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西安—延安有感
游西安——延安有感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小时候第一次读到著名作家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这句诗时,就被他热爱延安的精神所感染,并因而对延安无限神往。多少年来,总渴望有一次零距离触摸革命圣地的机会,去感悟“延安精神”博大精深的神奇魅力。
机会终于来了!4月9日-12日,我们疾控中心一行十人到西安、延安进行“缅怀之旅、感悟之行”。早晨六点多钟,我们驱车往延安方向疾驶。一路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的效果日益凸显。虽然触目仍是一片黄色,但远山点点浅绿却在慢慢向周围蔓延——那是退耕还林而种的树木正在茁壮成长。想毕,不远将来,贫瘠的三秦大地也将会展现出郁郁葱葱的景象。
汽车经过四个多小时行驶,进入了延安境内。据导游介绍,现在延安市市辖1区12县,总人口210万人,总面积36712平方公里。进入延安境内,首先是黄陵,中午,当宝塔山上的宝塔映入我们眼帘时,我知道自己终于来到了那神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
街道宽阔整洁、楼房鳞次栉比、火车站宽敞透明、城中人群熙熙攘攘„„一切都充满着现代繁华都市的气息,这就是那曾经的革命圣地延安吗?是的,这就是延安,那耸立在延岭山上的宝塔不就是延安标志吗?虽然历经沧桑,但那穿城而过的延河水还在缓缓流淌,延河桥的风姿依然一如当年。清凉山上的道观、半山腰的新华社旧址、山脚下的广场都向我们表明,这是那座曾经的革命圣地。
过延安城西北约2.5公里处的杨家岭,汽车一侧就是有名的延河,过延河大桥不远便是杨家岭。一路上,延河水、宝塔山、窑洞、杨家岭等“延安符号”一一映入我的眼帘,看着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景物,我内心有一种庄严的感觉,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那红旗飘扬、军歌嘹亮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跨进杨家岭沟口中央机关大门,首先看到的是绿树环抱下的中央大礼堂。礼堂上空,红旗在蓝天下猎猎飘扬。礼堂当年由杨作才设计,中央机关同志自己动手建成,它高大雄伟,可算是杨家岭最辉煌的建筑了。时至今日,礼堂依然保持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旧貌,主席台正中悬挂着毛主席和朱德的大幅画像及六面党旗。
走进能容纳千人的会场,抚摩着会场一排排简陋的座椅,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革命前辈们正在商讨中国革命的重大决策,仿佛听到听到了领袖们抑扬顿挫的讲话声音。走出大礼堂,我们过桥来到对面山坡上,这里散布着一些小小的院落,小院里是几孔朴实的窑洞——这是当年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住处兼办公的地方。毛主席居住的3孔窑洞里,陈设着木桌椅、帆布躺椅、木柜等家具,看上去十分简陋,置身于这朴实的窑洞和小小的院落,望着这简陋的生活和办公用品,我们可以想象出当年领袖们生活是何等艰苦。此时此刻,杨家岭的灯火再一次在我眼前点亮——正是这长明不熄的灯火,为无数革命指明了方向,照亮了中国革命的漫漫征程。
毛主席旧居门前有一方小石桌,标牌注明是当年毛主席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会见处。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毛主席谈笑风生,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毛主席幽默风趣的语言在陆定一准确流利的翻译下,不断引起美国记者的笑声。后来,期特朗在她的记录里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地工作,那里没有讲究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在毛主席旧居前,还有一块坡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便是当年毛主席开垦的菜园,他在这里种下辣椒和西红柿等蔬菜。日理万机的领袖,自己身体力行,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生产运动。
杨家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看上去都那么亲切,发生在杨家岭的故事都那么耐人寻味。漫步在这儿,我的思绪不由又飞到了当年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眼前浮现出的是革命先烈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雄壮激昂的冲锋号声里,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的画面。因此,我们更加怀念和崇敬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的洗礼。
在普照的阳光下,我们赶往下一站——枣园。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因枣树多而得名。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往此处。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亦迁入园内居住。来延安之前,早就听说毛主席在枣园住过。想象中,可能是陈旧的窑洞、荒凉的黄土坡。没想到,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枣园里绿树成荫、树木茂密、环境幽静、风光秀丽,园中千余棵枣树、桃树、杏树生长繁茂。一入园,迎面看到的就是中央书记处小礼堂,这是1943年工作人员自己动手修建的;再往前走,进入一个小广场,老远就看到了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的塑像;广场后面,是一片参天大树;顺坡而上,看到一排一排窑洞。毛主席住的窑洞,分卧室、办公室、会客室,从1943年10月直到1947年2月,毛主席一直住在这里,领导了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毛主席在这里也写了大量的著作,著名的有《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关于重庆谈判》等。在毛主席住的窑洞旁边,有一个毛主席生平图片展览,图片大都是没有公开发表的。过去看到的照片,都是一些领袖形象,高大威武、气宇轩昂。今天,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领袖的风采,其中,有一幅毛主席和家人的合影,很引人注目——领袖也是人啊!也有儿女情长。
参观枣园后我们来到新华社旧址前,这里正对宝塔山,背靠清凉观,是个留影的好地方。老同志们纷纷下车,以宝塔山、延河桥为背景,留下了参观延安的永恒纪念。
仰看宝塔山,近观延河水,夕阳西下,我们将结束旅程,踏上回归之征途。此情此景,我仿佛又听到了那久违的老歌《延安颂》: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前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啊!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第二篇:延安、西安游
8月3日,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到延安参观学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接受延安精神的洗礼。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是我们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时,大家的心情都激动不已。在延安,我们先后参观了杨家岭、王家坪、枣园等革命旧址,亲眼目睹了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等同志当时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延安精神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励我们为实现民族独立和祖国强盛而前仆后继,努力奋斗。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的延安早已是旧貌换新颜,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创造的延安精神却是留给我们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此次延安之行,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传承新时期延安精神的历史责任感,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定将它发扬光大。
西安作为一坐历史文化名城,十三朝古都,也早已经令我们心驰神往。她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在《史记》中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从远古时代的蓝田猿人,到新石器时代的半坡先民,文明的种子就在这里生根发芽了。周文王建立丰镐二京,开启了西安几千年帝都的辉煌史,从此,西安经历了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
西安之行,对我们了解华夏文化的历史渊源起到了推进的作用。我们应该从祖辈的手中接过这文明的种子,不断地将它们播撒传承。并且在今后的日子里,在新时代的历史篇章中,时常提醒自己要坚持不断学习,认真工作,在创造新辉煌的大潮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第三篇:游延安有感
游延安有感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小时候第一次读到著名作家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这句诗时,就被他热爱延安的精神所感染,并因而对延安无限神往。多少年来,总渴望有一次零距离触摸革命圣地的机会,去感悟“延安精神”博大精深的神奇魅力。
机会终于来了!2008年10月23-26日,房县老干部参观考察团到西安、延安进行“缅怀之旅、感悟之行”。我终于得以瞻仰矗立于延岭山顶的宝塔,抚摸了杨家岭七大会议上桌椅,丈量了王家坪、枣园的距离。亲眼目睹了革命领袖们曾经使用过的简陋用具之后,我终于明白,当年延安枣园的点点灯光,为何最终能照亮神洲大地;终于感悟了共产党人能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最后革命胜利的精神源泉。
早晨六点多钟,我们驱车往延安方向疾驶。天高、云淡、风清、路平。从西安到延安共400多公里,2006年西延高速公路峻工通车,不仅加速了革命老区发展步伐,也缩短了全国广大延安迷的“心灵”路程。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果树林,出了西安是石榴,从铜川到延安是苹果,<莲~山课件 >接近延安则是漫山遍野的枣树林。粉红的石榴、鲜红的苹果吸引着我们的眼球,也向我们展示了老区的经济特色产业。
一路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的效果日益凸显。虽然触目仍是一片黄色,但远山点点浅绿却在慢慢向周围蔓延——那是退耕还林而种的树木正在茁壮成长。想毕,不远将来,贫瘠的三秦大地也将会展现出郁郁葱葱的景象。
汽车经过三个多小时行驶,进入了延安境内。据导游介绍,现在延安市市辖1区12县,总人口210万人,总面积36712平方公里。现在延安经济支柱是旅游业、烟草业、石油化工业,人均收入已达1700多元,财政收入已达29多亿元。
进入延安境内,首先是黄陵,其次是洛川、富县、甘泉县。中午,当宝塔山上的宝塔映入我们眼帘时,我知道自己终于来到了那神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
街道宽阔整洁、楼房鳞次栉比、火车站宽敞透明、城中人群熙熙攘攘……一切都充满着现代繁华都市的气息,这就是那曾经的革命圣地延安吗?是的,这就是延安,那耸立在延岭山上的宝塔不就是延安标志吗?虽然历经沧桑,但那穿城而过的延河水还在缓缓流淌,延河桥的风姿依然一如当年。清凉山上的道观、半山腰的新华社旧址、山脚下的广场都向我们表明,这是那座曾经的革命圣地。
我们瞻仰第一站是王家坪革命旧址。
王家坪位于延安西北约4公里处,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旧址现为南北两院,南院是政治部,北院是司令部。
一进王家坪大门便到南院,首先看到的是军委礼堂。这是一座土木石结构的平瓦房,整个礼堂可容纳二百多人开会,现在还保留着当年延安军民庆祝抗战胜利大会时的场景;绕过军委礼堂,向东是毛主席同志会客室旧址。
北院分为前后两院,前院有军委会议室,墙壁上挂有当年拍摄的很多照片。朱德同志经常在此召开重要会议,后院有一排访空窑洞,再后还有总政治部组织部办公室、毛主席居室,毛主席、朱德、王稼祥、彭德怀、叶剑英,林彪当年也住在这里。
在此期间,毛主席发表了《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重要文章。朱德为七大起草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撰写了《中国共产党与军事战争》、《克服困难,向前迈进》等文章,并于1947年4月5日在《解放日报》发表了著名散文《母亲的回忆》。1947年3月初,蒋介石调集了34个旅23万军队,向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并出动了大批飞机轰炸延安。毛主席镇定自若地坐在窑洞工作,警卫人员请他到防空洞去,他说:“不要紧,窑洞这么厚”,这时,警卫员石国瑞拣了一块弹片给毛主席看,他接过弹片在手里掂了掂,说:“噢,这个很好啊!可以打两把菜刀用”。1947年3月18日,延安城里已能清楚地听到枪炮声,彭德怀几次催毛主席动身,他说:“吃吧!吃罢饭再走!敌人要来就请他来吧!我们把窑洞打扫干净,桌椅放端正,茶壶茶杯摆整齐,告诉胡宗南,延安是我们的,我们还要回来的。”一直到下午6时多,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才离开延安,踏上转战陕北之路。1948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光复延安。国民党军队仅仅占领延安1年1月零3天。又过了一年,即1949年,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
在此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胜利结束,军委和总部在此举行了庆祝抗战胜利大会。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国,在毛主席旧居门前的石桌向父亲汇报了学习情况。毛主席听后说:“你已经大学毕业了,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上一个大学——劳动大学,在那里你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次谈话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当年6月26日,国民党中央航空第八大队三十五中队机长刘善本上尉,不愿为蒋介石打内战,驾驶B24式五三O号飞机起义,从重庆飞抵延安,延安总部在这里举行欢迎晚会,并称赞刘善本驾机起义的壮举。1947年3月,彭德怀主动请缨,要求暂时指挥在陕北的两万军队,保卫党中央,毛主席非常赞同。3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组成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习仲勋任副政委。彭德怀带领西北野战军抓住战机,以少胜多,一连打胜了著名的青化砭战役、蟠龙战役、羊马河战役、沙家河战役等,经过七战七捷,共歼敌三万余,粉碎了蒋介石对陕对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有力地配合了全国各战场的军事行动。党中央、毛主席对彭德怀的指挥才能和取得的辉煌战绩给予很高的评价。毛主席重新写下了他初到陕北时对彭德怀同志的赞扬诗:“山高路远沟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我们参观第二站是位于延安城西北约2.5公里处的杨家岭。
汽车一侧就是有名的延河,过延河大桥不远便是杨家岭。一路上,延河水、宝塔山、窑洞、杨家岭等“延安符号”一一映入我的眼帘,看着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景物,我内心有一种庄严的感觉,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那红旗飘扬、军歌嘹亮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很小的时候,“杨家岭的灯火”就深深印在了我脑海里。我知道,正是在杨家岭那狭小的窑洞里的油灯下,毛主席写出了《矛盾论》、《论持久战》等光辉著作,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今,当我跨越历史,踏上这块黄土地时,是多么想亲眼看一看当年老人家住过的窑洞、看一看杨家岭的灯火啊!
1937年1月,历经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到达延安,中共中央及主要领导居住在这里。在此期间,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坚持抗战,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号召解放区军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组织全党开展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第七次全国党代会;举行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杨家岭见证了中国革命从最艰难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从最困苦走向强大的伟大历史,从此,这条陕北高原上普通的大山沟便充满了传奇色彩。
跨进杨家岭沟口中央机关大门,首先看到的是绿树环抱下的中央大礼堂。礼堂上空,红旗在蓝天下猎猎飘扬。礼堂当年由杨作才设计,中央机关同志自己动手建成,它高大雄伟,可算是杨家岭最辉煌的建筑了。时至今日,礼堂依然保持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旧貌,主席台正中悬挂着毛主席和朱德的大幅画像及六面党旗。
走进能容纳千人的会场,抚摩着会场一排排简陋的座椅,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革命前辈们正在商讨中国革命的重大决策,仿佛听到听到了领袖们抑扬顿挫的讲话声音。走出大礼堂,我们过桥来到对面山坡上,这里散布着一些小小的院落,小院里是几孔朴实的窑洞——这是当年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住处兼办公的地方。毛主席居住的3孔窑洞里,陈设着木桌椅、帆布躺椅、木柜等家具,看上去十分简陋,置身于这朴实的窑洞和小小的院落,望着这简陋的生活和办公用品,我们可以想象出当年领袖们生活是何等艰苦。然而,毛主席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整顿党的作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许多著作,就是在艰苦的条件下诞生的。此时此刻,杨家岭的灯火再一次在我眼前点亮——正是这长明不熄的灯火,为无数革命指明了方向,照亮了中国革命的漫漫征程。
毛主席旧居门前有一方小石桌,标牌注明是当年毛主席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会见处。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毛主席谈笑风生,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毛主席幽默风趣的语言在陆定一准确流利的翻译下,不断引起美国记者的笑声。后来,期特朗在她的记录里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地工作,那里没有讲究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在毛主席旧居前,还有一块坡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便是当年毛主席开垦的菜园,他在这里种下辣椒和西红柿等蔬菜。日理万机的领袖,自己身体力行,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生产运动。
杨家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看上去都那么亲切,发生在杨家岭的故事都那么耐人寻味。漫步在这儿,我的思绪不由又飞到了当年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眼前浮现出的是革命先烈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雄壮激昂的冲锋号声里,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的画面。因此,我们更加怀念和崇敬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的洗礼。
在普照的阳光下,我们赶往下一站——枣园。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因枣树多而得名。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往此处。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亦迁入园内居住。
来延安之前,早就听说毛主席在枣园住过。想象中,可能是陈旧的窑洞、荒凉的黄土坡。没想到,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枣园里绿树成荫、树木茂密、环境幽静、风光秀丽,园中千余棵枣树、桃树、杏树生长繁茂。一入园,迎面看到的就是中央书记处小礼堂,这是1943年工作人员自己动手修建的;再往前走,进入一个小广场,老远就看到了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的塑像;广场后面,是一片参天大树;顺坡而上,看到一排一排窑洞。毛主席住的窑洞,分卧室、办公室、会客室,从1943年10月直到1947年2月,毛主席一直住在这里,领导了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毛主席在这里也写了大量的著作,著名的有《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关于重庆谈判》等。在毛主席住的窑洞旁边,有一个毛主席生平图片展览,图片大都是没有公开发表的。过去看到的照片,都是一些领袖形象,高大威武、气宇轩昂。今天,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领袖的风采,其中,有一幅毛主席和家人的合影,很引人注目——领袖也是人啊!也有儿女情长。
参观枣园后我们来到新华社旧址前,这里正对宝塔山,背靠清凉观,是个留影的好地方。老同志们纷纷下车,以宝塔山、延河桥为背景,留下了参观延安的永恒纪念。
仰看宝塔山,近观延河水,夕阳西下,我们将结束旅程,踏上回归之征途。此情此景,我仿佛又听到了那久违的老歌《延安颂》: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前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啊!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第四篇:游革命圣地延安有感
游革命圣地延安有感
2010年5月11日,我们医院党支委,团支委一行24人,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感受延安精神。短短一天的时间,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革命旧址。早就想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想探寻先辈的足迹,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这次来到延安感受伟人留下的延安精神,使我心灵得到了深深地震撼。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它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延安,它本是一块平凡的黄土地,是中国共产党人改写了延安的历史。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在延安的土窑洞里,曾经居住过缔造了新中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窑洞内那些简朴得让人难以置信的陈设,始终让人难以忘怀。毛泽东曾经住过的那间窑洞,与当地农民的窑洞没有任何区别,门窗是没有油漆过的陈旧的木头做的,窑洞内墙面剥落,靠窗的那张榆木桌的桌面坑洼不平,简陋的床也是榆木钉起来的。窑洞外面的院子里有棵树,树下有个石凳,还有架纺线的纺车。这间窑洞的旁边和下面,是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等人的窑洞,这些窑洞无论外观还是内设都
是一样的。以致蒋介石到延安时感到十分震惊,面对破败的延安小城和这些近乎原始的窑洞,他无法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有效地指挥着他的军队在全国的战场上与政府军对抗,并且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既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
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时的延安也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等不利方面,而且承载着沉重的历史负荷。面对国民党的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成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并最终用血肉之躯,驱动了中国工农革命的隆隆战车。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就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这是我们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
枣园依旧在,杨家岭犹存。我们只能从故居旧址中遥想当年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情景。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传承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第五篇:游西安有感
游西安有感
西安,一个有着中国文化的古城;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一个让我憧憬的地方。这次的机缘让我感触西安。
一踏上那方土地是一个烟雨朦胧的早晨,一种厚重感便浓浓的包围了我,那里的秦砖汉瓦、古墙、古柏、古碑、一草一树像是在诉说着历史的千年沧桑,万种风情,看到这些便让我想起那一串串的名字:秦始皇、汉武帝、杨贵妃、杨虎城、张学良„„他们政治的叱咤风云和个人情感的一幕幕,穿越古今,依依走进我的脑海。置身于他们生活的环境氛围,仿佛可以清晰的触摸到他们的脉动,正当我还沉浸在其中时,我们已经来到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之处——乾陵。
乾陵,历上唯一葬两位皇帝之幕,而且保存如此完整,场景更是壮观。在陵幕俩侧六十一个使臣像,让我眼前浮现出盛唐时代万国来朝的尊荣,陵幕俩侧的有字碑、无字碑使我百思不得其解,导游的精彩讲解,我终于明白其中的故事。有字碑乃是武则天为李治所写的六千字颂文,而无字碑则是武则天为自己所立,武则天一代女皇的形象回荡在眼前,古人的这一切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绪!
如果说乾陵让我见证了盛唐的繁荣,那走在西安的古城墙下时,让我感受了空气中的温暖、祥和,任思绪翩飞,飞向远古„„它见证了汉武帝东征西讨的神勇,见证了盛唐时代万国来朝的尊荣,见证了朝代更选攻城略地的惨烈,见证了月荏苒雄美人的雪月风花!
一路上思绪澎湃,“兵马俑”一个声音进入我的脑海。
当第一眼看到兵马俑的那一刻,有种说不出的激动,眼前兵马俑军阵壮观,虽然离的有些远,看不清战士们的面容,但感受到的是那种气势的撼,我们首先参观了一号坑,雄伟的战阵兵马摆列让人惊讶。俗称敢死队和后继马车步兵,左右护军。这时除了感慨不知还可能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接着我们参观了二号坑,展现在眼前的是弓箭手骑兵,帅气又神气;三号坑是司令部统治千军万马,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秦俑”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原因,这就是那支横扫六国的威武之师,一支凝固在历史瞬间的军队,他们不是陶俑,而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凝固的群体武士,是千人千面的战场英雄。
当然了,在这座美丽、神圣的古都,也留下了一段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我们浏览了东线景点——骊山。骊山背依旖旎风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是历代在西安建都的帝王特别钟情的风水宝地,这段爱情故事要从华清池说起。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就是在华清池洗澡,也正是在这里杨贵妃与李隆基相识相爱,李隆基对杨贵妃疼爱有佳,在后宫三千佳丽中唯爱她一人,这就是李隆基所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吧!这段忠至的爱情,让人羡慕,所以至今为有情人必去的地方,曾经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都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
走进五间厅时,自然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张学良和杨虎城,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和平与幸福,西安事变的发起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抗日战争,并坚持了八年直至胜利。想到这里一种莫明的力量涌上心头,看着美丽的古都,是世界的骄傲,享受着生活的美好,这些都是他们赋予的吧,那些英雄们!
一将成名万古枯,曾经不可一世的君主王候,曾经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都已随着时间成为历史,但曾经奋斗过的历程,那段刻骨铭心的痴恋;那曾激荡过的青春壮志,即使昔日重来,也应执迷不悔吧!
到了个个景点我们都耐心得听导游讲解!不停的拍照!人人都要把这一切存在相机里,记在脑海里!
物业保安部
张 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