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学题库(学生版)[小编推荐]
第一章 导论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C)。
A.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发行股票 C.企业购买公债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2.财政学的研究对象(C)。
A.个人 B.企业 C.政府 D.社会公益组织 3.下列不属于财政现象的是(D)。
A.2013年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全国推行
B.2015年财政部在香港分两次发行共280亿元人民币国债 C.2015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加 10% D.201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4.供给学派的拉弗曲线说明(B)A.物价稳定的重要性 B.减税重要性 B.利率稳定的重要性 D.维持自由的重要性 5.现代财政学之父是(D)A.凯恩斯 B.哈耶克 C.费里德曼 D.亚当.斯密 6.下列分析属于规范研究(C)
A.2015年我国财政支出预算是171500亿元 B.2015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1200亿元,赤字比例低 C.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占GDP比重首次超过4% D.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300亿元,增长7.3% 7.下列分析属于实证研究(D)
A.2015年我国财政赤字16200亿元,赤字水平不高。
B.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显著,要继续实施并适当加大力度。C.我国宏观税负合理不存在税负过重问题。
D.我国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300亿元,增长7.3%。8.市场失灵的表现不包括(C)
A、无法提供公共品 B、不能解决外部性 C、价格由供求决定 D、信息不完全 9.财政伴随(B)出现而产生
A.人类 B.国家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10.亚当.斯密主张政府的职责是(D)
A.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 B.保障公民自由
C.依法治国 D.“守夜人”提供国防、司法、便利社会商业等基本服务 11.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C)
A.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 B.保障公民自由 C.主动通过扩大政府投资等主动干预经济
D.“守夜人”提供国防、司法、便利社会商业等基本服务
二、多选题
1.财政的职能是(ABD)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稳定物价 D.稳定经济 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ABCDE)
A.不能提供公共品 B.不能解决外部性 C.竞争失灵出现垄断 D.收入分配不公 E.宏观经济失调 3.财政如何履行资源职能(ACD)
A.提供公共品 B.对高收入人群征税调节收入差距 C.矫正外部性 D.维护市场有效竞争 4.财政如何履行收入分配职能(CD)A.维护市场有效竞争 B.解决外部性
C.通过超额累进的所得税,对高收入人群征收高额税收 D.对低收入人群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5.国际公认的宏观经济稳定的目标(ABCD)
A.充分就业 B.稳定物价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E.人民幸福 6.财政研究范围包括(ABCDE)
A.中央政府 B.省级政府 C.市级政府 D.县级政府 E.乡级政府
三、判断题
1.财政是在资本主义国家才出现的。(×)2.我国现行财政体制是公共财政制度。(×)
3.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社会影响的一门学科。(√)4.市场会失灵,政府不会失灵(×)
5.财政学只研究中央政府相关收支行为,县、乡政府收支行为不属于财政学研究范围。(×)
6、亚当.斯密主张政府要主动干预经济活动。(×)7.消费者的偏好都是合理的不需要政府干预。(×)8.市场能有效提供公共品,不需要政府介入。(×)9.市场能自发解决负外部性,不会存在市场失灵。(×)
10、稳定经济是财政职能之一。(√)11.保障汇率稳定是财政职能之一。(×)12.消费者偏好不合理,消费者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是劣质品,劣质品一定是质量差的商品。(×)13.市场会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不需要政府调节。(×)14.市场是无形的手会自动调节经济,不需要政府干预。(×)15.市场会失灵,需要政府全面干预经济运行各方面。(×)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财政,财政的重要性?
答:财政也称公共部门经济学或公共财政学,是以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财政的重要性:由于市场失灵,市场运行会偏离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理想状态,财政为政府财政的存在提供必要性,也确定政府活动的范围。2.财政职能是什么?
答:财政的三大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
五、论述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政府来配置资源、调整收入分配?财政如何帮助政府实现有效配置资源、实现收入合理再分配?
答:亚当·斯密提出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会自动调节供需,达到市场均衡。但市场不是万能的,现实社会中找不到这样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市场经常出现不能有效配置资源、收入分配不公平等情况。由于市场自身缺陷导致市场失灵不可避免,就需要政府来介入以避免市场失灵。
首先,财政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应该为全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并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矫正外部性和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其次,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实现对收入的调节,再通过各项政府支出影响收入分配格局。还可以通过政府管制对市场机制进行直接干预或者进行一些非价格管制。
2.市场是只无形的手,通过供需调节经济,为什么还需要政府干预经济,财政如何做好该做的事情?
答:亚当·斯密提出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会自动调节供需,达到市场均衡。但市场不是万能的,现实社会中找不到这样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市场经常出现不能有效配置资源、收入分配不公平等情况。由于市场自身缺陷导致市场失灵不可避免,就需要政府来介入以避免市场失灵。
财政通过三大职能明确了政府介入经济活动的主要范围。首先,财政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应该为全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并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矫正外部性和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其次,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实现对收入的调节,再通过各项政府支出影响收入分配格局。还可以通过政府管制对市场机制进行直接干预或者进行一些非价格管制。最后,政府作为市场上的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控经济,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3.实现财政三大职能的具体措施手段?
答:资源配置:1)根据政府经济职能确定财政收入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收入分配: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这里指由国家预算拨款的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视同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4)通过转移性支出,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经济稳定: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针对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与变化态势,政府灵活调整、变动其财政支出和收入的措施。主要手段:政府预算、投资、补贴、税收、公债等。2)内在稳定器。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等。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优化产业、地区等结构,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社会的公共需要。
第二章 财政的目标
一、单选题
1.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是要实现(B)。
A.公平B.效率 C.稳定 D.公开 2.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要实现(D)。A.效率 B.公开 C.稳定 D.公平3.罗尔斯主张(A)。
A.最小者最大化 B.功利主义 C.折中主义 D.最大者最小化 4.生产符合帕累托效率标准的条件是(B)。
A.任意两种要素生产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相等 B.任意两种要素生产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C.一种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大于另一种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 D.一种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小于另一种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 5.产品组合效率是指(B)
A.给定产品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同消费者间分配才是有效的 B.生产和消费如何配置才是有效的 C.消费者消费结构是否合理
D.既定的资源下如何生产不同的产品才是有效的 6.交换效率是指(B)
A.生产和消费如何配置才是有效的
B.给定产品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同消费者间分配才是有效的
C.消费者消费结构是否合理 D.既定的资源下如何生产不同的产品才是有效的 7.生产效率是指(D)
A.给定产品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同消费者间分配才是有效的 B.生产和消费如何配置才是有效的 C.消费者消费结构是否合理
D.既定的资源下如何生产不同的产品才是有效的 8.交换符合帕累托效率标准的条件是(A)。
A.消费两种商品时,消费者甲的边际替代率与消费者乙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B.消费两种商品时,消费者甲的边际替代率与消费者乙的边际替代率不相等 C.消费两种商品时,消费者甲的边际替代率大于消费者乙的边际替代率 D.消费两种商品时,消费者甲的边际替代率小于消费者乙的边际替代率
二、多选题 1.效率有几种(ABD)A.生产效率 B.交换效率 C.帕累托改进 D.产品组合效率 2.公平的分类包括(AB)
A.结果公平B.程序公平C.起点公平D.机会公平3.财政学的目标是(AC)
A.效率 B.稳定 C.公平D.安全
三、判断题
1、公平的标准是客观的。(×)2.效率的最优是达到帕累托最优。(√)3.财政目标是现实公平与效率。(√)4.交换效率是既定的资源下如何生产不同的产品才是有效的。(×)5.生产效率是给定产品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同消费者间分配才是有效的。(×)6.公平的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改进。(×)7.洛伦兹曲线是衡量资源配置是否最优的指标。(×)8.我国财政目标是实现绝对公平。(×)9.功利主义更强调公平。(×)10.罗尔斯主义更强调效率。(√)
五、论述题
1.我国财政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目标?
答:税收政策,特别是对个人收入所实行的所得税累进税制,对于调节不同收入层次和实际收入水平,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防止贫富过于悬殊及两极分化现象的日益加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财产税率的合理制定与调整,又对财富(资产)占有及要素分配上的贫富悬殊,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二是财政补贴政策,特别是对社会成员的直接转移支付政策,对于保障低收入者获得基本的或最起码的生存发展条件与社会福利,即在社会资源相对于社会需要具有稀缺性的条件下,保证正常的群体生活持续下去、免受社会冲突的破坏和瓦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三是通过财政的公共支出,特别是通过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政策,使全国各地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趋于均衡,使全体社会成员在教育、公共卫生、就业等方面获得平等的权利与发展机会,不致因地域差异、家庭背景、性别、种族、身份、资产占有情况等等而受到影响。
第三章 外部性
一、单项选择题
1.可用(B)来描述一个养蜂主与邻近的经营果园的农场主之间的影响。A.外部不经济 B.外部经济 C.外部损害 D.以上都不对 2.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B)。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经济 3.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C),问题可妥善解决。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C.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D.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 4.“搭便车”现象是对下面哪个问题的一种形象的描述?(C)
A.社会福利问题 B.公共选择问题 C.公共产品问题 D.市场失灵问题 5.某一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是指该活动的(C)。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D.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6.政府进行市场干预的理由在于(C)。
A.税收 B.反托拉斯法 C.外部性 D.以上都是 7.(B)最准确地说明了产生污染的生产是缺乏效率的。
A.社会总成本高于私人成本 B.社会边际成本高于私人边际成本 C.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 D.忽略了外在成本
8.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正在造成污染,因而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适当的税收政策是征税,征税额等于(A)。
A.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成本之差 B.私人边际成本 C.治理污染设备的成本 D.社会边际成本 9.外部性是(C)
A.归市场上买者的利益 B.归市场上卖者的利益 C.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 D.对企业外部顾问支付的报酬 10.负外部性引起(A)
A.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高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B.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低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C.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D.以上各项都不是 11.正外部性引起(B)
A.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高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B.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C.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低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D.以上各项都不是
12.(没有内在化)负外部性引起(B)
A.最优数量大于均衡数量 B.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量 C.均衡数量等于最优数量 D.均衡数量大于或小于最优数量 13.(没有内在化)正外部性引起(A)
A.最优数量大于均衡数量 B.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量 C.均衡数量等于最优数量 D.均衡数量大于或小于最优数量 14.为了使负外部性内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反应将是(D)
A.禁止所有引起负外部性的物品生产 B.政府控制引起外部性的物品的生产 C.补贴这种物品 D.对这种物品征税 15.政府实行产业政策是(B)
A.为了使与工业污染相关的负外部性内在化 B.为了使与技术进步行业相关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C.为了有助于刺激解决技术外部性的私人方法 D.通过向高技术行业发放可交易的技术许可证
16.当一个人在一个拥挤的城区买了一辆汽车时,这就引起了(D)
A.有效率的市场结果 B.技术溢出效应 C.正外部性 D.负外部性 17.最有效率的污染控制应该确保(B)
A.每个污染等量地减少其污染 B.减少污染成本最低的污染者减少的污染量最多 C.对环境的任何污染都不能被容忍 D.管制者决定每个污染这应该减少多少污染 18.根据科斯定理,在以下哪种情况下私人双方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C)
A.受影响的各方在谈判中有相等的权利 B.受外部性影响的一方有不受影响的初始产权 C.没有交易成本 D.政府要求他们相互谈判 E.有大量受影响的各方 19.为了使正外部性内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的反应应该是(C)
A.禁止生产引起外部性的物品 B.政府生产物品直至增加一单位的价值为零 C.补贴这些物品 D.对物品征税
20.Bob和Tom住在同一间大学宿舍里,Bob对大声放音乐的评价为100美元。Tom对安静的评价为150美元。以下哪一种表述是正确的(D)A.Bob继续放音乐是有效率的
B.只要Tom有安静的产权,Bob停止大声放音乐就是有效率的 C.只要Bob有大声放音乐的产权,Bob停止大声放音乐就是有效率的 D.无论谁有声音大小的产权,Bob停止大声放音乐都是有效率的
21.Bob和Tom住在同一间大学宿舍里,Bob对大声放音乐的评价为100美元。Tom对安静的评价为150美元。如果Bob有大声放音乐的权利,而且,如果没有交易成本,下列哪一种关于外部性问题有效解决的表述是正确的(B)
A.Bob将支付Tom100美元,而且,Bob将停止大声放音乐
B.Tom对Bob的支付在100——150美元之间,Bob 将停止大声放音乐 C.Bob将支付Tom150美元,Bob继续大声放音乐
D.Tom对Bob的支付在100——150美元之间,Bob将继续大声放音乐 22.以下哪一个关于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和矫正税的表述是正确的(D)A.矫正税比可交易的许可证更能使污染减少到目标量
B.只要把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分配给能以最低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他们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 C.为了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确定污染量,管理者必须了解污染权需求的方方面面 D.矫正税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都创造了一个有效的污染市场 23.对耗油极大的新车征收汽油消耗税是以下哪一项的例子(D)A.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B.科斯定理的应用 C.把正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D.把负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24.污染的矫正税(A)
A.确定了污染的价格 B.确定了污染量
C.决定了污染权的需求 D.削弱了进一步减少污染的技术创新的激励 25.许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B)
A.确定了污染的价格 B.确定了污染量
C.决定了污染权的需求 D.削弱了进一步减少污染的技术创新的激励
26.富有的校友向母校提供了慈善捐助,以减少现在学生支付的学费。这是一下哪一项的例子(A)A.把正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B.把负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C.矫正税 D.命令与控制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
1.解决外部不经济可采取(ABCD)。
A.征税的方法 B.通过产权界定的方法 C.通过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方法 D.以上各项均可 2.关于科斯定理,正确的论述是(ABCD)。
A.科斯定理阐述的是产权和外部性的关系 B.科斯定理假设没有政府干预 C.科斯定理一般在涉及的交易主体数目较少时才较为有效 D.以上各项都正确 3.以下哪些情况是在为消除污染外部性的谈判过程中各方引起的交易成本(BCD)A.减少污染引起的成本 B.由律师费引起的成本
C.实施协议引起的成本 D.由受外部性影响的各方人数太多引起的成本 4.下列对外部性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有(ABC)。
A.独立于市场机制以外 B.与产品价格和私人生产成本无关 C.市场上没有对应的奖惩机制 D.外部性指定为来自外部引起的干扰损失 5.外部性按作用方向分类为(CD)。
A.单向外部性 B.多头外部性 C.正外部性 D.负外部性 6.外部性按产生环节分类为(CD)。
A.批发环节外部性 B.零售环节外部性 C.消费中的外部性 D.生产中的外部性 7.外部性治理的方法有(ABCD)A.征税 B.补贴 C.政府管制 D.谈判交易 三.判断题
1.如果物品的生产不存在外部性成本,那么边际社会成本就等于边际私人成本。(√)
2.在消费者数量达到一定的数量以前,增加公共物品的消费者数量一般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商品的消费,例如外交.国防.和路灯等。(√)
3.科斯定理指出,如果产权明晰且交易成本很低,那么就不会存在外部性问题。(√)4.如果政府给予补贴,那么生产某种物品所造成的外部性成本就能够被克服。(×)5.对教育的私人生产征税可以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外部性问题。(×)6.外部性问题是由于私人产权的缺位所造成的。(√)7.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完全不好。(×)
8.如果一个市场引起负外部性,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之上。(√)9.如果一个市场引起正外部性,社会价值曲线在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之上。(√)10.带来未被内在化的负外部性的市场产生的均衡数量小于最优数量。(×)11如果市场引起负外部性,那么,矫正税就将使市场向更有效率的结果变动。(√)12.根据科斯定理,外部性总是要求政府为了使外部性内在化而进行干预。(×)
13.如果交易成本大于受影响各方对外部性达成协议的潜在利益,就没有解决外部性的私人方法。(√)14.矫正税确定了污染的价格,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确定了污染的量。(√)15.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减少污染的好处是管制者不需要了解污染权的需求。(√)四.简答题
1.假设一个商业性苹果园在苹果生产中使用防虫剂。在这个过程中,有害的气味飘向附近的居民区。请回答这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并解释。
答:负外部性,因为生产苹果的社会成本大于生产苹果的私人成本
2.假设一个商业性苹果园在苹果生产中使用防虫剂。在这个过程中,有害的气味飘向附近的居民区却未进行相应赔偿。对于社会而言,果园是过度生产苹果,还是生产不足?一种生产存在外部性的物品过度生产或生产不足是什么经济含义?
答:过度生产。过度生产是生产了真实成本大于真实价值的单位。生产不足是没有生产出真实价值大于真实成本的单位。
3.假设一个商业性苹果园在苹果生产中使用防虫剂。在这个过程中,有害的气味飘向附近的居民区。为了把这种外部性内在化,政府应该对苹果园生产苹果进行征税还是补贴?为什么?
答:对苹果征税,因为要使这种外部性内在化,就要使苹果的供给曲线一直向上移动到等于真实社会成本曲线为止。五.论述题:
“污染最好的水平是零污染,零污染是最佳经济效率的状态。”请你对该观点进行分析论述。
第四章 公共品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典型的纯公共产品的是(C)。
A.公共汽车 B.教育 C.国防和外交 D.高速公路
2.由于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个人对公共品需求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将同一市场的所有个人需求曲线(A)而成。
A.垂直相加 B.水平相加 C.分割后相加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3.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而在收益上具有非排他性的一类产品是(B)
A.俱乐部产品 B.公共资源 C.纯公共品 D.私人品 4.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而在收益上具有排他性的一类产品是(A)
A.俱乐部产品 B.公共资源 C.纯公共品 D.私人品 5.在技术上无法做到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排除在收益范围之内,该特性为(C)
A.非竞争性 B.排斥性 C.非排他性 D.非独占性 6.公共品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搭便车”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公共品的(B)特性。
A.非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竞争性 D.排他性
二、多选题
1.公共牧场、公共渔场,在公共品的分类中属于(ABD)
A.混合公共品 B.准公共品 C.俱乐部产品 D.共同资源 E.纯公共品 2.俱乐部产品的特点有(ADE)
A.非竞争性 B.竞争性 C.非排他性 D.排他性 E.在达到一定限度后存在拥挤成本 3.公共渔场这类公共资源的特点有(BCE)
A.非竞争性 B.竞争性 C.非排他性 D.排他性 E.在达到一定限度后存在拥挤成本 4.下列属于俱乐部产品的有(ABCDE)
A.收费的高速公路 B.公共图书馆 C.电影院 D.住宅小区的游泳池 E.公交汽车 5.按照公共品的特性,将产品可以分为如下(ABCE)类别
A.纯公共品 B.准公共品 C.混合公共品 D.俱乐部产品 E.私人品
三、判断题
1.对于公共品而言,理想条件下,将每一个消费者消费某种公共品数量加总等于政府应该提供该种公共品的数量
(×)
2.对于私人物品而言,在均衡条件下,将市场中每一消费者所购买的某种商品数量加总等于市场中生产者所应提供该种商品的数量。
(√)
3.个人需求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将同一市场的所有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而成.()题目错误 4.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一类产品才是公共品,反之则不是。(×)5.对于公共渔场这类资源而言,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而在收益上却可以有效排他。
(×)
6.对于图书馆这类俱乐部产品而言,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而在收益上却可以有效排他。(√)7.人们对公共品的认识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
8.既然市场机制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品,那么私人就不可能成为提供公共品。(×)9.在一次博弈的囚徒困境模型表明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10.市场中,商品的提供以价格信号为基础,那么在公共品市场中同样价格机制也发挥作用。(×)11.在公共品提供的林达尔均衡表明,在集团中每个成员都按照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来为公共品付费,这样配置属于帕累托最优。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不可能提供公共品。13.公共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只能由政府提供。
四、简答题
1.简述公共品的两个基本特征。
答:非竞争性。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非排他性。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公共产品有,要将一
(√)(×)(×)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2.在准公共品中,公共资源与俱乐部产品有何区别?
答:公共资源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俱乐部产品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却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
五、论述题 1.材料分析
霍乱、鼠疫、非典型性肺炎等具有极强传染力和很高死亡率的恶性传染病,能够在相互接触的人中间传播。这样任何人感染这一类传染病,受到伤害,就不仅仅使得他个人受到福利损失,而且会加大他人受传染的风险,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和伤害。用经济学术语说,个人“感染传染病”这个事情具有极强的“负外部性”。
基于此,对传染病的防治和医疗就成为一种公共品,通过市场途径很难得到解决。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不敢把传染病医疗交给市场去解决,各国政府都专门组织完整的预防和医疗体系防范各种恶性传染病,而“世界卫生组织”这个国际性政府间组织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组织和协调世界各国政府防范和抑制各种传染病。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财政学的有关原理,论述对于传染病防止和医疗这类公共品,通过市场途径提供为何是无效率的?
答:市场经济的逻辑是:对任何物品,个人如果不愿意消费或没有能力购买和消费,他就不应消费这种物品。但是这种逻辑不应使用于“传染病的预防和医治”这种“物品”上。医疗和医药行业中“市场失灵”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行业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信息的不对称越严重,彻底的市场化交易的效率就越低。
(2)根据公共品的有关原理,解释说明“对传染病的预防和医治”这种物品具有何种性质? 答:个人“感染传染病”这一事件的严重外部性,使对传染病的预防和医治成了一个公共物品,像任何公共物品一样,对“传染病的预防和医治”这种物品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受到各种预防和医治传染病措施保护的绝不是单个的个人,而是全体居民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居民受这种措施保护不妨碍其他居民受同一措施保护,而且每一个居民受这种措施保护时也不能不让其他居民受同一措施保护。2.材料分析
材料1:生长在黄海的黄鱼以及无锡太湖的银鱼以其肉质鲜美闻名于世,宋代诗人张先在《吴江》一诗中写到:
春后银鱼霜后鲈,远人曾到合思吴。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薦。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但目前市面上越来越难以见到,越来越贵。究其原因在于人们毫无节制的滥捕。材料2:商鞅在《商君书》中说:“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为可分以为百,由名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黄海的黄鱼和太湖的银鱼会越来越少,试用公共品相关理论予以解释。
答:私人产品是指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公共产品是指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消费和区别消费的可能性,这就意味着当某人购入特定的物品进行消费时,就已经排除了他人购买和消费该物品的可能性。而公共产品具有消费时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对于一定数量的公共产品,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消费者,任何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同等数量的消费。于是大家都希望别人提供公共产品,而自己免费享用,这就是“免费搭车”现象。免费搭车现象的存在,使得没人愿意为提供公共产品而付出代价,从而导致市场失效。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渔民有自由捕鱼的机会时,那么只要捕鱼的产出大于它的成本,捕鱼就是有利可图的。只有利润降至零时,渔民才会停止捕鱼。但单个渔民在决策时忽略了他捕鱼的社会成本,即他多捕一条鱼将使其他产量下降。当单个渔民增加捕鱼量的损人利己行为得不到制止时,其他渔民也会选择增加捕鱼数量,其结果必然导致在水里的鱼越来越少,最终把渔场彻底地破坏掉。
(2)依据外部性的治理,以及公共品提供的相关知识,材料2中所谈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对于这类稀缺的公共资源,使用材料2所提到的方法如何解决?
第五章
公共选择理论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是(B)。
A.亚当.斯密 B.布坎南 C.哈耶克 D.科斯 2.出现投票悖论的原因是(D)。
A.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偏好 B.投票规则错误
C.不民主 D.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多峰偏好 3.公共选择理论是把(A)假设应用分析相关政府行为。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然人 D.为人民服务 4.阿罗不可能定理说明(D)。
A.政府是万能的 B.民主是最优的 C.民主社会中政府公共决策是前后一致的 D.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作出前后一致的决策
三、判断题
1.只要所有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偏好,多数票规则的结果所反映的就是中值选民的偏好。(√)2.阿罗不可能定理是说民主投票机制是万能的。(×)3.单峰偏好是是指选民只有唯一一个最优的结果,如果偏离他最中意的结果后,不论偏好的方向如何,他都会变得更坏。(√)
4.多峰偏好是指选民只有唯一一个最优的结果,如果偏离他最中意的结果后,不论偏好的方向如何,他都会变得更坏。(×)
5.只要所有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偏好,就不会出现投票悖论情况(√)6.寻租活动能更好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应该鼓励。(×)7.一致同意规则是只要过半数以上的人同意就可以。(×)
四、简答题 1.公共选择理论
答:公共选择理论所要研究的就是公共选择问题,即对非市场决策的政治过程进行研究。尽管研究对象或主题与政治学无异,但公共选择理论采用的方法确是经济学的方法论。
第六章 财政支出概述
一、单选题
1、按(B)可将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A.国家职能分类 B.经济性质分类 C.部门分类 D.政府层级分类
2、依据国家职能划分,下列归类错误的是(A)。A.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属于其他支出
B.社会文教费包括出版、通讯、广播等方面的经费、研究费、补助费等
C.实行兵役制的公安、边防、武装警察部队和消防队伍的各种经费也属于国防费支出 D.一般公共服务费包括用于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机构的经费等支出
3、将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上升的原因分为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理论是(C)。A.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B.梯度增长模型 C.瓦格纳定律
D.非均衡增长模型
4、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政府(B)所占比重比发展中国家同类指标高出许多,而发展中国家(B)所占比重比发达国家同类指标高出许多。
A.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 C.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 D.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
5、转移性支出是以实现政府的(B)的主要方式。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稳定经济与发展经济职能 D.监督管理职能
6、衡量财政支出规模最基本的相对指标是(A)。
A.财政支出总额/GDP B.消耗性支出/GDP C.购买性支出/GDP D.转移支付支出/GDP
二、多选题
1、以下属于经济建设费的有(ABD)。
A.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 B.城市维护费 C.文化教育科学方面的补助 D.建议建筑支出
2、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意义在于(ABCD)。A.能够了解国家执行了怎样一些职能 B.能够了解国家侧重了哪些职能
C.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纵向分析,可知道该国的职能的演变 D.对若干国家的支出结构横向分析,可揭示各国职能的差别
3、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可以归纳为(AB)。
A.购买性支出主要履行的是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主要履行的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B.购买性支出直接的影响生产和就业,转移性支出间接的影响生产。
C.购买性支出主要履行的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转移性支出主要履行的是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D.购买性支出间接的影响生产和就业,转移性支出直接的影响生产。
4、财政支出规模体现了政府财政在(BCD)方面发挥作用的规模和力度。A.社会公平B.经济稳定 C.收入分配 D.资源配置
5、消费性支出与GDP的比值反映了(ACD)情况。
A.政府实际消耗的经济资源量 B.反映了GDP中政府集中和支配的数额 C.政府购买的商品和劳务量 D.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和劳务量
6、以下关于财政支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有(ABD)。
A.简单的说,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B.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
C.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加趋势符合瓦格纳法则的阐述,属于支出结构的优化。D.我国财政支出中亏损补贴比重下降,是财政支出优化的体现。
7、下列观点属于瓦格纳法则的是(ABC)。
A.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
B.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由此产生的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和调节。C.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着提高。D.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增加财政指出的客观要求。
8、皮科克和威斯曼的阶梯增长论指出,由于(BCD)效应发生作用,财政支出规模也会不断增长。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C.集中效应 D.检查效应
9、下列关于财政支出的经济发展阶段论,说法正确的是(ABC)。A.经济发展阶段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来的。
B.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也应该有所不用。C.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应该加大政府的支出,特别是政府投资。
D.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政府的支出应该侧重于教育、保健、卫生等方面的投入。
10、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ACD)。
A.经济性因素 B.环境性因素
C.政治性因素
D.社会性因素
三、判断题
1、公共财政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出上,而财政干预、调节经济的职能主要通过财政收入来实现。(×)
2、财政支出规模的相对指标能够比较直观的反应财政支出的现状和变化情况。(×)
3、转移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
4、瓦格纳法则可以简单的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
5、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后,财政支出增长应当放缓,并逐渐慢于GDP的增长。(×)
6.阶梯增长理论认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非正常时期,财政支出会猛增,而恢复正常后,财政支出还会退回到原来的正常水平。(×)
7、如果扣除物价上涨的原因,财政支出的实际增长并没有名义增长那么快。(√)
8、税制完善和税收征管加强是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必要性分析。(×)
四、简答题
1、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答:按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其经济意义为:1.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而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是间接的;2.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约束效益;而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约束效益是软的;
2、“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解释?
答:基本原理: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解释:政府活动扩张论。
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哪些?
答: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会性因素
五、论述题
1、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及其原因分析。
答: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先逐年下降后逐年回升的特征。原因在于:(1)改革前,对个人-低工资、高就业;对企业-统收统支。财权和事权高度集中,比重高。(2)改革后,对个人-提高收入;对企业-放权让利。国家财政收入逐年下降,支出比重下滑。(3)1996-1997年因改革逐步到位、GDP加快增长而止跌回升,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回升加快。
2、根据个人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答:1)实行重点倾斜政策。一是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推开农村费税改革试点,继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农村扶贫、良种推广、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等方面的投入。二是增加社会保障。包括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老干部退休待遇水平和在乡老复员军人抚恤金标准,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翻一番政策,落实再就业补贴政策,继续安排企业依法破产补助金。三是保障教育、科技等重点支出。中央财政将继续执行有关科技支出增速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速的政策规定,并适当增加关于公检法部门和农村卫生工作对地方的补助。四是增加国防支出。2)根据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方针,对一般支出实行零增长政策。3)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适量发行国债,主要用于续建和收尾工程,重点向改 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中西部倾斜。4)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缩小地方间财力差距,协调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中央财 政的调控作用,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
第七章 购买性支出
一、单选题
1、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A)。
A.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 B.生产的消耗性支出 C.储蓄的消耗性支出 D.债务的消耗性支出
2、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不包括(C)。
A.行政管理费 B.国防费 C.投资费 D.文科卫费
3、(A)和国防费是国家的两项基本支出之一。
A.行政管理费 B.教育费 C.卫生费 D.科学研究费
4、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A)。
A.混合公共品 B.纯公共品 C.私人物品 D.商品
5、国防服务一般被看作(B)。
A.混合公共品 B.纯公共品 C.私人物品 D.商品
6、发展中国家当前教育支出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大对(B)的投资。A.高等教育 B.初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中级教育
7、外部效应较强的科学研究活动,其经费通常由(D)承担。
A.私人 B.市场 C.不一定 D.政府
8、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数是(C)的,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应是(C)的。A.增长,增长
B.下降,增长
C.增长,下降
D.下降,下降
9、按费用要素区分,行政管理费包括(D)和公用经费两大类。A.对外援助费
B.公共治安费
C.国防费
D.人员经费
10、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投资主要用于(D)。
A.重要的社会投资
B.重要的生产性项目投资
C.非生产性部门的投资
D.重要的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
11、政府进行投资的主要依据是(B)。
A.投资的内在成本的大小
B.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
C.投资的生产成本与收益
D.投资的社会成本的大小
12、基础产业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A)。
A.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的特定经济部门 B.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经济部门
C.具有显著的竞争性特点的产业部门
D.具有明显的内部经济效应的特定经济部门
13、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业生产(B)。
A.产出与需求的波动较大
B.产出波动大,需求弹性不大
C.产出波动小,需求弹性大 D.产出与需求的波动较小
14、对农业科学研究承担主要责任的应当是(B)。
A.农民
B.政府
C.社会
D.农业企业
二、多选题
1、购买性支出一般由那两部分组成(CD)。
A.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B.经济建设支出 C.社会消费性支出 D.财政投资性支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购买性支出已获得相应经济补偿物为条件 B.购买性支出开展的都是互利、有偿的市场交易活动 C.转移性支出中,政府扮演的是中间人角色 D.转移性支出实现的是财政资金单方面、无偿性转移
3、下列项目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BC)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
B.国防科工委对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联合利华(Unilever)所生产的立顿红茶投放市场后的食品安全监测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D.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
4、下列教育方式属于混合公共物品的是(ABC)A.Calvin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国际政治学专业的学习B.英国威廉王子在伦敦尹顿公学接受的高中阶段的教育
C.英国特许公共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培训的ACCA学员 D.曾宪梓先生捐助所兴办的某希望小学提供的教育服务
5、对于一国而言,影响教育支出效益的主要因素有(AB)。A.该国财政支出的规模 B.该国财政支出的结构
C.该国的文化传统与历史风俗 D.该国对于教育所采取的政策态度
6、政府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理由有(ABCD)。
A.减少贫困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B.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 C.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 D.私人保险市场的缺陷与不完整性
7、根据投资的乘数作用原理,乘数与(A)同方向变化,同(A)呈反方向变化。A、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B、边际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C、边际投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投资倾向
8、政府筹集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由政府独资建设的项目主要出于三种考虑:(ACD)A.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 B.关系人民生活福利的项目 C.反垄断的需要 D.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9、下列属于BOT投资的特点是:(AD)。
A.投资的对象主要是发电厂(站)、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
B.政府在投资资金来源中处于主导的地位 C.投资项目一经建成则项目产权属于政府 D.该投资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投资
10、在我国,财政对于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在于:(ABD)。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农业部门是特殊的生产部门,其难于凭借自身的力量抗拒某些不利的自然或经济外部因素 C.由于我国城乡之间“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民的某些权益需要财政投资来得以保证 D.资本市场对于农业投资的欠缺
11、下列关于财政投融资的表述,正确的是:(ABC)。A.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B.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公共物品
C.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
D.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但它并不是脱离市场,而是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主要依据,并对市场的配置起支配作用,投融资机构在结合范围内拥有经营自主权,实行市场化运营
12、财政对于农业投资的范围,应该主要集中于下列领域:(ABC)。
A.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B.农业科技推广 C.农村教育和培训
D.流动资金投资(农药、化肥、薄膜、除草剂等)以及类似农机具及供农户使用的农业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
13、政府投资项目的方式有(ABE)。
A.经常性预算支出方式
B.资本性预算支出方式
C.私募融资方式
D.集资融资方式
E.资本性预算支出加社会融资方式
三、判断题
1、政府安排用于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道路、桥梁、港口、码头、农业等基础设施或行业的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2、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经济具有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水平。(√)
3、从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体上呈现一种扩张的趋势,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阶段也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当然其中有些项目增长较快,相对规模在上升,而有些项目增长较慢,相对规模在下降。(√)
4、财政部门必须对行政管理费加强管理和监督,主要是适应行政机构改革,规范行政管理费的供应范围,完善行政经费定额和考核办法,坚持支出程序,加强检查监督,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5、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教育是有层次性的,不同阶段的教育所属的经济性质不同。(√)
6、研究与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三个问题:投资规模要适度;投资结构要合理;要注意投资效益。后者又是前两者的前提条件。(×)
7、一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来推动的,投资被动与经济增长波动具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缓慢时,往往依靠增大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当投资过旺及造成经济过热或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往往采取措施首先压缩投资,迫使经济过热的势头减缓。(√)
8、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但在发展中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程一般是采取多种形式的以政府为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混合提供。(√)
9、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因而安排好农业投入的资金来源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简答题
1.购买性支出的含义和性质。
答: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执行各种政府职能,按照等价交换原则,从市场上购买特定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财政支出按是否取得等价补偿为标准,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经济具有有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方面。
2、政府投资有哪些重要特点?
答: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3、论述农业财政投资的范围和重点。
答:。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包括: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在这些农业投资领域中,开展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应作为财政投资的重点。
五、论述题
1、分析我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变化原因,并思考控制一般公共服务的思路和措施。
答:(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规模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而且具有历史延续性;(2)直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总体增长水平,财政收支规模,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行政效率以及一般公共服务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3)从长期观察,前两个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规模呈正相关和比较稳定的关系。
2、谈谈你对我国教育现有提供方式及支出情况的看法。
3、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制度对政府投资的影响。
答:
1、随着国家的出现,也同时开始了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或干预。一是在自然经济时期,农业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政府投资主要用于保障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政府投资也经历了一个增长过程;三是在当代世界,各国政府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投资进入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许多国家还通过政府援助和补贴等形式支持国家认定行业的发展。
2、一国管理经济的制度模式,会直接影响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及其结构中的比重。一般而言,在实行计划经济制度的国家,政府成为国内最主要的投资主体,政府投资的方向也成为决定社会投资结构的关键性因素;在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政府对正常的经济活动并不进行直接干预,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弥补市场投资主体的不足,并主要投资于一些重要的公共工程以及基础设施项目;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各国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许多国家从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政府加强了对科学研究、教育、社会事业及国防安全的投资。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政府投资的范围已大为扩展,政府投资的内涵也因此更为丰富。
3、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投资一般不会进入具有市场竞争性的行业。即使是近年来才开始推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投资也在逐步退出竞争性领 域,政府投资日益向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市场机制难以实现调节但又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及产业转变,特别是对基础产业(尤其是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扶持已成为现代各国政府投资的主要范围。
第八章
社会保障支出
一、单选题
1、社会保障支出属于(B)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预防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2、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中起到“锦上添花”,主要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作用(C)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社会救助资金主要来自(A)
A.政府 B.个人 C.企业
C.社会统筹
4、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是(B)
A.基金式
B.部分基金式 C.现收现付式 D.企业捐助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政府间转移支付特点的是(B).A.转移支付范围只限于政府之间 C.转移支付是无偿的支出
二、多选题
1、社会保障支出分为(ABD)。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补贴
D.社会福利
2、社会保险包括(ABCDE)。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工伤保险 D.失业保险 E.生育保险
3、社会救助的特征(ABD)
A.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 B.救助对象是容易遭受生活困境的社会脆弱群体 C.个人、社会、政府三方共同出资 D.一种政府或社会行为
4、下列支出中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有(BC)
A.行政管理费支出 B.社会保障支出 C.财政补贴支出 D.国防支出 E.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
5、我国养老保险费用主要来自(ABCD)
A.企业 B.职工 C.个人 D.财政 E.社区
6、私人保险市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ABCD)
A.私人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会导致私人保险市场失灵。B.私人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免费搭车”的问题 C.私人保险市场难以抗御系统性风险 D.私人保险市场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
三、判断题
1、社会保障制度就是社会保障措施的总称。(×)
2、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3、在我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是10年。(×)
4、在经济发展的早期,转移性财政支出比重低于购买性支出(√)
5、在社会保障制度中起到弘扬社会道德、褒扬先进行为的是社会福利(×)
四、简答题
1、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内容。
答: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2、简述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答:
1、社会保障是宏观经济的“内在稳定器”;
2、社会保障是政府矫正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手段;
3、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弥补私人保险市场的缺陷。
B.转移支付内容是固定的 D.转移支付并非政府的终极支出
第九章
财政补贴支出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D)
A.国防支出 B.科教文卫支出 C.社会集团购买 D.财政补贴
2、财政补贴的性质是(B)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消费性支出 D.补偿性支出 E.积累性支出
3、从财政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以下不正确的补贴有(D)
A.生产环节补贴 B.流通环节补贴 C.消费环节补贴 D.现金补贴
二、多选题
1、财政补贴的特征有(ABD)
A.政策性 B.时效性 C.统筹性 D.灵活性 E.固定性
2、税收支出的形式有(ABCDE)
A.税收豁免 B.纳税扣除 C.税收抵免 D.优惠税率 E.延期纳税
3、财政补贴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BDE)A.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B.支持价格改革 C.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D.对财政经常性支出发挥了一定的调节和矫正作用 E.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三、判断题
1、社会保障与财政补贴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相对价格体系的影响不同。(√)
2、财政补贴有调整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作用,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因此多多益善(×)
3、所谓税收支出,是指国家为取得一定的税收而支付的代价,如办税经费等。(×)
四、简答题
1、财政补贴的含义及性质?
答: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面向企业和城乡居民所实施的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是政府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经济手段。
财政补贴是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补助而进行的一种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第十章 财政收入概述
一、单选题
1.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来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C)。
A.C部分 B.V部分 C.M部分 D.V+M部分 2.各种财政收入中,凭借资产所有权而取得的财政收入形式是(B)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3.各种财政收入中,凭借政治权利而取得的财政收入形式是(A)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4.各种财政收入中,通过国家信用形式而取得的财政收入是(C)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5.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是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在国家预算科目中列为(B)A.事业收入 B.使用费收入 C.公产收入 D.专项收入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相对规模基本发展趋势为(C)。
A.持续增长 B.持续下降 C.先下降后增长 D.先增长后下降 7.从税收的特性来看,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本质的区别在于(B)
A.税收与生产资料的占有直接关系 B.税收体现国家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非对等关系 C.税收体现国家与其他微观经济体的借贷关系 D.税收体现国家与其他经济体的等价交换关系 8.下列属于财政收入中使用费收入的是(A)
A.高速公路通行费 B.工商执照费 C.药品生产许可费 D.电话费 9.下列属于财政收入中规费收入的是(B)
A.高速公路通行费 B.工商执照费 C.上网费 D.电话费 10.自2000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相比较(B)
A.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无明显差距 D.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无明显关系 11.国家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而从国有资产经营时候入中取得的财政收入为(D)
A.租金收入 B.资产占用收入 C.股息红利收入 D.上缴利润 12.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为(C)
A.国有资产收益 B.公债收入 C.税收收入 D.行政收入 13.罚没收入属于政府的一种(C)
A.专项筹集性收费 B.事业服务性收费 C.行政性收费 D.特许性收费 14.作为财政收入的核心依据是(A)
A.政治权力 B.公共资产所有权 C.固定资产所有权 D.政府公信力 15.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是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在国家预算科目中列为(B)A.事业收入 B.规费收入 C.公产收入 D.专项收入
二、多选题
1.按照财政收入形式分类,财政收入包括(ABCDE)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价格和使用费 D.行政收入 E.公债收入 2.税收的特性(ABC)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非直接偿还性 E.普遍性 3.国有资产收益包括(ABCD)
A.股息红利收入 B.上缴的利润 C.租金收入 D.其他收入形式 E.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4.地方财政收入主要包括(ABCD)
A.地方税收 B.地方政府所属企业国有资产收益 C.共享税中地方分成部分 D.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返还收入 E.财政补助 5.按照财政收入层级分类,将财政收入可以分为如下(AD)类别
A.中央财政收入 B.省财政收入 C.市财政收入 D.地方财政收入 E.地区财政收入 6.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ABCDE)
A.经济发展水平B.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 C.价格水平D.技术进步 E.政府职能范围 7.下列关于财政收入来源正确的是(BCDE)
A.实物收入和货币收入 B.有偿收入与无偿收入 C.预算外收入与预算内收入 D.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 E.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8.下列有关税收的表述正确的是(ACDE)
A.税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 B.税收属于历史范畴 C.最早产生的财政范畴 D.征税的主体是国家 E.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税 9.无偿收入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BC)
A.国有资产收益 B.税收 C.罚没收入 D.规费收入 E.公债收入 10.下列属于管理性收费的有(ACDE)
A.市场管理费 B.矿产资源补偿费 C.户口证书费 D.进口许可证收费 E.商标注册费
三、判断题
1.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可分为税收、价格和使用费、公债收入、行政收入、通货膨胀收入、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
2.利润上缴在某一历史阶段中成为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
(×)(√)
3.国有资产收益中,利润上缴属于国家在转让财产使用权时取得的财政收入。(×)
4.税收的无偿性是针对征收过程而言的,而税收最终会对纳税人做整的、更深层次意义上的偿还,即所谓的整体有偿。
(√)
5.预算外收入虽然不纳入政府预算,但也是由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使用的非集中性的财政资金。
(√)
6.2000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幅一直高于我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简单】 7.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的直接占有关系。
(×)
8.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国有企业或者国家参股企业的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
(√)
9.在国有企业实行“利改税”之前,利润上缴成为我们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10.在各种财政收入形式中,无偿取得的收入只有税收这一种。
(×)
11.随着税制改革的逐步完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还会提高,税收成为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12.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一直在不断提高。(×)
四、简答题
1.依据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我国财政收入收入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税收、国有资产收益、价格和费用、行政收入、公债收入 2.简述税收的三个特性
答: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强制性:国家征税不以纳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无偿性:国家依法取得税收收入,即不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直接偿还; 固定性:国家征税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标准连续课征的。
五、论述题
1.自2000年以来,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发展的平均增速,你认为合理吗?试述理由。
第十一章 税收基本理论
一、单选题
1.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B)。
A.综合所得税制 B.分类所得税制 C.分类与综合兼有所得税制 D.自行纳税所得税制度 2.土地增值税属于下列哪种税类(B)。
A.流转税类 B.资源税类 C.所得税类 D.增值税类 3.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D)税率形式
A.定额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超率累进税率 D.比例税率 4.税法上规定的纳税人是指(C)
A.最终负担税收的单位和个人 B.代扣代缴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C.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D.委托代征的单位和个人 5.下列商品课税中,税负最容易转嫁的是(A)
A.对供应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 B.对供应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 C.对供应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 D.对供应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 6.在累进税率的临界点附近,可能出现税负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现象的是(C)A.超额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7.按照税负是否由纳税人承担,税负可分为(D)
A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 B.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 C.企业税负和个人税负 D.直接税负和间接税负 8.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标准税率为25%,该税率属于(A)
A.名义税率 B.实际税率 C.平均税率 D.边际税率 9.(B)规定了具体征税项目和范围,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A.计税依据 B.税目 C.税源 D.税率 10.在我国是指体系中实行累进税率的税法有(A)
A.个人所得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契税
二、多选题
1.税制要素中三大基本要素(BCD)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税率 D.税目 E.纳税期限 2.在分税制体系下,将税收收入划分为(ABC)
A.中央税 B.地方税 C.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D.财产税 E.行为税 3.按照征税对象性质分类,税收收入分为(ABCD)
A.流转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行为税 E.消费税 4.按照价格和税收关系分类,税收收入分为(BD)
A.共享税 B.价内税 C.商品劳务税 D.价外税 E.财产税 5.按照计税依据分类,税收收入分为(ACE)
A.从价税 B.滑准税 C.复合税 D.增值税 E.从量税 6.在分税制改革后,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包括(ABCDE)
A.流转税类 B.所得税类 C.资源税类 D.财产税类 E.行为税和特定目的税类 7.我国现行税制的纳税期限包括(CDE)
A.按期纳税 B.按次纳税 C.按年计征 D.按月计征 E.按季计征 8.减免税的基本形式包括(ABC)
A.税基式减免 B.税率式减免 C.税额式减免 D.直接减免 E.间接减免 9.税收对经济所起到的主要调节措施有(ABC)
A.设置税种 B.调整税率 C.减免税政策 D.强制征收 E.滞纳金和罚款 10.税收尤其是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发挥作用主要表现在(ACD)
A.调节收入分配不公现象 B.调节收入渠道多样化 C.调节劳动者个人收入水平D.消除个人收入悬殊现象 E.调整消费不合理现象 11.税收对经济所起到的主要调节措施有(ABC)
A.设置税种 B.调整税率 C.减免税政策 D.强制征收 E.滞纳金和罚款 12.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到税收原则(ABCD)A.平等 B.确定 C.便利 D.最小征收费用 E.中性 13.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提出的税收原则包括(ABCD)
A.财政收入原则 B.国民经济原则 C.税务行政原则 D.社会正义原则 E.国家干预原则 14.现代税收原则可以概括为(AB)
A.平等原则 B.效率原则 C.税务行政原则 D.社会正义原则 E.经济稳定与增长原则 15.税收公平原则中,具体包含(ABC)
A.平等竞争原则 B.收益原则 C.能力原则 D.效率原则 E.经济均衡原则 16.税负转嫁的方式具体包含(ABD)
A.前转 B.后转 C.辗转 D.税收资本化 E.同时转嫁 17.税式支出形式具体包含(ABCD)
A.税基式 B.税率式 C.税额式 D.延期纳税式 E.定额式 18.对于价外税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E)
A.容易转嫁 B.课征重点为企业 C.税负透明 D.课征重点为消费者 E.税基为不含税价格 19超额累进税率的特点有(BCD)
A.累进程度高,税负重 B.计算复杂 C.累进程度低,税负轻 D.级距临界点附近,税收负担合理 E.计算简单 20.在我国现行税制中,下列属于流转税的有(ACDE)
A.增值税 B.所得税 C.关税 D.消费税 E.营业税
三、判断题
1.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后,就其超过起征点的收入征税
(×)
2.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如果低于免征额时,不纳税,如果纳税人收入超过免征额后,就其全部收入征税。
3.累进税制的情况下,平均税率总低于边际税率。4.比例税率情况下,平均税率高于边际税率。5.现行税制中存在累进税制,但并不存在累退税制。6.在税负可以转嫁的情况下,纳税人和负税人常常分离。7.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情况下,纳税人即是负税人。
四、简答题
1.影响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因素有哪些?
答:有:市场状况、供需弹性、成本变化、税收种类、有无未实现盈利以及政治管辖范围等因素。2.简述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答:税收对劳动供给会产生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税收对劳动供给主要是激励作用,它促使人们增加工作;如果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税收对劳动供给就会形成超额负担,人们可能会选择闲暇替代劳动。
五、论述题
1.试述税收的公平原则所包含的内容
答:税收公平原则包括:平等竞争原则、受益原则、能力原则。
平等竞争原则:通过税收将因竞争规则不规范和客观条件优越给行为主体带来的高收入征收到国
(×)(×)(×)(√)(√)(√)家手中,从而使行为主体收入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后天的主观努力。
受益原则:应根据市场经济所确立的等价交换的规则来确定个人应承担的税负,即各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公共提供中的受益相一致。
能力原则:应根据各人的纳税能力来确定各人应承担的税收。2.材料分析
今天距2011年个税费用扣除额上调到3500元已经4年,社会上关于上调费用扣除额的呼声再起,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2014年就公开建议将个税费用扣除额提高到1万元。专家表示,目前上调至1万元并不可行。
个人所得税本是作为调节高收入、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而开征的一个税种。然而,目前个税征收存在“逆向调节”现象,即工薪阶层成了实际的纳税主体,高收入群体并没有成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特别是,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千呼万唤至今未露出“真容”,劳动所得偏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中低收入群体对个税改革的诉求愈加强烈。
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当前个人所得税制体系中存在怎样的问题?
答:
1、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不合理,已经不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中的能力原则,总体收入高的纳税人税负相对较轻,总体收入少的纳税人税负较重。
2、税目设计不合理,没有考虑到个人负担的差异,忽略了纳税人的实际情况,从而造成了不同纳税人之间的税收负担不平等。
3、税率设计不合理,由于缴纳个税的多是中低收入水平的工薪阶层,累进税率又使得纳税人在纳税所得集中于一个纳税期的情况下,相同的收入就要缴纳更多的税款。
2.你认为当前个人所得税应该如何改革才能真正发挥调节收入差距作用?
答:
1、将工薪阶层的劳务报酬所得,如: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等等合并,实行相同的超额累进税率,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
2、调整减免税项目,应考虑其个人负担的差异,地区差异等项目,使得税收优惠集中于中低收入群体这些负担能力较弱的群体。
3、适当调整税率,减少税级距,降低边际税率。
第十二章 公债
一、单选题
1.(B)就是政府债券以低于票面值的价格出售,即认购者按低于票面值的价格支付购金,政府按这一折价取得收入,到期仍按票面值还本。
A.溢价发行 B.折价发行 C.平价发行 D.等价发行
2.(D)又称无纸化国债,它是指将投资者持有的国债登记于证券账户中,投资者仅取得收据或对账单以证实其所有权的一种国债。由于这种国债的发行和交易均无纸化,所以效率高、成本低、交易安全。
A.凭证式国债 B.无记名国债 C.贴现国债 D.记账式国债 3.长期国债,一般指偿还期限在(B)年或(B)年以上的国债。A.5,5 B.10,10 C.8,8 D.3,3 4.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A)。
A.发行的依据或担保物不同 B.发行的利率不同 C、发行的方式不同 D.发行的机构不同 5.我国发行国债的主要目的是(A)。
A、加快经济建设 B.调节货币供给量 C.抑制社会消费 D.弥补财政赤字 6.短期国债的主要作用在于(B)。
A、筹集建设资金 B、弥补财政赤字 C、调节经济活动` D、调整债务结构
7、在我国,国债利率主要是以(B)为基础制定。
A.市场利率 B.银行利率 C.政府信用 D.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8.按(C),公债可分为中央政府公债和地方政府公债。
A.借债地域
B.借债期限
C.借债主体
D.举借形式 9.从(D)来看,公债资金也是一种公共资金,并会产生类似于税收的负担。A.债务人
B.投资者
C.宏观运行
D.纳税人
10..从(A)来看,公债是政府筹集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A.债务人
B.投资者
C.宏观运行
D.纳税人
11.对李嘉图等价定理表述错误的是(A)。
A.公债有利于战争筹款,不会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B.政府筹措财政经费采用征税和举债无差异。
C.在举债筹资时为公债支付利息不会减少国民财富,只有分配效应。D.举债和征税引起的消费支出下降是相同的。12.关于公债危机的理解错误的是(B)。
A.公债危机本质上是政府丧失了公众信任而出现的信用破产。B.公债危机不可能在局部地区存在。
C.公债危机往往带来不良后果和损害性影响。
D.公债危机是现实存在的,即由债务风险预期变成了债务违约现实。
13.(A)包括对发行方式、发行对象的选择,以及发行价格的确定方式。
A.公债发行政策
B.公债流通政策
C.公债使用政策
D.公债偿还政策 14.与公债政策相联系的财政政策不包括(C)。
A.自动稳定器机制 B.税收调节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支出调节政策
15.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1950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第一次(A),其目的是回笼货币,减少赤字,制止通胀,稳定物价。
A.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B.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C.特别公债
D.长期公债
16.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主动放弃公债时期是(B)
A.19世纪
B.20世纪中叶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7.公债资产效应会让公债债权人的消费(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变化 18.按(C)不同,公债可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A.利率确定方式
B.利息偿付方式
C.借债期限
D.债务本位
二、多选题
1.下列关于中国公债市场的作用与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BCD)A.为公债的发行和流通提供有效的渠道
B.引导资金流向,调节资金的运行,促进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
C.传播和获得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
D.中央政府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发挥调节作用的市场渠道
2.一般来说,影响国债数量规模的因素或指标主要有两个:政府财政承债能力和国民经济应债能力,以下四项中哪两项属于政府财政承债能力常用的主要指标(AB)。
A 国债依存度 B 国债偿债率 C 国债负担率 D 居民应债能力
3.按照国债的流动特点可分为(CD)。
A.自由购买国债 B.非自由购买国债 C.上市国债 D.非上市国债 E.保值国债 4.决定国债利率的高低因素有(BCDE)。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金融市场的利率 C.国家信用 D.社会资金供应量 E.国债偿还期限长短 5.公债的“三性”包括(ABD)。
A.自愿性
B.有偿性
C.强制性 D.灵活性 6.目前普遍采用的衡量公债规模是否适度的指标有(ABC)。
A.公债依存度
B.公债负担率
C.公债偿债率
D.CPI
三、判断题
1、国家借款是最原始的举债形式,具有手续简便、成本费用较低等优点,因而现代国家在对民众和企业借款时仍主要采用这一方式。(×)
2、合理的国债期限结构应该是以中长期国债为主的期限结构。(×)
3.从发行方式看,采取由中央银行统一认购的方式是抑制通货膨胀的一种有效途径。(×)4.按可流通或转让性的不同,公债可分为短期公债和中长期公债(×)
5.李嘉图认为税收与公债具有相同的经济效应,因此他主张公债的发行(×)
6.公债的庇古效应是指公债发行会导致劳动和投资意愿下降以及资本积累减少的效应。(×)
7.公债依存度指公债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
8.公债负担率指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和比率。(×)9.公债偿债率指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和比率。(√)
10.李嘉图等价本质上阐明了公债中性的经济学思想。(√)
11.卡尔多效应是指公债在经济不景气时具有扩大消费支出,而在经济景气时抑制消费支出的结果(×)
四、简答题
1.国债与私债的区别。
答:举债目的不同、信用基础不同、发行期限不同、债券的流动程度不同 2.国债区别于税收的特点。
答:
1、国债的自愿性,这一特征与税收所具有的依法强制特征有明显的差别。
2、国债的有偿性,这也是国债区别税收的重要特征。
3、国债的灵活性、这也区别于税收的固定性。3.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会影响经济发展吗?应如何把握?
答: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较小。这是因为:
1、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2、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准则,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当然,也不能把国债视为医治财政赤字的灵丹妙药。
1、财政赤字过大,形成债台高筑,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
2、社会的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集中过多往往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4.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内容和评价。
答:政府为其支出筹资时,征税和举债对居民消费及资本生成的经济影响是相同的或等价的。
评价:李嘉图等价定理揭示了举债的实质,公债无非是以公众未来的税收替代了眼前的税收,消费者的纳税义务并消除,只是推迟了而已,即公债是延迟的税收。公债替代税收,支出计划所派生的纳税义务被推迟了,消费者就因税收现值的下降,当期财富的而消费。
五、论述题
1.简述并评价国债的政策功能
答:1.弥补财政赤字,以发行国债方式弥补财政赤字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小。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国债是一种收入稳定、无风险或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因此有“金边债券”之称。特别是短期国债,流动性强,被称为“有利息的钞票”。不少国家中央银行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买卖国债调节货币供应量和调节利率。4.调控宏观经济
2.试从公债效应分析为什么公债规模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应该适度?
第十四章 政府预算管理
一、单选题
1、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B)。A、单式预算 B、零基预算 C、复式预算 D、差别预算
2、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B)的原则建立的。
A.弥补公共物品成本 B.一级政权一级预算 C.行政区域 D.市场原则
3、我国新《预算法》从(D)年开始执行。A.1994 B.2004 C.2014 D.2015
4、国家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划分标志是(B)。
A.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 B.以预算形式的差别 C.以预算内容 D.以国家预算的组织环节 5、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D)财政体制。
A.统收统支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C.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D.分税制
6、预算管理的主体是(A)。
A.国家 B.银行 C.事业单位 D.其他社会组织 7.从财政收支的内容上看,(A)是国家财政的核心。
A.政府预算
B 政府债务
C.国家主权
D.政府补贴 8.(B)是审查、批准预决算的权力机关。
A.各级政府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财政部门
D.国务院 9.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我国应实行(C)的政府采购模式。
A.集中采购模式 B.分散采购模式
C.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采购模式
D.招标性采购 10.地方预算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中居于(A)地位。
A.基础
B.主导 C.统领
D.核心 11.建国初期我国预算管理体制实行的是(A)。
A.统收统支体制
B.“大包干”体制
C.分级管理体制
D.分税分级管理体制 12.我国预算草案在当年3月份之前确定,预算编审的组织程序按照(B)的方式进行。
A.“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下两上、上下结合” B.“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结合”
C.“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一下一上、上下结合” D.“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分离” 13.预算年度指预算收支的起讫时间,通常为一年。我国的预算年度形式是(A)A 历年制
B 跨年制
C 历年与跨年制的结合 D 阴历制 14.相对于其他预算主体和传统的国家预算来说,政府预算具有的最鲜明的特征是(A)A、公共性 B、法律性 C、计划性 D、集中性 15.我国预算年度是(B)
A、4月1日至第二年3月31日 B、1月1日至12月31日 C、10月1日至第二年9月30日 D、5月1日至第二年的4月30日 16.从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纵向来看,政府预算可分为(B)
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D、总预算与单位预算 17.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B)
A、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体制 B、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 C、以收定支体制 D、分级包干体制 18.对国库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的是(A)
A、财政部门 B、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 C、国家审计署 D、政府支出部门 19.根据我国《预算法》,进行预算调整必须经(C)批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地方各级政府 20.下列政府预算监督中,属于行政监督的是(A)
A、财政部门监督 B、社会中介机构监督 C、社会舆论监督 D、司法监督
二、多选题
1.我国的预算由(ABCDE)组成。
A.中央预算 B.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 C.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 D.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预算 E.乡(民族乡、镇)预算 2.国家预算的原则有(ABCDE)。
A.公开性 B.可靠性 C.完整性 D.统一性 E.年度性 3.我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D)。
A.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B.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C.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D.原体质的处理 4.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有(ABCD)
A、公共性 B、法律性 C、计划性 D、集中性
5.政府预算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其调控功能主要表现在(BCD)
A、筹集财政收入 B、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C、进行资源配置 D、公平社会分配 6.下列属于各级政府的职权的是:(ABCE)
A、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决算草案 B、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C、组织本级总预算执行 D、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 E、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 7.分税制主要包括(ABC)
A、分权 B、分税 C、分管 D、分成 8.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包括(ABCD)
A、可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B、可以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C、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D、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9.部门预算编制的原则有(ABCDE)
A、合法性原则 B、真实性原则 C、稳妥性原则 D、重点性原则 E、完整性原则 10.地方政府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有(ABD)
A、服从中央统一领导 B、坚持地方预算的收支平衡
C、根据需要可自行增加收入 D、执行国家统一的财政方针和财政制度 11.与私人采购和企业采购相比,政府采购具有的特点有(ABD)
A、采购主体的特殊性 B、采购资金的公共性 C、采购活动的盈利性 D、采购数量的规模性 12.立法机关预算监督的主要内容有(ABC)
A、对政府预算编制的监督 B、对预算调整和变更的监督 C、对政府决算的监督 D、对内部财务收支的监督 13.在预算监督实践中,政府预算监督的方法有(ABCD)
A、日常监督 B、事后监督 C、专项监督检查 D、个案检查
三、判断题
1.预算年度是指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大多为一个日历年。(√)
2.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共有五级预算。(√)3.国家总决算(即国家决算)以单位和部门决算为基础,由国务院汇编。(×)4.年终清理是搞好年度决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条件。(√)5.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总结和终结。(×)6.中央各主管部门的单位决算,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复。(×)
7.财政集中付款机制是我国预算付款机制的改革方向。改革付款机制的实质是改革财政资金管理。(√)8.国库单一帐户是指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帐户,所有财政资金收付都通过财政部门在国库银行开设的单一帐户集中办理,实行财政直收直支。(√)
9.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是保证实现预算收支任务,加强预算管理、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10.明确预算管理职权是预算法的核心内容。(√)11.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是对预算收支规模进行划分。(×)12.决算是预算执行组织平衡的一种重要方法。(×)
四、简答题
1.请说明政府预算的原则。
答:完整性、统一性、真实性、年度性、公开性 2.政府预算的功能?
答:
1、国家集中和分配资金的主要手段;
2、保障公共商品供给所需资源的重要工具;
3、国家对经济社会实施计划管理的重要方式;
4、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
5、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反应器。
第十五章 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
一、单选题
1、在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C)。A.动用财政结余 B.发行政府债券 C.向银行透支 D.增税
2、在编制预算时就安排了一个列有赤字的年度收支计划,这叫(B)。A.财政赤字 B.赤字财政 C.软赤字 D.硬赤字
3、编制预算时是平衡的,但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短收或超支因素使预算执行的结果出现了赤字,这叫(A)。
A.财政赤字 B.赤字财政 C.软赤字 D.硬赤字
4、财政发生赤字时,最好的弥补方式是(B)。
A.增设新的税种 B.借债 C.发行股票 D.发行货币
5、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手段)的是(D)
A、税收 B、公共支出 C、国家预算 D、利率
6、财政政策的主体是(A)
A.国家 B.政策制定者 C.政策执行者 D.财政部
7、IS曲线比较陡峭,LM曲线比较平缓时,财政政策的效力(B)A.较强 B.很强 C.较弱 D.很弱
8、根据(A),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A.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 B.财政政策的内容
C.财政政策是否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 D.财政政策是否反映财政政策收支平衡
9、(B)意味着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C.汲水型财政政策 D.补偿性财政政策
10、以下不属于导致财政政策偏差的原因的是(C)
A.人的有限理性 B.官僚主义 C.自然偏差 D.信息不对称
11、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机制不包括(D)
A.利益输送 B.生活方式的改变 C.利益调整 D.理性预期
12、凯恩斯主义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在(A)方面存在相互冲突的观点。A.财政政策是否有效 B.市场主体是否充分理性 C.市场是否失灵 D.政策制定是否合理
13、可以通过(B)来延缓财政政策退出所带来的改革财政制度的压力。A、税收 B、公债 C、公共支出 D、利率
二、多选题
1、弥补财政赤字的基本方式有(ABC)。
A.动用财政历年结余 B.增加税收 C.发行国债
2、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有(ABCD)
A.物价相对稳定 B.收入的合理分配 C.经济适度增长 D.社会生活质量提高
3、财政政策所采用的工具有(ABD)
A.税收 B.公债 C.公共支出 D.政府投资 E.财政赤字
4、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AC)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财政政策 C.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
5、紧缩性财政政策手段是(AD)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支出 D.减少支出
6、政府财政政策的目标有(ACD)
A.充分就业
B.货币稳定 C.物价稳定
D.收支平衡
7、外在时滞主要包括(ABC)
A.决策时滞 B.执行时滞 C.效果时滞 D.认识时滞 8.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措施有(ABCDE)
A.增发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B.调整支出结构,加大科教兴国和文科卫投入
C.调整税收政策 D.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E.扩大财政支出
9、财政政策效果分析工具包括(ABCDE)
A.IS-LM模型 B.成本效益分析 C.投入产出分析 D.财政政策偏差分析 E.财政政策时滞分析
10、财政政策退出的形式包括(AB)
A.自动退出 B.主动退出 C.被动退出 D.自然退出
三、判断题
1、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因而赤字政策不是个别年份或少数年份存在赤字,它的主要标志是连续多年安排预算赤字,甚至是巨额赤字。(×)
2、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因而赤字政策不是个别年度或少数年度存在赤字,它的主要标志是连续多年安排预算赤字,甚至是巨额赤字。(√)
3、汲水财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社会经济总需求,补偿财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民间投资。(×)
4、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可以发挥财政政策“内在稳定”的作用。(√)
5、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减少税收或增加支出来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
6、我国1998年——2004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是减税。(×)
7、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8、财政政策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
9、购买性支出乘数是正值,说明购买性支出的增减与国民产出呈正方向变动。(√)
10.判断财政政策是高效还是低效,不仅要看政策执行结果,而且要分析为达目标而付出的代价。(√)
四、简答题
1、简述财政政策及其分类。
答:财政政策是一锅政府为实现预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或手段。
一、可以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二、可以分为扩张性、紧缩性与中性财政政策;
三、可以分为预算财政、财政投资政策、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和反贫困政策;
四、可以分为结构性财政政策与总量型财政政策;可以分为盈余型、赤字型与平衡型财政政策;
五、可以分为顺周期财政政策与反周期财政政策。
2、什么是购买性支出乘数,如何实现这一乘数功能的?
答: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减,将引起国民收入倍数的增减,这个倍数,就是支出乘数。乘数大小,由边际消费倾向决定。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乘数就越小。
3、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时滞,财政政策有哪些时滞?
答:财政政策从制定到世纪发生效果,需要有一个时间段,这就叫财政政策的时滞。财政政策有内在时滞:认识时滞和行政时滞;外在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和效果时滞。
五、论述题
1、我国现行财政政策的评价分析。
2、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如何发挥作用的,并举例说明。
第二篇:财政学题库答案
第一章
导论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C)。
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发行股票
C.企业购买公债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2.财政学的研究对象(C)。
A个人
B.企业
C.政府
D.社会公益组织 3.下列不属于财政现象的是()。A,2013年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全国推行
B,2015年财政部在香港分两次发行共280亿元人民币国债 C.2015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加 10%
D.201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4.供给学派的拉弗曲线说明(B)
A物价稳定的重要性
B.减税重要性
C利率稳定的重要性
D.维持自由的重要性 5.现代财政学之父是(D)
A凯恩斯
B.哈耶克
C.费里德曼
D.亚当.斯密 6.下列分析属于规范研究()
A.2015年我国财政支出预算是171500亿元
B.2015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1200亿元,赤字比例低 C.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占GDP比重首次超过4%
D.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300亿元,增长7.3% 7.下列分析属于实证研究()
A.2015年我国财政赤字16200亿元,赤字水平不高。
B.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显著,要继续实施并适当加大力度。C.我国宏观税负合理不存在税负过重问题。
D.我国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300亿元,增长7.3%。8.市场失灵的表现不包括(C)
A、无法提供公共品
B、不能解决外部性
C、价格由供求决定
D、信息不完全 9.财政伴随(B)出现而产生
A.人类
B.国家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10.亚当.斯密主张政府的职责是(D)
A.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
B.保障公民自由
C.依法治国
D.“守夜人”提供国防、司法、便利社会商业等基本服务 11.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
A.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
B.保障公民自由
C.主动通过扩大政府投资等主动干预经济
D.“守夜人”提供国防、司法、便利社会商业等基本服务
二、多选题
1.财政的职能是(ABD)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稳定物价
D.稳定经济
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ABCDE)
A.不能提供公共品
B.不能解决外部性
C.竞争失灵出现垄断
D.收入分配不公
E.宏观经济失调
3.财政如何履行资源职能(ACD)
A.提供公共品
B.对高收入人群征税调节收入差距
C.矫正外部性
D.维护市场有效竞争 4.财政如何履行收入分配职能(ACD)
A.维护市场有效竞争
B.解决外部性
C.通过超额累进的所得税,对高收入人群征收高额税收
D.对低收入人群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5.国际公认的宏观经济稳定的目标(ABCD)
A.充分就业
B.稳定物价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E.人民幸福 6.财政研究范围包括(ABCDE)
A.中央政府
B.省级政府
C.市级政府
D.县级政府
E.乡级政府
三、判断题
1.财政是在资本主义国家才出现的。(F)2.我国现行财政体制是公共财政制度。(F)
3.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社会影响的一门学科。(F)4.市场会失灵,政府不会失灵(F)
5.财政学只研究中央政府相关收支行为,县、乡政府收支行为不属于财政学研究范围。(F)
6、亚当.斯密主张政府要主动干预经济活动。(F)7.消费者的偏好都是合理的不需要政府干预。(T)8.市场能有效提供公共品,不需要政府介入。(F)9.市场能自发解决负外部性,不会存在市场失灵。(F)
10、稳定经济是财政职能之一。(T)11.保障汇率稳定是财政职能之一。(F)
12.消费者偏好不合理,消费者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是劣质品,劣质品一定是质量差的商品。(F)
13.市场会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不需要政府调节。(F)14.市场是无形的手会自动调节经济,不需要政府干预。(F)15.市场会失灵,需要政府全面干预经济运行各方面。(F)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财政,财政的重要性?1.书上P3-6;含义:国家的_ 收入和支出。②本质:国家参与的社会分配④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基本收支计划;国家决算:上一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2.①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实现; ②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和地区的建设; 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通过不同的财政政策_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2.财政职能是什么?书上P8-9
五、论述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政府来配置资源、调整收入分配?财政如何帮助政府实现有效配置资源、实现收入合理再分配?
1.资源配置职能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有两种方式来实现,即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存在着公共品、垄断、信息不对称、经济活动的外在性等情况,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还需要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资源配置作用。财政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杠杆,是政府配置资源的主体。因为,在经济体系中,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有时是过度的,有时是不足的,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表现在对市场提供过度的商品和劳务数量进行校正,而对市场提供不足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补充,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2.在各种不同的财政手段中,实现再分配的最直接的手段有:
一、税收转移支付,即对高收入家庭课征累进所得税并对低收入家庭给予补助二者相结合的方法;
二、用累进所得税的收入,为使低收入家庭获益的公共服务提供资金。
三、对主要由高收入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进行课税,并同时对主要为低收入消费者使用的其他产品给予补贴二者相结合的方法;
四、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者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
五、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这是调动劳动者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2.市场是只无形的手,通过供需调节经济,为什么还需要政府干预经济,财政如何做好该做的事情?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是必然的。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实现的,这些经济政策对市场价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价格政策作为国家干预价格形成的重要手段,稳定市场价格,维护金融秩序。市场是只无形的手,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是相对的,政府可以出台许多相关的政策调节市场,这是人为参与的或可以看得到的,但市场是无形的,比如起初智能机比较新颖,所以一时之间就掀起了购买潮,当其他商家看到智能手机市场的前景时,便纷纷把资金、技术等投入智能手机领域,无形之中,市场就起了调节作用 3.实现财政三大职能的具体措施手段?
A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B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C 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D 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E 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A 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B 规范工资制度C 加强税收调节 D 通过转移性支出
A 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B 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C 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第二章
财政的目标
一、单选题
1.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是要实现(B)。公平
B.效率
C.稳定
D.公开
2.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要实现(D)。A效率
B.公开
C.稳定
D.公平3.罗尔斯主张(A)。
A 最小者最大化
B.功利主义
C.折中主义
D.最大者最小化 4.生产符合帕累托效率标准的条件是(B)。
A任意两种要素生产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相等
B.任意两种要素生产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C.一种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大于另一种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
D.一种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小于另一种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 5.产品组合效率是指(D)A给定产品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同消费者间分配才是有效的 B生产和消费如何配置才是有效的 C消费者消费结构是否合理
D.既定的资源下如何生产不同的产品才是有效的 6.交换效率是指(B)
A生产和消费如何配置才是有效的
B给定产品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同消费者间分配才是有效的
C消费者消费结构是否合理
D.既定的资源下如何生产不同的产品才是有效的 7.生产效率是指(D)
A给定产品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同消费者间分配才是有效的B 生产和消费如何配置才是有效的C消费者消费结构是否合理 D既定的资源下如何生产不同的产品才是有效的 8.交换符合帕累托效率标准的条件是(A)。
A消费两种商品时,消费者甲的边际替代率与消费者乙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B 消费两种商品时,消费者甲的边际替代率与消费者乙的边际替代率不相等 C.消费两种商品时,消费者甲的边际替代率大于消费者乙的边际替代率相
D.消费两种商品时,消费者甲的边际替代率小于消费者乙的边际替代率
二、多选题
1.效率有几种(ABD)
A生产效率
B.交换效率
C.帕累托改进
D.产品组合效率 2.公平的分类包括(AB)
A结果公平
B程序公平
C.起点公平
D.机会公平3.财政学的目标是(AC)
A.效率
B.稳定
C.公平
D.安全 三,,判断题
1、公平的标准是客观的。(F)2.效率的最优是达到帕累托最优。(T)3.财政目标是现实公平与效率。(T)4.交换效率是既定的资源下如何生产不同的产品才是有效的。(F)5.生产效率是给定产品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同消费者间分配才是有效的。(F)6.公平的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改进。(F)7.洛伦兹曲线是衡量资源配置是否最优的指标。(F)8.我国财政目标是实现绝对公平。(F)9.功利主义更强调公平。(T)10.罗尔斯主义更强调效率。(F
五、论述题
1.我国财政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目标?
协调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性,在公平分配方面,市场通过机制提供一共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每个公民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只要多付出劳动,多为社会作出贡献,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财政机制主要是通过工资、奖金、税收以及补贴、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收入差距要适度,防止与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原则相对立.适度的、合理的差距,有利于推动效率的提高.第三章
外部性
一、单项选择题 1.可用(B)来描述一个养蜂主与邻近的经营果园的农场主之间的影响。A.外部不经济
B.外部经济
C.外部损害
D.以上都不对 2.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B)。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经济 3.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C),问题可妥善解决。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C.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D.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 4.“搭便车”现象是对下面哪个问题的一种形象的描述?(C)
A.社会福利问题
B.公共选择问题
C.公共产品问题
D.市场失灵问题 5.某一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是指该活动的(C)。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D.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6.政府进行市场干预的理由在于(C)。
A.税收
B.反托拉斯法
C.外部性
D.以上都是 7.(C)最准确地说明了产生污染的生产是缺乏效率的。A.社会总成本高于私人成本
B.社会边际成本高于私人边际成本 C.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
D.忽略了外在成本
8.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正在造成污染,因而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适当的税收政策是征税,征税额等于(A)。
A.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成本之差
B.私人边际成本 C.治理污染设备的成本
D.社会边际成本 9.外部性是(C)
A.归市场上买者的利益
B.归市场上卖者的利益
C.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
D.对企业外部顾问支付的报酬 10.负外部性引起(A)
A.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高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B.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低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
C.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D.以上各项都不是 11.正外部性引起(B)
A.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高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B.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C.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低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D.以上各项都不是 12.(没有内在化)负外部性引起(B)
A.最优数量大于均衡数量
B.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量
C.均衡数量等于最优数量
D.均衡数量大于或小于最优数量 13.(没有内在化)正外部性引起(A)
A.最优数量大于均衡数量
B.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量
C.均衡数量等于最优数量
D.均衡数量大于或小于最优数量 14.为了使负外部性内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反应将是(D)
A.禁止所有引起负外部性的物品生产
B.政府控制引起外部性的物品的生产 C.补贴这种物品
D.对这种物品征税 15.政府实行产业政策是(B)
A.为了使与工业污染相关的负外部性内在化 B.为了使与技术进步行业相关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C.为了有助于刺激解决技术外部性的私人方法 D.通过向高技术行业发放可交易的技术许可证
16.当一个人在一个拥挤的城区买了一辆汽车时,这就引起了(D)A.有效率的市场结果
B.技术溢出效应
C.正外部性
D.负外部性 17.最有效率的污染控制应该确保(B)
A.每个污染等量地减少其污染
B.减少污染成本最低的污染者减少的污染量最多 C.对环境的任何污染都不能被容忍
D.管制者决定每个污染这应该减少多少污染 18.根据科斯定理,在以下哪种情况下私人双方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C)
A.受影响的各方在谈判中有相等的权利
B.受外部性影响的一方有不受影响的初始产权 C.没有交易成本
D.政府要求他们相互谈判
E.有大量受影响的各方 19.为了使正外部性内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的反应应该是(C)
A.禁止生产引起外部性的物品
B.政府生产物品直至增加一单位的价值为零 C.补贴这些物品
D.对物品征税
20.Bob和Tom住在同一间大学宿舍里,Bob对大声放音乐的评价为100美元。Tom对安静的评价为150美元。以下哪一种表述是正确的(D)A.Bob继续放音乐是有效率的
B.只要Tom有安静的产权,Bob停止大声放音乐就是有效率的
C.只要Bob有大声放音乐的产权,Bob停止大声放音乐就是有效率的 D.无论谁有声音大小的产权,Bob停止大声放音乐都是有效率的
21.Bob和Tom住在同一间大学宿舍里,Bob对大声放音乐的评价为100美元。Tom对安静的评价为150美元。如果Bob有大声放音乐的权利,而且,如果没有交易成本,下列哪一种关于外部性问题有效解决的表述是正确的(B)
A.Bob将支付Tom100美元,而且,Bob将停止大声放音乐
B.Tom对Bob的支付在100——150美元之间,Bob 将停止大声放音乐 C.Bob将支付Tom150美元,Bob继续大声放音乐
D.Tom对Bob的支付在100——150美元之间,Bob将继续大声放音乐 22.以下哪一个关于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和矫正税的表述是正确的(D)A
.矫正税比可交易的许可证更能使污染减少到目标量
B.只要把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分配给能以最低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他们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
C.为了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确定污染量,管理者必须了解污染权需求的方方面面 D.矫正税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都创造了一个有效的污染市场 23.对耗油极大的新车征收汽油消耗税是以下哪一项的例子(D)A.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B.科斯定理的应用
C.把正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D.把负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24.污染的矫正税(A)
A.确定了污染的价格
B.确定了污染量
C.决定了污染权的需求
D.削弱了进一步减少污染的技术创新的激励 25.许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B)
A.确定了污染的价格
B.确定了污染量
C.决定了污染权的需求 D.削弱了进一步减少污染的技术创新的激励
26.富有的校友向母校提供了慈善捐助,以减少现在学生支付的学费。这是一下哪一项的例子(A)
A.把正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B.把负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C.矫正税
D.命令与控制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
1.解决外部不经济可采取(ABCD)。
A.征税的方法
B.通过产权界定的方法
C.通过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方法
D.以上各项均可 2.关于科斯定理,正确的论述是(ABCD)。
A.科斯定理阐述的是产权和外部性的关系
B.科斯定理假设没有政府干预 C.科斯定理一般在涉及的交易主体数目较少时才较为有效
D.以上各项都正确 3.以下哪些情况是在为消除污染外部性的谈判过程中各方引起的交易成本(BCD)A.减少污染引起的成本
B.由律师费引起的成本
C.实施协议引起的成本 D.由受外部性影响的各方人数太多引起的成本
4.下列对外部性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有(A)。
A.独立于市场机制以外
B.与产品价格和私人生产成本无关
C.市场上没有对应的奖惩机制
D.外部性指定为来自外部引起的干扰损失 5.外部性按作用方向分类为(CD)。
A.单向外部性
B.多头外部性
C.正外部性
D.负外部性 6.外部性按产生环节分类为(CD)。
A.批发环节外部性
B.零售环节外部性 C.消费中的外部性 D.生产中的外部性 7.外部性治理的方法有(ABCD)A.征税
B.补贴
C.政府管制
D.谈判交易 三.判断题
1.如果物品的生产不存在外部性成本,那么边际社会成本就等于边际私人成本。(T)2.在消费者数量达到一定的数量以前,增加公共物品的消费者数量一般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商品的消费,例如外交.国防.和路灯等。(T)
3.科斯定理指出,如果产权明晰且交易成本很低,那么就不会存在外部性问题。(T)4.如果政府给予补贴,那么生产某种物品所造成的外部性成本就能够被克服。(F)5.对教育的私人生产征税可以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外部性问题。(F)6.外部性问题是由于私人产权的缺位所造成的。(T)7.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完全不好。(F)
8.如果一个市场引起负外部性,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之上。(T)9.如果一个市场引起正外部性,社会价值曲线在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之上。(T)10.带来未被内在化的负外部性的市场产生的均衡数量小于最优数量。(F)11如果市场引起负外部性,那么,矫正税就将使市场向更有效率的结果变动。(T)12.根据科斯定理,外部性总是要求政府为了使外部性内在化而进行干预。(F)
13.如果交易成本大于受影响各方对外部性达成协议的潜在利益,就没有解决外部性的私人方法(T)
14.矫正税确定了污染的价格,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确定了污染的量。(T)15.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减少污染的好处是管制者不需要了解污染权的需求。(T)四.简答题
1.假设一个商业性苹果园在苹果生产中使用防虫剂。在这个过程中,有害的气味飘向附近的居民区。请回答这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并解释。
是负外部性,书上P30, 负外部性,因为生产苹果的社会成本大于生产苹果的私人成本
2.假设一个商业性苹果园在苹果生产中使用防虫剂。在这个过程中,有害的气味飘向附近的居民区却未进行相应赔偿。对于社会而言,果园是过度生产苹果,还是生产不足?一种生产存在外部性的物品过度生产或生产不足是什么经济含义?
过度生产。过度生产是生产了真实成本大于真实价值的单位。生产不足是没有生产出真实价值大于真实成本的单位。
3.假设一个商业性苹果园在苹果生产中使用防虫剂。在这个过程中,有害的气味飘向附近的居民区。为了把这种外部性内在化,政府应该对苹果园生产苹果进行征税还是补贴?为什么?
对苹果征税,因为要使这种外部性内在化,就要使苹果的供给曲线一直向上移动到等于真实社会成本曲线为止 五.论述题:
1.“污染最好的水平是零污染,零污染是最佳经济效率的状态。”请你对该观点进行分析论述。
主要是分析污染的外部效应,好像不是主张完全不许污染,而是主张外部效用内部化,让制造污染的单位补偿由于污染造成的损失.所以,最好的污染水平在经济学看来不会是零污染的.第四章 公共品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典型的纯公共产品的是(C)。
A.公共汽车
B.教育
C.国防和外交
D.高速公路
2.由于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个人对公共品需求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将同一市场的所有个人需求曲线(A)而成。
A.垂直相加
B.水平相加
C.分割后相加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3.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而在收益上具有非排他性的一类产品是(B)
A.俱乐部产品
B.公共资源
C.纯公共品
D.私人品 4.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而在收益上具有排他性的一类产品是(A)
A.俱乐部产品
B.公共资源
C.纯公共品
D.私人品
5.在技术上无法做到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排除在收益范围之内,该特性为(C)A.非竞争性
B.排斥性
C.非排他性
D.非独占性
6.公共品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搭便车”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公共品的(B)特性。
A.非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竞争性
D.排他性
二、多选题
1.公共牧场、公共渔场,在公共品的分类中属于(ABD)
A.混合公共品
B.准公共品
C.俱乐部产品
D.共同资源
E.纯公共品 2.俱乐部产品的特点有(ADE)
A.非竞争性
B.竞争性
C.非排他性
D.排他性 E.在达到一定限度后存在拥挤成本
3.公共渔场这类公共资源的特点有(BC E)
A.非竞争性
B.竞争性
C.非排他性
D.排他性 E.在达到一定限度后存在拥挤成本
4.下列属于俱乐部产品的有(ABCD)
A.收费的高速公路
B.公共图书馆
C.电影院
D.住宅小区的游泳池
E.公交汽车
5.按照公共品的特性,将产品可以分为如下(AB)类别
A.纯公共品
B.准公共品 C.混合公共品
D.俱乐部产品
E.私人品
三、判断题
1.对于公共品而言,理想条件下,将每一个消费者消费某种公共品数量加总等于政府应该提供该种公共品的数()
2.对于私人物品而言,在均衡条件下,将市场中每一消费者所购买的某种商品数量加总等于市场中生产者所应提供该种商品的数量。()
3.个人需求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将同一市场的所有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而成。()4.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一类产品才是公共品,反之则不是。()
5.对于公共渔场这类资源而言,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而在收益上却可以有效排他。()6.对于图书馆这类俱乐部产品而言,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而在收益上却可以有效排他。()
7.人们对公共品的认识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既然市场机制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品,那么私人就不可能成为提供公共品。()9.在一次博弈的囚徒困境模型表明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10.市场中,商品的提供以价格信号为基础,那么在公共品市场中同样价格机制也发挥作用。()
11.在公共品提供的林达尔均衡表明,在集团中每个成员都按照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来为公共品付费,这样配置属于帕累托最优。()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不可能提供公共品。()13.公共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只能由政府提供。(F)
四、简答题
1.简述公共品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其消费具有非竞争性;
二是公共品的非排它性,意指不论他们是否付费,都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书上P38 2.在准公共品中,公共资源与俱乐部产品有何区别? 书上P39面
五、论述题 1.材料分析
霍乱、鼠疫、非典型性肺炎等具有极强传染力和很高死亡率的恶性传染病,能够在相互接触的人中间传播。这样任何人感染这一类传染病,受到伤害,就不仅仅使得他个人受到福利损失,而且会加大他人受传染的风险,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和伤害。用经济学术语说,个人“感染传染病”这个事情具有极强的“负外部性”。
基于此,对传染病的防治和医疗就成为一种公共品,通过市场途径很难得到解决。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不敢把传染病医疗交给市场去解决,各国政府都专门组织完整的预防和医疗体系防范各种恶性传染病,而“世界卫生组织”这个国际性政府间组织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组织和协调世界各国政府防范和抑制各种传染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财政学的有关原理,论述对于传染病防止和医疗这类公共品,通过市场途径提供为何是无效率的?(2)根据公共品的有关原理,解释说明“对传染病的预防和医治”这种物品具有何种性质? 2.材料分析 材料1:生长在黄海的黄鱼以及无锡太湖的银鱼以其肉质鲜美闻名于世,宋代诗人张先在《吴江》一诗中写到:
春后银鱼霜后鲈,远人曾到合思吴。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薦。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
但目前市面上越来越难以见到,越来越贵。究其原因在于人们毫无节制的滥捕。材料2:商鞅在《商君书》中说:“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为可分以为百,由名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黄海的黄鱼和太湖的银鱼会越来越少,试用公共品相关理论予以解释。
(2)依据外部性的治理,以及公共品提供的相关知识,材料2中所谈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对于这类稀缺的公共资源,使用材料2所提到的方法如何解决? 第五章
公共选择理论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是(B)。
A亚当.斯密
B.布坎南
C.哈耶克
D.科斯 2.出现投票悖论的原因是(D)。
A
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偏好
B.投票规则错误 C.不民主
D.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多峰偏好
3.公共选择理论是把(A)假设应用分析相关政府行为。
A 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然人
D.为人民服务
4.阿罗不可能定理说明(D)。
A政府是万能的B.民主是最优的C.民主社会中政府公共决策是前后一致的 D.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作出前后一致的决策
三、判断题
1.只要所有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偏好,多数票规则的结果所反映的就是中值选民的偏好。(T)2.阿罗不可能定理是说民主投票机制是万能的。(F)
3.单峰偏好是是指选民只有唯一一个最优的结果,如果偏离他最中意的结果后,不论偏好的方向如何,他都会变得更坏。(T)
4.多峰偏好是指选民只有唯一一个最优的结果,如果偏离他最中意的结果后,不论偏好的方向如何,他都会变得更坏。(F)
5.只要所有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偏好,就不会出现投票悖论情况(T)6.寻租活动能更好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应该鼓励。(F)7.一致同意规则是只要过半数以上的人同意就可以(F)
四、简答题
1.公共选择理论:书上 P57
第六章
财政支出概述
一、单选题
1、按(B)可将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A.国家职能分类
B.经济性质分类
C.部门分类
D.政府层级分类
2、依据国家职能划分,下列归类错误的是(A)。A.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属于其他支出
B.社会文教费包括出版、通讯、广播等方面的经费、研究费、补助费等
C.实行兵役制的公安、边防、武装警察部队和消防队伍的各种经费也属于国防费支出 D.一般公共服务费包括用于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机构的经费等支出
3、将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上升的原因分为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理论是(C)。A.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B.梯度增长模型C.瓦格纳定律
D.非均衡增长模型
4、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政府(B)所占比重比发展中国家同类指标高出许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比发达国家同类指标高出许多。A.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 C.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
D.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
5、转移性支出是以实现政府的(A)的主要方式。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稳定经济与发展经济职能
D.监督管理职能
6、衡量财政支出规模最基本的相对指标是(A)。A财政支出总额/GDP
B.消耗性支出/GDP C购买性支出/GDP
D.转移支付支出/GDP
二、多选题
1、以下属于经济建设费的有(ABD)。
A.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
B.城市维护费 C.文化教育科学方面的补助
D.建议建筑支出
2、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意义在于(ABCD)。
A.能够了解国家执行了怎样一些职能
B.能够了解国家侧重了哪些职能 C.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纵向分析,可知道该国的职能的演变 D.对若干国家的支出结构横向分析,可揭示各国职能的差别
3、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可以归纳为(AB)。A.购买性支出主要履行的是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主要履行的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B.购买性支出直接的影响生产和就业,转移性支出间接的影响生产。C.购买性支出主要履行的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转移性支出主要履行的是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D.购买性支出间接的影响生产和就业,转移性支出直接的影响生产。
4,、财政支出规模体现了政府财政在(AB)方面发挥作用的规模和力度。A 社会公平
B.经济稳定
C.收入分配
D.资源配置
5、消费性支出与GDP的比值反映了(ACD)情况。
A政府实际消耗的经济资源量.B反映了GDP中政府集中和支配的数额 C政府购买的商品和劳务量
D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和劳务量
6、以下关于财政支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有(ABD)。
A.简单的说,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B.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
C.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加趋势符合瓦格纳法则的阐述,属于支出结构的优化。D.我国财政支出中亏损补贴比重下降,是财政支出优化的体现。
7、下列观点属于瓦格纳法则的是(ABC)。
A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
B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由此产生的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和调节。C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着提高。D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增加财政指出的客观要求。
皮科克和威斯曼的阶梯增长论指出,由于(BCD)效应发生作用,财政支出规模也会不断增长。
A收入效应
B 替代效应
C集中效应
D检查效应
9、下列关于财政支出的经济发展阶段论,说法正确的是(AB)。A.经济发展阶段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来的。
B.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也应该有所不用。C.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应该加大政府的支出,特别是政府投资。D.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政府的支出应该侧重于教育、保健、卫生等方面的投入。
10、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ACD)。
A.经济性因素
B.环境性因素
C.政治性因素
D.社会性因素 判断题
1、公共财政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出上,而财政干预、调节经济的职能主要通过财政收入来实现。(T)
2、财政支出规模的相对指标能够比较直观的反应财政支出的现状和变化情况。(F)
3、转移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T)
4、瓦格纳法则可以简单的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F)
5、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后,财政支出增长应当放缓,并逐渐慢于GDP的增长。(F)
6.阶梯增长理论认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非正常时期,财政支出会猛增,而恢复正常后,财政支出还会退回到原来的正常水平。(F)
7、如果扣除物价上涨的原因,财政支出的实际增长并没有名义增长那么快。(F)
8、税制完善和税收征管加强是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必要性分析。(T)简答题
1、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其经济意义为 ①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市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想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自身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而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是间接的。
②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约束效益;而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约束效益是软的。
③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2、“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解释?
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 GDP 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工业化→扩大的市场与市场主体间的关系日趋复杂→要求建立有关的司法和行政制度→财政支出增长
经济因素: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密集问题→拥挤等外部性→必须政府解决
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 GDP 的增长。P79 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哪些?
宏观上的影响因素有:经济方面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中长期发展战略以及当前经济政策;政治方面包括政局稳定与否、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等;社会性因素方面包括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等都有一定影响。论述题
1、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及其原因分析。:根据瓦格纳法则等对财政支出规模的一般性描述,财政支出规模(或者说,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上升,达到一定水平则相对稳定;同时,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因而不同的国家以及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这一比重的高低也是不同的。我国财政支出占GDP 比重的发展变化有本身的特殊性。
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绝对数除1980、1981两年负增长外,其余年份都是增长的,而且增长速度不算很慢,财政支出增长率基本上是一条波折上升的曲线,有的年份波折度较大。但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运行则是另外一种情形。1995年以前,由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路下滑,1996年才停止下滑,1997年开始回升,而且回升速度较快。因此,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运行的曲线呈现先逐年下滑而后又逐年回升的特征,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征。
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高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的。一方面,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在GDP的初次分配中,个人所占的比重较小,同时许多个人生活必需品由国家低价乃至无偿供给;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利润乃至折旧基金几乎全部上缴国家,相应地,它们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乃至更新改造投资都由国家拨付。简而言之,在改革前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扮演了一个总企业家和总家长的角色,这种角色在GDP分配上的体现,便是实行“统收统支”制度,既然要“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就必然较高。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经济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调动起千千万万个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勃勃生机,为实现这一目标,实行放权让利政策显然是一个必要条件。因此,在改革之初,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向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阶段。与此相对应,财政收入增长放慢了,许多项目的支出(特别是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便在财政支出账上或多或少有所缩小,有的甚至消失了,由此导致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的下降,进而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出现逐步下滑的趋势。而且我国列入预算内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下滑的速度过快,下降的幅度过大,1979—1985年17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但是,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逐年下滑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经济改革初期之所以逐年下降,是因为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局面,调整政府职能和分配格局,激发经济活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一旦经济体制迈上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到位和GDP的加快增长,上述逐年下滑的趋势理应逆转,改革之初财政支出比重下降的趋势会在某一时点中止,转而趋于回升。我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边际倾向以及由二者决定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都在1996年停止下降,1997年开始回升,特别是自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后,回升速度较快。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边际倾向已远远超出美国,这是未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继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2、根据个人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逐步解决行政事业经费增长过快的问题 行政管理、外交、公检法等部门执行社会管理的必要经费支出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基本需要,属于公共需要,是财政必须保证的部分。但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与世界各国相比较高,2000年达17.42%,增长速度超过同期GDP增长速度。针对我国现状,可采取如下改革措施:(1)进一步精减机构,控制行政编制,提高行政支出效率。1998年以来我国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精简了机构人员,但仍然存在机构重叠庞大、人浮于事的现象,人员费、办公费居高不下,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要严格控制政府机构的公共经费,改革会议制度、公共用车制度和招待制度,减少会议费、车辆购置维护费和接待费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2)规范事业单位的财政经费供给
购买性支出
一、单选题
1、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A)。A.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
B.生产的消耗性支出 C.储蓄的消耗性支出
D.债务的消耗性支出
2、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不包括(C)。
A.行政管理费
B.国防费
C.投资费
D.文科卫费
3、(A)和国防费是国家的两项基本支出之一。
A.行政管理费
B.教育费
C.卫生费
D.科学研究费
4、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A)。
A.混合公共品
B.纯公共品
C.私人物品
D.商品
5、国防服务一般被看作(B)。
A.混合公共品
B.纯公共品
C.私人物品
D.商品
6、发展中国家当前教育支出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大对(B)的投资。
A.高等教育
B.初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中级教育
7、外部效应较强的科学研究活动,其经费通常由(D)承担。
A.私人
B.市场
C.不一定
D.政府
8、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数是(C)的,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应是()的。
A.增长,增长
B.下降,增长
C.增长,下降
D.下降,下降
9、按费用要素区分,行政管理费包括(D)和公用经费两大类。
A.对外援助费 B.公共治安费 C.国防费 D.人员经费
10、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投资主要用于(D)。A.重要的社会投资
B.重要的生产性项目投资
C.非生产性部门的投资
D.重要的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
11、政府进行投资的主要依据是(B)。
A.投资的内在成本的大小
B.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 C.投资的生产成本与收益
D.投资的社会成本的大小
12、基础产业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A)。A.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的特定经济部门 B.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经济部门 C.具有显著的竞争性特点的产业部门
D.具有明显的内部经济效应的特定经济部门
13、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业生产(B)。
A.产出与需求的波动较大
B.产出波动大,需求弹性不大 C.产出波动小,需求弹性大
D.产出与需求的波动较小
14、对农业科学研究承担主要责任的应当是(B)。A.农民
B.政府
C.社会
D.农业企业
二、多选题
1、购买性支出一般由那两部分组成(CD)。
A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B经济建设支出
C社会消费性支出
D财政投资性支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购买性支出已获得相应经济补偿物为条件
B 购买性支出开展的都是互利、有偿的市场交易活动 C转移性支出中,政府扮演的是中间人角色
D转移性支出实现的是财政资金单方面、无偿性转移
3、下列项目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BC)。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
B.国防科工委对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联合利华(Unilever)所生产的立顿红茶投放市场后的食品安全监测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D.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
4、下列教育方式属于混合公共物品的是(ABC)A.Calvin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国际政治学专业的学习B.英国威廉王子在伦敦尹顿公学接受的高中阶段的教育
C.英国特许公共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培训的ACCA学员
D.曾宪梓先生捐助所兴办的某希望小学提供的教育服务
5、对于一国而言,影响教育支出效益的主要因素有(AB)。A.该国财政支出的规模
B.该国财政支出的结构
C.该国的文化传统与历史风俗
D.该国对于教育所采取的政策态度
6、政府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理由有(ABCD)。A.减少贫困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B.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 C.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
D.私人保险市场的缺陷与不完整性
7、根据投资的乘数作用原理,乘数与(A)同方向变化,同()呈反方向变化。A、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B、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C、边际投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投资倾向
8、政府筹集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由政府独资建设的项目主要出于三种考虑:(ACD)。
A.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
B.关系人民生活福利的项目 C.反垄断的需要
D.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9、下列属于BOT投资的特点是:(AD)。
A.投资的对象主要是发电厂(站)、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 B.政府在投资资金来源中处于主导的地位 C.投资项目一经建成则项目产权属于政府
D.该投资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投资
10、在我国,财政对于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在于:(ABD)。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农业部门是特殊的生产部门,其难于凭借自身的力量抗拒某些不利的自然或经济外部因素 C.由于我国城乡之间“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民的某些权益需要财政投资来得以保证 D.资本市场对于农业投资的欠缺
11、下列关于财政投融资的表述,正确的是:(ABC)。A.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B.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公共物品
C.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 D.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但它并不是脱离市场,而是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主要依据,并对市场的配置起支配作用,投融资机构在结合范围内拥有经营自主权,实行市场化运营
12、财政对于农业投资的范围,应该主要集中于下列领域:(ABC)。A.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B.农业科技推广
C.农村教育和培训
D.流动资金投资(农药、化肥、薄膜、除草剂等)以及类似农机具及供农户使用的农业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
13、政府投资项目的方式有(ABC)。
A.经常性预算支出方式
B.资本性预算支出方式
C.私募融资方式 D.集资融资方式
E.资本性预算支出加社会融资方式 判断题 政府安排用于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道路、桥梁、港口、码头、农业等基础设施或行业的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T)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经济具有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水平。(F)
3、从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体上呈现一种扩张的趋势,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阶段也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当然其中有些项目增长较快,相对规模在上升,而有些项目增长较慢,相对规模在下降。(T)
4、财政部门必须对行政管理费加强管理和监督,主要是适应行政机构改革,规范行政管理费的供应范围,完善行政经费定额和考核办法,坚持支出程序,加强检查监督,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T)
5、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教育是有层次性的,不同阶段的教育所属的经济性质不同。(T)
6、研究与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三个问题:投资规模要适度;投资结构要合理;要注意投资效益。后者又是前两者的前提条件。
(F)
7、一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来推动的,投资被动与经济增长波动具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缓慢时,往往依靠增大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当投资过旺及造成经济过热或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往往采取措施首先压缩投资,迫使经济过热的势头减缓。(T)
8、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但在发展中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程一般是采取多种形式的以政府为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混合提供。(T)
9、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因而安排好农业投入的资金来源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F)简答题
1.购买性支出的含义和性质。书上86面
2、政府投资有哪些重要特点?
①政府投资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良性循环为目标,因此政府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的高低,在特殊情况下,政府投资甚至可以允许亏损。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通常不进入竞争性领域,只能是对市场投资行为的补充。③政府投资通常用于事关国计民生的公共工程和基础产业等大型项目与长期项目④政府投资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论述农业财政投资的范围和重点。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种植,养殖相结合发挥充分的循环利用,规模化生产,深加工,运输,仓储等一条龙服务。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因素就是高科技的应用,这些都是财政需要扶持的重中之重。
五、论述题
1、分析我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变化原因,并思考控制一般公共服务的思路和措施。原因:经济总体增长水平、财政收支规模、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行政效率以及管理本身的使用效率。措施:
A、对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指标绝对规模或其占财政支出的规模比重规定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指标,病 由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审计部门对其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和立法监督
B、一般公共服务部门本身必须对行政管理费的供应范围,完善行政经费定额和考核办法,坚持支出程序,加强检查监督,使其不如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谈谈你对我国教育现有提供方式及支出情况的看法。
3、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制度对政府投资的影响。
①随着国家的出现,也同时开始了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或干预。一是在自然经济时期,农业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政府投资主要用于保障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政府投资也经历了一个增长过程;三是在当代世界,各国政府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投资进入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许多国家还通过政府援助和补贴等形式支持国家认定行业的发展。②一国管理经济的制度模式,会直接影响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及其结构中的比重。一般而言,在实行计划经济制度的国家,政府成为国内最主要的投资主体,政府投资的方向也成为决定社会投资结构的关键性因素;在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政府对正常的经济活动并不进行直接干预,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弥补市场投资主体的不足,并主要投资于一些重要的公共工程以及基础设施项目;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各国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许多国家从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政府加强了对科学研究、教育、社会事业及国防安全的投资。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政府投资的范围已大为扩展,政府投资的内涵也因此更为丰富。③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投资一般不会进入具有市场竞争性的行业。即使是近年来才开始推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投资也在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政府投资日益向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市场机制难以实现调节但又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及产业转变,特别是对基础产业(尤其是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扶持已成为现代各国政府投资的主要范围.。
第十章 财政收入概述
一、单选题
1.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来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C)。A.C部分 B.V部分 C.M部分 D.V+M部分 2.各种财政收入中,凭借资产所有权而取得的财政收入形式是(B)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3.各种财政收入中,凭借政治权利而取得的财政收入形式是(A)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4.各种财政收入中,通过国家信用形式而取得的财政收入是(C)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5.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是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在国家预算科目中列为(B)。
A.事业收入 B.使用费收入
C.公产收入 D.专项收入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相对规模基本发展趋势为(C)。
A.持续增长 B.持续下降
C.先下降后增长 D.先增长后下降 7.从税收的特性来看,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本质的区别在于(A)
A.税收与生产资料的占有直接关系
B.税收体现国家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非对等关系
C.税收体现国家与其他微观经济体的借贷关D.税收体现国家与其他经济体的等价交换关系 8.下列属于财政收入中使用费收入的是(A)
A.高速公路通行费 B.工商执照费
C.药品生产许可费 D.电话费 9.下列属于财政收入中规费收入的是(B)A.高速公路通行费 B.工商执照费
C.上网费 D.电话费 10.自2000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相比较(B)A.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无明显差距 D.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无明显关系
11.国家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而从国有资产经营时候入中取得的财政收入为(D)A.租金收入 B.资产占用收入
C.股息红利收入 D.上缴利润 12.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为(C)
A.国有资产收益 B.公债收入
C.税收收入 D.行政收入 13.罚没收入属于政府的一种(C)
A.专项筹集性收费 B.事业服务性收费
C.行政性收费 D.特许性收费 14.作为财政收入的核心依据是(A)
A.政治权力 B.公共资产所有权
C.固定资产所有权 D.政府公信力
15.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是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在国家预算科目中列为(B)。
A.事业收入 B.规费收入 C.公产收入 D.专项收入
二、多选题
1.按照财政收入形式分类,财政收入包括(ABCDE)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价格和使用费 D.行政收入
E.公债收入 2.税收的特性(ABC)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非直接偿还性
E.普遍性 3.国有资产收益包括(ABCD)
A.股息红利收入 B.上缴的利润
C.租金收入 D.其他收入形式 E.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4.地方财政收入主要包括(ABCD)
A.地方税收 B.地方政府所属企业国有资产收益
C.共享税中地方分成部分 D.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返还收入
E.财政补助 5.按照财政收入层级分类,将财政收入可以分为如下(AB)类别 A.中央财政收入 B.省财政收入
C.市财政收入 D.地方财政收入
E.地区财政收入 6.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ABCDE)A.经济发展水平B.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
C.价格水平D.技术进步
E.政府职能范围 7.下列关于财政收入来源正确的是(BCDE)A.实物收入和货币收入 B.有偿收入与无偿收入 C.预算外收入与预算内收入 D.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 E.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8.下列有关税收的表述正确的是()
A.税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
B.税收属于历史范畴
C.最早产生的财政范畴
D.征税的主体是国家
E.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税 9.无偿收入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ABCD)
A.国有资产收益 B.税收
C.罚没收入 D.规费收入
E.公债收入 10.下列属于管理性收费的有()A.市场管理费 B.矿产资源补偿费
C.户口证书费 D.进口许可证收费 E.商标注册费
三、判断题
1.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可分为税收、价格和使用费、公债收入、行政收入、通货膨胀收入、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F)
2.利润上缴在某一历史阶段中成为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F)
3.国有资产收益中,利润上缴属于国家在转让财产使用权时取得的财政收入。(F)
4.税收的无偿性是针对征收过程而言的,而税收最终会对纳税人做整的、更深层次意义上的偿还,即所谓的整体有偿。()
5.预算外收入虽然不纳入政府预算,但也是由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使用的非集中性的财政资金。()
6.2000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幅一直高于我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T)【简单】 7.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的直接占有关系。(T)
8.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国有企业或者国家参股企业的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T)
9.在国有企业实行“利改税”之前,利润上缴成为我们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T)10.在各种财政收入形式中,无偿取得的收入只有税收这一种。(T)
11.随着税制改革的逐步完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还会提高,税收成为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P140(T)
12.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一直在不断提高P142(T)
四、简答题
1.依据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我国财政收入收入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P138 税收 国有资产收益 价格和使用费 行政收入 公债收入 2.简述税收的三个特性
P138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四、简答题
1.依据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我国财政收入收入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书上138-139面
2.简述税收的三个特性:书上138
五、论述题
1.自2000年以来,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发展的平均增速,你认为合理吗?试述理由。不合理:过多的财政收入、政府收入用于政府投资项目,用于维持政府运转,用于公务开支,势必导致政府规模过大,侵蚀本应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政府公务消费过多,容易导致浪费,滋生腐败,降低政府所支配的财力资源以至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及利用效率。
第十二章
公债
一、单选题
1.(B)就是政府债券以低于票面值的价格出售,即认购者按低于票面值的价格支付购金,政府按这一折价取得收入,到期仍按票面值还本
A.溢价发行 B.折价发行 C.平价发行 D.等价发行
2.(D)又称无纸化国债,它是指将投资者持有的国债登记于证券账户中,投资者仅取得收据或对账单以证实其所有权的一种国债。由于这种国债的发行和交易均无纸化,所以效率高、成本低、交易安全。
A.凭证式国债
B.无记名国债
C.贴现国债 D.记账式国债 3.长期国债,一般指偿还期限在(B)年或()年以上的国债。A.5,5 B.10,10 C.8,8 D.3,3 4.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A)。
A.发行的依据或担保物不同
B.发行的利率不同 C、发行的方式不同
D.发行的机构不同 5.我国发行国债的主要目的是(A)。A、加快经济建设
B.调节货币供给量 C.抑制社会消费 D.弥补财政赤字 6.短期国债的主要作用在于(B)。
A、筹集建设资金 B、弥补财政赤字
C、调节经济活动` D、调整债务结构
7、在我国,国债利率主要是以(B)为基础制定。
A.市场利率 B.银行利率
C.政府信用
D.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8.按(C),公债可分为中央政府公债和地方政府公债。A.借债地域
B.借债期限
C.借债主体
D.举借形式
9.从(D)来看,公债资金也是一种公共资金,并会产生类似于税收的负担。A.债务人
B.投资者
C.宏观运行 D.纳税人
10..从(A)来看,公债是政府筹集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A.债务人
B.投资者
C.宏观运行
D.纳税人 11.对李嘉图等价定理表述错误的是(A)。
A.公债有利于战争筹款,不会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B.政府筹措财政经费采用征税和举债无差异。
C.在举债筹资时为公债支付利息不会减少国民财富,只有分配效应 D.举债和征税引起的消费支出下降是相同的。12.关于公债危机的理解错误的是(B)。
A.公债危机本质上是政府丧失了公众信任而出现的信用破产。
B.公债危机不可能在局部地区存在。
C.公债危机往往带来不良后果和损害性影响。D.公债危机是现实存在的,即由债务风险预期变成了债务违约现实。13.(A)包括对发行方式、发行对象的选择,以及发行价格的确定方式。A.公债发行政策
B.公债流通政策
C.公债使用政策
D.公债偿还政策 14.与公债政策相联系的财政政策不包括(C)。
A.自动稳定器机制
B.税收调节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支出调节政策
15.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1950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第一次(A),其目的是回笼货币,减少赤字,制止通胀,稳定物价。
A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B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C 特别公债
D 长期公债 16.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主动放弃公债时期是(C)
A 19世纪
B 20世纪中叶
C 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7.公债资产效应会让公债债权人的消费(C)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变化
18.按(C)不同,公债可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A.利率确定方式
B.利息偿付方式
C.借债期限
D.债务本位
二、多选题
1.下列关于中国公债市场的作用与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BCD)A.为公债的发行和流通提供有效的渠道
B.引导资金流向,调节资金的运行,促进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 C.传播和获得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
D.中央政府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发挥调节作用的市场渠道
2.一般来说,影响国债数量规模的因素或指标主要有两个:政府财政承债能力和国民经济应债能力,以下四项中哪两项属于政府财政承债能力常用的主要指标(AB)。A 国债依存度
B 国债偿债率
C 国债负担率
D 居民应债能力 3.按照国债的流动特点可分为(CD)。
A.自由购买国债
B.非自由购买国债
C.上市国债 D.非上市国债E.保值国债 4.决定国债利率的高低因素有(BCD)。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金融市场的利率
C.国家信用 D.社会资金供应量
E.国债偿还期限长短 5.公债的“三性”包括(ABD)。
A.自愿性
B.有偿性
C.强制性
D.灵活性
6.目前普遍采用的衡量公债规模是否适度的指标有(ABC)。A.公债依存度
B.公债负担率
C.公债偿债率
D.CPI
三、判断题
1、国家借款是最原始的举债形式,具有手续简便、成本费用较低等优点,因而现代国家在对民众和企业借款时仍主要采用这一方式。(F)
2、合理的国债期限结构应该是以中长期国债为主的期限结构。(T)
3.从发行方式看,采取由中央银行统一认购的方式是抑制通货膨胀的一种有效途径。(F)4.按可流通或转让性的不同,公债可分为短期公债和中长期公债(F)
5.李嘉图认为税收与公债具有相同的经济效应,因此他主张公债的发行(F)
6.公债的庇古效应是指公债发行会导致劳动和投资意愿下降以及资本积累减少的效应。(F)7.公债依存度指公债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F)
8.公债负担率指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和比率。(F)9.公债偿债率指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和比率。(T)10.李嘉图等价本质上阐明了公债中性的经济学思想。(T)
11.卡尔多效应是指公债在经济不景气时具有扩大消费支出,而在经济景气时抑制消费支出的结果(F)。
四、简答题1.国债与私债的区别。
国债与私债
1、举债目的不同 国债:弥补赤字,经济建设、宏观调控 私债:营利性
2、信用基础不同 国债:政治权力和国家掌握的各种社会资源私债:个人的财产和收入
3、存在期限不同 国债:可以是长期的 私债:短期
4、债券的流动程度不同国债:由于信用程度高,所以流动性强 私债:流动性差
2.国债区别于税收的特点。同:都是现阶段各国财政的范围,财政主体都是国家。异:1.凭借不同,税收凭借政治权利,国债凭借国家信用2.来源不同,税收来源于国名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国债来源于社会闲散的资金。3.功能不同,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保障,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4.特点不同,税收具有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国债则是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3.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会影响经济发展吗?应如何把握? 4.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内容和评价。P183.
五、论述题
1.简述并评价国债的政策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
2.试从公债效应分析为什么公债规模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应该适度?因为公债在对经济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特别是在公债规模超过一定界限时,负面效应会远远大于积极效应。
第十四章 政府预算管理
一、单选题
1、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B)。A、单式预算
B、零基预算 C、复式预算
D、差别预算
2、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B)的原则建立的。A.弥补公共物品成本
B.一级政权一级预算 C.行政区域
D.市场原则
3、我国新《预算法》从(D)年开始执行。A.1994
B.2004
C.2014
D.2015
4、国家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划分标志是(B)。A.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
B.以预算形式的差别 C.以预算内容
D.以国家预算的组织环节 5、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D)财政体制。
A.统收统支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C.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D.分税制
6、预算管理的主体是(A)。A.国家
B.银行
C.事业单位
D.其他社会组织 7.从财政收支的内容上看,(A)是国家财政的核心。
A.政府预算
B 政府债务
C.国家主权
D 政府补贴 8.(B)是审查、批准预决算的权力机关。
A 各级政府
B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 财政部门 D 国务院 9.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我国应实行(C)的政府采购模式。
A 集中采购模式
B 分散采购模式
C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采购模式
D 招标性采购
10.地方预算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中居于(A)地位。A 基础
B 主导
C 统领
D 核心
11.建国初期我国预算管理体制实行的是(A)。A 统收统支体制
B “大包干”体制
C 分级管理体制
D 分税分级管理体制 12.我国预算草案在当年3月份之前确定,预算编审的组织程序按照(B)的方式进行。A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下两上、上下结合”
B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结合”
C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一下一上、上下结合”
D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分离”
13.预算指预算收支的起讫时间,通常为一年。我国的预算形式是(A)A 历年制
B 跨年制
C 历年与跨年制的结合 D 阴历制
14.相对于其他预算主体和传统的国家预算来说,政府预算具有的最鲜明的特征是(A)A、公共性
B、法律性
C、计划性
D、集中性 15.我国预算是(B)
A、4月1日至第二年3月31日
B、1月1日至12月31日
C、10月1日至第二年9月30日
D、5月1日至第二年的4月30日 16.从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纵向来看,政府预算可分为(B)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D、总预算与单位预算 17.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B)
A、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体制
B、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 C、以收定支体制
D、分级包干体制 18.对国库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的是(A)
A、财政部门
B、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
C、国家审计署
D、政府支出部门 19.根据我国《预算法》,进行预算调整必须经(C)批准。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地方各级政府 20.下列政府预算监督中,属于行政监督的是(A)
A、财政部门监督
B、社会中介机构监督
C、社会舆论监督
D、司法监督
二、多选题
1.我国的预算由(ABCDE)组成。
A.中央预算
B.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
C.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
D.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预算
E.乡(民族乡、镇)预算
2.国家预算的原则有(ABCDE)。
A.公开性
B.可靠性
C.完整性
D.统一性
E.性 3.我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D)。
A.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B.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C.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D.原体质的处理 4.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有(BD)
A、公共性
B、法律性
C、计划性
D、集中性
5.政府预算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其调控功能主要表现在(BCD)A、筹集财政收入
B、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C、进行资源配置
D、公平社会分配
6.下列属于各级政府的职权的是:(ABCDE)A、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决算草案
B、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C、组织本级总预算执行
D、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 E、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 7.分税制主要包括(ABC)A、分权
B、分税
C、分管
D、分成
8.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包括(ABCD)
A、可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B、可以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C、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D、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9.部门预算编制的原则有(ABE)
A、合法性原则
B、真实性原则
C、稳妥性原则 D、重点性原则
E、完整性原则
10.地方政府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有(ABD)
A、服从中央统一领导
B、坚持地方预算的收支平衡
C、根据需要可自行增加收入
D、执行国家统一的财政方针和财政制度 11.与私人采购和企业采购相比,政府采购具有的特点有(ABD)A、采购主体的特殊性
B、采购资金的公共性
C、采购活动的盈利性
D、采购数量的规模性 12.立法机关预算监督的主要内容有(ABC)
A、对政府预算编制的监督
B、对预算调整和变更的监督 C、对政府决算的监督
D、对内部财务收支的监督 13.在预算监督实践中,政府预算监督的方法有(ABCD)
A、日常监督
B、事后监督
C、专项监督检查
D、个案检查
三、判断题
1.预算是指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大多为一个日历年。(F)
2.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共有五级预算。(T)3.国家总决算(即国家决算)以单位和部门决算为基础,由国务院汇编。(F)4.年终清理是搞好决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条件。(T)5.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总结和终结。(F)
6.中央各主管部门的单位决算,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复。(F)7.财政集中付款机制是我国预算付款机制的改革方向。改革付款机制的实质是改革财政资金管理。(T)
8.国库单一帐户是指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帐户,所有财政资金收付都通过财政部门在国库银行开设的单一帐户集中办理,实行财政直收直支。(T)
9.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是保证实现预算收支任务,加强预算管理、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T)
10.明确预算管理职权是预算法的核心内容。(T)
11.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是对预算收支规模进行划分。(F)12.决算是预算执行组织平衡的一种重要方法。(F)
四、简答题
1.请说明政府预算的原则、1.完整性原则:: 政府预算必须包括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内容,以便全面反映政府的财政活动。2.统一性原则
3.可靠性原则: 也称为谨慎性原则。预算的编制要真实、可靠
4.合法性原则: 政府预算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政府预算的成立、预 算执行中的调整和预算执行结果都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
5.公开性原则
6.性原则: 世界各国采用的预算有两种:历年制和跨年制,我国采用历年制
2.政府预算的功能?
答:(1)政府预算是财政分配资金的主要手段。(2)政府预算集中我国财政的主要财力。(3)政府预算是实现政府职能、为公共商品配置资源的重要工具。(4)政府预算是以计划为基础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5)政府预算综合反映和监督经济运行状态。
第十五章 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
一、单选题
1、在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C)。A.动用财政结余 B.发行政府债券 C.向银行透支
D.增税
2、在编制预算时就安排了一个列有赤字的收支计划,这叫(B)。A.财政赤字 B.赤字财政 C.软赤字 D.硬赤字
3、编制预算时是平衡的,但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短收或超支因素使预算执行的结果出现了赤字,这叫()。
A.财政赤字 B.赤字财政
C.软赤字
D.硬赤字
4、财政发生赤字时,最好的弥补方式是(B)。
A.增设新的税种
B.借债 C.发行股票 D.发行货币
5、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手段)的是(D)A、税收 B、公共支出 C、国家预算 D、利率
6、财政政策的主体是(B)
A.国家 B.政策制定者
C.政策执行者
D.财政部
7、IS曲线比较陡峭,LM曲线比较平缓时,财政政策的效力(B)A.较强
B.很强 C.较弱 D.很弱
8、根据(A),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A.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 B.财政政策的内容 C.财政政策是否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 D.财政政策是否反映财政政策收支平衡
9、(B)意味着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C.汲水型财政政策 D.补偿性财政政策
10、以下不属于导致财政政策偏差的原因的是(C)
A.人的有限理性 B.官僚主义
C.自然偏差 D.信息不对称
11、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机制不包括(D)
A.利益输送 B.生活方式的改变 C.利益调整 D.理性预期
12、凯恩斯主义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在()方面存在相互冲突的观点。A.财政政策是否有效 B.市场主体是否充分理性 C.市场是否失灵 D.政策制定是否合理
13、可以通过(B)来延缓财政政策退出所带来的改革财政制度的压力。A、税收 B、公债 C、公共支出 D、利率
二、多选题
1、弥补财政赤字的基本方式有(bc)。
A.动用财政历年结余 B.增加税收 C.发行国债
2、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有(ABCD)
A.物价相对稳定 B.收入的合理分配
C.经济适度增长 D.社会生活质量提高
3、财政政策所采用的工具有(ABC)
A.税收 B.公债 C.公共支出
D.政府投资 E.财政赤字
4、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AC)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财政政策 C.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
5、紧缩性财政政策手段是(AD)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支出 D.减少支出
6、政府财政政策的目标有(ACD)A.充分就业 B.货币稳定 C.物价稳定 D.收支平衡
7、外在时滞主要包括(ABC)
A.决策时滞 B.执行时滞 C.效果时滞 D.认识时滞 8.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措施有(BCE)A.增发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B.调整支出结构,加大科教兴国和文科卫投入
C.调整税收政策
D.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E.扩大财政支出
9、财政政策效果分析工具包括(ABCD)
A.IS-LM模型 B.成本效益分析 C投入产出分析 D.财政政策偏差分析 E.财政政策时滞分析
10、财政政策退出的形式包括(AB)
A.自动退出 B.主动退出 C.被动退出 D.自然退出
三、判断题
1、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因而赤字政策不是个别年份或少数年份存在赤字,它的主要标志是连续多年安排预算赤字,甚至是巨额赤字。(F)
2、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因而赤字政策不是个别或少数存在赤字,它的主要标志是连续多年安排预算赤字,甚至是巨额赤字。(F)
3、汲水财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社会经济总需求,补偿财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民间投资。(F)
4、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可以发挥财政政策“内在稳定”的作用。(T)
5、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减少税收或增加支出来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T)
6、我国1998年——2004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是减税。(F)
7、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T)
8、财政政策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T)
9、购买性支出乘数是正值,说明购买性支出的增减与国民产出呈正方向变动。(T)10.判断财政政策是高效还是低效,不仅要看政策执行结果,而且要分析为达目标而付出的代价。(T)简答题
1、简述财政政策及其分类。书上236-241面
2、什么是购买性支出乘数,如何实现这一乘数功能的?书上87面
3、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时滞,财政政策有哪些时滞?书上247面 论述题
1、我国现行财政政策的评价分析。书上242-244页
2、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如何发挥作用的,并举例说明。
一方面,是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在经济萧条时,个人和企业利润降低,符合纳税条件的个人和企业数量减少,因而税基相对缩小,使用的累进税率将对下降,税收自动减少。因税收的减少幅度大于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的下降幅度,税收便会产生一种推力,防止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过度下降,从而起到反经济衰退的作用。在经济过热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是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如果经济出现衰退,符合领取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标准的人数增加,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的发放趋于自动增加,从而有利于抑制消费支出的持续下降,防止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在经济繁荣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
宏观财政政策与宏观货币政策各有自己的特点.它们的猛烈程度不同,例如,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法定准备率的调整作用都比较猛烈;税收政策与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都比较缓慢;政策效应的时延不一样,例如,货币政策与可以由中央银行决定,作用快一些,财政政策从提案到议会讨论,通过,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政策发生影响的范围大小不一样,例如政府支出政策影响面就大一些,公开市场业务影响的面则小一些;政策受到阻力的大小也不同,例如增税与减少政府支出的阻力较大,而货币政策一般说来遇到的阻力较小.因此,在需要进行调节时,究竟应采取哪一项政策,采取哪些政策,或者如何对不同的政策手段进行搭配使用,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式,政府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决定.
第三篇:财政学题库及答案
一、简述题
1、比较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 答:购买性支出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支,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指政府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2、评述瓦格纳法则的主要内容
答:瓦格纳法则也称政府活动扩张论,指公共支出的相对增长,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提高。瓦格纳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增长,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国家自18世纪末到如今100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瓦格纳法则符合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3、分析收入分配的公共财政机制
答: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主要手段有: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这是指规范由国家预算拨款的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视同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4)通过转移性支出,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福利水平。
4、公共投资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1)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是非政府投资的第一个特点;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2)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自身积累规模和社会筹资都受到种种限制,一般难以承担规模宏大的建设项目;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企业囿于一行一业,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5、怎样理解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之间的互补与替代关系?
答:经济体制不同,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的比重不同。一般来说,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非政府投资在社会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或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较大。
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的比重不同。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非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大,欠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较大。
由于存在上述差异,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在一国投资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主从次序便有所不同,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属于市场活动的非政府投资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而政府投资主要在基础设施、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领域发挥作用。
6、公共预算的编制主要涉及到哪几个基本问题?
答:部门预算要反映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既反映一般预算的收入和支出,也反映基金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在部门的一般预算中既反映预算内收支,也反映预算外收支;在预算内收支中,既反映财政部门直接安排的预算拨款,也反映经济发展委员会、机关事务管理局和科技部门等具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安排的资金。总之,部门预算是一种全面反映部门收支活动的预算。
部门的一般预算收入包括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一般预算支出包括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和科技三项费用、各项事业费、社会保障支出、其他支出等。
基金预算收支包括部门按国家规定取得的基金收支,如水利部门的水利建设基金收支,电力部门的电力基金收支,铁路部门的铁路建设基金收支等。
7、部门预算的优点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编制部门预算? 答:编制部门预算要求各部门必须将本部门所属各司局、各基层单位所需各类不同性质的资金,综合统一为平衡的部门预算,体现预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财政部只按部门的口径,统一审核,批复预算,划拨资金。因此,编制部门预算是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的重大措施。
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意义在于:
(1)编制部门预算,有利于提高国家预算的透明度,全面体现国家预算的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和统一性,避免预算编制和执行中人为的随意性,防止“暗箱”操作,加强廉政建设。
(2)编制部门预算,使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程序和流程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有利于财政部门控制预算规模和优化支出结构,有利于使用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合理使用财政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
(3)编制部门预算,使预算细化到各部门、项目,有利于各级人大履行立法监督职能,有利于审计部门履行财政审计职能,社会各界也可以清晰的了解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情况,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4)编制部门预算,也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针和规范政府行为的重压措施,实现依法理财,依法执政。
8、从宏观层面上分析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答:(1)财政补贴的首要意义在于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财政补贴的对象可以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人企业、城乡居民,补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顺利实施国家的方针政策。
(2)财政补贴可以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对于民间不太热衷的事业,财政予以补贴,就可以将民间资金调动起来,在紧急低迷时期作用更为显著。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财政补贴支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消除“排挤效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公共工程的支出,可能带来市场利率水平上升从而加大私人部门的融资成本,导致私人投资萎缩,这就是所谓的排挤效应。如果对私人部门给予补贴,就可以降低私人部门的融资成本,消除排挤效应,增强民间投资意愿,加快民间投资的恢复和增长。
(5)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财政补贴中,出于社会经济稳定的考虑往往是首要的目的。如对于企业的亏损补贴、平抑农产品价格周期波动的部分、对居民支付的各类价格补贴,基本的功能都是保持社会与经济的稳定。
9、怎样理解现金补贴要比选择实物补贴的效率高?(略,无图)
10、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内涵与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我国国库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借鉴西方国家实行的“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及实行集中收付制度。目前由于国库收入制度改革的条件尚不成熟,本着先简后繁的原则,第一步先实行集中支付制度,而后再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要点是:
(1)财政部门在国库或国库制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统一的账户,各单位在统一账户下设立分类账户,实行集中管理,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设账户保存。
(2)各单位根据自身履行职能的需要,可以在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所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但要由政府部门直接向供货商支付货款,不再分散支付。
(3)除某些特殊用途外,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资金都要通过国库直接拨付给商品和劳务的供应商。
11、政府采购制度有哪些特征?
答: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特征,而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只要政府有效的利用商业竞争机制,就能从市场上买到最佳性能和低廉价格的商品或劳务,就能节省费用,使公民缴纳的税收和财政支出产生更大的效益。政府采购制度是伴随国际贸易一体化的形成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12、简述税收公平。
答:税收应以公平为本,公平合理是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税制建设的目标,古今中外税收的实践表明,税收公平与否往往是检验税制和税收政策好坏的标准。一般地说,税收公平包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两个方面。
所谓普遍征税,通常指征税遍及税收管辖权之内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换言之,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毫无例外地依法纳税。
所谓平等征税,通常指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纳税,即所谓“横向公平”;二是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等纳税,即所谓的“纵向公平”。
13、简述税收制度模式的适用条件。(不确定)
答: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只有在复合税制类型条件下才有税制结构问题。在税制结构中,不同税种的相对重要性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税制模式。税制模式是指在一国的税制结构中以哪类税作为主体税种。税制结构特别是其中的主体税种(税制模式),决定着税制系统的总体功能。
决定税制结构的因素有以下几个,不同的因素也决定了税制模式的适用条件: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占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越高(低)。
(2)征收管理能力。会计制度越完善,征收管理手段越先进,诚信纳税程度越高,所得税的收入比重越高。相比之下,商品税的收入比重在发展中国家比较高。
(3)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体现在专税专用上,与需求较大、所占份额较高的财政支出相应的税种收入比重也会较高。
(4)税收政策目标。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一般以间接税为主;旨在公平收入分配的发达国家,一般以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主。
(5)相邻国家示范效应。一国的税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周边国家税制结构的影响。
14、简述中国当前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答:主要内容:自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地区和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为预防出现税收漏洞,将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排除在上述设备范围之外。同时,作为转型改革的配套措施,将相应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
意义:(1)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重大意义。增值税转型改革,将消除我国当前生产型增值税制产生的重复征税因素,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在维持现行税率不变的前提下,是一项重大的减税政策,有利于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于完善增值税制度重要意义。增值税制的一大优点是能够避免生产专业化过程中的重复征税问题。根据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增值税制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1994年,我国选择采用生产型增值税,一方面是出于财政收入的考虑,另一方面则为了抑制投资膨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必要性日益突出。从长远来看我国增值税改革的方向是由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
15、国际税收协调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国际重复征税是税收管辖的冲突,这种现象对国际经济和国际交往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国际税收协调。国际税收协调有三条途径:一是限定各国唯一地行使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二是限定世界各国唯一地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三是允许各国同时行使两种以上的税收管辖权。在发生冲突时,承认一种税收管辖权的优先地位,而其他税收管辖权从属行使。当前,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地域税收管辖权优先的原则。
具体方法有:(1)扣除法和低税法。扣除法指一国政府将本国纳税人国外所得在国外已征得税款扣除,只征余额;低税法指一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国外所得按较低税率征缴。(2)免税法。指一国政府免征本国纳税人国外所得的税款。(3)抵免法。指一国政府在优先承认其他国家的地域税收管辖权的前提下,在对本国纳税人来源于国外的所得税时,以本国纳税人在国外缴纳税款冲抵本国税收的方法。分为直接抵免法和间接抵免法。
16、跨国公司避税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最基本的方法有两大类:(1)逃避纳税人身份。各国对法人居民的判定标准不同,为跨国公司逃避法人身份提供了可能性。(2)转让定价和转移利润是国际避税的最基本方式。转让定价或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也即在一个母公司的控制下,在不同国家经营的子公司之间或母子公司之间的商品转移时使用的价格。为谋求跨国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利用各国间税率和税收规则方面的差异,使其高税国一方的实体降低对低税国一方相关联实体的售价和费用分摊标准,借此手段把一部分应在高税国实现并纳税的利润转移到低税国。高税国因此减少税收收入,一部分转化为低税国的税收收入,另一部分直接增加了整个公司的税后利润所得,达到了减轻税负的目的。
17、简述中国公共支出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答:(1)公共支出总量控制。公共支出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公共支出的总量水平,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能力相对较低,同时面临赤字和债务压力,有必要强化支出管理,控制支出总量。
(2)公共支出结构调整和优化。受传统体制惯性的影响,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仍具有大包大揽的鲜明特征,应按照市场经济和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合理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3)公共支出的绩效管理。提高公共支出的使用效益是财政支出的最终目的。公共支出管理部门需要探索切实有效可行的办法,在确保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照顾局部利益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
18、简述预算赤字和通货膨胀的关系。答:预算赤字是指在某一财政,政府计划安排的总支出超过经常性收入并存在于决算中的差额。这个概念包括两层意思:(1)赤字不仅表现在预算的执行结果上,而且政府在安排国家预算时,就已有计划、有目的地留下赤字缺口。(2)这种赤字虽然是计划安排的,但这种计划可能是有目的地要实施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可能是由于支出具有强烈的刚性,在税收上不去的情况下,被迫留下赤字缺口。
通货膨胀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无论预算赤字是政府有目的地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还是被迫留下赤字缺口,都可能会造成财政赤字。当财政赤字很严重时,政府会采取发行货币的方法来筹资,这会造成现实中流通的货币量增加,从而造成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适度的预算赤字和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控制不当会引发危机。
19、简述财政职能和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答: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政府通过财政职能对经济活动产生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财政职能包括以下几方面:
(1)资源配置职能: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动员社会资源,通过财政提供公共物品,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指政府通过收入——支出制度,对不同收入阶层征税或不征税,多征税或少征税,从事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支出项目,实现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合理调整。
(3)经济稳定职能:指政府在失业和经济萧条时期实行赤字财政,在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的时期实行盈余财政,熨平经济波动。
(4)经济发展职能: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支出结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财政职能之所以具有上述功能,是由于市场失灵往往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收入不公、经济波动及总量不平衡。20、我国政府间财政分权的原则有哪些? 答:(1)空间一致性原则。在将某一项具体的公共职责分配给某一级政府是,其所依据的最直接的经济原则是该级政府能够以尽可能最小的成本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实现这一点的一个前提就是受益范围应与辖区单位相同或一致。
(2)匹配原则。各级决策纳税人和政府支出受益人的意愿的表达能够匹配达到均衡,从而来保证责任的履行和预算纪律的遵守。
(3)权利的横向分配原则。决策往往倾向于发挥政府的限制和控制作用,因此,做出的决策可能并不是最有效率的。
(4)机构精简的原则。对收益、税收区域大体一致的单一功能的组织合并,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地域性政府部门系统。
(5)合理纵向分权的原则。权限从较高一级政府转移到下一级政府能降低每种权限的资源成本。
(6)基层优先的原则。与社会或较大、较高一级的政府比较起来,个人、家庭和较小的或较低级别的政府应该优先。
(7)公平负担原则。各级政府要避免在享受相同的公共服务时,贫穷地区的居民所付的税收高于富裕地区的居民纳税水平。
(8)均等化原则。向各级政府提供满足其必要支出的所需收入。
二、论述题
1、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 答:目前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存在以下问题:(1)财政支出能力低下与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并存;(2)国家财政包揽过多,供给制分配方式尚未完全打破;(3)在财政分配格局中,支出“越位”矛盾相当突出;(4)财政供养人口日益膨胀,加重了公共支出负担;(5)公共支出管理和控制机制尚未健全。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应遵照以下原则:(1)完整统一原则。必须将公共支出管理权力及其相应的责任逐级下放,上级与下级按照一定的规范履行各自的职责,实现“各自为政”,并按照同一规范上统下属,实现公共支出决策和支出行为的一致性。(2)权责一致原则。确立管理权力与管理责任的对应关系,并用合理、科学、严格和准确的规章制度来规定这种关系,权力和责任成正比。(3)经济、效率和有效性原则。必须使支出活动实现预定目标,即追求支出活动的有效性。(4)依法管理原则。应由宪法、预算法和与之相一致的有关法规,对财政组织的宗旨、性质、地位、职能、权力及支出预算编制、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管理、工作程序和工作范围作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并由相应的权力机构和部门依法予以监督。(5)适应发展原则。要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而相应调整财政管理组织的职能、职权和机构。
2、论述税收原则理论的发展演变趋势,并结合中国实际,分析其对税制改革的启示。答:税收原则是指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理论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税收原则是财税学界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
最先提出税收原则的是英国和德国的经济学家,将其系统化的第一人是亚当-斯密,他提出了平等、确实、便利和最小征收费用四大课税原则。之后进一步发展,后期发展最为完备的是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的代表瓦格纳,他以税收最为重要的政策工具,构建了税收的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正原则和税务行政原则。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这就决定了我国目前的税制仍然需要有步骤地进一步完善和改革。
我国税制改革遵循的原则是:(1)加强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主要调整税种布局,确定合理税率,理顺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2)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主要是统一企业所得税,完善流转税,为平等竞争创造条件。(3)发挥税收对个人收入和地区发展的调节作用,使个人收入分配保持合理差距,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4)贯彻国家的产业化政策,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5)简化、规范税制。主要是取消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税种,合并重复的税种,开征必要的新税种。(6)保持原有的税负水平,既不增加企业总体税负,又不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但一些地方、部门、企业以及个人的利益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税制改革理应是利益关系和分配格局的调整。(7)严格控制优惠减免,规定除税法、税收条例所列的减税免税项目外,在执行中不准随意减税免税。
3、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有哪些?并据此判断中国的国债规模。答:国际上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主要有:(1)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GDP;(2)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GDP;(3)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财政支出;(4)偿债率=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前两个指标是着眼于国民经济大局,而后两个指标则是从财政收支的角度来考察国债规模。
一、从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看:(1)对国债负担率的考察。影响国债规模的最主要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国债负担率是衡量国债规模最主要的指标之一。随着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国债负担率也出现了较快增长的趋势;虽然我国目前的债务负担率比国外发达国家低不少,但是西方发达国家额高债务是建立在雄厚的财政基础上的,国家财政应债能力较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仅经济发展与国外比较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国家财力集中程度也要低得多,总体来讲,我国对债务的承受能力相对弱一些。(2)对借债率的考察。中国国债借债率普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说明从国民经济全局来看,我国国债发行规模还存在一定空间。但我国国债借债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二、从财政应债能力来看:(1)对债务依存度的考察。国债依存度是任何一个国家考核国债规模是否适当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指的是财政支出依靠债务收入来安排的程度。我国的债务依存度非常高。(2)对偿债率的考察。债务收入的有偿性决定了国债规模必然要受到财政资金状况的制约,因此,要把国债规模控制在与财政收入适当的水平上。目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激剧增加,导致债务支出总额迅速上升,国债偿债率随之迅速攀升。
综上所述,我国国债规模处于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宽松而财政债务重负的矛盾中,既要充分发挥国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及对经济运行的反周期调节作用,又要防止国债规模过大对财政收支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
4、我国当前国债市场主要问题及其完善对策。答:当前我国国债市场主要问题有:(1)国债市场之间不连通。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处于分割状态,存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交易市场、柜台市场三个市场,市场之间没有有效联通,不利于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市场分割的主要表现为:市场主题分割;交易品种分割。(2)国债市场的流通性不足。国际上衡量流动性一般有两项指标:一是看换手率的高低;二是看大额交易是否会影响市场价格水平。(3)市场的基础建设落后于市场规模和交易规模发展的需要。(4)尚未形成合理的收益曲线,存在利率风险。(5)市场产品过于简单,缺乏衍生产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国债市场也在进一步完善,主要是扩大银行间市场交易主体,完善国债管理制度,推进市场信息建设和法制建设,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改进托管清算制度,加快资信评级制度建设,进行国债品种和交易形式的创新,建立国债投资基金,培育专业投资队伍等。
5、结合我国实际论证财政在社会保险中的作用。
答:私人保险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因此需要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1)私人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导致私人保险市场失灵。逆向选择问题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即每个个人可以确实把握个人的风险程度,而保险公司只能掌握并不完全的信息,如果保险公司根据所观察到的平均风险程度来确定保费,就有可能发生低风险个人向高风险个人转移收入的再分配,这样低风险者就会退出私人保险计划。一旦出现这种逆向选择问题,私人保险市场就很难单纯向高风险的个人提供保险。另外,由于加入了私人保险,个人就可能单薄了风险防范意识,甚至可能出现故意发生受保事故的道德风险。(2)私人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免费搭车”的问题。比如,社会上难免存在一些目光短视的个人,他们过分注重工作时期的消费,而忽视为自己的养老进行储蓄;尽管有私人养老保险市场,也有可能不会自愿地加入养老保险,而进入老龄时期则会给社会和国家增添负担,借助于“免费搭车”这样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储蓄的道德风险问题。为此,政府就有必要举办一种强制性的养老保险计划,让每个年轻人都参加进来,保证每个公民老有所养。(3)私人保险市场难以抵抗系统性风险。比如,高通货膨胀时期养老保险会发生贬值,而且每个投保人受通货膨胀损失的程度是不同的,显然,私人保险公司抵御养老金遭受损失的能力是比较弱的,也不能将损失在个人之间进行风险分摊,而政府却可能保证养老金的实际价值,是受保人免受损失。(4)私人保险市场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比如,私人意外保险只能在发生意外事故与没有发生意外事故的受保人之间进行再分配,而政府举办的养老保险则可以通过种种措施实现高收入受保人与低收入受保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
6、我国现存的转移支付制度存在哪些缺陷?如何借鉴国际经验来实现改进和完善? 答:缺陷:(1)我国转移支付形式过于复杂,不够规范。(2)过渡期转移支付的规模虽然逐年递增,但数额仍然过小。(3)对专项拨款的管理有待提高。
在我国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应有分析地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考虑国情,制度基本框架应包括:(1)采取纵向与横向转移支付相结合的方式;(2)应采取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和特殊性转移支付相结合的形式;(3)用“因素法”逐步取代“基数法”来核算转移支付数额。近期可对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作出如下调整:(1)简化转移支付的形式。将体制补助、体制上解、结算补助中的定额结算部分、固定数额的专项上解并入税收返还。(2)加大过渡期转移支付力度,明确过渡期转移支付的规模。(3)加强对专项拨款的管理,做到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对现行的专项拨款进行清理整顿,属于中央政府事权以及中央事权委托地方承担的专项拨款和属于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按照各自负担的比例分别承担的专项拨款,今后继续安排,属于地方事权的和按照政策、制度规定已补到位或已到原定补助期限的专项拨款,以及一次性的带照顾性质的专项拨款,不再安排;确保重点,在坚持总量规模不再增加的基础上,对优化专项拨款结构所节省下来的资金,要投入到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上去;规范管理,逐步引入因素法来分配专项拨款并且对专项拨款的使用建立严格、有效地监督体系。
7、我们如何评价财政赤字的作用?尤其是如何评价我国在1998年以来的财政赤字的作用?
答:对于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财政赤字,或者同一社会制度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财政赤字,都会形成不同的判断。最主要的判断的评价尺度是财政赤字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内理论界有三种主要观点:一是赤字有害论,认为财政赤字必然损害经济发展;二是赤字无害论,认为财政赤字只会促进经济发展,无论如何都不会影响经济增长;三是适度财政赤字论,认为财政赤字是否影响经济发展,关键要看财政赤字的规模,不能绝对地说赤字有害或赤字无害。在1998年以后,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通货紧缩、市场需求不旺的局面,我国开始有意识地安排财政赤字政策来刺激社会有效需求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实行以增发国债为重要工具的积极财政政策。从那时起,我国的财政赤字有增无减。增强财政赤字力度,弥补了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缺口,在有可能出现经济下滑威胁时刺激了经济,保持了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说,我国在1998年以来的财政赤字作用是得到肯定的。
8、我们为什么要引入政府采购制度?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健全这项制度?(略)
9、如何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解决好中国公共支出中的“越位”和“缺位”问题? 答:调整我国的公共支出范围,以越位补缺位。(1)关于一般行政管理费范围的界定。要明确政府机构的具体职责,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方式;要进行政府机构设置改革,从组织上精简党政机构;要正确处理职能、机构和编制的关系,严格控制编制,在人员上浓缩政府机构;要严格控制公用经费;要政群分开。(2)关于事业单位供给范围的转换。对推向市场的事业单位部分,要与财政供给范围内的事业单位部分进行分离重组,财政停止拨付经费。对公共支出供给的事业单位,要调整配置格局,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3)关于再分配性转移支出范围的确定。社会保险不应局限于国有单位和政府机关,还应包括非国有单位和农村;尽快按照因素法完善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根据标准收入和标准支出确定均衡拨款数量,税收返还等各种一般性转移支付都按此办法分配,使各地区能够提供大体相当的公共服务水平。
10、什么是市场失灵?什么市政府失灵?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应如何分工?
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率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信息不充分、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政策。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有短缺或过剩、信息不足、官僚主义、缺乏市场激励和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
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简明的概括清楚地说明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又说明了市场只是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就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其二,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
第四篇:财政学题库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财政平衡
一、单项选择题
1.预算执行结果收不抵支的差额称为()。
A.财政预算赤字
B.财政决算赤字
C.赤字财政
D.财政收支平衡
2.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开始下降,原因不包括()。A.实行分配体制改革
B.给企业让权放利
C.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
D.各税种税率大幅度下降
3.下列不属于古典经济学派关于财政预算平衡论的观点是()。A.发行公债会延缓民间部门的发展
B.政府的赤字支出导致通货膨胀 C.政府支出是生产性的
D.预算平衡是控制支出增长的手段
4“功能财政”的预算准则是谁提出的?()
A.A▪L▪勒纳
B.亚当▪斯密
C.凯恩斯
D.李嘉图
5下列将赤字作为外生变量的是()。A.周期性赤字
B.结构性赤字
C.硬赤字
D.软赤字
6.从挤出效应理论来看,财政赤字对民间部门投资的挤出效应是通过以下哪项来实现的?()
A.价格机制
B.劳动者
C.利率机制
D.生产资料
单项选择题答案
1.B
2.D
3.C
4.A
5.B
6.C
二、判断改错题(请将正确的划上“T”,错误的划上“F”,并改正错误)
1.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因而赤字政策不是个别或少数存在赤字,它的主要标志是连续多年安排预算赤字,甚至是巨额赤字。
2.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已给定充分就业水平(如失业率不超过4%~5%)条件下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是由政府财政政策的变量决定的,是一种内生变量,它体现财政政策变量对经济的影响。
3.现实中的财政赤字是由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两部分组成。结构性赤字是充分就业水平下的赤字,是由政府的财政政策决定的;而周期性赤字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反映,是被动的,可以用现实赤字与结构性赤字之差来表示。
4.从长期的动态来看,增加结构性赤字虽然暂时扩大了现实赤字,但增加结构性赤字可以促进产出的恢复并进一步增长,从而税收也随着增长,最终不仅可能消除结构性赤字,而且有可能最终消除周期性赤字。
5.财政平衡可以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6.当政府通过出售国债为财政赤字融资时,利率一定会上升。
7.国债利息支出应计入经常性支出,只有利息率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才有可能靠税收的自然增长支付利息,否则也要靠借新债来偿还旧债的利息。
8.略有结余和略有赤字都是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
判断改错题答案 1.T 2.F 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已给定充分就业水平(如失业率不超过4%~5%)条件下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是由政府财政政策的变量决定的,是一种外生变量,它体现财政政策变量对经济的影响 3.T 4.F从长期的动态来看,增加结构性赤字虽然暂时扩大了现实赤字,但增加结构性赤字可以促进产出的恢复并进一步增长,从而税收也随着增长,最终不仅可能消除周期性赤字,而且有可能最终消除结构性赤字
5.F 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6.F 当政府通过出售国债为财政赤字融资时,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就可能推动利率上升。如果中央银行为了维持利率的稳定,就会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国债,也就是将赤字债务化转变为赤字货币化,导致了基础货币的增加,因此举债弥补财政赤字的净效应将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如果财政赤字持续不断,国债供应量不断增加,推动利率上升的压力在持续增强,于是中央银行不断地购买国债,货币供应也不断增加,最终将导致通货膨胀。
7.F 国债利息支出应计入经常性支出,只有利息率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才有可能靠税收的自然增长支付利息,否则也要靠供新债来偿还旧债的利息。8.T
三、名词解释
1.预算赤字
2.决算赤字
3.结构性赤字
4.周期性赤字
5.财政赤字排挤效应
6.赤字财政
1.预算赤字:指的是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赤字,但预算列有赤字,并不意味着预算执行的结果也一定有赤字,因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采取增收节支的措施,实现收支的平衡。
2.决算赤字:指在某一财政,由于各种因素致使预算执行结果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3.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已给定充分就业水平(如失业率不超过4%~5%)条件下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是由政府财政政策的变量决定的,是一种外生变量,它体现财政政策变量对经济的影响。
4.周期性赤字:周期性赤字是指财政赤字变化(增或减)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反映,是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而自动地产生和增减的赤字。
5.财政赤字排挤效应:所谓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是指由于赤字增加了政府支出而挤出了民间支出(投资或消费)的现象。
6.赤字财政: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这是一个相对概念,略有结余和略有赤字都是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纯粹的预算平衡不过是收支对比的一种理想状态,只能作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的参照准则,财政平衡是在一定数量基准下的相对平衡,略有结余应视为基本平衡,略有赤字也应属于基本平衡。研究财政平衡不能局限于静态平衡,要有动态平衡的观点。动态平衡是与静态平衡相对立的,静态平衡只考虑一个财政内的收支对比情况,而动态平衡引进时间因素,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以及季度、之间的联系,研究经济周期对财政的影响以及财政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追求的是一个时期内的收支平衡。实际上,财政平衡是在不断转化的,在静态平衡中包含着动态平衡的因素。研究财政平衡要有全局观念。财政收支作为一种货币收支,同国民经济货币收支体系中其他货币收支交织在一起。具体而言,财政的收支同家庭、企业、金融以及对外贸易的收支都联系密切,互补余缺。只有结合财政的各种经济联系,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研究财政平衡,才能正确判断财政运行状况,制定和运用可行的财政政策,达到财政政策目标。研究财政平衡要密切注意财政平衡的真实性,注意区分出虚假的财政平衡。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存在非真实性的情况。财政虚假平衡或者非真实的财政收支状况都是危险的,它们会导致政府决策的失误,应引起决策者充分的重视。
第五篇:财政学
浅谈民间融资
2011年4月初温州龙湾区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拉开了温州老板跑路事件的序幕。从此之后温州民企老板跑路事件愈演愈烈,仅在11年9月一个月,就有接近20起,甚至在中秋之夜出现多个老板集体出逃。如今“跑路”成为围绕在温州企业身边的新名词。温州的民间放贷全国有名,如今,正是这些民间资本,使温州老板们“背井离乡”。
此时,鄂尔多斯热火朝天的民间借贷也引发不少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悉,鄂尔多斯开发房地产80%的资金来源于当地极其活跃的民间借贷市场。而今,房价停涨,楼盘滞销,房地产老板无法按时支付下线利息,下线无法支付给三线,大量民间资本被套牢,诸多债权人甚至血本无归。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危机爆发。
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融资无门,生意难做,一方面是大量的民间资本没有地方投资,急于寻找出路。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和如何给民间资本一个出路,稳定当前的金融形势,化解民间资本借贷危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金融改革迫在眉睫。
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使民间借贷合法化,阳光化,规范化,给民间资本一个进入金融领域的机会,引入市场机制,打破金融垄断。
所谓的民间融资,是指出资人与受资人之间,在国家法定金融机构之外,以取得高额利息与取得资金使用权并支付约定利息为目的而采用民间借贷、民间票据融资、民间有价证券融资和社会集资等形式暂时改变资金所有权的金融行为。
民间融资活跃的原因
一、银行融资准入的门槛较高。中小企业融资有两种途径,即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中,最好的选择是上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但是中小企业大多很难达到在中小企业板块和创业板块上市的标准,而且IPO审核费用也高,大多中小企业都对此种选择弃之不用。但在间接融资中,因为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出现坏账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银行贷款条件基本要求高,而且银行贷款手续复杂、资金到位时间也长,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转而向民间借贷求助,而且愈演愈烈。
二、银行存款利率长期过低,民间资本急需其他的投资途径。在我国,适合广大民众投资的途径十分少,除了储蓄之外,只有股市、债券、基金等途径。金融产品的匮乏,再加上资本市场的不景气,广大民众便纷纷转向民间资本借贷市场,从而获取高利。在民间资本借贷市场上,民间借贷月利率大约为10-15‰,最高可达到30‰,万元年收益高达1000元甚至3000元,比储蓄股票债券之类的金融产品对居民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三、实体经济遭到冲击。温州的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主要出口欧美国家。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低5%~6%。受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出口大幅度降低,这些中小企业生存更加艰难。为了继续生存,出口企业需要融进资金,同样也刺激了民间借贷的发展。
四、中小企业及“三农”的资金需求具有“急、少、快”等特点,民间借贷恰好适应了这个需求。我国中小企业众多,需要的资金额度比之大企业要少很多,银行贷款的手续复杂,资金到位时间长,远远没有民间借贷来的灵活方便。民间资本以其灵活便利的特点适应了中小企业的需要。
五、宏观调控进一步压缩了正规金融供给,促进了民间融资的活跃。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信用贷款规模的萎缩,而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资金需求量大,这两方面的原因直接进一步刺激了民间融资的活跃发展。
民间融资的现状
在我国,民间融资已具有相当大规模,此前据媒体报道央行温州中心支行2011年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而来自温州官方的文件也首次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占民间资本总量1/6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1/5。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和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这些钱当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房地产的占20%,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上的资金规模高达40%(440亿元)。同时还有机构估计,温州民间借贷总额实际已达5000亿元左右,可能与正规银行信贷规模不相上下。此外,据里昂证券的民间借贷调研报告,温州民间未偿贷款总量可能高达8000亿元到10000亿元。
这么多规模巨大的资金停留在民间资本借贷市场上,用于投向房地产等高利行业,而一旦房地产行业出现问题,就会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产生一连串的不良的反应,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对社会经济生活,金融秩序稳定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鄂尔多斯等地区的事故就是一个警钟,要求我们要重视民间融资问题,妥善处理。
关于民间融资的不利影响:
1.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1)民间融资投向不易控制,弱化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根据测算,仅东明、海阳两县(市)民间融资额度中,投入到电力、化工、水泥、造纸等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资金占比在38%以上。2)民间融资分流了大量资金,给国家主体金融机构造成压力。民间借贷规模巨大,在有些地方甚至于正规的金融机构信贷规模不相上下。3)还贷先“民间”后“国家”,甚至只还“民间”不还“国家”,加大了国家主体金融机构的运营风险。民间融资资金收回刚性较强;而且部分借款人存在借民间机构或个人的钱必须还,而银行是“公家”的钱能赖就赖的思想。
2.容易产生经济诈骗行为。近来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吴英案就是一例。吴英在早期高息集资已形成巨额外债的情况下,明知必然无法归还,却使用欺骗手段继续以高息(多为每万元每天40~50元,最高年利率超过180%)不断地从林卫平等人处非法集资。最高法院判定吴英集资诈骗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一审判决、二审裁定定性准确,审判程序合法。虽然最高法院没有核准吴英的死刑,但是吴英的经济诈骗行为得到了确定。民间借贷的利息通常都非常高,以高利息来吸引普通民众,但是这就可能会让某些不法分子以高息骗取贷款,进行诈骗。
在批判民间融资的不利影响的时候,我们也应看到,民间融资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民间融资的存在,有它合理性的一面。,比如,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的一种补充,它与正规金融机构间的此消彼涨关系和替代效应,决定了它对经济金融健康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作用的方面。一是民间借贷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二是弥补了银行信贷的不足。三是民间借贷对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民间融资的特点
1.民间借贷手续灵活、简便,备受急需资金者青睐。因为融资者大多是向亲戚、朋友、家人融资或者通过中介人以口头或协议的方式取得资金,手续简便,资金到位快。有调查显示,融资者们也表示,利用民间融资,及时、方便,只是担心民间借贷融资没有金融法律法规保护,存在多种风险。
2.民间借贷的利率价格整体水平高。民间借贷市场的年利率一般处在7.2%~15%,又由于银行贷款利率上浮和信贷规模的萎缩,根据贷款期限和风险的不同,有的利率在15%到30%不等。
3.民间融资由“地下”“浮出水面”,逐步呈现出专业化趋势。
4.借贷种类和用途呈多样性。民间借贷主体的多样化,其借贷种类也呈多样性,有信用放款、保证放款和质押放款等;借款用途有用于生产经营、临时资金周转、归还银行贷款(目的是还旧借新)、个人消费和急需等,几乎与银行贷款模式相一致。
对民间融资的建议
温州老板跑路事件,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危机都是矛盾的集中爆发,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为解决民间融资问题,积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金融市场的良好发展,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对于民间借贷,专家们给出的建议和解决的方法是疏通,不能堵,要给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一个良好的沟通通道,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合法化。为了合理解决民间融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立法工作,给民间资本一个合法的出路,认可民间借贷的合法社会地位。我国的民间融资在法律上是存在障碍的,目前我国的融资活动基本上是由政府控制或管制的,民间融资得不到法律保护,甚至一些中小企业正常的民间融资行为也被贴上非法的标签。针对民间金融的特点,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及调整相关政策赋予民间融资行为主体及其行为以应有的法律地位,明确其应该承担的权利与义务,使民间金融机构公开化和合法化。同时在我国存在多种类型的民间融资,对于民间融资的合法界限,法律也应该出明确限制,哪些学要禁止,哪些需要保护,应该有明确的判断.二、打破金融垄断,疏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渠道,实现资本要素的自由配置。金融改革应该引进市场机制,打破金融垄断,给予民间资本在金融市场上更大更多的自由空间,引导民间资金的良好发展。
三、设立专门监管民间融资的部门和民间借贷和民间融资的交易平台,类似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这样的试点可以增加。
四、政府要改善投资环境,引导民间资本直接投资。居民将资金转投高利贷,民间借贷盛行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居民个人投资渠道不够畅通,投资环境不良。政府应加大力度整顿投资环境,引导民间资本健康投资。
五、强化利率管理。高利贷身形,层层加息,引来严重的后果,政府应参考银行利率,给民间借贷设定一个合理的范围,达到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的目的,维护金融稳定。
2012年4月5号,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全名为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的创业企业融资法案(简称“JOBS法案”)。该法案拓宽了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的渠道,放宽了金融管制,为美国中小企业的的集资提供了便利,有利于美国中小企业的成长。我认为美国这份法案可以给中国极大的借鉴。在中国这个民间融资问题巨大的时代,我们也可以向美国学习它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我国民间融资问题的实际,做出一些更加合理的规定。
例如,允许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募资,打通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间的融资渠道。也可以如同美国一样放宽了上市企业和拟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义务,同时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信息披露豁免权。但是在这一点上,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比较大,诚信比较低,在实施这一点上要慎重。“JOBS法案”中允许银行引入更多的投资人,这一点已经在中国国务院2012年3月底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得到体现,在方案中我国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这些举措有利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可以为我国的地方金融机构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的规范化。
民间融资弥补了我国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是中小企业长期重要的融资渠道。但是近年来,民间借贷不健康发展,高利贷盛行,层层加息,最后因贷款人无力偿还而引发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对于民间融资,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引导其健康发展,为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