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教学尝试
诗歌教学尝试
“优异的诗歌对于中学生而言,一种美学的和人文的光辉会点亮诗意的灯盏,照亮人性和曼妙的来路和前程。”
——-姜峰
姜峰老师的这句话让我获益匪浅。众所周知,诗歌语言是最凝练,最富有表达力的,因此现在的诗歌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诗歌中蕴含的人文理念。于是,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下,自以为大有所益。《未选择的路》,语言凝练地描绘出截然不同的两条路,向人们展示出人生的哲理。借着姜老师的理论指导,我在教学这首诗时,分了两部分进行:一,品味优美语言。通过学生自由朗读,采用图画描绘和语言描述两种形式,让学生感受文中描绘的两条道路。二,联系实际,比较选择,预想两条道路前方会遇到些什么困难或者快乐,如果是你,会作何选择,从而明白人生道路应慎重选择。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们学习目标明确,而且对课文所展示的人生哲理理解得非常透彻,相信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选择,会有重大指引作用。真是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第二篇:关于小班诗歌教学的几点尝试
关于小班诗歌教学的几点尝试
在小班诗歌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还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幼儿从机械的朗读背诵活动中解放出来,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创造,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一、运用小图标学儿歌
在进行儿歌教学时,为了让幼儿理解儿歌,一般在学习儿歌前、或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呈现图标,对于不同的活动目标、不同的儿歌作品,采用恰当的呈现方法,会起到激发幼儿兴趣、吸引幼儿注意、使幼儿快速理解儿歌等积极作用。
1、排列法。即将小图标根据儿歌的内容、结构,整齐有序地排列起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如:在儿歌《摇篮》中我将小图标按照儿歌内容整齐地排列起来。以帮助幼儿更快更深地理解作品内容,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句式。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当小图标按儿歌的内容有规律地排列在幼儿面前时,他们能很容易地理解儿歌的结构,将儿歌分成四部分,句式结构相同。
《摇篮》虽然是一首篇幅较长的儿歌,由于小图标的呈现,幼儿不仅能较快地朗诵,同时能感受儿歌句式的排列规律和语言的韵律美。对于一些结构统一,句式相同,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的儿歌,可以采用排列法,帮助幼儿学习儿歌。
2、筛选法。对于一些表现因果关系、事物之间关联的儿歌,可以采用小图标筛选法进行教学。如在儿歌《家》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等的小图标,请幼儿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各是谁的家?接着出示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小图标,请幼儿将它们送回家。老师念儿歌,幼儿选小图标,一首儿歌念完了,孩子们也把儿歌图标筛选出来,并全部按顺序排列好了。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积极参与了小图标的筛选,而且在教学的第一时间对儿歌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3、隐藏法。即幼儿在看小图标学习儿歌后,逐步一个个隐藏掉小图标,逐渐脱离直观形象的提示,将儿歌内容吸收、消化。在儿歌新授活动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教了几遍儿歌,请幼儿朗诵时,孩子们看着图标能很整齐、很正确地朗诵。一旦脱离了图标,他们就会念得很不整齐,甚至出错,这是因为幼儿在学习时是依靠小图标来记忆儿歌的,这种记忆是短暂的、机械的、表面的,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将儿歌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借助小图标隐藏法,帮助幼儿及时将儿歌内容吸收、消化。当幼儿借助图标理解了儿歌,准备学习朗诵时,第一遍可隐藏掉一个图标,让幼儿看着剩余的图标完整朗诵儿歌,这时他们会对消失的那个图标特别关注,从而有意识地去记忆;接着再隐藏掉两三个;最后可将图标全部隐藏起米,让幼儿朗诵。孩子们在由多到少的图标提示下,在由易到难的记忆挑战中,不仅能快速掌握儿歌,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高涨起来。
4、对比法。结构清楚、有一定重复规律的儿歌很适合用对比法,只要将每段儿歌的图标排列好,请幼儿找出小图标的相同点、不同点,就能使幼儿很快掌握儿歌的结构,便于记忆和掌握。如:在学习儿歌《小动物吃什么》时,幼儿就发现4排图中都有“?”、“×××”这两个图标,不同的是小动物的形象和它们喜欢吃的食物。在具体形象的图标对比中,孩子们很快掌握了《小动物吃什么》的结构特点,寻找到了每段重复的句子,同时也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变化,使儿歌学习显得既轻松又有趣。
二、插入音乐学儿歌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乐教育潜移默化地塑造幼儿的心灵,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发展智力。因此,我大胆将音乐融入到诗歌教学中,尝试用音乐来诠释诗歌,音乐和诗歌相结合的教学可以给孩子们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孩子们会在一定情景中,展开丰富的语言练习。
1、音乐让诗歌教学不再情感空白。在学习儿歌《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时,我和孩子们配上音乐《小兔子乖乖》,因为小班的幼儿刚刚离开家庭,对亲人的依恋很强烈,对幼儿园的环境非常生疏,而这种氛围就能够满足他们的心里需求,这样他们对儿歌的感受、理解会更加深,记忆起来更加容易。在学习诗歌《春风》――“春天吹,芽儿发,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蝴蝶,吹醒了青蛙,吹得小雨轻轻下,我们一起去种花。”导人活动时,我用一曲欢快动听的《春天在哪里》,很快就将孩子们带入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中,桃花、梨花、蜜蜂、蝴蝶……随着这一串串音符扑面而来,幼儿在美的享受之中,理解并体验到了诗歌优美欢快的意境。
2、音乐使诗歌情节更加丰富。诗歌《风儿找妈妈》,是讲述风儿天黑了还没回家,在找妈妈的情景。在欣赏完老师朗读后.播放音乐《森林畅想曲》。伴随音乐,孩子们仿佛看到在一个黑黑的夜晚.在幽幽的树林中。孤单的风儿刮来刮去。此时,他们就是风儿,完全融入了找妈妈的急切、焦急的情绪中。加之老师开放式的提问。引起了幼儿的共鸣,激活了幼儿的思维,调动了幼儿的创新思维,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助风儿找到家。
3、音乐帮助幼儿增强对诗歌的记忆。由于幼儿年龄小,记忆力和理解力还不是很完善,对于一首儿歌,往往只能记住其中一两句话,或因为不明白什么意思而忘记。如果只是机械地让孩子一遍遍地重复读,孩子们兴趣不高,而音乐在此时便发挥了它的优势。在幼儿理解诗歌后,为诗歌配上简单的乐曲,在音乐中边唱边记。孩子们就很容易记住。
4、音乐激发孩子的表演欲望。在诗歌教学中,单纯的诗歌表演,孩子们的表现力不强,只是很简单的几个动作。但是在欢快、富有节奏的诗配乐中,孩子们变得更加活跃,诗歌教学走向高潮。
三、设置情境学儿歌
小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他们的学习必须是在具体的、感性的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进行。采用设置情境的形式来学习儿歌,可以使小班幼儿很容易地了解作品的内容,体验角色的情感特征。如:儿歌《下雨了》:“刮风了,下雨了。幼儿园里放学了,快去看看谁来了,妈妈打着伞来了,回头找,门口站着张小宝,微微笑,把手招,伞下多了一双脚。”在学习这首儿歌前我设置了一个情境表演:我拿着一把小花伞扮妈妈去接孩子……然后,张小宝又走进了我们的伞里,于是伞下多了一双脚。情境表演完了,再让孩子们接触儿歌的内容,他们很容易就理解了。
如:在进行诗歌《四个太阳》的教学中,在学诵诗歌之前,教师先出示4幅不同颜色的太阳画面:红色、绿色、金黄色、彩色,分别让幼儿猜想这4种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哪个季节才最合适?这样的提问能启发幼儿去寻找多种答案,使思路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激起丰富的联想。当幼儿充分地想象、表达后,教师再出示4个季节的图片,把幼儿的思维再推向一个新的起点,引起幼儿对诗歌的浓厚兴趣。
四、创编动作学儿歌
有的儿歌很适宜创编动作学习。动手、动脚、动嘴、动眼、动耳、动脑可以使幼儿更有兴趣、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为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如:儿歌《等爸爸》:“小月牙,天边挂。我在门口等爸爸。我的好爸爸,工作辛苦啦,我要请他快坐下,喝上一杯茶。”孩子们用手比划着,指着天上的月亮,双手放在大腿上,做等爸爸的样子。教师表演,幼儿朗诵;或幼儿表演,教师朗诵;或幼儿之间交换进行,动作与语言相辅相成。还有一些诗歌教学中,老师可以创编一些与内容相符的动作表演,将幼儿的心引入诗歌的意境,将教师的体验通过动作表演的形式化为幼儿自身的体验,再辅助于其他的教学设计,使整个诗歌的学习变成一种全方位的美的享受。如:在学习诗歌《春雨沙沙沙》时,我们就让幼儿尝试加上动作进行表演,表现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创编。
五、游戏互补学儿歌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他们爱玩、好学,在游戏中很放松,学习效率也往往最高。《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它指出了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得到自我的奖赏,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1、听说游戏帮助幼儿掌握词汇。如听说游戏《卖柿子》,孩子们在进行角色表演时,掌握了正确的发音“sh”、“s”,学会了发准“mǎi”和“mài广等不同声调的音。同时,通过游戏进一步理解了“买”和“卖”两个词的语义,学会了使用“你的柿子涩”等句式来进行交流。
2、传统游戏提高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传统游戏在民间能长期流传,深得儿童的喜爱,这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经典性,富有娱乐性。我将一些好的、适宜的传统语言游戏设计到诗歌教学活动中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如:语言游戏《拉大锯》,游戏儿歌诙谐幽默,同时还伴随着有节律的动作。小朋友一边念儿歌一边与同伴做游戏,提高了活动的兴趣。在这样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他们不知不觉间就较正确地掌握了“n、l、j、x”等音,同时增强了学习语言、使用语言的积极性,体会到语言活动的愉悦感,培养了专注倾听的习惯,激发了合作游戏的愿望。
3、操作游戏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力。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而思维的基础是感觉与知觉。让幼儿多看、多感受,才能获得各种感官的刺激,激发其思维活动,从而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有了表达内容就会产生使用语言表达的愿望。由此可看出,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如:学习诗歌《门铃响了》时,我为幼儿提供了一套操作材料,让他们一边听儿歌一边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帮助儿歌中的小主人公分甜饼,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去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了解诗歌的内容,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表演游戏促进幼儿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幼儿正处在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需要大量非语言手段,而表演游戏正符合幼儿期语言表达特点。那么如何在表演游戏中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呢?
首先,要采取游戏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幼儿掌握与表演有关的语言及非语言表现手段;接着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的特点,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如在表演前,我先为幼儿丰富相关词汇,让他们学习运用与表演相关的词句,为他们创设游戏情境,帮助他们掌握一些表演技能;最后鼓励幼儿根据表演内容进行创造性表演,促进良好情感、品德及个性的发展。表演游戏这一形式,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经验的丰富有着促进作用。
5、识字游戏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不识字的幼儿不具备阅读文字材料的条件,但他们都有阅读的愿望。若成人对此不加以重视,那么孩子的阅读愿望就会随着能力的局限而逐渐降低。因此,在小班早期阅读的目标中就包含了对幼儿文字兴趣的培养和认读这两点。我利用汉字的象形性,将之游戏化、拟人化,使幼儿喜欢看字、培养他们对汉字的敏感性。例如:汉字“兔”。我用了形象的游戏儿歌来帮助幼儿识记“长耳朵(ク)三?k嘴,前腿短(丿)后腿长(?]),还有一个短尾巴(、)”。类似这样的识字游戏,使孩子们感到汉字有趣、易记,培养了对汉字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激发了他们阅读的愿望。
第三篇:诗歌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尝试
诗歌教学巧激趣,高效课堂渠自成
河南省罗山高级中学新校区
张慧云
苏轼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道为趣。”“趣”即趣味,它是使人感到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诗歌教学中,激发学生感受诗歌的趣,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为主体,能让课堂更增活力,效果事半功半倍。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语文教学长河中闪闪发光的明珠,逾久逾亮。作为中国人联接情感纽带的精神家园,传统诗词到底应该怎样激发年轻一代的学习兴趣,让诗词传承下去呢?我在我在的学校和班级作了一些尝试。
一、借诗词大会之东方,营造本土诗词文化氛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举办,观众对中华古诗词日渐关注和喜爱,00后少女武亦殊杀出了神级对手的重围,取得了最后的冠军,她的言谈之中尽是对古诗文的喜爱。然而复旦大学附中语文老师黄荣华认为,武亦殊的走红,反衬了古诗文教育的现状,“因为普遍对古诗文缺乏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他的话可谓是中綮之言。
在落后偏远的县城中学,诗词大会给学生带来的心灵的震撼,同样不容小觑,我们充分利用了班级多媒体,播放了决赛过程,既惊叹选手的“富有诗书气自华”又反省自己的不足,在这之后,学习诗词的热情经久不衰。由此得到了一个灵感,怎样提高孩子们背诗的兴趣呢,不防尝试利用多媒体,仿造电视上的优秀栏目,把它变成一个有娱乐性质和比赛性质的节目。我先在所带的两个班级作了尝试,宣传说将组织我们本土的“中华好诗词大赛”,将在班级之内PK,选出学生代表逾隔壁班级PK,选出优秀学生个人和优秀班级集体,给一个月的时间准备。为了能拿到荣誉,所有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在课桌上粘贴记录有难记忆觉生疏的诗句便利贴,下课在走廊聊天内容不再是谈论影视明星而是诗人诗句,走在优美的校园,一些景物会触发孩子们的诗情,相关的诗句脱口而出,真的就是“见景吟诗,说理言诗见物吟诗”。孩子变得斯文了,班级变得优雅了,学校变得更有学习氛围了。
二、借多媒体之科技手段,声光色增趣。诗是诗人对生命咀嚼过程中所营造的美,美可以是浅层的形式的可以通过诵读就能感受的,也可是深层的内涵的需反复品味体悟激发情感共鸣从而带来心灵共鸣的。诗歌教学就要由浅入深,引领学生感悟诗歌蕴含的美。首先,诵读环节,教师在课堂上示范朗读总觉得未能达预期之所想时,不防从手机上下载一些纯音乐,配乐朗诵,学生也愿尝试朗诵,朗诵的美感就营造出来了。然后是利用白板下载名人的朗诵视频播放,既有诗歌的节奏之美,又有诗歌的画面之美。如在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配上同名的古筝曲,当低沉磁性的男中音朗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时画面出现蔚蓝色的大海,水天相接处一轮皎洁的明月慢慢升起,洒下满天清辉,海面的颜色深浅不一,光华流动,波光潋滟的感觉就出来了,就可以理解“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也不难理解“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了。学生被画面的美震撼,就逐步品出诗人的生花笔之妙,这样,学生对于诗歌中的意象就有了深刻的感悟,一些常用意象组合所营造的意境也有了领悟。
三、巧引导,鼓励模仿耳熟能详的诗词创作。学习诗歌不只是要死记硬背,为了将有限的课堂古诗词资源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习中去,我们鼓励学生尝试创作。
第四篇:诗歌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教学论文)
缪加奇
诗歌教学在语文中的一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年的语文高考中都有诗歌欣赏题,现在又将默写名句名篇作为高考内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诗歌教学,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并借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长期以来,诗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课堂教学看,教师讲的多,学生阅读少;从学诗过程看,往往老师分析多,学生欣赏少;从能力培养看,往往侧重理解能力,忽视表达能力的培养。有鉴于此,我在诗歌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精心设计导语,营造学习氛围
要想激发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就要精心设计导语,让学生在尽可能在短时间里步入一个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如我在教《兵车行》时,我就这样设计了导语: “杜甫由于奸人当权,屡试不中,由于政治失意,生活穷困,他对黑暗现实的认识一天天加深,他的思想也一天天接近人民,他的视野从个人转向社会。《兵车行》就是诗人看到最高统治集团‘开边’政策带来深重灾难而写下的。”
这一导语将杜甫的个人情况和当时的社会情况作了概括的介绍,把学生带进诗人的生活,带进诗人生活的那个年代,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反复吟诵诗歌,感受韵律节奏
三、交流心得体会,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室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诗歌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把诗歌改为散文化的语言或者把诗歌里的情景用语言描绘出来。一会儿后,学生用清新、流畅的语言将一幅幅符合诗意的具有艺术性的画面展现在师生眼前。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品味诗歌语言,发展创新能力
诗与散文最大的不同,在于诗歌蕴涵的文字之外的意思,在于符号之下负载的意象、暗孕的哲理、流淌的音韵、跃动的情趣。在诵读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其一,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大胆思考,敢想他人不敢想他人问题。其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向老师向书本挑战。其三,支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
五、尝试诗歌创作,实现能力迁移
读和写是相互促进的,在学习的基础上,我总是鼓励学生尝试写写,即使写得可能很蹩脚,但通过练习写,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阅读诗歌。而且,在练习写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而实现能力的迁移。而这样的创新能力无论在高考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篇:诗歌教学中如何升华学生情感的尝试
诗歌教学中如何升华情感体验
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内容中有着一定的分量,学习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精华和智慧。诗歌教学实计上就是情感的教育。学生在体会诗歌情感的时候,唤起的是本质内在的感染力,同时也是对生活亲身体验的触发。我们教师应该持续的坚持诗歌情感教学,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体验空间,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真正的学以致用。
然就目前诗歌教学来说现状却不甚理想,由于考试需求,学生学习诗歌往往停留在“背诵默写”画面,而忽视了诗歌中所蕴含的内在文化,使诗歌失去了它真正的价值。同时也使学生对诗歌缺乏兴趣。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教学,要体现提升审美情趣、形成情感体验、积淀诗意语言的特点,因此,在诗歌教学中,为了升华学生情感教育,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油然而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愿学、爱学、乐学。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创设情境,使学生对诗歌充满信心。
1、科学安排内容,培养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鲜明的、能引起主体情感共鸣的教学容易激起主体的兴趣。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选一些丰富多彩的诗词材料,用材料本身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一方面要根据内容程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另一方面要授予学生以某种新的知识。
2、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兴趣。在诗歌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欲望。例如,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如配诵音乐、录音范读、配乐讲解、吟诵等,或通过图片的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感知诗意。
二、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升华情感
诗歌教学,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不需要“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先积累起来再说,日后根据实际的经验再来“”消化。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儿时诵读过的名家名篇、儿歌,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表达琅琅上口。因为读是语言实践练习最重要的途径。只有读的多,才能悟得深。多读有助于对语言的感知、提炼、吸收、积累,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对诗词逐句进行细节的品味。这是诵读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精心设计问题,不断引导学生走进诗词中的情境,让他们自己尝试用最恰当的诵读方式去表达情感。在古诗词诵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融入到诗的情境当中去。这样诵读,不仅增强了语感,而且真正让学生对诗歌有了更为深刻的亲身体验,这样学生的情感也就不断渐渐得到了升华。
三、从现实生活入手,结合生活现象和生活感悟,升华学生情感 “诗言志”,“歌缘情”。诗歌往往选取现实生活中最富有感染力的片段,描绘出的是一幅令人感动的艺术画面,烘托出与这种情景相吻合的情调。在这些情境中,有诗人创造的各种艺术形象,并包含诗人的情感,画面和形象,情调和气氛,几方面有机融合在一起构成诗中的艺术境界。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实际性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情感认知。现实生活中已有的材料,是学生唤起记忆的最佳途径。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感悟和情感体验,启发诱导式的,使学生情感能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根据古诗意境,发挥学生想象力,升华学生情感。每首古诗都有一种意境所在。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活灵活现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诗意理解就会更为深刻,同时又可以充分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条件地让学生去想象,去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歌去想象、丰富相关情节从而升华他们的情感。
五、根据诗象,通过比较品位升华学生情感
对于诗歌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但诗歌情感的表达却是大同小异的。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将诗歌内容进行整合,通过比较阅读,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诗歌教学也是如此。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使诗歌教学发挥它应有的价值。总之,我们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一些灵活、实用的方法吸收过来,争取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的表现,让课堂充满生机,使诗歌焕发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