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
【教学难点】体会祖父的爱,感受课文意境,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齐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也品读了第二自然段,你知道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生:美丽、多彩、生机勃勃„„ 一生板书:生机勃勃
师:这是描写景物的一个自然段,在课文里,第13自然段也对景物进行了描写,我们就走进第13自然段,看一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二、自主学习
(一)活动
一、走进园子、品味“自由” 【课件展示:活动一走进园子、品味“自由”
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并画出相关的语句、做出批注。
2.小组内交流上面的问题,并联系文中词句说说自己的理由。3.汇报展示。】 1.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学习要求。生读:【活动一走进园子、品味“自由”
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并画出相关的语句、做出批注。
2.小组内交流上面的问题,并联系文中词句说说自己的理由。3.汇报展示。】
2.师:现在开始自主学习。
3.师: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课件展示第十三自然段文字】
生1:我们组认为这个一个任性的园子,我们是从下面的句子看出来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话,就开一谎话,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这些植物很随心所欲,很任性,想怎么长就怎么长。
生2:我们组想来补充一下,我们找到的也是这几句,但我们认为这是个自由自在的园子,因为这些植物都是自由自在随意生长的,没有人去管它们。
生3:我们组也觉得园子是自由的,你看,小萧红看到花儿开了,就觉得花儿从睡梦中醒来,她把花儿当人来写,写活了,睡够了就开花,多么自由、有趣!
师: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由自在,其实作者写植物动物的自由,也是为了写小萧红的自由,写景是为了衬托人物。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借景抒情。我国著名的大学者王国维,他的《人间词话》里有这样一句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写‘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多’媒体展示)。
师:意思是说:景物的描写都是用来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的。例如,当你开心的时候,景物就变得美好,当你伤心的时候,景物也不那么美好了。景物悲,人物悲;景物喜,人物喜。这样说来,园子中景物的自由快乐就是萧红的自由快乐。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读出小萧红自由快乐的感觉。
师生共读,师前半句生后半句。【课件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话,就开一谎话,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在这个自由的园子里,倭瓜、黄瓜、玉米、蝴蝶是如此随心所欲,除了它们还会有什么植物、动物呢?它们又是如何自由生长、生活的?生:大大的西瓜、飞舞的蜻蜓、跳跃的蚂蚱…… 师:那咱们写一写吧。
(二)活动
二、运用方法、学写片段 【课件展示:活动二运用方法、学写片段 1.模仿下面的句式,发挥想象写一写。
愿意就,愿意就。
愿意就,它若愿意,也没有人管。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作品。3.汇报展示。】
生1:西瓜愿意长多大就长多大,愿意长多甜就长多甜。师评价: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生2:萝卜愿意长成什么形状就长成什么形状,它若愿意长成火箭的样子,也没有人管。师评价:好奇特的想法。
生3:蚂蚱愿意跳多高就跳多高,它若愿意跳到云朵上去,也没有人管。
师评价:你的语言真美。…………
师:以后在同学们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真是一个自由的园子啊!在这自由的园子里,小萧红做了哪些好玩的事呢?请同学们到文中找一找,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三)活动
三、走近萧红,品读趣事 【课件展示:活动三走近萧红,品读趣事
1.默读课文第3——12自然段,找出小萧红做的趣事,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并画出相关的语句、做出批注。
2.小组内交流上面的问题,并联系文中词句说说自己的理由。3.汇报展示。】
【课件相机展示课文相关内容】
第三自然段:【课件展示:祖父一天都在……踢飞了。】
生:我们小组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园子。请同学们看第三自然段,小萧红在园子里像个小跟屁虫似的跟着祖父,学祖父干活,学祖父的样子,我们觉得很有趣。
师:你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出有趣来? 生读,师出示句子。
【课件展示: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比较:祖父栽花,我栽花;
祖父拔草,我拔草。】
师:自己读一读,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生:都是四个字,有节奏感,像诗歌一样。/能体会到小孩子跟着大人学,大人干什么她就干什么的那种好奇、可爱。师:一起读一读。师:好,哪个小组还想说?
生:我们小组也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园子。“当祖父下种,……踢飞了。”大人都是认真干活的,小萧红却在那里胡闹捣乱,“瞎闹、踢飞”写出了小萧红的天真、可爱和淘气,她根本不是帮祖父下种,而是在玩儿。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个有趣的园子。
师:你再读一读,把小萧红的胡闹感觉读出来。(汇报其他小节的感受)
生1:我们小组认为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祖父铲地,……留着。小萧红很淘气,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分辨不出苗和草,也没有人管她。生2:我们小组做一下补充,通过这一自然段,我们小组认为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因为祖父对小萧红十分宽容,她把苗都割掉了,也不生气责怪她。
生3:我们小组也想做一下补充:我们也认为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从祖父怕我拿不动锄头,就把锄头杆拔下来,可以看出祖父对我十分疼爱。
生4:我们小组也认为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但我们是从第五——十自然段中看出来的。小萧红把苗铲掉了,留着一片狗尾草时,祖父不但没有生气还笑起来,然后非常有耐心地教小萧红如何分辨谷子和狗尾草。【课件展示:当祖父发现……真像狗尾巴。】 师:那你们小组能不能分角色来读一读呢?
生5:我还想对他们小组做一下补充,我们认为这还是个充满知识的园子,因为祖父还教我如何分辨谷子和狗尾草。
生6:我们小组认为这是个无拘无束的园子。因为在第十一自然段中,我们看出小萧红做事情没有长性,三分钟热度。她无拘无束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十分天真可爱。
师:嗯,读着读着,让我想起了一个童话故事(生接:小猫钓鱼)生7:我们小组认为这是个快乐的园子。请大家看第十二自然段。小萧红十分顽皮,她在园子里无拘无束很快乐。
师:谢谢你,请坐。同学们想象一下,这样好玩吗?请同学们站起来,我们边做动作边读一读。师:请坐,真快乐!生8:我们小组还认为这是一个幸福的园子,因为在这几个自然段中,我们读出了小萧红在园子中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生活,祖父又是那么宽容、慈祥,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园子很幸福、小萧红很幸福。师:是呀。祖父和我在园子中的生活如此快乐、自由。这个园子承载了祖父和我之间怎样的情感呢?(爱)
祖父的爱就像涓涓细流,静静地滋润着萧红,悄悄地在萧红的心中流淌。正是祖父的爱,给了她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她把对祖父的无限怀念化作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
(四)活动
四、拓展延伸、感悟“凄婉”
师:著名作家矛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在课前预习单上,也有同学对此提出了疑问:这篇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这么美好的园子,为什么矛盾要称这本书是“一串凄婉的歌谣”呢?
老师想给大家读一读在《呼兰河传》这部小说中,萧红所描写的另外一个女孩的生活。这个女孩只有12岁,却被送到一户人家当牛做马,最后被这户人家折磨而死。
(出示萧红描写女孩临死前的一段话)师配乐朗读。
师:这样的描述,这样的夜晚,你们感受到的又是什么? 生1:我感受到呼兰河的寂静,还有种十分压抑的感觉。师:这种无声的控诉。生2:我有冰天雪地的感觉。生3:感受到了忧伤和悲痛。生4:感受到了伤心和沉重。师:是啊,“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今天我们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想真正走进萧红的内心,请同学们课后就去读《呼兰河传》吧。
第二篇:我和祖父的园子薛法根课堂实录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2010-09-16
2006教海探航颁奖活动中,薛法根与青年教师同题上课《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后好评如潮:大道至简,行云流水,机智幽默,真实有味,扎实高效……置身课堂听课,如沐春风,我感觉当时的课堂就是一个快乐、自由、智慧生长的园子。这一方面缘于薛特那练达的课堂驾驭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薛特对“语文是什么”课程性质的准确把握。我就想到,现在许多语文课频遭诟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是目标不清、方法僵硬。语文的“园子”里应该种上什么,薛特的这节课无疑给了我们启示:
一、字词,从来都不应当是孤立的存在。
【情景】
(热课后)
师:课文预习吗?读了几遍?
生答略。
师:能听写词语吗?
(生急急翻书。等学生抬起头来)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本来听写,我们写三组词语。请三个同学到黑板上听写,一人写一组。带书上去,不会的可以迅速地看看。
师:(有一定的速度,几乎是一连串报出来的):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请你再写一个同一类的词语。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每三组: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黑板上,“倭”写错了,“拔”写成了“拨”,教师指点)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词,你看是写在哪一组里面去?——草帽。
(学生在思考,黑板上三位同学最终谁也没有落笔)
师(问第一位同学):噢,你在下面写上„蚂蚁‟了,那“草帽”为什么不写上?
生:因为它们都是昆虫。“草帽”不是。
师:啊对,“草帽”没有翅膀。(转对第二位同学)你为什么不写?
生:我这一组都是吃的。(笑嘻嘻)“草帽”不能吃。
师:你够馋的,是在饭桌上的?
生:是在地里长的。
师:在地里长的,叫什么?
生:庄稼。
师:“草帽”不是庄稼,不好写在第二组。那这个词应该写在这三组罗。——你也没写?
生:我这一组都是干的农活,“草帽”不是农活吧?
师:不错,老师的问题没有拦住你们,那写在哪儿呢?对,写在另一边。我们写一写(详细指导右边的“冒”,上宽下窄,上面里面的两横不能与两边相连)。
师:当我们把课文里的词语分分类,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比如,我和祖父园子里的昆虫可真多,有——(指黑板上的词语)
生读: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师:园子里还长着许多的庄稼——
生读: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
师:我和祖父还一起在园子里干农活儿——
生读: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
【赏析】
过去教学字词,有一个说法叫做“扫清阅读障碍”,意思是字词教学零散琐碎,是服务性的,而阅读——也就是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才是重头戏,是教学出彩的地方。于是字词教学许多时候不为老师研究关注,往往只是课前让学生自己预习,课后再来听写检查,要求实在的字词教学现实里反而是孤立、空洞的。看薛特的这个片断,可说是匠心独运,一次看似简单的听写不仅检查了预习,而且训练了思维,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难写字的教授,这是怎样的效率?更重要的是,由这三组词语还自然牵引出课文内容的学习,园子里有什么,这是怎样的园子?在园子里干了什么,这是怎样的童年?就这样,下面的课文学习不时回应听写的这三组词语,于是因为这些词语,课文的内涵有了形象根基;反过来,这些词语也因为课文内涵的发掘,它们之间有了关联、有了生命!
虽然我们不可能篇篇课文都可能如此巧妙地将词语归类(也无必要),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文章终归由词语构成的,抓住了关键词语,也就可以由这些词语扩句构段,在头脑里复现整篇课文的内容。这就叫“纲举目张”。所以,听写一组词语,然后让学生用这一组词语去复述课文内容,教学效果的一箭双雕我们应该不难理解。因为字词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当字词嵌入课文内容的组织中时,它也就活在学生的记忆中了。
二、朗读永远是课堂最美的风景。
【情景】
(正在学习这是个怎样的园子,请一生读第2段,读得并不好,没什么感觉)
师:第一个读,能正确地读下来了,不错。奖励你推荐一位同学读。
生:(读得很好)
师:你想听听同学们的评价吗?
生:有感情,我们听着,仿佛走进了那个园子。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生:因为我把自己的情感融进了课文里,我读着,心里想象着那园子里的样子,可能心进去了,也就读好了。
师:真正有感情的朗读都离不开想象,我们同学们也学着想象去读。
生:(投入地读)。
师:(观察指名)你来读。
生:(读得摇头晃脑)
师:感觉怎样?读得好都是有原因的,她的朗读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她的表情很丰富,和课文所写的内容很相配。
师:看来,想象朗读,表情朗读都是读好书的法宝,也是学好语文的法宝。同学们再来试试吧。
生读……
【赏析】
没有读书根基的深入哪有交流果实的丰美。对于小学生而言,朗读不仅仅是手段,它本身就应当是重要的学习目标!当学生能够把心放进去读,读出自己的想象世界,并在自己的表情上显露出来,你说,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表达还有什么不能理解把握的?薛老师在这一节教学中,请你读,指导学生怎么读,经过几个回合下来,学生已经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所以下面讨论这是个怎样的园子时,一个个脱口而出:生气勃勃、丰富多彩、无拘无束、温馨……如果说指导朗读是水滴石穿的功夫,这时的交流明显是水到渠成的效果。这就是学习的效率。我们也看过许多课堂,讨论总是在外围打转,不能深入,游离于文本,费了时,却低效,这都是读书不够或不会读书的表现。
与文本的初时相遇,不仅要有一定的时长,而且应当有思维、情意的参与。这显然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做出必要的指导。这种指导应当是自然的。读出什么、读到什么程度作为教者心里应当有设计蓝图,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根据课堂呈现的读书状态,灵活有方向地加以引导。应当说,薛特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很老到的,当请出的同学读得并不理想时,批评无济于事,于是让这位学生推荐其他同学来读,这也就有效利用了课堂资源。后面让读书有表情的同学来示范读同样是将自己的读书要求通过这些同学“活生生的教材”感染传递给全体学生,并在模仿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在家常课上,我们清楚班上每一个同学的读书状态,我们更需要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读书能力欠缺的同学开口读书,帮助他们在读书进步的过程中树立信心。当然,如果学生的朗读还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状态,那就需要教师的范读领读了。过去有“书不读熟不开讲”的说法,我想现在我们也需要“书不读进去不讨论”的课堂追求。
三、领悟写法与理解内容相伴相生。
【情景】
(初读,学生从不同侧面概括出园子的特点后)
师:我们再把课文默读一下,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园子里“生机勃勃”写出来的?“无拘无束”又是怎么表现的?“温馨”、“丰富多彩”从哪些词语流露出来?
(生默读思考后)
师:读着课文,你能体会作者的写法吗?哪些词语、哪些句子你感觉很特别?
生:(读片断)从这里我能感受到园子里生机勃勃。作者写花开、鸟飞、虫子叫好像都跟人似的,有了生命。
师:一切都是活的。花开了,就像——(生接:花睡醒了似的),活了吧?鸟飞了,就像——(生接:鸟上天了似的),活了吧?虫子叫了,就像——(生接:虫子在说话似的),活了吧?。”这三个句子结构相似,连在一起叫——(生:排比)。
生:(读片断)这些写倭瓜、黄瓜、玉米的句子也相似。
师:怎么个相似法?
生:愿意怎么样,就怎样。
师: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多自由。
师:(理解“谎花”后)黄瓜愿意开一谎花,(生接,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黄瓜,(生接:就结黄瓜)。多自由。玉米呢?
生:(读)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怎么不跟前面一样写成“它愿意长上天去,就长上天去”?
生:长上天去,这不可能。这样写我们感觉玉米生长多么自由。
师:变化,显得自由。因为变化,读起来也——
生:更美了。
(接着交流蜂子比作“小毛球似的”是多么可爱,交流大红蝴蝶翩翩飞是多么好看)
师:我有个问题,作者说,这个园子里还有白蝴蝶、黄蝴蝶,样子——(生:极小),不太——(生:好看),我就不懂了,“不太好看”写它干什么?
生:衬托大的美丽。
生:自然。既有大的,又有小的,如果只有大的,就显得单调了。
师:哦,有大的,有小的,有好看的,有不好看的,这就叫(指黑板上的词)丰富多彩。
【赏析】
“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是怎么写出来的?作者的童年生活怎样?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这是薛老师这堂课教学的两大板块。“得意而忘言”,对于成人阅读没什么不妥,但对于学生以语言理解和运用为目的的语文学习就不可小视。长期以来,“读懂课文”一直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主体,学习一篇课文似乎就是为了认识一个个人,了解一个个事件,获得一个个的情感体验。我们不否认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对文章技法有所感悟,但这种“悟”的低效和不确定性我们也必须认识。薛老师在学生理解文本意义后,进一步带领学生回望文本的艺术表达。在触摸语言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文本语言也在这种“言意”的转换中沉淀、加温。不是吗?开始初读课文后学生也许只是朦胧的感受到这个园子生机勃勃、自由自在、丰富多彩,但当又一次走进文本,审察中,他会感慨作者的语言表达是如此美妙奇幻:“花儿睡醒”、“虫子说话”,整齐的排比句式,让“一切都是活的”生机充分表达;下面写无拘无束时,连贯排列的句式中插入变化,让“自由”的感觉在这种语势的变化中得到展示;还有写蝴蝶那看似无心、实质有意的匠心笔法,给“丰富多彩”的园子涂抹上最美丽的色彩。
有一点,我们必须关注,这种领悟写法的训练应当与理解内容融为一体,不能机械割裂。对内容的深刻理解必然依赖对语言的欣赏,而语言的欣赏又自然地在内容深刻把握的语场下展开。
四、把动笔写挤进去
【情景】
师:读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作者就是要表现自己的童年生活多么——快乐、自由、幸福有趣。既然是写自己的童年生活,那又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这个园子呢?
生:园子是他生活的环境。
师:一个沙漠的环境能有这么多快乐吗?
生:有这么多昆虫、庄稼等陪伴着她,她的童年生活才如此幸福有趣。
师:是的。(指黑板)看园子的这些特点、我的童年生活的特点,发现什么了吗?
生:写园子丰富多彩,衬托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生:写园子里庄稼自由自在,其实就是写作者的童年生活自由自在。
师:这叫——(连线板书)借物抒情。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模仿作者写倭瓜、黄瓜、玉米等手法也来写作者在园子里生活的快乐、自在。开头: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自由的。
(学生动笔构思时,提醒句式要有所变化。写好后,提醒学生轻声读一读,注意写作有条理。后交流)
生:我想睡觉就睡觉,我想顽耍就顽耍……我想捅马蜂窝就捅马蜂窝,即使被马蜂蛰上,脸肿成个大包,我也不哭。(笑)
生:爷爷(怎样)……我就(怎样)……爷爷抽烟,我就拿根黄瓜叨在嘴里当烟斗。
生:……我想浇菜就让我浇吧,瓢一扬把自己浇成个落汤鸡我也喜欢。一会儿又想追蝴蝶、抓蜻蜓,就让我去吧。玩累了,就躺在地上。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我的心也蓝悠悠的,又高又远。(掌声,这位同学很好地化用了课文中的语句)
【赏析】
课文写园子和写我童年生活两方面内容从篇幅上看几乎相当,作者为何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园子,笔意如何?薛老师给学生引介了“借物抒情”的语文知识。随着薛老师那优美弧线的画出,两部分内容于是勾连一体。坐在下面的我不能不为之惊叹,作者的含蕴笔法竟接着转换为老师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的点睛之笔——课堂练笔:作者写园子不就是写作者的生活吗?那就请你学习作者写园子的语言去写一写作者的童年生活。这是语言纳入后的应用,这是情意领会后的倾吐。学生在课堂上“用笔思维”,融会文意,展示想象,模仿语言,又有创造。他们自由自在地写,生机勃勃地念,丰富多彩的表达是薛老师教学效果最好的注脚。
整体看来,薛老师从三组词语听写开始,在朗读理解内容中展开,在交流体会表达中深入,在练笔学习运用中作结。没有虚高的思想跋涉,不见内容纷杂、花样百出的课堂乱相,明净的教学内容,明快的教学节奏,一切围绕学习语言而进行,一切为了学习语言而进行——这是紧贴地面的飞行。
资料提供者: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搜索本课相关的教学视频』『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文朗读』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我有更好的资料】
量子统计
站长统计
第三篇:《我和祖父的园子》魏星版课堂实录
一、切入
师:大家预习过了,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预习的,有什么收获。生:我自学了生字新词,我知道“倭瓜”就是南瓜,“说花”就是光开花,不结果。读了课文之后,我觉得这个园子非常有意思.生:我也自学了生,然后标面了小节,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溜土测”“铲地“浇菜”等事件,这些再件非常有意思,读着读着,就!大声地笑出来。
生:我看了课后的作家卡片,“有一本一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牛活中;让人不由得就想站住了,笑微微地看着那个淘气的小姑娘,看她‘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等着,等她醒了,看她又闹出什么好玩的来„„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作者叫萧红”。
师:非常好!在《呼兰河传》里,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了这个园子,尽力地去捕捉她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那个普通的莱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念念不忘呢?让我们走进园子。请同学们把直接写园子的段落找出 来。
(学生自读课文)
生:(读):“我家有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材廷子您的,蚂炸是绿的,蜂子则嗡嗡的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球似的不动了。”
师:感觉怎么样?
生:写得太有趣了,这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
师:我也是这样的感受。“我家有一个大园子——”(呈现这一段话,学生齐读)
师:还有哪些是真接描写圆子的?
(生读第十三自然段,教师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太阳在圆子里里得特别大,,,师:自己读读这一节,读着读着,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头脑中会跳出一个词来。
生(读后纷纷回答):自由白在、无忧无虑、随心所欲、快乐、生机勃勃、我心飞翔„„
师(引读):你的感觉和课文中的“我”相通了!读着、读着,园子中的一切—— 生(读):都活了。师(引读):要做什么— 生(读):就做什么。师(引):要怎么样—— 生(读):就怎么样。师(引读):都是 生(读):自由的!
师:嗯,自由!(板书:自由)
二、细读 1.自然的自由。
师:仔细阅读第十三自然段,你觉得这段中的哪些词语、句式最能表现“自由”?
生:我从“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个句式可以看出自由,园子里的一切生物都活了。“我”在园子里也是随心所欲的。
生:从“愿意”“随意”可以读出来,那些花儿、虫儿、瓜儿不受 任何限制,想怎么长,就怎么长,玉米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生:“特别大”“又高又远”最能表现自由。如果是一个很小的空间,就没有自由了。
师:体会得真好!注意到了吗,这段话一连用了十个“就”字,读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啰索呢? 生:我觉得不啰嗦,读起来很顺畅。
生:感觉园子中的各种小精灵我行我素、自由白在。生:我读起来觉得很孩子气,好像是萧红一口气说出来似的。生:我觉得用拟人和排比更能表现自由。
师:你看,萧红的文字很普通,很朴素,但是读起来觉得很酒脱,很灵动,很孩子气,字里行间扑腾着两个字—— 生:自由!师:能把那种自由的境界表现出来吗?(学生放声朗读,教师指名读)
生(语速比较快地读):“太阳在园子里显得特别大„„„„只是天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快?
生:园子里的一切都是快活的,“我”也是快活的,这样读可 以表达这种感情。
师:体会得好!你的朗读提醒了我,我觉得还可以喊着读:(示范》“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气氛活跃)师:还有不同的读法吗?(一生读得语速稍慢,很抒情的样 子,表现园子的美好。)2.人的自由。
师:萧红怎么会从园子中的花鸟、蔬菜、虫子中感觉到自由呢?(学生沉思,“自然的自由”和“人的自由”之间打通了。)生:萧红在园子里的活动是自由的。
生:我来补充。祖父栽花,她就栽花;祖父拔草,她就拔草,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觉得园子中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生:作者写园子中的鸟啊、花啊、虫子啊是自由的,其实都是说她的心是自由的。
师:说得非常好!“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节是“虚写”,是“借景抒情”的写法。那些花儿、鸟儿的自由,就是“我”的自由,写园子的自由都是为了表现“我”的自由。同学们,接下来应该读什么、怎么读呢?
生:我觉得应该读“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部分,也就是 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二自然段,看看萧红是怎么自由的。生:读的时候,应该抓住最能够表现“我”的自由的词句。师:是啊,这一部分是叙述的话。在叙述的话中,最昂贵的是“细节”祖父在做农活,“我” 的活动和祖父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要留心这些细节。(学生自读自悟)
生:我从“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
着:“下雨了!下雨了’”读到了萧红的自由。她不是给菜浇水,而是乱闹,一点拘束也没有。
师:说得很好!就是有个小小的遗憾,你读的时候,让我感 觉没有“拼尽力气”。(学生再读,突出“抢”“拼尽 了力气”等。)
师:有点感觉了,“下雨了!下雨了”还是感觉不到是“大 喊”,应该怎么读更带劲啊? 生:„下雨了!下雨了!”
师:感觉出来了!我们一起来乱闹一气——
生(齐读):“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大喊 着:‘下雨了!下雨了!” 师: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是哪里?
生:我从“哪甲会溜得准„反而被我踢飞了”这段语句体会到了萧红的自由。尤其是“反而”和“踢飞”两个词语,可以想象出来她在瞎闹的情景。
生:我对“溜土窝“感受也很深,从“哪里”“反而”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我“是在瞎闹。
生:我对“铲地”感受最深,我可以读出来吗? 师:当然可以。
生(读):“祖父铲地,我也铲地„„„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中:我从祖父的“笑”中感受到了萧红是自由的。她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把韭菜当做野草割掉,祖父都没有怪罪,还“大笑起来”。师:这里一选用了三个“笑” 字。在小孙女儿的眼里,祖父的笑怎么样?
生:和葛、慈样、爽朗。
师:从这个“笑”字还可以读到什么? 生:祖父的笑像孩子似的。就像个老顽童。师:嗯,这“笑”中有童心。
生:从这个“笑”字可以看出祖父的宽容,他允许萧红瞎闹、乱闹。就是犯了错误,对她也一点儿不凶。
生:我认为宽容中还有引导。祖父不是一笑了之,笑后还耐心地教她区别谷穗和狗尾草,教给她知识。师:嗯,这“笑”字还有教育。一个字,这“笑”字中有祖父的—— 生:爱!
师:细读出滋味!这个“笑”字读活了!理解了,会把这段话 读得更好,谁再来读“我”和爷爷的对话。’(指生读,学生把祖父的问话读成明知故间的语气。)师:呵呵,爷爷明知故问。还可以怎么读?(一学生读成“假装生气”的语气。)3.“自然的自由”和“人的自由”协同起来。
师(引读):一到了这个园子里,“我”就玩了起来,闹了起来,不知不觉地,园子中的一切都活了,“我”就变成了那花啦—— 生(读):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师(读):“我”就变成那鸟儿啦—— 生(读):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师(引读):“我”就变成那虫子啦—— 生(读):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师(读):“我”就变成那倭瓜啦——
生(读):“我”感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师(引读):“我”就变成了那黄瓜啦——
生(读):“我”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师(引读):“我”就变成了那玉米啦—
生(读):“我”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想象一下,当萧红写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她当时的表情是怎样的? 生:写到这里,萧红禁不住地笑了,她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园子,成了园子中的黄瓜、倭瓜„„ 生:萧红可能手舞足蹈。
生:她写得特别快,笔下的文字就像园子中的蝴蝶快乐地飞舞着。生:当萧红写到“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的时候,她放下笔,眼睛看着窗外,又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
生:萧红停了下来,望着窗外,对那个园子非常向往。
师: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写作体验啊!读书就是和作者一块儿体验,一块儿创作,让我们齐读这一节!
三、超越
师:这篇课文的开头写得很特别,“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为什么不说“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这小城里"?
生:这是为了突出祖父,我在园子中的自由,是祖父给的。生:在萧红的眼里,相父最重要!
师:对!祖父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萧红一生坎可,1942年,也就是写完《呼兰河传》的第二,年仅31岁的她就离开了人世。她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里,9岁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对得自己的儿女,对带仆人。以及对待她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冷漠。但萧红从祖父那里知道了;这世界除了冰冷和憎恶以外,还有自由、温暖和爱。萧红为什么对那个菜园子念念不忘呢?那个普通的菜园子,它普通吗?
生: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莱园子。这里所有的生物都是自由的,萧红也是自由的。
生:这个园子充满了温馨。虽然父亲对她不好,但她还有祖父,祖父很疼爱她,让她感觉到这世界不仅有冰冷匀东西,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让她对生活有了希望,有了向往。
生:在这个院子里,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地方,它美丽,它纯洁,它有着生机勃勃的气象,它有着很多美好的东西陪伴着萧红。生:这个菜园子不普通。在这个园子里,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祖父给了她自由、爱,还教给她知识,它是萧红童年的乐园。如果没有这个园子,没有祖父,她的生活该多么单调啊!
师:是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子,它所表现出的自由和爱,正是萧红一生的憧憬和向往。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天地啊!那是一个空间很大的、广阔 的天地。那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活泼泼的天地,那是一个高远的,敞亮的天地!一想到这个天地,萧红就感到轻松。快乐、幸福;一想到这个天地,她就涌起了写作的冲动:一想到这个天地,她就愿意用最无邪最真纯的文字去表现它、放大它、珍藏它。同学们,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天地呢?
第四篇:于永正《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执教:于永正
班级:东关民族小学五(1)班
2012.02.21
课前谈话
师:请问你们是几班的? 生:八班
师:八班,很厉害了。我们五年级一共几个班? 生:八个班。
师:还有没有比五年级班多的年级,四年级几个班? 生:不知道。师:三年级几个班? 生:六个班。
师:六个班已经很多了。我再问一问,今天有没有混进来的,比如哪位老师的孩子,今天于老师讲课,你跟着去听听吧。
生:没有。
师:没有啊,有也没关系,有的话,我们也欢迎他。现在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了。师:好,上课。生:老师您好!
师:问个好,搞这么复杂。老师您好,说老师好就可以了。上午问好,可以说老师早。说话越简洁越好。再来一次。
生:老师好。
师:嗯,这次好多了,记住,说话越简洁越好。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师边写课题,便讲解这个“我”和“和”的注意笔画,“和”的“口”要上宽下窄。(舞台上的黑板颤巍巍的,于老师说:“这个黑板对我是严峻的挑战”,72岁高龄,膝关节严重钙化的他依然忍着剧痛扎着马步写板书。)
2.齐读课题,谈预习
师:预习过了,生词肯定不用检查了。你们老师肯定比我着急,一定要读好,好好表现,是不是这么说的?
生:是。
师:课文读了几遍? 生:五遍。生:四遍
师:读三遍就行,如果没有时间,读一遍也行,但一定要预习。
二、朗读——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1.引导朗读
师:让我们再走进这个故事,同学们朗读课文。看清祖父的园子有什么?一定要看清看全,从头读到尾,看你能记住什么。
生自由读书。读书过程中,师表扬两名同学边读书边做记号。2.读书反馈,说说祖父园子里有什么
师:当你一眼看到祖父的园子,你看到了什么?看谁看得准、看得清、记得多。
有的同学打开书再找,老师说:不准再看书。生:蜻蜓、蚂蚱、蜜蜂
师:他记住了三种动物,很好。生:蜻蜓、蚂蚱、蜜蜂、蝴蝶 师:多了蝴蝶,重复的不说。生:小白菜、黄瓜……
师:他记得比你多,他记忆力比你好,承认吗?读书要用心记,看过的东西要记住。读书不记等于没读。
生:韭菜、谷子……
师:谷子就是——谷穗脱皮留下的粒,也就是带皮的小米。还有什么?
生:花、鸟 生:倭瓜
师:什么是倭瓜?
生:就是瓜,弯弯曲曲的瓜。生:就是南瓜。
师:对,倭瓜就是南瓜,记住了吗?你还记住了什么? 生:谎花
师:什么叫谎花? 生:黄瓜上的花
师:黄瓜的花很多都是谎花吗? 生:只开花不结果的花。
师:是的,只开花不结果的花,就是谎花。花有雄花、雌花,雄花不结果,但雄花很重要。
师:我把你们说的概括一下,无非是两种:植物、动物,没有人吗?
生:祖父
师:有人还有事?什么事? 生:种小黄瓜 生:吃谎花,追蜻蜓
生:玩累了,找个阴凉的地方睡大觉 ……
师:同学们再一次走进祖父的园子,看到了很多物和人(板书“物”“人”)
三、默读——体会文章情感 1.默读,写感受
师:同学们再走进课文,默读全文,这次用心去看,在这些物、人和事之间看到了什么?
一生举手,师走过去让学生把手放下,告诉她:“这可不是一眼就看到的,用心读书。”
师:把你用心读书之后的感受写到第106页下面,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如果没有读懂,可以再返回头去读
师巡视“这个词很好,咱们五(8)班的同学很会思考,思考很重要。”
2.交流感受
师:于老师读完之后,就读出了两个字,你们读出了什么? 指生回答并让学生上台板书:
幸福、快乐、天真、活泼、童真、随心所欲、调皮
师:五(8)班的同学,你们很会读书,读书要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文字表面,一只眼睛看文字背后。老师也读出了两个字——有趣。
师:这么多的词,你认为哪个词最重要? 生:有趣。
师:还有哪个词最重要? 生:童真。
四、范读——体会真情,培养语感 师:是啊,童真童趣,你认为哪一段写得最天真、最有趣,你就去读哪一段,开始读。师强调是一件事。
生自由练读,刚开始就有一生举手。师:准备好了?手放下,再准备
指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效果不好,生流利但没有情感。师:他读了两件事,一件是锄草,可惜没读完,谁再来读读锄草这件事,指一生读。
师:嗯,你也找到了,但说实话你读得没趣,咱们班谁读得最好?这一段的确有趣,还有谁画了这段?(学生大部分起立)你们推荐一位,(指一名女生读)好,其它同学落选。
女生读书,比较动情。
师:果然很不错,可惜你的表情我不满意,听老师读,看我的表情。虽然脸上于老师脸上满是皱纹,纵横交错,但是表情丰富。
于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模拟童声,很有感染力。师:好,开始练,看谁练得好,看谁练得投入。生练读 生展示读 指一生读
再指刚才读过的女生读。
师:友情提示,看见于老师的表情了,你也要笑,要有表情。女生读,比刚才有很大的进步。师:谁还有觉得有意思的事情 再指生读,“玩腻了……”部分。
再指一男生读,音色很好,但语速较快。这时一位同学读“下雨了”,很有味道,于老师“抓”住了他,让他范读。
学生扬着手洒水的样子,欢呼着“下雨了,下雨了。”很到位。师:园子里除了人和事,植物有趣吗? 生:有。
指生读“黄瓜愿意……” 师范读
师:好,再练读,指刚才的男生,好好练,等一会儿我还找你。指生读,指导“只是天空蓝幽幽的……又高又远。” 师:同学们,有趣的事情多的是,连睡觉也有趣。指生读
师:我还是不太满意,听我读。师范读
生练习,指读:睡着了
师:睡着了,这个语气?再试试
好,把书合起来,学习课文,最重要的是要读,朗读,默读,还有要思考。
下课休息十分钟。
第二课时
一、话题导写
师:同学们接着默读“铲地”这个段落,这一段非常具体,也非常有趣,默读,作者怎么写的。
师:这件是大事、小事?是小事,瞎胡闹的一件小事,这主要是爷爷爱她的缘故,要不然怎么会允许他瞎胡闹?读“我”和爷爷的对话。
师:每个人有童年,都有童年有趣的事。比如你们怎么向妈妈示威的?
生:撒娇,打滚 生:哭闹 师:昨天晚上我也写了我小学四年级的事情,还写了我小孙女,她才3岁半的趣事。你也写写你的趣事和我这个老特级教师比比,题目要新,“童年趣事”可去掉,先写内容,最后定题目。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二、学生练写 生写作,师巡视
三、习作讲评
1.写完后先让学生大声读自己的作文 2.与同桌交流自己的作文
3.指生到台前读自己的作文并讲评学生作文中哪个词用的好,比如“泥泞的公路成了猪便便。”肯定“猪便便”这个词语的儿童化。哪个句子好,哪个选材好。
夸奖学生“你能当作家,将来比萧红还厉害,萧红写了一本《呼兰河传》,你将来可以写一本《聊城传》。”
4.读于老师自己的作文
5.学生重新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要求没有对话加对话,没有细节加细节。
结语:
课堂结束,学生不愿离开,对于老师说:“老师您像老顽童”、“老师您什么时候还来?”两堂课,于老师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这是教学最大的成功,也是对于老师课堂教学艺术最高的赞美!
第五篇:《我和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作者笔下的园子是一个丰富多彩、自由自在的园子。
一、导入新课
三十年代有这样一个人,鲁迅先生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就是萧红。有这样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著名作家茅盾称之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就是萧红所写的《呼兰河传》。
(课件出示:萧红及《呼兰河传》的简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兰河传》中第三章的一个部分,题目叫——《我和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会让你终身受益。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生字(出示8个生字)
(2)范写“帽”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去,将课文大声地读一遍。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分别是第2、13小节和第3——12小节)
三、感悟园子
这令萧红魂牵梦萦的园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的第二、第十三小节,把你想到的词就写在句子的旁边。
1、学习第2小节
(1)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板书)
(2)迁移写法
这一小节写的都是什么?那么它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详细写了什么?蜻蜓、蚂蚱作者一笔带过,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有详有略。
2、学习第13小节
(1)这一小节又告诉我们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相机板书:、自由、快乐)
(2)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生机盎然。可以说(课件:出示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你最想做这自由的园子里的什么?
自由地说说你在这个园子里怎么快乐怎么自由。
你们现在在什么地方?你是什么?
(若学生说到黄瓜时,顺势讲解“谎花”:“谎花”你见过吗?这个花只开花,不结果,向你撒了个“谎”,简称“谎花”。
(4)是啊:(引读)
要做什么,——;要怎么样,——,我们在课堂上想打瞌睡就打瞌睡,想唱歌就唱歌,想玩就玩,想走出去就走出去,自由吧?(话锋一转)可能吗?不可能。倭瓜、黄瓜可能吗?这就叫“自由”,这个自由是通过“愿意„„就„„”的句式表达出来的,让我们一起快乐自由地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四、分析写法,练笔迁移。
1、读着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不禁在想:作者萧红女士运用了哪些写法,才让我们对园子的丰富多彩、美丽动人、温馨可爱、生机盎然、自由自在有这么深切的感受的呢?请大家再读这两小节。
排比、拟人、比喻
6个“愿意——就”
总分段式
2、练笔(用我们的笔也来写一写这个园子,看看这个园子在你的笔下有什么不一样的美。)
A 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样样都有。蜂子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蜻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园子的景象以及和祖父在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我、祖父、园子构成了多彩的生活,给萧红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记忆,令她难以忘怀。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第2节、第13节)
2、引读第二节。(读出园子的美和生机勃勃)。
3、自由读第13节。
我想,读着这些文字,漫步在这个大园子中,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两个词——(无拘无束,悠闲,自由,随心所欲)
你的感觉和文中的“我”感觉相通了。读着读着,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
4、仔细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园中的自由的?注意那些有趣的、特别的词句,可以划下来。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句式有„„就像„„似的„„,„„愿意„„就„„,一会„„一会„„)
5、老师读这一段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文中一连用了十个“就”,读起来是不是觉得啰嗦?(萧红B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字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灵动,很清新,字里行间扑腾着两个字——自由。)
6、让我们把这种自由的感受带进这一段中,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配乐朗读。)
7、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看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
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要写“我”童年生活的自由。
三、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1、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让我们继续漫步于园中,默读课文3-12节,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好笑的细节,读一读,划一划,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
2、交流,品析,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
(第12段:我是怎么浇菜的?读读课文,找找描写我动作的词“抢拼尽了力气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把水往天空里一扬,这一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这一大瓢水冲下来,你浑身湿淋淋的,像只落汤鸡,你的心里呢?把你内心的自由畅快读出来。我仿佛看到你和祖父的头发都还在滴着水,可你却看着祖父傻傻地大笑呢,这哪是在干活,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呢!
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淘气的乱闹,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一段,和作者一起回味那段自由快乐的时光。)
3、小结: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种,我就瞎闹,祖父铲地,我就乱勾,祖父浇菜,我就乱闹,漫步在园中,我们看到,无论我想怎么样,就——,想做什么,就——我完全是——。
四、感悟自由的源泉。
1、其实,我在园中做过有趣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我曾经捉来一只大蚂蚱,把腿用线绑上,过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栓了一只腿,而蚂蚱不见了。我曾经在祖父拔草时,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盛开的玫瑰,红通通足有二三十朵,祖父还以为那年春天雨水大,玫瑰香气传得远呢!
2、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祖父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默读课文,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3、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指导读句子。
祖父的笑中有慈祥,祖父的笑中有疼爱,祖父的笑中有教育,祖父的笑中有宽容。祖父的笑和爱一起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作者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常常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跟孩子似的。(课件出示)
五、抒发对自由渴望。
1、正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配乐引读)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我就变成了那倭瓜,愿意爬上架,——,愿意爬上房,——,我就变成了那黄瓜,愿意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我就是成了那玉米,我若愿意长上天去,——。我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园子,——
„„愿意„„就„„想„„就„„
六、拓展延伸。
1、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想一想,当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这个园子时,她心中是什么感觉?(快乐、幸福、回味、眷恋、对祖父怀念)
2、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萧红出生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对她十分冷漠,母亲也不喜欢她,只有祖父疼爱她,祖父是萧红一生最重要的人。在萧红眼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萧红童年生活的乐园,这个园子只属于“我”和最亲爱的祖父)就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课题。
3、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的思绪就回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想到了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忆起了对她百般呵护的祖父,作者写园子,其实是在回忆她快乐自由的——,其实是要表达对祖父深深的感激、怀念之情。
4、《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的,于是,她就用最质朴的文字去表现它,珍藏它,写成了《呼兰河传》。著名作家矛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的好书,希望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很有才华的女作家萧红,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梳理了一下,有
这么三个问题需要在今天的课堂上解决。(出示三个问题指名读题)有信心完成吗?
二、赏读,看景物之自由。
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是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的?(2、13)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课文的第2和13小节,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漫步,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样样都有,充满生机,色彩斑斓,蜂飞蝶舞,虫鸣鸟叫,蚂蚱蹦跳,植物疯长,悠闲惬意„„)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体会园中昆虫、蔬菜、花草充满生气,自由自在,并相机出示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板书:自由)
3.蜂子、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生机盎然。可以说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三、品读,解“我”之自由。
1.过渡:在这热闹、美丽、充满自由的园子里“我”做了些什么事呢?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读读课文的3—12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用心读一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3.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
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②(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
我哪里是在种小白菜,其实就是在瞎闹。
③(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平淡的两个词,写出了“我”铲地有趣的样子,一边往前“爬”一边“乱勾”。
④(抢水瓢浇菜)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读书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读书读出了自己。
⑤(第11节)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读出“有趣”的同时你还读出了“自由”,真会思考!把这样的感受放进去,读一读。
4.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读出这种自由和快乐,自己试试。
5.我跟着祖父在田边劳动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多快乐呀!(板书:快乐)
四、细读,悟祖父之爱。
1.那我在园子里为什么会这么自由,这么快乐,这么无拘无束呢?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划出有关的句子。
①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很宠爱我。②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明他很有耐心。
③祖父大笑起来,笑中包含着慈爱与宽容。
2.课前老师搜集了这么一段资料,(出示资料:萧红是个苦孩子,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因她是女孩不喜欢她;后妈也不爱她;祖母特别爱清洁不喜欢小孩子闹腾;唯有祖父,年迈的祖父疼爱她。每当萧红挨了打,祖父就用粗糙的手抚摸着她的头,说:“长大了就好了!”祖父的爱温暖了萧红的童年。指名读)
3.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板书:爱)
五、总结全文。
1.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园子,走进了萧红的童年生活,也触摸到了萧红自由、跳荡的心,再读课题,园子还是个普通的园子吗?(童年的乐园、精神的家园)
2.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童年,也发生过一些趣事,能与大家一同分享吗?(出示小练笔)
3.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萧红怀念的是好大、好看、好玩的园子,是“一切都活了”的园子,萧红怀念的是年迈的慈爱的祖父和那段拥有自由快乐的岁月。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
板书设计:
爱自由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