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建议
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建议
□ 多米尼克·迪兰
海南拥有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卓越禀赋,近年来旅游硬件设施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服务品质还有待提高。为此,一方面需要精准把握国际市场需求,建立完善的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和培养机制;另一方面需要依托区位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
海南是一个禀赋卓越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不仅有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浪漫的热带海岛风情、珍稀独特的动植物种,还有迷人的阳光沙滩、清新的空气、富有特色的黎苗民俗及风味美食,可以给各类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
近年来,海南大力发展旅游硬件设施,上岛游客数量逐年增加,但在吸引国际游客方面却始终不尽人意。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旅游教育行业的学者、一个多次到访海南的西方游客、一位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充满期待和信心的老友,我希望尽己之力,为海南旅游国际化献上一言。
一、精准把握国际市场需求,建立完善的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和培养机制
国际上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虽特色各异,但都具备完善的旅游硬件设施和高品质的软件服务。近年来海南旅游硬件设施飞速发展,但服务品质有待提高,这也严重影响了海南的国际吸引力。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把从业人员视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其对旅游质量的关键作用。
这是因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取决于他们从到达至离开时与各层面旅游从业人员的相处经历。无论是机场便利店售货员、出租车司机、酒店行李生、客房服务员,还是餐厅厨师、酒吧调酒师、导游以及景区工作人员等,他们的专业素养、职业技能、接待服务水平和态度、对游客真实需求的了解程度等,都是影响游客体验的重要因素。
海南要根据自身实际,加大投入,制定旅游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提升服务技能、增强服务意识。这一规划要综合分析国际市场需求,例如语言技能、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西方饮食和礼仪、国际市场营销等。只有精准把握了游客的真实需求,才更有利于政策制定者对整个旅游产业进行统筹安排。同时,海南应该建立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集酒店管理、旅游营销和美食烹饪的教育机构,为海南培养拥有国际视野的从业人员,提升业务技能,推动旅游产品和美食产品的创新开发,更好地服务国际市场。
以爱尔兰为例,上世纪中叶为拓宽旅游市场,当时的政府开放岛屿旅游市场,努力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与此同时,成立国家级旅游培训机构CERT,负责为酒店、餐饮和旅游产业提供训练有素的从业人员。爱政府将该机构定位为全欧洲最大、最顶尖的旅游培训机构,并投入巨资支持其培训课程。CERT组织的技能培训包含餐饮、酒吧、住宿、导游、前台接待、烹饪等各领域、各层面。同时,CERT还十分重视引进优秀师资力量,提供完善的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设施设备等。多年的实践证明,CERT培养了大批广受世界各国认可的旅游管理人才及具备开拓创新能力的优秀行业领导者,对爱尔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鉴此,对海南国际旅游学院的建立,我提几点建议:一是在学校课程安排方面,要根据行业发展和需求,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到国外学习的机会;二是在师资配备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加来自世界各地且拥有着丰富旅游市场从业经验的外籍教师比例;三是在学科设置方面,重点涵盖旅游、美食两个关键领域,课程可细分为: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旅游营销、大型活动管理、休闲娱乐管理、烹饪艺术、烹饪辅助、酒吧及餐馆管理、美食产品开发与创新、环境健康等;四是在授课形式方面,要结合需求,丰富样式,既要有餐厅服务、西方礼仪、前台接待、酒店住宿、餐吧酒水、语言技巧等短期技能培训,又要有针对不同类从业人员的时间需要,灵活安排咨询管理类的培训,还要有专门的学位课程;五是要高度重视从业人员外语水平的提高,一个没有过多沟通障碍的旅游目的地会给国际游客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六是要重视行业研究,建议专设旅游研究中心,收集高质量旅游数据(包括游客满意度调查、景区调查、宾馆入住率调查、主要国际客源地市场调查,以及诸如高尔夫和游艇之类的小众市场的调查等各类年度调查报告)并进行科学分析,通过对游客需求的精确定位、对国际旅游市场趋势的合理预判、对游客感受的深度调研,以及对行业创新做法的及时借鉴等,来支持政府科学决策,对行业未来作出合理规划。
二、依托区位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
能否开发优质的、多元的、符合国际游客品位和需求的旅游产品,是旅游度假胜地增加国际游客数量、丰富国际游客类型、提高国际旅游市场份额的关键。近年来,海南建设了很多高品位的酒店、度假区和高档特色餐厅,但新时期国际游客不会仅仅满足于此,他们追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充实。
海南需要制定一个旅游产品开发的综合战略,一方面要对岛内现有旅游产品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估和梳理;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未来游客的需求,以及国际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动向,紧跟国际市场动态,不断创新升级旅游产品。这一战略的实施,需要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双管齐下。只有提供丰富、创新、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能力强、停留时间长的国际游客到访。
要保护和利用好古朴原始的自然环境。海南空气清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热带海岛风光别具一格,对于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设计旅游体验具有先天优势。例如,可以修建漫步小路、骑行绿道、森林公园栈道、观鸟台等,让来琼游客零距离接触大自然;也可以开辟房车和露营营地,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还可以开发更多的低难度探险旅游产品,如水上运动、垂钓、徒步、漂流等,让游客的休闲娱乐体验融于自然。依托自然环境开发旅游产品是展示海南自然美景和珍奇动植物的绝佳机会,但同时又要谨记生态自然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不能顾此而失彼。
要主动接轨国际,打造舌尖上的诱惑。以美食带动旅游,海南条件得天独厚。这里有品种丰富的热带果蔬、地方独特的烹饪方式,加之绿色生态的优质食材,只需施以适当的宣传推介,足以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而来。而要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海南则需要成为一个“国际美食岛”,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融合中西方饮食习惯开发创新美食产品,不断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声誉。来华旅游的西方游客,多对丰富美味的中餐赞不绝口,但要是在中国待上十几天甚至几周,必然想念本国口味,正如同中国人在国外呆久了渴望吃顿地道中餐,哪怕是清粥榨菜也甚合胃口。海南若能成为“国际美食岛”,必将更加吸引国际游客,也能更有效延长国际游客的停留时间,“美食目的地”也自然变身为“旅游目的地”了。比如,海南可以增加一些符合国际游客就餐习惯的西式风格餐厅,从内部装饰到菜品风格,再到餐饮服务,都让国际游客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可提供种类更丰富的西餐选择,如巴西餐、法餐、墨西哥餐、印度餐等;还可以开办中西结合餐厅或创意美食餐厅,满足一些喜欢突破传统美食的国际游客的猎奇需求。再比如,酒吧文化对西方人来说深入骨髓,海南也可以打造更多风格独特的酒吧,以满足国际游客夜生活需求。
要讲好海南故事,传递“独特与真实”。喜欢到世界各地旅游的人,大多对探寻当地真实独特的本土文化非常感兴趣,即“文化旅游”。从全球范围来看,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增长最快的领域,年均增长率约15%。对海南而言也是如此,国际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享受美食之余,定会十分期待了解本土的历史文化、特色民俗,或者体验本地的音乐和艺术。然而文化旅游在海南起步较晚,自身独特的文化历史在旅游业发展中并未充分体现其特有价值。因此,要靠文化旅游吸引更多游客到访,尤其是国际游客,海南需要进一步充实、包装自身的文化产品,使其更为精致、更加有趣、更吸引人,同时需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使宣传内容更加生动、宣传范围更为广泛。一方面,海南需要基于自己的文化资源用心设计、包装文化旅游产品,“有故事”很重要,“会讲故事”更重要;另一方面,文化旅游的魅力在于它的与众不同和真实,故展示文化之余还要注重体验文化,要让游客在友好舒心的环境中去体验当地的真实文化、真实生活。
要加大宣传力度,打好海南“健康养生”牌。健康养生游近年来已成为诸多世界知名旅游度假胜地的新宠。海南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对那些冬季甚至常年生活在严寒地区的人们极具吸引力。传统中医、推拿按摩、天然温泉等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旅游产品,能够大大加强海南在健康养生旅游市场上的吸引力。目前海南并非没有此类健康养生旅游产品,而是需要在这方面更加注重宣传、提高品质、关注国际游客的健康养生需求和习惯、更符合国际品味,以更有效地吸引更多国际游客,为他们带来独特的、愉悦身心的健康养生体验。同时加强此类旅游产品的监管,确保为国际游客提供安全的、正规可靠的健康治疗。
要突出海南特色,打造海南标志品牌。海南要提升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还可以打造少量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标志性景点或品牌。例如,可以鼓励或引导一些创新型的建筑和设计,人为打造一些国内外公认的“必游景点”。诸如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典建筑,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可以举办具有标志意义的国际性重大年度活动、体育赛事、民俗节庆、商业或政治活动等,既能极大地增强海南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吸引大批国际游客,还能为在琼游客提供丰富的活动选择、打造难忘经历。需要注意的是,成功的品牌活动,一方面要借助竞争性政府投资,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对国际市场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和推介。此外,电影带动旅游是众所周知的。海南可以效仿成功经验,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吸引电影制片人来琼取景,从而向世人展示海南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民俗等。例如,在新西兰拍摄的《指环王》三部曲,充分地展示了新西兰的秀美风光,为新西兰国际游客的增加着实添了一把火。在爱尔兰拍摄的《蓬门今始为君开》和《瑞安的女儿》等影片,也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赴爱旅游。
把握未来游客需求,重视、鼓励旅游产品创新。一个旅游度假目的地是否对国内外游客具有可持续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旅游产品能否持续为游客提供独特愉悦新体验,不断推陈出新,引领潮流。因此,建议海南要重视、鼓励和资助在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方面的研究、学习和尝试,尤其是对国际旅游产品新潮流和国际竞争对手新做法的持续跟踪和专业的分析借鉴,及时准确地关注、把握未来游客的需求。
——以人口特征变化为例。消费群体在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对旅游业影响很大。例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新一代的老年群体将成为旅游市场上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群体,他们休闲时间自由灵活、熟悉电脑、掌握科技、经济条件相对优渥,与以往的老年游客相比,他们对生活品质的期待将更高,需求也更多。因而,他们在旅游时大多追寻快速、高效、舒心,以及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品质体验。
——以住宿选择为例。未来游客在这方面会更趋于自由化、个性化,因而旅游目的地能够提供多样的住宿选择很重要。豪华宾馆、快捷酒店、度假村、家庭旅馆等将无法再满足未来游客的需求,自助型旅馆、房车营地,或者更加创新的住宿方式将有助于吸引不同类型的国际游客。
——以日新月异的科技为例。现在国际上正流行运用ICT(信息通讯技术)将景点融入人们的生活,传播、交流旅游对人们生活的意义。而不久的将来,某项新的技术必会取而代之,以更加新颖、便捷、适合市场需求的方式继而引领、主导人们的旅行方式或旅游习惯。
——以交通服务为例。对于未来游客,压缩旅途时间、优化日程安排、享受更加周到及时的交通服务、提升整体便利等都非常重要。对于海南这样的岛屿型旅游目的地,航空服务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航空服务的优化和创新,如开放监管、简化手续等,将不仅有助于改善各地互联互通,以促进国际游客数量的增加,还有助于促使航空票价下调,降低旅行成本。另外,新航线不断开通、航空服务推出各种优惠价格等,都有利于开拓新的客源市场,吸引潜在国际游客。
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创新旅游产品,绝不能天马行空,必须根据未来旅游市场的需求有的放矢,必须经科学调研分析,才能为未来游客提供高品质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体验。之前提及的海南国际旅游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即是开展此类科研创新的理想载体。
(作者系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博士;本文由陈轶男翻译)
第二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我见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我见 [摘要] 2010年年初,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批准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并提出六个战略定位。小组成员以一名中学生的角度了解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建设建议与见解,本文通过对目前海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具体建议和方向性的思考,为海南建设献上希冀与祝福。[背景]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和无限的开发潜力,但海南的发展起步晚,自身基础底,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面对保护环境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等一系列问题,海南更应迎难而上,充分其特有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全力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成为走向世界的一流旅游胜地。[关键词]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见解建议希冀与祝福 调查研究的目的
作为一名海南中学生,我们有必要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关注时事、与时俱进,热爱家乡,有责任与义务关注和积极参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奉献我们的力量。调查研究的开展计划 准备:
Ⅰ浏览新闻、定题、收集信息、筛选有用信息 Ⅱ小组讨论并设计调查问卷、分工合作 调查方法: 分发调查问卷 调查过程:
Ⅰ向海南中学各年级各班分发此调查问卷(见附)Ⅱ回收调查问卷 Ⅲ统计结果 Ⅳ分析结果
Ⅴ总结、建议与意见
三、调查研究的开展 旅游
⑴小组观点一:
海南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迷人的景色,是一个蕴含丰富旅游资源的有潜质的岛屿。随着马尔代夫的逐渐消失,海南有潜力开发更多旅游资源,从而促进海南经济发展。⑵小组观点二:
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主要内涵是:进一步扩大国际游客的免签范围,为游客进出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和自由;在旅游产业的主要领域,全面开放市场,率先实行我国入世的承诺。国际旅游岛的内涵可以总结成9个字:“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根据“国际旅游岛”阶段性目标,海南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国际旅游岛”。旅游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国际基本接轨,旅游服务基本达到国际水准,海南旅游在国际上享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高,“中国热带海岛,度假天堂”品牌初步形成。⑶小组观点三:
积极倡导生态旅游,构建生态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例如,丛林探险游、温泉疗养游、农家乐等生态旅游形式。在旅游发展道路上,应走“绿色道路”。例如,在宾馆、度假村推广使用环保物品,餐具制成环保用具。塑造海南的良好形象,严格管理城市,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展现海南的淳朴民风,热情好客、勤劳朴实等精神风貌,发展“特区精神”的外在化,成为一个诚信卓著的旅游大省。加大保护资源环境教育和政府管理力度,可通过宣传画报、社区活动等活动将保护环境这一理念深入到市民群众中,让保护环境形成一种习惯风尚。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政府应加大对景区的管理力度,维护海南的良好形象。
加大对旅游商品的扶持力度,积极努力形成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规范化的发展局面。开发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商品,如海洋旅游文化商品、海特产、热带水果、宗教旅游产品等。进行旅游商品品牌整合,扶持老品牌,对现有的旅游商品进行整理,注重土特产的开发,开发多方面的品牌建设,建立起一批我省优秀企业。
加大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开发过程中,应避免盲目开发,杜绝资源浪费,旅游主管部门或旅游企业可与银行进行密切合作,对一些旅游项目或旅游商品进行严格审查,再由银行审核,对具有可行性的项目给予信贷支持。银行可制定灵活的贷款利率等政策,有效的支持旅游企业的发展。房产
⑴小组观点一: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提出,随之升温的还有“炒房”热。房产业持续升温,每平方米升至上万元,让人们不得不想起《蜗居》这部电视剧,难道海南楼盘真的是供小于求了吗?价格竟然能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楼价相“媲美”了!可海南当地居民能买上房的到底有多少?再看近来的春节黄金周,各大酒店竞相出高价,万元一晚,星级稍低的也得上千,最终的结局是,大年三十至初五的酒店入住率并不高,甚至有炒房者以8000元买入,3000元抛出。试想,这是建设国际旅游岛还是建设国际房产岛?笔者走访了滨海大道-假日海滩一带,发现许多度假休闲别墅式酒店和高尔夫球场、会展中心已经落成,成为沿海一带一道亮丽的国际化风景区。透过这些表面的现象,让我们回想下1993年海南的房地产泡沫的教训,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也认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或导致新一轮房地产泡沫,而泡沫的破灭要由老百姓来承担,而泡沫产生的利益却被特权阶层占有。他建议,要避免重蹈上世纪海南房地产泡沫的悲剧,海南应限制外地人、外籍人购房,甚至全面禁绝,尤其是外籍人士购房。由此笔者建议,政府应适当调控,避免泡沫,同时致力于海南房产的潜力的开发,从而拉动海南经济。⑵小组观点二: 1.现象 据了解,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获得国务院批准后的5天内,整个海南省的商品房销售量就达到了2008年全年销售量的总和,销售金额达171.12亿元。针对这一现象,有人说,海南目前的房价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甚至10年的价格涨幅,但有人却说,海南房产目前还在理性上涨之中。
2.分析房价的猛涨主要原因
(1)有部分市场行为,但也存在相当的人为炒作因素。(2)再次,部分开发商的捂盘惜售行为,造成了市场的房源紧缺恐慌,也间接拉高了房价。(3)另外,部分客户非理性的从众购买行为也助长了房价的飘升。3.如何看待
对此并不乐观,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利弊参半。上个月的这种几乎疯狂的市场异动,不是一个正常的行为,所带来的不利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它透支了我们今后几年的发展潜能,对海南经济,对百姓民生,对环境保护,都是弊大于利的,没有多少好处。因此,我们需要冷静面对,尤其是政府,在这个时候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来遏制这种非理性的行为,使得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不仅仅停留在面上。4.面对目前房价“疯涨”,有何好的建议。
应该参照和借鉴国外成功的建设模式和经验,做到高标准、高要求、高起点。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前提下,客观地对自身的资源进行定位,科学地规划和利用国家的政策而不仅仅是海南的土地资源,冷静地分析国际旅游岛的内涵,有序地对海南的有限资源进行渐进开发。⑶小组观点三:
房地产发展要着眼于海南土地面积狭小、可承载人口大规模生产生活能力有限的客观实际,改善本地居民居住条件,保证本地居民生活,并满足国内外高端群体对高端房地产的需求,科学规划、循序渐进有条理地推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坚决打击捂盘惜售、占地不用、抬高房价、炒作房产的行为,严格控制好海岸一线房地产的开发,保护好海岸公共资源,避免过度盲木开发,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素质
美丽的自然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高素质的文明行为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近几日,笔者乘坐几线公交车、走访几处海口人流多的商业街,发现海南人民的素质有很大提高,但仍有与国际旅游岛格格不入的不文明行为。总结如下:
1、在公交车上随地吐口香糖、大声喧哗、用海南话骂人行为;
2、在汽车运输紧张期间,上车相互拥挤、推搡由此产生冲突斗殴行为、3、笔者还碰到这样情况:在一些县级的旅游点,一些外地自驾游游客问路,当地居民要么语言不通,要么笑而不答;在一些商场内的外国游客与售货员语言不通等问题。
4、在省图书馆中,还有一些海南当地居民在馆内大声接听电话,电话铃声过大,小孩在馆内喧哗玩耍。硬件基础设施 ⑴小组观点一:
环岛铁路和轻轨的建设、公交车的路线改动、增加公交车数量、飞机数量及航班的增加、公路的修建、一流的度假设施。目前,海南已建成旅游景区(点)32处,其中国家5A级2处,4A级3处,拥有中国第一个10万吨级国际邮轮专用码头。海南是亚洲地区国际知名度假酒店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不妥:游客不满打车到机场难、机场出租车不打表、宰客、强硬要求同时载几名乘客的现象严重,严重破坏的海南的形象。公交车内报站错误或不报站。⑵小组观点二:
对城市内的基础设施合理安排,定期管理、维护。如海岸线一带应适当再添加环保垃圾桶;对城市道路旁已损坏的站牌、护栏等及时修补等,维护好我省的城市形象。政策
海南应把握好国家给予旅游业发展、海洋业发展、农业发展、建设国际旅游岛等等政策,切实、全方面做好发展工作,全民行动,全力打造健康活力的国际旅游岛。Questionnaire:《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我见》
Q1: 是否支持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
A 是
B 否
C中立态度 A
B
C
原因or 见解:
Q2:依据当今海南年经济发展程度,展望海南发展前景,你是否认为现今规划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之举恰逢时机?
A 为之过早
B恰逢时机
A
B
原因or 见解:
Q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与海南国际旅游岛想法的提出几乎同期进行,为此,对海南规划国际旅游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倡导人们低碳生活生产等想法具有启发性。由此,你有什么想法?谈谈你的建议。想法: 建议:
Q4:海口作为海南省省会,在规划海南国际旅游岛中,将海口定位为“未来海口将发展成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四宜’城市”。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A 赞同
B不赞同
C 中立态度 A
B
C
看法: 建议:
Q5: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立的想法提出一周后,海南房地产业活跃,房价上涨,股票上涨。有网友和各业专业人士道:“国际岛不是房产岛”“这是经济泡沫和危机的征兆”你如何看待?你认为此时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谈谈你的见解和建议。
Q6:网友热议:“既然是国际岛建设,就应该提供高端的、或计划的、高标准、高消费的旅游休闲服务,而今来海南旅游的大多为中产阶层的家庭式游客。”你认为这两者冲突吗?如何看待。
Q7:我省旅游路线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你如何看待我省旅游路线“东热西冷”现象?就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来说,提出你的见解及建议。
Q8:海南省是黎族和苗族分布人口较集中区,民族文化丰蕴,你认为应如何将这一优势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相适应?
Chattering:谈谈你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各种看法、各方面建议、各种希冀与祝福吧!
四、调查问卷分析
Q1:(1)有利于推动海南经济转型及发展(2)可以从“穷”到“富”,使经济逐渐上升
(3)能避免海南的美好环境受工业产业破坏,给世人保留一片净土。
(4)海南的资源总会因为建设国际旅游岛而加速消亡,海南早晚会是和迪拜一个下场。(5)建设国际旅游岛能否给海南本土人民带来实惠,但海南大多数人思想道德有待提高,建设国际旅游岛不切实际。
(6)破坏环境但加速经济发展,利用海南优势发展经济
(7)中国经济尚不发达,海南人民生活也就一般般而已,国际旅游岛一建,各种费用一上去,我们还活不活?
(8)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也提高,自然资源丰富,有优势发展经济(9)破坏环境但经济发展和转型
(10)害怕资源会因为海南建设加速消亡(11)不知道是否给海南人民带来忧患(12)为此骄傲和期待
(13)有利于抓住发展机遇 Q2:(1)AB片面,早起步好,局部带动全面(2)管理机制不成熟,公民素质有待提高(3)设备不够但有优良的自然环境(4)经济发展水平不高(5)建设加剧人民负担
(6)提高工资,借机提高海南人民素质
(7)靠旅游业拉动内需,抓机遇促发展,还有很多地方有待开发
(8)财政状况、旅游景点的管理、基础设施现状不太乐观,还打不到国际化的标准应先准备,再进行全面
Q3:(1)把海南当作示范性基地,推动低碳生活(2)绿色环保、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3)挖掘海南特色发展道路,建设多元化海南省(4)投资农村沼气池建设,提倡低碳生活
(5)想法好。建议:加大宣传教育,推广环保节能产品;建设低碳住宅,开发新能源 Q4:(1)应先解决房价、教育、旅游等方面的问题(2)改善交通问题和社会风气问题
(3)发展新兴工业,提高科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人口过多,污染,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Q5:(1)政府应采取措施
(2)宏观调控,增加外省人购房税防止岛富民穷
Q6:(1)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随基础设施的提高,消费群体会有所改变(2)中产阶级消费数量大,增升值潜力大
Q7:(1)东保西引,保持东线旅游热度,同时开发西线旅游吸引游客(2)运输条件分布不均,应做好统筹规划(3)因地制宜,加大西部宣传力度(3)发展旅游业和高科技农业 Q8:(1)文化融入旅游,带动少数民族发展
(2)色民族旅游,不应把商业元素加入民族文化(3)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实践过程 小组感想一: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了解了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到建设方方面面的问题。
1.人民素质有待提高。游客在坐船去琼海玉带滩的途中,有关工作人员抓拍游客,以用所照照片来赚钱。游客下船之后,几个穿着邋遢的青年人围着游客,用不正不经的蹩脚夹杂着海南口音的普通话大声哟呵。在场的游客都十分厌恶地走了。三亚的一些黎族人拿着贝壳吊饰卖,一些游客带着好奇心欣赏了一下,不买便走了,结果一个黎族人开始用别人听不懂的黎族话破口大骂。
2.旅游景区的物价都十分的高。蜈支洲岛在平时5角钱的冰棍卖到了五元钱,打着“热带水果招牌”的菠萝一个20元。
3.环保有待加强。蜈支洲岛的海水是我见过最蓝最清澈的海水,可是我却看见相关工作人员把洗碗水倒在里头。小组感想二:
这次社会实践我们沿着东线高速公路沿线考察,重点走访了琼海市、万宁市、三亚市,以游客的身份和角度体验了数多景区和休闲娱乐区,从中获得很多感触,小组成员在此谈谈:
1、第一站,万泉河,体验漂流、打水仗,安全设施让游客放心,合理地利用了当地的条件,但娱乐项目过于单调,望以后多设立些娱乐项目。再者,工作人员对不肯买照片的游客态度不好。
2、第二站,博鳌玉带滩,工作人员素质不够高,为了卖出游客照片,不顾形象的拥挤返车的游客,还有蹩脚的普通话大喊:‘美女、帅锅(哥)要不要照片’,这与国际论坛的形象不符,希望当地能统一工作人员的着装及形象,提高素质。
3、第三站,蜈支洲岛,去往的道路难行,宣传力度不够,我们看到的标语只有这样一句:“中国有个海南岛,海南有个蜈支洲岛”我们感叹,这宣传语写得太没吸引力了。接着就是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很好,像上游艇时,有工作人员扶游客一个一个上船,保障游客安全。希望在游艇上有晕船药供游客购买,有免费的纸袋供游客以防吐船。游艇的窗户太高,游客得站立观看,望以后能在游艇的电视机前监视游艇外的景色。蜈支洲岛的海水很美,但我们也看到很多不和谐的现象,比如烧烤浓烟、垃圾水倒入海中等。接着就是岛上的消费问题,希望相关部门控制下。岛上的娱乐设施很国际化,价格适中,但同行们都很担心这些水上摩托的油泄露会不会污染这洁净的海水,岛上的自然资源如植物园会不会因为游客过载而被破坏。
4、第四站,大东海。总体不错,周边还设有嘉年华 小组感想三:
在这三天社会实践里,令我感受许多。
玉带滩、清水湾的自然风光让人不自觉沉迷于这海、浪、沙中,但仍欠缺的是清水湾远处礁石边的岸上有许多类似黑色电缆的碎物,有关部门应及时清理。而万宁镇上还存在些不法活动,例如出租车司机被人跟踪交保护费等,望有关部门及时处理,还市民安定生活。
而呀诺达热带雨林无论是风景还是服务上都非常好。该景区工作人员热情有礼,让游客们有个非常贴心愉快的旅程。且该景区旅游纪念品有意义且十分有特色,价格适宜。[总结]
第三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大纲)》
策划创意思路
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课题组
规划说明: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之时,海南省委省政府大力贯彻科学发展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海南未来,力求在体制创新上有新突破,在对外开放上有新举措,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打造“旅游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世界一流的海岛型国际旅
游目的地”。
海南省旅游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课题组”根据省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高起点规划和多方面创新,着眼于国际观念、国际视野和国际标准,着眼于自然生态、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着眼于在保护中开发、在开放中发展和在创新中前进,对全省旅游统一策划和布局,努力构成陆海并举、山海齐辉、东西互补、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的旅游新格局,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的策划创意思路,并通过“国际旅游岛,大家来规划”的创新形式,广泛征求省内外专家、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编制一个富有海南个性、高质量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大纲)》。
第一部分 总论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概念 市场要素全面国际化、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海岛型目的地。
(海南国际旅游岛基本概念专题研究,略)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载体,实现旅游要素的全面国际化,实现海南旅游的转型升级,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支撑海南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高海南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二)总体目标: 旅游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世界一流的海岛型国际旅游目的地。
(海南国际旅游岛目标体系专题研究,略)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解读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海南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开放战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家旅游战略的重要内容。●贯彻党中央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重要行动; ●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战略意图的重要举措;
●中国旅游转型升级和建设旅游强国,打造世界级品牌度假旅游
产品的重要响应。
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条件
海南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具备世界著名滨海、海岛旅游地“3S” 条件和其他共同特征,还有丰富的温泉、热带雨林、神奇的自然景观,丰厚的本土文化底蕴和中国文化渊源,复合型的热带海岛和海洋旅游资源在中国具有独有
性,在国际上具有稀缺性;
●开发了一批较高档次的度假旅游设施,具备相当规模的对高中
档次游客的接待能力;
●作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出入境和促进消费政策措施虽比世界著名滨海、海岛旅游地尚有差距,但已引起充分重视,有关政策正在争取之中;
●各级领导和社会重视旅游,有利于旅游度假发展并形成个性鲜明旅游品牌的社会人文环境正在形成。(世界著名滨海旅游地、国际旅游发达国家专题研究,略)
五、海南国际旅游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一)三个层面改革创新旅游体制
1、设立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作为实体性的政府组成部门,根据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海南经济主导产业和科学配置旅游资源之需,统管和协调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各市县政府相应设立旅游管理部门。
2、健全旅游协会等行业组织,赋予对日常化、程序化旅游事项的公共服务职能,强化旅游行会的行业协调、自律和促进等功能。
3、成立多种形式和不同体制的专业机构,从事旅游研究、整体宣传和公共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专项工作。(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体制改革方案,另案研究)
(二)五个方面创新旅游运行机制
1、创新旅游规划编制机制。
●对区域性旅游总体规划和重要旅游项目规划,实行“项目创意策划(概念性规划)评议-规划初审-规划终审”的程序; ●提倡规划过程对社会公开并组织各界专家和社会公众参与; ●采取旅游管理部门、有关专家、旅游业内有识之士、媒体旅游记者和规划委托单位共同参与规划评议、评审的办法; ●赋予区域性总体旅游规划作为地方法规属性,做到旅游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可操作性,真正成为指导旅游科学发展的依据。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规划办法,待制定和颁布)
2、创新旅游行业管理机制。
●省级旅游管理部门主要对旅游产业进行宏观管理、综合协调、行业指导和组织公共性旅游服务,将一般性管理和服务职能下放给市县进行属地管理或委托行业组织、专业机构承担; ●采取科学化管理手段,将管理内容公开化、程序化,提高对社会、行业和公众高效旅游行政服务的功能;
●推进旅游管理国际化,遵循国际规则,实施国际标准,依照国际惯例,学习国际经验,不断探索旅游管理新模式。(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行业管理改革海岸规划,另定)
3、推行国际化旅游营销机制。
●统筹安排和配置旅游宣传经费和其他资源,实现政府旅游形象宣传、机构旅游营销和企业旅游产品促销的科学分工和有机合作;
●设立专业化旅游营销组织,建立国际化旅游营销网络,形成稳
定的国际国内客源基地;
●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化和传统营销手段,在加强旅游营销理论研究和市场分析基础上,增强旅游营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整体营销专项规划,另编)
4、推行国际化的旅游培训机制。
●改革旅游教育培训机制,按照国际化要求创新旅游教育培训内
容;
●引进国际国内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多渠道、多层次加快培养国际化旅游管理人才和从业队伍;
●改革旅游行业考试机制,采取科学手段,运用符合国际化的程序,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使旅游行业的考试成为推动旅游
业人员素质提高的动力。
5、改革旅游要素的管理机制。
统筹各部门协调管理吃住行游购娱和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等旅游要素,促使旅游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旅游产品的综合水平和吸
引力。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机制创新专题研究,略)
六、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配套政策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配套政策体系,主要有三方面:
(一)国家和有关部门批准、授予的政策
主要有:
●便利国际国内游客出入境政策; ●旅客免税购物等优惠政策;
●航权开放政策; ●开放的海洋旅游政策; ●灵活的融资政策;
●开放的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政策; ●对海南旅游重点项目专项扶持政策。
(二)海南省颁布和制定的政策
通过不同层面法规体系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全面法规保障。●海南省人大通过地方立法权颁布推进系列的地方旅游法规; ●省委、省政府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相关规范性文
件;
●各旅游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制定旅游发展、旅游管理和旅游服
务的行业制度、行业标准。
(三)参照国际上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策
●推进旅游国际化的有关促进政策; ●发展国际性度假旅游的通行规则; ●有关国际化旅游管理和服务的行业标准;
●旅游国际化的运作惯例。
(海南国际旅游岛政策体系专题研究,略)
七、拓展多种形式旅游合作 ●围绕南海旅游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 ●扩展和深化同香港“一程多站”旅游合作;
●开展北部湾旅游合作;
●发展琼台农业合作基础上的旅游合作;
●利用“博鳌亚洲论坛”开展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 ●在“岛屿观光政策论坛”基础上拓展同国际岛屿旅游地的合作; ●同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就规划开发、市场营销、行业管理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专项旅游合作;
●同国际国内主要客源地旅游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和大型旅游企
业的合作。
(海南国际旅游岛推进国际国内旅游合作专题研究,略)
八、海南旅游资源分析、客源市场分析、SWOT和PEST分析(专
题研究,略)
第二部分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的创意思路
一、策划原则
科学发展、注重创新、市场基础、竞争导向、品牌效益。
(一)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力求所策划项目促进旅游跨越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创新。以多方面创新,策划可以挑战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可望引起强烈关注的大型区域性旅游项目、高水平度假旅游产
品和特色鲜明的旅游新业态;
(三)市场基础。不刻意追求游客数量快速增长,根据旅游资源合理的市场容量,有选择地争取以度假为主的高档客源市场,实现旅游发展中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衡增长。
(四)竞争导向。以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力求所策划项目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度假市场的竞争,同时吸引国内高
端市场。
(五)品牌效益。着眼“世界一流”目标,力求形成发挥综合效
益的国际性旅游品牌。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区域空间布局:一海、两市、三区
(一)一海:世界明珠 南海丝路(注)
以国际化视野,放眼于整个南中国海乃至更大区域,以有“南海明珠”誉称的海南岛为重心,开辟包括豪华邮轮、游船旅游、海岛旅游和多种海上休闲运动的海洋旅游,以现代版“南海丝路”打造在国际上知名度大、美誉度高的“南海旅游”品牌。
1、开发短期海上旅游。以海南岛为基地,以西沙群岛为主要目的地,在海南岛、西沙群岛相关岛屿和海域开展海岛观光、各类海上
休闲活动和潜水等旅游形式。
2、发展“豪华邮轮南海旅游”。联合香港、新加坡等邮轮母港和越南以及广东、广西等地,以海南岛为重要邮轮停靠港和旅游基地,巩固现有豪华邮轮航线,逐步发展环南中国海国家和地区的豪华邮轮
旅游。
3、建设中国游艇业基地。在海口、三亚建设游艇基地,在其他沿海市县建设游艇码头,以海南岛沿海为主开展游艇旅游。通过游艇俱乐部和游艇专业协会,对游艇旅游实行统一管理和服务。
(“南海丝路”专题旅游研究,略;南海旅游专项规划,另
编)
(二)两市:海口三亚 龙腾凤舞
1、海口
(1)整体定位:椰岛休闲之城
海口市是海南的省会,被国务院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富有文化韵味的各种休闲资源极为丰富。海口又称椰城,因此,将海口旅游整体定位为:椰岛休闲之城。(2)形象定位:海韵椰城休闲港湾
挖掘“海南岛首府”、“椰文化”和“滨海休闲 ”三大特色亮
点:
以“海南岛首府”、“海韵椰城”和“热带滨海休闲城市”三个侧面打造海口市立体的旅游形象。
突出省会因素,利用海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综合资源,挖掘丰富的历史和现代的文化潜力,打造海南必到之地“海南岛首府”的中心城市形象;
突出热带滨海区域标志性植物椰树的形象,挖掘椰文化丰富内涵,并结合海口其他文化资源,打造世界上别具一格的富有独特文化韵味的“海韵椰城”旅游形象; 突出海口高尔夫业集群优势,发掘从滨海、市区到火山区域的地热温泉资源并开发特色康乐温泉,提升多层面、多形式文化消费活动,打造独具魅力、宜游宜居的复合型“热带滨海休闲城市”形象。
2、三亚
(1)整体定位:热岛度假丽城
三亚是中国最典型的热带海岛度假城市,热带滨海环境优美而浪漫,拥有目前中国最集中、最高档的滨海度假酒店群,多次承办国际国内大型选美活动。因此,将三亚旅游整体定位为:热岛度假丽城。
(2)形象定位:美丽三亚浪漫天涯
挖掘“美丽圣地”、“浪漫海滨”和“度假天堂 ”三大特色亮
点:
通过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景区,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有关美丽的系列节事活动,打造融中外美丽要素并极具地方特色的 “美丽文化”,塑造“美丽圣地”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发掘滨海代表性景区的爱情内涵,营造最具浪漫氛围的热带海滨,在“美丽圣地”基础上培育极具浪漫因素的“蜜月度假”和“情感假日”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三亚“浪漫海滨”的旅游形象; 高水平开发新的度假区和休闲区,拓展大型景区的度假休闲功能,推进各项旅游要素和服务标准的国际化,全面提升社会人文环境和度假城市功能,打造中国最佳“度假天堂”的城市形象。
(对海口、三亚修编旅游总体规划的建议,略)
(三)三区:三区共进,山海齐辉
打破以行政区域为主的旅游开发模式,根据海南岛旅游资源脉络关系,开发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区域性旅游产品,将海南岛的东部、中部、西部策划成特色鲜明、定位各异、和谐共进的整体性区域旅游项目,分别为:东部——中国椰树海岸;中部——海南岛国家公园;西部——海南岛西岸。
1、东部:中国椰树海岸
(1)创意理由。世界主要度假客源都钟情旅游海岸假期,在亚洲旅游海岸尚属空白。海南岛东部集中了世界一流旅游海岸应有的条件,建设以高雅时尚为特色、以度假品牌为主的旅游海岸,是扬长避短打造国际滨海度假胜地的良策。
(2)椰树海岸命名。椰树形象优美,地域性、文化性鲜明,与海南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热带、滨海、生态的特点,还是海南岛标识性植物,因此以其命名海南岛东部旅游海岸。(3)椰树海岸区域范围。以海南岛东部的文昌、琼海、万宁、陵水四市县海滩为基准向内陆辐射1小时车程距离的滨海区域。鉴于海口、三亚是海南岛两大口岸城市,旅游主要特色同为滨海度假休闲,因此将两市纳入椰树海岸。
椰树海岸是一个旅游概念,没有严格的行政划界,随着交通改善,可向内陆延伸。一些不属于沿海市县行政范围的度假区、旅游区也可划入椰树海岸,如定安县的南丽湖、保亭县呀诺达雨林等。(4)椰树海岸文化定位。椰树海岸各市县一方面强调与国际滨海度假胜地相应的水文化,突出海、河、泉、湖复合性的亲水特色;另一方面,深入发掘具有鲜明海南岛地方特色的椰文化。
(5)椰树海岸有关市县旅游定位
文昌市结合航天基地建设,突出航天观光和椰乡、侨乡风情; 琼海市挖掘万泉河文化和历史渊源,结合博鳌亚洲论坛,突出国
际会议和时尚度假;
万宁市提升热带温泉产品和开发滨海度假,结合归侨习俗,渲染
东南亚风情;
陵水县突出纯厚的黎情疍俗,建设独具魅力的热带珍珠海岸。
(海南东部中国椰树海岸区域旅游规划,另编)
2、海南中部:海南岛国家公园
(1)创意理由。
用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发展海南中部旅游,向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旅游局申请设立海南岛国家公园,同东部中国椰树海岸相呼应,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山海齐辉,协调发展。
(2)国家公园释义。
“国家公园”是国际上公认的就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区域。国家公园在国际上和
所在国有重要影响。(3)海南岛国家公园命名。
海南岛中部拥有多种类型的热带森林、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资源,以海南岛为惟一聚居地的黎族以及苗族主要在中部,原生态的民族风情和民俗资源丰富多彩。以海南岛为其命名,既是国际惯例,也
突出岛屿特色。
(4)海南岛国家公园范围。由海南中部的五指山市和保亭、琼中、白沙、屯昌等县以及定安县南部,陵水县吊罗山,加上海南岛西部的儋州、东方、昌江、乐东等市县紧邻中部的部分森林地区,构成中国热带的国家公园,一个世界级别的旅游品牌。(5)海南岛国家公园旅游定位。突出原生态自然环境和以黎族文化、苗族文化为主的原生态民族、民俗等人文优势,大力发展原生态旅游和多种形式的特种旅游。
(6)海南岛国家公园旅游产品
以全区域原生态为基础,整合自然保护区、主题景区和度假区、民族风情旅游小镇、文明生态旅游村、热带农业观光区和特种旅游营地,加上综合性旅游服务系统(区),开发热带特色的原生态旅游和
特种旅游。
(海南岛国家公园区域旅游规划,另编)
3、海南西部:海南岛西岸
(1)创意理由。结合环北部湾旅游开发作为国家旅游发展战略的内容,通过跨国、跨省区的旅游合作,联手打造国际化、复合型、世界一流的环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地,是海南西部旅游谋求高点起步的良策。
(2)海南岛西岸命名。中国惟一的面向外国的西岸是海南岛西岸,以海南岛西岸来命名,在突出滨海旅游的同时,力求同东部的椰树海岸和北部湾旅游形成整体上的呼应,便于挖掘独有的特色。(3)海南岛西岸区域范围。海南岛西部的儋州、东方、澄迈、临高、昌江、乐东等市县的沿海地区。
(4)海南岛西岸旅游定位。自然景观奇特,人文胜迹古朴的中国惟一西向海岸,以“海南岛神奇西部,北部湾魅力东岸” 定位。注重旅游分步推进的开发时序,首先开发高档次探奇观光游和特色工业观光,伴随北部湾旅游开发,逐步发展滨海度假。
(海南岛西岸区域旅游规划,另编)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一)整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功能定位: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通过全面提升国际化,提高海南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人民生
活水平。
打破行政区域局限,整合旅游资源、产品和市场,建设世界一流热带海岛度假胜地、全国人民度假村和中华民族四季花园; 产业布局: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并逐步成为带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支撑海南经济长远发展的主导产业;同时促进热带特色农业、资源性新兴工业及其他相关产业。
(二)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结合海南社会经济发展,对应“一海两市三区”的旅游空间布局,确定相应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重点发展海岛度假业
以热带滨海度假为重点,同时大力发展温泉度假、乡村度假等多种度假形式的海岛度假业,科学规划度假区域,高水平策划度假项目,积极培育特色度假产品,建设配套度假设施,营造适合度假的旅游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热带海岛度假胜地。
●着重扶持特种旅游业
积极扶持高尔夫旅游、邮轮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自驾车游、自行车游和多种形式运动旅游,大力发展热带海岛康养旅游和会议奖励旅游,发展海南岛红色旅游,并就各类特种旅游建设配套设施,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面,逐步形成海南旅游产业的鲜明特色。
●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
积极推动和扶持旅游业同房地产业、热带农业、新兴工业以及交通、文化、科技、医疗、教育等相关方面结合而形成旅游新业态,发挥旅游业对现代服务业和相关产业的带动和推进作用,不断创新海南
旅游业的新形式。
1、一海
功能定位:塑造中国海洋旅游品牌“南海旅游”;以现代版“南海丝路”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加强同东盟以及更多国家的经济文化友好交流,实施南海发展战略,完善海南旅游产品体系和提升整体水
平。
产业布局:在海口、三亚、西沙等地建设相应的旅游码头和配套设施,以邮轮、游艇、游船旅游带动配套用品供应或生产、相关服务培训和游艇驾驶学习、游艇维护维修、游艇和船模展销、海洋旅游论坛等,形成具有特色的海洋旅游产业。
发掘南海丝路的珍贵古迹,打造南海旅游特色文化支撑,开发海陆密切相关的南海丝路旅游产品,催生和发展相关产业。
2、两市
功能定位:以国际化要求,将海南岛两大口岸和中心旅游城市海口、三亚,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个性鲜明、规模适中的“热带滨海精品旅游城市”,显示海南岛龙腾凤舞勃勃生机的两大形象城市,辐射和带动海南岛东部、中部、西部旅游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城市。
产业布局:海口发挥省会城市综合功能,旅游产业突出热带滨海休闲业、高尔夫业、会展业、温泉业、文体娱乐业等,注重打造旅游新业态,形成滨海旅游休闲业集群优势,构成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三亚大力提升滨海度假业,在“美丽圣地”、“度假天堂”基础上打造与美丽健康相关的赛事业、康疗业、创意产业和艺术性产业,打造“大
区小镇”等旅游新业态。
3、三区
功能定位:通过三个区域高起点定位,促其在发挥不同功能和显示不同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东西并举,山海齐辉。●椰树海岸:建设世界一流、亚洲独有的热带旅游海岸,挑战世界上最著名的法国蓝色海岸、西班牙太阳海岸和澳大利亚黄金海岸,打造中国度假旅游参与国际竞争的“拳头”项目和海南引进需求、加
快发展的特色平台。
●海南岛国家公园:整合热带雨林生态资源、热带特色景观资源、原生态民族文化和民俗资源,通过小面积、科学的旅游开发,有效保护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弘扬特色文化,促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民生
改善。
●海南岛西岸:打造中国西岸旅游品牌,开发特色观光和逐步发展度假旅游,完善海南集约发展的新兴工业区域的产业结构,通过旅游业为城乡民众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和活跃经济文化。
产业布局
●椰树海岸: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旅游企业集群,积极开发创新“大区小镇”等不同形式的旅游新业态以及其他新型产业,大力发展同国际接轨的现代服务业和休闲业; 文昌注重围绕航天发射发展配套的服务业,琼海结合博鳌亚洲论坛突出会议经济;万宁提升温泉文化和滨海生态发展时尚的康养业,陵水打造珍珠海岸品牌,渲染黎情疍俗,培育与三亚风格相异的风情度假。
●海南岛国家公园:以原生态旅游为底色,以五指山神奇腹地、尖峰岭雨林沟谷、七仙岭雨林温泉、呀诺达雨林文化、吊罗山雨林瀑布、霸王岭动物观赏、黎母山黎族溯源、鹦哥岭高山牧场和白沙陨石坑奇观等为基础,发展特种旅游业,带动热带特色农业,民族产业、特色纪念品和旅游商品加工业。
●海南岛西岸:以探奇旅游和工业旅游启动相关的旅游服务业,与北部湾旅游开发同步发展度假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
四、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和旅游发展保障体系
(一)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
1、以国际化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贯彻《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参照国际上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对全省生态环境特别是生态核心区域有效保护; 对一些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和弱化的地方,通过积极的措施帮助恢
复和提高;
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对全民进行持续的生态环境教育和对游客进
行生态宣传;
制定配套的保护生态环境和科学开发自然资源的法规,加大执行
力度。
(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专题研究,略)
2、提升社会文化环境,完善公共设施配套
建设、完善社会公共配套设施和各类标识系统,建立旅游公共服务系统和多功能、综合性信息咨询和服务网络;
(海南国际旅游岛公共设施和旅游咨询系统开发专题规划,另
编)
加强公众的文明教育、旅游意识教育和包括外语在内的基本素质培训,促进社会文化环境的国际化和旅游化,打造市场要素国际化程度高、地方特色鲜明、政府服务高效、信息系统完备、人民诚信友善的旅游环境。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发展软环境专项规划,另编)
3、提升海岛餐饮业,开发海南岛美食旅游
挖掘和开发海南特色餐饮、菜肴、小吃、饮品、果蔬等品种,促进形成海南旅游餐饮和美食品牌;扶持国内外名牌餐饮进入海南,提高海南旅游餐饮档次,丰富海南美食。
结合旅游区、度假区和休闲城镇的建设,打造以餐饮为主题的特色街区和品牌旅游餐饮店。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餐饮业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建立与海南岛健康环境相应的绿色食品体系。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餐饮业专项规划,另编)
4、建设优质、特色的旅游酒店和其他住宿形态
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档次度假酒店群和一批风格各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滨海、山区、温泉等旅游酒店;
结合时尚的特种旅游建设相应的旅游营地和特色休闲客栈; 借助“大区小镇”旅游开发模式,打造一批度假公寓、青年旅馆、休闲庄园、乡镇民宿等住宿形态。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住宿业专项规划,另编)
5、完善旅游交通,开发“交通旅游”
充分考虑交通的旅游功能,尽可能将旅游交通变成有特殊体验内
容的“交通旅游”项目。
(1)空中旅游交通。利用国家给予的试点航权开放的优惠政策,积极开辟进出岛空中航线;在岛内发展旅游轻型飞机、滑翔机、动力伞等,开发空中观光体验旅游。
(2)海上旅游交通。大力拓展豪华邮轮航线,推动游艇旅游,发展海南岛东海岸游船旅游并扩展到环岛海上旅游。设立海上旅游救护中心,为各种海上旅游提供保障。
(3)铁路旅游交通。海南岛东线建设高速轻轨铁路,开通旅游列车;利用海南西线铁路,创造条件开发怀旧式的风情蒸汽火车旅游。
(4)公路旅游交通。改善现有高速公路管理,确保高等级或高质量旅游公路通达各旅游区;修建环岛沿海自驾车观光道和自行车旅游通道,促进自驾车和自行车旅游。(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交通专项规划,另编)
6、建立富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
利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按照国际化标准改造和提升现有度假、观光和专项旅游产品,积极创造旅游新业态,大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建立富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
(1)注重培育旅游新产品和旅游新业态
●南海旅游:推进西沙旅游,开通南中国海区域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豪华邮轮航线;
●常居型旅游:开展候鸟式度假、就业型度假、分时度假,推动
多种形式的旅游房地产;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房地产专项研究和产业规划,另编)●“一程多站”:深化和扩展“香港+海南”、“商务购物+海岛度假”的“一程多站”旅游合作模式,将其运用到更多国家和地区。
●“大区小镇”:以大的度假区、景区带动旅游风情小镇,依托旅游风情小镇开发主题性度假群落,并使海南文明生态村得到旅游产业支撑成为文明生态旅游村;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探索“大区小镇”旅游新业态开发模式;(海南国际旅游岛“大区小镇”旅游开发模式专题研究,略)●康养旅游:利用良好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多种类型旅游资源,发展包括温泉康乐、海岛美食、富氧运动、时尚康疗、传统养生等内容的康养旅游,使海南成为高档游客健康养身基地。
(海南国际旅游岛康养旅游专项规划,另编)
(2)海南旅游产品体系图(略)
7、旅游购物和旅游商品开发
建立诚信经营、服务规范的旅游购物体系,建设和完善旅游购物地点,做到旅游购物免税店、旅游商业区、风情购物街、特色店和旅游景区、旅游酒店的旅游购物店等配套齐全旅游购物场所,鼓励发展品牌统一、连锁经营的海南旅游购物品牌; 制定和执行旅游购物相关法规,完善游客购物投诉机制;采取政策鼓励措施,积极扶持具有鲜明海南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深加工的土特产品等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增加旅游购
物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购物和旅游商品开发专项规划,另编)
8、开发海南特色旅游文化,打造旅游娱乐品牌
对现有各类文化设施进行旅游化改造和国际化提升,建设一批具有度假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文化设施,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文化载体;
发掘、整理和整合富有鲜明地方性的海南民族、民俗、历史、艺术和民间工艺等文化资源,举办具有国际品牌效应的大型旅游节庆、会展和赛事,发展健康、休闲、多元化的旅游娱乐形式,开发海南岛地方特色旅游娱乐产品,创造国际化文化氛围;逐步形成具有国际标准的旅游娱乐服务体系和文化旅游产业。(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文化系列专题研究,略)(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旅游开发专项规划,另编)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保障体系
1、旅游投入保障系统
制定旅游发展资金投入计划,明确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投入资金来源、使用原则、扶持重点和具体措施,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旅游规划、开发、宣传、管理、培训和研究等提供保障;
通过发行旅游彩票、旅游债券、旅游产业基金和旅游股票以及资本市场上的其他融资形式,建立海南旅游发展和创业基金,对海南旅游产业发展拉动效应大的旅游项目建设,以投资、配套、奖励、贴息
等方式进行相应扶持;
2、旅游管理保障系统
通过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借鉴国际上通行的旅游管理法规规章、质量管理监控流程等,建立综合、高效的政府管理、市场监督和综合服务系统,为游客、旅游投资商和运营单位提供多方面的保障;为旅游市场良好秩序提供保障。
3、旅游公共服务系统
建立规划合理、规范有序、科学高效并同国际市场有效对接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统一的、具有信息咨询、投诉、预订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游客到访中心;建立具有旅游咨询、预订和多种服务功能的旅游网站和配套系统,整合网络资源,形成新型电子旅游服务业;推进网上、网下公益性旅游咨询同有偿服务有机结合和互
相配套。
第四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我见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我见
[摘要]
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批准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并提出六个战略定位。小组成员以一名中学生的角度了解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建设建议与见解,本文通过对目前海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具体建议和方向性的思考,为海南建设献上希冀与祝福。
[背景]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和无限的开发潜力,但海南的发展起步晚,自身基础底,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面对保护环境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等一系列问题,海南更应迎难而上,充分其特有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全力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成为走向世界的一流旅游胜地。
[关键词]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见解建议希冀与祝福
调查研究的目的作为一名海南中学生,我们有必要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关注时事、与时俱进,热爱家乡,有责任与义务关注和积极参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奉献我们的力量。
调查研究的开展计划
准备:
Ⅰ浏览新闻、定题、收集信息、筛选有用信息
Ⅱ小组讨论并设计调查问卷、分工合作
调查方法:
分发调查问卷
调查过程:
Ⅰ向海南中学各年级各班分发此调查问卷(见附)
Ⅱ回收调查问卷
Ⅲ统计结果
Ⅳ分析结果
Ⅴ总结、建议与意见
三、调查研究的开展
旅游
⑴小组观点一:
海南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迷人的景色,是一个蕴含丰富旅游资源的有潜质的岛屿。随着马尔代夫的逐渐消失,海南有潜力开发更多旅游资源,从而促进海南经济发展。
⑵小组观点二:
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主要内涵是:进一步扩大国际游客的免签范围,为游客进出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和自由;在旅游产业的主要领域,全面开放市场,率先实行我国入世的承诺。国际旅游岛的内涵可以总结成9个字:“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根据“国际旅游岛”阶段性目标,海南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国际旅游岛”。旅游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国际基本接轨,旅游服务基本达到国际水准,海南旅游在国际上享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高,“中国热带海岛,度假天堂”品牌初步形成。
⑶小组观点三:
积极倡导生态旅游,构建生态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例如,丛林探险游、温泉疗养游、农
家乐等生态旅游形式。在旅游发展道路上,应走“绿色道路”
。例如,在宾馆、度假村推广
使用环保物品,餐具制成环保用具。
塑造海南的良好形象,严格管理城市,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展现海南的淳朴民风,热情好客、勤劳朴实等精神风貌,发展“特区精神”的外在化,成为一个诚信卓著的旅游大省。
加大保护资源环境教育和政府管理力度,可通过宣传画报、社区活动等活动将保护环境这一
理念深入到市民群众中,让保护环境形成一种习惯风尚。
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政府
应加大对景区的管理力度,维护海南的良好形象。
加大对旅游商品的扶持力度,积极努力形成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规范化的发展局面。
开发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商品,如海洋旅游文化商品、海特产、热带水果、宗教旅游产品等。
进行旅游商品品牌整合,扶持老品牌,对现有的旅游商品进行整理,注重土特产的开发,开
发多方面的品牌建设,建立起一批我省优秀企业。
加大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开发过程中,应避免盲目开发,杜绝资源浪费,旅游主管部门或
旅游企业可与银行进行密切合作,对一些旅游项目或旅游商品进行严格审查,再由银行审核,对具有可行性的项目给予信贷支持。
银行可制定灵活的贷款利率等政策,有效的支持旅游企
业的发展。
房产
⑴小组观点一: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提出,随之升温的还有“炒房”热。房产业持续
升温,每平方米升至上万元,让人们不得不想起《蜗居》这部电视剧,难道海南楼盘真的是
供小于求了吗?价格竟然能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楼价相
“媲美”
了!可海南当地居民能买
上房的到底有多少?再看近来的春节黄金周,各大酒店竞相出高价,万元一晚,星级稍低的也得上千,最终的结局是,大年三十至初五的酒店入住率并不高,甚至有炒房者以
8000元
买入,3000元抛出。试想,这是建设国际旅游岛还是建设国际房产岛?笔者走访了滨海大
道
-假日海滩一带,发现许多度假休闲别墅式酒店和高尔夫球场、会展中心已经落成,成为
沿海一带一道亮丽的国际化风景区。透过这些表面的现象,让我们回想下
1993年海南的房
地产泡沫的教训,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也认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或导致新一轮房地产泡
沫,而泡沫的破灭要由老百姓来承担,而泡沫产生的利益却被特权阶层占有。他建议,要避
免重蹈上世纪海南房地产泡沫的悲剧,海南应限制外地人、外籍人购房,甚至全面禁绝,尤
其是外籍人士购房。
由此笔者建议,政府应适当调控,避免泡沫,同时致力于海南房产的潜
力的开发,从而拉动海南经济。
⑵小组观点二:
1.现象
据了解,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获得国务院批准后的5天内,整个海南省的商品房销售量就
达到了
2008年全年销售量的总和,销售金额达
171.12亿元。针对这一现象,有人说,海南
目前的房价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甚至
10年的价格涨幅,但有人却说,海南房产目前还在理
性上涨之中。
2.分析房价的猛涨主要原因
(1)有部分市场行为,但也存在相当的人为炒作因素。
(2)再次,部分开发商的捂盘惜售
行为,造成了市场的房源紧缺恐慌,也间接拉高了房价。
(3)另外,部分客户非理性的从众
购买行为也助长了房价的飘升。
3.如何看待
对此并不乐观,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利弊参半。
上个月的这种几乎疯狂的市场异动,不是一个
正常的行为,所带来的不利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它透支了我们今后几年的发展潜能,对海
南经济,对百姓民生,对环境保护,都是弊大于利的,没有多少好处。因此,我们需要冷静
面对,尤其是政府,在这个时候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来遏制这种非理性的行为,使得海南
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不仅仅停留在面上。
4.面对目前房价“疯涨”,有何好的建议。
应该参照和借鉴国外成功的建设模式和经验,做到高标准、高要求、高起点。
在建设国际旅
游岛的前提下,客观地对自身的资源进行定位,科学地规划和利用国家的政策而不仅仅是海
南的土地资源,冷静地分析国际旅游岛的内涵,有序地对海南的有限资源进行渐进开发。
⑶小组观点三:
房地产发展要着眼于海南土地面积狭小、可承载人口大规模生产生活能力有限的客观实际,改善本地居民居住条件,保证本地居民生活,并满足国内外高端群体对高端房地产的需求,科学规划、循序渐进有条理地推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坚决打击捂盘惜售、占地不用、抬高房
价、炒作房产的行为,严格控制好海岸一线房地产的开发,保护好海岸公共资源,避免过度
盲木开发,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素质
美丽的自然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高素质的文明行为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
近几
日,笔者乘坐几线公交车、走访几处海口人流多的商业街,发现海南人民的素质有很大提高,但仍有与国际旅游岛格格不入的不文明行为。总结如下:1、在公交车上随地吐口香糖、大
声喧哗、用海南话骂人行为;
2、在汽车运输紧张期间,上车相互拥挤、推搡由此产生冲突
斗殴行为、3、笔者还碰到这样情况:在一些县级的旅游点,一些外地自驾游游客问路,当
地居民要么语言不通,要么笑而不答;在一些商场内的外国游客与售货员语言不通等问题。
4、在省图书馆中,还有一些海南当地居民在馆内大声接听电话,电话铃声过大,小孩在馆
内喧哗玩耍。
硬件基础设施
⑴小组观点一:
环岛铁路和轻轨的建设、公交车的路线改动、增加公交车数量、飞机数量及航班的增加、公
路的修建、一流的度假设施。目前,海南已建成旅游景区
(点)32处,其中国家
5A
级
2处,4A
级
3处,拥有中国第一个
10万吨级国际邮轮专用码头。
海南是亚洲地区国际知名度假酒
店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不妥:游客不满打车到机场难、机场出租车不打表、宰客、强硬要求同时载几名乘客的现象
严重,严重破坏的海南的形象。公交车内报站错误或不报站。
⑵小组观点二:
对城市内的基础设施合理安排,定期管理、维护。如海岸线一带应适当再添加环保垃圾桶;
对城市道路旁已损坏的站牌、护栏等及时修补等,维护好我省的城市形象。
政策
海南应把握好国家给予旅游业发展、海洋业发展、农业发展、建设国际旅游岛等等政策,切
实、全方面做好发展工作,全民行动,全力打造健康活力的国际旅游岛。
Questionnaire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我见》
Q1:
是否支持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
?
A
是
B
否
C
中立态度
Abc
原因
or
见解:
Q2:依据当今海南年经济发展程度,展望海南发展前景,你是否认为现今规划建设海南国
际旅游岛之举恰逢时机?
A
为之过早
B
恰逢时机
A
B
原因
or
见解:
Q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与海南国际旅游岛想法的提出几乎同期进行,为此,对海南规
划国际旅游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倡导人们低碳生活生产等想法具有启发性。
由此,你有什
么想法?谈谈你的建议。
想法:
建议:
Q4:海口作为海南省省会,在规划海南国际旅游岛中,将海口定位为“未来海口将发展成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四宜’城市”
。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A
赞
同
B
不赞同
C
中立态度
看法:
建议:
Q5: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立的想法提出一周后,海南房地产业活跃,房价上涨,股票上涨。
有网友和各业专业人士道:“
国际岛不是房产岛”
“
这是经济泡沫和危机的征兆”
你如何看待?
你认为此时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谈谈你的见解和建议。
Q6:网友热议:“既然是国际岛建设,就应该提供高端的、或计划的、高标准、高消费的旅
游休闲服务,而今来海南旅游的大多为中产阶层的家庭式游客。
”你认为这两者冲突吗?如
何看待。
Q7:我省旅游路线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你如何看待我省旅游路线“东热西冷”现象?
就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来说,提出你的见解及建议。
Q8:海南省是黎族和苗族分布人口较集中区,民族文化丰蕴,你认为应如何将这一优势与海
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相适应?
Chattering
:谈谈你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各种看法、各方面建议、各种希冀与祝福吧!
四、调查问卷分析
Q1:(1)有利于推动海南经济转型及发展
(2)可以从“穷”到“富”,使经济逐渐上升
(3)能避免海南的美好环境受工业产业破坏,给世人保留一片净土。
(4)海南的资源总会因为建设国际旅游岛而加速消亡,海南早晚会是和迪拜一个下场。
(5)建设国际旅游岛能否给海南本土人民带来实惠,但海南大多数人思想道德有待提高,建设国际旅游岛不切实际。
(6)破坏环境但加速经济发展,利用海南优势发展经济
(7)中国经济尚不发达,海南人民生活也就一般般而已,国际旅游岛一建,各种费用一上
去,我们还活不活?
(8)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也提高,自然资源丰富,有优势发展经济
(9)破坏环境但经济发展和转型
(10)害怕资源会因为海南建设加速消亡
(11)不知道是否给海南人民带来忧患
(12)为此骄傲和期待
(13)有利于抓住发展机遇
Q2:(1)
AB
片面,早起步好,局部带动全面
(2)管理机制不成熟,公民素质有待提高
(3)设备不够但有优良的自然环境
(4)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5)建设加剧人民负担
(6)提高工资,借机提高海南人民素质
(7)靠旅游业拉动内需,抓机遇促发展,还有很多地方有待开发
(8)财政状况、旅游景点的管理、基础设施现状不太乐观,还打不到国际化的标准应先准
备,再进行全面
Q3:(1)把海南当作示范性基地,推动低碳生活
(2)绿色环保、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3)挖掘海南特色发展道路,建设多元化海南省
(4)投资农村沼气池建设,提倡低碳生活
(5)想法好。建议:加大宣传教育,推广环保节能产品;建设低碳住宅,开发新能源
Q4:(1)应先解决房价、教育、旅游等方面的问题
(2)改善交通问题和社会风气问题
(3)发展新兴工业,提高科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人口过多,污染,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Q5:(1)政府应采取措施
(2)宏观调控,增加外省人购房税防止岛富民穷
Q6:(1)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随基础设施的提高,消费群体会有所改变
(2)中产阶级消费数量大,增升值潜力大
Q7:(1)东保西引,保持东线旅游热度,同时开发西线旅游吸引游客
(2)运输条件分布不均,应做好统筹规划
(3)因地制宜,加大西部宣传力度
(3)发展旅游业和高科技农业
Q8:(1)文化融入旅游,带动少数民族发展
(2)色民族旅游,不应把商业元素加入民族文化
(3)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实践过程
小组感想一:
[总结
]
第五篇:海南十二五规划建议 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南十二五规划建议 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
文章来源:国家中小企业信息网 点击数:135 更新时间:2010-12-27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QQ空间腾讯朋友复制网址更多0 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0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五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海南省委五届九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讨论了制定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年至2015年)的有关重大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十一五”时期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最好的五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着力提升海南综合经济实力,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战胜特大洪涝等自然灾害,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20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3600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23倍和1.13倍。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7亿元,是2005年68.6亿元的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4000亿元,是“十五”时期累计投资1408亿元的2.8倍。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0元,比2005年的8124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比2005年的3004元增长73%。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农垦管理体制、洋浦保税港区建设等重大改革目标基本实现。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省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这些重大成就标志着,“十一五”时期是海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是经济总量提升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是改革开放攻坚力度最大、体制机制创新最具活力的时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
(二)“十一五”时期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十一五”的奋斗历程,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坚持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发展为重,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能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打下坚实基础。坚持继承和创新,不断探索和完善切合海南实际的发展思路,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才能为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提供强大动力。坚持生态立省,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才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人为本,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才能找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才能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十二五”是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时期
(三)“十二五”时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海南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期目标、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决定性的基础。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既为我们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契机,也存在着各种挑战和风险。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既为我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宏观环境,也增加了竞争的压力。从我省来看,“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建设打下的良好基础,特别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得海南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海南经济特区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海南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进一步凸显。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属于欠发达地区这一基本省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发展中面临的困难还很多,突出表现是:产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优,经济总量小;城乡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体制机制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加快解决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建设好海南国际旅游岛。
(四)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新形势,顺应全省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贯穿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全过程,发挥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大优化经济结构力度,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大幅度提高综合竞争力,为把海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落实上述指导思想,必须遵循中央提出的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坚持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抓手,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和推动科技进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制定“十二五”规划,要紧紧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按照到2012年打牢基础,到2015年形成国际旅游岛基本框架,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旅游岛的战略步骤,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
——优化结构取得重大进展。到2015年,三次产业比重趋近20:30:50,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水平显著提高,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工业为支撑的支柱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以旅游业为龙头、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基本形成。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省域、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初步形成。
——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中等职业免费教育;基本解决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性住房问题,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力争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目标全面实现,体制机制更具活力,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效明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规定的要求,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三、全力推进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旅游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按照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和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推动形成海岛特色鲜明、山海优势互补、城乡和谐发展、人文环境优良的旅游格局,彰显“阳光海南、度假天堂”的国际旅游岛形象。
(六)充分利用海南独特的自然资源,建设一批世界级的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严格执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功能定位和项目布局,加快建设航天科技(000901)主题公园、海洋主题公园、热带雨林主题公园等世界级旅游项目。充分利用东部优良的海湾海岸资源,打造琼东地区国家滨海休闲度假海岸;充分利用西部富有差异化的山海资源,打造琼西地区国际旅游岛金色西岸。完善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的功能设施,打造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围绕重点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抓紧滨海、山区旅游精品线路的规划、建设和改造,完善景区和度假区内外交通和配套设施,推动滨海、山区旅游资源整合。
(七)以国际化改造为手段,建立衔接国际标准的旅游服务体系。实施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国际质量认证,在旅游餐饮、住宿、购物、交通、景区、旅行社、导游等领域和环节,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规范商贸零售业服务,提高购物消费的商品质量、信誉和服务水平。规范住宿业和餐饮业服务,为中外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优质服务。规范旅游行业服务,加强交通、景区、旅行社和旅游从业人员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旅游立法工作,完善旅游相关法规。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应急救援、医疗卫生、法律服务、交通标识、厕卫设施和管护等体系。支持旅游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管理服务作用,建立功能齐全的综合性旅游网站和游客服务中心。
从建设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入手,抓紧落实中央赋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特殊政策,在体制机制创新、开发模式创新、投融资创新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八)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促进服务业和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推动旅游业与服务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把旅游业做成综合性大产业。大力发展与旅游业相适应的房地产业,科学规划和把握房地产的类型、规模和速度。大力发展以保税港区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业,建设好免税店、品牌专卖店、品牌折扣店、品牌直销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打造世界名牌云集的国际购物中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会展产业,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住宿、商贸和餐饮服务业,打造一批“美食一条街”、“购物一条街”等具有地方产品特色的品牌。提升度假旅游、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等传统旅游产品质量,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邮轮和游艇旅游、西沙旅游、养生康复、空中观光、高尔夫和山地、海上运动等新型消费业态。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健全金融组织和保险市场体系,创新金融和保险产品,促进金融保险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平等参与旅游业开发建设。
四、大力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建设国家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基地的战略定位,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九)建设好国家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基地。重点发展冬季瓜菜、种业、橡胶、热带水果和花卉、水产品和畜产品等热带特色现代农业。以保障内地冬季市场供应为目标,建设好冬季瓜菜生产基地。结合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建设好南繁育制种基地。扩大精致农业规模,建设好热带水果和花卉基地。稳定面积,推广良种,提高单产,加强管理,建设好天然橡胶基地。拓展外海和远洋捕捞,推进近海集约化健康养殖,建设好渔业出口基地。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动物防疫体系,发挥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加快发展农产品(000061)加工业和流通业,集中力量抓好畜禽和水产品深加工,集中力量抓好农产品信息、批发、集散、冷藏、包装、检测一体化的大型热带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快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关键性技术的研发体系和推广体系建设。
(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和细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水、路、电、讯、气、房和优美环境“七到农家”工程。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和管护制度。结合重大项目建设中的拆迁安置和灾后重建,统筹规划村庄和农村社区布局,因地制宜引导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热带风情乡村。继续推进教育移民扶贫工程。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三集中”扶贫机制,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实现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十一)完善适应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择优扶持壮大一批品牌优势突出、联结农户多、让农民得利多的龙头企业。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引导各市县抓紧编制和完善乡村发展控制性详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按照规划利用建设用地自主开发旅游项目。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抓好后续配套服务工作。
(十二)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集中财力物力培训和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持续实施中部农民增收计划,积极发展和扩大外出打工经济,增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吸纳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的休闲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财产性收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
五、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和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坚持“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战略,发挥海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后发优势,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十三)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建设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南灵狮创意港和三亚创意园,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知名信息技术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软件研发、信息技术培训等软件产品和相关产业,早日建成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生物产业。支持海口维瑅瑷生物研究。加快以海口药谷为重点的医药产业发展。增强南药、黎药、海洋药物的自主研发能力,加快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生物育种、生物食品、生物农药、生物化肥、生物环保等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支持光伏产业、电动汽车、风力发电、高端特种玻璃等重点项目建设。依托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建设,积极发展航天配套产业。
(十四)集中布局、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港口条件和重点工业园区及开发区,重点培育油气化工、浆纸及纸制品、汽车和装备制造、矿产资源加工、新材料和新能源、制药、电子信息、热带农产品加工八大支柱产业。加快推进新增1200万吨炼油、150万吨乙烯等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条,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东方工业园区形成集中布局的油气化工产业基地。在“十二五”期间培育10家以上产值超百亿的大型企业。调整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扩大经济开发区面积,完善东方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基础设施。
(十五)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围绕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制定和实施海洋强省战略,科学规划发展海洋经济。支持大型石油公司加大海洋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升海南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速度,推进30万吨级原油码头、205万方成品油保税库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石油、成品油储备能力达到1000万方。支持大型企业在海南发展修造船、海洋工程设备等产业。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航运业。加快渔港建设。支持发展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能源利用、海水淡化等新兴产业。加强海监渔政队伍和装备建设,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保护好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
六、抓好以十大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必须与海南实际紧密结合。针对我省基础设施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不相适应的现状,优化投资结构,集中财力物力,加快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环岛高速铁路、“田字型”高速公路、港口建设、机场新建扩建、红岭水库、电源工程、海南电网及跨海联网二期、天然气管网、“三网融合”十大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十六)加快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建设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对于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强琼粤经济合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扎实做好前期工作,抓紧开展跨海通道工程对海南经济的拉动效应、建设投融资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等重点课题的研究,力争国家“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
(十七)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建成环岛高速铁路、海口─五指山─三亚和洋浦─儋州─万宁“田字型”高速公路,推进港口和机场新建扩建工程,基本形成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衔接快捷、分工合理的综合交通体系。建成海口至洋浦一小时交通圈。加快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红岭水利枢纽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抓好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江大河、中小河流、重点海堤和易涝洼地的综合治理,增强城市和农村的防洪排涝能力。加快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昌江核电为重点的电源工程、海南电网及跨海联网二期工程、环岛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工程,提高全省的信息化水平。抓好与十大工程配套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城乡公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城镇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十八)促进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推进以十大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制定实施意见,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最大限度地提高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和社会保障水平,最大限度地吸纳当地农民转移就业,最大限度地做好拆迁安置工作,形成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的良性互动,创造最终需求,提高当地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七、促进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
海南作为岛屿省份,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要坚持把全岛作为一个整体科学规划建设,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城镇布局科学合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格局。
(十九)明确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加快建设琼东沿海地区国家休闲度假海岸,使琼东地区成为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深入实施中部市县农民增收计划,抓紧编制和实施中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纲要,使中部地区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特色产业发达、农民共同富裕的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快实施《海南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规划纲要》,使西部地区成为带动海南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我国北部湾地区发展的战略支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注重增强以海口为龙头的琼北综合经济区对全省经济的带动能力,注重增强以三亚为龙头的琼南旅游经济区对全省旅游业的带动能力,注重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二十)加强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的规划建设。突出热带海岛特色,构建省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县城镇─中心镇四级城镇化空间体系。海口市要围绕成为环北部湾和海南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全省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经贸文化交流中心等战略定位,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品位之城。三亚市要继续围绕建设国际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以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全方位对旅游要素和旅游设施进行国际化改造,努力把三亚城乡建成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和服务功能完善、旅游业协调发展的世界级旅游城市。规划建设好海南东西两翼的区域中心城市,提升带动周边地区的功能。规划建设好县城镇,加强与省域、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互补,发挥好统筹城乡发展结合部的综合服务功能。规划建设好中心镇,选择地理位置、基础设施、自然和人文环境较好的乡镇,以旅游化改造为手段,集中财力,分批实施,建成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把重点放在加快小城镇建设和管理上,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在切实保护好、发展好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形成政府规划和引导、企业和农民共赢、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增强中小城镇的产业聚集、吸纳就业功能。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制度、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八、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提高了生态省建设的要求,更有利于保持海南独特的环境与资源优势。要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施好资源节约、城乡清洁、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三项行动计划。
(二十一)实施资源节约行动计划。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抓好重点节能计划的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推广高效节能产品。抓好节水计划的实施,扩大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加大工业节水技改力度和促进循环用水,严格控制超采地下水、严禁滥采地下水。抓好节地计划的实施,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集约用地水平,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和耕地。抓好节材计划的实施,推动节能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实施资源节约行动计划要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机结合。加快发展循环工业经济,重点在洋浦经济开发区、东方工业园区、老城经济开发区、昌江工业区推进循环工业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重点建设大中型沼气,大力推广“猪─沼─作物”等循环农业模式,形成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加快发展循环旅游经济,以主要城市和旅游区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
(二十二)实施城乡清洁行动计划。加强水源保护。以主要河流、水库为重点,强化水污染防治措施,推行水源保护区内的退耕还林和保护性耕作。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抓手,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环境卫生建设;以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提高环卫工人装备水平和工资、劳保待遇;加强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循环利用设施建设,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件责任追究制度;编制和实施全省低碳技术应用与推广计划,力争“十二五”时期海口市、三亚市公交车、出租车基本普及新能源汽车。强化城市海岸带环境保护,严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海。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二十三)实施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继续加强生态保护。保护和管理好国家、省级生态功能区,新建一批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继续推进海防林建设和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三边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重点要放在加快城乡园林化和提高森林质量上。继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加大生态保护基础设施投入。建立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
九、深入实施科教兴琼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教育是基础,科技是支撑,人才是关键。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才队伍。
(二十四)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点放在事关发展全局的关键环节上。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引进集成创新、推广应用与示范三项工程,重点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海洋资源开发、生物与新医药制备、应用软件及网络、旅游产品与旅游装备开发、现代服务业平台与系统、环境保护与监测、新材料和新能源开发八个优势领域的科学技术。加强科技园区和科技平台建设,重点建设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南三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重点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努力在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
(二十五)继续把教育优先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高质量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中等职业免费教育。加快桂林洋大学城建设,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增强高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相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与国外相关机构合作办学。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健全教师管理和用人机制。继续加大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部贫困山区的倾斜力度,建立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的激励机制。健全教育资助制度,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二十六)实施海南国际旅游岛人才工程。认真实施《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引进和用好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加强重点产业领域和社会领域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抓好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改进政府人才管理职能,营造人才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抓好重大人才政策的落实,把各类重要人才的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人头上。抓好重大人才工程实施,重点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优秀企业家引进培养工程;加快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南海资源开发等重点产业的人才工程建设;加强教育、医疗卫生、宣传文化、社会工作等重点社会领域的人才工程建设;实施琼属华人华侨人才开发、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支持工程。建立健全人才公共信息与公共服务平台。
十、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制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规划,建立符合省情、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重大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成果。
(二十七)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努力实现城乡居民住有所居。强化政府综合协调职责,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土地供应,加快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中低收入者多元化需求。加快推进垦区、林区危房改造和住房建设。在完成茅草房改造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危房的改造力度。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和监督检查办法。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制度。基本实现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一套保障性住房,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二十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力争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市县、乡镇、建制村都有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把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农垦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重点。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采取家电、汽车、摩托车、建材下乡等有效措施,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坚持各级财政增收部分55%以上直接用于改善民生,增加社会事业支出比重,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二十九)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使城乡居民都拥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公共医疗设施和机构的投入,提高预防和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海口、三亚、琼海、儋州、五指山区域重点医疗中心,加强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建制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力度,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制度,努力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确保城乡困难人群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开展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形成各类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工协作格局。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促进有序竞争,加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生殖健康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改善出生人口素质。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
(三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省覆盖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为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打好基础。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做实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实现跨省可接续。完善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灾民救助等制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实现精确管理。
(三十一)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能力建设。完善法规规章和政策,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用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健全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基础工程建设,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大社会管理薄弱环节整治力度。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建设,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严格公正廉洁执法,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加强重点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十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软实力
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对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引领、支撑和推动作用。(三十二)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全省文化产业布局,把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作为旅游文化发展的突破口和示范区,着力打造东线、中线、西线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带,推动形成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动漫游戏、体育健身、休闲疗养九大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企业群和文化产业园区,培养一批省内骨干文化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国际大型文化企业,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改造升级地方性传统文化节,创办国际性文化艺术节,引进世界顶级体育赛事,打造一批全国性和国际性的文化节庆和体育赛事品牌。
(三十三)提升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市县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城市街道文化中心,提升辐射带动农村文体活动能力;加快建设建制村文体活动场所,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提升群众性文体活动水平。设立全省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奖,支持电视剧、电影、歌曲和舞台精品的创作生产。加强对琼剧、黎族苗族民歌、儋州调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建设。支持黎锦、黄花梨木雕等民族工艺精品生产。(三十四)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塑造多元开放包容祥和的人文环境为目标,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吸纳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培育开放、创新、和谐、包容、进取的海南人文精神。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设立人文环境建设奖,表彰在国际旅游岛人文环境建设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先进个人。加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改进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在提高质量、加强管理上下功夫。
十二、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海南作为经济特区,仍然肩负着改革开放排头兵的重任,要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农垦管理体制、国有企业、社会事业体制等重点改革,不断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三十五)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的各级政府公共职责分工体制;指导市县用足用好下放的权力。乡镇机构改革的重点要放在大力增强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上,对具备一定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的中心镇赋予必要的城市管理权限。顺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趋势,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基本政务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建设,建立完善重大事项听证制度,建立严格的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大民生指标在政绩考核体系中的权重。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继续深化洋浦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其他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理顺管理体制、激活发展动力的路子。进一步推进港口管理体制改革,跨行政区域组合港口资源。
(三十六)抓好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和其他国有企业改革。海南农垦要在政企分开、社企分离基础上,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有序推进农场属地化管理,整合农垦和地方土地资源,妥善做好干部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大幅度提高农垦职工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全面实现海南农垦“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目标。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全面实施国有林场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做大做强企业集团。
(三十七)以政事分开、社企分开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科技、教育、文体、卫生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支持和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以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发展社会各类中介组织。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三十八)以建设国家对外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为目标,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旅游开放为先导,切实抓紧抓好购物免税、外商投资等开放政策的落实,创造更加便利的人员、资金、商品进出环境。加快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和离岸金融业务。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有品牌的大型旅游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化向东融入粤港澳、向西联合北部湾的区域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合作,加强琼台农业和海洋经济合作,以洋浦保税港区、海口综合保税区、东方和儋州边贸市场为依托,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积极开展国际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引进国际知名院校和国际知名医疗机构联合办学办医。依托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优势,全方位开展区域性、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以及高层次的外交外事活动,使海南成为我国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国际交往平台。继续办好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发挥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文化引领作用。充分利用侨乡优势,吸引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大力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十三、广泛动员一切力量,扎实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三十九)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切实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注重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宗旨意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严格管理,严格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以专项治理为抓手,解决党风政风突出问题,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
(四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人大工作,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特别立法权,争取“十二五”期末初步形成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的法规体系,切实加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发挥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建言献策。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支持国防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四十一)高质量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强化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突出重大项目对于规划的支撑。强化“十二五”规划纲要与其他行业规划、区域规划、民生规划的关联度,突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地位,形成我省高质量的“十二五”规划体系,以规划引领海南更好更快发展。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和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团结一致,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早日建成海南国际旅游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