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原课题感想及文献分析(大全)
感想:
这次马原小组的事件活动我也是感触挺深的。以前的小组活动我们都是选择自己的朋友或者是同学之类的已经相熟的人来组队。但是这次黄老师把我们整个课堂打乱,给了每个人重新接受新鲜血液的机会。作为我们第二组唯一一个来自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在第二组我也是感觉鸭梨山大啊。记得我们第一次讨论大家就在谈什么理科啊,工科啊,高数学分什么的。但是我也为能融入他们而感到高兴。他们的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真的让我自愧不如。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文科生并没有把社会科学当成一门科学来对待。为了我们这次的小组课题我们前前后后出动给了三次,这在我以往的任何小组作业中都是没有的。
其次我对与这次的研究群体也十分的有感想。我们这次的研究主要是老年人。俗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如家有一宝”。看到老年人,我很感谢他们为国家做过的贡献。他们仍然为国家社会燃烧着生命。他们为了国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我们应该要关爱老年人,要孝顺他们。而且我们主要在风险的图书馆进行了调研,感觉他们都十分的热爱生活,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写实版。我很佩服他们。让我们给他们以最真切的谢意。
社区居民群体网络科普受众研究(退休老人为主)的分析:
通过我们马原小组的调查数据,结合我们从网络上搜索到文献,我们做出了一些基本分析。基于人口老龄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本次选择了老年人网络科普的受众研究。1.基于奉贤区图书馆老年人调查的网络科普使用特点
(1)老年人通过网络接受网络知识与他们自身的受教育水平有很大的相关性。我们主要在奉贤区图书馆进行了调研,因此我们调查的老年人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越是受过教育的老年人越是识字的老年人越有可能会使用网络接受科普教育。通过与国内相关来年人网络科普的受众研究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水平程度还是比较低的。但总体的来讲,通过网络进行科普的老年人还是少数。总的来说老年人网络科普受众仍旧是较少。
(2)社区居民在获取网络科普信息上有围绕生活实用服务的目的指向性,他们关注的主要是与生活关系密切的生活常识、医学保健、食品安全等领域。他们的大部分人网络科普使用习惯还是十分贴合他们的年龄特性。他们的关注点也不似年轻人那么多元化,若果采用了通过网络进行科普也只会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单一。
(3)将近几成(xx%)的社区居民是网络科普使用者,仍有X成(XX%)的居民没有使用过网络科普。在我们的调查中阻碍公众使用网络科普的原因主要是老年不太会使用电脑。受身体因素制约、对网络不感兴趣以及不会上网占了很大比例。还有科普知识的接受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科普手段,依赖于电视节目的宣传,对网络信息信任度低等也成为阻碍老年人使用网络科普重要原因。现今,传媒接触是老年人打发闲暇时光的主要方式, 也是其获取信息、满足精神需求的主要渠道。虽然,我国老年人接触较为频繁的媒介是电视、报纸和广播等。
(4)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老年人群体对网络科普信息的信任度和网络科普使用的满意度呈“中等”状态,很多老年人最网络持双面看法。
二、促进老年人网络科普,为健康老龄化做贡献
1、老年人作为网络使用的潜在群体,接触网络存在一定的技术教育壁垒,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和相关技术指导。根据访谈和调查的结果,老年人退休后,其生活对社区的依赖度较高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尝试以社区为突破口,在“老年之家”或社区活动中心,开设针对老年人的网络课程,提供上网的硬件设施,开展针对老年人的网络普及教育。
2、在访问中,被访者经常浏览的网站、网页,主要是大型门户网站或者新闻公共时事类的专业网站,几乎没有老年人经常浏览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网站或网页。这一定程度说明了网络媒体未能提供较多数量以及较有影响力的老年人网站,专门提供针对老年受众的网络信息。由于老年人网络科普的受众较少,但作为一个潜在的群体,仍是十分值得发展的方向。
3、增加老年人参与科普的渠道
老年人接触网络是保持与社会接触的需要,但是参与社会的程度较低,在访谈中,有一位老年人在谈到不使用网络科普的原因时说到,“自己已经退休了,说了也没用”,“反应的问题不能够得到重视”。这些原因体现了脱离社会的倾向。脱离社会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社会疏远了老人,二是老人退出了社会”。老年人可以接触网络媒体获取信息来保持与社会的接触,更可以提高其社会参与度,充分利用老年人的经验与智慧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从被动的网络信息接受者,成为主动的网络媒体传播者。因此社会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老增加老年人科普参与方式。
4、在采访中一位老人提到“网络很好,但并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需要”。我们和容易在网络上看到老年又遭受了网络诈骗的事件。因此要提高老年的网络科普辨识度。因此促进老年人科普内容、来源的丰富实用,权威可靠,更新及时也十分重要。因而,在内容设置上,网络科普应提供他们最关切的诸如生活常识、医学保健等方面的权威可靠、实用性强的信息。在内容上应该严谨、精准、科学,杜绝伪科学和迷信等内容,以提高公众对网络科普知识的信任度。网络科普还应及时更新,保证提供的信息有较强时效性。
结语:着意加强老年人的网络意识,向老年人普及网络知识与电脑操作技术,增加适合老年群体的网络内容及信息呈现方式,,重视给老年人传送人文关怀和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将使网络不可估量地发挥出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巨大作用。
三、研究不足
1、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问卷与个案相结合的方式搜集数据,但由于主体研究对象是60岁及以上的上网老年人,这一部分人群在网民中的比例比较少,数据比较难统计和抽取;同时由于受到调查时间的限制,主要是在奉贤图书馆发放了问卷,可能造成回收样本代表性的不足,导致研究结果的误差。
2、我们的研究还是十分单一的。在很多具体的问题上还是探究的比较浅薄。我们的调查不具有纵深性。做的不好还请大家多多包含。
第二篇:马原课题汇总08
马原概论学生课题汇总08
单连春
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吴江林
南京市社区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调查研究,刘金鹏
大学生对图书馆利用率的调查,徐浩然
范仓海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及自我价值取向调查研究——以河海大学为例,师宝佳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调查研究——以河海大学为例,周剑 当代大学生理财能力调查——以河海大学为例,夏领梯
当代大学生的自由与道德观研究——以河海大学个案为例,曹明 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研究——以河海大学为例,曹明 符丕大
“非主流”文化研究,印越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分析,王娜、朱明成大学生收入与在校学习工作情况关系的调查,樊舒婕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研究,任林丽
郭剑平
CPI上涨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赵飞
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石永超
南京市大学生消费状况与理财意识的研究,陆志浩
南京市农民工生活情况调查,龚泳帆
关于校园广告现状的调查,苏飞
当代大学生对大学管理模式及发展形式的看法,邹飞
对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程度的调查分析,钱学生
关于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蒋领兵
韩振燕
关于南京市公民旅游消费状况的调查与研究,贾战勇
南京高校大学生读书习惯的调查和比较,朱峰
大学周围的日租房——关于日租房的发展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沈月千
大学生对中国能源资源现状认知度的调查——以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个案为例,秦伟
物价上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丁旭、严剑锋、龚选和毛海涛 黄明理
大学生对民生焦点的关注度,陈杏儿、刘倩
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丁国伟
大学生理想与现实产生差距的原因调查,过艳峰
刘爱莲
南京生态文明地铁可行性研究,王建民
对南京大学生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及行为的调查和分析,史海岭 南京高校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调查与探究,陈光远
雒新艳
“80后”的金钱观和人生观,陆斌、郑玲玉
当代女性的自我认知观及原因分析——对女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启迪与意义,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崇拜,程统、戚劲杉
宋开芝
关于河海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调查,刘娟
大学生幸福指数调查,张敬群
孙其昂
各阶段学生集体荣誉感调查,洪璨
当代大学生对外来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汤瑶
南京市江宁区东山镇的三十年变迁(1978-2008),王晶 王萍
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方式的调查和分析,陆杰、李松林 当代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与规划调查,邵晨飞
城乡居民对物价上涨现象的调查与研究,潘哲
大学生消费来源与支出状况的调查,王建军
消费者对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态度的调查,孙嘉翼、宫剑峰 叶鸿蔚
当代大学生对时政问题的关注程度研究,徐蒙蒙
当代大学生对回家创业的想法及其思考,张超
高校民族生的生活学习情况调查(以南京为例),徐微薇、马亚男 郑黎明
论中国物价上涨的影响,戈新翠
关于“中华文化标识城”议案的思考,胡一帆
“校车门”事件的师生角色定位与社会本因分析,孟祥薇
第三篇:马原心得感想格式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和体会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十分的认真,在课程的课件上花了很多的心思,中间穿插手机短信、网络文献、幽默笑话、动画图片等,丰富了课件的内容,使课件内容不再单调乏味。2.课程设置合理,讲课详略得当,程度适中。先讲解后练习的方式,使我们大家都能够及时的吸收课堂内容。3.讲课语言幽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4.善于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析及运用做进一步的探究。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不再凭个人喜好去断定,而是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尽可能的了解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这样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用更好的角度去分析社会热点,去看世界的形势与发展的过程,收益颇多。同时,我也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并不是空谈,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够运用于实际的。这些原则都是我应该遵循的。我觉得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改变了我对大学课堂枯燥无味的看法,感受了到新式课堂的优势,同时改变了我对马克思原理的看法,收获到了很多的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马原课后感想
马原课后感想
或许,大多数人在小时候都曾被这样要求过:你应该做什么,你不应该做什么。这是父母长辈们所给予的要求,亦是这个社会的要求,充满了严谨与忐忑,但我们在接受的同时,却又往往不自觉得想要去抗拒这些,因为这不是我们自己所喜欢去做的。这在长辈们看来是一种叛逆,是所应该改变的,其实不然,这是我们内心想法的一种表现,或可看做是一种意识的表达方式。
恩格斯曾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这是一种对意识作用的生动描绘。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创造了令人自身都赞叹不已的世界文明,从石器工具到现代科技,从造纸术到激光照排技术,无不打上了人的意识的印记,无不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精神。人的意识具备着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能力。它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各种行为、语言背后,都有着自我意识控制的影子,而我们从小被教育所学习的目的,也可算是培养我们的意识层次,让我们学会控制和使用我们的意识。因为,相对于意识而言,我们每个人身上还隐藏着一种名为“潜意识”东西。在某些方面来说,潜意识是我们最真实的一种内心表达,它包含了我们所认为的好的一面,以及相对来说坏的一面。它可能是我们的内心的贪婪和欲望,是一些消极的思想。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努力开发利用有益的积极成功的潜意识,对可能导致失败消极的潜意识加以严格的控制。而学习便是一种很好的制约方式,让我们清晰的辨认好坏,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
最早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潜意识”一说,它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弗洛伊德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精神心理学家,也是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学者之一。他通过催眠法的治疗方式发现在人的意识背后,还深藏着另一种极其有力的心智过程——“潜意识”。通过对于潜意识的深入研究,他在后来提出了在人格上的三个新的概念: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大多都便是超我的要求所在,它让我们去遵循所公认的道德原则,去努力的提高自身修养,培养所谓的高尚人格。但这过于追求完美,让我们不愿全部接受。为了追求自我的享受,追寻内心最深处的欲望,但又由于学习过理想原则,内心的纠葛,促成了自我的约束,是自己处于自我的这一层次。这便是大多数人的现状。
无论是意识还是人格,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去压抑和控制内心的欲望,要让我们的行为处于自我思考后的阶段,处于一个合理的而又不会偏向极端的平衡点。让我们不会感到惋惜和不满足,也不会因后悔而懊恼,这是我所向往和追求的。
第五篇:马原活动感想
马原活动感想 14030103 曹慰栋 医检
这次马原活动感触很多,学到很多,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中深刻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具体有如下几点: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认真读书,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前提。经过这学期马原课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这次我们马原活动的主题是安乐死合法化,一开始我觉得应该所有人都会支持这种观点吧,然而经过多方面的查阅资料和问卷调查,发现我错了。我没有能够全面地去分析这个问题,更没有深入地去分析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及发展,比如反对安乐死合法化的原因:社会会利用合法化的空虚实施犯罪以及有些人得不到充分的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而被逼无奈选择了安乐死,这些原因都是很实际的,我们在考虑安乐死的合法化的同时都应该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做出最公正客观的判断。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这次的实践活动,我自己认为安乐死合法化的阻力因素在于:首先,中国人口基数很大,一旦出现人口老龄化,将会带来难以预计的影响,所以一旦实施安乐死合法化,必将导致加快人口老龄化。其次,我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仍然没有做到很全面,这样的话就会出现有些人因为无法治疗而被迫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样的就起不到安乐死的初衷意义了。这两点都是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分析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考虑安乐死合法化的同时,就不得不将这些实际阻力因素考虑进去。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点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实用主义的方法,从自己的主观需要出发,把严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分割成互不相关的只言片语,然后根据主观需要决定取舍,生搬硬套地强加到实际上面去,这样既违背了科学理论,也歪曲了客观实际。这两种态度和方法,都背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防止和反对的。比如这次活动的一开始我就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把以前看到过的某个教授对安乐死合法化的观点当做了真理,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分析,还好后来在小组讨论中发现的及时,立刻改正。
此外,我觉得这次活动进行得特别好,既能充分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我们的医学人文素养,让我们提前融入医学这个大环境。我觉得我们大学生应该自觉地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国家的发展融合起来,增强为人民为祖国服务的责任感,将自己无私奉献给社会,正所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