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
课程名称: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 班级: 学号: 姓名: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窦婴与外戚 ②:韩信被杀之谜 ③:韩信功过之谜 ④:刘邦胜利之谜 ⑤:刘邦用人之谜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不少于1500字)(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
答:在《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视频课中,刘邦胜利之谜这个专题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个专题主要讲述刘邦夺取天下走向胜利的原因,他从刘邦的性格、行为等各个方面分析了刘邦成功的原因,夺取天下的原因之一: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又有虚心纳谏的态度。夺取天下的原因之二:在危险面前保持镇定的心态,又有反败为胜的机谋。此外还主要介绍了刘邦在用人方面的八个特点,知人善任,这也是他能打败楚霸王项羽,最终登上帝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视频课的学习,让我对刘邦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看似平庸甚至曾在人们心中留下地痞无赖的刘邦最终却打败英雄楚霸王夺取天下,靠的不仅仅是运气,更多的取决于他个人的个性,刘邦虽然贪财好色,有点无赖,但是他却肯听下属的劝谏,知错就改,肯放低身价,尊重人才,所以才能打败赫赫有名的楚霸王。在这个专题中刘邦对于自己为什麽会成功项羽为什麽会失败与大臣们进行了讨论,在这次讨论中,刘邦指出用人是他最重要的成功之道。刘邦说,“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张良,在指挥部制定战略方针,然后指挥远方的战场以取得胜利这个方面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赏,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就是说治理一个国家,保证后勤的供应,这个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还有带领军队去作战,每战必胜,这方面我也不如韩信。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个人是我们当今天下的人杰,可是这三个人都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呢?那边只有一个范增,他还不能充分任用,所以他丢掉了天下。刘邦认为,能够用好人是他夺取胜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我从刘邦的用人之道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第一个特点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是一个好的领导的必备素质。其实,知人善任也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人际交往之中。我认为知人善任,首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当中首在
于知己,其次在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聪明。而且了解周围的人,对于我们彼此之间的相处有很大帮助,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非常重要。第二个特点是不拘一格,一个有着自知之明的人,往往也会有知人之明,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往往也很难了解别人。刘邦由于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所以他也很了解别人。而且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他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所以关键时刻他最不缺的便是人才。不拘一格可以有利于我们与各种各样的人更融洽的相处,同时也给了我们了解不同层面不同性格的人的机会,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更多不同的生活学习方式,结交更多朋友。第四个特点是不计前嫌,我们有一句话老话,叫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要用一个人,你就要相信他,不要怀疑他,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他一旦决定用某某人,他绝不怀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陈平从项羽的军中投靠刘邦以后,得到刘邦的信任,是让很多刘邦的老人不满意的,我们跟着刘邦跟那么长时间,建功立业,出生入死,也不过就混到现在这个位置,陈平这个小子一来,就给他那么高的职务,所以就有人去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这些去举报的人给了陈平这样一个罪状,可以总结为八个字,盗嫂受金,反复无常。于是他便叫来陈平询问,陈平便告诉他,我原来是追随魏王,但是我的计谋,我的主意魏王都不接受,我只好去投奔项王,项王同样是这样,言不听,画不从,而我又听说大王你广纳人才,求贤若渴,是一个会用人,敢用人的人,我才来投奔大王,我陈平是光着身子,一无所有,一文不名,来到大王军中的,我如果不接受人家的赠送,不收一点礼金,我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我现在向大王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大王觉得我这些建议是可以用的,请大王采纳。如果大王觉得我的这些建议,我的这些计策,我的这些谋划,是没有用的,他们送给我的礼金还在,我原封璧还,从此告辞,行不行?刘邦说,对不起,我错了,寡人错了。寡人慢待先生了,请先生不要介意,请先生继续留在寡人军中,用人不疑。那么正是由于刘邦的这样一种信任,陈平愿意为刘邦效力。在人际交往之中,我们也常常因为许多误会而失去一些很好的朋友,也常常会因为一些矛盾与某些人断绝来往,从而错失很多问题,倘若我们可以不计前嫌,有时也许会多一个知己。第五个特点是坦诚相待,我们知道在与他人真心相处的过程之中,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希望、最渴望、最需要得到的是什么?尊重。我们要彼此要尊重,惟一的办法就是以诚相待。在和他人相处过程中我们能真诚相待、彼此信任、彼此尊重,便能获得他人同等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使得彼此之间的矛盾误解大大减少,想出更加融洽。第五个特点用人不疑,用人不疑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对于我们的朋友,要相信,既然认定他,和他做了朋友,便相信他,不要因为某些流言和他人的挑拨而怀疑他,这样再好的人也成不了朋友,再好的朋友也会失去。
刘邦用人方面的特色还有好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他的这些特点,只要我们能活学活用,便可以受益匪浅,我只是分析了其中个别几点而已,他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用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第二篇: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
课程名称:《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
班级:机械124 学号:201205010406 姓名:戴金耀
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
①:窦婴与外戚 ②:韩信被杀之谜 ③:韩信功过之谜 ④:刘邦胜利之谜 ⑤:刘邦用人之谜
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韩信功过之谜
说起韩信,对于每一个热爱军事的人来说那都再熟悉不过了,在那个冷兵器时代他将所谓的兵法运用到了极致,过人的胆识,极高的军事天赋,为他奠定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韩信点兵,萧何月下追韩信,垓下之围…..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他在军事上无所不能,但是在政治上他却很幼稚,于是给自己埋下了祸根……给后世留下无限叹息。
韩信,汉初军事家。淮阴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开始投项梁,然后跟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中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破。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改封为楚王,继又贬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将韩信带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
在中国的历史上,功臣和人主的关系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话题。打拼江山之时,功臣和人主彼此信任、互相支持、关系融洽、合作愉快,矛盾被掩盖了、淡化了,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只不过人主要的是天下这整块“唐僧肉”,而功臣希望的是大功告成后人主能多分“一杯羹”。一旦天下已定,先前的矛盾就凸现出来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尖锐。天下初定,为笼络人心计,人主一般不得不按照论功行赏的原则进行封赏。小功臣好办,你给他小小利益,他也会乐滋滋地坐一边去细细享用。大功臣不好办,给少了他不高兴,给多了人主又不乐意;特别是手握兵权、身居高位的功臣,对他赏赐愈多,就愈像是割肉喂虎,虎愈是吃饱喝好,筋骨强健,人主就愈是寝食难安。如何做到赏赐中的平衡,历朝历代的人主可没少费心思。若是宅心仁厚的人主,他会来个太极推手,将矛盾消解于和风细雨中。可是韩信遇到了刘邦,这个被后世称做流氓的皇帝,这是韩信的悲哀。
一个军事天才,在他自己的领域里会如鱼得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过若是离了他这个领域,无论做官,还是做人,他往往表现就不怎么样,甚至会非常失败。很不幸,韩信就是怎么一个人!一旦离开了铁马金戈的战场,他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就会下降。韩信颗杰出的脑袋善于谋兵,却不善于谋己,不善于保身。因为他不明白,朝廷和宫廷比战场更加凶险,皇帝和同僚比敌人还要可怕!在这些地方、这些人面前,你要察言观色、你要溜须拍马、你要韬光养晦、你要左右逢源、你要口蜜腹剑、你要装聋作哑、你要小心翼翼、你要低调谦和……在朝堂之上你军事上那一套哪里用得上?山埋伏、水埋伏、云埋伏、雾埋伏,却都比不上官场埋伏、宦海埋伏、朝堂埋伏、宫廷埋伏。洞悉不了人情,洞察不了人性,你不死,那才叫怪!
韩信是天才,也是蠢材,因为他太不懂政治,皇帝对他一贬再贬,难道他看不出来皇帝的意思,齐王,楚王,淮阴侯……难道他就这么不解风情,倘若他如同张良一般不求名利,远离官场,那也许历史就不是这般了,怪不得谁,只能怪自己那无边的欲望……….欲望让一个人成功,亦能毁灭一个人,人生的成败就在一念间,认清形势,谨慎处事才是对我们自己最好的保护。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第三篇:《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课程名称:《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班级:食品111班 学号:201104010108 姓名:李晶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霸王别姬 ②:鸿门宴 ③:西楚霸王 ④:四面楚歌 ⑤:生死决战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不少于1500字)(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答:专题:霸王别姬 1.具体内容:
项羽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但是他自信过了头,也就成为了一个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因此,项羽在性格方面的弱点造成了他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节节败退,但是在现代人心目中项羽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尤其是项羽和虞姬那段荡气回肠的霸王别姬的故事,更是引来后人无数的演绎和解读。
霸王别姬是项羽故事中间流传最广,名气最大的故事,霸王别姬这个姬是谁呢?姬是不是他的妻子呢?据历史的记载来看,项羽有一个妻子,但是这个妻子并不是姬,记载最清楚的就是《史记·陈丞相世家》,也就是陈平的传记,这个传记中间有这么几句话“项王不能信人,其所神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竒士,不能用。”这个话的意思说项羽他不能信任别人,项羽性格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自信,过于自信,或者我们叫做自恋,太相信自己,所以他不能信任别人,陈平说他信任的人只有两类人,一个是诸项,就是他们项家的祖宗,再一个信任的人就是“妻之昆弟”,根据这四个字来看,项羽的确有妻子,但是这个妻子是谁,她和项羽之间是什么时候成的家,有没有孩子,所有这些历史上是一无记载,正史没有,野史也没有,所以我们现在不知道项羽和他妻子,特别是项羽妻子的情况,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就是项羽有一个妻子,而且项羽对他的妻子的兄弟们还都很好,很信任。所以我们推断,他能信任他的妻之昆弟,应当说项羽和他妻子的关系也应当是不错的。如果说项羽跟他妻子的关系非常糟糕的话,那么他的妻之昆弟他也不会信任,这是我们的一点推断,如果这个推断能够成立的话,项羽的霸王别姬别的这个虞姬就不是他的妻子,或者称之为爱妾。
这个感情,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就是项羽在突围之前,和虞姬的一场告别,这个告别在《史记》中间写的情份很重,就是司马迁是用重笔来写的,因为他这里面记述了项羽在别姬 的时候唱了一首歌,这个歌我们称之为《垓下歌》,这也是西楚霸王项羽传世的惟一的一篇作品,这首诗是这样讲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个诗的大意是说,项羽自称他自己力能拔山,我们知道项羽的力气很大,史书记载是项羽的力气是力能扛鼎,在整个西汉前期能够达到扛鼎的只是一个项羽,另一个是刘邦八个儿子中间的第七个儿子淮南王刘长立能扛鼎,说项羽力气很大,气盖世是说他的豪气可以笼盖整个世界,这是说他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是他骑的宝马,也就是他最后赠送她乌江亭长的宝马,他这个宝马跟着他多年征战,他说现在时局对他不利,我这个马也跑不快了,马跑不快了怎么办呢?“虞兮虞兮奈若何”,就是我对你,虞我该怎么样处理呀,所以这个《垓下歌》的中心就是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落脚是落到这里,就是我拿你怎么办。
因为项羽这时候面临着一个非常困难的抉择,因为听到四面楚歌以后,项羽有一个错误的判断,他认为楚地已经被刘邦全部占领了,实际上这个时候至少在长江以南还有五个郡是在西楚国的手里面,但是项羽误认为已经被占领了,因为否则的话,怎么会汉军的军营中有那么多人能够用楚声唱歌呢,所以在这个背景之下,他决定要突围,虞姬一直是伴随在楚霸王项羽的身边,这叫做什么呢?这叫做危难关头形影相从,这说明虞姬和项羽两个人的关系,感情非常好,是长期在一起,不能分离的,可是这一次,项羽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他带虞姬走还是不走,是一块突围还是留下虞姬,所以他《垓下歌》最后一句说 “虞兮虞兮奈若何”,就是带也不是,不带也不是,因为这里很明显,就项羽自身来说,他这个突围能否成功,他可以说是前途未卜,生死未卜,自身能否相保,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都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再贸然带着虞姬出逃,虞姬不是一个能征惯战的将士,作为虞姬这么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她能够跟着项羽骑着马,连项羽身边久经惯战的那些骑从都跟不上,虞姬能跟上吗,所以带着虞姬走是不可能的,不带她走又该怎么处理?项羽非常犯难,这就是他唱《垓下歌》的一个很中心的问题。
实际上是从情的角度来看,项羽处理问题有他的失误之处,由于项羽在爱情,亲情,在情的问题上处理不当,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来说,情商不高,无论是爱情、亲情,都是人类一个最美好的情感,我们应当重视这些情感,但是这些情感的重视,要有一个适当的度,如果过了头,就可能带来灾难,项羽留给我们的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2.个人的心得体会:
项羽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但是他自信过了头,也就成为了一个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因此,项羽在性格方面的弱点造成了他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节节败退,但是在现代人心目中项羽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尤其是项羽和虞姬那段荡气回肠的霸王别姬的故事,更是引来后人无数的演绎和解读。
项羽作为一名曾经所向披靡的英雄,在最需要他坚韧不拔,起死回生的关键时刻,项羽对待爱情却又过了头。因为项羽在坦诚面对爱情的时候,却忽略了他曾经为之奋斗的江山,忽略了随他东征北伐的好战友,理智的天平在此时身不由己地偏向了情感。
西楚霸王项羽面临战败,必须与江山、美人、宝马诀别的辛酸令人痛心疾首。一首《垓下歌》唱出了英雄的末路悲歌,曾经自信无比的项羽在面对千军万马的时候,从来没有犯过难,但是面对虞姬,他数遍吟唱《垓下歌》,并洒下了英雄泪。不管虞姬究竟和没和那首成熟的五言诗,但是这是英雄与美女的最后一次道别,最后一次歌舞,最后一次敬酒,那酒中有霸王的泪痕,那战火纷飞中有乌骓马的悲鸣。虞姬陪伴霸王,年复一年,不停征战,她为情人忧心,为将士忧心。所以虞姬对项羽不是女色亡国,而是体现了虞姬对项羽的真感情。当然虞姬的真感情也换来了项羽的真性情,可是项羽难道忘记了他一生的梦想就是想雄霸天下,在最后时刻情感的脆弱也就意味着最终的失败。
英雄末路,长歌当哭,何其壮怀激烈,愤懑不已;明志以剑,示爱以血,多么荡气回肠,感天动地。末世英雄与绝代佳人,共同经历了涂炭战乱的离散,享有了显赫一时的荣耀,面对了穷途末路的悲凉,却始终不离不弃,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给爱人绝处逢生的一线生机,何等可歌可泣。一对乱世鸳鸯,用生命谱写了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爱情故事,最凄美的爱之婉歌。
我认为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花绽放成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项羽是情意绵绵的伟丈夫,在项羽被困于垓下时,他长歌当哭,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垓下歌》。英雄征战沙场,固然值得敬仰,英雄的泪,更不可等闲视之。项羽的泪使得“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正如郑板桥所叹:“何以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与刘邦为了逃命而把亲生儿女推于车下的残酷无情相比,项羽是一个富于人性的和人情的伟丈夫,硬汉子。项羽也是一个气盖一世的英雄,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吾起兵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天下。然今遂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这段话不仅表现了项羽英勇善战,叱咤风云;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的自信和自爱。看到这些,怎不使人想起那“彼可取而代也!”的非凡气概?怎不使人想起他巨鹿战中万夫莫当的英姿和彭城叱咤风云的气势?项羽从始到终一直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国王,他自信甚至迷信自己的武力和追求,他的精神世界总是处于自然舒展的状态而很少受伦常的约束。项羽更是一个忠厚豁达的男子汉,乌江亭长要渡他东去,并说楚地还有十万人,足可以东山再起。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不忍杀之,以赐公。”项羽的坦率豪爽,气度豁达,忠厚诚实而又善良不忍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宁愿慷慨悲壮地去死,也不愿屈辱惭愧地苟活。正如郑板桥所叹:“相王何必为天子,只此快战于古无。”
项羽既是胜利的勇士,又是失败的英雄;他胜得漂亮,败得悲壮;活得痛快舒展,死的慷慨豪爽。它既凶狠残暴,又善良不忍;既刚愎自用又轻信多疑;既爆裂急躁又优柔寡断;英勇刚烈的山峦上开放着情意绵绵的花朵;豁达宽厚的海洋中荡漾着几道狭隘滞涩的涟漪。一个真实的人应是多种性格因素的统一,项羽无疑是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它将牢牢地屹立于历史长河中,虽经千年冲蚀,涤荡,依然历久不衰,魅力无穷。我们不能单以是否成就了帝业来评价项羽的是非功过,而要按他的历史实绩来评价。项羽固然没有成就帝业,但他顺应人民的心愿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推翻了暴秦统治;又自刎而死,结束了内战,使汉统一了全国。这在客观上不能不说他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功臣。项羽是一座金铸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历史的战车上,供后人瞻仰。
食品111班
08 李晶
第四篇: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
课程名称: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 班级:
学号:
姓名: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韩信被杀之迷 ②:刘邦胜利之谜 ③:韩信身世之谜 ④:刘邦崛起之谜 ⑤:窦婴与外戚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不少于1500字)(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
答:(专题1)
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昧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刘邦记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时韩信初到楚国,到各县乡邑巡察进出都派军队戒严。汉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说:“我要游览云梦泽。”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也就不用担心祸患了。”于是韩信把此事与钟离昧商议,钟离昧说:“刘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结果钟离昧自杀而亡。韩信持钟离昧首级去陈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史记·淮阴侯列传》)高祖说:“有人告你谋反。”就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深知高祖刘邦畏惧他的才能,所以从此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韩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闷闷不乐。
后来,韩信部将陈豨被封为巨鹿郡郡守,前来向韩信辞行。韩信辞去左右,拉着陈豨的手仰天长叹道:“你可以同我说知心话吗?我有话想同你讲。”陈豨表示一切听从将军的命令。韩信说:“你所管辖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亲信宠爱的臣子,若有人说你谋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就会产生怀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定会大怒而亲率军队征讨。我为你在京城做内应,就可图谋天下了。”陈豨平素就了解韩信的才能,相信他的计谋,表示一切听从韩信的指示。汉十年(前197年),陈豨果然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暗地里派人到陈豨处联络,要陈豨只管起兵,自己定从京城策应。韩信与家臣谋划:可以在夜里假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已定,只等陈豨方面的消息。这时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囚禁了他并准备杀他。那位门客的弟弟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恐怕韩信的党羽不肯就范,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假装有人从皇上那里来,说陈豨已被杀死,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道:“虽然您有病,还是要勉强朝贺一下。”韩信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韩信临斩时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我认为韩信被杀有很多原因:首先,韩信是自立为王。韩信平定齐国后,借口齐国反复无常,且和楚国相临,要求封自己为假王(代理国王)。这时候刘邦正被楚兵围困在荥阳,眼巴巴的正盼着韩信来救他,看到来信后跳起来大骂:“我被困在这里,正早晨也盼、晚上也盼的等着你来救我,你却要自立为王!”(看看,这可是刘邦亲口说的:“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急得陈平和张良又是踩刘邦的脚又是附耳劝说,刘邦才醒悟过来改骂道:“大丈夫平定诸侯,要当就当真王,当什么假王!”(大丈夫定诸侯,既为真王耳,何为假王!),可以说韩信这是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阴了刘邦一把。世人皆知刘邦流氓,可想刘邦怎能咽下这口气。其次,韩信有三分天下的机会和本事。当年楚汉胶着时韩信帮了刘邦一马,而且后来跟随刘备打天下,其功劳更不可没。然而,当天下已定时,有哪个皇帝会在自己身边留一猛虎。并且,后来韩信居功自大,到处炫耀,可想而知,皇帝听了心里自然不痛快,就注定了他要被除。最后,韩信虽然不是刘邦亲手杀的,他的死是萧何实施、陈平谋划、吕后下的决心,妙就妙在刘邦当时不在场。可这一切和刘邦是脱不开干系的。从韩信死后刘邦的态度就可看出来。刘邦得知韩信被杀后是“且喜且怜”——领导为韩信同志被杀很是高兴,领导为韩信同志的“堕落”很是可惜。
这学期的选修课让我学到很多,以前只知道刘邦身边有大将韩信,却不知道韩信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以及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最重要的就是做人不能骄傲自大。你自己有再大的本事,也要懂得谦虚。正所谓,宝剑藏锋。锋芒毕露,只会让他人反感,在特殊时期就会招致杀身之祸。要懂得分析时事,以及自己所处状况,合理抉择,不能像韩信一样有机会时,没有决定分天下,在后来都没有正当理由的时候却起了谋反之心,最终为妇人所杀。为世人所叹息。当然,韩信毕竟是有才能的人,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知识充实自己,给自己攒足立足社会的资本,才能更好的应对复杂的社会,才能过得更好。
第五篇:观《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有感
课程名称:《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项羽》
观《四面楚歌》有感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在中国人的思想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似乎已经根深蒂固,但或许项羽例外。尽管项羽最终四面楚歌,自刎于乌江江畔,但是人们依然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一个失败的英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为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我认为项羽是一个真英雄。
四面楚歌是项羽最后败亡之际发生的一件事情。主要发生的地点在垓下,垓下是一个承载了太多历史典故的地方,在这里,西楚霸王项羽和刘邦军团进行了最后的较量,这是一场兵力悬殊的决战,善打硬仗的项羽,在最后的决战中,却终究没有成功的杀出重围。在垓下之战中,项羽因为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被刘邦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尽管最终的结局思想鱼的失败,但是我依旧认为项羽是一个真英雄。首先,说他英雄是因为他的“智”,帅八千子弟,而三年灭秦。昔日诸葛亮出山,南争北战,智计百出,然而以诸葛之智,最终也不过是三分天下,所以论智,就算项羽或许不如诸葛,但也相差不远。其次,说他英雄也是因为他“勇”,垓下被围,四面楚歌,身边只有二十八骑,仍溃围,斩将,刈旗,独力斩杀百人,冲出重围,视汉军如蝼蚁。他是当之无愧的战神!再次,说他英雄更是因为他”义“,约刘邦于鸿门,本欲借机杀之,这本无可厚非,一山不容二虎嘛。况他素来防备刘邦,但他念及昔日兄弟之情,不忍,“无罪而杀之,行不义之事”,项羽是真君子,大丈夫!虽有万里江山,千秋霸业为诱,而不能动其志,试问天下有能有几人?还有,说他英雄,是因为他有“情”,垓下被围,霸王别姬,千古绝唱,至今为世人传颂!最后,说他英雄,是因为他至“善”,昔楚强汉弱,霸王一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旗所指,无往不利,仍能心怀天下,念及万民疾苦,甘与汉军,划地而治,又岂是刘高祖,抛妻弃子,执老父而不顾,所能比?
所以项羽不光是英雄,还是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英雄,他是千百年的真王者!然而英雄气短,在四年的楚汉相争中,项羽失败了。他失败的原因很多,通过对于刘邦和项羽的对比就不难得出项羽失败的原因。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成败和命运。刘邦志向远大,项羽则眼光相对短浅了。刘邦在对待问题是眼光比较长远,而项羽在处理问题中则显得目光短浅,刚愎自用。同时,在失败面前,刘邦冷静沉着,项羽狂暴浮躁。并且,在项羽的性格中,他比较骄傲自大,还有一些匹夫之勇等等这些都决定了最终这位英雄要败在刘邦这个“小人”手中。
但这些都不妨碍项羽在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因为我深深感到做人和做事是两回事。就像今天做个有良知的好人和做个有政绩的官员是不一样的。一个官员要想做成一件事,就要以“事”为中心来约束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往往为了成事会使点手腕和诡计,也会为成事而
隐蔽自己身上性恶的一面;而做人就不一样了,就可以由着自己的心意行事。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某个很有政绩的官员,其人品和操守都不咋的;反过来,我们也常常看到某个品格、操守都不错的人,在官场上却几乎无法生存,就是这个道理。
就说项羽,站在成王败寇的立场,他眼睁睁让多次杀掉刘邦的机会从身边溜掉,毫无疑问是典型的“妇人之仁”!鸿门宴上的他成了历代得江山者和官场得意者的笑柄。
然而,从真正人性的角度看,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君子!他重“义”,他不杀刘邦,因为他看重兄弟结义之情;他做得最“不仁”的一件事就是,在被刘邦围住后把刘的老父捉来逼刘退兵,然而在刘邦“我父即汝父,汝欲烹之,则分我一杯羔”的无赖面前,他终于无可奈何,终于也下不了手。
他还重“情”。“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一个末路英雄的悲歌。作为英雄,他爱自己的战马;作为真实的人,一个男儿,他爱自己心爱的美人。这种无可奈何的呼唤是十分动人的!
——项羽,一个有情有义的真英雄,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