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互联网+教育培训心得
我对互联网+教育的思考
-------青岛培训的感受
此次青岛之行,真的令自己眼界大开,脑洞顿开,因为此行让我了解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也让我真正意识到“互联网+教育”思维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明白了翻转课堂它不仅是模式,它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不二法门。
我一直认为互联网+教育它只是一种高大上的东西,我们只能对它敬而远之,并不实用。现在才真正认识到,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教育内涵丰富,我们又该如何理解,窃以为我们首先应该理解何为互联网+教育,真正意识到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教育领域中,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著名经济学家汤敏曾有这样一个设想:如果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课程被大部分印度年轻人掌握了,10年后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印度年轻人都是哈佛或斯坦福毕业的。而中国的青年人才还是传统教育教出来的,怎么跟人家竞争?
时下,上网逐渐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青岛开发区实验中学,昌乐二中哪里的学生在学校网站上下载作业,在QQ群里讨论功课以及上网搜寻资料等等已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习惯。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高科技的发展,以及家庭电脑和网络越来越普及,网络已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好帮手。通过网络,既有利于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还可进一步增强与老师以及父母之间理解、沟通与交流,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是的这些东西我们我们不能复制,但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一些呢? 互联网具有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的特点,这一特点我们不能否认。互联网在中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的好帮手。这不但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上网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而且还能更有效地刺激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能有效地养成中小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行为习惯。这样的一个好工具我们应该怎样利用,怎样开发,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截止2014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5.57亿,占中国网民的85.8%。互联网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迁徙已成定局。在线教育从PC到移动再到智慧互联也已是可预见的未来。”我们是否也能在这方面做些文章呢?我们实验小学也作了尝试,例如:我们建立了各种群,教师群,班主任群,家族群。我们是否还能向更深更广的维度开发呢?
我们应让“互联网+教育”托起实验小学未来和希望。我们学校要想成为更广区域的名校,强校,我们可以制定“互联网+教育”计划,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增强孩子驾驭网络和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教育他们逐步掌握从网络获取、传递、加工和处理各种有益信息的能力,从网络上获取新知识,不断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竞争力,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互相交流学习和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以达到学习和教育的目的,真正让网络为我们的孩子所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我们要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首先,教师应该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心态和思想。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应调整好心态,应该以学生的视角,以服务者的姿态进行教学,打造互动、个性、灵活的课堂氛围。其次,不排斥互联网技术,把互联网做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式。个性化教学,是互联网教育区别于线下教育的最大特点之一,教师要善于主动运用大数据进行个性化辅导。可以预见,未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必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教师需要善于利于互联网技术,让自己重塑,使教学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这样教师的竞争力才会不可撼动,才会使教师的职业得到不可想像的发展空间,让互联网技术回归为教学辅助利器的本质,终归人的智慧是一切新事物的起源。
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具有了互联网+教育的思维,技术层面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但这还不够,我们还应该有新的教学理念,我们不照办翻转课堂的模式,但我们可以引进翻转课堂的观念。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只要我们去做,我们还是大有可为的,我们的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把预习部分转化为观看视频,其效果我相信会更好。其实这就是先学后教的预习化,仔细剖析该教学模式,基本上与我们的先学后教非常相识。,从这点上看,翻转课堂有相识之处,异曲同工,形式相识,目的一样。最终还是让学生先预习,只不过是学生预习的材料丰富一些,伴有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把预习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的预习罢了。从课堂教学的流程来看,都是先学后教,然后课堂上学生探究,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小组合作化。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就是布置好任务,然后有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合作探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只是一个任务的安排着,学生是任务的研究者、执行者和探索者。从该种教学模式来看,他的起源还是源于我们的杜郎口。俗话说:“懒人推进了世界的发展”。正是这种原因,由于“懒教师”的出现,才产生了“勤学生”。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本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学生观。只有定好位,才能做好“在其位谋其政”。才能真正在课堂上把老师解放出来,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才能让以学定教得以实现!
翻转课堂它是一种理念,它是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翻转,只要我们去不断探索,我相信我们会找到我们独具特色的翻转课堂。而对互联网+教育思考和利用则会为我们的教改插上腾飞的翅膀。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一定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特别是网络新技术,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我将尝试一下微信与教学的融合,探索出微信的潜在的教学资源。同是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在教学中要深入贯彻“以学定教”的理念,加大预习环节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本土化融合。
李道久
2016年8月29日
第二篇:互联网+教育心得范文
“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互联网+教育”的“荒漠”,老师都还摸不着头脑;一边却是互联网的“天堂”,各式新鲜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走进课堂。
面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实,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表示,“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
互联网时代,奇迹每天都在发生。像“互联网+”这样听起来既专业又时髦的词汇,因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从总理口中说出来,着实火了一把。
对于什么是“互联网+”,可以这样理解: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交通,滴滴打车出现了„„也就是说,“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是新行业形态的出现。
面对火热的“互联网+”,教育当然不能缺位,那么“互联网+教育”,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
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
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怎么样? 记者调查走访发现,在有的学校,手机尚属违禁品,被发现之后要没收;而有的学校,手机却可以带进课堂,当学习工具。在有的学校,老师的板书必须写在投影用的白板上;而在有的学校,学生却可以通过弹幕在PPT上交流互动。面对这近乎于冰火两重天的差距,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理性地看待“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火: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层出不穷
“茧就好比一种苦难,在茧中不断拼搏,才会挣脱出来;如果蝴蝶不拼搏、不努力,就只会作茧自缚,待在那狭小的空间里,永世得不到挣脱。所以说,面对苦难,不能望而却步,要不断拼搏,在苦难中破茧而出,敢于直视人生的愉悦和惨淡。”
这样充满哲理和正能量的优美文字,出自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初中生邱晗的一篇文章——《在苦难中破茧而出——读<安妮日记>有感》。
迎园中学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平台,别出心裁地创立了“三百字团”的专栏,专门发表学生的作品。通过这个公众平台,任课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看到学生发表的作品,并会把学生的作品分享到朋友圈。
“学生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写作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迎园中学一位教师表示,“学生不但特别喜欢读自己同学的作品,而且也积极写作投稿,同学之间相互影响,起到了‘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良好效果。” 与这种课下开设公众号不同的是,有更大胆的老师,直接把互联网技术“请”进了课堂。
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堂广告创意策划课上,“弹幕教学”亮相了。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手持平板电脑或者手机,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发表疑问、提出看法,这些内容会即时显示在课件上。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
这种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通过网络发送文字在屏幕上讨论问题的教学模式,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体验过这种课堂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学生陈诺说:“虽然发弹幕讨论需要按手机,但起码是用于学习上,大家注意力集中了,不再是‘低头族’,也促进了课堂互动。”
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李华君表示,“弹幕”的引入确实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以后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既能集中注意力又不至于偏离学习。
上海交通大学则更进一步,将“慕课”与“一屏多显”技术相融合,努力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云教室”。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便能实现“课程任意选,老师任性挑”的“私人定制”式教育。
冰:互联网授课方式“只是听说过”
去年从西北一所知名大学毕业的王航,现在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某乡镇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在学校一些中老年教师眼中,年轻、有活力的王航是见多识广的,在大城市接触到的新鲜教学方式也是较多的。
然而,当这位年轻的教师被问及是否接触过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时,他摇着头表示,“只是听说过”。
“对学校老师来说,互联网的最大用处就是下载课件。”王航解释说,所谓的下载课件,就是去网上寻找相关科目的课件,下载后适当做一些修改,上课的时候拿来用。
“这可能是互联网跟教育联系最紧密的地方了吧。”王航笑着说。
记者从王航所在的学校了解到,该校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如果学校发现有学生携带手机,会当场没收,并通知家长带学生回家反省,有些家长甚至会当着老师的面把孩子的手机摔碎。
“所以,像微课、慕课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我们来说,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具体推行。”王航说,“我倒是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毕竟孩子们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还发现,不单是西北偏远学校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中东部地区基层的学校情况也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即使具备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设施设备仅仅被当作摆设,没有真正利用起来。
河北省邢台县某中学教师李琼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多个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用得久了开始出现质量问题,投影到白板上的字,讲台下的学生很难看清楚。“用于投影的白板,不得不用来写板书。”
“由于是寄宿制学校,又不准学生带手机,电脑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外面世界的渠道受到很大的限制。”李琼认为,相对于大城市能随时接触到互联网的学生而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的学生已经被甩开了一大截。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教育差距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被拉得更大了。”李琼说,“不能让寒门出贵子变得越来越难。”
在李琼看来,“互联网+教育”真正推广到基层,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像慕课、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基层教育中推广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比如教学设备的问题、教师的观念问题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等。”
在“互联网+”时代保持一份冷静
一边是“互联网+教育”的“荒漠”,老师都还摸不着头脑;一边却是互联网的“天堂”,各式新鲜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走进课堂。
面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实,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表示,“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
中关村新兴网络教育开发研究院院长李洪波也认为,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直至最终融合为一的关系。“传统教育不是一无是处,互联网教育仍然需要吸收传统教育的精华为其所用,而不是另起炉灶或砸烂传统教育、彻底重建。”
李洪波认为,“就算在互联网特别发达的美国,目前仍处于互联网教育的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有效的、公认的模式和案例。”所以,“互联网+教育”有一个过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我们去继续探索和尝试。的确,顺应互联网潮流是教育领域无可选择的选择,但是必须认识到,教师才是教育的根本,互联网只是工具和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王伯鲁指出,在互联网与教育“亲密接触”的当下,保持一份冷静,牢记教育的本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王伯鲁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老师应该有时代感,要跟得上时代;另一方面,老师不用特别担心技术上的事情,“技术上的事情有人会替老师考虑好的”,最根本的还是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做好了这两点,教师才能在这个时代拥有更大的舞台。
学习感悟:
目前,我也感觉“互联网+教育”存在两级分化问题。一方面在网络上看到很多关于“互联网+教育”的一些报道,也看到很多网络视频,特别是知名高校的视频,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在网络上没有体会慕课、微课的实践经历,咱们学校也没有真正引入慕课平台,这样我们对慕课没有真正实践操作的经历。因此,我希望学校在“互联网+教育”方面引入平台,教师才有平台准备材料,或者提供机会参观其他学校慕课情况。慕课开展后,个人认为可以改变现在的教学模式,最起码简单重复的教学过程可以用视频代替,教师只需指导学生做练习或强调一些难理解的知识。
第三篇:互联网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我对互联网+教育的思考
王俊华
我一直认为互联网+教育它只是一种高大上的东西,我们只能对它敬而远之,并不实用。现在才真正认识到,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教育内涵丰富,我们又该如何理解,窃以为我们首先应该理解何为互联网+教育,真正意识到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教育领域中,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著名经济学家汤敏曾有这样一个设想:如果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课程被大部分印度年轻人掌握了,10年后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印度年轻人都是哈佛或斯坦福毕业的。而中国的青年人才还是传统教育教出来的,怎么跟人家竞争?
时下,上网逐渐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青岛开发区实验中学,昌乐二中哪里的学生在学校网站上下载作业,在QQ群里讨论功课以及上网搜寻资料等等已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习惯。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高科技的发展,以及家庭电脑和网络越来越普及,网络已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好帮手。通过网络,既有利于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还可进一步增强与老师以及父母之间理解、沟通与交流,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是的这些东西我们我们不能复制,但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一些呢? 互联网具有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的特点,这一特点我们不能否认。互联网在中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的好帮手。这不但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上网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而且还能更有效地刺激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能有效地养成中小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行为习惯。这样的一个好工具我们应该怎样利用,怎样开发,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截止2014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5.57亿,占中国网民的85.8%。互联网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迁徙已成定局。在线教育从PC到移动再到智慧互联也已是可预见的未来。”我们是否也能在这方面做些文章呢?我们实验小学也作了尝试,例如:我们建立了各种群,教师群,班主任群,家族群。我们是否还能向更深更广的维度开发呢?
我们应让“互联网+教育”托起实验小学未来和希望。我们学校要想成为更广区域的名校,强校,我们可以制定“互联网+教育”计划,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增强孩子驾驭网络和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教育他们逐步掌握从网络获取、传递、加工和处理各种有益信息的能力,从网络上获取新知识,不断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竞争力,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互相交流学习和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以达到学习和教育的目的,真正让网络为我们的孩子所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我们要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首先,教师应该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心态和思想。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应调整好心态,应该以学生的视角,以服务者的姿态进行教学,打造互动、个性、灵活的课堂氛围。其次,不排斥互联网技术,把互联网做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式。个性化教学,是互联网教育区别于线下教育的最大特点之一,教师要善于主动运用大数据进行个性化辅导。可以预见,未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必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教师需要善于利于互联网技术,让自己重塑,使教学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这样教师的竞争力才会不可撼动,才会使教师的职业得到不可想像的发展空间,让互联网技术回归为教学辅助利器的本质,终归人的智慧是一切新事物的起源。
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具有了互联网+教育的思维,技术层面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但这还不够,我们还应该有新的教学理念,我们不照办翻转课堂的模式,但我们可以引进翻转课堂的观念。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只要我们去做,我们还是大有可为的,我们的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把预习部分转化为观看视频,其效果我相信会更好。其实这就是先学后教的预习化,仔细剖析该教学模式,基本上与我们的先学后教非常相识。,从这点上看,翻转课堂有相识之处,异曲同工,形式相识,目的一样。最终还是让学生先预习,只不过是学生预习的材料丰富一些,伴有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把预习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的预习罢了。从课堂教学的流程来看,都是先学后教,然后课堂上学生探究,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小组合作化。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就是布置好任务,然后有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合作探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只是一个任务的安排着,学生是任务的研究者、执行者和探索者。从该种教学模式来看,他的起源还是源于我们的杜郎口。俗话说:“懒人推进了世界的发展”。正是这种原因,由于“懒教师”的出现,才产生了“勤学生”。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本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学生观。只有定好位,才能做好“在其位谋其政”。才能真正在课堂上把老师解放出来,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才能让以学定教得以实现!
翻转课堂它是一种理念,它是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翻转,只要我们去不断探索,我相信我们会找到我们独具特色的翻转课堂。而对互联网+教育思考和利用则会为我们的教改插上腾飞的翅膀。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一定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特别是网络新技术,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我将尝试一下微信与教学的融合,探索出微信的潜在的教学资源。同是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在教学中要深入贯彻“以学定教”的理念,加大预习环节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本土化融合。
第四篇:互联网+教育
今年两会,充满互联网气息的行业热词“互联网+”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互联网+”开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这着实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最近,总理关于“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的喊话更让人感到“互联网+”离我们越来越近。
究竟,“+”的是什么呢?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京东;互联网+传统红娘=相亲网站;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互联网+传统交通=嘀嘀打车;互联网+传统新闻=新媒体;互联网+通讯=即时通信……很重要的一点是,互联网与各行各业之间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提升关系。
“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巨大推力,同时也是变革教育的一大契机。互联网+教育,也是业界人士认为的“互联网+”时代到来的重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逐渐与教育紧密相连,它正在用“智能”的力量重塑教育的形态。
那么,究竟应该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教学方式?5年后、10年后、20年后,您站在怎样一个课堂里?课堂形态被打破,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课堂游戏化,玩儿着游戏就把课给上了?教育更智慧,私人定制成常态?数据化管理,教师与数据产生化学反应?
外界的急速变化需要教师能力与思想的提升,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点什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呢? “+”点宽容:以开放心态看待互联网+教育的时代
互联网教育时代,网络资源的便捷性与丰富性不言而喻,而这些优点最终都成为学习中强大的力量。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各科的电子作业,进行快速的数据分析,一个学生的各学科学习能力图,立即生成啦!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在平板上的答题进展,随时知道哪些问题成了学生的难点。
在线教育、MOOC、电子书包……也都会得到更广阔的开展。美国、韩国、新加坡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例如,美国推出一个比较有智慧技术含量的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可以生成27亿条个性化学习路径。
所以,在“互联网+”时代,老师们怀有一颗包容的心吧,不要拒绝,不要恐惧,大胆地让孩子去接触网络,也让自己去拥抱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吧。
“+”点新意:创新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力量
互联网时代的课堂仅仅是充满未来感的教室和先进的硬件设备吗?错,更重要的是教师们的创意!
上海的一位语文教师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开设了“三百字团”栏目,发表学生的作品。出乎他的意料,学生都很爱读同伴的作品。不仅如此,校长、其他教师、家长都能看到这些作品,并会把学生的作品分享到朋友圈。慢慢的,孩子们以能在微信上发文章为荣。一个老师,结合新技术,创新了他的教学。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熟悉新技术、应用新技术,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精神,是否能使创意与技术“真结合”!“+”点真实:让教师回归真实本性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代言人。在学生眼中,老师们被贴上了“数学”、“语文”、“英语”的标签,因为老师们往往只见“知识”不见“人”,学生看不到教师最真实的那一面,师生之间的所有交往都发生在“知识”的传送带上。
然而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教师不再拥有知识霸权。当教师与学生以相同的“学习者”身份出现时,教师必然需要回归真实本性。一个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教师与一群同样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往。这要求,教师呈现成多的真性情、呈现更多的鲜明态度,才能让教育更生动,成为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教师。“+”点个性:教师本身才是最好的课程
“我喜欢讲政治的宋树岐老师和流行病的董兆举老师,可以集中精力从头听到尾。”“喜欢安娜老师,喜欢学近代史了呢!”“高中的时候就是因为喜欢美术老师所以喜欢美术课。”这就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因为老师,爱上这门课,相信这是不少人都有过的体会经历。
现在,学校课程正在努力走向具有“这一所”特点的学校课程体系,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去选择想学习的课程内容。也许不久的未来,学校的每一门课程内容都会与这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更紧密融合”,成为这一位教师的“个性课程”,并赋予着具有这一位教师鲜明个性风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实现教育与教学的“合体”,而学生不仅仅是在选择课程内容,更是在选择一种价值认同。
“+”点用户思维:理解学生的需求
最近很火的“翻转课堂”,就是用户思维的一种体现。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教师讲、学生听)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问题。作为学校,必须要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文化。要理解学生的需求,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没有学生的认同,单向的教育是不完美的。同时,教师要有根据学生用户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育教学的本事。
“+”点数据思维:从数据中认识学生
以前我们也有很多数据,比如平均分、优秀率等,而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挖掘,教师很有可能有能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微观表现,如:他在什么时候翻开书,在听到什么话的时候微笑点头,在一道题上逗留了多久,在不同学科课堂上开小差的次数分别为多少,会向多少同班同学发起主动交流,等等。
据了解,北京十一学校的一位老师,就在研发弹幕教学,课堂联网,学生手持平板,随时通过网络发表感想和疑问,同步显示在课件上。课上,老师可以及时调整课程;课后,老师可以根据数据的统计和挖掘,对课堂难点和学生特点进行精确分析,让人大开眼界。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老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学生,学校能够更好地进行决策,教育将变得更加科学。所以老师们不妨也多点数据思维,让自己能够通过量化的手段,通过数据更加科学地认识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吧!
第五篇:互联网技术协会干部培训心得
互联网技术协会干部培训心得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社团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学院团委、召开社团干部培训大会,其中有社团干部发展战略研究专题;社团联合会“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以及大学生社团干部必备素质培养,社团干部集中就社团发展讨论等等。
从广大社团干部同行的讲说中,我懂得了学生干部如何应对社团发展瓶颈,自信风采,为自己喝彩。也从干部的学习培训中,我更深刻的明确了学生社团干部的工作职责,作为学生社团干部所要具备的各方面的素质以及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流和沟通的方法等,从中受益匪浅。
社团,是我们在学习之余所举办的。能拓展视野,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的舞台。在这次社团干部培训中,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在思维方式,组织协调,团队合作以及应变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层次的提升。而学到的这些这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运用在社团的管理上,还是运用到自身创业中,都是很好的理论依据。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这次干部培训的心得体会和我在今后工作当中的打算。
优秀社团学生干部的两个条件:(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品学兼优。(2)素质拓展,服务热情,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在同学中有很大的威信,能主动承担社会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工作,有突出的工作成绩,能起到骨干和带头作用。
首先,加强思想素质培养。做到言行一致,敢于对自己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负责,争做表率,树立好学生干部的形象。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我也深刻的体会、反省,认识到了自己思想上的问题,我将不断反省自己,以十分的热情和饱满的情绪去对待工作,认真对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提高效率,把工作尽快尽好的完成,不断的追求完美。我会牢记自己是一个学生社团干部,培养朴实的工作作风,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
第二,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调研能力、组织领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要学会主动分析,迅速反应,工作严密,大胆创新。对于各项工作,我会尽量的安排好时间,有计划的完成,避免忙乱中出错,并在务实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开拓思路,放开手脚,敢想敢做。
第三,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健康的身心,遇事冷静,做事要自信。合理配置时间,学会学习、工作和休息,学会协调自身的时间和精力,调整状态,以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最后,学生社团干部在工作中要有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社团精神是一个社团是否有吸引力的标志,而个人主义是这个时代年轻人需要克服的障碍。在工作中,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将能充分发挥出全部人的潜在能力,更加高效的完成任务。
通过干事培训的学习,我应该学会做到以几点:
1、通过各种行动让社团可以有条不紊地运做起来,使得各部门之间达到最好的协调,做好配合,组织更多有意义的活动。
2、组织好本部门的各项活动,使得各项工作和活动都能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社团干事干部的能力和积极性。
4、提高工作效率,培养朴素的工作作风。
5、遵守纪律,并按照社团联合会的会的工作管理制度做好每项工作,争做表率,树立好学生干部的形象。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不仅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上起到促进的作用,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发展自我的平台,这一次的培训活动更是使我们不仅是社团内部而且是社团之间的团体概念和合作互助精神得到进一步培养和加强。
能有机会参加社团联合会举办的培训,我感到十分荣幸,而且获益很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当中时时刻刻以优秀社团干部的高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做好互联网技术协会会里的每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