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环境保护制度研究(模版)

时间:2019-05-12 07:5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环境保护制度研究(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环境保护制度研究(模版)》。

第一篇: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环境保护制度研究(模版)

摘 要:本文以海南岛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海南岛旅游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实施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阐明完善生态环境法律管理体系的意义和实际要求,进而对海南生态环境法律管理体系的的政策取向和具体构建实施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从完善立法的角度,提出了环境管理法律体系构建和实施的若干建议。目的是帮助海南国际旅游岛,通过建立和实施完备的环境管理法律体系,将旅游区面临或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加以全面的考虑,为海南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生态环境 政策取向 立法完善

引言:近年,随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式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被进一步加深。旅游区作为旅游活动的主要场所,就迫切的需要一套系统的环境管理法规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旅游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是不争的事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完善和建设是法律工作主要任务。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就能在根本上增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海南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海南岛旅游经济可持续增长。

1海南岛生态环境立法及法规实施情况分析

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前提与保证。环境保护的立法与实施,受到长期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模式的弊端影响。法规制度缺失,制度执行不力,在对环境保护和环境资源的利用中,至今仍未出台有效的限制制度。从环境保护制度来看,海南虽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综合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但实际上的环境保护法规的实施效果却一般。海南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处于全国领先位子,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命令式”的法规限定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在保证实施效果方面却也处于尴尬程度。特别是在资源的使用方面,旅游经济模式的发展滋生了资源的浪费;在环境资源方面,扩大旅游规模与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又不可避免的产生内在矛盾。海南现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基本是在以开发式的经济背景下建立的,在政策的侧重点上,更加注重积经济的开发。这也就是一种所谓的政策不合理现象。而发展旅游经济,也就意味着人口的巨大流动性,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就与消费者的素质密切相关。而在全国范围内,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立法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程度。所以海南的政策法规中,提高居民环境保护常识和消费者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就显得十分必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鼓励居民和旅游者积极参与其中,做好立法的扩展与法规的实施工作。

2海南岛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取向的法律角度思考

海南岛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取向决定了海南岛的经济发展模式。立法的侧重点就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有所补充。发展成本升高的趋势是遏制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经济平稳转型。建立低成本的国民经济体系就必须有相关的法规来维系。完善法律法规是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向与原则,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政策法规来引导实施。

3海南岛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修订的若干意见

3.1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的宣传教育立法

周围的生态环境却无时无刻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教育及生态环境与居民健康的宣传教育就都显得十分必要。首先,应当抓住传统教育方式特点,从小学教育入手,把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知识及其重要意义编入教科书中,并且作为重点内容教育学习,督促学生掌握理解。生态环境保护法和环境与人类健康的教育宣传作为学生素质免费义务教育;教育部门还应出台相应政策,把环境保护和环境与人类健康知识的考试成绩认定为必要的升学的条件。国家或地方应当设立专项的宣传教育经费,保障除学生以外的群众教育经费。并且,把宣传教育的经费设立及其使用的原则写入立法的条文,具体到相关法律。在基层单位中,居委员会、村委会等单位均应设有环境与健康宣及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宣传专栏,定期进行相关的宣传活动,开展有关教育在活动者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使得环境保护的思想能够根深蒂固。

3.2环境污染监测和预报系统立法

目前环境监测仍存在检测结果精度低、涵盖面狭窄和检测成果应用不足等缺点。很多检测报告就不能给大众明确权威的指导性作用。因此,应全面普及设立环境污染监测和预报系统,并立法保障实施。○1明确规定环境监测机构的检测范围;检测的项目数量必须对应于目前全部的环境污染检测指标,做到不漏检,不混淆。○2检测报告公示制。所有的环境监测机构,根据自身负责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及时上报报告,突出公示性的要求。确保大众能第一时间通过电视、报纸获得当日环境检测信息。○3检测预报报告质量责任制。每个专项的检测报告均需负责任人签字,并对检测报告存档管理。对检测报告进行抽样调查,对检测报告失真,并造成严重环境问题的需追究其法律责任○4检测报告实用制。根据设立的环境监测机构所作出检测报告结果,分析和预测专项污染情况,提醒公众注意事项,并做好相关预防工作。○5落实环境污染监测机制。

第二篇: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摘 要:旅游文化与旅游活动紧密相连,是旅游与文化的一种深层结合,是旅游业的灵魂。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这种结合是内在的、有机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结合的目标模式是用文化产业来规划、引导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将最终促进海南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文化要先行。旅游文化与旅游活动紧密相连,是旅游与文化的一种深层结合,是旅游业的灵魂,独特的旅游文化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源泉。海南历史悠久,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应依据优势充分凸显文化的“亮点”,着重从国际化的高度出发,建构中华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共荣、突出海南民族文化的旅游文化格局。以宏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为主题,溶入世界文化精华为一体,立足海南、纵观中国、面向世界,充分体现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元素相结合的多元文化特色,将海南打造成为展示天涯文化的中心,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学习、交流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平台。

一、旅游文化的主要内涵

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竞争,说到底是特色的博弈,特色文化的博弈。当地的特色文化具有不可移动的本地特征,是稀缺的、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从国内外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来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其最为基础的特定因素。正是在历史文化底蕴基础上经过长期积淀起来的地域社会文化和经济特色,以及相当的知名度和独特的品牌效应最终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促使旅游产业链条自动地向这个区域集中发展。

综观当今国际旅游业界,在南北回归线附近与海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相似的岛屿星罗棋布,美国的夏威夷群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泰国的普吉岛,太平洋的斐济、瓦图阿努,印度洋的马尔代夫群岛,甚至新加坡,都是依托海岛优势,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业,最终形成各具鲜明特色的旅游度假胜地,而这些岛屿的旅游资源与海南岛的旅游资源有很强的相似性。

二、海南旅游文化发展的特点

海南作为一个旅游大省,明媚的阳光、湛蓝的大海、洁白的沙滩、飘逸的椰林、独特的热带自然风光令游人流连忘返。

(一)海南旅游文化含量偏低

多年来吸引游客的通常只是这些上天赋予的自然景观,很少有人奔着海南本土文化而来,很少有人能够去留意海南的历史与文化并通过挖掘海南本土文化,给海南旅游赋予鲜活的灵魂。海南的旅游经营属粗放型而非质量型,境内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虽年年递增,其收入总量不大,没有充分体现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作用。海南文化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热带海洋文化和黎苗民族文化上,但在已开发的景点及民族民间工艺、民俗娱乐等方面,文化内涵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缺乏特色。

(二)海南旅游文化产业缺少规划

推动海南国际化旅游产业链形成的诱导因素多种多样,特定的历史背景、相关产业的良性循环、上层次的龙头旅游企业,再加上特定的市场需求,都能引导高档次、创新型的旅游产业体系的形成,但这些诱导因素的基础之一就是都必须具有不可复制的旅游文化内涵。过去,海南岛旅游产业的发展走过一些弯路,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旅游产业的实施步骤与现实操作层面的低效能,无序性而造成,现今面临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的日益迫切,加之每个旅游目的地都力求在开发的同时保持自身文化的原生性和独创性,这使得对海南旅游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可持续的利用与发时开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去参考,缺少系统规划,导致矛盾凸显。

(三)海南旅游文化建设专业人才缺乏

专业人才的规模和质量是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及有序利用的核心因素。从国内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来看,基于大批高质量的人才集聚,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进行提升并进行旅游产业的更新升级,是国际通行的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对于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加依赖于高度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积累和集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不仅是一个教育培训和引进政策的问题,还牵涉到人力资本开发和管理、用人制度、激励机制等,适合人才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生活环境同样必不可少的。

三、新时期海南旅游文化建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这种结合是内在的、有机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结合的目标模式是用文化产业来规划、引导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最终促进海南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是必要的表现形式,文化产业为精神内核。

第三篇: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农产品现状及对策分析.

INDUSTRIAL ECONOMY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农产品现状及对策分析 ■ 郭文琦 张雪佳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0 10-171-02 摘要海南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称,是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的黄金场所。目前海南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力争把海南建成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本文在分析海南农产品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海南农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海南 农产品 现状 对策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的出台,把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际战略。指出,海南省应充分发挥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渔业出口基地和天然橡胶基地。海南发展热带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已势在必行。

一、海南农产品现状

海南位于中国最南端,常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26度,降雨量1500-2300毫米,有“天然大温室”之美誉,是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的黄金场所。农业人口5 21万人,占总人口的61%。全省热带土地面积5302万亩,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宝地。管辖海域面积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3。海南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不可替代,是我国重要的冬季瓜菜和热带水果生产基地、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海洋渔业基地。

(一海南农产品生产现状

农业是海南的支柱产业。2009年,海南农业产值高达461.9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8%。经过农业结构的调整,海南农业已形成了水产品、畜禽产品、瓜菜、热

带作物、热带水果和粮食六大类主要农产品。这六大类农产品是海南农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表1列出了近几年来海南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具体情况。

表1 2005-2009海南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单位:万吨水产品畜禽产品瓜菜热带作物热带水果粮食2005 150 66.74 363.39 34.32 162.53153 2006 166 70.92 400.39 35.37 187.85186 2007 183 76.28 414.65 40.71 221.76177.50 2008 149.03 64.26 456.54 43.09 247.87183.47 2009 157.7 69.24 492.46 47.44 267.95187.60资料来源:2005-2009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表1可以看出,多数海南农产品产量是不断增长的。其中,热带水果、瓜菜、热带作物的增长趋势最为显著。生产总量的不断增长,为海南农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保障。

(二海南农产品加工现状

目前,海南的农产品加工业涵盖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等12项,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产业体系。据统计,海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3 0家,产值253亿元。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已形成了以果蔬、水产、畜禽等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产品产业格局。

(三海南农产品出口现状

近年来,海南充分发挥热带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农产品出口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据海关部门统计,2008年,海南农产品出口4.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39.8%,比同期全国农产品出口增速快30个百分点。海南农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比重也提高到24.2%,但其比重仅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1%,海南热带现代农业在出口创汇中的地位还没有完全显现和发挥出来。

海南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水产品、粮食、油料、瓜菜、水果、热带农作物和畜禽产品等。在出口的农产品中,水产品所占比重最大。2008年,海南水产品出口10.8万吨,价值4.1亿美元,占全年农产品出口总值的91.1%。其中,经过加工的罗非鱼出

口2亿美元,占水产品出口值的48.8 %;小虾及对虾9517万美元,占水产品出口值的23.2%。

美国、日本、欧盟是海南农产品出口的三大市场。200 8年,海南对美国、日本和欧盟分别出口农产品1.3亿美元、6614万美元、5372万美元,占海南农产品出口总值的28.9%、14.7%、11.9%。

二、海南农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农产品出口比重低,竞争力弱

农产品出口额是反映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2008年海南农产品出口4.5亿美元,仅占同期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1%,约占海南第一产业总产值的7%。这与海南省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热带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极不相称,不过这也说明海南农产品出口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二农产品加工业缺乏技术支撑

首先,海南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加工工艺,除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和香蕉已初步形成了种养-加工-储运-外销产业链外,其它多数农产品还处于传统的生产阶段,造成企业生产和管理成本较高,难以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其次,农产品加工需要研究科学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工程,对技术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海南农产品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的匮乏使这一问题尤其突出。

(三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经营困难

海南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品牌影响力不够,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

171 2010 10

INDUSTRIAL ECONOMY 标准化意识不强。海南多数群众及农产品企业对标准化建设认识不足,易受利益驱动。二是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海南现有农产品技术含量低,不利于培育高标准、规模化经营的品牌产品。三是农产品监测体系不健全。海南多数企业处于追求产量阶段,农产品出口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遭遇的“技术壁垒”日趋严重,影响企业长期发展。

(四缺乏有实力、带动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

海南多数农产品以农户生产经营为主,呈现出“小规模、大群体,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农产品出口企业整体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缺少外向型龙头企业,一方面难以组织大规模地针对国际市场的农产品生产,使海南的优质农产品无法出口;另一方面,分散经营使农产品生产质量难以控制,不利于品牌优势的形成,也不能适用进口国的技术标准。

(五农产品基础设施薄弱

海南农产品基础建设薄弱,严重影响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流体系不发达,导致出口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海南港口虽多,但总体呈现“小、散、差”格局,没有班轮定期靠港,集装箱运输到东南亚和欧美都要经广东或者香港转船,从而延长了运输时间,增加了运输成本。据统计,海南农产品出岛的运输费用约占农产品收购成本的20%-50%。二是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滞后,海南农产品出口的30%就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造成巨大的在途损失。三是物流信息网络设施不健全,造成农产品市场调节盲目性大。

三、加快海南农产品发展的对策(一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海南缺少农业龙头企业,出口农产品生产仍是以户为单位的小生产为主,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规模化生产。因此,海南应大力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企业搭建

金融信贷平台;争取农业龙头企业更多享受到海南省政府扶持的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对龙头企业动态管理和定期监测制度;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机制,使更多农户加入产业化组织。

(二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海南应在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类型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从传统的“公司+农户”的生产方式向“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方式转化。充分发挥公司在技术、生产、标准化管理方面的优势,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化生产基地。

为此,一是建设一批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应制定出口基地奖励办法,支持企业做好出口基地备案认证,建成六类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包括:无公害蔬菜基地、热带水果基地、优质水产基地、畜禽基地、热带农作物基地、花卉基地。通过出口基地建设,协调政府宏观目标和市场主体的微观行为,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建设一批无公害、标准化农业示范基地。主要包括陵水英州、乐东佛罗、三亚凤凰等一批农业示范基地。围绕特色农产品,通过支持企业实施标准、规范生产工程,开展全程控制,保证农业示范基地健康运行。

(三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

海南农产品加工业也要利用科技支撑,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的转变。为此,一是强化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与推广的扶持,加强对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的扶持。

二是开展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大农产品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可考虑与海南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机制,早日把新产品应用到实践之中。科研单位也要努力通过直接开发或技术入股等方式,实现技术商品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加强先进技术、工艺、管理方法的引进。在引进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的同时,注重管理方法的引进,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推动海南农产品加工的快速发展。

四是注重人才引进。在开展农产品技术人才培养的同时,引进国内外农产品技术管理和研发人才,特别是具有高级管理和研发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提高海南农产品人才层次和水平。

(四加大农产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海南应加大对海南农产品基础设施的投入,着重扶持农产品物流、冷藏设施、通讯和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重要商品储备设施、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等流通设施,各级政府应在资金、税收、信贷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五培养农产品品牌,形成品牌优势

一是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农产品质量和标准化工作,提高市场信誉;加快对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对品牌产品的宣传,塑造品牌形象。

二是开展品牌农产品评选活动。评选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强的名牌农产品,利用媒体推介和宣传,扩大品牌产品知名度。

三是建立产品质量的标准体系,积极推广农产品出口行业标准和标识。推广标准化种植、养殖,靠科学技术和对生产的全程监控,稳定产品质量。

(六加强农产品营销力度

一是把“冬交会”举办成真正的国际性交易会。“冬交会”是对海南农产品进行整体营销的一个良好平台,举办“冬交会”可进一步提升海南农产品国际知名度。

二是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策划多种形式的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巩固产地与销地的稳定合作关系;举办农资交易会和特色品种的擂台赛,扩大海南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

三是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发布。通过海南农业信息网、海南广播电视台等渠道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提升农产品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海南省农业厅2008年农业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思路.htt p://xxgk.hainan.gov.cn/hi/HI0104/200911/t20091105_32021.htm.[2]2008海南口岸农产品出口情况.http://www.xiexiebang.com/dat a/news/2009/02/69856/.[3]王香英,谢辉,万祝宁.海南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现代农业科学.2009(4.[4]胡永和,蒋国洲.海南农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海南金融.2009(2.[5]王萍,董定超.海南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热带农业科学.2009(3.[6]赵伟.海南农产品流通现问题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9(2.172 201010

第四篇: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乡村度假旅游的发展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乡村度假旅游的发展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杨振之

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蔡克信

随着2009年底《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的下发,海南岛旅游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在此背景下,沿海岸线的滨海地带,具备传统度假的优良资源组合,无疑将得到极大的开发。然而占据海南岛国土面积过半的乡村地区,旅游业该如何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成功与否。

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实际上已经走过了两个发展阶段,目前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源阶段。我国的乡村旅游最初产生于成都市郊区,分布于郫县、温江、都江堰一带。主要依托乡村良好的田园风光和生态环境吸引城市居民,具有产品形式单一,消费低廉等特征,主要活动为观赏、品尝等。即使目前在很多省市地区,诸多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其实还保持在第一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其典型代表为成都市红砂村。这一时期政府已经开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并对乡村院落和建筑风貌进行了统一的环境整治。并且红砂村在土地流转方面开始进行有益探索,农业得到了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这个阶段在土地的制度方面处于一个探索过程,故集约化程度较低。

乡村旅游的第三阶段,是乡居和乡村度假阶段。这一阶段农业产业全面升级,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农村。目前,成都市借助灾后重建与联建的重要契机,部分地区已经基本进入到第三阶段。具有较高品位的乡村酒店和主题农庄不断兴起,显现其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从乡村观光到乡村度假是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如今,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的提出,其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市场的发展潮流。因此,发展乡村度假是海南岛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之路。

二、乡村度假产品特征

乡村度假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高级形式,是游客依托乡村资源开展的疗养身心的深度旅游活动。乡村度假产品的开发基础是乡村文化、生态景观与农业产业,其主要特征是在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消费绿色产品,体验宁静生活,逃避世俗压力。

乡村度假产品与一般的乡村观光旅游产品存在较大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内涵要求更高

相比山地度假、海滨度假及森林度假等度假产品,乡村度假的文化内涵更深厚、更丰富、更独特。中国地域广阔,景观特色明显、地域文化鲜明的乡村众多,这为乡村度假产品的开发奠定了资源基础。在乡村度假过程中,游客有时间有精力去以更细致的角度观察和感受乡村文化,乡村度假产品对文化内涵的要求高于乡村观光产品,这决定了其对文化挖掘、文化阐释与文化演绎的程度更深。文化与环境的完美结合构成乡村度假产品的核心吸引力,是乡村度假产品能够吸引城市游客前往乡村做长时间逗留的主要原因。

2.配套服务现代化、独立化

乡村地区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医疗、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缺乏。因此,在乡村地区开发乡村度假产品,需要配置独立的服务设施系统,完善的配套服务成为乡村度假产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相比城市度假或其他专属度假区,乡村

度假区的服务设施是一个独立系统,配套服务的高标准、现代化、舒适性与乡村的原生态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乡村度假产品表现在产品内容上的鲜明特征。

3.消费趋向中高端化相比乡村休闲产品的大众化消费,乡村度假产品面对的顾客群体更趋向于中高端。一方面,这是由乡村度假产品的供给有限性决定的。乡村度假产品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同时游客停留时间较长,对乡村地区的生态影响也最为明显,同时乡村地区独立建设的配套服务设施的规模有限,其游客容量决定了乡村度假产品并不适合大规模的市场供给;另一方面,乡村度假面对的消费群体大部分为生活和工作节奏较快、压力较大的城市中高阶层,他们对乡村度假产品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意愿决定了乡村度假产品的产品档次。

三、对海南岛乡村度假发展分析

海南岛内广大的乡村地区广泛分布着以黎族为代表的30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受现代化影响较少,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民族文化传统。如黎族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至今仍保持着独特的船形房屋,还有“三月三”等传统民族节日。黎族等少数民族村落所依托海南岛独特的热带海岛景观和优越的自然环境等资源,无疑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与当前的旅游市场变化分析,海南岛的乡村旅游应紧紧以国际旅游岛为核心和目标,对现有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提升,大力发展高端乡村度假产品,尤其是田园养生产品。

田园养生是乡村度假产品发展的新形态,满足游客以“悠游”心态纵情田野,体验熟悉的乡间闲适生活需求。田园养生旨在引导城市人暂时离开喧嚣的城市环境和压力空间,通过在乡村生态环境中进行休闲游乐活动,获得生理和心里的慰藉,达到身心的全放松。海南岛在田园养生度假产品开发中,应围绕田园文化这根主线,突出民族文化这个灵魂,在乡村环境、乡村建筑、旅游服务设施、服务项目、旅游商品等方面诠释田园文化内涵,让田园文化和养生主题融为一体。

正因为其所受工业化影响较小,海南岛淳朴的乡村文化与乡村景观才得以保持的较为完好。在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下,如能合理开发乡村资源,保护乡村文化遗产,海南岛的乡村旅游必将大有作为。

第五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大纲)》

策划创意思路

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课题组

规划说明: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之时,海南省委省政府大力贯彻科学发展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海南未来,力求在体制创新上有新突破,在对外开放上有新举措,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打造“旅游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世界一流的海岛型国际旅

游目的地”。

海南省旅游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课题组”根据省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高起点规划和多方面创新,着眼于国际观念、国际视野和国际标准,着眼于自然生态、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着眼于在保护中开发、在开放中发展和在创新中前进,对全省旅游统一策划和布局,努力构成陆海并举、山海齐辉、东西互补、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的旅游新格局,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的策划创意思路,并通过“国际旅游岛,大家来规划”的创新形式,广泛征求省内外专家、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编制一个富有海南个性、高质量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大纲)》。

第一部分 总论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概念 市场要素全面国际化、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海岛型目的地。

(海南国际旅游岛基本概念专题研究,略)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载体,实现旅游要素的全面国际化,实现海南旅游的转型升级,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支撑海南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高海南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二)总体目标: 旅游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世界一流的海岛型国际旅游目的地。

(海南国际旅游岛目标体系专题研究,略)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解读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海南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开放战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家旅游战略的重要内容。●贯彻党中央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重要行动; ●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战略意图的重要举措;

●中国旅游转型升级和建设旅游强国,打造世界级品牌度假旅游

产品的重要响应。

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条件

海南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具备世界著名滨海、海岛旅游地“3S” 条件和其他共同特征,还有丰富的温泉、热带雨林、神奇的自然景观,丰厚的本土文化底蕴和中国文化渊源,复合型的热带海岛和海洋旅游资源在中国具有独有

性,在国际上具有稀缺性;

●开发了一批较高档次的度假旅游设施,具备相当规模的对高中

档次游客的接待能力;

●作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出入境和促进消费政策措施虽比世界著名滨海、海岛旅游地尚有差距,但已引起充分重视,有关政策正在争取之中;

●各级领导和社会重视旅游,有利于旅游度假发展并形成个性鲜明旅游品牌的社会人文环境正在形成。(世界著名滨海旅游地、国际旅游发达国家专题研究,略)

五、海南国际旅游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一)三个层面改革创新旅游体制

1、设立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作为实体性的政府组成部门,根据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海南经济主导产业和科学配置旅游资源之需,统管和协调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各市县政府相应设立旅游管理部门。

2、健全旅游协会等行业组织,赋予对日常化、程序化旅游事项的公共服务职能,强化旅游行会的行业协调、自律和促进等功能。

3、成立多种形式和不同体制的专业机构,从事旅游研究、整体宣传和公共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专项工作。(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体制改革方案,另案研究)

(二)五个方面创新旅游运行机制

1、创新旅游规划编制机制。

●对区域性旅游总体规划和重要旅游项目规划,实行“项目创意策划(概念性规划)评议-规划初审-规划终审”的程序; ●提倡规划过程对社会公开并组织各界专家和社会公众参与; ●采取旅游管理部门、有关专家、旅游业内有识之士、媒体旅游记者和规划委托单位共同参与规划评议、评审的办法; ●赋予区域性总体旅游规划作为地方法规属性,做到旅游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可操作性,真正成为指导旅游科学发展的依据。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规划办法,待制定和颁布)

2、创新旅游行业管理机制。

●省级旅游管理部门主要对旅游产业进行宏观管理、综合协调、行业指导和组织公共性旅游服务,将一般性管理和服务职能下放给市县进行属地管理或委托行业组织、专业机构承担; ●采取科学化管理手段,将管理内容公开化、程序化,提高对社会、行业和公众高效旅游行政服务的功能;

●推进旅游管理国际化,遵循国际规则,实施国际标准,依照国际惯例,学习国际经验,不断探索旅游管理新模式。(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行业管理改革海岸规划,另定)

3、推行国际化旅游营销机制。

●统筹安排和配置旅游宣传经费和其他资源,实现政府旅游形象宣传、机构旅游营销和企业旅游产品促销的科学分工和有机合作;

●设立专业化旅游营销组织,建立国际化旅游营销网络,形成稳

定的国际国内客源基地;

●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化和传统营销手段,在加强旅游营销理论研究和市场分析基础上,增强旅游营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整体营销专项规划,另编)

4、推行国际化的旅游培训机制。

●改革旅游教育培训机制,按照国际化要求创新旅游教育培训内

容;

●引进国际国内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多渠道、多层次加快培养国际化旅游管理人才和从业队伍;

●改革旅游行业考试机制,采取科学手段,运用符合国际化的程序,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使旅游行业的考试成为推动旅游

业人员素质提高的动力。

5、改革旅游要素的管理机制。

统筹各部门协调管理吃住行游购娱和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等旅游要素,促使旅游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旅游产品的综合水平和吸

引力。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机制创新专题研究,略)

六、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配套政策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配套政策体系,主要有三方面:

(一)国家和有关部门批准、授予的政策

主要有:

●便利国际国内游客出入境政策; ●旅客免税购物等优惠政策;

●航权开放政策; ●开放的海洋旅游政策; ●灵活的融资政策;

●开放的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政策; ●对海南旅游重点项目专项扶持政策。

(二)海南省颁布和制定的政策

通过不同层面法规体系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全面法规保障。●海南省人大通过地方立法权颁布推进系列的地方旅游法规; ●省委、省政府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相关规范性文

件;

●各旅游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制定旅游发展、旅游管理和旅游服

务的行业制度、行业标准。

(三)参照国际上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策

●推进旅游国际化的有关促进政策; ●发展国际性度假旅游的通行规则; ●有关国际化旅游管理和服务的行业标准;

●旅游国际化的运作惯例。

(海南国际旅游岛政策体系专题研究,略)

七、拓展多种形式旅游合作 ●围绕南海旅游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 ●扩展和深化同香港“一程多站”旅游合作;

●开展北部湾旅游合作;

●发展琼台农业合作基础上的旅游合作;

●利用“博鳌亚洲论坛”开展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 ●在“岛屿观光政策论坛”基础上拓展同国际岛屿旅游地的合作; ●同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就规划开发、市场营销、行业管理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专项旅游合作;

●同国际国内主要客源地旅游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和大型旅游企

业的合作。

(海南国际旅游岛推进国际国内旅游合作专题研究,略)

八、海南旅游资源分析、客源市场分析、SWOT和PEST分析(专

题研究,略)

第二部分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的创意思路

一、策划原则

科学发展、注重创新、市场基础、竞争导向、品牌效益。

(一)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力求所策划项目促进旅游跨越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创新。以多方面创新,策划可以挑战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可望引起强烈关注的大型区域性旅游项目、高水平度假旅游产

品和特色鲜明的旅游新业态;

(三)市场基础。不刻意追求游客数量快速增长,根据旅游资源合理的市场容量,有选择地争取以度假为主的高档客源市场,实现旅游发展中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衡增长。

(四)竞争导向。以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力求所策划项目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度假市场的竞争,同时吸引国内高

端市场。

(五)品牌效益。着眼“世界一流”目标,力求形成发挥综合效

益的国际性旅游品牌。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区域空间布局:一海、两市、三区

(一)一海:世界明珠 南海丝路(注)

以国际化视野,放眼于整个南中国海乃至更大区域,以有“南海明珠”誉称的海南岛为重心,开辟包括豪华邮轮、游船旅游、海岛旅游和多种海上休闲运动的海洋旅游,以现代版“南海丝路”打造在国际上知名度大、美誉度高的“南海旅游”品牌。

1、开发短期海上旅游。以海南岛为基地,以西沙群岛为主要目的地,在海南岛、西沙群岛相关岛屿和海域开展海岛观光、各类海上

休闲活动和潜水等旅游形式。

2、发展“豪华邮轮南海旅游”。联合香港、新加坡等邮轮母港和越南以及广东、广西等地,以海南岛为重要邮轮停靠港和旅游基地,巩固现有豪华邮轮航线,逐步发展环南中国海国家和地区的豪华邮轮

旅游。

3、建设中国游艇业基地。在海口、三亚建设游艇基地,在其他沿海市县建设游艇码头,以海南岛沿海为主开展游艇旅游。通过游艇俱乐部和游艇专业协会,对游艇旅游实行统一管理和服务。

(“南海丝路”专题旅游研究,略;南海旅游专项规划,另

编)

(二)两市:海口三亚 龙腾凤舞

1、海口

(1)整体定位:椰岛休闲之城

海口市是海南的省会,被国务院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富有文化韵味的各种休闲资源极为丰富。海口又称椰城,因此,将海口旅游整体定位为:椰岛休闲之城。(2)形象定位:海韵椰城休闲港湾

挖掘“海南岛首府”、“椰文化”和“滨海休闲 ”三大特色亮

点:

以“海南岛首府”、“海韵椰城”和“热带滨海休闲城市”三个侧面打造海口市立体的旅游形象。

突出省会因素,利用海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综合资源,挖掘丰富的历史和现代的文化潜力,打造海南必到之地“海南岛首府”的中心城市形象;

突出热带滨海区域标志性植物椰树的形象,挖掘椰文化丰富内涵,并结合海口其他文化资源,打造世界上别具一格的富有独特文化韵味的“海韵椰城”旅游形象; 突出海口高尔夫业集群优势,发掘从滨海、市区到火山区域的地热温泉资源并开发特色康乐温泉,提升多层面、多形式文化消费活动,打造独具魅力、宜游宜居的复合型“热带滨海休闲城市”形象。

2、三亚

(1)整体定位:热岛度假丽城

三亚是中国最典型的热带海岛度假城市,热带滨海环境优美而浪漫,拥有目前中国最集中、最高档的滨海度假酒店群,多次承办国际国内大型选美活动。因此,将三亚旅游整体定位为:热岛度假丽城。

(2)形象定位:美丽三亚浪漫天涯

挖掘“美丽圣地”、“浪漫海滨”和“度假天堂 ”三大特色亮

点:

通过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景区,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有关美丽的系列节事活动,打造融中外美丽要素并极具地方特色的 “美丽文化”,塑造“美丽圣地”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发掘滨海代表性景区的爱情内涵,营造最具浪漫氛围的热带海滨,在“美丽圣地”基础上培育极具浪漫因素的“蜜月度假”和“情感假日”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三亚“浪漫海滨”的旅游形象; 高水平开发新的度假区和休闲区,拓展大型景区的度假休闲功能,推进各项旅游要素和服务标准的国际化,全面提升社会人文环境和度假城市功能,打造中国最佳“度假天堂”的城市形象。

(对海口、三亚修编旅游总体规划的建议,略)

(三)三区:三区共进,山海齐辉

打破以行政区域为主的旅游开发模式,根据海南岛旅游资源脉络关系,开发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区域性旅游产品,将海南岛的东部、中部、西部策划成特色鲜明、定位各异、和谐共进的整体性区域旅游项目,分别为:东部——中国椰树海岸;中部——海南岛国家公园;西部——海南岛西岸。

1、东部:中国椰树海岸

(1)创意理由。世界主要度假客源都钟情旅游海岸假期,在亚洲旅游海岸尚属空白。海南岛东部集中了世界一流旅游海岸应有的条件,建设以高雅时尚为特色、以度假品牌为主的旅游海岸,是扬长避短打造国际滨海度假胜地的良策。

(2)椰树海岸命名。椰树形象优美,地域性、文化性鲜明,与海南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热带、滨海、生态的特点,还是海南岛标识性植物,因此以其命名海南岛东部旅游海岸。(3)椰树海岸区域范围。以海南岛东部的文昌、琼海、万宁、陵水四市县海滩为基准向内陆辐射1小时车程距离的滨海区域。鉴于海口、三亚是海南岛两大口岸城市,旅游主要特色同为滨海度假休闲,因此将两市纳入椰树海岸。

椰树海岸是一个旅游概念,没有严格的行政划界,随着交通改善,可向内陆延伸。一些不属于沿海市县行政范围的度假区、旅游区也可划入椰树海岸,如定安县的南丽湖、保亭县呀诺达雨林等。(4)椰树海岸文化定位。椰树海岸各市县一方面强调与国际滨海度假胜地相应的水文化,突出海、河、泉、湖复合性的亲水特色;另一方面,深入发掘具有鲜明海南岛地方特色的椰文化。

(5)椰树海岸有关市县旅游定位

文昌市结合航天基地建设,突出航天观光和椰乡、侨乡风情; 琼海市挖掘万泉河文化和历史渊源,结合博鳌亚洲论坛,突出国

际会议和时尚度假;

万宁市提升热带温泉产品和开发滨海度假,结合归侨习俗,渲染

东南亚风情;

陵水县突出纯厚的黎情疍俗,建设独具魅力的热带珍珠海岸。

(海南东部中国椰树海岸区域旅游规划,另编)

2、海南中部:海南岛国家公园

(1)创意理由。

用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发展海南中部旅游,向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旅游局申请设立海南岛国家公园,同东部中国椰树海岸相呼应,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山海齐辉,协调发展。

(2)国家公园释义。

“国家公园”是国际上公认的就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区域。国家公园在国际上和

所在国有重要影响。(3)海南岛国家公园命名。

海南岛中部拥有多种类型的热带森林、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资源,以海南岛为惟一聚居地的黎族以及苗族主要在中部,原生态的民族风情和民俗资源丰富多彩。以海南岛为其命名,既是国际惯例,也

突出岛屿特色。

(4)海南岛国家公园范围。由海南中部的五指山市和保亭、琼中、白沙、屯昌等县以及定安县南部,陵水县吊罗山,加上海南岛西部的儋州、东方、昌江、乐东等市县紧邻中部的部分森林地区,构成中国热带的国家公园,一个世界级别的旅游品牌。(5)海南岛国家公园旅游定位。突出原生态自然环境和以黎族文化、苗族文化为主的原生态民族、民俗等人文优势,大力发展原生态旅游和多种形式的特种旅游。

(6)海南岛国家公园旅游产品

以全区域原生态为基础,整合自然保护区、主题景区和度假区、民族风情旅游小镇、文明生态旅游村、热带农业观光区和特种旅游营地,加上综合性旅游服务系统(区),开发热带特色的原生态旅游和

特种旅游。

(海南岛国家公园区域旅游规划,另编)

3、海南西部:海南岛西岸

(1)创意理由。结合环北部湾旅游开发作为国家旅游发展战略的内容,通过跨国、跨省区的旅游合作,联手打造国际化、复合型、世界一流的环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地,是海南西部旅游谋求高点起步的良策。

(2)海南岛西岸命名。中国惟一的面向外国的西岸是海南岛西岸,以海南岛西岸来命名,在突出滨海旅游的同时,力求同东部的椰树海岸和北部湾旅游形成整体上的呼应,便于挖掘独有的特色。(3)海南岛西岸区域范围。海南岛西部的儋州、东方、澄迈、临高、昌江、乐东等市县的沿海地区。

(4)海南岛西岸旅游定位。自然景观奇特,人文胜迹古朴的中国惟一西向海岸,以“海南岛神奇西部,北部湾魅力东岸” 定位。注重旅游分步推进的开发时序,首先开发高档次探奇观光游和特色工业观光,伴随北部湾旅游开发,逐步发展滨海度假。

(海南岛西岸区域旅游规划,另编)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一)整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功能定位: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通过全面提升国际化,提高海南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人民生

活水平。

打破行政区域局限,整合旅游资源、产品和市场,建设世界一流热带海岛度假胜地、全国人民度假村和中华民族四季花园; 产业布局: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并逐步成为带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支撑海南经济长远发展的主导产业;同时促进热带特色农业、资源性新兴工业及其他相关产业。

(二)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结合海南社会经济发展,对应“一海两市三区”的旅游空间布局,确定相应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重点发展海岛度假业

以热带滨海度假为重点,同时大力发展温泉度假、乡村度假等多种度假形式的海岛度假业,科学规划度假区域,高水平策划度假项目,积极培育特色度假产品,建设配套度假设施,营造适合度假的旅游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热带海岛度假胜地。

●着重扶持特种旅游业

积极扶持高尔夫旅游、邮轮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自驾车游、自行车游和多种形式运动旅游,大力发展热带海岛康养旅游和会议奖励旅游,发展海南岛红色旅游,并就各类特种旅游建设配套设施,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面,逐步形成海南旅游产业的鲜明特色。

●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

积极推动和扶持旅游业同房地产业、热带农业、新兴工业以及交通、文化、科技、医疗、教育等相关方面结合而形成旅游新业态,发挥旅游业对现代服务业和相关产业的带动和推进作用,不断创新海南

旅游业的新形式。

1、一海

功能定位:塑造中国海洋旅游品牌“南海旅游”;以现代版“南海丝路”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加强同东盟以及更多国家的经济文化友好交流,实施南海发展战略,完善海南旅游产品体系和提升整体水

平。

产业布局:在海口、三亚、西沙等地建设相应的旅游码头和配套设施,以邮轮、游艇、游船旅游带动配套用品供应或生产、相关服务培训和游艇驾驶学习、游艇维护维修、游艇和船模展销、海洋旅游论坛等,形成具有特色的海洋旅游产业。

发掘南海丝路的珍贵古迹,打造南海旅游特色文化支撑,开发海陆密切相关的南海丝路旅游产品,催生和发展相关产业。

2、两市

功能定位:以国际化要求,将海南岛两大口岸和中心旅游城市海口、三亚,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个性鲜明、规模适中的“热带滨海精品旅游城市”,显示海南岛龙腾凤舞勃勃生机的两大形象城市,辐射和带动海南岛东部、中部、西部旅游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城市。

产业布局:海口发挥省会城市综合功能,旅游产业突出热带滨海休闲业、高尔夫业、会展业、温泉业、文体娱乐业等,注重打造旅游新业态,形成滨海旅游休闲业集群优势,构成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三亚大力提升滨海度假业,在“美丽圣地”、“度假天堂”基础上打造与美丽健康相关的赛事业、康疗业、创意产业和艺术性产业,打造“大

区小镇”等旅游新业态。

3、三区

功能定位:通过三个区域高起点定位,促其在发挥不同功能和显示不同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东西并举,山海齐辉。●椰树海岸:建设世界一流、亚洲独有的热带旅游海岸,挑战世界上最著名的法国蓝色海岸、西班牙太阳海岸和澳大利亚黄金海岸,打造中国度假旅游参与国际竞争的“拳头”项目和海南引进需求、加

快发展的特色平台。

●海南岛国家公园:整合热带雨林生态资源、热带特色景观资源、原生态民族文化和民俗资源,通过小面积、科学的旅游开发,有效保护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弘扬特色文化,促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民生

改善。

●海南岛西岸:打造中国西岸旅游品牌,开发特色观光和逐步发展度假旅游,完善海南集约发展的新兴工业区域的产业结构,通过旅游业为城乡民众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和活跃经济文化。

产业布局

●椰树海岸: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旅游企业集群,积极开发创新“大区小镇”等不同形式的旅游新业态以及其他新型产业,大力发展同国际接轨的现代服务业和休闲业; 文昌注重围绕航天发射发展配套的服务业,琼海结合博鳌亚洲论坛突出会议经济;万宁提升温泉文化和滨海生态发展时尚的康养业,陵水打造珍珠海岸品牌,渲染黎情疍俗,培育与三亚风格相异的风情度假。

●海南岛国家公园:以原生态旅游为底色,以五指山神奇腹地、尖峰岭雨林沟谷、七仙岭雨林温泉、呀诺达雨林文化、吊罗山雨林瀑布、霸王岭动物观赏、黎母山黎族溯源、鹦哥岭高山牧场和白沙陨石坑奇观等为基础,发展特种旅游业,带动热带特色农业,民族产业、特色纪念品和旅游商品加工业。

●海南岛西岸:以探奇旅游和工业旅游启动相关的旅游服务业,与北部湾旅游开发同步发展度假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

四、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和旅游发展保障体系

(一)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

1、以国际化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贯彻《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参照国际上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对全省生态环境特别是生态核心区域有效保护; 对一些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和弱化的地方,通过积极的措施帮助恢

复和提高;

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对全民进行持续的生态环境教育和对游客进

行生态宣传;

制定配套的保护生态环境和科学开发自然资源的法规,加大执行

力度。

(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专题研究,略)

2、提升社会文化环境,完善公共设施配套

建设、完善社会公共配套设施和各类标识系统,建立旅游公共服务系统和多功能、综合性信息咨询和服务网络;

(海南国际旅游岛公共设施和旅游咨询系统开发专题规划,另

编)

加强公众的文明教育、旅游意识教育和包括外语在内的基本素质培训,促进社会文化环境的国际化和旅游化,打造市场要素国际化程度高、地方特色鲜明、政府服务高效、信息系统完备、人民诚信友善的旅游环境。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发展软环境专项规划,另编)

3、提升海岛餐饮业,开发海南岛美食旅游

挖掘和开发海南特色餐饮、菜肴、小吃、饮品、果蔬等品种,促进形成海南旅游餐饮和美食品牌;扶持国内外名牌餐饮进入海南,提高海南旅游餐饮档次,丰富海南美食。

结合旅游区、度假区和休闲城镇的建设,打造以餐饮为主题的特色街区和品牌旅游餐饮店。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餐饮业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建立与海南岛健康环境相应的绿色食品体系。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餐饮业专项规划,另编)

4、建设优质、特色的旅游酒店和其他住宿形态

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档次度假酒店群和一批风格各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滨海、山区、温泉等旅游酒店;

结合时尚的特种旅游建设相应的旅游营地和特色休闲客栈; 借助“大区小镇”旅游开发模式,打造一批度假公寓、青年旅馆、休闲庄园、乡镇民宿等住宿形态。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住宿业专项规划,另编)

5、完善旅游交通,开发“交通旅游”

充分考虑交通的旅游功能,尽可能将旅游交通变成有特殊体验内

容的“交通旅游”项目。

(1)空中旅游交通。利用国家给予的试点航权开放的优惠政策,积极开辟进出岛空中航线;在岛内发展旅游轻型飞机、滑翔机、动力伞等,开发空中观光体验旅游。

(2)海上旅游交通。大力拓展豪华邮轮航线,推动游艇旅游,发展海南岛东海岸游船旅游并扩展到环岛海上旅游。设立海上旅游救护中心,为各种海上旅游提供保障。

(3)铁路旅游交通。海南岛东线建设高速轻轨铁路,开通旅游列车;利用海南西线铁路,创造条件开发怀旧式的风情蒸汽火车旅游。

(4)公路旅游交通。改善现有高速公路管理,确保高等级或高质量旅游公路通达各旅游区;修建环岛沿海自驾车观光道和自行车旅游通道,促进自驾车和自行车旅游。(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交通专项规划,另编)

6、建立富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

利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按照国际化标准改造和提升现有度假、观光和专项旅游产品,积极创造旅游新业态,大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建立富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

(1)注重培育旅游新产品和旅游新业态

●南海旅游:推进西沙旅游,开通南中国海区域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豪华邮轮航线;

●常居型旅游:开展候鸟式度假、就业型度假、分时度假,推动

多种形式的旅游房地产;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房地产专项研究和产业规划,另编)●“一程多站”:深化和扩展“香港+海南”、“商务购物+海岛度假”的“一程多站”旅游合作模式,将其运用到更多国家和地区。

●“大区小镇”:以大的度假区、景区带动旅游风情小镇,依托旅游风情小镇开发主题性度假群落,并使海南文明生态村得到旅游产业支撑成为文明生态旅游村;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探索“大区小镇”旅游新业态开发模式;(海南国际旅游岛“大区小镇”旅游开发模式专题研究,略)●康养旅游:利用良好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多种类型旅游资源,发展包括温泉康乐、海岛美食、富氧运动、时尚康疗、传统养生等内容的康养旅游,使海南成为高档游客健康养身基地。

(海南国际旅游岛康养旅游专项规划,另编)

(2)海南旅游产品体系图(略)

7、旅游购物和旅游商品开发

建立诚信经营、服务规范的旅游购物体系,建设和完善旅游购物地点,做到旅游购物免税店、旅游商业区、风情购物街、特色店和旅游景区、旅游酒店的旅游购物店等配套齐全旅游购物场所,鼓励发展品牌统一、连锁经营的海南旅游购物品牌; 制定和执行旅游购物相关法规,完善游客购物投诉机制;采取政策鼓励措施,积极扶持具有鲜明海南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深加工的土特产品等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增加旅游购

物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购物和旅游商品开发专项规划,另编)

8、开发海南特色旅游文化,打造旅游娱乐品牌

对现有各类文化设施进行旅游化改造和国际化提升,建设一批具有度假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文化设施,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文化载体;

发掘、整理和整合富有鲜明地方性的海南民族、民俗、历史、艺术和民间工艺等文化资源,举办具有国际品牌效应的大型旅游节庆、会展和赛事,发展健康、休闲、多元化的旅游娱乐形式,开发海南岛地方特色旅游娱乐产品,创造国际化文化氛围;逐步形成具有国际标准的旅游娱乐服务体系和文化旅游产业。(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文化系列专题研究,略)(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旅游开发专项规划,另编)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保障体系

1、旅游投入保障系统

制定旅游发展资金投入计划,明确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投入资金来源、使用原则、扶持重点和具体措施,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旅游规划、开发、宣传、管理、培训和研究等提供保障;

通过发行旅游彩票、旅游债券、旅游产业基金和旅游股票以及资本市场上的其他融资形式,建立海南旅游发展和创业基金,对海南旅游产业发展拉动效应大的旅游项目建设,以投资、配套、奖励、贴息

等方式进行相应扶持;

2、旅游管理保障系统

通过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借鉴国际上通行的旅游管理法规规章、质量管理监控流程等,建立综合、高效的政府管理、市场监督和综合服务系统,为游客、旅游投资商和运营单位提供多方面的保障;为旅游市场良好秩序提供保障。

3、旅游公共服务系统

建立规划合理、规范有序、科学高效并同国际市场有效对接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统一的、具有信息咨询、投诉、预订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游客到访中心;建立具有旅游咨询、预订和多种服务功能的旅游网站和配套系统,整合网络资源,形成新型电子旅游服务业;推进网上、网下公益性旅游咨询同有偿服务有机结合和互

相配套。

下载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环境保护制度研究(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环境保护制度研究(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我见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我见[摘要]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批准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并提出六个战略定位。小组成员以一名中学生的角......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我见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我见 [摘要] 2010年年初,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批准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并提出六个战略定位。小组成员以......

    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思考

    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思考【摘要】海南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省份,这里有天然的环境,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怎样发展海南,该怎么去发展海南,是国家迫在眉睫的事情。2010年,国家将海南......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小编推荐]

    海南大学 《形势与政策IV》 课程论文 (二零一三至二零一四学年度第二学期)论文题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姓名:张婷婷 学号:20120401310080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年级专业:12级应用化学......

    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建议

    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建议 □ 多米尼克·迪兰 海南拥有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卓越禀赋,近年来旅游硬件设施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服务品质还有待提高。为此,一方面需要精准把握国......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摘要) 序言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海南国际旅......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大事记(2008-2011年)[★]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大事记 “国际旅游岛”的设想最早发自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改院)。中改院执行院长迟福林在接受商旅报记者采访时指:国际旅游岛,是指在特定......

    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规划方案上报国务院

    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规划方案上报国务 院 http://.cn2009年11月12日01:4921世纪经济报道 等待多时的海南,终于再上路。 海南省国土厅人士告诉本报,国际旅游岛战略规划方案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