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学题库答案
第一章
导论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C)。
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发行股票
C.企业购买公债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2.财政学的研究对象(C)。
A个人
B.企业
C.政府
D.社会公益组织 3.下列不属于财政现象的是()。A,2013年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全国推行
B,2015年财政部在香港分两次发行共280亿元人民币国债 C.2015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加 10%
D.201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4.供给学派的拉弗曲线说明(B)
A物价稳定的重要性
B.减税重要性
C利率稳定的重要性
D.维持自由的重要性 5.现代财政学之父是(D)
A凯恩斯
B.哈耶克
C.费里德曼
D.亚当.斯密 6.下列分析属于规范研究()
A.2015年我国财政支出预算是171500亿元
B.2015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1200亿元,赤字比例低 C.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占GDP比重首次超过4%
D.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300亿元,增长7.3% 7.下列分析属于实证研究()
A.2015年我国财政赤字16200亿元,赤字水平不高。
B.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显著,要继续实施并适当加大力度。C.我国宏观税负合理不存在税负过重问题。
D.我国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300亿元,增长7.3%。8.市场失灵的表现不包括(C)
A、无法提供公共品
B、不能解决外部性
C、价格由供求决定
D、信息不完全 9.财政伴随(B)出现而产生
A.人类
B.国家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10.亚当.斯密主张政府的职责是(D)
A.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
B.保障公民自由
C.依法治国
D.“守夜人”提供国防、司法、便利社会商业等基本服务 11.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
A.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
B.保障公民自由
C.主动通过扩大政府投资等主动干预经济
D.“守夜人”提供国防、司法、便利社会商业等基本服务
二、多选题
1.财政的职能是(ABD)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稳定物价
D.稳定经济
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ABCDE)
A.不能提供公共品
B.不能解决外部性
C.竞争失灵出现垄断
D.收入分配不公
E.宏观经济失调
3.财政如何履行资源职能(ACD)
A.提供公共品
B.对高收入人群征税调节收入差距
C.矫正外部性
D.维护市场有效竞争 4.财政如何履行收入分配职能(ACD)
A.维护市场有效竞争
B.解决外部性
C.通过超额累进的所得税,对高收入人群征收高额税收
D.对低收入人群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5.国际公认的宏观经济稳定的目标(ABCD)
A.充分就业
B.稳定物价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E.人民幸福 6.财政研究范围包括(ABCDE)
A.中央政府
B.省级政府
C.市级政府
D.县级政府
E.乡级政府
三、判断题
1.财政是在资本主义国家才出现的。(F)2.我国现行财政体制是公共财政制度。(F)
3.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社会影响的一门学科。(F)4.市场会失灵,政府不会失灵(F)
5.财政学只研究中央政府相关收支行为,县、乡政府收支行为不属于财政学研究范围。(F)
6、亚当.斯密主张政府要主动干预经济活动。(F)7.消费者的偏好都是合理的不需要政府干预。(T)8.市场能有效提供公共品,不需要政府介入。(F)9.市场能自发解决负外部性,不会存在市场失灵。(F)
10、稳定经济是财政职能之一。(T)11.保障汇率稳定是财政职能之一。(F)
12.消费者偏好不合理,消费者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是劣质品,劣质品一定是质量差的商品。(F)
13.市场会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不需要政府调节。(F)14.市场是无形的手会自动调节经济,不需要政府干预。(F)15.市场会失灵,需要政府全面干预经济运行各方面。(F)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财政,财政的重要性?1.书上P3-6;含义:国家的_ 收入和支出。②本质:国家参与的社会分配④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2.①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实现; ②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和地区的建设; 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通过不同的财政政策_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2.财政职能是什么?书上P8-9
五、论述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政府来配置资源、调整收入分配?财政如何帮助政府实现有效配置资源、实现收入合理再分配?
1.资源配置职能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有两种方式来实现,即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存在着公共品、垄断、信息不对称、经济活动的外在性等情况,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还需要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资源配置作用。财政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杠杆,是政府配置资源的主体。因为,在经济体系中,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有时是过度的,有时是不足的,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表现在对市场提供过度的商品和劳务数量进行校正,而对市场提供不足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补充,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2.在各种不同的财政手段中,实现再分配的最直接的手段有:
一、税收转移支付,即对高收入家庭课征累进所得税并对低收入家庭给予补助二者相结合的方法;
二、用累进所得税的收入,为使低收入家庭获益的公共服务提供资金。
三、对主要由高收入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进行课税,并同时对主要为低收入消费者使用的其他产品给予补贴二者相结合的方法;
四、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者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
五、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这是调动劳动者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2.市场是只无形的手,通过供需调节经济,为什么还需要政府干预经济,财政如何做好该做的事情?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是必然的。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实现的,这些经济政策对市场价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价格政策作为国家干预价格形成的重要手段,稳定市场价格,维护金融秩序。市场是只无形的手,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是相对的,政府可以出台许多相关的政策调节市场,这是人为参与的或可以看得到的,但市场是无形的,比如起初智能机比较新颖,所以一时之间就掀起了购买潮,当其他商家看到智能手机市场的前景时,便纷纷把资金、技术等投入智能手机领域,无形之中,市场就起了调节作用 3.实现财政三大职能的具体措施手段?
A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B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C 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D 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E 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A 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B 规范工资制度C 加强税收调节 D 通过转移性支出
A 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B 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C 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第二章
财政的目标
一、单选题
1.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是要实现(B)。公平
B.效率
C.稳定
D.公开
2.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要实现(D)。A效率
B.公开
C.稳定
D.公平3.罗尔斯主张(A)。
A 最小者最大化
B.功利主义
C.折中主义
D.最大者最小化 4.生产符合帕累托效率标准的条件是(B)。
A任意两种要素生产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相等
B.任意两种要素生产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C.一种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大于另一种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
D.一种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小于另一种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 5.产品组合效率是指(D)A给定产品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同消费者间分配才是有效的 B生产和消费如何配置才是有效的 C消费者消费结构是否合理
D.既定的资源下如何生产不同的产品才是有效的 6.交换效率是指(B)
A生产和消费如何配置才是有效的
B给定产品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同消费者间分配才是有效的
C消费者消费结构是否合理
D.既定的资源下如何生产不同的产品才是有效的 7.生产效率是指(D)
A给定产品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同消费者间分配才是有效的B 生产和消费如何配置才是有效的C消费者消费结构是否合理 D既定的资源下如何生产不同的产品才是有效的 8.交换符合帕累托效率标准的条件是(A)。
A消费两种商品时,消费者甲的边际替代率与消费者乙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B 消费两种商品时,消费者甲的边际替代率与消费者乙的边际替代率不相等 C.消费两种商品时,消费者甲的边际替代率大于消费者乙的边际替代率相
D.消费两种商品时,消费者甲的边际替代率小于消费者乙的边际替代率
二、多选题
1.效率有几种(ABD)
A生产效率
B.交换效率
C.帕累托改进
D.产品组合效率 2.公平的分类包括(AB)
A结果公平
B程序公平
C.起点公平
D.机会公平3.财政学的目标是(AC)
A.效率
B.稳定
C.公平
D.安全 三,,判断题
1、公平的标准是客观的。(F)2.效率的最优是达到帕累托最优。(T)3.财政目标是现实公平与效率。(T)4.交换效率是既定的资源下如何生产不同的产品才是有效的。(F)5.生产效率是给定产品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同消费者间分配才是有效的。(F)6.公平的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改进。(F)7.洛伦兹曲线是衡量资源配置是否最优的指标。(F)8.我国财政目标是实现绝对公平。(F)9.功利主义更强调公平。(T)10.罗尔斯主义更强调效率。(F
五、论述题
1.我国财政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目标?
协调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性,在公平分配方面,市场通过机制提供一共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每个公民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只要多付出劳动,多为社会作出贡献,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财政机制主要是通过工资、奖金、税收以及补贴、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收入差距要适度,防止与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原则相对立.适度的、合理的差距,有利于推动效率的提高.第三章
外部性
一、单项选择题 1.可用(B)来描述一个养蜂主与邻近的经营果园的农场主之间的影响。A.外部不经济
B.外部经济
C.外部损害
D.以上都不对 2.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B)。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经济 3.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C),问题可妥善解决。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C.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D.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 4.“搭便车”现象是对下面哪个问题的一种形象的描述?(C)
A.社会福利问题
B.公共选择问题
C.公共产品问题
D.市场失灵问题 5.某一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是指该活动的(C)。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D.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6.政府进行市场干预的理由在于(C)。
A.税收
B.反托拉斯法
C.外部性
D.以上都是 7.(C)最准确地说明了产生污染的生产是缺乏效率的。A.社会总成本高于私人成本
B.社会边际成本高于私人边际成本 C.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
D.忽略了外在成本
8.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正在造成污染,因而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适当的税收政策是征税,征税额等于(A)。
A.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成本之差
B.私人边际成本 C.治理污染设备的成本
D.社会边际成本 9.外部性是(C)
A.归市场上买者的利益
B.归市场上卖者的利益
C.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
D.对企业外部顾问支付的报酬 10.负外部性引起(A)
A.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高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B.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低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
C.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D.以上各项都不是 11.正外部性引起(B)
A.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高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B.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C.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低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D.以上各项都不是 12.(没有内在化)负外部性引起(B)
A.最优数量大于均衡数量
B.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量
C.均衡数量等于最优数量
D.均衡数量大于或小于最优数量 13.(没有内在化)正外部性引起(A)
A.最优数量大于均衡数量
B.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量
C.均衡数量等于最优数量
D.均衡数量大于或小于最优数量 14.为了使负外部性内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反应将是(D)
A.禁止所有引起负外部性的物品生产
B.政府控制引起外部性的物品的生产 C.补贴这种物品
D.对这种物品征税 15.政府实行产业政策是(B)
A.为了使与工业污染相关的负外部性内在化 B.为了使与技术进步行业相关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C.为了有助于刺激解决技术外部性的私人方法 D.通过向高技术行业发放可交易的技术许可证
16.当一个人在一个拥挤的城区买了一辆汽车时,这就引起了(D)A.有效率的市场结果
B.技术溢出效应
C.正外部性
D.负外部性 17.最有效率的污染控制应该确保(B)
A.每个污染等量地减少其污染
B.减少污染成本最低的污染者减少的污染量最多 C.对环境的任何污染都不能被容忍
D.管制者决定每个污染这应该减少多少污染 18.根据科斯定理,在以下哪种情况下私人双方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C)
A.受影响的各方在谈判中有相等的权利
B.受外部性影响的一方有不受影响的初始产权 C.没有交易成本
D.政府要求他们相互谈判
E.有大量受影响的各方 19.为了使正外部性内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的反应应该是(C)
A.禁止生产引起外部性的物品
B.政府生产物品直至增加一单位的价值为零 C.补贴这些物品
D.对物品征税
20.Bob和Tom住在同一间大学宿舍里,Bob对大声放音乐的评价为100美元。Tom对安静的评价为150美元。以下哪一种表述是正确的(D)A.Bob继续放音乐是有效率的
B.只要Tom有安静的产权,Bob停止大声放音乐就是有效率的
C.只要Bob有大声放音乐的产权,Bob停止大声放音乐就是有效率的 D.无论谁有声音大小的产权,Bob停止大声放音乐都是有效率的
21.Bob和Tom住在同一间大学宿舍里,Bob对大声放音乐的评价为100美元。Tom对安静的评价为150美元。如果Bob有大声放音乐的权利,而且,如果没有交易成本,下列哪一种关于外部性问题有效解决的表述是正确的(B)
A.Bob将支付Tom100美元,而且,Bob将停止大声放音乐
B.Tom对Bob的支付在100——150美元之间,Bob 将停止大声放音乐 C.Bob将支付Tom150美元,Bob继续大声放音乐
D.Tom对Bob的支付在100——150美元之间,Bob将继续大声放音乐 22.以下哪一个关于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和矫正税的表述是正确的(D)A
.矫正税比可交易的许可证更能使污染减少到目标量
B.只要把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分配给能以最低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他们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
C.为了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确定污染量,管理者必须了解污染权需求的方方面面 D.矫正税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都创造了一个有效的污染市场 23.对耗油极大的新车征收汽油消耗税是以下哪一项的例子(D)A.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B.科斯定理的应用
C.把正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D.把负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24.污染的矫正税(A)
A.确定了污染的价格
B.确定了污染量
C.决定了污染权的需求
D.削弱了进一步减少污染的技术创新的激励 25.许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B)
A.确定了污染的价格
B.确定了污染量
C.决定了污染权的需求 D.削弱了进一步减少污染的技术创新的激励
26.富有的校友向母校提供了慈善捐助,以减少现在学生支付的学费。这是一下哪一项的例子(A)
A.把正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B.把负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C.矫正税
D.命令与控制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
1.解决外部不经济可采取(ABCD)。
A.征税的方法
B.通过产权界定的方法
C.通过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方法
D.以上各项均可 2.关于科斯定理,正确的论述是(ABCD)。
A.科斯定理阐述的是产权和外部性的关系
B.科斯定理假设没有政府干预 C.科斯定理一般在涉及的交易主体数目较少时才较为有效
D.以上各项都正确 3.以下哪些情况是在为消除污染外部性的谈判过程中各方引起的交易成本(BCD)A.减少污染引起的成本
B.由律师费引起的成本
C.实施协议引起的成本 D.由受外部性影响的各方人数太多引起的成本
4.下列对外部性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有(A)。
A.独立于市场机制以外
B.与产品价格和私人生产成本无关
C.市场上没有对应的奖惩机制
D.外部性指定为来自外部引起的干扰损失 5.外部性按作用方向分类为(CD)。
A.单向外部性
B.多头外部性
C.正外部性
D.负外部性 6.外部性按产生环节分类为(CD)。
A.批发环节外部性
B.零售环节外部性 C.消费中的外部性 D.生产中的外部性 7.外部性治理的方法有(ABCD)A.征税
B.补贴
C.政府管制
D.谈判交易 三.判断题
1.如果物品的生产不存在外部性成本,那么边际社会成本就等于边际私人成本。(T)2.在消费者数量达到一定的数量以前,增加公共物品的消费者数量一般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商品的消费,例如外交.国防.和路灯等。(T)
3.科斯定理指出,如果产权明晰且交易成本很低,那么就不会存在外部性问题。(T)4.如果政府给予补贴,那么生产某种物品所造成的外部性成本就能够被克服。(F)5.对教育的私人生产征税可以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外部性问题。(F)6.外部性问题是由于私人产权的缺位所造成的。(T)7.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完全不好。(F)
8.如果一个市场引起负外部性,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之上。(T)9.如果一个市场引起正外部性,社会价值曲线在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之上。(T)10.带来未被内在化的负外部性的市场产生的均衡数量小于最优数量。(F)11如果市场引起负外部性,那么,矫正税就将使市场向更有效率的结果变动。(T)12.根据科斯定理,外部性总是要求政府为了使外部性内在化而进行干预。(F)
13.如果交易成本大于受影响各方对外部性达成协议的潜在利益,就没有解决外部性的私人方法(T)
14.矫正税确定了污染的价格,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确定了污染的量。(T)15.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减少污染的好处是管制者不需要了解污染权的需求。(T)四.简答题
1.假设一个商业性苹果园在苹果生产中使用防虫剂。在这个过程中,有害的气味飘向附近的居民区。请回答这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并解释。
是负外部性,书上P30, 负外部性,因为生产苹果的社会成本大于生产苹果的私人成本
2.假设一个商业性苹果园在苹果生产中使用防虫剂。在这个过程中,有害的气味飘向附近的居民区却未进行相应赔偿。对于社会而言,果园是过度生产苹果,还是生产不足?一种生产存在外部性的物品过度生产或生产不足是什么经济含义?
过度生产。过度生产是生产了真实成本大于真实价值的单位。生产不足是没有生产出真实价值大于真实成本的单位。
3.假设一个商业性苹果园在苹果生产中使用防虫剂。在这个过程中,有害的气味飘向附近的居民区。为了把这种外部性内在化,政府应该对苹果园生产苹果进行征税还是补贴?为什么?
对苹果征税,因为要使这种外部性内在化,就要使苹果的供给曲线一直向上移动到等于真实社会成本曲线为止 五.论述题:
1.“污染最好的水平是零污染,零污染是最佳经济效率的状态。”请你对该观点进行分析论述。
主要是分析污染的外部效应,好像不是主张完全不许污染,而是主张外部效用内部化,让制造污染的单位补偿由于污染造成的损失.所以,最好的污染水平在经济学看来不会是零污染的.第四章 公共品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典型的纯公共产品的是(C)。
A.公共汽车
B.教育
C.国防和外交
D.高速公路
2.由于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个人对公共品需求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将同一市场的所有个人需求曲线(A)而成。
A.垂直相加
B.水平相加
C.分割后相加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3.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而在收益上具有非排他性的一类产品是(B)
A.俱乐部产品
B.公共资源
C.纯公共品
D.私人品 4.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而在收益上具有排他性的一类产品是(A)
A.俱乐部产品
B.公共资源
C.纯公共品
D.私人品
5.在技术上无法做到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排除在收益范围之内,该特性为(C)A.非竞争性
B.排斥性
C.非排他性
D.非独占性
6.公共品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搭便车”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公共品的(B)特性。
A.非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竞争性
D.排他性
二、多选题
1.公共牧场、公共渔场,在公共品的分类中属于(ABD)
A.混合公共品
B.准公共品
C.俱乐部产品
D.共同资源
E.纯公共品 2.俱乐部产品的特点有(ADE)
A.非竞争性
B.竞争性
C.非排他性
D.排他性 E.在达到一定限度后存在拥挤成本
3.公共渔场这类公共资源的特点有(BC E)
A.非竞争性
B.竞争性
C.非排他性
D.排他性 E.在达到一定限度后存在拥挤成本
4.下列属于俱乐部产品的有(ABCD)
A.收费的高速公路
B.公共图书馆
C.电影院
D.住宅小区的游泳池
E.公交汽车
5.按照公共品的特性,将产品可以分为如下(AB)类别
A.纯公共品
B.准公共品 C.混合公共品
D.俱乐部产品
E.私人品
三、判断题
1.对于公共品而言,理想条件下,将每一个消费者消费某种公共品数量加总等于政府应该提供该种公共品的数()
2.对于私人物品而言,在均衡条件下,将市场中每一消费者所购买的某种商品数量加总等于市场中生产者所应提供该种商品的数量。()
3.个人需求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将同一市场的所有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而成。()4.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一类产品才是公共品,反之则不是。()
5.对于公共渔场这类资源而言,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而在收益上却可以有效排他。()6.对于图书馆这类俱乐部产品而言,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而在收益上却可以有效排他。()
7.人们对公共品的认识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既然市场机制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品,那么私人就不可能成为提供公共品。()9.在一次博弈的囚徒困境模型表明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10.市场中,商品的提供以价格信号为基础,那么在公共品市场中同样价格机制也发挥作用。()
11.在公共品提供的林达尔均衡表明,在集团中每个成员都按照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来为公共品付费,这样配置属于帕累托最优。()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不可能提供公共品。()13.公共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只能由政府提供。(F)
四、简答题
1.简述公共品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其消费具有非竞争性;
二是公共品的非排它性,意指不论他们是否付费,都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书上P38 2.在准公共品中,公共资源与俱乐部产品有何区别? 书上P39面
五、论述题 1.材料分析
霍乱、鼠疫、非典型性肺炎等具有极强传染力和很高死亡率的恶性传染病,能够在相互接触的人中间传播。这样任何人感染这一类传染病,受到伤害,就不仅仅使得他个人受到福利损失,而且会加大他人受传染的风险,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和伤害。用经济学术语说,个人“感染传染病”这个事情具有极强的“负外部性”。
基于此,对传染病的防治和医疗就成为一种公共品,通过市场途径很难得到解决。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不敢把传染病医疗交给市场去解决,各国政府都专门组织完整的预防和医疗体系防范各种恶性传染病,而“世界卫生组织”这个国际性政府间组织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组织和协调世界各国政府防范和抑制各种传染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财政学的有关原理,论述对于传染病防止和医疗这类公共品,通过市场途径提供为何是无效率的?(2)根据公共品的有关原理,解释说明“对传染病的预防和医治”这种物品具有何种性质? 2.材料分析 材料1:生长在黄海的黄鱼以及无锡太湖的银鱼以其肉质鲜美闻名于世,宋代诗人张先在《吴江》一诗中写到:
春后银鱼霜后鲈,远人曾到合思吴。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薦。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
但目前市面上越来越难以见到,越来越贵。究其原因在于人们毫无节制的滥捕。材料2:商鞅在《商君书》中说:“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为可分以为百,由名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黄海的黄鱼和太湖的银鱼会越来越少,试用公共品相关理论予以解释。
(2)依据外部性的治理,以及公共品提供的相关知识,材料2中所谈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对于这类稀缺的公共资源,使用材料2所提到的方法如何解决? 第五章
公共选择理论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是(B)。
A亚当.斯密
B.布坎南
C.哈耶克
D.科斯 2.出现投票悖论的原因是(D)。
A
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偏好
B.投票规则错误 C.不民主
D.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多峰偏好
3.公共选择理论是把(A)假设应用分析相关政府行为。
A 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然人
D.为人民服务
4.阿罗不可能定理说明(D)。
A政府是万能的B.民主是最优的C.民主社会中政府公共决策是前后一致的 D.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作出前后一致的决策
三、判断题
1.只要所有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偏好,多数票规则的结果所反映的就是中值选民的偏好。(T)2.阿罗不可能定理是说民主投票机制是万能的。(F)
3.单峰偏好是是指选民只有唯一一个最优的结果,如果偏离他最中意的结果后,不论偏好的方向如何,他都会变得更坏。(T)
4.多峰偏好是指选民只有唯一一个最优的结果,如果偏离他最中意的结果后,不论偏好的方向如何,他都会变得更坏。(F)
5.只要所有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偏好,就不会出现投票悖论情况(T)6.寻租活动能更好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应该鼓励。(F)7.一致同意规则是只要过半数以上的人同意就可以(F)
四、简答题
1.公共选择理论:书上 P57
第六章
财政支出概述
一、单选题
1、按(B)可将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A.国家职能分类
B.经济性质分类
C.部门分类
D.政府层级分类
2、依据国家职能划分,下列归类错误的是(A)。A.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属于其他支出
B.社会文教费包括出版、通讯、广播等方面的经费、研究费、补助费等
C.实行兵役制的公安、边防、武装警察部队和消防队伍的各种经费也属于国防费支出 D.一般公共服务费包括用于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机构的经费等支出
3、将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上升的原因分为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理论是(C)。A.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B.梯度增长模型C.瓦格纳定律
D.非均衡增长模型
4、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政府(B)所占比重比发展中国家同类指标高出许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比发达国家同类指标高出许多。A.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 C.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
D.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
5、转移性支出是以实现政府的(A)的主要方式。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稳定经济与发展经济职能
D.监督管理职能
6、衡量财政支出规模最基本的相对指标是(A)。A财政支出总额/GDP
B.消耗性支出/GDP C购买性支出/GDP
D.转移支付支出/GDP
二、多选题
1、以下属于经济建设费的有(ABD)。
A.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
B.城市维护费 C.文化教育科学方面的补助
D.建议建筑支出
2、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意义在于(ABCD)。
A.能够了解国家执行了怎样一些职能
B.能够了解国家侧重了哪些职能 C.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纵向分析,可知道该国的职能的演变 D.对若干国家的支出结构横向分析,可揭示各国职能的差别
3、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可以归纳为(AB)。A.购买性支出主要履行的是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主要履行的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B.购买性支出直接的影响生产和就业,转移性支出间接的影响生产。C.购买性支出主要履行的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转移性支出主要履行的是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D.购买性支出间接的影响生产和就业,转移性支出直接的影响生产。
4,、财政支出规模体现了政府财政在(AB)方面发挥作用的规模和力度。A 社会公平
B.经济稳定
C.收入分配
D.资源配置
5、消费性支出与GDP的比值反映了(ACD)情况。
A政府实际消耗的经济资源量.B反映了GDP中政府集中和支配的数额 C政府购买的商品和劳务量
D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和劳务量
6、以下关于财政支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有(ABD)。
A.简单的说,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B.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
C.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加趋势符合瓦格纳法则的阐述,属于支出结构的优化。D.我国财政支出中亏损补贴比重下降,是财政支出优化的体现。
7、下列观点属于瓦格纳法则的是(ABC)。
A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
B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由此产生的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和调节。C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着提高。D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增加财政指出的客观要求。
皮科克和威斯曼的阶梯增长论指出,由于(BCD)效应发生作用,财政支出规模也会不断增长。
A收入效应
B 替代效应
C集中效应
D检查效应
9、下列关于财政支出的经济发展阶段论,说法正确的是(AB)。A.经济发展阶段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来的。
B.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也应该有所不用。C.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应该加大政府的支出,特别是政府投资。D.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政府的支出应该侧重于教育、保健、卫生等方面的投入。
10、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ACD)。
A.经济性因素
B.环境性因素
C.政治性因素
D.社会性因素 判断题
1、公共财政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出上,而财政干预、调节经济的职能主要通过财政收入来实现。(T)
2、财政支出规模的相对指标能够比较直观的反应财政支出的现状和变化情况。(F)
3、转移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T)
4、瓦格纳法则可以简单的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F)
5、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后,财政支出增长应当放缓,并逐渐慢于GDP的增长。(F)
6.阶梯增长理论认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非正常时期,财政支出会猛增,而恢复正常后,财政支出还会退回到原来的正常水平。(F)
7、如果扣除物价上涨的原因,财政支出的实际增长并没有名义增长那么快。(F)
8、税制完善和税收征管加强是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必要性分析。(T)简答题
1、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其经济意义为 ①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市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想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自身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而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是间接的。
②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约束效益;而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约束效益是软的。
③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2、“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解释?
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 GDP 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工业化→扩大的市场与市场主体间的关系日趋复杂→要求建立有关的司法和行政制度→财政支出增长
经济因素: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密集问题→拥挤等外部性→必须政府解决
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 GDP 的增长。P79 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哪些?
宏观上的影响因素有:经济方面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中长期发展战略以及当前经济政策;政治方面包括政局稳定与否、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等;社会性因素方面包括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等都有一定影响。论述题
1、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及其原因分析。:根据瓦格纳法则等对财政支出规模的一般性描述,财政支出规模(或者说,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上升,达到一定水平则相对稳定;同时,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因而不同的国家以及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这一比重的高低也是不同的。我国财政支出占GDP 比重的发展变化有本身的特殊性。
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绝对数除1980、1981两年负增长外,其余年份都是增长的,而且增长速度不算很慢,财政支出增长率基本上是一条波折上升的曲线,有的年份波折度较大。但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运行则是另外一种情形。1995年以前,由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路下滑,1996年才停止下滑,1997年开始回升,而且回升速度较快。因此,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运行的曲线呈现先逐年下滑而后又逐年回升的特征,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征。
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高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的。一方面,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在GDP的初次分配中,个人所占的比重较小,同时许多个人生活必需品由国家低价乃至无偿供给;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利润乃至折旧基金几乎全部上缴国家,相应地,它们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乃至更新改造投资都由国家拨付。简而言之,在改革前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扮演了一个总企业家和总家长的角色,这种角色在GDP分配上的体现,便是实行“统收统支”制度,既然要“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就必然较高。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经济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调动起千千万万个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勃勃生机,为实现这一目标,实行放权让利政策显然是一个必要条件。因此,在改革之初,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向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阶段。与此相对应,财政收入增长放慢了,许多项目的支出(特别是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便在财政支出账上或多或少有所缩小,有的甚至消失了,由此导致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的下降,进而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出现逐步下滑的趋势。而且我国列入预算内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下滑的速度过快,下降的幅度过大,1979—1985年17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但是,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逐年下滑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经济改革初期之所以逐年下降,是因为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局面,调整政府职能和分配格局,激发经济活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一旦经济体制迈上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到位和GDP的加快增长,上述逐年下滑的趋势理应逆转,改革之初财政支出比重下降的趋势会在某一时点中止,转而趋于回升。我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边际倾向以及由二者决定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都在1996年停止下降,1997年开始回升,特别是自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后,回升速度较快。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边际倾向已远远超出美国,这是未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继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2、根据个人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逐步解决行政事业经费增长过快的问题 行政管理、外交、公检法等部门执行社会管理的必要经费支出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基本需要,属于公共需要,是财政必须保证的部分。但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与世界各国相比较高,2000年达17.42%,增长速度超过同期GDP增长速度。针对我国现状,可采取如下改革措施:(1)进一步精减机构,控制行政编制,提高行政支出效率。1998年以来我国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精简了机构人员,但仍然存在机构重叠庞大、人浮于事的现象,人员费、办公费居高不下,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要严格控制政府机构的公共经费,改革会议制度、公共用车制度和招待制度,减少会议费、车辆购置维护费和接待费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2)规范事业单位的财政经费供给
购买性支出
一、单选题
1、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A)。A.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
B.生产的消耗性支出 C.储蓄的消耗性支出
D.债务的消耗性支出
2、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不包括(C)。
A.行政管理费
B.国防费
C.投资费
D.文科卫费
3、(A)和国防费是国家的两项基本支出之一。
A.行政管理费
B.教育费
C.卫生费
D.科学研究费
4、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A)。
A.混合公共品
B.纯公共品
C.私人物品
D.商品
5、国防服务一般被看作(B)。
A.混合公共品
B.纯公共品
C.私人物品
D.商品
6、发展中国家当前教育支出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大对(B)的投资。
A.高等教育
B.初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中级教育
7、外部效应较强的科学研究活动,其经费通常由(D)承担。
A.私人
B.市场
C.不一定
D.政府
8、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数是(C)的,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应是()的。
A.增长,增长
B.下降,增长
C.增长,下降
D.下降,下降
9、按费用要素区分,行政管理费包括(D)和公用经费两大类。
A.对外援助费 B.公共治安费 C.国防费 D.人员经费
10、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投资主要用于(D)。A.重要的社会投资
B.重要的生产性项目投资
C.非生产性部门的投资
D.重要的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
11、政府进行投资的主要依据是(B)。
A.投资的内在成本的大小
B.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 C.投资的生产成本与收益
D.投资的社会成本的大小
12、基础产业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A)。A.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的特定经济部门 B.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经济部门 C.具有显著的竞争性特点的产业部门
D.具有明显的内部经济效应的特定经济部门
13、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业生产(B)。
A.产出与需求的波动较大
B.产出波动大,需求弹性不大 C.产出波动小,需求弹性大
D.产出与需求的波动较小
14、对农业科学研究承担主要责任的应当是(B)。A.农民
B.政府
C.社会
D.农业企业
二、多选题
1、购买性支出一般由那两部分组成(CD)。
A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B经济建设支出
C社会消费性支出
D财政投资性支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购买性支出已获得相应经济补偿物为条件
B 购买性支出开展的都是互利、有偿的市场交易活动 C转移性支出中,政府扮演的是中间人角色
D转移性支出实现的是财政资金单方面、无偿性转移
3、下列项目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BC)。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
B.国防科工委对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联合利华(Unilever)所生产的立顿红茶投放市场后的食品安全监测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D.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
4、下列教育方式属于混合公共物品的是(ABC)A.Calvin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国际政治学专业的学习B.英国威廉王子在伦敦尹顿公学接受的高中阶段的教育
C.英国特许公共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培训的ACCA学员
D.曾宪梓先生捐助所兴办的某希望小学提供的教育服务
5、对于一国而言,影响教育支出效益的主要因素有(AB)。A.该国财政支出的规模
B.该国财政支出的结构
C.该国的文化传统与历史风俗
D.该国对于教育所采取的政策态度
6、政府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理由有(ABCD)。A.减少贫困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B.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 C.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
D.私人保险市场的缺陷与不完整性
7、根据投资的乘数作用原理,乘数与(A)同方向变化,同()呈反方向变化。A、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B、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C、边际投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投资倾向
8、政府筹集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由政府独资建设的项目主要出于三种考虑:(ACD)。
A.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
B.关系人民生活福利的项目 C.反垄断的需要
D.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9、下列属于BOT投资的特点是:(AD)。
A.投资的对象主要是发电厂(站)、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 B.政府在投资资金来源中处于主导的地位 C.投资项目一经建成则项目产权属于政府
D.该投资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投资
10、在我国,财政对于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在于:(ABD)。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农业部门是特殊的生产部门,其难于凭借自身的力量抗拒某些不利的自然或经济外部因素 C.由于我国城乡之间“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民的某些权益需要财政投资来得以保证 D.资本市场对于农业投资的欠缺
11、下列关于财政投融资的表述,正确的是:(ABC)。A.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B.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公共物品
C.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 D.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但它并不是脱离市场,而是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主要依据,并对市场的配置起支配作用,投融资机构在结合范围内拥有经营自主权,实行市场化运营
12、财政对于农业投资的范围,应该主要集中于下列领域:(ABC)。A.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B.农业科技推广
C.农村教育和培训
D.流动资金投资(农药、化肥、薄膜、除草剂等)以及类似农机具及供农户使用的农业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
13、政府投资项目的方式有(ABC)。
A.经常性预算支出方式
B.资本性预算支出方式
C.私募融资方式 D.集资融资方式
E.资本性预算支出加社会融资方式 判断题 政府安排用于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道路、桥梁、港口、码头、农业等基础设施或行业的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T)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经济具有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水平。(F)
3、从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体上呈现一种扩张的趋势,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阶段也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当然其中有些项目增长较快,相对规模在上升,而有些项目增长较慢,相对规模在下降。(T)
4、财政部门必须对行政管理费加强管理和监督,主要是适应行政机构改革,规范行政管理费的供应范围,完善行政经费定额和考核办法,坚持支出程序,加强检查监督,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T)
5、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教育是有层次性的,不同阶段的教育所属的经济性质不同。(T)
6、研究与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三个问题:投资规模要适度;投资结构要合理;要注意投资效益。后者又是前两者的前提条件。
(F)
7、一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来推动的,投资被动与经济增长波动具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缓慢时,往往依靠增大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当投资过旺及造成经济过热或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往往采取措施首先压缩投资,迫使经济过热的势头减缓。(T)
8、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但在发展中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程一般是采取多种形式的以政府为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混合提供。(T)
9、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因而安排好农业投入的资金来源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F)简答题
1.购买性支出的含义和性质。书上86面
2、政府投资有哪些重要特点?
①政府投资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良性循环为目标,因此政府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的高低,在特殊情况下,政府投资甚至可以允许亏损。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通常不进入竞争性领域,只能是对市场投资行为的补充。③政府投资通常用于事关国计民生的公共工程和基础产业等大型项目与长期项目④政府投资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论述农业财政投资的范围和重点。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种植,养殖相结合发挥充分的循环利用,规模化生产,深加工,运输,仓储等一条龙服务。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因素就是高科技的应用,这些都是财政需要扶持的重中之重。
五、论述题
1、分析我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变化原因,并思考控制一般公共服务的思路和措施。原因:经济总体增长水平、财政收支规模、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行政效率以及管理本身的使用效率。措施:
A、对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指标绝对规模或其占财政支出的规模比重规定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指标,病 由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审计部门对其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和立法监督
B、一般公共服务部门本身必须对行政管理费的供应范围,完善行政经费定额和考核办法,坚持支出程序,加强检查监督,使其不如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谈谈你对我国教育现有提供方式及支出情况的看法。
3、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制度对政府投资的影响。
①随着国家的出现,也同时开始了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或干预。一是在自然经济时期,农业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政府投资主要用于保障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政府投资也经历了一个增长过程;三是在当代世界,各国政府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投资进入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许多国家还通过政府援助和补贴等形式支持国家认定行业的发展。②一国管理经济的制度模式,会直接影响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及其结构中的比重。一般而言,在实行计划经济制度的国家,政府成为国内最主要的投资主体,政府投资的方向也成为决定社会投资结构的关键性因素;在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政府对正常的经济活动并不进行直接干预,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弥补市场投资主体的不足,并主要投资于一些重要的公共工程以及基础设施项目;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各国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许多国家从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政府加强了对科学研究、教育、社会事业及国防安全的投资。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政府投资的范围已大为扩展,政府投资的内涵也因此更为丰富。③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投资一般不会进入具有市场竞争性的行业。即使是近年来才开始推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投资也在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政府投资日益向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市场机制难以实现调节但又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及产业转变,特别是对基础产业(尤其是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扶持已成为现代各国政府投资的主要范围.。
第十章 财政收入概述
一、单选题
1.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来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C)。A.C部分 B.V部分 C.M部分 D.V+M部分 2.各种财政收入中,凭借资产所有权而取得的财政收入形式是(B)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3.各种财政收入中,凭借政治权利而取得的财政收入形式是(A)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4.各种财政收入中,通过国家信用形式而取得的财政收入是(C)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5.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是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在国家预算科目中列为(B)。
A.事业收入 B.使用费收入
C.公产收入 D.专项收入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相对规模基本发展趋势为(C)。
A.持续增长 B.持续下降
C.先下降后增长 D.先增长后下降 7.从税收的特性来看,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本质的区别在于(A)
A.税收与生产资料的占有直接关系
B.税收体现国家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非对等关系
C.税收体现国家与其他微观经济体的借贷关D.税收体现国家与其他经济体的等价交换关系 8.下列属于财政收入中使用费收入的是(A)
A.高速公路通行费 B.工商执照费
C.药品生产许可费 D.电话费 9.下列属于财政收入中规费收入的是(B)A.高速公路通行费 B.工商执照费
C.上网费 D.电话费 10.自2000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相比较(B)A.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无明显差距 D.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无明显关系
11.国家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而从国有资产经营时候入中取得的财政收入为(D)A.租金收入 B.资产占用收入
C.股息红利收入 D.上缴利润 12.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为(C)
A.国有资产收益 B.公债收入
C.税收收入 D.行政收入 13.罚没收入属于政府的一种(C)
A.专项筹集性收费 B.事业服务性收费
C.行政性收费 D.特许性收费 14.作为财政收入的核心依据是(A)
A.政治权力 B.公共资产所有权
C.固定资产所有权 D.政府公信力
15.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是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在国家预算科目中列为(B)。
A.事业收入 B.规费收入 C.公产收入 D.专项收入
二、多选题
1.按照财政收入形式分类,财政收入包括(ABCDE)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价格和使用费 D.行政收入
E.公债收入 2.税收的特性(ABC)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非直接偿还性
E.普遍性 3.国有资产收益包括(ABCD)
A.股息红利收入 B.上缴的利润
C.租金收入 D.其他收入形式 E.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4.地方财政收入主要包括(ABCD)
A.地方税收 B.地方政府所属企业国有资产收益
C.共享税中地方分成部分 D.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返还收入
E.财政补助 5.按照财政收入层级分类,将财政收入可以分为如下(AB)类别 A.中央财政收入 B.省财政收入
C.市财政收入 D.地方财政收入
E.地区财政收入 6.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ABCDE)A.经济发展水平B.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
C.价格水平D.技术进步
E.政府职能范围 7.下列关于财政收入来源正确的是(BCDE)A.实物收入和货币收入 B.有偿收入与无偿收入 C.预算外收入与预算内收入 D.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 E.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8.下列有关税收的表述正确的是()
A.税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
B.税收属于历史范畴
C.最早产生的财政范畴
D.征税的主体是国家
E.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税 9.无偿收入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ABCD)
A.国有资产收益 B.税收
C.罚没收入 D.规费收入
E.公债收入 10.下列属于管理性收费的有()A.市场管理费 B.矿产资源补偿费
C.户口证书费 D.进口许可证收费 E.商标注册费
三、判断题
1.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可分为税收、价格和使用费、公债收入、行政收入、通货膨胀收入、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F)
2.利润上缴在某一历史阶段中成为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F)
3.国有资产收益中,利润上缴属于国家在转让财产使用权时取得的财政收入。(F)
4.税收的无偿性是针对征收过程而言的,而税收最终会对纳税人做整的、更深层次意义上的偿还,即所谓的整体有偿。()
5.预算外收入虽然不纳入政府预算,但也是由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使用的非集中性的财政资金。()
6.2000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幅一直高于我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T)【简单】 7.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的直接占有关系。(T)
8.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国有企业或者国家参股企业的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T)
9.在国有企业实行“利改税”之前,利润上缴成为我们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T)10.在各种财政收入形式中,无偿取得的收入只有税收这一种。(T)
11.随着税制改革的逐步完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还会提高,税收成为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P140(T)
12.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一直在不断提高P142(T)
四、简答题
1.依据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我国财政收入收入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P138 税收 国有资产收益 价格和使用费 行政收入 公债收入 2.简述税收的三个特性
P138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四、简答题
1.依据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我国财政收入收入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书上138-139面
2.简述税收的三个特性:书上138
五、论述题
1.自2000年以来,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发展的平均增速,你认为合理吗?试述理由。不合理:过多的财政收入、政府收入用于政府投资项目,用于维持政府运转,用于公务开支,势必导致政府规模过大,侵蚀本应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政府公务消费过多,容易导致浪费,滋生腐败,降低政府所支配的财力资源以至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及利用效率。
第十二章
公债
一、单选题
1.(B)就是政府债券以低于票面值的价格出售,即认购者按低于票面值的价格支付购金,政府按这一折价取得收入,到期仍按票面值还本
A.溢价发行 B.折价发行 C.平价发行 D.等价发行
2.(D)又称无纸化国债,它是指将投资者持有的国债登记于证券账户中,投资者仅取得收据或对账单以证实其所有权的一种国债。由于这种国债的发行和交易均无纸化,所以效率高、成本低、交易安全。
A.凭证式国债
B.无记名国债
C.贴现国债 D.记账式国债 3.长期国债,一般指偿还期限在(B)年或()年以上的国债。A.5,5 B.10,10 C.8,8 D.3,3 4.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A)。
A.发行的依据或担保物不同
B.发行的利率不同 C、发行的方式不同
D.发行的机构不同 5.我国发行国债的主要目的是(A)。A、加快经济建设
B.调节货币供给量 C.抑制社会消费 D.弥补财政赤字 6.短期国债的主要作用在于(B)。
A、筹集建设资金 B、弥补财政赤字
C、调节经济活动` D、调整债务结构
7、在我国,国债利率主要是以(B)为基础制定。
A.市场利率 B.银行利率
C.政府信用
D.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8.按(C),公债可分为中央政府公债和地方政府公债。A.借债地域
B.借债期限
C.借债主体
D.举借形式
9.从(D)来看,公债资金也是一种公共资金,并会产生类似于税收的负担。A.债务人
B.投资者
C.宏观运行 D.纳税人
10..从(A)来看,公债是政府筹集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A.债务人
B.投资者
C.宏观运行
D.纳税人 11.对李嘉图等价定理表述错误的是(A)。
A.公债有利于战争筹款,不会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B.政府筹措财政经费采用征税和举债无差异。
C.在举债筹资时为公债支付利息不会减少国民财富,只有分配效应 D.举债和征税引起的消费支出下降是相同的。12.关于公债危机的理解错误的是(B)。
A.公债危机本质上是政府丧失了公众信任而出现的信用破产。
B.公债危机不可能在局部地区存在。
C.公债危机往往带来不良后果和损害性影响。D.公债危机是现实存在的,即由债务风险预期变成了债务违约现实。13.(A)包括对发行方式、发行对象的选择,以及发行价格的确定方式。A.公债发行政策
B.公债流通政策
C.公债使用政策
D.公债偿还政策 14.与公债政策相联系的财政政策不包括(C)。
A.自动稳定器机制
B.税收调节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支出调节政策
15.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1950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第一次(A),其目的是回笼货币,减少赤字,制止通胀,稳定物价。
A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B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C 特别公债
D 长期公债 16.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主动放弃公债时期是(C)
A 19世纪
B 20世纪中叶
C 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7.公债资产效应会让公债债权人的消费(C)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变化
18.按(C)不同,公债可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A.利率确定方式
B.利息偿付方式
C.借债期限
D.债务本位
二、多选题
1.下列关于中国公债市场的作用与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BCD)A.为公债的发行和流通提供有效的渠道
B.引导资金流向,调节资金的运行,促进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 C.传播和获得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
D.中央政府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发挥调节作用的市场渠道
2.一般来说,影响国债数量规模的因素或指标主要有两个:政府财政承债能力和国民经济应债能力,以下四项中哪两项属于政府财政承债能力常用的主要指标(AB)。A 国债依存度
B 国债偿债率
C 国债负担率
D 居民应债能力 3.按照国债的流动特点可分为(CD)。
A.自由购买国债
B.非自由购买国债
C.上市国债 D.非上市国债E.保值国债 4.决定国债利率的高低因素有(BCD)。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金融市场的利率
C.国家信用 D.社会资金供应量
E.国债偿还期限长短 5.公债的“三性”包括(ABD)。
A.自愿性
B.有偿性
C.强制性
D.灵活性
6.目前普遍采用的衡量公债规模是否适度的指标有(ABC)。A.公债依存度
B.公债负担率
C.公债偿债率
D.CPI
三、判断题
1、国家借款是最原始的举债形式,具有手续简便、成本费用较低等优点,因而现代国家在对民众和企业借款时仍主要采用这一方式。(F)
2、合理的国债期限结构应该是以中长期国债为主的期限结构。(T)
3.从发行方式看,采取由中央银行统一认购的方式是抑制通货膨胀的一种有效途径。(F)4.按可流通或转让性的不同,公债可分为短期公债和中长期公债(F)
5.李嘉图认为税收与公债具有相同的经济效应,因此他主张公债的发行(F)
6.公债的庇古效应是指公债发行会导致劳动和投资意愿下降以及资本积累减少的效应。(F)7.公债依存度指公债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F)
8.公债负担率指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和比率。(F)9.公债偿债率指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和比率。(T)10.李嘉图等价本质上阐明了公债中性的经济学思想。(T)
11.卡尔多效应是指公债在经济不景气时具有扩大消费支出,而在经济景气时抑制消费支出的结果(F)。
四、简答题1.国债与私债的区别。
国债与私债
1、举债目的不同 国债:弥补赤字,经济建设、宏观调控 私债:营利性
2、信用基础不同 国债:政治权力和国家掌握的各种社会资源私债:个人的财产和收入
3、存在期限不同 国债:可以是长期的 私债:短期
4、债券的流动程度不同国债:由于信用程度高,所以流动性强 私债:流动性差
2.国债区别于税收的特点。同:都是现阶段各国财政的范围,财政主体都是国家。异:1.凭借不同,税收凭借政治权利,国债凭借国家信用2.来源不同,税收来源于国名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国债来源于社会闲散的资金。3.功能不同,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保障,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4.特点不同,税收具有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国债则是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3.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会影响经济发展吗?应如何把握? 4.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内容和评价。P183.
五、论述题
1.简述并评价国债的政策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
2.试从公债效应分析为什么公债规模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应该适度?因为公债在对经济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特别是在公债规模超过一定界限时,负面效应会远远大于积极效应。
第十四章 政府预算管理
一、单选题
1、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B)。A、单式预算
B、零基预算 C、复式预算
D、差别预算
2、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B)的原则建立的。A.弥补公共物品成本
B.一级政权一级预算 C.行政区域
D.市场原则
3、我国新《预算法》从(D)年开始执行。A.1994
B.2004
C.2014
D.2015
4、国家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划分标志是(B)。A.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
B.以预算形式的差别 C.以预算内容
D.以国家预算的组织环节 5、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D)财政体制。
A.统收统支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C.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D.分税制
6、预算管理的主体是(A)。A.国家
B.银行
C.事业单位
D.其他社会组织 7.从财政收支的内容上看,(A)是国家财政的核心。
A.政府预算
B 政府债务
C.国家主权
D 政府补贴 8.(B)是审查、批准预决算的权力机关。
A 各级政府
B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 财政部门 D 国务院 9.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我国应实行(C)的政府采购模式。
A 集中采购模式
B 分散采购模式
C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采购模式
D 招标性采购
10.地方预算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中居于(A)地位。A 基础
B 主导
C 统领
D 核心
11.建国初期我国预算管理体制实行的是(A)。A 统收统支体制
B “大包干”体制
C 分级管理体制
D 分税分级管理体制 12.我国预算草案在当年3月份之前确定,预算编审的组织程序按照(B)的方式进行。A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下两上、上下结合”
B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结合”
C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一下一上、上下结合”
D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分离”
13.预算年度指预算收支的起讫时间,通常为一年。我国的预算年度形式是(A)A 历年制
B 跨年制
C 历年与跨年制的结合 D 阴历制
14.相对于其他预算主体和传统的国家预算来说,政府预算具有的最鲜明的特征是(A)A、公共性
B、法律性
C、计划性
D、集中性 15.我国预算年度是(B)
A、4月1日至第二年3月31日
B、1月1日至12月31日
C、10月1日至第二年9月30日
D、5月1日至第二年的4月30日 16.从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纵向来看,政府预算可分为(B)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D、总预算与单位预算 17.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B)
A、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体制
B、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 C、以收定支体制
D、分级包干体制 18.对国库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的是(A)
A、财政部门
B、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
C、国家审计署
D、政府支出部门 19.根据我国《预算法》,进行预算调整必须经(C)批准。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地方各级政府 20.下列政府预算监督中,属于行政监督的是(A)
A、财政部门监督
B、社会中介机构监督
C、社会舆论监督
D、司法监督
二、多选题
1.我国的预算由(ABCDE)组成。
A.中央预算
B.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
C.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
D.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预算
E.乡(民族乡、镇)预算
2.国家预算的原则有(ABCDE)。
A.公开性
B.可靠性
C.完整性
D.统一性
E.年度性 3.我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D)。
A.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B.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C.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D.原体质的处理 4.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有(BD)
A、公共性
B、法律性
C、计划性
D、集中性
5.政府预算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其调控功能主要表现在(BCD)A、筹集财政收入
B、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C、进行资源配置
D、公平社会分配
6.下列属于各级政府的职权的是:(ABCDE)A、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决算草案
B、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C、组织本级总预算执行
D、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 E、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 7.分税制主要包括(ABC)A、分权
B、分税
C、分管
D、分成
8.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包括(ABCD)
A、可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B、可以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C、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D、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9.部门预算编制的原则有(ABE)
A、合法性原则
B、真实性原则
C、稳妥性原则 D、重点性原则
E、完整性原则
10.地方政府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有(ABD)
A、服从中央统一领导
B、坚持地方预算的收支平衡
C、根据需要可自行增加收入
D、执行国家统一的财政方针和财政制度 11.与私人采购和企业采购相比,政府采购具有的特点有(ABD)A、采购主体的特殊性
B、采购资金的公共性
C、采购活动的盈利性
D、采购数量的规模性 12.立法机关预算监督的主要内容有(ABC)
A、对政府预算编制的监督
B、对预算调整和变更的监督 C、对政府决算的监督
D、对内部财务收支的监督 13.在预算监督实践中,政府预算监督的方法有(ABCD)
A、日常监督
B、事后监督
C、专项监督检查
D、个案检查
三、判断题
1.预算年度是指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大多为一个日历年。(F)
2.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共有五级预算。(T)3.国家总决算(即国家决算)以单位和部门决算为基础,由国务院汇编。(F)4.年终清理是搞好年度决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条件。(T)5.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总结和终结。(F)
6.中央各主管部门的单位决算,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复。(F)7.财政集中付款机制是我国预算付款机制的改革方向。改革付款机制的实质是改革财政资金管理。(T)
8.国库单一帐户是指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帐户,所有财政资金收付都通过财政部门在国库银行开设的单一帐户集中办理,实行财政直收直支。(T)
9.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是保证实现预算收支任务,加强预算管理、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T)
10.明确预算管理职权是预算法的核心内容。(T)
11.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是对预算收支规模进行划分。(F)12.决算是预算执行组织平衡的一种重要方法。(F)
四、简答题
1.请说明政府预算的原则、1.完整性原则:: 政府预算必须包括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内容,以便全面反映政府的财政活动。2.统一性原则
3.可靠性原则: 也称为谨慎性原则。预算的编制要真实、可靠
4.合法性原则: 政府预算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政府预算的成立、预 算执行中的调整和预算执行结果都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
5.公开性原则
6.年度性原则: 世界各国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历年制和跨年制,我国采用历年制
2.政府预算的功能?
答:(1)政府预算是财政分配资金的主要手段。(2)政府预算集中我国财政的主要财力。(3)政府预算是实现政府职能、为公共商品配置资源的重要工具。(4)政府预算是以计划为基础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5)政府预算综合反映和监督经济运行状态。
第十五章 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
一、单选题
1、在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C)。A.动用财政结余 B.发行政府债券 C.向银行透支
D.增税
2、在编制预算时就安排了一个列有赤字的年度收支计划,这叫(B)。A.财政赤字 B.赤字财政 C.软赤字 D.硬赤字
3、编制预算时是平衡的,但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短收或超支因素使预算执行的结果出现了赤字,这叫()。
A.财政赤字 B.赤字财政
C.软赤字
D.硬赤字
4、财政发生赤字时,最好的弥补方式是(B)。
A.增设新的税种
B.借债 C.发行股票 D.发行货币
5、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手段)的是(D)A、税收 B、公共支出 C、国家预算 D、利率
6、财政政策的主体是(B)
A.国家 B.政策制定者
C.政策执行者
D.财政部
7、IS曲线比较陡峭,LM曲线比较平缓时,财政政策的效力(B)A.较强
B.很强 C.较弱 D.很弱
8、根据(A),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A.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 B.财政政策的内容 C.财政政策是否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 D.财政政策是否反映财政政策收支平衡
9、(B)意味着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C.汲水型财政政策 D.补偿性财政政策
10、以下不属于导致财政政策偏差的原因的是(C)
A.人的有限理性 B.官僚主义
C.自然偏差 D.信息不对称
11、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机制不包括(D)
A.利益输送 B.生活方式的改变 C.利益调整 D.理性预期
12、凯恩斯主义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在()方面存在相互冲突的观点。A.财政政策是否有效 B.市场主体是否充分理性 C.市场是否失灵 D.政策制定是否合理
13、可以通过(B)来延缓财政政策退出所带来的改革财政制度的压力。A、税收 B、公债 C、公共支出 D、利率
二、多选题
1、弥补财政赤字的基本方式有(bc)。
A.动用财政历年结余 B.增加税收 C.发行国债
2、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有(ABCD)
A.物价相对稳定 B.收入的合理分配
C.经济适度增长 D.社会生活质量提高
3、财政政策所采用的工具有(ABC)
A.税收 B.公债 C.公共支出
D.政府投资 E.财政赤字
4、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AC)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财政政策 C.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
5、紧缩性财政政策手段是(AD)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支出 D.减少支出
6、政府财政政策的目标有(ACD)A.充分就业 B.货币稳定 C.物价稳定 D.收支平衡
7、外在时滞主要包括(ABC)
A.决策时滞 B.执行时滞 C.效果时滞 D.认识时滞 8.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措施有(BCE)A.增发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B.调整支出结构,加大科教兴国和文科卫投入
C.调整税收政策
D.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E.扩大财政支出
9、财政政策效果分析工具包括(ABCD)
A.IS-LM模型 B.成本效益分析 C投入产出分析 D.财政政策偏差分析 E.财政政策时滞分析
10、财政政策退出的形式包括(AB)
A.自动退出 B.主动退出 C.被动退出 D.自然退出
三、判断题
1、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因而赤字政策不是个别年份或少数年份存在赤字,它的主要标志是连续多年安排预算赤字,甚至是巨额赤字。(F)
2、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因而赤字政策不是个别年度或少数年度存在赤字,它的主要标志是连续多年安排预算赤字,甚至是巨额赤字。(F)
3、汲水财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社会经济总需求,补偿财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民间投资。(F)
4、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可以发挥财政政策“内在稳定”的作用。(T)
5、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减少税收或增加支出来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T)
6、我国1998年——2004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是减税。(F)
7、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T)
8、财政政策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T)
9、购买性支出乘数是正值,说明购买性支出的增减与国民产出呈正方向变动。(T)10.判断财政政策是高效还是低效,不仅要看政策执行结果,而且要分析为达目标而付出的代价。(T)简答题
1、简述财政政策及其分类。书上236-241面
2、什么是购买性支出乘数,如何实现这一乘数功能的?书上87面
3、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时滞,财政政策有哪些时滞?书上247面 论述题
1、我国现行财政政策的评价分析。书上242-244页
2、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如何发挥作用的,并举例说明。
一方面,是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在经济萧条时,个人和企业利润降低,符合纳税条件的个人和企业数量减少,因而税基相对缩小,使用的累进税率将对下降,税收自动减少。因税收的减少幅度大于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的下降幅度,税收便会产生一种推力,防止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过度下降,从而起到反经济衰退的作用。在经济过热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是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如果经济出现衰退,符合领取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标准的人数增加,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的发放趋于自动增加,从而有利于抑制消费支出的持续下降,防止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在经济繁荣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
宏观财政政策与宏观货币政策各有自己的特点.它们的猛烈程度不同,例如,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法定准备率的调整作用都比较猛烈;税收政策与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都比较缓慢;政策效应的时延不一样,例如,货币政策与可以由中央银行决定,作用快一些,财政政策从提案到议会讨论,通过,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政策发生影响的范围大小不一样,例如政府支出政策影响面就大一些,公开市场业务影响的面则小一些;政策受到阻力的大小也不同,例如增税与减少政府支出的阻力较大,而货币政策一般说来遇到的阻力较小.因此,在需要进行调节时,究竟应采取哪一项政策,采取哪些政策,或者如何对不同的政策手段进行搭配使用,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式,政府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决定.
第二篇:财政学题库及答案
一、简述题
1、比较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 答:购买性支出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支,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指政府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2、评述瓦格纳法则的主要内容
答:瓦格纳法则也称政府活动扩张论,指公共支出的相对增长,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提高。瓦格纳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增长,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国家自18世纪末到如今100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瓦格纳法则符合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3、分析收入分配的公共财政机制
答: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主要手段有: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这是指规范由国家预算拨款的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视同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4)通过转移性支出,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福利水平。
4、公共投资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1)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是非政府投资的第一个特点;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2)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自身积累规模和社会筹资都受到种种限制,一般难以承担规模宏大的建设项目;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企业囿于一行一业,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5、怎样理解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之间的互补与替代关系?
答:经济体制不同,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的比重不同。一般来说,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非政府投资在社会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或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较大。
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的比重不同。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非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大,欠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较大。
由于存在上述差异,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在一国投资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主从次序便有所不同,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属于市场活动的非政府投资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而政府投资主要在基础设施、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领域发挥作用。
6、公共预算的编制主要涉及到哪几个基本问题?
答:部门预算要反映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既反映一般预算的收入和支出,也反映基金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在部门的一般预算中既反映预算内收支,也反映预算外收支;在预算内收支中,既反映财政部门直接安排的预算拨款,也反映经济发展委员会、机关事务管理局和科技部门等具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安排的资金。总之,部门预算是一种全面反映部门收支活动的预算。
部门的一般预算收入包括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一般预算支出包括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和科技三项费用、各项事业费、社会保障支出、其他支出等。
基金预算收支包括部门按国家规定取得的基金收支,如水利部门的水利建设基金收支,电力部门的电力基金收支,铁路部门的铁路建设基金收支等。
7、部门预算的优点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编制部门预算? 答:编制部门预算要求各部门必须将本部门所属各司局、各基层单位所需各类不同性质的资金,综合统一为平衡的部门预算,体现预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财政部只按部门的口径,统一审核,批复预算,划拨资金。因此,编制部门预算是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的重大措施。
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意义在于:
(1)编制部门预算,有利于提高国家预算的透明度,全面体现国家预算的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和统一性,避免预算编制和执行中人为的随意性,防止“暗箱”操作,加强廉政建设。
(2)编制部门预算,使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程序和流程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有利于财政部门控制预算规模和优化支出结构,有利于使用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合理使用财政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
(3)编制部门预算,使预算细化到各部门、项目,有利于各级人大履行立法监督职能,有利于审计部门履行财政审计职能,社会各界也可以清晰的了解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情况,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4)编制部门预算,也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针和规范政府行为的重压措施,实现依法理财,依法执政。
8、从宏观层面上分析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答:(1)财政补贴的首要意义在于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财政补贴的对象可以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人企业、城乡居民,补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顺利实施国家的方针政策。
(2)财政补贴可以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对于民间不太热衷的事业,财政予以补贴,就可以将民间资金调动起来,在紧急低迷时期作用更为显著。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财政补贴支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消除“排挤效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公共工程的支出,可能带来市场利率水平上升从而加大私人部门的融资成本,导致私人投资萎缩,这就是所谓的排挤效应。如果对私人部门给予补贴,就可以降低私人部门的融资成本,消除排挤效应,增强民间投资意愿,加快民间投资的恢复和增长。
(5)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财政补贴中,出于社会经济稳定的考虑往往是首要的目的。如对于企业的亏损补贴、平抑农产品价格周期波动的部分、对居民支付的各类价格补贴,基本的功能都是保持社会与经济的稳定。
9、怎样理解现金补贴要比选择实物补贴的效率高?(略,无图)
10、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内涵与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我国国库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借鉴西方国家实行的“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及实行集中收付制度。目前由于国库收入制度改革的条件尚不成熟,本着先简后繁的原则,第一步先实行集中支付制度,而后再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要点是:
(1)财政部门在国库或国库制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统一的账户,各单位在统一账户下设立分类账户,实行集中管理,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设账户保存。
(2)各单位根据自身履行职能的需要,可以在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所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但要由政府部门直接向供货商支付货款,不再分散支付。
(3)除某些特殊用途外,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资金都要通过国库直接拨付给商品和劳务的供应商。
11、政府采购制度有哪些特征?
答: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特征,而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只要政府有效的利用商业竞争机制,就能从市场上买到最佳性能和低廉价格的商品或劳务,就能节省费用,使公民缴纳的税收和财政支出产生更大的效益。政府采购制度是伴随国际贸易一体化的形成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12、简述税收公平。
答:税收应以公平为本,公平合理是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税制建设的目标,古今中外税收的实践表明,税收公平与否往往是检验税制和税收政策好坏的标准。一般地说,税收公平包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两个方面。
所谓普遍征税,通常指征税遍及税收管辖权之内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换言之,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毫无例外地依法纳税。
所谓平等征税,通常指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纳税,即所谓“横向公平”;二是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等纳税,即所谓的“纵向公平”。
13、简述税收制度模式的适用条件。(不确定)
答: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只有在复合税制类型条件下才有税制结构问题。在税制结构中,不同税种的相对重要性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税制模式。税制模式是指在一国的税制结构中以哪类税作为主体税种。税制结构特别是其中的主体税种(税制模式),决定着税制系统的总体功能。
决定税制结构的因素有以下几个,不同的因素也决定了税制模式的适用条件: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占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越高(低)。
(2)征收管理能力。会计制度越完善,征收管理手段越先进,诚信纳税程度越高,所得税的收入比重越高。相比之下,商品税的收入比重在发展中国家比较高。
(3)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体现在专税专用上,与需求较大、所占份额较高的财政支出相应的税种收入比重也会较高。
(4)税收政策目标。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一般以间接税为主;旨在公平收入分配的发达国家,一般以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主。
(5)相邻国家示范效应。一国的税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周边国家税制结构的影响。
14、简述中国当前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答:主要内容:自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地区和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为预防出现税收漏洞,将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排除在上述设备范围之外。同时,作为转型改革的配套措施,将相应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
意义:(1)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重大意义。增值税转型改革,将消除我国当前生产型增值税制产生的重复征税因素,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在维持现行税率不变的前提下,是一项重大的减税政策,有利于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于完善增值税制度重要意义。增值税制的一大优点是能够避免生产专业化过程中的重复征税问题。根据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增值税制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1994年,我国选择采用生产型增值税,一方面是出于财政收入的考虑,另一方面则为了抑制投资膨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必要性日益突出。从长远来看我国增值税改革的方向是由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
15、国际税收协调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国际重复征税是税收管辖的冲突,这种现象对国际经济和国际交往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国际税收协调。国际税收协调有三条途径:一是限定各国唯一地行使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二是限定世界各国唯一地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三是允许各国同时行使两种以上的税收管辖权。在发生冲突时,承认一种税收管辖权的优先地位,而其他税收管辖权从属行使。当前,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地域税收管辖权优先的原则。
具体方法有:(1)扣除法和低税法。扣除法指一国政府将本国纳税人国外所得在国外已征得税款扣除,只征余额;低税法指一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国外所得按较低税率征缴。(2)免税法。指一国政府免征本国纳税人国外所得的税款。(3)抵免法。指一国政府在优先承认其他国家的地域税收管辖权的前提下,在对本国纳税人来源于国外的所得税时,以本国纳税人在国外缴纳税款冲抵本国税收的方法。分为直接抵免法和间接抵免法。
16、跨国公司避税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最基本的方法有两大类:(1)逃避纳税人身份。各国对法人居民的判定标准不同,为跨国公司逃避法人身份提供了可能性。(2)转让定价和转移利润是国际避税的最基本方式。转让定价或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也即在一个母公司的控制下,在不同国家经营的子公司之间或母子公司之间的商品转移时使用的价格。为谋求跨国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利用各国间税率和税收规则方面的差异,使其高税国一方的实体降低对低税国一方相关联实体的售价和费用分摊标准,借此手段把一部分应在高税国实现并纳税的利润转移到低税国。高税国因此减少税收收入,一部分转化为低税国的税收收入,另一部分直接增加了整个公司的税后利润所得,达到了减轻税负的目的。
17、简述中国公共支出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答:(1)公共支出总量控制。公共支出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公共支出的总量水平,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能力相对较低,同时面临赤字和债务压力,有必要强化支出管理,控制支出总量。
(2)公共支出结构调整和优化。受传统体制惯性的影响,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仍具有大包大揽的鲜明特征,应按照市场经济和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合理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3)公共支出的绩效管理。提高公共支出的使用效益是财政支出的最终目的。公共支出管理部门需要探索切实有效可行的办法,在确保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照顾局部利益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
18、简述预算赤字和通货膨胀的关系。答:预算赤字是指在某一财政,政府计划安排的总支出超过经常性收入并存在于决算中的差额。这个概念包括两层意思:(1)赤字不仅表现在预算的执行结果上,而且政府在安排国家预算时,就已有计划、有目的地留下赤字缺口。(2)这种赤字虽然是计划安排的,但这种计划可能是有目的地要实施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可能是由于支出具有强烈的刚性,在税收上不去的情况下,被迫留下赤字缺口。
通货膨胀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无论预算赤字是政府有目的地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还是被迫留下赤字缺口,都可能会造成财政赤字。当财政赤字很严重时,政府会采取发行货币的方法来筹资,这会造成现实中流通的货币量增加,从而造成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适度的预算赤字和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控制不当会引发危机。
19、简述财政职能和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答: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政府通过财政职能对经济活动产生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财政职能包括以下几方面:
(1)资源配置职能: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动员社会资源,通过财政提供公共物品,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指政府通过收入——支出制度,对不同收入阶层征税或不征税,多征税或少征税,从事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支出项目,实现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合理调整。
(3)经济稳定职能:指政府在失业和经济萧条时期实行赤字财政,在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的时期实行盈余财政,熨平经济波动。
(4)经济发展职能: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支出结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财政职能之所以具有上述功能,是由于市场失灵往往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收入不公、经济波动及总量不平衡。20、我国政府间财政分权的原则有哪些? 答:(1)空间一致性原则。在将某一项具体的公共职责分配给某一级政府是,其所依据的最直接的经济原则是该级政府能够以尽可能最小的成本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实现这一点的一个前提就是受益范围应与辖区单位相同或一致。
(2)匹配原则。各级决策纳税人和政府支出受益人的意愿的表达能够匹配达到均衡,从而来保证责任的履行和预算纪律的遵守。
(3)权利的横向分配原则。决策往往倾向于发挥政府的限制和控制作用,因此,做出的决策可能并不是最有效率的。
(4)机构精简的原则。对收益、税收区域大体一致的单一功能的组织合并,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地域性政府部门系统。
(5)合理纵向分权的原则。权限从较高一级政府转移到下一级政府能降低每种权限的资源成本。
(6)基层优先的原则。与社会或较大、较高一级的政府比较起来,个人、家庭和较小的或较低级别的政府应该优先。
(7)公平负担原则。各级政府要避免在享受相同的公共服务时,贫穷地区的居民所付的税收高于富裕地区的居民纳税水平。
(8)均等化原则。向各级政府提供满足其必要支出的所需收入。
二、论述题
1、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 答:目前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存在以下问题:(1)财政支出能力低下与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并存;(2)国家财政包揽过多,供给制分配方式尚未完全打破;(3)在财政分配格局中,支出“越位”矛盾相当突出;(4)财政供养人口日益膨胀,加重了公共支出负担;(5)公共支出管理和控制机制尚未健全。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应遵照以下原则:(1)完整统一原则。必须将公共支出管理权力及其相应的责任逐级下放,上级与下级按照一定的规范履行各自的职责,实现“各自为政”,并按照同一规范上统下属,实现公共支出决策和支出行为的一致性。(2)权责一致原则。确立管理权力与管理责任的对应关系,并用合理、科学、严格和准确的规章制度来规定这种关系,权力和责任成正比。(3)经济、效率和有效性原则。必须使支出活动实现预定目标,即追求支出活动的有效性。(4)依法管理原则。应由宪法、预算法和与之相一致的有关法规,对财政组织的宗旨、性质、地位、职能、权力及支出预算编制、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管理、工作程序和工作范围作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并由相应的权力机构和部门依法予以监督。(5)适应发展原则。要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而相应调整财政管理组织的职能、职权和机构。
2、论述税收原则理论的发展演变趋势,并结合中国实际,分析其对税制改革的启示。答:税收原则是指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理论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税收原则是财税学界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
最先提出税收原则的是英国和德国的经济学家,将其系统化的第一人是亚当-斯密,他提出了平等、确实、便利和最小征收费用四大课税原则。之后进一步发展,后期发展最为完备的是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的代表瓦格纳,他以税收最为重要的政策工具,构建了税收的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正原则和税务行政原则。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这就决定了我国目前的税制仍然需要有步骤地进一步完善和改革。
我国税制改革遵循的原则是:(1)加强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主要调整税种布局,确定合理税率,理顺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2)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主要是统一企业所得税,完善流转税,为平等竞争创造条件。(3)发挥税收对个人收入和地区发展的调节作用,使个人收入分配保持合理差距,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4)贯彻国家的产业化政策,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5)简化、规范税制。主要是取消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税种,合并重复的税种,开征必要的新税种。(6)保持原有的税负水平,既不增加企业总体税负,又不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但一些地方、部门、企业以及个人的利益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税制改革理应是利益关系和分配格局的调整。(7)严格控制优惠减免,规定除税法、税收条例所列的减税免税项目外,在执行中不准随意减税免税。
3、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有哪些?并据此判断中国的国债规模。答:国际上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主要有:(1)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GDP;(2)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GDP;(3)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财政支出;(4)偿债率=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前两个指标是着眼于国民经济大局,而后两个指标则是从财政收支的角度来考察国债规模。
一、从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看:(1)对国债负担率的考察。影响国债规模的最主要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国债负担率是衡量国债规模最主要的指标之一。随着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国债负担率也出现了较快增长的趋势;虽然我国目前的债务负担率比国外发达国家低不少,但是西方发达国家额高债务是建立在雄厚的财政基础上的,国家财政应债能力较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仅经济发展与国外比较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国家财力集中程度也要低得多,总体来讲,我国对债务的承受能力相对弱一些。(2)对借债率的考察。中国国债借债率普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说明从国民经济全局来看,我国国债发行规模还存在一定空间。但我国国债借债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二、从财政应债能力来看:(1)对债务依存度的考察。国债依存度是任何一个国家考核国债规模是否适当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指的是财政支出依靠债务收入来安排的程度。我国的债务依存度非常高。(2)对偿债率的考察。债务收入的有偿性决定了国债规模必然要受到财政资金状况的制约,因此,要把国债规模控制在与财政收入适当的水平上。目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激剧增加,导致债务支出总额迅速上升,国债偿债率随之迅速攀升。
综上所述,我国国债规模处于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宽松而财政债务重负的矛盾中,既要充分发挥国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及对经济运行的反周期调节作用,又要防止国债规模过大对财政收支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
4、我国当前国债市场主要问题及其完善对策。答:当前我国国债市场主要问题有:(1)国债市场之间不连通。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处于分割状态,存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交易市场、柜台市场三个市场,市场之间没有有效联通,不利于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市场分割的主要表现为:市场主题分割;交易品种分割。(2)国债市场的流通性不足。国际上衡量流动性一般有两项指标:一是看换手率的高低;二是看大额交易是否会影响市场价格水平。(3)市场的基础建设落后于市场规模和交易规模发展的需要。(4)尚未形成合理的收益曲线,存在利率风险。(5)市场产品过于简单,缺乏衍生产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国债市场也在进一步完善,主要是扩大银行间市场交易主体,完善国债管理制度,推进市场信息建设和法制建设,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改进托管清算制度,加快资信评级制度建设,进行国债品种和交易形式的创新,建立国债投资基金,培育专业投资队伍等。
5、结合我国实际论证财政在社会保险中的作用。
答:私人保险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因此需要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1)私人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导致私人保险市场失灵。逆向选择问题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即每个个人可以确实把握个人的风险程度,而保险公司只能掌握并不完全的信息,如果保险公司根据所观察到的平均风险程度来确定保费,就有可能发生低风险个人向高风险个人转移收入的再分配,这样低风险者就会退出私人保险计划。一旦出现这种逆向选择问题,私人保险市场就很难单纯向高风险的个人提供保险。另外,由于加入了私人保险,个人就可能单薄了风险防范意识,甚至可能出现故意发生受保事故的道德风险。(2)私人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免费搭车”的问题。比如,社会上难免存在一些目光短视的个人,他们过分注重工作时期的消费,而忽视为自己的养老进行储蓄;尽管有私人养老保险市场,也有可能不会自愿地加入养老保险,而进入老龄时期则会给社会和国家增添负担,借助于“免费搭车”这样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储蓄的道德风险问题。为此,政府就有必要举办一种强制性的养老保险计划,让每个年轻人都参加进来,保证每个公民老有所养。(3)私人保险市场难以抵抗系统性风险。比如,高通货膨胀时期养老保险会发生贬值,而且每个投保人受通货膨胀损失的程度是不同的,显然,私人保险公司抵御养老金遭受损失的能力是比较弱的,也不能将损失在个人之间进行风险分摊,而政府却可能保证养老金的实际价值,是受保人免受损失。(4)私人保险市场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比如,私人意外保险只能在发生意外事故与没有发生意外事故的受保人之间进行再分配,而政府举办的养老保险则可以通过种种措施实现高收入受保人与低收入受保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
6、我国现存的转移支付制度存在哪些缺陷?如何借鉴国际经验来实现改进和完善? 答:缺陷:(1)我国转移支付形式过于复杂,不够规范。(2)过渡期转移支付的规模虽然逐年递增,但数额仍然过小。(3)对专项拨款的管理有待提高。
在我国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应有分析地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考虑国情,制度基本框架应包括:(1)采取纵向与横向转移支付相结合的方式;(2)应采取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和特殊性转移支付相结合的形式;(3)用“因素法”逐步取代“基数法”来核算转移支付数额。近期可对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作出如下调整:(1)简化转移支付的形式。将体制补助、体制上解、结算补助中的定额结算部分、固定数额的专项上解并入税收返还。(2)加大过渡期转移支付力度,明确过渡期转移支付的规模。(3)加强对专项拨款的管理,做到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对现行的专项拨款进行清理整顿,属于中央政府事权以及中央事权委托地方承担的专项拨款和属于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按照各自负担的比例分别承担的专项拨款,今后继续安排,属于地方事权的和按照政策、制度规定已补到位或已到原定补助期限的专项拨款,以及一次性的带照顾性质的专项拨款,不再安排;确保重点,在坚持总量规模不再增加的基础上,对优化专项拨款结构所节省下来的资金,要投入到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上去;规范管理,逐步引入因素法来分配专项拨款并且对专项拨款的使用建立严格、有效地监督体系。
7、我们如何评价财政赤字的作用?尤其是如何评价我国在1998年以来的财政赤字的作用?
答:对于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财政赤字,或者同一社会制度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财政赤字,都会形成不同的判断。最主要的判断的评价尺度是财政赤字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内理论界有三种主要观点:一是赤字有害论,认为财政赤字必然损害经济发展;二是赤字无害论,认为财政赤字只会促进经济发展,无论如何都不会影响经济增长;三是适度财政赤字论,认为财政赤字是否影响经济发展,关键要看财政赤字的规模,不能绝对地说赤字有害或赤字无害。在1998年以后,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通货紧缩、市场需求不旺的局面,我国开始有意识地安排财政赤字政策来刺激社会有效需求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实行以增发国债为重要工具的积极财政政策。从那时起,我国的财政赤字有增无减。增强财政赤字力度,弥补了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缺口,在有可能出现经济下滑威胁时刺激了经济,保持了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说,我国在1998年以来的财政赤字作用是得到肯定的。
8、我们为什么要引入政府采购制度?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健全这项制度?(略)
9、如何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解决好中国公共支出中的“越位”和“缺位”问题? 答:调整我国的公共支出范围,以越位补缺位。(1)关于一般行政管理费范围的界定。要明确政府机构的具体职责,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方式;要进行政府机构设置改革,从组织上精简党政机构;要正确处理职能、机构和编制的关系,严格控制编制,在人员上浓缩政府机构;要严格控制公用经费;要政群分开。(2)关于事业单位供给范围的转换。对推向市场的事业单位部分,要与财政供给范围内的事业单位部分进行分离重组,财政停止拨付经费。对公共支出供给的事业单位,要调整配置格局,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3)关于再分配性转移支出范围的确定。社会保险不应局限于国有单位和政府机关,还应包括非国有单位和农村;尽快按照因素法完善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根据标准收入和标准支出确定均衡拨款数量,税收返还等各种一般性转移支付都按此办法分配,使各地区能够提供大体相当的公共服务水平。
10、什么是市场失灵?什么市政府失灵?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应如何分工?
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率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信息不充分、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政策。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有短缺或过剩、信息不足、官僚主义、缺乏市场激励和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
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简明的概括清楚地说明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又说明了市场只是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就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其二,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
第三篇:财政学答案
财政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生产
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2转移性支出
是指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3国债负担率
通常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国债限度的指标之一。
4税收超额负担
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二、简答题
1、简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
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分为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两部分,与非政府投资相比,政府投资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政府自身的地位和职能决定的。
(1)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不赢利或低利,但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提高国民整体效益。
(2)政府财力雄厚,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投资大型项目或长期项目。
(3)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农业、能源、通讯、交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领域内,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增长。
2、简述国债的功能。
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它以政府的信誉为担保,具有较强的可靠性,通常被称为“金边债券”。国债具有以下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实质上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让渡给国家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转移。
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这是因为:第一,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第二,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原则,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当然,也不能把国债视为医治财政赤字的灵丹妙药,这是因为:第一,财政赤字过大,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第二,社会的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集中过多往往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2)筹集建设资金
国债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还具有筹集建设资金的功能,这两种功能可以从以下角
度加以区分:
第一,社会制度和财政类型不同。我国社会主义财政具有明显的生产性,国债发行具有明显的筹集建设资金的作用;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公共性财政,国债发行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较为明显。
第二,国债发行方式、目的和用途不同。有些国家在国债发行时就明确规定了国债收入的目的和用途,如日本就将公债明确分为赤字公债和建设公债。
第三,国债收入的性质不同。如果把国债当作一种临时性、应急性的收入,国债就是主要用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如果把国债当作一种稳定的、长期的收入,主要就是经济建设支出。
(3)调节经济
国债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这部分财力用于生产建设,将扩大社会的积累规模,改变既定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用于消费,则扩大社会的消费规模,使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向消费一方转移;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就是政府平衡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关系的过程;短期国债可以作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手段。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债已经成为财政政策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我们在发挥国债积极功能的同时,必须注意国债的适度规模。因为国债毕竟只是财政收入的一个补充性来源,过分依赖国债反而会引起不良后果。
3、简述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
财政赤字是指政府支出大于其经常性收入的情况。就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而言,财政赤字已经是一种世界性经济现象。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也是连年出现,财政赤字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信用体系即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来实现的。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和财政赤字规模大小有关,但更主要还是取决于赤字的弥补方式。弥补方式不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也就不同。
①通过银行透支或借款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一般会增加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增加基础货币,但财政借款并不一定引起货币供应过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增长,货币需要必然增加,从而要求增加货币供应量,因此,只要财政借款控制在由货币系数决定的基础货币增量的限度内,就不会有通货膨胀的后果;另一方面,如果银行在向财政贷款的同时,控制贷款的总规模,也不会发生货币供应过量的问题。
②用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效应,依认购者的不同而不同。
(2)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需求
财政赤字一般说会扩大社会总需求,但这也必须结合财政赤字构成总需求的不同方式来分析。财政赤字构成总需求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作为新的需求叠加在原有的总需求水平之上,使总需求扩张;二是通过不同的财政赤字弥补方式,替代其他部门需求而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第二种方式只会改变总需求结构,而不增加总需求规模。
(3)中国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问题
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是指政府部门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投资引起的非政府部门投资和消费的相应减少,即政府部门投资的增加挤出了非政府部门的一部分投资和消费.(4)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
发行国债是世界上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普遍做法,但是以债务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来源,债务会随着财政赤字的增长而增长。另外,债务是要还本付息的,债务的增加也会反过来加大财政赤字。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对国债的发行和管理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放任国债规模过
分扩大。
总的来说,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它既是一种财政调节经济的手段,也是财政困难的体现。
4简述国家预算的原则。
国家预算的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公开性。国家预算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形式公开,为人民所了解并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
(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方法,依据充分确实的资料,并总结出规律性,进行计算,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3)完整性。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列在预算中,不得打埋伏、造假帐、预算外另外预算。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虽然一级政府设立一级预算,但所有地方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因此,要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应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
(5)性。政府必须按照法定预算编制国家预算,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同时不允许将不属于本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的国家预算中。
上述预算原则是就一般意义而言的,不是绝对的。一个国家的预算原则一般是依据预算本身的属性,并与本国的经济实践相结合,通过制定预算法来实现。
论述题:
简述中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国分税制改革是采取整体设计、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的,通过几年的运行,已初见成效,但需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经济体制转换的根本问题,也是实行分级预算体制的前提条件,包含三个层次内容:第一,总体上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第二,各级政府事权的划分;第三,各级预算主体支出职责的划分,一般应遵循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则。
各级政府事权划分和各级预算主体支出职责的划分,集中体现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结合,清晰而明确的划分,既包含利益分配,也包含权利分割,短期内难以达到完善境地,只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达到目标模式。
(2)规范收入划分
现行某些收入划分不符合规范原则,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仍需不断调整:第一,分税制与税制是密切相连的,税制调整了,分税及其相应的收入划分,也必须随之调整。第二,按税种划分收入和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分税效应是完全不同的,现行分税制的企业所得税仍是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的,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而改为分率分成或比例分成将是必然选择。第三,凡属于税源普及全国或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的税种划归中央税是分税制的通则。第四,通过税制调整健全地方税系应列为分税制进一步完善的一项重要目标。
(3)集权与分权关系的调整
分级预算体制的集权与分权关系,主要体现在收支划分上面。从支出方看,多数支出项目是由地方执行和管理,所以地方支出在总支出中占较大比重;从收入方看,为了均衡横向
不平衡,贯彻中央宏观政策,中央财政收入应占主导地位。分税制改革的实质意义不在于中央组织收入占主导地位,而是要求中央实际可支配收入逐步达到适当的比重(比如40%左右)。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在增量分配中中央多集中一些只能起到微调效应,关键是逐步减少以至最终取消按既得利益的税收返还。
(4)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途径,首先是进一步明确转移支付的目标模式,而后通过增量与存量同时并举的微调向目标模式逼近。具体措施如下:第一,目标模式的选择。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模式:一是单一的纵向转移支付;二是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的混合模式。从我国目前的国情看,横向转移虽是一种可选择的模式,但仍要立足于纵向转移的完善。第二,纵向转移的微调。首先是改进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其次,进一步将维护既得利益的多种方法简并为“税收返还”一种方法。更为妥善的方法是将税收返还基数逐步纳入按因素法计算的拨款公式,每年纳入一定比例,若干年后全部过渡为按因素法计算的转移支付制度。第三,推进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目前还不可能建立全国统一的省对下的转移支付制度,中央只能给以原则性和政策性指导,尊重分级管理赋予省级政府的自主权和调控权,适度体现统一领导的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待时机成熟,再规范全国性的省对下的转移支付制度。
试论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税制改革?
1、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趋向规范。
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权限和责任进一步明确,预算约束趋于硬化;按税种划分收入,使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界限趋于明晰,减少了相互挤占的情况;建立了转移支付制度,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解决了纵向平衡、横向平衡以及专项补助。
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分税制将消费税划为中央税,营业税等划为地方税,增值税作为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在制约地方盲目发展烟、酒高税产品的同时,鼓励地方发展高效农业和第三产业,推动地方由注重发展速度和规模转向更加注重经济效益。
3、“两个比重”逐步上升,中央财力有所增强
由于进一步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较好的调动了中央与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实行分税制以后中央与地方分配格局的变化,主要是加大了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力度,也就是增强了中央对地方财力调控的力度。
4、调动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地方收入的快速增长,保证全国财政收入的稳定
快速增长。
5、随着相关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分税制也在不断完善,主要是进一步明确
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的划分,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第四篇:财政学题库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财政平衡
一、单项选择题
1.预算执行结果收不抵支的差额称为()。
A.财政预算赤字
B.财政决算赤字
C.赤字财政
D.财政收支平衡
2.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开始下降,原因不包括()。A.实行分配体制改革
B.给企业让权放利
C.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
D.各税种税率大幅度下降
3.下列不属于古典经济学派关于财政预算平衡论的观点是()。A.发行公债会延缓民间部门的发展
B.政府的赤字支出导致通货膨胀 C.政府支出是生产性的
D.预算平衡是控制支出增长的手段
4“功能财政”的预算准则是谁提出的?()
A.A▪L▪勒纳
B.亚当▪斯密
C.凯恩斯
D.李嘉图
5下列将赤字作为外生变量的是()。A.周期性赤字
B.结构性赤字
C.硬赤字
D.软赤字
6.从挤出效应理论来看,财政赤字对民间部门投资的挤出效应是通过以下哪项来实现的?()
A.价格机制
B.劳动者
C.利率机制
D.生产资料
单项选择题答案
1.B
2.D
3.C
4.A
5.B
6.C
二、判断改错题(请将正确的划上“T”,错误的划上“F”,并改正错误)
1.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因而赤字政策不是个别或少数存在赤字,它的主要标志是连续多年安排预算赤字,甚至是巨额赤字。
2.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已给定充分就业水平(如失业率不超过4%~5%)条件下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是由政府财政政策的变量决定的,是一种内生变量,它体现财政政策变量对经济的影响。
3.现实中的财政赤字是由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两部分组成。结构性赤字是充分就业水平下的赤字,是由政府的财政政策决定的;而周期性赤字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反映,是被动的,可以用现实赤字与结构性赤字之差来表示。
4.从长期的动态来看,增加结构性赤字虽然暂时扩大了现实赤字,但增加结构性赤字可以促进产出的恢复并进一步增长,从而税收也随着增长,最终不仅可能消除结构性赤字,而且有可能最终消除周期性赤字。
5.财政平衡可以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6.当政府通过出售国债为财政赤字融资时,利率一定会上升。
7.国债利息支出应计入经常性支出,只有利息率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才有可能靠税收的自然增长支付利息,否则也要靠借新债来偿还旧债的利息。
8.略有结余和略有赤字都是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
判断改错题答案 1.T 2.F 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已给定充分就业水平(如失业率不超过4%~5%)条件下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是由政府财政政策的变量决定的,是一种外生变量,它体现财政政策变量对经济的影响 3.T 4.F从长期的动态来看,增加结构性赤字虽然暂时扩大了现实赤字,但增加结构性赤字可以促进产出的恢复并进一步增长,从而税收也随着增长,最终不仅可能消除周期性赤字,而且有可能最终消除结构性赤字
5.F 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6.F 当政府通过出售国债为财政赤字融资时,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就可能推动利率上升。如果中央银行为了维持利率的稳定,就会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国债,也就是将赤字债务化转变为赤字货币化,导致了基础货币的增加,因此举债弥补财政赤字的净效应将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如果财政赤字持续不断,国债供应量不断增加,推动利率上升的压力在持续增强,于是中央银行不断地购买国债,货币供应也不断增加,最终将导致通货膨胀。
7.F 国债利息支出应计入经常性支出,只有利息率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才有可能靠税收的自然增长支付利息,否则也要靠供新债来偿还旧债的利息。8.T
三、名词解释
1.预算赤字
2.决算赤字
3.结构性赤字
4.周期性赤字
5.财政赤字排挤效应
6.赤字财政
1.预算赤字:指的是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赤字,但预算列有赤字,并不意味着预算执行的结果也一定有赤字,因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采取增收节支的措施,实现收支的平衡。
2.决算赤字:指在某一财政,由于各种因素致使预算执行结果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3.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已给定充分就业水平(如失业率不超过4%~5%)条件下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是由政府财政政策的变量决定的,是一种外生变量,它体现财政政策变量对经济的影响。
4.周期性赤字:周期性赤字是指财政赤字变化(增或减)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反映,是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而自动地产生和增减的赤字。
5.财政赤字排挤效应:所谓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是指由于赤字增加了政府支出而挤出了民间支出(投资或消费)的现象。
6.赤字财政: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这是一个相对概念,略有结余和略有赤字都是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纯粹的预算平衡不过是收支对比的一种理想状态,只能作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的参照准则,财政平衡是在一定数量基准下的相对平衡,略有结余应视为基本平衡,略有赤字也应属于基本平衡。研究财政平衡不能局限于静态平衡,要有动态平衡的观点。动态平衡是与静态平衡相对立的,静态平衡只考虑一个财政内的收支对比情况,而动态平衡引进时间因素,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以及季度、之间的联系,研究经济周期对财政的影响以及财政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追求的是一个时期内的收支平衡。实际上,财政平衡是在不断转化的,在静态平衡中包含着动态平衡的因素。研究财政平衡要有全局观念。财政收支作为一种货币收支,同国民经济货币收支体系中其他货币收支交织在一起。具体而言,财政的收支同家庭、企业、金融以及对外贸易的收支都联系密切,互补余缺。只有结合财政的各种经济联系,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研究财政平衡,才能正确判断财政运行状况,制定和运用可行的财政政策,达到财政政策目标。研究财政平衡要密切注意财政平衡的真实性,注意区分出虚假的财政平衡。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存在非真实性的情况。财政虚假平衡或者非真实的财政收支状况都是危险的,它们会导致政府决策的失误,应引起决策者充分的重视。
第五篇: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效或失灵,即市场无法或者基本上无法提供这类产品。2.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认为:“随着人均产出的增长,政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把导致政府支出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3.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4.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即通过公共支出将财政资金向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捐赠等方面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5.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是指在一国的中央财政预算中,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6.国家预算
政府预算,也称为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政府财政收支计划。7.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8.阶梯发展理论
皮考克和威斯曼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大时期内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主要是通过考察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形态,从这些特定的时间形态中来寻找政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9.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经济分配形式叱,“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人进行分配和再分配。10.国债
又称公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政府举借的债务,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式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11.预算管理体制
是指确定中央和地方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12.投资性支出
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投资市场所发生的支出。特定的投资支出意味着所投资金不仅可以收回,而且可以得到增值,国家生产性投资都具有这一性质。广义的投资支出还包括国家财政用于非生产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支出,如行政机关办公楼的兴建、国有医院医疗设备的采买等 13.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14.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是国家制定的用来约束人们征税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是一个主权国家为实现其国家职能和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整套税收法规、税收管理制度和税收征管办法的总称,是国家责成其代理人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15.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等 16.预算外资金
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17.税收转嫁
税收转嫁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负转嫁与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税负转嫁也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18.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财政收支大致相等。19.预算赤字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20.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造成了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却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或者没有取得应有的报酬的情形。
21.增量预算
增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预算形式。
22.分税制
是非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
23.从价税
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如关税、增值税、营业税。
24.社会保险
是指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并通过强制性规定建立的保险。25.完全基金制 是指受保人接受的社会保障补助来源于他本人、他的单位和国家在以前年份的积累。26.人员经费
主要是工资性支出,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等。27.公用经费
主要用于解决文教科卫等事业单位为完成事业计划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开支。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等
28.起征点
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达到一定税额才开始征税的数量标准,超过这一数量,将课税对象全额征税。
29.免征额
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即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 征税
30.公债偿债率
是指当年公债的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公债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即当年的财政收入中用于偿还债务的部分占多少分额。这一指标的国际警戒线为10%。
二、填空题
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 经济条件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 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2.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要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 国民收入总量;二是 剩余产品M总量 ;三是 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3.税目是指某一种税的具体征收项目,是在税法中对课税对象分类规定的 具体征税品种与 具体内容,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落实品目,也称课税品目。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 社会公共需要。5.V与财政收入的关系:主要是通过 人人所得税的 形式形成财政收入。
6.只有当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增长幅度 不高于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情况下,剩余产品价值率才能有所提高,财政收入规模才能得以不断扩大。
7.计税依据是指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也称计税标准。计税依据可分为 从价 和 从量 两种。
8.减免是减税和免税的简称。减税是 减征部分 税款,免税则是 免去全部 税款。9.流转课税的对象是流转额。它包括 商品流转额 和 非商品流转额。10.所得课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收。所得额包括 纯所得额 和 总所得额。
11.按财政收支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分类,财政政策可分为 宏观财政政策 和 微观财政政策。
12.政府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 产品和服务 的时候,需要承担相应的成本,因此必然要耗费一定的 资金,这就形成了财政支出。
13.消耗性支出,也称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方式消耗或运用社会资源,包括财政消费支出和 财政投资支出。
14.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集中在 购买性 支出方面,特别是 公共投资 方面。
15.从财政的角度看,科技活动属于 混合 公共产品。
16.和私人项目相区别的是,公共项目的成本和收益一般无法直接采用__市场价格___加以评估。
17.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标准,财政支出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以能否得到相应的直接的商品和劳务补偿为标准,将财政支出区别为 消耗性支出 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
18.通过成本与效益的对比分析来确定最优项目或方案,这种方法在私人投资分析中早已使用并被称之为__财务分析法__。
19.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属于纯粹的 公共产品 ,利益有社会全体共同拥有。20.政府与公共企业关系密切,当企业发生亏损时,政府一般会给予__补贴 _。
21.政府从公共企业取得收入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税收收入、利息和股息、__利润分成
22.收支 反映了国家本质的二重性。只是政府经济职能的二重性,是通过经济管理过程的二重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反映出来的。
23.__生产力__的发展,__剩余产品__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24.奴隶制社会的国家财政以____直接剥削奴隶的劳动____收入为主 25.资本主义国家中,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税收和__公债____ 26.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隐蔽地增加财政收入,采用的方法有发行公债、__实行赤字财政__和__通货膨胀政策__。
27.从建国到现在,我国的财政经历了由供给财政向___市场经济建设 _财政的转变。28..公共产品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追求__社会利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___。29.不完全的私人产品或不完全的公共产品称为___混合物品___。
30.财政的三个基本职能是___资源配置_、___收入分配___、__经济稳定___。31.公平分配包括___经济公平___和___社会公平__两个层次。
32.要缩小贫富差距,一方面要进行税收调节,另一方面要__通过转移支付___。33.经济稳定包括:__充分就业__、___物价稳定__、__国际收支平衡___。34.我们现在一般用财政支出占___国民收入___的比重来反映财政分配的规模。35.西方国家的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中,__成本-效益分析__法是最常用的。
36.行政管理支出按最终用途分,可分为___人员经费____和___公用经费___两部分。37.社会救助的资金是全部来自于_国家财政拨款___。
38.社会保障事业的目的,就在于__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___。
39.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比较可行的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方式是__部分基金制__。40.按补贴的经济性质进行分类,财政可以分为__生产补贴__和__价格补贴__。41.我国财政补贴以__价格补贴__和__企业亏损补贴__为主要项目。
42.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是__工业__创造的,所以它的纯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43.C是生产劳动中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所以可以称为__补偿基金___。44.剩余产品M占国民收入N的比重,称为__剩余产品价值率___。财政集中率是__财政收入占剩余产品价值的比率___。
45.V和M最终比例关系的确定,取决于__劳动生产率的高低__和_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多少__。
46.我国将财政收入占__国民收入_的比重作为衡量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指标。
47.现实生活中,V和M比例关系的最终确定,主要取决于__劳动生产率的高低___和__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多少___ 48.税收的终极目的是__还之于民,为人民利益服务___。
49.税收的基本特征是三性:无偿性、__强制性__、__固定性___。50.计税依据也称为计税标准,可分为__计价税__和__计量税__两种。51.税收的效率原则包括两方面:__经济效率__和__行政管理效率__。
52.由于政策性扣除,使税基范围和规模缩小,这种情况称为_课税基础的侵蚀__。53.税法规定:对拖欠税款的可以加收__滞纳金___。
54.按课税对象分,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__行为税__、__资源税__。55.在税负转嫁形式中,最基本最典型的就是__前转__。
56.税收有效率和公平两原则,一般认为,应该侧重于_效率__原则。
57.税收制度的组成有两种不同的类型:__单一税制____和__复合税制___。58.我国现在税制是__流转税__和__所得税___并重,其他税类配合发挥作用的复税制体系。
59.现代的间接税中,以__增值税___为主要税种,现代的直接税中,以__个人所得税__为主要税种。
60.消费税是指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__流转额 作为课税对象的。61.消费税实行差别税率,分为比例税率和 定额税率__两种。62.企业所得税税率是__比例__税率,个人所得税是__累进__税率
63.土地增值税是对有偿转让 国有土地使用权 及地上建筑物等产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64.按国有资产用途为标准,国有资产可以分为___公务性资产___和__后勤保障性资产 65.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 统一政策,分级管理。66.我国有三个不同程度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分别是 国有资产管理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企业。
67.国债是 国家信用 的主要形式,也是 公债 的主要组成部分。68.国债的基本三个特征是 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69.国债的规模包括的两个方面是国债的负担和 国债的限度。70.我国对预算进行管理的法律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
71.我国目前的预算外资金主要包括 地方财政部门 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和 行政事业单位 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72.预算外资金有三个特点: 财政性、专用性、分散性。
73.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 中央和地方处理财政分配关系时的集权和分权问题。
74.按财政政策调整经济周期的作用,可分为 自动稳定 政策和 相机抉择 政策。75.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 税收、预算、财政补贴
76.国债的利率主要参照金融市场利率,也要考虑 银行利率 和 政府信用状况。77.税率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定额税率、比例税率 和 累进税率。78.税收抵免包括 投资抵免 和 国外税收抵免 两种形式。
三、单项选择
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d)。
a、满足国家职能需要 b、满足政府职能需要 c、满足社会成员需要 d、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下列属于典型公共物品的是(c)。a、收费公园 b、高等教育 c、国防设施 d、高速公路
3.用来描述财政支出增长规律的是(b)。a、拉姆斯法则 b、瓦格纳法则 c、拉弗曲线 d、菲利普斯曲线
4.在我国的财政支出中,目前占比重最大的是(a)。a、经济建设费 b、国防费 c、社会文教费 d、行政管理费
5.在我国税收收入中,目前占比重最大的是(a)。a、流转税 b、收益税 c、资源税 d、财产税
6.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d)。a、社会产品 b、社会产品价值 c、剩余产品 d、剩余产品价值
7.在财政支出中,对价格体系产生重要影响的是(a)。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财政补贴 d、税式支出
8.用来组织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是(a)。a、税收 b国债
c、国有资产收益 d、各项收费 9.下列属于直接税的税种是(c)。a、营业税 b、增值税 c、个人所得税 d、关税
10.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a)。a、纳税人 b、负税人 c、扣缴义务人 d、纳税担保人 11.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建立于(c)。a、1984年: b、1992年 c、1994年 d、1996年 12.我国现行增值税属于(b)。
a、生产型增值税 b、流通型增值税 c、收入型增值税 d、消费型增值税 13.我国营业税共设置了(b)。a、6个税目 b、9个税目 c、12个税目 d、7个税目
14.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c)。
a、分类所得税制 b、综合所得税制 c、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所得税制 d、个人门行纳税制度 15.在我国,国债利率的制定主要依据是(a)。a、市场利率 b、银行利率
c、政府信用 d、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16.反映国家基本财政收支计划的是(c)。a、税收年报 b、国家决算
c、国家预算 d、预算外资金
17.我国目前的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是(d)。a、总额分成 b、分类分成 c、统收统支 d、分税制 18.不属于财政政策的是(d)。a、税收 b、国家预算 c、公共支出 d、利率
19.价格的变动全影响企业的(b),进而影响财政收入。
a、所得 b、营业额
c、财务 d、会计核算
20.(d)是财政分配结构的中心环节。
a、税收收入 b、税收支出
c、财政收入 d、财政收支
21.(c)有可能成为财政收入的源泉。
a、C b、V
c、M d、V+C 22.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该界限的确定具有(c)
a、主观性 b、重要性
c、客观性 d、现实性
23.(d)的职能是指借助合适的财政政策克服高的失业率和通胀。
a、监督 b、收入分配
c、聚财 d、稳定经济
24.国家通过法律程序规定的税种称为(c)。
a、正税 b、附加
c、税法 d、税制
25.征税活动的各种规定即(a)。
a、税制 b、准则
c、税法 d、条例
26.免税法可分为全额免税和(a)免税。a、部分 b、超额
c、累进 d、绝对
27.关税是对(c)我国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税。
a、进入 b、出口
c、进出 d、流入
28.社会集团购买力属于(b)。
a、建设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我国特有的经济范畴 29.以下哪面不是消费性支出(a)。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国防 30.财政支出的首要目标是(c)。
a、经济增长 b、物价稳定
c、公平分配 d、国际收支平衡
31.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是(a)的比例关系。
a、积累与消费 b、农轻重
c、基建与更改 d、工业与农业
32.我国财政最大和最主要的支出类别是(a)支出。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建设性
33.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是(a)。
a、基本建设 b、更新改造
c、住宅建设 d、基础设施 34.非转移性支出是指(d)。
a、社会保障 b、补贴
c、国债利息 d、行政管理 35.我国转移性支出中,过去比重很小,现在开始上升,将来会进一步上升的是(a)。
a.社会保障 b、资本转移
c、财政补贴 d、债务利息
36.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a)。
a、各项税收 b、利润
c、收费 d、债务
37.国家基本的财政计划称为(b)。
a、经济计划 b、国家预算
c、收支方案 d、国家扶算 38.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c)。
a、税收 b、利润
c、国债 d、财政贷款 39.《预算法》规定,从(c)年起国债不再作为财政收入,而是作为弥补赤字的手段。
a、1979 b、1992 c、1994 d、1995 40.预算外资金是(b)的组成部分。
a、预算同资金 b、财政资金
c、银行资金 d、国债
41.处理各级财政之间关系的根本制度称为(b)。
a、财政体制 b、预算管理体制
c、税收体制 d、国有企业财务体制
42.国有资产管理的宗旨是(c)。
a、提高效益 b、增加收益
c、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d、加强资产监督 43.财政政策总是从(d)角度影响经济运行的。
a、需求 b、供给
c、总量 d、分配
44.税收收入的自动变化是指(b)的税收收入。
a、比例征税 b、累进征税 c、固定总额税 d、免税
45.财政是下列哪两种范畴的统一?(a)。
a、政治范畴和经济范畴 b、历史范畴和政治范畴 c、历史范畴和经济范畴 d、社会范畴和历史范畴
46.在封建社会产生的财政范畴是(a)。
a、王室土地收入 b、军赋收入 c、贡物和掠夺收入 d.专卖收入
47.财政分配区别于物质生产领域分配的主要特征是(a)。
a、只凭借政治权力进行分配 b、凭借国家两种权力进行分配 c、以生产资料占有权为主要依据 d、主要是对当年剩余产品的分配 48.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是增加社会产品价值构成中的(c)。
a、c部分 b、v部分 c、m部分 d、c+v部分
49.最能保证财政收入稳定性的收入形式是(a)。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规费收入
50.按计税依据分类,可将税收分为(a)。
a、从价税与从量税 b、价内税与价外税 c、直接税与间接税 d、国内税与涉外税
51.有利于贯彻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税率是(c)。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率 52.下列税种中,属于流转税类的是(a)。
a、营业税 b、契税 c、土地增值税 d、印花税 53.公债偿还资金的最终来源是(a)。
a、预算盈余 b、发行新债收入 c、税收 d、利润上缴收入 54.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的依据是(c)。
a、收支平衡原则 b、财政效益原则
c、财权、事权统一的原则 d、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55.决定中央预算预备费动用的权力属于(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财政部 d、全国人大常委会 56.以下税种中,属于地方固定收入的税种是(c)。
a、增值税 b、消费税 c、印花税 d、资源税
57.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分配活动是(c)。a、信贷分配 b、价格分配
c、财政分配 d、企业财务分配
58.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而产生的新的财政范畴是(b)。a、税收 b、国家预算
c、基金 d、利润上缴
59.财政体系的主导环节是(b)。
a、预算外资金 b、国家预算
c、国家公债 d、综合财政计划
60.企业财务中,同财政收入成正比例关系的影响因素是(b)。a、工资 b、费用
c、利润 d、折旧
61.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来看,增加财政收入的最根本途径是(d)。
a、增加“c”部分的投入 b、增加“v”部分的投入
c、减少“m”部分的份额 d、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c”与“v”的投入
62.从公平原则出发,所得税最适合采用的税率是(c)。a、比例税率 b、全额累进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63.将税收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时采用的分类标准是(c)。a、课税对象 b、计税依据
c、税负能否转嫁 d、税收收入归属权 64.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是(d)。a、统收统支 b、利改税 c、利润包干 d、税利分流
65.有利于稳定预算收支,保证国债均衡偿还的偿债资金来源是(b)。a、经常性预算收入 b、预算盈余 c、发行新债收入 d、偿债基金 66.国际上公认的外债偿债率的警戒线是(b)。a、20% b、25% c、30% d、35% 67.用于国家行政机关的基本建设支出的性质是(c)。a、补偿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消费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68.下列支出项目中属于财政转移性支出的选项是(c)。a、国家公务员的工资 b、国家机关的基本建设投资 c、支付国债利息 d、国家机关的行政经费 69.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正确处理(a)。
a、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 b、国家与企业的财政分配关系 c、国家与各部门的财政分配关系 d、国家与个人的财政分配关系 70.分税制下,属于地方固定收入的项目有(d)。a、消费税 b、资源税
c、增值税 d、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71.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额递增率的确定依据是(c)。
a、全国增值税的平均增长率 b、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平均增长率 c、全国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平均增长率 d、全国各种税收的平均增长率
72.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b)
a.经济建设支出 b.购买性支出 c.社会文教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73.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d)
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司法检察支出 d.军队正规化建设支出 74.以下不属于我国的现行税率是(a)
a.全额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75.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a)
a.扣除法 b.免税法 c.抵免法 d.税收饶让
76.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d)
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纳税人的负担 d.负税人的负担 77.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c)
a.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b.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c.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78.我国国家预算分几级(d)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7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a)
a.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 b.中央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列赤字 c.地方各级预算列赤字 d.中央预算列赤字 80.以下不是预算外资金的特点的是(d)
a.财政性 b.专用性 c.分散性 d.非财政性
81.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从何时起执行(a)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3月1日 c.1996年1月1日 d.1996年3月1日 82.属于税收中心特征的是(c)
a.固定性 b.无偿性 c.强制性 d.国家性 83.以下税种属于价外税的是(a)
a.营业税 b.关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84.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哪一税种为第一大税(d)
a.财产税 b.流转税和所得税 c.流转税 d.所得税 85.以下不是营业税纳税人的是(d)
a.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c.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d.在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86.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已经不采用(a)
a.公募法 b.承受法 c.出卖法 d.强制摊派法 87.短期国债一般采用的偿还方式是(a)
a.分期逐步偿还法 b.抽签轮次偿还法
c.到期一次偿还法、d.市场购销偿还法
88.以下不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的是(b)
a.预算执行的监督权 b.预算调整方案的审批权
c.根据授权,对决算进行审批
d.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决算方面不适当的决定的撤消权 89.实现公共欲望的满足最可靠的部门是(a)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非营利组织 90.旨在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变量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的分析方法是(a)
a.实证分析 b.经验分析 c.规范分析 d.理论分析
91.对某一可由多人消费的产品而言,一个新的消费者加入将影响其他影响者的消费质量,则再加入一个消费者所带来的净增加称为(c)a.边际生产成本 b.边际社会成本
c.边际拥挤成本 d.以上答案均不是 92.社会保障的主体是(c)
a.社会公众 b.无法保障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 c.政府 d.慈善机构
93.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认为(b)和置换效应促使政府支出水平登上新的台阶。
a.梯度渐进效应 b.审视效应 c.非均衡增长效应 d.棘轮效应
94.曾经得到广泛的支持的负所得税方案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c)提出的。a.罗森 b.拉弗
c.弗里德曼 d.诺思
95.对西方国家公共企业效率的经验研究,证明(d)
a.公共企业的绩效劣于私营企业
b.私营企业的绩效劣于公共企业
c.两者绩效相等
d.无法确定 96.失业保险体系中存在(a)问题。
a.道德风险 b.逆向选择
c.委托-代理 d.搭便车
97.政府直接拥有或控制一些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根据国家的经济情况来调节
(b)a.通货膨胀
b.资金流向
c.通货紧缩
d.存款总量
98.财政消费支出它与财政投资支出的最大区别在于(b)
a.消费支出使用资金较少 b.在于消费支出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 c.投资支出不能获得商品或劳务 d.以上都不对
99.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产品价格(a)边际成本。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不等于
100.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对竞争性行业厂商的垄断行为(a)
a.是限制的 b.是提倡的
c.不管的 d.有条件地加以支持的 101.一般来说,在进行资源配置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a.效率优先 b.公平最重要
c.效率和公平并重 d.效率和公平都不重要 102.下列属于财政投资支出的有(c)
a.国防支出 b.教育支出 c.基础产业建设支出 d.科学文化支出 103.“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财政支出呈现出(c)趋势”
a.递减 b.不变
c.增长 d.变动无规律
104.下列不属于政府采购的特点的是(d)
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b.公开性 c.政策性 d.秘密性
10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对象既包括:(c)
a.机关事业单位
b.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职工
c.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职工
d.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职工
106.农产品产量增加是(b)收益。
a.外在的b.内在的c.间接的d.无形的
107.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d)。
a、罚没收入 b、规费收入 c、企业收入 d、税收收入
108.财政收入中,来源于M的收入,是通过(b)来实现的。
a、发行公债 b、征税 c、上交利润 d、罚没收入
109.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b)。
a、设立偿债基金 b、依靠财政盈余 c、通过预算列支 d、举借新债
110.国家预算比(a)的产生要晚得多。
a、税收 b、公债 c、财政补贴 d、企业财务 111.财政学的学科性质属于(d)学科。
a、理论 b、应用理论 c、业务 d、实践
112.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c)。
a、财政活动 b、财政关系 c、财政政策 d、A+B+C 1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是(d)。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d、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公平与效率和监督管理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114.公共财政是与(b)体制相适应的财政模式。
a、计划经济 b、市场经济 c、传统经济 d、现代经济 115.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a)。
a、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 a、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 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DGP增长率 116.财政支出中属于社会保障性质的支出项目是(d)
a、价格补贴 b、行政管理费
c、城市维护费 d、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117.(a)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a、税率 b、税法 c、纳税人 d、征税对象 118.农业税的计税依据(b)。
a、农产品销售收入 b、农业收入 c、常年产量 d、其它收入
119.下列各种产品中,不属于消费税征收范围的是(c)。
a、啤酒 b、汽车轮胎 c、载重卡车 d、化妆品
120.以下不属于现行社会保险体系组成部分的是(c)。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社会救济 d、失业保险
121.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指标最能切近实际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d)。
a、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b、中央收入占GDP比重 c、地方收入占GDP比重 d、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122.下列不是财政支出原则的是(c)。
a、建设公共财政 b、收支相对平衡
c、不用讲求支出效益 d、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123.财政支出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按(c)不同分类
a、财政功能 b、支出用途 c、经济性质 d、产生效益时间
124.中央财政教育经费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已连续六年每年增长(c)个百分点。
a、0.5 b、1 c、2 d、3 125.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资金管理方式采用的是(c)。
a、现收现付式 b、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d、权责发生制
126.我国当前条件下发行国债的主要目的是(d)。
a、加快经济建设 b、调节货币供给量 c、抑制社会消费 d、弥补财政赤字 127.一种税区别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b)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课税依据 d、税率结构 128.预算赤字是指(a)。
a、编制预算时列有赤字 b、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赤字 c、国有意识地用赤字来调节经济 d、年终决算有赤字 129.政府采购的招标性采购方式不包括(d)a、竞争性招标采购 b、选择性招标采购 c、限制性招标采购 d、询价采购 130.财政的本质是(d)
a、货物交换 b、货币收支关系
c、剩余产品的分配关系 d、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31.在市场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国家财政应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c)的作用。
a、主角和主导 b、主角和补充 c、配角和补充 d、配角和主导 132.不属于公共产品特征的是(d)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收益的非排它性 c、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d、提供目的的盈利性 133.不属于公共需要的是(c)
a、国防 b、卫生保健 c、住房 d、生态环境保护
134.根据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以等价交换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分配是指(a)
a、经济公 b、政治公平c、社会公平d、法律公平
135.控制公共支出增长总量的基本前提是(a)
a、科学界定政府的职能范围 b、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 c、确定保证经济增长的需要 d、确定社会发展的需要
136.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财政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制度的变迁而发展。因此财政属于:(a)
a、分配范畴 b、经济范畴
c、阶级范畴 d、管理范畴
137.经济学家更推崇的财政政策是:(a)
a、减税 b、增加转移支付 c、增加政府购买的商品劳务 d、发行国债
138.税收乘数比投资乘数(d)
a、大于1 b、相等 c、不一定 d、小于1 139.预算执行部门的决算需要层层向上汇总,最后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决算汇编成地方总决算,并连同中央一级决算一起汇编成国家决算的部门是:(a)a、财政部 b、国家税务总局 c、中国人民银行 d、工商管理总局
140.最早提出政府的活动不创造物质财富,属于非生产性劳动的学者是:(b)
a、弗里德曼 b、亚当.斯密 c、凯恩斯 d、瓦格纳。
141.政府首先制定有关的事业计划和工程计划,再依据政府职能和施政计划选定执行计划的实施方案,确定实行方案所需要的支出费用,并依此来编制预算的方法称为。(d)
a、零基预算 b、多年预算
c、复式预算 d、绩效预算
142.政府的转移支付(transfer)主要体现了(b)
a、效益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经济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43.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a)
a、征税对象 b、纳税人
c、税目 d、税率
144.税收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是:(d)
a、征税对象 b、纳税人
c、税目 d、税率
145.市场机制存在失灵,但在下列各项中,(d)不属于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
a、公共产品 b、不完全市场 c、市场垄断 c、收入分配不公 146.在财政的职能中,属于效率职能的是(a)。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职能 c、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 d、监督职能
147.财政收入、国民经济、社会正义、税务行政的税收原则,是由(c)提出来的。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鲁道夫•瓦格纳 d、凯恩斯
148.商品供求弹性是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之一,下列各项中,(c)的商品不易转嫁税负。
a、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也大 b、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 c、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 d、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 149.指出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不进行任何费用扣除的项目(d)。
a、工资薪金所得 b、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c、劳务所得 d、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150.某企业2005年1月发生下列几笔业务:(1)1月8日购进原材料一批,支付价款100万元;(2)1月10日购进设备两台,支付价款2000万元;(3)1月12日进口原材料一批,货物到岸价格为100万元,关税税率为30%,消费税税率为10%;(4)1月15日销售本厂产品一批,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1月20日向灾区捐赠本厂产品一批,价值20万元;(5)1月25日销售本厂产品一批,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假定上述业务中的价款均为不含税价款,且均适用17%的税率,问该企业应纳的增值税为多少?(a)
a、24.73万元 b、12.84万元 c、25.73万元 d、22.73万元 151.美国某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公司本取得的所得为100万美元,在美国取得的所得为200万美元,中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美国的税率为40%,则该企业根据抵免法应纳美国的所得税为(b)万美元。a、60 b、90 c、50 d、70 152.将财政支出划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债务支出、其他支出,依据的是(b)。
a、支出用途 b、费用类别 c、支出的性质 d、国际分类
153.政府财政支出中,对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影响的是(d)。
a、社会福利支出 b、社会保障支出 c、财政补贴支出 d、购买性支出
154.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规模也会随之提高。这一结论指的是(c)。
a、皮考克定律 b、马斯格雷夫定律
c、瓦格纳法则 d、罗斯托的支出增长论 155.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对(b)支出效益的评价。
a、投资性支出 b、行政性支出 c、城市公用事业支出 d、生产性支出 156.从2005年起我国实施的财政政策属于(b)。
a、积极财政政策 b、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c、稳健的财政政策 d、赤字财政政策 157.在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中,(b)占主要份额。
a、企业收入 b、税收收入 c、企业亏损补贴 d、其他收入 158.在税收诸要素中,(a)属于征税的主体。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d、税率 d、违章处理 159.自17世纪以来,西方财政税收理论学家对于税收产生的必要性提出了不同的学说。由萨伊提出来的是(a)。
a、需要分担说 b、劳务报酬说 c、经济调节说 d、社会公共需要说 160.将税收分为价内税、价外税的依据是(b)。
a、征税的依据 b、税收与价格的关系 c、税收的隶属关系 d、税收负担能否转嫁 161.在计算税额时只允许抵扣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的税款。这种类型的增值税属于(b)。
a、生产型增值税 b、收入型增值税 c、消费型增值税 d、净收入型增值税 162财政分配的无偿性是指(d)相统一的分配。
a、所有权不变,使用权不转移 b、所有权不变,使用权转移 c、所有权和使用权不转移 d、所有权和使用权转移
163.税收政策和制度的中心环节是(a)。
a纳税人 b、税率
c、纳税对象 d、征收环节
164.税收的三个特征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税收的强制性是由()决定的。
a、固定性 b、无偿性 c、税收制度 d、财产权力
165.下列属于行为税类的税种是(b)。a、土地使用税 b、关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66.(d)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和税负不平衡的问题。
a、资源税 b、营业税 c、消费税 d、增殖税
167.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属财政支出中的(d)。
a消费性支出 b、补偿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购买性支出
168.按财政支出在经济上是否直接获得等价补偿为标准划分,债务支出属于(a)。
a、转移性支出 b、生产性支出 c、积累性支出 d、购买性支出
169.社会保险的保障内容比其他社会保障更具有(b)。
a、偶然性 b、普遍性 c、特殊性 d、波动性
170.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在经济生活中,(d)
a、通常指公共支出的负面效应 b、通常指公共支出的正面效应
c、通常指公共支出的替代效应 d、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也可能产生积极效应 171.政府从事财政收入活动的首要目的是(a)。
a、获取财政资金 b、进行收入再分配 c、改善资源配置 d、稳定经济
172.从公共产品的特点来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而进行筹资的最佳财政收入手段是(b)。
a、政府债务 b、国家税收 c、企业利润 d、政府收费 173.衡量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是(c)
a、企业缴纳税收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b、企业缴纳税收总额/企业利润总额 c、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d、税收/产品收入产值
174.下列产品或服务中,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特征的是(c)
a.融服务 b.住宅 c.国防服务 d.石油 175.瓦格纳法则的研究对象是(c)
a.财政收入规模 b.财政收入结构 c.财政支出规模 d.财政支出结构 176.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c)
a.纳税人
c.课税对象
b.税率 d.纳税环节
177.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d)履行职能所需的经费: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178.国防支出的规模以(c)来衡量。
a、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比例 b、国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c、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和国民收入的比例 d、国防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的比例 179.不属于国防支出外部效应的是(d)a、带动高新技术的发展 b、促进民用科技的提高 c、拉动国内需求
d、推动军事人员教育的发展
180.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筹集应主要由(b)承担。a、农民个人 b、国家财政
c、银行贷款 d、社会集资 181.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a)a、社会消费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182.公共卫生的资金筹集主要由(a)来解决。
a、财政拨款 b、个人付费 c、商业保险 d、银行贷款 183.计划免疫是一种(a)a、纯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 c、私人产品 d、劣值品 184.高等教育是一种(b)a、私人产品 b、准公共产品 c、纯公共产品 d、劣值品
185.大部分基础设施部门提供的产品都属于(c)a、公共产品 b、私人产品 c、混合产品 d、纯公共产品 186.下面哪个行业是基础产业(b)a、服装业 b、农业 c、餐饮业 d、家具业 187.农业科技是属于(c)体系。
a、农业基础设施 b、支农工业体系 d、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88.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b)a、社会救济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89.根据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我国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应采用(c)a、现收现付式 b、完全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d、财政拨款解决 190.社会救济属于(b)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积累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191.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对于医疗、生育、失业等方面的保险,一般采用(筹资模式。
a、现收现付式 b、完全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c、财政拨款解决 192.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次为(d)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优抚 d、社会福利
193.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b)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94.解决自然垄断的有效措施有(c)a、征税 b、采取反垄断措施 c、公共定价 d、收费
195.政府在为自然垄断产品定价时,会产生企业亏损问题的定价方法是(a)、边际成本定价 b、二部定价、平均成本定价 d、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定价)a a c 196.消费税计税依据采取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两种计算方法,因此,下列项目中采用从量定额征税的是(a)
a、汽油 b、化妆品 c、小汽车 d、金银首饰
197.我国在进口货物或物品时,不征收(c)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关税 198.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规费的是(a)
a、过桥收费 b、护照费 c、商品检验费 d、毕业证书费
199.对公共设施使用者收取使用费时,是依据使用者的(c)
a、收入状况 b、能力状况 c、受益状况 d、财产状况
200.按照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的标准,应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的公共产品是(a、国防 b、消防
c、外交 d、航空
201.以下应由中央政府负责公共生产的自然垄断企业是(d)a、自来水 b、煤气 c、电力 d、航空
202.以下属于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有(c)
a、征收个人所得税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c、消除外部性
d、控制货币供应量
203.中央政府须承担的支出责任是(a)a、国际贸易 b、市政建设 c、公共绿地 d、地方性公共交通
四、多项选择
1.奴隶制国家财政收入主要包括(abc)。a、国王土地收入
21)b b、贡物和掠夺收入 c、军赋收入 d、捐税收入 e、公债收入
2.分税制的类型包括(bd)。a、结构型分税制
b、彻底型分税制 c、规模型分税制 d、适度型分税制 e、分散型分税制
3.在税收分类中,增值税属于(ace)。a、流转税 b、资源税 c、从价税 d、从量税
e、中央地方共享税
4.按我国税法规定,下列各项所得中,可以免缴个人所得税的项目有(bc)。a、工资薪金所得 b、国债利息所得
c、省级科研成果奖奖金 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e、偶然所得
5.公债产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d)。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职能的扩大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d、社会上存在着闲置资本
e、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
6.与一般工商信用比较,财政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具有的特点是(ace)。a、有偿性 b、长期性 c、专用性 d、灵活性 e、社会性
7.下列各项中,属于财政补贴的项目是(acd)。a、财政支付企业建设贷款的利息 b、国家拨付的企业建设资金 c、国家对企业实行的税收优惠 d、国家弥补国有企业的亏损
e、国家对低收入居民提供的廉租住房
8.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bcde)。
a、财政收入额下降
b、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下降
c、国有企业留利下降 d、居民收入增长 e、预算外资金增长
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bd)。a、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b、政府职能的转变
c、债券和股票进入市场 d、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e、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10.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手段有(ad)。a、增加政府开支 b、减少政府开支 c、增加税收 d、减少税收 e、降低利率
11.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支出主要包括(abcde)。
a、国家行政支出 b、军事支出 c、社会福利支出 d、教育支出 e、经济发展支出
12.哪种公债是按公债本位划分的?(ce)。
a、国内公债 b、国外公债 c、实物公债 d、普通公债 e、货币公债
13.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abd)。
a、无偿性 b、.强制性 c、社会性 d、固定性 e、补偿性
14.我国1994年进行的增值税税制改革的内容有(acde)a、由价内税改为价外税 b、由从量税改为从价税 c、明确扣除范围
d、确定合理的税率水平e、改革计税依据
15.我国拟开征、尚未开征的税种有(ad)。
a、遗产税与赠与税 b、特别燃油税 c、证券交易税 d、社会保险税
。e、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16.下列国债发行方法中,哪些属于公开发行方式?(acd)。
a、由财政部直接向社会发行 b、采取强制性摊派方式发行 c、政府委托银行代售 d、在金融市场上出售
e、由中央银行承购后再向社会转售
17.下列支出项目中,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ab)。
a、政权机构执行公务的费用 b、公务员工薪 c、支付国债利息 d、财政补贴 e、基本建设投资
18.以下财政支出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abc)
a.行政管理费支出 b.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 c.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d.债务利息
19.广义的财政收支范围包括(ab)。a、国家预算收支 b、预算外收支
c、国有企业财务收支 d、国有银行信贷收支 e、制度外收入
20.按照财政资金使用主体的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abc)a、经济建设支出
b、行政经费支出 c、国防经费支出
d、购买性支出 e、转移性支出
21.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是(abcde)。a、稳定价格 b、收入合理分配
c、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d、经济增长 e、国际收支平衡
2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acde)。a、经济性因素
b、支出结构 c、社会性因素
d、法律性因素 e、政治性因素
23.税式支出的形式主要有(abcde)。a、税收豁免
。b、纳税扣除 c、税收抵免
d、延期纳税 e、优惠税率
24.下列税种中属于商品课税的是(abd)。
a、增值税 b、消费税 c、企业所得税 d、关税
e、个人所得税
25.按预算编制的内容分类,可以分为(ab)。a、单式预算 b、复式预算 c、增量预算 d、零基预算 e、效绩预算
26.下列税种中属于从价税的是(ade)。a、房产税
b、资源税
c、车船使用税
d、企业所得税 e、个人所得税
27.我国增值税的纳税人包括(abcde)。
a、生产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提供加工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c、提供修理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d、提供修配劳务的单位利个人 e、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28.国债的发行方式通常包括(abcde)。
a、固定收益出售 b、公募拍卖 c、连续经销 d、直接推销 e、综合方式
29.税负转嫁的方式有(abc)。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e、停转
30.按照我国现行分税制的规定,下列税种属于共享税的是(ac)a、增值税 b、消费税 c、资源税。
d、关税
e、证券交易税
31.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abcd)。
a、税收 b、公债 c、政府投资 d、公共支出 e、国家预算
32.预算外资金管理新措施主要包括(abcde)。
a、预算外资金范围的重新界定
b、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c、严格控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规模 d、建立预算外资金收支预决算制度 e、严格规定预算外资金的使用范围
33.按照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功能划分,财政政策类犁包括(cde)a、内在稳定的财政政策 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 e、中性财政政策
34.税收对经济选择行为的影响体现为税收效应,具体包括(ab)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c、税收中性 d、税收乘数 e、税收增长弹性
35.我国现行税率分为(abcd)。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累税率 e、定量税率
36.与课税对象关系密切的术语包括(abd)。a、税目
b、计税依据 c、纳税期限 d、税源 e、偷税漏税
37.行政改革的基本内容是(abde)。
a、转变职能 b、理顺关系 c、增加收入 d、精兵简政 e、提高效率
。
38.市场失灵的表现是(abc)。
a、公共产品 b、外部效应 c、不完全竞争 d、收入分配不公 e、经济波动与失衡
39.政府预算编制的核心内容,是要确定各收支项目的具体数额,确定预算指标数,确定数额的方法主要有(abcde)a.基数法 b.序数法 c.比例法 d.定额法 e.综合法 f.调整法
40.预算外资金具有(bce)的特点。
a、经济性 b、财政性 c、专用性 d、集中性 e、分散性
4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所具有的职能是(abc)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稳定 d、调节经济 e、监督经济
42.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有(abcd)a.税收 b. 债务收入 c.国有企业收入 d.各种制度性收费
43.以下属于财政支出的原则的是(abc)a.量入为出的原则
b.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 d.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 d.量出为入的原则
44.以下属于社会保障的内容的是(abcd)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中的一部分 c.社会优抚 d.社会保险
45.影响财政集中率的因素主要有(abcd)
a.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b.经济管理体制的模式 c.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 d.分配政策
46.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率有(bcd)
a.低税率6% b.基本税率为17%。
c.低税率为13% d.出口适用零税率
47.私人部门经济和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差异有:(abd)a.活动范围 b.活动方式 c.活动目的 d.活动手段 48.属于财政的职能有(acd)
a.资源配置职能 b.物价稳定职能 c.收入分配职能
d.经济稳定职能
e.充分就业职能
49.税收的财政收入原则,具体体现为(ad)原则。
a、弹性 b、慎选税种 c、慎选税源 d、充足
50.对国际税收的理解应该是(abcd)。
a、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 b、以国家税收的存在为前提 c、国家之间的特定税种 d、国家之间的税务协调关系
51.决定国债适度规模的因素主要有(acd)。
a、国家的偿债能力 b、国家的基建规模
c、认购者的负担能力 d、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与效益
52.当前,我国国债流通转让可以采取(abcd)等方式。
a、国债贴现 b、国债的现货交易 c、国债的期货交易 d、国债的回购业务
53.指出国债利率的决定因素(bd)。
a、国家的政策 b、社会资金余缺状况 c、平均利润率 d、企业债券利率 54.指出紧缩财政政策的手段(ab)。
a、增收 b、减支 c、发行债券 d、动用预备费
55.财政补贴按形式分,可以分为(abcd)。
a、价格补贴 b、政策性亏损补贴 c、财政贴息 d、消费补贴 56.在我国分税制体制中,属于中央的财政支出有(abc)。
a、地质勘探费 b、国防支出 c、债务还本付息支出 d、价格补贴支出 57.农业投资的资金来源(abcd)。
a、国家投资 b、农户投资 c、银行贷款 d、外资投资 58.政府对农业的干预在生产方面所使用的手段有(abcd)。
a、低息贷款 b、无息贷款 c、直接补贴 d、间接补贴 59.一般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于(abcd)。
a、是向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 b、向社会发行国家担保的债券 c、举借外债 d、靠设立一些基金筹得部分资金和部分保险基金节余资金 60.国防费的提供方式(ab)。
a、政府组织公共生产并采取公共提供 b、私人组织生产并与政府采购制度相结合
c、政府组织私人生产并采取公共提供 d、私人组织生产并采取公共提供 61.行政管理费的控制措施有(abcd)。
a、建立公务员系列的竞争机制 b、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精简机构 d、厉行节约、勤俭办事 d、其他措施 62.指出政府应投资的范围(abc)。
a、基础设施 b、支柱产业 d、农业 d、家装行业 63.指出属于政府采购的方式(ab)。
a、指标性采购 b、非指标性采购 c、团体采购 d、非团体采购
64.以国家预算的编制方法为依据,分为(ab)。
a、零基预算 b、增量预算 c、单式预算 d、复式预算
65.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主要通过(abcd)体现出来。
a、直接提供农产品贡献 b、提供市场贡献 c、提供要素贡献 d、提供外汇贡献
66.影响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因素主要包括(abcd)。
a、政府职能 b、政府机构规模 c、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控制 d、支出效率
67.在国际上,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进行分类,一般分为(abc)。
a、经常性支出 b、净贷款支出
c、资本性支出 d、住房与社区生活服务支出
68.我国按财政支出的性质进行分类,通常可以分为(cd)。
a、国防费支出 b、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69.影响一国国防支出的因素主要包括(abcd)。
a、地域的大小 b、国际局势的变化
c、国家的综合势力 d、一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70.政府采购与非政府采购的差异之处在于(abcd)。a、采购的资来源不同 b、采购的主体不同 c、采购的规范程度不同 d、采购的经济影响不同
71.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abc)。
a、政治 b、经济
c、社会 d、国家职能的大小 72.以国家预算的形式差别为依据,分为(cd)。
a、零基预算 b、增量预算 c、单式预算 d、复式预算
73.国家预算的编制原则(abcd)。
a、计划性 b、政治程序性 c、法律性 d、公开性 74.指出属于预算外资金的范围(abcd)。
a、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b、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c、国有企业及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d、地方和中央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75.指出属于地方财政支出的项目(ac)。
a、城市维护支出 b、国防费 c、价格补贴支出 d、外交支出 76.指出下列收入项目不中属于市场分配的范畴(acd)。
a、公务员工资 b、企业利润
c、军队人员的工资 d、事业单位职工工资 77.指出下列收入项目中不属于财政分配的范畴(ab)。
a、租金收入 b、股息收入 c、公共医疗 d、社会福利
78.企业收入是指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以(acd)形式取得的财政收入形式。
a、利润上缴 b、税金
c、股息与红利 d、租金和资产占用费
79.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abcd)。
a、经济发展水平b、生产技术水平
c、分配政策与分配体制 d、价格水平或通货膨胀水平80.在下列项目中属于营业税的特点的是(abcd)。
a、课征普遍,遍及整个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 b、不论行业所处的地域不论行业的经济性质
c、实行比例税率。税率一般为3%或5%,个别行业除外 d、计征简便
81.在下列项目中属于所得课税有四个方面的特点(abc)。
a、税负相对公平b、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 c、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 d、课税无弹性 82.我国国债的功能主要表现为(abd)。
a、弥补财政赤字 b、筹集建设资金 c、调节企业财务收支 d、调节经济运行 83.财政补贴按形式分,可以分为(abcd)。
a、价格补贴 b、消费补贴 c、财政贴息 d、企业亏损补贴
84.我国分税制体制中,属于中央的财政支出有(abc)。
a、地质勘探费 b、国防支出 c、债务还本付息支出 d、价格补贴支出
85.指出属于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bcd)。
a、企业收支平衡 b、经济适度增长 c、收入合理分配 d、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86.我国实施的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ab)。
a、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b、压缩国债规模 c、增加国债规模 d、动用预备费 87.指出下列收入项目中属于市场分配的范畴(abc)。
a、企业职工工资 b、企业利润 c、财产收入 d、社会保障
88.指出下列收入项目中属于财政分配的范畴(cd)。
a、租金收入 b、股息收入 c、医疗保健 d、基础教育 89.经济稳定通常包括(abcd)。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适度的经济增长率 d、国际收支平衡
90.指出下列项目中属于实现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abcd)。
a、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 b、规范工资制度 c、加强税收调节 d、通过转移性支出 91.现行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abcd)。
a、生产型增值税不能解决增值税重复征税的问题 b、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偏多,且实行分项课征
c、内外资企业的两套税制尚未统一,两套税制,两种待遇 d、农业税负担偏重
92.财政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cd)。
a、债务利息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税收支出 d、财政补贴
93.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包括(abcd)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国家安全支出 d、司法检察支出
94.下列支出中,属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是(cd)。
a、食品支出 b、住房支出 c、公安.司法.检察支出 d、国防支出
95.积极财政政策应当是(ab)。
a、根据当前经济态势所实行的积极应对的财政政策 b、相机抉择的公共财政政策
c、自动稳定的公共财政政策 d、主要通过物质刺激的财政政策 96.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有(abd)。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纳税环节与纳税期限 d、税率
97.瓦格纳从以下哪些方面解释了公共支出的增长问题(bc)。
a、国家活动范围的扩大
b、市场主体关系的复杂化要求相关的司法.行政制度 c、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密度的增加 d、战争使财政支出大幅度提升
98.致使公共部门履行资源配置职能原因是(abcd)。
a、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b、外部效应的存在 c、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 d、分配不公平
99.属于资源配置领域的市场失灵的是(acde)。
a、公共产品 b、失业和通货膨胀c、外部性问题 d、市场不完全 e、偏好不合理
100.具有“自动稳定”经济作用的财政制度主要包括(bc)
a.累退性商品税制度 b.累进性所得税制度
c.失业救济金制度 d.财政贴息制度 e.税收优惠制度
101.下列支出中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有(bc)
a.行政管理费支出 b.社会保障支出
c.财政补贴支出 d.国防支出
e.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
102.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相对指标包括(abc)
a.财政支出水平b.边际财政支出倾向
c.财政支出弹性 d.财政支出边际效益 e.财政支出边际成本
103.按我国消费税制度规定,下列商品中,属于消费税课税对象的是(abe a.香烟 b.小汽车
c.高档家具 d.液晶电视 e.酒精
104.公债的基本特征是(acd)
32)
a.自愿性
b.固定性 c.有偿性
d.灵活性 e.强制性
105.下列税种中,属于从价税的是(acde)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关税 e.房产税
106.行政管理支出包括(abcd)a、行政管理费 b、公检法经费 c、武装警察部队经费 d、外交支出
107.要控制行政管理支出,就要掌握好几个比例关系(bcd)a、行政管理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b、行政管理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比 c、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 d、行政管理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的比例
108.下列支出项目中,哪些属于公用经费支出(bcd)a、工资 b、公务费 c、修缮费 d、设备购置费
109.下列支出中,哪些属于人员经费支出(acd)a、奖学金 b、业务费 c、补助工资 d、职工福利费
110.科学研究的经费可以来自以下渠道(abcd):
a、财政拨款 b、民间信用 c、企业投资 d、银行贷款
111.医疗事业的资金来源可以从以下渠道获得(abcd)
a、政府的医疗支出 b、医疗保险费 c、社会慈善机关的援助 d、私人支付医疗费
112.在医疗卫生市场上,政府免费或半免费提供的服务是(abcd)a、传染病的防治 b、卫生教育和宣传 c、计划免疫 d、卫生监督与执法
113.基础设施的生产组织形式有(abcd)
a、公有公营 b、公有私营 c、私有私营 d、社区和使用者提供 11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由(abcd)部分组成。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15.属于我国社会保险内容的是(abcd)
a、生育保险 b、养老保险 c、医疗保险 d、失业保险
116.一般来说,可供选择的社会保险筹资模式有以下几种(bcd)
a、社会保障税 b、现收现付式 c、部分基金式 d、完全基金式 117.政府对社会保险市场干预的理由是(abcd)
a、私人保险面临的“相反选择” b、私人保险公司降低社会风险的能力较弱 c、降低决策成本 d、出于收入再分配的考虑
.一国在选择主体税种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 d)
a、经济发展水平
b、国家税收职能的侧重面 c、税收成本
d、一国的经济管理水平
119.通过征收特定受益税为公共提供筹措资金需具备的条件是(bcd a、消费上具有非排斥性
b、受益对象可确认
c、受益量在一定程度上可确认
d、税收收入专款专用
118)120.以下关于拉弗曲线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bcd)
a、表明税率和税收收入的函数关系 b、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
c、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采取不同的税率 d、从理论上讲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存在最优结合 121.在税制设计中可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有(acd)
a、尽可能采用中性税收
b、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征税c、尽可能避免高税率
d、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征税
122.政府通常采用的激励投资的税收政策有(abcd)
a、减免所得税
b、快速折旧
c、投资抵免
d、财政补贴
123.影响税负转嫁与归缩的因素有(abcd)
a、供求弹性
b、E、计税单位
c、课税对象 d、课税范围
124.下述关于垄断条件下税负转嫁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有(bc)
a、在供给具有无限弹性的情况下,垄断者不负担税负。b、在边际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垄断者将负担大部分税负。c、从价税与从量税相比较,从价税使垄断者的税负大于从量税。d、对垄断利润征税,将会使垄断者减少产量。
125.对小轿车征收消费税,厂商有可能采取的税负转嫁方式有(ac)
a、前转
b、税收资本化
c、后转
126.一个人的真实收入取决于下述哪些因素(abcd)
a、个人的收入水平
b、法律上承担的税负 c、别人转嫁给他的税负
d、他转嫁给别人的税负
12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从供求弹性角度来看税负具有以下转嫁规律(bcd a、供求弹性相等时,税负由纳税人负担
b、供给有弹性需求完全无弹性时,买方负担全部税负 c、需求曲线相对于供给曲线较平坦,税负大部分由卖方负担
35)
d、供给有弹性需求具有完全弹性时,卖方负担全部税负 128.在二部定价法之下,产品价格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abcd)
a、固定成本 b、变动成本 c、固定费用 d、从量费用
129.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某些产品实行公共定价的原因是(abcd)
a、弥补垄断损失 b、稳定市场价格 c、缩小分配差距 d、获取财政收入
130.在自然垄断条件下,保证企业财务收支平衡的公共定价方法有(bd)a、边际成本定价法 b、平均成本定价法
c、固定成本定价法 d、二部定价法 131.政府稳定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原因是(bc)a、增加财政收入
b、农产品供求弹性不对称
c、农产品是家庭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 d、农产品是一些工业企业生产资料的基本来源
132.在竞争市场上以公平为目标的公共定价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abcd a、使价格偏离产品边际成本 b、改善了收入分配状况 c、提高了低收入者的实际购买力 d、扭曲了产品的相对价格
133.公债的特点是(ab)
a、有偿性 b、自愿性 c、固定性 d、期限性
134.公债按不同的债务契约形式,可以分为(ab)、公债券
b、合同型借款 c、记名式债券 d、记账式债券
135.公债的发行价格有(abcd)、平价发行
36)
a a b、溢价发行 c、折价发行 d、贴现价发行
136.偿付公债的资金来源主要有(abc)
a、预算结余 b、政府投资收益 c、税收 d、政府行政性收费
137.企业所得税征收时,允许在税前列支的税是(bcd)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
138.关联企业间的购销业务不能按照独立企业间的业务往来作价时;税务机关有对其交易价格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是(abc)a、按照独立企业间同类业务活动的价格 b、按再销售的第三者的价格 c、按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 d、按关联企业之间协定的价格
1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城市维护建设税分别与消费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同时缴纳
b、城市维护建设税应当保证用于城市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的维护建设 c、城市维护建设税按纳税人所在地的不同分别规定不同的税率 d、在集市上出售商品的个体商贩和个人,一律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
140.下列各税种中属于对资源课税的税种是(abcd)
a、土地增值税 b、耕地占用税
c、城镇土地使用税 d、资源税
e、房产税
141.下列税种属于流转税类的是(abc)
a、增值税 b、营业税 c、消费税 d、房产税
五、判断题
1.购买性支出和政府转移性支出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2.财政转移性支出不可能改变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3.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4.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增长幅度是关系到国民收入中财政收入所占比重的重要因素,它制约着财政收入规模的下限指标。(╳)5.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主要看税款是否能转稼。(√)6.中央税是指由中央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并支配使用的税种(╳)7.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并有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但有来源于我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人。(√)8.经济性重复征税是指由于同一课税对象或同一税源的不同纳税人分别征税所造成的 重复征税。(√)9.长期国债的付息方式一般是分次支付,而短期国债付息方式则是到期一次支付。(√)10.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害的。(╳)11.正是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个人与经济组织无能为力,才需要政府财政的介入,用非市场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12.政府可通过通过垄断经营一些需求弹性小、利润高的行业来直接获取财政收入。(√)
13.转移性支出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直接的,而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
14.政府采购的范围一般只限于商品和工程。(╳)15.最低生活保障的给付一般采取现金救助方式。(√)
16.政府一旦拥有垄断性企业的所有权,可以根据公共的利益来决定产量和价格,以求得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尽管从理论上是做不到的。(╳)17.一般认为,以收益和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是直接税;以商品、营业收入、劳务收
入为课征对象的税种是间接税。(√)
18.消费税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19.资本预算主要包括对国有企业和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其收入来源主要为经常预算的结余及债务收入。(√)
20.累进的所得税是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21.凡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活动都是财政活动。(╳)22.由于政府的各项活动都难免涉及资金的收支问题,因此,财政活动构成了政府经济活动的基础。(√)
23.我们习惯上将由家庭和企业这两个部门形成的经济称为私人经济,而把政府部门形成的经济成为公共经济。(√)
24.私人部门是追求私人自身利益的,而公共部门则是完全追求公共利益的,没有个人的私利可寻。(╳)25.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对财政支出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6.政府的运行总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础和前提,而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权力不能创造财富,却可以支配财富,甚至凌驾于经济之上支配经济,这正是政府机制的缺陷和政府干预失效的最根本原因。(╳)27.在衡量财政支出规模时,无论是绝对指标,还是相对指标,都存在一个针对物价变化进行调整的问题。(√)
28.消耗性支出,也称消费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方式消耗或运用社会资源。(╳)29.从保险产品或服务的属性来说,它实际上是一种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30.从广义上说,财政学就是研究政府经济活动的经济学,也即公共部门经济学。(√)31.社会公平是指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平均不等于公平,但不会背离社会公平。(╳)32.经济增长职能是财政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职能。(╳)33.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同时实现生产效率和交换效率,那就意味着该社会能够在既定资源和技术限制下,生产出最大数量的产品组合,而且该产品组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34.皮科克和怀斯曼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也被称为“时间型态理论”或“梯度渐进
增长论(√)
35.消耗性支出,也称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方式消耗或运用社会资源,包括财政消费支出和财政投资支出(√)
36.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发展已经克服了自身的种种缺陷,市场失灵现象不复存在。(╳)
37.如果物价总水平上升主要是由财政赤字引起的,国家财政就能在GDP再分配中分得更大的份额。(╳)
38.税收起征点比免征额的优惠面更加广泛。(╳)
39.所得课税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
40.企业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
41.规范的收费应以法制为基础。(√)
42.以财政支出是否以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可将全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类,这种分类方法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43.财政的行政管理支出指的就是财政用于行政管理机关的费用支出。(╳)4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改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财产保险。(╳)
45.国债发行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然而国债发行也可以牵动财政赤字的出现。(╳)46.国家借款是最原始的举债形式,具有手续简便、成本费用较低等优点,因而现代国家在对民众和企业借款时仍主要采用这一方式。(╳)47.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牲特征(√)
48.居民个人或企业包括商业银行购买公债,不仅会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且会改变货币供给结构(╳)49.积极财政政策只能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中短期财政政策,不能作为长期政策,长期仍应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50.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必然使社会总需求扩大。(√)51.国家财政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52.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是“公共产品”理论。(╳)53.在各种财政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税收。(╳)54.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国有资产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55.所得税作为一个独立的税种最早出现于法国。(╳)
56.关税包括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但大多数国家不征收过境税。(√)57.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基本制度。(√)
58.新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关系,进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制体系。(√)
69.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即借债的方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60.“不干预”是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最基本观点。(√)61.税收支出是财政分配结构的中心环节。(╳)
62.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该界限的确定具有主观性。(╳)63.财政分配中的量入为出的含义是以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支出需要来确定财政收入。(╳)
64.在财政分配中,购买支出的实现不换回等价的商品和劳务。(╳)
65.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社会生产经营部门的支出主要指对公共工程和自然垄断行业的支出。(√)
66.有偿性财政支出形式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67.按受益原则征收财政收入可以使社会成员的福利损失降至最低。(√)68.纳税人缴纳的流转税能够随商品价格运动转嫁由消费者负担。(√)
69.总值型的流转税可减少或消除重复征税、重叠征税,以及产品间或企业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使税收负担合理,税收收入稳定。(╳)70.流转税纳税义务人即税负人。(╳)
71.税务机关在征税过程中,是否征税或征收多少税款,可以与纳税人协商议定。(╳)72.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3.税收收入与企业收入是同等性质的财政收入形式。(╳)74.消费税和增值税都是实行多环节征收的税种。(╳)75.增值税属于价内税。(╳)
76.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如果因自然灾害而造成损失,应将损失货物的进项税额从当期发生的进项税额中扣减。(√)
77.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时,准予计算进项税额抵扣的货物运费金额是指在运输单位为货主开具的发票上注明的运费和政府收取的建设基金。(√)
78.我国现行增值税在实际使用中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所含的税负,这种类型属于收入
型增值税。(╳)
79.我国现行的消费税均采用定额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的办法征税。(√)80.凡是纳税企业都要缴资源税。(╳)
81.财政支出增长论是由皮考可与威斯曼率先提出来的。(╳)
82.抵免法是一国政府对其居民已纳国外税款,允许其从来源于国外的所得中作为费用
扣除,就扣除后的余额征税。(╳)
83.市场提供私人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私人需要。(╳)84.根据现行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中央固定收入包括:关税、海关代征的消费税与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中央企业所得税等。(╳)
85.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因此政府的分配政策与分配体制是决定财政收入
规模的根本因素。(╳)
86.对所有在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一律实行二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87.实行起征点制度时达到起征点之后只就超过的部分计算纳税,而实行免征额制度时
对达到免征额的就其全部所得计算纳税。(╳)
88.对外商投资企业分得的利润用于再投资实施退税33%的税收优惠政策。(╳)89.在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中,所有课税对象均采适用超额累进税率。(╳)90.在我国增值税的计算中,所有的外购材料、设备的增值税税款都允许抵扣。(╳)91.引起国际重复征税的原因并非源于收入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冲突。(╳)92.国债的利率由市场利率、银行利率、政府信用和社会资金余缺的状况而定。(√)93.决定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的偿债能力。(╳)
94.中央银行买入国债,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基础货币减少;反之中央银行卖出国债,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
95.国家通过征收遗产税、赠与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国
家通过征收资源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
96.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通常通过财政配置起到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通过市场配置
起到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
97.在经济萧条时,税收自动增加,失业救济金支出自动减少,在经济繁荣时,税收下
降,失业救济金支出自动增加,经济会自动处于平衡和稳定之中。(╳)98.正的外部效应是指一个厂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可以为他人带来经济利益也得到了应
有的经济报酬。(╳)
99.私人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征。这是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相对应的。(╳)
100.关税政策仅体现在于对进口产品的税率的调整。(╳)
101.如果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财政从国民收入中会得到两部分所得。一部分是 GDP正常增量的分配所得,一部分是价格再分配所得,即“通货膨胀税”。(√)
102.从各地区财政收入的构成来看,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
比经济越发达,财政收入的规模越大,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越高,反之,则低。(√)
103.零基预算与部门预算的区别在于零基预算反映的是预算的编制方法而部门预算反映的是预算内容的细化。(√)
104.负的外部效应是指一个厂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没有为他人带来经济利益也没有受到应有的经济处罚。(╳)
105.如果一国实行以比例税为主体的税制,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增长而
增长,从而财政获得的份额会增加;反之,如果实行的是累进税为主体的税制,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无实际增长。(╳)106.超额累进税率是根据课税对象的全部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税率计算纳税,就是依据
课税对象对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计算纳税。(╳)
107.低税法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人来源于国外的所得单独制定较低税率以减轻国际重
复征税的方法。(╳)
108.财政政策侧重于调整经济总量,而货币政策则侧重调整经济结构。(╳)
109.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适用于文教科卫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
110.外商投资企业的外籍职工与我国职工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享受同等的税收政策。
(╳)
111、实行起征点制度时达到起征点之后全部所得计算纳税,而实行免征额制度时
对超过免征额的部分计算纳税。(√)112.以权谋私是市场缺陷的一种表现形式。(╳)
113.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认为只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它所产生的结果就必定符合帕累托效率。(√)
114.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认为任何一种帕累托效率状态都能通过完全竞争市场来实现。
43(√)
115.斯密认为政府的职能之一是进行收入再分配。(╳)
116.马克思认为用于所有的生产性活动都必须由政府来进行。(√)117.市场缺陷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18.当一种产品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来消费时,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采用公共生产的方式来生产。(√)119.公共产品在消费中可进行数量上的分割。(╳)120.免费开放的公园属于公共产品。(╳)121.提供给贫困者的免费食品属于公共产品。(╳)
122.不同的个人消费等量的公共产品并不一定获得等量的利益。(√)123.一般来说,正的外部性会导致产品供应量的过度,而负的外部性则往往表现为产量供应的不足。(╳)
124.垄断行业必然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125.沉淀成本的存在会阻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从而造成进入壁垒。(╳)126.为了控制污染,政府可以向产品的买方或卖方征税,且都可以达到均衡的结果。(√)
127.政府补贴应该只给那些收益外部化的企业,而对于成本外部化的企业只能采取限制性措施,如征税或罚款等。(╳)
128.自然垄断行业的厂商如果按照平均成本定价,就无法补偿其生产成本;而按照边
际成本定价,就能达到不赢不亏。(╳)
129.单靠市场机制不可能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130.采用现收现付制比较灵活,可以随着物价的变化和人口的变化调整社会保险税率,从而避免通货膨胀侵蚀养老金。(╳)131.一般商品消费税是累进的。(╳)
132.各种税收方式在调节收入分配方式时都会产生效率损失。(√)
133.当公共产品的收入边际效用弹性为1或小于1时,累进的税收使公共提供具有有利于低收入者的再分配效应。(√)
134.当权者追求自身利益意味着他会无限制地扩大政府收支为自己的物质享受服务。(╳)
135.因为国防是纯粹的公共产品,所以它的生产和提供过程都不可能有市场和企业介
入。(╳)
136.在通货紧缩时,增加国防支出的比重,就会促进某些生产资料价格的回升。(√)137.行政管理费用的超常增长,并不总是与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膨胀有关。(╳)138.文教科卫支出是一种单纯的非生产性支出。(╳)139.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一种优值品。(√)
140.据教育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从免费的高等教育中获益最多的是中高收入者阶层的学生,而低收入阶层的学生并没有免费或低收费而有显著改善。(√)141.R&D的投入应主要由政府承担。(╳)
142.公共卫生是一种纯公共产品,具有极强的外部效益,其资金筹集主要由财政拨款解决。(√)
143.基本医疗是一种纯公共产品,政府免费提供是一种最有效的消费方式。(╳)144.免费的高等教育是一种通过税收把富人的收入向穷人转移的公平机制。(╳)145.文教科卫是一种单纯的消费性支出,对物质财富的生产贡献不大。(╳)146.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并存,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走向。(√)
147.非义务教育应采用市场提供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筹资方式。(√)148.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对于医疗、生育、失业等方面的保险,一般采用完全基金制的筹资模式。(╳)
149.社会保险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在计划刚开始的时候缴费率高,随后,就可以降低缴费率,以保持收支平衡。(╳)150.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救济。(╳)
151.社会保险是国家按照市场等价原则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152.社会保险的受益与支付是一种完全对应的关系。(╳)153.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完全来自于财政拨款。(╳)154.社会救济的享受对象应该是全体公民。(╳)
155.政府的养老保险支出,来自于人们缴纳的社会保障税,故政府养老保险的支付将减少人们实际可支配的收入,从而使他们的储蓄也相应减少。(√)156.在市场资源配置相对有效的情况下,政府在税制设计中应以校正性原则为主。(√)
157.税收中性原则与校正性原则都是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目标。(√)
158.所得税和消费税都属于直接税。
159.对必需品征收缴纳个人所得税。
(╳)(√)
160.对必需品征收商品税在收入分配方面具有累退效应。(√)161.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及不动产税等。(√)162.在我国消费税属于一般商品税。
(╳)
163.税收的征收成本仅指税务机构的征管成本。(╳)
164.维持平均税率,变动边际税率将使税率调整的效应侧重于替代效应。(√)165.累进税率的特点是课税对象的数额越大,税率越高。166.量能税比受益税引起的税收超额负担小。
(√)
(╳)
167.为减少税收超额负担,在税制设计时应尽量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采用相对高的税率。(√)
168.公债是指一国发行的国债总额。(╳)169.流转税比所得税更容易转嫁。(√)170.增值税一般只在单一环节征收。(√)171.消费税顾名思义是对所有消费品征收的税收。(╳)
172.加工和修理、修配劳务既属于营业税的应税劳务,又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173.关境与国境总是一致的。(╳)174.征收了消费税的产品不需要再交纳增值税。(╳)175.政府性收费是政府为提供纯公共产品而收取的费用。(╳)176.对于自然垄断企业的公共生产都应由地方政府负责。(╳)177.在财政管理体制中,正确划分各级政府收支范围所应遵循的顺序是:划分事权—划分收入—划分支出。(╳)
六、简述题
1.简述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模式及我国的现实选择。答:(1)现收现付制。它根据当期支出的需要筹集收入,当期征收,当期使用,不为以后时期提供储备资金,因而也称之为“量出为入”。
(2)全基金制,也称为储备积累制。它是在对有关的人员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包括退休率、伤残率、死亡率、工资率、利率、通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收支平衡的总平均缴款率,将投保人在享受保障期间的费用总和按一定的提取比例分摊到整个投保期间,并对已提取的而尚未支付的基金进计有计划的管理和投资运营。
(3)混合制,或称为部分基金制、部分积累制。这种筹资方式是现收现付制和全基金制的有选择性的组合,根据分阶段的收支平衡原则确定收费率,当现有基金 46 不能满足全部费用开支时,再将保险率提高,以适应下一个周期的需要,总体来看,保险费率呈阶段梯式调整。
我国筹资模式的现实选择: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采用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筹资形式,这种形式不易受通货的影响,且较容易实现全社会和两代人之间的互助共济。这在人口年龄结构较轻、保障范围较小、支付标准较低的情况下,尚能正常运行。但在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重、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支付标准和保障范围逐步增大的条件下,很容易产生保障负担严重的问题。不难想象,在现收现付制下,各之间、各代人之间的保障费用负担将会很不均衡。但完全的现收现付制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届时可能会出现社会保障危机,从而给社会安定带来不稳定因素。2.简述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
答: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能和功能。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财政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和居民个人收入水平来实现的。经济公平是指对所有社会成员参与经济活动的资格都一视同仁,所有社会成员参与经济活动,个人按照其对生产的贡献份额获取相应的收入份额,即机会均等。社会公平是强调劳动成果在分配上的均等,这种均等是遵循社会道德准则。
3.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
答:(1)二者的主体、调控对象和手段不同。货币政策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在调节对象方面,货币政策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影响面比较大,涉及到货币运动的所有领域,以横向的方式来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而财政政策一般通过财政收支的合理安排直接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因而调节面比较窄,是一种纵向调节方式。此外,在调节手段上也有比较大的不同,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调节经济的,而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财政的收支和国家预算等手段来调节经济。
(2)二者的侧重点不同。第一,货币政策主要是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财政政策主要是对经济结构进行调节; 第二,货币政策侧重于对物价稳定的调节,财政政策侧重于对经济增长的调节;
第三,货币政策的运用主要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而财政政策着重经济利益的公平分配。
(3)二者的时效不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效不同主要是指二者调节经济所产生的时滞比较短,一般说来,财政政策产生的时滞比较长,货币政策产生的时滞比较短。
4.试述税负转嫁的方式。答: 税负转嫁的方式:
第一,前转,指纳税人通过交易活动,将税款附加在价格之上,顺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前转买者负担。
第二,后转,也成为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商品的价格,逆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后转移给销售者负担,后转属于由买方向卖方的转嫁。
第三,消转。也称混合转嫁,指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一部分前转嫁,一部分后转嫁,使其税负不归于一人,而是分散给多人负担。属于纳税人分别向卖方和买方的转嫁。
第四,税收资本化。税收资本化是后转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纳税人在购买 47 不动产或有价证券时,将以后应纳的税款在买价中预先扣除。5.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答: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为:
(1)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该国在一定时期内所创 造的物质产品的多少和经济效益的高低。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以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支柱。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为:一是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为结果,技术进步速度较快,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实的财源保障。二是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质消耗比例降低,使单位产品价值中不变资本的含量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剩余产品价值所占的比例扩大。(2)国家的分配政策和管理体制
第一,国家财政通过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成本费用列支项目及标准、工资标准等内容,决定着企业利润的核算,决定着剩余产品价值占整个社会产品价值的比例,进而决定财政分配规模的大小。
第二,财政政策决定着社会资源总量中财政集中的比例,从而决定着国家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
(3)价格因素
现代国家的财政收入都是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以货币形式来实现的,因此价格的变动当然会影响财政收入的货币表现额,物价的上涨将导致财政收入的贬值。在经济高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规模受价格因素的影响,会比实际规模有所增大;在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率为负值也就是存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规模同样受价格因素的影响,会比实际规模有所缩小。当然,价格因素主要是影响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而对相对规模则没有什么影响。6.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答: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为:
(1)经济性因素。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2)政治性因素。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三是社会性因素。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相应的教育、保健以及救济贫困人口的支出压力便大;在发达国家,人口出现老龄化问题,公众要求改善社会生活质量等等,也会对支出提出新的需求,因此,某些社会性因素也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7.社会保障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社会保障包括:
(1)社会保险,是一种将风险集中而转移给政府服务机构的制度措施。其中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事业保险、生育和疾病保险、伤残保险和丧葬和遗属保险。
(2)社会救助,是指政府通过公共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对没有劳动收入来源和生 活困难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因疾病或伤残丧失劳动自救能力的人、因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家庭或失去父母的儿童,以及对低于国家规定最低收入标准的困 难户等,提供的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和 实物援助。
(3)社会福利,是国家向社会成员普遍提供的资金帮助与优质服务。其中包括社会补贴、社会福利设施、社会服务和职工福利。
(4)社会优抚,是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确保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是一种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其中包括抚恤、社会优待、退役军人就业、退休安置和优抚社会化服务。
8.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有哪些?
答: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式,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 同,所实行的经济制度各异,形成财政赤字的原因和赤字计算口径不一样,因而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也有差别。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种:
第一,用往年财政结余弥补。用上年结余弥补当年赤字,只要是真实的结余,便是一种最可靠的弥补来源。利用财政结余弥补赤字不会影响银行信贷规模和货币发行量,也不会引起债务负担。但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支状况看,从1979年至今实际上只有1985年略有结余。因此利用财政结余弥补赤字在实践中无法实现。
第二,向银行透支或借款弥补。财政向银行透支或借款弥补赤字
财政向银行透支是指财政从银行取得资金用以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方法;财政向银行借款则可看做是有偿透支,即付息借款。
第三,发行公债,以债务收支弥补赤字。通过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是现代各国的普遍作法。尽管各国财政赤字形成原因和发债自的是不尽相同的,但各国发行国债的绝大部分实际上都是用于弥补政府财政赤字。9.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和企业有什么区别?
答:(1)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负 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2)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从事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活动并 以非盈利性为主的社会服务组织。同时部分事业单位也同时是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3)企业单位一般是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所谓“自负盈亏”意即:自己承担亏 损与盈利的后果,有一定的自主权。企业单位分为国企和私企。国企就是属国家所有的企业单位。私企就是属个人所有的企业单位。10.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协调配合使用。
答:一般说来,对宏观经济总量的调节可以采取膨胀性、紧缩性和中性3种类型的 政策,因此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也就是膨胀性、紧缩性和中性3种类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方式。1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答:社会公共需要具有以下特征:(1)、非加总性。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他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
(2)、无差异性。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别的由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这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代价的非对称性。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无需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对称的少量费用。
(4)、外部性。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具有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指的是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或生产者的生产行为给其他消费者或生产者带来利益或损失。外部效应往往会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过度与不足。
(5)、社会剩余产品性。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M”部分的抽取。12.简述财政支出按费用类别分类的基本内容。
答:(1)财政支出按费用类别分为:
①经济建设费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地质勘探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支出、商贸部门基金支出等;
②社会文教费支出,包括科学事业费和卫生事业费支出等;
③行政管理费支出,包括公检法支出、武警部队支出等;④其它支出,包括国防支出、债务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等。
(2)按国家预算收支科目将财政支出分为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专用基金支出、资金调拨支出和财政周转金支出。财政总预算会计对财政支出的核算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分类。
13.简述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
答:政府采购制度(定义)从三个层次上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
第一个层次是从财政部门自身的角度来看,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 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层次是从政府部门的代理人角度来看,通过招标竞价方式,优中选优,具体的采购实体将尽可能地节约资金,提高所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
第三个层次是从财政部门代理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引入了招标、投标的竞争机制,使得采购实体与供应商之间的“合谋”型博弈转化为“囚徒困境”型博弈,大大减少他们之间的共谋和腐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供应商(厂商)和采购实体是最大利益者而国家是最大损失者问题。14.简述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筹资模式。
答: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筹资模式为传统型、国家统筹型和强制储蓄型。(1)传统型养老保险制度
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称为与雇佣相关性模式或自保公助模式,个人领取养老金的权利与缴费义务联系在一起,即个人缴费是领取养老金的前提,养老金水平与个人收入挂钩,基本养老金按退休前雇员历年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和不同档次的替代率来计算,并定期自动调整。除基本养老金外,国家还通过税收、利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基本上也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2)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制度
该模式养老保险费全部来源于政府税收,个人不需缴费。享受养老金的对象不仅仅为劳动者,还包括社会全体成员。养老金保障水平相对较低,通常只能保障最低生活水平而不是基本生活水平。另一种类型(3)强制储蓄型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自我保障,建立个人公积金账户,由劳动者于在职期间与其雇主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劳动者在退休后完全从个人账户领取养老金,国家不再以任何形式支付养老金。
15.什么是社会保险?不同社会保险项目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指的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劳动者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定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的,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一种制度。
不同的社会保险项目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但它们都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1)参加的强制性;它是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保险制度。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劳动者,都必须参加。
(2)受益资格和受益水平部分取决于职工以往的缴款;
(3)只有在某些可确认的事件,如失业、疾病和退休等发生时才能获得给付。(4)领取福利时无须接受收入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