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读曾国藩心得体会
《品读曾国藩》读书心得体会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最初知道曾国藩,是在初中历史课本上。其一: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由他支持修建了最早的军事工业,曾国藩是创建中国近代海军第一人;其二: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国藩兵败靖港,欲投水自尽。
近来,读《曾国藩》,对曾国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方知道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巨大的存在,曾国藩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培育出来的最为优秀的成功者。曾国藩的成功经验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成功的关键在于是自我修炼,自强不息。
(一)他可以启示我们,平民子弟照样可以成大事,改变命运的关键在自我奋斗。曾国藩是一个农家子弟,没有任何靠山,完全靠自己的奋斗来成就事业。
(二)中等资质者同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关键在自强不息。曾国藩从来不认为自己很聪明,他多次讲自己很驽钝。他考进士,考了三次,28岁才考上。曾国藩更不豪雄,他多次说自己胆气薄弱。他的胆子比一般人还小。至于身体方面,他可以说是一个病号,30岁得了严重的肺病,大吐血,几于不治。他50多岁得了严重的高血压病,多次眩晕。最后61岁死于脑中风。他一生的成就完全靠自强不息得来。
(三)培养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教育之本。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都是应试教育。古代教育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取得功名来换得一官半职。现代的教育是为了应付各级考试,以获取文凭学位来谋职谋生。应试教育最大缺陷是忽视了对人的自身的培养。其实,世间的一切事都是人做出来的。人本身素质的强弱,才是决定事情成败的最主要因素。作为一个临危受命的军事统帅,曾国藩毫无军事知识和行伍经历,但是他比当时所有的专业军事将领都做得好。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人格的魅力。我们从他后半生的戎马生涯中,可以看到早期人格修炼对他的影响。
(四)中年以后的人格修炼重在修心,修心的要点在一个“静” 字。人到中年,见闻增多,阅历渐丰,人脉繁富,办事有方,这是好事。但同时人也变得思虑过重,欲望太多,精力分散,神志纷披,则又不是好事。如何让复杂变得简单,让纷披变得清澈,让分散变得集中?这需要修心。修心最重要的就是一个“静”字。看好一个大目标,心无旁骛。
(五)做事要开张,做人宜收敛。他做事轰轰烈烈、大气磅礴,但在做人上却很收敛,他处处谦退,不露锋芒,甚至韬光养晦。他对自己的家人,也总是喋喋不休地告诉他们不要逞能逞强,不要招人闲言,要知福惜福。
此外,对于我自己,我认识到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其一:我走路轻浮、身板不正,讲话欲速太快,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欠稳重;其二:虚伪,不愿在人前承认自己的不足,对于自己的得意处,又往往过于张扬;其三:做事欠干练,整体性、大局观不强。既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生活中,我会注意克服,培养良好的性格。
第二篇:7品读曾国藩,完善自我
品读曾国藩 完善自我
——学习《每天读点曾国藩全集》心得体会
根据集团董事局对领导干部读书活动的统一部署和淮钢公司党委的计划安排,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阅读了《每天读点曾国藩》、感慨颇深,收获也比较大。
曾国藩,由一个农家子弟、一位汉人成长为满族掌控的清政府的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被后人称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最后一位大儒”。
传统的主流文化对“成功”有一个评价体系,那就是我们都熟悉的立德、立功、立言。一个人如果做到这几方面,就成功了。曾国藩无疑是成功的,而他之所以能成为传统社会典型文人将相的代表,引起后人的广泛关注甚至崇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具有儒家道德观念中的理想人格魅力,且注重自身的修养。其在修身养性方面倡导“诚敬谨静恒”,正是这人生修炼五字决定了曾国藩低调、谦虚的处世风格,也是曾国藩成就大业,修成大儒的秘诀。
摒除曾国藩作为封建统治者所固有的消极意义,其在做人、处世方面所提出的“低调谦虚”、“欲正人先正己”、“慎独”、“屡败屡战”等众多观点无一不闪耀着思想文化的光辉,可以说,曾国藩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思想文化遗产。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浮躁而喧闹的尘世里,这种“有容乃大”、“宁静致远”的处世态度弥显珍贵,曾国藩无疑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人生大智慧。
回顾自己参加工作22年来,虽也能坚持学习、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学生、一名车间调整工,成长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但在为人处世方面,较之曾公尚有很大差距。因为率直的个性,也因为工作上急于求快求成的心理,有时会导致工作方法上的欠妥当,往往出发点是好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尽快地解决问题,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但也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到人,而影响团队的整体协作,也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一点点压力。
品读曾国藩,有如享受一份精神大餐,有醍醐灌顶之感。学习曾国藩让我懂得,低调谦虚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智慧,是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一种博大的胸襟。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除了汲取其在为人、处世方面的营养外,还要学习借鉴其“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曾公云:“办事之法,以五到为要。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也。身到者,如作吏则亲验命盗案,亲巡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探贼地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终条理,理其绪而分之,又比其类而合之也。眼到者,著意看人,认真看公牍也。手到者,于人之长短,事之关键,勤笔记,以备遗忘也。口到者,使人之事既有公文,又苦口叮嘱也。”
虽然今天的企业管理者,较之封建时代的朝廷官吏无论从为官的动机、性质、责任、目的和作用都不可同日而语,但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管理者,“五到”确可借鉴与启发。
身到,是做好领导的前提。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领导干部要想解决问题,必须要熟知情况,得到第一手资料,而这就需要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只有经常“身到”基层,“亲验、亲巡、亲探”,方能考察民生,体验民情,听到民愿。但这种“身 2 到”,应扑下身子、投入感情,否则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得不到真实的东西。
心到,是做好领导的关键。当今社会,作为领导干部每天应对的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要求领导干部什么都懂也不可能;那么领导如何才能多干事、干好事、干成事,曾公所言的“心到”至关重要。“心到”就是要专心学习,认真钻研成就事业的本领;就是要独立思考,不唯上、不唯书,通过交换、比较、反复,找到工作中的规律;就是抵御各种诱惑、心无旁骛地尽职尽责、创造性地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眼到,是做好领导的基础。作为一名领导者,其主要职责一是决策,二是用人。决策乃遇事做主、运筹帷幄。可凭甚决策,曾公所言看文牍,无非是领会皇帝旨意或研究朝廷律法。今日领导干部之决策,虽不能“拍脑门”或搞“一言堂”,但除咨询论证、民主商议外,自身首先要眼观六路,好学不倦,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其次是眼见为实,巡探亲观,万不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再次为精读中央有关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博闻强记、触类旁通、举一反
三、据理循章。眼到者,还需慧眼识人。曾公不仅“着意看人”,还广纳贤士,陶冶人才,为其所用。
手到,是做好领导的基石。现在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爆炸已令我们目不暇接,加之现在会议多、报告文件多、领导讲话多、新情况新问题、工作头绪多,领导干部的记忆力再好恐怕也记不住这么多内容,还需常动笔,记下“身到”、“眼到”之所闻,记下“心到”之悟,记住员工的关心事,常结工作得与失、常省干事成与败。
口到,是要发挥领导的号召作用。贯彻落实公司的决策决议,3 创建和谐企业,需要动员一切力量。而动员和宣传不能只靠文件、命令、会议,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实际去宣讲解读,要经常深入基层去关心问候,经常深入群众去对话和说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能更好地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这样才能做到“政通人和”、“事半功倍”。
或许作为一位领导者,事事亲力亲为、想要做到“五到”极为不易,但是它体现了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品读曾国藩,让我们更加懂得,任何成功都非偶然因素的巧合,无论从文化结构、人格力量上面,都是长期锲而不舍、一丝不苟的努力中得来的。一事一时的得失成败由于偶然事件的存在,其特殊性或许过于明显,但一个趋势及一个思维“规律”发展,便是长期作用的结果。曾国藩的一生,经历了官场内部的无数排挤、诽谤和攻击,顺利的时候少,不顺利的时候多。但其均能坦然面对,其在总结自己走过的路时曾经感慨地说:天下绝对没有一帆风顺的境遇。大致说来,出来办事的人,绝对不可能只有人称赞,而没有人诋毁,只有人感恩,而没有人抱怨。寥寥数语,道出了人生至深哲理,这是怎样的一种“阅尽苍生而宠辱不惊”的豁达与淡定!
相信我们的管理者,如果能够坚持每天读一点儿曾国藩的智慧,汲取他做人、为官、用人、修身、治家、养生等方面的营养,低调谦虚处世、求真务实办事、团结协作、率先垂范,淮钢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而在铸就淮钢辉煌前景的同时,我们人生的自我完善也终将得以实现。
第三篇:品读经典心得体会
品读经典心得体会范文1
在暑假,学校组织了队干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参加活动的队员分成若干组活动,有的组员去社区敬老院帮助老人。我们的组就分到六榕街社区搞清洁卫生服务。
一路上队员们有说有笑,有的拿着扫把,有的`拿抹布、有的拿着水桶。大家一到小区就马上分头工作了起来。我的任务是打扫垃圾和浇花。
首先,我拿着水桶去打了一桶水,然后拎着水桶一边沿着花基走,一边用手把水往花草上泼。浇完花后,我把桶里剩下的水往一棵大树上浇。然后就拿着扫把开始打扫起来,地上的垃圾还真多,人们随地扔的纸巾、饮料瓶子,还有满地枯叶,这时我学着垃圾分类的方法,把所有垃圾打扫完后,就开始按不同类的垃圾分开放在垃圾箱里。就这样我围着小区不停地打扫。头上的汗水像水珠一样一直不停地从头顶流下来,热得满脸通红,裤子也被水给弄湿了。啊!原来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多么辛苦呀!这时一阵微风吹来,真凉快,喝足了水的花儿向我点了点头好像在跟我说:“谢谢你,小姑娘。”我看见被我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面,还有那茂盛的花草树木茁壮地成长,我心里乐开了花。队员们也个个干劲十足,不怕脏,不怕累,看到劳动后焕然一新的成果脸上都露出了劳动后的喜悦。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我们的劳动实践能力,既美化了环境,又提高了我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清洁社区,美化家园是靠大家一起创造和维护的。
品读经典心得体会范文2
品读经典心得体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启迪智慧的钥匙。潜心读书不仅能丰富知识、更能滋养人生。本学期,城区小学以“营造书香校园”为目标,以深化教师读书活动为主线,积极开展了“品读经典、滋养人生”教师读书活动,使全校教师养成乐于读书、善于读书的习惯,引导教师学习经典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读书活动过程中,卢校长为全体师生树立读书榜样,要求教师积极做好读书笔记,并鼓励教师结合工作实际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同时还要求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人生将有两种思想。”学校期望所有教师都能在阅读中收获思想,收获智慧,引领出校园生活的新时尚。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教委提出的《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提升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全体教师踊跃参加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众多机构联合举办的“上海市中小学校教师读书征文活动”。
为了遴选优秀作品参赛,我校于3月中旬到4月中旬举办了“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20xx教师读书征文活动”。活动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围绕“品读经典、滋养人生”的主题展开,鼓励教师从阅读出发,感悟人生、体会生命,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走向更好的'生活。
学校图书馆专门设立教师读书专区,特地为我校教师选购了大批经典书籍,包括教委推荐书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师人文读本》、《世界是平的》等,同时还从学校的专业特色出发,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书籍供教师们读到对自己有益的书籍,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发展和专业提升。
虽然时值学校期中考试阶段,但教师们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在校内的读书征文活动中,教师们认真撰写文章,抒发读书的心得体会和对教学工作的思考,共撰写读书心得72篇。经过学校教务部门认真评选,评选出优秀文章20篇送审参加“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读书征文活动”。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教委提出的《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提升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全体教师踊跃参加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众多机构联合举办的“上海市中小学校教师读书征文活动”。
为了遴选优秀作品参赛,我校于3月中旬到4月中旬举办了“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20xx教师读书征文活动”。活动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围绕“品读经典、滋养人生”的主题展开,鼓励教师从阅读出发,感悟人生、体会生命,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走向更好的生活。
学校图书馆专门设立教师读书专区,特地为我校教师选购了大批经典书籍,包括教委推荐书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师人文读本》、《世界是平的》等,同时还从学校的专业特色出发,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书籍供教师们读到对自己有益的书籍,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发展和专业提升。
虽然时值学校期中考试阶段,但教师们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在校内的读书征文活动中,教师们认真撰写文章,抒发读书的心得体会和对教学工作的思考,共撰写读书心得72篇。经过学校教务部门认真评选,评选出优秀文章20篇送审参加“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读书征文活动”。
品读经典心得体会范文3
童年,是美好的梦;童年,是理想的港湾;童年是记忆里的甜蜜……童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那么美好,那么幸福。但在过去的年代里,许多人感受不到童年的快乐。他们的童年充满着痛苦和悲伤……
今年暑假,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为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悲惨的遭遇而痛心,又为他的坚强而感动。
故事主人公叫阿廖沙,他三岁时一场大病后失去了父亲。于是跟随着悲哀欲绝的母亲投奔外祖父。暴戾、专横外祖父经营着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染坊。在外祖父家生活,并不如意。阿廖沙经常受到外祖父的打。两个自私、贪得无厌,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舅舅也歧视他。他还要承受表哥们的欺负和责骂,同学们的异样眼光……在这样恶劣、恐怖的生活环境中,他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艰难地生存着。
之后,阿廖沙离开外祖父家,单独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坚强地熬过来了。有诗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阿廖沙虽然改变不了自己的生活环境,但却把苦难当作一种人生的磨砺,锤炼了自己。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痛苦的,和他相比,我们的童年是彩色,幸福的。我们每天都在父母的呵护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地幸福生活,我们没有烦恼,生活无忧无虑。有的还是“小皇帝”、“小公主”,只要生活中稍有点不顺心、不开心,就会让父母等长辈忙活一阵子。只想着依赖父母,让父母为自己遮风挡雨,却忘了要学会自己长大。是《童年》呼醒了我,教会了我。我应该像阿廖沙一样,坚强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苦难,使自己茁壮成长。回首往事,我要摈弃任性自私,珍惜现在,我要自强不息,展望未来,我要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品读经典心得体会范文4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 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
中国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于是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 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答复:“《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 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老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对人那么是有害的。
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当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到达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第四篇:品读经典心得体会
品读经典心得体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启迪智慧的钥匙。潜心读书不仅能丰富知识、更能滋养人生。本学期,城区小学以“营造书香校园”为目标,以深化教师读书活动为主线,积极开展了“品读经典、滋养人生” 教师读书活动,使全校教师养成乐于读书、善于读书的习惯,引导教师学习经典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读书活动过程中,卢校长为全体师生树立读书榜样,要求教师积极做好读书笔记,并鼓励教师结合工作实际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同时还要求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人生将有两种思想。”学校期望所有教师都能在阅读中收获思想,收获智慧,引领出校园生活的新时尚。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教委提出的《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提升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全体教师踊跃参加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众多机构联合举办的“上海市中小学校教师读书征文活动”。
为了遴选优秀作品参赛,我校于3月中旬到4月中旬举办了“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2008教师读书征文活动”。活动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围绕“品读经典、滋养人生”的主题展开,鼓励教师从阅读出发,感悟人生、体会生命,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走向更好的生活。
学校图书馆专门设立教师读书专区,特地为我校教师选购了大批经典书籍,包括教委推荐书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转载自百分网http://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那些哈韩、哈日、学Hip-Pop的孩子们都睁开眼好好看看吧。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书籍是人类永远的好朋友
——关于读书的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与在座的前辈和同事一起交流读书的体会,我感到非常荣幸。读书对我来说,已经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我精神疲倦时,随手拈来一本书,心情会变得坦然和放松;当我身体劳累时,倚在床头,让书伴着我渐渐忘却身心的疲惫。寂寞时,书是知心朋友;苦闷时,书是开心钥匙;高兴时,书是智慧长者。因为书,我的工作变得轻松,因为书,我的生活变得充实,因为书,我的世界丰富多彩、鸟语花香!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读得最多的就是《新少年》,里面好学生、好少年的成才故事激励着我、伴随着我的童年。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事物和社会的视角不断开拓,我开始接触到象《红楼梦》、《西游记》这样的文学名著,还有象《海底两万里》这样的科普读物,而且因为性格的原因,我还看过《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之类的武侠小说。直到现在,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关于科学家的书:《科学发展演义》。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阿基米德,认识了牛顿,认识了居里夫人。让我敬佩的就是居里夫人。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坚强,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坚持;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淡泊名利,追求梦想!
尽管,我没能成为象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家,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但我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坚守着,因为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我的人生理想!虽然每天穿梭于教室和办公室,过着家和学校“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不仅没有让我减少对书的喜爱,而且更让我读书中找到更多的真谛!批完作业时,可以读书;写完备课时,可以读书;放学回家后,也可以读书。我读朱**,读李镇西,也读魏书生,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爱的教育》,读书帮我转变教育观念,读书让我学会如何化解师生矛盾,读书让我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读书让我懂得如何更好地驾驭课堂,读书让我的课堂变得和谐而熠熠生辉!
在多年的读书生涯中,我有一些读书体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
一、要培养爱好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人想学文科,有些人想学理科,有些人想学艺术,可是很多人经常是“三分钟热度”,刚开始不久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了。很难得持之以恒,因此最终也就一事无,什么都学不会。读书也一样,我们不能够浅尝则止。每个人的认知角度和兴趣爱好不同,对于那些提起书就头脑的人,即便这书再有借鉴价值,再有启迪意义,他也不会认真看的,自然也不会从书中得到提高。所以,培养对读书的兴趣,应该是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必要前提。培养终身读书的兴趣,才能够真正获取有价值有意义的一生!一本寓意深长的作品甚至可以改变你对世界的观点,帮你抉择人生的各种分支,帮助你走向成功!就像我高中时读到的《人性的优点》,它就真的改变了我的一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好的书籍可以一直伴你左右,烦恼时给你排忧,孤寂时你我解闷,迷惑时又为你明灯,好的书籍帮助你领悟人生,帮助你获取知识,帮助你应对挑战!培养读书的兴趣,你可以节省走弯路的时间,能够更快速地走向成功!
其实,读书不仅是一种谋生进步的手段,更是一种生存需要、一种创造性工作与生活。建立终身读书的习惯是成就自己一生的源泉和动力,是提高个人整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个人的全面进步与发展的客观要求。终身读书是获得人生成功的前提,是参与未来竞争的根本。
二、要树立勤奋读书的思想
时常会有人问我,那么多的书,何时才能看得完?我会说,读书是没有止境的,正如古话说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你勤读书,多读书,经常读书,长期坚持,自然就能够博学。如果做到了博学,也就奠定了成功的坚实基础。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条不断完善自我、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的道路,提供掌握和运用知识、提高认识和行动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如果能够坚持读书,那么一生肯定会有所作为。学会勤读书,这是现代人应对危机和挑战的关键武器!
三、要明确多读好书的目标
从小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有事没事也喜欢去书店逛逛。但小时候没钱,逛的都是旧书摊。从那里沙里淘金的找书读。现在出版的书多了,自己也有经济能力买书了。但是发觉现在的好书却越来越少了。“名人出书”、“明星出书”、“写手传书”等等,大量没有阅读价值的图书充斥市场,很少有原滋原味,值得去读的好书!那么,想高效读书,必须注重书籍的选择。读好书,有益一生;而读不好的书,浪费钱财不说,浪费时间,误入歧途,才是最大的损失!从某种意义上讲,选择书籍犹如选择人生道路。
读书前一定要慎重选择书籍,不要怕浪费时间。那么如何选择书籍呢?一是有良好的纸张和装订质量,好的图书最好经得起翻阅。二是图文比例适当,一本好书就应该言简意赅,图文比例适当。三是在内容上既有针对性也有趣味性。四是应标明相关的注解,等等。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兴趣实际来选择,切不可“人云亦云”。
法国哲人笛卡尔曾经说过:“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读书可以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给自己订一个详细的读书计划,严格地坚持下去,你就会有所成就有所作为。通过博览群书,吸收多层面的知识,培养自己的气质,增长自己的见识,改进自己的谈吐,提高自己的博大精深程度,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做一个学识渊博,博学多才的人。
四、要参悟书中的真知酌见
读书再多,也仅仅只是书海之一粟。书海无涯,如何事半功倍?书要读,更要悟。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过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也就是读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为读书的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读书的第二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读书的第三境界。
所谓读书的第一境界,取自晏殊的《鹊踏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词句原本是讲人生道路,须要高瞻远瞩,又需要耐得住长夜寂寥,独自去追求探索的阶段。用它比喻读书,旨在说明读书一定要专注。一是要把读书当作自我发展需要,思想上重视,情感上喜爱,潜心读书,专心致志。二是人生有限,学海无涯,要把有限的时间用于价值最大化的读书。
所谓读书的第二境界,取自柳永的《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诗句本是描写热恋中的情人,分离两地的相思之苦,无怨无悔,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面容憔悴也心甘情愿。这里旨在比喻读书求知须历经一个艰苦的过程,治学创业中,要矢志不渝,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
所谓读书的第三境界,取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她千在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诗句原本描写的是灯海花潮的元宵节夜晚,情人约会的情景,一个青年经过了千百次苦苦寻找,终于在灯火人群中找到心中久久思恋的情人。用它比喻读书,旨在说明苦读后的收获与幸福,这种苦读要求的就是一种“悟”。王国维借用这段诗词,比喻在经过长期艰难的探索追求后,努力地“悟”,成功不期而至的极度欢喜。这和读书的过程,真是不谋而合。上述的“三种境界”,形象而生动地道出了一条读书求知的规律。经过“千百度”的苦读,探索、钻研与思索,努力地“悟”,你得到的将是物欲私念的超脱、人生哲理的顿悟、精神境界的升华、创造灵感的激发。如果我们遵循这一规律,就可以使自己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
所以说,读书一定要学会悟!先读懂书,弄明白作者讲了一些什么;其次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作者的意思;第三是能做一些批判;最后是能够深入地“悟”,以便最终形成一些自己的东西。书是给人“悟”的,只有通过“悟”,才算真的读通了,读懂了,读透了。读书能得其要,则事理心贯通,读书多少就其次了;不得其要,不会潜心去“悟”,读书再多,也不过是徒增些书呆子罢了!
最近,我就在工作之余,认真阅读了一本书——《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对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从中得到很多体会,对教学工作很有帮助,使很多教学中的疑虑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
这本书收录的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等等。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这一章节,其中就提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有时我也真是恨铁不成钢,找家长、罚作业„„但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很惭愧,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切为了学生。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做为年轻教师的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教师只有再度做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通过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仅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也为他人特别是我们的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相信我心也一定会有收获。
最后我想用肖川博士的一段精彩的描述作为结尾,与大家共勉:人生许多感悟,就在捧卷细读之时——感谢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茶烟轻扬,书香浮动,风尘仆仆的心灵终于可以回家了。抑或在那幽静的夜晚,守在小窗前,望着那灿烂的星空,憧憬着美妙的人生境界,吟咏着自己宽广而又温柔的心灵。久而久之,我们的身心都与那广阔的星空、美妙的境界融为了一体,实现着人生的超越。
谢谢大家!8
第五篇:曾国藩心得体会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领导们、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名字叫《曾国藩家书》,如果说曾经读过的哪一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给我的感触比较深的话,那么我一定会说是这本书,初读此书在我上大二的时候,我们的哲学老师向我们推荐这本书,看完以后也明白了其中一些道理但理解的没有那么深刻。参加工作以后在看中央十台播出的百家讲坛节目时,那几期正好是由郦波老师评说《曾国藩家训》,看完这个节目以后我又重新的阅读了一下此书,看完以后结合自己实际的生活和工作,让我对此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关于曾国藩,也许大家都知道这个历史人物,他是晚清的四大名臣之首,是一个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他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是一个很显赫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大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因为他成了毁誉参半的人,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或者是鄙视他的人,都赞扬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就连毛主席都曾在书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毛主席对曾国藩的评价是如此之高。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看似是一部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其实是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在《家书》中,曾国藩主要和他的亲人谈了修身、治家、劝学、交友、从政等这样一些内容。因为内容过多,所以今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享下一下我的心得体会。第一方面是自省。自省这一篇幅在家书中占了很多部分,他主张自省,一个人德行的进步,与意志坚定与否、与知识渊博程度高低有密切关系,但是也与他能否时刻反省自己有直接关系。曾国藩提出了“悔缺”之道,即通过反省自己的缺点过错,坚决彻底地加以改正。现在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我们都做不到尽善尽美,但我们要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要在自省上下功夫,并有改过勇气,去面对它,去努力改变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进步,才会有幸认识那个最好的自己;第二方面是恒心。“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选自家书中《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这句话告诫着我们无论做何事都要去坚持,要持之以恒。也许在别人看来,我们街道和社区的工作是平凡的,是最基层的,但是在和老百姓的接触中,我们也在不断接受着各种考验,在接触着不一样的人,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者经历着多少辛苦,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不平凡的岗位坚持着,我们都在为自己定下的小目标努力着;第三方面是学习。“些小得失不足患,特患业之不精耳。”(选自家书中《禀父母·劝两弟学业宜精》)这句话告诫我们做工作,不应该患得患失,应该考虑自己的业务知识是否扎实。曾经在上学的时候对这句话理解还未曾那么深刻,后来步入工作了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是书本知识,当我们步入了社会,走入自己的工作岗位,除了那些知识,在我们新接触的工作中需要接触新的业务,我们都要学习,这其中变化的仅仅是我们学习的方式而已,慢慢在工作中发现工作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工作中错综复杂的问题;第四方面是家庭。以前经常看电视里和书中提到家风这一个词,但是那个时候还不够懂,后来长大以后慢慢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慢慢明白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它是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影响着家中每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我们人的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曾国藩在家中的角色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父母、兄弟、子女;他做到了三大境界:“孝”、“劝”、“教”。曾国藩虽身为朝廷命官,但凡家中重大之事,无不是征求过父母之意见,方作出决断;曾国藩在家中身为长子,在当时“长兄为父”的时代曾国藩在家中所充当的不仅仅是长兄的角色,在一定意义上还有父亲的成分。他以“劝勉兄弟勤学修身”为至上,以告诫“兄弟间当和睦,方可兴家望族”为重点。曾国藩深晓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因此他时常劝解儿女“有才无德者稍远其人,有才有德者,师之友之可也”。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三大阶段:幼年、中年、老年,充当三种角色:子女、手足、父母。在这本书里,在每个阶段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身份去站在曾国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可以以儿女的身份去体会如何才能做成一位孝子,以兄弟的身份体会如何尽到一个做兄长的职责,以父母的身份感受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第五方面是交友方面。曾国藩十分注重交友待人的原则,尤其是他的“八交九不交”值得我们学习。八教是指与以下八种人交朋友:胜己者;盛德者;去围者;肯吃亏者;直言者;志趣广大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九不交是指避免与以下九种人交友:志不同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全无性情者;愚人;落井下石者;德薄者;好占便宜者。其实从字面上我们很容易理解这个八交九不交的含义,我们每个人这一生都会在不同的阶段认识很多人,从发小、到同学、到同事,慢慢的我们都把那个挚友留在了自己身边。
因为时间关系,可能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大家如果有时间可以读一读这个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家书,也许它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启迪,因为它贴近我们的生活,会给我们每一个人都带来不一样的感悟。
谢谢大家!
2018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