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坚持半军事化管理 凸显公寓文化育人功能(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07:2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坚持半军事化管理 凸显公寓文化育人功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坚持半军事化管理 凸显公寓文化育人功能》。

第一篇:(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坚持半军事化管理 凸显公寓文化育人功能

坚持半军事化管理

凸显公寓文化育人功能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寓文化建设的探索

摘要: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陕铁院”)始终把公寓文化育人摆在突出的地位,在公寓文化建设中,秉承铁路优良传统,彰显铁路工程特色,坚持半军事化管理,紧紧以制度管理精细化、内务整理标准化、氛围营造企业化、思想教育常态化、活动开展主题化、服务学生亲情化的“六化建设”为载体,在平时教育中渗透铁路精神,在日常管理中彰显铁军风采,形成了既喜闻乐见又特色彰显、既从严管理又以人为本的具有半军事化传统的公寓文化。公寓文化育人全过程的沁润,使学生形成了严谨的组织纪律,规律的生活习惯,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一、目标与思路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学生公寓已由原来简单的居住功能发展成为集生活起居、学习交流、文化娱乐等多重功用为一体的内涵丰富的新型学生生活区,公寓文化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日益显现。胡锦涛指出“传承文化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由此可见,公寓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强化大学生综合素质,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陕铁院因铁路而生、倚铁路而长、随铁路的延伸而不断发展,其毕业生岗位根植铁路施工一线,而铁路施工企业一直延续半军事化管理,遵循“严字当头,铁的纪律”的工作作风。因此,陕铁院在公寓文化建设中,秉承铁路优良传统,彰显铁路工程特色,始终坚持半军事化管理,大力实施“六化建设”,使学校育人在空间上全覆盖,时间上不间断,形成了健康、文明、整洁、和谐的公寓文化。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制度管理精细化,优化公寓育人机制

学院在学生处设立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直接管理公寓。这与由后勤部门管理相比,既避免了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空档和扯皮,又杜绝了后勤社会化而趋于功利的问题,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强了教育管理学生的针对性。学院对公寓管理始终以半军事化为原则,以精细化为标准,将公寓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

一是制度严格具体。以半军事化的理念制定了《辅导员进公寓实施办法》、《一日生活制度》、《公寓内务基本标准》等十六项规章制度。内容涉及学生日常生活、工作人员教育管理等公寓管理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学生每天作息、内务、早操等行为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所有工作情况、检查记录都认真登记,建立了“夜不归宿检查登记、课间学生进出登记、来客登记”等八项登记记录簿。

二是实施“三级巡视制”和“三查一点名”。即“院领导每周巡视、学生处定期巡查、系(部)日常检查的立体巡查制度”和“查夜不归宿、查内务整理、查公寓安全、每晚点名”。院领导带领2名处科级干部每周至少巡视公寓1次,重点检查公寓安全、日常管理等,并形成巡视意见,督办责任部门;公寓管理中心连同学生会干部、公寓楼长(层长、舍长)定期巡查公寓2次;系总支书记连同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班级干部实施日常检查。每天通报检查结果,每周一汇总,每月一小结,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评定先进集体与个人的主要依据之一。系(部)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教育,此举大大提高了学生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在日常管理中形成“严”字当头,“铁”的纪律和作风。

三是加强公寓管理员队伍建设。按照“热情服务、科学管理、讲求和谐、保持稳定”的工作思路,在保证每栋楼3名正式职工的基础上,聘请了一批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外聘公寓管理员,管理员队伍专兼结合、稳定可靠,形成了“勤说、勤转、勤看、勤干”的“四勤”工作作风,为学生安心学习、快乐成长提供保障。

(二)内务整理标准化,坚持铁军优良传统

铁路工程是百年大计,工程质量取决于施工标准的贯彻。学院按照“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标准成为习惯”的理念,制定了《公寓内务基本标准》,从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新生入校军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内务整理,并将整理标准一直延续到学生毕业。要求学生公寓每天必须达到地面清扫干净整洁、被褥叠放整齐划

一、物品摆放井然有序的效果。公寓管理员每天对公寓进行内务检查并打分评比,每周公布一次,打分结果作为文明宿舍评比的重要依据。

(三)氛围营造企业化,拓宽文化融通渠道

在公寓环境布置中,以校企文化融通为主线,全面引入铁路元素和施工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等内容,通过文化融合,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公寓内门牌、标语、信息公告栏等标示内容均按照校园形象设计标准,将具有铁路特色、富含铁路元素的校徽、校训、校歌、学院精神溶入其中。楼道图片布置系列化,张贴了专业知识系列如反映技术先进、施工复杂的桥隧施工照片,张贴了企业文化系列如各铁路工程局的管理理念和人才标准,张贴了优秀校友风采系列,还张贴了先贤榜样系列如茅以升、詹天佑、鲁班、林徽因等大师的相片和生平成就;通过企业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尽早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大师风范、认知工作环境,通过先贤感召、榜样示范达到润物无声的目的。

积极开展专业社团进公寓活动。电子产品维修服务队定期开展在公寓为学生维修电脑、手机、收音机等;制图学社、城轨等专业学社在公寓设立专门场所,组织开展有益学生专业水平提高的各项活动。

(四)思想教育常态化,占领每寸育人阵地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抉择。长期以来,学院坚守公寓思想育人的重要阵地,通过常态化的方法积极开展公寓思想教育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每栋楼下的宣传栏发布天气预报、健康知识、温馨提示以及最新通知;二是充分发挥楼管会的文化宣传作用,如消防安全知识、卫生知识,公寓管理知识、公寓文化活动、节约用水用电等;三是开展好公寓文化建设活动,每学年开展文明宿舍、新生优秀宿舍和青春榜样等评比活动;在学生党员中间开展“亮身份、讲奉献”、“我是党员,向我看齐”、“党员宿舍作表率”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树立公寓学习生活的先进个人和典型宿舍,通过榜样力量引导学生。

(五)公寓活动主题化,构建文化育人平台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既是张扬学生青春风采的舞台,也是文化育人的阵地。

学院将零散的活动有机组织起来,充分整合,并赋予鲜明的主题,从而实现活动的品牌化,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将宿舍美化大赛、新生叠军被大赛、文明宿舍创建、卫生检查评比、学生党员示范宿舍评比等一系列活动在时间上有机联系,形式上充分整合,形成清洁和文明的卫生月;将119消防日、公寓防盗、防意外事件安全教育等整合成警示主题的安全月;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节约用水用电活动、反对奢侈浪费活动整合成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节约月。

每年五月还举办公寓文化节。文化节以“怎么过公寓生活,过怎样的公寓生活”为主题围绕“五个一活动”来进行。读一本好书,写出心得体会,公开演讲;做一个好手工品,创意无限;写一手好字、绘一幅好画、拍一张好照片,选择优秀作品举行书画摄影作品展,吸引全院学生驻足欣赏。

每一栋公寓都设立了学生党建和学生会办公室,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实施“三帮一保一服务”活动。“三帮”即:一帮思想,带动周围同学积极上进,通过学生骨干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二帮学习,带动全宿舍同学提高学习成绩;三帮生活,带动困难学生树立信心完成学业。“一保”即保稳定安全,协助公寓管理员进行日常管理,开展宿舍安全知识教育,并形成学生信息反馈网络,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确保公寓安全稳定。“一服务”是指在每栋公寓设立心理健康工作站,及时解决学生心理救助、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

(六)公寓服务亲情化,营造和谐公寓氛围

学生公寓做到环境设施突出人性、服务工作突出周到、教育学生突出亲为,让学生在平淡中受教育,在细微中见亲情。

环境设施突出人性。公寓门口每天公布天气预报,温馨提示添减衣服;值班室配有免费的针线盒,每层楼道内配有全自动洗衣机,方便学生所需;每栋楼内设立生活服务社,以保本为原则,交由学生经营,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便宜的日常用品。使学生们住在学生公寓也能感到“家”的温馨。

服务工作突出周到。实行了全员挂牌上岗制。将每个楼长、公寓管理员的照片和工号上墙公布,自觉接受学生监督;要求员工在工作中必须使用文明用语,杜绝服务忌语;实行了日常维修不超过八小时的承诺;要求管理员每天走访学生宿舍,进一步拉近学生和管理服务人员之间的距离。同时,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对内加大监控检查力度,对外定期进行师生满意度调查和召开学生座谈会,坚持每周三学生接待日等活动,直接听取学生意见,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提高服务质量。

教育学生突出亲为。工作中大力倡导“引导、沟通”为主的工作方法。公寓管理员对有困难的学生嘘寒问暖,为生病学生烧饭送饭、为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缝补衣服已经成为常有的事。为了让学生感觉到家的温暖,公寓管理中心连续几年都坚持在中秋节慰问特困生,和餐饮中心一起在除夕与留校学生共进年夜饭。老师们用自己细微的举动,体现了对学生的亲情。

三、工作成效和基本经验

(一)工作成效

学院通过持之以恒的抓公寓文化建设,坚持半军事化管理,学生们深刻理解和感受铁路施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充分认识并切实重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铁军作风,并进而在学习时能刻苦不懈,实践中能自觉磨练,学生职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学院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被确定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招生就业呈现出“两旺”态势,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和厚爱,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6%以上。

1.建立了科学的公寓管理机制。通过明确学生在公寓的日常行为标准,细化学管工作人员在公寓检查、教育、服务的职责,精心策划组织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构建了既从严管理又以人为本的公寓管理体制,促进了公寓文化的发展。

2.养成了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公寓始终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宿舍内务整理标准划一,企业文化浓郁润物无声,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树立了公寓的窗口形象,公寓文化氛围明显增强。

3.促进了学风建设。由于半军事化的管理,学生学习生活井然有序,学生相处和睦团结,公寓从未发生一起打架斗殴和人身安全事故,广大同学迟到早退现象明显减少,学风浓郁,考风端正,课余时间在公寓学习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4.培育了过硬的铁军作风。通过企业文化融入公寓文化,“严字当头、铁的纪律”铁军作风深入人心,学生对铁路建设的艰辛和荣耀有了清楚的认识,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以中铁五局兰新二线二期铁路项目而言,在戈壁滩修路,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近三年引进大学生63名,在其他学校的毕业生违约流失大半的情况下,而我院25名毕业生一直坚守岗位。其项目经理徐配轮动情的评价:“陕铁院的学生救了我们的急,他们工作踏实,纪律性强,作风严谨,我们用的放心”。

学院的公寓文化建设正是紧紧依托铁路行业,处处体现铁路特色,塑造了独具特色的公寓文化。近年来,先后有五个国家、三十四所高职院校的同行来公寓参观考察,赢得八方来宾一致称赞和好评,公寓已经成为学院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基本经验 1.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素质和能力。学生是公寓的真正主人,让学生和学生组织参与公寓管理更能增强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和生活补贴,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实效。

2.必须对接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环境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院坚持秉承铁路优良传统,坚持半军事化管理,弘扬“严字当头,铁的纪律”的铁军作风,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零距离接轨。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宽严相济,增强服务育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以优质的服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严格管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4.必须抓好公寓文化活动,增强文化育人的品味和功效。文化活动的开展到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要通过精心设计,开展并打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且别具一格的品牌活动。

5.必须坚持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增强整体育人的活力和合力。公寓文化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学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人、财、物要配备到位,在全校上下形成各部门协同给力、人人共同参与的强大育人合力。

(该成果先后荣获2011年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优秀奖)

第二篇: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

教育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

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是由教育“三个面向”指导思想及教育改革趋势所决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同样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符合本校的实际,代表师生的共同意志,体现出“四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

二是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将学校办成“园林式单位”。校园的美化不应只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楼馆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如图书仪器、电教设备等)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课室的布置,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要保持校园环境的洁净,并把好校门关,保证学校免受外来干扰。

三是物质文化的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各方面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地动手完成,如:课室布置、环境卫生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

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

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级长、政治科科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棗工会棗团委”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棗德育处主任椖昙都冻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校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大队部棗团支部、班委会、少先队中队棗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室、德育处棗公安局、派出所棗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网络才能保证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必须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就、有总结)、“四定”(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三落实”(组织、经费、器材),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业余团校、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田径队、蓝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由老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二是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既要有思想性的(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各种评优活动等)和知识性的(如学科知识竞赛、知识讲座、“三小”活动等),又要有娱乐性的(如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美术书法作品展、影视欣赏等)和实践性的(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等),还有必要设置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元旦文娱晚会等,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

第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

第六、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第七、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

第八、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5.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

人际关系被称为人世间最复杂的关系,学校也不例外。从横向看,有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教师集体的人际关系和学生集体的人际关系;从纵向看,有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师间的人际关系,教师间的人际关系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仅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直接影响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谈点看法。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地

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反过来,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要服从集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当今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而暂时逃离“神经紧张,甚至心烦意乱”的境地,在轻松的心境下,心窗打开,可增强进取心,从而自愿接受困难的挑战。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大胸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因沉浸在欢乐或业余爱好中,因注意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理因素,就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美育功能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但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追求美,却不善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误以丑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内在美,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深刻有内涵。而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抢,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3.实践功能

随着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青年学生面临着人才市场和优化劳动组合等种种考验。因此,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努力也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竟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竟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竟争意识,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竟争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人际广泛交往的社会,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娇生惯美,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交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自然要成为培养交际能力的主阵地。而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的信心,各种活动的开展既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际场所,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第三篇: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

[摘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育校园文化建设及人功浅谈能

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

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校园文化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课余文化 舆论文化 德育功能 美育功能 实践功能 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是由教育“三个面向”指导思想及教育改革趋势所决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同样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符合本校的实际,代表师生的共同意志,体现出“四性”即: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

二是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将学校办成“园林式单位”。校园的美化不应只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楼馆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如图书仪器、电教设备等)的更新添臵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课室的布臵,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要保持校园环境的洁净,并把好校门关,保证学校免受外来干扰。

三是物质文化的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各方面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地动手完成,如:课室布臵、环境卫生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

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团委、德育处、年级组”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德育处主任、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校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大队、团支部、班委会、少先队中队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室、德育处、公安局、派出所、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网络才能保证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必须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就、有总结)、“四定”(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三落实”(组织、经费、器材),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业余团校、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田径队、篮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由老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二是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既要有思想性的(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各种评优活动等)和知识性的(如学科知识竞赛、知识讲座、“三小”活动等),又要有娱乐性的(如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美术书法作品展、影视欣赏等)和实践性的(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等),还有必要设臵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元旦文娱晚会等,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

第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

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

第六、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第七、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

第八、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5.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

人际关系被称为人世间最复杂的关系,学校也不例外。从横向看,有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教师集体的人际关系和学生集体的人际关系;从纵向看,有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师间的人际关系,教师间的人际关系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仅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直接影响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谈点看法。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

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地

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臵,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反过来,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要服从

集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当今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臵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而暂时逃离“神经紧张,甚至心烦意乱”的境地,在轻松的心境下,心窗打开,可增强进取心,从而自愿接受困难的挑战。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大胸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因沉浸在欢乐或业余爱好中,因注意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理因素,就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美育功能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但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追求美,却不善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误以丑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内在美,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深刻有内涵。而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臵,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抢,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3.实践功能

随着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青年学生面临着人才市场和优化劳动组合等种种考验。因此,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努力也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竟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竟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竟争意识,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竟争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人际广泛交往的社会,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娇生惯美,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交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自然要成为培养交际能力的主阵地。而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的信心,各种活动的开展既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际场所,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第四篇: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

2.0

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

学号:201003699554姓名:管丽华指导老师:连莲

【摘要】:校园文化既是有形,也是无形客观存在的,是学校教育理念、特色的体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塑造人。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和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笔者将结合所任教的赣县古田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作者单位:赣县古田中心小学

【关键字】:校园文化建设必要性内容和方法育人功能

随着新一轮的课改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于管理、育人来说是多么重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一个整洁优美、文明健康、融洽和谐、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校园文化,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催人奋进,教人文明,给人以“夜雨瞒人去润花”的熏陶和感染,使全体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笔者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

2、在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应特别重视精神文化建设。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比如乡镇小学,物质文化硬件建设相对要差些,所以需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在乡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注重学生智力因2.0

素的培养又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既要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又要注重间接情景的暗示。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要求我们乡镇小学在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应特别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

3、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4、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总之,在乡镇小学硬件建设相对较差的情况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不落后于城市中学,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将是长远的、全面的,要相信,健全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特色文化、舆论文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陶冶科学情操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我校校园建筑布局合理,环境优雅。鲜明地分成了教学区、运动区、教工宿舍区,给人既幽静又活泼之感;室内,领导办公室有学校的规划,工作计划,岗位职责等内容的牌板;教室里有学风、班风、标语、学习园地等牌板建设;在学生视线所及的墙面上展示着学校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教室外建有多个宣传橱窗、板报。在校园每一个角落都合理地栽上花草树木,在通道两旁用不同造型的花木衬托,更显出幽雅别致。

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可以刺激孩子们的审美器官,引起他们的乐趣,从而激发美感,陶冶情操。我们在建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硬环境基础上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我校虽然是一所老校,但在格局布置中又处处体现出我校的科技教育特色,寓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师生行为

校园制度文化是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制定教师学生管理常规,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德育等规章制度,重视民主管理,建立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设置意见箱和“知心姐姐”信箱,畅通师生倾诉渠道,每学期末,我们都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积极采纳教师对学校工作的好建议,真正做到民主管理。而对学生,我们除制定了“古田小学学生在校、在家一日常规”等,同时,还进行了既民主又严格的常规管理检查评比。

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真正特质的校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是一个不断建设完善提高的过程,是一个精心培育和营造的过程。目前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困难很多,它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更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但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相信随着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必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三)、加强特色文化建设——开展多彩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结合学校的传统与实际,让健康、高雅、生动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以寒暑假、重大节日和各种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传统性教育活动,如元旦书画比赛、二月植树活动、三月学雷锋系列活动、五一劳动赛、六一艺术、教师节、迎国庆歌咏比赛、法制宣传日等;开展经常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每年校田径运动会、读写大赛活动、手抄报比赛、书画作品展评、歌咏比赛,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心智得到放飞,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挥,激励每一个学生自信地走向成功。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充分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学们在优美的校园参加丰富的兴趣活动,学校为他们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学生的发展节律与教育节奏更加协调。

(四)、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氛围塑造健康人格

小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可塑性强,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将有利于其终身的发展。因此,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校在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基础上十分重视舆论文化建设,我们强调“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职员工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我校领导从自身做起,要求全校教工以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我们把教书育人的师德表现作为工作考核重点,通过考评树立师德标兵,教育批评直至处理违反师德规范的人,从而形成“敬业爱生、务实创新”的教风。加强舆论文化建设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第三是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以培养正确的舆论; 第四是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第五是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宣传橱窗、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一)德育功能

1.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已在我校形一种无形的教育。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行为已表现出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态势,他们能自觉地把学校、教师的教育要求内化为个体需要,引发出正确的行为习惯。学生自觉地爱护校园环境,从不乱丢纸屑杂物和乱涂乱画;自觉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自觉地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内除杂草、修剪花木、清洁卫生等。爱护花草,爱护大自然的思想已在我校学生心中扎了根。

2.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品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我们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不仅养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培养了大批合格兼特长的优秀学生,而且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有力地推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不断地提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走入我校,你会看到大门口的“学一学、做一做”是学校每周对学生提的德育目标,进入门厅,墙面上醒目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映入你的眼帘,在实验室楼梯口有“进入实验区,请慢步、轻声”,水池边则有“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等提示语,随时都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里健康。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小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点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当今学生的心里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

(二)、美育功能

校园文化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它把学生从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拉进一个群体,为形成和谐氛围提供了机会,由此使其产生群体的认同感、归属感、义务感、责任感。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 “三育人”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力军的作用,树立起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认真抓好班级和团队工作,建设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

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扮,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三)、实践功能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想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努力地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竞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竞争能力。

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我校还将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之中,加深和扩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有利于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寓德育与智育与轻松活泼的形式之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

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未来社会还是一个人际广泛交往的社会,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面对新世纪教育发展形势,我们将努力创造优美校园环境,共创和谐校园,树立全体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全部教学活动都是德育实施过程的意识。努力构建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全学科德育的模式,使我们的干部达到: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动态的管理模式;使我们的教师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使我们的学生具备:行为规范的品德,牢固扎实的基础知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从而起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古田小学将以“务实奋进、开拓创新、勇争一流”的精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创建文明怡园、人文学园、活动乐园、和谐家园,努力建设一个具有农村特色的校园文化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张素珍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第7期

胡金金 《江西教育:管理版》 2007 第7期

刘持忠 《改革与战略》 2005 第3期

阳旭 《教育与职业》 2009 第2期

罗校晴 《青海教育》 2010 第7期

张建明 李遵清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 第1期

杨华文 《教育探索》 2009 第10期

董志伟 《江西教育:管理版》 2010 第1期

第五篇:《公寓管理的育人功能》读后感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经在宿管的工作岗位上耕耘了五个多年头,宿管的工作平凡平淡,但平凡中却蕴藏着深刻,从一开始对宿管工作的不以为然,到后来对此工作认识的提高和升华,缘于公司王文静老师的《公寓管理的育人功能》这篇文章。王老师在这篇文章中,将公寓管理工作做了全面、详尽、细致、精准的剖析和阐述,读后受益匪浅。

我的工作服务群体是天之骄子们,他们优秀拨尖,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突然来到陌生的环境,使许多孩子茫然无措,看着这一张张稚嫩的面孔,纯净的眼神,就象看着自家的孩子,油然生出一股亲近感,我们细致、周到、体贴的近距离服务对他们显得尤为重要。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我们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技能对孩子们的人生观的塑造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善意和风细雨抑或是略带情绪的交流,细腻、敏感、自尊的孩子们都洞若观火,几年的求学生活结束后,他们将奔赴社会,投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他们就象种子会在新的环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们也象海绵,吸收着善和恶。在我的服务工作中,如果传递出的是关爱是友善,是母亲般的絮叨,那么他们会带着感恩的心,友善的爱走向社会,薪火相传,将爱的接力棒传下去,这种正能量的辐射力是巨大的,每个公民前进一小步,我们的社会文明就会前进一大步。

在我几年的宿管工作中,我不断将王文静老师的文章和我的具体岗位工作加以结合印证,每次都有新的感悟,一个看似琐碎平凡的宿管工作,却包涵着强大的育人功能,这是我几年宿管工作的深刻体会和收获。

下载(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坚持半军事化管理 凸显公寓文化育人功能(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坚持半军事化管理 凸显公寓文化育人功能(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