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读后感 3000 字

时间:2019-05-12 15:2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矛盾论》读后感 3000 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矛盾论》读后感 3000 字》。

第一篇:《矛盾论》读后感 3000 字

《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主席在1937年写的。主要是为了克服中国共产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对于我们今天的威武辩证法的学习很有帮助,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列宁的思想,创造性的运用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的许多的复杂矛盾。

它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是20世纪的历史巨人。他不但以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的实践,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而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的创造,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毛泽东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又都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读书,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毛泽东最重视哲学。他在哲学这个领域花了很多功夫,读了很多哲学著作,不仅有马列的,还有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以及我国古代哲学家的一些著作。毛泽东正是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并写出《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划时代的哲学著作。毛泽东和马克思一样,特别重视历史和哲学,在他的《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系统地论证了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和核心。在《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今天读《矛盾论》,它的哲学思想,使我的认识的到了升华,对我个人思想发展是根深蒂固的,对我的个人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具有深远影响。读此篇文章,感想颇深。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首先阐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两种宇宙观的对立。这两种对立的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此相反,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差异就是矛盾。“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也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的特殊性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要用发展、全面的观点,多方面、多层次分析和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既要分析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和同一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又要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和与之相联系的矛盾。

针对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指出,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的各种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区分其主要的和非主要的;矛盾的双方,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必须区分其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为我们指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指出:“矛盾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对不同性质的矛盾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针对矛盾的同一性问题,毛泽东指出:“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种矛盾是现实的矛盾,矛盾着的双方互相依赖、互相转化是有条件的。同时指出,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往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客观事物中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一切矛盾都以一定的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个性中存在共性,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在实践中,必须具体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具体情况,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

毛泽东在文章最后以精辟的笔调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他强调,事物矛盾的法则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矛盾论》通篇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深刻论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意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文献。《矛盾论》从辩证法角度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以从《矛盾论》为主要影响的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促使我世界观转变的催化剂。在以前,我的正义感使我对光明与黑暗、善与恶能够分辨。追求前者而厌弃后者。但我从没有想到怎样去改变这现实中的一些丑恶现象。我只知道依靠个人奋斗、掌握实在的技能、本领,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作一个清白的、有用的、争气的人。读了《矛盾论》,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使我的认识升华了。我感到,要改造现实,不能光靠个人的努力,还要团结周围的人,所有的中国人一起来努力。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我必须掌握矛盾普遍性的分析方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在实践中科学分析和正确处理各种具体矛盾,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完善自身发展进而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学习《矛盾论》,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毛泽东说:“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用什么方法去看世界,用什么方法去分析问题,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重视的问题。在现阶段,要提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和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就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每一个大学生的头脑。要学会用这个规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工作、学习中要从纷繁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要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看到矛盾的发展变化,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实事求是地对特殊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第二篇: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以总分总的形式讲解了矛盾的六种观点,并对此进行了总结。文章结构完整。思维缜密,体现出了极大地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文中例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论证辩证的矛盾论。具体,形象,使人更加深刻地理解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和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首先,论文论证了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和辩证的宇宙观。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认为事物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外力(即外部原因),而不是事物的内部原因。作者例举了欧洲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机械唯物论,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庸俗进化论以及中国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让读者对形而上学有了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与此相反的是辩证的宇宙观。辨证宇宙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的必然运动,而事物的和其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即外部原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原因。他认为内部原因是决定因素,但同时又没否定外部因素。作者通过了大量的例子证明了这一观点。紧接着作者介绍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论证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且指出了当时中共中的的大部分人能够认识到的矛盾的普遍性,却很少人能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即教条主义者的这一党内问题。随后,作者论证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且论证出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只有一种矛盾起着主要作用。我们要解决一件事情,就必须找到事情的主要矛盾,再从主要矛盾中找出主要的矛盾方面,对症下药,这样其余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接下来,作者谈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当中,斗争形势无条件的,绝对的,而统一性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是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连接,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而斗争性与同一性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最后,作者论证了“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作者层次分明,构思严谨。给我们许多启迪,如我们要善于用辩证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找到事物的主要矛盾,以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解决和处理一件事情。并且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由一般到特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由木见森,有特殊到一般。

作者的意图在于减少党内的教条主义者的数量,使他们辩证的看待问题,认清形势,从而更有利于党的发展,壮大和革命的前途。但从中却给了我们一些有用的启迪。同时我们要意识到,任何一个团体都要允许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存在,让它们交流,渗透,从而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但也要对错误的思想进行严肃的斗争,同时也必须充分地给有错误的思想的同伴留有自己觉悟的机会。这就需要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了

第三篇: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继1937年7月完成《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思想,于同年8月完成的,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过演讲。毛泽东的《矛盾论》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系统地论证了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和核心。在《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今天读《矛盾论》,它的哲学思想,使我的认识的到了升华,对我个人思想发展是根深蒂固的,对我的个人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具有深远影响。读此篇文章,感想颇深。

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差异就是矛盾。“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也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的特殊性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要用发展、全面的观点,多方面、多层次分析和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既要分析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和同一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又要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和与之相联系的矛盾。

再有,毛泽东同志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就拿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件事来说吧,是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叛变了革命;但是,这和当时党内所出现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也是分不开的,如果在当时我们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硬起来,不和国民党妥协,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败,更不可能发生国民党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样,在江西中央苏区,如果我们不迷信苏联的某些“经验”和听命于共产国际的那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指示的话,就不可能发生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可以说,远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面包、喝洋牛奶的共产国际的头头脑脑没经过调查研究,擅自发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所谓“指示”,固然可恶,但是,如果没有党内那些对马列著作的条条框框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奉若神灵的教条主义者,窃取中央主要领导岗位的话,也就不可能导致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弄得中央红军大搬家似的进行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以说,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句话,说得可真是太对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这我们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另外,这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当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所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过的,而解决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我们居民所食用的粮油实行的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也就是半斤油和二十七、八斤的口粮。特别是象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每个月加在一起也超不过那么五六斤,可以说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过得是相当的苦,虽然每斤粮的价钱超不过两三毛钱,价格较低,但是人们却吃不到更多的细粮,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取消了“粮食本”,粮油敞开供应,这下子人们的餐桌上可再也见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这样的粗粮了,可这好了好了,人们却又开始抱怨上了,抱怨什么呢?原来呀,是买粮食虽然不用粮食本了,可以敞开量地买,但这价格却上来了,而且这段时间是这个价,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却又是那个价,弄得人们是人心荒荒,一个劲儿地抱怨说:这还不如有粮食本哪会儿呢!虽然人们对这件事的认识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确实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人们只好吃定量供应的粮油,而且每个月根本吃不上几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场经济时期,这个问题虽然是解决了,但粮油的价格却又上来了,这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只要这样,才能解决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的矛盾。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再有,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更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地看问题,照抄照搬某些条条框框。例如,1949年建国后,我们对城市里资本家所经营的工厂企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这就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政府对资本家的财产实行没收充公大不一样,我党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条主义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苏联在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得事与愿违,达不到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没有不出乱子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死抠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矛盾论》这篇文章,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四篇:矛盾论读后感

读毛主席的《矛盾论》有感

以往的时候不是特别关注这类的文学作品,《矛盾论》是毛泽东早期(1937年初稿,1952年修改稿)撰写的一部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这是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目的,为了克服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而写的。在学习过了《矛盾论》后颇有感慨。

列宁说:“对抗和矛盾断然不同。在社会主义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著。”这就是说,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不能到处套用这个公式。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谈谈我的感受: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础。“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第二部分论述矛盾的普遍性。这一部分作者写得比较简略,因为作者对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认识水平已经作了客观的分析,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因此,关于这个问题只需要很少的话就可以说明白;而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则还有很多的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弄不清楚。„„为了这个缘故,当着我们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则的时候,我们就先来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然后再着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最后仍归到普遍性的问题。”作者对于客观情况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对全局有一个得心应手的把握。

第三部分讲矛盾的特殊性。作者分了几种情形。“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进而,“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进而,“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其相互联结上,在其各情况上,我们必须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进而,“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这就是在部分的逻辑结构: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层层明晰,浑然一体。第四部分讲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作者在这一部分开头指出“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可见,第四部分是对第三部分的细化。作者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一段说明了研究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如果不研究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这两种情形,也就是说不研究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那就将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情况,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这样就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巧妙地联结到了一起。

第五部分讲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

第六部分讲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这又是对第五部分矛盾斗争性的细化,作者明确了“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最后,第七部分,作者进行了总结。这七个部分层次关系清楚,逻辑结构明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论点与论点之间衔接过渡自然。这充分表现了作者高屋建瓴的思想和统领全局的能力。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总起来说几句。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著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他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他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他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当著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区别;当著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这些,就是我们研究矛盾法则的一些简单的结论。

总之,这篇论文值得我们学的东西太多了,应该好好品味和领悟。

第五篇: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读后感

该文章中介绍了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础。“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首先作者论述了矛盾的性。作者写得简略,作者对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认识作了客观的分析,“矛盾的性被人所承认,关于问题只需要很少的话就可以说明白;而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则还有的同志,是教条主义者,弄不清楚。„„缘故,当着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则的时候,就先来分析矛盾的性的问题,然后再着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最后仍归到性的问题。”作者对于客观情况的分析,对全局有得心应手的把握。讲矛盾的特殊性。作者分了几种情形。“是物质运动中的矛盾。”“任何运动,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进而,“不但要每大系统的物质运动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每物质运动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进而,“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其联结上,在其各情况上,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注意。”进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去看。”这在的逻辑结构:各个物质运动的矛盾→各个运动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

段上的矛盾→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层层明晰,浑然一体。讲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作者在开头指出“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地提分析,这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可见,是对的细化。作者在的最后一段说明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跟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不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矛盾之主要的和非主要的这两种情形,也说不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那就将陷入抽象的,地懂得矛盾的情况,也就找出解决矛盾的的方法。”就将和巧妙地联结到了一起。

文中阐释了当时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由于农民阶级的经济状况比工人阶级还要糟糕,它们会成为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本身也是剥削阶级,与工人阶级有一种天然的对抗性,加之官僚资产阶级制定的法律总体上是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他们在很多时候会占在无产阶级的对立面;另一方面,他们又受到官僚大资本的盘剥和压迫,随时处于破产而沦为无产阶级的境地。因此,他们和官僚资产阶级也是矛盾重重。可以这样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斗争就是无产阶级联合农民阶级,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同官僚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无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这对矛盾中,当时的主要矛盾方面是官僚资产阶级。从人数对比上,无产阶级和它的同盟军占绝对的优势,但是,占人口极少数的官僚资产阶级却占有决策和舆论的主导权。他们可以利用占据的国家机器,使他们的利益合法化。围绕着《物权法》的争论本质上就是是否允许官僚资产阶级将他们的既得利益合法化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无产阶级明显处于下风。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官僚资产阶级的主要力量就在共产党内,这种特殊的地位就给了他们极大的便利:他们可以利用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共产党在群众的威信谋取他们的私利,他们更可以将他们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行为披上“改革”的外衣,以“改革”的名义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正是由于他们在这对矛盾中占据了主要方面,中国当时的社会才会出现如此多的不和谐的现象。“然而这种情形不是固定的,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在矛盾发展的一定过程或一定阶段上,主要方面属于甲方,非主要方面属于乙方;到了另一发展阶段或另一发展过程时,就互易其位置,这是依靠事物发展中矛盾双方斗争的力量的增减程度来决定的----《矛盾论》”。按照对立统一的观点,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促进这种转化的过程。当无产阶级和它的同盟军在这对矛盾中成了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谐社会就到来了。必须指出,和谐社会只是阶级的妥协,而不是阶级的消亡。在共产主义社会到来之前,官僚资产阶级产生的土壤将一直存在,彻底消灭官僚资产阶级也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在公有制占绝对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所谓阶级,也包括一种思想路线,由于世界观和理想的不同,这种思想路线可以表现为向共产主义发展或向资本主义倒退;所谓阶级,也包括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由于价值取向的不同,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表现为大公无私或自私自利;所谓阶级,也包括一种执政理念,由于国家机器中当权阶层的信仰和道德观念的不同,可以表现为以权谋私或者权为民

用。这种“隐性”的上层建筑的阶级,每时每刻都存在着向“显性”的经济基础的阶级转化的可能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有着非常多的困难。它的最大难点就是,无产阶级不能通过疾风暴雨的形式与官僚资产阶级斗争,而只能在它的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法制范围内有序地进行。但是,它斗争的对象,又恰恰就在它的先锋队----共产党内。打一个不太严谨的比方,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好象是共产党用左手和她的右手搏斗。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共产党还能不能领导构建和谐社会?怎样领导?当前的中国社会有哪些制约和谐的矛盾呢?

当今社会里,其实在每一种矛盾下面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矛盾,例如:干群矛盾,劳资矛盾,城乡矛盾,区域矛盾,供需矛盾,等等,等等。“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矛盾论》。”

要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找到影响和谐的主要矛盾。不去找这个主要矛盾,不去解决这个主要的矛盾,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到许多次要矛盾上,花大气力去制定针对枝节问题的方针政策而对主要矛盾视而不见,和谐社会就只能是一种空想。一般地讲,“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但是,这个“主要矛盾”指的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而

不是制约当前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在到达共产主义社会之前,“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将一直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不能因为承认这个主要矛盾,就片面地认为,只要我们坚持发展生产,只要我们的GDP不断增加,和谐就能自然而然地到来。如果这样来理解构建和谐社会,那就等于说,在共产主义社会到来之前,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根本不可能的。和谐,永远是个相对的概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可能有相对的和谐和相对的不和谐。事实上,这个“主要矛盾”,从广义上理解,属于人与自然的矛盾。虽然和谐社会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在当今的中国,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是第二位的,最大的不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社会是人的群体,所以人与人的矛盾也包括人与社会的矛盾。

下载《矛盾论》读后感  3000 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矛盾论》读后感 3000 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读后感 这次有机会阅读毛泽东的作品,之前一直没有读过,毛泽东是位伟人,想必他的作品也会很深刻、很有内涵。 对于世界,人们一直都有两种见解,一种就是形而上学,即是唯心......

    《矛盾论》读后感

    概论读书心得《 矛 盾 论 》 读后感班级:物联网工程 11-01姓名:屈卞忠 学号:30《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目的,即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

    《矛盾论》读后感

    09~10学年第一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读书笔记 《矛盾论》读后感 毛 泽东主席的《矛盾论》是一篇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论 文。这篇论文通过列......

    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读后感《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系统地论证了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和核心。在《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

    《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于一九三七年八月所写的哲学经典著作,其主要观点是说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由矛盾构成,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构成了事物的常态,矛盾的发展导致了事物的变化。正......

    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读后感 209612班 赵午腾 我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时就接触到了矛盾这个主题的学习,再早一些,小学就学过《自相矛盾》这篇课文,前一段时间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初读时,......

    矛盾论读后感

    引用评论家的一段话:《矛盾论》是毛泽东早期撰写的一部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它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点必须充分肯定。《矛盾论》存在的缺陷是:论述的起点不高,以事物这......

    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读后感 (摘选自网上素材)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来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