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学
财政学-学科组成①按财政分配的主体可分为: 专门以资本主义国家财政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财政学;专门以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为研究对象的社会主义财政学;对各个国家财政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比较财政制度学。
②按财政分配的内容可分为:国家预算学、国家税收学、公债学、国营企业财务学、固定资产投资学等。
③按财政发展的历史进程可分为:中国财政史、外国财政史、税制史、公债史,以及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理财思想的财政思想史。
财政学-专业内容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财政、税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财政、税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财政税收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财税及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财政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处理财政税收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财政、税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国家预算、税收管理、国际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般安排6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相近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贸易、经济保险、金融工程、信用管理、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投资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房地产经营与估计统计学、国际文化贸易、税务、税收。
三.可选择考的证书或未来可考证书:
1.会计师资格证2.注册会计师3.注册资产评估师4.注册税务师
财政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分析
就业点之 税务筹划
职业状况:朱镕基总理曾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为“不做假账”,原因很简单,很多企业会计人员为了能逃避国家税而做假账。坊间甚至一度流传着“不会做假账的会计不是好会计”的说法。如今,中国加入WTO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会计和财务准则、法规越来越规范缜密,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做假账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代价越来越大,因此,通过税务规划进行合法避税是很多公司的必然选择,另外,一些个人也将选择目前国外流行的聘请咨询师税务规划的方式来合法减少税务支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几年里,税务规划方面的职位将在需求和薪酬方面有大幅度的攀升。
薪酬现状: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助理大概月收入在1200-2000元之间,像普华永道这样的外资大所,试用期待遇都在6000元左右。
专家建议:如果想在毕业后入行,比较好的选择就是进入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一名助理。同学们可以在学校就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重点放在《税法》(专业课: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等)和《审计》(专业课:审计学、财税审计等)以及《会计学》(专业课:会计学等)三科的通过上——当然,如果能全部通过那更好。这将成为你毕业后入行的一个重要筹码,而且,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从考试难度到指定教材都是一流的,通过一门基本上能确保你在该科目的理论基础打扎实。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税务规划认证为“注册税务师”,但对在校学生来说,这项考试被设定了一个门槛:“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必须拥有四年以上经济相关工作经验”才能报考。
大企业也同样会聘请税收规划方面的人才,如果能配备《会计证》或助理会计师资格,加上你的注册会计师考试通过了好几门,对毕业时成功切入税收规划方面的工作也大有好处。至于想进普华永道之类的公司,我想地球人都知道,外语沟通流利、相信自己的身体和精神能坚持每天加班到半夜等条件必不可少吧?再有,就是他们那花样百出的几道面试关,也是需要花点时间去准备的。
就业点之 对外贸易
职业状况:外贸在沿海一带大小城市发展都非常快,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大,而且,浙江、江苏一带民营企业也开始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开始大量招聘有学历的新手,是毕业生们入行的好机会。缺点是有些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保障做得比较差,很多不给员工缴纳“三金”什么的。主要职位设置包括单证员、外贸业务员等等。
薪酬现状:举个例子,笔者有位朋友,也不是外贸科班出身,2003年毕业后进入浙江一家民营外贸公司,2004年年薪超过了4万元。有经验的外贸人员走到什么地方都能拿到最少这个数。实际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做上手了,拥有了客户名单之后都是自己“单飞”。专家建议:很多学校的财政学专业都会开设海关管理与报关实务课程,大家可以结合这门课程去参加报关员和外销员考试。这两门考试的通过率比较低。还有一个跟单员的资格认证,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拿一个,最少你在和跟你一样的同学竞争时,要多一点点筹码。想要从事外贸业务的同学对英语学习一定要重视,六级八级先不说,最少得跟你的外国
客户“沟通无限”吧?另外,可以提前确定要进入的行业(主要根据目前流行的外贸产品,例如五金等),然后找到相关行业协会的外贸网站或购买一些相关专业的英语工具书,将行业英语知识补充一下。
最后,一定要利用好能够争取的实习机会,主要任务是熟悉单证操作流程、报关流程等,还有跟外贸企业的老员工学习与寻找新客户的渠道以及维护与老客户关系的技巧,同时带个笔记本,认真记下外贸员们工作中的细节和处理各种麻烦的方法。其实,这些就是多数企业招聘员工时要求的,也是毕业生们最痛恨的——经验。前面说到争取实习机会,大家可以在假期来临之前,找到一些外贸企业的电话,打过去要求实习,甚至免费都行,一般总会有企业愿意接纳你的,再说了,这也能锻炼你的沟通能力啊……
就业点之 公务员
职业状况:公务员受到毕业生大规模青睐的理由大家都很清楚:稳定、工作压力小、薪酬待遇中上……但上岗竞争空前激烈,经常出现几百人竞争一个职位的场景。财政学专业毕业生的对口职位大都在财政局和税务局的税收规划、审计、资产管理等方面。
薪酬状况:比上不足,比下绝对有余。特别是财政局和税务局等单位的福利待遇更让人眼红。
专家建议:提前准备公务员考试,及早利用起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社会关系),无忧考证网()上关于公务员考试的信息和考试资料都很充足,大家可以去看看,心里对形势和考试本身提前有个底。
另外,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每年都有一定的校园招聘名额,对条件优秀的本专业毕业生来说,相对其他专业的竞争对手有一定的优势,建议有此倾向的同学平时多关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官方网站和历年的校园招聘要求,做到在素质培养上有的放矢。
就业点之 其他
其他就业点包括财务会计、市场营销、职业学校或大学教师、客户服务等等,那些职位虽然没有完全脱离经济类专业的就业方向范畴,但都不能说是财政学毕业生的对口就业。如果确实想转行从事这些职位也无不可,在其他期本版的对各专业的就业方向介绍和注意点的文章中都有提及,同学们可以找来参照。
就业方向:在政府财政部门,如财政部、税务局等单位从事税收规划、资产管理、审计等工作。或在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做报税工作和审计企业的财务报表,或者税务咨询服务,也可以在大型企业财务部中做税务规划的工作。
前景分析:近年来由于学习会计人数的大量增加,求职颇为艰难。使得许多人认为学习财政求职竞争力大。职业顾问认为,求职难的主要是普通的财会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尤其是著名院校)的财政学与之并不相同,学生就业还是很好的。
专业就业导航
财政专业的就业方向是各级财政、税务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和研究机构。随着大学教学的改革,现在大学培养出来的财政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变得更加的广泛,在工作中
主要进行实务性质的工作。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具备财政、税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备财税、公共行政管理、税务中介机构等相关领域实际工作能力。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当前,全国的财政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财经类里并不太好。名牌大学的财政专业基本上需求持平的情况。一般的地方大学财政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同类大学的其它经济类毕业生要差一些。主要就业方向有以下几大类:
公务员:由于国务院各部委进行了机构改革,许多单位需要补充大量优秀的财政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以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自己单位的效率和效益。中国正大力的进行财政与国际的大接轨,所以国家很重视财政人才的培养和就业。财政对于政府的重要性,使得财政学专业的毕业生有比较固定的就业方向。
当毕业生自身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时,所面对的就业机会是考公务员。公务员受到毕业生大规模青睐的理由包括:稳定、工作压力小、薪酬待遇中上,但上岗竞争空前激烈,特别是财政局和税务局等单位更是受到考生的青睐,经常出现四五百人竞争一个职位的场景。财政学专业毕业生的对口职位大都在财政局和税务局的税收规划、审计、财政管理等方面。
学生要提前准备公务员考试,及早利用起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查询关于公务员考试的信息和考试资料,心里对形势和考试本身提前有个底。另外,国有资产的一些公司每年都有一定的校园招聘名额,对条件优秀的本专业毕业生来说,相对其他专业的竞争对手有一定的优势,建议有此倾向的同学平时多关注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的官方网站和历年的校园招聘要求,做到在素质培养上有的放矢。
银行业:随着投资银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对经济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逐渐的增多。财政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其全面的经济知识结构和对国家宏观财政的较好把握,所以在投资银行中财政专业的毕业生也是比较受欢迎的;银行的拨款和审计部门也需要财政专业的毕业生。银行的工作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是福利奖金比较多。所以对于想得到一份比较固定的工作,并且有中等收入的人来说进银行工作是不错的选择。
报关员、外贸:报关员也适合财政专业的毕业生去做。但这需要进行国家公务员考试。在考试成绩不错的前提下,财政专业的毕业生在这一方面还是很有竞争优势的。外贸在沿海一带大小城市发展都非常快,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较大,而且,浙江、江苏一
带民营企业也开始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开始大量招聘有学历的新手,是毕业生们入行的好机会,主要职位设置包括单证员、外贸业务员等等。
很多高校的财政学专业都会开设海关管理与报关实务课程,大家可以结合这些课程去参加报关员和外销员考试,但这两门考试的通过率比较低。想要从事外贸业务的同学对英语学习一定要重视,至少能跟你的国外客户简单交流。
税务、审计:会计和财务准则、法规越来越规范缜密,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做假账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代价越来越大,因此,通过税务规划进行合法避税是很多公司的必然选择,另外,一些个人或小公司也将选择目前国外流行的聘请咨询师税务规划的方式来合法减少税务支出。如果想在毕业后入行,比较好的选择就是进入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一名助理。同学们可以在学校就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这将成为毕业后入行的一个重要筹码,而且,注册会计师考试从考试难度到指定教材都是一流的,通过一门基本上能确保在该科目的理论基础扎实。大企业也同样会聘请税收规划方面的人才,如果能配备《会计证》或注册会计师考试通过的几门,对毕业时成功切入税收规划方面的工作也大有好处。
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税务规划认证为“注册税务师”,注册税务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的、可以成为从事税务代理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1996年11月,依据《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家开始实施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1999年1月,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并于当年在全国首次实施了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6月初进行。原则上只在省会城市设立考点。
其它
其他就业点包括财务会计、市场营销、职业学校或大学教师、客户服务等等,这些职位虽然没有完全脱离经济类专业的就业方向范畴,但都不能说是财政学毕业生的真正对口就业。
财务会计:近些年来掀起的大型企业兼并的浪潮方兴未艾,各大公司纷纷进行合并,中国的企业也顺应国际潮流,逐渐地进行合并、组建更大规模的集团公司。大规模的集团公司为了协调内部财务,一般都设有自己的财务公司。这种财务机构对财政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大学教师:现在留校任教最低要硕士,各别211、985院校是不留本校学生。所以学习的时候要进行一些学科研究,在论文方面胜出对留校大有裨益。
客户服务:主要是一些很行的投资顾问,从最初的签单开始比如华夏银行投资部每月的定额5万元,对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来说对个人沟通能力、业务执行力、客户关系维护都是较强的挑战和锻炼。
考研:本科对财政学不是很有兴趣深入研究的同学在考研学科上可以选择相近专业,现在很多地方都需要投资学专业的学生,像投资很行,证券,企业,所以就业形式还是不错的,考研方向经济类金融或国际贸易会较有利于专业发展和就业。
第二篇:财政学
▲分析行政管理支出中的“三公经费”支出,谈谈你的认识
什么是“三公消费”
“三公消费”又称“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仅限于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范围。
国家工商总局财政拨款“三公经费”2010年决算情况与2011年预算情况
一、财政拨款开支“三公经费”的单位范围: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使用财政拨款开支“三公经费”的单位共有8个,包括: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机关、离退休干部办公室,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商标局(含商标评审委员会),以及总局行政学院、经济信息中心、市场研究中心、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等5个直属预算单位。
二、2010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
2010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数1111.40万元,决算数为957.33万元,决算比预算减少154.07万元,下降了13.86%。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413.93万元,占43.24%,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430.84万元,占45.00%,公务接待费支出112.56万元,占11.76%。具体情况如下:
(一)因公出国(境)费支出413.93万元:多边国际交流与合作支出135.64万元;出国谈判、工作磋商等支出119.85万元;境外培训、业务考察等支出158.44万元。
(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430.84万元:车辆购置费支出0万元(2010年未更新购置车辆);车辆运行维护费支出430.84万元。
(三)公务接待费支出112.56万元:主要用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与国内立法机构、研究机构对《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个体工商户条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规章的修改、制定的研讨论证;举办世界知识产权日纪念活动等所发生的开支。
三、2011年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11年财政拨款安排“三公经费”预算1092.41万元,比2010年预算数减少18.99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预算414万元(零增长),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538.41万元(较2010年下降2.36%),公务接待费预算140万元(较2010年下降4.11%)。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二〇一一年
对“三公经费”认识
(一)政府网站大多“不提”三公消费。一年公车消费多少、公费出国花了多少、公务接待费是多少?为什么现在政府难以公开三公经费?这在于基础工作不到位。针对公众关心的“三公”支出,应该建立机制公开上网,接受监督。
(二)财政拨款情况。2010年我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是指我部本级2010年财政拨款实际支出数,包括使用当年预算实际发生的支出和使用上年结转和结余资金发生的支出,不包括当年国库集中支付结余数,与部门预算执行数口径不同。
(三)行政成本应该上网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政府信息公开的状况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公民知道或容易知道的就公开,公民不知道或不容易知道的就不公开的现象。
相关建议
加大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力度,让民众拥有更多的知情权。“信息公开是做好监督的前提条件,互联网技术为信息公开提供了便捷经济的条件。”目前,政府部门的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还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在网站上有计划地、较为详细地公布包括工作计划、经费预算、工作进展、单位和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重大事件的应对处置情况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信息及时有序的公布,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
要真正遏制“三公消费”现象,监督是重要的,我们不能只通过政府部门自身监督,而是必须引入第三方监督,这就有两个方面: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各个部门的“三公消费”的预算、决算,必须通过人大常委会审批,我们必须下决心在以后的制作安排过程中让人大做一个财政预算,特别是在“三公消费”方面有一个主要的监督机构。二是下决心每年坚决公开“三公消费”的一些预算的注资,进行社会舆论监督、媒体监督和公众监督。要使监督有效,必须下决心使“三公消费”的数字要进一步细化,现在我们公布出来的“三公消费”一个总的方面,公款吃喝多少,公车使用费,出国费用是多少,没有细化,公众就无法监督,人大常委会也无法监督,没有细化,就不知道这些费用是不是合适、合理、符合公众要求。要使“三公消费”监督落到实处,“三公消费”的预算、决算要细化,细化多项,每一项的支出是不是合理,只有细化了,公众才能进行监督,才能分辨出来。
第三篇:财政学
2011年中国实施的财政政策
政策综述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实施全口径监管,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整个国家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财政政策在中国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那么,该如何落实?对此,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进行了回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着重把握五个方面: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个税调整:
开启收入分配改革序幕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
工资薪金减除费用标准的提高不仅将使很多百姓直接受益,更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以减轻中低收入者负担为重要内容的个税改革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个人所得税既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税收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个人所得税的调整,也被业界视为收入分配改革的序幕拉开。
当前,收入差距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民盟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总体上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不断增长,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行业间、区域间、不同群体间居民收入差距在拉大。
个税改革关乎每一位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应该说,个税改革话题的火爆折射出经济高速增长背后“国富民未富”的困境。如何实现“国民共富”,乃至“藏富于民”,中央政府着眼点,并不仅仅是某个税种的调整,而是税制通盘的深层改革。改革的背后,是政府希望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直接助益拉动内需、实现经济转型的深意。
结构性减税: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应该说,个税改革的方向,正是整个结构性减税思路的组成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减税还是存在一定的空间,除现有的个人所得税进行改革,增值税扩围、以及对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的减税等都可以进行。
结构性减税的政策逻辑是涵养税源、“休养生息”。政府通过采取减税、退税或抵免税等多种方式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不仅关乎税负的公平,更将大大增强微观经济的活力。
在内涵上,结构性减税是“做减法”,是在“有减有增”的前提下实现总体税负水平的降低。结构性减税不是大规模、全方位地减税,而是该减的减、该增的增,但政策的天平倾向于减。施行结构性减税,是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结构性减税具有针对性,包括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对居民扩大消费方面减轻税负,对国有企业的垄断利润加大管理力度等方面。它的目的是通过调整税收结构与减轻税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扩大内需。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施了结构性减税政策,大幅减轻了企业和居民负担,促进了企业扩大投资,拉动了居民消费。仅2009年,企业和居民负担因此减轻5000亿元。
同时,对于小企业,已经推出的优惠减税措施要继续推行,而且要想方设法进一步利用。对一些草根创业行为、小企业的发展,应该更多的体现税收的优惠和支持。创新方面,企业的研发投入,怎么样更实在的得到所得税抵免等税收优惠,怎么样鼓励企业,大家一起来努力,更有积极性来创新,这对于全局来说是一个长远意义非常明显的激励导向。
我们看到,进入2011年,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好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优化投资结构:
落实好“新非公36条”
大力优化投资结构。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抓紧制定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支持政策,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真正破除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推
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的一点就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认为,首先要进行投资行业的优化,特别是向基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倾斜。这些薄弱环节,包括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如科学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等领域,以及“三农”、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领域。
其次,要进行投资主体的优化,即吸引更多的民间投资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核心是要落实“新非公三十六条”,打破行政垄断,放宽准入,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与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医疗等现代服务业,鼓励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区域协调发展: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各项区域发展规划。
“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把握的又一重点。我国正着力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以期改变长久以来由东南沿海等少数地区单极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加快重点地区发展、缩小地域之间的差别,开拓区域合作的空间。
据了解,从“九五”开始,鉴于中国地区间差异越来越大,中国陆续出台系列促进区域发展的战略。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上从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形成的支持东部率先发展的战略,构成中国区域发展的基本内容。当前,中国经济从南到北、由东向西、从沿海到内地,区域经济已呈现多极发展、齐头并进的态势。
2011年加快区域协调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毛寿龙表示,这是一个大层次。一个是国家层次的协调发展,更重要的是财政的转移支付,低于全国水平的都可以得到财政转移支付。他同时称,有时候辅助的力量更好一些。国际上也是这样,比如有一些国家钱很多,有一千多亿美元,但是那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风险基金,一方面财政转移支付,直接可以,但是间接就是企业家推动当地企业家创业,这样更有造血功能。
第四篇:财政学
财政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及其表现形式;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分标准;
公共需要的特征;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含义及实现机制和手段
第二章: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成本-效率”分析法、公共选择理论
第三章:瓦格纳法则;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政策
和具体措施;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第四章:社会消费性支出的项目;行政管理费的构成;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政府提供对卫生医疗事业的理论依据
第五章:乘数作用;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财
政对农业注入资金的必要性;财政在农业投资的重点领域;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
第六章:社会保障的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西方各国社会保
障制度的;我国的基本保障制度;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及其实际经济效应;我国现行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思路;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
可写论文:
1、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宏观调控作用
2、统一内外企业所得税的意义和影响浅析
3、关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研究
4、关于我国积极性财政政策思考
5、促进社会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研究
6、浅议新形势下中国财政支农政策选择
7、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选择8当前县乡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对策探讨
9、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及其防范
10、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财政政策建议
11、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
12、试论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我国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14、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选择
1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对策研究
16、我过
建立绿色税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及对策探讨
18、完善我国国债市场的对策研究
19、我国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制度选择
20、浅析财政支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21、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对策研究
22、加强地方财政支出管理的对策研究
23、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的对策研究
24、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5、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26、浅谈我国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27、取消农业税后县乡财政困境问题研究
28、浅谈如何处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
29、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及对策初探30、我国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31、关于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32、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初探
33、地方财政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探析
34、浅谈公共财政与市场经济
35、关于政府采购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36、完善地方财政体制的有效措施探讨
37、浅谈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
38、完善地方财政体制的有效措施探讨
39、浅谈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与管理40、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财政思考
41、浅议我国分税制下乡镇财政体制改革
42、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及其防范
43、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投融资机制研究
44、现行财政体制对乡镇政府行为的影响分析
45、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46、关于“绿色”税收问题的探讨
47、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的利弊分析及影响
48、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选择
49、关于开征燃油税的思考50、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税收政策取向
51、县乡财政困难成因及其治理途径分析
52、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研究
5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浅论
54、关于分税制下的地方财源建设问题的思考
55、关于基层政府债务问题的思考
56、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思考
第五篇:财政学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其兴衰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兴衰。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确保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不仅有助于我国抵御经济危机,而且是预防通胀的重要措施.在我国经济复苏这段时期内,国家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结构优化,包括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发展,遏制投机行为,科学测算用地指标,严格规范土地储备,打击“囤地”行为等,以达到房地产市场和谐稳定发展的目标。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中国房地产业一方面得之于天时,在总体上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野蛮生长,其负面影响也在蔓延,不仅扭曲了经济结构,成为经济社会的一大隐患。因此,对迅速蔓延的房地产负面影响,不能掉以轻心,要高度警惕,及早预警。
房地产供求总量上的非均衡一般表现为潜在总需求大于有效需求,实际供给大于有效供给,即超额需求和超额供给同时并存,也即短缺与过剩同时存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不均衡的原因
房地产价格的粘性导致房地产市场非均衡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竞争模型假定信息是充分的,商品是同质的,交易双方是自由进出市场的,交易双方是数量众多的,这样市场价格具有伸缩性,就可以通过价格调整以达到供需平衡
过高的交易成本导致房地产市场非均衡房地产市场中过高的交易成本来自住房的消费品特性。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具有不可移动性和差异性。其不可移动性体现在它的区位特征上,包括小区环境及住户的社会经济地位,所处地段本身的物理特性和可达性,以及与工作地点、亲朋好友之间的交通方便程度等均在考虑之列。
中央金融政策的变动导致房地产市场非均衡,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业的介入和支持。金融政策也就成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工具之一。预期的不确定性导致房地产市场非均衡,由于房地产的生产周期长、价值量大、位置的固定性等特点,因此房地产市场上供求双方的行为都会受到有关未来预期因素的影响。房地产“泡沫”增长的影响
房价收入比,是国际通行的衡量房地产泡沫的主要指标,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家庭年收入之比。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发达国家的房价收入比一般在1.8-5.5倍之间,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
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启示
①各国住房政策差别非常大,但主要还在于住房供应体制差别
对比英国与法国、德国、日本的住房政策不难看出,是否依靠市场来提供城市住房是相关政策差异巨大的根源。
②政府参与住房供应十分必要
英国作为城市住房供应政策最早形成、最具有典范意义的国家,其公共住房政策有较高参考价值,而近来英国政府推出的公屋冲击计划更说明,公共住房比重下降与过度依赖住房市场必然会引发城市住房的供应问题。
③ 资源条件特别是土地资源条件对住房供应体制选择有重要作用房地产市场的调节机制
5.1 发挥价格、调整的双向调节机制
价格调整是指在价格具有充分灵活性的条件下,交易者完全根据市场价格方面的信息而进行的调整需求量和供给量的活动。这是瓦尔拉斯均衡中的情况。在价格调整时,交易不受供求数量的限制。在均衡价格体系之下,成交量等于需求量,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数量调整是指在价格不灵活的条件下,交易者除了要根据市场价格方面的信息来调整需求量和供给量外,还要从市场的供给数量和需求数量方面取得信息,以调整自己的供求活动。换言之,在数量调整时,交易者和交易行为都要受到供求数量的限制。5.2 完善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
5.3 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机制
虽然非均衡作为现实经济的常态,更为接近现实,但瓦尔拉斯均衡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即“均衡取向”。要解决这个问题单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是不行的,因为完全依赖市场机制自动调节,经济由非均衡到均衡需要相当长的周期。
5.4 引导房地产开发商理性投资,购房者理性消费
首先,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管理,规范其市场行为,避免投机。房地产开发商是房地产市场供给的主体,其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意识,生产适销对路的房地产产品,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行为一定要理性,在这方面政府可以从制度上人手,例如加强对其项目建议书的审核等。
其次,引导购房者理性消费。政府应实施引导性政策,宣传国民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人们应有的理性消费观念,避免不分年龄、收入段的盲目攀比、超前、超能力的商品房消费、投资理念,以降低社会公众的主观需求。二手房以较低的价格、实用的结构和较为齐全的设施,符合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需求。
5.5善房地产市场法规。
完善房地产产权、开发、交易、中介、税费、价格和物业管理的法规,制定一套较为健全的政策法规,完善房地产市场的游戏规则。使房地产市场能有序发展,让房地产市场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制,给投资者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对土地的供应、闲置土地的回收、商品房的预售、房改房上市等作明确的规定。
结语
总之,房地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治理房地产市场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合作,共同治理。当前调控应关注两个层面,从中国房地产当前的形势看,2010年的调控政策重点关注了两个层面,一是严厉打击房地产投资和投机,控制房价,防止泡沫的继续扩大;二是防止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危机和风险,保持房地产和房价的健康稳定发展。政策可行的路径是,一方面控制投资和投机以控制房价,另一方面通过保障住房缓解自住需求,同时加快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逐步挤压房地产中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