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大学习感受
电大学习感受
电大是多媒体教学一体化的网络大学。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对电大的学习方式有了一定了解,而且从中得到的收益也颇丰。
电大的学习主要有“日常的自主学习”、“平时的四次作业”及“两次考试”三步曲组成。这三步曲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日常的自主学习,它是后两步曲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日常的自主学习,我通常“化零为整”,充分地利用零碎时间。从这两年的考试成绩来看,效果还不错。具体地说,作为一名公务人员,我每天总在工作间隙或拿起书本,或敲击电脑键盘。如此这般,工作、学习两不误,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随时学习的习惯。
因为电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集中面授机会较少,但面授却是日常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我非常珍惜每次面授机会,并充分利用它。每次在自学中遇到疑难问题,我总是认真记下来。不管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雨天雪夜,只要有难题在,我就从不退缩,带着问题和渴求的心情坚持到校听辅导课。经过任课老师的耐心指教,得到满意答案才欣喜而归。就在这一“疑”一“答”中,我时时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我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一直保持着诚实、创新、努力钻研的学习作风。既不抄袭,也不满足于书本上的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从不满足于书本上提供的答案;不断向辅导老师提问,提出不同于课本答案的解题结果。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过,世界上没有天才,只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灵感才能创造奇迹,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开放教育的面授是指导性的,而且进度很快,如果全靠指导老师的面授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电大学员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辅助课件,把自己在平时中遇到的困难通过上网查询、发送电子邮件、收看收听电视广播、开展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加以解决。成为电大学员后,我经常上甘肃电大网站,尤其是在期末复习应考时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开放教育资源加上面授辅
导的课本内容并重,做到真正理解吃透、善于总结、掌握技巧。一年的电大生涯让我体会到主动学习加上理论运用实际就一定能学好课程,取得好成绩。这样的学习经验总结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成为自己一贯奉行的人生信条。
学以致用是任何学习的最终目的。要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践中去,这才真正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电大的课程实验不但能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更是教会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与方法。所以做试验一定要认真做,不但要会做,而且要理解的做。
作为一名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需要加强学习,善于学习。但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加之工作任务的繁重,在学习中,能坚持学习的时间较少,有时候不能按时完成网上作业,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在下学期乃至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要克服困难,坚持完成好每次测评作业,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坚持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员:寇长恩
2011年06月24日
第二篇:三年电大学习感受
我的大学生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己也萌发了继续学习的念头。但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回学校读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尔一次偶然的机会,打开深圳广播电视大学网站看见学校的招生简章,让我已经放弃学习的念头又重新萌发。但开放教育的形式国家会承认这个学历吗?带着对开放教育学历的疑问,我来到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的办公室仔细询问了老师,知道了开放教育是国家承认的学历,而它是相对封闭教育而言的,是以学生自学为中心,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带着期望和自己的抱负,我毅然跨进了电大的校门。
春华秋实,有辛苦的付出总会有丰硕的回报。多姿多彩的三年电大的学习时光,让我完成了大专的学业,这意味着在人生的道路上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电大这三年的时间里,让我收获了太多太多,在我人生的那页白纸上画上了浓重的一笔。不仅让我重新体会那久违的心中神圣考场,兴奋、紧张,还带着一点点自信,复杂的心情难以言喻,使我感慨万千。尤其留恋那些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是他们,用春蚕的品格、烛光的精神及精彩的讲课传授给我无尽的知识和能力,是你们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让我学会自信和坚强。通过这三年的努力学习,我感到受益匪浅,既没有耽误工作,又学到了知识,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使我们学到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学到了为人、治学、处世的准则和道理。是他们,用独特的思辨能力、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博大的园丁胸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忆往昔学海荡舟,看今朝事业有成,我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每一次进步,无不得益于电大的育人环境和师长的精心培养。是学校和老师用心血与汗水培育了我们的昨天,促成了我的今天!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成立了校学生会,各部门既相互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从进入电大以来,学校的活动就络绎不绝,包括迎新晚会、英语口语大赛、演讲比赛等,每次活动都是凝聚了许多师生的心血,办得有声有色,深深的映入我的脑海,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每次活动我都积极参加,使自己在各项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我收益非浅,我深知集体的力量,同学的友谊,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可贵。
我个人认为,电大的开放教育,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地点自由作主,学习不受限制和障碍,所学到的知识不少。经过电大学习,使我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工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我生活、工作的信心和能力,是我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由于所读的专业知识对我从事的行业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今年怀着同样的信念,又迈入了本科的学习生活。这是个更高一层的学习过程,进入这个学习阶段就意味着将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它对于学生的要求会更高,这就使得我们必需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顺利的完成学业。要怎样做一个自主的大学生活呢?以下我谈谈个人的观点。
首先是要确立目标和计划,放远目光。古人有“志当存高远”,毛泽东也有“风物长宜放眼量”。没有目标便没有前进的努力方向,也毫无动力可言。
第二,是要放远眼光,是指不被暂时的情绪和心情所拖所沉溺,要成就大事业,就必须大事抓紧,小事放松。如,不要被生活上的一时安逸等所带来的满足感所一直沉溺,孰不知,暂时满足的背后的更大的空虚。相信大家都有这种体会。
第三是树立就业危机感。我们总是在怪自己自己控力不强,没有上进的动力。孰不知是自己的意识上没有清醒。有人会说:“爱情是学习的动力”或“家境贫穷的学习的动力”等等。其实,从直接意义上来说,就业危机感才是也应该是我们上进的动力。目前社会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每年都有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为自己毕业后的工作烦恼,我们做为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毕竟自己在年龄上已不占优势,所以更应该有危机感,更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免遭社会的淘汰。
第四,是要学知识与发展能力并举。由于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是在职学习的,比起在校的大学生就有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把握这个特点,将两者有机结合。在工作中,谋划工作以所学知识为指导,分析问题以所学知识为依据,解决问题以所学知识为武器,与时俱进的拿出新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达到学习与实践融为一体,最大程度上提升自己各方面素质。
此外,还有,就是,要多看看书和报纸杂志。了解最新社会动态,知晓国家大事,掌握第一时间的时政经济新闻……是的,这不仅对我们本身的工作有帮助,也是自己对于现今社会了解的一个重要渠道。
不管是读专科还是读本科,我都一直以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为搞好学习:我制定了学习计划,分别制定了详细的专业学习计划和各学期课程学习计划,学习时严格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确定学习方法。集中学习时,不请假不旷课,坚持到位参加学习,认真听教师讲课,认真作课堂笔记;平时自学时,工作学习两不误,充分利用好“八小时之外”,认真做好平时作业和学习笔记,收集好教辅资料和复习资料。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努力认真地学好每一门功课,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最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为我终身的继续学习,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和基础。最后,只上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的,送给我自己,也与大家共勉!
第三篇:电大学习
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形成性考核(个人与团队管理)答案
第1题:测验在编制和使用时必须经过标准化的过程,包括的标准步骤有(BCDE)。
第2题:在使用心理测验对应聘者进行评价和筛选时,策略选择的种类有(BCE)。
第3题:心理测量方法在培训和开发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CE)。
第4题:心理测验的技术标准有(ABCE)
第5题:心理测验按测验目的可分为(ABE)。
第6题:心理测验按测验的方式可分为(BCDE)。
第7题:培训和发展领导者技能的理论和方法有(ABCD)。
第8题:路径一目标理论的领导行为类型是(BCDE)。
第9题:费德勒认为决定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关键情境因素有(ACE)。
第10题:领导行为的权变理论有(ABCE)。
第11题:领导者与众不同的特质有(ABCDE)。
第12题:亨利?明茨伯格曾对五位高层经理进行了认真观察和精心研究,他用(BCE)高度相关的角色来说明管理者。
第13题:个体的沟通风格包括的类型有(ABCD)。
第14题: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是(ABCDE)。
第15题:影响群体决策的群体因素有(ABCDE)。
第16题:群体决策的缺点有(ABCD)。
第17题:群体决策的优点有(BCDE)。
第18题:团队过程的主要范畴是(ABCDE)。
第19题:团队的有效性要素构成有(ABCD)
第20题:组织行为矫正模型被认为是有效的行为绩效管理的系统性方法之一,其具体步骤有(ACDE)。
第21题:桑代克的效果律中强调的行为法则有(ABCDE)。
第22题: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的原则有(ABC)。
第23题:社会知觉包括的类型有(ABCDE)。
第24题:阿伦和梅耶所进行的综合研究提出的承诺有(ACE)。
第25题: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ABCDE)。
第26题:心理测量方法在培训和开发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CE)。
第27题:在使用心理测验对应聘者进行评价和筛选时,策略选择的种类有(BCE)。
第28题:测验在编制和使用时必须经过标准化的过程,包括的标准步骤有(BCDE)。
第29题:心理测验的技术标准有(ABCE)。
第30题:心理测验按测验目的可分为(ABE)。
第31题:心理测验按测验的方式可分为(BCDE)
第32题:培训和发展领导者技能的理论和方法有(ABCD)。
第33题:路径—目标理论的领导行为类型是(BCDE)。
第34题:费德勒认为决定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关键情境因素有(ACE)。
第35题:领导行为的权变理论有(ABCE)。
第36题:领导者与众不同的特质有(ABCDE)。
第37题:亨利?明茨伯格曾对五位高层经理进行了认真观察和精心研究,他用(BCE)高度相关的角色来说明管理者。
第38题:个体的沟通风格包括的类型有(ABCD)。
第39题: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是(ABCDE)。
第40题:影响群体决策的群体因素有(ABCDE)。
第41题:群体决策的缺点有(ABCD)。
第42题:群体决策的优点有(BCDE)。
第43题:团队过程的主要范畴是(ABCDE)。
第44题:团队的有效性要素构成有(ABCD)。
第45题:组织行为矫正模型被认为是有效的行为绩效管理的系统性方法之一,其具体步骤有(ACDE)。
第46题:桑代克的效果律中强调的行为法则有(ABCDE)。
第47题: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的原则有(ABC)。
第48题:社会知觉包括的类型有(ABCDE)。
第49题:阿伦和梅耶所进行的综合研究提出的承诺有(ACE)。
第50题: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ABCDE)。
第51题:领导情境理论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作成熟度,二是(A)。
第52题:(B)是指一个测验的测验结果与被测验者行为的公认标准之间的相关程度,也就是一个测验希望测量的心理特征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第53题:(A)又称稳定性或可信性,是指一个人在同一心理测量中几次测量结果的一致件。
第54题:心理测验按测验的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力测验,另一类是(A)。
第55题:心理测量的工具是(B)。
第56题:(A)是将人的智力、人格、兴趣、情绪等心理特征,按一定规则表示成数字,并赋予这些数字一定的解释的过程。第57题:领导行为风格与下属参与决策相联系,讨论如何选择领导的方式和参与决策的形式以及参与程度的是(D)。
第58题: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确保他们的目标与群体和组织的目标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是(C)。
第59题:在权变理论中,把下属作为权变的变量,即认为下属的成熟水平是选择领导风格的依赖条件,这一理论是(B)。第60题:在20世50年代末提出了第一个综合的权变模型的是(A)。
第61题:领导者更愿意界定自己和下属的工作任务和角色,以完成组织目标的是(A)。
第62题: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看法和情感,更愿意与下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的是(A)。
第63题:关注于人际关系,它让团队成员们结合在一起,使大家能够继续相处甚至有某种乐趣的是(C)。
第64题:帮助团队成员设定团队议事日程、让团队始终瞄准目标、做出高效决策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案的是(A)。第65题:(C)是指团队生存、改进和适应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
第66题: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D)。
第67题:第一个对学习中的强化做出理论分析的是(C)。
第68题:第一个将期望理论运用于工作动机并将其公式化的是(D)。
第69题:(C)是指行为者的能力、人格、品质、工作难度、职业要求、法律、制度和规范等。
第70题:(C)包括行为者所处的各种环境、机遇、所从事工作的特点和难度,以及工作与人的相互作用、他人对行为者的强制或约束、鼓励的作用等
第71题:领导情境理论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作成熟度,二是(A)。
第72题:(B)是指一个测验的测验结果与被测验者行为的公认标准之间的相关程度,也就是一个测验希望测量的心理特征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第73题:(A)又称稳定性或可信性,是指一个人在同一心理测量中几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第74题:心理测验按测验的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力测验,另一类是(A)。
第75题:心理测量的工具是(B)。
第76题:(A)是将人的智力、人格、兴趣、情绪等心理特征,按一定规则表示成数字,并赋予这些数字一定的解释的过程。第77题:领导行为风格与下属参与决策相联系,讨论如何选择领导的方式和参与决策的形式以及参与程度的是(D)。
第78题: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确保他们的目标与群体和组织的目标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是(C)。
第79题:在权变理论中,把下属作为权变的变量,即认为下属的成熟水平是选择领导风格的依赖条件,这一理论是(B)。第80题: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了第一个综合的权变模型的是(A)。
第81题:领导者更愿意界定自己和下属的工作任务和角色,以完成组织目标的是(A)。
第82题: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看法和情感,更愿意与下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的是(A)。
第83题:关注于人际关系,它让团队成员们结合在一起,使大家能够继续相处甚至有某种乐趣的是(C)。
第84题:帮助团队成员设定团队议事日程、让团队始终瞄准目标、做出高效决策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案的是(A)。第85题:(C)是指团队生存、改进和适应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
第86题: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D)。
第87题:第一个对学习中的强化做出理论分析的是(C)。
第88题:第一个将期望理论运用于工作动机并将其公式化的是(D)。
第89题:(C)是指行为者的能力、人格、品质、工作难度、职业要求、法律、制度和规范等。
第90题:(C)包括行为者所处的各种环境、机遇、所从事工作的特点和难度,以及工作与人的相互作用、他人对行为者的强制或约束、鼓励的作用等。
第91题:(B)是指导致行为或事件的行为者本身可以控制的因素,包括行为者的人格、品质、情绪、心境、能力、需要和努力程度等。
第92题:(C)就是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第93题:(D)是指对某个群体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后,会据此去推断这个群体的每个成员的特征。
第94题:(A)是指当对一个人的某些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
第95题:(C)是指最先的印象对人的知觉所产生的强烈影响。
第96题:(B)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
第97题:(B)与缺勤率和流动率成负相关。
第98题:最早提出组织承诺的是(D)。
第99题:(C)是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
第100题:(B)是人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
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形成性考核(个人与团队管理)答案(2)
第57题:领导行为风格与下属参与决策相联系,讨论如何选择领导的方式和参与决策的形式以及参与程度的是(D)。
第58题: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确保他们的目标与群体和组织的目标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是(C)。
第59题:在权变理论中,把下属作为权变的变量,即认为下属的成熟水平是选择领导风格的依赖条件,这一理论是(B)。第60题:在20世50年代末提出了第一个综合的权变模型的是(A)。
第61题:领导者更愿意界定自己和下属的工作任务和角色,以完成组织目标的是(A)。
第62题: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看法和情感,更愿意与下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的是(A)。
第63题:关注于人际关系,它让团队成员们结合在一起,使大家能够继续相处甚至有某种乐趣的是(C)。
第64题:帮助团队成员设定团队议事日程、让团队始终瞄准目标、做出高效决策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案的是(A)。第65题:(C)是指团队生存、改进和适应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
第66题: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D)。
第67题:第一个对学习中的强化做出理论分析的是(C)。
第68题:第一个将期望理论运用于工作动机并将其公式化的是(D)。
第69题:(C)是指行为者的能力、人格、品质、工作难度、职业要求、法律、制度和规范等。
第70题:(C)包括行为者所处的各种环境、机遇、所从事工作的特点和难度,以及工作与人的相互作用、他人对行为者的强制或约束、鼓励的作用等
第71题:领导情境理论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作成熟度,二是(A)。
第72题:(B)是指一个测验的测验结果与被测验者行为的公认标准之间的相关程度,也就是一个测验希望测量的心理特征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第73题:(A)又称稳定性或可信性,是指一个人在同一心理测量中几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第74题:心理测验按测验的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力测验,另一类是(A)。
第75题:心理测量的工具是(B)。
第76题:(A)是将人的智力、人格、兴趣、情绪等心理特征,按一定规则表示成数字,并赋予这些数字一定的解释的过程。第77题:领导行为风格与下属参与决策相联系,讨论如何选择领导的方式和参与决策的形式以及参与程度的是(D)。
第78题: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确保他们的目标与群体和组织的目标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是(C)。
第79题:在权变理论中,把下属作为权变的变量,即认为下属的成熟水平是选择领导风格的依赖条件,这一理论是(B)。第80题: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了第一个综合的权变模型的是(A)。
第81题:领导者更愿意界定自己和下属的工作任务和角色,以完成组织目标的是(A)。
第82题: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看法和情感,更愿意与下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的是(A)。
第83题:关注于人际关系,它让团队成员们结合在一起,使大家能够继续相处甚至有某种乐趣的是(C)。
第84题:帮助团队成员设定团队议事日程、让团队始终瞄准目标、做出高效决策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案的是(A)。第85题:(C)是指团队生存、改进和适应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
第86题: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D)。
第87题:第一个对学习中的强化做出理论分析的是(C)。
第88题:第一个将期望理论运用于工作动机并将其公式化的是(D)。
第89题:(C)是指行为者的能力、人格、品质、工作难度、职业要求、法律、制度和规范等。
第90题:(C)包括行为者所处的各种环境、机遇、所从事工作的特点和难度,以及工作与人的相互作用、他人对行为者的强制或约束、鼓励的作用等。
第91题:(B)是指导致行为或事件的行为者本身可以控制的因素,包括行为者的人格、品质、情绪、心境、能力、需要和努力程度等。
第92题:(C)就是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第93题:(D)是指对某个群体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后,会据此去推断这个群体的每个成员的特征。
第94题:(A)是指当对一个人的某些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
第95题:(C)是指最先的印象对人的知觉所产生的强烈影响。
第96题:(B)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
第97题:(B)与缺勤率和流动率成负相关。
第98题:最早提出组织承诺的是(D)。
第99题:(C)是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
第100题:(B)是人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
第四篇:(电大)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新课改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在合作竞争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学习;感受 ;乐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乐学之下无负担”。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数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它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的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一、在生动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知识 “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建构主义教学论中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地、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创设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
平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因为孩子们亲身经历了知识获得的过程。儿童亲身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只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应充分把握教材,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性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l)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习的乐趣。
二、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的情景,能够使学生 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 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识的冲突。是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并使之从中感受到探索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1)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能成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具价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学习数学,对学生来说,这就是创新。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各种思路中,有时确实存在某种方法比较简单,我们在教学中,常采取先发散后集中的策略,所谓集中就是比较各种方法,并说出哪种方法简单,但不能强加于人,要让学生自己比较、选择学习方法。(3)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要重视教学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精心安排好课堂练习,做到练有重点、练有层次,题型多样,针对性强。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对中、差生的帮助,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回答一些问题,学生答错了,不应错过机会,要帮助他们学懂,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答对了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就是说,对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缺少评价的教学,是不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的,更谈不上把学生教聪明。(4)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着眼于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张美玲教授曾说过:“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张教授的话非常有哲理,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所以,在教材的启发下,教师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探索中得到逐步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探究,要尽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给学生自由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第二,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替代学生自己的思考。第三,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创设开放型问题研究模式。
三、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数学的乐
《现代教学论》中指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的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的合作发现的有序状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的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引导学生眼` 口` 手` 脑并用,让学生动手` 动脑 `看一看` 摆一摆` 想一想等,亲自感知学习内容,在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才。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实验中牢牢记住。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教师打破了以前只由老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观察得出结论的做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第一次,教师要求小组学将圆锥装满水后又把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中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第二次,教师让学生小心翼翼地将圆柱中的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之中,直至三次倒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第三次,教师请学生自由选择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验证刚才的发现。结果,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捏成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变形为长方体后进行比较计算,获得验证;有的学生则用“倒沙子”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更有的学生选用了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做了“倒水”实验,提醒大家注意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能具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可以说,在这几番“物质化”的操作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轻而易举就让学生对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动手操作,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巩固了知识,使教师的工作更加高效。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动手操作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产生疑问,学生天生喜欢参与实践活动,但有的课堂上活动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学生走走过场,凑凑热闹,活动过后,对学习过程缺乏深刻的体验和反思,思维得不到升华。要在活动中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必须使学生能在活动中思考,达到“玩中想,想中学”的境界。在动手实践中充分展示自我,在动手操作中尽情体验成功,让学生感受成功是激发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走出失败的阴影,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要求。在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要关注学生被激发起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的成功体验。这种体验来自于个体探究对好奇心的满足,操作对动手欲的满足,发现丢求知欲的满足,解决问题对表现欲的满足。第二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和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活动目标的导向、动机的激发、情景的创设、方法的指导、疑难的解答等。反之,如果教师限制得过多,实践活动课将失去其价值。第三 实践活动结束时的评价工作。客观、正确地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所以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交流各种体会,总结经验,升华认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时效果不一定令人满意,这时教师不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要恰当地进行评价,找出活动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树立下次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四、在合作学习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
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 者。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1.一题多解时,交流学习。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同学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2.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
3、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一位留学者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
纵观以往的课堂教学,交往的片面性和单一性,是造成“满堂灌”注入式教学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形式,使学习活动的施动方不再只是教师,从根本上改变那种教师以自己的优势去迫使学生服从的状况,从而促进师生在交往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1.有利于沟通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学中阻碍学生主动交往的原因,主要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在于将数学知识与儿童的经验沟通,由此支持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主动解决问题。在小组学习中,儿童可以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知识,从而进行主动的交往活动。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往往容易受边长的干扰,对角的大小不理解。在一次听课中,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折角比一比,在比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提出“我的角胖,你的角瘦”,用胖、瘦形容角的大小太形象了,教师再适时的引导,指出:胖的角一般说这个角大,瘦的角一般说这个角小。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1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沟通学生的已有经验。2.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试图引导学生研究“最简捷”的思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活动还是不能摆脱教师思想的束缚,交往过程中将处于“假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小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建构的机会,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知识,在活动中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3.有利于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对话”
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民主平等的代名词,用“对话”表述互动交往中的师生关系是最具概括力的,以往教学中的那种从强制开始,以形成“标准共识”而结束的问答,充其量是一种“对答”,是教师站在绝对优势的先知先觉。学生的主动交往需要心理上的“安全”,需要适合的环境,在小组中学习,学生间是平等的,教师弓下身子的参与,在学生看来也是与他们平等的,在这样一种宽松、民主的环境中,学生敢说自己的想法,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4.有利于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思路。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客观地讲他们不能选择学习内容,因为在每个学段学什么,是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编排的,而且他们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他们有选择是否主动参与的权利,当教学环节与他们的思维需求相违背时,学习活动将是被动的、消极的。在小组学习中,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都在思考,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暴露他们的思维需求,便于教师顺应学生的思路调整教学。如学习“比较”时,在小组学习中,有些学生对两个问题列同样的算式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两个问题应该是两个算式,显然学生的思维与教师设想的不一致。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维需求,教师才能针对问题适时地把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使教学过程更加自然流畅。5.有利于形成全面多元的评价方式。发展性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主体的互动化。传统教学方式的评价不论是教师评价学生,还是学生评价学生,往往过多地侧重得出的结论,忽视思维的过程。在小组学习时,学生间的评价就不只在结论上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评价将随时随地的发生,更有利于形成全面多元的评价方式。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教学字眼,只要教师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倾注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就一定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高高兴兴的进入数学世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是我们教师要终生追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向葵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
3马运鹏 .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4刘敬发 .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5郭德俊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 .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6王景英 .教育评价[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五篇:学习感受
教学片段: 给一年级学生讲生字时,教师只带领学生读生字的拼音来帮学生识记生字,而忽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其中,有两个生字是“牙”“鸭”。有个一年级小学生说道:“老师,我们在记‘牙’‘鸭’时,看到了这两个生字是拼音一样,只是字形和声调不一样。”一句话说的我茅塞顿开,是呀!孩子是在用比较的方法识记生字。我怎么就一时没想到呢?虽然孩子的语言权威性达不到老师的程度,我用鼓励的语言和眼光肯定了孩子的说法,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课堂上顿时人声鼎沸。“老师我也知道‘也’和‘叶’,‘同’和‘童’……”
这下可好了,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复习识记了好多生字,也让一些对这些生字陌生的同学见识了一下。难道这不比教师往学生头脑里硬灌强的多吗?
看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还真是一门学问,真是不可忽视呀!这次远程培训的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以往的教学方法太死板,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或合作讨论等形式来自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能一味地给学生“满堂灌”。我们是应该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了,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让我们为之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