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500字《精妙雄辩术》读后感
《精妙雄辩术》读后感
这本书看上去很薄,可是内容量却非常的大。一共说了七种雄辩术,分别是反戈一击术,谐讽幽谏术,妙语巧比术,因情就境术,诱敌使趋术,归谬反证术,金蝉脱壳术,每一种雄辩术都是旁征博引,用了大量的事例给我们讲述了怎样去恰当的说话,看起来非常的有意思。看了以后我学习到了很多的说话技巧,并且也经受了洗礼,感受很多:
首先,我的感想是一普遍的现象:茶壶里煮饺子,有货你也倒不出来。在全世界范围之内,时间如奔腾的江水一样在不停地向前推进,雄辩就是江水中最磅礴有力的一朵浪花,什么时候都能激起千层浪,让世人为之惊叹。在中国,雄辩家所向披靡的雄辩风采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苏秦纵横开阖,使六国得以安;诸葛亮舌战群儒,促成吴蜀的联手,大败曹军于赤壁;闻一多面对强敌拍案而起当头棒喝;顾维钧巴黎和会一句“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驳得日本代表无言以对;朱镕基在日本答记者问,“我最喜欢的是国歌,如果我唱你们都得起立”,击退了日本人的不怀好意。在国外,仅以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例,他在最后的辩论击败了希拉里与麦凯恩等人,成功入主白宫,成为美国第56届总统。这个事例所具有的代表性足以说明一切问题!
通过上述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在中国,雄辩家多是古人,而当代知名的雄辩家,也只得几人而已。而在美国,除了奥巴马外,还有很多人口才特别好的人,如卡耐基,以及历届总统,如林肯、克林顿等。可以说,一般的美国人,只要站出来,都能洋洋洒洒地说上一大段。而我们中国人,在身边就能看得见的,唯唯诺诺能开口说话的还好,还有很多人有话根本就说不出来,更别提口才和雄辩了。这就像古人说的“茶壶里煮饺子,有货你也倒不出来”一样,更何况还有一些人肚子里根本就没什么货。
其次,觉得自己口才有待于提高,要多动脑且多动口加以练习。姜总说过我们做销售工作要有相声演员的口才,能说会道是必须的,要能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人话,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语境下说恰当的话。
口才是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不能只靠心想事成,而必须多动脑,多动口。唯有多动脑才能发挥我们的各种思维力,是我们能在各种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面前,做出超出一般人所能达到的纵深度和横阔度的探索,有理有据地拿出高居于社会人群之上的远见卓识来;为有多动口,才能把口才的有关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实践结合起来,不断通过实践和总结,扬长克短,积累经验,提高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策略和技巧的能力。
最后,学会自嘲。有一个例子:50年代,美国总统杜鲁门会见十分傲慢的麦克阿萨将军。麦克阿萨将军拿出火柴点上烟斗就抽,抽了一口停下来,对总统说我抽烟你不会介意吧?杜鲁门说抽吧将军,别人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任何一个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在交谈中,有时会遇到对方有意或无意的触犯自己,把自己置于尴尬境地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不必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失去心理平衡,可以采取自嘲的方式,既可以表现自己的大度胸怀,又可以在难看的困境中以自我排解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尊严,掌握了交往中的主动权。姜总以前培训的时候告诉我们要学会自嘲,这一点很重要,自嘲可以体现你的坦然和淡定,即使自己嘲笑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面子没那么重要的,太自我的人往往是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自我的轨道上面,这样的人很爱面子,也很难去进行自嘲。
你思路清晰吗?你能侃侃而谈吗?你能说得大家哑口无言吗?你能说服你想说服的人吗?你的话语能让你所向披靡吗?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是否定的,就说明你的口才不行,还差着远呢,还得继续努力。这本书,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丰富学识,勤加练习,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像苏秦一样,都可以像诸葛亮一样,都可以像奥巴马一样,说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第二篇:雄拓读后感
雄拓读后感
今天,我又读了60页《雄拓》,说句心里话,滑稽的是,我越来越读不懂会长东方毅先生的这本书了。
“功利的教育只会滋养功利的教师;功利的教育只能培养功利的学生。““(课堂)多一些务实,少一些功利;多一些实践,少一些空洞;多一些研究,少一些说教。”以上两句话均原文摘自《雄拓》第三章《文化中华》第四节“教育拓展塑新人”部分。很明显,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在向国内现在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开炮”。该章节还提到,“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重塑民族精神,重塑国民性”,“拓展教育,以人为本,解放人,发展人,提升人的生命境界,铸造伟大的国民性”等。咱姑且不论”拓展教育”能不能那么神,也不论其教育理念忽悠不忽悠,就冲会长东方毅先生所述内容,关注当下教育,并视办好教育为己任这股劲儿,这份精神,我就愿意为他竖起大拇指——会长好样的!我们一起祈祷“铸造伟大国民性”的优质教育早日到来吧!至于是不是书中所论述的“拓展教育”,我个人认为,也许,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还是今天,上午,协会集团有个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法律硕士高材生前来应聘。不瞒您说,当时我就震惊了:尼玛呀,中国当下的教育是肿么了?堂堂法律硕士,一位社会科学顶级殿堂——社科院培养出来的高材生,都找不到工作了?要到这儿来找饭碗?当然,就事儿论事儿,我没有任何贬低协会集团“工作好去处”的意思,也没有丝毫的对上述那位“高材生”能力方面的怀疑。只是想问,我只是想问,怎么了,到底是怎么了!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时代要进步,社会要发展。那个推动力会是包括拓展教育理念在内的拓展主义、拓展文化吗?我不知道,至少,目前我很难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拭目以待吧,时间,唯有时间,会证明一切的!加油!
第三篇:安藤忠雄.读后感
光与影的战歌
——《安藤忠雄》读后感
一切都像安藤自嘲那样,他是游击队中的一员,从始至终他一直在战斗。
谈到日本,大凡有民族感的国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腾一团与生俱来的仇恨。但军国主义不能代表日本,军国主义者也代表不了现在的日本人。通过安藤,我们看到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反思,至少在建筑行业内。
安藤的成功,或者说是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性格。拳击手出身的他,在看到与顶尖选手的先天差距时,安藤对未来犹豫了。“钱不是用来存得的,只有把用在自己身上时,钱才有了价值”。于是,他决定旅行求学。正是由于这段经历和他小时候既不受欢迎的遭遇,塑造了他执拗,自立自强的性格。
在他改造自家住宅“住吉长屋”时,他建构了对外没有任何开口、无表情的清水混凝土墙面,这表达了他对抗在高速经济成长的名义下不断扩张的都市的个人意志。同样在他的第一个都市建筑“表参道之丘”中,他在族中原有的榉木行道树的考量下,压低建筑高度,并以玻璃统一横长的立面,借此表现公共的民意对抗一味追求楼边面积与经济效应而不断侵蚀都市空间的市场原理,并希望留下那存续超过半世纪的风景。在外人看来,住吉长屋与表参道之丘是两个层次的建筑作品,相去甚远。但在安藤心中两者间有一条线,“以建筑来表达对都市的观点”以及“以建筑来对都市有所诉求”的主题间所画的一条线。住吉长屋、表参道之丘……是他同畸形发展的都市战斗的阵地。
在安藤眼中建筑是有责任的,除了为人遮风避雨,还需对其周围环境负责。在他的作品中,作品的创意的灵感或者限制都来源于环境。建筑这种对环境的尊重,在环境面前表现得如此谦卑,或许又回到了建筑设计的母题。建筑的这种责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初,是使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尽可能的融合,正是这种观念使得环境整体面貌未受大的影响,也使相同风格的建筑能大量和谐地存在,这就出现“造镇”的现象,六甲山集合住宅群,安藤十几年、二十几年持续持续改变当地的风貌;到了21世纪,世界开始注目环保,安藤则在材料、采光、通风上寻求环保。
安藤对清水混凝土情有独钟。一方面,正如他自己所说“混凝土是一种可以吧建筑家的想法有如表情般展现与外在、具有多样的材料。”对建筑不加修饰,以如此骨感的方式呈现,可以让观众不受外在装饰的影响,直面设计本身,或许这样更能读懂设计者;另一方面,混凝土本身具有耐震、耐热、极具表现力的特点,“语气用特殊工法展现自己的特色,不如以平常的方式做出谁也模仿不来的作品,虽然困难,却让创造怀有梦想。”越是平常的食材,就越是考验厨师的能力,建筑也如此。安藤的特色还在于他对光影的理解,光之教堂便是一个极成功的案例。“要在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彻底凝视眼前叫做‘影’的艰苦现实,而为了超越它,就必须鼓起勇气向前迈进”,他认为光影不只是建筑里的明暗关系,更是人生中的经历,是生命不断拼搏、战斗的姿态。
安藤是一位建筑家,但几十年的从业经历使他的目光转向社会,建筑里表现着对不同时期社会的思考。他关注儿童建筑,关注弱势群体……出于这些初衷,他的很多建筑设计都是无报酬的,他甘愿奉献自己。
安藤忠雄在做一个设计时,设计的想法不是在接到委托时才开始构思的。他常常给一些空地,或者有意思的基地进行设计思考,很多时候在接到当地委托的时候,他已经思考很多遍了。我想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生活需要发现,灵感也来源于生活。安藤虽说是做一个建筑,但他往往是从宏观方面开始思考的,这使他看到的问题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最后,想感谢安藤,让我走入了建筑的殿堂。
第四篇:读后感精妙小语
读《教师专业发展精妙小语》有感
无棣县碣石山镇明德小学刘志霞
俗话说“读书,多读教育经典,经典可以使人趋真向善;经典可以使人宁静志远;经典可以使人荣辱不惊;经典可以使人气质高雅;经典甚至可以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改变我们的人生。”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张万祥的著作----《教师专业发展精妙小语》,让我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境界得以升华。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解决了我专业发展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发我深省,真的令我受益匪浅。本书汇聚了几百条众多优秀教师的智慧小语,每条小语都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给人以启迪。在我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我曾经遇到过很多的困惑,在特级教师张万祥的著作中,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使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作为教师,我觉得需要高涨的工作热情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还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我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善反思、勤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作为教师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根系发达”,充分地汲取大地的养分,才能使得教师的“人生之树”枝繁叶茂,才能使教师的“教育之树”顶天立地。阅读使人聪慧;阅读使人明理;阅读使人视野开阔;阅读可为我们教育教学滋养底气与灵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一个善于读书、热爱读书的教师,必将影响他的学生也读书、爱书。一个专业化的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继承者”,能够自如地应对一般性社会事务;其次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创新者”,能够在学科知识的交叉冲突中寻找到突破口,创新、丰富和发展科学文化知识;再次还应当是一个活生生的“大教育者”,不仅能够开展学科专业教育,而且能够给予学生广泛的人文影响。在读大学的时候,我把书本看作是我的好朋友,这位好朋友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也为我解决了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难题,使我更加明理和享受生活的乐趣。但是在上班期间,我很多时候都由于这样那样的理由冷落了这位朋友,导致我的“通识性知识”没多大的长进,教学上的进步不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
和这位好友形影不离,并把它教给我的知识学活,再把它传授给学生。要养成学习的习惯,和学生一起共读书,共同分享读书的成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一个让学生孕育梦想,追寻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如果学生还没有梦,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将希望和爱洒向他的心田,没能催生梦的幼芽,让他们长出属于自己的七彩的梦。孩子一旦有了梦,就让他们的心灵自由飞翔吧。呵护宝贵的热情,珍视稚嫩的创造,放飞翱翔的胆量,分享成长的愉悦„„这一切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是他们梦想的引导者。
读此书不仅让我找到处理问题的真谛,也让我领会到为人师者的榜样作用和引导作用。让我更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幸福感,此书籍是教师的必备之书。
第五篇:红楼梦字读后感
红楼梦字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 俗话说得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其意白见。但碍于《水浒》、《三国》等从牙牙学语起就阅读,再读已无多大意义。无奈之中,捧起那“石头”硬啃起来,倒别有一番“胭脂”味。下有几条真(天真)知拙(笨拙)见,以供茶余饭后消遣。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并不只是单单一本爱情小说所能概括。作者为写此书,寒窗几十载,对医药、园林、建筑、书画、诗词、烹调、服饰、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整部书对研究探讨青朝风俗民情很有帮助,它仿佛是当时生活的小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怪不得至今还有许多红学家专门研究此宝。此书所现之人情世故,官场是非,在今天都屡见不鲜内涵之深,可真谓看一遍两遍不少,读十遍八遍不多。对于我精读此书是对吾之文学素养起巩固、提高,以致于升华之用,大有相见恨晚之情。
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
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嫁于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得人心又如何?最终也未得幸福。
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小心,甚至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好似毫不讳忌,泼辣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绝差不了凤姐许多。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时而劝戒宝玉,宝玉无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强,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说;二袭人如此劝慰,仍不见起效,多说也无效。就此打住,多说无意。再拿她与宝玉结婚之时,伺机将颦儿的死讯告诉他,也显示了她的才智。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来说说我自己的见解,我自认为对宝钗的为人,性格,想法都不够了解。我只是以一个常人的角度来思考。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可难免会有点虚伪感。她对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轻易像他人倾吐心声,她就好似将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来没有人自愿,将自己埋藏,她也许是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这么做的。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妈脸上也有光。也许她是招人喜欢,可同时她将真正的薛宝钗埋葬。在整部书中,表面上她也许是最完美的,可我总觉得她出卖了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那还有什么完美可言?也许是家境关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虽有薛蝌,可毕竟不是亲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时,时机成熟后,便可寻回自己,可到时到何处寻回自己?虽然她是强者,我个人认为将自己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个弱者做的来的,可最
后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
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常听人讨论,宝钗凄惨还是黛玉凄惨?可纵观全文,细细评之,你便会觉得这个问题已不重要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黛林中挂,金簪雪里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