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主进餐总结
幼儿生活活动(自主进餐)活动总结
丹阳镇中心幼儿园中班年级组举办了幼儿自主进餐观摩评比活动,该活动展示了幼儿扎实的动手能力,体现了自主取餐的快乐,展现了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本活动获得了各位领导及老师的一致好评,现总结如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幼儿进餐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它重在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和进餐能力,对幼儿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丹阳镇中心幼儿园中班年级组围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儿童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要求,秉承“生活皆课程,课程即生活”的教育理念,结合我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活动,尝试让中班幼儿自主进餐活动,从中体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快乐。
为了创立园本自主取餐特色,丹阳镇中心幼儿园中班年级组数日前就从就餐前的准备,取餐环节的顺序,就餐结束后幼儿怎样正确使用擦嘴巾等等细节的相关流程进行了探讨与培训,我园教师基本熟练掌握了幼儿自主进餐流程。从最初的“教师盛饭菜”变成“幼儿自主盛饭菜”,从“教师端送到位”变成“轮流自主取餐”,从“均等菜量”到“按需取量”,不断完善幼儿自主取餐,快乐、自主进餐的全过程。在活用《指南》精神“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尽量放手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指导。”的自主进餐中,幼儿喜欢自己动手盛饭菜,吃多少盛多少,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也节约了时间。大家吃饭的速度和饭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也逐渐感受到了谦让与协作的重要性,提高了手部肌肉的力量,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本领,养成了文明用餐的行为习惯,收获了成就感,成为了自己生活的小主人。
本学期幼儿午餐活动彻底改变了之前的用餐方式,幼儿从“等待用餐”变成了“自助式用餐”,幼儿自己动手拿餐具、盛饭菜、送餐具、维护卫生等,极大地培养了幼儿的能力和良好习惯。活动中,孩子们按照秩序走到公共餐桌前,自己去餐具,盛饭菜,然后端回到自己的座位前安静地用餐。幼儿可以体验“自己盛自己吃,吃多少取多少”的快了,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在幼儿自主用餐时,教师能及时关注幼儿的进餐情况,及时帮助个别用餐情况特殊的幼儿,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
丹阳镇中心幼儿园中班年级组自主进餐实践活动,充分践行了课程游戏化的“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立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幼儿提供了足够的自主发展空间,使幼儿逐步具有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和未来生活的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健康发展。
陈鹤琴说:“凡事儿童自己想做的,就让他去做,切莫包办代替。”老师的角色是帮助生命的成长——让孩子自己做。而不是替他做,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相信通过本次的自主进餐实践,我园的每个幼儿都会发生质量的跨越。
第二篇:幼儿进餐礼仪
幼儿进餐礼仪
餐前准备
1、小椅子双手搬,轻轻推入小桌子;
2、有序小便不拥挤,先小便来再洗手;
3、洗好小手握紧拳,轻轻走到桌子旁;
4、轻拉小椅子,稳稳坐进去,身体不摇也不晃,准备进餐真快乐。
进餐
5、小脚并并拢,放在椅子前,身体紧靠桌,一手扶着碗,一手拿勺子,开始吃饭罗;
6、饭菜搭配吃,一口饭来一口菜,阿呜阿呜大口吃,闭起嘴巴多嚼嚼,嚼出声音可不文明;
7、小嘴巴不说话,小勺子也安静,轻轻舀轻轻刮,饭和菜真听话,聚拢来往嘴送,自己的饭菜吃光光,碗里桌面地面都干净; 8、10分钟内安静吃,10分钟后有事小声说,但要牢记,边吃边说可不文明,还要牢记不吵人,文明进餐人人夸;
9、节约粮食不剩饭,不挑食来样样吃。
10、需要添饭菜,举手请求老师来帮忙;
11、饭菜吃完再喝汤,最后吃的是水果。
12、吃饭时候有垃圾,轻轻放入垃圾盘,就餐礼仪都遵守,人人都夸好好好!
13、汤水打翻时,及时要避让,衣服不弄脏,再取工具来清理。
14、汤水被打翻,不惊慌来不哭闹,快请抹布来帮忙,抹布用好放原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人人见了都夸好!
餐后
15、用餐快结束,火眼金睛来查看,盘中盘底、桌面地面,剩余饭菜逃不了,通通送入垃圾盘。
16、用餐结束后,先是站起身,再将椅子推入桌,接着再去拿盘子。
17、手中有盘子,走路要小心,来到指定处,弯下身子来,勺子轻轻刮,剩余饭菜入锅里,再将盘子叠整齐,勺子要回家。
18、小杯子,放点水,杯中水,含嘴里,扬起头,骨碌骨碌,吐出来,餐后漱口牢牢记,蚜虫不会找上门。
19、小毛巾,手中拿,擦好嘴巴翻一面,然后再来擦擦脸,用过毛巾也叠齐,良好习惯人人爱。
第三篇:进餐礼仪:饮酒礼仪
酒席、宴会的祝酒,既能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又可增添席间的热烈气氛,用酒来表达对宾客的欢迎或谢意,不但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风俗习惯,也是世界各族人民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
1.日常交往用酒礼仪
主人在为客人斟酒时,常说“满上满上”,这个“满”不是指满到杯口几乎溢出来,而指斟满八成就行了。
主人斟酒时,客人可行“叩指礼”,表示感谢主人斟酒。行“叩指礼”时,客人把拇指、中指捏在一块,轻轻在桌上叩几下。
席上喝酒讲究碰杯,要碰杯就必须把杯中的酒喝干,一口气喝下去,还要把杯子倒过来让旁人看看杯子是干的。
在酒席上还常常有“无三不成礼”的说法,意思是喝酒一次高潮必须是三杯以上。所谓“酒过三巡”也是这个意思。
喝酒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还有许多不同的风俗和礼节。
日本,自古以来就是喜欢饮酒的民族,喝得酩酊大醉也不为耻。成年人不仅在宴会上饮酒,在一天工作后,也往往要走进酒馆喝上两杯再回家。按照日本人的风俗,饮酒是重要的礼仪。同日本人共同进餐饮酒,应随时注意将别人及自己的酒杯斟满,酒不满杯在日本人看来是不礼貌的。还要了解日本人相互斟酒的习俗,客人在主人为其斟酒后,应马上接过主人的酒瓶给主人斟酒。在宴饮之中,客人和主人均不往自己酒杯里斟酒,而是互相斟酒。日本人认为这是主客之间平等的表示,即便是高级经理同一般办事员一起对斟,也是双方互相斟酒。日本传统饮酒的方法是:在桌子中间摆上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桌上放一块洁净的白纱布。主人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吸干,斟酒后,双手递给客人,看着客人一饮而尽。客人饮完,也将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在白纱布上吸干,同样斟满酒,双手递还主人,请主人饮尽。如此交杯换盏,尽兴而饮,表示主宾之间的亲密无间。如果是一般朋友,不必如此饮酒。在日本饮酒时,将酒杯放在桌上让主人斟满是失礼行为。斟酒时要右手拿着酒壶,左手从下面托着,千万不能碰酒杯。客人要右手持酒杯,左轻托杯底,接受对方斟酒。在一般情况下,第一杯酒接受为礼节,第二杯客气地谢绝不为失礼。日本人喝完酒往往都将酒杯扣在桌上,但是谢绝了第二杯酒的人,千万不要将酒杯扣起,要等大家都喝完,一起把酒杯扣在桌上,才是礼貌的作法。
中国人讲“酒逢知己千杯少”,日本人则是“千杯之后成知己”。可见喝酒不但是中国社会也是日本社会重要的交际手段。
2.敬酒。
饮酒之乐除了酒质优良带来的乐趣外,饮酒的气氛和场面更是一种享受,因此,文明饮酒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向人敬酒,是表示祝愿、福福等。在祝酒时,应注意一些事项:
(1)首先应了解对方饮酒习惯,即为何人祝酒,何时祝酒等等,以便作必要的准备。
(2)根据社交礼仪的规定,提莫大家干杯、向来宾祝酒的只能
是男主人,其他人则不宜这么做。
(3)在为欢迎某位贵宾而特意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在男主人祝酒之后,男转摘于中国酒业新闻网主宾也可祝酒。
(4)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
(5)祝酒时注意不要交叉碰杯。
(6)在主宾和主人致辞、祝酒时,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也不要借此机会吸烟。演奏国歌时就肃立。
(7)主人和主宾讲完话与贵宾席人员碰杯后,往往到其他各桌敬酒,遇此情况应起立举杯。
(8)碰杯时,要目视对方致意。
(9)依惯例,干杯宜用香槟酒,不用普通的葡萄酒、啤酒。
(10)参加各种宴会切忌喝酒过量致使失言、失态。
3.碰杯礼。
碰杯礼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来自古希腊。古希腊人认为,在饮酒的时候,鼻子能闻酒香,眼睛能看酒色,舌头能尝酒味,唯独耳朵不能感受。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他们想出在饮酒前互相碰杯的主意,使耳朵能听到酒杯的清脆响声。久而久之,这种做法逐渐成为饮酒礼节。第二种来自古罗马。在古罗马武士“角力”竞赛前,双方先要喝一杯酒,以示相互勉励。但由于酒是事前准备好的,为了证明酒中没有毒,在喝酒时,决斗双方先把酒倒出互相拌和,然后一饮而尽。这种风俗逐步成为酒席上的碰杯礼节。
4.干杯礼。
据说“干杯”一词起源于16世纪的爱尔兰,原意为“烧面包”。
当时的爱尔兰饮酒者常有这样的习惯,将一片烤面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和消除酒的不纯洁性。直到18世纪,干杯才有了今天的含义,并发展成配以祝酒颂词。干杯时人们往往要相互碰杯,碰杯的响声与教堂敲钟一样,是为了驱除恶魔。过去干杯还必须右手执杯,伸直与肩齐,这是为了向对方表明自己腰间没有暗藏武器,以示友好。
5.欧美人用酒礼仪。
欧美人敬客,宴请多用酒,其用酒讲究种类、配制和礼节。
(1)客人来访,久坐之后主人要以酒敬客,常以淡酒为主。女客若酒最小或不会喝酒,多以桔子汽水或啤酒解渴,这是常见的敬客酒。
(2)如果家庭请客、外交宴请,多采用鸡尾酒。饭前用酒,往往也选择鸡尾酒。饭时,改用白酒和红酒,先白后红。在用鱼虾海味的时候饮清淡的白酒,可以使海味更觉可口;随之后进禽鸟牲畜等肉类食品时,则改用醇香的红酒,愈醇愈佳。席毕,还要用白兰地或香槟酒,这是常见的宴请酒。
(3)时逢庆贺典礼的欧美各国,最考究的是饮用香槟酒。在客人用过水果或甜食之后,若是面前放上镂有花纹的广口半球形底鸳鸯脚杯时,便是主人要敬香槟了。
“酒能成礼,过则伤德”,“不喝伤心,喝多伤肝、伤胃、伤情”,因此饮酒时应注意酒忌,方可避免酒后失礼。值得注意的是,饮酒不可成心把人灌醉,更不能偷偷地在他人的饮料里倒上烈性酒;不可通宵达旦无节制地狂欢酗酒,也不可在席上强人所难;不可出现在酒席上争执、恶谑、佯醉等不良之风;更不可失言失态,一喝酒成千古恨。酒量好,固然最好不过,但酒德好,酒礼好,则是在享受美酒的同时给人们带来最大的乐趣,愿这种乐趣永远倍伴着您、我、他。
第四篇:进餐主题小结
《进餐好习惯》主题活动小结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小肌肉发育还不是较完善,因此他们在吃饭时候总会常常出现把饭菜掉到身上、桌上或地上的现象,在老师不断提醒下时情况稍好一些,但只要教师稍不注意他们,孩子们就又会开始“种饭了”。幼儿期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将使他终生受益。针对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们通过主题活动《进餐好习惯》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的场所,饮食教育尤其如此。每天进餐前,我们都要和幼儿一起讲讲好吃的蔬菜,介绍当天的食谱,包括菜名、菜的颜色、营养,对小朋友生长发育的作用等,并把这些介绍编成小歌曲,小儿歌让幼儿一起学习。
1、创设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安静的环境中就餐
家庭、幼儿园要保证幼儿在最佳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下进餐。餐前不能训斥幼儿,不能强迫进食,造成环境压抑。进餐前,家长、教师以亲切的口吻,热情的态度向幼儿介绍饭菜,让幼儿看一看颜色、闻一闻香味,尝一尝味道,并可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使孩子进餐时感到愉悦,促使唾液分泌,激发幼儿的食欲。
幼儿园方面:
2、遵循家园共育的原则(1)幼儿园方面:
在每天的进餐教育活动中,我们从介绍饭菜的名称入手,转入饭菜的味道、营养价值,用建议的方法提出进餐时的要求,让小朋友们在明白事理的情况下知道吃饭时该如何做,鼓励幼儿按需自由选择食物。良好的饮食习惯不等于吃得多,吃得胖。现在社会中,胖子实在太多了。进行合理的膳食,适当控制幼儿的食量,是非常重要的。这对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有利。(2)家长方面:
大人对某种食物的喜恶不要影响给孩子,不要以家长的口味来安排孩子的饮食,否则易形成挑食和偏食的的坏习惯。进餐是一件高兴的事,做家长的完全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在幼儿自选的基础上,家长加以适当的引导。(3)指导家长方面: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家长都认为孩子吃得多、吃得胖才是健康。幼儿园体检时,当有肥胖倾向、轻度肥胖、中度肥胖等字样出现在健康汇总表上时,家长才会有所感触。我们主要通过老师友情提醒、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第五篇:进餐礼仪教案
进餐礼仪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表示礼貌的词语,用普通话说单句。
2、进行文明进餐教育,使学生得到在家、在校进餐礼仪。【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文明进餐。【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
读儿歌:胖大娃,乐哈哈,吃饭来到外婆家。筷子不先动,嚼声多轻啊!回头打喷嚏,手绢捂嘴巴,吃饭也要讲文明,好的习惯养成啦!(拍手配合)讲述:小朋友,不管在家中吃饭,还是去别人家中做客,都要讲礼仪,讲卫生。这样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听完以后,想想为什么说小猫是个不懂礼貌的孩子?能帮助它改正吗?
二、讲故事
1、问:小朋友,为什么说小猫是个不懂礼貌的孩子?你能帮助它改正吗?(引导学生说)
三、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老师边引导边讲解,加深学生对进餐礼仪的认识)
四、学说“××,请吃饭”
1、2、出示例句,“妈妈,请吃饭。”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要求声音响亮,普通话准确,说得好及时表扬)
五、小结:
小朋友,在家吃饭或到别家做小客人,一定要讲礼仪。应主动让客人先入座,等客人和家人坐好后再落座;就餐时不要忘记说声“××,请吃饭”要等别人动筷子后再动筷,夹菜时从靠近自己的盘子的一边夹菜,切忌翻拣抢吃。用餐时如想打喷嚏,要用餐巾(或手绢)捂住口鼻,头转向一侧,这样,才是好孩子。
六、齐读“进餐礼仪三字歌”
吃饭时,重礼仪,不偏食,不贪吃,细细嚼,易消化,慢慢咽,健肠胃,喝汤时,不出声,用公勺,讲卫生,不把菜,拉面前,吃完饭,收碗筷,好习惯,要养成!
过渡:小朋友,除了在家或作客时要注意用餐礼仪外,在学校搭食的小朋友也要讲礼仪。
七、学习学校用餐礼仪1、2、3、4、指导学生安静排队取饭。(前门出,后门进)吃饭时不能说笑,细嚼慢咽,不挑食。
饭后把饭盒放整齐,不做剧烈运动。休息片刻后要做好午休准备。在校搭食的学习进行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