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考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3 08:2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政学考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政学考题及答案》。

第一篇:财政学考题及答案

财政学考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公共物品

预算外资金

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

国债负担率

纵向财政缺口

扩张性财政政策

二、简述题:(三题选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的理论依据。

2.简述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3.简述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

三、论述题:(两题选一题,每题30分)

1.根据瓦格纳法则的原理,来分析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化的特殊性。

2.论述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和目前我国出口退税的改革。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人类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从商品和服务需要的主体来看,有的是各社会成员的个人的需要,有的则不是某个个别人的需要,而是一种集体的社会性的共同需要。从商品和服务的供给渠道来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供给的主渠道是市场,即凡是市场上有的东西人们可以到商店里购买。但是,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有些商品和服务市场不能提供,或不适于由市场提供,则必须由政府系统通过本身的特殊运行机制来提供。因此,人类社会需要的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依据需要主体和供给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特征有两个:一是非排他性;二是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具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公共物品在技术上不易排除众多的收益者;其次,有些公共物品技术上不易排除他性原则,但是排他性实施的代价太高,远远超出了排他后的益处。由于存在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便车者”,导致其补偿的不足,从而使之供给出现不足。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指再增加一个消费者时的边际成本为零,也就是说在公共品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公共品多分给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是零。在公共品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中,非排他性是公共品的基本属性,而且非竞争是由公共品的自身的因素决定,而排他性则是由外生因素决定。

2.预算外资金

答: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其范围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务院及财政部审批建立的基金、附加收入等;主管部门所属单位集中上缴资金;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社会保障基金在国家财政尚未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以前,先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专款专用。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统一的专户,用于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管理。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必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从财政专户中拨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以预算外资金收入也是来源于收费,不过是预算外收费。

3.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

答: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Eg是指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快于GDP 增长速度。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式中 代表GDP 增长率,ΔGDP代表当年GDP 比上年GDP 的增长额。

4.国债负担率

答:由于国债的应债来源,从国民经济总体看就是GDP,所以,国债规模通常是用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称为国债负担率。

5.纵向财政缺口

答:纵向财政缺口,是指由于中央收入占主导地位而地方又承担更多的支出责任所形成的地方财政的财政赤字,这种赤字要中央通过转移支付形式给予弥补。其中也包括地方财政上下级之间,上级财政(如省)对下级财政缺口的弥补。弥补纵向财政缺口,也称为纵向财政均衡。

6.扩张性财政政策

答: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载体主要是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两者相比,前者的扩张效应更大一些。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直接构成因素,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会直接增加总需求,增加支出的乘数效应大于减税的乘数效应。减税政策可以增加民间的可支配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同时,减税的种类和方式不同,其扩张效应也不同。流转税的减税在增加需求的同时,对供给的刺激作用更大,所以,它的扩张效应主要表现在供给方面。所得税尤其是个人所得税的减税,主要在于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它的扩张效应体现在需求方面。在增加支出与减税并举的情况下,扩张效应虽然更大,但可能导致财政赤字,从这个意义上说,扩张性财政政策等同于赤字财政政策。

二、简述题:

1.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的理论依据。

答:卫生领域中的市场提供存在着广泛的缺陷,为政府在这一领域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潜在的理论依据,其中公共卫生被认为是典型的事例。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包括安全饮用水、传染病与寄生病的防范和病菌传播媒介的控制等。由于这些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即不能将不付费者从这种服务的利益排除出去,因而私人根本不会提供或者不会充分提供。公共卫生支出还包括提供卫生防疫一类的活动,而卫生信息是一种具有外部效应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市场不可能充分提供卫生、免疫、营养以及计划生育等信息方面免费服务。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公平的收入分配。市场是以个人对劳动和资本贡献的大小来分配收入,而劳动的贡献是以个人的健康为前提的,卫生条件以至于疾病却是对健康和劳动能力的一种极大的威胁。在市场规则下,疾病会使劳动者的收入减少甚至丧失劳动能力,而贫困者又难以抵御疾病风险的侵袭,这样就会陷入“贫困的循环”。现在,人们越来越认为,卫生保健是一种人人应有的权利,而不是一种基于经济基础上的特权。政府卫生政策的目标包括缓解和消除因收入差距对健康形成的不良影响。此外,疾病的风险是最难以确知的,在私人市场上,人们化解风险的方法是购买商业保险,但商业保险的趋利性必然产生“逆向选择”,即选择低风险的保险对象,而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带有社会保险的性质,让疾病的社会风险在更大的范围内由政府承担,高风险者不受排斥,为劳动者提供了可靠的后盾。

以下就是世界银行提出的政府要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三条理由:“第一,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第二,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第三,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

2.简述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答:所谓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于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影响都可以分解成这两种效应,或者说,税收对相关经济变量的影响都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我们以下图来说明。

图中,水平轴和垂直轴分别计量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数量。假定纳税人的收入是固定的,而且全部收入用于购买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价格也是不变的,则将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连成一条直线,即图中AB线,此时纳税人对衣物和食品的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纳税人的消费偏好可以由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每条曲线表示个人得到同等满足程度下在两种商品之间选择不同组合的轨迹。由于边际效应随数量递减,无差异曲线呈下凹状。AB线与无数的无差异曲线相遇,但只与其中一条相切,即图中的I1,切点为P1。在这一切点(P1)上,纳税人以其限定的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1,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的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P1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若政府决定对纳税人课征一次性税收(如个人所得税),税款相当于AC乘以衣物价格或BD乘以食品价格,那么,该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由AB移至CD。CD与另一条无差异曲线I2相切,切点为P2。在这一切点上,纳税人以其税后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2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P2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而使纳税人在购买商品的最佳选择点由P1移至P2,这说明在政府课税后对纳税人的影响,表现为因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商品购买量或降低消费水平,而不改变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以下图来说明。

仍假定政府不征税或征税前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为AB,最佳选择点仍为P1。现假定只对食品征税,税款为BE乘以食品价格,对衣物不征税。在这种情况下,该纳税人则会减少食品的购买量,对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便由AB移至AE,与其相切的无差异曲线则为I3,切点为P3。在这一切点上,纳税人以税后收入购买商品所得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3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P3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由此可见,由于政府对食品征税而对衣物不征税,改变了纳税人购买商品的选择,其最佳点由P1移至P3,这意味着纳税人减少了食品的购买量,相对增加衣物的购买量,从而改变了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也使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下降。

3.简述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

答:我们运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简单的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总量平衡有如下恒等式:

C+S+T+M≡C+I+G+X …………………………(1)

恒等式的左边代表总供给的收入流量,由消费C、储蓄S、税收T和进口额M组成;右边代表总需求的支出流量,由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出口额X构成。这个恒等式可以理解为:不论经济处于何种状态,在给定的时期内,作为总供给的收入流量恒等于作为总需求的支出流量。政府的所有支出,无论是赤字支出还是非赤字支出,都汇入支出流量而构成总需求。根据恒等式(1),我们可以列出描述财政赤字的预算恒等式:

G-T≡(S-I)+(M-X)…………………………(2)

恒等式左边表示预算收支平衡状况,这个预算恒等式可以理解为:财政赤字≡储蓄、投资账户结余+贸易经常账户赤字。为使该恒等式表达的经济含义更容易解释清楚,我们从一个封闭型经济讨论起。即:M-X=0,有G-T ≡ S-I…………………(3)

即:财政赤字≡储蓄、投资账户结余

这个公式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一个部门的赤字正是另一个部门的结余。政府预算的赤字,可以由非政府部门的储蓄结余来抵补。按照恒等式的逻辑,财政赤字的增加,可以不影响需求总量,因为弥补赤字的资金可以来源于民间的储蓄结余。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多支出的那一部分,正是非政府部门少支出的那一部分。因此,赤字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以替代支出的方式嵌入总需求,而不改变需求总量;如果财政赤字超过储蓄、投资账户结余,那么,赤字就会以增加新的需求的方式叠加在原有的总需求之上扩张总需求。

在一个开放型经济中,财政赤字不仅可以用国内结余资源来弥补,还可以动员国外资源。假定M-X>0,即贸易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这表明一部分国外资源流入国内以补充国内总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谁动用了这部分资源,则取决于S和I的关系。大体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

(1)S>I。这表示非政府部门有结余,资源净流出。政府既动用了国外资源,也动用了国内结余资金。赤字同时以两种方式加入总需求:用国外资源弥补的赤字,会以增加新的需求方式叠加在原有总需求之上,使总需求扩张;用国内结余资金弥补的赤字,会以替代支出的方式嵌入原有总需求中,总需求结构会被改变,但总量不变。

(2)S=I。这表示非政府部门的储蓄等于投资,这个部门既不占用其他部门的资源,也不为其他部门提供结余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动用了全部从国外流入的资源,且国外流入的资源数量与财政赤字相等。这是财政赤字由国外结余弥补的例子,全部赤字都会以新的需求叠加在原有总需求之上。在这种情况下,S=I,M>X与G>T的组合。

(3)S<I。这表示非政府部门的储蓄、投资账户也出现赤字,需要筹资弥补。由于政府也处于赤字状态,因此,两个部门都必须从国外筹集资金,所有的赤字都会使总需求扩张。假定国内的储蓄与投资的赤字等于贸易经常账户赤字,则财政便无资可筹,这也是一种排挤效应,是民间投资排挤政府支出的排挤效应。

从以上的恒等式分析,对财政平衡和社会总供求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简略的结论:

(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的、正确的结论。

(2)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不过是总供求平衡一种手段。

(3)公式中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或者说是属于市场行为,也就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三、论述题:

1.根据瓦格纳法则的原理,来分析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化的特殊性。

答:根据瓦格纳法则等对财政支出规模的一般性描述,财政支出的规模,或者说,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上升,达到一定水平则相对稳定;同时,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因而不同的国家以及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这一比重的高低也是不同的。我国财政支出占GDP 比重的发展变化有本身的特殊性。

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绝对数除1980、1981两年负增长外,其余年份都是增长的,而且增长速度不算很慢,财政支出增长率基本上是一条波折上升的曲线,有的年份波折度较大。但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运行则是另外一种情形。1995年以前这段时间内,由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路下滑,1986年才停止下滑,1997年开始回升,而且回升速度较快。因此,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运行的曲线呈现先逐年下滑而后又逐年回升的特征,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征。

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高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的。一方面,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在GDP的初次分配中,个人所占的比重较小,同时,许多个人生活必需品由国家低价乃至无偿供给;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利润乃至折旧基金几乎全部上缴国家,相应地,它们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乃至更新改造投资,都由国家拨付。简言之,在改革前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扮演了一个总企业家和总家长的角色,这种角色在GDP分配上的体现,便是实行“统收统支”制度,既然要“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就必然较高。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经济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调动起千千万万个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勃勃生机,为实现这一目标,实行放权让利政策显然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在改革之初,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向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阶段,与此相对应,财政收入增长放慢了,许多项目的支出特别是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便在财政支出账上或多或少有所缩小,有的甚至消失了,于是导致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的下降,必然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出现逐步下滑的趋势,而且我国列入预算内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下滑的速度过快,下降的幅度过大,1979-1985年17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

但是,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逐年下滑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我国经济改革初期之所以逐年下降,是因为了改变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局面,调整政府职能和分配格局,激发经济活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一旦经济体制迈上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到位和GDP的加快增长,上述的逐年下滑趋势理应逆转,改革之初财政支出比重下降的趋势会在某一时点中止,转而趋于回升。我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边际倾向以及由二者决定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都是于1996年停止下降,1997年开始回升,特别是自1998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后,回升速度较快。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边际倾向却已远远超出美国,这是未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继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2.论述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和目前我国出口退税的改革

答:早在18世纪,现代财政学创始人亚当.斯密就从经济学的角度描述了“退税”及其原理,他认为:商人和制造业者不以国内市场为满足,而谋求最广大的国外市场,但由于他们的国家在外国没有管辖权,他们只好请求奖励输出,“在各种奖励中,所谓退税,似乎是最合理的了。在商人输出时,退还本国产业上的国产税或国内税的全部或一部分,并不会使货物的输出量,大于无税时货物的输出量。这种奖励,不会驱使大部分的资本,违反自然趋势,转向某一特定用途,但却会使课税不至于驱使这部分资本中的任何部分转到其他用途去。这种奖励,不会破坏社会上各种用途间的自然平衡,但却会使课税不产生破坏这种自然平衡的作用。这种奖励,不会破坏社会上劳动的自然分配,而会保存这种分配。在大多数场合,保存这种分配是有利的。”显然,斯密从政府鼓励出口和退税不干预自由市场经济的角度,论述了出口退税对于出口商的重要性,他的出口退税“中性”思想成为了20世纪后各国制定退税政策的基石,“退税”这个经济概念从此正式进入了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此后,随着经济理论和国际贸易实践的发展,许多经济学家又从不同角度对出口退税理论进行了诠释,但总的来看,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基本上是围绕避免国际重复征税、保证国际竞争的公平性和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而展开的。

出口商品的国际重复征税,是由于进口国在产品的最终消费阶段还要征收间接税导致的。例如,中国的彩电在国内已经征收增值税,如果向美国出口,在市场上销售时还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则将产生国际双重征税的问题。根据本章第一部分的国际税收理论,国际重复征税会导致税收超额负担和社会净损失增加,鉴于对消费商品征税一般遵循属地原则的考虑,出口国通过退税来避免双重征税,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消除国际重复征收符合国际公平竞争原则。出口国政府之所以愿意退税,除了遵循国际税收间的惯例,更主要的原因是双重征税会使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为了保证国际竞争的公平性,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鼓励出口,各国政府愿意在WTO允许的范围内对出口产品少征税和不征税,而出口退税就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例如,韩国和中国都出口彩电,假如韩国对出口的彩电不征间接税,而中国政府却对出口彩电征税,那么,中国彩电在国际上的价格竞争力就减弱了,中国政府通过出口退税将直接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使中国产品和国际产品在韩国市场上处于公平的竞争地位。

出口退税对一国经济增长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解释。从经济理论来说,对于一国经济来说,净出口增加能带动国内经济的增长,而出口退税是对出口贸易的有力支持,因此出口退税对本国GDP的增长有巨大的贡献作用。同时,出口贸易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扩大了税基,使得税收收入大幅增加,客观上承担了因出口增加而需要的退税额度。只要这个循环机制不被打破,那么退税、净出口和GDP三者的互动增长关系是可长期保持的。从实际看,出口退税已成为一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推进器,我国近年来不断提高出口退税率带来出口增加推动国内经济增长就是最好的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快,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制定国际贸易原则中的地位日益凸现,而出口退税制度也正是WTO在维护公平、公开、公正等一般自由贸易原则下所倡导中性原则的体现。WTO坚持的中性原则的精神,是以不干预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运行为基本出发点的,出口退税一方面为了鼓励产品出口以不含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克服重复征税,实行消费地征税原则。在WTO的规则之下设置中性的出口退税制度,是各国参与国际贸易必然的选择。在反对政府补贴政策的前提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对增进出口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WTO对出口退税的要求体现于原关贸总协定的第6条款:“一缔约国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不得因其免纳相同产品在原产国或输出国用于消费时所须缴纳的税捐或因这种税捐已经退税,即对它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可见,只要一国政府对某种产品的出口退税额度不多于其国内所征额度,就符合WTO规则的要求,不会导致成员国报复。

(一)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退税、净出口、GDP、财政收入与的外贸出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循环机制,它们的协调互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变量间的互动链条遭遇阻碍,出口退税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局面就会受到影响。我国以往对出口退税制度设计地不尽合理,因而形成近年来连续出现拖欠出口退税的问题,使得变量间阻碍加剧。

拖欠出口退税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制度性的缺陷,诸如:(1)退税计划管理脱离实际,年初确定退税计划指标,作为每年财政收入的减项,一旦该年的出口贸易大幅增长,超出计划退税指标则无力支付。(2)其1994年分税制改革规定,新增出口退税由中央财政全部承担,中央财政不堪重负。(3)地区间外贸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高达90.%以上,由中央财政全部承担出口退税,实际上给富裕地区加大一笔“隐性转移支付”,拉大了地区差距,而且加重了中央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负担。(4)出口退税按增值税的名义税率实行零税率,但实际征收税率低于名义税率,也加大了退税负担。(5)退税机关与征税机关分离,信息交流不畅,管理疏漏,骗税行为屡见不鲜。(6)许多地方不是严格执行“免、抵、退”,而是“先征后退”,导致中央退税指标上升。

由于以上各种原因形成出口退税欠税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外贸企业的周转资金短缺,增加了出口成本,也涉及中国投资环境的信誉,影响引进外资的速度和效率,还引出“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使得退税问题极有可能形成新的国家、企业、银行之间的“三角债”。由此可以看出,出口退税欠税的现状,已经不仅是一个出口贸易问题,而是关乎整个经济增长和财政金融稳定的重大政策问题,表现给予高度重视,不可掉以轻心

(二)2003年中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

国务院于2003年10月13日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确定了未来实施出口退税政策的主要原则:“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对历史上欠退税款由中央财政负责偿还,确保改革后不再发生新欠,同时建立中央、地方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新机制,推动外贸体制深化改革,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促进外贸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的具体内容是:

(1)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本着“适度、稳妥、可行”的原则,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对国家鼓励出口产品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

(2)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入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

(3)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和地方按75比25的比例共同负担。

(4)推进外贸体制改革,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通过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等,加快推进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积极引导外贸出口代理制发展,降低出口成本,进一步提升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结合调整出口退税率,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提高出口整体效益。

(5)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对截至2003年底累计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和按增值税分享体制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其中,对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中央财政从2004年起采取全额贴息等办法予以解决。

这次退税改革的意义在于:不仅理顺了出口退税机制,还通过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来引导国家外贸出口结构乃至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真正使出口退税制度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同时,出口退税率下调后,将有利于平衡中国国际收支,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当然,也不能忽视出口退税改革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从历史情况看,伴随着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出口增长率会出现较大的反向波动。比如,1995年7出口退税率曾由16.63%下调到12.86%,调,相应地,当年出口增长率从上半年的44.2%下降到下半年的8.8%,下调出口退税率的出口弹性系数高达9.4。,1999年7为抵消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退税率曾由12.56%上调到15.51%,相应地,当年出口增长率从上半年下降4.7%提高到下半年的增长15.8%,增幅提高20.5个百分点,上调出口退税率的出口弹性系数接近7,可见,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出口增长的影响不可忽视,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克服这种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保证外贸的正常发展。

第二篇:财政学考题及答案

1、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在最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即最优的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效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都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作出选择,必须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所以,资源配置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

2、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与市场效率相对应的,市场配置有效的实现需要完全自由竞争、无外部性、信息完全对称等条件为前提,而现实中不具备这些条件。市场机制存在的这种缺陷导致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称之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垄断(规模效应、先发优势—>垄断地位—>太高物价超额利润、资源配置不足、社会总福利下降)、信息不对称或不充分(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效率和公平,收入差距过大产生社会问题,影响效率)、经济波动(价格波动与生产周期的不匹配供大于求、供不应求)等。

3、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十八届三种全会中的定位,第一,优化资源配置;第二,维护市场统一;第三,促进社会公平;

第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资源配置,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乃至社会总产品的配置。政府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财政预算制度、公共工程、直接投资、税收优惠补贴、公共财政规模)

收入分配,即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税收调节、财政转移支付、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界限)

经济稳定和发展,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目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税收补贴投资的调节,对公共需求、特定发展的支出)

4、正、负外部性各指什么

外部性即外部效应,是指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正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溢出效应,但其他经济人不必为此支付任何费用,无偿地享受福利。

负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减损,而实施者不必为此承担代价。

5、公共选择下的政治均衡是如何实现的

公共选择理论,是使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方法,研究公共决策问题。

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以及相应的税收分摊。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公共选择经过立宪、立法或议会、行政与司法三个阶段来实现这种均衡。立宪阶段,决定公共物品的决定规则,即按照什么原则吧社会成员的偏好加总起来、确定公共物品量,什么原则确定各阶层负担的税收。

立法阶段,在规则范围内展开集体活动,形成集体决议。

行政司法阶段,按照集体决议,由政府机构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完成税收分摊。

6、简述两种不同类型公共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公共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或称耗尽性支出,指政府以购买商品、公共工程、劳务的方式占用和消耗社会资源,包括政府各部门的各种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指政府自身并不消耗社会资源,而是将社会资源在社会成员间转移再分配.购买性支出产生资源配置的作用,转移性支出产生收入分配的作用.购买性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对商品劳务扥的购买使这类社会资源流入公共部门,一位私人部门无法使用这些资源,公共部分的购买性支出替代或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转移性支出并不减少私人部门可支配的资源,只是在社会成员间加以调节,更好的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7、分析推升公共支出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

瓦格纳从经验中总结,随着人均收入的人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政府职能的扩大和经济发展,要求保证形式这些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司法制度和执法部门; 人口增长和生活密度提高,导致外部性的拥挤,要求公共部门加以干预和管理。

人们收入的提高,对教育、娱乐、文化、健康的各方面的公共物品需求增加,而这种需求的增长比国民收入的增长更快。

政府直接参与生产的活动也增加了,一些新行业要求大规模的投资,这类投资是私人部门不远或不能实现的。

8、简述转移支付的分类及特征

转移支付,指政府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政府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

1)税收返还,主要的转移支付形式,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名义上有中央财政收入,实际上返给地方财政。

2)财力性转移支付,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年中结算财力补助。

3)专项转移支付,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行业发展战略设立补助资金,重点用于相关公共服务,地方财政需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

9、试述公共预算的分类及制定程序

公共预算,经立法程序批准的政府财政收支计划,以及相关的制度安排。政府级别不同,分中央公共预算,地方公共预算。预算编制程序不同,分临时预算、正式预算、追加预算 预算内容不同,经费预算、公共投资预算、社保基金预算等 编制形式不同,分单式预算、复式预算。预算作用时间不同,分预算、中长期预算。收支管理范围不同,总预算、单位预算。

制定程序:确定预算项目的目标,编排实现预算目标的方案,按照预算方案进行预算安排。

10、中国政府复式预算的构成分哪些部分

复式预算是通过两个以上的表格来反应的预算形式,反应预算资金的流动、流量,资金的性质和收支结构。我国主要分经常预算、资本预算、专项资金预算。

经常预算,反应税收收入和政府一般活动的经常费用支出,采用政府会计账户收支对照。资本预算,反应债务收支、公共投资,采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计算。专项资金预算,反应各项专项资金的筹集和使用。

11、政府收入可以包含哪几种形式

广义的政府收入是指各级政府所支配的全部资金,其范围包括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狭义的政府收入仅指国家预算内收入。

高培勇讲,政府收入包括财政收入(税、费),政府性基金收入(土地出让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企业的部分利润)四个部分。

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运营收入、国有财产收入、行政司法收入、事业收入、外事服务收入、捐赠收入

12、简述税收的三性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强制性,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利强制征收,而非自愿缴纳

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进行任何补偿

固定性,国家在征税前通过法律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征税比例,不经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13、简述税种的分类

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分所得课税、商品课税、财产课税 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直接税、间接税。按课税标准,分从量税、从价税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价内税、价外税。隶属关系,分中央税、地方税。五大类,28个税种。

1)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2)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3)资源税,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

4)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辆购置税、契税、车船使用税 5)行为税,包括印花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

14、简述税收中性和税收效率

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应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收效率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征收方法;二是征税对经济运转效率的影响,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有效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

15、简述税收与国民经济的循环运动

三部门的国民经济,包括居民、政府和企业。政府经济职能通过税收与政府支出来实现,并与家庭、企业发生经济联系。税收从家庭部门分得收入,由在产品市场上消费生产的产品。(画图)税收对生产进行资源调配、对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消费进行资源调整,对积累进行再分配。国民经济循环分为生产、分配、使用、积累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税收安排。

16、公债与税费收入相比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公债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借公信力和政权稳定性、财政收入的持续性,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的格式化债权凭证。税收产生的较早,而公债出现的较晚。

公债是国家信用、购买人自愿的,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强制征收的。公债是有偿的,税收是无偿的。公债是财政预支,而税收是真正的收入

与税收相比,两者都是国家取得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税收是国家满足财政支出的主要来源,而公债则是一种补充。

17、简述中国现行政府间财政关系构成

政府间财政关系是指在财政体制上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它具体规定了各级政府筹集资金、支配使用资金的权力、范围和责任,使各级政府在财政管理上有责有权。

一是收入关系,涉及到上下级政府中的财政收入划分;

二是支出关系,涉及到上下级政府中的事权划分,支出关系的原则是“财权与事权相统一”; 三是转移支付的关系,涉及到上下级政府之间财力的集中、补助和转移等。

18、什么是积极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控制财政收支规模的指导原则、相应措施。积极财政政策是指增加财政支出为主的扩张性政策,以增发国债为主要措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扶持产业升级,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没有实现减税政策、而是加强税收征管、适度提高税收占GDP比重,优化支出结构,增加收入用于更多公共需求。

19、财政风险主要是指什么

财政主体不适当的财政活动,给进一步的财政活动、社会经济带来潜在危害的可能性。外部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导致财政资金遭受损失和财政运行遭到破坏的可能性。包括内生性、外生性财政风险。

原因如收入来源不稳定,可调控财力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公共投资的风险,预算赤字长期化、增长快,国债管理不合理,官员的道德风险等等。

20、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有何关系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只是资金在部门间的转移,不会扩大货币供应量,财政赤字只是以替代方式嵌入总需求,不会增加总需求,因而赤字债务化一般不会导致通胀。但当政府举债,并在银行体系形成额外的信用扩张,增加M2的货币供应。

当政府举债,推动利率上升,央行为维持利率稳定,通过公开市场买入国债,导致基础货币的增加,最终将导致通胀。

当有的国家国债过于庞大,或者无法通过发行国债为赤字融资,政府可能直接增加货币发行、或向央行借款,结果也会导致基础货币的增加。

按照费舍尔的货币公式p=kM/Y,当货币流动速度相对稳定时,货币供应增加,价格就会上升,产生通货膨胀。

二、论述题

1、论述1994年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财政改革的总体思路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为加强中央政府对税收的控制,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重,提高地方征税积极性,调节地区间分配格局,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将税种划分为中央固定税、地方固定税、中央地方共享税。根据事权确定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

财政改革的总体思路

财政改革包括预算改革、税制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改革。

1)按照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明确界定政府的事权范围,建立科学、规范、稳定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按效率原则理顺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关系,按分支只是、收益范围和法制原则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通过立法、而不是行政干预,建立政府间权责关系的准则。2)科学划分政府间税种并积极推进税费改革,完善和规范财政收入体制。

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改革现行收费管理制度,聪哥本上遏制乱收费,理顺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3)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首先进一步明确转移支付的目标模式,而后通过增量与存量同时微调,向目标模式逼近。

中国“十三五”期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明确政府改革职能转变、合理定位的前提下,配合政府层级的扁平化和“大部制”取向下的整合与精简化,建立“扁平化”的财政层级框架,合理划分中央、省、市县三级事权和支出责任,改进转移支付制度,按“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的原则,配之以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与必要合理的横向转移支付,建立内洽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税制改革;同时强化绩效导向。

2、为什么公共产品的供给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民营部门按照价格机制提供,只能交由公共部门提供。

政府经济学关心的问题,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之间的恰当组合,以及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所花费的成本和代价,合理地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财政支出的规模。

公平和效率是任何时期公共物品供给机制都应坚持的两大原则。

公共产品供应的公平与效率,也体现在税收的公平与效率。

税收公平包括普遍征税、平等征税,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依法纳税,征税的比例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体现受益者纳税、能力高多纳税的特点。征税效率应体现征税过程的效率,征税对经济运转效率的提高。

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如果阻碍了经济发展,公平是没有意义的。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失去公平,会挫伤个人的积极性,甚至引致社会矛盾,影响长远的发展,从而无效率可言。

所以公共物品的提供,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3、预算改革涵盖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指出背后的难点

98年开始的预算改革,主要是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

当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部门预算编制改革不彻底,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管理脱节。背后主要是官员的认识模糊、畏难情绪,地方试点不规范,配套措施落实不到位。

当前预算制度在当下中国最亟待解决的是全面规范、公开透明。

政府收入中,基金性收入、国有资本收入、社保费收入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预算改革使将所有政府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不能存在有利于预算之外的政府收支。十九大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第一,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预算制度。

第二,将新预算法落到实处,实施细则见面,绩效管理由点到面。

第三,要依托于现代税收制,增加税收负担的公开透明,逐步增加税收负担分配上的公平正义 难点有,1)税收收入结构是畸形的,间接税比例过大,政府收支与个人的关系模糊、难以界定。2)个人对预算缺乏直接感受,就不怎么关注。

3)历史发展原因,当前政府支出中关系民生福利的占比偏低,民众对预算的关注不大。4)历史上,自家财办自家事,和自己没关系 5)历史上,缴税是企业的事,与新时代不相匹配。6)此外,另外三张预算本的受益者缺乏公开透明的意愿。

4、如何控制公共支出无序、过快增长 财政支出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相对稳定。影响和控制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 1)宏观因素

经济型因素,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财政支出规模的要求不同,但是财政收入的增长会影响个人、企业从事生产的积极性,因而财政支出的增长收到财政收入增长的可能性制约。

政治性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效率、政府干预的政策相应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但政治决策程序收到公共选择的制约,立宪、立法、行政和司法都来自公共选择的影响,进而控制公共支出。

社会因素,就业、医疗、城镇化等社会因素会影响对公共物品的需求,进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2)微观因素

政体内在机制和公共选择,要求财政支出在微观上额高效,部门预算、国库集中首付、政府采购制度等一些列财政改革,就是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控制财政支出规模。

5、中国公共投资领域的短板在何处?有哪些新的举措正在补短板

对于竞争性市场投资领域,应尽可能优化市场环境,按照市场规律,清理僵尸企业,为投资不足的领域腾出更多资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客观存在,公共投资仍存在巨大需求。为防止杠杆率和金融风险过度上升,公共投资的原则是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找准公共投资领域中的短板,精准投资。根据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的方向补民生短板

我国从传统消费品向服务消费转变的趋势将日趋明显。旅游、养老、医疗和教育等是我国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这类产品的供给相对短缺,并且质量不高,迫切需要通过增加投资来增加供给和提升质量。不过,这类产品呈现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在供给主体的确定和提供方式的选择上,仍然需要精巧的设计,避免低端重复和无效投资。根据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补科技创新短板

我国核心关键技术仍存在短板,需要坚定不移支持战略新兴产业,补上科技创新短板。通过奖励、补贴和优惠贷款等方式持续加大对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流向关键技术研发,培育长期投资动能。

根据经济发展规划和扶贫攻坚计划补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我国仍然处于经济空间调整和城市化大发展的时期,需要建设的重大项目仍然有很多,优先安排农林水利建设、交通通信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物资储备建设等关系长远国计民生的项目。

根据绿色发展理念补绿色经济短板

增加绿色经济指标,将绿色环保的外部性内在化,引入资源税、污染税,碳排放权、绿色金融债等机制,培育发展绿色经济。

优化有效投资的空间布局,补区域经济短板

我国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上经济结构调整不同步,投资增速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下半年扩大有效投资应结合城乡经济发展、东中西部经济发展阶段和实际需要,优化投资空间布局。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乡村振兴计划等。

补短板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1)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新动能培育方面,着眼于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利用市场和制度优势,形成创新成果和不团推出和持续转化应用。

2)现代服务业和民生继续领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质量不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提升服务业质量和效率。一行一页、一城一地,采取有力措施补短板。3)在实体经济有效投资领域补短板。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4)着力精准脱贫方面补短板,5)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补短板 6)在优化营商环境等制度供给方面。

6、试评价中国政府收入体系的优势和不足

政府收入包括四个部分,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保费收入、国有资本收入 中国政府收入占比较高40%以上,具有制度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更好的实现宏观经济调节。政府再分配和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较强。

不足

1)结构不合理,税收收入中间接税占比70%较高,税收都可通过税负转嫁来影响物价,而人们对政府收支的感知很弱。来自政府性基金的收入比例太高,特别是土地出让金占比过大,具有不稳定和“土地财政”的各种财政隐患、经济发展弊病。

2)政府收入调节作用有限,收入负担不够均匀、不够透明。直接税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有限,大量税源游离于征收范围之外,而间接税过造成实际的累退税,与累进税的公平原则不一致。3)广义宏观税负分布看,部分人群商品承担了过重税负,影响政府调控手段的选择,例如房地产市场上的广义税负很重。

4)政府服务有优化空间,随着信息化进程加快,税收收入混库问题容易解决,国地税分社导致纳税人面对两套税务系统,增加缴税成本。多部门征管,不利于征管的规模效应。5)一般预算收入外的政府收支还不够公开透明规范。

7、营改增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哪些作用?需要注意哪些现实问题? 作用

1)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

增值税和营业税是两个流转税税种,二者分立并行,只是针对行业略有区分,税收征管带来许多麻烦,对产业链有重复征税。2)有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

营改增后,允许进项税抵扣,许多服务部门从母体企业分离、服务外包越来越多,引导了社会专业分工

3)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一方面消除重复征税,另一方面税率较之前降低,为企业减轻了税负负担。4)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营改增,优化资源配置,消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制度障碍,同时减轻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的税负,为部分行业带来税负降低的优势,带动了投资、消费、出口的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增长。问题

1)对地方财政收入有冲击

增值税中央地方共享,容易刺激地方政府上项目、盲目投资的财政利益冲动,同时进项抵扣机制,容易带来地区间争夺税源。

2)营改增后相关税收法律法规修订相对滞后,发生征纳争议造成征管困难和成本。

3)营改增后,国税、地税之间税收征管的衔接问题。比如历史欠税的征缴,比如纳税人种类划分不一的问题。

4)营改增后,地税机关主体税种缺失,税收收入调整的问题,地税收入萎缩。营业税是地税唯一称为主体税的,去掉营业税大幅影响地税的收入。

8、中国土地财政的成因及当前转型的难点何在

地方政府为增强地方财政收入,加上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形成了一种土地为载体,依靠出让土地所有权收入和土地相关税收、非税收维持地方财政支出的现象。

1)1994年分税制改革,“权利上交,事权下方”,中央和地方的在财权和事权上不对等,是造成土地财政的根本原因。

2)财税体制不健全,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不健全,地方税体系建设缓慢,地方政府缺乏融资渠道。

3)土地管理制度不规范,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强大的控制权,能以低廉的征地补偿金获得无限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权利,农民作为另一方,完全处于弱势。

4)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机制,粗放的要求GDP的增长,调动了地方政府追求高速增长的意愿,而“土地财政”就成了地方最好掌控的手段,抬高低价、扩大财税、增速GDP。5)城镇化进程推动了对城市土地的需求,需求大于供给,导致地价的快速上涨。转型的难点:

转型需要改革现行的财税制度,平衡中央、地方的财权事权;改革土地产权及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完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

1)但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必然减少财政收入,需要新的收入源来支撑日益增长的支出,房地产税的开征面临以购房者的反对。

2)历史上的二元土地结构,制约了对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但如何高效、公平的消除这一问题仍难以解决。

9、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对稳定经济运行起到哪些作用?未来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扩大内需

增加财政支出,特别是购买性支出,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2)调整经济结构

财政支出优化结构,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民生等倾斜,可以发挥结构调整作用。3)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当前外部不确定性增多的情形下,有助于支持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3)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和乘数效应

累进所得税可以随经济变化自动调节税收,在健全的社会福利保障下,福利支出会随着经济繁荣自动减少,一直需求过度膨胀,也会随着经济萧条自动增加,促进经济稳定。

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积极财政政策无疑可以扩大这种反向调节的作用。问题:

应注意政府干预失效的问题,主要是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职能越位等问题。特别是随着积极蹭着推进,财政规模扩大,对私人部门资源调节的作用干预加大,一方面影响个人、企业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能降低整体资源配置效率。

10、防范中国财政风险有哪几个关键点?为什么财政风险可能转化为经济风险? 防范关键点:

1)扎紧制度的笼子,健全完善内控体系。2)强化执行的时效,有效控制风险点。3)严格内控监督,防范廉政风险。财政风险可能转化为经济风险的原因是:

1)财政作为政府重要的政策工具,基本职能之一是稳定和发展经济,平滑经济波动性。一但财政风险形成,稳定经济的智能难以发挥,无法对经济风险进行有效调控。

2)财政具有投资拉动、扩大总需求的作用。财政风险时,拉动经济的投资就缺少了政府的有效调节。

3)财政风险、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联系。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相互转化扩散。

第三篇:财政学答案

财政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生产

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2转移性支出

是指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3国债负担率

通常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国债限度的指标之一。

4税收超额负担

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二、简答题

1、简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

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分为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两部分,与非政府投资相比,政府投资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政府自身的地位和职能决定的。

(1)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不赢利或低利,但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提高国民整体效益。

(2)政府财力雄厚,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投资大型项目或长期项目。

(3)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农业、能源、通讯、交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领域内,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增长。

2、简述国债的功能。

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它以政府的信誉为担保,具有较强的可靠性,通常被称为“金边债券”。国债具有以下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实质上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让渡给国家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转移。

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这是因为:第一,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第二,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原则,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当然,也不能把国债视为医治财政赤字的灵丹妙药,这是因为:第一,财政赤字过大,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第二,社会的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集中过多往往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2)筹集建设资金

国债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还具有筹集建设资金的功能,这两种功能可以从以下角

度加以区分:

第一,社会制度和财政类型不同。我国社会主义财政具有明显的生产性,国债发行具有明显的筹集建设资金的作用;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公共性财政,国债发行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较为明显。

第二,国债发行方式、目的和用途不同。有些国家在国债发行时就明确规定了国债收入的目的和用途,如日本就将公债明确分为赤字公债和建设公债。

第三,国债收入的性质不同。如果把国债当作一种临时性、应急性的收入,国债就是主要用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如果把国债当作一种稳定的、长期的收入,主要就是经济建设支出。

(3)调节经济

国债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这部分财力用于生产建设,将扩大社会的积累规模,改变既定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用于消费,则扩大社会的消费规模,使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向消费一方转移;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就是政府平衡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关系的过程;短期国债可以作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手段。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债已经成为财政政策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我们在发挥国债积极功能的同时,必须注意国债的适度规模。因为国债毕竟只是财政收入的一个补充性来源,过分依赖国债反而会引起不良后果。

3、简述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

财政赤字是指政府支出大于其经常性收入的情况。就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而言,财政赤字已经是一种世界性经济现象。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也是连年出现,财政赤字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信用体系即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来实现的。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和财政赤字规模大小有关,但更主要还是取决于赤字的弥补方式。弥补方式不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也就不同。

①通过银行透支或借款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一般会增加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增加基础货币,但财政借款并不一定引起货币供应过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增长,货币需要必然增加,从而要求增加货币供应量,因此,只要财政借款控制在由货币系数决定的基础货币增量的限度内,就不会有通货膨胀的后果;另一方面,如果银行在向财政贷款的同时,控制贷款的总规模,也不会发生货币供应过量的问题。

②用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效应,依认购者的不同而不同。

(2)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需求

财政赤字一般说会扩大社会总需求,但这也必须结合财政赤字构成总需求的不同方式来分析。财政赤字构成总需求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作为新的需求叠加在原有的总需求水平之上,使总需求扩张;二是通过不同的财政赤字弥补方式,替代其他部门需求而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第二种方式只会改变总需求结构,而不增加总需求规模。

(3)中国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问题

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是指政府部门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投资引起的非政府部门投资和消费的相应减少,即政府部门投资的增加挤出了非政府部门的一部分投资和消费.(4)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

发行国债是世界上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普遍做法,但是以债务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来源,债务会随着财政赤字的增长而增长。另外,债务是要还本付息的,债务的增加也会反过来加大财政赤字。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对国债的发行和管理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放任国债规模过

分扩大。

总的来说,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它既是一种财政调节经济的手段,也是财政困难的体现。

4简述国家预算的原则。

国家预算的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公开性。国家预算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形式公开,为人民所了解并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

(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方法,依据充分确实的资料,并总结出规律性,进行计算,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3)完整性。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列在预算中,不得打埋伏、造假帐、预算外另外预算。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虽然一级政府设立一级预算,但所有地方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因此,要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应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

(5)性。政府必须按照法定预算编制国家预算,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同时不允许将不属于本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的国家预算中。

上述预算原则是就一般意义而言的,不是绝对的。一个国家的预算原则一般是依据预算本身的属性,并与本国的经济实践相结合,通过制定预算法来实现。

论述题:

简述中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国分税制改革是采取整体设计、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的,通过几年的运行,已初见成效,但需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经济体制转换的根本问题,也是实行分级预算体制的前提条件,包含三个层次内容:第一,总体上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第二,各级政府事权的划分;第三,各级预算主体支出职责的划分,一般应遵循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则。

各级政府事权划分和各级预算主体支出职责的划分,集中体现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结合,清晰而明确的划分,既包含利益分配,也包含权利分割,短期内难以达到完善境地,只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达到目标模式。

(2)规范收入划分

现行某些收入划分不符合规范原则,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仍需不断调整:第一,分税制与税制是密切相连的,税制调整了,分税及其相应的收入划分,也必须随之调整。第二,按税种划分收入和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分税效应是完全不同的,现行分税制的企业所得税仍是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的,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而改为分率分成或比例分成将是必然选择。第三,凡属于税源普及全国或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的税种划归中央税是分税制的通则。第四,通过税制调整健全地方税系应列为分税制进一步完善的一项重要目标。

(3)集权与分权关系的调整

分级预算体制的集权与分权关系,主要体现在收支划分上面。从支出方看,多数支出项目是由地方执行和管理,所以地方支出在总支出中占较大比重;从收入方看,为了均衡横向

不平衡,贯彻中央宏观政策,中央财政收入应占主导地位。分税制改革的实质意义不在于中央组织收入占主导地位,而是要求中央实际可支配收入逐步达到适当的比重(比如40%左右)。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在增量分配中中央多集中一些只能起到微调效应,关键是逐步减少以至最终取消按既得利益的税收返还。

(4)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途径,首先是进一步明确转移支付的目标模式,而后通过增量与存量同时并举的微调向目标模式逼近。具体措施如下:第一,目标模式的选择。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模式:一是单一的纵向转移支付;二是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的混合模式。从我国目前的国情看,横向转移虽是一种可选择的模式,但仍要立足于纵向转移的完善。第二,纵向转移的微调。首先是改进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其次,进一步将维护既得利益的多种方法简并为“税收返还”一种方法。更为妥善的方法是将税收返还基数逐步纳入按因素法计算的拨款公式,每年纳入一定比例,若干年后全部过渡为按因素法计算的转移支付制度。第三,推进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目前还不可能建立全国统一的省对下的转移支付制度,中央只能给以原则性和政策性指导,尊重分级管理赋予省级政府的自主权和调控权,适度体现统一领导的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待时机成熟,再规范全国性的省对下的转移支付制度。

试论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税制改革?

1、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趋向规范。

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权限和责任进一步明确,预算约束趋于硬化;按税种划分收入,使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界限趋于明晰,减少了相互挤占的情况;建立了转移支付制度,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解决了纵向平衡、横向平衡以及专项补助。

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分税制将消费税划为中央税,营业税等划为地方税,增值税作为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在制约地方盲目发展烟、酒高税产品的同时,鼓励地方发展高效农业和第三产业,推动地方由注重发展速度和规模转向更加注重经济效益。

3、“两个比重”逐步上升,中央财力有所增强

由于进一步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较好的调动了中央与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实行分税制以后中央与地方分配格局的变化,主要是加大了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力度,也就是增强了中央对地方财力调控的力度。

4、调动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地方收入的快速增长,保证全国财政收入的稳定

快速增长。

5、随着相关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分税制也在不断完善,主要是进一步明确

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的划分,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第四篇: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效或失灵,即市场无法或者基本上无法提供这类产品。2.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认为:“随着人均产出的增长,政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把导致政府支出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3.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4.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即通过公共支出将财政资金向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捐赠等方面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5.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是指在一国的中央财政预算中,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6.国家预算

政府预算,也称为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政府财政收支计划。7.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8.阶梯发展理论

皮考克和威斯曼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大时期内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主要是通过考察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形态,从这些特定的时间形态中来寻找政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9.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经济分配形式叱,“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人进行分配和再分配。10.国债

又称公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政府举借的债务,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式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11.预算管理体制

是指确定中央和地方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12.投资性支出

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投资市场所发生的支出。特定的投资支出意味着所投资金不仅可以收回,而且可以得到增值,国家生产性投资都具有这一性质。广义的投资支出还包括国家财政用于非生产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支出,如行政机关办公楼的兴建、国有医院医疗设备的采买等 13.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14.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是国家制定的用来约束人们征税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是一个主权国家为实现其国家职能和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整套税收法规、税收管理制度和税收征管办法的总称,是国家责成其代理人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15.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等 16.预算外资金

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17.税收转嫁

税收转嫁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负转嫁与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税负转嫁也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18.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财政收支大致相等。19.预算赤字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20.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造成了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却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或者没有取得应有的报酬的情形。

21.增量预算

增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预算形式。

22.分税制

是非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

23.从价税

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如关税、增值税、营业税。

24.社会保险

是指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并通过强制性规定建立的保险。25.完全基金制 是指受保人接受的社会保障补助来源于他本人、他的单位和国家在以前年份的积累。26.人员经费

主要是工资性支出,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等。27.公用经费

主要用于解决文教科卫等事业单位为完成事业计划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开支。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等

28.起征点

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达到一定税额才开始征税的数量标准,超过这一数量,将课税对象全额征税。

29.免征额

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即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 征税

30.公债偿债率

是指当年公债的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公债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即当年的财政收入中用于偿还债务的部分占多少分额。这一指标的国际警戒线为10%。

二、填空题

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 经济条件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 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2.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要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 国民收入总量;二是 剩余产品M总量 ;三是 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3.税目是指某一种税的具体征收项目,是在税法中对课税对象分类规定的 具体征税品种与 具体内容,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落实品目,也称课税品目。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 社会公共需要。5.V与财政收入的关系:主要是通过 人人所得税的 形式形成财政收入。

6.只有当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增长幅度 不高于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情况下,剩余产品价值率才能有所提高,财政收入规模才能得以不断扩大。

7.计税依据是指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也称计税标准。计税依据可分为 从价 和 从量 两种。

8.减免是减税和免税的简称。减税是 减征部分 税款,免税则是 免去全部 税款。9.流转课税的对象是流转额。它包括 商品流转额 和 非商品流转额。10.所得课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收。所得额包括 纯所得额 和 总所得额。

11.按财政收支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分类,财政政策可分为 宏观财政政策 和 微观财政政策。

12.政府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 产品和服务 的时候,需要承担相应的成本,因此必然要耗费一定的 资金,这就形成了财政支出。

13.消耗性支出,也称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方式消耗或运用社会资源,包括财政消费支出和 财政投资支出。

14.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集中在 购买性 支出方面,特别是 公共投资 方面。

15.从财政的角度看,科技活动属于 混合 公共产品。

16.和私人项目相区别的是,公共项目的成本和收益一般无法直接采用__市场价格___加以评估。

17.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标准,财政支出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以能否得到相应的直接的商品和劳务补偿为标准,将财政支出区别为 消耗性支出 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

18.通过成本与效益的对比分析来确定最优项目或方案,这种方法在私人投资分析中早已使用并被称之为__财务分析法__。

19.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属于纯粹的 公共产品 ,利益有社会全体共同拥有。20.政府与公共企业关系密切,当企业发生亏损时,政府一般会给予__补贴 _。

21.政府从公共企业取得收入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税收收入、利息和股息、__利润分成

22.收支 反映了国家本质的二重性。只是政府经济职能的二重性,是通过经济管理过程的二重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反映出来的。

23.__生产力__的发展,__剩余产品__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24.奴隶制社会的国家财政以____直接剥削奴隶的劳动____收入为主 25.资本主义国家中,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税收和__公债____ 26.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隐蔽地增加财政收入,采用的方法有发行公债、__实行赤字财政__和__通货膨胀政策__。

27.从建国到现在,我国的财政经历了由供给财政向___市场经济建设 _财政的转变。28..公共产品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追求__社会利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___。29.不完全的私人产品或不完全的公共产品称为___混合物品___。

30.财政的三个基本职能是___资源配置_、___收入分配___、__经济稳定___。31.公平分配包括___经济公平___和___社会公平__两个层次。

32.要缩小贫富差距,一方面要进行税收调节,另一方面要__通过转移支付___。33.经济稳定包括:__充分就业__、___物价稳定__、__国际收支平衡___。34.我们现在一般用财政支出占___国民收入___的比重来反映财政分配的规模。35.西方国家的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中,__成本-效益分析__法是最常用的。

36.行政管理支出按最终用途分,可分为___人员经费____和___公用经费___两部分。37.社会救助的资金是全部来自于_国家财政拨款___。

38.社会保障事业的目的,就在于__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___。

39.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比较可行的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方式是__部分基金制__。40.按补贴的经济性质进行分类,财政可以分为__生产补贴__和__价格补贴__。41.我国财政补贴以__价格补贴__和__企业亏损补贴__为主要项目。

42.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是__工业__创造的,所以它的纯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43.C是生产劳动中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所以可以称为__补偿基金___。44.剩余产品M占国民收入N的比重,称为__剩余产品价值率___。财政集中率是__财政收入占剩余产品价值的比率___。

45.V和M最终比例关系的确定,取决于__劳动生产率的高低__和_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多少__。

46.我国将财政收入占__国民收入_的比重作为衡量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指标。

47.现实生活中,V和M比例关系的最终确定,主要取决于__劳动生产率的高低___和__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多少___ 48.税收的终极目的是__还之于民,为人民利益服务___。

49.税收的基本特征是三性:无偿性、__强制性__、__固定性___。50.计税依据也称为计税标准,可分为__计价税__和__计量税__两种。51.税收的效率原则包括两方面:__经济效率__和__行政管理效率__。

52.由于政策性扣除,使税基范围和规模缩小,这种情况称为_课税基础的侵蚀__。53.税法规定:对拖欠税款的可以加收__滞纳金___。

54.按课税对象分,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__行为税__、__资源税__。55.在税负转嫁形式中,最基本最典型的就是__前转__。

56.税收有效率和公平两原则,一般认为,应该侧重于_效率__原则。

57.税收制度的组成有两种不同的类型:__单一税制____和__复合税制___。58.我国现在税制是__流转税__和__所得税___并重,其他税类配合发挥作用的复税制体系。

59.现代的间接税中,以__增值税___为主要税种,现代的直接税中,以__个人所得税__为主要税种。

60.消费税是指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__流转额 作为课税对象的。61.消费税实行差别税率,分为比例税率和 定额税率__两种。62.企业所得税税率是__比例__税率,个人所得税是__累进__税率

63.土地增值税是对有偿转让 国有土地使用权 及地上建筑物等产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64.按国有资产用途为标准,国有资产可以分为___公务性资产___和__后勤保障性资产 65.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 统一政策,分级管理。66.我国有三个不同程度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分别是 国有资产管理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企业。

67.国债是 国家信用 的主要形式,也是 公债 的主要组成部分。68.国债的基本三个特征是 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69.国债的规模包括的两个方面是国债的负担和 国债的限度。70.我国对预算进行管理的法律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

71.我国目前的预算外资金主要包括 地方财政部门 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和 行政事业单位 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72.预算外资金有三个特点: 财政性、专用性、分散性。

73.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 中央和地方处理财政分配关系时的集权和分权问题。

74.按财政政策调整经济周期的作用,可分为 自动稳定 政策和 相机抉择 政策。75.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 税收、预算、财政补贴

76.国债的利率主要参照金融市场利率,也要考虑 银行利率 和 政府信用状况。77.税率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定额税率、比例税率 和 累进税率。78.税收抵免包括 投资抵免 和 国外税收抵免 两种形式。

三、单项选择

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d)。

a、满足国家职能需要 b、满足政府职能需要 c、满足社会成员需要 d、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下列属于典型公共物品的是(c)。a、收费公园 b、高等教育 c、国防设施 d、高速公路

3.用来描述财政支出增长规律的是(b)。a、拉姆斯法则 b、瓦格纳法则 c、拉弗曲线 d、菲利普斯曲线

4.在我国的财政支出中,目前占比重最大的是(a)。a、经济建设费 b、国防费 c、社会文教费 d、行政管理费

5.在我国税收收入中,目前占比重最大的是(a)。a、流转税 b、收益税 c、资源税 d、财产税

6.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d)。a、社会产品 b、社会产品价值 c、剩余产品 d、剩余产品价值

7.在财政支出中,对价格体系产生重要影响的是(a)。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财政补贴 d、税式支出

8.用来组织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是(a)。a、税收 b国债

c、国有资产收益 d、各项收费 9.下列属于直接税的税种是(c)。a、营业税 b、增值税 c、个人所得税 d、关税

10.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a)。a、纳税人 b、负税人 c、扣缴义务人 d、纳税担保人 11.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建立于(c)。a、1984年: b、1992年 c、1994年 d、1996年 12.我国现行增值税属于(b)。

a、生产型增值税 b、流通型增值税 c、收入型增值税 d、消费型增值税 13.我国营业税共设置了(b)。a、6个税目 b、9个税目 c、12个税目 d、7个税目

14.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c)。

a、分类所得税制 b、综合所得税制 c、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所得税制 d、个人门行纳税制度 15.在我国,国债利率的制定主要依据是(a)。a、市场利率 b、银行利率

c、政府信用 d、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16.反映国家基本财政收支计划的是(c)。a、税收年报 b、国家决算

c、国家预算 d、预算外资金

17.我国目前的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是(d)。a、总额分成 b、分类分成 c、统收统支 d、分税制 18.不属于财政政策的是(d)。a、税收 b、国家预算 c、公共支出 d、利率

19.价格的变动全影响企业的(b),进而影响财政收入。

a、所得 b、营业额

c、财务 d、会计核算

20.(d)是财政分配结构的中心环节。

a、税收收入 b、税收支出

c、财政收入 d、财政收支

21.(c)有可能成为财政收入的源泉。

a、C b、V

c、M d、V+C 22.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该界限的确定具有(c)

a、主观性 b、重要性

c、客观性 d、现实性

23.(d)的职能是指借助合适的财政政策克服高的失业率和通胀。

a、监督 b、收入分配

c、聚财 d、稳定经济

24.国家通过法律程序规定的税种称为(c)。

a、正税 b、附加

c、税法 d、税制

25.征税活动的各种规定即(a)。

a、税制 b、准则

c、税法 d、条例

26.免税法可分为全额免税和(a)免税。a、部分 b、超额

c、累进 d、绝对

27.关税是对(c)我国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税。

a、进入 b、出口

c、进出 d、流入

28.社会集团购买力属于(b)。

a、建设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我国特有的经济范畴 29.以下哪面不是消费性支出(a)。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国防 30.财政支出的首要目标是(c)。

a、经济增长 b、物价稳定

c、公平分配 d、国际收支平衡

31.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是(a)的比例关系。

a、积累与消费 b、农轻重

c、基建与更改 d、工业与农业

32.我国财政最大和最主要的支出类别是(a)支出。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建设性

33.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是(a)。

a、基本建设 b、更新改造

c、住宅建设 d、基础设施 34.非转移性支出是指(d)。

a、社会保障 b、补贴

c、国债利息 d、行政管理 35.我国转移性支出中,过去比重很小,现在开始上升,将来会进一步上升的是(a)。

a.社会保障 b、资本转移

c、财政补贴 d、债务利息

36.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a)。

a、各项税收 b、利润

c、收费 d、债务

37.国家基本的财政计划称为(b)。

a、经济计划 b、国家预算

c、收支方案 d、国家扶算 38.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c)。

a、税收 b、利润

c、国债 d、财政贷款 39.《预算法》规定,从(c)年起国债不再作为财政收入,而是作为弥补赤字的手段。

a、1979 b、1992 c、1994 d、1995 40.预算外资金是(b)的组成部分。

a、预算同资金 b、财政资金

c、银行资金 d、国债

41.处理各级财政之间关系的根本制度称为(b)。

a、财政体制 b、预算管理体制

c、税收体制 d、国有企业财务体制

42.国有资产管理的宗旨是(c)。

a、提高效益 b、增加收益

c、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d、加强资产监督 43.财政政策总是从(d)角度影响经济运行的。

a、需求 b、供给

c、总量 d、分配

44.税收收入的自动变化是指(b)的税收收入。

a、比例征税 b、累进征税 c、固定总额税 d、免税

45.财政是下列哪两种范畴的统一?(a)。

a、政治范畴和经济范畴 b、历史范畴和政治范畴 c、历史范畴和经济范畴 d、社会范畴和历史范畴

46.在封建社会产生的财政范畴是(a)。

a、王室土地收入 b、军赋收入 c、贡物和掠夺收入 d.专卖收入

47.财政分配区别于物质生产领域分配的主要特征是(a)。

a、只凭借政治权力进行分配 b、凭借国家两种权力进行分配 c、以生产资料占有权为主要依据 d、主要是对当年剩余产品的分配 48.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是增加社会产品价值构成中的(c)。

a、c部分 b、v部分 c、m部分 d、c+v部分

49.最能保证财政收入稳定性的收入形式是(a)。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规费收入

50.按计税依据分类,可将税收分为(a)。

a、从价税与从量税 b、价内税与价外税 c、直接税与间接税 d、国内税与涉外税

51.有利于贯彻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税率是(c)。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率 52.下列税种中,属于流转税类的是(a)。

a、营业税 b、契税 c、土地增值税 d、印花税 53.公债偿还资金的最终来源是(a)。

a、预算盈余 b、发行新债收入 c、税收 d、利润上缴收入 54.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的依据是(c)。

a、收支平衡原则 b、财政效益原则

c、财权、事权统一的原则 d、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55.决定中央预算预备费动用的权力属于(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财政部 d、全国人大常委会 56.以下税种中,属于地方固定收入的税种是(c)。

a、增值税 b、消费税 c、印花税 d、资源税

57.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分配活动是(c)。a、信贷分配 b、价格分配

c、财政分配 d、企业财务分配

58.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而产生的新的财政范畴是(b)。a、税收 b、国家预算

c、基金 d、利润上缴

59.财政体系的主导环节是(b)。

a、预算外资金 b、国家预算

c、国家公债 d、综合财政计划

60.企业财务中,同财政收入成正比例关系的影响因素是(b)。a、工资 b、费用

c、利润 d、折旧

61.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来看,增加财政收入的最根本途径是(d)。

a、增加“c”部分的投入 b、增加“v”部分的投入

c、减少“m”部分的份额 d、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c”与“v”的投入

62.从公平原则出发,所得税最适合采用的税率是(c)。a、比例税率 b、全额累进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63.将税收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时采用的分类标准是(c)。a、课税对象 b、计税依据

c、税负能否转嫁 d、税收收入归属权 64.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是(d)。a、统收统支 b、利改税 c、利润包干 d、税利分流

65.有利于稳定预算收支,保证国债均衡偿还的偿债资金来源是(b)。a、经常性预算收入 b、预算盈余 c、发行新债收入 d、偿债基金 66.国际上公认的外债偿债率的警戒线是(b)。a、20% b、25% c、30% d、35% 67.用于国家行政机关的基本建设支出的性质是(c)。a、补偿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消费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68.下列支出项目中属于财政转移性支出的选项是(c)。a、国家公务员的工资 b、国家机关的基本建设投资 c、支付国债利息 d、国家机关的行政经费 69.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正确处理(a)。

a、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 b、国家与企业的财政分配关系 c、国家与各部门的财政分配关系 d、国家与个人的财政分配关系 70.分税制下,属于地方固定收入的项目有(d)。a、消费税 b、资源税

c、增值税 d、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71.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额递增率的确定依据是(c)。

a、全国增值税的平均增长率 b、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平均增长率 c、全国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平均增长率 d、全国各种税收的平均增长率

72.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b)

a.经济建设支出 b.购买性支出 c.社会文教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73.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d)

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司法检察支出 d.军队正规化建设支出 74.以下不属于我国的现行税率是(a)

a.全额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75.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a)

a.扣除法 b.免税法 c.抵免法 d.税收饶让

76.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d)

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纳税人的负担 d.负税人的负担 77.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c)

a.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b.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c.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78.我国国家预算分几级(d)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7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a)

a.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 b.中央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列赤字 c.地方各级预算列赤字 d.中央预算列赤字 80.以下不是预算外资金的特点的是(d)

a.财政性 b.专用性 c.分散性 d.非财政性

81.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从何时起执行(a)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3月1日 c.1996年1月1日 d.1996年3月1日 82.属于税收中心特征的是(c)

a.固定性 b.无偿性 c.强制性 d.国家性 83.以下税种属于价外税的是(a)

a.营业税 b.关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84.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哪一税种为第一大税(d)

a.财产税 b.流转税和所得税 c.流转税 d.所得税 85.以下不是营业税纳税人的是(d)

a.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c.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d.在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86.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已经不采用(a)

a.公募法 b.承受法 c.出卖法 d.强制摊派法 87.短期国债一般采用的偿还方式是(a)

a.分期逐步偿还法 b.抽签轮次偿还法

c.到期一次偿还法、d.市场购销偿还法

88.以下不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的是(b)

a.预算执行的监督权 b.预算调整方案的审批权

c.根据授权,对决算进行审批

d.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决算方面不适当的决定的撤消权 89.实现公共欲望的满足最可靠的部门是(a)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非营利组织 90.旨在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变量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的分析方法是(a)

a.实证分析 b.经验分析 c.规范分析 d.理论分析

91.对某一可由多人消费的产品而言,一个新的消费者加入将影响其他影响者的消费质量,则再加入一个消费者所带来的净增加称为(c)a.边际生产成本 b.边际社会成本

c.边际拥挤成本 d.以上答案均不是 92.社会保障的主体是(c)

a.社会公众 b.无法保障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 c.政府 d.慈善机构

93.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认为(b)和置换效应促使政府支出水平登上新的台阶。

a.梯度渐进效应 b.审视效应 c.非均衡增长效应 d.棘轮效应

94.曾经得到广泛的支持的负所得税方案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c)提出的。a.罗森 b.拉弗

c.弗里德曼 d.诺思

95.对西方国家公共企业效率的经验研究,证明(d)

a.公共企业的绩效劣于私营企业

b.私营企业的绩效劣于公共企业

c.两者绩效相等

d.无法确定 96.失业保险体系中存在(a)问题。

a.道德风险 b.逆向选择

c.委托-代理 d.搭便车

97.政府直接拥有或控制一些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根据国家的经济情况来调节

(b)a.通货膨胀

b.资金流向

c.通货紧缩

d.存款总量

98.财政消费支出它与财政投资支出的最大区别在于(b)

a.消费支出使用资金较少 b.在于消费支出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 c.投资支出不能获得商品或劳务 d.以上都不对

99.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产品价格(a)边际成本。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不等于

100.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对竞争性行业厂商的垄断行为(a)

a.是限制的 b.是提倡的

c.不管的 d.有条件地加以支持的 101.一般来说,在进行资源配置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a.效率优先 b.公平最重要

c.效率和公平并重 d.效率和公平都不重要 102.下列属于财政投资支出的有(c)

a.国防支出 b.教育支出 c.基础产业建设支出 d.科学文化支出 103.“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财政支出呈现出(c)趋势”

a.递减 b.不变

c.增长 d.变动无规律

104.下列不属于政府采购的特点的是(d)

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b.公开性 c.政策性 d.秘密性

10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对象既包括:(c)

a.机关事业单位

b.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职工

c.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职工

d.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职工

106.农产品产量增加是(b)收益。

a.外在的b.内在的c.间接的d.无形的

107.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d)。

a、罚没收入 b、规费收入 c、企业收入 d、税收收入

108.财政收入中,来源于M的收入,是通过(b)来实现的。

a、发行公债 b、征税 c、上交利润 d、罚没收入

109.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b)。

a、设立偿债基金 b、依靠财政盈余 c、通过预算列支 d、举借新债

110.国家预算比(a)的产生要晚得多。

a、税收 b、公债 c、财政补贴 d、企业财务 111.财政学的学科性质属于(d)学科。

a、理论 b、应用理论 c、业务 d、实践

112.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c)。

a、财政活动 b、财政关系 c、财政政策 d、A+B+C 1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是(d)。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d、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公平与效率和监督管理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114.公共财政是与(b)体制相适应的财政模式。

a、计划经济 b、市场经济 c、传统经济 d、现代经济 115.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a)。

a、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 a、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 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DGP增长率 116.财政支出中属于社会保障性质的支出项目是(d)

a、价格补贴 b、行政管理费

c、城市维护费 d、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117.(a)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a、税率 b、税法 c、纳税人 d、征税对象 118.农业税的计税依据(b)。

a、农产品销售收入 b、农业收入 c、常年产量 d、其它收入

119.下列各种产品中,不属于消费税征收范围的是(c)。

a、啤酒 b、汽车轮胎 c、载重卡车 d、化妆品

120.以下不属于现行社会保险体系组成部分的是(c)。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社会救济 d、失业保险

121.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指标最能切近实际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d)。

a、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b、中央收入占GDP比重 c、地方收入占GDP比重 d、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122.下列不是财政支出原则的是(c)。

a、建设公共财政 b、收支相对平衡

c、不用讲求支出效益 d、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123.财政支出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按(c)不同分类

a、财政功能 b、支出用途 c、经济性质 d、产生效益时间

124.中央财政教育经费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已连续六年每年增长(c)个百分点。

a、0.5 b、1 c、2 d、3 125.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资金管理方式采用的是(c)。

a、现收现付式 b、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d、权责发生制

126.我国当前条件下发行国债的主要目的是(d)。

a、加快经济建设 b、调节货币供给量 c、抑制社会消费 d、弥补财政赤字 127.一种税区别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b)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课税依据 d、税率结构 128.预算赤字是指(a)。

a、编制预算时列有赤字 b、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赤字 c、国有意识地用赤字来调节经济 d、年终决算有赤字 129.政府采购的招标性采购方式不包括(d)a、竞争性招标采购 b、选择性招标采购 c、限制性招标采购 d、询价采购 130.财政的本质是(d)

a、货物交换 b、货币收支关系

c、剩余产品的分配关系 d、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31.在市场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国家财政应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c)的作用。

a、主角和主导 b、主角和补充 c、配角和补充 d、配角和主导 132.不属于公共产品特征的是(d)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收益的非排它性 c、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d、提供目的的盈利性 133.不属于公共需要的是(c)

a、国防 b、卫生保健 c、住房 d、生态环境保护

134.根据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以等价交换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分配是指(a)

a、经济公 b、政治公平c、社会公平d、法律公平

135.控制公共支出增长总量的基本前提是(a)

a、科学界定政府的职能范围 b、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 c、确定保证经济增长的需要 d、确定社会发展的需要

136.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财政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制度的变迁而发展。因此财政属于:(a)

a、分配范畴 b、经济范畴

c、阶级范畴 d、管理范畴

137.经济学家更推崇的财政政策是:(a)

a、减税 b、增加转移支付 c、增加政府购买的商品劳务 d、发行国债

138.税收乘数比投资乘数(d)

a、大于1 b、相等 c、不一定 d、小于1 139.预算执行部门的决算需要层层向上汇总,最后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决算汇编成地方总决算,并连同中央一级决算一起汇编成国家决算的部门是:(a)a、财政部 b、国家税务总局 c、中国人民银行 d、工商管理总局

140.最早提出政府的活动不创造物质财富,属于非生产性劳动的学者是:(b)

a、弗里德曼 b、亚当.斯密 c、凯恩斯 d、瓦格纳。

141.政府首先制定有关的事业计划和工程计划,再依据政府职能和施政计划选定执行计划的实施方案,确定实行方案所需要的支出费用,并依此来编制预算的方法称为。(d)

a、零基预算 b、多年预算

c、复式预算 d、绩效预算

142.政府的转移支付(transfer)主要体现了(b)

a、效益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经济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43.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a)

a、征税对象 b、纳税人

c、税目 d、税率

144.税收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是:(d)

a、征税对象 b、纳税人

c、税目 d、税率

145.市场机制存在失灵,但在下列各项中,(d)不属于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

a、公共产品 b、不完全市场 c、市场垄断 c、收入分配不公 146.在财政的职能中,属于效率职能的是(a)。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职能 c、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 d、监督职能

147.财政收入、国民经济、社会正义、税务行政的税收原则,是由(c)提出来的。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鲁道夫•瓦格纳 d、凯恩斯

148.商品供求弹性是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之一,下列各项中,(c)的商品不易转嫁税负。

a、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也大 b、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 c、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 d、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 149.指出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不进行任何费用扣除的项目(d)。

a、工资薪金所得 b、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c、劳务所得 d、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150.某企业2005年1月发生下列几笔业务:(1)1月8日购进原材料一批,支付价款100万元;(2)1月10日购进设备两台,支付价款2000万元;(3)1月12日进口原材料一批,货物到岸价格为100万元,关税税率为30%,消费税税率为10%;(4)1月15日销售本厂产品一批,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1月20日向灾区捐赠本厂产品一批,价值20万元;(5)1月25日销售本厂产品一批,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假定上述业务中的价款均为不含税价款,且均适用17%的税率,问该企业应纳的增值税为多少?(a)

a、24.73万元 b、12.84万元 c、25.73万元 d、22.73万元 151.美国某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公司本取得的所得为100万美元,在美国取得的所得为200万美元,中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美国的税率为40%,则该企业根据抵免法应纳美国的所得税为(b)万美元。a、60 b、90 c、50 d、70 152.将财政支出划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债务支出、其他支出,依据的是(b)。

a、支出用途 b、费用类别 c、支出的性质 d、国际分类

153.政府财政支出中,对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影响的是(d)。

a、社会福利支出 b、社会保障支出 c、财政补贴支出 d、购买性支出

154.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规模也会随之提高。这一结论指的是(c)。

a、皮考克定律 b、马斯格雷夫定律

c、瓦格纳法则 d、罗斯托的支出增长论 155.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对(b)支出效益的评价。

a、投资性支出 b、行政性支出 c、城市公用事业支出 d、生产性支出 156.从2005年起我国实施的财政政策属于(b)。

a、积极财政政策 b、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c、稳健的财政政策 d、赤字财政政策 157.在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中,(b)占主要份额。

a、企业收入 b、税收收入 c、企业亏损补贴 d、其他收入 158.在税收诸要素中,(a)属于征税的主体。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d、税率 d、违章处理 159.自17世纪以来,西方财政税收理论学家对于税收产生的必要性提出了不同的学说。由萨伊提出来的是(a)。

a、需要分担说 b、劳务报酬说 c、经济调节说 d、社会公共需要说 160.将税收分为价内税、价外税的依据是(b)。

a、征税的依据 b、税收与价格的关系 c、税收的隶属关系 d、税收负担能否转嫁 161.在计算税额时只允许抵扣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的税款。这种类型的增值税属于(b)。

a、生产型增值税 b、收入型增值税 c、消费型增值税 d、净收入型增值税 162财政分配的无偿性是指(d)相统一的分配。

a、所有权不变,使用权不转移 b、所有权不变,使用权转移 c、所有权和使用权不转移 d、所有权和使用权转移

163.税收政策和制度的中心环节是(a)。

a纳税人 b、税率

c、纳税对象 d、征收环节

164.税收的三个特征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税收的强制性是由()决定的。

a、固定性 b、无偿性 c、税收制度 d、财产权力

165.下列属于行为税类的税种是(b)。a、土地使用税 b、关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66.(d)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和税负不平衡的问题。

a、资源税 b、营业税 c、消费税 d、增殖税

167.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属财政支出中的(d)。

a消费性支出 b、补偿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购买性支出

168.按财政支出在经济上是否直接获得等价补偿为标准划分,债务支出属于(a)。

a、转移性支出 b、生产性支出 c、积累性支出 d、购买性支出

169.社会保险的保障内容比其他社会保障更具有(b)。

a、偶然性 b、普遍性 c、特殊性 d、波动性

170.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在经济生活中,(d)

a、通常指公共支出的负面效应 b、通常指公共支出的正面效应

c、通常指公共支出的替代效应 d、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也可能产生积极效应 171.政府从事财政收入活动的首要目的是(a)。

a、获取财政资金 b、进行收入再分配 c、改善资源配置 d、稳定经济

172.从公共产品的特点来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而进行筹资的最佳财政收入手段是(b)。

a、政府债务 b、国家税收 c、企业利润 d、政府收费 173.衡量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是(c)

a、企业缴纳税收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b、企业缴纳税收总额/企业利润总额 c、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d、税收/产品收入产值

174.下列产品或服务中,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特征的是(c)

a.融服务 b.住宅 c.国防服务 d.石油 175.瓦格纳法则的研究对象是(c)

a.财政收入规模 b.财政收入结构 c.财政支出规模 d.财政支出结构 176.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c)

a.纳税人

c.课税对象

b.税率 d.纳税环节

177.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d)履行职能所需的经费: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178.国防支出的规模以(c)来衡量。

a、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比例 b、国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c、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和国民收入的比例 d、国防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的比例 179.不属于国防支出外部效应的是(d)a、带动高新技术的发展 b、促进民用科技的提高 c、拉动国内需求

d、推动军事人员教育的发展

180.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筹集应主要由(b)承担。a、农民个人 b、国家财政

c、银行贷款 d、社会集资 181.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a)a、社会消费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182.公共卫生的资金筹集主要由(a)来解决。

a、财政拨款 b、个人付费 c、商业保险 d、银行贷款 183.计划免疫是一种(a)a、纯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 c、私人产品 d、劣值品 184.高等教育是一种(b)a、私人产品 b、准公共产品 c、纯公共产品 d、劣值品

185.大部分基础设施部门提供的产品都属于(c)a、公共产品 b、私人产品 c、混合产品 d、纯公共产品 186.下面哪个行业是基础产业(b)a、服装业 b、农业 c、餐饮业 d、家具业 187.农业科技是属于(c)体系。

a、农业基础设施 b、支农工业体系 d、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88.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b)a、社会救济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89.根据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我国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应采用(c)a、现收现付式 b、完全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d、财政拨款解决 190.社会救济属于(b)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积累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191.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对于医疗、生育、失业等方面的保险,一般采用(筹资模式。

a、现收现付式 b、完全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c、财政拨款解决 192.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次为(d)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优抚 d、社会福利

193.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b)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94.解决自然垄断的有效措施有(c)a、征税 b、采取反垄断措施 c、公共定价 d、收费

195.政府在为自然垄断产品定价时,会产生企业亏损问题的定价方法是(a)、边际成本定价 b、二部定价、平均成本定价 d、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定价)a a c 196.消费税计税依据采取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两种计算方法,因此,下列项目中采用从量定额征税的是(a)

a、汽油 b、化妆品 c、小汽车 d、金银首饰

197.我国在进口货物或物品时,不征收(c)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关税 198.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规费的是(a)

a、过桥收费 b、护照费 c、商品检验费 d、毕业证书费

199.对公共设施使用者收取使用费时,是依据使用者的(c)

a、收入状况 b、能力状况 c、受益状况 d、财产状况

200.按照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的标准,应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的公共产品是(a、国防 b、消防

c、外交 d、航空

201.以下应由中央政府负责公共生产的自然垄断企业是(d)a、自来水 b、煤气 c、电力 d、航空

202.以下属于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有(c)

a、征收个人所得税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c、消除外部性

d、控制货币供应量

203.中央政府须承担的支出责任是(a)a、国际贸易 b、市政建设 c、公共绿地 d、地方性公共交通

四、多项选择

1.奴隶制国家财政收入主要包括(abc)。a、国王土地收入

21)b b、贡物和掠夺收入 c、军赋收入 d、捐税收入 e、公债收入

2.分税制的类型包括(bd)。a、结构型分税制

b、彻底型分税制 c、规模型分税制 d、适度型分税制 e、分散型分税制

3.在税收分类中,增值税属于(ace)。a、流转税 b、资源税 c、从价税 d、从量税

e、中央地方共享税

4.按我国税法规定,下列各项所得中,可以免缴个人所得税的项目有(bc)。a、工资薪金所得 b、国债利息所得

c、省级科研成果奖奖金 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e、偶然所得

5.公债产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d)。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职能的扩大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d、社会上存在着闲置资本

e、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

6.与一般工商信用比较,财政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具有的特点是(ace)。a、有偿性 b、长期性 c、专用性 d、灵活性 e、社会性

7.下列各项中,属于财政补贴的项目是(acd)。a、财政支付企业建设贷款的利息 b、国家拨付的企业建设资金 c、国家对企业实行的税收优惠 d、国家弥补国有企业的亏损

e、国家对低收入居民提供的廉租住房

8.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bcde)。

a、财政收入额下降

b、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下降

c、国有企业留利下降 d、居民收入增长 e、预算外资金增长

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bd)。a、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b、政府职能的转变

c、债券和股票进入市场 d、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e、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10.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手段有(ad)。a、增加政府开支 b、减少政府开支 c、增加税收 d、减少税收 e、降低利率

11.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支出主要包括(abcde)。

a、国家行政支出 b、军事支出 c、社会福利支出 d、教育支出 e、经济发展支出

12.哪种公债是按公债本位划分的?(ce)。

a、国内公债 b、国外公债 c、实物公债 d、普通公债 e、货币公债

13.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abd)。

a、无偿性 b、.强制性 c、社会性 d、固定性 e、补偿性

14.我国1994年进行的增值税税制改革的内容有(acde)a、由价内税改为价外税 b、由从量税改为从价税 c、明确扣除范围

d、确定合理的税率水平e、改革计税依据

15.我国拟开征、尚未开征的税种有(ad)。

a、遗产税与赠与税 b、特别燃油税 c、证券交易税 d、社会保险税

。e、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16.下列国债发行方法中,哪些属于公开发行方式?(acd)。

a、由财政部直接向社会发行 b、采取强制性摊派方式发行 c、政府委托银行代售 d、在金融市场上出售

e、由中央银行承购后再向社会转售

17.下列支出项目中,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ab)。

a、政权机构执行公务的费用 b、公务员工薪 c、支付国债利息 d、财政补贴 e、基本建设投资

18.以下财政支出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abc)

a.行政管理费支出 b.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 c.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d.债务利息

19.广义的财政收支范围包括(ab)。a、国家预算收支 b、预算外收支

c、国有企业财务收支 d、国有银行信贷收支 e、制度外收入

20.按照财政资金使用主体的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abc)a、经济建设支出

b、行政经费支出 c、国防经费支出

d、购买性支出 e、转移性支出

21.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是(abcde)。a、稳定价格 b、收入合理分配

c、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d、经济增长 e、国际收支平衡

2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acde)。a、经济性因素

b、支出结构 c、社会性因素

d、法律性因素 e、政治性因素

23.税式支出的形式主要有(abcde)。a、税收豁免

。b、纳税扣除 c、税收抵免

d、延期纳税 e、优惠税率

24.下列税种中属于商品课税的是(abd)。

a、增值税 b、消费税 c、企业所得税 d、关税

e、个人所得税

25.按预算编制的内容分类,可以分为(ab)。a、单式预算 b、复式预算 c、增量预算 d、零基预算 e、效绩预算

26.下列税种中属于从价税的是(ade)。a、房产税

b、资源税

c、车船使用税

d、企业所得税 e、个人所得税

27.我国增值税的纳税人包括(abcde)。

a、生产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提供加工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c、提供修理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d、提供修配劳务的单位利个人 e、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28.国债的发行方式通常包括(abcde)。

a、固定收益出售 b、公募拍卖 c、连续经销 d、直接推销 e、综合方式

29.税负转嫁的方式有(abc)。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e、停转

30.按照我国现行分税制的规定,下列税种属于共享税的是(ac)a、增值税 b、消费税 c、资源税。

d、关税

e、证券交易税

31.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abcd)。

a、税收 b、公债 c、政府投资 d、公共支出 e、国家预算

32.预算外资金管理新措施主要包括(abcde)。

a、预算外资金范围的重新界定

b、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c、严格控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规模 d、建立预算外资金收支预决算制度 e、严格规定预算外资金的使用范围

33.按照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功能划分,财政政策类犁包括(cde)a、内在稳定的财政政策 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 e、中性财政政策

34.税收对经济选择行为的影响体现为税收效应,具体包括(ab)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c、税收中性 d、税收乘数 e、税收增长弹性

35.我国现行税率分为(abcd)。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累税率 e、定量税率

36.与课税对象关系密切的术语包括(abd)。a、税目

b、计税依据 c、纳税期限 d、税源 e、偷税漏税

37.行政改革的基本内容是(abde)。

a、转变职能 b、理顺关系 c、增加收入 d、精兵简政 e、提高效率

38.市场失灵的表现是(abc)。

a、公共产品 b、外部效应 c、不完全竞争 d、收入分配不公 e、经济波动与失衡

39.政府预算编制的核心内容,是要确定各收支项目的具体数额,确定预算指标数,确定数额的方法主要有(abcde)a.基数法 b.序数法 c.比例法 d.定额法 e.综合法 f.调整法

40.预算外资金具有(bce)的特点。

a、经济性 b、财政性 c、专用性 d、集中性 e、分散性

4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所具有的职能是(abc)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稳定 d、调节经济 e、监督经济

42.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有(abcd)a.税收 b. 债务收入 c.国有企业收入 d.各种制度性收费

43.以下属于财政支出的原则的是(abc)a.量入为出的原则

b.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 d.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 d.量出为入的原则

44.以下属于社会保障的内容的是(abcd)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中的一部分 c.社会优抚 d.社会保险

45.影响财政集中率的因素主要有(abcd)

a.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b.经济管理体制的模式 c.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 d.分配政策

46.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率有(bcd)

a.低税率6% b.基本税率为17%。

c.低税率为13% d.出口适用零税率

47.私人部门经济和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差异有:(abd)a.活动范围 b.活动方式 c.活动目的 d.活动手段 48.属于财政的职能有(acd)

a.资源配置职能 b.物价稳定职能 c.收入分配职能

d.经济稳定职能

e.充分就业职能

49.税收的财政收入原则,具体体现为(ad)原则。

a、弹性 b、慎选税种 c、慎选税源 d、充足

50.对国际税收的理解应该是(abcd)。

a、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 b、以国家税收的存在为前提 c、国家之间的特定税种 d、国家之间的税务协调关系

51.决定国债适度规模的因素主要有(acd)。

a、国家的偿债能力 b、国家的基建规模

c、认购者的负担能力 d、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与效益

52.当前,我国国债流通转让可以采取(abcd)等方式。

a、国债贴现 b、国债的现货交易 c、国债的期货交易 d、国债的回购业务

53.指出国债利率的决定因素(bd)。

a、国家的政策 b、社会资金余缺状况 c、平均利润率 d、企业债券利率 54.指出紧缩财政政策的手段(ab)。

a、增收 b、减支 c、发行债券 d、动用预备费

55.财政补贴按形式分,可以分为(abcd)。

a、价格补贴 b、政策性亏损补贴 c、财政贴息 d、消费补贴 56.在我国分税制体制中,属于中央的财政支出有(abc)。

a、地质勘探费 b、国防支出 c、债务还本付息支出 d、价格补贴支出 57.农业投资的资金来源(abcd)。

a、国家投资 b、农户投资 c、银行贷款 d、外资投资 58.政府对农业的干预在生产方面所使用的手段有(abcd)。

a、低息贷款 b、无息贷款 c、直接补贴 d、间接补贴 59.一般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于(abcd)。

a、是向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 b、向社会发行国家担保的债券 c、举借外债 d、靠设立一些基金筹得部分资金和部分保险基金节余资金 60.国防费的提供方式(ab)。

a、政府组织公共生产并采取公共提供 b、私人组织生产并与政府采购制度相结合

c、政府组织私人生产并采取公共提供 d、私人组织生产并采取公共提供 61.行政管理费的控制措施有(abcd)。

a、建立公务员系列的竞争机制 b、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精简机构 d、厉行节约、勤俭办事 d、其他措施 62.指出政府应投资的范围(abc)。

a、基础设施 b、支柱产业 d、农业 d、家装行业 63.指出属于政府采购的方式(ab)。

a、指标性采购 b、非指标性采购 c、团体采购 d、非团体采购

64.以国家预算的编制方法为依据,分为(ab)。

a、零基预算 b、增量预算 c、单式预算 d、复式预算

65.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主要通过(abcd)体现出来。

a、直接提供农产品贡献 b、提供市场贡献 c、提供要素贡献 d、提供外汇贡献

66.影响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因素主要包括(abcd)。

a、政府职能 b、政府机构规模 c、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控制 d、支出效率

67.在国际上,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进行分类,一般分为(abc)。

a、经常性支出 b、净贷款支出

c、资本性支出 d、住房与社区生活服务支出

68.我国按财政支出的性质进行分类,通常可以分为(cd)。

a、国防费支出 b、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69.影响一国国防支出的因素主要包括(abcd)。

a、地域的大小 b、国际局势的变化

c、国家的综合势力 d、一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70.政府采购与非政府采购的差异之处在于(abcd)。a、采购的资来源不同 b、采购的主体不同 c、采购的规范程度不同 d、采购的经济影响不同

71.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abc)。

a、政治 b、经济

c、社会 d、国家职能的大小 72.以国家预算的形式差别为依据,分为(cd)。

a、零基预算 b、增量预算 c、单式预算 d、复式预算

73.国家预算的编制原则(abcd)。

a、计划性 b、政治程序性 c、法律性 d、公开性 74.指出属于预算外资金的范围(abcd)。

a、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b、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c、国有企业及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d、地方和中央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75.指出属于地方财政支出的项目(ac)。

a、城市维护支出 b、国防费 c、价格补贴支出 d、外交支出 76.指出下列收入项目不中属于市场分配的范畴(acd)。

a、公务员工资 b、企业利润

c、军队人员的工资 d、事业单位职工工资 77.指出下列收入项目中不属于财政分配的范畴(ab)。

a、租金收入 b、股息收入 c、公共医疗 d、社会福利

78.企业收入是指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以(acd)形式取得的财政收入形式。

a、利润上缴 b、税金

c、股息与红利 d、租金和资产占用费

79.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abcd)。

a、经济发展水平b、生产技术水平

c、分配政策与分配体制 d、价格水平或通货膨胀水平80.在下列项目中属于营业税的特点的是(abcd)。

a、课征普遍,遍及整个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 b、不论行业所处的地域不论行业的经济性质

c、实行比例税率。税率一般为3%或5%,个别行业除外 d、计征简便

81.在下列项目中属于所得课税有四个方面的特点(abc)。

a、税负相对公平b、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 c、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 d、课税无弹性 82.我国国债的功能主要表现为(abd)。

a、弥补财政赤字 b、筹集建设资金 c、调节企业财务收支 d、调节经济运行 83.财政补贴按形式分,可以分为(abcd)。

a、价格补贴 b、消费补贴 c、财政贴息 d、企业亏损补贴

84.我国分税制体制中,属于中央的财政支出有(abc)。

a、地质勘探费 b、国防支出 c、债务还本付息支出 d、价格补贴支出

85.指出属于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bcd)。

a、企业收支平衡 b、经济适度增长 c、收入合理分配 d、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86.我国实施的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ab)。

a、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b、压缩国债规模 c、增加国债规模 d、动用预备费 87.指出下列收入项目中属于市场分配的范畴(abc)。

a、企业职工工资 b、企业利润 c、财产收入 d、社会保障

88.指出下列收入项目中属于财政分配的范畴(cd)。

a、租金收入 b、股息收入 c、医疗保健 d、基础教育 89.经济稳定通常包括(abcd)。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适度的经济增长率 d、国际收支平衡

90.指出下列项目中属于实现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abcd)。

a、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 b、规范工资制度 c、加强税收调节 d、通过转移性支出 91.现行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abcd)。

a、生产型增值税不能解决增值税重复征税的问题 b、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偏多,且实行分项课征

c、内外资企业的两套税制尚未统一,两套税制,两种待遇 d、农业税负担偏重

92.财政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cd)。

a、债务利息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税收支出 d、财政补贴

93.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包括(abcd)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国家安全支出 d、司法检察支出

94.下列支出中,属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是(cd)。

a、食品支出 b、住房支出 c、公安.司法.检察支出 d、国防支出

95.积极财政政策应当是(ab)。

a、根据当前经济态势所实行的积极应对的财政政策 b、相机抉择的公共财政政策

c、自动稳定的公共财政政策 d、主要通过物质刺激的财政政策 96.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有(abd)。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纳税环节与纳税期限 d、税率

97.瓦格纳从以下哪些方面解释了公共支出的增长问题(bc)。

a、国家活动范围的扩大

b、市场主体关系的复杂化要求相关的司法.行政制度 c、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密度的增加 d、战争使财政支出大幅度提升

98.致使公共部门履行资源配置职能原因是(abcd)。

a、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b、外部效应的存在 c、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 d、分配不公平

99.属于资源配置领域的市场失灵的是(acde)。

a、公共产品 b、失业和通货膨胀c、外部性问题 d、市场不完全 e、偏好不合理

100.具有“自动稳定”经济作用的财政制度主要包括(bc)

a.累退性商品税制度 b.累进性所得税制度

c.失业救济金制度 d.财政贴息制度 e.税收优惠制度

101.下列支出中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有(bc)

a.行政管理费支出 b.社会保障支出

c.财政补贴支出 d.国防支出

e.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

102.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相对指标包括(abc)

a.财政支出水平b.边际财政支出倾向

c.财政支出弹性 d.财政支出边际效益 e.财政支出边际成本

103.按我国消费税制度规定,下列商品中,属于消费税课税对象的是(abe a.香烟 b.小汽车

c.高档家具 d.液晶电视 e.酒精

104.公债的基本特征是(acd)

32)

a.自愿性

b.固定性 c.有偿性

d.灵活性 e.强制性

105.下列税种中,属于从价税的是(acde)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关税 e.房产税

106.行政管理支出包括(abcd)a、行政管理费 b、公检法经费 c、武装警察部队经费 d、外交支出

107.要控制行政管理支出,就要掌握好几个比例关系(bcd)a、行政管理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b、行政管理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比 c、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 d、行政管理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的比例

108.下列支出项目中,哪些属于公用经费支出(bcd)a、工资 b、公务费 c、修缮费 d、设备购置费

109.下列支出中,哪些属于人员经费支出(acd)a、奖学金 b、业务费 c、补助工资 d、职工福利费

110.科学研究的经费可以来自以下渠道(abcd):

a、财政拨款 b、民间信用 c、企业投资 d、银行贷款

111.医疗事业的资金来源可以从以下渠道获得(abcd)

a、政府的医疗支出 b、医疗保险费 c、社会慈善机关的援助 d、私人支付医疗费

112.在医疗卫生市场上,政府免费或半免费提供的服务是(abcd)a、传染病的防治 b、卫生教育和宣传 c、计划免疫 d、卫生监督与执法

113.基础设施的生产组织形式有(abcd)

a、公有公营 b、公有私营 c、私有私营 d、社区和使用者提供 11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由(abcd)部分组成。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15.属于我国社会保险内容的是(abcd)

a、生育保险 b、养老保险 c、医疗保险 d、失业保险

116.一般来说,可供选择的社会保险筹资模式有以下几种(bcd)

a、社会保障税 b、现收现付式 c、部分基金式 d、完全基金式 117.政府对社会保险市场干预的理由是(abcd)

a、私人保险面临的“相反选择” b、私人保险公司降低社会风险的能力较弱 c、降低决策成本 d、出于收入再分配的考虑

.一国在选择主体税种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 d)

a、经济发展水平

b、国家税收职能的侧重面 c、税收成本

d、一国的经济管理水平

119.通过征收特定受益税为公共提供筹措资金需具备的条件是(bcd a、消费上具有非排斥性

b、受益对象可确认

c、受益量在一定程度上可确认

d、税收收入专款专用

118)120.以下关于拉弗曲线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bcd)

a、表明税率和税收收入的函数关系 b、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

c、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采取不同的税率 d、从理论上讲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存在最优结合 121.在税制设计中可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有(acd)

a、尽可能采用中性税收

b、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征税c、尽可能避免高税率

d、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征税

122.政府通常采用的激励投资的税收政策有(abcd)

a、减免所得税

b、快速折旧

c、投资抵免

d、财政补贴

123.影响税负转嫁与归缩的因素有(abcd)

a、供求弹性

b、E、计税单位

c、课税对象 d、课税范围

124.下述关于垄断条件下税负转嫁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有(bc)

a、在供给具有无限弹性的情况下,垄断者不负担税负。b、在边际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垄断者将负担大部分税负。c、从价税与从量税相比较,从价税使垄断者的税负大于从量税。d、对垄断利润征税,将会使垄断者减少产量。

125.对小轿车征收消费税,厂商有可能采取的税负转嫁方式有(ac)

a、前转

b、税收资本化

c、后转

126.一个人的真实收入取决于下述哪些因素(abcd)

a、个人的收入水平

b、法律上承担的税负 c、别人转嫁给他的税负

d、他转嫁给别人的税负

12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从供求弹性角度来看税负具有以下转嫁规律(bcd a、供求弹性相等时,税负由纳税人负担

b、供给有弹性需求完全无弹性时,买方负担全部税负 c、需求曲线相对于供给曲线较平坦,税负大部分由卖方负担

35)

d、供给有弹性需求具有完全弹性时,卖方负担全部税负 128.在二部定价法之下,产品价格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abcd)

a、固定成本 b、变动成本 c、固定费用 d、从量费用

129.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某些产品实行公共定价的原因是(abcd)

a、弥补垄断损失 b、稳定市场价格 c、缩小分配差距 d、获取财政收入

130.在自然垄断条件下,保证企业财务收支平衡的公共定价方法有(bd)a、边际成本定价法 b、平均成本定价法

c、固定成本定价法 d、二部定价法 131.政府稳定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原因是(bc)a、增加财政收入

b、农产品供求弹性不对称

c、农产品是家庭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 d、农产品是一些工业企业生产资料的基本来源

132.在竞争市场上以公平为目标的公共定价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abcd a、使价格偏离产品边际成本 b、改善了收入分配状况 c、提高了低收入者的实际购买力 d、扭曲了产品的相对价格

133.公债的特点是(ab)

a、有偿性 b、自愿性 c、固定性 d、期限性

134.公债按不同的债务契约形式,可以分为(ab)、公债券

b、合同型借款 c、记名式债券 d、记账式债券

135.公债的发行价格有(abcd)、平价发行

36)

a a b、溢价发行 c、折价发行 d、贴现价发行

136.偿付公债的资金来源主要有(abc)

a、预算结余 b、政府投资收益 c、税收 d、政府行政性收费

137.企业所得税征收时,允许在税前列支的税是(bcd)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

138.关联企业间的购销业务不能按照独立企业间的业务往来作价时;税务机关有对其交易价格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是(abc)a、按照独立企业间同类业务活动的价格 b、按再销售的第三者的价格 c、按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 d、按关联企业之间协定的价格

1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城市维护建设税分别与消费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同时缴纳

b、城市维护建设税应当保证用于城市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的维护建设 c、城市维护建设税按纳税人所在地的不同分别规定不同的税率 d、在集市上出售商品的个体商贩和个人,一律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

140.下列各税种中属于对资源课税的税种是(abcd)

a、土地增值税 b、耕地占用税

c、城镇土地使用税 d、资源税

e、房产税

141.下列税种属于流转税类的是(abc)

a、增值税 b、营业税 c、消费税 d、房产税

五、判断题

1.购买性支出和政府转移性支出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2.财政转移性支出不可能改变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3.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4.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增长幅度是关系到国民收入中财政收入所占比重的重要因素,它制约着财政收入规模的下限指标。(╳)5.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主要看税款是否能转稼。(√)6.中央税是指由中央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并支配使用的税种(╳)7.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并有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但有来源于我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人。(√)8.经济性重复征税是指由于同一课税对象或同一税源的不同纳税人分别征税所造成的 重复征税。(√)9.长期国债的付息方式一般是分次支付,而短期国债付息方式则是到期一次支付。(√)10.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害的。(╳)11.正是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个人与经济组织无能为力,才需要政府财政的介入,用非市场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12.政府可通过通过垄断经营一些需求弹性小、利润高的行业来直接获取财政收入。(√)

13.转移性支出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直接的,而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

14.政府采购的范围一般只限于商品和工程。(╳)15.最低生活保障的给付一般采取现金救助方式。(√)

16.政府一旦拥有垄断性企业的所有权,可以根据公共的利益来决定产量和价格,以求得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尽管从理论上是做不到的。(╳)17.一般认为,以收益和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是直接税;以商品、营业收入、劳务收

入为课征对象的税种是间接税。(√)

18.消费税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19.资本预算主要包括对国有企业和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其收入来源主要为经常预算的结余及债务收入。(√)

20.累进的所得税是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21.凡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活动都是财政活动。(╳)22.由于政府的各项活动都难免涉及资金的收支问题,因此,财政活动构成了政府经济活动的基础。(√)

23.我们习惯上将由家庭和企业这两个部门形成的经济称为私人经济,而把政府部门形成的经济成为公共经济。(√)

24.私人部门是追求私人自身利益的,而公共部门则是完全追求公共利益的,没有个人的私利可寻。(╳)25.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对财政支出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6.政府的运行总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础和前提,而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权力不能创造财富,却可以支配财富,甚至凌驾于经济之上支配经济,这正是政府机制的缺陷和政府干预失效的最根本原因。(╳)27.在衡量财政支出规模时,无论是绝对指标,还是相对指标,都存在一个针对物价变化进行调整的问题。(√)

28.消耗性支出,也称消费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方式消耗或运用社会资源。(╳)29.从保险产品或服务的属性来说,它实际上是一种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30.从广义上说,财政学就是研究政府经济活动的经济学,也即公共部门经济学。(√)31.社会公平是指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平均不等于公平,但不会背离社会公平。(╳)32.经济增长职能是财政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职能。(╳)33.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同时实现生产效率和交换效率,那就意味着该社会能够在既定资源和技术限制下,生产出最大数量的产品组合,而且该产品组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34.皮科克和怀斯曼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也被称为“时间型态理论”或“梯度渐进

增长论(√)

35.消耗性支出,也称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方式消耗或运用社会资源,包括财政消费支出和财政投资支出(√)

36.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发展已经克服了自身的种种缺陷,市场失灵现象不复存在。(╳)

37.如果物价总水平上升主要是由财政赤字引起的,国家财政就能在GDP再分配中分得更大的份额。(╳)

38.税收起征点比免征额的优惠面更加广泛。(╳)

39.所得课税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

40.企业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

41.规范的收费应以法制为基础。(√)

42.以财政支出是否以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可将全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类,这种分类方法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43.财政的行政管理支出指的就是财政用于行政管理机关的费用支出。(╳)4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改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财产保险。(╳)

45.国债发行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然而国债发行也可以牵动财政赤字的出现。(╳)46.国家借款是最原始的举债形式,具有手续简便、成本费用较低等优点,因而现代国家在对民众和企业借款时仍主要采用这一方式。(╳)47.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牲特征(√)

48.居民个人或企业包括商业银行购买公债,不仅会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且会改变货币供给结构(╳)49.积极财政政策只能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中短期财政政策,不能作为长期政策,长期仍应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50.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必然使社会总需求扩大。(√)51.国家财政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52.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是“公共产品”理论。(╳)53.在各种财政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税收。(╳)54.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国有资产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55.所得税作为一个独立的税种最早出现于法国。(╳)

56.关税包括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但大多数国家不征收过境税。(√)57.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基本制度。(√)

58.新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关系,进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制体系。(√)

69.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即借债的方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60.“不干预”是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最基本观点。(√)61.税收支出是财政分配结构的中心环节。(╳)

62.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该界限的确定具有主观性。(╳)63.财政分配中的量入为出的含义是以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支出需要来确定财政收入。(╳)

64.在财政分配中,购买支出的实现不换回等价的商品和劳务。(╳)

65.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社会生产经营部门的支出主要指对公共工程和自然垄断行业的支出。(√)

66.有偿性财政支出形式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67.按受益原则征收财政收入可以使社会成员的福利损失降至最低。(√)68.纳税人缴纳的流转税能够随商品价格运动转嫁由消费者负担。(√)

69.总值型的流转税可减少或消除重复征税、重叠征税,以及产品间或企业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使税收负担合理,税收收入稳定。(╳)70.流转税纳税义务人即税负人。(╳)

71.税务机关在征税过程中,是否征税或征收多少税款,可以与纳税人协商议定。(╳)72.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3.税收收入与企业收入是同等性质的财政收入形式。(╳)74.消费税和增值税都是实行多环节征收的税种。(╳)75.增值税属于价内税。(╳)

76.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如果因自然灾害而造成损失,应将损失货物的进项税额从当期发生的进项税额中扣减。(√)

77.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时,准予计算进项税额抵扣的货物运费金额是指在运输单位为货主开具的发票上注明的运费和政府收取的建设基金。(√)

78.我国现行增值税在实际使用中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所含的税负,这种类型属于收入

型增值税。(╳)

79.我国现行的消费税均采用定额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的办法征税。(√)80.凡是纳税企业都要缴资源税。(╳)

81.财政支出增长论是由皮考可与威斯曼率先提出来的。(╳)

82.抵免法是一国政府对其居民已纳国外税款,允许其从来源于国外的所得中作为费用

扣除,就扣除后的余额征税。(╳)

83.市场提供私人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私人需要。(╳)84.根据现行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中央固定收入包括:关税、海关代征的消费税与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中央企业所得税等。(╳)

85.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因此政府的分配政策与分配体制是决定财政收入

规模的根本因素。(╳)

86.对所有在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一律实行二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87.实行起征点制度时达到起征点之后只就超过的部分计算纳税,而实行免征额制度时

对达到免征额的就其全部所得计算纳税。(╳)

88.对外商投资企业分得的利润用于再投资实施退税33%的税收优惠政策。(╳)89.在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中,所有课税对象均采适用超额累进税率。(╳)90.在我国增值税的计算中,所有的外购材料、设备的增值税税款都允许抵扣。(╳)91.引起国际重复征税的原因并非源于收入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冲突。(╳)92.国债的利率由市场利率、银行利率、政府信用和社会资金余缺的状况而定。(√)93.决定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的偿债能力。(╳)

94.中央银行买入国债,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基础货币减少;反之中央银行卖出国债,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

95.国家通过征收遗产税、赠与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国

家通过征收资源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

96.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通常通过财政配置起到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通过市场配置

起到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

97.在经济萧条时,税收自动增加,失业救济金支出自动减少,在经济繁荣时,税收下

降,失业救济金支出自动增加,经济会自动处于平衡和稳定之中。(╳)98.正的外部效应是指一个厂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可以为他人带来经济利益也得到了应

有的经济报酬。(╳)

99.私人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征。这是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相对应的。(╳)

100.关税政策仅体现在于对进口产品的税率的调整。(╳)

101.如果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财政从国民收入中会得到两部分所得。一部分是 GDP正常增量的分配所得,一部分是价格再分配所得,即“通货膨胀税”。(√)

102.从各地区财政收入的构成来看,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

比经济越发达,财政收入的规模越大,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越高,反之,则低。(√)

103.零基预算与部门预算的区别在于零基预算反映的是预算的编制方法而部门预算反映的是预算内容的细化。(√)

104.负的外部效应是指一个厂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没有为他人带来经济利益也没有受到应有的经济处罚。(╳)

105.如果一国实行以比例税为主体的税制,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增长而

增长,从而财政获得的份额会增加;反之,如果实行的是累进税为主体的税制,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无实际增长。(╳)106.超额累进税率是根据课税对象的全部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税率计算纳税,就是依据

课税对象对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计算纳税。(╳)

107.低税法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人来源于国外的所得单独制定较低税率以减轻国际重

复征税的方法。(╳)

108.财政政策侧重于调整经济总量,而货币政策则侧重调整经济结构。(╳)

109.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适用于文教科卫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

110.外商投资企业的外籍职工与我国职工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享受同等的税收政策。

(╳)

111、实行起征点制度时达到起征点之后全部所得计算纳税,而实行免征额制度时

对超过免征额的部分计算纳税。(√)112.以权谋私是市场缺陷的一种表现形式。(╳)

113.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认为只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它所产生的结果就必定符合帕累托效率。(√)

114.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认为任何一种帕累托效率状态都能通过完全竞争市场来实现。

43(√)

115.斯密认为政府的职能之一是进行收入再分配。(╳)

116.马克思认为用于所有的生产性活动都必须由政府来进行。(√)117.市场缺陷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18.当一种产品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来消费时,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采用公共生产的方式来生产。(√)119.公共产品在消费中可进行数量上的分割。(╳)120.免费开放的公园属于公共产品。(╳)121.提供给贫困者的免费食品属于公共产品。(╳)

122.不同的个人消费等量的公共产品并不一定获得等量的利益。(√)123.一般来说,正的外部性会导致产品供应量的过度,而负的外部性则往往表现为产量供应的不足。(╳)

124.垄断行业必然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125.沉淀成本的存在会阻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从而造成进入壁垒。(╳)126.为了控制污染,政府可以向产品的买方或卖方征税,且都可以达到均衡的结果。(√)

127.政府补贴应该只给那些收益外部化的企业,而对于成本外部化的企业只能采取限制性措施,如征税或罚款等。(╳)

128.自然垄断行业的厂商如果按照平均成本定价,就无法补偿其生产成本;而按照边

际成本定价,就能达到不赢不亏。(╳)

129.单靠市场机制不可能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130.采用现收现付制比较灵活,可以随着物价的变化和人口的变化调整社会保险税率,从而避免通货膨胀侵蚀养老金。(╳)131.一般商品消费税是累进的。(╳)

132.各种税收方式在调节收入分配方式时都会产生效率损失。(√)

133.当公共产品的收入边际效用弹性为1或小于1时,累进的税收使公共提供具有有利于低收入者的再分配效应。(√)

134.当权者追求自身利益意味着他会无限制地扩大政府收支为自己的物质享受服务。(╳)

135.因为国防是纯粹的公共产品,所以它的生产和提供过程都不可能有市场和企业介

入。(╳)

136.在通货紧缩时,增加国防支出的比重,就会促进某些生产资料价格的回升。(√)137.行政管理费用的超常增长,并不总是与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膨胀有关。(╳)138.文教科卫支出是一种单纯的非生产性支出。(╳)139.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一种优值品。(√)

140.据教育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从免费的高等教育中获益最多的是中高收入者阶层的学生,而低收入阶层的学生并没有免费或低收费而有显著改善。(√)141.R&D的投入应主要由政府承担。(╳)

142.公共卫生是一种纯公共产品,具有极强的外部效益,其资金筹集主要由财政拨款解决。(√)

143.基本医疗是一种纯公共产品,政府免费提供是一种最有效的消费方式。(╳)144.免费的高等教育是一种通过税收把富人的收入向穷人转移的公平机制。(╳)145.文教科卫是一种单纯的消费性支出,对物质财富的生产贡献不大。(╳)146.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并存,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走向。(√)

147.非义务教育应采用市场提供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筹资方式。(√)148.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对于医疗、生育、失业等方面的保险,一般采用完全基金制的筹资模式。(╳)

149.社会保险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在计划刚开始的时候缴费率高,随后,就可以降低缴费率,以保持收支平衡。(╳)150.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救济。(╳)

151.社会保险是国家按照市场等价原则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152.社会保险的受益与支付是一种完全对应的关系。(╳)153.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完全来自于财政拨款。(╳)154.社会救济的享受对象应该是全体公民。(╳)

155.政府的养老保险支出,来自于人们缴纳的社会保障税,故政府养老保险的支付将减少人们实际可支配的收入,从而使他们的储蓄也相应减少。(√)156.在市场资源配置相对有效的情况下,政府在税制设计中应以校正性原则为主。(√)

157.税收中性原则与校正性原则都是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目标。(√)

158.所得税和消费税都属于直接税。

159.对必需品征收缴纳个人所得税。

(╳)(√)

160.对必需品征收商品税在收入分配方面具有累退效应。(√)161.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及不动产税等。(√)162.在我国消费税属于一般商品税。

(╳)

163.税收的征收成本仅指税务机构的征管成本。(╳)

164.维持平均税率,变动边际税率将使税率调整的效应侧重于替代效应。(√)165.累进税率的特点是课税对象的数额越大,税率越高。166.量能税比受益税引起的税收超额负担小。

(√)

(╳)

167.为减少税收超额负担,在税制设计时应尽量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采用相对高的税率。(√)

168.公债是指一国发行的国债总额。(╳)169.流转税比所得税更容易转嫁。(√)170.增值税一般只在单一环节征收。(√)171.消费税顾名思义是对所有消费品征收的税收。(╳)

172.加工和修理、修配劳务既属于营业税的应税劳务,又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173.关境与国境总是一致的。(╳)174.征收了消费税的产品不需要再交纳增值税。(╳)175.政府性收费是政府为提供纯公共产品而收取的费用。(╳)176.对于自然垄断企业的公共生产都应由地方政府负责。(╳)177.在财政管理体制中,正确划分各级政府收支范围所应遵循的顺序是:划分事权—划分收入—划分支出。(╳)

六、简述题

1.简述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模式及我国的现实选择。答:(1)现收现付制。它根据当期支出的需要筹集收入,当期征收,当期使用,不为以后时期提供储备资金,因而也称之为“量出为入”。

(2)全基金制,也称为储备积累制。它是在对有关的人员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包括退休率、伤残率、死亡率、工资率、利率、通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收支平衡的总平均缴款率,将投保人在享受保障期间的费用总和按一定的提取比例分摊到整个投保期间,并对已提取的而尚未支付的基金进计有计划的管理和投资运营。

(3)混合制,或称为部分基金制、部分积累制。这种筹资方式是现收现付制和全基金制的有选择性的组合,根据分阶段的收支平衡原则确定收费率,当现有基金 46 不能满足全部费用开支时,再将保险率提高,以适应下一个周期的需要,总体来看,保险费率呈阶段梯式调整。

我国筹资模式的现实选择: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采用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筹资形式,这种形式不易受通货的影响,且较容易实现全社会和两代人之间的互助共济。这在人口年龄结构较轻、保障范围较小、支付标准较低的情况下,尚能正常运行。但在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重、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支付标准和保障范围逐步增大的条件下,很容易产生保障负担严重的问题。不难想象,在现收现付制下,各之间、各代人之间的保障费用负担将会很不均衡。但完全的现收现付制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届时可能会出现社会保障危机,从而给社会安定带来不稳定因素。2.简述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

答: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能和功能。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财政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和居民个人收入水平来实现的。经济公平是指对所有社会成员参与经济活动的资格都一视同仁,所有社会成员参与经济活动,个人按照其对生产的贡献份额获取相应的收入份额,即机会均等。社会公平是强调劳动成果在分配上的均等,这种均等是遵循社会道德准则。

3.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

答:(1)二者的主体、调控对象和手段不同。货币政策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在调节对象方面,货币政策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影响面比较大,涉及到货币运动的所有领域,以横向的方式来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而财政政策一般通过财政收支的合理安排直接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因而调节面比较窄,是一种纵向调节方式。此外,在调节手段上也有比较大的不同,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调节经济的,而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财政的收支和国家预算等手段来调节经济。

(2)二者的侧重点不同。第一,货币政策主要是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财政政策主要是对经济结构进行调节; 第二,货币政策侧重于对物价稳定的调节,财政政策侧重于对经济增长的调节;

第三,货币政策的运用主要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而财政政策着重经济利益的公平分配。

(3)二者的时效不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效不同主要是指二者调节经济所产生的时滞比较短,一般说来,财政政策产生的时滞比较长,货币政策产生的时滞比较短。

4.试述税负转嫁的方式。答: 税负转嫁的方式:

第一,前转,指纳税人通过交易活动,将税款附加在价格之上,顺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前转买者负担。

第二,后转,也成为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商品的价格,逆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后转移给销售者负担,后转属于由买方向卖方的转嫁。

第三,消转。也称混合转嫁,指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一部分前转嫁,一部分后转嫁,使其税负不归于一人,而是分散给多人负担。属于纳税人分别向卖方和买方的转嫁。

第四,税收资本化。税收资本化是后转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纳税人在购买 47 不动产或有价证券时,将以后应纳的税款在买价中预先扣除。5.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答: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为:

(1)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该国在一定时期内所创 造的物质产品的多少和经济效益的高低。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以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支柱。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为:一是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为结果,技术进步速度较快,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实的财源保障。二是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质消耗比例降低,使单位产品价值中不变资本的含量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剩余产品价值所占的比例扩大。(2)国家的分配政策和管理体制

第一,国家财政通过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成本费用列支项目及标准、工资标准等内容,决定着企业利润的核算,决定着剩余产品价值占整个社会产品价值的比例,进而决定财政分配规模的大小。

第二,财政政策决定着社会资源总量中财政集中的比例,从而决定着国家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

(3)价格因素

现代国家的财政收入都是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以货币形式来实现的,因此价格的变动当然会影响财政收入的货币表现额,物价的上涨将导致财政收入的贬值。在经济高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规模受价格因素的影响,会比实际规模有所增大;在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率为负值也就是存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规模同样受价格因素的影响,会比实际规模有所缩小。当然,价格因素主要是影响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而对相对规模则没有什么影响。6.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答: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为:

(1)经济性因素。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2)政治性因素。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三是社会性因素。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相应的教育、保健以及救济贫困人口的支出压力便大;在发达国家,人口出现老龄化问题,公众要求改善社会生活质量等等,也会对支出提出新的需求,因此,某些社会性因素也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7.社会保障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社会保障包括:

(1)社会保险,是一种将风险集中而转移给政府服务机构的制度措施。其中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事业保险、生育和疾病保险、伤残保险和丧葬和遗属保险。

(2)社会救助,是指政府通过公共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对没有劳动收入来源和生 活困难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因疾病或伤残丧失劳动自救能力的人、因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家庭或失去父母的儿童,以及对低于国家规定最低收入标准的困 难户等,提供的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和 实物援助。

(3)社会福利,是国家向社会成员普遍提供的资金帮助与优质服务。其中包括社会补贴、社会福利设施、社会服务和职工福利。

(4)社会优抚,是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确保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是一种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其中包括抚恤、社会优待、退役军人就业、退休安置和优抚社会化服务。

8.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有哪些?

答: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式,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 同,所实行的经济制度各异,形成财政赤字的原因和赤字计算口径不一样,因而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也有差别。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种:

第一,用往年财政结余弥补。用上年结余弥补当年赤字,只要是真实的结余,便是一种最可靠的弥补来源。利用财政结余弥补赤字不会影响银行信贷规模和货币发行量,也不会引起债务负担。但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支状况看,从1979年至今实际上只有1985年略有结余。因此利用财政结余弥补赤字在实践中无法实现。

第二,向银行透支或借款弥补。财政向银行透支或借款弥补赤字

财政向银行透支是指财政从银行取得资金用以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方法;财政向银行借款则可看做是有偿透支,即付息借款。

第三,发行公债,以债务收支弥补赤字。通过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是现代各国的普遍作法。尽管各国财政赤字形成原因和发债自的是不尽相同的,但各国发行国债的绝大部分实际上都是用于弥补政府财政赤字。9.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和企业有什么区别?

答:(1)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负 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2)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从事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活动并 以非盈利性为主的社会服务组织。同时部分事业单位也同时是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3)企业单位一般是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所谓“自负盈亏”意即:自己承担亏 损与盈利的后果,有一定的自主权。企业单位分为国企和私企。国企就是属国家所有的企业单位。私企就是属个人所有的企业单位。10.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协调配合使用。

答:一般说来,对宏观经济总量的调节可以采取膨胀性、紧缩性和中性3种类型的 政策,因此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也就是膨胀性、紧缩性和中性3种类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方式。1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答:社会公共需要具有以下特征:(1)、非加总性。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他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

(2)、无差异性。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别的由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这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代价的非对称性。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无需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对称的少量费用。

(4)、外部性。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具有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指的是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或生产者的生产行为给其他消费者或生产者带来利益或损失。外部效应往往会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过度与不足。

(5)、社会剩余产品性。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M”部分的抽取。12.简述财政支出按费用类别分类的基本内容。

答:(1)财政支出按费用类别分为:

①经济建设费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地质勘探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支出、商贸部门基金支出等;

②社会文教费支出,包括科学事业费和卫生事业费支出等;

③行政管理费支出,包括公检法支出、武警部队支出等;④其它支出,包括国防支出、债务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等。

(2)按国家预算收支科目将财政支出分为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专用基金支出、资金调拨支出和财政周转金支出。财政总预算会计对财政支出的核算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分类。

13.简述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

答:政府采购制度(定义)从三个层次上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

第一个层次是从财政部门自身的角度来看,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 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层次是从政府部门的代理人角度来看,通过招标竞价方式,优中选优,具体的采购实体将尽可能地节约资金,提高所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

第三个层次是从财政部门代理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引入了招标、投标的竞争机制,使得采购实体与供应商之间的“合谋”型博弈转化为“囚徒困境”型博弈,大大减少他们之间的共谋和腐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供应商(厂商)和采购实体是最大利益者而国家是最大损失者问题。14.简述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筹资模式。

答: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筹资模式为传统型、国家统筹型和强制储蓄型。(1)传统型养老保险制度

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称为与雇佣相关性模式或自保公助模式,个人领取养老金的权利与缴费义务联系在一起,即个人缴费是领取养老金的前提,养老金水平与个人收入挂钩,基本养老金按退休前雇员历年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和不同档次的替代率来计算,并定期自动调整。除基本养老金外,国家还通过税收、利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基本上也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2)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制度

该模式养老保险费全部来源于政府税收,个人不需缴费。享受养老金的对象不仅仅为劳动者,还包括社会全体成员。养老金保障水平相对较低,通常只能保障最低生活水平而不是基本生活水平。另一种类型(3)强制储蓄型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自我保障,建立个人公积金账户,由劳动者于在职期间与其雇主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劳动者在退休后完全从个人账户领取养老金,国家不再以任何形式支付养老金。

15.什么是社会保险?不同社会保险项目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指的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劳动者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定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的,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一种制度。

不同的社会保险项目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但它们都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1)参加的强制性;它是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保险制度。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劳动者,都必须参加。

(2)受益资格和受益水平部分取决于职工以往的缴款;

(3)只有在某些可确认的事件,如失业、疾病和退休等发生时才能获得给付。(4)领取福利时无须接受收入状况调查。

第五篇:财政学复习题 答案

1.你关注哪些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

答:关注财政现象:如公费医疗、义务教育、养老保险、基本生活保障、铁路工程、水利工程。财政问题:

1、缺乏财政公开的动力;

2、财政透明缺乏法律保障;

3、政府预算过程中公开性差且公开的财政信息质量差;

4、财政预算编制审议过程的严谨性弱。

2.财政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部门,通过它的 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收支活动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国家主体性。

3.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内容与意义;中位选民定理;唐斯模型的描述、含义与局限

答:垄断、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造成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存在的。固有缺陷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和合理的依据,但是政府也存在政府干预失效,政府失灵表现在:政府 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 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意义:民主制度要正常运行,要求人们的偏好实质上是一致的。中位选民定理: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多数同意规则下,投票的结果是中位选民偏好的方案 获胜。唐斯模型:在代议制民主中,各个党派是为了赢得选举而制定政策,而不是为了制定政策而赢得选举。在代 议制民主中:政客理性表现在追求选票最大化,而不是社会利益最大化,选民选举议员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 最大化

4.公共产品一定要由政府提供和生产吗?为什么? 答:不一定!公共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合于提供纯公共物品。但是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可以(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所以这个问题是片面的!

5.帕累托效率、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政府有机论、政府机械论;寻租;林达尔模型

答: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 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是指第三者的总成本不超过交易的总收益,或者说从结果中获得的收益完全可以对所受到的损失进行补偿,这种非自愿的财富转移的具体结果就是卡尔多-希克斯效率。认为只要调整能够使社会效益增加,那么它就是有益的。也就是可以为了社会总收益增加,减少部分人的福利。政府有机论:社会实际上

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每个人、家庭和企业都是这个有机体的一个部分,政府则是这个有机体的心脏。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家庭和企业只有作为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才有意义,所以在这个有机体中,社会实际上是凌驾于个体之上,个体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社会目标由政府确定,并引导社会去实现政府机械论:处于社会中心地位的是个人而非群体。政府是公众为了更好实现各自价值目标共同创立的一个部门或组织。公众通过授权方式将自己的一部分私人权利委托给政府;作为受托人的政府行为必须有利于公众利益的实现。

寻租: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竞争的作用,从而创造了少数有特权者取得超额收入的机会。根据美国经济学家J.布坎南和

A.克鲁格的论述,这种超额收入被称为“租金”,谋求这种权力以获得租金的活动,被称作“寻租活动”,俗称“寻租”。林达尔均衡:林达尔均衡以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平衡命名推理,在期货市场上所存在的共用品现象。不过,要给出共用品的经典定义似乎不太容易,几乎无法找到有关共用品的中国式的标准定义,我们仅仅知道共用品的两个最明显特点是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对於共用品而言,每个个人的消费量都是该共用品的全部总量。而在求证共用品的均衡产量时,人们往往会与林达尔均衡联系在一起的,认为「人们愿意为生产某一共用品所支付的成本之和等於为生产这些共用品所需要的成本

6.外部性:涵义与性质;解决外部性问题的私人对策与公共对策;科斯定理;外部性的案例分析

外部性含义:经济主体的行为对旁观者的非市场非价格的影响。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以市场机制之外的某种形 式直接影响他人的福利。性质:外部性是没有或者不能确立产权的结果;只要某人拥有某种资源,该资源的价 格就反映出其其它用途的价值(机会成本),就会得到有效使用;企业和消费者都可能产生外部性;外部性天然就具体相互性;公共产品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正的外部性。

外部性的矫正:1私人对策 A.明晰产权——如果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不管是谁得到产权都可以通过协 商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B.合并C.社会习俗(尤其是教育)2公共对策 A.税收 向污染者征税,以矫正他投入 品定价过低的问题;B.补贴 向污染者支付一笔钱换取其不再污染;C.许可证交易创造可污染(排放)权市场 政府公开拍卖分配污染指标或无偿分配污染指标后由企业自由交易;D.规制 规定所有企业等量减产。科斯定理是指在讨价还价各方的成本很低,资源所有者能分清对其财产的损害来源且能合法地防止损害的条件 下,只要有人拥有产权,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不管谁获得了产权都是如此。科斯定理表明,产权一经确定 并得到有效保护,就不再需要政府干预解决外部性问题。

7.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财政思路);相对于现金转移而言实物转移有效率吗?(要求能以图示说明)为什么政府偏好实物转移计划?

8.各种财政收入形式的比较;预算外收入;国有企业上缴利润问题;农村税费改革;黄宗羲定律

9.了解税收的名词术语(如:税收“三性”、纳税人、课税对象、税源、税基、税目、累进税率、起征点、免征额、财产税类、直接税与间接税、从量税与从价税、价内税与价外税、税

收资本化等)

10.税收效应:(绘图)解释什么是收入效应?什么是替代效应?如何才能确保税收中性?解释商品课税对消费的影响、所得(包括劳动所得和非劳动所得)课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等……

11.税收超额负担的计算;税负转嫁的方式与影响因素(税负分担的图形解释);

12.拉弗曲线的理论与政策含义;中国“新供给学派”的基本观点 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新供给学派认为邓小平改革解放了束缚已久的生产力,正是解除了供给侧的约束。而且目前中国经济中存在的高税收、高社会成本、高管制、高垄断对供给侧产生了严重的束缚。打破上述限制,中国经济即可在保持增长的同时,避免通胀。由此,新供给经济学为认为中国应从结构性减税到大规模减税、放松政府管制、减少行政审批、打破垄断、鼓励创新和创业、加快城镇化步伐、实施新一轮的价格财政及金融改革等。

13.熟悉中国代表性税种的基本情况:增值税(增值税转型问题);营业税(营改增或增值税扩围);消费税(改革方向);个人所得税(争议与改革方向);企业所得税;遗产税(争议与改革方向)

14.公平课税论;新房产税试点情况及评价 公平课税论最初起源于亨利·西斯蒙的研究成果。西斯蒙的哲学思想根植于古典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是基本价值观,然后才是公平。他的经济纲领需要的是使政治干预经济生活最小化的制度和政策,认为政府有其重要作用,但必须提供的服务是私人部门不能有效提供的服务,并通过再分配产生更大的公平新房产税扩围步伐将会加快。有关部门将于10月组织第二轮房产税技术培训。此举意味着,随着技术准备逐步完备成熟,房产税试点扩围步伐将可能加速。

第二批房产税技术培训下月将开展。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有关部门将于10月组织第二轮房产税技术培训。此举意味着,随着技术准备逐步完备成熟,房产税试点扩围步伐将可能加速。

2012年8月,有关部门曾组织首批房产税技术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房产税批量评估技术,今年为第二批。与去年的培训类似,今年的培训将从全国30余个省级税务系统中抽调人员参与,每个省份抽调一到两名人员接受培训,由房地产领域相关专家进行讲解。分析人士表示,有关部门组织第二次培训表明,房产税试点扩围的技术准备工作正在加快。

日前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均提到“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业内人士推断,房产税试点今年年内扩围可能性大。

不少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相关培训后,房产税征收的技术障碍有望克服。目前试点扩围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地方政府是否具有征收房产税的意愿。

据了解,包括一线城市在内的多个城市已制定上报房产税试点方案。其中,杭州的房产税试点消息早已披露,有望在年内推出,南京、青岛、大连等地也被业内认为有可能纳入试点。、。

15.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含义及比较

16.财政支出效益分析评价方法的主要内容;公共定价法

17.Niskanen的官僚行为模型;瓦格纳定律(财政支出为何有刚性增加的趋势?);税收支出;

18.李嘉图等价定理;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相对量指标;隐形负债;或有负债

19.国家预算;国家预算的类别(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经常性预算与资本性预算;零基预算与增量预算);国家预算的编制原则

20.如何理解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财政联邦主义)?

21.财政政策的基本工具;财政政策的类型。

22.了解1998年以来中国财政政策的演变历程;掌握当前财政政策的基本方向和政策重点。答:我国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以来,财政政策成为政府经策 工具。1998年为应对经济衰退,我国开始实施本质上是扩张性政策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效促经济平稳增长。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状况,配合宏观调控的需要,开始实施健的财政政策。08年以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状况日趋严峻,政府不久前将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财政政策,并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这次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促进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优化。目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与1998年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财政政策的选择也与当时有许多共同之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正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我国的经济增长必须借助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在公共财政框架下适时运用积极财政政策,无疑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当前实行的财政政策是: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具体演变过程 仅供了解:1998——2004 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受到严重挑战。为应对危机,我国政府首次使用积极财政政策,并配之以积极的货币政策。一是 发行国债。至2004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国债资金主要投向江河治理、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改造、国家直属储备粮库建设等方面。截至2004年末,七年累计实际安排国债项目资金8643亿元,同期银行发放国债项目配套贷款2万多亿元,直接拉动投资约4万亿元。二是减税。1998年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关税税率;1999年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力度,两次提高出口退税率;2000年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重大成功,不仅成功地使经济走出了市场低迷的阴影,保持了多年平稳增长的态势;而且将亚洲金融危机的威胁变成了机遇,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使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路网建设赶上了欧洲的水准。

2005——2007 :“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2008——至今 积极财政政策:抗击由美国次贷引起的全球,其主旨是扩内需、保增长。“扩大政府公共投资、推进税费改革(结构性减税)、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消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

※计算题的类型请参考课件

下载财政学考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政学考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学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是一种以( )为主体的经济行为。A 企业 B 个人 C 国家或政府 D 市场 2、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成为( )。 A 公共商品 B 公共物品C公共服务 D......

    财政学题库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C )。 企业引进外资B.企业发行股票C.企业购买公债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2.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C )。 A个人B.企业C. 政府......

    财政学题库及答案

    一、 简述题 1、 比较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 答:购买性支出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支,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体现的是......

    2012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财政学》期末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特权收入:国家对矿山,森林,湖泊,河流,海域等自然资源以及铸币等经营权,进行出卖和发放许可证而收取许可费等,构成财政收入的一项来源。 2......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篇一1、下列属于政府转移性支出的是。A、政府采购支出B、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D、公务员工资支出用户答案:B标准答案:C答案解析:无......

    考题答案

    学习《南昌铁路局安全红线管理办法》试题答案 一、 填充题(2分/每题) 1.加强安全红线管理,要树立牢固“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促进现场作业标准化。 2.根据危及或影响安......

    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大全5篇)

    财政学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

    财政学考试题整理与答案范文大全

    2.试述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 答:财政支出增长似乎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条规律 (1)政府活动扩张论,也称瓦格纳法则,指公共支出的相对增长,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