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延安行有感
延安行有感 作者:满天星
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说到延安,浮现在脑海的是宝塔山、是窑洞、是延河、是枣园、是南泥湾、是东方红、是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这些特殊的符号和标志,勾画出我的延安意象!最早知道延安是在书本上了解的,上小学有一篇课文《杨家岭的早晨》。
一直渴望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近日,单位组织了延安红色之旅去参观学习,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
6月30日,当车子开始向延安驶进时,我一直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枣园、宝塔山、延河„„脚踏着结实的黄土,行走在党的老一辈革命家们曾经居住过的窑洞前,闻着细雨轻风送来的高原泥土的气息,听着讲解员仿佛身临其境的讲述,我对“延安精神”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与向往,感受到她是那么亲近而自然。延安,这块革命的圣地,因为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十三年的驻扎,因为与中国现代历史的诸多大事结缘而名声大噪,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具魅力和最为神奇的地方。
7月1日上午,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我们瞻仰了宝塔山、杨家岭、党的七大会议旧址等,看着一孔孔窑洞,一件件简陋的陈设,一幅幅充满历史记忆的图片„„让我无不感动!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魄,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还是在这窑洞里昏暗的小油灯下,主席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着作,为了战胜日寇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毛主席亲自种菜,周总理纺线,王震将军带领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使之成为“陕北的好江南”„„
参观了这些简朴、简陋、珍贵的革命历史展览,使我们感觉到了我们党曾经历过的那些峥嵘岁月的艰难险阻,感受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忠诚。参观革命圣地,旧址犹在,有感慨,有惊叹!如今的延安已经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进新时代,已经“旧貌换新颜”!经济发展,人民富足。络绎不绝的游客从四面八方而来,来寻求,来瞻仰,来探索,来看看究竟以解除内心的困惑和疑问!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伟大、最可歌可泣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实践的精神积累,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崭新表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从事一切革命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延安精神的核心。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实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延水悠悠,千年不断;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第二篇:红色之旅延安行有感[最终版]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革命精神的源泉。那是我的童年记忆,我的红色记忆。。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华诞到来之际,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红色之旅——“延安行”,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
列车在茫茫夜色中疾驶,发出铿锵有力的节奏。夜已深了,喧闹的车厢渐渐的安静下来。
努力平抑激动的心情,可怎么也无法入睡。滚滚延河,巍巍宝塔,杨家岭的点点灯光,敦实厚重的排排窑洞,压枝欲坠的棵棵红枣……。
“快看,那边是窑洞”,有同事发出惊喜的欢叫。凭窗遥望,真的是窑洞,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实的窑洞。延安,我来了,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来了。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当年这里还曾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现在主要有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两处可供参观,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处。”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情真意切的讲解,我的思绪飞向那令人热血沸腾的年代。中共七大“团结一致,争取胜利”的方针成为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为代表内容的整风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国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延安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画面,让我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我和同事们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那段历史的辉煌。
从杨家岭出来驱车不一会儿,便到了枣园。1944年至1947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中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如今漫步在延安的街头,可以感受到延安现在的建设成就。你可以随便问一个延安人他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他们都会自豪的说“好得很!”
革命圣地的这段历史像一幅波澜壮阔的史书画面,黄土高原孕育出的延安精神更是光芒万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精神、民主和团结的精神、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融合成延安精神的精华。延安精神不仅对于中国革命有巨大的贡献,对今天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别了,延安!别了,延河!别了,宝塔山!别了,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延安人民!在返程的列车上,依依不舍地看着车窗外,不禁思绪万千。我带回了对圣地延安更加深厚的感情,带回了对延安精神更深刻的理解。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盐业工作者,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恪尽职守,以发展的思维来有效开展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一名爱岗敬业的盐业人!
第三篇:延安行心得
弘扬延安精神 加强团队建设
——延安培训心得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油然而生敬意。这不仅是因为,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我们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因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延安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她象征着团结和力量,凝聚着理想和信念,孕育了智慧和真理,纯洁了队伍和思想,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坚持革命13年,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了革命胜利,为全国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学习延安精神,探索我们党在延安13年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对加强团队建设有很强的启示作用。下面就如何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团队建设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加强团队建设要树立优良的团队意识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党中央在延安励精图治十三载,黄河之滨,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支力量“情为民所系”,救民族于危亡的强烈责任感,升华出了优良的团队意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延安革命根据地面对强敌,这个团队的优良素质爆发出了巨大的克敌致胜的力量。
一个企业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有良好的团队意识,有严格的纪律,扎实的作风。有了统一的团队意识,就能培育出优良作风,就能聚人心、出人才、提精神、形合力、谋发展。企业团队意识我理解就是团队要有共同的愿景,企业的愿景往往通过企业发展战略来具体体现。建设银行周口分行大力推进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目标管理为手段,加强各模块有机结合,全面落实责任制,经过几年来探索和运行,目前已经形成了员工自觉按照流程合规工作的习惯。全体员工树立了一切有序运行的管理
理念。
二、加强团队建设要树立积极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意志,产生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延安时期历史背景下,党中央创造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为党团结一切力量夺取胜利铺平了道路。在党的建设上,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又创新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极大地增强了党的战斗力,为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政治保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变革时代,只有不断的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推动我们的工作不断前进。
三、加强团队建设要树立顽强的奋斗意识
困难和挫折,往往也许是历史馈赠给人们最好的礼物。只要心中有一个目标,充满着希望,就能在困境中寻出生机,找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正是有着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有着顽强奋斗意识的最先进的代表。有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百折不回的为之奋斗终生。从井冈山到延安,从延安到西柏坡,中国共产党面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经历过多少血雨腥风,无数革命志士为了那神圣的目标,抛头颅、洒热血,终于夺取了革命胜利。
我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这些困难说什么也不能与延安时期的困难相比。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各种困难都在考验着我们周口建行。重重困难考验着周口建行人。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延安精神,周口建行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顺利完成省分行下发的各种任务指标!通过延安的学习,深感企业只有加强组织建设,才能让团队具有高效的执行力和昂扬的精神面貌。短暂的培训结束了,但弘扬延安精神的重担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我们要把感动化为行动,让延安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永放光芒。
第四篇:延安行心得体会
不忘初心 砥砺前进
按照省行政学院的培训计划,我们第七期省直青年干部培训班一行三十余人,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进行为期一周的省外对口培训。
11月的延安已经有了一丝寒意,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满怀激情、意气满满,只因为这里是延安,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心中的圣地。在这里,我们的党用了十三年,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到胜利的历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带领全国人民开创了新中国。
脚踏着结实的黄土,行走在党的老一辈革命家们曾经居住过的窑洞前,闻着细雨轻风送来的高原泥土的气息,听着讲解员仿佛身临其境的讲述,我对“延安精神”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与向往,感受到她是那么亲近而自然。我们实地参观了枣园、杨家岭、王家坪革命遗址,看到了八十年前,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工作、生活的地方,物质之匮乏、设备之简陋、条件之艰苦实在让人难以想象,然而就是这样吃不饱、穿不暖的革命环境,让众多立志为人民为国家谋幸福的共产党员、爱国人士、知识分子、外国友人,前仆后继的来到这里,为理想信念,贡献自己的知识、力量、汗水,甚至生命。究竟是怎样的“理想信念”呢?那就是“建设新中国,带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这就是共产党员的初心。
在枣园革命遗址旁边的张思德同志铜像前,我们全体学员重温了入党誓词,集体诵读了毛泽东主席的那篇《为人民服务》,我体会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
在王家坪革命遗址,听着讲解员讲述毛主席在心爱的儿子毛岸英遗留皮箱子中那一张被泪水打湿就写着“儿啊”两个字的字条,我感到了父子情深,也体会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
在总书记青年时期作为知青曾经生活工作过的梁家河村,看到了习总书记在艰苦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学习热情,坚持努力工作,带领全体村民走上小康生活的奋斗历程,我体会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
党在延安十三年的艰苦奋斗,锤炼出了永不落伍的“延安精神”:那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正是有了这些法宝,才能让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建设了新中国。
当我带着不舍和依恋离开革命圣地延安时,延安精神的种子已经在我的心里开始萌芽扎根了。延安之行,它让真切体会到真正的延安精神,它是那么的真切具体。让我明白一个人要有信仰,而且还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结晶,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鞭策我的学习和生活,让我去不断的学习和感悟,好好学习,踏实工作,为祖国的建设和民族复兴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第五篇:延安行 心得体会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今年暑假,我有幸随我校党支部成员及积极分子一行赴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此行使我切身体会了延安精神。
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三天的时间里,我们追随着他们的足迹,参观了几处有代表性的景点。
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解说员的讲解把大家的思绪一下子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延安时期,那一幅幅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画面就在大家眼前。使我们深刻领略了延安精神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体会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参观“中国共产党中共苏维埃驻地延安杨家岭”,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大会堂(旧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刘少奇副书记等革命老一辈的旧居。在参观中看了毛泽东主席等先辈革命家工作及住宿的窑洞,只是一间简陋的窑洞,一张木床,一张书桌及两
把椅子,床上只有两床很薄的被子,在延安寒冬时,据说每年都在零下十几至二十几度,条件艰苦可想而知。如此简陋的条件,这正体现了延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年延安精神指引着革命打下江山,今天我们更需要将它发扬光大。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加深刻理解、体会了延安精神的内涵,将以实际行动给延安精神以新的诠释,使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焕发出更新更强的青春活力,成为永葆党员先进性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今天的39中,正处在一个积累爬坡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更加需要团队每一位成员发扬“延安精神”,有意识并附诸于实际行动中,在这种情况下,我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求真务实,以实际行动传承延安精神,在本职岗位上出色地展现个人价值,为三十九中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