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青年教师磨课总结

时间:2019-05-12 06:0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青年教师磨课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青年教师磨课总结》。

第一篇:数学青年教师磨课总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那拉提镇中学中学理科研组教研组磨课活动总结

学校在四月组织的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已圆满结束,通过本次磨课活动,让我们中学理科教研组的教师对一堂好的数学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课的设计,到课中师生的教与学的情况,再到课堂中,教师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有效数学思考等,收获很多。通过此次磨课,同时也让我领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境界。现将本次磨课作如下总结:

数学教师们在一起磨课,三位教师上台展示集体智慧的结晶。让教师之间看得也就更准,理解也就更为深刻。老师们在一起充分讨论、交流,气氛尤为热烈。每位教师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一到议课,教师们各抒己见,津津乐道。办公室里、茶余饭后老师们的话题都是磨课。

二、建言献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借助集体力量和智慧,听、上、评,修改,多次磨课。老师们认真参加评课活动,从研究的角度出发。评课做到了“三个一”: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问题,提出一个建议。反复磨练,深度议评,磨出精品。导入新课就做了二次修改。

磨课为我校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使老师们学习了教学的相关策略,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以补充,解决了一些在以往教学中的困惑。如何沉稳、有序、巧妙地把握好课堂,把自己的教学成果展示在同行们面前,如何不在众多的老师面前把课上砸而丢了脸,这无形给了我压力。然而又是充分展示自我的好机会,因此,三位教师都精心定位、备课,执教。在磨课的整个过程当中显得认真、仔细、小心、专注,本次磨课让老师们从同事身上学到了很多。使教师明白并非孤立地形成和改进自己教学的策略和风格,教师的教学实践离不开交流和学习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磨课也让教师反思了自己在课堂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课堂上教师是否把自己的作用定位在“点拨”上,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这些问题都是以前我们没有关注的,这次磨课让老师们对这些课堂现象进行了深入透视。

三、精心磨课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

磨课有个人思考的结果也有教师群体的智慧,如何更符合地方及学生实际,如何在几轮的磨课当中更富新意和创意,使得听课学生、教师不感到乏味,教师是决不能照搬教材,必须要对教材有所创新。因此,教师们在磨课时拼命查找各种资料,对课堂教学过程重新整理并渗入自己的创新因素。因此每堂课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议课时,教师的点评,是从自己的角度提出的,更是自己的,新颖、独特的。思想的碰撞更能闪出创新的火花,合理的借鉴又是创新的开始。在教师的课堂展示和磨课评议中处处彰显教师的创新元素。

磨课是教师个人反思与相互学习的结合,是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快车道。在磨课活动中同组的老师反复推敲,确定更加清晰地数学课堂操作规则进行了一次有一次的试教,在不断的试教中让磨课组颇感欣喜,达到了预期目标。俗话说: “刀越磨越锋利,课越磨越精彩”。我们相信,在这次磨课活动中的打磨上,我们还有更多进步的空间。

第二篇:数学磨课总结

数学磨课总结

1.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尝试讲义、练习,初步体验一下所要求的操作,发现新知识的疑难之处,反映给教师(这一步可以在上课之前的课前预习阶段完成。如果每节课以45分钟计算,头3~5分钟进行;或者在前一次课的后面3~5分钟进行这一步)。教师在收集了学生的疑难问题,了解了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初步操练的体验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出示范操作,供学生模仿。同时,可向学生提出简明扼要的有关这一学习单元或这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这些工作 工作内容,可用3~5分钟进行,也可以在前一次课上利用下课之前的部分时间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去获取答案。

2.学生明确了这一堂课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各自带着思考题去深入自学或操练,第二次提出自己经过一定思考仍然不得要领的问题或疑难之处(这些也可以在课前预习时进行),向同学请教或反映给教师(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

3.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前后坐位或4~6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注意学生的思路(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解决不了的疑难第三次向教师提出或由教师就近随时个别辅导答疑。这时的疑难问题已为数甚少,确实是学生经过了一定努力仍然难以独立解决的重大难题或关键环节。

4.教师抓住关键性的重大难点和本课的教学重点,加以精讲,再把学生正在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与开发智能的进展情况加以讲评。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教师要讲清它的来源,说明它的性质,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对并列的概念,可以只讲清一个,以便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避免“抱着学生走路”。同时,交代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去阅读必要的课外参考资料,这是教师在以45分钟为例的一节课中,集中讲解重点内容,解除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示范演示的阶段。这一阶段一般可用10~15分钟。如果加上在上课的开头阶段教师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示范操作,提出这一节课的目的要求所用的3~5分钟。“学导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上面向全体学生所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主要由教师或学生分别占用课堂时间的比例大体为四比五,也就是说,主要由学生进行独立活动的时间一定要多于主要由教师进行引导、讲授、示范的时间。同时,在教师进行引导,讲解和示范的时间里,也要伴随着每个学生的注意观察,认真思考,记忆,想象的智力活动和简易的模拟动作,教师也要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以尽量饱满的情绪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去开发自己的智能。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也必然伴随情感、意志等相应能力的发展。

5.教师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的提问,检查学生当堂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作出必要的评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掉错误,正确领会完成课后作业的要领和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达到记忆、巩固和熟练的目的(一般

可用5~10分钟时间)。

“学导式”教学法有广泛的适应领域和适应性能,而且完全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和教学条件灵活变通的发挥效能。当然,这不是说可以把“学导式”教学法作为僵化的模式套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变式”才能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要经过一番逐渐过渡和师生双方逐渐适应的过程。

今天,有幸听了三年级两位老师的精彩讲课,受益匪浅,感觉耳目一新,学到了不少知识。

一、导入趣味化,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两位老师的导课都非常新颖、富有情趣,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把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带入课堂。刘秀峰老师一开始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在4时这个时

刻,可能在干什么,大部分学生把4时理解成下午4时,只有一个学生说老师可能在睡觉,这位学生把4

时理解为凌晨4时,在矛盾中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初步感悟到一天中有2个4时,有效的导课为

后续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接着还让学生认识一天中有2个12时(中午12时和晚上12时)。接着老师

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一天中会出现2个一样的时刻呢?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来解释老师提出的问

题。(因为一天有24小时,而钟面上只有1到12,只能表示12个小时,所以时针在钟面上要转2圈,这

样一天就出现了2个一样的时刻,但它们表示的不是同一个时间点)所以我们为了更好的区分是哪一个时

刻,就需要在时刻前面加上“上午”、“下午”等字眼来帮助我们准确的掌握时间点,就像刘老师形象的举了班里出现的一个例子:我们班有2个人都叫××(同名同姓),为了区分这两个人,我们就在她们名

字的前面加上“小”、“大”这些字,称呼为“小××”、“大××”,这个贴近生活的形象比喻可以帮

助学生更好的记住普通计时法怎么去表示。所以我们平时在教学中要多留心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信息,多积累一些素材,以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信手拈来供教学使用,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很难

理解的问题,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仇建美老师一上课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去导课,故事是这样的:两人相

约7时见面,但是有一人到了约会地点,而另外一人却没有赴约,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就能解释,没有说清是上午7时,还是晚上7时。这时仇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认识普通计时法的表示方法:在时刻前面必须加“上午”、“下午”等词汇。接着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不加这些词,又不出错,我们就用24时计时法去计时,引出课题。

二、注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知识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两位老师都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用24时计时法去计时,学生说出了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我们应注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多给知识面广的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善于表现自己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

三、运用直观演示的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两位老师借助教具或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一天中的每个时刻都在干什么,边演示边让学生说自己在这个时刻正在干什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认识24时计时法。当时针转完一圈,接着转第二圈时,外圈在对应的12个数字旁边出现了13时,14时,15时„„24时。这样形象直观的引出时针转第二圈就要从12时接着数,转到1就是13时,转到2就是14时„„转到12就是24时,这样就和一天有24小时联系在一起。

四、重视理解数学思想,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

刘老师把一天的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以统计表的形式出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两种计时法的异同,(发现第一圈时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时刻不变,不同点是普通计时法前面要加“上午”、“下午”,第二圈时,两种计时法的时刻也不同了,通过观察发现24时计时法的时刻比普通计时法多加了12)教给学生归纳的方法,并及时进行表扬,善于发现规律并加以概括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本领。仇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也非常好,详细的板书中就充分看出了老师善于总结归纳方法,知识比较扎实。

五、数学生活化。

在练习环节中,两位老师用生活中的素材作为练习内容,进行两种不同计时法的转换练习。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特别是刘老师在让学生进行两种计时法的转化时,用很幽默的语言帮助学生记忆,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时,要记住穿上外套(即时刻前面要加上“上午”、“下午”等词语,反之,要脱掉外套)。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六、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

刘老师在做练习中,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正确时刻。老师一喊“预备”----学生闭眼思考;再喊“开始”----学生仍然闭眼,集体拍一下手,然后出手势表示出答案。老师们都觉得这种方式新颖、有趣,值得学习、推广。

总之,两位老师的教学分格截然不同:刘老师的课富有亲和力,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整堂课学生都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新知,整堂课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是一节独特的课;仇老师的课,一环扣一环,课堂扎实有效,比较细腻!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今后一定要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要焕发生机、充满活力---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三年级数学老师,有幸在丁卯小学参加了由教研室组织举行的三年级数学备课组长“同课异构”赛课活动。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后学习的一种计时方法,它在现实生活中用途比较广泛,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养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珍惜宝贵时间的良好习惯。但抽象的时间单位的学习,学生无疑在理解和掌握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能正确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综观这7节数学课,可以说是各具特点,风格迥异,精彩纷呈,令我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三点收获: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联系生活将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7节课的老师都能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驾驭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制作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形象直观有趣的课件,通过师生对话,组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法,揭示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关系,明确了两种计时法之间转换的方法,达到能准确地用两种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从而掌握了数学知识。

2.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充分体验24时

这七节课,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者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24时,都不约而同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24时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度过这美好的一天吧。0时,夜静悄悄的,小朋友们这是都早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时针继续移动)天渐渐的亮了,这时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这样边演示边讲解,配以星空、月亮、太阳等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了24时(一天)的过程,而且让学生更深的理解了什么是24时计时法。

3.生活中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练习设计上都采用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火车票上的时间、银行门上的营业时间、公路上小汽车的禁止通行时间等,(有一老师在练习巩固环节上制作了课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创设了生活情景,串联了练习题,一道道练习题就是一幅幅生活画面,真正做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了,非常形象有趣。)让学生知道了数学无处不在,处处要用数学。

不成熟甚至略显幼稚的两点思考:

1.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无可厚非地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是否就意味着多媒体课件完全就可以取代数学教材呢?如何在数学课堂上用好数学书呢?(这7节课上没有一节课是让学生翻过书的)

2.课堂上教师语言的表述应力求严谨、准确、科学,切忌随意,想当然。如:凌晨12:00的表述就有问题。如:某节课的导入部分,有一名学生已经说出了是用的24时计时法了,可老师却这样反问:你怎么会想到24时计时法?学生不知所措,无语以对。其实,教师可以顺水推舟,自然揭示课题即可,也不至于陷入茫然境地。再如:某节课的巩固练习阶段,一学生把银行储蓄业务时间说成是:“下午17时30分”,按理接下来该组织讨论错误的原因,使学生弄明白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的方法,可老师只是指着板书轻描淡写地说了句:“黑板上没有这样的计时。”也许是怕影响授课进度,就匆匆走过场了。这样的出来很是

令人费解,只会让学生学得混沌模糊。

第三篇:数学磨课总结

数学磨课总结

1.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尝试讲义、练习,初步体验一下所要求的操作,发现新知识的疑难之处,反映给教师(这一步可以在上课之前的课前预习阶段完成。如果每节课以45分钟计算,头3~5分钟进行;或者在前一次课的后面3~5分钟进行这一步)。教师在收集了学生的疑难问题,了解了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初步操练的体验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出示范操作,供学生模仿。同时,可向学生提出简明扼要的有关这一学习单元或这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这些工作 工作内容,可用3~5分钟进行,也可以在前一次课上利用下课之前的部分时间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去获取答案。

2.学生明确了这一堂课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各自带着思考题去深入自学或操练,第二次提出自己经过一定思考仍然不得要领的问题或疑难之处(这些也可以在课前预习时进行),向同学请教或反映给教师(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

3.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前后坐位或4~6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注意学生的思路(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解决不了的疑难第三次向教师提出或由教师就近随时个别辅导答疑。这时的疑难问题已为数甚少,确实是学生经过了一定努力仍然难以独立解决的重大难题或关键环节。

4.教师抓住关键性的重大难点和本课的教学重点,加以精讲,再把学生正在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与开发智能的进展情况加以讲评。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教师要讲清它的来源,说明它的性质,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对并列的概念,可以只讲清一个,以便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避免“抱着学生走路”。同时,交代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去阅读必要的课外参考资料,这是教师在以45分钟为例的一节课中,集中讲解重点内容,解除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示范演示的阶段。这一阶段一般可用10~15分钟。如果加上在上课的开头阶段教师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示范操作,提出这一节课的目的要求所用的3~5分钟。“学导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上面向全体学生所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主要由教师或学生分别占用课堂时间的比例大体为四比五,也就是说,主要由学生进行独立活动的时间一定要多于主要由教师进行引导、讲授、示范的时间。同时,在教师进行引导,讲解和示范的时间里,也要伴随着每个学生的注意观察,认真思考,记忆,想象的智力活动和简易的模拟动作,教师也要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以尽量饱满的情绪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去开发自己的智能。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也必然伴随情感、意志等相应能力的发展。

5.教师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的提问,检查学生当堂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作出必要的评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掉错误,正确领会完成课后作业的要领和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达到记忆、巩固和熟练的目的(一般可用5~10分钟时间)。

“学导式”教学法有广泛的适应领域和适应性能,而且完全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和教学条件灵活变通的发挥效能。当然,这不是说可以把“学导式”教学法作为僵化的模式套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变式”才能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要经过一番逐渐过渡和师生双方逐渐适应的过程。

英语“磨课”活动总结

在第三周初一级部英语组组织了一次磨课活动。张玉英老师和赵艳霞老师专心备课,制作课件并且使用六步导学法教学,效果明显。

张玉英老师的课细致,使用多媒体教学。知识形象直观,容量大,学生易于接受。学生积极配合,课堂气氛活泼民主和谐。老师亲和力强,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本节课节奏快,目标明确具体,面向全体。教师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这节课使用教学流程教课,首先感知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点拨提开,归纳延伸。最后当堂测试,综上所述,可以说这节课是一堂成功的课。

赵艳霞老师的这节课也是非常成功的。因为面向普通班的学生,学生水平差基础弱。所以这节课赵老师强化基础知识,对每个单词都是一遍遍读。而且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活跃敢于发言。这得益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老师亲和力强学生敢于回答问题。而老师在落实知识点时也采用不同的方式训练方法灵活多样。

这节课也是使用六步教学法效果明显。

通过教科处组织这次磨课活动使老师们受益匪浅。

1、加强了备课质量增强组织合作意识,共同探究,共同提高。

2、通过听评课,使英语组教师业务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3、通过“磨课”进一步完善了六步导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进一步加强,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4、通过磨课活动,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5、通过磨课活动的开展,各位教师都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向课堂要质量的教研之风日渐浓厚

第四篇:数学磨课总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巫山县朝云小学数学教研组教研月磨课活动总结 学校三月教研月活动已圆满结束,通过本次磨课活动,让我们数学教研组的教师对一堂好的数学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课的设计,到课中师生的教与学的情况,再到课堂中,教师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有效数学思考等,收获很多。让我们数学教师从更高的层面来评价一节课,同时也让磨课教师领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境界。现将本次磨课作如下总结:

一、精心组织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

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分成低中高段3个组,低段数学吴晓燕老师负责定位,执教课堂,陶中元、刘成春、彭维、王一林负责指导。中段数学黄正坤老师负责定位,执教课堂,马林香、张学炎、张兴明老师负责指导。高段数学袁红梅老师负责定位,执教课堂,陈智蓉、李在容、马林香老师负责指导。数学教师们在一起磨课,三位教师上台展示集体智慧的结晶。让教师之间看得也就更准,理解也就更为深刻。老师们在一起充分讨论、交流,气氛尤为热烈。每位教师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一到议课,教师们各抒己见,津津乐道。办公室里、茶余饭后老师们的话题都是磨课。

二、建言献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借助集体力量和智慧,听、上、评,修改,多次磨课。老师们认真参加评课活动,从研究的角度出发。评课做到了“三个一”: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问题,提出一个建议。反复磨练,深度议评,磨出精品。如在吴晓燕老师的执教的《锐角与钝角》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到课堂中。导入新课就做了二次修改。第一次试教通过动画小房子的引入,让学生感知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角,但同组老师感觉学生兴趣不高,吴老师和磨课组的老师重新设计,打磨出了第二个教学设计方案,于是

建议用学生动手剪去手中的长方形一个角看能得到哪些角?进行了第二次试教,让学生亲自感知,这样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袁红梅老师执教的《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节课重点让学生在小组分糖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探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第一次试教,这个环节由小组长具体分工,但小组成员急于操作,不听小组长安排,造成学生操作不准确,小组活动比较混乱。表面看似热闹,却没有达到活动的目的。第二次试教学生在小组动手分糖环节时,同组教师感觉操作规则太多、不够清晰,让学生理解较困难,同组教师建议精简规则,由老师引导分工再进行活动。怎样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同组的老师又坐下来,反复推敲,确定更加清晰地操作规则进行了第三次试教,本次试教让我们磨课组颇感欣喜,达到了预期目标。也许从袁老师扎实朴实的教学风格上,能让我们感受到小学高段数学的魅力!

磨课为我校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使老师们学习了教学的相关策略,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以补充,解决了一些在以往教学中的困惑。如何沉稳、有序、巧妙地把握好课堂,把自己的教学成果展示在同行们面前,如何不在众多的老师面前把课上砸而丢了脸,这无形给了执教教师压力。然而又是充分展示自我的好机会,因此,三位教师都精心定位、备课,执教。在磨课的整个过程当中显得认真、仔细、小心、专注,本次磨课让老师们从同事身上学到了很多。使教师明白并非孤立地形成和改进自己教学的策略和风格,教师的教学实践离不开交流和学习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磨课也让教师反思了自己在课堂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课堂上教师是否把自己的作用定位在“点拨”上,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这些问题都是以前我们没有关注的,这次磨课让老师们对这些课堂现象进行了深入透视。

三、精心磨课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

磨课有个人思考的结果也有教师群体的智慧,如何更符合地方及学生实际,如何在几轮的磨课当中更富新意和创意,使得听课学生、教师不感到乏味,教师是决不能照搬教材,必须要对教材有所创新。因此,教师们在磨课时拼命查找各种资料,对课堂教学过程重新整理并渗入自己的创新因素。因此每堂课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议课时,教师的点评,是从自己的角度提出的,更是自己的,新颖、独特的。思想的碰撞更能闪出创新的火花,合理的借鉴又是创新的开始。在教师的课堂展示和磨课评议中处处彰显教师的创新元素。

磨课是教师个人反思与相互学习的结合,是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快车道。在磨课活动中同组的老师反复推敲,确定更加清晰地数学课堂操作规则进行了一次有一次的试教,在不断的试教中让磨课组颇感欣喜,达到了预期目标。俗话说: “刀越磨越锋利,课越磨越精彩”。我们相信,在这次磨课活动中的打磨上,我们还有更多进步的空间。

第五篇:小学青年教师磨课计划

青年教师“磨课”活动方案

石都庄中心小学数学组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本学年将全面开展青年教师“磨课”活动,旨在深化有效教学流程的研究,切实提升教师执教水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为使大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保证本次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特制订“磨课”活动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活动目的正确认识到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研磨成功一节好课的重要性,进一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团队作战能力,通过全程参与,共同感受成长的精彩,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活动时间

2011年10月9——2011年10月28

三、活动过程

“磨课”是本学年的工作重点。第7周为活动启动周和“磨课”计划制订周,本学期的第6、7周为 “磨课”(说课,讲课,评课)时间。第8周为总结反思周。

1.制订“磨课”计划。以学科组为单位,组长负责,会同组内成员制订好本组活动的详细计划。计划包括两轮“磨课”的主题、执教教师、教学内容、详细的时间和地点。

2.备课。

首先,各学科教师根据定好的教学内容每人撰写一份教案,再由学科组长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研讨执教教师的教案,对本节课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重点的突破、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打磨研讨,形成基本的课堂教学方案。该环节是“磨课”活动的中心环节,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备课的体会亮出自己的观点。

3.说课。

执教教师在多媒体室进行说课,有李校长进行点评

4.讲课。

执教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凝聚着同行智慧的“准精品课”,展示给大家,其余教师和教研员参加听课,做好听课记录。

5. 总结与反思。

对开展本次“磨课”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将其中感悟最深、最有价值的认识以及自己需要改正的地方写下来。

四、活动要求

1.严肃认真的对待本次“磨课”活动,积极主动完成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各项任务,力求活动效果最优化。

2.服从组长的安排,准时参加活动,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组长对每次参加团队“磨课”的出勤情况要有记录,纳入青年教师考评。

3.各组将开课的具体时间提前报教科室,由教科室发布信息,以便全体教师选择观摩。

4.组长对每一次团队磨课的资料、教师备课稿、听课记录等要注意及时归纳整理,一轮活动结束后统一交教科室存档。

2011年9月

下载数学青年教师磨课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青年教师磨课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年教师磨课(5篇范例)

    青年教师磨课活动 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新老师来说,主要的就是多听课,多学习,请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帮助,在一遍遍的磨课中取得成长。在反复的练习中,我逐渐熟悉了教学的......

    磨课总结

    岁月如斯夫,不舍昼夜,磨课活动已圆满结束。回首磨课活动,感慨万千,受益良多。现梳理思绪,反思自我,期待提高。做学问有三重境界,我们的磨课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如大浪淘沙,最终洗尽......

    磨课总结

    磨 课 总 结 转眼间,磨课工作已进入尾声,回首这段时间以来的研修历程,感觉既紧张又充实。因为今年接手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许多习惯要培养,所以作为一年级的老师自然要多说多做更......

    磨课总结

    磨课总结 “磨课”是每一位教师必经的一种成长经历,是促进我们成熟,提升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11月中旬,我们终于迎来了研修以来就期盼已久的磨课阶段,我们忙碌着,协作着;欣喜着,更......

    磨课总结

    2013年4月21日,我们期盼已久的高级研修班终于在泉城济南开班了。本次研修分为基本式、同课异构式、行为导向式。我们基本式二组的全体成员也随之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在......

    磨课总结[合集]

    从11月22日参与磨课学习这一专题以来,我们数学研修组在朱丽云组长的带领下,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进行了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磨课有个人思考,也有教师群体......

    磨课总结

    磨课总结 时光如梭,转眼间本次研修即将结束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沿着专家的引领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学习,最后进入并完成了磨课环节。整个磨课过程,我们研修组全体成员精诚团结,......

    磨课总结

    2012年12月 磨课总结 栾绍杰 紧张有序的磨课活动已近尾声,但自己还沉浸在课堂的研讨中,在交流反思中收获着。 一、磨课提高了钻研教材的能力。 叶圣陶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