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经典之美
感受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经典之美
李克勤(jixuie)题记:昨天在一家企业开会,主要内容是观看“世界因你而美丽--2010-2011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的视频。再次领略凤凰卫视的独特风格。而其中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艺术总监,前中国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团长在获奖感言中,意味深长有充满深情谈起舞剧《红色娘子军》时的情景,令人难以忘怀。中央芭蕾舞团演员们在巴黎歌剧院排练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剧照赵汝蘅在灿烂的灯光下说:“我觉得首先应该感谢我们的前辈,我们的老团长,我们老的红色娘子军的创作团队,她们在芭蕾在中国只有十年的情况下,到今天经久不衰的红色娘子军,我觉得是她们给我们奠定了中国芭蕾的基础,我们首先要感谢她们。”从她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她有些激动。赵汝蘅是1964年上演的《红色娘子军》女主角吴琼花(吴清华)的首任扮演者,亲眼见证了这部“红色经典”所走过的每一个脚印。她在接受别人提问最开始创作演出时的感受时这样说:“我无法说出我当时的感觉,因为是那样的一个时代,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中俄关系破裂,只能依靠自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些留苏的老师回来了,我们一起探索自己活下去的路,舞蹈学校是1954年建立的,到了1961年我毕业的时候,我们正好赶上两件事,一个是三年自然灾害,一个就是苏联专家撤走,为了继续我们的舞蹈事业,大家都没有放弃这个共同的梦想,一心想做点什么,那个时代人都很单纯,一心向上,所以红色娘子军的产生我觉得是很自然的。”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用创业来描述这部经典的产生过程,而那一批创业者正是美的使者。他们发现了美,他们创造了美,而这个美又影响了中国,影响了世界。这一事业,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从艺术上来讲,作为中国的芭蕾舞剧,她到底美在哪里?她的独特个性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象赵汝蘅这些亲历者最有发言权。她这样说:“我记得当时我演完天鹅湖,就去演了红色娘子军,开始分配的角色是红莲。连长、吴清华我都跳过。最开始我们对作品理解不是很深刻,我们团长说我们只像娘子不像军,这就有了我们后来去大同体验当兵,真的像节目中的娘子军一样打把,行军。现在想起来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走得时候,解放军也都是很依依不舍的。我是演完天鹅湖就去演了红色娘子军的,从非常飘逸的感觉,一下子要表现非常昂扬,非常有力量的娘子军,从半脚尖变成全脚走路,感觉脚后跟特别疼,这些小的细节只有自己参与了,才会知道。《红色娘子军》确实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一生。” “挑战了西方的程式化,第一,我们突破了西方芭蕾舞爱情的主题。第二,红色娘子军很少有双人舞,完全是形式服从内容。第三,就是我们在演红色娘子军的时候已经可以在台上有语言了,能够做到这样的创新,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说这个作品的创作者很伟大。现在想来,排演红色娘子军确是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举措,挑战了西方的芭蕾。红色娘子军到现在已经有44年(指距离2008年)了,依旧常演不衰。在意大利演出,那里的观众说如果以前我们认为《红色娘子军》是红色中国的一个宣传工具,那么现在看,她真的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品。”2009年新年伊始,法国《欧洲时报》报道,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原创作品,这部首演于1964年的经典“样板戏”,40多年来,跨越了不断变换的历史风云,从未离开过中国的芭蕾舞台,据不完全统计,这部“红色经典”已经在中国上演了约2500多场,写下了中国芭蕾史上的一段传奇。
正是在这个时候,《红色娘子军》亮相古典芭蕾舞的摇篮——巴黎歌剧院。这座由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倡导建立的剧院,早在1669年便拥有了欧洲第一支专业舞蹈团,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十二个手位,以及视为芭蕾标志的“白色短裙”、“足尖舞”和“空中飞跃”等动作都出自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而巴黎歌剧院的舞台更是保持着世界顶级的演出标准,每年只有年初之际才邀请世界著名剧团登台演出,中国国家芭蕾舞团此次能够受邀在这一芭蕾殿堂亮相,被视为西方芭蕾舞界对该剧团实力认可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的毛主席在1956年为纪念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写的文章中郑重指出:“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但是要谦虚。不但现在应当这样,四十五年之后也应当这样,永远应当这样。中国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主义。”主席“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名言,可谓语重心长,一个国家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有自己的文化,需要不断创造自己的文化作品,就像《红色娘子军》这样的作品。毛主席当年观看舞剧《红色娘子军》后留下了老人家三句著名的评价:“革命是成功的,艺术是好的,方向是对的。”什么是伟大的创举?什么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我们的确应该从《红色娘子军》里,多感受一下。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我在大学课堂上,经常让大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观看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视频,经过适当的引导,我们的年轻学子很快就能够理解我们自己的经典艺术作品。我们和后代永远都要学习文化,我们也在自觉或者不自觉中创造文化,但是我们必须把握我们的自己的文化根基,那就是中国,现代中国不是从空从掉下来的,新中国是一步一步经过艰苦奋斗走过来的。我们还会走下去。就像赵汝蘅他们一样,在红色娘子军之后,又有了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就是继承传统,同时又创造新传统的过程,这样我们才无愧于,作为一个曾经创造灿烂古代文化的炎黄子孙的后代。
第二篇: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农家姑娘吴清华,家中贫穷,被恶霸地主南霸天强抢为奴。她逃出地主的樊笼,被抓回投进了阴森的水牢。
有一天,南霸天家来了一个华侨巨商,清华又被作为礼品转到了那位“巨商”手中。巨商把她带到路途中,把她放了。清华回头看看这位年轻英俊的巨商,感到惊奇和迷惘。她冒着风雨,越过树丛,一路急速奔跑,来到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琼崖独立师里一支完全由劳动妇女组成的战斗连队——红色娘子军。她见到党代表洪常青,这时她才明白,放走她的那位华侨巨商就是党代表洪常青乔装改扮的。清华与地主南霸天有不共戴天之仇,她要复仇。在一次侦察任务中,清华见到南霸天,两眼冒出怒火,她不顾侦察纪律,擅自开枪射击南霸天,结果暴露了目标,使南霸天逃脱。洪常青对她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使她提高了觉悟。后来,南霸天勾结国民党军队进犯根据地,洪常青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为了掩护战友撤退,负重伤被俘,英勇就义。不久,红军解放了椰林寨,击毙了南霸天。战斗中,清华因表现英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接任娘子军连党代表职务。
在几个星期前的中外舞蹈赏析课上,我们欣赏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芭 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这部六场的芭蕾舞剧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 我才知道,《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以此为标志,中国 芭蕾舞真正迈开了创建民族风格进程的一步。《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六十年代,那时正是新中国红色艺 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的我国在文化艺术生活方面受苏联影响很深,这正给了 我国芭蕾舞发展以绝好的机会。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就是这部《红色娘子军》,它在新中国的艺术史 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在文革中还曾被当作“八个样板戏”之一而风靡一时。众所周知,芭蕾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最初芭蕾舞是仅仅属于王公 贵族的一种舞蹈,它的题材最初仅限于公主和王子的爱情故事。后来随着封建主 义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芭蕾舞的题材也不断变化,但像《红色娘子军》这 样,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芭蕾舞剧却是头一次——毕竟,谁又能想象革命战争与 芭蕾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红色娘子军》的诞生,不得不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 一座里程碑。甚至有西方艺术学者评价说: 《红色娘子军》的价值和内涵,已经 超出了时代和意识形态的局限,可以说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对于《红色娘子军》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比如视频 22 分钟,娘子军连队操练时,农民慰问的场景,就明显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娘子军连队操练时的舞蹈,也是来源于真实军队操练的动作。还有各种武打场景 的动作、各种场景的背景布置等,均来源于生活。《红色娘子军》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就是第二场刚开始娘子军连队操练 时的场景。刚开始是人民群众的集体舞蹈,之后舞台上响起的旋律是令人熟悉的 《娘子军连歌》“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爹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不禁激动了起来。随后娘子军连队登场,乐曲也从齐唱变成了乐队的激昂演奏。之后是娘子军连队 的连长的独舞,飘逸的舞步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娘子军操练的舞步将传统芭蕾 舞和军队训练时的各种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芭蕾舞的柔,又有战士的刚。
之后一众男演员的五寸舞刀表演则表现出了男演员独有的阳刚之气。最后男演员 和娘子军连队共同起舞,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于娘子军连队建立的无比欢快的情绪。常青怒视
众所周知,芭蕾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最初芭蕾舞是仅仅属于王公贵族的一种舞蹈,它的题材最初仅限于公主和王子的爱情故事。后来随着封建主义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芭蕾舞的题材也不断变化,但像《红色娘子军》这样,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芭蕾舞剧却是头一次——毕竟,谁又能想象革命战争与芭蕾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红色娘子军》的诞生,不得不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甚至有西方艺术学者评价说:《红色娘子军》的价值和内涵,已经超出了时代和意识形态的局限,可以说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西 方芭蕾足尖舞的基础上,融合了大量的中华民族民间、古典舞蹈的语汇与技法,既有足尖舞的贵气,又有民族舞的朴实,还有军人训练的影子。而且《红色娘子 军》较大程度地扬弃了西方芭蕾以女演员为主、男演员为辅的状况,而是充分发 挥男演员的潜力来体现一种壮美的格调,各种刀舞和武打的段落,使男演员的能 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我国芭蕾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 把西方传统芭蕾、中国传统舞蹈、中国革命思想和中华民族艺术结合起来,在芭 蕾艺术中国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成熟的一步。《红色娘子军》不愧是我国最具有 代表性的芭蕾之一。序幕:海南岛
恶霸地主南霸天的土牢内,关押着南府丫头琼花。团丁头目老四奉命要卖掉她,琼花乘老四不备,踢灭灯笼,夺命而逃。第一场:成立红色娘子军连
黑夜,琼花逃出南府,与前来搜捕她的老四相遇,琼花落入魔爪。南霸天怒不可遏,命人狠狠鞭打,琼花昏迷不醒。南霸天认为琼花已死,率奴仆回府。
红军娘子军连党代表洪常青率领通讯员小庞化妆侦查,路遇琼花,遂指引琼花投奔红色娘子军连。第二场:红军
独立师建立了红色娘子军连。琼花赶到会场,受到军民的亲切关怀。琼花看到“打倒南霸天”的标语,愤怒地控诉南霸天对她的迫害,群情激愤。党代表洪常青接受琼花入伍。第三场:南霸天寿辰 黎族少女在皮鞭下被迫起舞。洪常青化妆为归国华侨前来祝寿,约定午夜与娘子军里应外合,一举消灭南霸天。
入夜,琼花和战友潜入南府与小庞联络,指点南府道路,并待机接应大队。适遇南霸天送客,琼花按捺不住心头怒火,不顾战友阻拦,开枪打伤南霸天,破坏了原定的计划。红军听到枪声,出击南府,南霸天与老四从地洞潜逃。琼花因自己违犯纪律,打乱了作战部署,懊悔异常。
红军打开了南霸天的粮仓,把粮食分给群众。第四场:红军的营地上
洪常青为娘子军上政治课。琼花学习后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老乡们摘了荔枝,编了斗笠来慰问红军。军民欢舞。哨兵报告国民党军队大举进犯,红军决定主力转移,留一小分队阻击敌人。第五场:黎明前
红军主力部队已插入敌后。洪常青率领小分队阻击敌人,坚守山口。小分队任务完成,全队安全撤退后,洪常青等人边战边撤。但洪常青受伤被俘。过场:红军主力进军南霸天老巢。第六场:南府庭院
团丁接二连三向南霸天报告红军逼近的消息。南霸天幻想威胁洪常青写信退兵。洪常青大义凛然,断然拒绝,被绑在大长青树上火焚,洪常青慷慨就义。
红军解放了椰林寨,群众欢庆解放。琼花与小庞得悉洪常青就义,悲痛万分。军民悼念先烈,很多人要求参军。红军队伍壮大、前进。
第三篇:红色娘子军
通过这学期中外歌舞剧欣赏课程的学习,我领略了中外优秀的歌舞剧,享受了一次次伟大的文化盛宴。老师在这学期集中而又不失全面的给我们带来《东方红》。《红珊瑚》。《红色娘子军》《白天鹅》等中外优秀的歌舞剧,使我们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扩展了学习面,增强了文化素养。接下来我将浅谈歌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赏析,这学期通过《红色娘子军》和《白天鹅》中外不同蕾舞剧的对比更是体现《红色娘子军》是将古典芭蕾舞的精华和中国元素融为一体的优秀金典作品正是这种对古典芭蕾的挑战与背叛,展现出了中国芭蕾独有的特色和民族风情
本文试从多角度全方面地解析该剧,以期能够对该剧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和再认识
艺术特点。
《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以此为标志,中国芭蕾舞真正迈开了创建民族风格进程的一步。它取材于革命的现实性题材,直接反映一群女战士在海南的革命斗争和生活。在芭蕾舞剧的选材上具有革命性的突破,在音乐的创作上和舞蹈动作的编排上又有很多创新,是一部久演不衰的优秀剧目这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从中国人的审美观出发,以中国革命历史作为创作的历史依托,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华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纪精品,并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迹。
历史回眸和历史地位
本剧是六十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创作演出的;是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1964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首演时,周总理出席并邀请了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观看。1964年10月8日毛主席观看,称赞《红》剧的改革:“革命是成功的,方向是对头的,艺术上也是好的。”1986年中央芭蕾舞剧团去英国、苏联和1979年中国艺术团访美时都演出了《红》剧第一场。1994年被评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
剧情介绍
序幕
海南岛,恶霸地主南霸天的土牢内,关押着南府丫头琼花。团丁头目老四奉命要卖掉她,琼花乘老四不备,踢灭灯笼,夺门而逃。
第一场黑夜,琼花逃出南府,但又与前来搜捕她的老四相遇,琼花落入魔爪。南霸天怒不可遏,命人狠狠鞭打,琼花昏迷不醒。南霸天认为琼花已死,率奴仆回府。红军娘子军连党代表洪常青执行任务,路遇苏醒过来的琼花,遂指引琼花去投奔即将成立的红色娘子军连。
第二场
红军独立师建立了红色娘子军连。琼花看到“打倒南霸天”的标语,愤怒地控诉南
霸天对她的迫害,群情激愤。党代表洪常青接受琼花入伍。
第三场
南霸天寿辰,洪常青化妆为归国探亲的华侨巨商的儿子假意前来祝寿,而真意是约定午夜后与娘子军里应外合,一举消灭南霸天的团丁并生擒南霸天。
入夜,琼花和战友潜入南府与小庞联络,指点南府道路,并待机接应大队。适遇南霸天送客,琼花按捺不住心头怒火,不顾战友阻拦,开枪打伤南霸天,破坏了原定的计划,琼花因自己违犯纪律,打乱了作战部署,懊悔异常。
红军打开了南霸天的粮仓,把粮食分给群众。
第四场
在红军的营地上,洪常青正给娘子军上政治课。琼花学习后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哨兵报告国民党军队大举进犯,红军决定主力转移,留一小分队阻击敌人。
第五场
黎明前,红军主力部队已插入敌后。洪常青率领小分队阻击敌人,坚守山口。小分队任务完成,全队安全撤退后,洪常青等人边战边撤。但一颗炮弹在他们旁边爆炸,洪常青受伤被俘。
过场
红军主力进军南霸天老巢。
第六场
南府庭院混乱不堪。团丁接二连三向南霸天报告红军逼近的消息。南霸天幻想威胁洪常青写信退兵。洪常青大义凛然,断然拒绝,被绑在大长青树上火焚,洪常青慷慨就义。
红军解放了椰林寨,群众欢庆解放。琼花与小庞寻找洪常青,得悉洪常青就义,悲痛万分。军民悼念先烈,很多人要求参军。红军队伍壮大、前进。
总结评价
作为新中国芭蕾舞台上的佼佼者,《红色娘子军》将古典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民族气派相融为一体,剧中处处洋溢着一种浓烈的中国风格。自从1964年公演以来,《红色娘子军》广受各界人士推崇。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的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通过这学期《红色娘子军》的欣赏既能够使学生了解中国芭蕾在世界芭蕾舞台的地位和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又能提升学生对芭蕾舞剧这一高雅艺术的赏析能力,丰富学生艺术知识的相关积累,陶冶审美情操,愉悦审美情趣。
第四篇: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篇一: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晓晓
很久以前就听长辈提起过这部影片,可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有好好的看一遍。现在,静下心来仔细一看,所引发的触动非同一般。
伟大的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每个共产党员都应懂得这个道理:'抢杆子里面出政权!'
于是,一场激动人心的红色娘子军运动上演了。自古巾帼不让须眉,看了《红色娘子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那个被压迫,被剥削,没有自由,没有光明的社会,中国妇女在挣扎。《红色娘子军》中的娘子们个个如花似玉活泼水灵,她们不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她们相信,只要自己拼死挣扎,就会见到光明。特别是那个琼花,一见到南霸天就怒火中烧,不顾纪律也不管自己的生命危不危险,上去就要干,于是就有党代表洪常清对她的教育。所以,她们也并非是只凭一时的义气用事的,她们是有组织有纪律的。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在娘子军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很喜欢里面的洪常清和吴清华,从他们身上,我读到了许许多多生活中学不到的品质。看到他们为了光明而奋斗,为了人民而不顾一切,我感到了一阵阵的愧疚,我总是在想,是不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太>幸福太甜蜜了,所以我们才丧失了奋斗的动力呢?
被压迫的她们,从来都没有想过怎样过安逸的生活,她们一心一意的想要争取自由。可是,今天的我们自由了却又困进了自己的牢里。没有人欺压我们,没有人虐待我们,可是我们依然过得不幸福。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自始至终都找不到答案。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而我们,之所以久久没有什么成就,或许就是因为我们的 生活像花儿一样幸福吧。幸福与痛苦如同一个往复运动的钟摆,幸福的幅度越大,痛苦的幅度也就越大。
曹孟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雪芹'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是人生无常;刘玉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非入寻常百姓家。'是世事无常;杜子美'时难年饥世业空,兄弟覊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是聚散无常;李白'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幕成雪'是青春无常;'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是时序无常;'玉树歌残王气尽,景阳兵合戎楼空'是盛衰无常;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生往异灭,生灭代谢,迁流不息——我们找不到永恒和常往。
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好好打磨自己,让自己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变化,让我们在一切无常到来之时不会被击垮。从此,我的心中住着一支娘子军,怎样的艰难困苦我都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人生中有着数不清的自己不愿去做的事,但必须要做下去,不管是因为坚强还是在敷衍。日积月累中,我们总有些无奈和沮丧,但失意、失望,可千万别绝望;彷徨、无助,但绝对别盲目。我们始终要记得,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进步的时代就已经非常的幸福了。
大学四年是最容易迷失方向的时期,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自控能力,让自己交些好朋友,学些好习惯,不要沉迷于对自己无益的习惯里。不如意就期待从头再来,可人生允许几次重来?与其诅咒黑暗,不如争取光明。生命在所有傲凸中复制自己,那清清冷冷的日子,从反向将你一一擦去。整理人生,在阳光灿烂的午后,把每一天都浓缩成新的开始。
朱自清在《匆匆》里面写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过去了。
时间永远都在我们最不经意的时候悄然流逝,因此,我们不能再浪费光阴了,我们要像那些娘子们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命运,改变生活中的种种不幸。
篇二:《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 孙文
第一次看电影《红色娘子军》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这部电影讲的是吴琼花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的>故事。具体讲了贫农女儿吴琼花不堪忍受恶霸地主南霸天的残酷压迫,决心逃出火炕,后来遇到红军干部洪常青,给她指明了投奔红军走上革命之路的曲折经历。最让我难忘的一幕是----洪常青牺牲之前大义凛然地宣告'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的壮烈场面。看到他在熊熊烈火中昂然挺立着的高大的身影,我禁不住泪流满面。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洪常青牺牲后,琼花和战友们化悲痛为力量,不怕敌人的前堵后追,日夜在丛林中穿梭行军打仗。渴了,就伏在溪边喝水;饿了,就吃点野果充饥。她们脚蹬草鞋,身穿单薄的军装,天当被子,地当床,刮风下雨时,大家就紧紧抱在一起,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她们的意志都始终坚强如钢。没有枪,战友们就手持五寸刀片,甚至徒手打败了猖狂的敌人。最让我激动的是----在激烈的战斗过程中,身边的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可娘子军们却擦干眼泪不屈不挠,继续与敌人进行生死搏斗。最后,终于打死了罪大恶极的南霸天。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来。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娘子军们接过烈士手中的红旗,迎着朝阳奋勇前进,为解放全中国继续战斗。这一支由女战士组成的革命队伍,是琼崖革命的代表,是海南人民的骄傲,.红色娘子军们惊天动、泣鬼神的壮举,深深地打动了我。
看了电影《红色娘子军》我最想说的是----我了解了红色娘子军的悲壮历史,懂得了正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祖国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后辈,我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崇拜这些革命前辈。相比之下,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我往往会束手无策,真是惭愧。在红色娘子军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铺满荆棘的路,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坚定不移地去克服。她们为我树立了榜样,教我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坚强的人!我的决心是-----一定要用优异的成绩,告慰烈士们的忠魂,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作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进步,天天向上,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第五篇: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看《红色娘子军》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自古巾帼不让须眉,影片中主要讲述了琼崖纵队第一支队警卫连女子军特务排在残酷的反法西斯抗日战争中纵横驰骋在天涯海角,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宁死不屈地抗击日寇,保卫祖国。《红色娘子军》中的娘子们个个如花似玉活泼水灵,她们不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她们相信,只要自己拼死挣扎,就会见到光明。特别是那个琼花,一见到南霸天就怒火中烧,不顾纪律也不管自己的生命危不危险,上去就要干,于是就有党代表洪常清对她的教育。所以,她们也并非是只凭一时的义气用事的,她们是有组织有纪律的。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在娘子军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她们惊心动魄的英雄事迹流传在抗日战场,流传了一代又一代。
而从1964年《红色娘子军》问世,一直到现在演了40多年了。及至文化生活高度丰富,观众欣赏水平大幅度提高的今天,这部作为一定意识形态下的产物仍然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让人惊叹不已。《红色娘子军》是一部特殊的电影,它的戏里戏外、台前幕后的种种,从片名到剧情,都有着几代人的记忆。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不再对“红色经典”这个概念记忆犹新,而是对其中的经典剧情产生会心一笑,比如南霸天这种反面的经典角色,留给人们的或许并非是对某种时代的悲痛回忆,而是对夸张的人物产生心有灵犀的一丝动容。或许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所以无法更加深刻的体会其中的悲愤,可是,无论如何,都不得不引发我们的一些深思。
《红色娘子军》比以往的电影和样板戏好看,主要是摒弃了那种时代的“左”的影响。南霸天的角色也很丰满,以我看,如果说南霸天是一个开明绅士的话,则比以前所有影视作品的类似角色更饱满,一方面,他饱读诗书、举止风雅、仗义疏财,简直是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才”;另一方面,他财大势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不乏巧取豪夺,有着内心残忍和恶毒的一面,对其他乡绅势力也形成极大威胁。他为了笼络红军家属,施以怀柔政策,竟然能做到开仓放粮。电视中对南霸天的总体形象描述也显得极其自然,很少雕做的痕迹。吴琼花与南霸天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起因是南霸天的手下放火烧了吴琼花的家,事实上也是南霸天放任手下的所作所为,最终霸占了她家的地,欠下了烧死三个家人的血债。
吴琼花的形象,随剧情的进展,逐渐变得公式化了。开始阶段,她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为,反叛精神强烈,表现得极为突出,是一个可爱可敬的角色。按南霸天的说法,她“杀人放火,无所不作,非常历害”。后来,在娘子军连表现进步,虽有很多冲动出格之处,但逐渐成熟,“进步”很大,也就磨平了她性格中那种桀骜不驯的棱角,成长起来。不过,由于演员殷桃的长相气质,后来的成熟总觉得缺乏某种成熟的韵味,而更像是难以脱离青春偶像般的表演。
《红色娘子军》在细节上有很多缺陷,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假特派员”的情节。也许这是当今所有的革命题材作品都无法逾越过去的原因,所以电视中也只能以“假特派员”来代替。实际上,同时期,全国苏区都在“肃反”。如果真象电视中所述,师长都被假特派员关了起来,那么整个红军独立师则完全被控制在这个“国军袁处长”手中,哪还需要“剿匪”,假特派员完全可以随便发一个命令就毁掉整个红军琼崖独立师。
《红色娘子军》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了琼花这一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从脱离苦海到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继而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直到接过烈士遗留下的神圣使命,前赴后继的成长过程,典型地再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成长轨迹。其间穿插的一些生动有趣的花絮,如违犯侦察纪律、个人奋斗、公报私仇„„这些必要的“点缀”使人物形象枝繁叶茂、生动自然、真实可信。这段真实的历史由“琼纵”老战士策划、顾问和编剧。剧中主要事件均为娘子军牲者和幸存者的亲身经历,场景大都选取在当年战场的实景中拍摄,片中展现了抗日时期红色娘子军震撼人心的悲壮情怀,海南岛优美的地域风情,真实再现了当年红色娘子军的英雄形象。而沙帽岭伏击战,是女子军成立后第一次正面战斗,“娘子军”的声威开始不胫而走。在这之后,女子军又创造了火烧文市炮楼、文魁岭保卫战、大威打援战、马鞍岭阻击战等辉煌战绩,为娘子军历史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女子军像男人一样行军打仗,不仅面临与敌厮杀的危险,还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打仗时月经来了怎么办?娘子军战士回忆 2 说,当时每名战士随身都有个兜包,里面是用破衣服裁剪的月经布。更艰苦的时候,山里连用椰子内皮做的“椰布”都没有了,战士们只好扯下“鸡萝麻”的网状树叶„„庞启江向记者转述,部队转移过程中,女子军不少人走散,后来带有月经痕迹的“鸡萝麻”叶就成了一种暗号,表示队伍曾在这里经过,再往前就能追上大家。
看完这些我的眼睛湿润了,当年的前辈们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为了让我们的后代子孙能过上和平、安稳的幸福生活,她们做到了,但是她们中的很多人却早早离开了人世。她们也许是高兴的吧,因为她们是为了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战,为了我们的中国人民而战。
我很喜欢里面的洪常清和吴清华,从她们身上,我读到了许许多多生活中学不到的品质。看到她们为了光明而奋斗,为了人民而不顾一切,我感到了一阵阵的愧疚,我总是在想,是不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太幸福太甜蜜了,所以我们才丧失了奋斗的动力呢?被压迫的她们,从来都没有想过怎样过安逸的生活,她们一心一意的想要争取自由。可是,今天的我们自由了却又困进了自己的牢里。没有人欺压我们,没有人虐待我们,可是我们依然过得不幸福。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自始至终都找不到答案。无论如何红色娘子军教会了我怎样做一个坚强、不怕困难的人,她们使我更加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意义。她们的精神将永远记在我心中!
红色娘子军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符号,是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那个年代,人民的生活是受到压迫和剥削的,妇女的地位尤其低下。红色娘子军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预示着一颗红色的心在迷茫中和命运抗争,却无路可逃。在死亡的边缘,看到了希望,那是一个信任的过程,一双双温暖的手伸出,传送着勇气和力量,大家的心朝着同一个方向,星星之火将要燎原。希望是一颗种子,种子的成长需要精心的灌溉,可是光有一腔热情,而不掌握方法,那点点希望如何能成功?当自己有了希望,有了光明就足够了吗?不够!要成为希望和光明的传播者,要把希望和光明带给无数的绝望者!万泉河水清又清„„歌声带着我的思绪飘到那片美丽的万泉河边„„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法对其路必成之!黎明前再踏征程,不再空有勇气,在机与智的双重作用下——向前进,向前进„„ 但是任何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战场上不是死就是我亡的激战,身边的战友一个一个倒 3 下,为的就是心理的信念,“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那种无畏精神感染着所有的人。杀富济贫,地主被打倒了,粮仓被敞开了!但是阶级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结束!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革命战士虽然,并且随时都有可能让生命受到威胁,但仍不害怕,不屈不挠的永存精神。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祖国今天的太平盛世,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也要学习革命战士一样不仅在学习上,还要在生活上不怕困难,更要坚定不移的去克服困难,找到解决的方法。看完电影我了解了红色娘子军的悲壮历史,懂得了正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祖国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后辈,我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崇拜这些革命前辈。相比之下,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我往往会束手无策,真是惭愧。在红色娘子军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展满荆棘的路,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坚定不移地去克服。她们为我树立了榜样,教我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坚强的人!我的决心是一定要用优异的成绩,告慰烈士们的忠魂,继续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作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进步,天天向上,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