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心得体会、
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心得体会
二街小学 徐建昆
“教师”是幸福的职业,这是我在工作中所感悟到的。新世纪,新教育需要有新型的教师,同样也蕴育出新一代的教师。谁越早意识到这一点,谁就会把握职业生活中发展的主动权,谁就会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和享受到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内含的欢乐和尊严。
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为了不断地提升自我,我会经常阅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使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但当时并未真正思考过教师职业的生命内涵。今年,我阅读了叶澜主编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重新审视了教师这一职业,对教师角色也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此书从道德、专业发展和美学的角度,对教师这个古老的职业作了时代的诠释。这是一本与未来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全书由导论、教师道德论、教师审美论、教师发展论和结语五部分构成。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如何“育己”这一通常被人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上。书中始终坚持一条主线,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 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总之,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学生的完善与发展。
全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四章:教师之“魅”在何处?——工作着是美丽的。在这一章节中,叶澜老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魅”之所在。文中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不同社会状态下人的自由程度的不同而经历 的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的划分,将教师的职业存在状态也分为三种:即以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型”、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型”、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型”。文中说道“生存型”的教师是无奈的苦捱。那些仅以生存为目的状态 下的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成是进入生活或者获取地位的一种基本手段,以此获得一份固定的收入,用以维持生计。
事实上,教师这一职业并不是他们的所爱和首选,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以这样的心态来从教,就可能出现对教师职业如下的认识以及相应的表现。即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或是把教师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或将教师职业当做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
叶澜先生说道:这样的教师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毫无思想、毫无创造性的“教书匠”;他不是以学校主人的身份出现在校园里,也不是以学生朋友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中,更像一个以一种短期的姿态在学校工作的“临时工”。像这样的教师,我们的队伍里也存在不少。他们主要是从生计出发,站在功利的角度,以被动和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是出于无奈,因而感到困惑和痛苦。不仅别人而且他自己都不可能从职业中得到美的享受,更何谈从工作中体会到幸福呢?
对于“享受型”的教师,他们认为吃苦也是享受。处在享受状态下的教师,他们会让教师的职业成为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他们并不否认作为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但是,他们不安于此,不愿意在浑浑噩噩中枉度一生,而有着更高的人生追求。因而,他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学生的每一次获奖,自己得到的每一项荣誉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大事和引以为自豪的家珍。带着这样的心态从事教师职业,他们会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 最大的快乐、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满足。这些教师已经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了自己的全部生命,并把生命全部灌注到“教师”这一职业中。他们是从兴趣出发,站在非功利的角度,以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来对待自己的职业,他从事这一职业是因为自己喜欢,因而感到快乐和幸福。
第三类是“发展型”的教师,他们会创造幸福。在发展状态下,这些教师怀着崇高的服务社会的理想走进教师职业中。他们不是把这一职业当成满足物质需要的功利手段,也不仅仅把这一职业 看成是给予和付出之后的心灵满足。他们相信,教师职业就应该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为己任,以学生主动积极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同时,教师本人也会通过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他们会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会以终生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会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他们主要从自身和社会需要出发,站在超功利的角度,以完善自我、为社会作贡献的立场看待自己的职业,他们从事这一职业是为了过一份有意义的人生,因而感到崇高而有价值。这样的教师是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人格塑造人格。他们已经不仅仅是“经师”,更是“人师”。
教师职业的对象是生命的灵动,是具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的、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其中以成长中的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学生不仅仅具有鲜明的“学生感”和明显的“向师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在是被动的接受,机械的模仿,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地表现出 自己的喜好与选择,运用自己的思考去理解和掌握新知,对教师的教学采 取拿来主义,并适当创新。教师也真正从一个“教书匠”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指导者”。传统教育常常忽视甚而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教师就像一个保姆,把知识嚼细而又细再喂给学生,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教师又像“侦探”,对学生的交往权和隐私权缺乏应有的尊重,否认了教育对象作为“人”的独立存在。
教师职业生活的美意义在于,承认、尊重并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性,帮助学生“起飞”。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进行时态,其中会出现许多不完善甚至错误。迟到或者逃学,欠交作业或者拒绝考试,与同学吵架甚至打架,男女生传递纸条进而偷偷约会,等等,这些可能并不是这些学生的一贯行为,而只是其成长过程中逆反心理、青春期骚动的表现,这是正常的,也是允许的。举个例子,我任教过的某个学生,高一刚入学的时候,行为习惯比较差,成绩也很不理想,是很多学生甚至某些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但是经过我和班主任老师多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与交流之后,我们感受到这个学生的本质还是很善良的,通过在学习自信心,学习价值观及与人相处的方式和艺术的教育之后,他就像突然懂事了,长大了一般,遵守各方面纪律,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不少,开始的时候,我也 很惊讶他的表现,曾经心里想过去怀疑他,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高度的信任,在高二的高考会考中,他获得了成功,最后高考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此事,作为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 发展,且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席勒曾说: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我扮演的是教师的角色,我全身心地投入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我愿意尽 我所能去教育学生。我的目标是做一名“发展型”的教师,树立服务意识 ——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集体服务,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劳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篇: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心得体会
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心得体会
大新寨小学 陈荣英
俗话说书是人的精神食粮。多读书能学到很多知识。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叶澜等著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全书由导论、教师德性论、教师审美论、教师发展论和结语五部分构成。它那独特的研究角度一下子吸引了我。正如叶教授在导论中所说的,这是一本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
读此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师的角色。我觉得当今社会教师形象已不仅仅能用“蜡烛”、“春蚕”、“园丁”等比喻来象征。教师的职业使命已与作为人的真实生活及其生命质量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不再是没有职业自我意识的工具或为他人做嫁衣的“殉道者”,而成为积极发展的创造者。教师应需具有审美情趣,用心体会工作着是美丽的,并学会用生命点燃生命,享受奉献之后的快乐。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感到愧疚,平时我自己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或是感觉到压力太大时,便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情绪也随之低落。这不正是对自身的定位,对教师价值体现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吗?其实想想与孩子们融洽的相处,回顾他们天真可爱的笑脸和甜美的话语,看着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和快乐呢?热爱着并真诚地奉献着,在教师这一职业中,我又何愁寻不到无穷无尽的尊严和欢乐呢? 全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四章:教师之“魅”在何处?——工作着是美丽的。在这一章节中,叶澜老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魅”之所在。文中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不同社会状态下人的自由程度的不同而经历的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的划分,将教师的职业存在状态也分为三种;即以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型”、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型”、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型”。
文中说道“生存型”的教师是无奈的苦捱。那些仅以生存为目的状态下的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成是进入生活或者获取地位的一种基本手段,以此获得一份固定的收入,用以维持生计。事实上,教师这一职业并不是他们的所爱和首选,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以这样的心态来从教,就可能出现对教师职业如下的认识以及相应的表现。即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或是把教师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或将教师职业当做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叶澜先生说道:这样的教师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毫无思想、毫无创造性的“教书匠”;他不是以学校主人的身份出现在校园里,也不是以学生朋友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中,更像一个以一种短期的姿态在学校工作的“临时工”。像这样的教师,我们的队伍里也存在不少。他们主要是从生计出发,站在功利的角度,以被动和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是出于无奈,因而感到困惑和痛苦。不仅别人而且他自己都不可能从职业中得到美的享受,更何谈从工作中体会到幸福呢?
该书作者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工具化和将其劳动性质定位于传递性是制约教师发展的最主要障碍之一,是以在开篇即通过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透析提出教师职业有其独特的内在生命价值,而“创造”是教师从工作中获得“外在”和“内在”相统一的尊严和欢乐的源泉。由此,教师的职业使命与作为人的真实生活及其生命质量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不再是没有职业自我意识的政治工具或为他人做嫁衣的“殉道者”,而成为积极发展的创造者。这是对教师职业丰富性的深入挖掘,教师的职业形象从而由单薄变为丰满。
一、对于教师发展由强调外部动力转向重视内部动机。
由于传统中对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的强调,所以教师常常背负着沉重的社会使命而前行。同时社会也总是以外部力量约束、导引教师的发展,却忽视了教师作为独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结果是,教师或将自己的职业仅仅视为谋生的手段而“无奈的苦捱”,或默默牺牲将吃苦视为享受,相应地,教师的发展表现出缓慢而沉重的特征。
对此,该书作者则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首先,作者明确指出,对教师而言,“育人”和“育己”同样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育己”应先于“育人”。
二、对于教师工作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
人们通常认为学生的成长是教师最大的收获,所以很多老教师对自己从教几十年来学生的每一次获奖、自己得到的每一项荣誉都奉为生活中的大事和引以为豪的家珍,但感受不到日常工作中所蕴含的快乐。
该书的作者却敏锐地发现,教师的工作是充满创造的过程,教育过程中对知识的活化,对学生心理变化的敏锐感受,对教育时机的及时把握,对教育矛盾和冲突的巧妙化解,都是教师的创造力的表现,教师也可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职业内在的尊严和欢乐。因此,在作者看来,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体悟重于他们对工作结果的关注。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作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汲取了大量的实践养料,学术特色更加鲜明,理论成果更为丰硕。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该书无论对教育研究工作者,还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亦或是正在成长的未来教师而言,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书中所提的问题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我们坚信:教育研究会继续,教师将不断成长,教育事业的明天必定充满希望!
三、教师如何转变角色 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特别是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从传统教学中的 “传授者”解放出来,进行角色转换,成为课堂教学的“促进者”。
(一)、加强学习,转变理念。
新课程确立之后,如何才能达到“理念转变成实践”,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素养的提高,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必须对《新课程标准》有个系统的认识。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使之对课改有个明确的目标。
(二)、步出备课方式的误区,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备课是教师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和构思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反思教师以往的备课状况,我觉得过去的教师备课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一是重形式轻实效。二是重教法轻学法。三是重课前教案的编写而轻课后的反思。在教案的编写上,更多的是关注知识传授的正确性和系统性,而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这样的备课形式显然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当前的课改精神格格不入。因此,备课方式应该改变。首先,备课要有一定的格式但应避免格式化。其次,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最后,应重视写教后笔记,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失。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当教师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关爱等人际因素注入课堂时,就会不断领略到全新的体验:学生“动”起来了,生命活力焕发出来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变化,师生之间的心拉近了,老师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课堂中,经常看到学生竞相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会大胆地站起来“考”老师,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范读”、“范写”,或对教学中的各种内容提出反对或补充的意见;甚至会勇敢地来质疑、挑战老师。有时,他们还会为自己战胜老师而激动得欢呼蹦跳。这样的课堂组织有别于以前的“规矩课堂”。教师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学生则由接受者转化为主体者。角色的转变使课堂双边活动活跃起来,教学也定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创设丰富的教育情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目的能够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要面向每个学生,顾及个体差异。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灌输—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应有意识地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法。比如教学《人类认识的宇宙》,我通过创设情景,带学生置身于浩瀚的宇宙里,指导其留心观察宇宙中的事物。小组成员交流畅谈宇宙中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从教学课文转变成学生自我学习课文,探究和发现,解决问题。
(五)、注意正确的评价,给学生积极的心理以支持。
正确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好的课堂,打动人的往往不是它新颖的设计,而是教师的个性化价值引导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给课堂带来了积极的热烈的气氛。德国的教育家第斯高芬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存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因此,课堂评价时,可直接肯定学生:你读得很有感情。你真会思考。你回答得真有创意……以赞赏的语气评价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主体上采取师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呵护童真童趣,做到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改中的角色转换,必须做到:一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二是教师必须从“教书匠”、“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成为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促进者。
第三篇: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是一本与未来教师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叶澜教授把教师职业存在的状态分为三种,即以此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状态、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状态、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状态。“我是一个怎样的教师?”多少次我想过这个问题,现实中“生存型”的教师确实不少,他们或将自己的职业视为谋生的手段,或默默牺牲将吃苦视为享受,但是,我也看到了更多“享受型”的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无怨无悔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把学生的成长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他们默默地奉献着,也享受着奉献之后的快乐。正如一位教师说的那样:“假如我有第二次生命,我仍将毫不犹豫地选择教师这一崇高的而又神 的职业,因为给永远比拿愉快。”
读了这本书后,我可以从容地说:“我是一位幸福老师,我也是一个把学生的成长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的老师,每天让自己的教育心阳光灿烂,在体验人生和品位幸福的享受状态下,服务着社会,完善着自我的发展状态。回想自己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成功,让我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快乐。诚然,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我们更应该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积极地投入工作,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新课程改革还十分强调改善师生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实际交往中,教师要学会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朋友,更多地了解和接受学生,更积极地关怀学生,恰当而开放地进行师生对话,创建使学生感到有人理解、有人关心的环境,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亲切友善的良好形象,从而促使学生配合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活动。学会与学生合作交流之外,还要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交流,敢于承认自己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同事的帮助,促进自身的发展。
第四篇: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读书笔记摘抄
1、具有教育智慧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
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26页)
2、教育智慧的作用
使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教育对于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26页)
3、未来教师的理想风采
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这就是我们期望的未来教师的理想风采。(《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26-27页)
4、审视教师的清贫
从比较公正的立足点看,其实教师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一项物质待遇比较清贫的事业。但教师会遇到什么样的贫乏?“什么样的贫乏?是没有钱而造成的生活的贫乏?灵魂的贫乏?精神的贫乏?潜力的贫乏?生命的、希望的、梦想的、期望的贫乏?如果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的话,再多的钱也无法改变这种贫乏的状态。”(引号是美国叶维尼·凯博士《金钱哲学》中的话)最为教师,„„如果您总被前途无望、一筹莫展的情绪所困扰而停滞不前,那么您的职业生活也就很难充满欢乐、趣味、承诺和认可。难怪有人说:“最艰巨的胜利就是对付消极观念所取得的胜利”;是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所取得的成功,因为信念是一个充满完整人性的性格品质,是人的确信所具有的肯定性和必然性。由此看来,教师的人格不能清贫,教师的精神不能清贫,教师的教育爱不能吝啬!虽然有的教师为了生活的无可奈何而从教;有的为了有个工作、有事可做而从教;还有的则为了理 1
想而在教育战线上不辞劳苦、奋力拼搏。教师要能达到,任凭窗外繁花似锦,向其迷惑,仍心如古井清澈见底,稳坐教室,不为所动的精神境界。(《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36-37页)
5、教师责任感
如何使学生感到在学校安然自在、不受拘束,而且觉得学校充满创造的活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的一般动机,使每种学习活动切合学生,唤起对各种学习材料和生活问题相互联系的意识,以及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也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同样也是教师的责任。诸如此类,无须多言。每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教师,会用自己对教师和教育的理解,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尽心、尽力、尽责。(《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55页)
6、教师和学生的人际交往
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表现为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并不存在谁为谁的利益关系,也没有谁主谁次的权力不均衡。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应。师生关系的升华――由师生之间的事际关系上升到人际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他的人格品质,取决于师生彼此之间的信赖。„„这种关系的质的飞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都保持积极的情绪;教师由此对其职业生活充满热情,并对学生富有同情心和宽容、谅解的情怀;而学生则变得思路灵活、思维敏捷,从而提高了创造性和增强了智力效应。(《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65页)
7、人师的境界
拥有教师德性的教师可堪称名副其实的人师。而人师本身就是一部非常生动、丰富、深刻的活生生的教科书。人师达到了高于并超越教材的境界,能够给学生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人师对学生的心理了如指掌,能够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以高度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到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人师能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
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人师的教学境界会达到不教而教,即教的不是书本里现存的事实知识,而是无法物化在书本中的一种人生智慧。人生智慧是一种心灵的彻悟,是一种有美感体验的豁然洞开。学生一旦形成了教师和自己用全部身心滋养出来的人生智慧,其对于学问和人生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深层的把握,生存境界就会更加崇高。
张祥
2011-12
第五篇: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有感
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有感
“教师”是幸福的职业,这是我在工作中所感悟到的。
新世纪,新教育需要有新型的教师,同样也蕴育出新一代的教师。谁越早意识到这一点,谁就会把握职业生活中发展的主动权,谁就会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和享受到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内含的欢乐和尊严。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为了不断地提升自我,我会经常阅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最近我就看了一本由叶澜老师主编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感受颇多。
此书从道德、专业发展和美学的角度,对教师这个古老的职业作了时代的诠释。这是一本与未来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全书由导论、教师道德论、教师审美论、教师发展论和结语五部分构成。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如何“育己”这一通常被人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上。书中始终坚持一条主线,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总之,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学生的完善与发展。
全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四章:教师之“魅”在何处?——工作着是美丽的。在这一章节中,叶澜老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魅”之所在。
文中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不同社会状态下人的自由程度的不同而经历的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的划分,将教师的职业存在状态也分为三种;即以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型”、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型”、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型”。
文中说道“生存型”的教师是无奈的苦捱。那些仅以生存为目的状态下的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成是进入生活或者获取地位的一种基本手段,以此获得一份固定的收入,用以维持生计。事实上,教师这一职业并不是他们的所爱和首选,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以这样的心态来从教,就可能出现对教师职业如下的认识以及相应的表现。即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或是把教师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或将教师职业当做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叶澜先生说道:这样的教师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毫无思想、毫无创造性的“教书匠”;他不是以学校主人的身份出现在校园里,也不是以学生朋友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中,更像一个以一种短期的姿态在学校工作的“临时工”。像这样的教师,我们的队伍里也存在不少。他们主要是从生计出发,站在功利的角度,以被动和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是出于无奈,因而感到困惑和痛苦。不仅别人而且他自己都不可能从职业中得到美的享受,更何谈从工作中体会到幸福呢?
对于“享受型”的教师,他们认为吃苦也是享受
处在享受状态下的教师,他们会让教师的职业成为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他们并不否认作为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但是,他们不安于此,不愿意在浑浑噩噩中枉度一生,而有着更高的人生追求。因而,他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学生的每一次获奖,自己得到的每一项荣誉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大事和引以为自豪的家珍。带着这样的心态从事教师职业,他们会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最大的快乐、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满足。这些教师已经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了自己的全部生命,并把生命全部灌注到“教师”这一职业中。他们是从兴趣出发,站在非功利的角度,以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来对待自己的职业,他从事这一职业是因为自己喜欢,因而感到快乐和幸福。
第三类是“发展型”的教师,他们会创造幸福
在发展状态下,这些教师怀着崇高的服务社会的理想走进教师职业中。他们不是把这一职业当成满足物质需要的功利手段,也不仅仅把这一职业看成是给予和付出之后的心灵满足。他们相信,教师职业就应该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为己任,以学生主动积极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同时,教师本人也会通过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他们会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会以终生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会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他们主要从自身和社会需要出发,站在超功利的角度,以完善自我、为社会作贡献的立场看待自己的职业,他们从事这一职业是为了过一份有意义的人生,因而感到崇高而有价值。这样的教师是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人格塑造人格。他们已经不仅仅是“经师”,更是“人师”。
在看这本书时,感觉就像是在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在六年前,我浑浑噩噩被送到了“第一师范”学习怎样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毕业后,我又迷迷糊糊地踏进了教师这一职业。当时我是抱着“生存型”教师的态度进入这个职业的。我最开始进入的是诺贝尔教育集团,原因是那里管吃管住,在开学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是进行员工集体培训。虽然在诺贝尔人口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但是,在培训的过程中我发现,在这个集团里没有一个人是抱着“生存型”的态度在工作的,因此他们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他们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孩子身上 的闪光点,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还会将自己的奉献都当作一种幸福在享受。他们时常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要认真工作,不断地充实自己。
慢慢地我在工作中已经体验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
当我走上讲台,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望着我,盼望我传授新知时,我会意识到自己握着人类的未来、社会的希望和世界的明天;会因为自己肩负这崇高而伟大的使命而幸福。当我站在讲台上,在课堂中传授孩子们知识,孩子们从我这获得新知时与我的会意一笑;会让我有一种莫大的满足感,是我从未体味过的幸福。当我走下讲台,看到孩子们一个个收获知识时的满意笑容;我会从由心底产生一种幸福感。
现在我想我还处在“享受型”教师阶段,因为我已学会就怎样去“享受”了。在我的身边,有一些教师正在潜心研究锐意教改使自己的教学更具特色更富魅力,他们已从教师职业中得到了智慧的滋养。在与孩子们交往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学生不只是需要信息,而且是需要有意义的信息;不只是需要知识,而且是需要令人信服,能激起信念的知识。他们需要这些知识来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和生活的价值。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不断地提升自我,以顺应时代的需要,更顺应学生、家长的需要。
最后,我想用于漪先生的一段话来表达我内心的激情:作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是用生命在歌唱,用生命在实践,为了我们辉煌的社会主义事业,为了我们可爱的学生,“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开出慰藉心底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假如我有第二次生命,我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教师这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因为“给”永远比“拿”来得愉快。
感受教师职业美,重塑教师职业观
——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有感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这本书是由叶澜主编的,这本书从道德、专业发展和美学的角度,对教师这个古老的职业作了时代的诠释。
这本书研究的重点不是放在“育人”这一通常被人关注的问题上,而是放在教师如何“育己”这一通常被人忽视的问题上。因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书中谈到三种类型的教师。“生存型”教师,他们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把教师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把教师职业看成是寻找“更好”职业的跳板,我想我绝对不是这一种类型。“享受型”教师,他们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最大的快乐,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满足。我想我正在朝这一方面努力,因为“给”永远比“拿”愉快。可是如果你只是一味地付出,不注重学习吸收,提高自身素养,你能永远“给”下去吗?于是我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了“发展型”教师身上。我也像书中一样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1.是否对自己的教育活动经常进行反思和研究?
就目前学校教师的分布而言,大体都是以学科教师的身份出现在教育活动之中。有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等一系列学科。学科教学蕴含着真、善、美。“真”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符合科学性的要求,再者,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实现知识逻辑和心理逻辑的统一。“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当然,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它渗透着丰富的情操教育、理想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内容。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美”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过程和富于生活化的情境问题设计,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体验,教学活动刻骨铭心,师生共同拥有且是一段充满愉快的回忆。我所任教的是数学学科,而数学也早已习惯性地被大众贴上了“枯燥、乏味”的标签。讲授函数的概念这节内容的时候,我在初中已经学过函数概念的基础上,举出三个生活中的实例,一个是人口增长与年份之间的关系,一个是物理学中物体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下落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一个是某市24小时的一个气温变化曲线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函数关系,并且三个例子分别是以表格,公式及图像的形式给出,符合该阶段学生认知的特点,对形象记忆较为深刻,分析各个例子中变量之间的关系,运用集合语言,给出了函数概念的新定义。介绍了函数符号之后,我还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欧拉的故事,去领悟数学文化之美。数学课中的大量奇妙的数、奇异的形、奇特的式和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构成了数学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经过 数学教师严密的推导、清晰的思路、简明的演算和直观的作图,便营造出数学教学所特有的美妙奇境。学科教学体现着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的融合。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并得到思维的训练,是教师在某一情景下用特定的形式以课堂的方式实现。
2.是否把终身自我教育作为工作的推动力?
“享受型“的教师,吃苦也是享受,在享受状态下,教师的职业成为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我不否认作为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但是,不能安于此,不能在浑浑噩噩中枉度一生,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有更高的人生追求。我要把我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每一个学生快乐地交往,欣慰地享受自己教学中的成就。学生的每一次获奖,每一次小小的进步,自己得到的荣誉都会成为我生活中的大事,引以自豪的家珍。学生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教师的成功就是培养出更多的超过自己的学生,把自己的苦乐与学生的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这份职业有着不可多得的“清高”与“宁静”,即便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生活非常清贫的情况下,我也会怀着热忱,带着浓厚的兴趣,无怨无悔。付出给予中,我能获得内心的极大满足。大学填报师范院校,就读师范专业,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这种选择便意味着某种无止境的付出和牺牲,意味着放弃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意味着蜡烛般的毁灭和粉笔般的磨损。我愿意就这样一生一世在教师这个职业之路上走下去。
“发展型”的老师创造着幸福,在发展状态下,我们怀着崇高的服务社会的理想走进教师职业中,相信教师职业就是应该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为己任,以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的勤奋工作。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反思和研究的习惯。我所在的学校就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强调教学的三次备课,每节课都会集体教研讨论,大家不再纠结重难点的把握了,而把重心都放在的细节的处理上,这个问题怎么问才有效,学生会有怎样的回答。自己备课过后,经过该课主备人的过程讲解及例题设计分析后,针对性的对自己的课进行整改及研磨。毫不夸张,真的可以说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最终呈现在课堂上的,给学生听的,肯定是一个精雕细琢的好课。不管是新课的讲授还是习题的讲解订正都是如此。课后,即使的就上课的情况写下教学反思,考虑本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优点及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还能做得更好。学校还考虑到年轻教师的优势,年纪轻,有干劲,有闯劲,好学,勤奋且刻苦,开展新老挂钩师徒结队,旨在让年轻教师在听中去模仿,去感悟,去提升。听课后的听后感就是教学反思的另一种形式。等等,所有的这些都为我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3.是否有给予也有收获?
教育过程是对知识的活化过程,是师生经验的分享过程。人类的文化知识以各种物质载体如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符号或非符号的形式存在的,教师可以将书本上凝固的文字与火热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得书本知识具有现实性和生活性,使科学富有人文价值,成为学生在自主的发现中认识社会,理解生活的指南。教师还可以将某门知识的内容与人类文化的长链联结起来,使学科知识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使文化富有历史感,成为学生探索真理、创造世界的动力。知识的活化建立在教师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基础之上。只有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的课堂教学才会有那么一份自信和自如,才能够居高临下、深入浅出;教师才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的变化,掌握教学的进程。教师还要对本学科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课堂教学才会有更宽广的知识背景和深厚的学术功力,各学科的知识才不至于支离破碎,形成知识的正向迁移和综合辐射。教师还需要对本学科的发展史及其趋势比较熟悉,能在教学中把学科知识与人类文化的关系、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揭示出来,使教育对学生的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比如在讲授对数函数一节的时候,可以布置课外研究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上网搜集对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亲身实践后体会古代文化,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荣誉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替代性地置身与对方,进行教育中所获知识、情感等的“换位”体验,以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所谓“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真正的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发自内心的欣赏、欢迎和肯定,是教师与学生在精神上平常的相遇,是教育过程中共同提高。共同创造是教学过程中最有意义的活动了,通过创造,学生体验到了发现的快乐,寻到了生活 的源头,并因此而获得了对世界的真是的理解。
教师职业的对象是生命的灵动,是具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的、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其中以成长中的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学生不仅仅具有鲜明的“学生感”和明显的“向师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在是被动的接受,机械的模仿,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地表现出自己的喜好与选择,运用自己的思考去理解和掌握新知,对教师的教学采取拿来主义,并适当创新。教师也真正从一个“教书匠”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指导者”。传统教育常常忽视甚而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教师就像一个保姆,把知识嚼细而又细再喂给学生,越俎代庖、包办代替;教师又像“侦探”,对学生的交往权和隐私权缺乏应有的尊重,否认了教育对象作为“人”的独立存在。教师职业生活的美意义在于,承认、尊重并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性,帮助学生“起飞”。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进行时态,其中会出现许多不完善甚至错误。迟到或者逃学,欠交作业或者拒绝考试,与同学吵架甚至打架,男女生传递纸条进而偷偷约会,等等,这些可能并不是这些学生的一贯行为,而只是其成长过程中逆反心理、青春期骚动的表现,这是正常的,也是允许的。举个例子,我任教过的某个学生,高一刚入学的时候,行为习惯比较差,成绩也很不理想,是很多学生甚至某些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但是经过我和班主任老师多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与交流之后,我们感受到这个学生的本质还是很善良的,通过在学习自信心,学习价值观及与人相处的方式和艺术的教育之后,他就像突然懂事了,长大了一般,遵守各方面纪律,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不少,开始的时候,我也很惊讶他的表现,曾经心里想过去怀疑他,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高度的信任,在高二的高考会考中,他获得了4A,最后高考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此事,作为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发展,且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席勒曾说: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我扮演的是教师的角色,我全身心地投入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我愿意尽我所能去教育学生。我的目标是做一名“发展型”的教师,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集体服务,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劳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读后感
在今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式下,教育的生命观日益得到重视,且越来越多的引起专家们的关注,叶澜教授主创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对此有深刻地阐述,她将这一观点提高到教育的本质高度,极大的渲染了教育生命观的氛围,作为一名读者,我对此的理解是教育的本质应在于生命的张扬。
全书既有历史的考察,也有现实的清理;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实例的剖析,以全新的视角、精到的论证使教师发展研究进入了柳暗花明的新天地。其中最令人兴奋的是作者指出了教师发展研究的三个重要转向,表明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一、对于教师职业由强调其工具价值转向内在价值。教师职业的工具化和将其劳动性质定位于传递性是制约教师发展的最主要障碍之一,是以在开篇即通过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透析提出教师职业有其独特的内在生命价值,而“创造”是教师从工作中获得“外在”和“内在”相统一的尊严和欢乐的源泉。由此,教师的职业使命与作为人的真实生活及其生命质量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不再是没有职业自我意识的政治工具或为他人做嫁衣的“殉道者”,而成为积极发展的创造者。这是对教师职业丰富性的深入挖掘,教师的职业形象从而由单薄变为丰满。
二、对于教师发展由强调外部动力转向重视内部动机。作者明确指出,对教师而言,“育人”和“育己”同样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育己”应先于“育人”。因为一方面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生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自我发展不仅是教师的义务,而且是教师的权利,是丰富教师生命内涵的重要途径。作者站在教师的立场,相信每位教师都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因而在教师德性的养成中,强调的是反思和自我修养,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则提出了“自我更新”的取向。
三、对于教师工作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教师的工作是充满创造的过程,教育过程中对知识的活化,对学生 心理变化的敏锐感受,对教育时机的及时把握,对教育矛盾和冲突的巧妙化解,都是教师的创造力的表现,教师也可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职业内在的尊严和欢乐。因此,在作者看来,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体悟重于他们对工作结果的关注。与此相应,作者指出,教师发展研究应深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使教师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中慢慢地体验自己的成长与发展。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课程的实施者,其自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与课本、学具、标本、挂图、音响和网络这些“冷冰冰”的课程载体相比,教师作为性情中人,最易于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课堂、教学产生情境性和感召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教师能够创造有活力的、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这也是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不能取代教师的重要原因,因而教师的成长也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有感
一、教师是谁?
时代在前进,学科在变化,我们的角色在变化。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教师的作用有不同的表述和理解。古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把教师的作用精辟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文革”前后的《辞海》定义“教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执行教学任务的人员”,这就有些偏颇了。1993年,国家颁布了《教师法》,其中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是讲“为学”,育人是讲“为人”;教书是广义的,育人是全面的,包括德、智、体、美。
二、创造幸福的发展型教师
在发展的状态下,教师怀着崇高的服务社会的理想走进教师职业中。他们不是把这一职业当成满足物质需要的功利手段,也不仅仅把这一职业看成是给予和付出之后的心灵满足。他们相信,教师职业就应该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为己任,以学生主动积极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同时,教师本人也会通过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他们会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会以终生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会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他们主要从自身和社会需要出发,站在超功利的角度,以完善自我、为社会作贡献的立场看待自己的职业,他们从事这一职业是为了过一份有意义的人生,因而感到崇高而有价值。这样的教师是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人格塑造人格。他们已经不仅仅是“经师”,更是“人师”。
三、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值得我仔细一读: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是教师点燃起来的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只有教师才有可能向儿童揭示出:思考,这是多么美好、诱人而富有趣味的事。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那种热爱自己的事业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师,才有力量使教室里保持肃静,使儿童特别是少年和青年用心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才有力量激发学生的良心和羞耻心,这种力量才是一种无可争议的威信。而那些没有什么东西好讲,学生也感觉出他没有什么丰富的思想宝藏的教师,确实是很可怜的。我们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驾驭年轻的心灵。我们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我们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
是的成就一批有思想的学生就要拥有一批有思想的教师,虽然教师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思想家,但是教师却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对于教材的解读教师应该有自己的观点,对于教学的方式教师应该有自己的个性,教师只有时刻处于思考之中才能无形中影响自己的学生,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转变。做个好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
作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是用生命在歌唱,用生命在实践,为了我们辉煌的社会主义事业,为了我们可爱的学生,“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开出慰藉心底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苍天假如再给我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的话,我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教师这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因为“给”永远比“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