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学习心得体会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
学习心得体会
朱加鑫 2009年8月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要改变心智模式必须立足于系统思考和共同愿景。事物的复杂程度有时让人感觉到无能为力,而系统思考可以克服这种无力感,看清复杂状况背后的结构,分辨出高杠杆解与低杠杆解的差异所在,形成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教师要不断观察事件发生的环状因素和互动关系以及学校发展变化的过程,而非片面的个别事件,避免为立即解决问题而忽略问题的整体性。同时,必须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不但是建立在每个人的个人愿景基础上的,而且是在鼓励成员不断发展个人愿景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汇聚多数教师的意愿、凝聚集体意志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在共同愿景的激励下,每个人尽管做的事情不同,但都是为了共同的愿景,这样,教师专业发展才有实际意义。
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各种专业技术来规范自己的学习。由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存在着“教材为本”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导致创造能力低下,需要改变其心智模式。所谓心智模式是个体的思维方式,它决定我们如何看世界、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并且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与成长环境、性格、智商、情商有关,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改善心智模式,是学习、自我超越的前提条件。没有心智模式的改变,任何新的改变和发展都不可能。只有不断改善心智模式,才能不断地自觉实现自我超越,不断发挥创造性。教师的习惯性思维定式、创造性缺乏等问题都对教师心智模式提出了警示。只有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觉察到个人心智模式的缺陷,才能找出它与现实变革之间存在的差距。例如,习惯于“教”而不重视“研”;习惯于碰到问题“等、靠、绕”,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习惯于得过且过,缺乏进取奋进精神等。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和改善心智模式,以诚恳的态度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不断改变观念、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追求自我学习提升与成长。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新课程改革步伐也会不断加快,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更新观念、充实知识、掌握方法,在客观审视现实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发展性课程评价解析与实施建议(征求意见稿)》:发展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发展性课程评价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以及评价主体间的互动等,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效益,达到促进发展与改进的目的。发展性评价倡导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情境测验和行为观察等。未来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应当是成为学习型的人,应当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精通教学内容,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并以积极健康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指导学生学习。
第二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论文
砚山职中
杨自娟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我校实施发展性评价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发展性评价给学生带来的公正评价:考试成绩虽然可以作为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程度的手段,但不能据此断定一个人实际能力的大小,学生最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而学生发展性评价评价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评价不仅是推进新课程的制度保障,而且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新课程与评价改革谈五方面进行论证。
一、评价改革的总体目标。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了解、认识一些新的评价方式和思路,产生改革热情,从而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到评价改革中来。
二、现行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学生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3)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4)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教师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多处于被动受检查、被评判的地位,在最终的评价结果里很少有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
(2)评价结果通常与奖励、评职称挂钩,很少提出能够真正帮助教师提高的发展性建议;(3)评价意见面面俱到,不能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指导。
三、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思路与
方法。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第一: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
对于“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推广,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不适用。
成功人士的观点:(1)“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使学生在体验成功、感受进步中得到激励;(2)“学生成长记录袋”应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建设,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意识;(3)把握“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的思想精髓,灵活地使用“成长记录袋”的形式,避免形式化倾向等。
第二:增强学生自信心的评价方法——优点单。
美国著名教育家海伦发现自己所教的班里有不少学生学习很吃力,有一些学生因此而有些灰心。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增强信心,她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分别抄下大家写给每个人的优点,再把这份“优点单”发给学生自己。同学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自己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那些信心不足的同学很快恢复了信心,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
第三:放大学生的优点,差生能变成优生。
教育专家周弘,二十多年来,他把一个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了一位学识出众的高才生。
年轻时的周弘并不是教育专家,只是一个工厂的技术员。他说,第一次让小女儿做应用题,10道题她只做对了一题。作为老师,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会责备学生。但是,他却在做对的那道题上打上一个大大的红勾,然后在白纸上写了一行字:“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样年纪的时候,碰也不敢碰哎。”8岁的女儿看了十分兴奋,她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很高,升初中考试时,数学居然考了99分。10岁的时候,她还写出了6万字的科幻童话作品。媒体报道了周弘的教育思想。他说:“哪怕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应该饱含热泪地欣赏他们,拥抱和赞美他们。”作为老师,不应该一味指责学生的不足,而应找出学生的优点,沙里淘金,放大他们的优点,并且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们,你就会发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现,你的真诚和赞美会改
四、把握考试改革方向,是教师自身提高,学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很多老师把评价改革等同于考试改革,认为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考试方式的改革。其实,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方法,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更为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过程,需要借助其他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收集反映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过程与状况的证据。目前的考试技术主要还是用来考核学生发展的结果,忽视了其发展的过程,因此考试改革本身无法等同于新课程中的评价改革。
五、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老师们必须明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建立联系;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领导者应认识到: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关键是促进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校长、教研员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要立足于帮,而不是局限于评;要注重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实效,而不是为了展现评价者自己的水平,提那些看似全面、深刻,但教师却无法实施的意见。
关于课堂教学的评价:目前,普遍流行的评价一堂好课的做法是——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学生共同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当老师把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这就是一堂非常成功的好课。现在我们不难设想,当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一个个的脑袋里都没有问题了,我们的民族还有什么创新可言,我们的民族振兴还有什么希望。我们现在感到遗憾的是国家没有高精尖的产品,在当前的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这可能是我们国家近期的危机,但我们有没有思考过远期的危机?最可怕的危机是我们的孩子没有好奇心,这尤其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警惕。现在有些家庭几乎被现代化包围了,但我们的孩子却没有问一下,电视机为什么会显像?电冰箱为什么会制冷?计算机的内存为什么那么大?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能作进一步的研究?这就是我们的整个环境、整个教育存在的问题。所以,在研究新的课堂评价标准时,作为老师就应该努力做到,怎样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产生一些问题情景,以引发学生思考。这是鉴定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对课堂教学来说,问题情景甚至关乎民族的未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十分重要,也应当成为我们评课的一个重要标准。作为新课程与评价改革的核心,发展性评价并不是一座空中楼阁,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动员全社会都来关注评价改革,参与评价改革,发挥每一个人的热情和聪明才智,把评价改革推向深入,把课程改革推向成功!
《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什么——谈新教新功能》心得体会
砚山职中 杨自娟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师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作为身处教育底一线的教师,当面对新教材时,总会有许多体会:新教材是怎样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的?新教材有什么新的变化?怎样开发出与新教材相配套的课程资源?面对新教材教师的专业角色需要发生什么变化?通过学习使我解除了困惑,更深入地理解了新课改精神。
本书分析了新教材的概念、本质与特点、构成与分类、新功能等问题,提出了“教材是范例”的新教材观,突出了教材应更好的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新功能观。本书还分析了不同教材之间的差异及特点,帮助教师更好的把握新教材。同时,本书针对新教材的教学策略,提出了与新教材项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究教学、体验教学、自主合作学习等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另外本书还就帮助教师认识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学会怎样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以及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与专业特长做了重要的讲解。教材的功能与人民的教材观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教师、学生、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三要素,教材在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人们长久以来把教材看承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一种具有权威性的“事实性知识”,教材的功能非常大。新教材的新,首先体现在人们的新的教材观。这种新的教材观不再把教材看作是“事实性知识”,而看做是一种“范例”,强调教材的“范例性”。在新的教材观下,教材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发挥出它的一般功能。
从广义上说,生活即教育。生活具有教育意义,这已是人们的共识,但生活也是复杂的、多层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阴暗的一面。这就需要人们去努力挖掘蕴藏于生活之中的积极向上的一面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对其充分认识体验,产生情感上的升华,与生活中消极的一面发生联系时,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生活中的教育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同时同一因素在不同的情景下也具有不同的教育性。在建立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时,就要对这种韵语生活中的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因素及同一因素的多面教育性进行必要的选择,选择那些与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联系最紧密、最具典型
意义的方面。
新教材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以及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向火热的现实生活。主动参与教学策略、探究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和联系生活教学策略,就是这种要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新教材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四点:
1、主动参与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主动积极的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策略。
2、探究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事物现象的探索研究,获得该事物现象的本质及关于现象间规律性联系的知识,发展智力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的教学策略。
3、合作学习策略。是以学习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目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的教学策略。
4、联系生活教学策略。是指通过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生活或通过对生活的模拟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找我、智力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教学策略。
对新教材有了认识后,我们教师就应该在教育教学上做好角色的转变。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素质状况,如个性化、专业化程度,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所以教师要积极进行角色转变,做学生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
学习《走向发展性新课程评价》总结
平远三中
朱晓成
新的课程标准其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是多元性的,那么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内容必须与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相匹配,评价内容是教学目标 的缩影,必须体现学习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范围与属性。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中耍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一、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系统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评价似乎是天 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任何人会怀疑这种权威式的评价存在什么弊端。然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是同学及学生本人,在成绩评价中,如果单纯由教师进行评价,难免会存不准确、甚至带有主观偏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使学生慢慢地厌倦上课。教育心理学中曾告诫我们: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与教学效果成正比。因此,在教学中,从课程设计到学生成绩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来看待。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特别强调 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评价手段,因势利导,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每个 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更好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或不足。从而激励和鞭策自己更有效地学习。当然,在强调学生评 价的前提下,并不否认教师的评价。应将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是我国各级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成绩评价方法。由于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往往是在阶段学习或学期、学年 结束时进行,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评价的反馈功能,对激励学生学习,帮助改进教与学的方法以及提高教学效果成效不大。由于终结性评 价,其着眼点更多的是甄别作用,目的在于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进行优、良、中、差的等级评定。这种评价方法往往导致考试成绩好的学生 沾沾自喜,不求进步;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则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最终失么学刁的信心。目前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形成性评价。其着 眼点在于学习的整个过程,通道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经常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技能掌握程度,体能锻炼效果等方面进行评定,并 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得到强化。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包括看到所学知识在 实际应用中的成效,进步的幅度等,均可激发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对学习结果的肯定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它能严生或加强学习动机。因为 知道学习成效,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不断的反馈又能看到 自己的缺点,激 起上进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尽管终结性评价方法简便易行,而形成性评价比较繁琐,不易操作,但形成性评价方法更有助 于学生有效的学习和进步。因此,在教学中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三、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
所谓相对评价是指根据个人在学习中进步的幅度进行评价;绝对评价则是指在评价中不考虑个体差异,均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目前,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普遍采用的是绝对评价方法,即以学生最后成绩达到的程度为依据进行评分,由于每个学 生的身体条件不同,起点各异,往往造成身体条件差的人无论怎样勤学苦练,也得不到高分;相反,基础好的学生并不需要努力却轻而易举地 得到高分。这种评价方法在应用上固然方便,但并不能反映学生学习成就上的变化及教学效果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学习的评定,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出发,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思想、态度、学业、行动和个性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评 估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成就的变化。
由此可见,相对评价有助于学生看到通过自己努力所取得的进步,并得到强化和肯定,从而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当然在肯定相对评价 方法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否定绝对评价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将两种评价方法合理、科学地结合起来。
四、主观性评价与客观性评价相结台
在成绩考核中,一些项目比较容易量化,一般采用客观评价办法就能有效地测评出所要评价的内容,但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合作精神、情意表现、自信心、意志品质、行为等则难以准确量化,一般采用主观性评价方法。在主观评价中,由于评价者的角度不同、学识水平不同,评价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也许会有不同的倾向性,导致评价结果的“三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努力程度、合作意识、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时,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将定性的东西合理量化。例如对于学习态度的测评,除了可采用态度量表的形式外,还可对学生课中、课外参加练习的次数、表现等进行记录和统计,以此反映学生运动参与程度;又如合作意 识方面的评定。也可通过观察学生课中参加集体性项目的,与同学相互的合作表现进行定级,然后由定性转化为定量。总而言之,一切主观性 的评价内容都可通过学生课中练习次数,投入程度等行为表现进行量化,为客观化评价奠定基础。
第三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学习总结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
学习总结
朱加鑫
2009年8月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学习总结
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各种专业技术来规范自己的学习。
由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存在着“教材为本”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导致创造能力低下,需要改变其心智模式。所谓心智模式是个体的思维方式,它决定我们如何看世界、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并且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与成长环境、性格、智商、情商有关,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改善心智模式,是学习、自我超越的前提条件。没有心智模式的改变,任何新的改变和发展都不可能。只有不断改善心智模式,才能不断地自觉实现自我超越,不断发挥创造性。教师的习惯性思维定式、创造性缺乏等问题都对教师心智模式提出了警示。只有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觉察到个人心智模式的缺陷,才能找出它与现实变革之间存在的差距。例如,习惯于“教”而不重视“研”;习惯于碰到问题“等、靠、绕”,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习惯于得过且过,缺乏进取奋进精神等。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和改善心智模式,以诚恳的态度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不断改变观念、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追求自我学习提升与成长。
教师要改变心智模式必须立足于系统思考和共同愿景。事物的复杂程度有时让人感觉到无能为力,而系统思考可以克服这种无力感,看清复杂状况背后的结构,分辨出高杠杆解与低杠杆解的差异所在,形成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教师要不断观察事件发生的环状因素和互动关系以及学校发展变化的过程,而非片面的个别事件,避免为立即解决问题而忽略问题的整体性。同时,必须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不但是建立在每个人的个人愿景基础上的,而且是在鼓励成员不断发展个人愿景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汇聚多数教师的意愿、凝聚集体意志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在共同愿景的激励下,每个人尽管做的事情不同,但都是为了共同的愿景,这样,教师专业发展才有实际意义。
未来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应当是成为学习型的人,应当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精通教学内容,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并以积极健康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指导学生学习。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新课程改革步伐也会不断加快,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更新观念、充实知识、掌握方法,在客观审视现实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
•在评价功能上,从筛选、评比到诊断、帮助。在评价内容上,从单纯知识、技能评价到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考察。在评价对象上,从单纯评价学习结果到同时评价学习过程。在评价标准上,从整齐划一到多样化、个性化。在评价主体上,从单一评价主体
到多元评价主体,尤其强调自评和互评。在评价结果上,从总结式、结论式评价到渗透式、建议式评价,从追求客观、公正到重视反馈、认同、激励。在评价方法上,由单一纸笔测验到评价方式多样化。在评价情境上,从游离于教学之外到整合于教学之中,从“虚拟问题” 到 “真实任务”,从“去情境” 到 “情境化”。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从冷静客观到充满人性关怀。
第四篇:学习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心得体会
学习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心得体会
竹园乡中心小学
刘艺
在学完这本继续教育教材后,深深感到在我的教学知识范围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与遗缺。这本教材所述“评价”包含着许许多多方面,有课程、学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以及考试的评价等等诸门别类。这对我体育教学中学生如何来进行评价教育帮助很深。往往在教学中只是 重视学生锻炼与掌握运动技能的熟练结果,从而忽视了学生期望老师对于自己的行为、成绩作出的评价。这样以来学生久而久之便对教师对他 作出的评价失去了在意的投入,也就将体育的过程加以淡忘,只是重视毕业、升学时档案中体育那一栏中的A、B还是C了。
记得我小学时的作文水平较差,一看到原稿纸就无比的头痛,看来很容易的组词、造句、短文,但对于那时的我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现在回 想起来就是对于作文没有兴趣,自然就映像出成绩的不理想了。但是,升入中学后的第一次作文作业中,在我那篇作文的最后显赫赫的标注着 :言语流畅、情感细腻,写的很好!不错!天哪!这是我第一次得到在作文作业中的最好的评语,当时的我心潮澎湃,满心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也就是那位语文教师的十四个字的评语将我的自信、灵感顿时统统的顷刻间激发出来,也就在那以后我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我也变的爱看 书了。以上是我的亲身经历,拿到这里只是对本次自学后小小激动的回忆。由此看来,老师的评价是那样的举足轻重啊!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的 过程、结果、表现这三方面的评价,起着关键的作用,那评价不单单是一个分数、一句简单平实的评语,而是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举动、行为、思想等细微观察后作出的综合性、全面性、鼓舞性较强的评价。这样以来学生会更清楚、深入的了解自己近期的一系列表现是否某一水平线上。从而有效的激励学生那种积极向上、可以勇于面对摆在自己面前的挑战和险阻。结合我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仔细反思和体会后,感到好的评价对于教学工作是起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体育考核中不能再只是 重视学生动作的标准、远度、高度,而是应该结合学生平时在练习、体会时,与同学交流讨论时,帮助有困难同学时的统一表现,在来给他作 出合理全面的评价。这样以来学生的积极性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自然的兴趣便又会回到学生的身边!
大方县竹园中心小学
第五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学习计划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
学习计划
朱加鑫
2008年9月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学习计划
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各种专业技术来规范自己的学习,为了更好地进行学习,我将所写以下计划:
一、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
这个问题又包含了几个小问题:
1、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要优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教学原则
课程资源是相对于“开发”而言的,没有教师的开发,资源就会视而不见。要合理开发利用教学的资源就必须从以下入手:
1、从实现教育目标的角度来看。
2、从认知的角度来看。
3、从教师的素质来看。
4、从教学的针对性来看。
由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存在着“教材为本”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导致创造能力低下,需要改变其心智模式。所谓心智模式是个体的思维方式,它决定我们如何看世界、认识世
界和了解世界,并且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与成长环境、性格、智商、情商有关,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改善心智模式,是学习、自我超越的前提条件。没有心智模式的改变,任何新的改变和发展都不可能。只有不断改善心智模式,才能不断地自觉实现自我超越,不断发挥创造性。教师的习惯性思维定式、创造性缺乏等问题都对教师心智模式提出了警示。只有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觉察到个人心智模式的缺陷,才能找出它与现实变革之间存在的差距。例如,习惯于“教”而不重视“研”;习惯于碰到问题“等、靠、绕”,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习惯于得过且过,缺乏进取奋进精神等。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和改善心智模式,以诚恳的态度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不断改变观念、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追求自我学习提升与成长。
教师要改变心智模式必须立足于系统思考和共同愿景。事物的复杂程度有时让人感觉到无能为力,而系统思考可以克服这种无力感,看清复杂状况背后的结构,分辨出高杠杆解与低杠杆解的差异所在,形成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教师要不断观察事件发生的环状因素和互动关系以及学校发展变化的过程,而非片面的个别事件,避免为立即解决问题而忽略问题的整体性。同时,必须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不但是建立在每个人的个人愿景基础上的,而且是在鼓励成员不断发展个人愿景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汇聚多数教师的意愿、凝聚集体意志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在共同愿景的激励下,每个人尽管做的事情不同,但都是为了共同的愿景,这样,教师专业发展才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