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学练习题1及答案
财政学练习题1 一. 单项选择题:
1.市场机制存在缺陷,但是下列各项中,(B)不属于市场机制的缺陷。
A出现不完全竞争 B就业不充分 C物价不稳定 D不能提供公共物品 2.公共财政提供一致性服务是为了(B)。A弥补市场失灵 B维护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C界定政府的参与程度 D加强法制
3.在修建高速公路时,政府通过(D)的方式体现出公共财政的非营利性。
A招标 B贷款 C引进外资 D补贴
4.调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可以(A)。A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C调节社会投资方向
D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5.财政具有收入分配职能,但是下列选项中,(B)不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
A机关职工工资的调整 B国有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 C离退休人员工资的调整 D部队官兵津贴的调整 6.为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财政运用的手段主要是(C)。A增加税收 B减少财政转移支付 C增加支出 D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7.“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的税收原则,是(B)提出来的。
A配第 B斯密 C瓦格纳 D凯恩斯
8.一国政府制定其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核心问题是(C)。A税收法律 B税收原则 C税收负担 D税收机构 9.收费也是政府参与分配的一种方式,它具有(D)。A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B临时性、区域性和有偿性 C特定性、福利性和随意性 D自愿性、受益性和普遍性 10.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的办法,把所纳税款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这种税负转嫁的方式称为(A)。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1.买主在购房时,将该房未来的应纳税款从房价中扣除,这样,该收款实际上由卖主承担。这种税负转嫁的方式称为(D)。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2.按税负转嫁与否,一国的税种可分为(B)。A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B直接税与间接税 C中央税与地方税 D从价税与从量税 13.国债作为特殊的财政范畴,其基本功能是(B)。
A筹集建设资金 B弥补财政赤字 C调节收入分配 D调节经济运行 14.由于国债债券风险小,偿还有保证,通常被称为(C)。A保险债券 B保值债券 C金边债券 D银边债券
15.近年来我国国债的持有者结构有了很大变化,(B)成为新的重要的国债应债主体。
A企业 B机构 C居民 D外国人
16.用经常性预算收入来偿还到期国债的本息,其实质相当于(A)。A用现期的税收来偿还前期的国债 B用前期的税收来偿还现期的国债 C用将来的税收来偿还现期的国债 D用现期的税收来偿还将来的国债
17.从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来看,(C)将成为今后我国偿还国债的主要资金来源。
A预算直接拨款 B预算盈余 C偿债基金 D发新债还旧债 18.可以发挥社会“安全阀”和“减震器”作用的政策工具是(C)。A税收 B购买性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国债
19.按照(D),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平衡性政策。
A作用空间 B作用时间 C调节经济周期要求 D调节经济总量要求 20.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一般采用(B)的措施。A增加税负或增加支出 B增加税负或压缩支出 C降低税负或压缩支出 D降低税负或增加支出 2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A)A国家 B社会 C企业 D部门
22.我国财政作为一种分配关系,其本质可以概括为(C)。A先取后予 B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C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D统筹兼顾,量力而行 23.按照国家职能划分财政支出,公安机关的经费属于(C)。A文教科卫事业费 B国防费 C行政管理费 D社会保障费 24.无偿拨款是我国财政支出的主要形式,下列选项除(D)外,都是财政无偿拨款的对象。
A国家党政机关 B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 C社会公共设施 D企业的生产性基本建设 25.按照我国财政收入形式的分类,教育费附加属于(C)。A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B政府收费 C财政专项收入 D其他收入 26.按照我国财政收入形式的分类,罚没收入属于(C)。A债务收入 B专项收入 C其他收入 D规费收入
27.专用基金收入是一类特殊形式的财政收入形式,它经国家批准设立,列入预算,由(D)的收入。
A财政部门代管 B财政部和国家计委共同管理 C各省级政府自行管理 D各部门自行管理 28.国民经济的财政负担率是指(B)。
A财政收入/GNP B财政收入/GDP C财政支出/GNP D财政支出/GDP 29.如果税法规定某一课税对象只有达到一定数额才开始征税,那么这一数额称为(C)。A免征额 B扣减额 C起征点 D纳税环节
30.我国的政府预算是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C)形式表现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A财政部长报告 B人民代表大会决议 C收支一览表 D国务院文件 31.我国的政府预算由(D)组成。A中央和地方两级预算 B中央、省、市、县四级预算 C中央、省、地、市、县五级预算 D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预算
32.我国的预算年度实行历年制,是(A)。A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的12月31日止 B每年4月1日起至次年的3月31日止 C每年7月1日起至次年的6月30日止 D每年10月1日起至次年的9月30日止 33.税收的核心特征是(B)
A 固定性 B 无偿性 C 强制性 D 随意性 34.政府凭借信用取得的财政收入是(C)A税收收入 B 政府收费 C 债务收入 D 罚没收入 35.社会保障制度的第三层次是(B)
A社会救济 B 社会福利 C 社会保险 D 社会优抚 36.公共收入绝对规模的衡量指标是(C)A 税收收入 B 公债收入 C 公共货币收入总额 D公共收入/GDP 37.拉弗曲线揭示了(A)之间的关系
A税收与税率 B 税收与GDP C 税收与投资 D 税收与消费
二.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ADE)是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A公共性 B弥补市场失灵 C随意性 D非盈利性 E法治性 2.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主要包括(BDE)。A竞争性的产业 B非竞争性的产业
C排他性的设施 D非排他性的设施 E短缺资源 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的手段主要是(ACD)。
A税收 B发债 C贴息 D转移支付 E 外交支出 4.税收的财政原则,具体包括(BCE)等方面。A公平B足额 C稳定 D效率 E适度
5.下列各项中,(AE)是对税收横向公平原则的正确理解。A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缴纳相同的税收 B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缴纳不同的税收 C经济成分不同但缴纳的税款相同 D经营方式相同但缴纳的税款不同 E体现在纳税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6.影响国家宏观税负因素的主要包括(ABD)。A国家职能的大小 B经济发展水平C个人收入水平D经济增长质量 E企业利润
7.下列各税种中,(ABE)较易转嫁。
A增值税 B营业税 C所得税 D遗产税 E关税
8.下列选项中,(ABE)属于我国税收法律关系中的征税主体。A国务院 B财政部 C省人大 D市政协 E县政府 9.我国国债的功能在于(ABE)。
A筹集建设资金 B弥补财政赤字 C调节收入分配 D调节国际收支 E调节经济运行
10.一般而言,国债的偿债资金可以来源于(ABDE)。A预算直接拨款 B预算盈余 C国家银行借款 D偿债基金 E发新债还旧债
11.发行国债必然会增加企业、家庭和个人的负担,下列选项中,(BCDE)是国债负担的表现形式。A贷款负担 B税收负担 C代际负担 D挤出性负担 E财政负担
12.下列各项中,(ADE)是专门由中央预算承担的。A国防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文教卫生事业支出 D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E国内外债务还本付息支出 13.下列各项中,(ABC)是可以由地方预算负担的。A基本建设支出 B文教卫生事业支出 C行政管理支出 D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E国内外债务还本付息支出 14.财政政策目标一般可以归纳为(ABCE)。A经济增长 B充分就业 C物价稳定 D收入稳定 E国际收支平衡
15.实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时,税收工具的运用主要是通过(BCDE)来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
A累进税制调整 B税基调整 C税率调整 D税种调整 E优惠政策调整
16.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BD)的运用来实现的。A政府采购制度 B累进税制 C短期国债 D失业救济金制度 E价格补贴
17.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各国常用的宏观手段之一,下列选项中,(BCE)反映了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必然引发的后果。A财政收入增加 B财政支出增加 C财政赤字增加 D物价补贴增加 E社会总需求增加
18.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下列选项中,(ABC)对此的叙述是正确的。
A国家决定财政分配的范围 B国家决定财政分配的制度和政策 C国家决定财政分配的方式 D国家决定财政分配的结果 19.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ABCD)等多方面的需要。A保卫国家 B公共设施建设 C文教卫生发展 D生态环境保护 20.和一般财政拨款相比,政府采购的特点和优点在于(ACD)。A变分散支出为集中支出 B变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 C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D提高所购物品的质量 21.下列选项中,(AB)属于财政收入的专项收入。A教育费附加 B排污费收入 C税收收入 D罚没收入 22.在我国财政领域,人们经常提到的“两个比重”是指(BD)A财政收入/GNP B财政收入/GDP C中央财政收入/GDP D中央财政收入/全国财政收入 23.下列支出中属于财政转移性支出的是(ABD)
A财政补贴 B社会保障支出 C 行政管理支出 D 税式支出 25.税收的特征有(BCD)
A 干预性 B强制性 C固定性 D 无偿性 26.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形式有(ABCD)
A对工资薪金所得实行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B对劳务报酬所得实行20%的比例税率
C对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实行20%的比例税率 D 对稿酬所得实行20%的比例税率 27.政府采购的原则有(ABC)
A公开原则 B公正原则 C 竞争原则 D 歧视原则
第二篇:财政学练习题
综合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分配的依据为()
A、资产所有权 B、政治权力 C、劳动力所有权 D、资产所有权和政治权力
2.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指标最能切近实际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A、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B、中央收入占GDP比重 C、地方收入占GDP比重 D、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3.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支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A、资金来源不同 B、对相对价格结构的影响不同 C、支出渠道不同 D、经济性质不同 4.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A、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 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5.一种税区别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课税依据 D、税率 6.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A、发行的依据或担保物不同 B、发行的利率不同 C、发行的方式不同 D、发行的机构不同
7.以编制形式上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D、总预算和单位预算 8.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手段)的是()A、税收 B、公共支出 C、国家预算 D、利率
9.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以及国家与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资金分配上的()关系
A、财权与事权 B、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 C、集权和分权 D、收入与支出 10.下列各项不属于外债的有()
A、政府向外国政府的借款 B、政府在国外发行的外币债券 C、外商以外币在境内的投资 D、政府向国际金融组织的借款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12.国债的利率水平应当()
A、略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利率或其他证券利率 B、等于同期银行储蓄利率或其他证券利率
C、略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利率,略低于其他证券利率 D、略高于其他证券利率,略低于同期银行储蓄利率 13.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税种有()
A、营业税 B、土地增值税 C、房产税 D、资源税 14.以编制方法上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A、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 B、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C、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D、投入预算和绩效预算 15.各级预(决)算应由同级()审查批准。
A、人民政府 B、财政部门 C、税务部门 D、人民代表大会 16.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为了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的货币发行叫(C)。A、经济发行 B、财政发行 C、财政透支 D、国家公债 17.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标准是()。
A、排他性与非排他性 B、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C、排他性与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 18.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A、财政 B、企业 C、政府 D、个人
19.()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20. 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的分配
A、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 B、集体收入与国家收入 C、企业利润与个人收入 D、国家收入与个人收入 21.财政职能的体现都是更直接地通过()执行的。
A、财政支出 B、财政收入 C、财政分配 D、国家补偿 22.使用行政管理支出的机构都是()。
A、物质生产部门 B、企业 C、非物质生产部门 D、工业 23.()是政府的一种无偿性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一种特殊形式。A、财政补贴 B、社会保障 C、投资性支出 D、财政平衡 24.弥补财政赤字的最佳选择()。
A、扩大内需 B、增加公支出 C、国债 D、减少公支出 25. 属于纯公共物品的有()。
A、法律法规 B、教育 C、铁路 D、房地产 26.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A、统一领导 B、分级管理 C、统收统支 D、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7.我们所说的财政平衡的概念是指()。
A、收支数量绝对相等 B、收大于支,略有结余 C、收支大体平衡,略有赤字 D、支大于收,举债弥补 28.下列各项不属于外债的有()
A、政府向外国政府的借款 B、政府在国外发行的外币债券 C、外商以外币在境内的投资 D、政府向国际金融组织的借款 29.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以及国家与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资金分配上的()关系。
A、收入与支出 B、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 C、集权和分权 D、财权与事权 30.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组成。
A、省总预算 B、市总预算 C、自治区总预算 D、地方总预算
31.()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32.税收的主体()。
A、税务机关 B、国家 C、海关 D、工商机关 33.财政的基本特征()。
A、阶级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直接偿还性 C、收入与支出的非对称性 D、固定性
34.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依据,规定固定税额计征的税种叫()。A、从价税 B、增值税 C、从量税 D、所得税
35.()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36.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
A、税收收入 B、企业收入 C、债务收入 D、事业收入 37.税收的强制性依靠的是()。
A、国家对国有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B、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C、国家的政治权力 D、社会习惯势力
38.我国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得以维持和不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财力保证是()支出。A、生产性 B、非生产性 C、补偿性 D、积累性 39.()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A、科学技术 B、教育
C、现代先进生产技术 D、现代管理方式 40.社会保障的对象是()。
A、手工业者 B、农民,工人 C、全体社会成员 D、老人和小孩 41.国债的基本功能是()。
A、调节经济 B、弥补财政赤字 C、收入再分配 D、稳定货币流通 42.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属于()。
A、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 B、对地方实行多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 C、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 D、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当下放财权的体制 43.在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A、动用财政结余 B、发行政府债券 C、向银行透支 D、增税 44.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为了取得()。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经济与社会效益 D、企业效益 45. 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的分配。A、国民总产值 B、国内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社会个人收入 46.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划分,是()。
A、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B、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C、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 D、按税收和价格关系分类
47.某产业部门或企业用贷款建设某一项目,自己不付利息,由财政代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我们称之为()。
A、财政补贴 B、财政贴息 C、现金补贴 D、价格补贴 48.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叫()。A、从价税 B、资源税 C、共享税 D、消费税 49.下列属于财政政策工具(手段)的是()。A、利率 B、存款准备金率 C、央行票据 D、补贴
50.国债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明显区别是()。
A、强制性
B、灵活性
C、直接返还性
D、有偿性
51.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
A、设立偿债基金
B、预算盈余
C、经常性预算收支
D、发行新债
52.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税种有()。
A、营业税 B、土地增值税 C、证券印花税 D、房产税
53.在预算执行中,组织新的预算收支平衡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A、动用预备费
B、编制预算草案
C、动用周转金
D、预算调整
54.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划分,增值税属于()。
A、流转课税
B、收益课税
C、财产课税
D、行为课税
55.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从价值构成看,所谓增值额是指()。A、C+V+M
B、V+M
C、C+V
D、C+M 56.以下哪个不属于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C、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
D、寻租行为
57.税制构成的核心要素()
A、纳税人
B、税率
C、征税对象
D、纳税期限
58.属于纯公共物品的有()。
A、国防 B、教育 C、通信 D、石油
59.财政政策的内容从构成上看不包括()
A、政策目标
B、政策原则
C、政策主体
D、政策工具
60.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是()。
A、集权与分权关系 B、收支规模 C、收支结构 D、国债
61.营业税实行的是()。
A、比例税率
B、全额累进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62.按经济部门分类,我国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商业及服务业
63.下列属于财政政策工具(手段)的是()。
A、公开市场操作 B、公共支出 C、存款准备金率 D、利率
64.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最有利于提高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占的分额 A、人头税
B、定额资源税
C、比例流转税
D、累进所得税 65.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税种有()。A、营业税 B、土地增值税 C、资源税 D、车船税
66.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根据信用原则取得的财政收入是()。A、上交利润
B、税收
C、发行公债
D、专项收入
67.下列不属于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是()
A、预收现付制 B、现收现付制 C、部分基金制 D、完全基金制
68.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特征的是()
A、法制性
B、稳定性
C、概括性
D、系统性
69.以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上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D、总预算和单位预算
7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税率高一定取得高收入 B、从理论上说,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C、高收入一定要实行高税率 D、税收收入相同的话,税率一定相同
71.财政支出是国家各级政府为实现政府职能对一部分国民收入和往年积累社会财富价值的()。
A、分散性分配
B、结构性分配
C、集中性分配
D、全面性分配
72.将公债划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是按照()。A、举债方法不同
B、流通与否 C、举债主体不同
D、发行区域不同 73.国家预算执行的监督机构由()组成
A、国务院 B、省政府 C、各级人民政府 D、各级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74.税法中规定的课程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称为()。A、免征额
B、起征点
C、速算扣除款
D、计税金额
二、判断题
1.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指出:“市场不是理想的,存在市场失灵.”()2.财政收入规模是衡量国家财力和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职能范围的重要指标。()3.所谓税收效应就是指以尽可能少的征收费用获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4.财政支出是指国家对财政收入进行计划性安排使用,是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5.国家的基本财政支出是国防支出。()
5’.行政支出和国防支出都是国家的基本财政支出。()6.社会保障的对象是老人和小孩。()6’.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7.中期国债是指偿还期在5年以内。()
8.国家预算的执行机构由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人大组成的。()9.税收是属于财政政策的政策工具。()9’.国债是属于财政政策的政策工具。()
10.同非政府部门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不同,政府投资完全可以不讲投资效益。()1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的财政配置与市场配置相矛盾。()
1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因此政府的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因素。()
13.国家将多征误征的税款退还给纳税人,这属于退税的范畴,构成了税式支出。()14.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主要标志是财政收入大于支出。()
15.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支出,是财政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手段。()16.社会保障是政府的一种无偿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一种特殊形式。()17.国债存在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是国家职能的需要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18.预算是指国家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年限,通常指十年。()18’.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19.财政平衡我们要考虑时间因素,不能静止的研究。()20.税负转嫁的最早方式是变化商品的价格。()
21.充分就业就是指可就业人口全部实现就业,失业率为零。()
22.世界的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社会保险税来凑集社会保险资金。()
23.财政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24.住房公积金是社会保险体系中的一种节俭型基金。()25.税收的起征点比免税额的优惠面更加广泛。()26.课税依据一定是某一项收入。()27.纳税人和税源一定相同。()
28.国债的基本功能是为经济建设筹措资金。()29.使用行政管理支出的机构都是非物质生产部门。()30.税收的固定性具有连续性的含义。()
31.一级政府的总预算包括本级一般财政收支和特别预算两部分。()32.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主要标志是财政收入大于支出。()
三、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
2、公共定价、公共生产、公共提供:
3、瓦格纳法则:
4、财政政策:
5、财政赤字:
6、国家预算:
7、国债、国债依存度、国债负担率
8、税收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劳动供给、投资):
9、行政管理费:
10、免费搭车:
11、科斯定理:
12、公共生产、公共提供
13、国债的收入效应、资产效应、需求效应
14、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15、税式支出、转移支出、财政补贴
16、税负转嫁、税负归宿
17、财政
18、外部效应
19、李嘉图定理
20、税收中性、超额负担
21、替代-规模效应、发展阶段论、官僚行为理论
四、简答题
1、试简述财政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2、试述国家财政具有哪些职能?
3、试分析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4、试用拉弗曲线分析税负水平对税收水平及经济的影响作用。
5、简述税收的利益交换说。
6、简述汲水政策的特点。
7、“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8、简述最适课税理论的内容。
9、以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来简述税制要素(至少四个)。
10、如何正确理解财政平衡?
11、试述国家预算的编制原则。
12、简述公平课税理论的内容。
13、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4、政府干预失败的主要表现?
15、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简述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16、简述财政补贴的特征。
17、简述社会保障的社会经济功能。
18、社会保障支出的构成主要有哪些?
第三篇:财政学练习题1
财政学练习题
1.我国的预算是(D)。A.四月制
B.七月制 C.十月制
D.历年制
2.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实施转移支付时,同时也要求下级政府拿出相应的资金,这种拨款称为(C)A.一般性拨款
B.选择性拨款 C.配套性拨款
D.非配套拨款
3.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它的分类标准是(D)。A.支出的控制能力不同
B.支出的目的不同 C.支出的收益范围不同
D.支出的性质不同
4.将外债划分为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的分类标准是(D)A.按照偿还对象的不同划分
B.按照偿还期限的不同划分 C.按照偿还责任的不同划分
D.按照债务类型的不同划分 5.农村义务教育所需资金的承担者是(C)。
A.社会集资
B.农民个人 C.国家财政
D.银行贷款 6.国家凭借资产所有者身份取得的财政收入是(C)。A.税收
B.公债
C.国有资产收益
D.政府收费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收支划分的方法通常采用(D)。A.统收统支
B.分级包干 C.包税制
D.分税制
8.政府向公共设施使用者收取使用费时,依据是使用者的(C)。A.收入状况
B.能力状况 C.受益状况
D.财产状况
9.按照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标准,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职责是(B)。A.国防
B.消防 C.外交
D.航空
10.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D)。A.低税法
B.扣除法 C.豁免法
D.抵免法
11.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反比关系的曲线被称为(B)。A.拉弗曲线
B.菲利普斯曲线 C.洛伦兹曲线
D.收益曲线
12.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规定,负责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机构是(B)。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财政部
13.下列关于政府支出乘数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A.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政府支出乘数越大,国民收入增量越大 B.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政府支出乘数越大,国民收入增量越大 C.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政府支出乘数越大,国民收入增量越大 D.边际储蓄倾向越小,政府支出乘数越小,国民收入增量越小 14.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评价财政经济性支出效益的方法是(A)。A.“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B.最低费用选择法 C.机会成本分析法
D.“公共劳务”收费法 15.下列有关外部效应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A.正外部效应是指全部社会效益小于企业或个人的自身效益 B.正外部效应是指全部社会效益大于企业或个人的自身效益 C.正外部效应是指全部社会成本大于企业或个人的自身成本 D.正外部效应是指全部社会成本小于企业或个人的自身成本 16.下列关于外部效应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A.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成本或效益 B.外部效应就是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成本或效益 C.具有外部效应的商品或劳务只能是供给不足 D.外部效应可以精确计量
17.政府矫正外部效应除了征收污染税外,还可以采用的财政手段是(B)A.发行国债 B.发放财政补贴 C.发行地方债券
D.加收滞纳金 18.私人物品的特征有(C)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受益的非排他性 C.消费的竞争性 D.消费的非竞争性 19.“普雷斯特”法则是指(A)A.发达国家政府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比发展中国家同类指标高许多 B.发达国家政府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比发展中国家同类指标低许多 C.发达国家政府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与发展中国家同类指标相同 D.发达国家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与发展中国家同类指标相同 20.国家征税凭借的权力是(C)A.财产所有权 B.财产的处置权 C.政治权力 D.经济权力
21.财政收入的相对规模是指(A)A.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B.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之比 C.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 D.财政收入与企业收入之比
22.具有为投资者提供中途变现可能,并有利于维护公债市场价格的公债还本方式是(C)A.到期一次偿还法 B.分期逐步偿还法 C.市场购销偿还法 D.抽签轮次偿还法 23.一般来说“金边债券”是指(A)A.政府债券 B.金融债券 C.企业债券 D.民间债券
24.关于平衡预算乘数的表述,下列正确的选项是(C)A.它是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税收的同时等额变动量之间的比率 B.它是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政府支出的同时等额变动量之间的比率 C.平衡预算乘数的数值永远是1 D.平衡预算乘数的数值是不确定的 25.构成财政监督客体的是(B)A.监督效应 B.监督对象 C.监督机制 D.监督过程
26.从预算正式成立交付执行起到预算结束止,每天都要进行的预算监督工作是(B)A.事前监督 B.事中监督 C.事后监督 D.专项监督
27.财政分权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沃伦斯·欧茨在其经典名著中阐述了他的主张,这一名著是(D)A.《财政学》 B.《国富论》 C.《政治经济学原理》 D.《财政联邦主义》
28.不属于在资源配置及经济效率基础上产生的财政分权理论是(B)A.俱乐部理论 B.集权分权理论 C.财政联邦主义 D.公共选择理论
29.在政府间税收收入划分中,各国政府的一般做法是(C)A.对于在地区间分布不均匀的与自然资源有关的税种划归地方 B.将进出口关税划归地方
C.将税基流动性大的税种划归中央 D.将税源广流动性小的税种划归中央 D.将税源广流动性小的税种划归中央
30.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财政手段是(B)A.税收附加 B.政府间转移支付 C.累进税制 D.税收转嫁
31.在考核军事、政治、文化等项目的财政支出效益时,应采取的分析方法是(A)
A.机会成本分析法
B.成本效益分析法
C.平均成本分析法
D.最低费用选择法 32.既承认所得来源国的优先征税地位,又不要求居住国放弃对本国居民国外所得的征税权,这种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C)
A.扣除法
B.豁免法
C.抵免法
D.税收饶让
33.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的划分依据是(A)
A.政府预算编制形式上的差别
B.政府预算编制内容上的差别
C.预算编制能否直接反映其经济效果
D.预算作用的时间长短
34.按照我国《预算法》的相关规定,经理地方国库业务的是(A)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工商银行
C.中国建设银行
D.中国银行
35.对市场运行和企业经营行为的引导、调节和监督及参与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监管和决策属于财政(B)
A.直接监督
B.间接监督
C.事前监督
D.事后监督
36.“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指的是公共物品或服务的(D)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受益范围的层次性
C.受益的非排他性
D.消费的非竞争性
37.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其收入划分的做法实际属于(C)
A.分割税额
B.分割税率
C.分割税种
D.分割税制
38.用来描述财政支出增长规律的是(D)
A.拉弗曲线
B.拉姆斯法则
C.菲利普斯曲线
D.瓦格纳定律
39.以公债市场的存在作为其发挥政策作用前提条件的货币政策工具是(D)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再贴现率
C.再贷款率
D.公开市场业务 40.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这属于(A)
A.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B.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C.稳中有紧的货币政策
D.“内在稳定器”
41.财政支出可以分为一般利益支出与特殊利益支出,这种分类方法是(D)
A.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B.按支出的目的性分类
C.按支出的级次分类
D.按支出的受益范围分类
42.在下列的税收基本要素中,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B)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纳税环节
43.政府支出乘数的大小是由下列哪个变量决定的?(A)
A.边际消费倾向
B.政府支出率
C.政府支出弹性
D.政府支出变动率
44.政府全部预算收支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议,并采取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这体现了政府预算的(D)
A.完整性原则 B.统一性原则
C.可靠性原则 D.公开性原则
45.如果从宏观角度分析财政支出效益,一般采用(A)
A.机会成本分析法
B.成本效益分析法
C.最低费用选择法
D.时间价值分析法 46.从本质上说,财政监督的主体是(B)
A.财政部门
B.社会公众
C.财政资金的使用单位
D.国库代理机构 47.政府征收污染税的行为是在履行(A)
A.资源配置职能
B.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C.稳定经济职能
D.发展经济职能
48.最能体现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的预算是(B)
A.经常性预算
B.资本性预算
C.增量预算
D.零基预算
4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相对规模的变化趋势是(C)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
50.在诸多财政分权理论中,透过居民自由迁移和地方政府间的充分竞争,有利于提高地方公共物品资源配置效率。这个理论一般被称为(B)A.欧茨(Oates)的财政联邦主义理论B.提布特(Tiebout)的“用脚投票”理论 C.布坎南(Buchanan)的俱乐部理论 D.斯蒂格勒(Stigler)的最优分权理论 51.“免费搭车”现象通常是指公共物品的(C)
A.效用不可分割性
B.消费的非竞争性
C.受益的非排他性
D.生产的非效率性 52.下列不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特征的是(A)A.实现的非强制性 B.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C.消费的非竞争性 D.受益的非排他性
53.下列关于财政概念的表述中,不属于“国家分配说”观点的是(D)A.财政与国家有着本质联系 B.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C.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D.财政是国家对价值的分配 54.将财政支出分为预防性支出与创造性支出的分类标准是(A)A.财政支出的目的 B.财政支出的性质 C.财政支出的级次 D.财政支出的受益范围
55.从政府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偏低的现象入手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模型称为(D A.梯度增长模型 B.经济发展阶段模型 C.瓦格纳定律 D.非均衡增长模型
56.下列关于财政支出规模衡量指标说法正确的是(C)A.绝对指标能够反映政府经济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B.相对指标能够反映某一个财政内政府支配的社会资源的总量 C.相对指标便于进行国际比较
D.绝对指标反映了财政支出的实际规模
57.政府防洪工程支出的效益分析方法宜采用(C)A.机会成本法 B.历史成本法
C.成本—效益分析法 D.最低费用选择法 58.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最可靠的基本形式是(B)A.利润上缴 B.税收 C.公债 D.政府收费
59.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决定性因素是(D)A.收入分配政策 B.价格因素 C.经济体制类型 D.经济发展水平60.公债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是(C)A.封建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 D.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 61.下列公债种类中,流动性最强的是(D)A.无期公债 B.长期公债 C.中期公债 D.短期公债
62.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发挥政策作用提供前提条件的财政手段是(D)A.增加税收 B.财政补贴 C.税收支出 D.发行公债
63.外国政府贷款通常采用的利率形式是(D)A.浮动利率 B.固定利率 C.名义利率 D.基准利率
64.负责监督乡级政府预算执行的机构是(D)A.县级人民代表大会 B.县级人民政府 C.乡级人民代表大会 D.乡级人民政府 65.狭义的财政监督主体是指(A))A.政府财税部门 B.政府非财税部门 C.社会团体 D.企事业单位
66.关于政府间转移支付种类的说法正确的是(B)A.选择性拨款没有明确的资金用途规定 B.选择性拨款具有明确的资金用途规定 C.一般性拨款也称有条件拨款 D.配套性拨款只能是选择性拨款
67.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推行的财政管理体制模式是(A)A.分税制 B.总额分成 C.统收统支 D.包干制
二、不定项选择
1、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主要有哪几种方式:ABCD A.政府授权经营
B.政府参股
C.政府补助
D.政府直接生产
2、为了提高公共支出的配置效率,财政部门应该作到:ABCD A.财政支出的来源要受到严格立法的约束 B.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都有制度的严格规定
C.公共部门是非盈利的部门,不以追求利润而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D.财政资金的安排是高度透明的,财政民主不仅是政治民主的一个重要要素,而且是政治民主的集中体现。
3、财政支出效益和微观主体支出效益的区别表现在:ABCD A.提高效益的目的不同
B.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 C.选优标准不同
D.评价方法不同
4、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包括哪些:ABC A.财政支出内源性效益
B.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
C.财政支出的单位绩效
D.财政支出的评价方法选择
5、财政支出的内源性效益可分为哪几个方面:ABCD A.财政支出总量效益
B.财政支出单位效益 C.财政支出结构效益
D.财政支出项目效益
6、公共选择要经过哪几个阶段:ACD A.立法
B.立宪
C.行政和司法
D.投票
6、财政执法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 A.合法原则
B.公正原则
C.权力制约原则
D.合理原则
7、下列项目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BCD A.财政部对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
B.国防科工委对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联合利华所生产的立顿红茶投放市场后的食品安全检测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D.国家发展改革委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
8、影响行政管理费支出规模的直接因素有:BCD A.经济总体增长水平
B.政府职能与机构设置 C.行政效率
D.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
9、下列教育方式属于混合公共物品的是:ABD A.Calvin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国际政治学专业的学习B.英国威廉王子在伊顿公学接受的高中阶段的教育 C.曾宪梓先生捐助兴办的希望小学所提供的教育服务
D.英国特许公共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培训的注册会计师
10、政府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理由有:ABCD A.减少贫困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B.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 C.私人保险市场的缺陷与不完整性
D.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有(ACDE)。A.国家安全
B.公民的住房需求 C.社会治安
D.环境保护
E.江河治理
2.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有(ABCDE)A.养老保险支出
B.失业保险支出 C.工伤保险支出
D.医疗保险支出 E.社会救助支出
3.下列关于预算外资金的表述,正确的有(ABD)。
A.预算外资金不纳入预算管理
B.预算外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 C.预算外资金不纳入财政管理
D.预算外资金是财政资金 E.预算外资金存入国库
4.影响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有(ABCD)A.经济发展水平
B.收入分配政策 C.经济体制类型
D.价格因素 E.政治因素
5.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特点有(ACE)A.转移支付是无偿的支出
B.转移支付改变了社会财富的总量 C.转移支付的范围仅限于政府之间
D.转移支付是一种购买性支出 E.转移支付并非是政府的终极支出 6.财政监督的内容应该包括(ABCDE)。
A.政府预算监督
B.财政收入监督和财政支出监督 C.预算外资金监督
D.国有资产监督 E.单位财务监督
7.政府筹措提供混合物品所需资金的基本方式主要有(ABCDE)。A.向受益者收费
B.发行公债
C.征收税收
D.有偿转让国有资产 E.接受社会捐赠
8.下列关于公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BCE)A.公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最佳方式 B.公债是政府有偿取得财政收入的方式 C.公债是财政政策得以实施的重要工具
D.公债的发行利率不受金融市场利率的影响 E.公债是“金边债券”
9.财政的“内在稳定器”可以通过以下哪几种机制发挥作用?(ABD)A.失业救济金制度 B.累进个人所得税制度
C.公司所得税制度 D.各种福利支出制度 E.商品税制度 10.下列关于财政支出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BCDE)A.宏观效益是实现微观效益的前提条件 B.微观效益是实现宏观效益的现实途径 C.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之间也存在矛盾
D.个别项目的微观效益以整体宏观效益的实现为保证 E.宏观效益具有主导决定作用
11.按照支出的性质,财政支出可以分为(AB)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预防性支出 D.创造性支出 E.特殊利益支出
12.下列支出项目中,属于预防性支出的有(CD)A.经济建设支出 B.社会文教支出 C.国防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E.社会福利支出
13.国有资产收益的形式有(ABDE)A.股息 B.租金
C.所得税 D.利润上缴 E.红利
14.正确理解财政监督概念应该把握的要点包括(ABE)A.依法监督 B.对财政运行全过程监督 C.舆论工具为主 D.依靠经济手段 E.全方位监督
15.对财政决算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ABCE)A.数字是否准确 B.内容是否完整 C.报送是否及时 D.重点是否突出 E.审批是否合规
16.世界各国在政府间事权划分方面所形成的基本格局是(BCD)A.外交事务划归地方管理 B.地方协助征集兵员
C.经济事务中央和地方分管 D.文化教育事务中央和地方分管 E.公安事务中央统管
17.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进行税收收入划分的方式主要包括(ABCDE)A.分割税额 B.分割税率 C.分割税种 D.分割税制 E.混合型
1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私人个别需要的有(ABCDE)
A.传染疾病的防治
B.大江大河的治理
C.九年义务教育
D.环境保护
E.国家安全
19.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是指财政资金的耗费与社会效果的对比关系,这里所说的社会效果包括(ABCD)
A.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B.社会公平
C.环境保护
D.教育普及
E.社会进步
20.下列关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及受益范围的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有(ABC)A.纯粹公共物品或服务并非肯定是全国性的 B.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务须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
C.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应由中央政府负责提供
D.混合公共物品肯定是地方性的
E.由中央政府提供的就是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
2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之所以进行财政资源配置,主要原因有(ABCD)
A.存在外部效应
B.存在社会分配不公平
C.存在公共产品
D.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E.初始条件的不均衡
22.下列财政政策手段中,属于自动稳定政策的有(CDE)
A.公共投资
B.政府收费
C.失业救济金
D.累进的所得税
E.各种福利支出
23.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的原则包括(ACE)
A.受益原则
B.规范原则
C.行动原则 D.促进原则
E.技术原则
24.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我国现行财政收入包括(ABDE)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专卖收人
D.政府收费
E.公债
25.财政政策目标包括(ABC)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社会安定
E.生活富裕
26.下列有关“财政支出”的表述正确的有(ABC)
A.按支出的性质来划分,可将其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B.购买性支出比重越大,表明政府财政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越强
C.转移性支出是政府无偿地、单方面地将资金支付给企业或居民
D.购买性支出不影响收入分配,转移性支出不影响资源配置
E.根据“普雷斯特法则”,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越高
27.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有(ABC)
A.公民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重叠 B.居民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重叠 C.公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重叠
D.公民管辖权与公民管辖权的重叠 E.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重叠
28.下列有关“财政支出效益”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E)A.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是财政资金的耗费与经济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 B.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是财政资金的耗费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对比关系 C.经济效益是实现社会效益的基本保证 D.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E.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29.下列有关“公共物品”,的表述正确的有(ABCE)A.公共物品的效用不能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割 B.对公共物品而言,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C.公共物品是那种一个人消费不影响其他人也同样消费的物品 D.在消费同一种公共物品时,每个人对其边际效用评价是相同的 E.对公共物品而言,无法将拒绝为之付费的社会成员排除在其受益范围之外 30.政府预算具有的功能包括(BCD)
A.反映国家的综合实力
B.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
C.反映政府的收支计划
D.控制政府支出的规模
E.控制民间的消费规模
31.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创造性支出的有(ABC)
A.经济建设支出 B.文教支出
C.卫生支出 D.国防支出 E.政府行政部门支出
32.下列关于财政支出效益的表述正确的有(ABDE)A.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往往难以用货币来度量 B.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应该服从于社会效益 C.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应该服从于经济效益 D.财政支出的微观效益应该服从于宏观效益 E.财政支出的微观效益是实现宏观效益的途径
33.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财政支出增长原因的经济学家有(CD)A.瓦格纳 B.皮考克
C.罗斯托 D.马斯格雷夫
E.鲍莫尔 34.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有(ABC)A.利润上缴 B.租金
C.红利 D.企业所得税
E.资源税 35.财政乘数包括(ADE)
A.税收乘数 B.对外贸易乘数
C.消费乘数 D.政府支出乘数 E.平衡预算乘数
36.关于财政监督概念的把握,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BDE)A.财政监督以经济手段为主 B.财政监督要按程序进行 C.财政监督只对财税部门实行 D.财政监督是全方位监督 E.财政监督寓于财政管理之中
37.下列属于预算调整监督内容的有(AB)
A.预算调整程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B.预算调整内容是否符合预算法 C.预算调整重点是否突出
D.预算调整方式是否创新 E.预算调整过程是否透明
38.政府的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ABCE)A.补贴
B.债务利息
C.失业救济金
D.政府投资
E.养老金 39.衡量财政支出效益,主要采用(ABD)A.影子价格法
B.成本-效益分析法
C.最高收益法 D.机会成本法
E.最佳选择法 40.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有(ABDE)A.经济发展水平B.收入分配政策
C.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D.经济体制类型 E.价格因素
第四篇:财政学练习题1
姓名: 学号:
1、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C)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2、下述(C)研究不属于财政学中的规范分析。A、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了还是过小了? B、对电讯行业是否需要政府规定价格?
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
3、下列哪项不属于政府的隐性支出(D)
A、税式支出 B、公共定价 C、政府担保 D、转移支出
4、政府干预私人产品消费方式的原因是(A)
A、纠正不合理消费偏好 B、弥补外部效益C、减少垄断 D、解决信息不对称
5、下列有关混合产品社会需求曲线表述正确并完整的是(D)A、它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加总 B、它是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 C、它与个人需求曲线重合 D、它包含了A、B 两项
6、如果政府与私人公司签定合同,由该公司提供城市的绿化服务,政府支付该公司费用以补偿提供服务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绿化这项服务在提供和生产上采用的是下述(B)种组合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7、避免“逆向选择”的办法是(C)
A、提高保险费B、降低保险费 C、实行社会保险D、降低保障的标准
8、不会引起代际之间收入再分配的社会保障资金运筹方式是(C)A、现收现付制B、部分基金制 C、完全基金制D、以上三种方式都不是
9、现收现付制适用于()的社会,基金制适用于(D)社会。
A、人口老龄化,社会经济状况平稳 B、人口数量变化大,人口老龄化 C、人口数量变化小,人口老龄化 D、社会经济状况不平稳,人口老龄化
10、下列有关外部性治理的表述错误的是(D)
A、在可以兼并的情况下,通过把与外部性相关各方联合成一体可以彻底地解决外部性问题 B、对于负外部性的治理,既可以采用税收的办法,也可以采用补贴的方法 C、相对于税收制度而言,排污费制度能减少最终污染水平的不确定性
D、科斯定理表明,如果产权确立了,私人的各方会朝着有效产出的方向讨价还价 计算题
1、假定某产品处在垄断市场中,它的需求曲线为P=-aQ+b,边际成本曲线为P=cQ+d,外部边际成本为E=cQ+d,式中P 为价格,Q 为产量,a,b,c,d 都为大于0 的常数。求垄断的效率损失。如果政府打算通过价格管制的方式来消除这一损失,规定的价格应为多少?
解:由于需求曲线为P =-aQ +b,所以边际收益曲线为P=-2aQ + b ,又由于边际成本曲线为P= cQ + d , 垄断厂商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即P =-2aQ +b = P = cQ +d , 可得到
Q0 = b-d / c + 2a , 将Q0 分别代入到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可得到P2= b +ad-ab / c+2a,P 1=d+ bc-dc / c +2a
若厂商处于竞争性市场中,则根据P =-aQ + b = P = cQ + d , 可得到Q1=b-d / c + a,P 0= bc + ad / c + a
222所以垄断所造成的效率损失为S= 1/ 2(P2-P1)(Q2 – Q1)=1/ 2[ ab-ad/(c+2a)(c+a)] 为消除这一效率损失,政府应规定的管制价格为P0 = bc + ad / c + a
第五篇:财政学答案
财政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生产
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2转移性支出
是指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3国债负担率
通常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国债限度的指标之一。
4税收超额负担
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二、简答题
1、简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
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分为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两部分,与非政府投资相比,政府投资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政府自身的地位和职能决定的。
(1)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不赢利或低利,但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提高国民整体效益。
(2)政府财力雄厚,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投资大型项目或长期项目。
(3)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农业、能源、通讯、交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领域内,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增长。
2、简述国债的功能。
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它以政府的信誉为担保,具有较强的可靠性,通常被称为“金边债券”。国债具有以下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实质上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让渡给国家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转移。
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这是因为:第一,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第二,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原则,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当然,也不能把国债视为医治财政赤字的灵丹妙药,这是因为:第一,财政赤字过大,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第二,社会的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集中过多往往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2)筹集建设资金
国债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还具有筹集建设资金的功能,这两种功能可以从以下角
度加以区分:
第一,社会制度和财政类型不同。我国社会主义财政具有明显的生产性,国债发行具有明显的筹集建设资金的作用;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公共性财政,国债发行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较为明显。
第二,国债发行方式、目的和用途不同。有些国家在国债发行时就明确规定了国债收入的目的和用途,如日本就将公债明确分为赤字公债和建设公债。
第三,国债收入的性质不同。如果把国债当作一种临时性、应急性的收入,国债就是主要用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如果把国债当作一种稳定的、长期的收入,主要就是经济建设支出。
(3)调节经济
国债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这部分财力用于生产建设,将扩大社会的积累规模,改变既定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用于消费,则扩大社会的消费规模,使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向消费一方转移;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就是政府平衡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关系的过程;短期国债可以作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手段。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债已经成为财政政策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我们在发挥国债积极功能的同时,必须注意国债的适度规模。因为国债毕竟只是财政收入的一个补充性来源,过分依赖国债反而会引起不良后果。
3、简述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
财政赤字是指政府支出大于其经常性收入的情况。就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而言,财政赤字已经是一种世界性经济现象。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也是连年出现,财政赤字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信用体系即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来实现的。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和财政赤字规模大小有关,但更主要还是取决于赤字的弥补方式。弥补方式不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也就不同。
①通过银行透支或借款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一般会增加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增加基础货币,但财政借款并不一定引起货币供应过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增长,货币需要必然增加,从而要求增加货币供应量,因此,只要财政借款控制在由货币系数决定的基础货币增量的限度内,就不会有通货膨胀的后果;另一方面,如果银行在向财政贷款的同时,控制贷款的总规模,也不会发生货币供应过量的问题。
②用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效应,依认购者的不同而不同。
(2)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需求
财政赤字一般说会扩大社会总需求,但这也必须结合财政赤字构成总需求的不同方式来分析。财政赤字构成总需求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作为新的需求叠加在原有的总需求水平之上,使总需求扩张;二是通过不同的财政赤字弥补方式,替代其他部门需求而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第二种方式只会改变总需求结构,而不增加总需求规模。
(3)中国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问题
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是指政府部门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投资引起的非政府部门投资和消费的相应减少,即政府部门投资的增加挤出了非政府部门的一部分投资和消费.(4)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
发行国债是世界上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普遍做法,但是以债务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来源,债务会随着财政赤字的增长而增长。另外,债务是要还本付息的,债务的增加也会反过来加大财政赤字。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对国债的发行和管理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放任国债规模过
分扩大。
总的来说,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它既是一种财政调节经济的手段,也是财政困难的体现。
4简述国家预算的原则。
国家预算的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公开性。国家预算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形式公开,为人民所了解并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
(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方法,依据充分确实的资料,并总结出规律性,进行计算,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3)完整性。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列在预算中,不得打埋伏、造假帐、预算外另外预算。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虽然一级政府设立一级预算,但所有地方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因此,要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应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
(5)性。政府必须按照法定预算编制国家预算,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同时不允许将不属于本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的国家预算中。
上述预算原则是就一般意义而言的,不是绝对的。一个国家的预算原则一般是依据预算本身的属性,并与本国的经济实践相结合,通过制定预算法来实现。
论述题:
简述中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国分税制改革是采取整体设计、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的,通过几年的运行,已初见成效,但需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经济体制转换的根本问题,也是实行分级预算体制的前提条件,包含三个层次内容:第一,总体上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第二,各级政府事权的划分;第三,各级预算主体支出职责的划分,一般应遵循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则。
各级政府事权划分和各级预算主体支出职责的划分,集中体现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结合,清晰而明确的划分,既包含利益分配,也包含权利分割,短期内难以达到完善境地,只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达到目标模式。
(2)规范收入划分
现行某些收入划分不符合规范原则,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仍需不断调整:第一,分税制与税制是密切相连的,税制调整了,分税及其相应的收入划分,也必须随之调整。第二,按税种划分收入和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分税效应是完全不同的,现行分税制的企业所得税仍是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的,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而改为分率分成或比例分成将是必然选择。第三,凡属于税源普及全国或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的税种划归中央税是分税制的通则。第四,通过税制调整健全地方税系应列为分税制进一步完善的一项重要目标。
(3)集权与分权关系的调整
分级预算体制的集权与分权关系,主要体现在收支划分上面。从支出方看,多数支出项目是由地方执行和管理,所以地方支出在总支出中占较大比重;从收入方看,为了均衡横向
不平衡,贯彻中央宏观政策,中央财政收入应占主导地位。分税制改革的实质意义不在于中央组织收入占主导地位,而是要求中央实际可支配收入逐步达到适当的比重(比如40%左右)。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在增量分配中中央多集中一些只能起到微调效应,关键是逐步减少以至最终取消按既得利益的税收返还。
(4)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途径,首先是进一步明确转移支付的目标模式,而后通过增量与存量同时并举的微调向目标模式逼近。具体措施如下:第一,目标模式的选择。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模式:一是单一的纵向转移支付;二是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的混合模式。从我国目前的国情看,横向转移虽是一种可选择的模式,但仍要立足于纵向转移的完善。第二,纵向转移的微调。首先是改进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其次,进一步将维护既得利益的多种方法简并为“税收返还”一种方法。更为妥善的方法是将税收返还基数逐步纳入按因素法计算的拨款公式,每年纳入一定比例,若干年后全部过渡为按因素法计算的转移支付制度。第三,推进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目前还不可能建立全国统一的省对下的转移支付制度,中央只能给以原则性和政策性指导,尊重分级管理赋予省级政府的自主权和调控权,适度体现统一领导的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待时机成熟,再规范全国性的省对下的转移支付制度。
试论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税制改革?
1、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趋向规范。
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权限和责任进一步明确,预算约束趋于硬化;按税种划分收入,使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界限趋于明晰,减少了相互挤占的情况;建立了转移支付制度,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解决了纵向平衡、横向平衡以及专项补助。
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分税制将消费税划为中央税,营业税等划为地方税,增值税作为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在制约地方盲目发展烟、酒高税产品的同时,鼓励地方发展高效农业和第三产业,推动地方由注重发展速度和规模转向更加注重经济效益。
3、“两个比重”逐步上升,中央财力有所增强
由于进一步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较好的调动了中央与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实行分税制以后中央与地方分配格局的变化,主要是加大了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力度,也就是增强了中央对地方财力调控的力度。
4、调动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地方收入的快速增长,保证全国财政收入的稳定
快速增长。
5、随着相关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分税制也在不断完善,主要是进一步明确
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的划分,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