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耳鼻喉科考题及答案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变应性鼻炎的五大临床表现分别为、、、、。2.成人外耳道的为软骨部,为骨部。3.是喉部最大的软骨 4.鼻咽癌的治疗首选。
5.气管切开术最常采用在气管环切开气管。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过敏性鼻炎属于几型变态反应:()A.I型 B.II型 C.III型 D.IV型
2.额窦窦口引流位于:()A.上鼻道 B.中鼻道 C.下鼻道 D.总鼻道
3.扁桃体切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A.术后感染 B.术后出血 C.术后腺体残留 D.术后免疫力下降
4.咽鼓管鼓室口开口于鼓室()A.外壁 B.内壁 C.前壁 D.后壁 E.下壁
5.不是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的是()A.传导性聋 B.鼓室积液 C.耳流脓 D.耳鸣
6.食管异物最常发生的部位是:()A.第1狭窄 B.第2狭窄 C.第3狭窄 D.第4狭窄 7.FESS是指()
A.上颌窦根治术
B.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 C.鼻息肉摘除术
D.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术 8.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常用的诊断手段()A.CPAP
B.ECochG C.UPPP
D.PSG 9.急性喉炎患者哪个年龄组易出现喉阻塞()A.小儿 B.青年 C.壮年 D.老年
10.鼓膜穿刺的部位是()A.鼓脐部 B.鼓膜前上方 C.鼓膜后上方 D.鼓膜前下方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1.听骨链:
窦口鼻道复合体: 3.颈动脉三角: OSAHS:
四、是非判断题,对的在后面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特征为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三种分型中单纯型最常引起严重颅内外并发症。()
3、鼓膜的厚度为1mm。()4、3个骨半规管互相垂直。()后组筛窦开口于中鼻道。()
青少年儿童鼻出血的常见部位是吴氏鼻-鼻咽静脉丛。()小儿单侧鼻腔带血恶臭脓涕,最可能是鼻腔异物。()鼻腔和鼻窦乳头状瘤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鼻窦中蝶窦的恶性肿瘤最常见。()咽淋巴内环与咽淋巴外环不通。()
急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的局部并发症是扁桃体周围脓肿。()腺样体肥大多见于老年患者。()
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为鼻咽部的咽隐窝和顶后壁。()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喉软骨中环状软骨最大。()喉腔和气道最窄处 是声门,由双侧声带构成。()小儿急性喉炎的最重要症状是呼气性呼吸困难。()
气管隆嵴为位于气管下端的纵形嵴突,是左右主支气管的分界。其边缘光滑锐利,为支气管镜检查的重要解剖标志。()气管异物易落进左侧主支气管。()
气管切开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皮下气肿。()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喉阻塞分度如何判断?喉阻塞的处理原则有哪些? 2.扁桃体切除的适应证。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考试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鼻塞、嗅觉下降
2、外1/3,内2/3
3、甲状软骨
4、放射治疗(或放疗)5、3-4(或2-4)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A;
2、B;
3、B;
4、C;
5、C; A;
7、B;
8、D;
9、A;
10、D。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1.听骨链:由锤骨、砧骨和镫骨三者相互衔接而成听骨链。
2.窦口鼻道复合体:是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3.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二腹肌后腹与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
4.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通常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病症,并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
四、是非判断题,对的在后面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答:喉阻塞分度和(治疗)①一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或哭闹时有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稍有吸气性喉喘鸣及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1分)(明确病因,积极病因治疗)(1.5分)②二度:安静时也有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喉喘鸣及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无烦躁不安等缺氧症状,脉搏尚正常。(1分)(因炎症引起者给予足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可避免气管切开术,一时不能去除病因者应考虑气管切开术)(1.5分)③三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喉喘鸣声较响, 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显著,并出现缺氧症状,如烦躁不安,不易入睡、不愿进食、脉搏加快等。(1分)(由炎症引起者,可密切观察下积极使用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宜及早行气管切开术,若肿瘤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1.5分)④四度:极度呼吸困难,患者坐卧不安,出冷汗,面色苍白或发绀心率不齐,脉搏细速,昏迷,大小便失禁。(1分)(立即行气管切开术)(1.5分)。2.扁桃体切除的适应证。答:
1.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合并有扁周脓肿。(2分)2.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功能。(2分)3.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它脏器病变的“病灶”,或与邻近器官的病变有关联。(2分)4.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2分)
第二篇:耳鼻喉科考题及答案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变应性鼻炎的五大临床表现分别为、、、、。
2.成人外耳道的 为软骨部, 为骨部。3.是喉部最大的软骨 4.鼻咽癌的治疗首选。
5.气管切开术最常采用在 气管环切开气管。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过敏性鼻炎属于几型变态反应:()A.I型 B.II型 C.III型 D.IV型
2.额窦窦口引流位于:()A.上鼻道 B.中鼻道 C.下鼻道
D.总鼻道
3.扁桃体切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A.术后感染 B.术后出血 C.术后腺体残留 D.术后免疫力下降
4.咽鼓管鼓室口开口于鼓室()A.外壁 B.内壁 C.前壁 D.后壁
E.下壁 5.不是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的是()..A.传导性聋 B. 鼓室积液 C.耳流脓 D.耳鸣
6.食管异物最常发生的部位是:()A.第1狭窄 B.第2狭窄 C.第3狭窄 D.第4狭窄
7.FESS是指()
A.上颌窦根治术 B.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 C.鼻息肉摘除术 D.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术 8.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常用的诊断手段(A.CPAP B.ECochG C.UPPP D.PSG 9.急性喉炎患者哪个年龄组易出现喉阻塞()A.小儿 B.青年 C.壮年 D.老年
10.鼓膜穿刺的部位是()A.鼓脐部 B.鼓膜前上方 C.鼓膜后上方 D.鼓膜前下方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1.听骨链:
2.窦口鼻道复合体:
3.颈动脉三角:)4.OSAHS:
四、是非判断题,对的在后面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特征为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三种分型中单纯型最常引起严重颅内外并发症。()
3、鼓膜的厚度为1mm。()4、3个骨半规管互相垂直。()
5、后组筛窦开口于中鼻道。()
6、青少年儿童鼻出血的常见部位是吴氏鼻-鼻咽静脉丛。()
7、小儿单侧鼻腔带血恶臭脓涕,最可能是鼻腔异物。()
8、鼻腔和鼻窦乳头状瘤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
9、鼻窦中蝶窦的恶性肿瘤最常见。
()
10、咽淋巴内环与咽淋巴外环不通。()
11、急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的局部并发症是扁桃体周围脓肿。()
12、腺样体肥大多见于老年患者。()
13、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为鼻咽部的咽隐窝和顶后壁。()
14、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
()
15、喉软骨中环状软骨最大。()
16、喉腔和气道最窄处 是声门,由双侧声带构成。()
17、小儿急性喉炎的最重要症状是呼气性呼吸困难。()
18、气管隆嵴为位于气管下端的纵形嵴突,是左右主支气管的分界。其边缘光滑锐利,为支气管镜检查的重要解剖标志。()
19、气管异物易落进左侧主支气管。()20、气管切开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皮下气肿。()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喉阻塞分度如何判断?喉阻塞的处理原则有哪些?
2.扁桃体切除的适应证。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考试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鼻塞、嗅觉下降
2、外1/3,内2/3
3、甲状软骨
4、放射治疗(或放疗)5、3-4(或2-4)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
2、B;
3、B;
4、C;
5、C;
6、A;
7、B;
8、D;
9、A;
10、D。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1.听骨链:由锤骨、砧骨和镫骨三者相互衔接而成听骨链。
2.窦口鼻道复合体:是指以筛漏斗 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3.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二腹肌后腹与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
4.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通常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病症,并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
四、是非判断题,对的在后面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答:喉阻塞分度和(治疗)①一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或哭闹时有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稍有吸气性喉喘鸣及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1分)(明确病因,积极病因治疗)(1.5分)②二度:安静时也有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喉喘鸣及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无烦躁不安等缺氧症状,脉搏尚正常。(1分)(因炎症引起者给予足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可避免气管切开术,一时不能去除病因者应考虑气管切开术)(1.5分)③三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喉喘鸣声较响, 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显著,并出现缺氧症状,如烦躁不安,不易入睡、不愿进食、脉搏加快等。(1分)(由炎症引起者,可密切观察下积极使用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宜及早行气管切开术,若肿瘤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1.5分)④四度:极度呼吸困难,患者坐卧不安,出冷汗,面色苍白或发绀心率不齐,脉搏细速,昏迷,大小便失禁。(1分)(立即行气管切开术)(1.5分)。
2.扁桃体切除的适应证。答:
1.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合并有扁周脓肿。(2分)2.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功能。(2分)
3.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它脏器病变的“病灶”,或与邻近器官的病变有关联。(2分)
4.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2分)5.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慎重选择。(2分)
第三篇:临床技能大赛考题-耳鼻喉科范文
考题一
患者女,20岁。咳嗽1月余,进行性呼吸困难10天。查体:神志清,R28bpm,P120bpm,吸气性喉鸣明显,三凹征明显。颈部CT资料(见图片)
一、请列出初步诊断及下一步如何处理:
二、请说出Laryngeal obstruction的分度及相应治疗措施,三、附一题:患者男52岁,声嘶、气促半年,加重2天,来的时候很重,IV°喉梗阻,血氧60%。立刻行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困难得到缓解,血氧达到95%……
请问你对此项操作有何意见及看法?
考题一答案:
一、诊断:气管肿物(2分),喉梗阻Ⅲ度。(2分)
下一步可考虑用小号麻醉管插管,若不行,即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尽量低位)+肿物切除活检。(4分)
二、喉梗阻(Laryngeal obstruction)的分度
喉阻塞(laryngeal obstruction)是喉部或邻近器官的病变使喉部气道变窄以致发生呼吸困难。其并非一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症候群。由于喉阻塞可引起缺氧,如处理不及时可引起窒息,危及病人生命。由于发病急、缓不同,喉阻塞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根据病情轻重,喉阻塞可分为四度
一度:平静时无症状,活动时有轻度吸气性困难。(1分)二度:安静时有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缺氧症状不明显。(1分)
三度:吸气期呼吸困难明显,喉鸣声较响,胸骨上窝、锁骨上窝等外软组织吸气期凹陷明显。因缺氧而出现烦躁不安、难以入睡、不愿进食。患者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心跳强而有力,即循环系统代偿功能尚好。(1分)
四度:呼吸极度困难。由于严重缺氧和体内二氧化碳积聚,患者坐卧不安,出冷汗、面色苍白或紫绀,大小便失禁,脉搏细弱,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如不及时抢救,可因窒息及心力衰竭而死亡。(1分)治 疗
喉阻塞能危及生命,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处理。应按呼吸困难的程度和原因,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
一度:应明确病因,积极治疗。由喉部炎症引起者,应及时使用激素加抗生素,配合蒸气吸入或雾化吸入等。(1分)
二度:积极治疗病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作好气管切开术的准备工作。如为异物,应立即取出;如为肿瘤,可考虑气管切开。(1分)三度:根据病因医疗条件,患者体质等全面衡量而决定。如为异物应及时取出,如为急性炎症,可先试用药物治疗,若观察未见好转或阻塞时间较长,全身情况较差时,应及早施行气管切开。因肿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喉阻塞,宜先行气管切开,待呼吸困难缓解后,再根据病因,给于其他治疗。(1分)
四度:因病情危急,应当机立断,行紧急抢救手术。利用麻醉喉镜引导进行气管插管,或插入气管镜解救呼吸或行环甲膜切开。待呼吸困难缓解后再作常规气管切开术,然后再寻找病因进一步治疗。(1分)
三、慢性缺氧患者可能在缺氧改善后因突然高氧状态导致呼吸抑制,注意在充分准备好呼吸机或者抢救措施情况下再进行气管切开。(4分)
考题二
病例,男,64岁,因声音嘶哑3个月,加重伴呼吸困难2天来院求治,既往10×30年吸烟史,一、请列出初步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内容?
------------------患者纤维喉镜显示如下:
患者CT显示如下
二、请列出初步诊断,以及下一步诊疗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列出喉癌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课题二答案
一、常规咽喉部体格检查,包括口咽部检查(3分),间接喉镜看咽喉部(3分),声带及其动度(2分),梨状窝及会厌(2分),考官充当SP,考核操作技能
二、声门型喉癌?(2分)进行电子喉镜或者纤维喉镜检查并取活检,待病理报告出来后,收入院。(2分)
三、1.声门上型:不适感或异物感,痰中带血,声嘶、呼吸困难等。易颈部淋巴结转移。(2分)
2.声门型:前、中1/3处较多,早期症状为声嘶,后期呼吸困难。不易转移。(2分)
3.声门下型: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规喉镜检查不易发现。可侵及甲状腺,也可侵犯食管前壁。气管前或气管旁淋巴结转移。(2分)考题三
患者男,23岁,反复左鼻塞、脓涕、头痛2+年,加重伴发热5天就诊。头痛表现为晨起轻午后重。检查见左中鼻道可见脓性分泌物。请问:
一、鼻部常规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患者鼻内窥镜、CT所见如图:
二、诊断及下一步处理
三、各组鼻窦的开口部位及其发生鼻窦炎时的疼痛特点。
考题三答案
一、鼻部常规检查:外鼻检查(1分),窥鼻器使用(1分),鼻腔上中下鼻甲鼻道的检查,鼻中隔的检查(3分)。辅查:鼻内窥镜检查,鼻窦CT检查(4分)
二、诊断:慢性上颌窦炎急性发作
处理:上颌窦穿刺冲洗术(1分):既可用于诊断,又可用于治疗。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2分)
三、1、急性额窦炎——前额部痛,晨起轻,渐加重,午后轻,晚间消失,次日重复(2分)
2、急性筛窦炎——头痛较轻,形式多,内眦鼻根多见(2分)
3、急性蝶窦炎——颅底或球后痛,压迫眼球不加重,晨轻午后重,可有放射性痛(2分)
4、急性上颌窦炎——前额部痛,晨轻,午后重(2分)
考题四
患者,男,27岁,感冒后左耳听力下降3周,自听加强伴耳鸣,为嗡嗡声。自服抗生素10天后病情无好转,来院求治。
一、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
查体:鼻黏膜慢性充血,鼻甲不肿大,鼻腔通气良好,耳镜检查、纯音测听如下
声导抗图: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下一步处理 答案:
一、耳部常规检查(5分),耳镜检查(5分),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4分)
二、诊断:左耳分泌性中耳炎(2分)
三、处理:
清除中耳积液:鼓室穿刺、鼓膜切开、鼓膜置管。改善中耳通气: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咽鼓管吹张。
(2分)(2分)
第四篇:考题答案
学习《南昌铁路局安全红线管理办法》试题答案
一、填充题(2分/每题)
1.加强安全红线管理,要树立牢固“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促进现场作业标准化。
2.根据危及或影响安全生产的程度,将安全红线分为客车安全红线、一般安全红线两类。3.《南昌铁路局安全红线管理办法》规定:安全红线范围及条款由路局统一确定、公布,各部门、各单位不得擅自确定或变相修改。
4.《南昌路局安全红线管理办法》规定:各单位要履行公示和告知程序,将安全红线条款纳入“必知必会”和日常学习培训范围,实行岗位明示和班(工)前提示,大力开展安全红线典型案例警示教育。
5.《南昌路局安全红线管理办法》规定的“客车安全红线”:作业人员和机具无调度命令进入高铁栅栏内。
6.一般安全红线:使用“三证”(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特种设备检验合格证)不全的特种设备。
7.一般安全红线:重要技术资料提报不及时或有严重错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8.一般安全红线:A类及以上管理问题未整改或弄虚作假。
9.一般安全红线:制定违背基本规章、影响运输安全或效率的“土政策”“土规定”。
10.一般安全红线: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作业人员冒险作业,未构成事故。
二、单选题(1分/每题)
1.客车安全红线:高铁区段设备管理人员、车务作业人员未按规定设置限速放行旅客列车。
A、未按规定 B、按规定
2..客车安全红线:作业人员将作业机具、材料遗留在高铁栅栏内。A、未遗留 B、遗留
3.客车安全红线:电务作业人员错误设置列控系统控制速度数据。A、未设置 B、设置 C、错误设置 4.客车安全红线:电务作业人员违章使用封连线。A、违章 B、未违章 C、指挥
5.客车安全红线:邻近营业线施工大型机械可能侵入客车径路机车车辆限
界的作业。
A、未侵入 B、可能侵入、C、已侵入
6.一般安全红线:现场防护员、驻站联络员不具备任职资格。A、不具备 B具备、C、培训合格
7.一般安全红线:现场防护员参与作业或作业人员兼职现场防护员。A、不兼职 B、兼职 C、专职
8.一般安全红线:非调车作业人员飞乘飞降,以车代步。
A非调车作业人员、B、调车作业人员 C、施工作业人员 9.一般安全红线:施工监理、设备管理单位未指派安全监管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管。
A、监管人员B、专职人员 C、安全监管人员 D、安全技术主管人员
10.一般安全红线:施工负责人带头违反安全措施,未按规定在岗组织施工。A、安全措施 B、技术措施 C、组织措施 D、管理措施
三、多选题(2分/每题)
1.客车安全红线:客车运行区段,作业人员违章进行施工、检修、故障处理,天窗点外违规上道或违规使用机具上道作业,危及旅客列车运行安全。
A、施工、检修 B、故障处理 C、天窗点外违规上道 D、违规使用机具上道作业
2.客车安全红线:客车径路上,轨旁设备、防护设施、工具材料侵入机车车辆限界。
A、设备 B、防护设施 C、施工机械 D、工具材料
3.客车安全红线:电气化区段,车务作业人员得到接触网接触线断线、倒杆、塌网或接触网支柱、隧道吊柱侵入机车车辆限界等信息后,未经检查确认放行旅客列车。
A、停车信号 B、接触网接触线断线 C、倒杆、塌网 D、接触网支柱、隧道吊柱
4.客车安全红线:生产指挥人员对存在严重故障或定检过期的动车组、客车车辆、客运机车(含代客机车)未按规定权限检查确认,盲目安排上线使用。
A、动车组 B、客车车辆 C、客运机车 D、高速列车
5.一般安全红线:上道作业前,现场防护员未与驻站联络员确认是否可以
上道作业。
上道作业中,现场防护员与驻站联络员通讯联系中断,未停止作业和下道。A、驻站联络员确认 B、驻站联络员联系 C、通讯联系中断 D、通讯联系畅通
6.一般安全红线:现场防护员站立位置不当或防护距离过大(防护距离按各系统规定执行),无法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有效防护。
A、站立位置不当 B、防护距离过大 C、站立位置得当 D、防护距离不大
7.一般安全红线:违章行走道心、枕木头、砟肩。A、道心 B、枕木头 C、砟肩 D、轨枕
8.一般安全红线:在作业难度大、危险性较高、复杂的支架、立柱、杆上、桥隧高处作业时,未按规定系双挂钩安全带(含未始终保持有一根双挂钩缓冲减振系带挂在牢固的物件上)。
A、危险性较高 B、复杂的支架 C、立柱、杆上 D、桥隧高处作业
9.作业人员触及客车安全红线,给予离岗检查2个月的处理,且必须退出涉及客车安全的关键岗位。
作业人员触及一般安全红线,给予经济考核600元;管理人员触及一般安全红线,给予经济考核1200元。
A、教育培训
B、离岗检查2个月
C、600 D、1200 10.安全红线范围及条款由路局统一确定、公布,各部门、各单位不得擅自确定或变相修改;确有必要修改补充时,须上报路局安委办,并履行相关程序。
A、擅自确定
B、修改补充 C、变相修改
D、补充条款
四、判断题(√.X)(1分/每题)
1.客车安全红线:高铁区段设备管理人员、车务作业人员未按规定设置限速放行旅客列车。(√)
2.客车安全红线:邻近营业线施工大型机械侵入客车径路机车车辆限界的作业,设备管理单位监护人员未按规定到岗履责。(X)
3.客车安全红线:旅客列车车底看守人员违反规定在车内吸烟、使用明火。(√)
4.客车安全红线:电务作业人员错误设置列控系统控制速度数据。(√)5.一般安全红线:在线路上作业侵入邻线机车车辆限界或未按规定下道。(√)
6.一般安全红线:在线路上作业侵入邻线机车车辆限界或按规定下道。(X)
7.一般安全红线:高处作业(基准面2米及以上)按规定系安全带(绳)、佩戴安全帽(含未系保险扣)。(√)
8.一般安全红线:使用梯子登高作业时,下部有人扶梯防护。(X)9.一般安全红线:落实停电、验电、接地封线措施进行作业。(X)10.一般安全红线:施工方案未制定、未审查或严重错误未指出。(√)
五、问答题
(一)《南昌铁路局安全红线管理办法》制定目的是什么?(15)
答案:路局制定安全红线管理办法的目的,是警示从业人员增强安全责任意识、确保运输生产安全。对故意触及安全红线的责任人给予升级处理;可能危及运输生产安全的,按照破坏铁路交通安全行为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二).《南昌铁路局安全红线管理办法》安全红线分析处理流程内容有哪些?(25分)
内容:1.组织分析。由责任单位分管副职组织分析落责,同时查找剖析深层次管理问题。对性质严重的、典型的安全红线问题,由路局安监室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和相关业务处室进行深度分析或交班分析。
2.实施预警。路局及以上检查发现客车安全红线问题的,由主管业务处室向责任单位下发黄色《安全预警通知书》,60天内再次检查发现同类问题,提高安全预警等级,必要时进行安全对话或实施安全管理重点帮促;基层单位自查发现安全红线问题,应直接对责任部门下发黄色《安全预警通知书》并进行安全对话,60天内再次检查发现同类问题,应实施安全管理重点帮促。
3.加强管控。各单位对调查分析、重点帮促发现的管理问题和上级、本级提出的预警控制要求,应纳入半月《安全风险库》,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预警防控事项有效落实。
第五篇:政治考题答案汇总
第一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如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指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其中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之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制度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第二讲
一、谈谈当代中国的国情特点。
答: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初步实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经济市场蓬勃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第一、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是人口大国,但并非人才强国。
第二、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与世界平均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总体来看仍处在世界后列。第三、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第四、从资源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环境压力大。
第五、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第六、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
答:坚定不移的走科学发展之路就是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因为第一,发展是当代中国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第二,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史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因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为一方面,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可以再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不适应等问题更加突出的摆在了面前。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化解中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地推动实现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坚持统筹全局,因为要总览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
第三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答: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
二是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
三是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
四是关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外开放的思想。
二、中国为什么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哪些? 答: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功能体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其配置资源的功能优于传统的计划经济,能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能更好实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从理论上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坚持公有制不影响走市场经济发展道路。
2.坚持公有制不影响成为发达国家。
3.坚持公有制不影响高效率。
王丽萍---第三讲 3,4
五、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中国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当前中国应当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提高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
答 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的改革开放提出新的挑战。第一,世界经济金融化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挑战。第二,世界各国贸易条件不稳定对我们提出的挑战。第三,如何防范和应对国际经济发展的各种风险对我们提出的挑战。第四,经济全球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推进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是首先爆发于发达国家,但受其影响的不仅是发达国宝,也包括发展中国,并且,发达国家还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危机。
提高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首先,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提升对外贸易的水平和质量,把外贸的着力点从数量的扩张到质量的提高。其次,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反映了我们利用外资的不同发展阶段。最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把扩大服务产品和文化产品出口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第四讲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应当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
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就是高举人民民主旗帜,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长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作出的正确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人民民主的唯一正确道路。所以中国要坚持这样的发展道路。
第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途径。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优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能够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以国家主人翁身份建设和管理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样才可以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
答:第一,国家政治制度和民主形式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三权分立”在中国行不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历史发展决定的,而且与其阶级特性密切相关。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近代史上,我国曾经几次模仿
西方的政治体制,搞“三权分立”。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和实践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我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这一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国情。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政治制度。如果放弃了这些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必然动摇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根基,动摇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第三、“三权分立”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并不是所有的国家治理和防止腐败的最佳政体。
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三权分立”在分权和制衡权力方面有积极意义,队友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和权力腐败有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它也存在严重的弊病,主要是导致相当一部分权力在相互牵制中抵消。常常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以致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
如果不顾我国国情,违背人民的根本利益,照搬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必然会从根本上动摇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导致民主倒退,社会动荡。
三.中国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答: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能够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其中,实现最广泛的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执政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便于吧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凝聚起来;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维护政治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促进执政党建设,使共产党在接受监督中不断推动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有利于强化体制内的监督功能,避免由于缺乏监督而导致的种种弊端。各民主党派反映和代表着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能够反映社会上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提供一种中国共产党自身监督之外更多方面的监督,有利于执政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
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着独特的有时,应该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2、西方多党制是资产阶级在政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政治制度。它虽然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过程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这种政党制度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并不适合所有的国家。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不能搞西方多党制。
首先,我国不存在多党轮流执政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不容许实行多党轮流执政。
其次,西方多党制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很多弊端,不能盲目照搬。其一是具有短期行为,过多地考虑局部利益。其二是多党竞选要耗费大量的金钱,政治深受利益集团的操纵和控制。其三是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动荡。其四是党派间的竞争导致社会改革困难重重。
最后,西方多党制被移植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后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总之,一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民主的发展道路和由此所形成的民主模式自然也应该是多样化的,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多样性的具体体现。中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四、应当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答: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路线是:必须坚持正确德尔政治的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当合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立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自己的路,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模式,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大力发展人民民主,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
中国体制改革的任务:⑴坚持发展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⑵切实保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社会。(5)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与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相适应,与我国的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相适应,既要积极又要稳妥。(2)积极稳妥方针是实现改革发展相统一的必然要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政治体制改革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严重危害,所以必须积极稳妥的推进。
第五讲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文化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会了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党的整个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思想武器。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地探索。①指导思想上强调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根本思想:②文化发展方向上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应当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③文化建设内容上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④在队伍建设上强调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队伍。以邓小平为主要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这思想强调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有高度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①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强调改革开放④继承和发扬民主的优秀文化和党的优良传统,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⑤尊重知识和人才。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并将其与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统一起来,形成中国特设社会文化思想建设。①强调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名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胡锦涛为党的代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且形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思想。①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来成为民主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软实力的作用渗透到各个方面,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发展最新成果。
二、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答:p134,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这是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我们党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文化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深入回答了文化建设中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必然选择
第一,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第二,是由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
第三,是由我国文化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第四,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的道路。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之路。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强基固本之路。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以人为本之路。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改革创新之路。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它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对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必须着眼于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着眼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重在建设、贵在践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第一,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
第二,人人都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
第三,全社会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四、我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是什么?我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应当从哪些方面着力推进?
答:(1)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精神支柱,强调文化的力量,既能丰富人民的社会生活,也能创造不同于科技、经济等的新的发展动力。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文化软实力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对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一条特殊纽带。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文化是引导社会进步的罗盘,是张扬真善美的旗帜。文化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对社会和谐起着滋润作用,对人的进步起着催化作用。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文明的足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波澜壮阔,改革开放实践多姿多彩。只有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文化创造热情和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才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文化的巨大作用日益为世界各国所认识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现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都是新一轮文化软实力博弈的积极推动者。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要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文化安全,必须继续弘扬文化创造精神。发挥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文化软实力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重要基础。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
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趋旺盛。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殷实富足的小康生活。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和支撑。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文化产品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百姓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才能充分体现发展文化软实力这个硬道理。
(2)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 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作为重要任务提出来, 对文化建设作出了新论断, 提出了新要求。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 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 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历史经验表明, 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 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 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 亿人口、56 个民族的大国, 靠什么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 靠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 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 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2、弘扬中华文化, 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要努力“ 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是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理解、信任和尊重的重要途径。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必须把发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在全球化时代, 国与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至关重要。我们应该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心态,发挥以“和谐”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传统文化的优势,发掘其中的普世价值观,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国的民族文化不但具有丰富的内蕴、恒久的价值、广泛的适用性和极强的再生能力,而且具有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和当代信息社会的高度契合性与强大亲和力。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面对全球化与本土化、传统伦理与现代文明的冲突,我们只要充分发掘民族文化资源,寻找好与现代文化的契合点, 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有强大魅力和普世意义的文化精品, 并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独到贡献。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借助现代化的文化艺术形式和现代文化传播手段,造出更多富于时代气息、体现中国特色的文化标志、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现代中国文化尽快走出国门,影响世界。在力量组织上, 则需要我们发挥多种力量的积极性,向中华文化的传播广度和深度进军。我们应该根据文化传播的不同内容和不同对象选择最为适合的传播形式,使中华文化为世界上更多的人们了解、理解和认同。
3、推进文化创新, 增强文化发展的生命力和内驱力。
创新是文化的灵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文化领域的创新,要条件是形成一个使尽可能多的人们竞相迸发创新智慧、使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实现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新和文化生产的方式创新,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和扩大文化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 是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的发展重点。不仅要在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的新的文化业态中实现创新,在传统文化产业部门也要依靠现代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 推动传统文化市场转型升级,实现内容、形式、管理、营销等多方面的创新。推动文化创新,须从根本上革除旧的文化体制的弊端。要不断深化对文化的地位、方向、动力、战略的认识, 冲破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进发,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4、发展文化产业,升文化的竞争力。
中国作为文化大国, 却面临着文化赤字的尴尬。据《中国出版年鉴》记载:2004年,我国从美国好进图书版权4068种,出14 种;英国引进2030种,出16种;日本引进694 种,出22 种。2005年,美贸易
逆差有所减小, 但仍然是4000:24,艺演出也有类似状况。从1999年到2002年,俄罗斯就有285个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期中国到俄罗斯演出的文艺团体只有30个,差10倍。从2000年至2004年,国进口影片4332部,口影片却屈指可数。国研究文化的有关专家指出:“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也就是不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成了一个‘硬件加工厂’。巨大的文化赤字促人警醒: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不能单凭经济“ 一条腿走路” , 更需要文化的全面振兴加以支撑。政府在积极鼓励引导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同时,要将文化产业置于一个更高的高度,定发展战略, 加大财政投人与政策支持。欧美国家以及日本等文化贸易强国, 在文化输出过程中, 往往都是企业充当主要角色,而政府则主要起保驾护航的作用。但中国的文化产品走出去主要靠非赢利的事业性文化交流。我们要想扭转文化贸易逆差, 就要让文化企业先练好“ 内功”。要按照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因此,后需要扶持具有市场领导地位的文化企业以及潜力型的企业,励这些企业不断提升文化创造力,过开发特色文化产品、特别是能够走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国家层次的文化产业的整体战略规划和政策完善,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部分。要把握机遇,力发展优势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化项目和特色城市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影视、出版、广告等媒体产业, 同时,用不断累积的资源和管理经验,走向国际化。
第六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涵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其基本点主要包括:一是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事属性,是社会建设的目标引领和价值取向。要努力构建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二是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要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的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友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三是关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等。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四是关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城乡协调发展是社会建设的基础。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关系,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要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和共同发展。五是关于兼顾不同阶层利益的思想。兼顾不同阶级利益是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中国,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以及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科技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统筹兼顾社会各阶层群众利益,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六是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在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协调推进,建立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第六讲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答:1.教育制度;2.劳动就业制度;3.基本医疗卫生制度;4.社会保障制度;5.社会管理制度。
三、为什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当前中国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是什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路径有哪些?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的。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在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和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社会建设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教育公平、促进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成为最为紧迫的问题,正确处
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是社会建设十分紧迫的任务。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处理和解决,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当成为社会建设的基本着力点。
(2)当前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高,还没有实现城乡完全统一。二是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三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四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利益矛盾加剧。
(3)当前民生问题形成的原因:一是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二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三是社会发展观念落后。四是政策体制不完善。
(4)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路径:一是大力发展经济,为民生改善奠定物质基础。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四.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新变化的特点有哪些?当前统筹协调我国社会利益关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答:(1).一是利益主体多样化,二是利益来源多样化,三十利益差距扩大化,四是利益关系复杂化
(2)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 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5,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应如何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答:(1)我国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管理理念不科学 第二,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第三,社会管理法律政策不完善第四,社会管理方法不适应发展需要。
(2)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完善:一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全员参与社会管理的新格局。二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妥善处理和缓解社会矛盾。三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特别是对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四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着力提升信息网络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五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七讲
王则--第七讲1,2
三,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如何推进“两型”社会的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因为: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们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所以我国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推进“两型”社会的建设:
第四、建设“两型”社会要求有政治制度的保障。这里的政治制度内容包括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决策制度,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政绩考核制度,体现资源节约、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三个方面。这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保障。
第五、科技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技术支撑。科技发展既反映了对抗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也为建设“两型”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我们既要看到科技对环境的破坏力,又要看到科技对资源和环境保护具有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关键是人类不能误用技术或无节制地利用技术而导致破坏环境。
四,中国在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问题上坚持怎样的认识?国际社会应对环境和气候问题必须牢牢把握哪些方面?
坚持这样的认识:
在这一问题上,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在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上欠下了许多历史债务,现在的全球气候变化原因主要是发达国家自工业化以来温室气体排放累积效应所导致的结果。因此,发达国家该对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承担更多的债务和义务,也应该有更多的投入和经济技术支持。
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保持成果的一致性。
第二,坚持规则的公平性。
第三,注重目标的合理性。
第四,确保机制的有效性。
最后,应该强调的是,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第八讲
一、为什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是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共产党的领导与科学社会主义从来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理论与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的奠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巩固起来的。
(4)回顾中共成立以来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具有巨大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有能力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有能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保证中国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坚持党的领导,同时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为适应时代的变化而主动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党的领导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紧密联系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本思想主要有哪些?
答: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内容丰富,涉及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其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关于推进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思想;
(2)关于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的思想;
(3)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思想;
(4)关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
(5)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
(6)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
三、党所面临的“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是什么?党应如何应对这些“考验”和“危险”? “四个考验”及其应对措施:
一,执政考验。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创新执政理念、转变执政方式,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
3、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4、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二,改革开放考验。排除来自“左”和右的各种干扰,坚定不移的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市场经济考验。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侵蚀党的肌肤,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外部环境考验。
1、以机敏的眼光洞悉发展先机,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掌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2、既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有有效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维护国家安全,为中国的改革
和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四个危险”及其应对措施
一,精神懈怠的危险。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克服安于现状、贪图享受、不思进取、不爱学习、理想信念
动摇、缺乏忧患意识等不利思想,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
二,能力不足的危险。不断提高领导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本领,努力培养领导者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脱离群众的危险。深化“党的根基在民、血脉在民、力量在民”的意识,加大对脱离群众的整治力度 四,消极腐败的危险。坚决反对腐败,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继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党的执政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