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读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读《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金塔县第四中学 马维萍
最近,我拜读了吴菲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不像有的教育理论书籍一章章地说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连缀而成。全书分成六辑。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长的一两篇也不过两三千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杂文集。所以,读这本书并不感到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是花自己大块的时间去读,而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去读的,大多是“车上、枕上、厕上”的时间。
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你
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式了没有?学生这节课有发展吗?这种隐性的服务理念应该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二、要学会感恩只有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才具有奉献爱心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应感谢社会给予我的这个崇高而又伟大、稳定而又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令所有人敬佩,要感谢我们的学生及其家长,要感谢我们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边的每一个人。
三、学会学习,学会读书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教师要教好书就必须多读书。魏书生初中毕业,却达到了融合贯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培养他的是书籍;李镇西在被问及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时说:我就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
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
四、关注细节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会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
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我们一定不会在教室和学生集会场所吸烟,接打手机、喧哗,更不会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更会保持办公室整洁。因为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是会跟我们学的。我们是能够尊重学生人格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和孩子们的尊重是相互的。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习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遵守时间,遵守诺言。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
五、锤炼业务说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也说明我们有精力去学;“教师”说明要传授知识,更说明我们需要有更精湛的传授技巧和更高超的教育艺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对自己负责。作一个青年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
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我们经常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老年教师中多数人对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但又不满足于同他们的竞争——作为青年人有理由对业务的质量有更高的追求;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会时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颓废与懒散,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就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教学还没有尽善尽美,我们需要更多的锤炼。我们会备好每节课,参与好集体备课。我们的从容和自信,反思和提高,都来源于这里。我们会互相多听课,青年教师杨恒奇说过:“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由人及已会很有收获。我们会关注孩子们的每一本作业,因为他是孩子们学习收获的晴雨表。我们会尝试着改变,让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孩子们喜欢,让我们的教学成果更加丰硕。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
感的老师。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事后,我常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 吴非 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昌荣中心校章翠萍
一个静静的下午,没有香茗,甚至残冬的天气让人心生寒意,心中因为一本书,异常温暖。那就是吴非老先生的
《致青年教师》。初识老先生,是在“心远”成立大会。他衣着朴素,如邻家大爷般亲切,虽高坐在主席台前,却没有宏篇大论,一生对教育的执着与梦想,就这样幽默如闲聊般,进行着他的演说。一个平凡的小粉丝,对大师的高山仰止,此刻化为实实在在的崇拜。
一本书,就这样让我走近大师。
“仅仅关注教学技术的层面上的发展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比之教育技术,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更为重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同样,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的形成,仅靠恪尽职守也是不够的;教育者的理智与情感,将使他的职业生命绽放绚烂的光辉。”
人都说:医生越老越值钱,教师越老越不中用。老先生的亲身经历有力的证明着这一说法的错误。
是什么让一个历尽病痛磨练的老人对教育仍包含巨大的热情?他用那已经不在明亮的慧眼,依然找寻教育的真
谛。
“在告别讲台的时候,我深切地感受到,许多东西是教育学教科书上没有的,也是我的老师没有想到的;而在我结束教学工作时,我可能仍然没能发现,这使我对我的职业充满眷念。”
对于那些已然“自诩”老教师的“青年才俊”,除却在评选职称,评选先进时,精神百倍;更多的时候,神清气闲,悠哉,不亦乐呼?
曾经,因为付出得不到回报,而心灰意冷。在老先生的书中,我自愧。正如先生所讲:做一个大气的人。无谓的争议,不要去争,争的结果,于己无利,更糟糕的会害了学生。
学校应该是一方净土,如若这也被污染,那纯净的心灵该何去何从?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曾经神圣的口号,现在谈来如此生涩。也许,太多人对与教育太多失望,可如老先生般忠诚于教育的追随者,在这里,如此多,且坚定。
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我愿意为此改变自己,愿意为了我的那帮可爱又可嫌的孩子们付出我所有的努力。
向大师致敬,向大师学习!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深深体会到,现代教育思想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张扬个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我认为,一个人个性成熟和成长的过程,是基于个体体验的过程,为培养有个性而又全面发展的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就必须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体经验。给学生充分的“个体经验”,要求学校教育要有强烈的“个体意识”,必须把学生作为有个性差异的个体看待,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个整齐划一的所谓“整体”,要在工作中具体地处理好“尊生与爱生”、“差生与差异”、“行为与品行”、“学
会与会学”等关系。
1、尊生与爱生。
“爱学生”是教育工作的前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每一个学生都希望教师和家长的爱建立在对他们尊重的基础上。他们希望能有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所以学校必须以“尊重”为前提实施教育。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应该有民主作风,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深信其发展潜能,以真诚的态度感染学生,以平等的交流对待学生,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情感。教师要善于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并保护他们的隐私,特别要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的愉悦。
尊重学生,核心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才有可能。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变化着的人才,而不是仅仅基于现在的需求来
培养人才。教育的目的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以形成学生的独创性,在
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上,要把个性的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尊重学生的未来。
2、差生与差异。在崇高个性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处于同一年龄层面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知识储备、行为习惯、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个性品质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能,关键在于潜能被发现、被开发和利用的程度。从这个意义说,学生之间只存在差异,而不存在所谓“差生”。人的潜能是多元的,有各自的优势。“差生”与“差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只有在后一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会热情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耐心地去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地发现每一位
学生的潜能,善意地去赞美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情趣、更有奔头、更有价值。只有正确地认识学生的差异,我们才有可能给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否则我们的学校教育只能按一个模式培养所谓的“精英”式人才,不仅剥夺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权利和发展可能,而且也抹杀了“精英”们的人格和个性。
3、行为与品行。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要求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注意区分“行为”与“品行”。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其根本原因在于抽象口号太多,具体要求又太高,经常将学生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上升到道德品质问题。这种做法拉大了师生间对话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从而使德育工作流于空泛和形式。其实,在校的高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他们在行为为规范方面出现一些偏差是难免的。当然,行为
规范的偏差积累起来,会导致学生的“品行”问题,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身上出现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说教、引导工作、引导工作。从另一个角度看,有时缺点背后往往蕴藏着潜在的求知欲、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
允许学生有缺点,并给学生有自我反省和改正缺点的时间和机会。在纠正学生的行为规范偏差时,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使外在的教育内化为他们的内在的情感体验。
4、学会与会学。
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变“提问”为“设问”,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我们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鼓励并赞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善于找到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收集资料和信息。教师还
要有容忍、接纳学生不同意见和答案的雅量。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挖掘“疑点”,巧妙“布白”,设置“陷阱”使课堂产生无穷的意味。要合理设置问题梯度,要真正让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就要有不同层次的场景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问题层次上展开思考。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的激增。这使得一个人掌握了多少知识变得不那么重要,而人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未来的文盲是那些不会主动寻求新知识的人,也就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当今的学生光学会一些知识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学会学习,也就是会学。所以学校教育应该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善于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读致全体小学教师的一封信心得体会恳请大家在工作中和谐相处:尊重
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肯定别人、赞美别人、学习别人、感恩别人!
恳请各位读新课程标准、读学术著作,你一定也会灵活使用教材提高教育技巧。
恳请大家一定要抽出时间进行思考,写出自己的教学反思和教育反思。
这是这封信里的三个恳请,也是这封信最醒目的地方。这封信用最委婉的语气去恳请我们去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肯定别人、赞美别人、学习别人、感恩别人,因为在我们的工作中需要的是团队精神,我们不是在孤军奋战,我们有同事和朋友,我们融入团队就会就强大的支撑力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才会发挥最闪耀的光芒。
现在,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校课程的开发者等等。“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说法也已经过时,现在教师要与时惧进地教会学生如何取水的方
法,显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现在教师在诸多的信息源特别是网络面前,已经和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正日益动摇。这样,首先从教师的职业特点来说,教师应该持续不断的学习,不断求新知,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同时也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但是新的形势我们面临的任务更加重要和紧迫,这时候我们就必须停下来去思考。
我们一定谨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更加具有挑战性。为此,我们教师要更好应对,必须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积极调整心态,尽量避免职业枯竭。让我们教师在学校管理的引导及自身的努力下,来积极应对,促进自己的发展。
读张万祥《给青年班主任的十二个小建议》心的体会
小泊头镇中心小学王俊霞
假期中读了张万祥老师的致青年班主任后很有收获,张老师第一个小建议是:随身携带一支笔几张纸,随时记下孩子们每天发生的新变化。张老师说:“起步阶段,记下的是一鳞半爪,可这都是鲜活的第一手素材。天长日久,积累多了,就会培植出参天大树。”张老师勉励我们说:“一旦形成了这种习惯,你的视野会越来越丰富,你的精彩会越来越瑰丽,你前进的步伐会越来越稳健。”有时穿西服装笔和纸不讲究,可以简约式用手机短信保存在收件箱里,闲暇时间再整理。张老师的第二个小建议是:在台历上写下明天必须办的事情。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天天忙忙碌碌。张老师告诉我们:“为防止遗漏,建议一天结束的时候,用一两分钟思考一下,然后在台历上记下第二天必须办的事情,而且按轻重缓急排个次序。记下的事情是必须办的,可办可不办的不要写,想办却没有时间办的更不能写。”“形成了习惯,可以推而广之。每周周末,定好下周计
划;每月月末,定好下月计划;每个学期开始之际,定个学期计划。这样工作有条不紊,效率自然会提高。”就是每天遴选并达成一个最重要的工作项目。每天想一想、理一理,分一分主次,思一思取舍,清洗芜杂,割除庸时。从而将备课、辅导、读书、写作、研究等重要的方面凸显出来,按照对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标上序号。最重要的事第一个认真完成。然后第二件、第三件??这能避免“胡子眉毛一起抓”,科学合理利用时间。
张老师第三个小建议是:把本届学生的特色留下来。每届都有特长生,他们或擅长学习,有独特的学习方法;或擅长文艺,在文艺方面有天分;或擅长科技小制作,心灵手巧??我们不妨把这些特长生的作品保存下来,展示给下一届的学生,让他们观赏,引导他们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点,我们有很多老师做法很好,教完毕业班,保存下学生好的作文,好的手抄报,好的积
累本,好的读书笔记等。
张老师的第四个小建议是:订一份班主任刊物,每学期做一份目录索引。张老师说订购报刊杂志应该成为老师的习惯,建议班主任订份教育报刊,如《班主任之友》、《班主任》、《德育报》。不仅阅读,而且要在报刊的边边角角写一写心得体会。每学年结束的时候,给自己订购的教育报刊做一份目录索引。日后,思考什么问题,参考什么课题,可以利用目录索引寻找相关文章。这样做,有利于充分发挥报刊的作用。从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看,也可不订刊物,因为学校至少有好几种教育刊物,教师基本上每人都有电脑,学习资源不缺乏。关键是学习还没有形成自觉性、系统性,还没有分门别类的做好教育资料的整理工作,一到用时不知道上哪里去找,所以,给资料做个目录索引非常好。
张老师的第五个小建议是:只选一个或两个网站,只到一个或两个论坛上活动。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前二年刚
买电脑,一到晚上就网上冲浪,东瞅瞅,西望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哪里热闹就到哪里去。这样在热热闹闹之中,一个晚上的时间不知不觉溜走了,上网时间不短,收获甚微。张老师建议我们只选一个或两个网站,集中精力浏览、学习。对班主任而言,“班主任之友论坛”,”教育在线”的“班主任论坛”,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小学继续教育网??都是质量上乘的网站论坛。我还想说,看博客也好,一般博客不看,浪费时间,一般博友不留言,浪费时间。选取几个高品位网友跟踪递进探讨问题,收获就大。
张老师的第六个小建议是:每周写两千字班主任工作随笔。张老师总结说:“有
不少青年班主任崭露头角,其经验之一就是坚持写班主任工作随笔;许多在班主任工作上有所建树的教育专家,其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坚持笔耕。读书、反思和写作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张老师建议青年班主任解放思想,大胆写作。不为自己不写文章寻找借口。初始阶段,“可以记述自己所经历的教育故事,记叙班级成长的故事,记叙自己学生的发展变化??然后再写教育教学论文。”这一点,我所认识的几个教师网友都很有成就感:美丽的云霞,秋天的怀念,蓝天与大海,风铃草,秋水共长天一色??
张老师的第七个小建议是:在节日期间给自己认识的老师发短信或电子邮件致以问候。张老师说:“青年班主任在节日给老师发个手机短信或电子邮件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才会赢得真诚的帮助。”这也是获得专业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张老师的第八个小建议是:从打一壶水沏一杯茶做起。青年教师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提起暖瓶到锅炉房打好开水,给老教师一个个沏好茶。这样的小事促使他们培养尊师爱生的好习惯。老教师乐于慷慨帮助他们,他们在老教师的鼎力扶持下,快速成长,很快就成为青年骨干教师。这是值得借鉴的好经
验。
张老师的第九个小建议是:每周到阅览室坐半个小时,浏览报刊。现实的情况很让人痛心疾首:校长咬牙瞪眼订了很多刊物,可教师总以没时间看找借口,很多刊物到年终还很新鲜,更甭说记录教师的感想体会了。张老师“建议青年班主任每周挤出哪怕半小时的时间,浏览教育报刊。开卷有益,哪怕是走马观花,也会受到一点启迪。”话,真是说到家了。
张老师的第十个小建议是:一个月读一本书。大凡成功的教育工作者没有一个不劝教师好好读书的。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教师要善于学习,他说:“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把,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读书是青年班主任快速成长的捷径。许多青年班主任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是一次次总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而心安理得地与书失之交臂。其实,这
是惰性在作怪。
张老师的第十一小建议是:每周给自己的家人照一张相。这一点我没有体会。但张老师的意思是教师要会工作还要会休闲,亲近家庭。张老师说:“教育事业是年轻的事业,我们必须保持一颗年轻之心,为事业,为孩子,更是为了自己,我们不能未老先衰,不能过于沉重,不能忧心忡忡,不能满怀牢骚,不能怨声载道??我们需要忙碌、紧张、竞争、奔波、辛苦,也需要轻松、休闲、逍遥、浪漫。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让我们的心情更恬适更美好。而每周给自己的家人照一张相是修炼一颗年轻的心的举措。”
张老师的第十二个小建议是:每周记下一个德育故事。我们要让青少年学会体验高尚与尊严,善良与真诚,仁慈与怜悯;学会体认奉献、感恩、宽容、同情、自尊、自信等美好品质;学会感受人间的真情、亲情、友情、同情、爱情等美好感情。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可以借助德育故事。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做人的故事》一书搜集了他近600则生动的故事。张老师说:“每周记下一个德育故事,就能做讲故事的高手,让故事做班主任的助手。”《小学德育》这本刊物就有很多教育故事,非常值得一看。
第二篇:读《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曹县梁堤头镇明德小学 焦永亭
我喜欢读书,因为我一直觉得爱读书的女人,常常也应该是智慧的女人。智慧的女人不一定美丽,却会有一种特别的魅力,智慧的女人或许常常习惯于独处,可是书让她不孤寂,不落寞。而且,书能够影响我的心灵,能把我无序而纷乱的世界理出头绪,也会让我体验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参加工作走进新教师岗位后,在学校图书室借阅了一本《致青年教师》,作为新教师阅读的书籍。当拿到书看到书名时,我想:自己刚参加工作,算是青年教师。《致青年教师》这书是给刚上班的老师看的。边读吴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做教师心态、教育行为,却有些汗颜,很多地方,我都与吴非先生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
翻开目录,看着那些章节标题、文章题目,一次次叩问自己:你是个有胸襟的教师么?你对学生是不是容易着急?你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吗?你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了吗?你在学生心里播下了善良的种子了吗?……读吴非老师的文字,真正感受到要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师,就须做一棵安静的小草,执着、宽容、坚韧,享受平凡的幸福!做一个有胸襟的老师 吴非先生启发我们要做一个有胸襟的老师。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处在思想成长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 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 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大气地对待同行
《我是来欣赏同行的》纠正了我以前的听课观。他告诉我们要宽容、大气地对待我们的同行。古人都知道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使世界多彩。所以吴老师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
以前听课时,常常怀着找茬的心态,好像能挑什么毛病就可以显示自己的实力。为上课教师一时的口误而斤斤计较。“我是来欣赏同行的。”一句惊醒梦中人。课堂不像演戏,没有经过精心彩排,失败、缺陷都是正常不过的。我们是来“听”课的,是来欣赏、来观摩、来交流的。放正心态,才能看到并学到别人更多的 优点。让我们大气地对待同行,为同行的成绩伸出我们的大拇指。宽容地对待学生
做老师的有气量,教出来的孩子才能大气。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孩子们的任性而为的做法气的头昏脑胀,甚至我们会做出一些无法挽回的举动,在孩子的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可磨灭的阴影。最近,不是出现了很多关于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吗?我们的老师总喜欢强迫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学生只剩下了一条,那就是听老师的。老师如果是对的,听听很好的。可就怕应试教育下一些专制的教师为了片面的升学率而扼杀了学生应有的权利。那个时候,我们的老师的气量是不是就 显得很狭小了呢?而学生又会如何看待我们呢?
所以,我们要学得大气一下。当学生迟到时,不要阴沉个脸,要学会关怀;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不要劈头盖脸,要学会晓之以利害;当学生经常犯错误时,不要掀学生的老帐,要学会就事论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的大气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我们不妨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吧,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阳光下茁壮地成长。虽然我们的工作普通,虽然我们的薪劳微 薄,虽然我们的事业艰辛,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个的学子成才、成人时,当我们看到他们工作如意、生活幸福时,我们还要去苛求什么呢?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做教师的好多年来,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惑着,那就是同事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做老师,你快乐吗?你幸福吗?”当我读完书,掩卷长思,终于,有了一个使自己都感动的结论:“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
“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吴非先生说得多好啊,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就要对得起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同时自己也因精彩课堂而新鲜着、幸福着!
朱小曼教授指出:教育的目的,应该指向人的和谐发展与终身幸福。换言之,教育就是追寻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
学习本身应是快乐的,知识的获得,想象的拓展,思维的升华,其中蕴涵着无穷的乐趣。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仅是 为社会培养“人材”,其根本目的应是提升一个人的生命质量,让学生成长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其中教师的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要素,它会感染到学生年幼的心 灵。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用阳光的人性来启迪阳光的人性。不管我们个人遭遇如何,一旦我们与孩子相遇,我们就要把内心的阳光传达给他们,从而启发他们阳光一样的心灵。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懂得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学生是在不断错误中成长的。“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每个人 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学会宽容地等一等,从而拾捡到那份 家有儿女般的幸福。记得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 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 每一个学生。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不死的《离骚》,也是我心灵的牧歌。我虔诚为我们祈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正如吴非先生憧憬的那幅幸福的图景:“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 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我们还等什么呢?让我们带着执着与热情行走在教育之路上,无需华丽的语言,在低调中保持着对教育的执着;无需多彩的生活,在育人过程中享受着快乐的缤纷生活。让我们做一棵安静的小草,执着而又坚韧,在乡间的某个角落,思想发芽,携风起舞,幸福歌唱……
第三篇:读《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读《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金塔县第四中学 马维萍
最近,我拜读了吴菲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不像有的教育理论书籍一章章地说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连缀而成。全书分成六辑。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长的一两篇也不过两三千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杂文集。所以,读这本书并不感到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是花自己大块的时间去读,而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去读的,大多是“车上、枕上、厕上”的时间。
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你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式了没有?学生这节课有发展吗?这种隐性的服务理念应该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二、要学会感恩只有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才具有奉献爱心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应感谢社会给予我的这个崇高而又伟大、稳定而又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令所有人敬佩,要感谢我们的学生及其家长,要感谢我们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边的每一个人。
三、学会学习,学会读书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教师要教好书就必须多读书。魏书生初中毕业,却达到了融合贯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培养他的是书籍;李镇西在被问及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时说:我就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
四、关注细节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会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我们一定不会在教室和学生集会场所吸烟,接打手机、喧哗,更不会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更会保持办公室整洁。因为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是会跟我们学的。我们是能够尊重学生人格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和孩子们的尊重是相互的。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习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遵守时间,遵守诺言。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
五、锤炼业务说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也说明我们有精力去学;“教师”说明要传授知识,更说明我们需要有更精湛的传授技巧和更高超的教育艺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对自己负责。作一个青年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我们经常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老年教师中多数人对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但又不满足于同他们的竞争——作为青年人有理由对业务的质量有更高的追求;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会时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颓废与懒散,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就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教学还没有尽善尽美,我们需要更多的锤炼。我们会备好每节课,参与好集体备课。我们的从容和自信,反思和提高,都来源于这里。我们会互相多听课,青年教师杨恒奇说过:“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由人及已会很有收获。我们会关注孩子们的每一本作业,因为他是孩子们学习收获的晴雨表。我们会尝试着改变,让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孩子们喜欢,让我们的教学成果更加丰硕。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事后,我常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 吴非 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第四篇:读《致青年教师》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深深体会到,现代教育思想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张扬个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我认为,一个人个性成熟和成长的过程,是基于个体体验的过程,为培养有个性而又全面发展的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就必须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体经验。给学生充分的“个体经验”,要求学校教育要有强烈的“个体意识”,必须把学生作为有个性差异的个体看待,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个整齐划一的所谓“整体”,要在工作中具体地处理好“尊生与爱生”、“差生与差异”、“行为与品行”、“学会与会学”等关系。
1、尊生与爱生。
“爱学生”是教育工作的前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每一个学生都希望教师和家长的爱建立在对他们尊重的基础上。他们希望能有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所以学校必须以“尊重”为前提实施教育。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应该有民主作风,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深信其发展潜能,以真诚的态度感染学生,以平等的交流对待学生,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情感。教师要善于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并保护他们的隐私,特别要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的愉悦。
尊重学生,核心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才有可能。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变化着的人才,而不是仅仅基于现在的需求来培养人才。教育的目的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以形成学生的独创性,在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上,要把个性的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尊重学生的未来。
2、差生与差异。在崇高个性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处于同一年龄层面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知识储备、行为习惯、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个性品质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能,关键在于潜能被发现、被开发和利用的程度。从这个意义说,学生之间只存在差异,而不存在所谓“差生”。人的潜能是多元的,有各自的优势。“差生”与“差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只有在后一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会热情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耐心地去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善意地去赞美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情趣、更有奔头、更有价值。只有正确地认识学生的差异,我们才有可能给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否则我们的学校教育只能按一个模式培养所谓的“精英”式人才,不仅剥夺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权利和发展可能,而且也抹杀了“精英”们的人格和个性。
3、行为与品行。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要求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注意区分“行为”与“品行”。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其根本原因在于抽象口号太多,具体要求又太高,经常将学生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上升到道德品质问题。这种做法拉大了师生间对话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从而使德育工作流于空泛和形式。其实,在校的高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他们在行为为规范方面出现一些偏差是难免的。当然,行为规范的偏差积累起来,会导致学生的“品行”问题,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身上出现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说教、引导工作、引导工作。从另一个角度看,有时缺点背后往往蕴藏着潜在的求知欲、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
允许学生有缺点,并给学生有自我反省和改正缺点的时间和机会。在纠正学生的行为规范偏差时,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使外在的教育内化为他们的内在的情感体验。
4、学会与会学。
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变“提问”为“设问”,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我们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鼓励并赞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善于找到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收集资料和信息。教师还要有容忍、接纳学生不同意见和答案的雅量。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挖掘“疑点”,巧妙“布白”,设置“陷阱”使课堂产生无穷的意味。要合理设置问题梯度,要真正让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就要有不同层次的场景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问题层次上展开思考。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的激增。这使得一个人掌握了多少知识变得不那么重要,而人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未来的文盲是那些不会主动寻求新知识的人,也就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当今的学生光学会一些知识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学会学习,也就是会学。所以学校教育应该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善于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第五篇:读致青年教师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昌荣中心校章翠萍
一个静静的下午,没有香茗,甚至残冬的天气让人心生寒意,心中因为一本书,异常温暖。那就是吴非老先生的《致青年教师》。初识老先生,是在“心远”成立大会。他衣着朴素,如邻家大爷般亲切,虽高坐在主席台前,却没有宏篇大论,一生对教育的执着与梦想,就这样幽默如闲聊般,进行着他的演说。一个平凡的小粉丝,对大师的高山仰止,此刻化为实实在在的崇拜。
一本书,就这样让我走近大师。
“仅仅关注教学技术的层面上的发展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比之教育技术,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更为重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同样,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的形成,仅靠恪尽职守也是不够的;教育者的理智与情感,将使他的职业生命绽放绚烂的光辉。”
人都说:医生越老越值钱,教师越老越不中用。老先生的亲身经历有力的证明着这一说法的错误。
是什么让一个历尽病痛磨练的老人对教育仍包含巨大的热情?他用那已经不在明亮的慧眼,依然找寻教育的真谛。
“在告别讲台的时候,我深切地感受到,许多东西是教育学教科书上没有的,也是我的老师没有想到的;而在我结束教学工作时,我可能仍然没能发现,这使我对我的职业充满眷念。”
对于那些已然“自诩”老教师的“青年才俊”,除却在评选职称,评选先进时,精神百倍;更多的时候,神清气闲,悠哉,不亦乐呼?
曾经,因为付出得不到回报,而心灰意冷。在老先生的书中,我自愧。正如先生所讲:做一个大气的人。无谓的争议,不要去争,争的结果,于己无利,更糟糕的会害了学生。
学校应该是一方净土,如若这也被污染,那纯净的心灵该何去何从?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曾经神圣的口号,现在谈来如此生涩。也许,太多人对与教育太多失望,可如老先生般忠诚于教育的追随者,在这里,如此多,且坚定。
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我愿意为此改变自己,愿意为了我的那帮可爱又可嫌的孩子们付出我所有的努力。
向大师致敬,向大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