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邹碧华精神谈法治理想追求(小编推荐)
从邹碧华精神谈法治理想追求
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吹响嘹亮的集结号,当司法改革的坚定步伐跨进深水区,当千千万万的司法工作者和着新时代的节拍,踏上艰辛但又充满光明的司改征程,在他们当中,有一颗闪亮的星悄然陨落——2014年12月10日,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年仅47岁的邹碧华同志不幸因公殉职。
邹碧华同志的不幸辞世,引发了业内业外、线上线下的哀思如潮,在总书记关于“向邹碧华同志学习”的号召下,邹碧华同志的崇高精神、司法理念、优良作风被交口传颂。深入了解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他对法治理想的奉献,令人热泪盈眶;全面剖析邹碧华精神的本质内涵,他对法治理想的坚守,令人震动敬仰。
善学源于理想。邹碧华认为,作为一名现代化法院院长,首先要学会运用信息化思维,并以信息化促进管理可视化,从而以信息化的综合运用引领法院各项工作科学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正牌文科生,却要跟自己“较劲”,努力从头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他善学,不仅自己看书学,还向专家请教,向专业人士取经;不仅学以致用,将所学融入工作,而且带领干警学,提升整体水平。在这里,法治理想是全面建成信息化法院的宏伟愿景,也是看过的每一本书,请教过的每一个问题,反复论证过的每一个细节,与同志们切磋探讨过的一个个深夜。创新源于理想。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规范的审判程序和审判体系,彻底地改变传统办案模式,打造新型信息化法院,这一过程更是没有旧例可循。没有人走过的路,往往是最难走的路,正是因为理想信念的驱动,才能拥有志在必得的无上勇气。指导上海高院互联网站改版、主导推出“互联网上律师服务平台”、主导开发“裁判文书智能分析系统”„„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是开拓性的进展,邹碧华也因此被人称为“法律系统最优秀的产品经理”。在这里,法治理想是全面建成信息化法院的宏伟愿景,也是推敲过的每一个环节,修改过的每一个方案,试验过的每一个想法,与技术人员通宵达旦攻克的每一个难关。
勤奋源于理想。邹碧华曾经说过,他的日历里没有节假日,白天要开会出差,晚上要看书,周末要研究信息化工作,如果不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又怎会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标准,事无巨细地做好各项系统的筹备、设计、调试、修改等工作?邹碧华说:“认真对待工作的心不能变。”在这里,法治理想是全面建成信息化法院的宏伟愿景,也是认真听取建议后做的每一次修改,勤恳工作耗费的每一份心血。
再巧妙的构思,只有在下笔的瞬间才具有了价值,再宏伟的蓝图,只有在破土动工的瞬间才有了实现的可能。在司法改革逐渐深化的当下,我们所需要的正是在法治理想的指引与激励下,本着法治的应有之意,把锄头挥向荒地的拓疆者,将理论诉诸实践的开拓者,让司法理念落地生根的布道者。邹碧华精神回应了当今时代的价值诉求,他对法治理想的执着坚守与躬身践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需求,契合了广大法律人的夙愿,引起了不同行业从业者的共鸣。
时代需要理想。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寻是无可取代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凝聚合力的粘合剂。特别是在司法改革推行以来,不可避免地削弱了部分法官群体的实际利益,前途迷惘、走向不明朗的背景下,许多法官徘徊在坚持与舍弃之间;“法律共同体”尚未普遍形成,许多法律从业者站在各自的利益基准线上,不再是可以把后背交给对方的战友,甚至成为了矛盾的对立者,撕裂了法律的应履之责。邹碧华精神的广为流传,让无数人重温理想信念,让无数人重新接受了法治信仰的洗礼。
时代成就理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勾画出一幅宏伟的社会主义法治蓝图,司法改革的各项举措接踵而至,司法工作新方式、新方法层出不穷。对于所有法律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法治理想不再只是法律人的坚守,而是上升为国家的战略,全民的总动员。这是时代赋予法律人的黄金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把握机遇,直面挑战,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终有一天,法治之花可以开遍神州大地。
斯人已逝,薪火犹存。邹碧华走了,他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前方的路,留给所有法律人一个沉甸甸的嘱托: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邹碧华精神”启示着工作在基层的法官们,做一名法治理想的践行者,既要有勇于担当的魄力,又要有善于担当的能力,还要有乐于担当的人格魅力。
要有勇于担当的魄力。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司法改革正是需要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魄力。要真正承担起应尽职责,要拿出勇于担当的魄力,要有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上下一体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推动司法改革走向深入。
要有善于担当的能力。勇于担当,还要善于担当。作为一名法官,邹碧华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系列规范的审判程序和审判体系,离不开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学习姿态。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想要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就要始终保持学习的姿态。要有善于担当的能力,既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更新知识体系,还要积极学习上级下达的各项改革指令,深入领会实质,大力落实举措,善于突破善于创新,真正做到与改革并行。
要有乐于担当的人格魅力。邹碧华曾经说:“当事人所面对的是充满人文品格的司法者,而绝非冰冷的法律使用者。”法官良好的人文修养不仅有利于提升办案质量与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司法服务水平。“法之理在法外”,新时期的法官要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将人文情怀注入到办案的过程中,善待每一位当事人,合理对待每一位律师,秉公处理好每一起案件,认真贯彻执行每一项改革措施,才能够真正担当起法治理想践行者的重任。
法治理想是神圣的、抽象的,看似遥不可及,然而走向理想的踏踏实实、实实在在的每一步,都使其不再只是被陈列在高贵圣坛的圣物。邹碧华以他在改革征程中的不俗业绩,以及作为一名优秀法官所拥有的独特人格魅力,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新时代,法官不应是脱离现实的幻想家,不应是侃侃而谈的空谈家,而应是脚踏实地的战斗者。
灯火常在,行者不孤。在构建法治理想国的征途上,还需要千千万万如邹碧华一样点燃自己的法治理想的践行者。有幸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成为一名当代的法律工作者,就让我们一起,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携手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第二篇:学习邹碧华精神有感
他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他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大力开展向邹碧华同志学习活动,全面推进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邹碧华
式的好干部、好法官。
学习邹碧华精神有感
——坚定理想信念 坚守法治精神
2014年12月10日,一位年轻的法官同志在赶往司法改革试点单位徐汇区法院的途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7岁,他的名字叫邹碧华。他是同行的诤友,是敢啃“硬骨头”的先行者,是知行合一的“博士院长,是践行法治理念的“燃灯者”。就是这样一位令人可敬、令人可畏的好父亲、好同志、好领导把他的生命永久的留在了工作岗位上!
邹碧华简介
邹碧华,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第九届青联委员、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6年当选“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15年1月24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共上海市委联合召开命名表彰大会,追授邹碧华同志“全国模范法官”、“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同事对他这样评价:碧华同志为人真诚、坦率、友善、阳光,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也从来不会曲意逢迎。群众对他这样评价:他是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只要是能解决的难题,加班他也帮我们解决。家人对他这样评价:碧华不抽烟不喝酒,每天都工作到凌晨,家里到处都是书。一直以来,他整晚整晚地在书房工作,读书,写书,他把一生都献给司法系统!
邹碧华同志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事业的无私奉献,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民务实清廉是他一生的追求,努力作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他是人民的公仆,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我们应该大力学习邹碧华这种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无畏精神,努力成为像邹碧华这样的好法官。
向“燃灯者”邹碧华学习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燃灯者”邹碧华已经成为中国优秀法官最明亮的印记,他以自己无比光亮的职业生涯和无可挑剔的崇高品行,将司法的光亮投向社会,不仅为中国审判事业的后来者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更是为全社会法治理念的养成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精神指引。
学习邹碧华法官,首先应当学习他的担当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革之路艰辛曲折,没有充足的准备,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唯有敢于担当,敢于破难,才能跨过激流险滩,取得改革的胜利。现实工作中,有很多法官以案子多、难办为由搪塞敷衍当事人,判案质量越来越差,显失公平,给群众带来了精神和财产损失。他们失去了责任意识,失去了群众对他们的信任。只有我们的法官时刻不忘身兼重任,坚定法治信仰,坚持公平正义、司法为民,就一定能成为群众的好干部,人民的好法官。学习邹碧华法官,首先应当学习他的奉献精神,
第三篇:学习邹碧华精神演讲稿
“燃灯者”引路
“邹碧华精神”激励我们前行
2014年12月10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同志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永远离我们而去了,永远地离开了他坚守了26年的工作岗位,离开了挚爱他的家人。时间过去近8个月,法律界内外对邹碧华同志的悼念、追忆活动始终没有间断。
邹碧华同志出生在江西农村,他对老百姓的疾苦有着切身的体会,对老百姓有着深刻朴素的情感。他认为,作为一名法官,不仅要善解法律,更要善解人意,进而才能善解矛盾。为此,他在长宁法院工作期间,坚持每周一次亲自接待群众来访,亲自登门开导上访户,亲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邹碧华同志的行为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司法的亲和力,切实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暖和关怀,提高了群众对司法的信心,推动了群众对法治信仰的形成。
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
人民法官,我们就是要向邹碧华同志学习,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我们与邹碧华一样,是同处在一个法治建设求新求变的伟大时代。这是一个另多少法律人梦寐以求的时 代,另多少法律前辈为此奋斗终生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能激发我们对司法事业的无限热忱,他能让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什么样的曲折得失,都能坦然面对,都能义无反顾。因为我们的队伍里有邹碧华这样的“燃灯者”在引路,有“邹碧华精神”在激励我们,有邹碧华这样的典型做标杆,我们只有始终像邹碧华那样保持火一样的激情,才能完成党赋予我们的使命,完成邹碧华未竟的事业,才能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人民法官,我们就是要向邹碧华同志学习,做出无愧于人民的业绩。人民法官来自于人民,人民是我们的根,是司法权的权源。我们只有始终牢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宗旨,心存敬畏,守住底线,才能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只有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不动摇,才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任何纷繁复杂的形势下,保持定力,坚定方向,自觉做到公私分明,让“刀把子”永远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我们只有做出无愧于人民的事业,才能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可和信赖,司法权才能有公信力和权威,人民法官也才能有作为和地位。
人民法官,我们就是要向邹碧华同志学习,做出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今天在座的每一名法官都正处在历史的抉择中,我们能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历史将会给与我们怎样的评价?这需要我们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法治领域改革涉及的主要是公检法司等国家政权机关和强力部门,社会关注度高,改革难度大,更需要自我革新的胸襟。如果心中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拘泥于部门权限和利益,甚至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讨价还价,必然是磕磕绊绊、难有作为。”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的手上,只有抓住机遇,拿出自我革新的胸襟和气魄,迎难而上,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做出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邹碧华同志的过早离开令人痛惜,但他“燃灯者”的理想,炽热的信仰力量仍在,司法改革的事业未竟,他的事迹会召唤更多满怀职业理想的法律人接过火把点亮未来。
第四篇:法院系统 学习邹碧华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邹碧华精神心得体会
审管办 王 杰
2015年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了“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全国各级法院干警聆听了这次报告会,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法院工作者,有幸参加了学习。邹碧华作为一名杰出的法官,他对专业知识不断地学习求知精神、对法官职业的热爱和珍重以及对人民和国家所呈现的赤子情怀都给我了深深的震撼。
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首先要学习他不断学习,勇攀专业知识高峰的求知精神。邹碧华作为一名专家型的法官,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和总结。通过了解他的学习经历知道,邹碧华1988年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工作五年以后,又重新回到北大攻读了国际经济法硕士、经济法博士。在他被组织派往美国联邦司法中心担任研究员圆满结束,回到国内时,他带回来的是几箱子的复印资料,形成了四万多字的研究报告。在他日常生活中,就连骑车等红灯这点空闲时间,他都用来背英语单词。为了研究日本学者的相关理论,他利用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机会,晚上坐地铁去上日语课。在他担任上海高院民一庭副庭长、民二庭庭长期间,指导审结了一批在上海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民事案件,化解了一批社会关注的大要案。在了长年累月的思考和积累的基础上,他相继发表论文40余篇,写出《合同解释论》、《公司法疑难实务问题研究》以及被一线法官称为“法庭上的独孤九剑”的《要件审判九步法》等十余部对审判具有指导意义的专著。可以说,正是不断学习和思考总结,才造就了邹碧华超群的业务能力。作为一
名基层法院年轻工作人员,我们必须要学习邹碧华对专业知识的不懈求知精神。要像邹碧华一样行动起来,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练就深厚的法律功底,熟读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等,明确立法原意,并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审判工作,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必须要学习他对法官职业的热爱和珍重。邹碧华1988年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当年的北大法律系毕业生真可谓是天之骄子。在上海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经济文化中心,他本可以有多样化的更加炫目的职业选择。但是他作为一名法律人,他选择了从事法官这一职业。从一名普通的书记员做起,到助审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基层法院院长,到上海高院的副院长,26年,他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他作为一名法官,无论工作多忙多累,他从没有叫过苦,无论面临多少困难,他从未放弃自己的追求。特别是他担任上海高院司法改革工作办公室主任后面临重重困难与各种压力,但他从未动摇。选择了法官这一神圣的职业,所以无怨无悔,因为热爱这一职业,所以能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我们就应该热爱和珍重自己的法官职业,从内心深处,树立起对法律的敬仰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在今天法官普遍面临案件多、压力大、信访难、执行难、司法改革利益调整的考验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始终忠于自己的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用一生的心血和汗水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增光添彩。
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最为重要的是要学习他对人民和国家所呈
现的赤子情怀。2008年,邹碧华担任长宁法院院长,作为院长,邹碧华有强烈的平等意识和真挚的为民情怀,不管是对当事人、信访老户还是对待律师,他都能平等相待,以诚相助。对待当事人,他能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换位思考,为当事人排忧解难,即便案子判决没有问题,他也能将心比心,帮助当事人解开心结。对待上访老户,他给予尊重和理解,亲自端茶倒水,聊天宽慰,与内心纠结的老人合影留念,把自己的名片送到退休工人的手里,每逢春节带着信访干部走访上访户,在外学习期间给上访老户写慰问信。他尊重律师,注重保障律师的执业权利,推行《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创造性地建设开通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为律师提供了从案件材料递交、交纳诉讼费到案号获取、申请保全、证据质证等“一条龙”服务,平台的建设为构建法官和律师的良性关系,打造新型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提供了样板。在法院内部,他尊重每一名法官,鼓励帮助年轻法官的成长,充分肯定每个人所做的工作,实现每个人的价值,激发每个人的荣誉感,让每个人都体会到工作的快乐。学习邹碧华的先进事迹,我们就要学习他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在审判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树立起司法为民的理念,用心办案、秉公断案。
通过对邹碧华先进事迹的学习,“法官当做邹碧华”,对我而言,这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我发自内心的对邹碧华法官发自内心的敬重和景仰。同样是法律人,同样是选择了法官这一职业,同样都有过最初的梦想,邹碧华何以做到了如此的优秀?何以实现了对人民和国家 的如此卓越的贡献?有句话说的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作为基层一线法官,我们不一定都能像邹碧华一样为法律事业做出如此大的贡献,但我们应当以他为榜样,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学习和增强自己的法律业务知识和技能,真诚地热爱法官职业,维护法官职业的荣誉,坚守内心底线,把群众的疾苦当成自己的疾苦,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走进百姓,走进他们的心灵之中,让司法过程充满亲和力,通过站在群众的角度为他们排忧解难,提高他们对司法的信心,推动全社会法律信仰的形成。
第五篇:我眼中的“邹碧华精神”
我眼中的“邹碧华精神”
——对‚法官当如邹碧华‛的思考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生活,因为即使是一场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终止生命。‛
不曾想,这段话竟成了邹碧华同志一生的写照。邹碧华同志把毕生的心血都用在对理想的追求、对人民的热爱当中,然而,却被无情的死者突然夺去了年轻的生命。2012年,邹碧华同志到北大参加完同学聚会后,曾经写过一篇人到中年的感悟,文采斐然的他这样写道:‚记得那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吗?想当年,我们是何等的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么多年来,我们经历了尔虞我诈、嫉妒、失意,有的甚至经历了生活变故、经历了背叛与伤害,伤痕累累。更让我们唏嘘的是,有的同学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他肯定没有预料到,正值英年的自己,会突然离开人世。
邹碧华走了,虽然他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他的可贵品格、学识素养、不凡成就决定了他的生命有着多数人无法比拟的厚度。而我们,邹碧华同志遗志的继承者们,在感怀逝者之余,能够从他的身上学到些什么?我想,应当是学习他的精神。
既然选择了做一名法官,就应当凭良心做事。邹碧华同志是这样选择的,更是如此坚守的。他坚持每周一次亲自接待群众来访,亲自登门开导上访户,亲自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将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做有良心的法官,就意味着不慕高官豪宅,不羡权重禄厚,我们必须甘于经年累月埋首案牍的寂寞,必须甘守内心淡泊,看淡所谓得失,必须始终如一地不惟私、不惟权、不惟情,只惟公、只惟法、只惟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既然选择了做一名法官,就应当有所作为。邹碧华同志是这样选择的,更是如此坚守的。他撰写的《要式审判九步法》已经成为很多一线法官的‚教科书‛;他为了做好上海高院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刻苦钻研,仅‚大数据‛专题就先后研读了50本书籍,使得上海法院的信息化水平在全世界也是最好的。做有作为的法官,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远离灯红酒绿,克服庸奢懒散。当他人觥筹交错时,你可能正为一份裁判文书而字斟句酌;当他人呼朋唤友时,你可能正为促成多方当事人的调解而苦口婆心。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勤学不辍,提升法律素养,在日复一日的阅卷、开庭、调解、裁判、执行工作中,践行最初也是最终的法官誓言。既然选择了做一名法官,就应当有所担当。邹碧华同志是这样选择的,更是如此坚守的。他不怕困难,敢于担当,做改革的先行者,历经34稿研究制定了《上海法院司法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他倾自己的知识、智慧和力量,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司法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做有担当的法官,就意味着不懈怠、不畏难、不退缩,在平凡而漫长的法官职业生涯中,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勇担职责、知行合一,做审理每一起案件的公正裁判者,做推进司法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做实现法治中国梦的勇敢追梦者。正如邹碧华所言:‚每个人都是历史,如果我们努力让自己完美一点,历史也将变得更完满。‛在用心工作中,书写我们无悔的法官人生,汇聚复兴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
作为千千万万的普通法官,也许,我们不再言辞激情地谈论理想,但我们依然怀揣理想;也许,我们没有大视野、大格局,但我们依然要脚踏实地、用心工作;也许我们达不到那样的人生高度和厚度,但我们依然兢兢业业、克己奉公。
诗人北岛曾经写下这样一段话,我想以它作为今天演讲的结束,与在座的诸位法官同志共勉: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