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组织行为学中个人决策理论的学习心得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个人决策的认识
经过了一个学期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真的是收益颇丰。以前很多模棱两可的东西,在经过了彻底的、系统的、全面的学习和认知以后,对它理解的程度和深度完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真正的做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按照我们所学的教材引用的是美国学者罗宾斯对组织行为学的定义,他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大家庭里,我们必须要认清这个社会的发展现状和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任何和这个社会不符合的东西,都将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找到自己和别人、自己和组织、组织与组织间最佳的结合点,这样才能为自己、为组织、为社会乃至为国家带来最大的经济收益和收益。
而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我对个人决策理论方面最为感兴趣,所以也或多或少有些心得和体会。
那么,什么是个人决策呢?所为个人决策,就是指在面临某种情况下,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个人决策,对于我们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即便是一个组织,可你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在面对要决定设置什么样的组织目标,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如何建构最佳的公司总部,在哪里见一个新厂等;中低层管理者要决定生产日程安排,选择新员工,合理分配薪水的增长;中层管理层的员工所做出的决策同样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他们为之工作的组织。私人的决策那更是随处可见,就拿我们自己来说,今天要吃什么,买什么颜色的衣服,下午打不打球……所以说,个人决策与我们每个人都密不可分。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和每个组织的切身利益。
而要做出正确的个人决策,我们就必须得先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个人的决策。影响个人决策的因素主要有知觉、思维方式、性格、情绪、情景以及周边群体(如家庭、朋友、组织)等。首先,知觉的影响,决策方案的制定、选择及实施过程均受到决策者知觉过程的影响。第一,是否存在问题和是否有决策的需要是一个知觉问题;第二,决策者的知觉过程,会影响到他对信息的获取、解释和评估。其次,思维方式的影响,思维贯穿于决策的整个过程,对决策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决策本身也就是个思维过程,良好的决策思维,是有效决策的前提和关键。再次,气质与性格的影响,个人决策行为往往与其气质和性格相联系,如胆汁质者容易冲动,盲目,大胆冒险,比较快;抑郁质者决策较慢,一般选择风险较小的决策,但一旦做出决定,很难更改。性格方面如意志坚强的人能够果断做出决策,而意志薄弱的人,往往优柔寡断,而迟迟做不出决定。最后,情绪和情感的影响,情绪和情感作为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影响着说其他的心理过程,包括促成知觉选择、件事信息的变化、影响工作记忆和思维活动等。沉稳、愉快的情感,会使决策者思维敏捷,抑郁的情绪,会降低大脑的兴奋性,使思维迟钝,阻碍问题的解决等。
此外,个体的决策还受到群体压力、朋辈压力、家庭压力和组织压力、榜样等他人因素和情景因素的影响。
要做出最佳的决策,仅仅知道影响我们做出决策的因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得知道决策的过程。而在我个人看来,这也是一个人能否做出最优决策的关键所在。
一、正确发现和分析问题
决策来源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压力。有了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问题的发现却是主观的。发现了问题,认为“问题”是问题,并感到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就要着手解决问题。但解决问题之前,对问题的分析也很重要。许多决策失误,就是因为对问题分析不够造成的。对决策问题的分析重点解决两个问题:问题的类型和重要性。一般说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无非就是常规和非常规两类问题。问题的重要性,是决定如何对待问题、在组织的哪个层面上处理问题的重要依据。
二、摆正自己在各种决策中的作用
根据自己在各种决策中的地位,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把决策区分为以下7种类型:①完全的他人(个体的或群体的,下同)决策。②需知情的他人决策。③有意引导的他人决策。④与他人协商的共同决策。⑤吸收他人参与的自我决策。决;⑥事后告之的自我决策。⑦强制的自我决策。只有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从具体实际的问题出发,根据事物发展的状况,才能做出既能使自己满意又能使别人也满意的决策。
三、恰当选择决策时机
决策制定是否有效、与时机的选择密切相关。有些决策基于稍纵即逝的机遇和刻不容缓的威胁。根据时间的压力,我们可以把决策分成如下五种,要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①紧急事件的决策。这类决策要求管理者必须马上做出反应,立刻采取措施应付危机。②稍纵即逝的决策。这是过期作废但又时间紧急一类问题的决策,这类问题通常有一个稍纵即逝的解决时机,若不马上决策的话,最终就会变得毫无意义。③最优决策。在这类决策中,有多种方案可供决策者选择,而我们必须要谨慎。④无关紧要的决策。对这类决策,有时间及早决策,没时间可以扔在一边等有时间再做。⑤等待时机的决策。问题已经出现,但还不明朗,决策的时机还没到来,所以我们还可以再等等。对于决策者来说,选择好恰当的决策时机那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准确的分析把握我们即将面临的决策问题。
四、遵循决策制定的逻辑过程
一般地,决策过程从识别问题开始,到实施决策,要经历6个阶段: ①识别问题。许多决策失误,并不是到了选择决策方案才锗,而是在对问题的把握时就出了问题。所以认识问题很重要。②确定决策标准。决策标准,也就是解决问题方案应满足的条件,也可以说是解决问题的约束条件。③拟定方案。列出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这一步骤无须评价各个方案,仅须列出即可。④分析方案。决策者批评性地分析每一个方案。⑤选择方案。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了所有与决策相关的因素,恰如其分地权衡了他们的重要性,并确认了可行方案,那么选择就是很容易的事。⑥跟踪决策的执行。确保方案得到恰当实施,根据执行情况评价决策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按照以上的思路,我想,做出最佳的决策方案那是有可能做到的。由于个人能力的有限,我上面所说的和所写的可定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学无止境,我个人觉得《组织行为学》这样的教材才是真正最贴近于我们实际生活的教材,对我们的益处很大,是未来我们发展我们的事业所必不可少的高效指导书之一。
第二篇: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本学期学习了<<组织行为学>>这一课,使我受益匪浅.<<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十分实用的课程,他是管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以组织系统及其群体 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与曾经学过的<<管理学>>有许多共同之处.经过深入学习<<组织行为学>>之后,我对人的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只有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的高效的运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加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领导管理水平,改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才有助于组织的变革和发展,使组织更加强大.学习体会:
1.组织管理中管理者技能的重要性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机能.技术技能:包括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能力.通过大量的正规教育,掌握自己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当然,住哪也技术人员并不存在技能上的垄断性,这些技能也不是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或者正规培训才可以获得的.所有工作都学要一定的才干,许多技术人才都是在工作中被发掘出来的.人际技能:只无论一个人还是在群体之中,能够与人共事,理解他人激励他人的能力.这样才可以与同事伙伴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激励和授权.管理技能:管理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智力和能力去分析和诊断复杂情况,看准问题,找出改正问题的各种方案,对于方案进行评估,选取最佳方案进行实施.2.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的核心
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理解了激励的作用和激励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激励能够鼓舞员工,提高素质,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依我个人看来,激励的目的就是在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员工创造出更高的绩效水平.同时激励也可以增加员工的自信心,鼓励员工大胆发散思维,构建有创新,有创意的点子和想法,使组织更具有创新能力.3.<<组织行为学>>是沟通的艺术
沟通是人与人心灵发生碰撞的桥梁,在沟通的时候,我们要格外注意做到四点:听,看,问,说.首先,要学会倾听,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分析对方的诉求点,使对方从心理上感觉到被尊重.其次是学会观察,仔细观察对方说话时的手势,眼神,肢体动作等.再次是懂得如何询问,从一些客观方面循序渐进的提出问题的关键点,透彻了解对方所要询问的问题.最后,在与对方进行交流时要注意语气的平和,在面对不同对象时,要学会用不同的沟通技巧.与下级沟通时,要学会平易近人,用轻松的语气与其沟通,了解其内心想要表达的想法;与平级沟通时,要平和,安静听完对方的表述在进行自己的观点陈述;与上级沟通,要做到谦卑,听完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在谦恭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作为一个个体,在生活和学习中要想真正的融入到组织中,调整自己的心态,明确自己的喜好,和自身的利弊长短.只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认识自我,才能了解他人,认清环境,更好的掌握全局的信息,面对突发状况,可以合理,熟悉的运用组织的力量,去处理各种问题,是我们的生活学习环境变得更佳.同时也是]使我明白了,一个个体在组织中存在的重要性,不可或缺.
第三篇: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这学期学了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在这门课唯一的户外活动中,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和竖版上学不到的知识。刚开始老师通知要在户外上课时,我唯一有的就是感觉很激动,因为这是大学期间唯一一次在户外上课。从制作我们的队旗开始,我们就和期待这次活动。直到我们真正开始这次活动时我才明白,这不仅是一次户外活动,也是我们大学最精彩的回忆。在第一阶段,老师让我们述说曾经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我才发现,那些另人感动的事都是看似微不足到的事,但却足够温暖我们的心。我们组的成员都是述说关于爸爸妈妈的,那种无言的爱,真的很让人感动。
第二阶段或许是最让人难忘的,几个人,在黑夜里,仅仅靠一个人带路,一步步走上山顶虽然一路磕磕碰碰,也有摔倒,但在踏上山顶那一刻的成就感是无语言表的。我们战胜了黑夜,也战胜了自己,更让我懂得了集体的力量。团结,是战胜困难的一大法宝。这就还比我们一个人的人生一样,从出生到死亡,这一路不会是平坦笔直,总会有很多的坎坷曲折,我们都会经历很多困难,甚至很多时候都想放弃了,但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你会登上山顶,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传递呼啦圈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你是微小的,但在一个团队中,你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你对团队的成功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但要是你对自己不够自信或许是不够努力,整个团队就会失败。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每个人都有其重要的地位。
这门课最后一个讨论课是关于“沙滩爱情故事”,听完老师对故事的述说,在我们自己做这个题,选择出我们认为最喜欢和最恨的那个人时,小组结果大致还是很统一的,就有个别的不太一致,后来经过协调,统一了意见。当时还认为有很多人都会和我们想的一样,甚至觉得我们的思想太大众话了。但当我们看到所有答案的时候才发现,从每个人不痛的的角度出发去看同一个问题,会有这么多不一样的选择,有的和我们选的还截然相反,当时的我们还有些不能接受这个答案,但后来听老师解释后仔细想想,也是这样的,每个人的想法不可能是一样的,正因为这样,世界才会如此的五彩斑斓。每个人经历的人生不一样,对待事物的看法也就不一样,特别是男生和女生之间的想法更是差距很大,正因为这个,团队当中一定要是男女生都有才好。还有就是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受到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他对待事物的看法就会不相同。
总的来说,学习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
第四篇: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社会个体的我们于多重压力下也要不断给自己充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时时学习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基于此,通过对曹庆仁老师的《组织行为学》学习,受益良多,感触颇深。
在第一堂课里,我认识了当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概况,了解了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知晓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习得了研究论文的写作要义,懂得了随着时代发展未来社会组织的特点。学习一门课首先要懂得的就是它的发展历史,从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人类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要求管理者的能力倾向于驾驭人际关系,即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组织行为学正是研究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学问,因而越来越受人们重视。
中间几节课讲述了个体行为的基础、认知与情感、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个体的需要和激励等。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反之个体组成了社会,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时代不同了,个体的情况、表现、心理状态及需求也不同,能够做到适时了解社会及个体的发展状况是做好人力资源的第一步。现在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面貌日日更新,个体心理时刻变化并因人而异,接受科学知识的指导,才能把握组织中个体行为的走向,从而做好管理工作。懂得了作为一个管理者,任凭意识到主观意念做事是不科学,员工们个体认知、态度、价值观、需要是有差异的。作为管理者,要善于区别对待,以做好激励,促进员工成长,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组织氛围。
第三篇、第四篇分别讲的是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我将这两篇结合起来学习,原因是:我认为群体是组织中的人,而组织行为是组织的各项建设,有人的建设才是活的,倘若将群体与组织建设分离,则没有了生气,因而我把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结合起来学习。个体行为篇是教育我们如何区别对待组织中的个体,而群体行为篇是指导我们如何建设管理好团队,组织行为篇是组织架构建设、组织文化建设及组织变革组合的方法之本。这两篇的学习,从群体心理讲到团队建设管理,进而拓宽了信息沟通及冲突管理的重要性;团队的建设离不开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建设又能促进团队管理,进一步便能推动组织的发展变革。这部分的学习使我领会到企业管理中组织文化建设与团队管理的千丝万缕联系,也昭示领导 的行为艺术对团队管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组织框架架构企业发展的栋梁,加强组织文化即软实力建设,才能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经过此次学习,我的理论涵养得到了莫大的提高,这必将有利于我认知水平,作为一个管理者如何提升管理能力,这次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使我看到了时代发展下知识更新进步的迅速!
第五篇: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东北大学MBA
组织行为学
学习体会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体会
我在攻读东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的过程中,我很有幸能够学习张老师主讲的这门课程。《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十分实用的课程。它是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以组织系统及其群体、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
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一、对激励机制的概述
《组织行为学》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激励原理。所产生的激励机制是领导和管理企事业单位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方法)。
所谓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表扬制度、奖金制度等等激励措施的总和。也包括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二、激励机制在团体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国内外许多著名公司、团体无一例外地都拥有非常成熟的激励机制。我就本人搜集的几个具体例子对此进行阐述。这是国外和国内两个比较著名的公司所运用的激励机制。它们很好地体现了激励机制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在学习《组织行为学》之前,我是一向不去注意这些例子的。
东北大学MBA
组织行为学
学习体会
业绩为导向型的公司,不惟学历重能力,不惟资历重业绩。联想现在许多高管人员其实在公司工作时间并不长,能从普遍员工升到最高管理层,原因不是跟谁有什么关系,而是全凭业绩。为什么外企一些有相当级别的管理人员愿意到联想工作,就是看重了这一点。不同层次的人员收入不同是很自然的,但联想的干部没有贵族化的倾向。
联想集团的干部比例适中,中级以上管理人员有200多人,而公司全部员工有1.1万多人(其中职员约5000人)。其实联想每一个事业部的规模,都相当于一个中型IT企业,这些管理者得到的收入高些也是理所应当的。当然从薪酬结构上看,固定工资部分,经理层跟员工层的差异并不十分巨大。联想员工的收入分为3块,固定工资、绩效浮动和年底分红,在一个以业绩为导向型的企业里,员工的收入是跟其贡献直接挂钩的。任何一个企业都是20%的人才创造80%的财富,对这20%员工的薪酬当然不能少了。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人才争夺很激烈,争夺的焦点就是一些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因为这些人才可以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
在联想,普通员工并不是只有做管理人员一条升迁之路,不做经理可以走技术职称的道路。技术骨干的待遇与相应的管理者的收入没有差别。今年年底之前,联想要完成能力评介体系,要让公司的各级管理层知道每个员工的能力如何,其社会竞争力处在什么水平,是否达到了人岗匹配,是不是把最适合的人放在最适合的位臵。这项工作可以达到3个目的:公司清楚员工的能力水平、主管清楚手下人员的能力水平、员工清楚自己的能力水平,真正做到人尽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费。
为突出业绩导向效果,联想在业绩考核中实行末位淘汰制,如果员工在考核后进入最后一个层次,就进入了末位淘汰区。所以,不论哪一层次的人都有压力,中层管理人员压力也是很大的,如果考核时排在最后,就会成为不合格员工。联想还培养了后备干部,对于被淘汰的人所在的岗位,马上就有人可以顶上,这是一个合理的闭环。确实,在IT企业必须每个人都时刻要有危机意识,不进则退,跟不上形势就要被淘汰,企业如此,个人亦如此。
东北大学MBA
组织行为学
学习体会
他的脸色立刻就发白了。然后猛地从一旁抽出一根空心铁棍,往领导脑门劈去。幸亏领导躲闪得快,躲过此劫。而铁棍劈在栏杆上,已断成两截。众人忙将他劝住……
从此,无论如何开导,他在工作上再也不像原先那么勤恳了。做事待人也变得吊儿郎当。终于有一天又进了监狱……
人是经济动物,更是知识动物。人是理性动物,更是感情动物。每个人都需要周围人的支持、鼓励与帮助。对这个事例来说,尽管那位青年工人本身心理也有一定缺陷,但关键因素——领导的言行是不可忽视的。一次不恰当的批评,一场不该有的争吵,就很有可能对一名员工产生伤害。这是激励机制中‚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个体影响的一个活生生的反例。
管理层的表率行为确是很重要的。研究表明人是很容易进入角色,被环境同化的。如果你的领导经常迟到早退,那么下属也很容易变得自由散漫。同样,如果你的领导经常大手大脚,挥霍浪费,甚至贪污腐化,那么下属也将会跟着效仿。如此一来,再坚强的大厦也会倾塌,再宏伟的基业也会毁灭。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例子:1997年9月,一个分布在16个国家、拥有461家企业、年收入达5000亿元的国际知名公司——日本八佰伴宣布破产!
公司创始人阿信当年挑着扁担卖蔬菜,后来办起了蔬菜派送公司。尽管它在创业之初就遇到重创,1950年的一场大火将其辛苦经营多年的蔬菜铺烧个精光,阿信就租了温泉浴室,带领大家重新干。由此而出的‚扁担精神‛成了公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领导和员工们奋斗的精神指南。
尽管破产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世界经济‚大气候‛的影响,决策的失误等等。但比较关键的因素是:公司末代掌门人和田一夫的亲弟弟,公司‚第二把手‛把和田一夫架空了。多年的汇报是假的,财务报表是假的,公司的繁华是假的。和田一夫本人因为丢了‚扁担精神‛,变得奢华,懒惰,甚至自我封闭。他花费天文数字的钱在香港臵了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