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生活》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感悟
《文化生活》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感悟
摘 要:文化竞争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能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所以高中政治课增设了《文化生活》。我们政治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们的文化意识,增强热爱本民族文化的热情,达到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学生们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我们教师要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素质,用好教材,从学生身边取材,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让政治课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字:文化竞争 文化生活 综合国力 文化修养
时政素养 三维目标 寓教于乐 学生参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因此,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我们必须重视的现实问题。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增设《文化生活》的内容,恰就适应了这种文化竞争的需要。”
①由于“《文化生活》这一模块的原理相对简单,在高考中所占比重也较轻,所以有些老师认为对这一部分不需费神讲授。”我认为对《文化生活》这模块我们需重视且要把它讲透彻,并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②“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就明确指出了这门课的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纳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新模块《文化生活》,同样承担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所以,我以此作为自己教学过程的指导。下面,就我的教育实践过程,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时政素养
《文化生活》广泛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伦理学等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政治教师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让一堂课新鲜、生动,从而吸引学生。由于政治课的时政特点,就要求教师随时关注时事,第一时间与学生们分享新闻趣事,并结合学科知识分析,从而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充满了对政治课的渴望。在讲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时,恰好正逢“中国保钓”,原本日本在中国上海开展的日本民俗文化节因此而取消。这事儿拿给同学们一分析,同学们一目了然,“文化是受到经济政治所决定的”。
二、改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一堂好课,并不是要把教材中的材料完全用上,而是会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分析、处理教材,选举例子最好采用学生身边的实际,就地取材。越在身边的,学生的记忆越深刻。这好像有点随意,但这恰好达到“形散神聚,杂而不乱”。在课堂中,有一框题涉及“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就引导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家乡有什么民俗,大家讲出来共同分享。我也将自己新眼所见的贵州“平塘县”的婚俗“母猪拜堂”讲给学生们,同们学个个笑得合不拢嘴。带着愉快的心情对比分析,同学们发现不同的地方,文化还真有不少差别,同时进行了文化传播,也让同学们一并了解了“文化传播的途径”。这种方式既增强了政治课的趣味性,又促进师生的和谐交流,更加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
三、加强学生的互动参与
“运动是生命之源”。要让政治课充满活力,就必须让学生们动起来,激发学生们思维的火花。
就在《体味文化》这一框题里,有一个知识点是: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我先了解班上同学的出生地,这有点像聊天一样,学生们毫不回避地说出他们是什么什么乡镇的,然后我请各乡镇的同学教大家一点本地的口音(方言),大家也积极的模仿。同学们非常踊跃,有花梨乡的典型口音,有楠木渡镇标准备的儿化音,有来自铜仁的,还有山东的,同学们个个积极,且很幽默。这也让同学们印象很深,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在《弘扬民族精神》这框题时,我感觉有点讲大道理一样。如果就这样上下来,不但没有达到该框题所要达到的“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等三维目标,说不定,同学们还很反感。于是,我换了个方法,在网上找了一点视频和文字资料。先放中国达人秀《刘伟》断臂用脚弹钢琴的事迹,同学们看了,很受感动,深刻感受到民族精神中“自强不息”的重要意义。
正在这个热头上,我又请同学上台搞了一个现场朗诵,有感情地诵读“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之一的孟佩杰”的感人故事。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上台,有的同学还为没能上台而有点失落。我鼓励同学们,以后还有很多机会的。选孟佩杰的故事,是因为她跟同学们年龄相差不多,非常好的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收到很好的效果,实现了三维目标。同时也把该堂课推向了情感升华的高潮,实现文化生活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①刘军;《文化生活教学需注意的几点》;2011年12月18日。
②《基于高中政治教材文本的教学策略研究》
第二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课件
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王颖强 2007.7 二 依据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为了贯彻“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理念,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设计各种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 * 一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一)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1.系统性----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 一方面,应从地理新课程目标 地理学段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线索进行纵向衔接分析,逐渐具体化(课标、教材分析)另一方面,要在整体上分析课程标准、学习内容、学习者,对学习者分析要考虑 学生的认知、发展(课标、教材、学情分析)2.全面性----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内核 目前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中,仍然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结果性目标的设计,“过程与方法”仍没有作为新课改的“亮点”来凸现,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仍处于附庸、陪衬的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课改的核心理念。因此,全面性包含三重含义:一是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依据课标,确保每一个学生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二是教学目标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教学目标要涉及课程目标3个维度的各个方面,内容要全面。3.差异性----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凸现 传统教学目标设计把学生智力整齐划一,设计同一水平层次的教学目标。差异目标设计主要采取梯度式设计策略,即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促进不同智力结构的学生发展,其中,较低目标层次为课标的基本要求。4.操作性----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关键 要求:一是教学目标能表明可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二是教学目标能表明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衡量条件与标准 5.主体性----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激励机制 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将学生作为行为主体来设计,一般情况下行为主体可以省略如“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而改变传统设计中的“使学生如何如何”等陈述。
(二)地理教学目标陈述的策略 在目标陈述中,要坚持“宜简则简,该繁则繁”原则 一般来说,若目标内容偏重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则采用行为目标陈述法。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目标设计为: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述地球大小;画出地球形状,标出地球半径、周长和表面积大小,该陈述简化,行为动词“说明”、“描述”、“画出”、“标注”等外显化,故目标的可测性、操作性强。若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则用“内外结合”目标陈述法比较有效。如“理解”某种成因时,设计就要直接呈现行为样品,行为样品中行为动词“说明”、“分析”、“解释”等都以外显行为方式,表达了内隐“理解”的学习活动,也起到了目标的导学导评的作用。若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或高级情感体验,用表现性目标陈述法或与“内外结合”陈述法结合使用。如传统目标设计“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是一种高级情感体验目标,不具备可观察、可测评性,可设计为“呈现长江流域中下游河段沿岸污染图,人们到江心取食用水的场景,感受并分析当代人对环境破坏给当代人及子孙后代带来的危害性,能够提出一些可行性防范建议;查阅青藏铁路建设中冻土层保护措施资料,感受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论我国当前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领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科学的教学目标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把握以上教学目标设计思想,设计才可能是有效的,课堂才是生动的,学习结果才是必然的,学习者也才是发展的。各位老师,说说你在教学中的感受: 1.说出教学中最成功的一个活动设计,好在什么地方,教师、学生都有哪些收获 2.教学中某个活动存在什么遗憾,怎样改会更好 3.学习流程:
(一)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确定是教学活动的前提性环节或准备性环节,所以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组织学生以此目标为起点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学生只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才能“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学习应达到什么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标准”。学习目标的确定从内容来说,必须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从呈现来说必须反映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创设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指学生学习时所需要的课堂学习场景。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学习情境,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创设合作式情境,以实现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创设问题式情境,以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思维;创设探究式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和创新能力;创设体验式情境,以强化学生的自主感悟与自我调控。这是一种富有情趣的、生动活泼的、轻松愉快的、蕴涵哲理的自主学习情境。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可使学生在课堂上激情充溢、思维流畅,从而入情入境地进行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
(三)进行学习引导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除需要教师为其确立学习目标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外,还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必要的学习引导。因为在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中,虽然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来进行,但自主性学习并不等于是学生自己的自由学习,因而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也就并不等于是教师放手不管的教学,而是一种引导性或指导性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教师的组织要以知识的形成过程、思维的发展过程、能力的提高过程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四)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探究是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和重要阶段。在这一环节和阶段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主动地、自由地、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1.地理探究课的实施步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查询资料----分析资料,寻求问题结论----交流和展示探究成果.2.几点注意事项:教师要认真备课,设计好探究课的教案;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倾听学生的心声;要求学生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学生自主探究的最基本形式是合作互动式探究,主要表现为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互动式探究,学生集体之间的合作互动式探究,学生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合作互动式探究,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式探究。
(五)形成总结评价 自主探究活动结束后,要对探究活动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总结和评价的内容主要有:探究方法的科学性、探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问题的解决情况、学生的发展与提高情况等,对这些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总结、评价、反思,以获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认识。总结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由学生进行。总结评价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总结升华的过程,所以,由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则更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如何写教后反思 1.反思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2.反思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 3.反思学法指导情况 4.反思帮助学生解决困惑的方法 5.反思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 6.反思习题的设计是否合理 7.反思教学中的重大失误 8.反思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 9.反思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否进行了充分 的“沟通”和“合作” 10.反思自己通过施教对教材的再理解、再体会,写出再教设计 反思 通过听课、观察,引起了一些反思,供大家参考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教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例如: 地图上的方向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反思三 问题的思维含量,是学生有效探究的关键 如在学习“两半球分界线”问题时,一位老师的提问是:“请读书找到两半球分界线的位置在哪里?”而另一位老师的提问却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把180度和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两个半球的分界线,你认为合适吗? 总之,教师能依据教学案例和学生已有的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生学的共鸣,且有一定思维含量、颇具智慧认知结构,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和和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反思四 为探究搭建平台,是学生有效探究的保证 课前材料的准备、信息的收集要充分;教学中,在给予学生充足的探讨时间和自由度的基础上,教师巡视,进行个别单独指导和点拨。反思五 “活动板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是老师活动,不是学生活动 2.活动分工不明,没有形成相互合作关系 3.照本宣科,缺乏创意
第三篇: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及感悟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及感悟
从事数学教学已三年了,在不断的摸索、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已经逐渐适应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并且深深喜欢上了数学教学这项工作,下面我谈谈这三年来从事数学教学的一些感受。
一、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
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深化,也有正误辩论,有积极的合作。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小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他们个个使出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不知不觉,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在学生这种研究的劲头下,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这门课的教学,乐在其中,努力改变教学方法方式。
二、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对。
很多时候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师的教授,习惯现成的接受问题,缺少自己去研究,去发现问题的习惯,然后自己去解决的,还有很多题目,尤其是那些比较多的,看起来比较复杂的,很多学生第一反映就是不会做,不会自己动笔去算,思考,试着去解决问题的。不太喜欢动脑筋,怕算。还有就是在做题时,有些同学对于错的题,错了也就错了,并没有在课后去针对错题分析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这也可能会导致他再次出现这个错误,还有老师讲过的题目,没有好好的理解透,下次出现相类似的或者是变的稍微复杂了一些,就不会做了。
三、学生目的性不明确。
我为什么要学这个数学知识点,学了这个知识带你有什么用,貌似生活中不怎么用得上的?学生还找不到学习的目标。从而觉得学习数学没意思,作用不大,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这个问题,我讲解了很多现实数学作用的例子,慢慢的觉得他们对学习数学比较感兴趣了,也认识到了现实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
四、学生学习过程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说小话的情况,这也就会导致对学习内容会学得不彻底,理解不完善。在上某些貌似简单的内容,就不怎么认真听,感觉会的,其实考试的时候稍微换下题目就不会做了,或者是做错了。平时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讲考试的试卷,针对他们会出现的问题都经常强调的,慢慢的有点好转。
五、学生学习心理问题。
学生对于自己有些盲目自信,对知识点听了一点就认为全懂,可到真正做题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是理解的不够透彻的缘故,学生不会一直认真的听,不够谦虚,容易半途而废的。
六、学生学习基础问题。
学生的学习基础,尤其是计算能力,太过依赖计算器等辅助工具,从而缺少了计算能力,碰到一些计算难度比较大一点的题目,就不会做,或者是算错,这就是他们普遍的毛病。还有些同学以这个为借口说自己基础差,听不进去的,从而一直不愿意学习数学,久而久之,数学越来越差了,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这类学生,我经常找他们单独谈话,让他们知道数学的重要性,重塑学好数学的兴趣。
总的说来,自己懂得数学教学方面的知识还太少,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使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合格教师。
第四篇:文化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学习感悟
《文化生活》复习感悟
文化生活选择题常考的知识点集中在了常见的几句话,故可将书本中易错的知识点总结成“文化生活一句话识记”,解决了选择题的难题!(回头传上来给同仁们看。)
第一单元共两课的内容,可总结为一个问题“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思路:传承什么?——文化,哪些文化:多样性的文化,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什么文化的基础上传承?——传统文化,继承哪些传统文化: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的继承;继承是发展的不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因此推动文化的发展,怎么发展?(发展的实质就是创新,此问题转化成怎么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根本途径、重要途径、方向
今天就到这儿,明天等研究完后两章再谈!
第五篇:文化生活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农村高中政治教学情景生活化以文化生活第一单元为例
第二周黄嘉凤
“文化”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生活中许多东西、许多现象、许多活动都可以跟文化有关,但是要真要来说“文化”这回事的时候,又显得无从说起。就像钱钟书先生所说的“你不问我文化是什么的时候,我好像知道文化是什么;而你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倒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对于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文化活动已接触不少,只是缺乏对文化系统的、理性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果能以学生生活中的文化,从感性出发,让学生自己在感性认识中体会文化、感悟文化,将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以第一单元为例,《文化与生活》,作为文化生活这本书的第一单元,与我们的生活甚至是学生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只要我们善于挖掘生活中常见的文化现象,就能让学生在感悟中获得真知,对知识点理解透彻。
在第一课第一框题《体味文化》中,从本校校园的文化现象及文化产品出发,带领同学们在感受自己校园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就能总结中生活处处有文化,时时有文化。同时,学生们生活在潮汕地区,对潮汕文化非常熟悉,通过潮汕地区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一个简单对比,学生便能清楚地明白不同地域的文化各有特色。第二框题《文化与经济、政治》,让学生讲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哪些行为或哪些现象属于文化现象、哪些属于经济现象、哪些属于政治现象,并通过盛唐的诗及南宋的诗所表现的现象及情感,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及探究中明白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而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中,以当下热门的影视作业为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与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中,以《变形金刚》等美国电影为探究材料,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发深入思考“美国、日本为什么那么喜欢推销他的文化作品?仅仅是为了赚钱吗?”
在第二课第二框题《感受文化的影响》,这一框题跟生活现象联系是十分密切联系,可以更多地由学生来说出生活中的相关文化现象,教师只需进行点拨跟及时的总结。第二框题《文化塑造人生》中,可以用学生所喜爱跟熟悉的乐队BEYOND作为例子一串到底,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该乐队歌曲,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歌曲的过程中,明白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同时,通过学生分享自己感受最深的社团活动的经验,让学生体会到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尽量从学生生活中的例子或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出发,并以学生兴趣的话题引入,让学生通过透过生活,理解文化。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文化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较差,而且学生水平不一,刚进入高中一年,接触《政治生活》会感到陌生,不好理解。学生身上暴露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大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悟 邵东县黑田铺中学 唐良才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创造性的教学过程设计,顺应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
文化生活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新人教必修3)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2.1感受文化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2、文化对人们实践活......
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2011-01-03 17:33:58|分类: 教学 |标签:主义道德文化社会思想|字号大中小 订阅 知识点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色彩斑......
《走进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走进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主要描述了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以及导致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目的是表现当代文......
“四史”学习过程中的感悟_心得体会(最终定稿)
“四史”学习过程中的感悟(1)x月xx日,党支部开展了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首先,重温党史、新中国史,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
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
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 摘 要: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数学思想的形成是在具体过程中实现,只有经历知识形成......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反思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反思周至县第一中学 郭宏刚 2012年12月12日《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反思本节课属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