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组织行为学国家精品课程学习心得
《组织行为学》国家精品课程学习心得
福建农林大学
许驰
2009年5月8日至10日,我参加了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组织行为学》精品课程培训。培训由昆明理工大学的段万春教授、杨红娟教授、马芬教授主讲,三位教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同时,我还与其他高校的教师进行了愉快的交流。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现就自己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以社会和未来需求为导向,重视教学案例的本土化建设
在培训中,段万春教授在阐述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建设重点时指出,《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内容建设应高度重视教学案例的本土化,体现特色,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博采众长,自成一体,并举例说明了他在各章节采用的本土化案例,比如云南省红河卷烟厂的企业文化案例、云南水松纸厂案例研究,这对我很有启发。
众所周知,由于学科发展的历史原因,《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有关教材大多是在国外经典著作的基础上编写,国外的一些经典案例是对历史上组织行为经验与方法的总结与回顾,但与组织行为的现实已有了一段距离,如果照搬,和我国现实实践有一定的差距,对于还没有走出大学校门、欠缺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更容易让他们在学习中无法领悟,认为这是和自己没有太大关系的事。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通过案例的本土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把握整体理论体系、接触理论前沿,又能结合中国实际,让所学知识落地生根。
要想真正做到教学案例的本土化,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并且平时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提炼。我的认识是:一方面要注意那些时效性强,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另一方面,应注意那些和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小案例,同时还应考虑专业特色,多选择行业相关案例。比如我所承担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任务,所以在选择和加工案例时,我会更多考虑反映人力资源管理者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典型案例,比如人力资源经理在招聘过程中的角色冲突等,这些案例与学生的专业背景联系紧密,通过讲授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专业意识,提高其未来的管理水平。
在备课准备案例过程中,我一般以课本为基础,查阅大量资料,充实课堂内
容,特别是能用来解释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符合的典型案例。《中国人力资源开
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外管理》,这三种杂志学院期刊室有订阅,包含大量国内现实企业的典型案例,此外,还有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可以查阅,中国知网上的一些期刊也可以。我在查阅资料的同时也会向学生推荐以上资料来
源,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二、适当运用提问法,活跃课堂气氛
在培训中,杨红娟教授在领导行为理论一章的示范讲解中,多次运用提问技
巧,就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进行提问,比如领导者的权力中,职务权力和个
人权力哪个重要,各占多少比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此,我的理解是:在讲课时,如果能较好地运用提问法,就能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我的体会是:在每个章节一开始时,可以先制作一个比较小型的导入案例,该案
例一般会提出一个该章节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开始就引起学生探究未知的兴
趣,感受学习的乐趣。在章节有关内容的讲述中,幻灯片不是一整屏全部显示出
来,而是随着操作逐个显示,这样便于在讲述各个知识点时及时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提问学生,考察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于提问,我认为应“适当运用”。提问对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
氛是有效的,但对于所提的问题应有所选择,问题必须有思考性,如果提的那些
问题没有思考性,学生听了很自然地就反映,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就训练不了
学生的思维,这种气氛的活跃没有意义。因此,在备课时,我会精心设计有启发
性的问题。
此外,由于这门课是大班教学,学生人数多,课时紧,如果没有节制地一直
提问,点名让学生起来回答,一来时间不允许,二来学生会反感。因此,在实际
操作中,我一般设计一小部分问题用来点名提问,一来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听课,二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较多的问题应由老师提
出,大家可以在下面自由抢答,只要问题设置得当,有思考性,学生就非常有兴
趣发表意见,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
三、采用游戏训练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在培训中,杨红娟教授和马芬教授均强调管理游戏在课程讲授中的重要性,并举了铅笔迷宫的游戏例子,他们指出,管理游戏如果选择合适,可以极大地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要注意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进
行管理游戏,必须注意游戏道具不能太复杂,应选择简单、有形的游戏形式,这
使我很受启发。
我的体会是:游戏训练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管理游戏具有生
动具体的特点。在《组织行为学》的游戏中,学生往往在决策过程中会面临许多
矛盾,决策有可能成功或者失败,需要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运用有关的组织
行为学理论,积极参与,解决实际问题,最终争取游戏的胜利。
在管理游戏中,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结合个性发展、环境影响等各个方面综合思考问题,联系个体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群体的具
体特征来分析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最后以团队表现作为评分依据,通过团队
式小组游戏体验组织行为,让学生在参与游戏中掌握理论,学会方法,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活动组织能力,学习效果显著。
事实证明,游戏训练教学法是《组织行为学》课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
式,特别是二三分钟就可完成的课堂小游戏,可以在课堂中及时穿插,既能创造
一种轻松的情感氛围,又能让学生悟出道理。比如在讨论沟通效果的影响因素时,让学生玩不通过口头语言,只能依靠肢体语言传递信息的游戏等。
四、推广“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丰富学生实践经验
在培训中,三位教授均强调在教学实践方面,应推广“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这对我很有启发。
我的体会是:通过良好的实践性教学环境,可以实现与《组织行为学》课程
所学理论模块的对接。在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方面,我认为包括校园内和校园外两
大部分。校园内主要是为配合该课程教学建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一般均购
置了人员素质测评等方面的软件,可以进行个性测试;在计算机上安装心理测试
软件,借助于最新的网络通讯工具,创设仿真的实验情境实现角色扮演;运用实
验室多媒体设备,进行电视、电影片段播放,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个体行为与组
织行为的差异;请知名企业家到学校开设课程相关的专业讲座;此外,还可以校
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为基地,为教学实践提供场所,指导学生开展人员素质
测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实务活动。
校园外的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更不能忽视,比如,结合我们福建农林大学的实
际,可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把学生带到企业去进行实地的参观学习,或者让学
生到企业实习锻炼、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积极探索“教学一生产”相结合的有
效途径,鼓励学生多接触实际,不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今后可以考
虑和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福建东南人才市场等、新大陆集团、圣农集团等单位进
一步建立不同形式的协作关系。
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
中心为我们高校教师提供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希望今后还能参加类似的学习。
`
2009.5.10
第二篇:课程作业《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组织行为学》课程作业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近一个多月,利用工作之余学习了《组织行为学》及刘戎教授的课件,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我认真地从个人、群体行为到个人心里、群体建设,再到群体沟通、冲突到组织、激励,再到组织结构、文化以及变革等进行了研读,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它是以组织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表现。针对组织行为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组织行为共性,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结合本人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实践经历,从更深的角度体会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自身素质,可以说,学习《组织行为学》,也是对我的一次升华,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从个体、群体、组织系统和组织动力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个性心理与知觉、群体规模与行为、团队组织和管理、群体沟通与冲突、领导与决策、权利与政治、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等等。使我全面深入地理解了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性,了解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激励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
《组织行为学》课程作业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组织管理和不断创新能力。在组织行为学中系统研究了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学好组织行为学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的个人满意度。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和群体互相依存关系。任何一个群体和组织都是由很多的个体所组成的,所以个体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这个群体或组织的团结及融洽程度。同时,群体或组织的好坏也同样在影响着每一个个体的心理和发展方向。因此我们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不管是家庭还是工作,领导岗位、中层干部还是工作人员,我们都是这个组织中大家庭组成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努力为自己的这个大家庭更好的发展做贡献。
结合《组织行为学》理论,客观剖析问题。组织行为学是最基本的领导理论,通过学习,使我更加客观的看待每个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然而不是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扬长避短、知己克己、取长补短,在生活、工作中,我们有可能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他人,不了解某个场合的某种情况,所以会有生活、工作中的种种不顺心或者不愉快,小矛盾、《组织行为学》课程作业
大干戈油然而生。而事后,我们静下来的时候也许还会抱怨,也许会反思,自己的不对或他人的不是。这其中就涉及到组织行为学中许多观点。在现实的工作群体中,各种个体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作为一名水文工作者(团队的一员),如何处理好个体关系,决定了盐城水文分局(群体)的团队力量。
建立有效勾通,完善工作方法。人是理性动物,也更是感情动物。很多时候人做事情都是会被感情所左右的,要想通过沟通达成意见的一致就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也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心存他人,尊重他人,这样才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当做一件事情或完成一个任务,各部门或各人之间有分歧的时候,需要去积极沟通和化解分歧,但是沟通并不等于只去表达你自己的认知和看法,以得到别人的赞同,而是要用一种尊重的态度去聆听各部门或每个人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找出分歧之处,求同存异,用最好的方式去向对方表达你的观点和看法,最后征求对方的意见已达到最后的一致。
一个单位、群体和组织只有融洽了,只有上下团结一致了,才能不断创新,持续发展!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010级工程硕士(盐城班)
薛海峰
第三篇:课程作业《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组织行为学》课程作业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近一个多月,利用工作之余学习了《组织行为学》及刘戎教授的课件,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我认真地从个人、群体行为到个人心里、群体建设,再到群体沟通、冲突到组织、激励,再到组织结构、文化以及变革等进行了研读,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它是以组织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表现。针对组织行为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组织行为共性,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结合本人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实践经历,从更深的角度体会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自身素质,可以说,学习《组织行为学》,也是对我的一次升华,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从个体、群体、组织系统和组织动力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个性心理与知觉、群体规模与行为、团队组织和管理、群体沟通与冲突、领导与决策、权利与政治、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等等。使我全面深入地理解了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性,了解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激励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 1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组织管理和不断创新能力。在组织行为学中系统研究了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学好组织行为学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的个人满意度。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和群体互相依存关系。任何一个群体和组织都是由很多的个体所组成的,所以个体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这个群体或组织的团结及融洽程度。同时,群体或组织的好坏也同样在影响着每一个个体的心理和发展方向。因此我们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不管是家庭还是工作,领导岗位、中层干部还是工作人员,我们都是这个组织中大家庭组成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努力为自己的这个大家庭更好的发展做贡献。
结合《组织行为学》理论,客观剖析问题。组织行为学是最基本的领导理论,通过学习,使我更加客观的看待每个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然而不是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扬长避短、知己克己、取长补短,在生活、工作中,我们有可能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他人,不了解某个场合的某种情况,所以会有生活、工作中的种种不顺心或者不愉快,小矛盾、大干戈油然而生。而事后,我们静下来的时候也许还会抱怨,也许会反思,自己的不对或他人的不是。这其中就涉及到组织行为学中许多观点。在现实的工作群体中,各种个体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作为一名水文工作者(团队的一员),如何处理好个体关系,决定了盐城水文分局(群体)的团队力量。
建立有效勾通,完善工作方法。人是理性动物,也更是感情动物。很多时候人做事情都是会被感情所左右的,要想通过沟通达成意见的一致就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也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心存他人,尊重他人,这样才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当做一件事情或完成一个任务,各部门或各人之间有分歧的时候,需要去积极沟通和化解分歧,但是沟通并不等于只去表达你自己的认知和看法,以得到别人的赞同,而是要用一种尊重的态度去聆听各部门或每个人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找出分歧之处,求同存异,用最好的方式去向对方表达你的观点和看法,最后征求对方的意见已达到最后的一致。
一个单位、群体和组织只有融洽了,只有上下团结一致了,才能不断创新,持续发展!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010级工程硕士(盐城班)
薛海峰
第四篇: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一项工作的完成仅靠个人的力量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很多任务的完成愈来愈依赖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而从我国的特俗情况来看,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大学生团队建设对于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来说就尤为重要了。团队建设要求通过实现团队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这就要求团队中的成员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而且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职业道德缺失已屡见不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生团队建设对于客服计划经济后的后遗症,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所以这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一、团队建设的一般分析
团队(work team):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的最低层次的组织。
1.补短板
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正常情况下(指木桶的大小是一定的,也不斜放等)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每一块木板的长度,最短的木板决定盛水量。第二是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第三是有一个很好的桶底。第一个因素大家好理解;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也无法装满水;同样如果没有好的桶底,盛水只能是空想,这就是新木桶理论。
团队建设与新木桶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个成员的水平,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协作与配合的紧密度,同时团队给成员提供的平台也至关重要!在这里,我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短板不单单指团队中的人,也指团队缺失的核心能力,所以“补短板”就显得尤为重要。团队要想强大,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学习马太效应,扬长避短,也就是发挥“动态比较优势”;另一个是寻找阻碍团队强大的短板,然后“扬长补短”,迎头赶上。所以说第一代木桶理论不是谬误,也没有过时。如果你的团队不用“补短板”,那只能说明有些短板还没有到阻碍团队发展,让团队漏水的地步。当然,理论是死的,而现实是活的!一个团队在不同的阶段,它要补的短板是不一样的。而一个团队在某一阶段,它可能要均衡地提升各项能力。“补短板”的木桶理论对团队建设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2.团队协作与配合
如何促进团队的“紧密度”呢?
首先,我认为作为团队负责人在工作过程中应善于营造团队氛围,提倡、鼓励和强化每个人员的团队精神;教导成员关注团队目标,努力去完成团队目标,防止个人主义思想蔓延。
其次,团队分工要好,合适的人站在合适的岗位。相应实力的人就应将他放在相应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他的作用。
第三,作为团队领导者必须加强控制,增强团队向心力。缺乏向心力的团队必然是个人主义思想蔓延,一盘散沙的团队;没有向心力很难想象会有战斗力!如下图一所示:当团队成员A没有“向心”时,木桶的缝隙就出来了,水就会从箭头所示方向渗出。但是,团队管理只有影响力显然是不够的,如图二所示,虽然每个成员都“向心”,但由于联结得不紧,成员之间就出现了缝隙,水也从箭头的方向渗出。因此领导者必须加强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队伍,规范各项流程与制度,强化考核与激励,确保团队成员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是“由外而内”的控制力量)。
3.为团队成员提供发展平台
没有好的桶底,木桶就象“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好的平台,团队成员的才能就会被扼杀,团队的战斗力将荡然无存。
首先要为团队成员搭建能力发挥的舞台——授权。既然是团队,不同的成员就应该具备不同的能力,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即使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大包大揽。所以,授权也应该要有好的机制!一是在授权的同时明确受权人的责、权、利,制定好权限范围(最好能够量化)。二是设定要达到的效果,这个目标必须是双方都能接受的,并经受权人确认,能定量的就定量,不能定量的就不要乱定量。三是届定好主观错误和客观失误。
其次,建立让团队成员施展才华的支持性系统。团队是一个系统,一个团队成员如果只有权力,但缺乏应有的支持,也不一定能打胜仗。4.团队激励
由于员工秉着提高自己能力为目标进入团队,所以采用目标激励法,会很有成效的!
依照激励理论,人的动机与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而建立明确的目标,就能有效地激发和引导人们的动机,鼓舞和激励人们采取积极的方法去努力奋斗。目标激励法就是基于这一原理,运用目标的激励作用,去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方法。
在运用目标激励法时,所设置的目标必须具有实现的可能性。这是因为,要使目标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就必须使目标本身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现的可行性。这种正比例关系可用以下公式来表示:激励作用=目标意义×实现可能性。从这一公式中可以明确看出,目标意义和实现可能性越大,激励作用也越大,反之亦然。
目标的设置必须具有可行性,这不仅可以使目标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还有利于具体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实现,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有机结合。
二、高效团队建设的灵魂——团队精神 1.高效团队的内涵:
业绩突出,具有明显学习曲线效应,能够使内部成员和外界均感到满意的工作集体。2.团队精神的内涵:
所谓团队精神,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感到满意与认同,自觉地以组织的利益和目标为重,在各自的工作中尽职尽责,自愿并主动与其他成员积极协作、共同努力奋斗的意愿和作风。从这一概念出发,大学生团队精神应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首先是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性,每个成员都能强烈感受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分子,自觉地把个人工作和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
其次是团队的合作意识。团队成员间相互帮助、互相关怀,大家彼此共同提高,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每个成员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团队的整体威力,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
再次是团队的高昂士气。它体现了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及全方位的投入。
3.团队精神的现状
很多员工比较注意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个人主义至上集体主义精神缺乏,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同时,许多同学过多看重竞争原则,不注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感情的培养,人际交往中功利性太强,缺乏互帮互助的热情。习惯于自我奋斗,不主动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4.打造优秀团队精神
(1)树立共同的目标。所谓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是指大家共同愿望景象,组简单说法是“我们要创造什么?”高效团队作为相关利益者的共同体,它的愿景是相关利益者的景象的集合。
(2)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所谓沟通是指通过使用共同的符号传递信息、理解信息。有效的沟通必须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第一,提供上下互动机会。第二,建立正式沟通管道。第三,组织业余文化活动。第四,积极有效的倾听。(3)创建互信环境。信任是团队团队成功的重要条因素。信任是团队的开始,也是团队管理的基础。高效团队的成员必须学会互相欣赏、倾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弱点,还要乐与人了别人的长处。
第五篇: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社会个体的我们于多重压力下也要不断给自己充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时时学习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基于此,通过对曹庆仁老师的《组织行为学》学习,受益良多,感触颇深。
在第一堂课里,我认识了当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概况,了解了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知晓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习得了研究论文的写作要义,懂得了随着时代发展未来社会组织的特点。学习一门课首先要懂得的就是它的发展历史,从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人类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要求管理者的能力倾向于驾驭人际关系,即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组织行为学正是研究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学问,因而越来越受人们重视。
中间几节课讲述了个体行为的基础、认知与情感、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个体的需要和激励等。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反之个体组成了社会,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时代不同了,个体的情况、表现、心理状态及需求也不同,能够做到适时了解社会及个体的发展状况是做好人力资源的第一步。现在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面貌日日更新,个体心理时刻变化并因人而异,接受科学知识的指导,才能把握组织中个体行为的走向,从而做好管理工作。懂得了作为一个管理者,任凭意识到主观意念做事是不科学,员工们个体认知、态度、价值观、需要是有差异的。作为管理者,要善于区别对待,以做好激励,促进员工成长,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组织氛围。
第三篇、第四篇分别讲的是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我将这两篇结合起来学习,原因是:我认为群体是组织中的人,而组织行为是组织的各项建设,有人的建设才是活的,倘若将群体与组织建设分离,则没有了生气,因而我把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结合起来学习。个体行为篇是教育我们如何区别对待组织中的个体,而群体行为篇是指导我们如何建设管理好团队,组织行为篇是组织架构建设、组织文化建设及组织变革组合的方法之本。这两篇的学习,从群体心理讲到团队建设管理,进而拓宽了信息沟通及冲突管理的重要性;团队的建设离不开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建设又能促进团队管理,进一步便能推动组织的发展变革。这部分的学习使我领会到企业管理中组织文化建设与团队管理的千丝万缕联系,也昭示领导 的行为艺术对团队管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组织框架架构企业发展的栋梁,加强组织文化即软实力建设,才能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经过此次学习,我的理论涵养得到了莫大的提高,这必将有利于我认知水平,作为一个管理者如何提升管理能力,这次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使我看到了时代发展下知识更新进步的迅速!