿者相配合,协助活动的开展。
其他:实习过程中还运用到很多技巧,如建立关系的技巧,组织和介入的技巧、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评估技巧等等。
五、体会与收获
为期50天的实习已经结束,在本次实习中,在福利院已有的服务与活动基础上,我们发挥专业特长及理念,进一步拓展深入,力求有所创新,真正达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的,使更多的老年人愉快地欢度晚年,延年益寿,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体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并力求与机构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低年级同学实习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实习,我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技巧与实践进一步整合,促进了专业自我的成长。(一)、个人成长
整体上,和工作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大学生树立了一个真实的良好的形象,并得到了刘主任的信任和支持,获得了服务人员的赞赏。最幸运的是院领导给了我极大的自由空间,这让我对院里的政策、资源、运作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初步尝试了不同类别的实习内容,增加了和同学们的认同感。同时,还与老人建立了完美的平等真诚的友谊,熟悉了观察、收集、评估信息的实践操作步骤,增加了对老年人易患的各种疾病和老人心理的了解,加强了健康意识和专业助人理念,发现了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面对各种不同的不幸,更懂得了从多个视角看问题,建立了更为积极的人生观。充分展现了我的责任意识和三心“爱心、耐心、恒心”,加强了从事老年社会工作的信念,并和社会工作的同学们建立了更深厚的感情。习有所获,习有所乐!(二)、专业知识
实习期间,查阅和了解了相关老年社会工作知识,是自己对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例如: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做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做出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决定,增强老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不足和教训
首先是存在于活动设计中的问题,尽管我们已经征询了护理员的意见,并将活动设计到最大限度符合老年人的特征,但由于是第一次设计关于老年小组的活动方案,对老年人的实际能力还不能很好的把握,以致某些活动过低的估计了老人们的能力,如记忆力游戏,老人们的记忆能力超出了我们的设想,活动设计得过于简单;但与此同时,一些游戏又设计得过难,使游戏的效果不能很好的发挥。
其次是具体实践工作远多于专业反思。在实习期间,从事的大量工作就是清理卫生,和工作人员,和老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开小组时,也把大量精力花在如何营造良好的小组气氛,工作中缺少必要的专业反思。
再者是个案工作做得不够完善。在和个案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方面,充分发挥了专业的沟通技巧,但是在实际个案开展过程中,存在工作过急,回馈反应不够及时等问题,个案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最后就是纸上学来终绝浅,在实践实务过程中遇到一系列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小组气氛不足,小组冲突等等。
六、督导支持
在实习期间,不论是督导李老师还是机构督导赵老师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每周一次,李老师都会抽时间给我们督导,总结一周来的活动,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出安排,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在机构督导赵老师方面,每天都会留出半小时时间,总结我们一天的活动,在小组活动过后,还会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运用书本知识。在物质方面,机构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开小组所需的活动费用都由机构承担。每当我们小组遇到挫折时,赵老师也会给我们极大的精神上的支持。
七、老年社会工作展望
目前国内老年福利工作存在行政性管理的特点,其原因缘于缺乏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而国内老年工作更多着眼于老年人的物质需要,其原因缘于目前大多数老年工作者尚缺乏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推进我国老年事业的发展:
(1)壮大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队伍,扶持各种类型的专业的为老服务的非政府组织,让这些组织和现有的行政性单位结合起来,互相补充,最终推动行政性机构的转变和为老人提供更加适切的专业服务。
(2)提高老年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对现有的老龄工作者进行社会工作或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包括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等,以提高老龄工作者为老服务的专业素质。
实习时间短暂,耐人寻味,学到的很多,付出总有回报,我得到就是老人们那微笑的脸庞和工作人员舒缓的面容,助人自助,深感所学匮乏,不急跬步无以至千里,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期待社会工作蓬勃发展的明天。
第二篇:老年福利院建筑设计浅析
老年福利院建筑设计浅析
【摘要】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我国老年福利院的建设方兴未艾。本文以武汉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搬迁新建项目为例,本着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探讨基于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两个层次的老年建筑的设计,阐明此类设计方案的关键点,对老年建筑的若干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
【Abstract】With the coming of aging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s elderly welfare homes.In this paper, the second social welfare home relocation project in wuhan as an example, the center of the spirit of humanism and humanist thought, Discussed based on the old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two levels of the design of the old buildings, Illustrate key points of this kind of design scheme, Several problems of old buildings has made the beneficial discussion.【关键词】福利院 老年建筑 以人为本
【key words】Welfare homes, Old buildings, people first
一、前言
老年人与残疾人的居住和生活环境问题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自六十年代 以来随着人类老龄化的趋势,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丹麦、瑞典、英、美等国就注意到这一问题,在建筑设计上制定了一系列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有关规范和条例,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目前我国不仅已经迈入了老年社会,而且老年人口正以每年3.2%的速度攀升,老龄化来势凶猛。整体社会在面对养老问题上的矛盾也已凸显出来,因此我们国家针对养老提出了不同的养老模式,通常有三种形式 :社会养老;传统的家庭养老;家庭、个人、社会结合的养老模式,不同的养老模式决定了老年居住建筑有着不同的类型。老年福利院作为其中完全托管的一种社会养老模式,更加需要我们正确建立健全的社会养老设施体系,构建“以人为本”的养老模式体系,形成立体的养老网络。
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城市,必将走在改善民生工作的最前头。加快老年人福利设施(福利院)的建设势在必行。近年来武汉市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截至到2000年底,武汉市共有养老机构173家,其中国家、集体与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分别为11家、148家和14家,建筑总面积近19万平方米,共有床位6685张,一共有5023位老人入住其中。除此之外,武汉市各级政府还创办了包括老年人庇护所、老年人康复站和老年大学等在内的各种类型的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在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我们要关注的是,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建筑方式和建筑理念来构建出满足老年人群的特殊的身体和心力需求。下面以武汉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搬迁项目为例,来剖析我们应该怎样着力创造出这样的建筑空间。
二、工程概况
武汉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搬迁新建项目选址在江夏区流芳街龙泉生态园,地处梁子湖畔的龙泉山马峰北麓,紧邻名龙泉山风景区,自然环境优美,符合古人“人居风水宝地”的传统观念。一期工程用地面积6.52公顷,场地内地形变化较大,特色鲜明。
根据功能和资源分布分为五个重要的功能区域。以综合服务区为中心,布置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公寓、医疗服务及行政办公。公共服务区包含健身馆、娱乐、购物、餐厅等。建筑总面积22900㎡。考虑到老年人由于行动迟缓,上下楼步行不方便,因此老年公寓楼普遍为地上两层,其它配套建筑大多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项目在设计定位时主要考虑到使用性质为社会型老年人养老为主的居住场所,所以方案本着以人为本,创造与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特征相适宜的空间,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适用性,使老年人能健康、安全、便捷的生活在其中。
三、布局与景观
规划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的高差,尊重场地原有肌理,使建筑物由南向北形成跌落,富有层次感,更加与环境融合,立足于绿色园区设计概念。
考虑老年公寓和综合服务区发展要求,最大程度地保证起步区对整个区域开发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布局上将老年公寓规划在了一期主入口处,老年公寓与活动中心之间用连廊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老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室内交流活动、访友。公寓北侧临近梁子湖水景资源,采光充足,环境优美。综合服务区布置在一期中心位置,使其能够辐射一、二期整个服务中心。二期行政办公设置在南侧主入口处,使接待人员可以很便捷的向来访人员提供各种专业设施展示。区域划分明确,保持了各期建设用地的完整性,紧扣养老主题,为老年护理中心营造高品质的空间环境。
规划形成“一轴、一心、六节点”的绿地景观体系,一轴园区内结合环境设置了“一轴”,即中央步行景观轴线,从主入口行政办公区贯穿中心绿地延伸至“三无”老年公寓区。独立的步行游览交通体系,布置广场、公园、散步路等公共交往空间,方便老人休憩、游览与健身。老年人使用的步行道路做成无障碍通道系统,变坡点予以提示,并在坡度较大处设扶手。
“一心”即中央景观区,结合绿化和各项服务设施,形成整个区域的休闲、娱乐景观区。方案根据规范,充分考虑老年人活动特点,在场地布置时动静分区,一般将运动项目场地作为“动区”,与供老年人散步、休憩的“静区”适当隔离,在“静区”设置花架、座椅、阅报栏等设施,重点考虑“日光浴”场所,结合武汉冬冷夏热气候特征,避免烈日暴晒和寒风侵袭,以满足修身养性的需求。距活动场地半径1OOm内有便于老年人使用的公共厕所。
“六节点”,分布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交叉口,形成各个区的景观中心。设计备设坐椅和必要的活动设施,方便各居住区老年人出门就能近距离聚在一起山南海北无所不侃,驱散孤独感。
交通上强调路网的环通连续性,组织明确,形成人车分流,黄色为主要景观步行道路,蓝色为主要车行道。与老年人活动相关的各建筑物附近设供轮椅使用者专用的停车位,并与人行通道衔接,同时保证救护车能就近停靠在各建筑的出入口。根据规范,道路设明显的交通标志及夜间照明设施,在台阶处设置双向照明并设扶手,防止老人摔倒。
四、建筑设计
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会衰退,动作迟缓,准确度降低,常需要较宽松的空间环境,在心理上多有孤独感,更需关怀相互交往,这些特征构成了老年人建筑设计的前提。
在设计中首先把我国的传统文化注入到建筑的骨子里,使生活在其中的老人们能够感受到住宅的亲切,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建筑又必须体现时代的精神,这是老年建筑需要把握的难点也是必要点。
湖北省位于中部地区核心区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就起到“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作用,这也使楚地文化具有开放性、兼收并蓄的特点,楚建筑具有“层台累榭、高堂邃宇”等建筑特点。武汉福利院结合现有的地理环境、周边氛围、建筑物的性质去考虑,借助楚文化特有的色彩、符号及其深蕴的风貌格调,整体采取简洁的中式风格坡屋顶建筑形式,空间组合借鉴中式园林的布局手法,形成丰富多变的室内外空间序列。大方、简朴富有地方风貌的建筑形象能给予老年人极大的心理满足和享受,一味地追求现代、豪华反而会引起老年人心理的反感。
其次第二个关键点在于老年人害怕孤单也是一个普遍现象,但一些个人的生活和交往等却又不希望别人知道,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老年公寓设计在注重邻里交往的同时还应充分注意老年人生活的隐私。同时从生理学角度研究,人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退化,功能降低,这些都决定了老人相对而言身体较虚弱,体力下降,行动迟缓,这就要求老年人的住宅设计应从方便和经济角度出发,占地宜小。根据老年人居住生活实态调查,多数老年人不愿意生活在老年人过于集中的环境中,因此也要求新建老年人公寓的规模以中型为主,以便与周围居住环境协调。
设计中老年公寓居室保证大部分住宅均南北朝向,保证每栋楼,每间房均有充足的阳光,避免“兵营”式排列,没有层次感,单元错落布置,既有关联,又有独立性。主要采取四个标准间为一组、两个一居室为一组、两个二居室为一组的几种形式,老年人自主选择居住方式,较好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组与组之间内部用公共休息室、阳光房将各个组合单元相连接,满足老年人的沟通与活动,亦可利用局部放大的走廊、偶角布置几张藤椅,即可满足之需要。外部用庭院隔开,满足采光、日照、通风和换气同时,确保了绿化环境。
老年公寓设计中还应充分重视公共交谊空间的研究,促进居住区内人际交流。一般老年公寓宜设有大中小等不同的公共活动空间,以满足不同性质活动之需。大空间设有健身、教室,中小型空间可为戏曲、棋牌、聊天、会客之用。老年人多崇尚天然,喜欢绿色,利用室外空间,有意识地结合景观布置室外的石桌、木凳、美人靠,常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公共建筑还为老年人提供方便进出的出入口、水平通道和楼梯间,为各种老年人使用卫生间提供便利。由于老年人体力衰弱,持续的站立行走都有困难,在公共建筑提供休息空间也是必要的。
第三,一个好的老年建筑设计方案必须要与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特征相适宜,从各个细节上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适用性,使老年人能健康、安全、便捷的生活在其中。贯彻“以老年人为中心”的这一核心设计原则。按照国标《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程》的规定,根据老年人建筑特点,护理楼走道、老人房卫生间等其它部分均设置无障碍设施。从构造角度出发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住宅入口处面积要适当增大,门宽适度增加,地面平坦,便于轮椅通过,老人经过处预留安装扶手埋件。
2)厨房卫生间不易过小,为便于坐轮椅或坐凳使用。3)老人容易失禁,卫生间应靠近卧室,并设长明灯。
4)老人身高会缩短,因此为了方便使用,门铃、开关和门窗把手应适当降低安装位置。5)老人容易摔倒,地面和浴池底都应防滑。楼梯、浴池、厕所及走廊两侧应设扶手,楼梯可设立式升降椅。改变高度和方向的地方应用明显色彩。
6)老年人视力下降,易患各种眼疾,应提高房间照度,并抑制眩光。据日本分析,照度需提高2倍。地面,特别是楼梯踏步、平台,不宜选用黑色或显深色面料。黑色在视觉上届退后色,特别是对于老年人会产生如临深渊之感,小心翼翼不敢投足。一般来说楼梯间采光普遍较暗,老年人从亮处进入暗处,对暗适应的调节速度较慢,会使眼睛难以适应,更增加了投足恐惧心理。另外,黑色也是淹没色,藏污纳垢,难辨脏洁。黑色与黑暗相联,是一种失去希望丧失信心的色彩,对老年人不利。7)老人体温低于常人,采暖的地区应考虑适当提高供暖温度。8)厕所宜用推拉门,不用平开门。
住宅和老年人居住条件的改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需求和养老需要,当社会生活形态发生变化以后,相关的设计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以适应人们需求的变化。社会老龄化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关心关怀老年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为他们晚年生活创造一个美好温馨的居住环境,也是我们每一个建筑设计工作者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图:室内走廊设计要点
图:楼梯设计要点
五、引申
加拿大和美国两国人口老化是与经济增长同步发展的,因此比欧洲各国有更强的经济实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居住福利问题。在老年住宅的建造中,采用了一系列方便老人使用的专用产品(包括浴具、门窗五金、厨具等)和当代先进科技成果,使住宅成为人们终生的最佳伴侣,80年代开始的老年社区开发是美国老年住宅供应的重要特色,出现了所谓太阳系的社区空间结构,把商店、娱乐中心和老年住宅、餐馆、医疗保健机构连接成一个整体。老年人能不受外部交通干扰而方便安全地到达各种服务设施。在社区计划方面,实施了多目标老人中心计划,包括了一系列综合服务的组织和相应社区建筑设施的兴建。用以提供教育、保健、社会参与和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全方面的安全保障。因此,对于老年建筑设计,在建设新宅时,要汲取各国先进经验,使之能够适应老龄的需要。
另一方面可以安排近距离布置老少居住或兴建一定数量的两代居住宅。因为老人尽管害怕并反对到公共设施里生活,却又不愿同自己的亲属一块儿住,而是希望能与亲属子女住得不远,既能经常往来又免受不同生活习惯的干扰。因此,要针对老年人生活多样化,需要兴建住宅切实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许多特殊需求。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老龄化问题和一系列福利问题会更突出。老年建筑设计的重视是对所有公民的关心仁爱,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文明、物质文明的标志,也是任何一个面临老龄化国家应采取的措施。因此,对中国这样一个老龄化人口居世界之首的国家来说,通过精心的设计,确保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和积极推广老年福利制度有着极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无障碍建筑设计》作者:蒋孟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2.《准医疗老人养护设施探讨》作者:贺镇东,《世界建筑》,1995年
3.《老年人特别护理福利院家庭化生活单元的构建》作者:李斌 李庆丽,《住宅研究》2003年 4.《浅析社区老年医院康复环境设计》作者:梁娅娜,《建筑学报》1995年
第三篇:老年社会工作期末考试
老龄化社会的标准:65岁以上的人口大于或等于7%;60岁以上人口大于或等于10%。老龄化的速度:指社会中60岁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增长的速度,它主要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制约。
心理年龄: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与功能确定的个体年龄,也叫“智力年龄”。
社会年龄: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个体年龄,它反映的是个体的社会行为的成熟程度。
丧偶老人的心理辅导:正确对待丧偶现实;避免自责;转移注意力;再婚有利于摆脱孤独;寻求新的生活方式。
建立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全体劳动者的切身需要;体现社会的公平。
老年教育的内容:思想教育;卫生保健;增加知识;兴趣爱好;专业技能。
原则:多科学;多层次;多形式。
了解老年心理技巧:注意倾听老年人的心声;注意观察老人的神态;了解老人的交往;了解老人的独特性,尊重老年人的尊严。
离退休综合的表现:坐落不安,犹豫不决,不知所措,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行为重负,情绪变化明显。
成因:失落感,怀旧,恋友。
治疗:要有思想准备;注意保健,防止疾病;生活丰富,家庭和睦;要有
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生命不息,活动不止。
“空巢”孤独感的表现:爱回忆往事;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交往很少。
成因:认识上的错误;感情上的错觉;固执的怀旧。
辅导:正确认识家庭发展的规律;夫妻才是真正终身的伴侣;加强与社会的交往;正确对待孩子的离巢;开拓新的业余生活。
老年个案工作的辅导方法:怀旧;生命回顾。
辅导技巧:与案主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注意辅导的过程;注意老人的情绪;注意老人对子女的感受;协助老人抒发痛苦的感觉;协助老人重返现实;防止老人过分自责。
老年团体工作:老年社会工作者利用团体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增加其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通过老年在团体的娱乐、交往和学习等活动排除老人生活中的寂寞,解除其生活的疑虑,增加其生活情趣的工作过程。
老年团体工作的基本原则:不先入为主;照顾特殊原则;组团适当原则;不强求原则。
技巧:要有充分的准备;组织简单易学的活动;即使赞赏有能力的成员;
要关心老人对活动的感受;要及时调整团体活动;要赏罚分明;要有团圆结局。
社区老年工作:老年社会工作者以社区为单位,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内的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的工作过程。
意义:有利于家庭的照料;有利于老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生活;有利于在充分利用社区内的闲置资源;有利于低收入老人的养老。
养老的主要形式: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家庭养老。
社区养老的特点:可以满足老年人和家庭的需要;社区养老方便灵活,形式多样;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适合普通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
第四篇:第五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五章 老年社会工作
考点 1:老年人的需要及问题老年人的需要 主要包括: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 事安排和一条龙照顾等 老年人的问题 ?疾病与医疗问题②家庭照顾问题③宜居环境问题④代际隔阂问题⑤社会隔离问题 考点 2: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 和行为; ②反移情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③社会工作者要善于反 思并运用督导机制;④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考点 3: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老年人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主要内容: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 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与健康照顾有关 的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 务助理、出行协助、信息服务、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老年人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 理 老年人精神问题的解决 处理的方式:帮助老人处理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等最常 见的 4 个认知和情绪问题 关键在于要理解老人的行为方式,重要的是理解老人在精神上如何 界定自己的现实世界,在精神上关怀老人。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 年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 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临终关怀、丧亲问题、酗酒问题、自杀等 考点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老年个人与家庭工作方法主要包括:缅怀往事疗法、人生回 顾疗法、验证疗法。
2、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有现实辨识小组和动机激发小组。
3、老年社区照顾工作方法主要分为医疗性照顾和社会性照顾两 部分。
4、老年机构照顾工作方法有三个实务模式,分别称为爱登选择 模式、住房与服务模式和以延续理论和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为基础 建立的模式。
第五篇:老年社会工作论文
《老年社会工作》论文
--农村养老问题相关分析
院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班级:社会工作10-1班
学号:姓名:2010025412(03)
吴
丽
农村养老问题相关分析报告
在为期十二周的时间里,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学习了《老年社会工作》这门课程,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我决定做一个关于农村养老现状与对策的探究。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值得我们社会大众予以关注,尤其是在老龄化愈演愈烈的当代,我们更应该对这一群体予以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中国农村发生了一系列与养老有关的变化,出身农村家庭的我对这一问题感受更加真切,所以就此谈谈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老年人作为社会上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大到我们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小到每个家庭的组建与维持,他们都曾贡献过自己毕生的力量,不管他们的成就大小或成功与否,他们都曾奉献过,曾为国家和家庭奋斗过、努力过。所以在他们年老之际,我们没有理由不让他们度过一个安详、幸福的晚年。为此,我们的国家、社区、家庭、子孙后代等都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用自己的力量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和谐温暖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爱与自我满足中度过自己人生中最后的时光。所以,老年社会工作是一门十分有意义的学问,我们不仅仅要学习它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真正地为老年人办点实事,让他们的处境能得到实质上的改变。但我们国家的养老现状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养老,发展尤为滞后。想要改变现状,必须得先了解现状,所以谨借助此文分析一下农村养老存在的普遍现状及问题,并据此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老人们的幸福感。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主干家庭逐渐向核心家庭转变、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及老年人口急增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了变化,不赡养老人或者赡养老人不充分等问题接连不断,操劳一生的老年人到晚年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如何解决规模庞大的农村人口养老问题,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是新农村建设中关注较高的一大难题,并且各地的现实情况又不一样,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中国农村养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容忽视。下面着重分析一下现在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现象透析--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受中华传统文化中“养儿防老”思想的影响,并且政府对农村养老投入的力度不够,导致大部分农村养老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以政府养老为辅的模式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广大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老年人的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越来越重,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农村人口老龄化致使以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制度已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养老的需求,所以我国在农村养老问题上的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养老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增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类:
一是与子女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空巢老人”负担过重。这种老人生活的家庭大都是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整个家庭的负担完全落到了老年人身上,他们既要为子女看家,又要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例如抚养孙子、喂猪、种地等家务活,这部分农村家庭的老年人生活过得非常劳累,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较重。这种状况在农村是十分普遍的,我所居住的村庄几乎有百分之七十,甚至是百分之八十的家庭都处于这样的状态。青壮年外出务工挣钱,将老人与孩子留在家里,仅仅在过春节时才回家,所以留守在家的老人的负担可想而知。且不说他们自己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被照顾的需求,仅仅是一同被留守在家孙子们和家里的家务就让他们难以承受。而这种状况又是极为普遍的状况,所以农村养老状况的糟糕程度可想而知。
二是独居老人生活难以自理。农村的很多老年人因家中的多种原因和矛盾不能与子女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儿女大了结婚后相继与老人分开生活,独居老年人的承包地难以耕种,家庭的生计难以支撑,加之有些老年人的儿女们自身经济条件差,在经济上无法支援老人。这样家庭的老人只能靠自己,体弱多病丧失劳动力,缺粮缺钱,艰难度日,所以其间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老人生病了根本不会得到及时的照料,如果不是平日里邻居及村委会的帮忙他们的生活肯定更加糟糕,由此观之其生活的惨淡境况是我们所难以想象的,并且这样的群体在农村目前还是普遍存在的。
三是赡养分担让老年人生活不幸福。农村里常常存在很多这样的家庭,由子女按比例分摊老年人的生活必需的粮食和零用钱,并且还有一部分儿女们将老父老母拆散供养,一个儿子养活父亲,另一个儿子养活母亲,包括为老人送终也都是各负担各的,老人们不但是生活上不幸福,而且在精神生活方面更不幸福。这种状况让老人们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在他们眼里他们就是子女们的负担,所以整天郁郁寡欢,经年累月就慢慢失去生活的信心甚至形成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在农村多子女的家庭大都是这般情况。
四是儿女赡养老人难保障。现实农村里,多子女老年人的比例高,子女在赡养费的承担上互相推卸赡养责任,甚至相互之间闹矛盾,其结果有:
1、轮流养老,即让老人到每个儿女家轮流过一个月或两个月;
2、分摊养老,即:每个儿女按比例负担一定比例的粮食和零用钱,提供老人生活来源;
3、都不养老,造成老年人生活无着,要求政府府帮助解决老人们的养老问题。
五是无儿女的老人即五保户生活难有保障。这部分老人都无儿无女属于五保户,他们每年由政府发给五保供养款,村委会负责发放部分口粮,不过现在由于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村民素质的差别和村集体经济的薄弱使有些村在给五保户粮食和生活护理方面出现了问题。近年来,在某些地区由于政府的投入有部分五保户得以入住乡镇敬老院,敬老院包吃穿住医,生活水平较好并且有专门工作人员管理,所以老人在这里的生活还算可以。但由于敬老院管理经费不足,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老人不能接收。更加糟糕的是,有些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工作不认真,对老人们疏于管理和帮助,有时候老人重病在床数天无人知晓。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说:老人死于敬老院数天未被发现,等等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综合而言,敬老院养老的老人生活现状也不容乐观。
二、追本溯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
一是养老观念差,尊老、敬老氛围不浓厚。当今社会,相当一部分人养老观念淡薄,把老年人不当“财富”,而当“包袱”。受经济、社会条件制约和个人认识水平的影响,个人和政府对老龄问题的重要性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是法律意识淡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都明确了老年人应得到的权益保障,而很多人法律常识不足,不能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有些赡养人道德伦丧,只知向父母索取,却不尽“反哺”义务。
三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模式难运作。由于年青的家庭成员要去工作挣钱养活老人和抚养孩子,家庭中无闲人照顾老人,特别是子女较少的老年人,这种类型正在增多,纯粹的家庭养老让赡养老人变成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对于子女比较多的老人还好说一点,但对于子女较少的家庭来说,一边供养老人一边抚养孩子,的确是一个十分沉重地问题。
四是资金投入不够,社会保障缺乏,养老工作机构和服务设施不健全。各乡镇都有老龄工作机构和人员,但都是由民政办兼管,业务也仅仅是办老年证、发放百岁老人补贴,老龄工作基本是处于应付型,与当今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今年才在部分村开展,但基本养老金标准十分低根本那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更不用提老年人生个病什么的了。总而言之,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太低,不足以改善老人的生活。
三、建言献策--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养老问题是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化解社会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弘扬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优秀文化。为了积极推进农村老龄工作,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是加强老龄宣传工作,各新闻媒体要从多个角度开展为老服务宣传,努力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深入持久地进行敬老、养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通过宣传努力提高全民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意识,营造出浓厚的敬老、养老氛围,认真总结养老敬老以及老年事业发展的经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大力表彰孝敬老人的先进事迹,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在全社会促进形成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新风尚。
二是健全法律法规和老龄服务机构。要结合广大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现状,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老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日常护理存在的问题,体现对农村老年人的重视和关心。理顺和健全老龄机构,确保各级老龄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建设上,配备专人或兼职工作人员从事老年工作。高度重视和关心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问题,着力解决贫困老年人的现状,让广大农村老年人权益得到保障。
三国家要加大对基层老龄事业经费的投入。对资金极其匮乏的农村地区来说,加大资金投入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资金实行社会化筹集,社会化发放,普及老年人基本生活补助金、护理金、医疗补助金等,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培训从业服务人员,让农村老年人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让老年人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不断保障,而且在精神慰籍上得到充实,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幸福、更美满。
四、社工精神--用我们的力量为老人打造一个爱的天堂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为老人们送去一份温暖,有义务为改善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贡献一份力量。下面结合我们社会工作专业谈谈我们应该怎么样行动去为农村养老贡献一份属于社工群体的力量。
老年社会工作在整个社会工作实务体系中占用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的老年社会工作是每个国家与社会都需要去积极面对并努力构建的重要领域。老年社会工作是针对老年人的问题与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主要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社会服务,以协助老年人解决生理、精神、情感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使老年人能够继续参加社会活动,幸福安度晚年的专业服务活动。到底我们在为老年人服务的时候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从价值观念上尊重老年人,努力去理解和接纳老年人。如果一个人在思想观念上排斥、歧视老年人,是无法真正理解老年人的,所以更不会真正愿意以自己的努力来帮助老年人解决其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肯定要接触老年人,所以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到接纳、尊重老年人,让其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真心,以更好地开展后期的工作。
二、工作细致、周到、有耐心,并多鼓励老年人。一般从事老年社会工作的人大都是年轻人或中年人,较难理解老年人的生活经历与心理特点。老年社会工作者不能以自己的行动、反应能力来要求老年人,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给予老年人细致周到的照顾,并多鼓励老年人,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及对生活的热情。这样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就得以解决了。
三、协助老年人自立、自决,与老年人建立相互依赖的、有目的的良好情感关系。能否与老年人建立起信任关系是老年社会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为了有效地协助老年人解决其生活问题或困难,社工必须取得老年人的信任。
以上是社工在开展工作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在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上,我们有能做些什么呢?就农村养老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专业角度提出以下的解决办法:
(一)、通过宣传向社会大众及政府部门等发出呼吁,积极为农村养老寻找可以利用的资源,如临时医疗队,社会捐助等,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二)、在农村开展敬老爱老类的活动或在电视等大众传媒上进行敬老类的宣传教育节目,唤醒子孙们的敬老、养老意识;
(三)、向政府部门倡议,争取国家扩大对养老方面的投资,在农村地区建立更多的养老机构,并积极提议让专业的社工进入敬老院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
(四)、指派专业团队定期去农村进行专业的服务,并发动当地的志愿者对其进行简单的专业培训,以扩大服务范围和参与人群;
(五)、开展农村社区活动,拉近邻里关系,邻居经常互帮互助以使老年人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邻里们及时的帮助。等等之类的方法都是我们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老年人做的,所以对于老年社会工作,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能做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现在就开始去实践、去探索。关爱老年人、关爱我们每一个家,需要千千万万的社工一直努力、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