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终关怀护理体会
对临终老人的观察和护理
1、循环与呼吸
临终老人有循环与呼吸衰竭,常见脉搏跳动快,不规则渐变弱而消失,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当呼吸表浅、急促、困难或潮式呼吸时,应立即吸氧,病情允许给予半卧位或抬高头与肩,保护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备好吸引器。
例1男,82岁,临终前1月,食欲减退,大小便失禁,膳食部每餐提供的食谱均是色香味俱全,可老人均对饭菜摇头,为了提高老人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充分了解他的饮食习惯,了解到他喜欢喝牛奶、冲麦片,于是除了耐心喂食、喂水外,还为他订了鲜奶,冲麦片喂他喝,尽量满足老人最后的偏爱,还每日为老人取下义齿清洗干净,给他做口腔护理,增强老人的食欲。还有个特点,每次饭后半小时,老人便会抓住床档用力摇,查看他的纸尿片,就会发现尿片湿了,护理人员只要立刻帮他用温水清洁会阴,换上干净舒适的衣裤,老人就会平静地入睡。
例2:男,80岁,肺心病。临终几天,精神明显倦怠,观察中,发现老人突然神志不清,呼吸困难,发绀明显,测血压下降,皮肤湿冷。护士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的氧气吸入,予半坐卧位,把口腔内分泌物清理干净,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陪伴在老人旁边,减轻老人的紧张情绪,5分钟后,老人呼吸困难缓解、呼吸频率减慢、节律正常、血压回升、发绀减轻、皮肤转暖、神志转清后能轻声对护士诉说自觉舒服了许多。
例3:女,89岁,右股骨颈骨折。老人临终前病情恶化,神志淡漠、言语模糊,右下肢活动极度受限,保持中立位,肢端血运差,皮肤湿冷、苍白。在护理中,发现平卧的老人表现出张口欲言、双眼睁大、痛苦神态,于是,我们为其床上擦浴,翻身拍背,用50%乙醇按摩骨突处或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的护理,并换上干净衣服,保持床单干洁平坦,再予安置舒适卧位,做好保暖之后,老人痛苦神态消失,安静休息了。
在濒死状态下若疾病未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始终保持神志清醒,虽然各反射迟钝,言语障碍,但听力往往是存在的。护理人员要尊重和尽可能满足他的特殊要求。
例4:女,92岁,脑出血后遗症。老人入院时浅昏迷,呼之偶有反应,在为她护理时,我们从不喊她叫“某某床”“某某号”而是把她当作对社会做出伟大贡献的人,我们尊称她的姓名,有时冠以她“老师”的头衔。入院后很少有人探望,我们后来了解到她儿子身为高官,为国顾不上老人家。还了解到老人家病前酷爱乐曲。于是我们每天为她抚摸手脚时,顺便在她床头播放乐曲,利用音乐有效松弛她的神经。她听到音乐时手指头便会微微地颤抖,表明她能感受到轻快的音乐。家属探视时看到此种关怀,心中有说不出的感激。
心理安慰
面对自己即将走完的人生旅途,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老人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已接近死亡,任何努力都无济于事,因此他不得不承认一事实,明显忧郁的表情,深深的悲哀,表现出老人要求处理未完的一切事宜。
例5:女,99岁,肺部感染。临终前7天,病情恶化,意识清醒。为她洗脸时,她抓住护士的手肯求与定居加拿大的儿孙们见最后一面。看到老人眼中流露期待而又忧郁的目光。在我们的帮助下,老人终于能在临终的那一天与儿孙们交代完所有的事宜。她的心愿已完成,心理得到了安慰,最后在儿孙的安抚中微笑地告别了世界。
2、护理体会
对临终老人严密观察和护理的意义
一般在医院住院的患者,本已奄奄一息,倍受疾病痛苦折磨的临终者,往往仍挂满静脉输液管、输血管、氧气管、吸引管、尿管、引流管、心电监护等等。犹如蛛网般缠满全身,患者真正需要未得到满足,凭空又增添了许多痛苦。而老年人到了临终期,事实上医药已无能为力。要在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上解除痛苦折磨,应该做到细心观察及全方位的关怀。老人这时“接纳”了死亡,多已放弃对生的企求。只有建立临终关怀,让他在温情和慈爱的环境中受到照顾,会出现一种似乎好转的现象。原来预计一周或一个月的寿命,将因环境变化而使他们原来的生命时间得以延长。虽然这只是暂时的现象,然而正是这暂时的好转,却显示了临终关怀心理安慰的惊人力量[1]。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临终护理不同一般的生活护理。护理人员自身不仅应对临终工作具备不怕脏,不怕累的服务精神,并且要有敏锐的动察力,对垂危老人细心观察其表情神态和心理状况等。这些都要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减轻他的痛苦。
临终护理能密切护患关系
安慰是临终关怀的重要方式,也是密切护患关系的一种重要的交流手段,这对互相熟悉,互相需要怃慰的临终者有特定的作用。在安静的临终病房,用动作,眼神表示安慰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使他们得到亲切感,从而对我们信赖,也放心接受我们的关怀和照顾。
对临终老人家属的关怀
在临终医疗护理工作中关心、安慰家属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老人临终前后,总会或多或少给家庭带来经济条件的改变,生活平衡的紊乱,精神支柱的崩溃等许多困扰。临终关怀的建立,满足了家庭的要求,解决了不少家庭住房狭小或家属忙碌上班无法照顾的实际困难,临终关怀团队出于仁爱之心,及时地给予家属的关心和帮助,为临终者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场所,使其在肉体和精神病苦减少到最低限度的情况下,安祥地,无怨无憾地走完生命的旅程。
护理人员要有精湛的技术和专业水平
临终病房,除了为临终者提供安静的病房、空气清新、通风良好的环境外,每个护理人员均要有精湛的技术和护理专业水平。认真学习常规老年疾病的护理知识,掌握熟练的护理新技术,研究老年心理学,并积极开展生死(亡)教育,让老年人树立起正确的死亡观,消除临终老人对死亡的恐惧心理。乐观地接受临终关怀护理。
体会小结
我国对临终关怀起步较慢,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老龄人口也与日俱增,老人社会和老龄事业也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老龄社会,而临终护理是老龄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临终关怀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重视。
第二篇: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
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20例癌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给予临终关怀护理,从患者的临床症状、疼痛护理、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护理,分析临终关怀的护理效果。结果 癌症晚期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疼痛,让患者安详的度过人生最后阶段,且减轻了家属负担。结论 晚期癌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临床关怀效果理想,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维护患者尊严,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临终关怀;临终患者;护理;癌症晚期
肾性贫血主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并发症,属于继发性贫血中的一种。肾性贫血主要是缺乏充足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的,或者是由于尿毒症毒素潴留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影响[1]。医学研究者逐渐将目光转向中医治疗领域中,通过自拟生血方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0例肾性贫血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癌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显著,且多数患者一旦确诊已经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加剧,患者需要承受精神上以及肉体上双重痛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因此,临床上加强患者临终关怀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20例癌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0例,均为癌症晚期,男11例,女9例,年龄34~76岁,其中6例已死亡。临终患者的特点
2.1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 临终患者一般都有恐惧心理,这是由于生命得到威胁所致。临终患者通常经历五个心理反应阶段:①否认期(denial):患者当得知自己病情加重即将面临死亡,其心理反应是“不,这不会是我”或“不可能”,亦有患者可能会采取复查、转院等方式试图证实诊断是错误的。这些反应是一种防卫机制,可以减少不良信息对患者造成的刺激;②愤怒期(anger):确诊后很多患者一时间难以接受,内心的恐惧、无助、嫉妒等心理交织一起,部分患者甚至向家属、朋友等发泄,平衡内心不满和不公;③协议期(bargaining):患者已承认已存在的事实,为了延长生命,此期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抱有希望,能积极配合治疗;④忧郁期(depression):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死亡的脚步越来越近,部分患者内心开始失落、沉默,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自杀极端行为;⑤接受期(acceptance):面对疾病患者表现出无助,认为自己已经尽力,安详走完最后一段。
2.2临终患者对护理的需求 临终患者主要表现为:①希望医护人员尽最大能力救治,渴望治愈疾病,延长生命;②希望能得到目前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治疗;③希望能减轻疼痛;④希望亲人陪伴;⑤有一个安详舒适的环境;⑥采取医学手段加速死亡;⑦希望有尊严的死去。临终患者的护理
3.1心理护理 临终患者的心理一般分为焦虑心理、忧郁心理、极端否认心理、认可心理。对于焦虑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谈,耐心倾听患者,使用合适的语言安慰患者,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让患者感受到自己被人所重视[2]。
3.2生理护理 临终患者在人生的最终阶段,由于各种器官的功能衰竭,可能出现各系统功能的紊乱。患者会出现脱水、出虚汗、发热、自主活动减少、循环不良、营养失调、抵抗力差以及大小便失禁对皮肤的刺激很大,可能会出现一系列护理并发症,因此护理时应特别注意,同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压疮的发生,如及时更换衣物、维持舒适的体位、按时翻身、拍背、擦浴,保持皮肤的清洁舒适,必要时骨突出处予局部皮肤减压贴减压或卧气垫床,避免受压处受压坏死或发生压疮。维护患者尊严,保持床单元干燥,平整等[3]。
3.3症状护理
3.3.1临终患者的疼痛护理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多数晚期癌症患者出现疼痛,表现为烦躁不安、痛苦面容;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意识不清,不能自主活动,其中疼痛是最突出的症状。控制疼痛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控制和非药物控制,其中,药物止痛法是处理癌症患者疼痛的主要手段,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癌症三阶梯给药法,其目的是要达到癌症患者夜间睡眠时、白天休息时、日间活动时均无痛,真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此外,催眠术和皮肤按摩也有一定效果。
3.3.2临床患者的呼吸困难 口舌干燥或口腔内有痰液蓄积者,应及时清除并加强口腔护理,可根据患者需求给予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指导患者有效的咳痰方法和有效呼吸。
3.4饮食的护理 癌症患者行化疗时长伴有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加上生理上痛苦,精神上的包袱,不思饮食,这就需要护理工作者耐心开导,讲述营养支持对机体恢复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食以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饮食便于吞咽,必要时采用鼻饲或完全的胃肠外营养,保证患者营养的供给;根据患者饮食习惯调整饮食。效果
通过对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护理,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得要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情绪稳定,平静、安详的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死亡表示能够接受,未表现出极端的情绪反应。体会
癌症晚期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是因人而异的,临终意味着死亡,癌症晚期患者都是失去治疗价值或是目前尚无良好治疗方法的疾病。因此,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用护士的爱心、耐心、细心和同情心照顾每一位临终患者,真正体现出珍重生命质量,使患者感到舒适并获得支持和力量。满足临终患者最后的愿望,帮助他们平静安宁地度过人生最后一刻,同时也是对家属的一种宽慰[5]。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熊云新主编.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3.[3]张彤,严勤,姚有华.患绝症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7,10(9):716.[4]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医务人员培训指南护理分册[S]2005:174.[5]毛建军,徐永华.晚期癌症患者50例临终关怀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7):61-62.编辑/冯焱
第三篇:舒缓治疗 优质护理=临终关怀
舒缓治疗+优质护理=临终关怀
舒缓治疗+优质护理=临终关怀
成文武教授《从谈临终关怀》一文将临终关怀分析得十分透彻,特别是列出了临终关怀的具体原则,我读后很受益,也纠正了很多模糊的认识。
提高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是对将故之人最大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家人、亲人在最关键期应尽的重要职责。但是关键期的照料,既不能凭感情用事,盲目作为;也不能一味放弃,任其发展,要讲究科学,理智行事。本文的选题角度新颖,拓宽读者知识面,使我认识到临终关怀既是一??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家人与医护工作者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希望今后贵刊会刊登更多这样的好文章。
(山 东 郝新玲)
《家庭用药》新闻记者证
核验人员名单公示
根据《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开展2016报刊核验工作的通知规定》的相关要求,我单位已对持有新闻记者证的人员相关资格进行了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符合核验条件的人员公示如下:
侍 茹 黄 慧 林?t雯
本市新闻记者证管理违规情况的投诉、举报电话:021-64339117。
死亡是沉重的、避讳的,却是每个人都绕不过去的话题。在人将故的最后阶段,是应该不顾他个人意见,利用可利用的所有方法让亲人生命延续,还是应该按照亲人的意愿,让其舒适、愉快地度过最后时光呢? 因此,临终关怀的概念诞生了,且发展成为近代医学领域中的新兴学科。临终关怀符合人类追求高质量生命的客观要求,不仅对生存质量提出了要求,也对死亡质量提出了要求。让患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最后生命时光里,安宁、平静、舒适地走完,画上生命的完美句号。生命是一个自然过程,完全没有必要去刻意地延长它,也不需要有意地去缩短它,而是让那些面对死亡的人可以安然地面对,安详地逝去,这就是优死的最好体现。愿每个人都能尽情享受生命的美好。
编 者
第四篇:临终关怀
特需病房临终病人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又称人性关怀、关怀照护。美国护理理论家Leininger与Watson分别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的观点,并将护理学拓展到以“关怀整体人的生命健康”为本的人文关怀的发展阶段。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以及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护理人文关怀,就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力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顾。特需病房是为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医疗保健需求而设置的高级病房,它环境安静、优美,设施齐全。由最初的少数涉外人员、民企老板入住,发展到越来越多的普通病人主动要求到特需病房进行医疗,尤其是临终病人家属,他们竭尽所能想让自己的亲人在最后的岁月里,在安静、整洁、温馨的环境下,走完自己的人生。我们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对特需病房临终病人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取得较好效果,并获得家属满意和感谢。现将四年多的10例临终病人护理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006年7月~2010年10月本病区发生10例,均为肿瘤晚期或广泛转移病人。其中腹腔继发性恶性肿瘤1例,肺、骨继发肿瘤各1例,食道食管恶性肿瘤1例,肝癌2例,骨肉瘤1例,广泛转移性肿瘤3例;年龄l2~87岁,平均58岁;男性8例,女性2例;职业:机关干部3例,农民3例,工人3例,学生1人;均在本科住院3天~67天不等。人文关怀的护理措施
2.1 人性化病房设置,为病人和家属提供一个方便、安静、整洁的空间
为减轻病人住院期间对陌生环境的焦虑、紧张心理,病房的布局及室内的色彩搭配上充分的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在不违背安全的情况下,允许根据日常习惯布置房间;不强调整齐划一,而是以满足病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尊重、舒适、简便为原则,为病人营造出一种家庭的温馨氛围。同时为减少病人住院期间生活起居的不便,病房内除了装有必要的急救设施,还突出了特需病房的特点,配有多功能摇床,冰箱、彩电、微波炉、电话,并提供免费上网、免费市内通话,24h提供冷、热水。允许家属携带病人喜欢的用品,如大靠垫、相框、移动坐便器等,让病人视“院”如家,有一种温馨感、亲切感和家庭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死亡的心理恐惧。
2.2 减轻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7][5][6][4][3][2][1]
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两者都强调“四全”服务,即全人、全家、全程和全队。强调减轻各种痛苦,让病人平静、安然、有尊严地离开人世,即优化生命末端质量。癌痛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也容易使其失去生活勇气,应合理及时止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本组10例中有7例主诉持续腹胀、腹痛,五指疼痛评估法评估都在中度以上;2例胸闷气喘,1例一直处于浅昏迷。医疗上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而家属也无一例外的要求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生命。护士在每天评估病人疼痛程度同时,对病人的疼痛要给予同情和理解,进行心理安慰和鼓励。按照WHO阶梯镇痛法,根据医嘱确定不同的给药方式,定时给药。同时,指导病人采用非药物的方法减轻疼痛,如放松、热敷、冷敷、按摩等,以增加舒适度,维护病人的尊严。
2.3 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晚期肿瘤病人大多恶液质,卧床不起,生活更不能自理,但神志清醒。10例病人中除脑瘤病人浅昏迷外,其他病人直至临终前10分钟~8小时才意识模糊、进入昏迷。所以要全方位地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人身体的完整和清洁,让病人感到舒适,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组除一例双下肢严重浮肿、家属拒绝翻身、骶尾部出现Ⅰ度压疮外,其余9例病人临终前均未发生压疮和口腔感染。
2.4 重视临终病人的情感交流,最大程度满足病人心理需求
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应考虑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状况,以及他们的想法和希望,尊重其意愿和选择[10][9][8]。通过与病人和家属的多次沟通,了解病人临终前的意愿和要求,并给予尽量满足,同时鼓励家属的配合和参与。例如,有位老年男性病人临终前不经意间总是朝病房门口张望,有时欲言又止。护士察觉后,提醒其子女是否接来母亲探望,但子女担心母亲与父亲相见后承受不了而犹豫不决,最终接来母亲相见,结果在母亲离开病房刚走到电梯口,病人开始呼之不应,进入昏迷。这时家属才意识到父亲是放心不下母亲,为见母亲最后一面而坚持至今,同时对护士的及时提醒深表感激。而有的病人临终前则要求回家,当班护士都尽快地做好相关物品准备,指导家属途中注意事宜,以了却病人心愿。
2.5 重视对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情感支持,减少遗憾和痛苦
在病人临终期间,家属尤其是配偶,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临终病人的人文关怀不仅针对病人,而且也应面向临终病人家属。安抚病人家属,一方面可使家属心理得以安慰,另一方面也使家属尽早对病人的病情进展预后有一个正确了解和认识,在有充分心理准备的基
础上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对病人的临终关怀[11]。告知家属情绪的好坏对临终病人生活质量有着重直接的影响,教会家属缓冲心理压力的方法,如保持生活饮食规律,鼓励家属与病人、子女之间交流和沟通,避免各种身心反应,来维护身体健康。
2.6 做好病人去世后的后事料理,善始善终,使家属心灵得到安慰
2.6.1 尊重病人生前意愿和家属要求,尊重其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进行尸体料理。如有位信仰伊斯兰教的病人在死后,家属提出不愿到殡仪馆,要直接送到清真寺,护士则帮助办理后续事宜,并请家属放心,暂时保管好部分病人物品,以防遗失。还有位12岁患儿的家长,在小孩去世后,考虑将再生二胎,按照当地风俗她不能再碰停止呼吸后的小孩,于是她提前离开了病房,一切擦身、穿衣都留给了当班护士全权处理。
2.6.2 做好病人出区前的费用审核,及时记账、减账,以防漏费、重复收费。住院期间,因病人病情不稳定,家属根本不考虑费用多少;即使每日发放一日清单也全无在意。而当病人一旦去世后,面对高额的费用有的心理极不平衡,一条一条问,充满质疑和不信懒,甚至在结账时诱发不愉快,容易引起投诉。如有位家属始终认为还有剩余“白蛋白”,后经大家提醒,反复帮她回忆才想起,最终消除了疑虑,可见工作中要及时准确记账,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效果
实践证明,特需病房的一系列细致、周到而人性化的关怀护理措施在提高临终病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提高家属对其临终服务的满意度,10例临终病人生命得到尊重,疼痛不适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或遏制,家属的身心健康也得到维护和增强,临终病人情绪稳定,平静地接受死亡。其中有8例在医院安祥的离开人世,2例自动出院。有的家属还一直与我们保持联系,并带来新病员。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健康和护理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高,而人文关怀正是通过强化人的主导作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满足新形势下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使其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12]。临终关怀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服务,弥补先行医疗保健体系忽视临终病人需求的缺憾,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和人类生命发展的需求,从而使医疗保健体系更趋完美[13]。但由于死亡在生物学、心理学、宗教学及社会学等各有其含义和价值,所以人们对死亡的态度相应的具备主观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14]。在中国,由于受儒家、道家、佛家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人们认为死亡是不祥的,[15]对死亡采取否认态度,在言语中避免谈及,不能坦然面对死亡
。同时由于特需病房的病人
来自不同的地域、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也形成了人们在观念和意识上的区别[16]。罗点点[17]倡导“尊严死”,就是指在符合病人本人意愿的情况下,让病人在尽可能的舒适和尽可能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实现尊严的情况下,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在工作中要针对不同的病人遵循文化和谐护理的原则,提供适合病人的人文护理,让病人感受到其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得以满足,同时也促进病人与护士之间的沟通,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医院人文氛围,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优质护理服务。
当然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历的人在不同时期对死亡认识及护理需求是否相似或有何不同,以及从不同角度观察医疗资源的整合与临终人文关怀的关系都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 考 文 献
[1]汤淑芬.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9):117.
[2]计惠民,蒋鹤生.护理人文关怀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进展[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4):281—283.
[3]张秀伟,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
540-543.
[4]陈秀萍,罗小娟.人文关怀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5):
675.
[5]胡莉萍.人性化护理在特需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8):2239—2240.
[6]居金霞.护理服务模式在特需病房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2):88—
89.
[7]钟小红,李亚洁,戴萌等.特需病房的临终关怀服务[J].护理管理杂志,2005,5(5):
35—36.
[8]国内外姑息照护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B):1—3.
[9]王小花,刘爽.特需病房临终病人实施舒适护理的体会[J].现代护理,2006,12(12):
1173—1174.
[10]李湘辉.恶性肿瘤姑息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1):164—165.
[11]薛凤英,石绍霞.舒适护理在临终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4):
25—27.
[12]丁颖.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9,(1):24
—25.
[13]王平,李海燕.死亡与医学伦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70.
[14]朱海玲,史宝欣.死亡态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
569—571.
[15]路雪芹,白琴.开展本土化临终关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3):299—300.
[16]Rosen jack,Burchum J J.J Culture competence:an evolutional perspectivel
J J.Nursing Forum,2002.37(4):5~14.
[17]罗点点等.我的死亡谁做主[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11.
第五篇:某干休所开展临终关怀的体会
某干休所开展临终关怀的体会
【关键词】临终关怀;干休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78-01
军队干休所是一个老年人集中的地方,干休所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服务好在世的老干部,去世者后事圆满地解决也是对家属的关爱,让他们得到关照和帮助,不感到孤独,得到最大的心理安慰,也是十分重要的[1]。我干休所卫生所做为一线医疗保障单位,积极顺应形势变化的要求,探索以体系医院医疗为基础的干休所―家庭相结合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五年来对我所11位病故老干部实施临终关怀服务,使患病老干部安详地离开人世,家属满意,现将具体体会报告如下。指导家属生活照料
责任保健医生和护士每天上门巡诊,指导家属做好居家护理,包括日常生活起居,营养饮食搭配,管道护理等。
1.1 居家环境 保持卧室温馨、干净,温湿度适宜。勤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依据个人喜好摆设绿色植物,增添生机。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噪音。使用色彩和图案明快的床上用品。墙壁上悬挂老干部革命生涯不同时期的像片和全家福照片。
1.2 饮食调节 根据老干部的饮食习惯、喜好和营养的需要,责任保健医生与家属一起制定食谱,注意添加能够增加免疫功能的食物。少食多餐,调剂花样,增加老干部的食欲。
1.3 加强基础护理,避免并发症。临终病人由于长期卧床,需要加强基础护理。干休所的医护人员指导家属保持床铺干燥整洁,定时翻身拍背,帮助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每次翻身后要检查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发生。以上措施有效预防了压疮及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老干部的生存质量。
1.4 指导鼻饲管、导尿管护理 责任护士给家属示范鼻饲的方法,讲解注意事项,避免发生误吸等并发症。病人留置导尿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消毒尿道口,长期留置导尿管时,定期进行膀胱冲洗。
1.5 依据病情需要配置多功能医疗床、小型超声雾化仪等医疗设备。积极配合上级体系医院治疗,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我处实行保健医生责任制,保健医生服务固定的老干部。保健医生为老干部保健服务多年,熟悉老干部的病情、性格特征及老干部的家庭情况,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与其家人关系融洽。同时,老干部对保健医生信任度高,治疗依从性好。开展以责任保健医生为主,其他保健医生协助的临终关怀服务方式较为顺利。处于这一阶段老干部的治疗方案都是由上级体系医院的专家制定,责任保健医生每日上门巡诊的任务是观察病情变化和疗效,送药上门,检查服用特殊药物的老干部的服药情况、疗效及副作用,陪送老干部体系医院就诊。心理治疗
虽然老干部戎马一生,但是他们面对死亡时的反应与普通老人一样,心理和性格较平时会有较大变化。医护人员充分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痛苦,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给予积极的疏导,使其获得安全感和信赖感,缓解心理焦虑,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配合治疗,延长生存期,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里享受生命的美好。
医护人员采用老干部乐意接受的触摸式护理方式,上门巡诊时,陪坐在老干部床边,握住他的手交流。鼓励并耐心倾听其诉说革命生涯的往事,回顾和总结一生中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时刻,适时表达欣赏和敬重,起到了很大的心理安抚作用。对于听力障碍比较重的老干部,语言交流困难,通过手势和文字进行交流。医护人员用良好的态度、语言、表情、行为去影响和改变老干部的心理情绪,细心、耐心、贴心地进行心理疏导,使老干部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爱意。
医护人员与老干部的家属协调,保证每天家中至少有一名亲友陪伴身边。亲人的陪伴对临终的老干部是最大的安慰。细心了解老干部的心愿,与家属和干休所领导共同努力,尽可能帮助临终老干部了却心愿,无憾地走完人生。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是临终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老干部及家属如何坦然地对待死亡。老干部们经历战火纷飞的考验,培养了坚强的性格,但是部分配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死亡经常采取否定、回避和忌讳的态度。在实施过程中,责任保健医生尊重家人的意愿,依据老干部的性格,共同讨论目前是否如实告知病情以及告知病情采用的方式:直接告知或逐步渗透告知。对家人的支持
作为临终患者的家属,他们在亲人患病期间,倾力照料,耗费大量精力,身心疲惫,表现出悲伤、恐惧、忧虑、愤怒、怀疑等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家属对医疗效果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值。随着老干部病情的情况逐渐恶化时,容易灰心、失望,甚至焦虑、抑郁。责任医护人员及时给予同情、理解,帮助指导其面对现实,纠正过高的医疗的期望值,理性面对即将到来的亲人的死亡。协助体系医院的专家与家属沟通,共同商议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减轻痛苦,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使老干部在剩下的日子里活得有尊严。制定规范的制度,为入院老干部持续开展临终关怀服务。
据统计,我所老干部临终前住院天数平均为51天。针对这种情况,干休所摸索制定了服务的制度,提供连续一致、完整的临终关怀服务。住院期间,增加探视老干部的次数,由常规的每周探视一次,增加为隔日一次。除了责任保健医生外,其余的保健医生也轮流去医院探视,干休所领导定期探望,随时了解老干部在医院的病情和心理变化以及家属身心所需的支持和帮助。使首长感受到温暖和关照,得到最大的心理安慰。
老干部开始抢救后,干休所领导和责任保健医生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当老干部抢救无效去世后,护送首长至太平间。善后服务
为更好做到逝者安详,活者安心,干休所成立了老干部善后服务小组,由专人负责协助家属办理后事,协调各项事宜,保证老干部的后事处理地圆满周详。遗体告别当日,除值班人员外,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参加参加遗体告别。
老干部去世后3个月内,责任医生和护士要对家属进行哀伤辅导,定期上门看望,鼓励家属自然流露悲痛,倾听他们诉说,给予安慰,帮助他们早日从悲伤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尽快度过居丧期,重返正常的生活。
临终关怀不仅是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临终关怀的服务对象是濒临死亡的患者,进行临终关怀的人员承担角色较为复杂,他们是照护者、健康教育者、心理疏导者、丧葬咨询者。临终关怀作为一种特殊的缓和疗护服务,服务对象已从癌症患者延伸到心脏、呼吸、消化、神经血管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患者[2],对我国从事临终关怀的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处医护人员的临终关怀知识的来源是讲座、自学及向体系医院的医务人员请教,缺乏临终关怀知识的系统培训,无法完全洞察临终老干部的身心需求,所开展的临终关怀服务是不完善的。
目前,比较科学合理的临终关怀模式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干休所的临终关怀发展更是滞后,远不能满足老干部和家人的需要。干休所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侧重于预防保健、慢病管理和急症抢救,普遍缺乏临终关怀专业知识系统培训。临终关怀在军队干休所的推广需要上级的重视和广大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孙 民,石国利.浅谈临终关怀在干休所的发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13(1):67.[2] 杨燕妮,肖东霞,程红缨,等.护理人员参加汶川地震现场救援体验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8A):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