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于永正)

时间:2019-05-13 00:5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于永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于永正)》。

第一篇:《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于永正)

《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于永正)

时间:2012年10月28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一起读读课题。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轻声没读出来)。

师:像说话一样读(师示范)。生再读。师:预习没有?读得怎样? 生:预习了,我读了10多遍。

师:你可以毕业了,读十几遍没讨厌它,真了不起。是老师要求读十几遍吗? 生:不是。

师:既然预习得这样充分,老师要检查了。课件出示:倭瓜

师:谁知道什么叫“倭瓜”? 生:南瓜。

师:你怎么知道?查过了?是吗? 生:我在网上查的。师:谁查过字典? 生:没查过。

师:东北人把南瓜叫“倭瓜”,我曾经问过东北的一位朋友,为什么把南瓜叫倭瓜,原来南瓜从日本传过来,所以叫“倭瓜”,可是从日本过来怎么叫倭瓜呢?

生:清朝时,把日本人叫“倭寇”,所以从日本传过来叫“倭瓜”。

师:我们把日本叫“倭”,这个词不坏,指的是日本,但“倭寇”就是坏的了,明朝是就有,你知道什么叫“寇”?

生:从日本来的强盗,海盗就叫“倭寇”。师:是的,从日本来的海盗,他们烧杀抢掠,所以称“寇”。明白了吗?学习要有探究精神,于老师就是个善问的人,你看,碰到东北朋友,就问“倭瓜”。这个习惯好。

师:预习不错,课文后面的生字写了没有?写了的举手。几个学生举手。

师:不错,我要求我的学生在预习时要把生字读准,还要把字写好,来,默写两个字。

(请两个学生到黑板写)

师:第一个字,“草帽”的“帽”,祖父戴着大草帽,我戴着小草帽。第二个字,啃。

师:字写得不错,但是很遗憾,“帽”字写错了(又点一学生上去写)。这个“啃”字结构好,但是写歪了,要有正气,写“口”字时,上宽下窄。教师范写。大家也跟着写一遍,“口”要上宽下窄,第一笔竖要露点头,最后一笔要出来。

生写。

师:刚才写“帽”的同学是哪位? 一生举手。

师:很遗憾,你也写错了。知道怎么错的吗? 生:“冒”的上面的横不靠两边的竖。师:你知道“冃”的上面部分读什么? 生:日,曰。

师:错了,看老师写。上面是“冃”,不是“曰”,写上面时,注意上窄下宽,两横两边都不靠。(师画帽子的简笔画)二横代表帽檐和上面的装饰品,最早的“帽”是象形字,看准了,自己在本子上写,注意坐姿。

生写。

师:大家要感谢于老师,知道感谢老师什么吗? 生:谢谢于老师,让我知道了“帽”字的写法。师:“卫冕”的“冕”上半部也是的,林丹卫冕羽毛球的世界冠军,就叫做“卫冕冠军”。单独写“冒”,上面也是“冃”,今后不会再写错了吧。

师:中国的汉字真有意思,大大方方,规规矩矩,汉字是门艺术,以后要好好写。课文都预习了,能读流利吗?(生都答“会”)现在不考查,你们默读课文,用眼睛看,仔细看。(板书:看)(师手搭凉棚状,做看的样子)再走进祖父的园子,你能看到什么,把看到的东西做上记号,不要一目十行,仔细看,不要大意,祖父的园子有好多东西呢,不要漏掉。

生默读,动笔做记号,师巡视学生默读情况。

师:有些同学真不错,第一行就有好多,你们非常细心,要看得清,记得住,看谁的眼睛明亮。

师到第二个学生旁边查看:不错,逃不过你的眼睛。师:就找词,不要找句子。

师:速度要快,不要以为老师的问题很深奥。师:交流一下,不要看书了,自己说。

多生交流:蝴蝶、蚂蚱、蜻蜓、樱桃树、榆树、祖父、“我”、倭瓜、黄瓜、玉米……

师请学生到黑板把自己看到的写到黑板上。生:蚯蚓

师:在地里的都能看见,你有穿透力,但课文没写。生:作者拿水瓢倒水,捣乱。

生:这是看到的事情,你把“事情”写上去。20多个学生把课文中写到的事物都写了上去。

师:坐端正了,你们果然了得,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任何事物都逃不过你的眼睛,来,一起看看黑板,老师来圈一圈谁的字写得好。

师圈写得好的字。

师:这个“事”写得不好,第一笔“横”要写长,你看一改就好看了,再看老师写一个,你们也写写。师:看黑板,你们基本上把看到的都写了上来,谁再说说,你走进祖父的园子,看到了什么?

没生说。

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举手?(一生举手)这个同学有同情心,(陆续又有许多学生举手),把手放下,如果你还说黑板上写的,就太傻了,聪明的同学会用几个词来概括,谁聪明,想好没有?

生没说。

师:大家小声说说。

于老师到学生中间:“小声说给我听听,不要被人听见。”生附耳小声说,师 评价“再想,有希望了”“再想,有人就有什么?”第三个学生说“事”,师:“你太棒了!”生4说,老师评价:“好样的”。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

师:我终于可以放心了,(对刚才耳语的几位同学),如果其他人说不好,你们再来说。

生1:祖父的园子里有动物、农作物、树、花草。师:动物,好,“农作物、树、花草”可以用什么词概括? 生2:植物。师:还有呢? 生3:人物。

师:以及他们做的——? 生4:事情。

师:这就说好了,谁再来连起来说一遍。

生低头回答:我走进祖父的园子看到了动物、植物、人物以及他们做的事情。师:美中不足的是,你回答问题时,眼睛没有看到我,你看,我笑眯眯地看着你,你也笑眯眯地看着我。

生笑着对于老师又说了一遍。

师:多好呀。更聪明的小朋友说的更少,两个字。生:我看到了祖父园子里的事和美景。师:多了,我给你一分钟,用一个词说。生:我走进祖父的园子看到了许多事。

师:这就叫会思考,两个字“事情”,谁上前来跟我对话?我们看他说得好不好?

一女生上前。

师:我要你先概括后具体地告诉我,你到祖父的园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祖父园子里有很多事物。师:具体有哪些? 生1:嗯—— 师:不要“嗯” 生1:啊——

师:也不要“啊——”不要紧张。生1:我——

师:没关系,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能让你说了,你再好好练练。生2:有动物、植物和人,还有他们做的很多事情。师:“和”“还有”只能选用一个,而且要用到最后,你再说说。生:我看到了动物、植物、人和他们做的很多事情。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生:蝴蝶、蚂蚱、蜻蜓…… 师:说完了吗? 生:没有。

师:那可以在后面加一个字,再说说。生:我看见了蝴蝶、蚂蚱、蜻蜓等动物。

师:这样说是最好的,请你再告诉我们,你看到了什么植物? 生:我看到了黄瓜、狗尾巴草、谷穗等植物。

师:“谷穗”不是植物,是植物上的一个部分,应该改为…… 生:谷子。

师:连起来再说一遍。

生:我看到了黄瓜、狗尾巴草、谷子等植物。

师:说好一句话不容易,你看“和”“还有”在一个句子中只能用一个,还要看它用在什么地方,在说话前就要想好,宁可楞一下,也不要“嗯”“啊”,说话是要沉住气,想好了再说。

师:请大家注意,于老师要提问题了(擦掉黑板上学生写的词语)。请大家再走进祖父的园子,(板书:用心)用心看,你又看到了什么?透过擦掉的表面事物,就是说这些事物背后有什么,用心看,就是用脑子去思考,再默读,这些事物告诉我们什么,可以是一个词,最多一句话。动作快,静心思考,慢慢看。

生默读。

师巡视,了解学生默读情况。

师对一个学生说:“第一个词语好,再看,默读。”于老师不停地在学生间巡视,点拨。

师:用眼看简单,用心看困难,所以要好好看,要静心、专心,到了六年级,不要再用铅笔,用钢笔。看谁看出的多,理解的多。

师:谁读懂了祖父,读懂了“我”?老师欣赏你们,学语文就是默默读,静心思考,哪怕一个词也是自己的。

生:我看到了祖父对“我”的宽容,关爱。生2:我看到了祖父的和蔼。

生3:我看到了生机勃勃的园子,“我”留恋这个园子。师:把你们说的写上去。生4:看到了“我”的活泼、调皮。

生5:“我”是开心的,享受的,童年太有趣了。生陆续说:淘气、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天真、顽皮……

师要学生到黑板写:淘气、自由自在、疼爱、顽皮、无拘无束、多姿多彩…… 师:大家看黑板,这些书上都有吗?这些都是我们用心看到的。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字写得漂亮? 师圈画好几个词语。

师:这就像书法展览,被老师画圈的写这四个词的同学站起来,大家为他们鼓掌。通过思考,发现,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祖父宽容、关爱孙女,祖父很慈祥,非常疼爱孙女,尤其读到宽容的同学了不起,请这几个同学站起来,掌声送给他们。

师:这篇文章写了两个人,一个是祖父,一个是“我”,祖父是最重要的,通过小事告诉我们,(师指黑板上的板书归纳)祖父是宽容、慈爱的,正因为祖父的宽容,才有了我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才有了我的天真、活泼,才有我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如果没有祖父,就没有我的快乐的童年。正因为有一个宽容的祖父,才有了我的自由天地。

师:在作者眼里,自己自由自在,眼里的动物、植物也自由自在。同学们,读书要用心读,写那么多事,哪件事写得具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铲地。

师:是的,这件事最具体,最令我们难忘。浇菜,踢飞了菜种,但祖父宽容;浇水,浇得满天都是,可以想象祖父当时的表情,想象祖父会说什么话?

生:哈哈,你制造的雨真是逼真。师:什么表情? 生:和蔼。

师:应该是哈哈大笑,尽管调皮,可是祖父宽容,作者虽然没写祖父,但字里行间都是祖父的宽容,现在大家自己读读“铲地”这部分。看谁能读出“我”的童真童趣,读出祖父的宽容,我们比赛。

生读。师:读得很好,敢和老师比赛吗?(对旁边学生说)你推荐一个女同学,你认为谁读得最好?

生推荐一个女生。

师:拿出你的最大能耐,读好,你们当评委。生读。

师:一个字没读错,而且很流畅,下面请听我读。该我读了,我真是紧张,你来帮我拿话筒,这样我可以不拿书了。大家看我的表情、动作,读书,表情可重要了。

师有感情读。

师:我哪些地方比你读得好(问刚才读的学生)? 生:对话比我读得好,祖父和“我”的语气不一样。

师:真有悟性,对话比你好,其他一样。下面大家练练对话,待会再跟我比赛。最好能把对话背下来。

生读。

师:真好,比刚才好多了,很投入,头都晃了起来,表情也跟了上来,哪个女同学愿意上来读。

一女生被推荐上来。

师对这位女生说:“我”的话你记下来没有? 生:记下来了。

师:没记下来也没关系,你可以自己发挥。来,你到这来锄地。师生表演朗读“铲地”部分。

师:你真有悟性,读得真好。我们来换个角色,我来读“我”的部分,你来当祖父。

师表演得惟妙惟肖,尤其是,没“听”完就跑了。

师:你看“我”,没听完就跑了,淘气着呢!冰心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不淘气不好。师:祖父的宽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祖父的仁慈从哪里看出来?至少有三件事,刚才读了一件,祖父太好了,谁发现了细节。

生:发现了三个地方。拔掉锄头杆……

师:注意这个细节,这个细节耐人寻味,多好的祖父,宽容。再往下看,我留下狗尾巴草,铲掉谷子。

生读这部分。

师:把“大笑“画下来,作者把狗尾巴草当谷子,把谷子铲掉,祖父不生气,还慢慢讲给我听。原著是“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来”,课文改成“慢慢跟我讲”,改得不好,为什么“慢慢叫”,怕我害怕,一个词,我们可以想到表情、动作,写文章一定要注意抓住这些细节,抓住语言。

师:哪些词看出我“调皮”“淘气”? 生:我哪里是铲,我是乱钩一气。师:把“乱钩”画下来,还有哪个细节? 生:我认不得哪个是草……

师:而且她铲的地剩下一片狗尾巴草,调皮、捣蛋吧,反映调皮的是什么? 生:语言、说的话。

师:对,这就是语言,祖父没说完,作者没仔细听,吃黄瓜去了,黄瓜没吃完,捉蚂蚱去了,调皮捣蛋的“我”后来成了大作家,莫言也是。

师:写得多好,第一选材好,第二细节刻画好,第三对话写得好,细节写得清楚。平时习作就要注意这三个方面。作者写人物对话,是怎么写的?

生:分段写。

师:对,读文章也要抱着写的态度去读,每本书都在告诉我们如何写作文。现在老师布置一个很难的任务。生活中,从记事开始一定有许多有趣的事,选择一件写下来,要写对话,细节也要写好,字不要求多,但是一定要有趣,谁写的让别人笑了,就不错了。我也写了两篇,一篇写我自己,一篇写我小孙女,挑战老师,你读给我听,我也读给你听。给你们10分钟。题目没想好,空着,不会写的字画圈,对话要分段写。学生习作,教师在学生中巡视,了解习作情况。师:写完后自己读三遍。师:谁上来读读。一生上来。

师:大家洗耳恭听,听老师怎么评讲。生1:鬼屋惊魂。生2:孙女和于祖父 生3:

师:请扮演孙女的学生读自己的两篇下水文。

师:你对话写得不是很好,下去再改改,请班主任改,一定让老师笑破肚皮,不过,笑笑会更年轻。

第二篇:祖父的园子于永正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师:请问你们是几班的? 生:八班

师:八班,很厉害了。我们五年级一共几个班? 生:八个班。

师:还有没有比五年级班多的年级,四年级几个班? 生:不知道。师:三年级几个班? 生:六个班。

师:六个班已经很多了。我再问一问,今天有没有混进来的,比如哪位老师的孩子,今天于老师讲课,你跟着去听听吧。

生:没有。

师:没有啊,有也没关系,有的话,我们也欢迎他。现在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了。师:好,上课。生:老师您好!

师:问个好,搞这么复杂。老师您好,说老师好就可以了。上午问好,可以说老师早。说话越简洁越好。再来一次。

生:老师好。

师:嗯,这次好多了,记住,说话越简洁越好。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师边写课题,便讲解这个“我”和“和”的注意笔画,“和”的“口”要上宽下窄。(舞台上的黑板颤巍巍的,于老师说:“这个黑板对我是严峻的挑战”,72岁高龄,膝关节严重钙化的他依然忍着剧痛扎着马步写板书。)

2.齐读课题,谈预习

师:预习过了,生词肯定不用检查了。你们老师肯定比我着急,一定要读好,好好表现,是不是这么说的?

生:是。

师:课文读了几遍? 生:五遍。生:四遍

师:读三遍就行,如果没有时间,读一遍也行,但一定要预习。

二、朗读——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1.引导朗读

师:让我们再走进这个故事,同学们朗读课文。看清祖父的园子有什么?一定要看清看全,从头读到尾,看你能记住什么。

生自由读书。读书过程中,师表扬两名同学边读书边做记号。2.读书反馈,说说祖父园子里有什么

师:当你一眼看到祖父的园子,你看到了什么?看谁看得准、看得清、记得多。

有的同学打开书再找,老师说:不准再看书。生:蜻蜓、蚂蚱、蜜蜂 师:他记住了三种动物,很好。生:蜻蜓、蚂蚱、蜜蜂、蝴蝶 师:多了蝴蝶,重复的不说。生:小白菜、黄瓜…… 师:他记得比你多,他记忆力比你好,承认吗?读书要用心记,看过的东西要记住。读书不记等于没读。

生:韭菜、谷子……

师:谷子就是——谷穗脱皮留下的粒,也就是带皮的小米。还有什么? 生:花、鸟 生:倭瓜

师:什么是倭瓜?

生:就是瓜,弯弯曲曲的瓜。生:就是南瓜。

师:对,倭瓜就是南瓜,记住了吗?你还记住了什么? 生:谎花

师:什么叫谎花? 生:黄瓜上的花

师:黄瓜的花很多都是谎花吗? 生:只开花不结果的花。

师:是的,只开花不结果的花,就是谎花。花有雄花、雌花,雄花不结果,但雄花很重要。

师:我把你们说的概括一下,无非是两种:植物、动物,没有人吗? 生:祖父

师:有人还有事?什么事? 生:种小黄瓜 生:吃谎花,追蜻蜓

生:玩累了,找个阴凉的地方睡大觉 ……

师:同学们再一次走进祖父的园子,看到了很多物和人(板书“物”“人”)

三、默读——体会文章情感 1.默读,写感受

师:同学们再走进课文,默读全文,这次用心去看,在这些物、人和事之间看到了什么?

一生举手,师走过去让学生把手放下,告诉她:“这可不是一眼就看到的,用心读书。”

师:把你用心读书之后的感受写到第106页下面,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如果没有读懂,可以再返回头去读

师巡视“这个词很好,咱们五(8)班的同学很会思考,思考很重要。” 2.交流感受

师:于老师读完之后,就读出了两个字,你们读出了什么? 指生回答并让学生上台板书:

幸福、快乐、天真、活泼、童真、随心所欲、调皮

师:五(8)班的同学,你们很会读书,读书要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文字表面,一只眼睛看文字背后。老师也读出了两个字——有趣。

师:这么多的词,你认为哪个词最重要? 生:有趣。

师:还有哪个词最重要? 生:童真。

四、范读——体会真情,培养语感

师:是啊,童真童趣,你认为哪一段写得最天真、最有趣,你就去读哪一段,开始读。师强调是一件事。

生自由练读,刚开始就有一生举手。师:准备好了?手放下,再准备 指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效果不好,生流利但没有情感。

师:他读了两件事,一件是锄草,可惜没读完,谁再来读读锄草这件事,指一生读。

师:嗯,你也找到了,但说实话你读得没趣,咱们班谁读得最好?这一段的确有趣,还有谁画了这段?(学生大部分起立)你们推荐一位,(指一名女生读)好,其它同学落选。

女生读书,比较动情。

师:果然很不错,可惜你的表情我不满意,听老师读,看我的表情。虽然脸上于老师脸上满是皱纹,纵横交错,但是表情丰富。

于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模拟童声,很有感染力。师:好,开始练,看谁练得好,看谁练得投入。生练读 生展示读 指一生读

再指刚才读过的女生读。

师:友情提示,看见于老师的表情了,你也要笑,要有表情。女生读,比刚才有很大的进步。师:谁还有觉得有意思的事情 再指生读,“玩腻了……”部分。

再指一男生读,音色很好,但语速较快。这时一位同学读“下雨了”,很有味道,于老师“抓”住了他,让他范读。

学生扬着手洒水的样子,欢呼着“下雨了,下雨了。”很到位。师:园子里除了人和事,植物有趣吗? 生:有。

指生读“黄瓜愿意……” 师范读 师:好,再练读,指刚才的男生,好好练,等一会儿我还找你。指生读,指导“只是天空蓝幽幽的……又高又远。” 师:同学们,有趣的事情多的是,连睡觉也有趣。指生读

师:我还是不太满意,听我读。师范读

生练习,指读:睡着了 师:睡着了,这个语气?再试试

好,把书合起来,学习课文,最重要的是要读,朗读,默读,还有要思考。下课休息十分钟。

第二课时

一、话题导写

师:同学们接着默读“铲地”这个段落,这一段非常具体,也非常有趣,默读,作者怎么写的。

师:这件是大事、小事?是小事,瞎胡闹的一件小事,这主要是爷爷爱她的缘故,要不然怎么会允许他瞎胡闹?读“我”和爷爷的对话。

师:每个人有童年,都有童年有趣的事。比如你们怎么向妈妈示威的? 生:撒娇,打滚 生:哭闹

师:昨天晚上我也写了我小学四年级的事情,还写了我小孙女,她才3岁半的趣事。你也写写你的趣事和我这个老特级教师比比,题目要新,“童年趣事”可去掉,先写内容,最后定题目。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二、学生练写 生写作,师巡视

三、习作讲评

1.写完后先让学生大声读自己的作文 2.与同桌交流自己的作文

3.指生到台前读自己的作文并讲评学生作文中哪个词用的好,比如“泥泞的公路成了猪便便。”肯定“猪便便”这个词语的儿童化。哪个句子好,哪个选材好。

夸奖学生“你能当作家,将来比萧红还厉害,萧红写了一本《呼兰河传》,你将来可以写一本《聊城传》。”

4.读于老师自己的作文

5.学生重新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要求没有对话加对话,没有细节加细节。

结语:

课堂结束,学生不愿离开,对于老师说:“老师您像老顽童”、“老师您什么时候还来?”两堂课,于老师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这是教学最大的成功,也是对于老师课堂教学艺术最高的赞美!

第三篇:于永正《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执教:于永正

班级:东关民族小学五(1)班

2012.02.21

课前谈话

师:请问你们是几班的? 生:八班

师:八班,很厉害了。我们五年级一共几个班? 生:八个班。

师:还有没有比五年级班多的年级,四年级几个班? 生:不知道。师:三年级几个班? 生:六个班。

师:六个班已经很多了。我再问一问,今天有没有混进来的,比如哪位老师的孩子,今天于老师讲课,你跟着去听听吧。

生:没有。

师:没有啊,有也没关系,有的话,我们也欢迎他。现在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了。师:好,上课。生:老师您好!

师:问个好,搞这么复杂。老师您好,说老师好就可以了。上午问好,可以说老师早。说话越简洁越好。再来一次。

生:老师好。

师:嗯,这次好多了,记住,说话越简洁越好。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师边写课题,便讲解这个“我”和“和”的注意笔画,“和”的“口”要上宽下窄。(舞台上的黑板颤巍巍的,于老师说:“这个黑板对我是严峻的挑战”,72岁高龄,膝关节严重钙化的他依然忍着剧痛扎着马步写板书。)

2.齐读课题,谈预习

师:预习过了,生词肯定不用检查了。你们老师肯定比我着急,一定要读好,好好表现,是不是这么说的?

生:是。

师:课文读了几遍? 生:五遍。生:四遍

师:读三遍就行,如果没有时间,读一遍也行,但一定要预习。

二、朗读——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1.引导朗读

师:让我们再走进这个故事,同学们朗读课文。看清祖父的园子有什么?一定要看清看全,从头读到尾,看你能记住什么。

生自由读书。读书过程中,师表扬两名同学边读书边做记号。2.读书反馈,说说祖父园子里有什么

师:当你一眼看到祖父的园子,你看到了什么?看谁看得准、看得清、记得多。

有的同学打开书再找,老师说:不准再看书。生:蜻蜓、蚂蚱、蜜蜂

师:他记住了三种动物,很好。生:蜻蜓、蚂蚱、蜜蜂、蝴蝶 师:多了蝴蝶,重复的不说。生:小白菜、黄瓜……

师:他记得比你多,他记忆力比你好,承认吗?读书要用心记,看过的东西要记住。读书不记等于没读。

生:韭菜、谷子……

师:谷子就是——谷穗脱皮留下的粒,也就是带皮的小米。还有什么?

生:花、鸟 生:倭瓜

师:什么是倭瓜?

生:就是瓜,弯弯曲曲的瓜。生:就是南瓜。

师:对,倭瓜就是南瓜,记住了吗?你还记住了什么? 生:谎花

师:什么叫谎花? 生:黄瓜上的花

师:黄瓜的花很多都是谎花吗? 生:只开花不结果的花。

师:是的,只开花不结果的花,就是谎花。花有雄花、雌花,雄花不结果,但雄花很重要。

师:我把你们说的概括一下,无非是两种:植物、动物,没有人吗?

生:祖父

师:有人还有事?什么事? 生:种小黄瓜 生:吃谎花,追蜻蜓

生:玩累了,找个阴凉的地方睡大觉 ……

师:同学们再一次走进祖父的园子,看到了很多物和人(板书“物”“人”)

三、默读——体会文章情感 1.默读,写感受

师:同学们再走进课文,默读全文,这次用心去看,在这些物、人和事之间看到了什么?

一生举手,师走过去让学生把手放下,告诉她:“这可不是一眼就看到的,用心读书。”

师:把你用心读书之后的感受写到第106页下面,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如果没有读懂,可以再返回头去读

师巡视“这个词很好,咱们五(8)班的同学很会思考,思考很重要。”

2.交流感受

师:于老师读完之后,就读出了两个字,你们读出了什么? 指生回答并让学生上台板书:

幸福、快乐、天真、活泼、童真、随心所欲、调皮

师:五(8)班的同学,你们很会读书,读书要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文字表面,一只眼睛看文字背后。老师也读出了两个字——有趣。

师:这么多的词,你认为哪个词最重要? 生:有趣。

师:还有哪个词最重要? 生:童真。

四、范读——体会真情,培养语感 师:是啊,童真童趣,你认为哪一段写得最天真、最有趣,你就去读哪一段,开始读。师强调是一件事。

生自由练读,刚开始就有一生举手。师:准备好了?手放下,再准备

指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效果不好,生流利但没有情感。师:他读了两件事,一件是锄草,可惜没读完,谁再来读读锄草这件事,指一生读。

师:嗯,你也找到了,但说实话你读得没趣,咱们班谁读得最好?这一段的确有趣,还有谁画了这段?(学生大部分起立)你们推荐一位,(指一名女生读)好,其它同学落选。

女生读书,比较动情。

师:果然很不错,可惜你的表情我不满意,听老师读,看我的表情。虽然脸上于老师脸上满是皱纹,纵横交错,但是表情丰富。

于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模拟童声,很有感染力。师:好,开始练,看谁练得好,看谁练得投入。生练读 生展示读 指一生读

再指刚才读过的女生读。

师:友情提示,看见于老师的表情了,你也要笑,要有表情。女生读,比刚才有很大的进步。师:谁还有觉得有意思的事情 再指生读,“玩腻了……”部分。

再指一男生读,音色很好,但语速较快。这时一位同学读“下雨了”,很有味道,于老师“抓”住了他,让他范读。

学生扬着手洒水的样子,欢呼着“下雨了,下雨了。”很到位。师:园子里除了人和事,植物有趣吗? 生:有。

指生读“黄瓜愿意……” 师范读

师:好,再练读,指刚才的男生,好好练,等一会儿我还找你。指生读,指导“只是天空蓝幽幽的……又高又远。” 师:同学们,有趣的事情多的是,连睡觉也有趣。指生读

师:我还是不太满意,听我读。师范读

生练习,指读:睡着了

师:睡着了,这个语气?再试试

好,把书合起来,学习课文,最重要的是要读,朗读,默读,还有要思考。

下课休息十分钟。

第二课时

一、话题导写

师:同学们接着默读“铲地”这个段落,这一段非常具体,也非常有趣,默读,作者怎么写的。

师:这件是大事、小事?是小事,瞎胡闹的一件小事,这主要是爷爷爱她的缘故,要不然怎么会允许他瞎胡闹?读“我”和爷爷的对话。

师:每个人有童年,都有童年有趣的事。比如你们怎么向妈妈示威的?

生:撒娇,打滚 生:哭闹 师:昨天晚上我也写了我小学四年级的事情,还写了我小孙女,她才3岁半的趣事。你也写写你的趣事和我这个老特级教师比比,题目要新,“童年趣事”可去掉,先写内容,最后定题目。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二、学生练写 生写作,师巡视

三、习作讲评

1.写完后先让学生大声读自己的作文 2.与同桌交流自己的作文

3.指生到台前读自己的作文并讲评学生作文中哪个词用的好,比如“泥泞的公路成了猪便便。”肯定“猪便便”这个词语的儿童化。哪个句子好,哪个选材好。

夸奖学生“你能当作家,将来比萧红还厉害,萧红写了一本《呼兰河传》,你将来可以写一本《聊城传》。”

4.读于老师自己的作文

5.学生重新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要求没有对话加对话,没有细节加细节。

结语:

课堂结束,学生不愿离开,对于老师说:“老师您像老顽童”、“老师您什么时候还来?”两堂课,于老师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这是教学最大的成功,也是对于老师课堂教学艺术最高的赞美!

第四篇:于永正课堂实录

于永正课堂实录 欢迎PPT: 清照故里,恰是杨柳依依。上善若水,清澈如许。唱一曲如梦令,我们在等您。

看教育的灵动绽放在夏花里,稼轩屋前,恰是芳草萋萋。水流花开,灿烂如许。奏一曲高山流水,我们在等您。

问候要自然。

齐读课题。祖父的园子。的要读的轻。

读了这篇课文,提出什么问题?看谁会思考?

生:园子里发生了什么事?这个课文里讲了吗?要提有价值的问题,读懂的问题。生: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了? 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生:萧红是谁?

课文里有简介。这个问题也不要提。生:作者为何要写祖父的园子?

你思考了吗?应该思考。没思考也没关系,这节课就解决这个问题。那我要提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出示:倭瓜

读。什么叫倭瓜。如果不知道就猜。考试猜不准就乱写,生:应该是一种瓜。万能正确答案。你来猜。长得比较矮。长到地里。

今后学习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明白的词,都要查阅。否则就是浮光掠影。我查了,就是南瓜的意思。希望你们知道学习应该怎么学。课后要求写的七个字: 蝴

帽 瞎 铲 韭 穗 抛 课后的字都是书法家写的。观察一下。拿出田字格本,推荐四位书法家到黑板上抽写,万一不会写可以看书。注意坐姿,不但要正确还要规范。教师抽写。帽抛韭

抛,原文中抛过去,当然是提手旁。写好后请回

在四个学生的漂亮的字上划圈。

看大屏幕:帽原来的写法:曰不是日也不是曰。冕字。

人胖了不好看,字胖了也不好看。韭。规范与不规范之间往往一点之差。第二竖要比第一竖要高一点,字要瘦一点。字要写得紧凑。整容。

这四个抛都不满意,要写得紧凑。否则不好看。三部分要穿插其中。一看二写。谁离开字帖都写不好字,写字不是想当然的,写对很容易,写规范难,因此要照着字帖写。好好写字,因为字是人的第二张脸,你的名片。我在黑板上写字就是递上我的名片。于老师的第一张脸很难看,第二张脸还凑合。用眼睛好好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再次走进祖父的园子。把你看到的在下面画一道横线。(板书看)

看谁的目光锐利,善于发现。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睿智地走一遍,认真地走一趟。目光锐利。把你看过的都做上记号,看得很仔细。

坐端正。这叫读书,默默地读静静地读。再次走进祖父的园子你发现了什么。生:蜜蜂、蜻蜓、蚂蚱、蝴蝶(生上黑板写上)生:祖父和我。把祖父和我写上去。生:野草

生:铲地、割草、还做了别的事儿吗? 生:拔草、浇水。

生:狗尾草。玉米、倭瓜、黄瓜、虫子、睡觉、此时黑板上一片板书。师:好厉害的眼睛。我看看这些字谁写的好(边看边圈圈)这些字是谁写的站起来。书法家。请坐。于老师很欣赏你们写的字。

如果于老师这样问你。你进了园子,会看到什么?不动脑筋的会一下子说出黑板上这些。但会动脑筋的孩子只会用几个词概括出来。不举手,悄悄地告诉我。耳语。生:一切生机勃勃的景色。师:祖父是景象吗?谁再来说。

生:我走过了祖父的园子、看到了植物、昆虫祖父和我。小鸟是昆虫吗? 生:我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看到了人物、景物、动物、植物。生:动物、植物、人物、以及他们做的事。

师:学好词文才会说话,这么简单的问题说好要动脑筋。我看到了许多事物。

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事物。

请问你走近祖父的园子看到了什么?许多事物,都有哪些?动物、还有。不行,还有最后用。训练用等:

有哪些动物,蜜蜂蝴蝶等

再次走进祖父的园子。这次用心看,你又看到了什么?

透过表面的文字,你看到了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默读全文。把你看到的,在旁边写上去。但不是一个词,也不是两个词,而是很多很多的…… 写一个词的举手?两个的?三个的?四个…… 这个本领很重要。高年级要学会读懂背后的意思。当我再次走进园子,我看到了自由自在。(写在黑板上)

无忧无无虑。童真、无拘无束、天真可爱、关爱、生机勃勃。宽容、包容、耐心、祖父对我的爱不是一般的爱,叫什么的爱?慈爱不正确。把宠爱写上去。欣赏字:在字上画圈。画圈的同学站起来。

祖父对他非常宽容包容宠爱。因为作者有了这样一位宽容包容宠爱的祖父,所以他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对开始提问题的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课文,你懂了吗? 读书要学会思考。这一本领要好好掌握,因为你们长大了。这是用心读的结果。

这篇课文就是告诉他童年有一个宽容包容宠爱的祖父。哪件事写得比较具体,给你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

读铲地。每人练一遍,谁敢向于老师挑战。出声读,好好练。找一位朗诵较好的学生读。他会不会表演?演过节目了吗? 很长的棍:念一声,短的念三声。如锄头杆。我决定和他比赛朗诵。女士优先。,女生读:

正确流畅,但是读对话的时候要注意。师读:看我的脸。看我的表情。(教师其实是在演戏)作者很天真很幼稚、祖父很宽容、很耐心。作者把谷子铲了他还大笑。哪个字表现出了祖父对我的宠爱。(小声告诉 我)拔。

把这个字拔出来。锄头杆拔出来。有这样的祖父吗? 祖父对我的包容和宠爱,还有一句话:

生:哈哈大笑。把大笑圈出来,不批评反而大笑。将慢慢圈出来。

一切都在对话中,一切都在细节中。师生表演。

把锄头拔掉了。二人表演。

作者是怎样写对话的?分段写的。一个人的话就是一自然段。这样读书才会帮你写好作文的。写好对话、每个人都有天真的童年,我的童年是这样,你的童年也是。从你记事到现在有哪些难忘的童年趣事。也可能是一句话,就是一个动作,也可能是一个恶做剧。

想好了吗?有的趣事就三行如浇水,往天上泼,就一个动作一句话,有的可以三两行可以写完,有的要七八行写完。

拿起笔来。不要加任何题目,写下来。我也写了一件趣事,敢保会笑。看看谁写的别人能哈哈大笑。

注意坐姿。身体挺直。

童年是幸福的,如繁星,虽然诗意但我不喜欢这样的开头。开门见山。写完了之后开始念。

好文章是改过来的,怎么改,再念再念再念……老舍 生交流:

一天,我四岁的时候吃番茄酱。停,这句怎么改。到了肚子才知道辣?嘴里没感觉?事好不好?很有趣。鞠躬回礼。

小碎步我喜欢。你真善于观察。为小碎步加五分。二头肌,二头鸡。我在草稿本上画五角星的同学到前面来。班长先读,其他同学洗耳恭听。把一边、一边画掉。在我五岁的一天:我五岁的时候有一天。有没有不让我读的,我就午饭吃不下去?

于老师的趣事,找学生读:礼物加引号了你有什么想法?肯定有问题,带着这种问题来听。于老师坏不坏?记住一句话: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看老师是怎样写这个对话的?分段写,清晰清爽。陶:旦角。

第五篇:于永正课堂实录

于永正课堂实录--------作文指导课《换个说法和做法》

作者:永安中小

点击数:577

发布日期:2009/12/6 18:32:36

师:今天早上,我发现一们四年级的小朋友把一块吃剩下的面包扔进了垃圾箱。(出示一块只咬了两口的面包)你们说,这事应该如何处理?如果被你碰到了,你打算怎么办?——说自己的心里话。[评:于老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撷到说写训练的题材,使学生感到这种训练既亲切又实用。由此可见:训练题材何处找?处处留心皆材料]

生:我准备把面包拾起来,交给校长。生:我准备写篇稿子,提出批评。

生:我会告诉这们同学,农民种粮食很辛苦,不应该浪费。师:你打算当面劝告,是吗?——请大家接着说。

生:我将把这件事告诉校长,并请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告诉大家要爱惜粮食。师:浪费粮食的现象时有发生,人人都要爱惜粮食,是吗?以上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错的,还有部分同学不举手,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小诚,你准备怎样处理?

生:(站起来)我„„ 师:(鼓励地)说心里话,没关系。生:我不敢问„„(笑声)

师:小诚不是不想问,而是不敢问,胆子小。要锻炼自己的胆量和口才。[评:在言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于老师不光给优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而且还兼顾到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讲话的孩子。其实后者是最容易“被遗忘的角落”,而于老师却没有遗忘他们,这是很值得效法的]——同学们,刚才大家说了不少处理意见。你们 认为哪种办法比较妥当?

生:(齐答)劝告。

师:这件事,当面劝告一下比较好,当然,写稿子,报告老师或校长也不失为好办法。不过,当面劝告,(板书:劝告)不能耍态度,要以理服人。(板书:以理服人)[评:怎么劝告人?必须以理服人。以理服人是这次训练的核心内容。要做到说理充分,娓娓动听,使人怦然心动,这不光是个说话技巧的问题,关涉到一个人的思辩能力。由此看来,语文课中的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是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思维训练是不能离开语言训练孤立进行的。]如果请你去劝告,你准备讲哪些道理?对了,有人告诉我,这位扔面包的同学姓李。咱们就叫他晓理吧。(板书:晓理)你准备讲什么,先列个提纲。这叫发言提纲。(生写,师巡视。)

师:哪们同学说说你列的提纲。生:我先请晓理背古诗——《锄禾》,再根据古诗教育他粮食来之不易。师:你们是同学关系,“教育”这个词换成什么更合适?——请你自己考虑。生:把“教育”换成“告诉”。师:对了。[评:在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教师随时指出其用词不当之处,并通过推敲,帮助他们选用准确的词语,这是最切实际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形式之一。]——这是第一条。还要告诉他,把粮食加工成面粉到做成面包,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道工序,不知有多少人做„„

师: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手。

生:第二条,告诉晓理,粮食的用途很大,谁能离开粮食?粮食是宝中宝。师:很好。(板书:2、粮食的用途)民以食为天,这是至理名言。除了供人们吃,还能干什么?知道吗? 生:做点心„„

师:粮食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做糕点、酿酒,还有,你们知道吗?好多药品都是用粮食做的。我们吃的味精也是从粮食中提炼出来的。总之,没有粮食,人类 就无法生存。

生:我请晓理算一笔帐,每个同学每天扔掉一块面包,那全国将浪费多少粮食?浪费是一种可耻行为。

师:这笔帐算得好!这真是一个天文数字!(板书:3、算帐)诸葛亮曾告诫他的儿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简朴,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美德。浪费是可耻的。[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话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俗语:厚积而薄发。教师平时有了丰厚的积累,教学时便可随手拈来,为我所用。此即一例。不是现用现学,而是学了备用。谁知道哪块云彩会落雨呢!]

生:虽然我国现在经济发展较快,但还有很多人吃不饱。

师:有些贫困地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这一点也放在第三个方面说说。这也是一笔帐。生:我给他讲一个革命故事,红军长征时„„

师: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讲;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提示一下:你不是学巡“马背上的小红军”吗?那位小红军就是因为没有粮食吃而饿死的!还记得他干粮袋里那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吗?这可以算第四条。(板书:4、记住过去)

生:面包是用爸爸、妈妈挣来的钱买的,爸爸、妈妈挣钱很不容易。

师:这一点补充很好,可以把它放在第三条。大家想得很周到,讲得很有道理。我如果是晓理,听了以后,一定会心服口服的。大家谈了这么多,集中起来大体分四个方面。我们当面劝告晓理的时候,就从这四个方面讲。现在,请看看板书,回顾一下我们刚才讲的内容。待会儿,我扮演晓理,请你们来劝告我。(生笑)(生熟记黑板上板书的内容)

师:现在我当晓理。谁借条红领巾给我戴戴?(师戴红领巾)我是谁? 生:(齐答:晓理)

师:是于晓理。懂得道理。(板书:于晓理。众笑。)劝的时候,千万别说“于老 师您不应该扔面包”。(生大笑)现在,我请一个同学到前边来劝说晓理,其他同学在下面听,允许插话,都要参与,看谁有口有心,能说会道。[评: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允许插话,都要参与”,较好地处理了点与面的关系,提高了训练的效益。]——于婧,请你到前边来。(婧摇头)

师:我不喜欢摇头,我喜欢听“让我来试试”。(婧勇敢地走上讲台。老师鼓励她大胆一点。)[评:既教书,又育人。这不只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遇事不胆怯,不退缩的心理品质。]

生:于晓理同学,这是你扔的面包吗? 师: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众笑)(一生站起来插话:小同学,请问你是哪个班的,叫什么名字?)

师:我是四(1)班的,叫于晓理。生:晓理同学,你扔面包是不对的。

师:我扔面包关你什么事!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众笑。婧一时语塞。师指出:对别人做的事发表意见,应从自己这个角度说,坚持“我”的说法,而且态度要诚恳,要这样说:晓理同学,你把面包扔了我感到太可惜了。如果直接指责对方,就会顶牛,激发矛盾。)

生:于晓理同学,我觉得把好好的面包扔了太可惜了。(师插话:这样说,对方就不至于抬扛了。)[评:劝说别人是一种语言艺术。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除了态度诚恳外,还要说得委婉,让人容易接受,于老师的这一点拨得非常重要的。]你想想,你妈妈在工厂里辛辛苦苦地工作,一分一分地挣钱,你妈妈知道了会怎么想?

师:妈妈知道了会生气,会狠狠地批评我。(众笑)(这时于老师立即提醒于婧:看看黑板上的提纲,应该先讲什么?)生:于晓理同学,你知道吗,粮食可来之不易呀!农民辛辛苦苦地耕地,播种,施肥,浇水,„„收割,(师插话:脱粒,晒干。)付出了多少汗水呀!咱们上一年级学过一首古诗——《锄禾》,你还记得吗?

师:记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姐姐,我错了,我不该浪费粮食。(众笑。一生插话:把粮食加工成面包,不知要经过多少道工序,经过多少人的手!)

生:粮食的作用可大了。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粮食除了可以吃,还可以酿酒,做点心,制造药品呢。(一生站起来补充:还有提炼味精。粮食是宝中宝。)我们生活虽然好了,但也不能忘记过去。还记得咱们学过的《马背上的小红军》吗?(一生插话:如果我们一人扔一块面包,全国会浪费多少面包呀!)

师:(拿起桌子上的面包)小姐姐,同学们,谢谢你们的帮助,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浪费粮食了!我错了。(说完低下了头。笑声。)师:(取下红领巾)我现在不是于晓理了。(笑声)于婧态度好,讲得好,同学插话补充得也好。

师:同学们,浪费粮食的现象较普遍,不光是晓理一个人。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有的同学想写篇稿子,对这种现象提出批评,我认为很有必要。这样吧,咱们给全校同学写一封公开信,让每个人都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认识粮食的作用,都能珍惜粮食,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我刚才说了,咱们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来着? 生:让全校同学认识粮食来之不易,粮食是宝中宝,(师插话:粮食的作用)都来爱惜粮食。师: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在信中就必须将粮食来之不易、粮食的作用写清楚,这是重点。格式和一般书信一样,为了区别于其它书信,第一行可写上“给全校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生:以谁的名义写?

师:以个人名义写吧,写的时候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随时提出来。请抓紧时间写草稿。生:于老师,我给市长写封信行吗?

师:可以。让市长在“世界粮食日”那天发表电视讲话,呼吁全市人民爱惜粮食。

(生写草稿,师巡视,个别辅导。多数学生写好之后,教师当面评改了两篇草稿,下面是评改其中耿臻一篇的实录。)生:(读草稿)给全校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师插话:“这是个题目。”)亲爱的同学们:上星期上午,我校四年级的晓理同学把一块只咬了两口的面包扔了。(师插话:“在公开信里不要点同学的名。”)五年级一班的于婧同学见了,挺身而出,进行劝告。(师插话:虽然制止这种不良行为需要有点勇气,但还不是和坏人作斗争,用“挺身而出”不合适。可以改为“诚恳地提出了批评”。)[评:这又是帮助学生推敲词语的一个精彩的例子。用词贵在恰如其分,不到位不行,过了头也不行。]其实,这种浪费现象很普遍。在我们学校的垃圾箱里经常可以看到发霉的馒头、包子、点心„„我们应该大声疾呼:不要浪费粮食!同学们,粮食是宝中宝。“民以食为天”。我们一天三顿饭,哪一顿能少了粮食!再说,粮食来之不易呀!它是用农民的血汗换来的。(师插话:你没有把粮食的作用讲全,它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做饲料呢!读完后补充上去。)咱们一年级就学过一首古诗,(师插话:“这一句应这样说:‘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过的那首流传千百年的古诗吗?’”)诗中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收下来再加工成面包,又不知要经过多少人的手!同学们,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是有了提高,可是还应当勤俭节约。小学生行为规范里讲得很清楚,要爱惜粮食。(师插话:“这里加上一句:‘我国人均占有粮食不多,每年还要从国外进口一部分粮食。’”)现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没解决温饱问题。还有,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曾经报道过世界难民缺乏粮 食的问题。当看到一幅幅骨瘦如柴的和我们同龄的孩子托着饭碗向别人乞讨的时候,(师插话:“前面有‘一幅幅’,后面就该加上‘画面’二字。要不,就把前面的‘一幅幅’画去掉。”)浪费粮食的同学难道不为之震动?(师插话:“有些电视节目应当看,耿臻同学看了,不仅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作文中用上了,很有说服力。”)同学们,也许有人会说,馒头我是用自己的钱买的,我扔了与别人没有关系。不对!父母挣钱容易吗?我们也应当珍惜父母的血汗呀!同学们让我们都来节约粮食,爱惜粮食吧!此致敬礼。五年级一班耿臻,1995年3月16日。

师:耿臻的信一是道理讲得较全面,较深刻;二是措词恳切,有力,感情真挚,有说服力。其他同学再看看自己写的,看看有没有疏漏的地方,修改好了,再抄在作文薄上。[评:于老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这种随机面批的方式。学生当众读,教师随机改,受益面大,效率较高。由于是随机改,这就要求教师有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和敏锐的语感。但也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勤学苦练,不断实践,就能够不断提高我们的随机面批水平。]为了达到让全校同学都爱惜粮食的目的,除了写信,还可以把刚才于婧劝晓理不要扔面包这件事写下来,写一篇记叙文。同学们看了同样会受到教育,下次作文课咱们就以《劝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有空儿,你们先写好草稿。

[总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不断端正教学思想,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怎么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呢?我以为,于老师的“一块面包”说写训练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一是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说写训练材料。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谈薄了,尤其是乱扔面包等食品的现象时有发生,抓住这一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很有现实意义和典型意义的。二是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让小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三是教师不光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还注意抓学生非智力因素,以形成其良好的心理品质。

换个做法和说法

于永正

一年春节,我到一位朋友家拜年。吃饭的时候,朋友的孩子一失手,碗掉在地上,“哗啦”一声,碎了。

朋友生气了,说:“看你!做什么事都是冒冒失失的,连个碗也端不住„„”

孩子不安极了,要哭。

孩子的奶奶却笑着说:“碎(岁)碎(岁)平安!碎(岁)碎(岁)平安!再找个碗来!”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高兴起来。家里立刻又洋溢着节日的祥和气氛。

我佩服朋友母亲的说话艺术。一句“碎(岁)碎(岁)平安”,把由孩子打碎碗而带来的“晦气”,转化为吉祥。我们当老师的,每天不知要讲多少话,处理多少事,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是不是也应该“换个说法”、“换种做法”?

一天,我到一所小学听二年级的一位老师教《我的爸爸》。我坐在教室的后面。和我同桌的是一位小男孩。

“是你一个人一张桌子,还是你的同桌今天没来?”我轻声问。

“自己。”他说,语言的简洁说明的不是他的表达能力强,而是局促和羞怯。二年级的孩子还不会认识到“事以简为止,言以简为当”。

我明白了,他在班里肯定是“好动分子”,是个“不受欢迎的人”。

老师开始讲课。当她讲到李大钊教育女儿学习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那一段时,瞅了我的“同桌”一眼,说:“咱们班有个别小朋友,学习就不能一心一意,而是三心二意。”

老师的本意显然是好的。她是想:“联系实际”,教育这位小朋友。是呀,讲到这里,提醒学生改过,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况且老师的语气又是极柔和的,没有半点儿严厉。

可是,事与愿违。小男孩一句“回敬”的话,宣告了老师教育的失败。只见我的“同桌”,脸一红,头一歪,嘟囔了一句:“谁三心二意了?”

这使我记起一位教育家说过的话: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种说教往往是失败的。

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做:请这位学习不用心的男孩读读李大钊教育女儿的这一段话。如果读得尚可,及时予以肯定;如果读得不令人满意,及时纠正、指导,直到读得较好时。不妨说一句:“这次你读得真好。只要用心,什么事都会做好的。”这样效果可能会好得多。“文贵自得”,“书忌耳传”,这些古训,我们是万万忘不得的。

还有一天,我到一所学校听一位老师教《金色的细雨》,生字学完了,老师请一位学生读生字卡。一个“柁”字挡住了去路。

“谁来告诉他?”老师问。

一位学生站起来,把正确的读音告诉了处境尴尬的同伴。随即,老师让他连读三遍。

“记住了吗?”

“记住了。”

接着写生字。生字写完了,临下课前,这位老师又把“柁”的卡片举起来,请开始读错了的那位学生读。多么负责的老师啊!但我也担心,生怕他忘记了读音,经不住老师的“突然袭击”,再次陷入尴尬境地。学生读对了!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可是,没想到老师却沉着脸儿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学习一定要用心。”

这位学生灰溜溜地坐下了。

开始读错了,经同学的帮助而终于记住了,应该表扬嘛!可是得到的却是老师带教训语气的话!老师假如这样说;“你的记性很好。”或者说:“我为你终于牢牢记住了这个字而高兴。”那,该生又会是一种什么心情、什么表情啊!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我们的确应该换一个说法、换一个做法。

 新转到我班的刘合金,是名副其实的“合金”,硬得很。教数学的刘主任问他上课为什么随便说话,他说:“谁讲了?都是同位的先惹的我嘛。”刘主任问他作业怎么又乱又脏,他说:“那是因为钢笔‘拉肚子’,写着写着就滴水,我不是故意乱画的。”刘主任的鼻子差一点被气歪,说:“你呀,是瞎子盖被——反正都是里(理)儿!”这句歇后语虽然不大文明,用在这里却十分恰切。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到一个星期,全校老师都知道刘合金是个作业潦草、且又不讲理的角儿。

可刘合金倒无所谓,走路依旧昂着头,脸上依旧带着恬然的笑。一副“什么千里不千里的”表情。

我决定唱一回儿“白脸儿”。

“听说你的钢笔闹肚子?”一天,上语文课的时候我问他。“我是修理钢笔的专家,能不能让我看看?”

他难为情地从文具盒里取出来。我一看,笔帽上的卡子没有了,笔舌头也少了一块。

我说:“原来你的钢笑是位‘残疾人’啊!我这个专家也无能为力了。我不会‘断肢再植术’。这样吧,把我的钢笔借你用。哎,我的笔可是名牌哟!笔尖和你一样,也是‘合金’的。据说,有百分之五十的黄金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好笔,怎么能写好作业呢?”

他死活不要我的钢笔。我用命令的口吻说:“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借期一个学期,放寒假时还我。”

不久,科任老师都说他的作业变干净了。虽然字写得还不尽如人意。一个学期下来,不但我的钢笔完好无损,而且他的文具盒里再也找不到“残疾”的文具了,看不到脏兮兮的橡皮了。

我望着他那淡淡的眉毛下一双细细的、聪明而又淘气的眼睛,在心里说:“白脸儿”,我唱对了。

但是,这决不是说“唱白脸儿”优于“唱红脸儿”。该唱什么“脸儿”,要视学生、视情况而定。唱红脸儿不行,则唱白脸儿;唱白脸儿不行,则改唱红脸儿。这都叫“换个做法”。

一天,我路过教室门口,发现刘云站在教室门口,头低着,鼻涕从鼻孔里探出头来,一个大书包拎在手里。

“是迟到了,还是犯错误被老师撵出来了?”

“迟到了。”他轻吸了一下鼻子。

我推开门,对正在上数学课的侯老师说:“迟到了,敢进校门,敢在教室门外喊一声‘报告’,需要多大的勇气!就凭这一点,我看是不是让刘云进教室听课?”侯老师点头同意。

我对全班学生说:“我小的时候,有一天,迟到了,连校门也不敢进;在大门口转悠了半天,又背着书包回家了,我不如刘云。”

刘云把鼻涕迅速擦掉,偷偷地笑了。

一句话,化“窘迫”为“轻松”。而且,在我的记忆中,刘云从此再也没有迟到过。

这样的事例很多。记得有一次我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默字。其中一个学生把“尤其”写成“由其”。同学看了“哧哧”地笑。我没有批评他把“尤”字写错了,而是对这位学生说:“你成心想考考于老师,看我会不会写‘尤其’的‘尤’字,是不是?“他先是一怔,然后对着“由”字看,片刻之后,恍然明白了,连忙将“由”字擦掉,改成“尤”字。

我抚摸着他的头说:“我知道,你是会写这个字的。”

一次我到新沂市新安小学上课。我请一位学生读课文。有一个句子她一连读了三遍都没读正确,把其中一个“破”字丢掉了。同学们笑了,她却莫名其妙。我说:“由于你太紧张了,丢了一个‘破’字。再来遍。第四遍万一还读不好也不要紧,因为还有第五遍!”

她认真把这个句子看了看,又读了一遍。这一遍读得既正确,又流利,声音还响亮。

我说:“请你介绍介绍你取得成功的经验好不好?”

她腼腆地说:“把字看准,多读几遍。”

张庆老师评论说:“明明该批评,却变成表扬。这个细节耐人寻味。”

1997年教师节前夕,1975年毕业的六年级二班的学生在大马路小学聚会。来自北京、太原、石家庄、常州、连云港以及徐州本地的30名学生相聚母校,坐在22年前他们读过书的教室里,自然是感慨系之。他们中,有的22年未曾见面,有人已经叫不出名字来了。一个魁梧的小伙子紧握着我的手问:“于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怎么不记得?你叫李明,咱们班的小画家嘛!”

学生告诉我,李明现在是大画家了,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通过自学,他已拿到美术大专文凭,学业有成,事业也有成。

李明说:“上小学时,我常常为数学考不及格而烦恼。于老师,您还记得吗?有一次,我正对着没考及格的数学卷子落泪,您拿着我的美术作业——对教数学的老师和全班同学说:‘李明李明,画画真行!’我听了,心里不知有多么感动!从那时起,您经常要我为班做黑板报插图。您站在黑板报旁边夸我的时候,是我腰杆挺得最直的时候。从此,我便天天画。没有您的那句话,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啊。”

我说:“人不可能什么都好,也不大可能什么都不好。有长处,发展长处,就会对社会有用。发展,主要靠自己。如果你不奋发,不孜孜以求,才不会有今天呢。我呢,只不过在关键时候,鼓励鼓励你罢了。”

李明说:“要知道,您是老师啊!同样的话,出自老师之口和出自旁人之口份量不一样啊!说内心话,我们现在见到您的心情还和上小学时见到您一样!”

没想到,在他失败、伤心的时候,我换了一个角度,换了一个话题,说了一句“李明李明,画画真行”,就使他鼓起生活的风帆,而且鼓出了出息。

不妨“换个说法和做法”,不是迁就学生,更不是不要直截了当的批评,包括严历的批评。这要看时机、场合(特别是学生的处境)以及老师的心境如何。其中,老师的心境最为要紧。老师没有良好的心境是较难做到的。老师的良好心境哪里来?它来自老师的善解人意,来自老师对学生的体谅,来自老师的豁达与宽容,耐心与冷静,诙谐与机智。

有一天,著名校外辅导员王遐方到一所小学去作报告。一进校门,见两位小朋友歪戴着帽子在打闹。王遐方不动声色,走到这两位小朋友跟前,弯下腰问:“小朋友,看看王伯伯的帽子戴得正不正?”两个小朋友立刻会意,连忙把自己的帽子戴正了。王遐方慈爱地抚摸了他们一下。两个小家伙向王伯伯道了声“再见”,跑开了。

这件事真是微不足道。但它折射出来的东西是不是很多?是不是包涵了上面说的营造老师良好心境的诸多方面。

下载《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于永正)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于永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于永正《望月》课堂实录

    于永正《望月》课堂实录 于永正《望月》课堂实录 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 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 于永正 语文是有魅力的。首先,编者选的都是美文。就是说明文,也是很典范的。美文......

    于永正《一块面包》课堂实录(范文大全)

    于永正课堂实录--------作文指导课(《一块面包》) 师:今天早上,我发现一们四年级的小朋友把一块吃剩下的面包扔进了垃圾箱。(出示一块只咬了两口的面包)你们说,这事应该如何处理?如......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于永正《望月》课堂实录(5篇)

    《望月》课文原文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于永正《给予树》课堂实录

    于永正《给予树》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于永正 整理与评析:蒋丽红(徽州区杨村中心学校) 师:现在于永正闪亮登场。(台下一片哗笑)三年级的同学,小朋友久等了。(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

    于永正 《给予树》课堂实录

    于永正 《给予树》 序曲:课前谈话 师:现在于永正闪亮登场。(台下一片哗笑)三年级的同学,小朋友久等了。(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小小的于永正,怎么称呼我呀? 生:于老师。 师:真有礼......

    于永正《高尔基与儿子》课堂实录

    练朗读——百读不厌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

    于永正(本站推荐)

    于永正: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在报刊上,经常见有人引用爱因斯坦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不知这句话出自何处,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