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尝试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尝试
[摘要]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情境或再现情境,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阅读,实际上就是“情境阅读”。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要从“重传授,轻探究”向“传授探究结合,探究为主”转变,让学生去体验,去质疑、探究,去观察、发现、感悟、思考、内化。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阅读教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3202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情境或再现情境,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通过教学中的交往、对话、理解而达成的“我―你”关系,而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体验式阅读,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情境阅读”。它容易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并且能进行“语境体察”,学生“心动”之余就能寻找出或浅表、或深层、或醒目、或隐蔽的各种信息,为己所用,并且能进行研究性的实验学习。
这就要求教学过程要从“重传授,轻探究”向“传授探究结合,探究为主”转变。重视探究,就是要改变把学生当成“容器”的灌输,把学生的头脑看成一个充满激情的“火炬”,让学生去体验,去质疑、探究,去观察、发现、感悟、思考、内化。为了实践这一理论,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笔者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七Unit 3 “Under the sea”的Warming up和Prereading?榻萄?素材,探索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教学案例
以迪士尼经典动画电影“The Little Mermaid”中的一个片段导入,引出本单元的话题Under the Sea。对于海洋动物来说,生活的天堂自然是海洋,那么在这个广袤的海洋世界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接下来,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海洋中的动物,并顺势引入本节课讨论的第一个重点――虎鲸。学生们对于虎鲸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它的颜色和形状上,对于它的自然属性并不熟悉,于是在这里,我插入了第一次的信息输入,播放关于虎鲸的录音(学生前期录制)。播放由学生录制的听力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了解虎鲸的基本特征,同时这为接下来的第一次输出(简要地介绍虎鲸)作了铺垫。然后给出两张图片与虎鲸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引入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须鲸。这同样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一个话题,但与上一环节不同的是,我将输入须鲸信息的部分设计成Quiz的形式。在这一次信息输入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须鲸的基本特征,所以随后的输出环节进行得比较顺利。对前两次信息输出的处理,我采用了同桌讨论与个别学生陈述观点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与凝练。认识了虎鲸和须鲸,接下来预测在虎鲸和须鲸的对决中,谁会是胜利者。学生根据在前两个环节获得的信息畅所欲言,对胜利者进行预测。接着,播放虎鲸与座头鲸(须鲸的一种)对决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验证自己的猜测;同时视频中优美的英文解说与直观的画面为本节课第三个重点也是难点(Picture Talk)作了一个铺垫。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下节课即课文的阅读打基础,但本节课直接让学生看图说话还是有难度的,因此我将这一部分设计成两个环节。首先用选词填空的方式,完成一篇小短文;然后结合此篇小短文,根据关键词和有用的句型,思考、讨论并描述图片,实现知识的升华。最后根据图片,预测文章的内容,结束本课。
二、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对于这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体验式阅读教学,笔者有如下的思考:
1.创设民主课堂
英语教学并非一种专制性的教学。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居高临下,很可能会束缚学生的情感和个性的发展。体验式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让他们在学习中有自己的独特体验。本节课中,我让学生录制听力材料,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同学们,同时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利用色彩明快、节奏欢快的动画,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有不少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用到了如“As far as I’m concerned...”“in length”等句型和词语,学生们精彩的表现同时也激发了教师更大的热情,课堂气氛逐步高涨。
2.提倡多元解读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如对本节课的设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看图说话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内心的体验,从而实现个性化解读。学生对于图片的描述或是从一个方面,或是从全局入手,回答非常生动并极具想象力,有效地推动了教学并且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
3.精心设计问题
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可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恰当的、探究性的、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增强学生阅读体验的深刻性。在本节课中,观看了虎鲸围攻座头鲸的视频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Why can killer whales be the king of the sea? 学生们将自己观看视频的感受与对两种鲸不同点的认知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体验课堂内容,感悟英语魅力。
4.恰当引导学生
体验式阅读教学告诉我们,教师教学艺术的最高表现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即使学生一时做不到,也绝不能动摇这一原则。事实上,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是可以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好问题的。有时我在教学中发现,一个看似很简单的话题,让学生去讨论,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却要么回答句型单
一、表达不清,要么畏首畏尾、不敢表述。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教师的铺垫和引导不够。在思考了这个问题之后,在本课的设计当中,我用递进式的三次输入,通过同桌讨论、关键词辅助,实现了递进式的三次输出,效果良好。
总之,英语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如果缺乏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参与,英语的阅读教学也就丧失了本真意义。而英语阅读教学要注重体验,教师就必须首先明确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及意义,然后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这样,体验式阅读教学必将改变学生被动的、依赖于他人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龙卫红.浅谈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语文教学研究,2010(2).[2]王水生.体验式阅读浅论[J].语文教学研究,2002(12).(责任编辑周侯辰)
第二篇:试论体验式教学的新尝试
内容摘要:
论文 关键词:体验 体验式教学 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有效性 论文摘要: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 教育 情景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合理开发与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
论文 关键词:体验 体验式教学 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有效性
现在的中学思想 政治 课教材出现了尤为引人注目的一个显著变化,那就是在框架结构和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材力图构建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体系,体现“以生活为基础”,而且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上也力求充分做到“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基本观点、原理融人鲜活的生活题材之中,通过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范例来展示观点。换句话说,新教材把“教本”变成了“学本”,力求使课程教学内容回归学生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鼓励学生对教课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广大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尝试体验式的教学。
一、体验式教学及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可见,体验教学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体验既有情感的刻骨铭心,又有知识的深刻烙印,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和思想政治课的三维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在教学中,它要求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他们的感受需求,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尽量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情景实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也应特意安排一些“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给学生机会去丰富和生成新的学习内容。这样做就将过去片面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转变成了不仅把教材当作是知识的载体,更重要的是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途径、一种方式,即一种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和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代哲人曾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东西方哲人又曾说:实践出真知。因此从事新教材的教学,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理解生活,更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参与、体验生活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要积极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有积极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来解决自己、家庭和社会上的各种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来锻炼他们的生活参与能力,同时,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认真思考、总结 每个所学的理论究竟可用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与同伴、教师交流这方面的成果。生活是自己的,认知过程是自己的。于是,体验向自我开放,通过体验,人类经验和个体经验实现融合,情感和理性直接对话。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尝试和探索体验式教学,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投入到积极探索知识的活动中,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发展能力,从而体验创造,体验成功,真正成为思想政治课理论学习的主人。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人,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原则已广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在真正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如何深人贯彻实践这些教学理念并能取得积极良好的教学效果?却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现实情况是,许多教师把体验式教学变成了观点加大量例证式的教学,稍好一点的是先出现大量的例证,然后由学生通过例证概括归纳出教师想要得出的结论。学生真正的参与体验与激情的投人在这样的过程中被蒸发和抽象掉了。政治课教学再次陷人脱离受教育者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需要的境地,导致学生在这样的课程面前再次感到无尽的厌倦和疲惫,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深入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根据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某教师开设的一节高一思想政治《投资理财应当遵循的原则》的公开课,我们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该教师设计编排了一个引人人胜的故事一以贯之,运用这样的教学资源吸引了学生,所有的教学内容在这个故事中被巧妙地贯穿了进去,并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教学、现身说法,增添了学生对知识的亲切感、缩短了理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增强了知识的弹性,有力地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本资源由于种种原因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要使得课堂教学逐渐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具备并提升自己选择和运用课堂教学资源的能力、整合并重新开发教材内涵的能力。王老师的这堂教学公开课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深人开展体验式教学上好思想政治课的新思路,针对某些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一系列故事发展线索,以相关的故事、情景设计串联起知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带动教学,充分整合发挥课堂教学资源的作用,并在教学中融人许多贴近学生实际的新的内容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总之,的这堂课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
启示一: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根本的落脚点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改“注重从实践、体验中获得新知识”、“重视在生活中认识社会”,其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在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时要追求效率的最大化,即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理念等。教师在课堂上“塑造”了一个小白领cici投资并几次反复的故事,在cici几次投资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都参与其中,帮助cici出谋划策设计不同的理财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设计理财方案的冲动,也有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得到首肯的满足,更体验到失败后的懊恼和反思,逐渐体味到投资理财应该遵循的原则并学习到了一定的投资技巧。学生在获取了大量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的同时,还培养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等。这也正是教学有效性的具体体现。
启示二: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它对知识与技能目标,或者对过程与方法目标,或者对情感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支持课堂教学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时切不可信手拈来。怎样将理论性强又显得极为枯燥的理财基本原则能够用深人浅出又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学生接受而又不产生反感,这是一个艰巨而又困难的教学任务。在这堂课中,教师可以选择用一个个投资理财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来分头讲解几个理财的基本原则,但是,学生能够有多大的兴趣耐心听教师把一个个原则讲解清楚?这样做无非就是陷人了观点加例证的教学之中。所以,选择一个个教学资源还是容易的,但用好、用贴切并将它们用一条线索有机地融合起来实现教学的目标是不易的。这需要政治教师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整合好自己手中的资源,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这一堂课下来,学生饶有兴趣地知道了投资理财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懂得了要综合权衡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并根据自身的特点,树立风险意识,学会投资理财,可以说教师开发运用教学资源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的目标。
第三篇:尝试“体验式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
尝试“体验式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
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太重视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体验。成人的观念,披着“知识”的外衣,以标准化答案的方式排斥着儿童独有的人生体验。如果忽视了儿童在理解基础上的体验,以及在体验基础上的理解,那么除了死记硬背,孩子们还能干些什么?因此,我试图在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体验为基础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体验、理解、感悟中发展。
例如在上“体积与体积单位”一课时,我尝试从始至终让学生在体验中质疑,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抽象,在体验中提升。
课的开始,在吃早餐的生活小问题中引入:老师将同样多的牛奶倒入两个相同的杯中后,其中一杯牛奶的液面会高一些。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理会致使他们不约而同的产生疑问:这是怎么回事呀?学生们猜想了很多种可能性,但百思不得其解。这时老师就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分别将牛奶喝掉,两位同学都争着要喝液面高一些的那杯牛奶,说这里面一定藏着秘密。
牛奶被一饮而尽,喝牛奶的同学首先发现,“这杯牛奶中有一大块儿冰糖!”孩子们看看他,又看看冰糖,都笑了起来。这时有的学生说,因为冰糖挤占了杯中的一定的“地方”,所以,牛奶液面会上升。还有学生补充说,其实这个“地方”就是空间。于是孩子们自然就产生了各种假设和疑问: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占空间?这个空间看得见吗?占的空间又有什么不同呢?在数学中,我们又管它叫什么呢?能不能算出来?等等。
问题真是五花八门,于是也就有了要继续研究的冲动。
这时老师就为同学们准备了许多的物品,例如石头、杯子、水、沙子、木块儿、面团儿、气球、盒子、苹果、草莓„„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物品来验证自己的假设的正确性。于是,同学们饶有兴趣的分组开始了各自的试验。
对“体积”的认识是学生的数学学习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往的教学更多的是讲授式的,即告诉学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做体积。但对什么是物体所占的空间并没有体验,因此,学生对空间的大小只具有抽象的模糊概念。这时,我安排了充足的活动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观察、猜测、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在这种亲身的探究与体验的过程中,与同伴交流,向大家阐述自己的观点,体验不同实验的优劣,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真正感受空间及空间的大小,在不知不觉中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孔子说“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手去做,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做”的过程中的这种体验,不仅使学生充分的感知了物体确实占有空间的事实,而且很自然的对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也有了足够的认识。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奇的想法。比如,A组同学们先将正方体形状的积木按进面团中,再将积木拿出来,于是面团凹下去了一块,这就是刚才那块儿积木所占的空间,按下去的积木有大有小,于是证明了空间也有大有小。B组同学是在一个平碗的沙子中“种”入了一个土豆,再将沙土抚平,于是沙土富裕了很多,他们将多出来的沙土倒入另一个碗中,这个碗中的沙土就是土豆所占的空间,只是碗中沙土的形状与土豆的形状不同而已。c组同学将大草莓放入口中,腮帮子就鼓了起来。说明草莓占有一定的空间。同组的同学还说,我多吃了几个草莓胃里会有点胀的感觉,说明草莓占了胃中的一些空间。这时,班中有个同学说:“你再多吃点儿就该饱了”。老师马上问:“饱了说明什么?”学生说:“草莓占胃的空间越来越大”。D组„„同学就是这样通过大量的体验和感知,逐步抽象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使“体积”概念清晰而深刻。在动手操作的外在表现形式下,学生自主的内在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他们对三维空间的理解更加自然、顺畅、深刻。
在学习体积单位的时候,通过学生亲自寻找体积单位,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前人发现体积单位的过程,从而巩固学生对立体空间观念的理解,并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学生学习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通过迁移可猜测出体积单位的名称,再与体积单位的概念联系起来,脑中就可以自己构想出体积单位的样子。于是上课时老师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的物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想,来自己寻找或者创造出体积单位。”老师给学生准备的东西丰富多彩,有豆子、石子、纸片、绳子、各种形状的积木、长短不一的木条等等。学生在自我探索和寻找体积单位的过程中,不仅找到了边长1厘米、1分米的正方体,将它们作为体积单位。有的小组还合作用几根米尺组成了一个边长1米的正方体框架,把它作为一个体积单位。并且说明了为什么选用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的原因。有一个组的同学还发言说:“我们也找到了一个体积单位,就是边长不是整厘米数,它的边长是3.3厘米。如果把它作为单位,计算时就不太方便,但我们认为它也可以作为体积单位。”这时,老师充分的肯定了孩子们的创造。老师说“边长3.3厘米的正方体原来也是个体积单位,它以前叫l立方寸,但是由于它不是国际单位,所以已经被淘汰了,你们能发现它,老师还是非常高兴的。你们个个都是小小发明家了,你们发现和寻找体积单位的过程,与我们的前人很类似。不过你们很聪明,你们比他们的发明要快多了。”学生都得意的乐了起来。正是老师给了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体验了研究的历程,学生才会对体积概念本身有进一步的认识,对空间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也才会有这样的成功与快乐的体验。
体验学习不仅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它使学习进入了一个生命的状态,因为有了体验,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用大脑思考,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手去做,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这已不仅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生命成长的需要。
第四篇:德育课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德育课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我想,这世界上如果只存在着一种真正的成功,那一定属于孜孜不倦的求学者,一边隐忍成长,一边坚信学无止境。但最可怕的不是厌倦,而是你渐渐地把厌倦当成了习惯,还认为理所当然。
这几年听了诸多德育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后,发现最常用的是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方法总体上可分为两种:一是非介入性体验,即并不介入实际认知客体,而是通过各种间接的方法模拟实际生活,通过构象的形式建构认识的方式,如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虚拟情境体验方法。二是介入性体验,指认识主体实际面对认知客体,通过主客体互动而获得知识的方式,主要包括以实践教学法为主的真实情境体验方法。教学实践中用的最多的较为成熟的是第一种非介入性体验,在第二种介入性体验方面也敢于走出第一步,下面就介绍德育教师的几个活动体验式教学案例。
一、活动体验式教学实践案例
案例一:
《恪守职业道德》德育活动体验课
-------走进刘国钧纪念馆
一、走近职场刘国钧1、2、3、记录:刘国钧先生5个职场故事(每个故事平均4行,共计20行)。思考:每个职场故事分别体现了刘国钧先生什么职业道德? 反思:
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刘国钧先生的职场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二、学习新时代职场榜样:
请列举一个当今时代人物的职场故事,并简要分析体现的职业道德以及作用。
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四、你所学专业需要哪一些职业道德?为什么?有什么作用?
五、小组讨论、交流、分享(课堂进行)
案例二:《增强规则意识》德育活动体验课
------你好,校园规则!
一、寻访任务(在 作业本、现场完成)
(一)知规: 这些场所分别有哪些规则?
(要求:每个场所、每人整理、至少5条)
(二)明规 :
1、这些场所为什么要制定或遵守这些规则?
2、有什么作用?
(要求:每个场所、每人整理、各至少5条)
(三)守规:你和你们小组成员遵守规则情况如何?自评、互评。(从仪容仪表、文明礼貌、待人接物、遵章守规等方面进行,)
1、自评:每个人至少整理5条
2、他评:选择某位组员至少3条
(四)悟规:这一体验活动你有哪些体会?(课后完成)
二、“三国杀”破冰游戏分组(每组4—5人)
三、各组明确寻访的校园场所和场合
四、交流分享会(课堂进行))
结合教材内容,在春天的时候开展了《感受道德之美校园踏春》活动,让同学们在欣赏校园美丽春景时体会、实践礼仪道德,《货币的基本职能》一课,让同学们参观学校的会计文化中心,了解货币产生的过程,正确认识金钱。学习哲学《联系的观点》时,带着同学走进校园附近的油菜花田,在大自然中体验学习普遍联系的观点。
二、思考:
1、活动体验式教学是时代需要
在我国第34个教师节这样的日子里,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习近平首次将其称之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提出今后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作为德育课教师理所当然要按照习主席的具体要求努力不懈怠,探索、尝试、实践、反思,促进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马云认为,过去是知识驱动,未来是智慧驱动,是体验驱动;过去是以制造为中心,未来以创造为中心;过去追求标准化、规模化,未来讲究个性化、特色化。未来的教育,不能只教知识,教和育不一样,教的是知识,育的是文化;学和习是两个概念,学是学知识,习是尝试知识、体验挫折,是一种想象力、一种文化。德育课的活动体验式教学方式追求的和马云的观点不谋而合,让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中看听说、参与实践、体验分享、反思成长。
二、形成教育者组织引导与学生自主活动体验相结合的格局
在德育课活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应加强组织引导:一是根据工作特点,学生特点,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精心制定好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二是根据课堂教学或实践体验的特点,确立具体的实施步骤,选择恰当的方法;三是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沟通交流。只有不断地与学生互动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明白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体验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四是做好跟踪反馈工作。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做到学生主体性和教育者导向性的有机统一。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地亲历具有教育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主动参与过程中体验并审视自己的活动实践,积累正确的经验,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
体验式教学中的教师不是一个传授者,而是一位促进者、协助者,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思考,进行自我发现和发展,其重点不是自己的“教”,而是学生的“学”,并在此过程中鼓励探索,容忍失败,体验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契合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适合学习主体的需要,激发并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此活动体验式教学可以解决关于职校生理论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强、理论说教无效的教学困扰。
三、主要的问题:
1、学生在活动中会遇到许多预料不到的问题、矛盾、冲突,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为处理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选用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程度、学习兴趣、知识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学生的活动实践能力,即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几个维度,达到多高的程度。如果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学生确实焕发出积极、主动、迫切的学习热情,那么提高学习效率一定会成为实锤。
2、活动体验课不同于课外活动,是教学内容之一,是教学内容的第一步,不能代替课堂教学,仍旧需要回到课堂结合学生的活动体验开展教学。另外,以上活动场所主要在校内,50人左右的班级容量,人数合适,场所容许,组织得力,效果明显,若是100人左右的合班,基本上就不适合了,人多不易组织管理,校内场所也容纳不下。
总之,德育课活动体验式教学还在尝试路上,如果我们都能在日复一日的厌倦中开出最有质感的花,用诗意的心去代替聒噪和嘈杂,那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第五篇:体验式情趣作文的探索和尝试
体验式情趣作文的探索和尝试
袁秀玲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一写作文就头疼,没的写,不知怎么写,或者写写就写不下去了„„对于学生的这些症状,我不断地思索,难道作文就真的那么难写么?
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我总结了三大症结:一是角色问题。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对立的、不平等的,学生大都处于要我写的位置,没有思想,没有个性,没有激情,可以说他们的写作欲望和兴趣被传统学习方式禁锢着,有待唤醒。二是情趣问题。学生们在学习上习惯了说教和服从,对生活和学习缺乏普遍的热情,更难说追求的激情,自己极少尝到创作的甘甜,因而对作文没有多少兴趣,而兴趣是成功的先导。三是积累与能力问题。乡镇中学的学生由于家庭、学校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查阅资料比较困难,课外阅读的数量和时间都有限。由于知识积累较少,所以在作文中往往捉襟见肘,很难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反思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准了病脉,我便进行了作文教学的探索和尝试。
第一,转换角色,张扬写作的个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做的就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自己定位在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创造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和独特个性,重视学生和赏识学生,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可爱,从而产生表达自我和表现生活的热望。
具体操作为:师生共同确立写作话题,学生自主选择写作话题,自由抒发情感体验,师生平等合作评改学生习作或教师“下水文”,教师在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表达、作文评改等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学生对教师的评语给予再评价等。转换角色,使学生作文从“要我写”到“我要写”,实现了“我手写我心”,从而使作文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
这种作文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障显了“我”之个性,凸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性,从教育本质上解决了作文的主体问题,在这里,生命个体——学生是写作实践活动的主人,教师则是他们的引路人。
第二,培养情趣,点燃创作的火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兴趣需要发掘和培养。作文写作更需要培养情趣,少情寡趣是万万写不出好作品的。
怎样培养情趣呢? 角色转化,“我手写我心”为培养情趣提供了前提,但是,情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体验、积累、升华、历练的过程。
第一步开启情感之门。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现代中学生缺的不是情感,而是缺乏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关心,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师就有义务和责任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而高尚的人。
情感从何而来?从生活的源头中来,从学生的内心深处而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活”字道出了生活的哲理、学问的玄机。我认为作文的源头“活”水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不竭的源泉,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二是活动。作文不是单纯的文字表达,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体验生活和生命、表达和展示生活和生命的过程。它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三是活力。在作文活动中要充满着激情和活力,活力往往会爆发写作的灵感。因此每一次的作文我都让它变成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在作文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可能的空间,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和抒写生活。生活是源泉,活动是载体,文章是成果。为此我搞了几次大的作文活动,而每一次的作文活动都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认识生活和体验生命的过程。
第二步开启智慧之门。
说实在话,我们现在的学生几乎没有不聪明的,但很少有智慧。
“聪明”和“智慧”不是一个层次,“聪明”属于天赋,是浮在表层能够感知到的;“智慧”属于后天打造,是经过培养和积淀,沉淀于一个人气质内涵里面的。我们的孩子够聪明,但是不明智,缺少睿智,为此,教师就要把孩子培养成智慧的学生。
如何培养?我觉得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这似乎与作文无关,但没有智慧的思维是很难写出有深度和厚度的作品来的。
学习品质主要是指一个人在学习方面表现的学习心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具体行为表现。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有机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人学习的态势。
首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真正的主人,而不是听话的孩子。“我要学”和“要我学”不是一个境界,聪明的孩子能够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理解别人的意思,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这些是好的。但是还不够主动,孔子云:“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觉得勤学者不如善学者,善于思考,长于出击,能够提出问题并善于反思、总结,才能比别人获得更多的体验、知识和能力。所以,我们做老师的,首先要调整好自己和学生的心态,摆正位置,引领学习,引领成长。
其次,培养学生的自学感悟习惯。聪明的老师是不越俎代庖的,那样孩子就失去了很多体验的机会。学习说穿了还是一种个体的行为,只不过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学得更快些、更好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孩子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至关宝贵,老师要做好孩子自学习惯的培养。
有了好的学习心态,再有好的自学感悟习惯,带着这样的一个团队,我们一定无往而不胜。当我们把聪明孩子变成智慧学生时,我们就成功了。
第三步开启快乐之门。
所谓“乐”,就是快乐地写作和写作的快乐。无论是作文还是日记,我并不强迫学生硬写,而要他们随心所欲地写。比如有的学生不想写命题就可自拟题。尤其是写日记,学生享有完全的自主权,写多写少,写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有些学生很乐意接受,养成了平时观察、思考、练笔的好习惯。对于那些不愿意记的学生,我拿出自己和同学们的日记给他们示范,并且和他们商量试着坚持写一个星期,学生一般不会拒绝。一个星期下来,我再找他们谈话,谈体会,谈收获,学生一般都有或大或小的收获,然后我再让他们坚持一个星期,久而久之,他们也喜欢上了日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日记的好处,很多学生由不乐写到乐写,还有的把日记写成了故事连载。
学生们体会的另一种快乐就是写作的快乐。在这方面,我给学生们创造了诸多机会。例如把作文活动优秀作品装订成集,把优秀作文、优秀日记辑录成集,或把作品推荐到校报或校外杂志上,或推荐给全班同学,或让其登台朗诵等等。成功的快乐的情感体验积累多了,学生的兴趣也就大了,写作不再是难事,而是乐事了。
情趣是火种,智慧是柴薪,快乐是风力,当一个学生在写作园地中感到了自在和快乐,教师还愁写不出好作文吗?
第三,厚积薄发,提高写作的能力。
没有知识积累,作文是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关键是如何积累知识?学生获取知识有两条途径,一是向书本学习,一是向生活学习。因此我在以下方面指导学生作了积累。
1、坚持做好“三个一”。即:每天读一篇好文章(或名著的章节),做好读书笔记;每天观察和感受生活,写一则好日记;每周拿出一节课作为阅读与写作交流课,做一次好发言。“三个一”能将语文与生活、课内与课外、听说与读写紧密结合起来。
2、听说读写并重,注重学习过程。坚持课前3分钟演讲,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领略掌声。在阅读中贯穿写作,每学完一篇新课文,或学完一个新单元,除作文课外,我布置学生写学习后记或随笔。有时让学生仿写或续写。
3、拓展学习领域,课内外结合。教科书不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我利用学校资源开展课外阅读,举行了朗诵会,演讲比赛;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组织了“四季的故事”、“金秋时节话国庆”、“重阳节漫谈”等综合性作文活动;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欣赏经典电影作品、看电视新闻和有价值的视频资料,写影评和观后感。
4、变革作文讲评,总结作文经验。我改革了以往学生作文教师评改的旧模式,模拟电子公告板留言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作文评改。作文评改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学生在其中品尝了乐趣和艰辛,从而学会了尊重和得到了历练。
5、注重作文修改,尤其是修改考试作文。作文犹如十月怀胎,写作的过程有着创作的冲动、痛苦和快乐,在文章草成后还要回味和咀嚼,把痛苦和欢乐加以提炼,变成一种认识,变成一种经验,而自己读自己的作文,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是很好的途径之一。考试作文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是急就章,因此修改考试作文,总结经验和教训意义尤大。我们专门准备了一个考试作文修改本,经修改后的作文95%能达到考试一类作文水平。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是一个知识输入与成果输出的过程,因此必须化知识为能力。知识积累与能力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在这一动态过程中我注意锻炼和提高了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认知与思辩的能力,审美与表现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还有书写能力。
新课改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转换角色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情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累知识与提高能力,为写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开启源泉的途径;让学生走进写作的源头——生活,提倡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步入一个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