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愿你慢慢长大读后感
愿你慢慢长大读后感
愿你慢慢长大读后感篇一
当我写下“百天”这个字眼的时候,着实被它吓了一跳——一个人竟然可以这样小,小到以天计。在过去100天里,你像个小魔术师一样,每天变出一堆糖 果给爸爸妈妈吃。如果没有你,这100天,就会像它之前的100天,以及它之后的100天一样,陷入混沌的时间之流,绵绵不绝而不知所终。
就在几天前,妈妈和一个阿姨聊天,她问我:为什么你决定要孩子?我用了一个很常见也很偷懒的回答:为了让人生更完整。她反问:这岂不是很自私?用别人的生命来使你的生命更“完整”?是啊,我想她是对的。但我想不出一个不自私的生孩子的理由。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自私吗?现代人说:“我喜欢 小孩”,不自私吗?生物学家说“为了人类的繁衍”,哎呀,听上去多么神圣,但也不过是将一个人的自私替换成了一个物种甚至一群基因的自私而已。对了,有个叫道金斯的英国老头写过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你长大了一定要找来这本书读读,你还可以找来他的其他书读读,妈妈希望你以后是个爱科学的孩子,当然妈妈也希望你在爱科学的同时,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式挣脱虚无。
因为生孩子是件很“自私”的事情,所以母亲节那天,看到铺天盖地“感谢母亲”、“伟大的母爱”之类的口号时,我只觉得不安甚至难堪。我一直有个不太正确的看法:母亲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她为生孩子这个选择承担后果而已,谈不上什么“伟大”。以前我不是母亲的时候不敢说这话,现在终于可以坦然说出来了。甚至,我想,应该被感谢的是孩子,是他们让父母的生命“更完整”,让他们的虚空有所寄托,让他们体验到生命层层开放的神秘与欣喜,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尽情地爱——那是一种自由,不是吗?能够放下所有戒备去信马由缰地爱,那简直是最大的自由。作为母亲,我感谢你给我这种自由。
也因为生孩子是件自私的事情,我不敢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寄望”。没有几个汉语词汇比“望子成龙”更令我不安,事实上这四个字简直令我感到愤怒:有本 事你自己“成龙”好了,为什么要望子成龙?如果汉语里有个成语叫“望爸成龙”或者“望妈成龙”,当父母的会不会觉得很无礼?所以,小布谷,等你长大,如果你想当一个华尔街的银行家,那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如果你想从政,只要出于恰当的理由,妈妈一定支持,但如果你只想做个动物园饲养员,那也挺好。我所希望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能幸运地找到自己的梦想——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感,又恰好拥有与这个梦想相匹配的能力——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与其梦想成比例的能力。是的,我祈祷你能“成功”,但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敬畏与热情——在妈妈看来,一个每天早上起床都觉得上班是个负担的律师,并不比一个骄傲地对顾客说“看,这个发型剪得漂亮吧”的理发师更加成功。
但是,对你的“成就”无所寄望并不等于对你的品格无所寄望。妈妈希望你来到这个世界不是白来一趟,能有愿望和能力领略它波光潋滟的好,并以自己的好来成全它的更好。妈妈相信人的本质是无穷绽放,人的尊严体现在向着真善美无尽奔跑,所以,我希望你是个有求知欲的人,大到“宇宙之外是什么”,小到“我每天拉的屎冲下马桶后去了哪里”,都可以引起你的好奇心;我希望你是个有同情心的人,对他人的痛苦——哪怕是动物的痛苦——抱有最大程度的想象力因而对任何形式的伤害抱有最大程度的戒备心;我希望你是个有责任感的人,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自由、和平、公正就像我们拥有的房子车子一样,它们既非从天而降,也非一劳永逸,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追求与奋力呵护;我希望你有勇气,能够在强权、暴力、诱惑、舆论甚至小圈子的温暖面前坚持说出“那个皇帝其实并没有穿什么新 衣”;我希望你敏感,能够捕捉到美与不美之间势不两立的差异,能够在博物馆和音乐厅之外、生活层峦叠嶂的细节里发现艺术;作为一个女孩,我还希望你有梦想,你的青春与人生不仅仅为爱情和婚姻所定义。这个清单已经太长了是吗?对品格的寄望也是一种苛刻是吗?好吧,与其说妈妈希望你成为那样的人,不如说妈妈希望你能和妈妈相互勉励,帮助对方成为那样的人。
有一次妈妈和朋友们聊天,我说希望以后“能和自己的孩子成为好朋友”,结果受到了朋友们的集体嘲笑。他们说,这事可没什么盼头,因为你不能预测你的孩子将长成什么样,一个喜欢读托尔斯泰的妈妈可能生出一个喜欢读《兵器知识》的小孩,一个茶党妈妈可能生出一个信仰共产主义的小孩,一个热爱古典音乐的妈妈可能生出一个热爱摇滚的小孩,甚至,一个什么都喜欢的妈妈可能生出一个什么都不喜欢的小孩?而就算他价值观念兴趣爱好都和你相近,他也宁愿和他的同龄人交流而不是你。所以,朋友们告诫我,还是别做梦有一天和你的孩子成为朋友啦。好吧,妈妈不做这个梦了,我不指望你15岁那年和爸爸妈妈成立一个读书小组,或者25岁那年去非洲旅行时叫上妈妈。如果有一天你发展出一个与妈妈截然不同的自我,我希望能为你的独立而高兴。如果你宁愿跟你那个满脸青春痘的胖姑娘同桌而不是妈妈交流人生,那么我会为你的人缘而高兴。如果——那简直是一定的——我们为“中国往何处去”以及“今晚该吃什么”吵得不可开交,如果——那也是 极有可能的——你也像妈妈一样脾气火爆,我也希望你愤然离家出走的时候记得带上手机、钥匙和钱包。
小布谷,你看,我已经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以后”上面了,事实上对“以后”的执着常常伤害人对当下的珍视。怀孕的时候,妈妈天天盼着你能健康出生,你健康出生以后,妈妈又盼着你能尽快满月,满月之后盼百天,百天之后盼周岁?也许妈妈应该把目光从未来拉回到现在,对,现在。现在的你,有一百个烦人的理由,你有时候因为吃不够哭,有时候又因为厌奶哭,你半夜总醒,醒了又不肯睡,你常常肠绞痛,肠绞痛刚有好转就又开始发低烧,发烧刚好又开始得湿疹?但就在筋疲力尽的妈妈开始考虑是把你卖给马戏团还是把你扔进垃圾桶时,你却靠在妈妈怀里突然憨憨地一笑,小眼睛眯眯着,小肉堆堆着,就这一笑,又足以让妈妈升起“累死算 了”的豪情。岂止你的笑,你睡着时嘴巴像小鱼一样嘬嘬嘬的样子,你咿咿呀呀时耸耸着的鼻子,你消失在层层下巴之后的脖子,你边吃奶边哭时的“哎呀哎呀” 声,你可以数得出根数却被妈妈称为浓密的睫毛?都给妈妈带来那么多惊喜。妈妈以前不知道人会抬头这事也会让人喜悦,手有五个手指头这事也会让人振奋,一个人嘴里吐出一个“哦”字也值得奔走相告——但是你牵着妈妈的手,引领妈妈穿过存在的虚空,重新发现生命的奇迹。现在,妈妈在这个奇迹的万丈光芒中呆若木鸡,妈妈唯愿你能对她始终保持耐心,无论阴晴圆缺,无论世事变迁,都不松开那只牵引她的手。
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愿你慢慢长大读后感篇二
这样的观点由一个母亲写出来,太震撼了,太有说服力了!
别的人也可以写明白,但总会有些“圣母”级人物说你不是母亲你说的无用。
这篇文章和我以前写的《父母之爱从来不是伟大的》的观点是一致的:
父母之爱不是伟大的,是自私的。
如果父母之爱真的伟大,那穷人病人不要孩子才是真的伟大。不让孩子面临贫困,不让孩子从小失去父母爱,难道不是伟大吗?
只有承认父母之爱是自私的。穷人病人才有生孩子的理由。
前两天看一个视频,一个母亲孕期身患严重水肿心衰等疾病,胎儿发育不良,在7个月的时候剖腹产,体重只有1斤半(正常的孩子6、7斤),要用呼吸机,用胃管喂食。孩子何辜,要受这等痛苦?
这种情况主要是孩子的母亲身体不好造成的。为什么不是首先保养好身体再生孩子呢?难道孩子想到这个世界上来受罪吗?还不是父母为了自己的娱乐,为了自己的养老?
很多人觉得孩子应该对父母感恩。其实父母应该对孩子感恩,是孩子让父母的生活增加了乐趣,增加了保障。说到底,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要求孩子感恩,其实就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
国外把孩子养到18岁就不管了也不要求孩子养老比较合理。国内还要花钱给孩子买房结婚养孩子,当然孩子有责任给父母养老,但也只是责任,不是因为父母之爱伟不伟大。
生孩子本来就是一件私事。非要说伟大就太扯淡了。
第二篇:《愿你慢慢长大》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愿你慢慢长大》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愿你慢慢长大》读后感1
但凡你我俗人看一本书,希望所获,大多三种——其一,看情感,我们希望在在市井生活里体会人性的拉扯,或温情脉脉,或悲苦离合。其二,看思想,中国人自古就是哲学化思想的产物,人们盼望从书中与精神宇宙对话,挣脱尘世的苦闷。其三,为功用,但愿能循着前人的轨迹,自我改进生活的方法。
而在本书之中,你会惊喜的发现,所需皆可寻得。随意翻阅,皆是对于子女的默默温情流淌于字里行间。或是柔柔细语,或是谆谆教诲,但是无一不是至真、至诚、至善、至美,千言万语,皆离不开父辈的良苦用心,离不开希冀二字。然而这一封封出自名家大师的家书,又往往能在无形之中启人思考——孩子面前,无论是多么精明世事、博古通今的大才,都要面对的是一地琐碎,和所有人一样,望子成人,望子成龙。也许跳开眼前,最该关注的,是如何让孩子在这俗世洪流中找到自己,活出精彩,而不仅仅是成功。所以吾家有儿初长成,或正在成长的各位读者,我们也许不能最为成功的为国家培养出一个满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我们也应该去书中读一读,至少,去做一个能与世界和平相处的父母。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的这段话我们都耳熟能详了,但是其中饱含的深情,是当了父母之后才深有感触。
书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张晓风的那一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写的是儿子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但身为母亲,对儿子的那种牵挂从笔端流淌出来——“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到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同样作为母亲的我,流着眼泪读完了整篇文章。我十分理解张晓风内心的那种挣扎和企望。自从生下儿子,我便努力在世界和我之间建构一道屏障,把所有危险隔绝在外,让儿子在安稳宁静的氛围里无忧无虑的成长。可是慢慢地我发现,这道屏障会随着儿子的成长而出现越来越多的缺口,这些个小小的缺口把我从一个自由自在的任性女人,变成一个牵肠挂肚的母亲。
类似的文章在《愿你慢慢长大》中还有很多。在这里,无论是对将来、命运和现实,包括若干心灵问题的探究,还是对个体现状,如爱情、婚姻和家庭等问题的尖锐触动、审视及叩问,都蕴涵着慧敏和细腻,体现着作者们独特的思考和体味,闪烁着哲理之光,浸润着润物无声的亲切和委婉,给读者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和惊愕感,得到颖悟和启示,从而提升人生境界。每一字每一句,都是让家长们懂得,要让孩子好,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好。也是让家长们知道,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不要着急,我们陪他们慢慢长大。
童话故事往往教训我们勤有功戏无益,可是在这样大雪纷飞的冬天,真的很想偷一个懒,牵着你的小手去山上玩雪,凛冽清新的空气洒遍全身,深吸一口气,都可以笑出声了,多么美好的时刻。
龙应台曾经写道: “我坐在这个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做一件事,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是啊,每个母亲都含笑抱怨孩子淘气,可依然待他们如珠如宝。孩子们的淘气总是让我们头疼,但我们依旧可以慢下来,欣赏他们成长的快乐,等待孩子成长的进步。亲爱的小孩,让我陪你慢慢长大。
《愿你慢慢长大》读后感2这样的观点由一个母亲写出来,太震撼了,太有说服力了!
别的人也可以写明白,但总会有些“圣母”级人物说你不是母亲你说的无用。
这篇文章和我以前写的《父母之爱从来不是伟大的》的观点是一致的:
父母之爱不是伟大的,是自私的。
如果父母之爱真的伟大,那穷人病人不要孩子才是真的伟大。不让孩子面临贫困,不让孩子从小失去父母爱,难道不是伟大吗?
只有承认父母之爱是自私的。穷人病人才有生孩子的理由。
前两天看一个视频,一个母亲孕期身患严重水肿心衰等疾病,胎儿发育不良,在7个月的时候剖腹产,体重只有1斤半(正常的孩子6、7斤),要用呼吸机,用胃管喂食。孩子何辜,要受这等痛苦?
这种情况主要是孩子的母亲身体不好造成的。为什么不是首先保养好身体再生孩子呢?难道孩子想到这个世界上来受罪吗?还不是父母为了自己的娱乐,为了自己的养老?
很多人觉得孩子应该对父母感恩。其实父母应该对孩子感恩,是孩子让父母的生活增加了乐趣,增加了保障。说到底,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要求孩子感恩,其实就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
国外把孩子养到18岁就不管了也不要求孩子养老比较合理。国内还要花钱给孩子买房结婚养孩子,当然孩子有责任给父母养老,但也只是责任,不是因为父母之爱伟不伟大。
生孩子本来就是一件私事。非要说伟大就太扯淡了。
《愿你慢慢长大》读后感3《愿你慢慢长大》,是刘瑜写给女儿小布谷100天时的信,想分享文中部分语句,愿你我都有所收获。
“也因为生孩子是件自私的事情,我不敢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寄望。”
从我们父辈开始,总能听到“望子成龙”这四个字,也老是听到他们口中的“好孩子”,这个说法不知道伤害了多少孩子的自尊心。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是父母亲,也没有权力来左右自己孩子的人生。拿我自己来说,本身比较叛逆,认为爸妈不能决定我的工作和结婚对象。但我知道骨子里还是受了原生家庭的影响,有些事情的判断还是会妥协。
这点不能延续到自己女儿身上,或许固有思维的形成不能轻易被改变,但至少可以多拿出来看看,提醒自己在往后家教上的方向。
“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所敬畏和热情。”
每个人对于成功有不同的见解,但是我赞同刘瑜的看法。
她说,一个每天早上起床都觉得上班是个负担的律师,并不比一个骄傲地对顾客说“看,这个发型剪得漂亮吧”的理发师更加成功。
这就是热情,只有热情才会使人不惧险阻,只有热情才会使人富足。如果能一直活在自己的热情里,那才是成功的人生。
“作为一个女孩,我还希望你有梦想,你的青春和人生不仅仅为爱情和婚姻所定义。”
我也有个女儿,这个也是我想传达给我女儿的话。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有梦想的人生和没有梦想的人生有多大的区别。女孩子不能被婚姻定义,即使成为妈妈之后,你的字典里也要有“自我”两个字。这也是我现在正在经历的时刻。
与其说这些是我想告知小鱼儿的话,不如说是送给自己的。惭愧自己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庆幸能读到刘瑜的文字,让我有所收获。希望警示自己做好自己,明白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一起共勉。
《愿你慢慢长大》读后感4我相信每一个成年人在面对孩子出生时,都会迷茫不堪,我们甚至从未想过成为一名怎样的父母,在做父母的这条道路上,我们一直在摸索和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又时不时拿出家长的威严,用自己的想法去禁锢孩子的思想。
在《愿你慢慢长大》中,各类文学家们大师们,还有普通的父母,都通过文字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儿女的成长上,不同的观点。但相同的是,他们为人父母,都从孩子的角度去出发,他们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克服各种苦难。
书中提到了几个观点:快乐,健康,品行,阅读,快乐是成长之首,健康是身体之行,品行高于成绩,阅读能修身养性。现今的家长们已经不同于以往的家长,在思想上他们更加放开,不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相信快乐远比财富,权利重要。品行是做人之首,俗话说: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在品行习惯的培养上,远比成绩更重要。我最喜欢关于阅读这一块,胡适先生谈了关于为什么要读书,钱穆先生谈了读什么书,特别喜欢钱穆先生说的:读书能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因为在书中可以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能做你的榜样。在形形色色的书中,我们在阅读时也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道:是的,我愿意登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当五岁的儿子在我面前奔跑时,快乐和笑容洋溢在脸上,他们是如此的天真和可爱,那个时刻我是父母也是生活的欣赏者,我只愿这样欣赏着他的快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远离这个时代,我们开始懂得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注重孩子成绩远没有注重孩子的品德和快乐重要,当一个个孩子自杀的消息在父母中传开,我们开始害怕了,原来孩子的身心是如此脆弱,我们只关心他们吃没吃饱,穿没穿暖,却忘记记忆深处还有孤独和不被理解。
庆山在《月童度河》中说到:有什么可以着急的呢?孩子总是要按照自己内在的节奏慢慢生长起来,没有什么是比保护天性和保持愉悦和活力更为重要的事情。
如果有可以,我愿你天天被温柔对待,被阳光沐浴,被快乐包围,孩子,请你慢慢长大,我愿陪伴你一起成长,看遍世界美好。
【《愿你慢慢长大》读后感】相关文章:
1.《愿你慢慢长大》读后感3篇
2.慢慢长大美文
3.慢慢长大诗歌
4.慢慢长大诗歌
5.慢慢长大作文300字
6.当我们慢慢长大日记
7.梦想像树,慢慢长大作文
8.慢慢的,我长大了作文
9.就这样慢慢长大800
第三篇:《愿你慢慢长大》读后感
《愿你慢慢长大》是作者刘瑜写给自己刚满百天的女儿的信。文章细腻、深情,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跃然纸上,令读者感动至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封信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愿你慢慢长大》读后感(一)
我相信每一个成年人在面对孩子出生时,都会迷茫不堪,我们甚至从未想过成为一名怎样的父母,在做父母的这条道路上,我们一直在摸索和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又时不时拿出家长的威严,用自己的想法去禁锢孩子的思想。
在《愿你慢慢长大》中,各类文学家们大师们,还有普通的父母,都通过文字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儿女的成长上,不同的观点。但相同的是,他们为人父母,都从孩子的角度去出发,他们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克服各种苦难。
书中提到了几个观点:快乐,健康,品行,阅读,快乐是成长之首,健康是身体之行,品行高于成绩,阅读能修身养性。现今的家长们已经不同于以往的家长,在思想上他们更加放开,不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相信快乐远比财富,权利重要。品行是做人之首,俗话说: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在品行习惯的培养上,远比成绩更重要。我最喜欢关于阅读这一块,胡适先生谈了关于为什么要读书,钱穆先生谈了读什么书,特别喜欢钱穆先生说的:读书能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因为在书中可以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能做你的榜样。在形形色色的书中,我们在阅读时也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道:是的,我愿意登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当五岁的儿子在我面前奔跑时,快乐和笑容洋溢在脸上,他们是如此的天真和可爱,那个时刻我是父母也是生活的欣赏者,我只愿这样欣赏着他的快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远离这个时代,我们开始懂得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注重孩子成绩远没有注重孩子的品德和快乐重要,当一个个孩子自杀的消息在父母中传开,我们开始害怕了,原来孩子的身心是如此脆弱,我们只关心他们吃没吃饱,穿没穿暖,却忘记记忆深处还有孤独和不被理解。
庆山在《月童度河》中说到:有什么可以着急的呢?孩子总是要按照自己内在的节奏慢慢生长起来,没有什么是比保护天性和保持愉悦和活力更为重要的事情。
如果有可以,我愿你天天被温柔对待,被阳光沐浴,被快乐包围,孩子,请你慢慢长大,我愿陪伴你一起成长,看遍世界美好。
《愿你慢慢长大》读后感(二)最初知道《愿你慢慢长大》这篇文章,源于央视一个节目《朗读者》对,你没有看错,是听到,而不是看到。节目中,张梓琳小姐用充满母爱的、温暖柔和的声音将这片充满爱的文章娓娓道来。
看完那期节目,我迫不及待地从网上搜索了那本书的名字,并用最快的时间下单买了这本书。拿到书的那天,我立刻如饥似渴地朗读起来,读着读着,越读越感动,可能是自己成为妈妈的原因,我非常容易和书里作者的观点产生共鸣,更确切地说,作者刘瑜真真切切地点醒了作为妈妈和幼儿园老师的迷糊的我。
文章《愿你慢慢长大》是以妈妈写给年幼的宝宝的一封信的形式陈述的。当我读到“在过去的一百天里,你像个小魔术师一样,每天变出一堆糖果给爸爸妈妈吃”时,我的内心感到羞愧。在作者笔下,孩子出生这一百天可以说每一天都让她感到惊奇和美好,再回头想想我自己的孩子,我想到她一百天的时候,我好像都没有刻意去记录和纪念孩子的点滴成长,更多的是感受到有了孩子之后的忙碌和辛苦。
再联想到我们班的孩子,九月份刚开学时,他们一个个那么小,背着小书包,第一次踏进我们幼儿园,迎接他们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伴,第一次离开的爸爸妈妈的身边,那时的他们该有多害怕和无助啊!而现在,通过了几个月的相处,他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他们喜欢幼儿园的老师和同伴,他们每天早上笑着跑来和我说早上好,下午笑着挥手和我说再见……我突然发现,在过去的这些日子里,不管是我自己的孩子,还是我教的那群孩子,他们都像一个个小魔术师,每一天他们都给我惊喜,每一天他们都在进步,而粗心的我却忘记记录和享受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多么可惜!
从那一刻开始,我每天都留心观察我的魔术师孩子们:我自己的孩子在我下班回到家后会给我拿来拖鞋;我的学生xxx大方的和其他孩子分享他的玩具啦;xx愿意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啦;xxx今天午餐没有让老师喂噢;xx午睡起床时没有赖床……我发现自从我开始留心他们的进步之后,我每天都特别特别开心,就好像自己种了一粒种子慢慢的发芽、长大,而我非常幸运和幸福可以看到它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同时,我将平时工作中观察到的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的告知孩子的家长,赢得了家长们的支持与感谢,加强了家园合作,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愿你慢慢长大》读后感(三)《愿你慢慢长大》,是刘瑜写给女儿小布谷100天时的信,想分享文中部分语句,愿你我都有所收获。
“也因为生孩子是件自私的事情,我不敢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寄望。”
从我们父辈开始,总能听到“望子成龙”这四个字,也老是听到他们口中的“好孩子”,这个说法不知道伤害了多少孩子的自尊心。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是父母亲,也没有权力来左右自己孩子的人生。拿我自己来说,本身比较叛逆,认为爸妈不能决定我的工作和结婚对象。但我知道骨子里还是受了原生家庭的影响,有些事情的判断还是会妥协。
这点不能延续到自己女儿身上,或许固有思维的形成不能轻易被改变,但至少可以多拿出来看看,提醒自己在往后家教上的方向。
“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所敬畏和热情。”
每个人对于成功有不同的见解,但是我赞同刘瑜的看法。
她说,一个每天早上起床都觉得上班是个负担的律师,并不比一个骄傲地对顾客说“看,这个发型剪得漂亮吧”的理发师更加成功。
这就是热情,只有热情才会使人不惧险阻,只有热情才会使人富足。如果能一直活在自己的热情里,那才是成功的人生。
“作为一个女孩,我还希望你有梦想,你的青春和人生不仅仅为爱情和婚姻所定义。”
我也有个女儿,这个也是我想传达给我女儿的话。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有梦想的人生和没有梦想的人生有多大的区别。女孩子不能被婚姻定义,即使成为妈妈之后,你的字典里也要有“自我”两个字。这也是我现在正在经历的时刻。
与其说这些是我想告知小鱼儿的话,不如说是送给自己的。惭愧自己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庆幸能读到刘瑜的文字,让我有所收获。希望警示自己做好自己,明白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一起共勉。
第四篇:愿你慢慢长大的读后感
愿你慢慢长大的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愿你慢慢长大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愿你慢慢长大的读后感1我相信每一个成年人在面对孩子出生时,都会迷茫不堪,我们甚至从未想过成为一名怎样的父母,在做父母的这条道路上,我们一直在摸索和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又时不时拿出家长的威严,用自己的想法去禁锢孩子的思想。
在《愿你慢慢长大》中,各类文学家们大师们,还有普通的父母,都通过文字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儿女的成长上,不同的观点。但相同的是,他们为人父母,都从孩子的角度去出发,他们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克服各种苦难。
书中提到了几个观点:快乐,健康,品行,阅读,快乐是成长之首,健康是身体之行,品行高于成绩,阅读能修身养性。现今的家长们已经不同于以往的家长,在思想上他们更加放开,不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相信快乐远比财富,权利重要。品行是做人之首,俗话说: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在品行习惯的培养上,远比成绩更重要。我最喜欢关于阅读这一块,胡适先生谈了关于为什么要读书,钱穆先生谈了读什么书,特别喜欢钱穆先生说的.:读书能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因为在书中可以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能做你的榜样。在形形色色的书中,我们在阅读时也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道:是的,我愿意登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当五岁的儿子在我面前奔跑时,快乐和笑容洋溢在脸上,他们是如此的天真和可爱,那个时刻我是父母也是生活的欣赏者,我只愿这样欣赏着他的快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远离这个时代,我们开始懂得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注重孩子成绩远没有注重孩子的品德和快乐重要,当一个个孩子自杀的消息在父母中传开,我们开始害怕了,原来孩子的身心是如此脆弱,我们只关心他们吃没吃饱,穿没穿暖,却忘记记忆深处还有孤独和不被理解。
庆山在《月童度河》中说到:有什么可以着急的呢?孩子总是要按照自己内在的节奏慢慢生长起来,没有什么是比保护天性和保持愉悦和活力更为重要的事情。
如果有可以,我愿你天天被温柔对待,被阳光沐浴,被快乐包围,孩子,请你慢慢长大,我愿陪伴你一起成长,看遍世界美好。
愿你慢慢长大的读后感2《愿你慢慢长大》,是刘瑜写给女儿小布谷100天时的信,想分享文中部分语句,愿你我都有所收获。
”也因为生孩子是件自私的事情,我不敢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寄望。”
从我们父辈开始,总能听到“望子成龙”这四个字,也老是听到他们口中的“好孩子”,这个说法不知道伤害了多少孩子的自尊心。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是父母亲,也没有权力来左右自己孩子的人生。拿我自己来说,本身比较叛逆,认为爸妈不能决定我的工作和结婚对象。但我知道骨子里还是受了原生家庭的影响,有些事情的判断还是会妥协。
这点不能延续到自己女儿身上,或许固有思维的形成不能轻易被改变,但至少可以多拿出来看看,提醒自己在往后家教上的方向。
”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所敬畏和热情。”
每个人对于成功有不同的见解,但是我赞同刘瑜的看法。
她说,一个每天早上起床都觉得上班是个负担的律师,并不比一个骄傲地对顾客说“看,这个发型剪得漂亮吧”的理发师更加成功。
这就是热情,只有热情才会使人不惧险阻,只有热情才会使人富足。如果能一直活在自己的热情里,那才是成功的人生。
”作为一个女孩,我还希望你有梦想,你的青春和人生不仅仅为爱情和婚姻所定义。”
我也有个女儿,这个也是我想传达给我女儿的话。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有梦想的人生和没有梦想的人生有多大的区别。女孩子不能被婚姻定义,即使成为妈妈之后,你的字典里也要有“自我”两个字。这也是我现在正在经历的时刻。
与其说这些是我想告知小鱼儿的话,不如说是送给自己的。惭愧自己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庆幸能读到刘瑜的文字,让我有所收获。希望警示自己做好自己,明白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一起共勉。
第五篇:我一定让你慢慢长大-读后感
我一定让你慢慢长大
——《请让我慢慢长大》读后感
宝应县实验小学贾元荣
看着封面上那双稚嫩的肉手,禁不住再次翻开《请让我慢慢长大》,爱不释手地一口气“啃”完后,羞愧难当后感慨万千。怎样教育好学生,怎样做一名理想的教师,掩卷长吁,点一支烟,望窗外明月,细细咀嚼文中的殷殷话语。烟雾缭绕中真切地感受到:孩子,我一定让你慢慢长大!
一、自信——“让我们的爱永不止息”
华德福认为:“每位孩子需要在他的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种对自信的需求,在学习中感受到他是世界的公民。”
自信是正常交流的重要保证,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生群体中很难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学生,他们表现为缺乏自信、学习被动,不善交流,常常被自卑困扰,躲进小楼成一统。作为老师,我们要在实践中常常帮助他们播下爱的种子,培养自信,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科学评价,找回自信。正如华德福所说:儿童在这个年龄,是通过身体活动参与未来的学习。
孩子生下来就有交流的欲望,喜怒哀乐要用笑闹哭唱去和周围的人交流,进入校园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角色定位上存在的主从性在客观上导致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常常处于主导地位,我们常常为显示威信,摆出一幅师道尊严的样子,不许这样,不准那样,正是这种无言的代沟常常使我们的学生处于一种欲说还休的境地。甚至不知不觉间,我们已在泯灭了孩子渴望和老师交流的欲望。老师要使少年儿童在与辅导 员交往处于平等地位,让他们对老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必须遵循尊重、平等、理解的原则,蹲下身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少年儿童的大朋友。尊重是一种爱,理解是取得胜任的基础,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本标尺,在师生交往中,实现了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才能实现真正的师生沟通,才能满足他们渴望与老师尽情交流的愿望。
所以我们要及时去发现孩子的每一点变化--课堂上勇敢地举手发言,第一次主动与老师打招呼,热情邀请学生到自己家做客,向一个陌生人微笑致意,购物时学着讨价还价,同情弱者,帮助他人--所有这一切,我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持续不断地鼓励她。我总是坚信有一天,他会满怀自信地来到你身边,把你当作他的大朋友向你倾诉心中事,抒发心中情。
二、聊天——“孩子成长的一剂良方”
卡洛琳老师认为:故事好像是一根魔杖,老师一拿起这根魔杖,孩子们便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把老师讲的故事吸进肚子里。有时,通过编的故事,可以起
到教育孩子的作用。由此我想到了聊天。客观上讲,老师在与学生交流、对话的过程中,老师在心理上往往处于优势,占居主导地位,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交流的质量。我们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交流的渴望,我们认为,我们的爱是我们与学生沟通的催化剂。大雪纷飞,当他们一面读书,一面把斜视的目光丢给那片银色的世界时,你轻轻走过去摸一摸他的小脑袋,寒风呼啸,当他们用几乎冻僵的小手写字,不小心把字写歪,又无力地拿起橡皮时,你不在意间接过来帮他擦去,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他爱你,自然愿意向你吐露心声。我们要用爱潜心构建师生亲密交往的情感场,悉心架设师生心相通的桥梁。
为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每学期我给自己布臵一项必须完成的作业——和每位学生聊天。每天课间或放学后,我都会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请几位学生坐着和我聊聊天,解决每天生活中的一些典型问题;我也会无计划随时随地的找一些学生聊天,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存在的“隐患”。话题主要是请他们给老师提提意见,对身边的发生的事发表一下看法,畅谈开心事,倾述苦恼事……对每位学生的谈话,我都十分专注地倾听;对每位学学生到的苦恼,我都朋友样的给以真诚地帮助。
追溯到我的儿童时代,那时,我一直是班长,常常出入教师办公室。一次送本子,恰好碰到一位刚被气得脸红脖子粗的老师正对教导主任发牢骚,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家有二斗粮,不做孩子王”,鬼使神差我也成了“孩子王”。也真正估计到这句话的确切含义。几十个孩子,几十种思想,他们总是在你放松的时候突施“冷箭”。记得第一次上讲台。正讲得津津有味,突然“调皮大王”高高地举起手,说要上厕所,没办法,放行!这可好,小手举了一大片。真让人哭笑不得,那一段日子心情很差,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发觉,孩子是那么的可爱,只要你付出了,他们就会让你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忘记生活的烦恼,忘记外面的花花世界。不是吗?每一个孩子就是一粒新生的种子,一个初升的太阳,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儿,一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只要你满怀希望,充满信心,精心照料哺育,他们可以帮你找回你曾有的自信,实现你未曾实现的希望。真的,当他们比赛获胜、笑脸绽放时,当他们问题解决振臂高呼时,我总是满心喜悦,惬意地冲他们竖一大拇指,现在想来,这不正是教师在享受学生的幸福吗?有时候一个人静下来,翻开相册,温习那一张张笑脸,憧憬他们无比美好的明天,顿觉神清气爽。再将床头的一摞贺卡搬出来,一张一张地看一看,悠哉悠哉,我敢说,那时你一定会觉得你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二、评价——“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
华德福教育专家马丁丒洛森(Martyn Rawson)说:“学习者的成功标准是相对
自己取得的成就。学习是成长、发展过程,不是为了获奖或竞争。我取得的一大进步,对你可能是一小步。有些人付出巨大努力,却收获甚小。另一人也许只付出一点努力,却有显著成效。哪一种方式更有意义?”其实两种方式都有意义,因为人和人不同,无法比较。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努力了,就应得到表扬和鼓励。也就是说,我们“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
传统的评价功能单一,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方法单一。造成老师与学生之间从一开始就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单一的评价如一把令箭,让老师成为学生必须仰视的高山。华德福学校取消考试,他们是怎样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首先,主课老师带班从一年级直到八年级,和学生长期的相处使他们就像学生的在校父母。学生的问题和弱点,不是两三年后移交给别的老师,而是寻找对策,有针对性地提供长期帮助。其次作业本替代了考试卷,父母通过作业本就能了解孩子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其三,没有作业本的科目,如音乐,至少每学年举行一次班级音乐演奏会。这样的“考试”,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要表现得最好。华德福的老师认为普遍流行的各种考试,就好像是故事中的仆人“把玫瑰拔出来”,他们满怀热情地破坏了他们寻求评价的能力。
这也启发我们更为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不仅看到短期内的学习效果,还要有长远的眼光,帮助学生找到他们自己的道路,找到生命中真正的喜悦。所以我们一定要采用多元化评价,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并让我们多层面,多角度了解他们,为与他们进行有价值的交流的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从心理给他们减轻负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拉近我们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为进一步真实的、深入的交流提供保证。
读了《请让我慢慢长大》感慨颇多,我似乎看到一道深邃的目光,如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向着自由、实践、快乐的教育之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