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污染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环境污染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根据5月14日股份公司下发的“关于转发国资委《关于全面加强中央企业环境污染风险防控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要求,项目部对施工现场进行环境污染专项检查,发现一些问题,我项目部领导高度重视,开专项会议对发现的问题逐条解决,落实到人。现将排查整治情况汇报如下:
一、环境污染整治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及职责
结合贵州茅台酒扩建工程工程特点及实际,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安全总监为副组长,安全环保部、工程部、综合办公室、物资部及各工区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污染专项领导小组,负责本工程环境污染保持管理工作,环境污染整治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 长:仪登海 副组长:王常文
成 员:刘文斌 刘元一 李平任明辉 马振前 马 江 安全环保部负责本工程环境污染专项保护日常管理工作。项目部各部室环境污染专项保持工作职责:
安全环保部:组织进行环境因素调查和评价,确定重大因素和管理方案,制定施工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并督促落实。督促指导各工区制定施工环保与水土保持措施,组织现场环保与水土保持工作和内业资料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
综合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部驻地的环境卫生和绿化工作。工程部:负责编制本工程环保污染保护持措施方案和方案的组织实施。
物资部:负责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环保管理工作。各施工队:负责本段施工现场具体环保工作。
二、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设
我部结合有关管理办法及制度,建立健全了环境保护污染保护体系,贯彻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坚持施工过程中对环保与污染整治工作的持续监督检查,切实做好环境保护与污染整治工作。
(一)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目标
节约施工临时用地,降低材料和能源消耗,严格按设计要求作好施工弃碴清运整理,及时作好施工生活垃圾和生产生活废(污)水的收集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保护地表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二)施工环境保护有关管理制度
1、施工中,严格执行“三同时”、“两不”原则,即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和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不留后患、不留尾巴。
2、严格执行有关环保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关于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的强制性条款。
3、建立“三级”检查落实制度,即领导层抓全面,管理层抓重点,实施层抓具体落实。
三、施工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日常管理
(一)培训教育工作 施工中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环保、水保培训教育及技术交底制度,宣传有关环境污染保持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关于环境保护的强制性条款,并结合本工程特点,依据环境污染整治实施方案,就施工应注意环境污染的事项进行了培训和技术交底,提高了管理及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做到环境保护工作人人有责,把环境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施工中采取的环境污染整治措施
1、项目施工前依据工程特点及有关工作量,统筹考虑,合理制定土石方调配方案,充分利用弃碴并减少工程弃碴。
2、临时用地依据现场实际进行了统一规划,采取地面硬化、封闭施工。
3、中华片区临时驻地进行了挂网喷锚防护,同时修建了临时排水沟,并与既有排水系统相顺接,确保排水畅通无阻。
4、弃土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弃土场在弃土完成后进行平整,并做好排水,防止雨季冲刷漫流造成水污染或水土流失。
5、施工排水及生活废水净化处理及保护地下水资源措施,生活区和施工废水经排水沟排到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达标后排放,以免污染周围水环境。
6、裸露土体、易扬尘物料进行防尘网覆盖、超过3个月要进行绿化,避免大风扬尘。
7、在施工现场设置洗车池,过往车辆必需进行冲洗方可上路。
8、横一路、横二路设置道路喷淋系统保持道路湿润避免扬尘,同时在临时道路使用洒水车对道路洒水降尘。
9、垃圾的清运和砂石材料的进场必须由车厢自动翻盖的车辆实施封闭运输,无此设备的车辆禁止进场运输,禁止超载,必须保证车厢封闭完整,不留漏缝。
10、在扬尘较大地段使用,雾爆机降尘。
11、在施工现场进行环境污染应急演练。
(三)在施工中依据有关环保污染的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关于环境污染保持的强制性条款和本项目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环保污染检查,及时查处违章事宜,把环境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贵州茅台酒扩建工程六分部
2018年 6 月 10日
晒水车冲洗道路
洗车池
污水沉淀池
道路喷淋系统
污水沉淀池
裸土覆盖
雾炮机降尘 环境污染应急演练
环境污染应急演练动员会
向环境污染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接仁怀市环境保护领导督查小组通知我市受建筑工地扬尘影响PM10的监测数据已经超过应急预案启动规定。
启动应急预案:“赶紧封锁现场,立即启动喷雾设施,洒水降尘,不准无关人员进入,不能敷衍了事,必须严格落实扬尘治理责任”。
启动雾炮机降尘
晒水车降尘
指挥清除道路淤泥
第二篇:环境污染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设计–––––环境污染治理的制度及实践
专业:地质工程
学号:2112160031、2112160042、2112160030 姓名:郭宇伦、王萌辉、祖琳 授课老师:张秀荣
摘要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保护也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然而,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欠账”较多,目前的环保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列举了我国现存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且自70年代初开始总结我国环境保护的制度与实践,深刻归纳了各个阶段环境保护的特点。根据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环境保护研究提供些许参考。关键词:环境污染;制度演变;治理实践
Abstract Since the 13th Five-Year Pla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Normal.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also faced an important period of strategic opportunity.Howev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 “debts” are excessive in the proces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Current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is still grim.How to speed up completing the building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short board of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has become a major challenge fac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This paper enumerat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summarizes the institution and practic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since the early 1970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 various stages.Based on 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 some suggestions are mad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stitutional Evolution;Governance practices
1.环境污染的现状
1.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首先,从农业生产来看,农药和地膜污染严重。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对农药、化肥的滥用,直接导致了耕地的大量污染、土壤的肥力下降,引发了残留农药和化肥直接对环境的污染;此外,随着大棚农业的发展与普及,地膜也成为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其次,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禽畜粪便污染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再次,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工业生产污染也愈加严重。目前,乡镇企业污染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重由20世纪80年代的11%增加到45 %,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1。
我国农村生活污染,主要指包括粪便、污水、垃圾以及由于农村能源结构和用能方式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随着农民生活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大部分农作物都被焚烧。这样不但浪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损伤了地力,更为严重的是污染了大气,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点2。目前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90亿吨,生活垃圾约2.8亿吨,绝多数污水随意排放,垃圾随意堆置。全国16711个建制镇和14168个乡,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5700万吨年处理量约3500万吨,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占全部的约8%;571611个行政村,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的约占26%,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约占10%,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仅占不到3%。3
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城市排污量逐渐增大,加之相关立法的缺失,有些城市往往不顾农村的环境权益,把工业污染转移到农村。农村不仅要消化自己产生的污染,更要承受从城市转嫁来的巨大环境压力,使得农村环境污染早己超出了农村环境的负荷,并成为制约农村持续发展的顽疾面对日益恶化的农村环境,我们的环境治理却显得捉襟见肘。
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村环保认识不到位。不少人在污染防治工作上存在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的思想。一些人对农村环保工作在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农村面积广阔、村民居住零散,建设农村环保体系很难。还有人认为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组织发动难度大。在这些错误认识的主导下,一些农村乡镇一味强求经济效益,自由建设、引进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有的一味追求政绩工程,而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同时,农村居民环保主体意识普遍不浓厚,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生活方式并没有随之发
生根木改变。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和素质总体较低,对环境危害的源头和危害程度往往认识不清,比较看重眼前有形的经济利益,而忽视潜在的环境危害。
1.2城市环境污染主要问题
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能源消耗量近十年来稳步增长。一是煤炭的消耗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二是机动车保有量和城市人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增加,这种趋势在大中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4。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每年全国因城市大气污染导致的超额死亡达17.8万人。煤气燃烧污染、工业废气、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己成为主要污染源,城市大气污染60%一70%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
由于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其生活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加大。而且人们向水中排放的废弃物远远高于水的自净能力,除此之外,工业迅速发展,这些工厂有的并没有对污水进行处理,便将这些未达标的污水排放出去,对水体进行污染,这就使得城市的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资源的污染不仅使我们出现水源紧缺情况,还为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堆放量己高达70多亿吨,侵占土地约6亿平方米。全国668座城市年清运生活垃圾约2.5亿吨,且每年以8%一10%的速度增加5,因垃圾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不断增加。
2.我国环境保护制度与实践
环境保护的内容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内容也有变化。但一般来说,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污染影响下产生遗传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使之得以恢复和扩大再生产。中国的环境保护起步虽然较晚但成就突出,具有自己的特色。从1973年至今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2.1中国环境保护的萌芽和起步阶段(1970年至1978年)
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揭开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会议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1974年10月
25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这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环境保护工作职能部门。
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实践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一)全国重点区域的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途径的研究
主要有:①北京西北郊污染源调查及环境质量评价研究;②北京东南郊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途径的研究,这是在总结西北郊工作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强调了污染防治途径研究的重要性。在水域、海域方面开展了蓟运河、白洋淀、鸭儿湖污染源调查,以及渤海、黄海的污染源凋查。
(二)开展了以水、气污染治理和―三废‖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环保工作 主要是保护城市饮用水源和消烟除尘,并大力开展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
(三)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
自197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之日起,为了尽快控制环境恶化,改善环境质量,1974~1976年连续下发了三个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并提出了―5年控制,10年解决‖的长远规划目标。尽管因缺乏科学的预测分析,目标不切合实际,但仍是一大进步。
(四)逐步形成一些环境管理制度,制定了―三废‖排放标准
1973年―三同时‖制度逐步形成并要求企事业单位执行;1973年8月国家计委在上报国务院的《关于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情况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对污染 严重的城镇、工业企业、江河湖泊和海湾,要一个一个地提出具体措施,限期治好。
2.2中国环境保护的奠基和成长阶段(1979年至1992年)
这一时期,我国环境保护逐渐步入正轨。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6。1984年5月,国务院作出《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环境保护开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8年设立国家环境保护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地方政府也陆续成立环境保护机构。1989年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等8项环境管理制
7度。同时,以1989年正式实施的《环境保护法》为代表的环境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为开展环境治理奠定了法治基础8。
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实践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提出―三同步‖、―三统一‖战略方针
根据我国的国情,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制定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战略方针,提出:―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我国环保政策、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 1.环保政策体系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环保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如图2-1所示。
图2-1
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示意图
2.环保法规体系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图2-2)所示。
图2-2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示意图
(三)总结确定了八项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制度
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总结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以来的强化环境管理经验,在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确定了八项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制度,并综合运用、逐步形成合理的运行机制。
2.3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和壮大阶段(1992年至2001年)
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十大对策》,把实施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1994年3月,我国政府批准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确定了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重点,加大了执法力度,积极稳步推行各项环保管理制度和措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6年,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发布《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大力推进“一控双达标”(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工业污染源达标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标)工作。9。1998年3月15日,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1月,国务院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增加了清洁生产、排污总量控制等重要内容,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10。
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实践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控制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对12种主要污染物(烟尘、粉尘、SO2、COD、石油类、汞、镉、六价铬、铅、砷、氰化物及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进行总量控制,要求其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水平。
(二)开展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组织国家有关各部门、各地方和企业,针对一些重点地区、重点流域和重大环境问题以及履行国际公约的要求,集中财力、物力,实施一系列工程措施,以局部带动 全局,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宣战。以求20世纪末基本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使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并在2010年逐步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总目标。
(三)强调污染防治
全面开展“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水污染防“两控区”(酸雨污染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大气污染防治、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简称“33211”工程)的污染防治。启动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保护天然林等一系列生态保护重大工程。
2.4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进入2l世纪来,我国政府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构想,中国环保工作进入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国务院于2005年底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6年4月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阶段的环保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并且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推进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大基础工程,针对未来1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提出国家环境战略。112008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并在8月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以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针对我国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2013年9月10日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气十条),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并且在2014年又重新修订了《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和颁布实施,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在《气十条》取得一定效果之后,国家又于2015月4月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在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进行强力监管并启动严格问责制,标志着铁腕治污将进入―新常态‖。继《气十条》和《水十条》之后,国务院在2016年5月28日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这一计划的发布可以说是这个土壤修复事业的里程碑事件。
这些政策和制度都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制定的,符合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法律基础。
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实践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加强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
国务院成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批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3个,已有15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建设,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生态县建设,53个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135亿元,实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措施,支持2.6万个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5700多万农村人口受益。
(二)强力推进污染减排
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通过强化目标责任考核,狠抓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带来最明显的环境效益,就是酸雨面积已经恢复到上世纪90年代水平。COD排放量下降,推动主要江河水环境质量逐步好转,重要的标志是劣Ⅴ类断面比例大幅减少,由2001年的44%降到2014年的9.0%,降幅达80%。2014年,全国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总量比2007年下降五分之一,重金属污染事件由2010-2011年的每年10余起下降到2012-2014年的平均每年3起。
(三)严格控制气、水、土污染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实施。《气十条》明确了2017年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提出综合治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创新、调整能源结构、严格依法监管等10条35项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治理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水十条》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确定了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等10个方面238项措施。《土十条》提出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严格保护未利用土地,并严控新污染的土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3.环境污染治理建议
3.1寻找环保投资的新渠道
我国环保投资总额由2003年的1544.1亿元增加至2011年的9575.5亿元,为消除污染存量,降低污染增量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高涨和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不断提高,环保投资需求正在急速增加。有研究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将达17万亿人民币,环保投资占GDP比重至少要提高至2%以上。要从量上满足环保投资需求,又要从质上保证环保投资的效益最大化,只靠政府的投入、依靠行政配置资源的模式是绝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引入环保投资的PPP模式。环保PPP项目不仅要注重项目和投资的数量增长,更要注重质量提升。首先,应当建立环保PPP项目的效益评估;其次,应当建立环保PPP项目的融资风险预警机制和长期激励机制,来吸引更多的优质民营资本。
3.2开辟环境监管的新途径
新时期的环境监管应在保证事后管理的同时,加强事前监督。环保部门通过督查督办、专项执法、行政管理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不过,这些措施大多是事后管理,不能真正发挥监管的威慑力。需要加强项目实施前的监管力度,把污染控制在最小。此外,还应当充分利用环境大数据和现有的污染预警系统,通过对历史污染事故的特征识别和模拟分析,建立污染事故预警体系,按照风险概率分布确定重点监控地区和重点监控企业名单,改变传统的以企业规模作为国控单位的筛选机制。
3.3探索环境管理的新模式
经济发展的高级形式是要素集聚,人口、经济的空间分布造成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加之污染物本身的空间特征,使环境管理不得不考虑空间问题。因此,新阶段的环境管理核心在于空间管控,理想的环境空间管控是全方位、立体式、区域化的。首先,环境空间管控是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各种专项规划及经济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等多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全方位空间规划;其次,环境空间管控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立体式空间管理;最后,环境空间管控还是多个空间范围的区域化空间协调管理。因此,新时期的环境管理是空间管控,应当充分运用“多规合一”、生态保护红线等空间管控工具,从单一环境要素的独立管理走向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多要素的综合管理,从条块分割的多个独立规划走向规划整合,从县域、市域、省域的分层环境管理走向以区域、城市群、经济带为广域空间单元的扁平化统一环境管理。
3.4大幅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当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框架下,要着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的落实与执行,全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强化中央层面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增强中央各部门之间的
协调,制定一致的行动计划,推动政策在地方层面落地;更多地运用司法手段解决环境纠纷,全面实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探索建立独立的环境刑事调査队伍,增加环境法庭数量;减少各级政府对自然资源的直接配置和不合理干预,善于运用绿色金融、资源有偿使用和第三方治理等市场机制和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手段的激励作用,以较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4.结论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总体上,“十三五”将是发展转型的重要机遇期,中国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任务,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十三五”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关键时期。特别在环境领域,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明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关键内容,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总体方向,环境保护也迎来了重大转型和改善机遇。在这一时期,中国不仅需要满足公众对良好环境质量的需求,还要以更加有限的环境承载力支撑更高、更大的经济发展。把握好这个时期,中国将有望加快补齐生态环境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奠定未来15年—30年年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如果错失这个机遇期,则可能失去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付出更多的发展成本特别是生态环境代价,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也将受到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治水.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04).[2]杨蕾,贾彬.关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几点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3,(2):178-179.[3]张国臣,贾晨夜,王凯军等.我国农村生活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2012.[4]阐海东,黄薇,陈秉衡.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和健康影响研究的同顾和展望[J].环境与健康展望,2008,(3).[5]刘峻杰.共创北京绿色奥运一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对策新闻发布会[N].国务院新闻办.2007,11.[6]朱章玉,李道棠,俞佩金等.实践中的一种城郊农业生态工程模式[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88(3):13–15.[7]朱惠.关于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的卫生问题[J].卫生研究,1977(4):283–286.[8]于洪亮.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7).[9]周生贤.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J].人民论坛, 2014(9):46-49.[10]裴军.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9,02:98-102.[11]郑莉.浅析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J].大家,2010,03:204-206.
第三篇:环境污染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设计–––––环境污染治理的制度及实践
专业:地质工程 学号:2112160031 姓名:郭宇伦 授课老师:张秀荣
摘要
“十三五”期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保护也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然而,中国目前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自70年代初开始总结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制度与实践,深刻总结了各个阶段环境保护的特点,并根据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环境保护研究提供些许参考。关键词:环境污染;制度演变;治理实践
Abstract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o the new norm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lso ushered in an important strategic opportunity.However, China's current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is still grim, and how to speed up the completion of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short board has become a major challenge fac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ystem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since the beginning of 1970s.It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 various stag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some existing shortcomings,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 China.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stitutional Evolution;Governance practices
1引言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总体上,“十三五”将是发展转型的重要机遇期,中国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任务,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十三五”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关键时期。特别在环境领域,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明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关键内容,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总体方向,环境保护也迎来了重大转型和改善机遇。在这一时期,中国不仅需要满足公众对良好环境质量的需求,还要以更加有限的环境承载力支撑更高、更大的经济发展。把握好这个时期,中国将有望加快补齐生态环境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奠定未来15年—30年年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如果错失这个机遇期,则可能失去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付出更多的发展成本特别是生态环境代价,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也将受到很大影响。
2我国环境保护制度与实践
环境保护的内容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内容也有变化。但一般来说,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污染影响下产生遗传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使之得以恢复和扩大再生产。中国的环境保护起步虽然较晚但成就突出,具有自己的特色。从1973年至今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2.1中国环境保护的萌芽和起步阶段(1970年至1978年)
1973年8月,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揭开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会议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1974年10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这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环境保护工作职能部门。
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实践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一)全国重点区域的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途径的研究
主要有:①北京西北郊污染源调查及环境质量评价研究;②北京东南郊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途径的研究,这是在总结西北郊工作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强调了污染防治途径研究的重要性。在水域、海域方面开展了蓟运河、白洋淀、鸭儿湖污染源调查,以及渤海、黄海的污染源凋查。
(二)开展了以水、气污染治理和―三废‖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环保工作 主要是保护城市饮用水源和消烟除尘,并大力开展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
(三)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
自197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之日起,为了尽快控制环境恶化,改善环境质量,1974~1976年连续下发了三个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并提出了―5年控制,10年解决‖的长远规划目标。尽管因缺乏科学的预测分析,目标不切合实际,但仍是一大进步。
(四)逐步形成一些环境管理制度,制定了―三废‖排放标准
1973年―三同时‖制度逐步形成并要求企事业单位执行;1973年8月国家计委在上报国务院的《关于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情况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对污染 严重的城镇、工业企业、江河湖泊和海湾,要一个一个地提出具体措施,限期治好。
2.2中国环境保护的奠基和成长阶段(1979年至1992年)
这一时期,我国环境保护逐渐步入正轨。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1。1984年5月,国务院作出《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环境保护开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8年设立国家环境保护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地方政府也陆续成立环境保护机构。1989年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等8项环境管理制度。同时,以1989年正式实施的《环境保护法》为代表的环境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为开展环境治理奠定了法治基础3。
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实践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2
(一)提出―三同步‖、―三统一‖战略方针
根据我国的国情,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制定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战略方针,提出:―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我国环保政策、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 1.环保政策体系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环保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如图2-1所示。
图2-1
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示意图
2.环保法规体系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图2-2)所示。
图2-2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示意图
(三)总结确定了八项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制度
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总结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以来的强化环境管理经验,在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确定了八项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制度,并综合运用、逐步形成合理的运行机制。
2.3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和壮大阶段(1992年至2001年)
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十大对策》,把实施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1994年3月,我国政府批准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
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确定了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重点,加大了执法力度,积极稳步推行各项环保管理制度和措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6年,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发布《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大力推进“一控双达标”(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工业污染源达标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标)工作。4。1998年3月15日,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1月,国务院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增加了清洁生产、排污总量控制等重要内容,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5。
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实践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控制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对12种主要污染物(烟尘、粉尘、SO2、COD、石油类、汞、镉、六价铬、铅、砷、氰化物及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进行总量控制,要求其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水平。
(二)开展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组织国家有关各部门、各地方和企业,针对一些重点地区、重点流域和重大环境问题以及履行国际公约的要求,集中财力、物力,实施一系列工程措施,以局部带动 全局,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宣战。以求20世纪末基本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使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并在2010年逐步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总目标。
(三)强调污染防治
全面开展“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水污染防“两控区”(酸雨污染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大气污染防治、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简称“33211”工程)的污染防治。启动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保护天然林等一系列生态保护重大工程。
2.4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进入2l世纪来,我国政府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构想,中国环保工作进入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国务院于2005年底
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6年4月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阶段的环保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并且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推进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大基础工程,针对未来1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提出国家环境战略。62008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并在8月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以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针对我国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2013年9月10日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气十条),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并且在2014年又重新修订了《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和颁布实施,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在《气十条》取得一定效果之后,国家又于2015月4月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在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进行强力监管并启动严格问责制,标志着铁腕治污将进入―新常态‖。继《气十条》和《水十条》之后,国务院在2016年5月28日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这一计划的发布可以说是这个土壤修复事业的里程碑事件。
这些政策和制度都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制定的,符合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法律基础。
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实践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加强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
国务院成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批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3个,已有15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建设,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生态县建设,53个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135亿元,实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措施,支持2.6万个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5700多万农村人口受益。
(二)强力推进污染减排
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通过强化目标责任考核,狠抓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带来最明显的环境效益,就是酸雨面积已经恢复到上世纪90年代水平。COD排放量下降,推动主要江河水环境质量逐步好转,重要的标志是劣Ⅴ类断面比例大幅减少,由2001年的44%降到2014年的9.0%,降幅达80%。2014年,全国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总量比2007年下降五分之一,重金属污染事件由2010-2011年的每年10余起下降到2012-2014年的平均每年3起。
(三)严格控制气、水、土污染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实施。《气十条》明确了2017年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提出综合治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创新、调整能源结构、严格依法监管等10条35项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治理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水十条》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确定了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等10个方面238项措施。《土十条》提出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严格保护未利用土地,并严控新污染的土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3环境保护治理建议
3.1寻找环保投资的新渠道
我国环保投资总额由2003年的1544.1亿元增加至2011年的9575.5亿元,为消除污染存量,降低污染增量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高涨和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环保投资需求正在急速增加。有研究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将达17万亿人民币,环保投资占GDP比重至少要提高至2%以上。要从量上满足环保投资需求,又要从质上保证环保投资的效益最大化,只靠政府的投入、依靠行政配置资源的模式是绝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引入环保投资的PPP模式。环保PPP项目不仅要注重项目和投资的数量
增长,更要注重质量提升。首先,应当建立环保PPP项目的效益评估;其次,应当建立环保PPP项目的融资风险预警机制和长期激励机制,来吸引更多的优质民营资本。
3.2开辟环境监管的新途径
新时期的环境监管应在保证事后管理的同时,加强事前监督。环保部门通过督查督办、专项执法、行政管理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不过,这些措施大多是事后管理,不能真正发挥监管的威慑力。需要加强项目实施前的监管力度,把污染控制在最小。此外,还应当充分利用环境大数据和现有的污染预警系统,通过对历史污染事故的特征识别和模拟分析,建立污染事故预警体系,按照风险概率分布确定重点监控地区和重点监控企业名单,改变传统的以企业规模作为国控单位的筛选机制。
3.3探索环境管理的新模式
经济发展的高级形式是要素集聚,人口、经济的空间分布造成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加之污染物本身的空间特征,使环境管理不得不考虑空间问题。因此,新阶段的环境管理核心在于空间管控,理想的环境空间管控是全方位、立体式、区域化的。首先,环境空间管控是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各种专项规划及经济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等多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全方位空间规划;其次,环境空间管控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立体式空间管理;最后,环境空间管控还是多个空间范围的区域化空间协调管理。因此,新时期的环境管理是空间管控,应当充分运用“多规合一”、生态保护红线等空间管控工具,从单一环境要素的独立管理走向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多要素的综合管理,从条块分割的多个独立规划走向规划整合,从县域、市域、省域的分层环境管理走向以区域、城市群、经济带为广域空间单元的扁平化统一环境管理。
3.4大幅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当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框架下,要着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的落实与执行,全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强化中央层面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增强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定一致的行动计划,推动政策在地方层面落地;更多地运用司法手段解决环境纠纷,全面实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探索建立独立的环境刑事调査队伍,增加环境法庭数量;减少各级政府对自然资源的直接配置和不合理干预,善于运用绿色金融、资源有偿使用和第三方治理等市场机制和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手段的激励作用,以较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保
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朱章玉,李道棠,俞佩金等.实践中的一种城郊农业生态工程模式[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88(3):13–15.2朱惠.关于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的卫生问题[J].卫生研究,1977(4):283–286.于洪亮.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7).周生贤.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J].人民论坛, 2014(9):46-49.裴军.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9,02:98-102.郑莉.浅析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J].大家,2010,03:204-206.3456
第四篇:环境污染治理方法
装修污染治理方法
纳米光触媒,是利用纳米光催化材料在光照射下可以持续产生大量活性极强的氧离子自由基和氢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以分解装修产生的甲醛、苯、氨等污染物质及病菌等致病微生物。此种方法能够有效分解并降低室内装修污染物质的浓度,但是在无光条件下无法发挥作用,另外比较难于处理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家具(特别是封闭的家具);同时要用此种工艺治理装修污染,要求降到国家规定标准以下,需要时间较长,特别是超标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甲醛清除剂+装修(家具)除味剂治理工艺,是利用植物吸收甲醛的原理研制的甲醛清除剂涂刷在家具及人造板材制品的裸露表面,使其渗透到板材内部,与板材内部的游离甲醛产生聚合反应以达到清除板材中的游离甲醛;同时利用家具除味剂与装修除味剂产生的强氧化气体快速分解家具或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氨等装修污染物质。此种方法能够快速的将室内各项污染物质浓度降到国家标准以下,特别是对家具的处理效果相当明显。但此种工艺对施工要求较高,要求必须将所有污染源进行处理,否则就可能使治理后甲醛浓度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对于装修前介入,采用此种工艺比较容易保证,但装修后介入,必然存在无法处理到的死角,另外油漆表面虽然具有一定甲醛屏蔽作用,但也会极其缓慢地释放甲醛,因此可能使治理后无法达到标准。
净化器,种类较多,主要有活性碳吸附、臭氧分解、化学分解等,但这些都需要持续耗电,由于污染物质是不断持续释放,一旦关闭电源,污染物质浓度必然会持续升高。另外,净化器都无法对家具内部进行处理。活性碳吸附,它能够持续不间断的吸附空气的污染物质,不需要电源。但是它存在一个饱和问题即活性碳吸附的污染物质越多,其吸附能力越差,以致失去吸附净化能力。
室内装修污染综合治理方法,采用物理+清除剂+合理建议+光催化巩固效果+维护的办法综合评定污染空间后系统的进行室内环境污染治理的办法,系目前国内最为完善以及最合理的室内装修污染治理方法之一。
1210113李成
第五篇: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山东公务员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来源:联创世华 编辑:yangyuhui 更新时间: 2013-3-10 16:38:44 点击数:23 】
10年见环境投入4亿多人民币环境却没有显著改善,甚至部分地区更加恶劣,雾霾等新的污染名词出现在我们的字典之中。4亿环保资金打了水票听起来让人心疼。然究其原因就在于部分地方政府机关以及企业对上面下达的规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一己之私,欺上瞒下,大打擦边球,致使4亿资金打了水漂。山东公务员网
一些代表委员在审议报告时指出,我国政府始终没有放松环境治理,保守估计最近10年用于环保的总投入应在4万亿元左右,之所以环境问题仍没有大的改观,症结之一是环保投入上存在“低效症”。他们建议,“好钢用在刀刃上”,在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的同时切实提
高利用效能。
国家为了改善环境,不吝惜巨额资金投入,但却被一些地方政府企业所利用,拿着国家下拨环保的钱,公报私囊。购置设备的时候,为了“节约”购置残次品,在设备上大做文章,以虚假数据应付考察。部分企业更是变通能力极强,“变脸”技术高超,耳听八方,眼观六路,风声一紧,排污大户纵身一变成“环保模范”,等考察团离开继续排污甚至为了挽回损失对环
境污染变本加厉。
所以根治污染就如代表所说要下狠手,采取强制性措施,将环保列入官员政绩考核以及升迁考核之中,将污染严重的地区划片治理,强制性划分给有关单位以及个人,与其奖金等有关切身利益相挂钩,在拿环保问题打“擦边球”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么考核奖金等就会受到影响,逼迫他们人情利害关系,去想办法搞好环境治理环境。山东公务员面试
这样虽然是逼出来的环保,却换来青山甜水的“绿色中国”换来民生的改善,换来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开启“中国梦”的新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